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4-04-16 18:1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技术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前言
我国的生化工程学科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立的,2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将化工技术用生物技术和融合生物技术知识发展生化工程的2个阶段。[1]生物技术服务的领域主要包括医药、农业、食品、化工、冶金、能源等方面。在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重要领域,已能设计和制造脏器、诊断试剂以及治疗药物;在农业上,能够制造兽药,培养植物细胞、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获得抗病毒、抗虫、抗除萎剂、抗冻、抗旱、抗盐、保鲜、高蛋白、高养分的植物新品种和良种家禽、家畜;在化工方面,生产氨基酸、生物大分子及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如乙醇、丁醇、丙酮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融合得到高产工程菌,为化工生产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新途径;另外在“三废”处理、低品位金属提取、生物能源、煤的气化和液化等方面都有不同进展。这些技术的丰富交叉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兴趣,生物技术商品化的竞争已经到来。
二、生物技术定义
所谓生物技术,即为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人们意志设计,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化学、物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品为社会服务等。20世纪30年代生物技术以发酵产品为主干,40年代抗生素工业成为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柱产业,50年代氨基酸发酵和60年代酶制剂工程相继出现,到70年代DNA重组技术使生物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与信息技术、材料技术及能源技术共同构成了人类新的技术革命的基础。[2]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差融和的产物,其核心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还包括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及生物制品等领域。
三、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
鉴于世界上技术先进,经济发达国家对生物技术的高度重视,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国“863”高科技发展计划把发展生物技术放在首位,结合我国国情,以解决发展我国农业、医药中存在的关键技术为重点,确定了三个主题:一是高产优质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二是新型药物、疫苗和基因治疗、三是蛋白质工程。
四、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发展趋势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和特有的遗传资源,分离克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和基因工程品种已刻不容缓,以期在以“基因”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产业中取得主动。实现单基因生物抗逆向持久性抗逆、生物性抗逆向非生物性抗逆的转移。重视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估,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防止转基因植物危害的发生与蔓延。随着基因组时代向后基因组时代的过渡,研究重心已经从揭示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整体水平上对生物功能的研究。因此,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蛋白质学的发展和成熟,必将与基因组研究互相补充,给农业生物技术带来革命性改变。建立一支专门的农业生物技术队伍,尤其是基因工程专业队伍,杜绝一哄而上,避免人财物的无谓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生物技术在环境中的发展趋势
在污染的处理过程中,传统的物理或化学处理方法常伴随二次污染,且运行费用高,处理问题单一而微生物对各类污染物均有较强、较快的适应性,并可将其作为代谢底物降解和转化因此,生物处理具有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最有力的技术措施。[3]
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朝着传统技术的改良、与其他污染处理手段相结合和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等方向发展,研究高效快速的工艺流程。
(三)生物技术在工业中的发展趋势
工业生物技术的新崛起有两个巨大的推动力,即社会强烈需求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能源、人口、环境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突破性进展,使得人类可以设计和构建新一代的工业生物技术,可高效快速地将各类可再生生物质资源转化为新的资源和能源。工业生物技术在生物能源、生物材料以及生物质资源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质资源化等都是现在以及将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结语
生物技术是2l世纪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最重要的科技手段。发展生物技术,实现产业化,将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需要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只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为实现和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欧阳藩.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J].现代化工,2004(6):1-7.
[2]瞿礼嘉,顾红雅,胡苹等.现代生物技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沈齐英,葛明兰.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现状[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1(2):33-36.
篇2
关键词:生物基聚酯;PLA纤维;PTT纤维;生物基PET纤维;PHBV
中图分类号:TQ342+.2 文献标识码:A
(1)生物聚酯共混纺粘非织造布产品
采用不同生物高分子的共混纺丝成网产品,如:PLA/ PHB,组分比80/20,产品克重25 ~ 80 g/m2;PLA/PBAT,组分比90/10,克重25 ~ 80 g/m2;PLA/PBS,组分比70/30,克重25 g/m2的产品已见诸市场。
(2)生物基聚酯双组分纺丝成网产品
选用不同规格或改性的PLA,纺制皮芯型纺粘产品,复合比70/30,克重15 ~ 20 g/m2。而采用PLA/PP、PLA/PE的皮芯型双组分纺粘产品,复合比80/20,克重50 g/m2,其所使用成形组件的孔密度可达2 634孔/m。此类产品在揩巾、卫生保健用品等市场被看好。
(3)生物基聚酯亚微米-纳米熔喷非织造布产品
使用PLA原料生产的纳米-亚微米熔喷非织造布已实现商业化生产,其成本效率要优于传统的静电纺产品,商业化规模生产的纤网单丝的平均直径可控制在452 ~ 660 nm范围内。
目前使用Reicofil-4 熔喷设备纺制的皮芯型PLA纤维网,成形组件的孔密度控制在2 634 ~ 4 982孔/m。纺制裂片型产品时孔密度为6 827孔/m。
(4)PLA/PHB共混纺长丝纱
德国亚堔大学纺织研究所(ITA)选择生物聚酯为原料进行了系统的纺丝成形实验。在共混纺丝实验中,使用PLA(80%)和PHB(20%)两种组分,制得的长丝纱单丝直径达20 μm。
目前PLA纺熔产品中SMS产品展现了十分好的使用性能,如优良的渗透性、高吸湿性和良好的水汽穿透性能。表
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研发投入会持续增长,但尚无法替代常规的聚合物材料,这是基于经济性(成本)、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等取得的共识。鉴于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其率先进入旨在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的领域,如卫生保健品、医用可植入制品、高端纺织品、化妆品和食品等产业正被业界普遍认可。事实上,生物聚酯纤维已在医用缝合线、组织工程、矫形修复上得到使用;亨氏(Heinz)集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公司使用100%生物聚酯的食品和饮料包装变革也在实施当中。
随着工业生物技术向传统工业领域的渗透,聚合物与纤维工业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国的相关行业应做好准备。
(1)没有长远持续的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将无力支撑国内化纤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目前来看,引进生物基聚合物生产技术还不太可能,国内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应尽早起步,因为取得任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都需要时间。
篇3
目前现代生物技术已经与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对人类重大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技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针对重大疾病的生物技术药物、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及组织工程治疗等。例如,利用基因治疗技术可以将目的基因重建后靶向导入体内细胞,使其置换病原基因或使其在病变部位进行可控的表达,从而恢复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或使病变组织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的目的[3]。器官移植是生物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2]。目前供移植用的组织器官非常短缺,而人造器官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2生物技术与制药
