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中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4-04-16 18:1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蒙氏中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启蒙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教师教学中体现出的问题。
一是教学过程设置不合理。教师在进行文学启蒙教育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对象设置相应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的,要在心里预测学生通过这次教学有着什么样的接受状态,思想上有何变化,以此来保证教学目的的达成,保证教学状况稳定。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学生当做一个完全一样的集体,老师只有一种教学教案,忽略了教学对象的接受程度,教学过程设置过于笼统。二是过分重视应试教育。在新课改下的教学大纲中有对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新要求,不管是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体现教学的最终结果。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并没有把文学启蒙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往往把重心放在了应试教育上。三是照本宣科,依赖参考资料。在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课本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情况,总结成一些话语直接让学生背诵,学生理解不了相关文学作品的价值和魅力,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的课堂讲解全部照搬参考书的内容,缺乏自己的理解,没有自己的观点。
(二)学生学习中体现出的问题。
一是缺乏读书兴趣。现代社会色彩斑斓的文化对人们的冲击好和影响越来越大,导致学生对读书提不起兴趣,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阅读,使得学生对一些文化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很难有深入的想象和理解。学生一般会在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下去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这样就会被学生理解为强迫式的学习,学生缺乏兴趣,自然达不到学习效果。二是阅读量不够,难以理解作品内容。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对文学作品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有在教师的要求下才会去阅读。平时各科的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周末时间还要选择性去补课,基本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对一些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学生一般在阅读中遇到障碍都会选择跳过,不会对难以理解的地方过多的思索。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启蒙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全方位介绍作家作品。
在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时,一般会照着书上的注释去念一遍,不会做过多的解释,比如在介绍杜甫时,基本上都是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教师应该简要地描述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被称为诗圣的原因,讲述诗人的生活遭遇,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讲述杜甫,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只有这样,学生对相关文学作品才有更大的兴趣。学生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认知,才会主动去了解文学作品,了解文学大师,走近充满魅力的文学世界。
(二)多方面解读文学形象。
教师在解读文学形象的时候比较呆板,传递给学生的人物形象就是书本上的定论。要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就必须让学生有想象力和情感化的空间,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比如曹操这个角色,有的作品说他是政治家,有的定论是奸雄,还有的说是伟大的诗人,教师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不要给学生直接灌输定论,让学生对这个角色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意见,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设置情境感受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往往会通过人物角色和故事情境表现出来,在阅读的同时能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初中生人生经历还很少,对于有些文学作品还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一种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文学作品体现的情感。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在教学中运用相关图片和音效,让学生融入到文学情境中去,体会人物情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供读书写作的空间。
篇2
关键词:竞争;适应;整体;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25-01
一、渗透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法则。在生命科学中,这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但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中,却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现代观念。在中学生物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现象、知识和理论,却屡见不鲜,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情境。
1、让学生在对众多生命现象的考察中启蒙竞争意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渗透竞争意识的情境和契机。例如我们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我们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让学生从考察许许多多的生物竞争现象中,理解生物竞争的涵义,然后概括综合上升为理性的竞争概念,形成竞争的观念。在教学中渗透了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如同一片森林里的各种树木,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彼此争夺着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食性相同的动物,彼此争夺着食物;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捕食和反捕食等等,这些一系列的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竞争现象。在讨论中,学生理解了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物质、能量、食物和生存空间,而彼此进行着生存竞争,这些就是一种竞争。在生物界,生物具有本能的过度繁殖的倾向,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物质和生存空间,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生物间必须彼此竞争(或斗争)着,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法则。人类也不例外,只是竞争的内容、方式、时间、空间不同而已。因此,学生在学习生物竞争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竞争思想的熏陶,受到了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2、在典型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中深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一些竞争的知识和理论,通过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例如,我们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某一草原上生活的狼、羊、牧草等生物及它们与周围无机环境的复杂关系时,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综合,理解了狼与羊、羊与草彼此间的捕食关系,也理解了狼与狼之间,羊与羊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的竞争关系,即其竞争(或斗争)的一面;但也启发学生理解狼捕羊,但狼又不能捕光了羊;羊吃草,但羊又不能吃光了牧草。否则,狼、羊、牧草三者会同归于尽,毁灭了此草原生态系统。可见,生物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况且狼与狼、羊与羊之间,还有群居、互助、互利、互爱的一面。这种生物之间既竞争(或斗争)又依存的多重性,使学生对于竞争思想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竞争的知识、理论,自然而然地得到加强。我们顺势将知识迁移,向学生设问:人类应如何把握和运用竞争法则来正确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生物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竞争关系呢?让学生以平等竞争的思想,去面对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新情境,去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征途,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意识。
