病案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

时间:2024-04-16 18:1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案管理制度及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病案管理制度及流程

篇1

【关键词】病案;电子化;管理;现状;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10-01

1病案电子化管理现状

1.1电子病案与纸质病案管理不协调随着电子病案应用的逐渐深入,电子病案相对纸质病案的种种优势逐渐显现,但由于医院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当前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仍然离不开纸质病案,电子病案与纸质病案并存是当前病案管理的主要特点。病案管理人员往往过分重视电子病案的管理,而疏忽纸质病案管理工作,或思想观念过于陈旧,不重视电子病案管理工作,导致电子病案管理与纸质病案管理之间冲突不断。

1.2电子病案填制打印不规范由于电子病案填制标准不明确、管理人员未经系统培训与教育,电子病案填制过程中,常出现资料不完整、病案资料错放漏放事件,病历打印、审核不及时问题也很常见。

1.3病案保存不规范、不安全安全是病案电子化管理工作的一大瓶颈。当前,电子病案中包含了患者诊疗过程的全部信息,信息的泄露对患者及医院危害极大,而很多医院尽管建立了病案电子化管理系统,却并未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安全防范机制,电子管理系统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备,病案信息泄露风险极高。

另外,病案录入、核对无误后,需要准确、及时进行归档和保存,很多医院并未充分重视电子病案存档问题,未能科学制定相应的存档程序,加之存档人员操作不熟练,常常在病案打印之后随意归档或删档,导致病案信息不全、丢失问题。

1.4电子病案审查不严格电子病案建立与存储方便快捷,但实际操作很容易出现错误,由于电子病案审查标准不明确、管理人员未经系统培训与教育,病案管理人员在病案填制完成后,往往不进行严格、全面的审查,导致病案错误百出,降低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2病案电子化管理优化对策

2.1转变并按电子化管理思想首先,转变管理层的病案电子管理思想,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电子病案便捷、准确、易传输的优势,注重电子病案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工作、人才队伍的建立工作与管理系统软硬件设施的完善与优化工作,着重协调新时期医院纸质病案与电子病案管理之间的关系。

加强对全体病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让全体病案管理人员认识到电子病案便捷、准确、易传输的优势,明确电子病案管理工作对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性。

2.2强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培养具有过硬的病案电子化管理操作与管理技能、良好的电子病案管理素质、适应病案管理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首先,医院应强化电子病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病案搜集、录入、审核、归档、保密技能,对电子病案管理人员的实际技能操作能力与综合素养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定期安排病案管理人员接受系统的技能培训与思想教育,鼓励全体病案管理人员拓展学习范围,积极接触并学习多学科、多领域知识,拓宽知识面与技能面,培养具有过硬的综合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3建立并优化病案电子化管理系统

2.3.1强化病案管理硬件与软件深入分析医院病案电子化现状与发展需求,针对性地配备相应的电子病案管理系统软硬件设施,引入先进的、与医院病案管理特点相符的设施设备与软件系统,统一病案信息数据录入与传输、存储格式,优化病案管理系统防火墙,着重优化主服务器。

2.3.2建立并完善病案电子化管理系统在全面优化电子病案管理软硬件设施设备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电子病案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并邀请院内资深管理人员、业界专家参与到方案的制定与改造中来,共同建立并完善符合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实际的、具有完善的保密、运行机制的病案电子化管理系统,促进医院病案电子化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

2.4优化病案电子化管理制度

2.4.1优化并按电子化安全管理制度充分重视病案电子化安全问题,根据医院病案管理实际流程,针对性地建立并完善病案电子化安全保密管理制度,根据病案填制、签收、核对、归档、外借、传送等不同环节的工作特点制定一系列的工作安全规定,尤其对于电子病案的传输与外借等安全威胁较大的环节,应重点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对医院内部电子病案管理人员的病案安全职责作出明确、严格的规定,安排电子病案安全管理监督专员,对电子病案传输、外借内容、期限、途径进行严格规定,严防病案信息泄露、篡改。

2.4.2建立并完善病案管理职责监督制度病案电子化管理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管理系统与机制尚不成熟,需要坚持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实施奖惩分明的监督制度。医院可建立病案电子化管理工作表与病案电子化管理工作质量表,前者是在病案管理人员在日常病案管理工作中填制所用,后者是病案管理工作监督人员在日常监督评价工作中客观填写,医院通过对两表的分析了解工作人员工作实况,出现问题可追溯到人,工作良好的个人可给予奖励。

2.4.3优化重点环节病案电子化管理制度理清病案电子化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优化重点环节病案电子化管理制度,有侧重地加强重点环节的病案电子化管理。例如,病历填制水平直接关系医院医疗服务整体质量,相关部门应着重制定病历填制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病历填制工作;另外,建立并完善诊疗各环节病案电子化管理制度,着重对各科室诊疗环节实施病案管理监控,全面提升病案管理质量。

3结语

病案电子化管理是医院日常运行中病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当前的病案电子化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电子病案与纸质档案管理不协调、填写及保存不规范、病案运行与存储过程安全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医院管理者对病案电子化管理工作重视度不足、病案管理人员技能与素质不达标、管理制度不合理有关。新时期的医院应着重从管理思想、人员素质、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全面优化病案电子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日琼.电子病案环境下对纸质病案的管理[J].中国病案,2012,13(3):12-13.

