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4-16 18:1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89-02
医疗废弃物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医疗废弃物的处置与管理,真正杜绝二次污染的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健康问题。近年来。我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加强了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逐渐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尤其是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继颁布和实施,我院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深一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实施方案》,使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更趋制度化、科学化,各项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现将我院的做法介绍如下:
1 建立健全医疗废弃物管理组织及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弃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对医疗废弃物实行规范管理。我院成立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全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情况,对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事故时及时采取减少危害的各项处理措施。并相继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规定》、《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医疗废物处置操作注意事项》等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形成以总务科主要负责,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实施监督检查,使该项工作有专门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2 加强全员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法规知识教育
为了使全院员工思想上对医疗废弃物正确处置的重要性有个明确、清晰、充分的认识,医院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了全院员工的培训工作。
2.1 医务人员的培训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需要全院各个部门的齐心协力以及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医院废弃物处置管理部门多次组织全院性讲课、岗前教育及实习生讲课,并经常到科室指导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医疗废弃物处置的操作注意事项等。使医务人员认识到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在医疗废弃物管理中的自觉性,做到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经过培训,医务人员思想由被动转为主动,且对自身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从原来被刺伤后仅初步处理到现在主动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要求采取进一步措施如定期血清学检查等。
2.2运送人员、保洁人员的培训针对保洁人员文化水平低,对院感知识缺乏,对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不了解,导致出现各类垃圾混放,医疗垃圾未密闭运送,垃圾桶未及时保洁等问题,加强对保洁人员、运送人员及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要求他们在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贮存、运送、处置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戴橡胶手套,各种操作后及时洗手。严格做到垃圾分类放置,每日运送二次,及时对运送车和垃圾桶进行消毒。严禁各类人员将医疗废物私自贩卖,若有发现,即予开除处理。
3 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3.1分类管理及处置
分类与标识医院对医疗废弃物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生活垃圾置于黑色垃圾袋中,医疗垃圾置于黄色垃圾袋中;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等锐利器具置于有警示标识的防渗漏、防刺的容器内。
包装及处置对实验室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要求相关科室先高压灭菌后再放置在防渗漏的黄色垃圾袋;对于病理性废物如手术截除的肢体、人体组织、器官、病理取材后的人体组织等由专人负责统一送殡仪馆焚烧;各医疗单元专人负责做好医疗垃圾的包扎、密封工作;医疗垃圾袋内容物达胶袋容量3/4时,及时对垃圾袋进行封袋包扎,封口严密,胶袋外贴好医疗废物的标识并注明医疗废物的种类、时间、科室。
3.2职业安全防护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本院制定的医疗废弃物处置规程:在传递锐利器具,处理针头、卸下刀片、穿刺针时不要将锐利面对着他人;严禁将使用过的针头插回针帽,防止刺伤;用过的针头不能留在治疗台、治疗车、床旁桌上,用后的锐利器具不同其他废弃物混放。对从事医疗废物回收、运送人员及暂时贮存和处置的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乳胶手套、专用工作服、防水围裙、防护眼镜、雨靴等,避免其在操作中受到伤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刺伤时,应立即用肥皂水、流动水、无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并用75%酒精、015%碘伏涂沫伤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医疗措施,医学观察。
3.3运送和贮存医疗弃废物的运送使用防渗漏、密闭的运送车辆,物业运送人员医疗废物按照医院制定的规定路线,在规定时间运送到医院医疗垃圾暂存处,在运送过程中,做好医疗废物的防盗工作,及时、完整地将垃圾送到医疗垃圾暂存处。
医疗垃圾暂存处有明显警示标识,加锁管理,防止医疗废物的丢失。运送车辆每日进行清洗并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液进行消毒。
3.4医疗废物的登记 物业运送人员与病区指定人员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登记工作,交接登记内容包括废物的来源(科室)、时间、、种类、重量、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交接双方经办人签名等。医疗废物暂存处专人负责每日与区环卫固体废物处置公司签收登记“医疗废物转移交接单”。有关的登记资料集中在总务科保存备查,保存期限3年。
3.5 特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①具有放射性的医疗废弃物装入红色污物袋,注明日期并单独放置于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专用贮存室内,由专人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管理,等待放射物的衰减,使用监测器测量放射性程度直到能够安全处理。无关人员不准入内。②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器具,按规定分类消毒浸泡后,集中毁形并详细登记记录,装入统一配置的专用容器,交指定的有证回收单位收购,专人负责。
3.6 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医疗废弃物由于种类较多,其管理涉及临床、职能多个部门的工作,要求各部门间必须做好分工合作,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和杜绝污染的医疗用品外流,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置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管理小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合作,交叉管理,落实各项工作责任。①总务后勤部门保证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正常运转,负责做好包装容器的临床供应工作,组织做好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和移交过程的检查监督工作。②药剂部门按要求对临床的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的检查监督管理,做好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置工作。③预防保健、护理部门则按要求加强对临床医疗废物收集、分类消毒及处理过程的检查监督管理,做好有关医疗废物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工作,对在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按要求及时做好上报和协调处理工作。④)医械、医务、院感、保卫科等职能部门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认真做好相关的协调管理工作,确保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化、日常化、科学化,达到卫生、环保的标准。
4 监督与反馈
由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负责临床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督工作,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医院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协办单的形式发给科室负责人,列出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科室负责人限期将整改情况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同时将检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控制的范围,作为医疗质量评分的一部分与负责人政绩挂钩、与奖酬金挂钩。归纳检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间周一次的医院院周会(全院中层以上干部)大会通报,每月一期的医院OA办公内网以及医院《医疗质量简讯》讯刊上公布,将反馈意见传达到各个科室。
5 体会与思考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的实施,使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1 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流程,有效地改善了医院的卫生状况,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防止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避免了医疗废物的随意丢弃,对确保医疗安全和保护环境起了积极作用。
5.2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后,使医护人员执行各项相关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医用废弃物分类放置、处理,逐步的达到和实现了国家医疗废弃物处置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标准要求。全院上下密切配合。定期检查并随时抽查医院感染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并分析讲评,敦督落实到位、杜绝了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5.3 全员教育提高了全院员工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作为制度性要求,严格将医疗废弃物相关知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列为在职员工培训必备内容,促使各科室各级各类人员在认识上都得到了提高,管理好医疗废弃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医疗感染的关键且人人有责。
5.4 改变了全院员工作中的不良行为与习惯,营造了一种防范医疗垃圾污染的氛围。由于各项操作规范化,并采取逐级带教方式,使医院各级人员都熟悉并能较好掌握,加上经常性的检查督导,从而改变了员工随手乱丢乱扔、医疗垃圾混放现象明显减少不少不良习惯,做到了规范化处理医院的医疗废弃物。
5.5 医院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增强。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各种污染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的重要途径。医疗废物管理好坏,对社会、环境、人类健康有直接影响。在加强废弃物管理工作中,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从而减少了传染病的传播,提高医院医护管理质量。
实践证明,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体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的主要手段,是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科研水平的重要保障。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同样也是我们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办法,严格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地抓好员工教育,做好依法医疗费的管理,力争做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美丽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废物管理中应用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28(12).
