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初中校本课程范文
时间:2024-04-16 18:1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趣的初中校本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基于学生需求研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强调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为此,我们立足学校实际,整合和规划校内外教育资源,以学校文化为主线,构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在校本课程研发之初,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开设课程,让学生进行自由选课,导致许多课程虽然教师充满热情,但在学生那里却受到冷遇,甚至没人申报。这让我们认识到,如果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差异,校本课程就会成为教师本位课程。因此,要做好校本课程,就必须从了解学生的需求开始。
我们通过问卷、座谈、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并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分析。这让我们发现,学生的需求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一致性主要集中在学习习惯养成、经典阅读、书法指导、心理素质、基本生活技能等方面。差异性则五花八门,如小语种、社交礼仪、盆景艺术、艺术审美、科技制作、球类运动等。针对学生相对集中的需求,学校统一开设校本必修课程。对于差异较大、种类较多的个性化需求,我们用校内选修和校外自修来补充。
之后,教师开始进行课程研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初步形成了教师研发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流程:申报课程――制定课程纲要――设计课程研发方案――实施课程――反思与改进课程。为提高课程研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校本课程研发过程中,我们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及时了解各方需求,不断加以改进。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研发了校内必修、校内选修和校外自修三类校本课程,共计110多门。
1. 校内必修课程定位基础素质
我们将校内必修课程排进课表,要求全体学生必修。学校主要开设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我上学了》、《铅笔字书写》、《钢笔字书写》、《学法指导》等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英语口语启蒙》,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探究》,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热爱家乡情感的《乡土地理》,以及凸显学校特色的《游泳》等课程。
2. 校内选修课程定位兴趣特长
校内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审美、学科拓展、身心健康、生活技能六大类。学校制订《校本课程指南》,包括六大类校本课程的简介、选课的方法、选课的基本要求及相关规定和评价制度等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学生范围、人数和地点等信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课程简介、方法和要求等,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地选课,合理安排时间。
人文素养类,包括诗词鉴赏、名著欣赏、时政分析、人文资源考察等内容,主要有《古诗文诵读》、《浪漫俄罗斯》等课程。科学素养类,包括自然资源考察、环境保护、应用物理实验、网页制作、电脑机器人等方面,具体有《科技小制作》、《电脑机器人》、《黄河口湿地鸟类》等课程。身心健康类,包括安全教育、心理辅导、体育类等内容,主要有《应急演练》、《自我保护》、《常见传染病预防》、《心理成长》、《足球》、《太极拳》、《舞蹈》、《轮滑》等课程。生活技能类,主要包括家政礼仪、社交礼仪、烹饪、刺绣、园艺、消费理财等方面,开设的课程有《剪纸》、《缝纫》、《十字绣》、《小小美食家》等。艺术审美类,包括音乐、美术、文学创作等方面,具体有《摄影》、《二胡》、《电子琴》、《拉丁舞》、《古筝》、《儿童画》、《集邮》、《陶艺》等课程。学科拓展类,包括交际英语、数学思维训练、语文写作、化学实验等,主要课程有《聪明故事屋》、《生活数学》、《英文欣赏》、《趣味地理》、《生活物理》、《交际英语》、《俄语》、《法语》、《日语》等。为了营造浓厚的外语学习环境,我们为每个小语种教室做了有该国文化特色的装饰,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基本用语和常用对话,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
3.校外自修课程定位扩大知识面、增强生活技能
校外自修课程包括经典阅读和生活技能两大类,以校内指导与校外自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虽然学校不统一组织教学,但需要经过考查。
经典阅读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能力,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读一定数量的经典名著,由学校考核学生自读情况,每个年级的教师为学生提供选择的书单。