二、渗透适应意识的启蒙教育
适应思想包含于中学生物学之中。在教学中,我们既注意了把适应思想的启蒙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又注意到抓住教学情境中的点滴积累,抓住典型实例及时地把生物学适应知识上升到适应思想的高度,激发学生的适应意识。
1、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启蒙学生的适应思想
在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时刻注意渗透适应思想。例如我们在初中教学植物知识的同时,强调了现存的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虫媒花的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应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应于风力传粉。借风传播的种子,如蒲公英、柳树等,果实上都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随风飞扬。靠动物传播的果实种子,如窃衣鬼、针草、苍耳等,其果实的表面都有刺和粘液,容易附着在动物的身体上随动物的运动而携带到其他地方去。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都是动物在体色、外形和结构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典型实例。鱼体的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用膘控制沉浮等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蜥蜴、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等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微生物不但能适应在有氧环境中生存,某些厌氧性细菌还能在缺氧环境里生存。在教学中,我们把这一系列生命现象及其特征,紧密地与适应思想相结合,使学生理解了现存的生物都是基本上适应其生活环境的,渗透了适应思想的启蒙教育。
2、抓住典型实例分析综合,深化学生的适应思想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这即是适应性的普遍性。但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却是客观多变的,变化是绝对的。因此,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对的,不完全的,这就是生物适应性的相对性,不少生物常常在其生存环境迅速变化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不能生存或灭绝。恐龙的灭绝和当今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濒于灭绝,充分证明了生物适应的相对性。生物的适应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这种双重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化了学生的适应思想。我们又常常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以适应观念去考察人类社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复杂多变的,有其规律性。作为21世纪建设者和生活者的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各种素质、知识、能力和思想,特别应具备强烈的适应意识和多方面的适应能力,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生存发展,才能有所作为。因此,强化了学生的适应意识,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篇3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不仅全面反映出封建社会末期由盛转衰的全过程,更细致入微地展示了我清朝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风貌。笔者在从事多年的历史教学中,多次将《红楼梦》中相关的故事情节应用到历史教学中,达到将历史知识生动化、具体化、直观化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通过对贾政家庭关系及地位的分析,讲述宗法分封制
宗法分封制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这种制度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于是,我将贾家血缘关系尤其是贾宝玉与贾环之间的关系向学生进行讲述。贾政大儿子贾珠已死,贾宝玉为贾政与其正妻王夫人之子,所以为嫡子,且为事实上的嫡长子。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女娲补天剩下未用的一块顽石和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府通称宝二爷。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自幼深受祖母贾母疼爱,住贾母院,地位极高。而贾环是贾政与赵姨娘之子,是为庶子,所以贾宝玉与贾环在贾府中的地位有着天壤之别。贾环,《红楼梦》中的人物,同贾宝玉为同父异母的弟弟,其母为贾政之妾赵姨娘。贾环举止粗糙,诡计多端,颇有小人之风,在大家庭之中地位低下。同时,同为女儿嫡长女元春嫁入宫中,为贵妃,而同样优秀的探春为庶女,则只能够远嫁他乡了。在家庭财产继承中,嫡为主,庶为次。通过这种直观的讲述,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宗法分封制。
二、通过对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描述,让学生深刻认识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小农的地位
刘姥姥在《红楼梦》里只出现过三次,也即是她的三进荣国府。第一次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下锅米都没有了,只好厚着脸皮到贾府寻求帮助。刘姥姥诚惶诚恐地以一个远房亲戚的身份来拜访荣国府,本来是想见王夫人的,结果王夫人推脱不见,王熙凤冷冷地用二十两银子给打发了。第二次,刘姥姥是带着枣子、倭瓜和一些野菜来谢恩的,这一次情况与第一次大不相同。尽管刘姥姥被贾府上上下下像耍猴一样地取笑,但对刘姥姥来说,可以说是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不仅见到了王夫人,而且见到了老太太、宝玉、黛玉等人。由于贾母高兴,还与贾母等人一块儿进餐、行酒令,并游览了大观园。第三次进荣国府,是在贾府被抄,众人躲避不及的情况下去的,尤其可恨的是贾雨村,曾是黛玉的恩师,在贾府的举荐下才得以在京城为官。他忘恩负义,在贾府被抄时扮演了一个落井下石的角色。但刘姥姥来了,亲自到监狱来看望王熙凤、宝玉等人。当她得知王熙凤的巧姐儿被卖到妓院的时候,她老泪纵流,对王熙凤说:“我找她去,豁出我这把老骨头,也把她给找回来!”王熙凤双膝跪倒。之后刘姥姥辗转并卖掉了所有家产把巧姐给赎了回来,并给她安排了一个很好的归宿。
刘姥姥善良淳朴,聪明能干,重情重义,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这个老婆婆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同时通过她也反映出我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农民阶级低下的社会地位。
三、通过对贾政和贾宝玉在思想上的碰撞,解读封建社会末期新旧思想的交锋
贾政是封建文化的代言人,热衷于道德文章、仕途经济,希望宝玉成才,光宗耀祖;宝玉是新的社会观念的代表,热衷于情场、知己,拒绝走父亲为他设定的道路。宝玉的思想与贾政所代表的封建正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这不仅因为贾政是父亲,还因为贾政是正统,宝玉是异端,正是这样一种世界观的冲突,最后才演变为暴力冲突,形成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局面。贾政认为现在的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辱母婢”,那么将来“弑父弑君”也并非没有可能,因此,他打宝玉的出发点是要把宝玉拉回到正统的道路上来。
作者通过家庭父子的矛盾来折射社会政治矛盾,深刻揭示出贾政、宝玉父子之间的亲情是如何被双方社会价值观念的矛盾所取代的真实状况。
四、通过对贾府收入来源的讲述,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封建地主经济的特点
《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个个官高权重,富贵鼎盛,生活豪华。对于这个大家庭的经济来源在第五十三回中乌进孝的到来时体现出来的。乌进孝是宁国府所属农庄的庄头,庄头是贵族大地主私有庄园的代表,代表宁国府管理着农村土地和收成,是统治当地农民的二地主,通过劳务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三种方式,实现大地主经济收益。通过对乌进孝这个人物的解读,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将“死”历史变“活”。
以上是笔者多年来,在历史教学中将《红楼梦》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的一些经验,同时我也经常把其他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讲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传播了古典文学,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满族萨满舞;蒙古族萨满舞;差异
萨满舞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舞蹈内容,由于各个民族间有自己的文化内容,萨满舞在不同民族间又有各自的发展,满族和蒙古族作为我国人数众多的两个民族,其各自不同的民族风格与萨满舞相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舞蹈风格与表现形式。
