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法制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5 15:1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法制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法制教育;途径;学科教学;渗透
近年来,中小学生违法案件有上升的趋势,在违法案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案件的发生,触目惊心,让人痛心。中小学生本该是活泼向上、如花的年龄,但是一些学生没有人生理想,不思进取,为所欲为,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缺乏法制教育。缺乏法制教育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因此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中小学生为什么缺乏法制教育。之所以说中小学生缺乏法制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强调受教育对象的整体性,要保证所有中小学生受到基本的法制教育。二是强调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中小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正规途径,容易在学生心中树立法制观念。三是强调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我们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法制教育。让青少年心中有法是最根本的目的,接受义务教育既是每个未成年人的权利,也是义务,如今法制教育也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所有中小学校全面推行法制教育,力争把中小学生违法案件的数量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降低违法案件对社会的危害。这是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标。
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我们不能凭空向学生谈法律。教师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教育部门也要加大对各级教师的法律培训,让广大教师心中有法。
那么,对中小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有什么具体的途径呢?《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相关知识,且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身边的事谈法律,做到在渗透过程中运用自如,不枯燥。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到学到了新的知识,一举两得。
篇2
[关键词] 法制 教育 意义 方法
引言
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是要害的一环。所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针对当前教育实际,中小学生必须重视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学好法律,掌握法律知识。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让中小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识很有必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法律规定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在平时就能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面对当前部分中小学生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浅谈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价值。
1.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式
学校的法制教育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意识,促进他们遵纪守法,提高整体素质。针对当前教育实际,中小学校必须重视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学好法律,掌握法律知识。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让中小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识很有必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法律规定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在平时就能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法
面对当前部分中小学生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抓好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经验。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学校要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教育。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展工作:
①开设法制教育课。每周开设一节法制教育课,做到有教学教材,有专职教师,或从当地公检法机关聘请干警担任老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在平时并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测验。
②进行法制教育主题讲座。学校可请法制专家或学校法制教师主讲①,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给学生进行主题讲座,尼木县中学聘请了尼木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担任尼木县中学的法制副校长,并且将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作为固定的法制课,有目的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③法制知识宣传教育。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语文、常识、思想品德等课中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一些法律教育内容,文道结合,细水长流,滋润学生,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
④组织学生开展关法制问题的主题班会。启发学生热烈讨论,提高法制意识。
⑤开展法律实践活动。采取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以案说法、情景模拟等显而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未成年人学习法律知识的爱好,尼木县中学法制副校长,组织学生到尼木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参加旁听,切实提高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实效。
(2)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搞好法制教育。法制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家庭和社会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搞好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①家长不但要学习法制知识,在家庭中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孩子面前不要有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更不要在家里传播黄色或不健康内容。②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还需要社会的配合,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