另外,针对当前绝大多数学生属于独生子女,洗衣做饭、收拾房间、整理东西等生活技能较差以及不会与人相处等实际情况,我们利用家庭中蕴含的丰富的育人资源,开设了生活技能校本课程。该课程以生活教育为主线,以家居生活、家务劳动、家庭美食、家庭美化为内容,建立生活技能教育实践体系。通过家庭基本道德准则、礼仪规范、日常的衣食住行等具体家庭事务的学习、实践,以及对家庭事务的处理和管理,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日常生活和家庭经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树立美好生活的志趣与理想。
二、以健全机制保障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1.制订《校本课程实施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学校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和指导,学校制订《校本课程实施管理办法》,规定每个学生每学年学习不少于两门校本课程,其中必修、选修至少一门,学生填报选课单,每人可填两个志愿。每门课程选课人数原则上控制在20-40人,超出班级规模的课程,在充分尊重学生志愿的前提下,学校将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学生的第二志愿进行调剂。
一般来说,教师开设的校本课程应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更改,而且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学生确定所选课程后,在选修的限定时间内一般不得随意调换。若确需调换的,须写出书面申请,学校本着尊重学生学习需求的原则,经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研究后,统一进行调换。
每学期末,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的问卷调研,对学生认为兴趣不浓、收获不大、价值不高的课程,直接从下学期选课目录中删除。
2.自主选课
为了便于学生选择,学校将《校本课程指南》印发给每个学生,便于学生了解选课目录和每门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并结合家长的意见,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或需要的校本课程。
学生选课方式分纸质选课和网上选课两种,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家庭学生的选课需要。班主任对班级选课情况进行汇总,填写班级选课汇总表上交年级部;年级部将选课情况上交课程部,课程部把全校学生填报志愿反馈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经过申报情况初步确定人数和名单后上报学校课程部,由课程教学部进行公示。
3.走班上课
确定选修的课程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走班上课。为顺利实施走班上课,学校每周二、四下午各安排最后一节为校本选修课程时间。在统一时间的前提下,学校充分利用普通教室和舞蹈房、计算机教室、游泳馆、篮球馆、乒乓球馆、图书馆、科学探究室等50多处场所。每个教室都是“一个教室,两套牌子”,既是班级教室、功能教室,同时又是校本课程教室,为走班选课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地点保证。
将选课的时间、空间障碍打通以后,学生不仅可以在年级内部选课,也可以跨年级自由选课。这种独具创意的“课程超市”,改变了以往“柜台式”的单一选择模式,在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自、选择权的同时,个性差异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展。
4.日常管理
为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对日常管理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任课教师负责日常校本课程点名考勤、维持秩序、所需物品、期中和期末考查等,课程教学部负责对校本课程进行巡查和督导。由于特殊原因缺课的学生集中进行补课,对无故迟到或旷课的,除补课外,扣除相应学分并进行教育。
课程教学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并就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每月召开座谈会、反馈会,请家长和学生参加,对出现的问题、落实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下一步改进办法。
三、建立和完善校本课程评价方式
评价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走向。经过多年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出了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突出个性评价等校本课程评价策略。同时,将校本课程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科学素养类课程分别列入小学的科技之星和智慧之星评价,在初中分别列入学习能力或者公民素养评价等,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1. 等级制与学分制相结合
我们采用等级制来评价学生的校内必修课程,校内选修和校外自修课程则采用学分制。每名学生9年所修课程的最低总学分为100分,其中校内选修课程为32学分,校外自修课程为68学分。校本课程未达到规定分数者,必须补修,否则,不予毕业。具体规定如下:校内选修课程,每门满分为3分,由学时学分、课业学分和成绩学分各1分组成。
对校外自修课程,学生自修后经学校考查,成绩优秀得3学分,合格得2学分。校本课程学分根据学生出勤率、学习过程和考查成绩进行评价,每学期末由课程教学部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评价结果与评优挂钩,学分高者评优时优先考虑,学期学分不满2分者,不具备评优资格。
2.多元主体评价