一、满族与蒙古族萨满舞的定义。
(一)满族萨满舞
满族萨满舞最早见于先秦时期,通过歌舞的表达方式对喜庆节日进行庆祝或行祭祀之礼。满族先祖将萨满行为看做驱魔除病的巫术,如遇有病体或问事时便以舞动萨满舞,以求得降神或除病。现当代萨满舞中体现出,典型舞蹈如跳饽饽神。
(二)蒙古族萨满舞
蒙古族萨满舞是一种原始的古老宗教舞蹈,是原始鼓舞、狩猎舞和图腾舞等舞蹈的结合体。舞蹈受萨满教的影响,表现先人以萨满舞神灵向祭祀。蒙古族人的萨满舞对其精神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包括对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满族萨满舞与蒙古族萨满舞的比较
(一)满族萨满舞的形态特点
一是程序化。满族萨满舞是有程序化的,满族萨满舞有根本的结构体系,在什么时候跳舞,跳什么样舞蹈都有一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模式是人们在祭祀的流传过程中形成的固定模式,比如祭祀用的摆设、布置、神灵的摸样等等,都是从古到今沿袭而来,是人们熟悉的场景。萨满的形象的固定使得舞蹈的发展也成为固定的模式,人们按传统的方式进行表演,是定舞蹈的形态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这里也有一些后添入的元素,比如一些即兴表演,跳跃的步伐和祭祀的常规步骤,有时也会有一些现场发挥的表演技能,这也是满族萨满舞的随意所在,但这种即兴的发挥在宏观来看仍然是在总体的舞蹈框架内,在总体形式上依然保持传统,遵循程序化的模式。
二是舞蹈的模拟性。满族萨满舞内容中大部门是以模仿来形成舞姿,比如模仿雄鹰飞翔、母虎爱子等等,大多内容丰富,模仿形象生动。之所以模仿动物,是因为动物更多体现一种纯生态,自然的情境,表现人们对自然的崇尚,认为每种动物都是灵性的代表,含有一定的神意,这也是对的一种体现。在我国北方民族中,以萨满舞体现对动物崇拜的现象十分常见,他们在对动物的模仿中寻找一种自然力量,这也是一种精神寄托的表现。
三是动作简朴。满族萨满舞,一般动作简朴,形式多样,有双人舞、单人舞、多人舞等,一般动作主要部位在腰部,在满族萨满舞中,上身摆动、臀部扭动,膝部颤动就构成了萨满舞的全部特点,舞蹈步伐动作也很简单,一般因不同神灵表演的动作不懂,但基本动作都以这三点为主,动作自然,舞姿简朴,内容丰富。满族的萨满舞将舞步作为与神交流沟通的语言,所以他们的每一个动作虽然简单,却隐含着深刻的内涵,以舞蹈动作作为神谕的传达,体现的还是对神的敬仰。
四是舞蹈的超常性。满族萨满舞动作虽然简单,但在仪式中,却含有很多魔术等特点的表演,是满族萨满舞的别具一格的地方。比如有的舞蹈在进行过程中,表演者会用一些自发的技艺,像是吞火、走钢丝等等,掺入杂技的成分,这在蒙古族萨满舞中是没有的,这种超长的舞蹈其本质也是体现出一种对超脱自然能力的崇拜,在舞蹈中这些技艺作为一种与神灵沟通的语言而存在,体现出满族萨满舞与其他舞蹈的不同之处。
(二)蒙古族萨满舞的形态特点
第一模拟性。萨满舞是一种古老的宗教舞蹈,蒙古萨满舞是早期人类的狩猎舞, 图腾舞蹈和鼓舞组合,其模拟性和娱乐性是原始舞蹈的舞蹈形式。萨满舞由萨满祈祷,法术,唱歌和各种鼓组成,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尤其是表现神的附属物,鼓速加快,舞蹈也随之激烈,有很强的冲击力。随着活动仪式的不断发展,许多舞者开始模拟各种各样的神,神的家庭为例,对一个人的举止,礼仪,野生的神体显示为虎、熊、鹿和其他类型的行动。萨满舞模拟其他运动的发展阶段特点与类似的形象,如萨满一般系腰铃、手持鼓,在击打和摇摆中振动鼓,嘴里唱咒语来表达对神的敬重,萨满会模拟请神,来做出各种神拥有的性能。比如邀请“鹰神”,萨满跳舞模拟鹰飞,与此同时,啄食品贡献表敬意,而请虎神,萨满需要跳跃,并在舞场与他人沟通形成仪式,萨满在黑暗中点燃了香舞动着说邀请“金华火神”。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归结为各种祭祀仪式上,神附体后,带有运动特征的萨满将会通过相应的形式,舞蹈模仿各种生物和自然事物,以显示对神的崇拜思想。模仿过程可以看作是古人对生物世界的依赖程度和认识程度的了解和发展,舞者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勇敢能力,同时也显示他们的聪明,敏捷和互爱的性格。同样,最初的萨满舞反映了群体的娱乐性,萨满敬拜、感谢神和娱乐神表达对上帝崇拜,萨满舞在这个时候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人积极寻求实现愿望和利益的演出方式。
第二群体性。在古代人类社会群体生活时,群体意识的形成是原始萨满舞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萨满教在原始舞蹈中体现的复古风格表明他们对神的崇敬,这种复古风格主要体现在他们是群体活动。在仪式活动中经常出现欢乐的众人舞蹈的场面,为家人祭祀仪式和温馨的氛围增添了不少快乐,这些已经打破了模拟祭拜的简单方法,已经开始显示他们独特的情感的表达方式。他们通过唱歌和跳舞会自发地组织娱乐活动,热情大胆不羁,彼此手拉手围着篝火庆祝。当人们祭祀活动时,我们可以在萨满祭祀上看到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成为萨满舞的组织者,对萨满舞的崇拜深刻表现了人们群体信仰萨满教的情感,舞蹈形象生动、完美,它的形式更能展现艺术魅力的特点,舞蹈动作的多变性和形式的多样化表明人们生活方式的丰富。
第三混合性。混合萨满舞舞蹈可以根据类型和意图两个角度描述。在萨满舞的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古代的人们倾向于保留和延续祭祖的习惯,即以模拟的方式进行崇拜行为。当群舞意识和观念出现在人们的心中时,人们学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主动祭祀的表演方式。当这两个方法都被有效的接受后,萨满舞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萨满舞按照舞蹈人数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和多人舞。单人舞是只有一个萨满舞,使色彩更庄重。舞蹈变化较小,上身通常只是保持挺直,双臂平伸,和在胸前环绕几个简单的动作,主要用来显示平衡的姿势。双腿或扩大形成马步,看起来很稳固。双人舞的萨满舞,是一个萨满领起舞蹈,另一个舞者配合这个萨满,这种方法是比较常见的,表达人们的意愿,实现人神交汇。双人舞和单人舞的动作比较富有弹性,很容易改变,而且很有移动的感觉。两人一起跳舞产生的韵感主要用于娱乐神。三人舞,是主萨满带领舞蹈,参加宗教仪式的人共同跳舞,舞者要训练有素,具有通常舞者不具备的技能,不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所以三个舞蹈基本上是萨满舞中最难得一种舞姿。多人舞,是许多参与者共同跳舞,但舞者通常简单,只是和萨满的合作。群舞的场面壮观,很有气势,整体行为整齐。
总结
满族与蒙古舞萨满舞虽然有着不同的风格,但在文化的流传上,两种舞蹈都有着各自的特性和属性,在萨满舞的发展中保持住民族属性和民族内涵,才能使萨满舞在艺术的舞台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洪玉范,古代蒙古族的思维与萨满教[J],黑龙江: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
篇5
【关键词】中国梦 国学 中国精神
“国学”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一个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如何通过“国学”发扬“中国梦”,可以由国学所承载的“中国精神”入手。
“国学”不是博物馆里岑寂的老古董,它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长青不败的智慧,它寄托了一个将被人类的智者接受的可以实现的梦境。这个梦境还不是我们自己吹嘘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如果人类有转世的话,他希望变成印度的鸟,如果变成人的话,他希望变成中国人,因为他对中国有很深的研究。[1]我们知道,西方的学者已然跨越了西方要从东方来寻找智慧,汤因比、罗素等认为西方是一定没落的。我们认为这种危机感,在西方已然有,我们东方人当然也看到了。
“中国梦”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梦;是“讲信修睦”之梦;是“和而不同”之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梦;[2]它会使人类沉浸于物质主义为中心的迷茫中走向以精神主义为中心的光辉境域,这儿讲的精神,当然应当汇为世界运动的正能量。中国历史上没有举行过大规模的真正意义上的侵略战争,中国东有东海,北有长城,南有南海,中国需要的是平静。我们不像游牧民族和斯巴达民族需要强壮的体魄,需要骑马,需要攻占,中国善守不善攻,因为我们不想侵略其他国家。
但是有人说,元朝的成吉思汗,那时候他是建立了一个蒙古汗国,中国当时受着成吉思汗的孙辈们的侵略,中国也被他们战略,中国之所以把成吉思汗称为元太祖,那是因为他的孙子承认他的祖先,跟中国没关系。今天的中国人强大起来了,他自己有力量,而且在世界上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我们播放的声音不是侵略的声音,而是和而不同的声音,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声音,所以我们的国学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精神,而国学正是中国精神的载体。“中国梦”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梦;是“讲信修睦”之梦;是“和而不同”之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梦。国学其实是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言说方式来弘扬中国精神、传递正能量。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民族文化之根。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延绵五千年而不衰,唯有我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次战乱、外族入侵、分崩离析,最后都归于一统,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因为这“根”之深,蒂之“固”。 为了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