生物技术制药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利用生物技术制备药物和从天然生物材料中提取药物。随着化学制药研发遇到瓶颈和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生物制药已成为医药产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在全球医药产业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目前,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等方面生物技术方法已成为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3生物技术专业设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8年教育部正式将生物技术专业列入专业目录,隶属理科办学专业,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4]。虽然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的教育历史不长,但鉴于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生物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的巨大潜力,因此在短短的十几年间,该专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全国少数的理科热门专业之一。正是由于这股生物技术热潮的出现以及高校扩招等原因,使得不少学校在并不充分了解生物技术专业特点的情况下跟风开设该专业,结果导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切实际,在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上单一雷同,不考虑社会实际需求以及自身学科特点,盲目学习重点院校办学方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执行的结果,是不同学校培养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同质化现象严重,在社会上相应出现了人才的相对过剩和人才的绝对不足的矛盾[5]。为此,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强化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人才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主体,医学院校应加强学生基础医药知识的学习以及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1]。并注重向学生展示生物技术方法在医药领域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兴趣。
4创办具有医药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国内相关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还存在一些缺陷,缺乏针对性的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机制,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力不能很好的与医药行业的需求相吻合,从而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这就要求相关医学院校重视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为社会培养具有医药特色的复合性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4.1优化课程体系
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必要保障。教育部对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相应的要求,该要求构成了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基本框架[4]。该框架作为各校办学的一个宏观指导,其中核心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各校必须严格按课程设置来执行。但是对于那些不属于核心课程范围的专业课,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取舍,并根据自身特点适当增加一些相关课程,逐步建立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培养人才的出口主要面向医药生物技术企业、检测或研究机构,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就应该具有相应特色。应开设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医药基础知识,例如基础医学概论和生物技术制药等,为学生就业后的再学习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对于教材的选用也应该体现医药特色,在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那些供医药类专业使用的教材。另外,针对生物技术学科交叉性的特点,我们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就必须进行统筹考虑,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讲授,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选修课是对本专业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延伸及拓展的课程,开设选修课可促进学生知识多元化,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多层次、多样性要求[6]。
4.2改变授课方式
虽然各地教学界同仁也进行过形式各异的教学改革,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转变固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老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发展,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缺乏思考、创新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填鸭式教育在师生比例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对知识的快速传播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目前对生物技术专业来说,各校招生人数均不多,所以相应的教师与学生数量比较就显得有些过剩。这一客观情况恰恰为我们践行更优秀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必要基础。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过程要建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具体措施有: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授课内容适时的引入一些问题,使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短时间的讨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最新的生物技术科研成果引入课程教学并通过实例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便将教学内容变得与现实更加贴近;鼓励学生针对授课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其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自主的解决问题。通过以上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兴趣,获得成就感。另外,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最先进发展最快的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专业,其具有的先进性、深刻性、前瞻性和创造性等特点[7],这就要求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进一步强化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需要不断探索双语教学的最佳方式以及与课程体系的衔接关系,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各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效果和比重,最终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以适应国际化要求[8]。
4.3增强实践能力
生物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性学科,绝大部分知识和理论都需要实验去论证和应用,重视实践教学,有助于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且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的途径包括:
4.3.1适当增加投入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与医学相比侧重点不同,因此虽然一般医学院校生命科学相关仪器设备比较齐全,基础学科可以利用现有资源,但为了满足专业课程需要,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建设独立的专业实验室[9]。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好生物技术各项基本操作技能。
4.3.2实验单独成课生物技术专业各门课程,尤其是五大工程技术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因此,生物技术实验课程的设置必须打破传统实验的格局,将该专业主干课程的实验糅合在一起单独成课,设立一些综合性实验[10]。每次实验划定3-4周时间,中间不再穿插理论课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这些综合性实验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理论课讲授的知识,并且可以更系统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4.3.3提倡教、学、研互动要求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师定期向学生公布自己研究课题的内容及进展,并详细介绍下一阶段研究的主要方向。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提出申请,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科研实践。一段时间后学生再在其他课题组中进行选择,进行下一阶段实践。实践过程中可将有较高理论或实用价值的实验成果及时总结成论文、专利等。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扩展知识面还可以使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4.4建设核心教学团队
目前,医学院校每年引进的生物技术专业教师的教育背景多样化的现象很明显。主要表现在本科阶段的教育背景的不同,学历不同,研究背景不同等方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联系自己的教育及研究背景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这样虽然可以使学生接受不同的观念,构建其丰富而独特的知识体系,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专业背景限制,课堂讲授中涉及的医药相关知识就有可能不足,不利于医学生物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为了摆脱这一问题的束缚就要求教师在课余时间多学习医药领域的相关知识,了解医药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另外,生物技术专业的老师以年轻教师为主,没有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水平,所以学校应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力量。要求年轻教师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通过进修访问、自修或者攻读学位等多种形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尽快地适应生物技术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最后,可以聘请一些来自医药企业一线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承担部分专业课教学,还可以定期邀请医院一线的医生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可以了解目前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为培养可就业可创业的优秀生物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5总结