经典阅读和生活技能校本课程考核由家校合作完成,经典阅读校本课程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阅读方面的目标,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制订评价方案,使学生的阅读、背诵量达到课程要求。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书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
学习过程在家长监督下进行,学校统一对诵读内容进行测试,优秀得3学分,合格得2学分。生活技能类校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家长做出日常评价,学校定期举行丰富多彩的家政比赛、作品展示等活动,在比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得3学分,合格者得2学分。
3.成长记录袋评价
成长记录袋是过程性评价和动态评价的最好载体。在课程实施之初,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记录袋的内容,可以是活动照片、获奖证书、学生作品,也可以是学习过程的体会与反思。比如,打开《法语》校本课程学生的档案袋,会发现从最基本的字母到简单的会话、直到舞台汇报演出等,学生的学习过程历历在目。
成长记录袋充分展示了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成果,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不仅能为学生下次选课提供参考,而且能帮助教师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校本课程评价升华成为一种生产力。
4.学分奖励制度
为了培养和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学校规定,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通过特长考级或取得其他突出成绩的学生,可申请自修同类校本课程,申请自修的学生可直接参加结业考查,成绩优秀者得3学分,合格者得2学分,以此作为多元评价的有益补充。
篇2
为推进徐汇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各国教育的成功经验,探讨共同发展的新路,我们组成了以区人大副主任顾奎华为团长,区教育局局长王懋功为副团长的徐汇教育代表团,一行七人,于二00三年九月二十日至十月一日对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教育状况作了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并报告于下。
一、考察目的
此次考察的直接目的有两个:一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地区办事处(简称地办---下同),报告本区作为该中心的教育革新实验区的进展情况以及作为该中心APEID项目第九届年会承办单位的会议筹备情况。听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与专家的指导意见,以利于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
二是对地办所在地泰国曼谷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教育作粗略的考察,重点关注我们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利于作出比较分析于借鉴。
二、会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的情况报告。
九月二十二日下午两点(曼谷时间)代表团如约准时到达挂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帜的地办大楼。周南照主任首先在他办公室接待了我们,并且带我们参观了办事处的各办公室,同在地办工作的各国专家一一见面。
随后,在五楼会议室正式开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长歇夫尔先生首先致欢迎辞。他对中国上海、徐汇区的卓有成效的教育革新作了充分肯定,对徐汇区承办年会所做的大量筹备工作表示感谢,对徐汇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顾奎华团长致辞: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与专家对我区教育革新的支持与关心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对我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革新实验区以来的十四个月的经历作了简要回顾,并且表明了我们此次谋求在联合国的旗帜下展开国际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活动的良好愿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革新和发展中心代主任、国际教育高级计划官员周南照博士向代表团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方面的五大职能:即思想的实验室、标准的制订者、能力的建设者、信息的提供者、国际合作的促进者。他们作为亚太地区的办事处,就要对亚太地区的教育发挥这五方面的职能。
周博士接着向我们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亚太地区的组织结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亚太地区的总部。下设各分地区的办事处,如在北京设有东亚地区办事处;同时设有各国的国家级办事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越南办事处(设在河内)。分地区办事处与各国办事处都与亚太地区办事处保持着良好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进上述五大职能的发挥。通过这样的组织结构现已将亚太地区44个国家组织起来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工作运行上是通过具体项目来推进的。最早推进的项目只有一项,即亚太地区全面教育计划(APID),它实际上是一个实现全民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的合作计划。后来又从这个项目中分出另一个项目——教育革新为社会发展服务(APEID)。这是目前地办的一个主体项目,许多工作都在围绕这个项目展开。我区参加的就是这个项目,徐汇教育局是APEID的联系中心之一,目前中国只有16所联系中心,上海还有华东师范大学。