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民族的复兴从本原上说是文化的复兴,而文化的内核是核心价值观,是基于核心价值观所形成的民族精神。近代中国的衰落,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精神禁锢、精神奴役直接相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民族精神上的大解放、大振奋、大焕发。只有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才能更好地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漫长的封建社会和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所造成的民气民风上的某些愚昧落后、保守封闭的精神状态,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骄傲、更加自信、更加昂扬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弘扬中国精神,是进一步凝聚和团结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的现实需要。“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实现中国梦的漫漫征程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国际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处心积虑地遏制中国的发展,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多样、多变。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凝聚亿万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向着梦圆冲刺?离不开伟大的中国精神,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主义始终是指引亿万中国人民前进方向、昭示亿万中华儿女价值归属的旗帜。
弘扬中国精神,是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攻坚克难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靠改革开放,解决目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出路也在于深化改革开放。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如何攻坚克难、破礁除障?同样离不开中国精神,尤其是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外国人也喜好我们的国学,成立“孔子学院”就是明证。前不久,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竟能用流利的汉语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时,带给现场观众的是一阵阵感动,引发了一阵阵掌声。日韩美欧等跨国企业,非常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借鉴,从中华国学中寻找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的灵感,纷纷将中华国学引入到他们企业管理培训体系中,证明我们的国学正在影响着世界。
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为什么要继续提倡弘扬“国学”?因为“国学”中有非常优秀的东西。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y与气节,“先义后利”的义利观,“修齐治平”的德政观,“天人合一”自然观以及孝道文化等等,在今天看仍然是道德文化精华,也是中国人不能丢弃的中国力量的中国精神!因此,今天弘扬“国学”,为的是增加正能量,发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中国梦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方式
把实现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使理想引导实践更好地发挥其职业技能。
一、高职院校学生《中国梦》实现的意义
中国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确立了自己的梦想也有利于推动自身的提高和进步。中华民族能够繁荣与富强,基于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如今高职学生的增加,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会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应用在学习生活中。高职学生中国梦的实现也是紧跟了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树立了更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教育方式的思考和探讨,也有利与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更为吸引学生。每个学生朝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前进,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氛围。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学到的技能,毕业后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下,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培养目标
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因此,在探讨其教育策略之前应该先总结一下现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因材施教。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枯燥乏味书本知识不能接受和理解,而对于注重实用和动手能力方面的技能很感兴趣。考试的成绩与正规院校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习方法不科学,效率低下。因为成绩的不理想而对自己缺乏信心,缺少远大的目标,甚至会有自暴自弃的倾向,对未来缺少长远的考虑和计划。对于学校的说服教育并不会认同和接受。
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有着他们独特的,别人所不具备的能力和闪光点。在各项活动中都会看到他们踊跃的身影。脑筋灵活思维开阔,涉猎的范围比较广,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学方式。比较情绪化,对于感兴趣的事情接受的比较快。想法更为实际脚踏实地,以工作和就业为导向。
高职教育以培养社会发展与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高职教育为平台,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走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注重实践的高级技术人才,更注重实践及动手操作能力。毕业后直接面向企业输送人才。
三、《中国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的教育策略
每个人的努力,才是我们更好的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从高职学生的情况和特点,总结出了以下观点。
1.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关于中国梦的教育和指导,渗透在点点滴滴的教育之中
老师教导学生的方式方法,也要灵活、生动、有趣,学生就会更乐于接受并掌握。要引导学生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要空泛地谈中国梦,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也依赖于每个人的奋斗与努力。朝着自己心中的目的地,不断地前行推进。让同学认清当下学好技能,掌握好本领,才是以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根本。
文化对人的影响渗透在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无意识中我们就接受了某种文化。在学校中多多的宣传中国梦这一思想,不断地去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怀揣自己的梦想,致力于当下的学习中。
2.加入到有关中国梦的各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体验得到更为令人铭记的重要意义
开展征集论文活动,使其加深理解。开展各项公益服务活动,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会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3.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沟通,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在每日的授课过程中,找到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方式教育学生。多与学生及其家长谈话,了解学生的心中所,想更好的开导教育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结语
在加强中国梦建设的今天,如果把伟大的中国梦看成一个大整体,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是这个大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在中国梦这个大集体中更更是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者的我们,更是要结合我们学生的文化基础及性格特点,经常总结分析我们的教育方法,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以调节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计划,从而推动中国梦更好的进行,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出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卫民.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报,2007(22).
[2]王丽娟.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沟通机制的完善[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
[3]庄晓霞.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探析[J].职业与教育,2005(21).