篇4
关键词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103-02
1城市生活污水
对于城市生活污水来说,其主要由各类有机物组成,即:有机物之淀粉成分,有机物之蛋白质成分,有机物之纤维素成分,有机物之矿物油成分。在这些成分当中,不论是COD,还是总P或者总N,抑或BOD,都有着较高的含量。有时,一些经过一次处理和二次处理的生活用水当中还有着较高含量的总P或者总N,如果将这类污水排放到水体当中,就很容易让水体伴随赤潮的现象。若这些污水没用经过妥善处理而污染人类的饮用水,就将引起人类中毒,因而对生活用水进行妥善处理迫在眉睫。
分析城市生活污水的来源可以发现,其基本都是家庭生活所随之伴随的废水。与一些工业中伴随的废水相比,此类污水中的污物相对较低,但是因为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它们的生活设施所随之产生的生活用水之组成和含量也就相应的有着不同,而其中,又以家庭中的厕所产生的废水给生活用水造成的负影响为首。
2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2.1难以控制时刻变化的污染负荷
就当前来看,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丰富,随之的对水需求也是与日俱增,于是,生活污水的组成成分也难免逐渐丰富而复杂,而加之四季的气候变化,给污染负荷的控制工作提出了极为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论是处理方法的选择还是处理计划的设定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2.2处理技术受外界影响很大
就目前的很多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来说,它们都是来自于前人的经验和实验总结,然而,不同的环境影响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结果,也就是说操作过程受外界的影响不可避免,同时,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以及习惯也有着不同,也难以避免对处理技术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3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伴随的问题分析
对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来说,它们面临能量消耗过高的问题,并且在能量消耗的过程当中还排放出很多CO2,给空气的质量或多或少的造成一些影响,同时,处理的重点就是治理,但是基于长久来看,传统的处理技术仍然还要经受许多考验。
3.1传统处理技术成本相对较高
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来说,其主要技术是通过对污泥的厌氧消化来对其中一些能源进行回收从而实现对其的二次利用,但我国的厌氧消化厂为数并不是很多,因而节能消耗在很短的时期之中是难以实现的。而传统的处理技术却需要相对较多的能量,同时也就摆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成本相对较高。
3.2 污水处理技术难以满足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就我国当前的污水处理技术来说,与国外很大的差别,国外倾向于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再回收和再应用同时对污水中的处理物如氮、磷等也进行回收并对其进行合理应用,而我国目前却仅仅处于处理生活污水的阶段。可以说,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目标就是采用较低的消耗对污水处理进行合理的处理并且尽量达到污染物的零排放,可以看出,我国的技术空间在这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4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较多的处理技术及其前景
4.1 膜分离技术
目前此项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当中并在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且一些经过处理之后的生活污水已经被二次回用,当然此项技术也伴随一定的问题,就是难以控制的膜污染。膜污染就是处理膜因而多次使用而使得膜处理能力下降,如何对膜污染进行防治呢?就目前来说,主要有对滤液的前处理工作,对处理环境的改善以及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就对膜进行及时的清理等处理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实现如下结果:1)及时的将滤液中一些较大的颗粒物处理掉;2)在冲洗的情况下将膜污染的程度降低。虽然这些处理措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耗能较大且费时费劲,因而探讨一种创新性的低消耗高处理的污水处理技术势在必行。
4.2强化一级处理技术
对于此项处理技术来说,其有着投资需求低,费用消耗少,污染负荷得到及时控制的优点,因而它是城市污水处理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处理技术。同时此项技术操作比较简便和灵活,并且处理结果相对稳定,故而其很快的在诸多中小城市当中得到了推广和大范围的应用。此项技术可以分为两大块,第一大块就是一级处理工艺,第二大块就是生物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这当中,CEPT 的处理有着不小的成效。但是,就此项技术来说,目前也面临一些考验,就是处理难度较大,处理的费用也相对较高,同时,在此项技术当中因为絮凝剂的使用也伴随一些问题,因为此物品容易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4.3生物处理技术
4.3.1生物处理技术之厌氧处理法
此处理法在处理城市污水中有着不少优点,诸如其反应时的体积较小,同时耗能不多,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因而此法是生活污水处理应用较多的法子之一,当然此法在应用中也难免伴随一定的问题,因为在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大多的时候并不是很高,因而,人们在处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对此项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就目前来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4.3.2生物处理技术之生物膜法
此项技术一般都是用来处理生活污水的一些深水上,有人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此项技术也可以对有机物与氧进行及时的处理,因而此法在未来当中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5 结论
总而言之,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工作在城市发展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因而,在未来,为了更好的做好此项工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技术力量的创新,一则要对污水处理厂加强建设和投入,更要深入研究创新的处理技术,并且,批判的继承和创新国外的先进处理经验与基础,不断更新处理设备,从而保证城市中的水资源能够可持续的健康循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昆明高校;武术;大学生身心发展
0 前言
武术具有增强身体的作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的作用,高校武术社团是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承形式之一,能够为喜好武术的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参与学习的平台,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学校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武术精神文化,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最大的直接受益者当属于学生,武术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技术的多样性和技术水平,还能通过武术社团这一平台很好的提高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昆明市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以昆明市高校――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7所高校的武术社团的会员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我国体育院校学报、体育专业杂志中,有关竞技武术现状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并从网上查询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1.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情况
1.2.3 统计法
对所得数据利用Excel2003和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
1.2.4 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访谈,访谈主要对高校武术社团的社长进行访谈。其中对社长的访谈包括武术社团内部组织,社团活动内容,社团发展理念,包括武术社团的会员人数、社团会员会费、拳种,武术文化等方面。
2 结果与分析
2.1 昆明市高校武术社团项目开展的现状
表2 7所高校武术社团具体开展项目统计情况
中华武术独有的审美情趣也给武术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套路运动的动静疾徐、起伏跌宕美,散打运动的巧妙方法、激烈对抗美,不仅能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教育,还能在节庆集会时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同时,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还能扩大交往,交流思想,增进友谊,能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在表2中可以看出,拳术套路占30%;器械套路占30%;格斗技艺占20%;传统拳种占12%。由此可以看出昆明市武术社团的项目设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普遍存在项目种类少而且不够精细的现象.虽然有的社团种类多但是水平较低,大部分社团在器械套路、太极拳和拳术套路开展的较好,而中国传统的拳种中开展的较少,多集中在太极上,当然这种传统拳种的开展情况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2.2 昆明市高校大学生参加武术社团的动机