(3)开展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组织建设。①成立法制教育办公室或成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②。目前有好多学校已对小学生开展法制教育,但还没有建立健全的组织。在法制教育工作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管理上不够规范,教育效果不好。②学校可以挑选思想品德好和热心这项工作的教师来担任法制教育工作,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以达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地学习与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教育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价值
中小学生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开始的,他们刚刚踏上人生的成长之路,心理状态脆弱,易受诱惑,喜欢模仿,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道德和理智相对模糊,易受外界的影响。纵观在所有中小学生罪犯中,部分罪犯就是从小养成了犯“小”罪的习惯,不听老师和家长的劝告,任性妄为地做些违反学校纪律或小偷小摸的犯罪行为,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道德法制教育。“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让我们携手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起一片纯净的法制天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法》
篇3
根据于俊平介绍,通州法院法官会深入校园,在共建院校担任诉前调解协调员,指导学校妥善处理校园纠,这在北京各地区法院中是一项新的尝试。在学校发生的纠纷中,少年庭法官提前介入,案件双方都会对作为有司法权威的中立第三方产生信任,从而调解工作也方便展开。除了法律知识的耐心讲解,法官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双方角度为其考虑,积极促进双方和解。例如学生与学校发生矛盾,如果学生及家长与校方彻底闹翻,可能会导致学生转学,而学生再适应新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会影响学生学习,学校则可能被诉至法庭,影响校方声誉,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另外,如果双方调解不成,走诉讼程序,也会将案件归于少年庭审理,力求保证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于俊平说,法官介入调解的成功率很高,但有时也会有不成功的例子,原因是部分学校投了校方责任险,保险公司不接受调解,学校顾虑不能保险理赔,选择诉讼判决方式。
2在校安置缓刑考验期学生
缓刑考验期的在校学生安置是法制共建协议的重要内容。部分高年级已经完成义务教育,学生犯罪后,一旦判处刑罚,学校一般按照校规校纪开除处分,将这类学生推向社会,如果不加管理,极易再犯罪或自暴自弃。缓刑考验期学生应当接受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也就是司法局社区矫正人员定期管理。但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在不影响学生学业并保护其隐私的情况下,也会定期回访,和学校、社区矫正机关共同做好帮扶、教育工作,对于存在生活等困难的,法院也会予以救助。成年后步入社会的,法院也会对有些学生进行适时跟踪,但本人拒绝的,法院不会强行教育或督导。
3增强法制教育团队专业力量
作为法制教育工作力量的重要一环,法院承担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与学校的法治共建,更承担着对其他教育力量的督促与指导。严格培养教师的法制教育素养通州法院对全区新入职教师、小学德育校长德育主任及幼儿园公招人员进行过法制教育讲座。于俊平表示,这三类人员均需学习必要的校园纠纷案件应对和法律知识,需要了解法律对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要求。他认为,一些教师确实存在着法律知识匮乏的情况。针对这三个实施法制教育工作的群体,培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针对新入职教师,会通过讲解一些违法犯罪预防的知识和案例,尤其是本辖区教师违法以及犯罪的案例,以接近性和生动性感染老师,提升他们的守法意识。针对小学德育校长、德育主任,重点在未成年被害预防讲解,并强调法制教育的大局观。针对幼儿园公招人员,主要从他们的具体工作入手,如饮食安全、校园安全事故等。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培训的不同点还需参照侵权法38条至40条,因为分别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做了不同规定,前者责任要求更高,故要求和注意的问题也更多。促进家校联合,建立有效地未成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通州法院会定期与学校协商,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由法院的法制副校长到校授课,以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家长的监护意识和守法意识,促使其承担起监护责任。组织涉事家长到法院开展系统、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用合理方式教育孩子,强化对孩子的保护意识。同时,将未成年学生被侵权、被侵害案件情况及时通报校方,提高学校法制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另外,法院也会向相关部门建议或进行联合发文的方式,建立有效地未成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关注来京务工人员的生活境况;同时,针对刑事案件多发问题,建议治安重点地区的派出所、治安巡防部门做好警务防范工作,堵塞社会管理漏洞。
4多方联合创新法制教育形式
篇4
学校工作以德育为首,德育工作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女生为主流的学校里,我们必须重视女生德育工作。而在当下宽容开放的环境中,女生的性开放程度突发猛进,思想开放、行为出位、衣着暴露、女生暴力行为等已经比比皆是,而女生失联、被犯、吸毒、人流等社会事件频频发生,又让人触目惊心,学校女生德育工作尤其青春期教育工作是迫在眉睫,学校应该义不容辞承担起对未成年女生的教育保护义务,但必须依法治校施教,处理好学校的责任预防。
在社会实际情况下,学校如何依法履行职责及做好责任防范呢?本文就学校内部治理的角度,探讨女生德育尤其是女生性早熟现状下的依法治校施教。
一、依法治校:学校德育,现实视角
性开放程度高,是社会普遍问题,随之学校女生德育面临的客观事实就是性早熟。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女生占主流的学校,学生来自广东省各地区,女生占学校的九成,通过对1000位女学生的问卷调查及生命教育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女生普遍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一)性的意识在增强
中职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变化,社会化思潮倾向明显,对异性的好奇、探讨属正常现象。现阶段的女生情感丰富而敏感,她们默默关注自己的身形变化及外貌,对异性存在一种情感需求,常常通过言情小说、网络交流去探索异性的世界,渴望异性关注、渴望长大,喜欢模仿成年人行为和语言;她们开始尝试深入了解自己的机体,如经期现象、妇科问题等等,对性知识开始探究并不会因羞涩而在性问题面前止步。她们通过自我探索学习或师长教育,知其然但不知所以然,异性领域、情感领域对她们来说是充满幸福、美好的世界,她们都期待着。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性的行为在尝试
在女生学校里,青春女孩如花般每天都在美丽绽放,她们有的朴素,有的机灵,有的娇滴可人。在研究调查中,性情各异的女生性开放程度让我们叹为观止,表现在:
1.仪表仪态行为。现在的女生普遍都比较喜欢打扮、追逐潮流,虽然学校要求统一穿着校服,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女生喜欢把校服剪裁成当今流行的衣服,如把裤子收窄或剪成水桶裤子,把上衣修剪成紧身的露脐装;涂上淡淡的粉末,涂上红火的口红;有的喜欢在手上、身体上、大腿上纹身;喜欢涂上艳丽的指甲油。当周末来临,就是青春姑娘们展示时装的时刻,暴露的背心、短裙、短裤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在开展女生生命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清楚,这是青春期女孩正常的行为,因为社会环境在熏陶着她们,她们身边有着高度发展的信息网络、传播媒体及现实社会环境。