[2] 楼慧萍 王静 赵国运 浅谈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8(4).
[3] 张红玲 .医用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全程质控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
篇2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
随着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微生物检验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与实施[1],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日益繁重。但安全问题仍是工作中的重点[3]。由于微生物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微生物实验室要接触病原微生物和生物指示剂所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
在基层微生物实验室中,检验生产检品时的微生物感染预防问题;微生物培养物污染环境问题;微生物菌种安全保藏问题;生物指示剂保管问题;微生物废弃物处理问题等,是噬待实验室管理人员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在基层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及管理经验,认为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实验室人员管理是基层微生物安全管理的核心
在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4]。只有保证基层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对生物安全设备良好操作和使用,才能保证在检验生产检品时微生物感染预防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基层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工作。
1.1强化基层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知识
定期对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对新进人员也要进行相关安全方面的培训,保证实验室人员掌握个人防护、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消毒与灭菌、菌种保藏、生物指示剂保管与使用、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建立培训档案。全面提高基层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工作的认识水平。
2.规范的消毒与灭菌是保障基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
基层实验室由于每天需要完成大量的检验工作,加之品种丰富,产生的微生物培养物也日以增多。因此必须对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废物进行灭菌处理,才能作为普通废物处理,对操作中可能产生的迸溅或泄漏,必须通过消毒处理,以达到对操作人员的保护,每次实验后,要按照实验室卫生消毒规范进行消毒处理。
2.1实验室消毒实验室空气消毒可采取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另外每周安排进行一次臭氧杀菌;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可采用配制一定浓度的酸酚或碱酚消毒剂进行擦拭。
2.2生物安全柜消毒每次进行实验前后用75%酒精擦拭工作台面,四周及玻璃挡板内外侧等部位来消毒。
2.3仪器消毒制备菌液使用的移液枪、移液吸头、离心机等在使用前后都应进行消毒,灭菌。
2.4其他一般的实验器材采用压力蒸汽和干热灭菌消毒,实验人员每次使用后要消毒灭菌。实验后要及时对使用的实验台面和有关仪器设备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严禁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保持洁净气流不受干扰。
3.落实好微生物菌种保藏及生物指示剂管理制度
实验菌种是生产单位微生物检验部门的重要生产资源,故而它是细菌工作中不可缺少而又具有传染性的生物学因子。为了保证安全,对菌种必须妥善保存和保管。
生物指示剂作为产品工艺验证的实验用品,因含有耐热芽孢细菌,故其管理方法应与菌种管理一致。
4.实验室废弃物管理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是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切实安全的处理感染性废弃物,必须掌握生物安全废弃物的种类,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从而保证对实验室感染和周围环境影响的控制[5]。
由于生物实验室感染性废弃物属于医疗废弃物,必须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2]规范废弃物处置,防止感染发生。
4.1对感染性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
(1)实验过程中的固体感染性废弃物应弃置于专用的固体感染性废弃物收集容器。
(2)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感染性废弃物应放在硬质、防漏且耐高温高压的,有标识的专用容器中,对于产生的损伤性废物,应弃于耐扎容器内。
4.2对感染性废弃物进行处理
在实验室内所有弃置的废弃物,从实验室取走之前,应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使其达到生物安全。其灭菌处理的效果要经过验证,废弃物应按规定统一存放、统一处理。
5结语
基层微生物实验室是检验部门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生物安全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对生产的药品提供质量的保证,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及实验之后的物品处理中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条例,加强对菌种、生物指示剂及仪器设备的管理,才能确保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保障生产企业的顺利生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
[3] 季建军康英芳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管理的几点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 2005,12(1):6-7.
篇3
1 血站医疗废物的来源
1.1感染性废弃物:接触血液的采血器材、实验用的反应板、实验洗板后的洗液、纸张、阳性血液、手套、试管等废弃物。
1.2一般性的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普通废弃物.