表3 昆明市高校大学生参加武术社团动机调查表
随着武术运动的不断发展,更加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武术运动逐渐受大学生喜爱。学生参加社团原因动机主要是武术运动给自己带来的运动乐趣,其次是为了更好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再次部分同学为了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以及缓解学习压力丰富业余生活等。
从表3中可以看出,昆明市高校武术社团参加武术社团活动的动机呈多元趋势,期中“体验武术的运动乐趣”为首要因素,中选频数为66.5%;其次为“增强体质”中选频数为57.4%;扩大社交,提高自卫能力,缓解学习生活压力,所致也有很大的因素,中选频数为44.2%、39.1%和35.0%,另外其他中选频数为18.8%。
2.3 武术社团对大学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对昆明市高校――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7所昆明市高校的210名参加武术社团会员为调查对象,选取反应人体的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各项体育成绩(如立定跳远、50米、800/1000米)、肺活量、握力、食欲、抵抗力、免疫力等进行分析。
表4 昆明市高校大学生参加武术社团后对身体体质变化调查表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昆明市高校大学生参加武(下转第173页)(上接第126页)术社团后对自身的肺活量、各项体育成绩(如 50.800.1000米)、握力、抵抗力提高等身体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武术社团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2.3.1 对食欲和消化系统影响
适宜的武术运动对消化系统能产生良好的作用。进行武术体育运动要消耗较多的能量物质,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就必须摄取食物,同时增加食欲,其次为反射地促进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同时增加食欲。
2.3.2 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武术运动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经常参加武术运动可以使肌肉保持正常的张力,并通过肌肉活动给骨组织以刺激促进骨骼中钙的储存,预防骨质疏松,同时使关节保持较好的灵活性,韧带保较佳的弹性,武术运动可以增强远动系统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保持手脚的灵敏,可以使人轻松自如,有条不絮的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2.3.3 对免疫力的影响
体育运动能增强自身免疫力.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血液系统中的白细胞。白细胞的增多可在运动后几分钟和运动后2―3小时两个时段达到高峰,对预防病菌的传播有重要作用。
2.4 武术社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对反应自身性格、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等因子进行分析。
2.4.1 武术社团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大学生参加武术社团后变得更活泼开朗,大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域,入校前相互都是陌生人,普遍存在自我独立过程中的人格不完善心理不成熟的特点,使人与人交往受到一定的局限,通过参加大学生武术社团活动,能帮助大学生在无任何心理负担,心情愉快的环境中交往相识从而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2.4.2 昆明市高校大学生参加武术社团后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参加武术社团活动能调节大学生的情绪,练习武术能直接地使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了人的情绪,改善了心理健康。通过练习武术,使身体各环节适当伸展,练习适度释放身体力量等拳术的协调动作,能帮助排解压力和缓解情绪。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和意志力,调节自己的行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昆明市7所高校的武术社团都建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与章程,运作方面由学生自主管理,并且能定时开展社团活动。
3.1.2 各社团活动的场地、器材、资金等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3.1.3 高校武术社团还缺少专业的、高水平的教练员。
3.1.4 大学生参加武术社团对自身的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3.1.5 大学生参加武术社团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3.2 建议
3.2.1 走出校园,扩大影响力。
3.2.2 制定长远发展计划。
3.2.3 学校应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黄汗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篇6
研究对象为浙江省20所普通高等院校,其中涉及到学生700名,教师30名。
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共发放730份问卷,其中教师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3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都为100%;学生卷700份,回收680份,有效67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7.1%和96.4%。
一、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体系不全面
调查显示,有55.5%的学生通过武打影片认识武术,19.3%的学生通过武侠小说认识武术,15.3%的学生通过中学体育认识武术。这些学生通过武打影片、武侠小说对武术的描述从而形成武术的概念。对于他们而言,武术是和“打、杀、仇”分不开的。而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真正意义上武术强身健体,培养优秀品德,丰富生活,增进友谊的目的被磨灭。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的、理性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武术健身运动的心理倾向及行为方式。
加强武术知识的传授是解决这一尴尬局面的有效手段,向学生传授武术知识并增加理论课的课时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武术的内涵及其健身作用,区别传统武术与影视武术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对武术有更清晰的了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武术文化和掌握武术技术、技能并运用到锻炼中去。
二、武术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描述较准确,基本突出重点、要点;而其余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解太笼统、重点不突出,认为教师基本不讲,只是领做,可以说浙江省高职院校武术教师在组织、教授等方面还是具备了一定的水平。
同时,从教师本身教学方法创新方面进行调查获得,采用电化教学、教学中结合对攻、娱乐等新颖的教学形式比例极小,基本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等传统教学居多,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技术,课前将课堂上需要讲解的内容、动作要领编成有趣的软件,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省教师的精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摄像技术,将学生的练习过程录制下来,供教师随时对学生的动作进行对照,以帮助学生进行错误动作的纠正。
三、缺乏分层次教学
从调查看,很少有教师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还是以采用传统的集体练习和单纯的分组练习为主,不会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分层。所以,在教学中难以发挥“好带动差”的效果,形成互动机制。
武术教学应注意教学分班的层次性、科学性,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分层次分组”,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在教学中,不要将学生固定在某一个组里,而是让那些进步快、课间课后练习认真的学生升级进入上一组的学习,对于不刻苦的学生采取降级的调整方式,来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之间形成互相竞争的机制,形成人人向上的学习风气。
四、武术课的选修工作重视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82%的学校未开设武术选项引导课,而学校开设武术选项引导课的作用是便于学生了解该学期武术公共课具体教授内容、方法及考核指标等情况,避免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盲目性。此外,每个学生参加武术公共课的目的不一样,总希望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得到自己所希望的结果。一旦,武术公共课的教学情况和其期望有出入时,就会造成心里动荡,造成不必要损失。
所以,学校加强武术选修工作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在进行武术公共课选修前,开设一堂引导课,让学生了解本学期武术课的教学内容、考试要求等,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武术课的选择,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师培训机制急需完善
武术教师在提高本身的武术理念、教学能力、业务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学科知识的吸收,据调查担任浙江省高职院校武术公共课教学的教师的学历大多是本科,也有少部分是研究生学历。近73.3%的教师武术专项毕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对教学内容熟悉,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有10%的教师其武术技能是通过大学的学习获得,所以在理论知识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再学习”工作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而调查中有半数以上学校并没有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可见,目前高校武术教师培训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学校对于教师的“再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高校教师不仅应掌握本学科知识,掌握生物、心理、社会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而且也要时时关注武术运动的发展动态,了解武术动作、规则的变化,加强自身武术理论和教学研究,积极撰写学术论文,以便更好地进行专业教学。