[2]何小菁,李洪兵,胡杰,等.电子病历管理模式下病案科组织结构设计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60-62.

[3]王旖婷,林瑞春.医院病案电子管理系统建立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133-141.

篇2

病案管理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案档案简称病案,又称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对病人疾病诊断治疗过程所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病历作为患者整个诊疗过程的原始记录,客观地、完整地、连续地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及诊疗经过,在解决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水平、医疗改革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如今的发展形势下,如何就病案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制定一系列的解决对策,成为了推动医院工作开展的一大主要任务。

一、当前医院在病案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要为前来就诊的患者建立病案,病案记载着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治疗情况等。由于患者的人数众多,每位?t生每天都要建立很多的病案,加上繁杂的工作,很容易导致这些病案无法得到合理的应用,影响到了患者的权益。以下主要分析几点常见的问题。

1.病案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病案档案管理制度是保障病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如今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人们也掌握了更多的维权渠道。享受医疗服务不仅是患者的权利,医生为患者制定病案也是其根本的义务。患者拥有了对医疗服务及病案信息的知情权,病案作为医疗核报、保险理赔、司法鉴定、工伤评残和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一旦出现不公平的待遇,人们会通过当初制定的病案来进行维权。但是在一些小医院或者是偏远地区的医院,根本没有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病案归档率低,个别病案没归档或归档不及时,造成丢失;同时,对于归档病案管理不到位,信息资料收集不全,造成病案查找困难,埋下医疗安全隐患。这些存在的安全隐患都是后期医患纠纷发生的征兆。

2.病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水平

医院设立很多个不同的科室,每个科室都有不同岗位的员工组成。病案管理作为医院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祖成部分,必须设定对应的管理部门进行专门管理,同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病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完全不够,虽然具有一定的医学和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病案管理知识和技能,只能在工作中通过学习摸索不断地积累经验,在工作中还是很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此外,由于病案管理的岗位人员并不属于医院的编制范围,很多就职人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工作中不尽心,也没有积极进取的心,只想完成基本的工作,没有想过真正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加上对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较低,他们的学习机会较少,种种原因阻碍了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优化医院病案档案管理的措施分析

针对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逐步改善医院病案档案管理的现状。

1.建立健全病案档案管理制度,使之规范化

医院结合实际的状况,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重新制定《病案管理制度》、《病案借阅制度》等相关制度,此类制度对病案的管理、借阅等进行详细说明,规范病案的管理流程。从前期的病案整理、登记、编目到分类、归档之后,,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患者的病案。在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一步规范病案的借阅程序。医院的病案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医患较多,做好病案档案的管理工作,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推进医院的发展。

2.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医院会根据岗位的需求,招聘与岗位相关的工作人员。病案管理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日常的病案整理工作,并且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但是不要求深入掌握。在前期进行招聘的时候,要制定一个较为严格的标准。结合岗位的需求,并要求应聘者自身的综合素质,综合考虑之后确定岗位工作人员。其次,加强对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不定期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根据病案科实际情况分批分期派出工作人员参加病案专业培训班、外出参观、进行学术交流等。病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抓住学习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在培训中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病案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化的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充实了人们的生活。在就医方面,便利的就医服务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做好病案档案的管理工作,深入保护患者的权益,有助于维护医患关系。在病案档案的管理中,通过引入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提高了病历档案的管理效率,可以快速查阅到相关病历的信息,有助于患者及时的了解个人病历信息。在开展病案档案管理计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开发科学性强、用途广、规范化的软件;开发病案管理系统与医学统计系统相结合的软件,使系统能承担病案的检索工作,又能完成医疗统计,确保输入相关的医学关键词时,能够快速搜索到相关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引入,无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无形中推动了病案档案的管理,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篇3

1明确复印内容,作好宣传工作

本院依据《条例》将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客观性资料和主观性病历资料,客观性病历资料是指客观记载患者病情及检查、治疗结果等情况的资料,是可复印内容,而对反映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及其诊治情况实施医疗的主观动机,如会诊、分析、讨论等主观意见的资料是不可复印内容,作为病案管理人员除认真履行职责外,还应向要求复印者及临床医护人员作好宣传和解释工作,并将可复印内容及相关规定粘贴于复印窗口,公布于众,力争得到复印者的理解和配合。

2制定复印规定,严格审批制度

病历复印,是一项具有法律效应的操作,所以对来院复印者,首先要求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单位证明,凭医务处审批的“复印病历申请表”内容复印,同时要求复印时患者或人必须在场,复印后双方核对内容无误,加盖复印专用章,并将复印申请审批表及复印者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归入病案中,并做好对复印日期、住院号、复印内容张数,经办人及收费情况等造册登记,留下可查的存根。