1.3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检验用的生化试剂等
2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2.1 质控科和其它科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确定工作职责,由质控组长监督检查,总务科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暂存地的日常管理和清洁消毒;血源科、供血科、成分科、检验科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使用标准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利器盒等盛放医疗废物。科室成员协助做好全站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2.2 医疗废物处理的质量控制
2.2.1废弃的一次性血小板耗材、一次性注射器、阳性血液等感染性废物在工作完毕,按工作程序制定区域安全放置和弃置,用黄色垃圾袋存放,确保避免复用、污染和差错[1]。未受到污染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无需经过特殊处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门机构回收。
2.2.2损伤性废弃物用耐刺的的利器盒存放,密闭后放入黄色垃圾袋;有液体的医疗废物由产生科室进行热合封闭,不合格血液在确认无渗漏的情况下,再用专用包装袋进行包装。血液标本应盖上试管帽再装入纸盒中,并置入双层塑料袋扎好。所有医疗废物包装必须确保内容物无渗漏。
2.2.3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须经血站废物管理组长批准,由相关科室按有关法规或规定统一销毁或处置,少量的药物性废弃物可放入感染性废弃物袋内。
2.2.4一般生活废物用黑色垃圾袋存放。以上废物放入包装袋后不得取出,包装袋或者容器外表面被污染,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指定专人放到医疗废物暂存地,上午、下午各1次进行收集处理。
2.2.5本站规定医疗废物由某环保公司处理,每天必须定时至医疗废物暂存点收集、运输并用医疗废物专送车进行集中化、规范化、无害化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2.3 对医疗废物暂存地的质量控制:
总务科负责对医疗废物暂存地的管理,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及禁烟食标识[2],远离生活区,防渗漏等密闭措施,医疗废物转交出去以后,负责对暂存地、存放工具进行清洁消毒和处理。
2.4对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的质量控制:
各科室与暂存地做好交接登记,登记资料双方各存一份,由各科室负责保管。
2.5发生医疗废物流失等意外事故时的质量控制
2.5.1相关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发现医疗废物流失时,根据情况严重程度,报质控科, 质控科立即向血站废物管理领导组织汇报,必要时根据事故情况进行上报。
2.5.2质控科组织人员对现场及造成污染的区域或人员进行处理,工作人员应在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方可进行工作。
严格的监督检查是确保医疗废物有效管理的保证。质控科作为医疗废物管理的职能科室,在医疗废物分类处理的初始阶段实行严格的每日巡查制度,避免因血站内的医疗废物处置不当造成的交叉感染。健全的组织管理是落实好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关键,从医疗废物的产生到处理,及早的预防了由医疗废物而引发的感染,也是保护献血者、受血者、血站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大事。尽管采取一系列措施,还有一些噬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足够的卫生知识是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基础;二是对环保公司的集中化处理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参 考 文 献
篇4
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1、医院感染管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年有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检查工作有记录。
2、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兼职人员克服了很多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任务。
3、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一次性用品用后送污物室有记录。换药室、检查室、治疗室、冲洗室配置脚踩式医用污物桶。各科室统一使用了洗手液,手卫生得到进一步规范。
4、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5、能够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消毒灭菌和医院环境的监测。
三、存在问题
1、在职医务人员掌控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有关法规法律掌握不够。
2、制度完善但执行不力,无专职人员,身兼几职,文字资料操作性不强。院内感染监测不到位。
3、重点部门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布局不合理,流程不符合要求。
4、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符合要求:各科废弃物乱堆放、收集运送过程存在隐患,医疗垃圾桶未使用医用垃圾袋放置,各科未使用利器合放置针头。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管理、个人防护、无菌操作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全员的素质,争取全院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2、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医疗安全。
3、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要有工作总结。并认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4、认真对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院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篇5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在全球的倡导,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关注,数码产品走进环保时代成为一件迫切的事。作为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在购买电子电器产品时判断一款家电产品是否环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产品上贴的能效标识。能效标识分为5个级别,级别越低的电器越环保。我们这样做,既是身体力行地为环保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同时也保障了自身的健康。
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后我国每年将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500万台洗衣机要报废,上千万部手机进入淘汰期。仅2002年我国就淘汰Y400多万台电视机,500多万台洗衣机,500多万台冰箱,600多万台电脑及3000万部手机。在美国已经有1亿台旧电脑被束之高阁,预计今后十年内,将有1.5亿台电脑被淘汰。电子废弃物俗称“电子垃圾”,西欧曾对电子产品进行的一项市场销量调查表明,2002年,各种电子产品的总消费量约为700万吨,电子废弃物总量约为400万吨,占整个欧洲废物流的2%~3%。而《美国新闻周刊》也报道,目前世界上各地废弃的电脑软盘加在一起,每隔20分钟就可以形成一座i00层高的“摩天大厦”。目前电子废弃物每5年增加16%-28%,比总废物量的增长速度快3倍,电子废弃物正成为新的危险废物污染源。
电子废弃物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含材料比较简单,对环境危害较轻的废旧电子产品,如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等家用电器以及医疗、科研电器等,这类产品的拆解和处理相对比较简单:另一类是所含材料比较复杂,对环境危害比较大的废旧电子产品,如电脑、电视机显像管内的铅,电脑元件中含有的砷、汞和其他有害物质。手机的原材料中的砷、镉、铅以及其他多种持久降和生物累积性的有毒物质等。而就在我国,每年要产生230万吨电子废弃物,仅次于美国的300万吨。而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截至2020年,中国和南亚由电脑产生的电子垃圾将比2007年增加四倍!如果将废旧电子产品作为一般垃圾丢弃到荒野或垃圾堆填区域,其所含的铅等重金属就会渗透污染土壤和水质,经植物、动物及人的食物链循环,最终造成中毒事件的发生:如果对之进行焚烧,又会释放出二恶英等大量有害气体,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事实上,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很多可回收再利用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玻璃等物质。严格意义上讲。这些电子废弃物,不应称其为电子垃圾,而应称作电子旧货。有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一吨随意搜集的电子板卡中,可以分离出4kg铜、453.9g黄金、18.2kg锡,其中6453,9g黄金的价值就是6000美元。可以说,“电子垃圾”中蕴藏着重大商机,如果将“电子垃圾”中含有的金、银、铜、锡、铬、铂、钯等贵重金属“拆”出来,将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因此,电子废物作为资源的综合体,蕴藏着众多珍贵的资源,对于电子废物的再利用、循环利用是解决资源紧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国内相关工作人员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2007年,我国开始正式实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这项关于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的政策的对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绿色生产,推动节能环保工作意义重大。而在2011年3月16日召开的绿色制造年会上,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资源综合利用处黄建忠处长介绍,新修订的条例将把污染控制的范围扩大到冰箱、彩电等全线电子电器产品,同时,污染控制所涉及的详细产品目录也正在加紧酝酿中。
篇6