六、武术缺乏应有的氛围,各类竞赛活动少,与社会联系不密切
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能促进课内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提高。因此,武术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武术课的进行。调查发现,浙江高职院校内的武术氛围严重匮乏,大部分学校还是纯粹的开设武术选项课。下课后,再次进行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时间一长,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消退。另外,局限于校内,缺少各校之间的交流活动,缺少与社会的接触,没有很好的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武术活动的开展。
篇7
关键词:生物农业,战略新兴产业,生物育种技术,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9-1939-03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ubei Bio-agriculture as Emerging Industrie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MEN Yu-ying,YAN Hui-chao,SHENG Jian-xin,TANG Hua-bo,LIN Hong
(Hubei Academ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Wuhan 430071,China)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s and trends of bio-agriculture was study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emerging industrie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The situation of bio-agriculture industry in typical domestic provinces was summarized. Meanwhile, the focus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bio-agriculture industry in Hubei was analyzed deeply. Based on these, the priority areas and main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bio-agriculture industries in Hubei province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bio-agriculture industries; emerging industrie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bio-bree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经济时代,人类所面临的贫困人口增加、食品短缺等问题的解决或缓和,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现代生物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农业作为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的结合体,是农业发展到生物经济时代的一种必然趋势,是现代生物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随着人类对农业生物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相关国家纷纷把农业生物技术作为提高国家农业竞争力的突破口,生物农业成为全球倍受关注的热点[1,2]。
1国际生物产业发展动态与趋势
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它不仅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而且在保障食物安全、保护环境、寻求替代能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当前许多国家在生物农业产业方面的意识空前提高,希望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完善产业链条、抢占产业上游谋求对产业链的掌控和垄断。
1.1国际生物农业产业发展动态
生物产业以再生性资源为主要原料,能源需求较少,污染性低,是创造绿色GDP的产业,兼具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特征。自1983年首批转基因植物如烟草、马铃薯问世,特别是1996年转基因大豆等研制成功并实现环境释放以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猛。目前,世界生物技术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初始阶段,但加速生物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过去10年,世界各国在发展生物农业方面的投资增长了10倍[4]。
为了争夺未来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市场,许多国家制订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及重大支持措施,聚集和培养人才、投入大量资金,以鼓励和推动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如美国的“面向21世纪的生物技术”计划,日本的官、产、学一体化推进21世纪的生物技术计划等,中国的“863高技术发展计划”,欧洲的“尤里卡计划”,都把农业生物列为优先领域,力图占据生物农业的技术前沿。
跨国公司现已成为生物农业的主体。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34亿hm2,占到全球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9%,1996~2009年期间增长了80倍,并预测2015年种植面积将达到2.00亿hm2。全球生物种子市场的价值高达105亿美元,其中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棉花种子市场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5]。
1.2国际生物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上利用植物转基因技术已经培育出一大批高产优质的超级农作物新品种,动物克隆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为改良和培育新的动物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畜禽疫苗、生物兽药的研究使用,将构筑动物防疫新体系,大幅提升人类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疾病的防御与控制能力[6]。牛、猪、鱼等动物生长激素以及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将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效益。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作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推进器”,正在悄然拓展和创新农业功能,进而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而强劲的动力。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愈来愈多的生物技术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进人商品化阶段,农业生物产业正呈现出农业应用延伸化、产业规模扩大化、产业发展国际化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物产业已经成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产物,而且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规模愈来愈大,乃至成为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例如,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丹麦、意大利、中国等许多国家都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研究,耗资数十亿美元。由此可见,生物农业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大规模集成化的协作研究对象。
2我国生物产业布局及发展现状
自“863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农业生物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生物技术育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兽用疫苗、生物饲料等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7]。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十一五”期间选择性地分批建设了一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已认定了石家庄、长春、深圳、长沙、广州、上海、北京、青岛、武汉、成都、昆明、重庆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及哈尔滨、德州、泰州、郑州、通化、南宁、西安、天津、南昌、杭州10个生物产业领域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并计划逐步增多。
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20多年来从无到有,获得了很多成果。中国是全球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目前主要集中在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水稻和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领域依次为饲料添加剂、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水稻[8-10]。目前,国家已经明确把生物育种产业纳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省纷纷大力发展生物农业产业。
3湖北省生物农业发展的基础
湖北省生物农业产业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越来越受到省委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经过科研人员十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
3.1生物资源丰富,生物育种技术领先
湖北省植物、动物、生物质和中药资源丰富。共有植物资源9 0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893种、湿地野生脊椎动物441种,拥有一大批特有资源和国家保护动植物。微生物、动植物种质资源和试验标本等自然资源建设居国内领先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种质资源中心。这些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发展生物农业产业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动植物新品种培育与良种产业化位居全国前列,先后诞生了世界第一条克隆鱼、我国第一头试管猪和第一个转基因植物新品种。
