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课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16 17:2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课程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视频班:庆格尔
虎哥从组织结构、组织效率方面介绍了什么是组织,从管理者职能和管理目的介绍了管理的含义,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管理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学习完课程后,我阅读了相关书籍,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分析,使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我会秉承这种方法,在富恒商学院为期一年的学习中,将学到的知识努力地应用到工作生活中。
在学校时我跟随同学姐夫进行创业,在项目初期总给我一种模糊的感觉,听了这堂课才真正明白我当时缺少的是什么。这个项目创建初期的想法,以送惊喜,送快乐为主题;以穿小丑服装,搞怪嘻哈为方式;根据客户需求目标送上礼物。共同创业的五个人,盲目的发传单,搞宣传,拉客户。当接到第一单并且实施的时候,我们乱套了。五个人中选出两名演小丑,五个人一起为如何给目标客户送出鲜花绞尽脑汁,从进门的动作、步伐,到与客户的互动,再到自我介绍和送花时的搞笑包袱,为了这一单我们整整忙活一上午。结果在遇到客户时编排的动作一点没用上,还把客户一岁大的孩子吓哭了,当时气氛尴尬至极。虽然结束时目标客户很感动,但是我们的心情却是很糟糕。通过几次这样的教训,慢慢的我们五个人开始进行分工,有负责接待客户的、有表演小丑的,还有活动策划人员、后勤保障人员。针对不同场合也设置了不一样的流程。
听了这次的课我发现,我们之前的分工不就是组织建立的第一步吗?建立组织分为三部分,第一:流程、横向分工、运营效率、组织流程。第二:层级、纵向分工、决策效率、组织结构。第三:形态、横纵结核、整体效率、组织形态。当初的节目设计,单纯注重了各个点的设计和优化,却使整个流程出现了问题,过于死板没有随机应变。通过慢慢的改善,我们有了简单的分工,业务流程也初步的建立,通过提高组织效率来降低企业成本。
课程中虎哥讲到企业组织的建设,组织的总体效率必须大于个体效率的总和,否则组织的建立是失败的。而且组织的效率改造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并且举出了生动的例子。从泰勒对动作研究使点效率提高,创造“点”的标准化;再到福特汽车的流水线生产使线效率得到提高,创造出第一批流水线生产;再到丰田公司的“以销定产”、“定价前置”、“售后服务”、“经销商体系”先“线”的基础上,向面跨出一步,全面对接客户需求,全面挖掘市场带给企业的效率。最后哈墨的流程再造使“面”升级到了“体”,将流水线中的“分工”转为“合工”,以“流程”中心代替“职业任务”,将“工作体系”转为“责任体系”,让员工为自己的工作负责,用责任推动“主动性”。在我以后的创业过程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1、工作本身能够获得看得见的成果,从而树立更高的目标。2、能够获得信息反馈,自身工作得到合理的评价,并不断更新自己。3、能够持续学习,不断进步。相信随着订单和公司人员的增加,组织结构会慢慢的由纵向到横纵结合的转变。
通过实践经验和知识重新梳理,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在课堂上我还学到了组织的结构类型。组织的结构分为1、纵向型组织结构:直线制与直线职能制,优点是集中统一指挥,缺点是下级缺乏必要组主权,横向协调能力差。2、横向型组织结构:矩阵制与事业部制,优点是响应灵活,资源共享,缺点是一个部门两个或者多个领导,对中央管理层要求高,否则容易失控。3、网络型组织结构:互联网制,优点是优化了层级,灵活,效率高,缺点是对单独个体人员要求高,可控性差,道德风险高。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竞争不断加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新时期我国人才战略的重要任务。在这样一个突出人才作用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具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教育理念也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教育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我校为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除管理类之外的全部其他专业开设企业管理必修课,涉及专业的面之广,仅次于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由于企业管理课程是在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大四学生中开设,与学生的专业课内容及学习思路存在差距;面临毕业和找工作等压力,学生心态浮躁,平时不听课,考前集中突击现象严重。同时,课程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企业管理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真正为学生今后从事工作奠定良基础,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教学为主导,通过多元立体化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及教学环节的综合运用,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突出和强化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必然性
教学手段单一:虽然近年来我校企业管理课程实行了大幅度变革,由原来的单一教师讲授改为模块化教学,即每一模块由不同的教师讲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仍然存在着以灌输式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的问题,大量的课程内容是以文字形式展现出来,不够形象、生动,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和实践应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由于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多,工作量大,各模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多采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注重了教师的“教”,但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受课程时数限制,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未能将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无法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课堂规模过大:由于企业管理课程针对全校多个专业开设,受师资制约,每个授课班级规模大约为300人,这就使得教师无法关注学生的状态,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态度采用针对化的教学,也很难采取除课堂讲授之外的其他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较差,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