篇7
【关键词】蒙古族中学;英语课堂;英语教学
一、调查背景
课堂教学媒介语言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合理地选择课堂教学媒介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一系列语言教学的先决条件和必备条件。长久以来,学界对课堂教学媒介语言的研究,尽管对其重要性已得到共识。但当前内蒙古地区民族基础教育也由以往的蒙、汉双语教学逐步扩展为蒙、汉、英三语教学。至于三语教学媒介语言或者说对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学生的外语教学媒介语言的研究尚未深入。
二、调查情况
(一)研究的问题
实地调研蒙古族中学初中年级蒙古语授课班英语课堂中英语的具体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目的、原因以及师生的态度等问题。
(二)研究对象
以内蒙古地区部分蒙古族学校初中年级蒙古语授课班为例,对蒙古族中学蒙古语授课班英语课堂教学媒介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具体选择较为代表性的12所学校的2050学生和56名英语教师作为受试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三)研究工具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参照“王俊菊的调查问卷”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教师问卷”自编的两份问卷,其中一份是《“助跑器”,“绊脚石”――一次有关外语教学中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另一份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有关教师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
(一)对课堂教学媒介语言作用的调查反馈
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的结果均表明课堂教学媒介语言会对教师的语言教学及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起到重要影响。根据学生问卷第一题“你认为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授课语种是否会影响你的英语学习效果?”反馈信息我们发现1249名,即62.5%的学生承认课堂教学媒介语言会影响到他们的英语学习与教学效果。而根据教师问卷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发现,55位教师中54名,即98.2%的教师都认为课堂教学媒介语言会影响到他们的英语教学效果。
(二)对课堂教学媒介语言(英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反馈
1.对教师的英语使用情况的反馈
根据学生问卷第五题“你的英语老师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吗?”的反馈情况所示:仅有28名,即1.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从不使用英语。185名,即9.3%的学生表示教师很少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546名,即27.3%的学生表示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有时会使用英语作为课堂教学媒介语言。935名,即46.8%的学生认为教师会经常使用英语。其余还有297名,即14.9%的学生选择教师总会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从这一数据我们可以发现89.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会使用英语。只有10.7%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从不或很少使用英语。这个数据表明,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已基本达到用英语作为主要课堂教学媒介语言的水平。
2.学生对自己课堂上英语的使用情况反馈
根据学生问卷第二十题的反馈情况所示:仅有,61名,即3.1%的学生选择自己在英语课堂上总是使用英语。671名,即33.6%的学生选择很少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435名,即21.8%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英语课堂上有时会使用英语。692名,即34.7%的学生会经常使用英语。其余还有137名,即6.9%的学生选择从不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从这一数据我们可以发现808名,即生40.5%的学生在课堂上从不或很少使用英语。1188名,59.2%的学生在课堂上会使用英语。
(三)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不同媒介语言
1.教师使用情况
根据学生问卷第八题“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老师使用英语?”的反馈情况: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讲解语生词和解释语法时英语相对所占的比例最小,仅占33.7%和34.4%。在讲解课文时47.5%的教师使用英语。在讲解课后练习时教师使33.5%的教师会使用英语。在对学生提问,下指示与评价时教师使用英语的比例最大,即53.7%的教师会使用英语。在组织课堂讨论时绝大多数,即36.9%的教师会使用英语。
2.学生使用情况
根据学生问卷第二十三题“你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反馈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承认在学习课文、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环节用英语的比例最大。
(四)教师使用不同媒介语言的原因
将学生问卷第十七题“你觉得老师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的原因是什么?”的反馈情况和教师问卷第六题“你觉得自己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的原因是什么?”根据两份问卷的数据反馈,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大量使用英语的最大的原因除了是学生英语水平有限以外,教师自身英语专业水平也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在课堂上教师使用英语的机率很高,但我们从教师问卷第十四题“您用纯英语讲课有困难吗?”的反馈结果:有28名,即50.6%的教师认为自己用纯英语授课会有一些困难,4名,即7.3%的教师认为用英语授课有困难。而可以做到用英语授课没有困难的教师为26名,即47.3%。在55名教师中仍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用英语授课或多或少会有困难。同样根据受试地区的不同,教师问卷第十四题的反馈情况为:在12所受试学校中有七个学校的教师均承认用英语授课会有困难。
(五)对使用哪种语言对你最有帮助的反馈
1.教师使用哪种语言对你最有帮助
根据学生问卷第十四题“如果老师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有助于你的英语学习吗?”的数据统计结果所示,1392名学生则认为,教师若使用英语会有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使用英语会对他们的学习有较大帮助。
2.学生自己使用哪种语言对英语学习最有帮助
通过统计学生对问卷内第29题“如果你自己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对你的英语学习会有帮助吗?”的回答结果:有1806名学生认为自己使用英语会对英语学习更有帮助。结果表明,学生们普遍认为若自己在英语课堂上多使用英语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更有帮助。此外根据学生问卷第十一题“你赞同老师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吗?”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学57.5%的学生选择赞成教师使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由此可见目前蒙古族中学学生对英语有较强的学习热情,希望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多使用英语。
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师生问卷调查结果一致认可课堂教学媒介语言的重要性
根据最终数据结果,我们可以总结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参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课堂教学媒介语言在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会起到重要作用。
(二)媒介语言的具体选择和使用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情况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选用课堂媒介语言的情况也有所差异。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教师选用蒙古语和英语作为主要媒介语言。在讲解课后练习时教师使用汉语的比例最大,其次为英语。在对学生提问,下指示与评价时教师使用英语的比例最大,其次为蒙古语和汉语。而在组织课堂讨论时绝大多数教师会使用较多的英语。学生数据则表明学生使用频率最低的语言则是英语。
(三)影响教师选择课堂教学媒介语言的不同原因
此次研究表明,可以发现有多种相互影响的因素决定着教师的语言选择。其中包括学生的语言熟练程度、学习英语的目的、教师自身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的教学方式、班级规模、考试模式等等问题。
(四)课堂媒介语言的选择与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课堂教学媒介语言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但研究同时也揭示出蒙古族中学英语教师英语的使用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师的教学媒介语言的使用不到位、教师的媒介语言的使用环节主宰着学生的媒介语言的使用环节、教师的英语使用情况呈现出较为随意和盲目化的状态等。