3建立合理便的复印流程

依据《医疗机构病案管理规定》建立病历复印流程图,其程序是:病人或合法人(委托人)病人持本人身份证件(人持患者授权委托书及两人身份证件)医务处填写审批表,写明复印内容,由医务处审批同意病案室复印。值得强调的是,对仍在住院期间或刚出院未归档的病历如需复印时,要及时通知病区指派医护人员将需要复印的病历资料送到病案室,复印后再由当事人把病历带回病房,杜绝病人或家属携走病历。

篇4

[关键词] 病历档案;信息利用;质量;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4(a)-125-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社会高速发展,保险行业的兴起,医疗纠纷的日渐增多,患者法律意识增强。特别是2002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病历档案已成为重要法律证据,已越来越受到多方面重视,病历档案信息已受到广泛利用。提高病历档案质量及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工作中,必须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 明确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提高病历档案书写质量

1.1 认真书写病历档案、确保病历档案质量

严格要求医务人员参照《病历档案书写规范》进行病历档案书写,严禁病历档案涂改、伪造。实习生、进修生书写后由带教老师及时检查,并签字。发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除去原来的痕迹。上级医师查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档案时,注明修改日期和签名,并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以保证每份病历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

1.2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法律和病历档案证据意识

组织大家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使每一位医务人员明确重视提高病历档案质量及管理水平不仅是对患者和医院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的观念,通过学习卫生法规,树立牢固的法律观念,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严格遵守病历档案书写规范,严肃、认真书写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所有医疗文书,提高病历证据意识,以至在出现医疗纠纷或矛盾时,才能保证其举证作用[1-2]。

1.3 加大病历档案内容质量的监控力度

一份出院病历档案从主管医师、科主任到病案质控人员至少要经过四道检查,医院应建立、健全、完善四级病案质量控制组织,抓好病历档案的全程监控,激发医务人员的质量责任感,实行逐级负责制,一级抓一级,明确任务、层层把关,对每一份病历档案逐一检查,及时书写、修改,加大奖惩力度,与晋升晋级挂钩,从根本上提高病历档案质量。

2 抓好病历档案环节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2.1 及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

对入院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入院后,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发展快,主诊医生应认真细致询问病史,及时作出诊疗计划,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及时完成首次病程记录、抢救记录、手术记录、死亡讨论记录、医嘱执行和知情同意书家属签名等,并说明病史采集时间、记录时间,以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2 重视各种医疗文件书写的质量

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必须符合医疗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医院医疗质量主管部门应重视对新毕业、进修、实习医生上岗前的各种医疗文件书写方面的知识培训,并在医疗查房过程中认真、详细检查运行病历,主要检查内容有: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是否及时,病历内容、医学术语及格式方面是否符合《病历书写的规范》要求。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还必须明确病历档案形成和利用过程中每一环节上的法律责任[3]。在医疗过程中,如果某个医疗文件没有及时记录,如重要的病史、重要体征没有及时记录、书写在病历档案中,或者书写的时间不相符等,都将会在医疗纠纷时处于被动的位置,甚至留下被举证的证据[4]。

3 加强病历档案管理水平,更好为病历档案需求者服务

3.1 建立健全病历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如制定《病历档案工作流程》、《病历档案工作管理制度》、《病案库房管理制度》、《病历档案借阅制度》、《病历档案查询、复印工作须知》等,使病历档案日常工作有序不紊地开展。

3.2 加强终末病历档案质控工作

终末病历档案质量是最终评价,是反映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5]。医院非常重视终末病历档案的质量,安排两位副高职称人员做专职终末病历档案质检工作,严格按照本院制订的《住院病历质量评价标准》有关规定,对每份出院病历档案进行病历档案首页、住院志、病程记录、其他四方面进行逐项检查,将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通知责任人及时返修、整改,坚决杜绝乙、丙级病历档案流入病案库,确保了病历档案的及时性、正确性、完整性,提高了病历档案质量。

3.3 认真做好病历档案查询、复印工作

首先要求病历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本专业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其次要尽快掌握法律和保险相关知识,以适应查询、复印工作。对病历档案需求者宣传查询、复印制度,明确复印内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和复制病历档案资料。但复印的内容是有限制的,绘制复印病历资料的流程图,详细注明复印申请人必须提供相关有效证件,使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等全面了解复印程序,为方便病历档案信息需求者提供优质的服务[6]。

总之,在当今社会病历档案信息利用日渐增加的情况下,为了搞好医院管理、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和医疗服务机构的合法权利,提高病历档案质量和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病案管理人员只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做到学法、守法、懂法,才能提高病历档案质量和管理水平,为病历档案信息需求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雪辉,陈勇辉.增强法律和病历证据意识、做好病历档案管理工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4):1113.

[2]刘元.病案三级质量监控的效果[J].中国病案,2007,8(1):21.