现在,地办同时在推进其他多项项目。其项目负责人向我们作了介绍。
罗西亚女士(菲律宾藉),她正在负责三个项目:1、青少年科技教育,2、课程与教师的培训,3、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即我区某些学校正在参与的联合国EPD项目。
西哈拉先生(日本藉),他正在负责二个项目:1、大湄公河地区的远程高等教育,2 、ICT项目(计算机教育)
这些项目前他们正处于启动阶段,代表团已同这两位专家建立了良好的联系,表达了徐汇区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的意愿。两位专家非常愿意加强与我区有关机构与单位的合作,表示11月到上海开会时继续探讨合作的渠道和方法。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的研究,已经成为徐汇区加入教科文组织以后,必须重点突破的领域。
代表团副团长王懋功先生,向联合国官员与专家报告了我区“创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教育革新”情况,并就承办会议的场馆、网站、物质准备、参与研讨会、提供秘书服务、同声翻译服务、会讲英语的人员服务、印制大会资料、安排参观,与地办合作制订议程等十个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作了汇报。地办主任对会议筹备情况表示满意。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制作反映徐汇区作为一个地区全面推进教育革新的画册,组织中外学生谈教育革新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对我区作为一个地区,开展的全面系统的教育革新,表现出特别的关注,给予了特别的鼓励。会谈结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官员与专家同代表团全体成员在联合国的旗帜下合影留念。在地办的办公大楼大厅与走廊里,挂满了贫穷孩子接受教育的照片,地办官员与专家贯彻联合国宗旨,为全人类共同发展服务,为贫民教育奔波的主导思想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代表团的每一个人。
九月二十五日,代表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再次会谈,周南照先生和西哈拉先生参加了会谈,对徐汇区举办第九届年会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讨论。会谈期间,周南照先生还介绍了泰国教科文全委会的工作。在泰国期间,代表团与泰国教科文全委会的官员接上了联系,相约在上海继续商谈加强合作的项目。
三、泰国、新加坡的教育考察情况报告
(一)、考察经过
1、泰国教育考察
我们在泰国,重点考察了两所中小学和一所职业学校。它们各有特色。
1)泰国皇家男子学校
这是一所名符其实的贵族学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泰国五世国王从英国留学回国,一改修建庙宇的世袭惯例,将修建庙宇的钱用来创办了这样一所男子学校,其校舍保留了泰国庙宇与皇宫的风格。这所皇家男子学校至今仍保留着英国依顿公学的办学模式。
学校办学经费除每年由皇宫拨部分款项外,主要依靠昂贵的学费来维持,据说每位学生每年的学费约在30万泰株(相当于6—7万人民币)。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招生,每年经过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品德方面),最后由国王正式确定新生名单,每年不超过八十人。其学制由小学三年级直至高中三年级,然后考入大学。从历年考入大学的情况看,该校并不保证学生考上名牌大学。这一点,在小学三年级招生时学校就向家长讲清楚。令我们难以相信的是,家长仍然愿出高价将孩子送入该校,至使每年的招生都有激烈竞争。可见家长并不以能否考入名牌大学为价值取向,然而令他们引以自豪的是皇家男子学校的毕业生进入大学后有强大的发展后劲,进入社会后更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这种培养是基于他们独特的课程结构。一般他们上午上文化课,下午上技能体能课,并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橄榄球,游泳,击剑等成为他们的必修课,学生全部住校,生活自理。
我们到该校是下午。校长陪同我们参观了阅览室、劳作室、电脑房以及他们的学生作品陈列室。所遇到的学生都充满活力与朝气、身体硕实,他们的创造性与想象力随处可见,而且待人有礼貌、有风度。它让我们看到了泰国未来社会精英的雏型。
2)泰国教会女子学校
这是一所由泰国基督教教会举办的女子学校,已有100多年历史。现在在校学生3000多人。规模相当大。学制上由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实行一贯制。从校长到教师学生都要受到基督教教义教规的约束。校长在正式接待我们之前先带领我们向上帝祈祷,告知上帝今天有珍贵的中国客人来校。我们在该校用午餐,吃饭前也先要集体向上帝祈祷。可见基督教对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影响。
学校的面积相当大,建筑与设施既古老又有新意。我们在该校图书馆的计算机上同徐汇教育网站联接,浏览了徐汇教育的新闻,处理了一些教育局管理平台上的公务,可见信息已全球化。该校把培养爱国、爱国王,符合基督教要求的女子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百分之七十为国家课程,即由泰国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使用统一的教材。百分之三十为校本课程,他们的校本课程包括英语,综合科学等,选用的教材由校董事会决定。