1 加强护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护理实验室是医学院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护理实验室在软硬件方面得到质的提升。同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改工作的深入,护理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工作力度加大,实验项目越来越多,实验形式越来越丰富,开设了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等多样化实验。护理实验室除正常实践教学外,全天候对师生开放,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激增且流动性大,实验设备使用频繁,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从而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认真剖析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建立健全规范、合理、高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创建一个安全的教学和科研实验环境,对学校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 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2.1 安全意识淡薄,实验操作不规范
分析事故产生原因可知,60%以上的实验室事故是管理者或操作者缺乏安全意识引起的[3,4]。例如: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缺乏安全意识而操作不规范,甚至违反规程操作;实验结束后没有及时关闭仪器设备、水、电等。在实验室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一些安全隐患,有的是因为学生和教师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有的则是虽然明知存在安全隐患,却因为存在侥幸心理,甚至根本不在乎造成的。高校中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依然存在,师生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另外,学生不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使其难以真正落实。
2.2 压力容器的安全隐患
护理实验室涉及的压力设备以压力容器为主,包括氧气钢瓶、空气压缩机、储气罐、高压灭菌锅等。为实验方便,管理人员将氧气钢瓶随意放置在实验室内,没有妥善固定,没有醒目的标志,搬运和使用不规范。护理实验室压力容器缺少安全设施和专人监管,防爆系统不健全,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或制度建立后落实不到位,给使用与管理留下安全隐患[3]。压力容器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2.3 火灾的安全隐患
在护理实验项目中,特别是在中医护理操作中,使用明火是常规操作之一,如拔火罐、艾炙、温针灸等操作项目,同时,护理实验室病床多,被服类易燃物品多,如床单、被套、床帘隔、手术衣、隔离衣、各类包布和治疗巾等,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引起火灾。
2.4 医疗锐器物的安全隐患
护理实验室大量使用注射器,输液器,手术刀、剪,安瓿,玻璃棒以及温度计等,使用不当易造成扎伤、割伤、刺伤等外伤。学生在练习操作时容易发生医疗锐器外伤事故,损伤后引发感染的风险较高。
2.5 实验废弃物的安全隐患
由于实验室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产生的实验废弃物越来越多,如一次性输液器、针筒,医用纱布,消毒棉签、棉球,各类引流袋等。这些医疗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管理,随意倾倒排放,将给校区及周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3 护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及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也使管理者和执行者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5]。实验室在学院的领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防范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定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学生操作守则,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使用和存放制度,实验室安全用电用水管理办法,实验室使用明火管理办法,特种大型精密、贵重仪器使用、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及安全管理办法,“三废”处理规定等。有了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即奠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3.2 加强实验室安全监督检查
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按照“日常检查和节假日重点排查相结合,安全教育和重点防范相结合”的方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记录在册,及时处理,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完成。每个实验室都配备安全责任人,每天下班前检查各个楼层的安全和卫生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每个实验室都安装门禁管理系统,教师和学生凭校园卡出入,杜绝了实验物品的丢失,保证了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各种安全设施的完好。
3.3 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
实验室的安全意识,是实验人员必须具备的心理意识。学校按照“全员、全程、全面”教育的思想,组织师生参加专业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各种预案演练、急救知识培训与操作等活动。实验室安全员定期对实验教师、学生开展防火、防盗、防破坏、防自然事故的“四防”教育和道德教育。做到所有实验教师熟悉消防器材的摆放位置及使用方法,掌握意外事故的现场处理方法。实验中心主任每学期主讲两次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结合安全教育片观看实际案例,让教师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将安全知识贯穿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在我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是新生始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考试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学校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参加科研活动。学校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交流与探讨,不断学习国内外高校及同行业实验室建设的先进管理经验[6]。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及安全防范技能,让“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3.4 严格规范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是实验成功及安全的重要保证。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将避免人身伤害的理念渗透到实验的每个环节。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拔火罐操作中,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95%的酒精燃烧和灭火的方法,操作时应避开床帘隔和被服类易燃物品。(2)使用注射器时指尖不能触及针头,操作完毕不要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在配置药液时,为防止掰安瓿划破手指,可包裹纱布或使用创可贴。(3)传递各种锐器时应使用容器传递,针头、刀片、缝合针用后立即放入坚固、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并立即盖好盖子,贴上标签。(4)接触各种与血液、体液有关的操作时应戴手套。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各项操作程序,纠正学生在操作练习中的不良习惯和行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5 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
压力容器使用的维护保养坚持“预防为主”和“日常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其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学校在每学期初和学期末请专业人员检修、维护压力容器,确保其安全正常后才可使用。在运行期间经常巡回检查,发现操作中或设备上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消除隐患,保证容器的安全运行。每个实验室分别直立放置1个氧气钢瓶,统一采取固定架稳妥固定,远离热源,避免阳光暴晒和防止强烈振动,瓶体有明显的“易燃”“易爆”“满”“空”和“四防”标识,防止引起火灾、爆炸或倾倒等事故发生,并建立常规记录档案。
3.6 加强废弃物的处置管理
实验结束后,将废弃物按类别放入相应的收集容器。每个容器上有明显标识,如废弃物名称、主要成分与性质,并保持清晰可见。确保容器完好无损,杜绝盖子破损等一切可能导致废弃物泄漏的隐患。将危险废弃物收集容器存放在符合安全与环保要求的室内特定区域,且做好相应的记录。定期集中回收实验室废弃物,交由学校指定的职能部门统一处理,切实做好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工作,从根本上消除医疗垃圾带来的安全隐患。
3.7 制订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起到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降低损失,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作用。学校应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制定一系列应急预案,将应急工作规范化,定期演练,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能力。
篇7
【关键词】医疗废物;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7.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89-01
1 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我国将医疗废物划分为五类 ,即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有以下特点:(1)含有感染性物质,可引发感染性疾病。(2)具有遗传性毒性或者药物毒性。(3)含有锋利,易刺伤人体导致感染目前,部分基层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存在监督管理组织不健全、认识不足、设施简陋、处置存在误区等问题。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准则,进行宣传和监管并举;加大医疗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完善设施、规范处置流程、严格废弃物分类和环节管理等对策与建议。