[3]张玲.增强法律意识,规范病历书写[J].中国病案,2006,(SI):129.

篇5

关键词:电子病案管理;利用率;人员素质;安全意识

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医疗领域的数字信息化。当前各大医院已经基本实现了对病案进行电子化管理,这使得繁杂的档案管理工作从手工操作中解放了出来,劳动强度降低,病案管理效率得到提高,为医院档案管理节省了大量的空间,信息资料不易被损毁。当然,电子档案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电子档案管理的效率,需要解决。

1建立电子病案管理的必要性

电子病案,即电子病历,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存储的病患在就医机构的医疗记录,这是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病患信息进行搜集管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管理正日益普及,其重要性与纸质病案趋同,甚至有赶超纸质档案的态势。纸质档案具有占有空间大、信息存储量有限、过多使用易对纸质病案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是其稳定性、直观性和阅读方便性仍是电子档案无法比拟的优势,电子档案对纸质档案管理有着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随着医疗信息的增加,传统的纸质病案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医院信息管理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当然社会上也存在对医疗电子档案的质疑与担忧,认为其容易被修改,数据一旦丢失将难以被找回人们。如何使得病案信息被充分开发利用,对病案管理进行改革和提升,促进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缓和医患紧张关系,是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工作目标[1]。

2我国电子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电子病案利用率不高 当前,部分医院对于电子病案管理还存在认识误区,其将电子病案管理简单地等同于病案的电子化,因而医院对电子病案系统的研发重点也是病案无纸化的管理和应用上。我国医院基本上以WORD文档刑事进行电子病案管理,对病案内容主要是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医疗记录和在线信息的重复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对于病案内容结构处理并没有实质帮助,病案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利用被忽视。

2.2管理人员保护意识不强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电子病案资源共享将逐步成为现实;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电子病案资源共享将使得病患的隐私存在被泄露的可能,同时数据交换使得电子病案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一旦保护不当,将给社会稳定和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巨大的伤害。然而,当前我国部分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对电子病案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意识缺乏,在文件传输过程中不注重加密传送,使得电子病案的安全风险系数较高。

2.3医护人员职业素养缺乏 由于部分医院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工作态度及能力较差,在记录病患入院治疗信息中记录错误,甚至随意复制粘贴,致使甲病患的信息被套用到乙病患病案中,病患信息资料出现前后矛盾或者记录雷同等情况,电子病案流于形式,没有真实反映患者差异,不能反映患者的健康治疗情况和病情发展情况,与病案记录的真实性原则背道而驰。若后期病患查阅病案,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不利于医院工作的开展和医院形象的提高[2]。

3提高电子病案管理的对策

3.1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和传统的纸质病案相比,电子档案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形式规范、操作简单、易于修改和检索,能有效提高病案管理工作效率。电子病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临床知识和病案记录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做好电子病案管理工作要求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逐步掌握管理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2建立病案管理数字化系统 医院做好电子病案管理必须以数字化系统管理为前提,改变以往的单一阅读管理模式,及时审查电子病案的记录情况,并将信息反馈到相应记录部门和人员,提高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到病案信息记录中。医院病案管理数字化系统最具有价值的就是紧急病患搜索方案系统和社区病案数据库的建立,这使得医患之间信息更为通常,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情况进行了解,为患者提高高效的服务和治疗。同时,数字化系统还能对病案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归类汇总,自动标记病案信息异常情况,充分发挥电子病案在医疗安全中的作用。病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医院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实现。

3.3提高电子病案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电子病案的资源共享对于提高中小规模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子病案的管理与传统病患纸质档案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必须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熟练掌握电子的档案的使用方法,提高安全意识,特别是提高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密的意识,强化自身修养,切实推进电子档案的信息管理。

4结论

我国电子病案的管理还处于初步阶段,要真正发挥电子病案的作用,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规范病案管理流程,推动医院电子病案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篇6

【关健词】电子病案;质量监控;电子病案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87-01

病案管理是医院信息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病案质量监控,加强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科学、标准、规范化的电子病案系统,实现病案网络化服务,实现病案国内外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才能为患者、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 加强病案质量监控 提高病案管理质量

1.1纠正病案认识的误区 个别医护人员对病案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错误地认为治好病,开好刀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能体现医师价值,而对病历书写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在工作中,存在急于书写和事后补写,进修生、实习生写的病历不及时审查和修改,盲目的签字。一般在外科、急诊科的病案上更是如此。事后补写容易在书写时有误或存在空项、漏项等,不能如实地反应病情及医疗处理是违规行为。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必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等[1]。在手术及麻醉前,应当告知患者或家属诊治手段,并取得患者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手术和麻醉记录要详细,包括手术经过,麻醉方法和深度,术中输血和输液及其他药物使用情况。手术中人工材料的植入必须填写植入医疗材料使用登记表,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生产单位,并贴附于病历中。输血需行输血前免疫学方面的检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临床常规操作如胸、腹穿刺、骨穿、心包穿刺以及特殊诊断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长期以来认为只要在病人的治疗上不出问题,病案的书写好坏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谁能保证一定不出问题呢?只有提高医护人员对病案质量的认识,增强责任心,按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和书写病历,由于这项工作的认真履行,大大地提高我院的病案质量,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1.2 改变病案质量管理的概念 在以往人们的观念里,病案管理是很简单的,病历写好了就可以,写当了重写,这样就给人们造成误导,写错了可以修改,漏掉的可以补充,缺少的可以添加。[2]这种返修的习惯对于医生培养认真负责的质量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极为不利。这也是影响病案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医疗机构应当严格病历管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销毁、窃取病历。病历如必须涂改时需要在涂改处盖章后方可生效。在依据病案处理事故时,会逐字逐句地推敲,任何一点疏漏、差错、甚至语言含混都是可能对病人、医生或医院造成不利影响,更不用说这些经过修改后的病案。