该校校长介绍以后,陪同我们参观校园,其间又观看了初三学生表演的泰国集体舞。他们的图书馆以及电脑网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教室内尚缺少多媒体设备,所见到的学生似乎小心顺从有余,大方、活力、创造不够。
3)都斯·他尼酒店管理学院
这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它是由都斯·他尼国际酒店集团于1993年创立的酒店管理的专业学院。学院把培养符合国际大酒店服务业要求的各类专业人才为目标。虽然受到金融风暴冲击,学院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学院的经费来源一是由都斯·他尼国际酒店集团投资。二是由学生学费收入。其教育成果——培养的人才首先由都斯·他尼集团聘用,然后再由其他企业使用。他们走的是一条政府依法管理,企业自主办学,有偿使用教育成果,市场化运作的办学道路。这同我们的职业学校目前大都由政府办学,企业无偿占用教育成果的做法是不同的。
该校现在在校学生1400多名,教师50人,每年学费每人10万泰株(人民币约2万多元)。学制4年。学院实行学分制。其中语言、人文科学、社会学科、数学等一般教育课程36学分,专业课程102学分,选修课程分,实习不计学分,但必须达到1000小时。学院从去年起招收外国学生,其中包括中国学生。我们在该校见到了来自北京和山东的两位中国学生,他们生活学习都不错。他们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也可以吸引外国学生来华学习。
政府对该校的管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院必须遵守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依法管理);二是其开设的课程包括学位等要报政府批准。
2.新加坡教育考察
我们在新加坡考察了一所中学与一所幼儿语言中心。
1)南洋女子中学(南洋女中)
南洋女子中学创立于1917年,是新加坡最早的华文女子学校之一,也是现在全新加坡140多所中学中屈指可数的名牌学校之一。
学校校舍于2000年由李光耀资政亲自宣布落成。现有学生1781名。每三名学生配有一台电脑,教师电脑已达人手一台。可见是一所相当现代化的学校。
学校把“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备受社会尊重的人”作为教育原则。学校努力将华族传统结合现代高科技的先进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与生活技能,并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协助她们将来成为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学校提出了“勤、慎、端、朴”的培养要求。提出了“德智体群美”的五育全面发展的思想。群育,我们理解就是通过活动等方式培养合群的品质。
1993年,该校转型为自主中学,成为全新加坡八所自主中学之一。自主学校可以直接聘请教师,可以自主拟定课程。自主学校的经费投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拨款。目前教育部对南洋女中的拨款占全校经费的88%。可以说大部分经费都由政府拨款。二是学校董事部筹款。学校董事部一般由担任社会相当职位或已成为社会名流的校友担任,董事部不但筹款,还帮助学校联络外界,解决诸如实习活动等事项。三是由学生学费收入。目前向学生每年每人收学费100新币(相当于人民币500元)明年有计划提高到每位130元新币,但尚须向教育部写报告并获批准。
新加坡的学制比较特殊。政府实行六年义务教育。然后通过小学升初中考试,学生进入各类初级中学学习。南洋女中就成为全新加坡小学生争相竞争的学校。南洋女中学制四年,其中初中为三年,一年为高中一年级。这同新加坡大多数中学学制相同。学生在中学四年修满后可以考入各种初等学院继续读完高二、高三课程,然后报考大学。考不上高一级学校的则可以找到各类职业培训,然后劳动就业。可以想见,处于这种学制下的南洋女中,其办学竞争是相当激烈的。
南洋女中同中国,同上海市三女中,南模中学等已有友好交往,并且用奖学金等方式吸引中国学生来校学习。来自北京与沈阳的两位中国学生陪同我们参观了校园。她们以自己的勤奋努力与优秀品德受到了学校与同学们的尊重。
2)朱丽亚嘉宝语言艺术中心
朱丽亚嘉宝语言艺术中心是新加坡一所以幼儿语言教育为主,兼及中小学生和成人语言教育的私立教育机构。该中心位于新加坡商业最繁华的乌节路。他们对幼儿实施英语与华语的“双语教学”;其教学方式是通过游戏活动,尤其是通过戏剧情景使学生在活动情景中进入角色,激发言语。他们设计了各种有趣的教学内容,对各年龄段的孩子进行着有趣的教育。
该中心与新加坡某公司联合办学,主要靠学费收入来维持。校舍主要靠租借。教师由中心自由招聘,其中中文课程聘请了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两名教授来策划与主持。
我们看到了他们0—3岁婴儿的亲子班教学情况。家长与婴儿共同参加活动。每周三次,每次1.5小时,用音乐,戏剧等形式进行教学,内容浅显有趣,适合于婴儿特点。家长与婴儿都活动得很开心。
3—6岁幼儿,则独立来园上课,开始学习“双语”。仍然用戏剧方式发展言语。一般一个教师带六个孩子,进行语言开发。他们也对中小学生施以“双语教学”,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假日来进行。
朱丽亚嘉宝语言艺术中心通过戏剧艺术加强语言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加强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精髓的举措使我们感受颇深。目前该中心是新加坡最大的两个语言培训中心之一,并以在亚洲其它国家推广其独特的继续方法。访问期间,朱丽亚嘉宝语言艺术中心表达了与徐汇区加强合作的强烈意愿,代表团表示了继续加强联系的合作想法。