目前内蒙古地区蒙古语授课班外语教学无论从教学方法,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就需要我们去不断发现与解决在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多种问题。需要教师仔细权衡学生的需要,教学环境和自己的能力因素,从而慎重决定课堂媒介语言的选择。同时也在提示着今后在相关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教材与教学辅助资料建设、外语教学手段及教育管理部门决策等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及学者进一步重视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Andrew D. Cohen.《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Second Languag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董文兰.《论高职英语教学中母语与目标语的运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3]王俊菊.《助跑器?绊脚石?――次有关外语教学中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J].《现代外语》,2003.4
[4]熊向阳.《在侗族地区英语教学中构建“三语教育”模式的思考》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编号DBM010870) 2007
[5]吴白音那.《从蒙授英语专业教育实习分析蒙古族学生三语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3
篇8
中国梦 思想政治教育 体制 机制 实践
一、中国梦视域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巩固我党长期执政的需要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奋斗。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促进中国梦的实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定。中国梦加快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感。
(二)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促进高校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要从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校园安全的高度,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繁荣、有序开展。
(三)高校学生工作自身建设的需要
随着高校学生工作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高校学生工作应率先垂范,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勇于创新,增强组织结构各要素的良性互动,培育网上网下、全员参加的新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客观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全方位、立体地将高校学生工作引向深入。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变化
(一)大学生思想多元化
从经济角度分析,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和分配方式多样化,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从政治角度分析,由于现实思想理论环境的复杂化,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再是单一地接受主旋律的引导,而是有了许多复杂的声音,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思想理论环境里,独立判断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思想导向却遇到了多向性的难题,各种思潮和观念不断冲击着高校这个原本单纯的净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迅速在广大的学生中间传播,冲击着主流价值观。网络使得大学生价值观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大学生是具有浓厚个性化色彩、显著叛逆性特征的群体,价值观的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社会转型后高校环境变化的挑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压力增大。大部分高校教室流动上课,公寓社会化管理,大学生之间交流减少。此外,由于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忙于考研、考证、找工作,忽视了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对集体荣誉感和社会使命感的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摒弃这些负能量,积极引导大学生发挥正能量,努力寻找创新途径。
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改变观念探索良性互动、全员育人思路
中国梦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路的转变。对于高校学生工作来说,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勇于创新,必须从原来经验型、封闭型的工作模式向协作化、辐射化的新型工作模式转变,从各要素之间单向型的工作模式向互动型的工作模式转变,并培育全员育人的新观念。只有各要素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创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氛围。
(二)优化体制合理布局机构,更新教育规范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教育机构是教育体制的载体,教育规范是教育体制的核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延伸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教育主体应由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扩展到学生干部、党员学长,基本建立高校党委、二级学院党总支和学生管理部门三重育人体制。同时,人性化的规范制度必不可少。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制度规范建设方面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剥夺了学生自我参与和自我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和质量。可以说,规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大学文化的延伸,是学生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所提炼、概括的基本教育思想的外化。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加强制度建设,要充分考虑制度因素。
(三)协调机制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
教育机制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话语表达更加自由化,沟通交流更加网络化。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为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为拓展思政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新媒体为平台,全面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模式。通过在高校评比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用事实说话,用效果说话,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宣传平台扩大到网络,努力做到化被动为主动、把握规律、讲求谋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校内合力、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培养,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四)实践探索开展中国梦主题活动
以中国梦为主要内容,全面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通过开展青春中国梦践行中国梦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已的人生理想与国家民族梦想紧密相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以这些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既能解决思想问题,同时又能解决实际问题,做到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五)注重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
篇9
关键词: 小班幼儿 查阅资料 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
新《纲要》在科学领域目标中提道:“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①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幼儿科学教育的重点已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更要放在培养孩子爱自然的情感、爱探索的兴趣上;注重的不再是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对孩子实施科学教育时,要注重让孩子亲身体验,去发现、提出问题,把孩子的“为什么”作为出发点,激发幼儿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科学探究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探究欲望,从而获得发展。
一、查阅内容
只要有心,问题就无处不在。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好奇的世界里,当他们对事物产生好奇,感到困惑时,常常会运动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幼儿好奇的天性,如何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焦点。我们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尝试,效果不错。