1.1 医务人员人为因素
1.1.1 医务人员:客观方面目前人事用工制度决定临床护理人员招聘的多、流动性大。存在医疗废物知识欠缺和认识不足。操作中,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丢,甚至随意用黄色口袋装生活垃圾或用黑色口袋装医疗废物,增加医疗废物处置的工作量或让医疗废物流失于生活垃圾中。主观方面由于临床工作工作量大,工作繁忙琐碎。个别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及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多,认为工作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增加工作量,存在一定抵触情绪。还有的责任心不强,错误认为医疗废物的管理,不象临床医疗工作那样,会出医疗事故,不认真执行。
1.2 保洁公司与医院的关系
1.2.1 保洁公司与保洁员:保洁公司业务性质不仅为医院保洁服务而且面向社会。首先对医疗废物的知识了解局限,对医院保洁员岗前培训不全面不到位。加上大多保洁员文化层次低,接受能力差,人员流动性大。培训不到位造成保洁员对医疗废物知识欠缺,造成医疗废物管理混乱。
1.2.2 医疗机构与保洁公司签定保洁合同,保洁员由保洁公司进行管理,工作地点在医院,对科室业务指导,不爱听,觉得麻烦,不愿认真执行,缺乏管理方面的制约。
1.3 客观因素:实行医疗废物统一处置的时间不长,物质上有一些缺乏。做得好的部门尽量做得符合要求,做得不好的,认为虽有明确的规定,但物质不到位也懒得想办法。还有的开始认真,由于临床工作的繁忙久而久之也不认真了,得过且过,慢慢的管理松懈。
2 方法
2.1 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相关知识考试考核。将医疗废物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医疗废物 分类目录,下发医院各临床科室。并与护理部、医教部、总务科协调,与各科室负责人签定责任书,再由他们对本科室临床人员及保洁员进行监督和个别培训。
2.2 保洁员的培训:针对保洁员流动性大,大部份文化层次低,对医疗废物认识不足的情况,在医院反复组织他们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讲明医疗废物的危害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将医疗废物的安全防护、分类、包装、贮运及处理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等知识进行培训。再由本科护士长或医疗废物专职管理人员在他们工作过程中进行现场指导和强化培训。并与保洁公司签定目标责任书,对保洁员实行双向管理。对新上岗的保洁员医院实行岗前培训,将培训内容记载并让本人签字,并告之以往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的奖惩情况。实行层层负责制。
2.3 针对临床工作繁忙,对医疗废物的分类记不住,采取分类标签和流程图上墙,标签注明医疗废物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如:感染性废物标签中用较小一点的字体注明棉签、棉球、胶布、输液器、空针等,损伤性废物标签中包含针头、刀片等字样。为临床人员在工作中提供方便,也在临床人员丢弃废物时,加深医疗废物分类的印象。流程图上墙,使每一位医护人员、保洁员、病员及家属都清楚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包装、流程、最终流向是由指定公司统一处置。
2.4 严格交接班制度:在病房由科室负责,交给保洁员时,须称重量密封后贴上标签,标签包括:废物名称、产生科室、重量、日期,并且详细记录双方签字。由保洁员交暂时贮存处,重量必须与科室重量相吻合并登记。运送过程中由保洁员负责。医疗废物在暂时贮存处保管期间,由暂时贮存处医疗废物专职人员管理。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
2.5 对物质上的缺乏:上墙的标签和流程图做好之后,过塑贴于盛装医疗废物的黄色口袋容器上方墙上。避免了各种污渍的污染,又便于清洁。由于一次性锐器盒价格每个须6元,成本较高很少医院购买。分类时,用药品包装盒或废弃的一次性输液瓶剪开后置黄色口袋内,替代锐器盒盛装针头、刀片等损伤性废物。锐器盒的废物利用,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无成本,减少了污染,节省了医院开支,加强了个人防护。其他医疗废物分别置不同的黄色口袋内,装满3/4时用胶带密封,贴上标签,每天由保洁员运交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回收于暂贮存处周转桶内。
2.6 加强督查工作:院感科经常到各部门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及时现场指导。强化临床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认识和责任心。要求做到收集不落地,存放不暴露,严格分类放置,处理及时彻底。在检查中发现未落实到位的问题,纳入全院目标考核和医疗质量考评内容,与经济责任挂钩,并在全院张榜公布。其次教育和发动全院职工,宣传医疗废物的危害和管好医疗废物重要性,让医务人员人人参与,避免医疗废物的流失和不规范处置。
3 总结
通过以上对医疗废物管理政策的宣传、培训、管理,转变了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误区,严格了操作规程,加强了对保洁工人的管理。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试行以来,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在医疗工作,工作人员管理意识加强,严格了交接班,各种记录有据可查,避免了医疗废物的流失、混装等,为社会营造了一个健康的环境,为医院赢得正常经营的秩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源性感染;控制;检验科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297-0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检验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越加重要。检验医学为临床医疗提供科学的诊疗依据。检验科是一个很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科室。检验人员每天不仅要直接采集标本,而且还要与患者血液、体液、分沁物及排泄物等接触,时有被锐器刺伤及面临传染源喷溅的事件发生,且经常进行搅拌、震荡、离心、敲打等操作,这些操作均可产生大量的微生物气溶胶,并随空气扩散而污染实验室空气,容易造成检验人员的工作环境的污染,导致医务人员罹患各种经血传播疾病。为降低检验科医院感染发病率,提高检验科的安全性,文章结合近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对如何加强县级医院检验科管理,提高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确保环境的生物安全等问题探讨如下。
1检验科医源性感染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1.1淡薄的防护意识:由于基层医院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检验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不足,导致检验人员医院感染的意识不足。部分检验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不强,对检验标本的生物危害性认识不足或者存在侥幸心理,检测后标本随意处置,在有传染源的工作场所进食、饮水、吸烟,甚至穿着工作服进入休息间。尤其严重的是个别检验人员在工作中不按消毒隔离制度操作,不戴工作帽、口罩和手套工作,经常在工作中用接触传染源的手接听公用电话。
1.2领导重视不足:目前,有些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以至有些综合基层医院尚且流于形式。县级医院由于经济原因和设计水平的原因,有的检验科工作用房面积不足,没有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房屋布局往往不规范,设计不科学,采光通风欠佳;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很差,检验科往往只有1台生物安全柜,缺少洗眼器和紧急喷淋设备,以致遇到职业暴露时难以达到科学的防护;还有的医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不规范等。
1.3规章制度不健全:医院感染知识教育滞后,检验科内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无论教科书或是实习教学中,均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导致检验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匮乏。
1.4预防感染意识薄弱: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急措施不当,如遇到标本漏洒、表皮破损、标本污染面部、眼部、溅入口腔时,忙乱中往往忽视了伤口的消毒处理,如为传染性血清标本,则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在门诊检验科,抽血窗口十分繁忙,往往给前一例患者抽血后手套上沾了血迹,没有洗手又去给下一例患者抽血,这也是容易引起医患纠纷的一个薄弱环节。
2检验科医源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探讨
2.1相关领导应提高重视制度组织建设力度:医院领导应切实加强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建设,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任命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担任检验科的感染监督员,负责监督和管理科内的医院感染工作。配置必备的消毒灭菌设备,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制定规章制度、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和应对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等,形成医院感染的制度和组织管理网络。
2.2改善工作环境: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改善检验科工作环境,明显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并张贴公示各区域的工作职能;加强实验室通风换气设施,保持空气流通。严禁在工作区进食、饮水、吸烟。各室固定清扫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2.3加强检验人员的自身防护:由于检验科人员直接与患者接触,有接触传染源的可能,因此,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要求工作人员上班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口罩、橡皮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工作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严格实施六步洗手法。检验师对患者静脉采血必须实施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手指采血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例患者操作前必须用消毒剂或泡沫消毒剂洗手,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和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对疑似艾滋病、性病、传染病患者应严加防范,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封闭式进入隔离区,工作人员穿隔离服、戴隔离帽和口罩等进行操作,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将疫情尽快上报上级机关,对传染病患者的排泄物应及时、就地无害化处理,以免扩散。