除了上述五所学校的集体考察之外,我们代表团成员还对泰国、新加坡的Genetic computer school 、Arolmore school of commerce等四所学校及一所国际幼儿园进行了访问,对先进信息技术国际认证课程的引进,IT课程的双语教学以及中泰、中新合作办学等多项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二)考察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学校的实地考察,同时我们在途经马来西亚的过程中也对其教育状况进行了了解。代表团在紧张的考察之余,汇总了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热烈讨论,对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有了初步理解,形成了考察结果,现一并提出我们的看法,用作讨论。
1、教育国际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然而我国教育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这是一个重大课题。如果我们现在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其后果将是严重的。
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三个东南亚国家其对外开放的程度是非常高的,其经济也早已融入了世界经济,尤其是新加坡,全国简直就是全球经济的一个缩影。东西方各类人种、各民族聚居于此。这三个国家给我们的强烈印象是他们的文化的多元性。各种族、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都受到尊重。就宗教而言,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在这里共生共长。而这种共生共长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正如同志引用我国古语说得好:“君子和而不同,和以共存共长,不同以相辅相存。”因此,真正的国际化必然要求文化的多元化。
在这种文化多元化的国际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不但可以,而且必须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东南亚这三国的华人对华夏文化的传承令我们肃然起敬。这里不但有唐人街、牛车水,更有观音庙、妈祖庙、关帝庙、孔庙。新加坡八十年代以来更大力开展了华语教育运动,推广了简化汉字、对华夏历史更是倍加珍惜。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特别是孔子的儒家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继承。
回过头来看我国的情况,作为十三亿人口的华夏文化的传承,其重任理所当然地应当由教育来担当。我们的学校要理直气壮地加强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要理直气壮地培养能融入世界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更是不能放松。一个不能自立于世界主流文化的民族难以成为真正强大的民族。
2、双语教学问题
同民族文化的传承相联系,双语教学问题在我国教育界有许多争议,它成为我们这次考察的一个重点。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引入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当地社会交际通用的语言,也是学校数学、物理等文化课讲课的教学语言。第二语言是指虽然当地社会交际中不通用,但在国际交流中通用的语言或是其它民族国家的语言。
东南亚三国与中国的“双语”比较表
泰 国泰 语英 语
马来西亚马 来 语英 语
新 加 坡英 语汉语(普通话)
中 国汉语(普通话)英 语
从上表立即可以看出,泰国、马来西亚、中国的第一语言是本国国语,学校都用国语教学与交际,而新加坡的第一语言是英语,孩子从小就用英语交际与思维,学校用英语教课。
所谓“双语教学”就是学校除了用第一语言教课外还为学生开设第二语言课。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开设英语课,而新加坡则开设汉语(普通话)课或马来语、印度语课程。这就是东南亚三国的“双语教学”。目前,我国教育界推进的“双语教学”的含义更宽泛,除了英语教学以外,中小学正在尝试用第二语言英语教学数学、物理等文化课程。这可能与中国的英语基础环境较差,而社会对英语交流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国情有关。而东南亚三国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的使用比较广泛,独立以后与国际的交流和合作没有间断,英语使用环境一直较好,所以,加强民族语言的教学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即使像泰国皇家男子学校这样的贵族学校,他们配有英国籍的英语教师,教授纯正的英国英语,但是除英语课程外,其他课程仍用泰语来上。因此从东南亚三国的考察来看,中小学校开设“双语教学”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根据发展的需要,在某一时期突出某一重点,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就我国目前来看,汉语(普通话)仍然是我们的第一语言,应当得到尊重与加强。在此基础上加强英语课的教学,加强口语与听力训练,增加英语使用的机会,这是应当的,也是十分迫切的。但是,这是一项语言教学的改革,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当前,应在条件较好的学校或学科中积极试验、大胆探索,以期取得成功的经验再予以推广。对一般学校则应继续提倡加强英语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宜茫然“翻新”,不切实际地开设“双语课程”。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文化基础为代价来提高英语水平。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何种语言思维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尤其是在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种思维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在新加坡朱丽亚嘉宝语言艺术中心,同在那里执教的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深谈中都深感这种改变的困难。我们要防止“双语教学”这个概念的模糊带来思想的混乱,更应当从教育国际化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更高的高度来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双语教学”得到健康发展。