(一)利用主题活动,预成、生成相关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素质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幼儿能记住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求知欲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主题活动中,我们非常注意这一点,如在主题活动《好吃的橘子》中,我们让孩子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特征,并激发他们想象“橘子一瓣一瓣像什么”。在阿姨收集橘子皮的时候,幼儿还生成了问题:“橘子皮有什么用?”在《香香的食物》中,我们让孩子通过看看、摸摸、闻闻等多种方法感知大蒜、芹菜、香菜等多种具有特殊香味的蔬菜的特征,并引导他们说说还有哪些蔬菜也有特殊香味,激发他们探索更多特殊香味蔬菜的兴趣,并鼓励他们与父母一起寻找答案。
(二)利用自然角、科学区、科发室等设施,鼓励幼儿细心观察,提出问题。
自然角、科学区、科发室中,材料丰富,幼儿可以在看看、玩玩中学到很多知识,尤其是一些蕴涵科学原理的自然现象、小制作等,幼儿在观察、游戏的过程中会生成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孩子在玩科学小游戏“翻跟斗的小人”的时候,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圆柱会滚到下面去呢?”“为什么两个圆柱上的小人翻跟斗的速度不一样呢?”在孩子产生这样的疑问的时候,教师可抓住机会引导幼儿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自己尝试着解答。
(三)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进行有主题的专项探究。
幼儿园每年都会有一些传统的、特殊的活动,我们可以结合这些活动,让幼儿在浓厚的活动氛围中进行有主题的专项探究。如在幼儿园第三届科技节“奔驰”开展过程中,幼儿对“车”的兴趣日益骤增,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车进行观察比较,同时利用日常生活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如在观察特殊车辆时,幼儿在了解了警车、救护车、洒水车都有笛音后,提出问题:“这些笛音有什么用?”“为什么这些车有笛音,而其他车没有呢?”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正是思考的过程;在幼儿园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如进行垃圾分类、废旧电池回收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思考、和家人一起寻找答案等了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种类及其原因,明白废旧电池的危害等,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查阅资料的兴趣。
(四)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鼓励幼儿提出“为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心,你就会发现问题无处不在。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方面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如在吃饭的时候,很多幼儿挑食,不喜欢吃胡萝卜,我就对他们说:“胡萝卜很有营养,小兔子最喜欢吃?”孩子就问:“胡萝卜有什么营养?”“小兔子为什么最喜欢吃胡萝卜?”春天来了,很多孩子在散步的时候发现光秃秃的树上长出了好多新芽,而且这些新芽慢慢变成树叶,他们就问:“为什么春天树叶发芽,冬天不会发芽呢?”当孩子提出类似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先请孩子们讨论,但不会当场对他们的答案进行判断,而是鼓励他们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求证,在第二天再次进行交流。
(五)开展“我是小博士”活动,增强幼儿探究兴趣。
每个星期,我们都会给幼儿出几道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找到答案,然后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交流,我们会给认真思考、认真准备的幼儿以小小的奖励。这样的活动不仅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探究的兴趣,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幼儿的探索范围逐渐扩大,思维越来越活跃,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二、查阅方式
只要给予指导,查阅资料,小班孩子也能行。由于思维发展、社会经验、阅读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局限,小班幼儿很难(或者说不可能)独立查阅资料找到所需的问题答案,但是,在孩子周围有很多资源(如老师、家长、同伴、幼儿园、社区等)可以利用,如何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为幼儿的求知提供帮助,从而不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我们关注的又一个焦点。本阶段我们把研究重点集中在教师、家长等成人对幼儿查阅活动的帮助上。
(一)教师、家长等直接参与、指导幼儿的查阅活动。
案例一:有一天,自主游戏时间到了,雯雯来到了自然角,突然惊奇地大叫:“老师,老师,我的芦荟怎么变黄了啊?”“呀,这只小乌龟死了!”“这花瓣也快掉下来了。”她看着看着脸上露出难过的表情,“怎么会这样啊?”我问她,她摇了摇头,我鼓励她自己去书上找找有没有她想要的答案。一会她拿了一本书跑来告诉我:“老师,这本书里也有乌龟的,但是这字我不认识。”我一看,果然书上有介绍乌龟的,说乌龟是要冬眠的,于是我念给她听,她又问:“老师,什么是冬眠啊?”我回答:“你很聪明,回家想想办法找到答案。明天你来告诉我好吗?”于是她就不再问了。
第二天,她高兴地告诉我,原来乌龟不是死了,而是在睡觉。
分析:小班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寻求大人的帮助,而没有自己查阅资料寻求问题的意识。在她向我询问的时候,我就直接告诉她可以通过查阅书籍的方法找答案,让她在脑海里初步形成查阅的意识。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幼儿才会对此产生兴趣,并通过不断练习提高技巧。小班幼儿由于不认识文字,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势必会遇到困难,因此,为幼儿提供画面内容形象、生动的书籍比较好,而且在查阅时需要教师或家长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当孩子遇到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时,成人还需要用一些儿童话的语言,采取一些策略(如打比方、做实验等)来帮助孩子理解,满足他们的求知、求真欲望。
在解释“冬眠”这一问题上,我还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查阅,激励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帮助幼儿提高查阅技能与探究能力。
(二)教师、家长等通过提供材料、创设环境为幼儿的查阅活动提供帮助。
案例二:自主游戏时间,科学区里来了好几位小朋友,他们有的玩“吸纸屑”游戏,有的玩“火箭上天”,还有的玩磁铁……
忽然,靓靓拿着手中的“火箭”问筱筱:“你知道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吗?”筱筱摇了摇头。靓靓很自豪地说:“因为我们一拍下面瓶里的气的力气就变大了,把火箭推上去了。”筱筱很佩服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啊?”靓靓说:“我家的VCD带子上有的。”旁边的小祯听到他们的对话也开始问靓靓:“那你知道这些小纸为什么会被吸上去吗?”靓靓被难住了,这下小祯得意了,他说:“那是因为有静电。哈哈,《十万个为什么》上面说的。”筱筱也很佩服小祯,问:“那这两块吸铁石怎么一会吸住,一会又弹开的啊?”靓靓不说话,小祯说:“那我回家再看看,《十万个为什么》上面不知道有没有。”靓靓马上接着说:“我叫我妈妈上网查查。”
分析: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地指导,很多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且在查阅途径上形式不一,有的是通过音像资料,有的是通过图书,还有的是通过网络,这些都是教师、家长为孩子提供的现成资料和信息,是教师、家长有意识为孩子创设的良好查阅环境。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除了为幼儿提供现成的书籍、录像、图片等多样资料外,还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自制分门别类的书籍(如动物、植物、蔬果、各国国旗等)供幼儿查阅,师幼、亲子共同参与制作的图书更能激发、维持幼儿的查阅兴趣。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希望找到更多适合小班幼儿查阅的途径。
从本活动中孩子们的反应来看,他们对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答案的兴趣是浓厚的,并且为自己能够找到答案而感到非常自豪,为同伴们的赞赏而感到骄傲,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将支持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更加积极地探究。这样的良性循环必将不断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上发掘他们的潜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更为他们营造了一种“我要学”的学习氛围,为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同伴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家园间的互动,使得教师、家长、幼儿达到三维互动的效果,从而带动幼儿沉浸在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兴趣之中,使得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自主、自发的查阅活动之中。
注释: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第1版):34.