2.4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院领导组织检验科员工反复学习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废弃物管理条例》、《废弃物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对所有新职工实行医院感染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应定期对全科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教育,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预防职业性接触性感染的发生。
2.5严格按消毒隔离规范操作:选派专人负责消毒隔离工作,负责消毒隔离的布置、检查与落实,包括消毒液的配制与定期更换的时间,当事人应签名确认。每日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办公用品如计算机键盘、鼠标、电话等物经常性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化验单尽量用电脑统一规范化打印,或与病区联网,实施无纸化办公。
2.6医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注射器、采血针、吸管、试管、医用手套、加样器吸头、反应板等)和其他医用废弃物应建立处理流程,并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用废弃物使用后经高压灭菌、焚烧、消毒剂浸泡,由专人回收,集中统一处理并登记,未经无害化处理者严禁流入社会。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别存放,医用垃圾用黄色塑料袋,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包装,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2.7对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检验人员工作中容易被锐器、针头、碎玻璃刺伤,引起感染,如遇到上述情况,要立即挤压伤口、排出血液、清洗消毒,必要时根据污染物携带的病毒及细菌种类,及时注射相应的抗病毒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加以预防。并及时填写表格,上报预防保健科存档,定期复查,观察职工是否受到感染。
2.8计划免疫:在检验科岗位上工作,是 HBV、HIV、TB等
病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均应注射疫苗。通过上述的各项预防措施与管理方法,提高了检验科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检验科内医源性感染,保障了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放心的检验条件。
参考文献
[1]姜雷.检验科质控管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2007,2(25):67-68
[2]刘江虹.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7(4):300-301
[3]詹磊.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7):752-754
篇9
一、促进生态发展和资源节约取得的成效
以促进生态发展、实现节能减排为落脚点,采取落实价格政策、争取价格补贴、加强价格管理、完善价格机制等措施,积极服务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生态文化建设。
(一)运用价格补贴,推进清洁能源综合利用
一是帮助企业向省局积极申报落实电价补贴,促进可再生新能源企业落户黄石。如为黄石峰烈山沼气发电申报落实了0.25元/度的沼气发电电价补贴,15年预计补贴约562.5万元,为创冠环保黄石有限公司争取了0.1元/度的省级垃圾焚烧发电电价补贴,2012年度已补贴400余万元。二是制定优惠热价补贴用热企业,推广热能源在黄石的利用。2011年以来,在省局制定的供热价格基础上,两次调整了市供热销售价格,以低于省局价格25―14元的优惠热价补贴关停燃煤锅炉并使用集中供热的企业,帮助企业淘汰小锅炉,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热能较广泛利用。我们还积极协调疏导供热企业和用热企业之间的价格矛盾。三是运用车用天然气价格补贴,促进绿色出行。2011年创新性提出车用天然气加价收入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实施,有效地追缴了历年来存放在天然气公司的加价收入4000余万元,并且每年还新征加价收入1200余万元,为黄石市直接争取了一笔较大的财政收入。该项工作也得到了省物价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黄石经验。甚至江苏泰州、浙江温州等城市都联系来黄石学习取经。车用天然气加价收入主要用于补贴千余台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工作以及维持公交低票价,提高了黄石市公交体系清洁能源利用率,降低了环境污染,提升了民生净福利水平。公交公司今年新增百台公交车使用液化天然气,鸿泰公司今年又增加30余台公交车进行“油改气”工作,打造“绿色公交”的同时确保了市部分公交线路1元一票制的低票价运营,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保障。
(二)深化水电价格改革,促进水电资源节约利用
一是积极推行居民电价改革,实施阶梯电价,实现节约用电,促进节能减排。目前居民按照每户每月分档电量缴纳电费,第一档电量为0―180度,每度电价0.57元,第二档电量为181―400度,每度电价比第一档提高0.05元,第三档电量为401度及以上的电量,每度电价比第一档提高0.3元。自2012年7月1日起实施居民阶梯电价以来,全市多收电费约452万元,资金用于城市夜景“亮化”工程,较好地美化了城市景观,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二是合理定位特种行业用水价格水平,引导特种行业合理有效用水。早在2006年,市物价局就注重特种行业用水价格水平的确定,制定了全省较高的用水价格4元/吨,在新一轮水价的调整开始之际,我们提出特种行业水价为8元/吨,经市政府和省物价局同意,即将实施,以引导特种行业的节水意识,安装节水器具,实现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
(三)完善环境价格体系,促进生态宜居环境建设
一是积极推行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由于医疗废弃物有极高的污染性,为了完善医疗废物环境管理,黄石市紧随武汉全省第二家推行了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市物价局主要采取以下三个举措推进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工作。首先,及时向省局争取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收费标准,帮助企业落户黄石,保障了医疗废弃物处置正常运转;其次,为了提高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收费开征率,我们多次与卫生、医保、各医疗机构协调沟通,解决收费纳入医保问题,并帮助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再次,为了解决企业资金困难,帮助企业利用收费权向银行进行质押融资,积极探索融资新路。目前执行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收费324家,其中一级以上医疗机构97家,个体诊所227家,覆盖了黄石市、大冶城区和阳新部分地区,黄石城区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收费开征率达100%,黄石中油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医疗废弃物年处理量1022吨。二是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加大污水处理力度。2003―2007年4次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由2003年的0.35元/吨调整至2007年的0.80元/吨。市区已建成的5座污水处理厂2012年处理污水5805万吨,污水处理率80%,2012年征收污水处理费3694万元,主要用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污水收集系统升级改造、支付监管经费、代征手续费和还贷费用等五方面。为了更好地促进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将适时再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以保障污水处理系统运营,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三是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实行无害化处置和收费制度。自2017年起三次调整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常住居民每户由4元/月调整到8元/月,并随水费征收。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实施后,全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征收率已由最初的34%增长到了7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社区卫生明显好转,环卫工人待遇得到改善,同时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降低生活垃圾处理成本,推进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进程。目前黄石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处理垃圾量可达23万吨。四是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制约污染物排放。2007年根据《湖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形成了“环保核定,地税征收,银行入库,财政统管”的征管模式,由原来低收费标准向补偿治理成本收费转变。2012年全市排污收费收入2747.14万元,增速降低约10%,显现了节能减排成效。