教学资源立体化:丰富教学资源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革新是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目前,企业管理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但还需进一步深化。可以将每一模块的教学视频文件及课件内容上传至网站,便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把握;上传最新的企业管理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构建试题库便于学生进行练习;建设网络作业系统,实现学生在线测试,避免其他作业形式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复制答案的弊端,同时借助在线测评减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设置课程讨论区,由相应模块教师定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方便师生实现互动交流。教学方法立体化:建立综合的教学方法体系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企业管理课程模块特点及教学对象特点,综合运用课件、视频、MOC、板书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企业管理课程可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改变原有的以知识为主的授课思路,每一模块可根据内容特点以相应的案例引入教学内容,并通过案例涉及问题的解决完成内容的讲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通过讨论与学生实现互动,就案例及本模块涉及的知识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延伸立体化:突破教材和课堂的限制,鼓励自主学习,倡导教学内容和时间向课外延伸。在每一模块开课前,教师应将PPT、预习提纲及思考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形成对模块的基本认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预习提纲讲解重点、难点内容,并要求学生发言,分享学习成果,提出学习疑问,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明确学生相关知识的把握程度和感兴趣程度,以便对后续的对课程内容进行修订和改善,使内容设置在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评价立体化:一个好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还能全面反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提升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目前单一的课程成绩考核办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获得除了考察其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还要将作业成绩和课程论文成绩纳入到最终成绩中。企业管理课程可以根据现阶段实施的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在特定的模型设置作业环节,重点考察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结束阶段布置课程论文,重点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考核方式的多元立体化,真正将解决问题问题能力的评价纳入到学生最终成绩的评价中,做到公正、全方位评价学生。
四、结论及建议
篇3
一、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掌握国际企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国际企业的发展、国际企业对外经营理论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构建国际企业管理的思维模式,然后以国际企业管理涉及的相关内容为主线,掌握国际企业管理的完整内容体系,即从国际企业所处的环境分析入手,在确定国际企业的经营战略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有效进行国际企业的职能管理,包括国际企业的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转移价格、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跨国并购和跨文化管理等。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国际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并初步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注重培养学生管理的全球理念和全球意识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尽管比较低,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及中国跨国公司驰骋全球市场的趋势已经势不可当,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刮起一场“中国风”。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企业管理者必须站在全球角度思考相关管理问题,作为培养未来管理者的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管理的全球理念和全球意识。而这一课程正好提供了培养学生管理的全球理念和全球意识的一个平台。例如,作为企业经理一般要具备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沟通能力等,但作为外派经理除了要具备上述能力外,还必须具备很强的移情能力。外派经理的移情能力是指外派经理在派往东道国时,能主动探索东道国文化环境中人们行为方式的动因,并根据工作需要尽快融入东道国文化环境,顺利开展工作的能力。在外派到东道国工作期间,还要注意“移情”适度,即不要“移情”不足或“移情”过度,以免出现不适应东道国环境或回国后难以适应母国环境的问题。通过这一分析就把经理人员要具备的能力从国内视野提升为全球视野,学生管理的全球理念和全球意识也就得以建立。
三、让学生完整了解课程的内容体系
作为一门课程,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内容体系是教学的基本目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我认为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体系包括四个模块:一是国际企业管理总论,包括国际企业管理概述及国际企业对外经营理论两部分;二是国际企业的环境分析;三是国际企业的总体管理,包括国际企业发展战略及组织管理两部分,四是国际企业的职能管理,包括国际企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及跨文化管理等部分,职能管理这部分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管理发展的动态作适度的调整。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现在还有另一种观点,即包括国际企业为什么进入国际市场、怎样进入国际市场和如何运营三大模块。本文主要采用第一种观点分析。
四、重点讲授学生知识体系中欠缺的内容和涉外的内容
从本科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开设本门课程时,学生知识体系中欠缺的内容主要是管理中涉外的相关内容,归结起来主要有:第一章国际企业管理概论中国际企业的定义与特征、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当代国际企业的发展;第二章国际企业经营理论中的生产资本国际运动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三章国际企业的环境分析中主要是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面对的环境差异;第四章国际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国际企业战略模式,包括管理模式、进入模式和发展模式;第五章国际企业组织管理中的国际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和国际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与设置;第六章国际企业技术转让与创新;第七章国际市场营销主要强调国际企业市场营销的特点;第八章国际企业的税务与转移价格的国际税务和国际企业的转移价格;第九章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讲授国际企业外派人员或外派经理的选聘、培训、任用与激励;第十章国际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强调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第十一章跨国并购中的跨国并购的含义和特点、跨国并购的类型及方式、跨国并购与管理整合;第十二章跨文化管理中的跨文化管理的含义、特征及研究方法、文化差异及文化差异对国际企业的影响、跨文化管理策略。除上述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国际企业的生产管理、国际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规范等内容。