2.谈恋爱。学校调查发现,在校学生认为校园不谈恋爱是丢人的事情,她们认为有男朋友才是值得炫耀的事,有七成女生有拍拖行为,或有要好的异性朋友,在初中开始拍拖,或通过网络认识,或初中恋人,有的还共同到中职来求学,俨然校园“小夫妻”。校园里会出现学生成双成对的的现象,甚至有校园亲热行为;校外有异性朋友的女生是占多数的,她们在学校里比较温文尔雅、乖巧、听话,也能够专心于学习,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女生在没有监护人监护的情况下,往往不能保护好自己,没有自重自爱。有的两年内换了三个男朋友,甚至有个别女生同时交往两个男性朋友。
3.行为。这是作为学校教育者和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实际上,确实存在。在我们接触的或者耳闻的女生中,的确存在有青春期的情况,通过网络认识认识的当日有与异性有的;有的是与长期男性朋友有的。在自我保护方面,有的会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但是有的就采取紧急事后避孕;有的甚至怀孕了采取人流避孕的,以上事实让我们教育者触目惊心。在情况属实下,学校会做出违纪处理,但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教育的问题。
4.怀孕和人流现象。在每年的新生w检中,我们会发现疑似怀孕的个案;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私下做人流的现象。据媒体报道,每年的寒暑假是“学生人流月”,到医院做人流的学生逐年增多,有的是家长陪同,更多的是同学陪同,更可怕是有的女生出于“害羞”、怕被家人知道、“经济问题”,到低廉的、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去做手术,对女生的身体带来非常可怕的影响。根据医院反馈的信息,近年来医院存在人流手术呈低龄化、流产风险增加的两大变化,女学生流产人数增加,故年龄低流产风险变大,而反复流产也是导致风险趋大的因素。
(三)原因分析
在德育一线与中职女生的长期接触中,目睹到女生们的性早熟行为,也感知到她们性开放的程度,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是机体本能需要。正值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而敏感脆弱,对异性的探索与研究是基于本能。二是信息媒体的影响,笔者认为这是关键。广阔发展的信息网络带给女生们精彩纷呈的画面,性教育也包含期内。在过去蔽塞的年代,我们都羞涩于许多性教育话题,但是今天网络已经为我们代言,女生通过网络就得到她们想要了解的世界。此外,社会夸大的“无痛人流”等性预防宣传也起到误导作用。三是社会环境氛围。我们发现,近年来电视网络的明星在穿衣上明显较前暴露,透露装、真空装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人的模范,大街小巷里女生的衣着越来越暴露,女生们不忌讳不害羞。四是宽容的意识形态。我们必须承认,在当今的社会里,不论是学生早恋、婚前、衣着暴露等,都已经被越来越多人为接受和宽容,强调个人自由的趋势已经有些“过头”,有的家长高兴于孩子的早恋行为就是一个事实,有的中学生、多数大学生都能够接受婚前,性观念的转变也影响着当代年轻一族的情感处理和行为表现。
二、依法治校:履行义务,防范视角
基于女生德育尤其是女生性开放程度提升,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现实情况,并履行好学校职责,依法德育。建立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制度,完善事前预防、事后转移机制,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是十分必要的。学校依法德育、依法承担职责,实质上是可以避免安全责任;做好安全责任防范,也促进学校依法治校施教水平的提升。
(一)依法治校,履行职责
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学校……”从我国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看出,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义务是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它可以分为安全教育、规范管理、宏观照看、及时处理等方面。遵照相关法规,结合女校女生德育特点,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履行好以下职责:
1.女生安全教育。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对学生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包括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教育,进行相关演练,对开展具有内在风险或潜在危险性的活动进行强调规章制度及安全事项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及行为规范教育应该是经常化、制度化。女校安全教育常规化,应重点于女生生命安全教育,即人身安全的应对防范教育上。包括:开展“安全进校园”活动,以丰富的形式如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将女生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到学生行为规则、日常活动当中;培养女生安全保护理念,普法宣传及自防能力培训,提高女生意识及能力,保护好女生权益;结合高三顶岗需要,加强女生实习实训实践期间的安全保护,对企业里的异性有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教育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习健康的异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预防害;当遇到性骚扰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信念,在关注自身安全的同时,去关注他人的安全,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2.全面规范管理。这是指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依照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包括学校活动管理、校舍设施安全管理、食品卫生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宿舍管理等。W校全面事务实行规范管理是依法治校的必然需要,针对德育工作而对女生的管理重点于青春期教育、安全保卫方面,应包括:形成规范的“青春教育”体系,构建由学校到家庭的系列教育网络,含学校大型女生教育活动,如举办女生节、“慧美”女生讲座;专业部级的心理健康讲座、班级主题班会;家校联动的青春保护教育;学生心理咨询、访谈等,形成由上到下、由校内到校外的教育架构,这对教育女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感情问题、机体发育显得十分重要;注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在规定时间、特定活动领域中人员到位管理机制,如宿舍管理必须规范严谨,禁止男生进入女生宿舍,男教官、男老师不得在正常管理时间进入女生宿舍等;建立女生健康档案,对女生在体检中检存的问题注意隐私保护、心理疏导,对不能参与的活动给予适当的安排和保护。
3.宏观照看。包括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监督,履行宏观照看职责。对中职阶段的女生,主要是对其活动潜在的危险,学校及教师在可预见的范围内,给予安全事项的指引和提醒。包括:明确教师在校生的监管职责,在校期间加强宿舍门禁、校园巡查;对学生周末常住地的调查、登记,要求家长对女生经常出入的住所进行关注了解,加强监督;实行女生谈话制,女师生配对定期教育,明确谈话内容,含自爱保护、心理疏导、避孕常识等,以及违规女学生的跟踪教育;加强对女生的关注,含外地寄宿女生及外宿本地生,学校要关注其异往情况,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做好耐心细心的教育,并保留教育档案;致家长一封信,明确学校、家长的职责范围,把女生在校情况、主题教育活动内容随时及时联系告知家长,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同时,还要要明确学生本人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范围。
4.科学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包括发生突发事件后及时通知监护人,对当事人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妥善处理,及时报告上级部门。中职学校应急处理机制与所有学校一样,但是相比较女生学校来说,又有不同之处,我们更多关注女生生理问题、校内人流现象、校园内自我伤害事件。所以,在应对女生突发事件时,我们必须制定具有女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应急预案,科学地应对突发事件。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一般包括:及时救治学生;及时收集证据,调查核实;及时界定学校的法律责任范围;协商解决;事后总结。