(四)落实差别电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高耗能产业中限制类、淘汰类企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并逐年提高差别电价的加价标准,从2004年的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用电价格在正常电价的基础上每千瓦时分别加价2分钱和5分钱,上涨到2010年的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用电价格在正常电价的基础上每千瓦时分别加价1角钱和3角钱。2010年以来,全市分2批对43家企业实行了差别电价政策,促使22家企业当年关停,13家企业被淘汰,促进8家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近4年收缴进入地方国库的差别电价收入共计164.72万元用于支持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且在每年度电价专项检查中,市价格监督检查局将差别电价落实情况作为重点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该项政策落实到位。
(五)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扶持生态农业发展
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指示,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扶持大冶市龙凤山农业开发公司等建设生态温室大棚标准园,使用生态技术,生产无公害蔬菜,促进了全市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2013年1月至8月,黄石市价调基金征收205万元,扶持生态种养殖项目120万元,有效带动农户致富和剩余劳动力就业,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出台倾斜性政策支持生态修复治理
为支持大冶铁矿国家矿山公园利用废弃矿石、渣石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复垦,对矿山公园景区及博物馆门票实施价格倾斜政策,制定了50元/人的票价,而邻近的东方山景区票价仅10元/人,通过收取较高票价筹集资金大面积种植槐树,建设绿色长廊,以“景”养“治”,加快了全市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步伐。
二、树立生态理念,服务“生态立市”
绿水青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是最大的公共产品、最大的公平。为了促进黄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科学发展,黄石市物价局将认真履行价格职能,树立生态理念,按照全省物价工作会议关于价格改革的部署和要求,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服务生态城市建设。
(一)加快完善价格约束机制
通过深化水价改革,尽快推出阶梯水价,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2013年10月16日黄石市召开了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听证会,依据大部分居民每月用水量合理制定阶梯水价用水量分档,形成节水型价格机制,在保障市民基本生活用水的基础上,降低浪费用水现象的发生率。据统计,2012年81%的居民用户每月用水量在10吨以内,11%的居民用户每月用水量在11―15吨,3.79%的居民用户每月用水量在16―20吨,1.44%的居民用户每月用水量在20―25吨,每月用水量25吨以上的居民用户仅为2.77%。如果将阶梯水价用水量初始分档定在每月25吨,并不影响大多数市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同时还考虑将特种行业用水价格与居民用水价格适当拉开距离,节制特种行业用水,引导树立节水意识,加强节水技术改造,实现节约用水,减少污染排放。在落实差别电价政策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差别水价、差别天然气价格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资源环境损耗。
(二)努力健全价格补偿机制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黄石实际情况,科学测算、合理制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征收标准,坚持“谁污染,谁付费”的环保理念,在资源开发使用的同时合理进行生态环境补偿,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减少资源开采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损失等问题的发生。同时,推进排污权交易价格制度改革,竞价转让污染许可证,实行水污染物和二氧化硫等排放总量的初始有偿分配和使用机制,将排污指标“价格化”,限制企业排污,促使企业主动维护环境生态。
(三)逐步建立价格激励机制
一是在政府定价的项目价格管理中认真贯彻市委“生态立市”的战略意图,从价格上支持节能环保的公益性项目,对使用清洁能源的节能环保公交车和出租车在车用天然气加价收入里适当予以补贴,对使用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用户给予适当价格政策扶持。二是积极为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企业向上级价格主管部门争取优惠政策以及有利于产业链招商的政策。正威集团是市物价局引进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物价局积极向省局争取该公司大工业用电优惠政策,若政策到位,电价将降低0.34元/度左右。三是加大价格调节基金使用力度,扶持生态农业发展。对利用生态技术开展种养殖项目的生产基地,市物价局将运用价调基金帮助基地进行基础建设、农超对接的平价商店建设,鼓励生产基地进行循环生态农业建设。四是建立污水处理费征收返还机制。对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企业处理的污水,经环保部门检测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实行污水处理费先征后返的激励政策,调动企业治理污水的积极性。五是推进清洁能源生产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对光伏发电、地热发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生产在价格政策上给予充分扶持。
(四)不断完善价格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价格监督,完善价格监管机制。针对阶梯水电价、差别电价的落实情况组织开展经常性专项监督检查,对有关资金的使用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并组织相关部门对资金项目使用进行评估和验收,确保相关价格政策执行到位以及资金的专款专用。二是加强价格监测,完善价格预警机制。实行价格监测报告制度,优化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布局,扩大价格监测覆盖面,科学设置价格监测品种。充分利用价格监测数据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党委、政府准确判断价格形势、科学调控市场提供可靠资料。密切监测市场价格动态,对市场价格异动情况,及时掌握,迅速反应,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加强成本监审,完善定价机制。在制定调整环境资源价格时,认真实施成本监审,剔除经营者虚报的不合法、不合理成本,为制定科学合理价格提供决策依据,并促使经营者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另外,通过开展定期成本监审,可以掌握各行业历年的成本水平,得出行业社会平均成本,控制经营者成本恶意上升。四是树立服务理念,建立价格公共服务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完善价格监督网络建设,进一步推进价格公示制度,倡导价格诚信,制止价格垄断,引导企业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篇10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 食品经营者应当树立健康从业意识,加强用人管理,严禁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以确保食品安全。
2、 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健康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3、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4、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食品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上岗;
2、食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3、定期组织食品经营人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
4、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河北省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5、新招收的食品经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后方可上岗;
6、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内容等记录归档。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1、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
并做好建立培训档案工作。
2、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年度健康检查并做好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3、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等,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负责检查记录餐饮服务经营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
并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和
提出处理意见。
5、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工作,对每起投诉举报要认真记录并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处理。
6、接受和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并如是提供相关资料和情况。
四、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1、每天对销售的食品进行查验。销售人员要求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确保食品质量合格和食品安全。
2、对即将达到保质期的食品,集中进行摆放,并作出明确的标示。
3、用于食品销售的容器、工具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4、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5、召回及封存食品的情况要及时通知供货商及政府监管部门。
6、不合适食品的处置。与供应商有合约约定的,按照
约定执行。政府监管部门有明确要求的,按照政府部门的通知要求进行处置。
7、政府部门明令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其召回和销毁处