1.3 加强病案形成过程的管理 要加强病案记录的缺陷和内涵质量缺陷的管理,以形成高质量病案[1]。主要指病案记录不及时,不连续,不准确及关键字写错,如“左”“右”不分,“上”“下”替代等,在写诊断名称时使用术语不规范,医患签字不完备。病案内涵质量的缺陷,主要指病程记录简单,不能反映病情变化和上级医师查房意见,有关重要讨论如: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病案记录内容存在虚构和不负责任的现象。要严格按卫生部颁发的病历书写规定书写病历,做到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2 电子病案的建设

2.1 建立电子病案意义 现代化的管理有利于病案管理的方便、快捷、可靠、全面的服务,实行电子病案其具备几个方面的功能:[3]一是信息存储,包括病人的所有信息,是病案信息的又一种记录方式和存储的媒介;二是信息传输,实现病历的电子交换和电子采集,而交换不受地域、时空限制;三是服务功能,可提供主动服务,包括病历检索、病人诊疗过程中提示、警告、医疗信息共享等。

2.2 建立科学的电子病案系统 支持电子病案功能的软硬件系统为电子病案系统。从临床角度上讲,首行应包含一份完整病案的全部内容,其次就是电子病案的医学术语、医学名称、手术名称、实验室检查名称以及影像检查诊断术语均应遵循国际和国家卫生部颁布标准。只有建立科学、标准和规范化的电子病案系统,才会实现网络化服务,才能实现国内外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4]。

2.3 建立电子病案质量的管理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病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及其安全。

2.3.1 制定电子病案管理的建立、修改、质控、归档、保存和调用等主要管理环节过程的规范内容。

2.3.2 制定电子病案的密级管理制度和授权制度,保证电子病案的安全。

2.3.3 对电子病案参与当事人做出管理规定。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制度,加强系统管理和系统应用制度的建立。

病案是医院的宝贵的信息资源。它可以提供丰富的医院管理信息,是现代医疗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管理不仅仅是收集、装订、编码、上架等。更重要的是加强病案质量管理,强化全院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注重病案内涵质量,保证病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使每份病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医疗、教学、科研、防治的目的,都能成为合格的法律文件。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时代,医院应制定相应规定通过应用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和最高频率地利用其价值,使其发挥最大效应。

参考文献

[1] 梁耀.电子病案开发应用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院统计,2004,(01).

[2] 秦海慧. 电子病案的研究与发展瓶颈[J].中国医院统计.2007,,03).

篇7

1 医疗保险对医院病案管理的要求

1.1 病案内涵质量方面

医疗保险机构及投保人员在合约中明确规定,病案是涉保理赔的法律依据,一旦出险,保险公司或保险管理机构有权到医院核实病案资料。这样,病案的内涵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病历书写中每个环节均可涉及各种各样的潜在的法律法规,病案资料中的病案首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婚育史、月经史、家庭史的描述及病程记录的书写、各种检查及化验的日期、结果都对涉保理赔至关重要,真实、客观、及时、完整的病历资料是维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也是医疗保险对医院病案书写质量的要求。

1.2 病案业务管理方面

商业医疗保险机构为了履行合同、合约,在出险后,将会在第一时间取得投保人理赔的依据及时地予以赔偿,达到安抚投保人员,提高商业保险机构的信誉度。所以投保人员的病历应该按规定在病人出院后3天内回收、整理、归档,力求做到及时、准确地向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和患者提供病案资料,以适应医疗保险对医院病案管理的要求。

2 医院病案管理方面的对策

2.1 病案整体质量管理

加强病案的内涵建设,保证病历书写的客观、真实、准确、完整。真实、客观、及时、完整地记录病案是各级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原则,它既反映医院的医疗水平,又是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体现。因此应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在病案形成过程中,有医师、护士、技师、质控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的参与,病案质量是建立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医院必须把全员质量意识教育作为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各种会议、学习班、培训班、讲座、实例分析、研讨会等形式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书写病历和其他管理人员管理病案的水平,确保病案质量,以适应医保制度的改革对病案管理的新要求。