如校内学生因感情困扰而在校自杀事件的预案,我们认为必须做到如下:一是学校、班主任做好女生情感教育,信念教育、毅力教育等,形成系列青春期教育内容。二是校家联动,及时通过电话、信件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情况,了解孩子情况。三是发挥宏观管理作用,在学生下课后加强校园巡查,发现情况。四是师生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如果女生在校出现人身安全事故时,必须做出及时送医院救治、及时联系监护人、控制事件防止扩散、保护学校及当事人形象、矛盾化解等的正确处理方式。
(二)依法德育,教惩同行
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指出:“学校办学活动应当以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切实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注重教育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1.教师依法施德。学校教职员工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必须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依法执教的能力。要准确把握对女生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教育与惩戒的平衡,注意教育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科学并行。女生德育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女生特点,中职女生独立意识强,但情感情绪脆弱、内心较自卑,耐受能力弱,对女生教育必须尊重其自尊心,照顾其内心感受,并对后续行为给予关注。包括:德育工作者要依法办事、依法施德,对女生事件处理讲求理据,遵照校规章程,如查看女生行李,应有公安人员的陪同或征求学生同意,如检查身体时让女校医、女教工参与等,对学生作出处分应证据确凿;德育课教师要提高法治理念,加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注重对女生关于女性权利的法律条文的教育学习,让女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注重男女平等意识的教育灌输,让女生懂得自立自强自爱的可贵;心理辅导教师要重视女生心理问题研究,加强对女生心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辅导方法要科学、注意后续行为。
2.用爱呵护女生成长。《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指出“学生管理制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公平公正和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基本权利。”尊重和保护女生权利是十分重要的。中职女生性早熟往往表现在思想、行为上,但是其心理成熟度和承受能力尚不够,自尊心极其脆弱,在处理女生德育个案时,我们要注重学校责任防范处理,必须注意方法与方式,法与爱并行。现实当中,行为失当的女生如怀孕女生,都有前期思想与行为的失误,她们有着心灵上的困扰,更值得师长去关爱,帮助其解决困难和学会如何处理,教育她们走更美好的路。
包括:保障在校女生的人身权不受非法侵害,杜绝侵犯其人格尊严的行为,如明确规定男性进入女宿舍的时间,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避免故意泄露女生隐私而造成的学生再次伤害如自杀。教职员工在行为上平等对待女生,平时的教育不得带有歧视的言行、条例和制度,不得歧视、侮辱女生。对谈恋爱、有与中职生不相符行为的女生进行教育时,保护其隐私;注意收集可靠性资料,清楚事实来龙去脉,在依据充分、事件定性准确下才做出处分决定,做出处分时要充分讨论、程序正当。对女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充分反馈给家长并给予科学指引,应当听取其法定监护人的意见,对学校做出的不利处分前,应当给予女生述与申辩的机会,明确其处分的期限与后果。如女生在体检中发现的疑似怀孕个案,必须及时联系通知监护人,指引监护人对孩子采取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在校期间的性思想及行为,同时学校应做好学生个人档案保护,把握教育与惩戒的原则,避免学生来自舆论的再次伤害。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女生,积极教育挽救,避免出现消极后果,如让舍友留意其行为动向,及时报告及采取应对措施等,善于指导学生往后学习生活上的科学安排、规划自己未来,重女生教育效果。
3.社区资源,因势利导。笔者认为这是很重要一个环节。学校应发挥社区资源作用,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社区资源包括公安、法院、检察院、妇联、保健院等,社区依法参与学校德育,共同关注女生成长是十分必要,效果也明显。
包括:加强与社区如妇联、公安、保健医院等部门的合作,成立德育教育基地,让社区基地参与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德育服务;结合社区职能,开展主题活动,如学校结合市普法办开展青春期主题教育晚会;邀请市妇联,开展女生讲座,重点于女生自爱教育;邀请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给学生讲述女生失联个案、女生受害案件,重点于学生自我保护教育;我们发现,女生在个案面前受益匪浅、警示性极强。
篇5
一、主要任务
对小学生要着重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对中学生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二、基本要求
一是要确保课时到位,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开设法律教育专门课程。二是要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同时要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使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三是要完善和规范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按照“四五”普法的要求,积极组织征订法制教育精品教材,进一步规范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
三、方法与途径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法制课质量,注重法制内容向其它学科的渗透教育,增强学习效果。
2、积极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中小学生带法回家活动。
3、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工作,通过制定各种制度,落实责任,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学、育人秩序,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和犯罪的各项措施,确保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中小学要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5、要推进青少年学生网络文明行为,要结合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创建活动的开展,依托学校电教职工室以及校外管理规范的网络阵地,广泛开展在校学生网络知识培训,最大限度地清除网络不良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分析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要强化组织协调,建立责任机制,营造领导有力,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建立部门与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形成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工作网络,逐步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要明确工作职责,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工作,加强青少年校外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切实搞好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要建立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学校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确保普及法律常识的任务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