3.2科技人才优势明显,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完善
湖北省是农业科教大省,具有科技人才优势。在生物产业方面,具有上百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集聚了一大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人员,其中“两院”院士14人,同时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部委开放实验室17个、重点工程(技术)中心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和省级重点实验室2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是我国最大的农业科研基地之一和两大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之一;已建成的全国首家认证的P3实验室和正在建设的生物安全P4实验室,使我省在高致病性病毒研究方面位居全国乃至亚洲前列。
3.3生物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逐步形成生物产业群
湖北省目前从事农业生物技术开发的企业近200家,从业人员约5万人,出现了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开发的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湖北是我国最大的兽用和鱼用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最大的生物农药基地。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聚集了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饲料等一批生物农业企业。2007年6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目前,湖北省初步形成了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武汉为中心,以宜昌、荆门和荆州,鄂州、黄石和黄冈为东西两翼的“一主两翼”发展格局。在武汉,以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为重点,先后建立了关南、南湖、吴家山、沌口、江夏等生物产业基地,为湖北省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仅“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内就拥有生物农业企业39家。2010年4月,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华大基因落户“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同时,一个集生产、研发、示范、展示和应用生物科技成果的湖北最大生物农业科技园区已在湖北崇阳投建。
3.4生物产业支持力度加大,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湖北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编制了《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加大对生物农业产业园区的支持力度,推进全省优势特色生物农业产业聚集发展;启动了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和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有效提升了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能力;生物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有利于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化环境。目前已有近百家风险投资机构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落户武汉。
3.5生物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北省总体上存在生物农业企业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核心竞争力缺乏,成果、企业、市场之间有效沟通及连接的桥梁和机制仍然不畅等问题。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了湖北省农业生物技术成果的转化,从而呈现出如下主要问题:其一,生物育种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农业生物育种体系还不完备,生物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其二,生物肥料产品缺乏创新支持,应用效果不稳定,适用作物或适用地区不尽合理,综合效益难以发挥;其三,兽用疫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品的附加值低,新产品的转化能力不足,产业化程度不高,国内市场占有率较低;其四,生物农药在整个农药行业中所占份额相当有限,生产水平及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仿制国外产品多,原创性拳头产品少;其五,虽然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与销售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有一批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但生物饲料新产品的创制能力仍较差,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及市场混乱等。
4对湖北省生物农业发展的建议
4.1更新观念,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
大力发展生物农业这一战略型新兴产业,将生物农业产业的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对生物农业的产业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重点扶持,大力支持生物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充分发挥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4.2加强产业平台建设,拓展融资渠道
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研发条件改善,加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及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生物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生物农业产业领域,逐步使企业成为生物农业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投入的主体。
4.3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
根据湖北省现有的生物农业产业基础及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需求,应积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相关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鼓励校企合作,促进生物产业上下游的紧密结合。同时,尽快孵化生物农业领域成熟配套的技术和工艺,加速具有商业发展前景的技术和产品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4.4立足湖北省实际,培育产业龙头企业
应围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动植物新品种开发,做好技术储备,加速生物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生物育种创新能力和育种基地建设,加大重要粮油作物、畜禽水产和林木花卉新品种研发和大规模应用,着力提升种业竞争力;积极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疫苗、生物饲料等绿色农用投入品;大力培育生物产业龙头企业,使生物农业企业发展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贵英.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化的现况与发展[J].中国科技投资,2007(4):19-21.
[2] 汤波,李宁.生物农业发展现状与热点分析[J].生物技术产业,2007(3):18-25.
[3] 刘助仁.美国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蓬勃发展――兼论美国农业生物产业公共政策的运用[J]. 财经政法资讯,2006(6):12-16.
[4] 龚春红.欧盟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热点[J].生物技术通讯,2009,20(1):143-146.
[5] 于洪巍.生物技术最新进展[J].国际学术动态,2009(1):29-30.
[6] 万之瑜,张明山.我国生物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1):59-60.
[7] 王传龙.凤台县生物农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01-303.
[8] 冯旭华,刘 岩,程艳敏,等.基于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J].科学与管理,2009(5):37-38.
篇8
[关键字] 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生物医药是现代生物技术生产中的重要产品,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生物制药产业是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我国把生物技术列为一门“前沿技术”,加强生物技术各领域的应用,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赶超的重点。生物医药和生物制药领域是重点发展的领域,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必须加快其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进程。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还存在差距,必将经历从科研到产业化的艰难之路。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力度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生物制药技术基础及产业链
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是新的科学技术支柱之一。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医药卫生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迅速成长。生物制药这一制药技术,以基因重组、单克隆技术为代表,通常在大规模、集中化的发酵工厂进行,它的生产过程既不同于传统的化学药物,也不同于从动、植物中提取的药物。生物工程技术制造药物,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培养出“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然后再利用现酵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从中提取出所需的药物。生物药在分子结构、物化特性、制备技术等方面与化学药不同,综合利用了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科学的原理和技术,从生物体、细胞、体液等提取制造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生物工程制品。这一制品具有高效性,对疾病也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生物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科学知识的产生与应用,生物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生物产业正加速着新的技术时代。