理流程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政府监管部门的通知要求执行。
五、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1、制定食品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保证食品的来源合法,签订购货合同,索取食品的相关材料,对食品进行查验,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出保质期的食品。
2、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销售散装食品,要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内容。
3、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六、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1、场所
(1)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包括原料)应有保护措施。
(2)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使用时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使用后应将所有设备、工具及容器彻底清洗。
(3)发现老鼠、蟑螂及其他有害害虫应即时杀灭。发现鼠洞、蟑螂滋生穴应即时投药、清理,并用硬质材料进行封堵。
(4)三防设施有效:纱门、纱窗或门帘、金属防鼠板、防鼠隔栅等设施能有效起到防蝇、防鼠、防尘作用。
2、设备及维修保养
(1)配备冷藏、冷冻设施,烹调炉灶、蒸箱设施,餐用具消毒、保洁设施,留样设施,专用空气消毒设施,清洗设施,通风防潮设施,废弃物存放设施,防蝇、防鼠设施,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2)定期组织对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的检查,加强对有关员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设备、设施维护及时有记录。
七、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1、 食品经营者应当严格审验供货者的经营资格,认真查验食品合格证明,确保主体资格合法,购入食品质量合格。
2、食品经营者应当向供货者索取并仔细查验营业执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相关证明文件应当真实有效,留存的复印件应当由供货商加盖公章。对证明文件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经营者不予进货。
3、 食品经营者进货时应当按照食品批次查验食品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质量检验合格报告。购入进口食品时应当查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文件。
4、 食品经营者向种植户、养殖户购入自产自销的食用农产品,应当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身份证明和应当检验检疫食用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5、 食品经营者应当索取供货者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者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保留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
6、 企业总部统一配送的食品,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索验供货者的证明文件,统一建档保存;各连锁经营者可将总部出具的进货查验证明和统一配送单存档备查。
各连锁经营者自行采购的食品,应当按照要求向供货商索验相关证、票,并建档保存。
7、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供货者名称或者食品种类分类建档保存相关证明文件,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八、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 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及销货记录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食品采购、销售情况。
2、 食品经营企业应当根据食品进货凭证如实记录购进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商名称、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票据。
3、 食品经营企业应当积极使用电脑记录。统一配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并将有关资料复印件发给所属相关经营企业备查,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联网备查。
4、 未实行电子记录的食品经营者,应当设置食品进货台账,利用账簿记录。
5、 食杂店等小型食品经营者,应当逐日将食品进货凭证分类粘贴、便于查找,定期装订成册,代替食品进货记录。
6、 食品批发经营者销售食品时,应当填写销售记录,载明销售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购货者的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7、 食品经营者应当定期查阅进货记录和检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
对临界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记录中做出醒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
8、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九、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1、建立食品存储仓库。专门用于存放查验合格的食品。
2、详细记录食品入库信息。食品入库要详细记录商品的名称、商标、生产商、
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数量、供货商名称、联系电话等信息。
3、按照食品储藏的要求进行存放。食品要离墙离地,按入库先后次序、生产日期、分类、分架、生熟分开、摆放整齐、挂牌存放。严禁存放变质、有臭味、污染不洁或超过保存期的食品。
4、贮存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封闭容器。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5、食品出库要详细记录商品流向。
6、每天对库存食品进行查验。发现食品有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等情况,要立即进行清理。
7、每周对仓库卫生检测一次。确保库房通风良好、干净整洁,符合食品存储要求。
8、变质食品设立专门的仓库或容器进行保管。不得同合格的食品混放在一起,以免造成污染。
十、废弃物处置制度
1、目的
(1)将经营及办公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管理,努力变废为宝,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加强废弃、废旧物料管理、规范利用、使用程序、提高废旧物料的使用率,不断挖掘节能降耗的潜力,为公司构建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型企业添砖加瓦。
2、范围
适用于经营办公及其它场所。
3、职责
3-1 货物存储:
(1)在转移过程中,要防止废品的滴漏、溢出、散落;
(2)转移到废品仓库时,入库单上写明废弃物的名称、数量,仓库管理员要重新核实废弃物名称和数量,并按仓库管理员的要求放置,不可混放、乱放。
(3)仓库物流管理人员,要每天检查废品仓库,检查废品的放置是否出现滴漏、溢出、散落、混放的现象,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制度实施;
3-2.办公室:
清洁工每天负责将生活废物分类转移到指定位置。其中
可回收类一般废弃物转移至废品仓库,不可回收类一般废弃
物转移至公司垃圾场,最终拉运至荒沙沟填埋。
4、可回收废弃物的处理流程:
当废物仓库达到一定量时,库管提出书面处理申请单,提交公司领导审批,然后由营销部负责联系回收处理厂家,处理可回收废弃物时营销部要寻找价格合理、服务好的单位,并签订协议和保存废弃物处理的原始凭证,并负责对废弃物处理过程的监督。
5、一般废弃物分类
5-1、废弃物分为工业废物和生活废物两大类,其中工业废物又分为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类两类,生活废物同样分为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类两类。
5-2、工业废物
(1)可回收类:
可回收废纸类(废纸箱、废纸板、废纸带等)、废金属类(废铜线、废电缆线、废漆包线、废冷板等)、废塑料类(废树脂、废注塑头、废PVC料、废线材、废线皮、废线盘、废托盘等)、废木材类等。
(2)不可回收类:
不可回收废纸类(过塑纸、粘性纸)、废手套、废抹布、废胶布(双面胶、胶带、织带等)、废塑料袋(泡沫塑料)等。
5-3、生活废物
(1)可回收类:
可回收废纸(书本纸、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新闻纸等)、饮料瓶(罐)、生活污水等。
(2)不可回收类:不可回收废纸(卫生纸、餐巾纸)、废塑料袋(泡沫、薄膜)、废弃食物(果皮)、废旧办公用具(笔、笔芯等)等。
6、废弃物的分类标识和存放管理
6-1、公司各部门一般废弃物存放垃圾桶必须区分:工业废物可回收类、工业废物不可回收类、生活废物可回收类、生活废物不可回收类,对废物放置位置进行标识并标明存放的种类。
6-2、所有的一般废弃物全部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垃圾篓或用来存放一般废弃物的箱子或托盘。
十一、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1、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包括: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酱油、醋、盐、八角等各种香料。
2、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供货单位等。
3、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息。
4、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要专店采购、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称量、专人负责,并按照有效期使用。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
5、公示栏应按照规定悬挂,便于公众了解相关信息。
十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1.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对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防止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流失,并采集有关食品及其原料样品。
2.即停止销售可疑食物,保留好可疑食物,以供医疗检验查明所中之毒。
- 上一篇:科室医疗质量改进方案
-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