三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增强学校,教师和学生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把学生学法和遵纪守法的情况纳入学生、招生、招工、参军等考核内容。
篇6
什么是智力?一般说来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并据此作出适当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心理能力,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表现为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用通俗的话说,智力就是“智慧”、“聪明才智”,反映在一个人独立获得知识、驾驶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2.发展学生智力的意义
为什么现在要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呢?教学方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建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最初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强调概念教学,要求讲深讲透;1962年左右提出加强“双基”教学,由前一段教学实践证明,单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不够,还必须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样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才能在实际中应用;近年来又提出抓好“双基”、“发展智力”教学,这是由,于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仅仅抓“双基”又不够了,必须在抓“双基”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
当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关于发展学生智力教学的重要性。
2.1 发展学生的智力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现“四化”的需要。当前,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工艺不断涌现。据有关资料统计,仅十年来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就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而且每隔七年至十年,人类的知识总量就要翻一番。国际上把这种趋势称之为“知识爆炸”。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即使十分刻苦,也不能完全掌握将来从事工作所需要的知识。 当他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科学技术又向前发展了。对付这种“知识爆炸”的挑战,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现在的青少年,是我国实现“四化”的主力军。各条战线都需要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生产能手和技术革新闯将,需要大批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的的科学家。因此,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程度和较高的智力发展水平。
2.2 发展学生智力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发展智力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耽误了这个时期,后来再抓就困难了。因为,青少年时期是发展智力的黄金时代。他们的智力发展,对人的一生有着决定的意义。俗话说:“从小看一半”。儿童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但各种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如果我们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形成思维呆板、惰于思考的习惯后,将影响他们的一生,这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
数学是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学习小学数学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习题是思维的磨刀石”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小学教师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肩负重任的。
2.3 发展学生智力,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学校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采取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教学形式机械呆板,学生只会套公式套类型,不能举一反三。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负担过重,影 响 健康;书面考试成绩有所提高, 但知识学的不活。要解决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的矛盾,重要的出路是改革教学方法。在加强“双基”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就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
3.1 加强“双基”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有些老师认为要发展学生智力,就要多做难题、思考题,把小学数学中的基本训练当作是“多余重复”,可以弃之不用。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如果抓了“智力”,丢了“双基”,就会使“智力”成为无本之木。我们不能“提倡一个,否定一个”,左右摇摆。从某些国家的中小数学现代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如果只重视培养数学思想和发展智力,而削弱“双基教学”,也会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水准下降。有时竞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知道3×7=7×3却不知3×7等于多少,要按电子计算器才知道。这个教训必须引以为戒。
我们应该认识“双基教学”与“发展智力”的辩证关系。“双基”是智力的构成因素之一,离开了“双基”,搞发展智力是空中楼阁;反过来智力发展了,又能更好地促进掌握和运用“双基”。所以“必须加强‘双基’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智力”的提法是正确的,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出的“长知识,长智慧”的要求。
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用启发式教学。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面,许多教师已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应该在新的要求下,认真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找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同时要大胆试验,不断创造新经验。发展智力的教学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把发展学生的学习智力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篇7
智力开发 小学数学 科学技术