3、学校自主办学问题
作为政府的教育代表团,我们对学校自主办学问题备加关注。考察期间,东南亚三国学校自主办学的共同特点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是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监督。办学主体在法律框架内活动。
其次,学校的经费来源多元化。教育毕竟是投入很大的一项社会事业,完全靠政府投入和学生缴费是不够的。因此,各国的自主办学学校大都有比较稳固的财力投入保证,或皇家、或政府、或教会、或企业财团。我区已有的民办和公立转制学校,它们为本区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其资金支持的来源渠道较单一,缺乏稳固的后盾,使学校校长不能够放心地自主办学。今后,对新设立的或将设立的非政府办的学校,在审批时要注意其有否稳定的财力投入保证。
4、关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评价
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评价是一个敏感而深沉的问题,本次考察,我们对此有所涉及。
从被考察国家的学制来看,他们都以考试决定能否升入高一级学校,升入大学。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不能说不大。不仅如此,新加坡更从1992年8月开始,在报上公开公布中三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已连续12年。目前一些重要报纸开始对此作出评论与反思。有舆论认为,公开排名次使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受益,而使顶尖名校的高素质优秀生成为牺牲品,他们不得不为争得门门A,而反复机械操练,天天测验。排名次也不利于对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激励。我们在同南洋女中校长交流时共同探讨了这个问题,她认为:这种排名次把学校捆绑住了,使教育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难以施展真正有效的教育。据她介绍,新加坡的一流学校领导对这种做法基本取否定态度。而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正在调整政策,采取按高增加值核发学校奖金的措施。所谓高增加值就是入学成绩与毕业成绩相比,不搞一刀切,完善简单排名次不尽合理的做法。因此,为争高增加值,学校也开始尽力争取“差生”,面向全体学生,取得较好效果。这被媒体称为完善排名次带来的最正面的效应。鉴于这种理解,新加坡一些著名学校已开始不受排名影响,如华侨中学、南洋女子中学等,已开始谋求更高境界的发展。本文介绍的泰国皇家男子学校更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典范。
对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三国都较注重于考试,并有公开排名等措施,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习成绩名次的理解比较理智,把学生的做人放在首位,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三国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评价是双刃剑,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不能过分依赖名次,应当把握好评价的“度”,以尽量发挥评价的正面效应,防止负面影响。
(三)尚待进一步考察的问题
对东南亚三国的本次考察只限于学校层面的考察,对一个地区的教育宏观考察尚待进一步展开。东南亚地区以及亚太地区,与中华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比较相同,加强教育的交流和合作前景十分宽广。为此,我们已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取得共识,由教科文组织牵线搭桥,在联合国的旗帜下,加强徐汇区APEID联系中心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联系中心的联系,开展双边和多边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拓宽徐汇教育国际化的渠道,提升徐汇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在泰国期间,代表团与泰国办事处主任等有所联系,为今后的地区政府教育行政机构间的互访作了准备。11月会议期间,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国教育机构的联系,建立正常的合作交流机制,推进徐汇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附: 中国上海徐汇教育代表团名单 (2003年)
团 长: 顾奎华(徐汇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副团长: 王懋功(徐汇区教育局局长、APEID联系中心主任、第九届APEID年会筹委会秘书处主任)
成 员: 任博生(徐汇区位育高级中学校长、APEID联系学校主任)
江 敏(华东电脑进修学院院长、APEID联系学校主任)
张才龙(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
朱建华(徐汇区世界外国语中学副校长、第九届APEID年会筹委会秘书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