(1)对病案首页填写的要求。根据医保的有关规定,参保人员住院必须凭身份证及人院通知书办理人院手续,主管医生应认真核对病人病案首页的填写情况,确保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信息的准确无误。

(2)对病案书写方面的要求。主诉是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是商业保险理赔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主诉描述的不同与赔率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主管医生必须认真询问病史,通过归纳,客观、准确地形成文字记载。现病史是指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诊疗等全过程的详细情况,应当按时间顺序书写其主要内容,包括起病诱因、发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伴随症状,诊治经过及结果,睡眠、饮食等一般情况的变化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资料。现病史的准确与否至关重要,关系到投保人的切身利益,因此主管医生应按病历书写的要求并在病人人院后24h内完成,并保证资料的填写、描述真实可靠。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内容包括既往一般健康状况、疾病史等,既往史的正确描述与否直接影响投保人的理赔。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手术外伤史、输血史、药物过敏史等一些重要病史的描述,也直接关系到赔付款的理赔率,至关重要。对于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的描述和记录,必要时应让病人或其亲属签名认可。由于各种原因,少数医生对病史采集不详细、查体不全面,以致病史描述简单、有缺陷、欠准确等。随着商业医疗保险的引入,病人的医疗文书记录就是法律的依据,直接关系到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及投保人的利益,因此,客观、详细、准确地书写病历,确保医疗单位、保险机构及病人的利益和相互信任,医生应该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原则,在病人入院后,按照时限认真完成病历资料的各种记录,提高病历的内涵质量,保证商业保险公司及投保人员在履行合同中获得双赢。

(3)其他辅助检查、检验方面的要求。各种检查及化验的日期、结果都与医保机构及投保人员关系重大,作为医疗机构,要完善各种辅助检查资料,提供客观、真实的检查、检验报告单,取得与保险机构的相互信任。

(4)对主要诊断填写的要求。随着商业医疗保险的规范化,按病种即以病案首页的主要诊断支付费用,已成为医保住院病人费用的主要支付方式,所以主要诊断所致的单病种医疗费用之间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因此正确选择主要诊断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医生慎重地正确地选择主要诊断,公平地对待患者和医疗保险机构,不偏袒任何一方。

2.2 病案的业务管理

加强病案的业务管理,应在强化病案质量的监督、健全病案管理制度和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狠下工夫,以确保病案资料时效性、完整性,以适应新的医保制度对病案管理带来的影响。病案的业务管理,应从病案的回收环节抓起,病人出院后病案管理人员应在病人出院72h内将病历回收,在收回病历过程中,严格按照病案管理流程,对照病人出院统计报表,完善签收手续,并严格检查病案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合乎要求,如发现有缺损、漏页等现象,应让临床科室立即纠正,坚决杜绝丙级病历回收、归档,回收的病历应在短时间内完成病历的初检、质控,以确保病案质量符合要求,并对符合要求的病历进行国际疾病分类、病案首页的计算机录入、整理、装订等,保证病案能在短时间内上架,确保病历资料的对外对内提供,及时地为医疗保险机构提供病案资料。

3 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篇8

1、领导重视不够。部分医院领导对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认为病历档案管理工作十分简单,技术性不高,利用价值不大,忽视了病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疗纠纷、医疗质量控制及医院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医务人员认识不到位,病案质量不高。由于我国病案管理起步较晚,临床医务人员病案意识淡薄,对病案工作存在偏见,认为病案管理工作只是收集、整理、借出、归还等,没有多大的价值。其主要表现在病案书写字迹潦草,签字无法辨认,记流水账,诊断依据缺乏,质量低,主次诊断不准确,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不按病历书写规范进行书写,造成病历档案存在诸多质量问题。

3、病案管理人员老化,素质不高。按我国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每百张病床应配备专职病案管理人员1名,目前很多医院根本达不到要求,也就达不到病历档案的深层次管理工作,而只能做到一些最基本的,如病案收集整理、装订、编码、首页录入、上架、借阅等工作。而且医院的病历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是其他人员改行的,专业知识缺乏,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制约着病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

4、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目前很多医院都没有把病历档案管理纳入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中,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对医院档案的管理仅限于文书、财会、基建、医疗设备档案上,而对病历档案完全分家,未起到指导和管理作用。我国虽然早就提出统一使用ICD-10国际病案管理分类方案,但实际工作中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统一。现在我国各地在病案管理的内容、手段和方法上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如病案索引,至今都没有统一更不用说通过网络互联系统以达到共享的目的了。

另外,我国基层医院的病历档案管理大多是以手工管理为主,病历档案管理者对病历档案资料缺乏研究,忽视了对库藏档案的报导,影响了正确有效地利用病历档案,病历档案的潜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5、法律意识淡漠。病历档案的证据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功能。《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对医护人员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提出了更多新的和更高的要求。而在工作中少数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平时不按规章制度办,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中由于病历档案管理不完善造成举证不能,使工作陷于被动。