教学方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建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最初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强调概念教学,要求讲深讲透;1962年左右提出加强“双基”教学,由前一段教学实践证明,单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不够,还必须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样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才能在实际中应用。
当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关于发展学生智力教学的重要性。
一.发展学生智力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发展智力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耽误了这个时期,后来再抓就困难了。因为,青少年时期是发展智力的黄金时代。他们的智力发展,对人的一生有着决定的意义。俗话说:“从小看一半”。儿童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但各种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如果我们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形成思维呆板、惰于思考的习惯后,将影响他们的一生,这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
二.发展学生智力,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学校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采取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教学形式机械呆板,学生只会套公式套类型,不能举一反三。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负担过重,影 响 健康;书面考试成绩有所提高, 但知识学的不活。要解决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的矛盾,重要的出路是改革教学方法。在加强“双基”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就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发展学生的智力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现“四化”的需要。
现在的青少年,是我国实现“四化”的主力军。各条战线都需要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生产能手和技术革新闯将,需要大批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的的科学家。因此,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程度和较高的智力发展水平。
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
四、加强“双基”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有些老师认为要发展学生智力,就要多做难题、思考题,把小学数学中的基本训练当作是“多余重复”,可以弃之不用。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如果抓了“智力”,丢了“双基”,就会使“智力”成为无本之木。我们不能“提倡一个,否定一个”,左右摇摆。从某些国家的中小数学现代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如果只重视培养数学思想和发展智力,而削弱“双基教学”,也会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水准下降。有时竞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知道3×7=7×3却不知3×7等于多少,要按电子计算器才知道。这个教训必须引以为戒。
现在问题并不在于要不要“双基”,而在于用什么办法搞“双基”。以前,我们曾采用以先生说、学生听为主要方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结果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演算。现在,我们要改变满堂灌、课后练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引导学生自学,自己去发现数学的法则和规律,教师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这样就能在掌握“双基”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打个比方说,同样都要吃饭,一个是由教师做好喂给学生吃,一个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烧饭吃。那么,显然地,一旦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前者只好俄着,或者从头摸索如何烧饭;而后者则不会有挨饿之虞。
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用启发式教学。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面,许多教师已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应该在新的要求下,认真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找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同时要大胆试验,不断创造新经验。发展智力的教学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把发展学生的学习智力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
五、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学生智力的发展,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多想多做。俗话说:“多想出智慧”、“实践出真知”这是科学的真理。教师是无法代替学生思考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多想多做,才会积极思考,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肯于思考”到“善于思考”是学生的智力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但是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初期阶段,很大程度上靠老师的教学态度。靠老师热爱数学事业,能以饱满热情的情绪从事教学工作的精神感染学生e小学生喜欢学习那一门课,往往是与他喜欢和尊敬这门课的老师联系在一起的。过去有些数学教师讲课枯燥乏味,学生兴致索然,教师无精打采,学生昏昏欲睡;有些教师凶得怕人,学生见到他,就象老鼠见到猫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可能对你教的课产生强烈的兴趣。
篇8
普法工作中,我们根据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流动较多,群体结构差异大,尤其是文化差异更加突出的特点,加强针对性普法,尽量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教育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方式抓好教育,以达到最佳效果。
(一)是抓住重点,突出了五类对象的普法教育,
2、行政执法人员的普法教育。组织培训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他们熟练掌握和运用提高自身法律素质,秉公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注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组织他们重点学习《民事诉讼法》、《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读本》等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依法经营能力。