参考文献:
篇10
早教,百里挑一不容易
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操心孩子的成长。可能你的案头已放了不少育儿书籍,如《早教革命》《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婴幼儿的科学养育》等;可能你读过不少诸如“如何培养优秀孩子?专家给家长的120条建议”这样的文字;甚至可能你早早地就开始为孩子挑选早教机构了。时下比较受家长们青睐的机构有金宝贝、东方爱婴、赢在起点、天才宝贝、红黄蓝亲子等,社会上也涌现出不少有名的私人幼儿园,如李跃儿的巴学园、孙瑞雪的儿童之家……很多早教机构都会在宣传中提到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以让家长们认可教育的专业性。而且蒙氏教育不光在国内吸引了众多的家长,在国外幼教领域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当当妈:
我在美国读博士时,当当出生,至今我钻研幼教已有些时日了。在北美,你在任何一个城市里打开电话黄页都可发现大量蒙氏学校,而很多蒙氏学校更是跻身全美topschools,是家长的首选,因为蒙氏教育培养出的小孩学业成绩较好。
蒙氏教孩子做事有一定的顺序,教师每天都会用充满美感的动作自然而有条理地做事,孩子从旁看到,自然而然地模仿。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也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且蒙氏是秩序与自由的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
现实情况是,无论哪一种早教课程,花费都并不便宜。但家长们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不少家长逐渐认同了这种贵族式早教,愿意花上200-300元/小时,让孩子在里面哪怕仅仅是玩游戏。这可以说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进步,也是21世纪00后们的幸运。但是,面对纷繁的早教机构,你真的懂其中的奥秘吗?早教课程,对孩子的成长帮助有多大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家长们的心声。
上海林女士:
我的儿子在幼儿园读的是美式幼儿园,玩乐、游戏与开心是主题,没有像公立幼儿园那样很小就开始系统地学习一些学前班或者小学一年级的部分知识。
儿子很快乐,但自从上一年级以来就让我很头痛。每天晚上做作业都很不情愿,慢吞吞地。我觉得自己的孩子属于不笨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儿子现在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天都搞到十一点,有时甚至完成不了作业;上课的时候不老实,坐不定,老师经常点名批评。
我以前总不能理解为什么家长会打小孩子,现在终于明白了,有时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面对林女士的困惑,不少家长则认为:很多公立或者私立幼儿园都让孩子提前去吸收本应小学一二年级才学习的知识,所以这些孩子在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很轻松了。而从以游戏、玩乐、启发为主的幼儿园出来的孩子,他们需要一定时间的过渡,所以最初表现并不出色。但家长们相信,假以时日,这些孩子一样也会很优秀,甚至超越提前学习的孩子。
武汉王女士:
我个人还是推崇学龄前孩子以玩为主,在游戏中学习的方法,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幼儿老师尤其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很多家长容易走极端,以为给孩子自由,就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自由,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其实我的理解应该是在一定的规则下放手让孩子自由。
对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早教机构让孩子在游戏玩乐中快乐成长,不少家长将眼光瞄准了蒙氏教育。然而,早教机构中的蒙氏教育成分到底有多少,这也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
北京蓝女士:
蒙氏教育最主要的是教育观念的一些改变。孩子上这种班,最主要是看老师有没有经验,光是嘴上说没有用。一个正规的蒙氏教育的老师是很难得的,一般的幼儿园其实都不具备资格,拉大旗做虎皮而已。孩子上了这样的班,还会助长攀比的习气。
北京寥女士:
我觉得选幼儿园,还是传统的好,毕竟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我自己没事的时候看一些蒙氏教育的书,孩子上普通幼儿园,我自己在家里进行蒙氏教育,我觉得效果很好。
武汉徐女士:
我知道的也不多,好像早期蒙氏教育是为盲人设计的,都是些形状、珠子之类的小玩具,锻炼宝宝手眼协调性,例如让宝宝把某一形状放到固定的空格里去。现在打着“蒙氏教育”旗号的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很多,在收费上比一般教育机构要高些,有时候真是难以选择。
蒙氏教育,别让噱头“蒙”住你的眼
作为未经注册的非法组织,位于青岛的中国蒙台梭利协会于2013年10月25日被相关部门依法取缔。很多家长此时幡然醒悟:原来,我们一直追捧的蒙氏教育,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国字号”蒙台梭利协会被取缔,贵族化的蒙氏教育被蒙上阴霾,这种代表着新理念的教育模式是否值得推崇备受争议。
近年来,虽然蒙氏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应用实践中得到了积极的推广。但实际上,对于蒙氏教育到底是什么,蒙氏教育的具体模式和教学方法,很多家长并不清楚。据调查,不少幼儿园和早教中心所开设的蒙氏教育班很多只是其宣传噱头,教育方式与传统蒙氏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只是借着“蒙氏”头衔吸引更多眼光罢了。一些机构由于师资培训欠缺或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对蒙氏教育的理念领悟肤浅,教学方法流于表面,简单模仿、生搬硬套蒙氏教育理念,照搬照套使用蒙氏教具,并不能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实际教学效果堪忧。在这些教育机构里,各式“纯蒙”、“半蒙”课程教育鱼龙混杂,足以“蒙”住家长们的眼。
周女士:
我周末都会送3岁的宝宝去参加蒙氏早教班。我只知道这种新的教育方式是在游戏中学习,应该对孩子成长有帮助。至于蒙氏教育的各种理念和课程,我自己其实也不大明白。
田田妈:
我对蒙氏的了解也不算多,但以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真正的蒙氏教育并不普及,如果很普遍,我们择园不会这么痛苦。因为”蒙氏”到中国被商业化了。蒙氏数学、蒙氏感观、蒙氏礼仪被幼儿园、早教机构当成了一门门独立的课程去学了!而蒙氏的精髓:”以孩子为中心”却完全被忽略了。商业化只让人们关注孩子从这些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和孩子人格构建时所需要的引导。
露露妈:
蒙氏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真正的蒙氏教师是必须发自内心的爱孩子的。你想,咱们家长对着自家的一个宝贝,有时候尚且搞不定,老师要面对那么多宝贝,做到完全的耐心,是何其的不容易。所以别期待三个老师带三四十个孩子那种班真的是蒙氏,因为做不到关注;也别相信早教机构一周一节的蒙氏课,因为相处时间短,她不可能做到了解你的孩子。
知识链接
蒙台梭利教育法,究竟是怎样的?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培养独立、自主、有责任感、懂得关怀别人、并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为目标的教育方法。一个世纪前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
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在众多的西方幼儿教学法中,蒙台梭利教学法称得上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较好的幼教方法。
蒙氏发现,儿童在六岁之前的不同阶段,秩序、行走、语言、手的运用、细小事务、独立自主等有各种敏感期。孩子在1~2岁期间,非常喜欢走路,尽管走得摇摇晃晃,也坚决不肯大人抱,他从走路的过程本身得到满足。蒙氏课程根据儿童敏感期设计活动,既满足孩子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其他国外教学法都不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识字、做算术。但蒙氏教学法则不同,它使用多种作用于感官的教具循序渐进且科学地教孩子阅读,并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比如: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物理知识。
蒙氏教育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前提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比如,把一样东西收拾好,然后再玩下一样。有了秩序,才能保证自由活动有效进行,教室里不会乱作一团。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孩子的能量有了正当的去处,就不会处处与老师做对,成心破坏秩序了。
蒙氏教育更能弥补目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一些不足。蒙氏教育非常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日常生活课程如烹饪、园艺、清洁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孩子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孩子发现成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从中发现自身能力和潜力,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蒙氏教具,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帮助?
和传统教育通过书本授课不同,蒙氏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也不需要教材书本,只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蒙氏教具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不让他们因经历失败而失去自信。蒙氏教具都具有自我纠错功能,孩子自己发现、改正错误,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一般情况下,蒙氏教育机构都会采用128件的基础配套设施。但这样的教具规模对于倚靠丰富教具教学的蒙氏教育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蒙氏教具之所以经典,是每一项教具除了单一的教学目的外,还可以实现多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