生物制药业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技术、投入、收益、风险四高及低污染的特征。制药行业产业链可以简单分成研发、测试、上市销售三个阶段,组成生物制药产业链的各环节与传统制药行业基本一致,但在每个环节上的技术基础差异很大,主要的生物制药技术如基因重组、单克隆等均源于上世纪对细胞内部结构的突破性发现。生物工程药物的发展,给制药工业带来一次革命性飞跃,将在持续提升人类的医疗保健水平上发挥重大作用。
二、国内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庞大,但自主研发能力仍很薄弱,药品生产以仿制为主,原创性药物较少,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和国际水平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并大力促进整个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将成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
(一)行业起步较晚,行业产销均保持较快增长。
在市场需求旺盛和政策大力扶持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2012年我国生物药品制造业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775.43亿元,同比增长19.42%;2013年生物药品制造业需求稳定增长,实现销售收入2381.36亿元;2014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虽然受到药品持续的降价和医保控费政策的双重影响,实现销售收入2749.77亿元,收入和利润增速远超当年GDP增速,分别达到13.95%和11.82%,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2013-2015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这不仅推动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投放到市场,还集聚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大大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集中度及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
(二)行业技术落后于国外技术,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占比偏低。
我国生物药品制造业中,产品多集中在较为低端的仿制疫苗、血液制品行业,技术壁垒较低。支持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设备、技术落后及生物技术的产研脱节等因素是导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水平低的主要方面。2012年,我国生物药品制造业总资产达1848.07亿元,同比增长14.9%,小型企业资产占比为38.02%,大型企业资产仅为17.17%,大型企业占比明显偏低。我国生物技术公司特别是创业型企业面临众多压力,缺乏拳头产品,企业发展规模小,产品产业化程度低下,众多问题都在制约我国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
(三)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已经具备较强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基础技术和实验室阶段等都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明显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国际上,美国、日本和欧洲是生物制药业的主要集中地,所开发的产品及市场销售额都占居全球优势。美国作为生物制药的发源地,拥有经费投入、产品开发和研制、产品生产和市场上的国际领先优势。多年来,政府支持、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增长、大量跨国生物制药公司进入中国,这些都为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国必须通过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制药,进一步完成医药行业的产业升级换代,占领未来全球生物制药制高点。
三、生物制药行业要以高端生物仿制药和CRO为发展突破口
生物类似物是我国生物制药表现最为活跃的领域,是CRO(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快速发展的要素之一。现阶段在生物制剂市场上,跨国制药企业占据垄断性地位,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成为中国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巨大障碍。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仍存在多重瓶颈有待突破。国内生物制药行业以高端生物仿制药和CRO为短期内最有希望取得关键性突破的环节。生物仿制药和CRO共同的特点是需求增长较快、前景明朗,国内的成本优势明显;不同的是CRO未来市场规模较为有限,而生物仿制药市场规模较大,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
(一)高端生物仿制药
生物仿制药特别是单抗等高端生物仿制药的技术壁垒较高,未来需求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对仿制药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发展速度提供了保障。目前全球对生物药的需求巨大,但是生物药的价格较为昂贵,对其普及造成限制。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但当前许多前沿生物技术仍落后于欧美等国家,通过仿制药物仿创结合,加以系统集成,既能实现技术上赶超的目标,也能满足当前我国防治重大疾病、应对突发疫情及处理重大卫生事件的用药需求。我国要改善生物制药行业所处法律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中国版生物仿制药审批通道,为国内高端仿制药发展扫平道路;加强对生物制药产业链监管的整合,改变目前各个环节互相分割的监管现状,进而加速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化进程。
(二)CRO
CRO是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是通过合同形式向制药企业提供新药临床研究服务的专业公司。CRO 作为制药企业的一种可借用的外部资源,其显著的作用就是能降低整个制药企业的管理费用并大大提高效率。CRO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起一个临床研究队伍,该团队体现出高度专业化及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由于目前生物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和风险不断扩大,生物医药企业无法具有产业中所包含业务的全部优势,必须借助外部资源即专业的研发机构才能促进生物医药的发展。近年来,中国行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医药外包的热土,已经超过印度成为亚洲研发外包首选地。未来,欧美市场的增长率预期会下降,而亚洲新兴市场的增长率将不断提高,这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中国CRO企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削弱,国内企业未来发展必须在提升研究品质和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两方面需找突破口。
四、生物制药行业前景展望
面对产业竞争和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用改革创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医疗改革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国家持续增加对全民大健康产业的投入,这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预测,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仅次于美国。生物医药在治疗肿瘤、冠心病、神经退化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替代品的研究开发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十三五”期间,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确定为大力发展重大疾病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新疫苗、新型细胞治疗制剂等多个创新药物品类。这充分表明我国将加大生物医药的研发力度,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的市场潜力必将十分巨大。
产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产业政策对生物制药形成了较大的支撑,生物医药产业被确定为我国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我国未来医药工业要实现升级发展,关键是要落实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逐步缩小与制药强国在创新能力上存在的差距,既要把创新摆在医药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也要把增强技术实力作为建设医药强国的战略支点,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梅,赵洁.《生物制药技术探析》.中国科技博览第18期,2011.
篇9
关键词:新形势;食品科学;现状;发展趋势
一、目前食品科学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如今的食品科学主要分为七大类,分别是:发酵食品、方便食品、冷藏食品、人造食品、有机食品、生态食品和辐照食品。
1.发酵食品
是通过微生物支持的食品,主要是豆制品、奶制品、发酵酒类还有生活中常见的调料,如:酱油、食醋、豆鼓。这类食品是经过一系列负责的生物发酵使那些难以消化的物质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易吸收物质。同时还能增加食品的保质期,如臭豆腐。
2.方便食品
方便食品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如今经济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人们需要快速解决饮食问题。使得饮食更加大众化,如今己经成为食品中最炙手可热的部分了。
3.冷藏食品
通过降低温度抑制食物中酶的活性使食物保鲜,这也是我国冷藏技术发展所兴起的一种新型食品,通过冷藏使食物增添了新的变化,风味更佳独特。其中水产食品也属于冷藏食品的范畴。
4.人造食品
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也叫单细胞蛋白食品。目前常见的有:人造肉、人造鸡蛋等等。但是目前人造食品的发展仍然遇到了许多限制,因为营养的问题还没有被大众所接受。
5.有机食品
作为目前最主流的新兴食品,是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生产的食品,相当于目前所说的“绿色食品”。
6.生态食品