4、注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我们在普法中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把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纳入教育计划,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配强配齐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学校建立由校长总负责,2名法制副校长及法制辅导员、班主任共同组成的法制教育领导班子,确保在校生法制教育,根据青少年的教育特点,我们主要把着眼点放在增强中小学生的遵纪守法观念上。全镇中小学校都开设了法制课,学习《宪法》、《国旗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聘请的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教导员二个法制副校长,经常为学生讲授有关法律知识,将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向深入,进而促进校风的转变和青少年学生素质的提高。对社会青少年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学习法律知识,座谈了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实施关爱工程,坚持做好青少年的心里疏导工作。我镇行政村都建立了青少年法制学校,在中心小学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基地。为确保在校师生的安全,我们在中小学设立了警务室。几年来,中小学法制副校长上法制课40期,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2期,举办反对、拒绝千人签名活动1期,邀请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专家来校上课4次。
5、注重外来人口的法制教育。根据我镇外来人口多且分散的特点,我们对厂、单位、公共场所进行调查摸底,加强管理,加大对外来人员的普法力度,使他们自重、自省、自警、自爱、守法经营。在外来人口集中的地方建立了警务室,适时进行法制教育。
篇9
关键词: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根本,我省2011年秋季学期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以来,取得了突破破性的进展。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对儿童的法制教育,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普法途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托起明天的希望,是你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因此儿童的茁壮成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根本所在,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的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渗透目的
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以课堂为主,包括其他教学环节,小学阶段共9个学科,即品德与生活(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与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法律知识和法制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习惯和能力。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不超过5分钟。
二、渗透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中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
2.有机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3.选择性原则
知识教学有系统性,由浅入深,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接受程度为标准,而法律知识的渗透也要依据这个观点,循序渐进,并且在知识的深度上慢慢递进成螺旋式上升。因此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学生可接受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来选择渗透的内容和程度。在教材体系中,有的内容多次出现在各个不同年级中,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该年级、该班级学生特点的渗透难度和深度。
4.贴近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附会的,应切实地使学科法制教育与双基教学、双基训练融为一体,而不应“穿靴戴帽”、“两张皮式”的。学科教学法制教育的渗透,应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而不应是支离破碎、牵强附会的。
三、渗透的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3.在游戏中渗透。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
4.在案例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P73第8题时,让学生了解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保护动物,了解国家制定的有关保护珍禽珍兽的一些法律知识,又可以渗透在学生有限的能力之内如何保护动物,还可以可以渗透如何运用法律这个武器和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坏人做斗争,能做到不吃野生动物,能主动制止自己的父母和周围的人不吃野生动物,还能向有关部门告发经营、捕杀野生动物的商人,让法律来制裁他们。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渗透过程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之特征,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在数学课中如何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一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否则就可能对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二是要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三是要关注社会与生活。四是要善于创设话题。
2.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具备法制素质
由于小学都没有专门的法律教师,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宣讲法律知识的多为班主任,其中很多的可能出来都没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不够深刻,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缺乏案例教学的有趣性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只是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往往自己都不知道法,怎么向学生讲法呢?更不要说在课堂中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所以,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大有必要,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够向学生讲法。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思的合格人才。我认为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去研读、去领悟并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师。
3.准确把握数学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一定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关系,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以数学知识传授为主。数学课堂的主要任务必须完成,切不可把法制教育当成一堂课来讲。那么在哪些环节可以渗透法制知识呢?我认为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等环节,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就看善不善用,会不会用,教师应该明确关系,灵活安排。