应对之策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医院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病案信息资源的真实完整,依法管理病案。病历档案是医院档案中的重中之重,是病人最真实的记录,反映了医院医疗业务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医院解决医疗纠纷重要的法律证据,是临床科研的第一手资料。一定要高度重视病历档案管理工作,要列入医院议事日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质控部门对病案质量检查登记表要进一步细化,增加质量检查项目,同时适当增加病案抽查率,对其质检结果进行评分,予以公布并制定奖惩办法。同时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做到病历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2、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制定相关制度进行约束。临床医生不仅要诊断和治疗病人,而且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认真翔实地书写病案。必须将化验及检查报告单及时完整归人病案,力求每份病案整洁,表达出逻辑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同时完善质量监督、检查机制。根据质量“三要素”原则,建立以基础质量管理、环节质量控制和终末质量审核的病案质量监督、检查运行机制,杜绝和防范病历书写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保证病案资料真实完整性和安全性,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3、强化病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根据卫计委2013年《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医院工作人员职责》中的要求,病案室的职能正逐步由传统保管型转向病案信息管理,由单纯为医疗、科研和教学服务拓展为卫生、经济、调节、评价、决策、管理以及预防等多方面的服务。这种功能的转换,强化了病案管理的质量监督、检查职能作用,决定了病案室在医院管理中的职能作用、管理权限和法律效力。这也要求病历档案工作者转换角色,由过去的“病历档案保管员”转变为“医院信息管理员”,因此病案管理人员首先应当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同时具有一定的法律素养,应充分认识到病历档案在业务上、法律上的重要性,及时主动做好病历的档案接收、保管和开放工作。

4、把病历档案纳入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优化信息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因病历档案的专业性较强,故长期以来医院都是独立管理,为了使病历档案的整理保管、利用与其他档案协调一致,从实际出发,就应该纳入医院档案管理的总体系,才能做到统一领导、整理、保管、利用,医院可以形成档案资料信息中心,真正做到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加强网络化建设,通过计算机联网,设计适用的管理软件,使病案信息的存贮、采集更加及时、完整和准确,实现网络共享的目标,不断探索电子病案的实用性、科学性、法律性。

篇9

摘要:随着医疗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病案管理数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就病案管理数字化的优缺点进行积极探析,扬长避短,不断改进病案管理的流程,使病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取得成效。

关键词 : 病案管理 数字化 探析

病案管理数字化也即是电子病历,根据《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的定义,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储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因此,电子病历不仅仅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病历的录入,而是如何解决所有医疗数据的整合与集中展现与共享,是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总体反应。只有正确处理,才能保证住院电子病历系统顺利实施。

一、病案管理数字化的优势

1.提高医院和患者的经济效益。虽然纸质病案的费用较低,电子病案信息系统建立的耗费较大,但从整体来看,电子病案优势体现在节省诊断时间、提高诊断效率、节省纸张浪费等方面,可有效、快速、准确地帮助医务人员缓解日常繁琐的病案整理工作,不仅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节约了一定的人才资源。

2.病案信息共享的范围大。纸质病历因保管困难,借阅及使用率极低,使用范围窄小,只能固定在医院的病案室内使用;而电子病案能够通过互联网连接全方位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不同科室、不同医疗结构以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等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调阅相关信息。

3.统计分析方便快捷。病案数字化后,病案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医疗机构或者相关机构就可以根据需要从宏观角度任意对大量信息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综合统计分析及利用,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可有效降低医患矛盾。

二、病案管理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1.病案管理数字化系统不规范。医院病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标准难以规范统一,导致对目前已开发运行的病案管理数字化信息系统无法评估,优劣难分,使医院难以跳出原来低水平重复的怪圈。

2.病案管理数字化系统的研发欠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低端落后,硬件常年失修,软件升级开发脱节,导致医院病案管理数字化系统难于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刚性需求。在医院飞速发展,医院医疗、科研和综合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的现状下,医务工作者急需按照医疗、教学、教研方面的要求进行检索却无法提供快捷的检索途径。有的病案管理数字系统的统计功能局限,统计软件形成的表格大部分是固定格式,这样的报表难于适应临床日益更新的工作需要。

3.病案管理数字化的数据信息交流不畅,形成信息孤岛。目前我们医院的病案管理数字化系统基本上仅对院内网络开放,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信息交流、共享很少,对患者病案的信息交流共享、互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4.病案管理数字化隐含安全问题。病案管理数字化系统的全面使用也容易泄露病人的隐私,病案数字化后信息系统容易遭到安全攻击。大多数病案管理人员还缺少必要的病案信息安全隐患意识。没有采取很好的防患措施,提高数字化病案信息在存储、传送方面的安全级别,导致数字化病案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风险。

5.医务工作者缺乏责任意识。与传统的手工书写病案相比较,数字化病案具有形式规范、操作方便、容易修改和检索等诸多优势,有利于提高病案管理工作效率。但是,有些医务人员工作态度差、责任心不强,对病人的入院、病程记录、查房等病案信息的录入时导致出错,或随意粘贴复制等。使数字化病案反映病人的资料出现前后描述矛盾或记录雷同,违背了病案数字化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原则,容易引发医疗纠纷,更有甚者会造成医疗事故。