就是指纯天然未经过人工加工过的食品,主要特点是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7.辐射食品
通过电离辐射使食品内部进行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变化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保证了食品没有污染。主要是应用于石材的脱水杀菌、辐射杀虫方面。
食品工程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状态,更多的品种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在食品结构更新品种丰富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简洁。上述近年来食品科学的发展态势来看,新形势下食品科学的发展模式就变得越来越清晰了。
二、新形势下食品科学的新的发展模式
上述近年来食品品种的丰富也说明了人们对食品的追求不再局限于数量了,更多追求的是食品的品质、营养和健康。而这也是未来我国食品科学的发展方向。在发展食品结构转变的同时,加大对高层次食品的生产。所以食品企业想要在新发展中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就要首先把握新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变化趋势,充分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未来饮食的发展不仅能满足人们对营养的需求,还能帮助人们减少许多疾病。目前许多病都是因为饮食不良产生的。并且改善国民的素质也需要食品科学的发展。而目前饮食的改善方案就是在居民消费最多的食品中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有效地改善国民普遍的营养缺乏和体质弱的问题。例如面粉和大米都是我国重点保障的食品原料。在各类食品生产中都要做好安全工作,包括“奶制品、食醋、食用油”的营养强化。通过食品来改善人民缺乏的营养元素就是要发展奶制品,因为缺钙是目前普遍的幼中老年存在的问题,加强钙、铁和多种维生素的吸收能有效地强化国民的体格。针对这些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新食品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变态食品
“变态”指的是原来食品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从原来的固体状态变成了“半固半液体”或者是“液体”。比如最新的“空气食品’夕就是把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气态化,装进一个小瓶子里。人们在需要饮食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吸食瓶子中的“营养空气”就可以解决饮食问题了。这种新型食品在我国还没有得到推广,不过这种快速有效的进食方式很有可能在未来代替现在的快餐。
2.合成食品
合成食品是生物微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就是通过一些基本元素(如真菌和酵母菌)转化成人们希望合成的食品,就是想毛线织成毛衣一样的原理。而真菌和酵母菌就是“毛线”,通过一定规则和结构就能“编织”出我们想要的美食。
3.昆虫食品
尽管昆虫食品在目前生活中也不算少见,但是技术还没有成熟。其实昆虫本身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以外,还有独特的免疫功能。能帮助人们改善血液循环,治疗改善许多疾病,例如:风湿、肾病、咳喘等等。这也是病理学的研究范围,相信不久会进入大家的饭桌。
从未来发展潜力最高的三大食品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倡导的“循环经济”正深刻地影响着未来食品科学的发展,就是食品工业的发展与环境和谐共处,生产出既有利于营养建设业对环境有利的食品。最终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并且食品的生产开发要结合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比如“电子技术、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冷冻干燥技”,生物不仅对医学事业有重大影响,对未来的食品发展也起到了主导作用。
三、结束语
食品科学未来的发展还得依靠新技术工艺的发展,这也与物理、化学、生物三大学科分不开的,所以食品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发酵、灭菌技术及无菌包装技术的发展都会对未来的食品科技发展产生变革作用。而随着人们经济条件、需求的不断变化,对食品的外观、营养和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也是未来食品科学新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采油技术 发展现状 对策
一.采油技术
采油技术就是一种作业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采用更好的技术获得更多、更好的石油资源。目前我国石油需求量远大于石油供给量,为了保证国内石油安全,又不能过度依赖于国际石油市场,为此就必须大力运用新的采油技术来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减缓我国多数油田产量递减速度、维持原油稳产的战略需要。这里的更好包含了物质数量更多、质量更好以及所耗时间更少。也就是说要不断更新采油技术,促使采用工作效率的提升,花更少的时间采取更多、更好的石油资源。
采油技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包括了许多技术和过程,是一项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整个采用技术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不仅要将操作对象快速准确地引入目标物,还需要将操作对象与杂质进行分离,最后要将分离的目标物质运送到地表。由此可见采油技术在整个石油工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采油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原油的数量和质量。如果采油技术好,采油这部分工作顺利完成了,那么后续工作将会很顺利;但是采油技术欠佳,就会严重影响到整个石油工程建设的运行。
二.我国采油技术发展现状
中国非常重视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1979年,我国将三次采油列为油田开发十大科学技术之一,揭开了我国三次采油发展的序幕。随后的“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对三次采油技术不仅重视室内研究,还安排许多现场试验,使得我国部分三次采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由于缺乏足够的气源和我国油藏具体特征,我国主要发展了化学驱和热力采油,气驱和微生物驱基本处于室内研究和先导试验阶段。目前我国采油技术主要呈现出以下几大特征:
1. 技术与需求不能够完全的匹配
采油技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包括了许多技术和过程,是一项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但是目前采油相关技术在具有运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很好地满足于石油采集工作。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对油气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对石油能源采取疯狂的掠夺,必须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就对石油开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升采油的工作效率,还要提高油品的质量。目前很多情况下都会采用采油电潜泵去增加动力或者加大力度。虽然这种仪器在石油采集过程中运用很多,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技术上的难题难以解决,比如说大多数的这种机器由于技术原因等问题不能进行很好的散热,长时间使用就会使机器自身温度不断升高进而就影响到它的正常使用;还有就是这种机器自身造价过高,购买费用十分昂贵,开采投入成本过高也会影响它的使用。
2.抽油井的使用时间不能与施工时间一致
石油工程调查数据显示,在很多石油工程建设过程中,空油井会出现问题,不能与施工时间保持一致,严重影响了工程正常运行。抽油井出现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抽油井的核心部件、设备出现问题,也就是说抽油井不能按照原先的功率和工作时间进行工作,工作的频率降低、动力下降。这往往就是因为零件或者设备出现了堆积物、杂质堆积、生锈等原因导致的。长时间的使用,同设备接触的部分难免会有残留物堆积,机器自身内部结构的狭窄性同时也会导致残余物堆积,影响机器的正常使用。除了残余物堆积之外,还有就是锈迹产生也会影响抽油井的正常运转,因为机器设备所接触的物质容易产生锈迹,另外自然环境的变化,像温度升高就会对这些现象的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多次堵水方法效率降低
在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中,堵水是必须进行的步骤之一,当然一次堵水是不够的,在石油工程建设中需要多次堵水。在多次堵水过程中,如果不采取优化措施的话,长期以往就会降低工作的效率,实际上,前几次堵水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问题就出现在后几次或是多次堵水操作中。在后几次或是多次堵水操作中,往往就会出现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时间变短、目标的选择更加困难、堵水方法的效率降低等现象。与此而来的就是在堵水工序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而且也不能保证石油开采的效率和质量。如果不能提供石油开采的效率和质量,在目前石油资源的现实条件想,这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三.提高采油技术的对策
1.复合方法。复合法就是将多种采油技术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将几种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实现优势互补。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采油方法出现的问题,优化采油效率和质量。复合方法已经从两种方法的符合发展到了三种方法的组合,可以最大降低每种方法的劣势,发挥出各自方法的优势。
2.混合法。混合法的优点就在于进行全面的开采,不会出现开采率不高或者存在未开采的部分的情况。混合法可以将使用的工具液体与开采的目标或者开采区域进行混合,使得二者完全的融为一体,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其作用。采取混合法采油技术的时候需要注意,要选用符合基本的特性和种类的工具,合理控制成本,保障采油工作的正常运行。
3.生物法。生物技术是一项前瞻性的技术,生物驱油技术具有经济有效、操作简单、不会消耗大量能源以及其使用与油价无关等特性,十分符合目前我国石油采集工作的现状。为此我国相关企业必须要加强研究,深入了解微生物驱中各种生物―物化作用及渗流规律。
四.结语
在石油工程的实施中,面对的是不同的开采地点、石油储存含量、开采条件、开采仪器等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去确定开采的方案、开采的技术、人员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使用的方法与相对应的条件相适应,才能获得最好的效率和质量。也就是说,不存在哪一种方法或者开采模式是最优或者说万能的,能够适应每一个工程。一定要根据需要和条件的不同进行合理的更改或者调整。
参考文献:
[1]沈平平.大幅提高石油采油率的基础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03(02)
- 上一篇:医疗纠纷处理技巧和方法
- 下一篇:班级管理细则的实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