4.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法制意识
篇10
关键词:中职;法律教学;有效性
法律知识在内容上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而中职法律基础的教学,由于中职学生的特点,也存在着更多的特殊性。中职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社会是有个人组成的,知识守法者越多,也就越利于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法律的条条款款很多,如果教师只限于法律条条款款的教学,这使求新、求异欲望特强的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起不到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目的。因此,中职法律课堂教学必须要适应新的形象,彻底改变以往被动的、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切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法律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师为迅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更大效果而实施的行为,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之后收获甚微,即使老师教的很辛苦,仍属低效或无效教学;同样,学生学的很辛苦,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1 提高中职法律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1 优化课堂结构,变“讲堂”为“学堂”。 要提高中职法律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式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
1.2 创造法律情境,激发学习欲望。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1.3 优化教学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到底要学生学会什么。我们要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认知程度、法律常识的积淀等方面来设计、组织自己的教学。不能把宝贵的教学时间在师生不着边际的一问一答和看似热烈,实则无用的回答及喧闹嬉戏中流失,不能为了追求课堂上表面的热闹而将基本法律的知识丢掉。
无数实例证明,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以往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普遍存在随意性、模糊性和单一性三个弊端。随意性表现在制定目标时凭主观意向,不考虑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忽视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模糊性表现在制定目标的不明确,不具体,缺乏专业指向,大而化之;单一性表现在教学目标单一,只制定教学目标,没有教育目标和发展目标。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法律常识的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里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的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是与动机密切相连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学、心里学告诉我们,在教育过程当中,只有当教学的内部因素触及到学生的内在精神要求,才能使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接受状态,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在满怀兴趣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人们的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教师应通过重视导课激趣、疑问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无疑处生疑,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唯实,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进而提高中职法律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能力的切实提升,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 提高中职法律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践
2.1 结合专业和职业特点进行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在中职法律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与其职业或其专业关联较大的法律课堂兴趣。教师应当结合专业或职业等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法律教学,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与中心。中职法律教学的课程内容应当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来进行设置。
2.2 采用案例教学法。法律只是比较抽象,其概括了某一类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允许或禁止,以及做出相应判定、处置的一般法则。案例的选择要选择与学生专业和生活环境相贴近的案例,使案例教学更具有现实性。
2.3 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中职学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素质较低,文化水平不高,无心学习的较多,学习成绩差,上进心不强,对文化课、基础课,理解能力差,不善于思考,组织纪律差,不懂得尊重别人,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这样就要求法律教师因材施教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
2.4 参与社会活动进行的教学。法律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也很强,教师仅仅进行课堂的讲授是不够的,还应当开辟社会渠道,广泛开展社会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庭旁听,既可以使学生看到法庭的庄严、领会到法律的神圣,帮助他们巩固法律知识并加深了解。
2.5 模拟法庭和案例表演。法制课强烈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决定了教学必须纳入实践中,学生通过积极发了兴趣,又提高了法律素质,培养了“法治”观念,锻炼了学生依法办事的习惯。教学中对一些贴近生活得案例可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2.6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中学生的头脑潜能丰富、敏感灵活、在老师的精心创设的竞赛情中,竞赛信息按事先编制逻辑程序输入学生的信息处理中心―大脑,学生就会迅速调动已有的相关信息元,立即按照竞程式编码、排列、组合、使其智力、体力、情绪饱满、紧张,威信行动机和自我求成的需要趋向强烈,活动兴趣和毅力迅速增强。
2.7 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效果,能使兴趣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就是环境教育人的作用和功能。为了营造好法律氛围,激发学生学法兴趣,我们可以强化第二课堂中的环境育人功能:A利用墙报,黑板报办好法制宣传栏, B布置学生经常性收看法制电教专题,使学生受到法制教育的熏陶。C开设法律知识讲座,实施法律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一体的教育模,
参考文献
[1] 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5(8)
[2] 雷正光.“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发展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