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国际企业管理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应充分运用案例分析、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等方法,将国际企业管理的思想、理念和方法用于分析我国的涉外企业和在华的外资企业的有关管理活动,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管理技能,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方面,除了采用常规的案例分析方法、到企业参观调查方法外,为了让学生了解最先进的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先进的国际企业的管理,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企业的录相,如CCTV的世界商业巨头专访对话录相,主要观看英特尔公司、惠普公司、诺基亚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联想集团等的国际经营管理录相;CCTV的跨国并购专题录像,可以了解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并购这种方式运用的经验教训,这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史惠华 杨增雄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韩福荣.国际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开放教育 网络教育 小企业管理
开放教育的教学采用的是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通讯和信息交流手段,满足远距离教学的现代化模式,通过教考分离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导学,需要有效地发挥导航作用;由于学习背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需求多元化的问题,需要提供适合个体差异化的学习支持;远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缺乏课堂教学的氛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情绪,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适合的沟通方式来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对学习的影响。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从《小企业管理》的课程分析、学生分析和教学方法分析三方面进行探索。
课程分析
《小企业管理》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必须使学生了解《小企业管理》课程的体系和结构,掌握小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课程学习为真正创建和运行小企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提供的资源包括教材和网络资源,其中网上资源有网络课件、视频直播等,由于涵盖的内容很多,容易导致学习者出现认知超载和网络迷航现象。需要教师对已有网络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将有效信息传送给学生,减少他们在网上的无效时间,并借助于实时和非实时形式进行互动,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学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
开放教育属于个性化学习,最终能达到的学习目标也存在区别。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实施个性化教学,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其学习过程的指导,是实现教与学二位一体的根本保障,因而有必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
根据课程学习前的网络测试,并结合班主任提供的学生状况和学习态度,把学生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学生在专科阶段学习的就是管理专业,本身也从事此类工作,因此掌握一定的管理基础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这类学生学习能力强,态度较为积极;第二类学生专科阶段所学的是与管理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在单位主要从事基础性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学习热情一般;第三类学生专科阶段所学专业与管理相距甚远,基础知识较为缺乏,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第四类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都较薄弱,并且进取心较弱,成绩欠佳。
通过对以往学生的分析,发现四类学生基本呈正态分布:第一、四类学生较少,多数都属于第二、三类学生。由于教学分为集中授课和网络学习两种形式,所以在集体面授过程中,要以第二、三类学生为主,兼顾第一、四类学生。
学习中的内驱力能产生学习动机,其中认知驱动力是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两种内驱力对网络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两种认知风格也对网络学习产生很大影响:场依存性学习者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喜欢有人际交流的集体学习环境,较依赖于学习材料的预先组织;场独立性学习者不容易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较喜欢自主控制学习进程,善于对信息进行改组。学生在学习背景、学习目标、知识基础、学习风格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向所有学生发送同样的学习资料,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影响学习质量。在单独辅导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根据四类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在教学中要采用相应的形式,目的是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第一类学生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要加大运用方面的力度。其中偏重场独立性的学生,认知、提高驱动力很强,以非实时互动为主;偏重场依存性的学生,认知、提高驱动力一般,提供适当指导,以实时互动为主。
第二类学生积极向第一类发展,通过案例分析来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其中偏重场独立性的学生,认知驱动力较强,提高驱动力不足,提供适当指导,自行安排学习进程,以非实时互动为主;偏重场依存性的学生,认知、提高驱动力不足,提供适当指导,以实时互动为主。
第三类学生,认知驱动力较强,提高驱动力一般,首先要夯实基础理论,并加强基本技能上的训练。其中偏重场独立性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鼓励自行安排学习进程,以非实时互动为主。偏重场依存性的学生,帮助学习者安排学习进程,以实时互动为主。
第四类学生认知驱动力不足,提高驱动力缺乏,应重点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理论,以确保考试能够顺利过关,并且有效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教学方法分析