三、强化病案数字化管理的建议

第一,卫生计生系统组织医院负责人进行培训和宣传,强化医疗机构负责人对病案数字化的认识。只有得到医院负责人的重视,病案数字化才能够得到落实到实处。

第二,与纸质病案管理相比较,病案数字化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病案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后才能上岗。同时做好病案工作人员思想工作,防止抵触情绪,增强责任意识。

第三,做好建章立制工作,例如出台《病案信息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约束、保障病案数字化的正常运转、利用。

第四,加强病案数字化系统的管理,要了解大多数病案中有关法律效力的问题。可通过第三方认证和政府协助的方法完善有关电子病案的法律效力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病案数字化管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病案管理必将跟随医院信息建设的发现,实现病案无纸化、电子化存储,使医院信息化建设向前迈进一大步。对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加强医院管理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祝奎芬,张一虹,电子病案在现代病案管理中的应用[J ] .特别健康,2014,12(3):296

[2]刘小雅.医院病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8):149-150

篇10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床位编制560张,护理人员283名。其中本科115名,占40.6%;大专131名,占46.3%;中专37名,占13.1%。副主任护师10名,占3.5%;主管护师45名,占16.0%;护师70名,占24.7%;护士158名,占55.8%。

1.2方法

1.2.1加强安全教育

强化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通过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使全体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每月科室将不安全隐患上报,防患于未然;在实施护理行为的过程中以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护士行为规范为准绳,杜绝和减少了不必要的差错和纠纷。

1.2.2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技术操作方面从基础操作、急救操作、专科操作、仪器操作、中医操作、基础护理相关内容及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进行归纳、整理,编制了《临床护理操作规程》。以上三本手册即为我院新职工岗前培训的资料,也是我院全体护士的行为准则和考核的蓝本,要求人手一册,护理部不定期到科室检查、考核护士,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1.2.3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认真落实本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收集不安全隐患资料,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提出改进措施;填写“科室不安全隐患报表”,每月按时上报护理部。科室每月进行安全护理查房,护理部每2月组织护士长和安全管理小组成员进行安全护理查房1次,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安全小组查房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及反馈,督促科室认真实施改进措施。

1.2.4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通过安全管理小组检查的风险因素分析,结合护理工作的实际现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定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危重患者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安全行为准则。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实行上午、下午查对制度;加强巡视制度的落实,按分级护理制度落实在病房;加强患者安全管理,细化护士长每日、每周、每月工作流程,实施护士长上、下班带领护士巡视病房。进一步规范实习带教制度,进行带教老师资格认定和考核。新护士岗前培训后指定专人带教,见习期1年内轮转并严格考核。制定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和护理缺陷、事故报告及管理制度,规定科室发生护理缺陷时,首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护理缺陷造成的不良后果;科室在1周内组织全科有关人员进行讨论,查清原因及责任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加强防范措施落实,并确定缺陷或事故的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及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成立护理缺陷鉴定组,每月对全院的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定性,提出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并在全体护士长会议上通报。同时各科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或减少缺陷的发生。

1.2.5不断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落实每2个月的综合质量检查、每月的单项检查、每周护士长夜查和护理病历质控、每周3次危重及手术患者的质量检查;落实每周护士碰头会提问、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每日上、下班查房及护理病案讨论制度,更进一步提高护士临床诊断和疾病观察能力。不断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重新修订入院须知,加强患者入院时的安全教育;规范各病区的布局及物品摆放;重视老年患者的安全评估,制定住院患者管道滑脱及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及评估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悬挂相应的警示牌,提醒各班加强安全防范。与护士长管理奖挂钩,有效地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另外各科室根据薄弱时间段进行弹性排班,节假日、双休日指定专人负责,中夜晚双人值班,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1.2.6加强对年轻护士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针对我院5年以下年轻护士发生护理缺陷较多的现状,加强对其综合素质的培训。护理部拟定分层次培训的总体部署,制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学时要求。科室每月进行1次基础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并考试,护理部每季度进行1次培训及考试,并定期抽查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督促护士加强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对年轻护士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管理条例,并不断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1.3效果评价

选择实施前(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与实施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护理综合质量(护士长工作、安全管理、病区管理、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及一级护理、文件书写、专科护理、整体护理、中医特色护理、满意度调查)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护理综合质量明显提高,护理缺陷、护理差错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升

3讨论

3.1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提高了护理综合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患者安全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基本目标[3]。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工作,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4]。通过安全教育,强化了护士的安全意识,日常工作中能认真主动地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小组不定期的安全督导、反馈及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护理部针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患者、重点护士的监控,有效防范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护理部的综合质量检查中,由于护士安全意识提高,对护理风险预见性强,应对措施得当、有效,护理综合质量明显提高。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可以使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工作责任心以及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护士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改进护患关系[5],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3.2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