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出发点,由于学生均为在职人员,帮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实现对教材知识点掌握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直接导航,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所要求的“了解、熟悉、掌握”的层次,把教学内容直接连接到相应的页面。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认真解读,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注重网络课件设计,在教学中化整为零,通过知识点串成线进而连成面,构建起整个知识体系,为学生自我扩展和能力提高打下基础。为了有效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建立习题库进行在线测试的方式来加深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形成性考核。单纯的理论知识不能达到《小企业管理》课程的要求,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成果的检验,是对基础知识的扩展。因此,对于形成性考核作业的指导要与自身情况相结合,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对国内外发展情况的了解,制定新企业的商业计划书,撰写评论文章,同时组织开展网上小组讨论会,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实现由理论到实践再回归理论。这对于未接触过小企业管理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尝试,而对于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又是一次练兵。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是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与开放教育所主张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导学的理念相同,充分活跃学生的头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记忆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来自企业管理岗位上的学生往往能带来一些实际问题,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独到见解可以帮助教师拓宽视野。
开放教育教学不同于单纯面授教学,远程教学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学习氛围,而案例教学法还需要这种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步:
一、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要针对小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创业、正常运作、企业发展以及退出等环节,通过案例来更好的巩固理论知识,实现案例为教学内容服务,反映相关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还要突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问题的设置。案例的分析离不开问题的设置,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以此为中心,根据教学要求有的放矢,问题的推出过程要循序渐进,先提出基础性的问题,根据讨论情况,层层深入,挖掘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三、讨论时间与形式的选择。相对课堂案例讨论,网络学习缺乏热烈的讨论氛围,通过构建班级QQ群为案例讨论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通过进行实时性的交流,解决BBS在线交流的非实时性,达到课堂讨论的效果。
四、教师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发言者确保讨论内容不偏离轨道,并且进一步启发学生往更深层次思考。在讨论即将结束时,教师要对讨论内容进行点评。首先要理清思路,归纳出讨论过程中所用到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判断每位发言者观点的正确与否,并且对独到见解予以肯定;最后,还要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在讨论中忽略的问题。
在讨论结束后,教师把讨论内容整理之后,挂在BBS上,为不能参加讨论的同学提供学习资料,并请大家将各自撰写好的案例分析报告上传交流。
小结
通过教师对课程内容与目标要求的分析,有效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充分体现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在考虑认知风格及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对学习者实施差异化教学,并且在网络学习中构建学习共同体,不但要实现师生交流,而且还要实现生生交流,以愉快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完成课程的学习,达到适合个体的学习目标。(作者单位:徐州广播电视大学)
注释
篇5
1 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
1.1 精短教学
微课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某个重难点进行专业讲解,教学内容特别少,通常只有一个知识点。所以微课的上课时间十分简短,通常控制在5~10 min之内,比传统的45 min一节课少了0.5 h。微课教学模式虽然只讲解了一个知识点,没有系统的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但有利于重难点的讲解,使学生更好理解、更易消化。此外,这样精短的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长时间教学给学生来的疲劳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抵抗情绪,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2 情景教学
在短时间内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情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微课虽然内容少、时间短,但是它通过相关人员及专业老师的参加和多种资源的支持,能够很快的构建一个完整的微课虚拟学习空间。同时,教师在参与构建微课学习情景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许多经典的微课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案例取长补短,学习经典案例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参照案例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这会使教师自身的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制作更加适合学生的微课课件。只有教师的能力增强了,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升。
1.3 便捷教学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以视频为载体,教师和学生通过在线观看和下载观看两种方式对微课课程进行观看学习。学生和教师共同观看的方式可以打破以往老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模式,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师生之间能够更好的就知识点展开讨论。此外,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利用便利网络,通过下载的方式,将微课视频下载到移动设备上,随时观看。这样不仅使老师提高了老师上课的便利性,还能够让学生随时温故学习。
1.4 趣味教学
微课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局限于课本,只要是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都能够通过微课进行分享,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在知识范围之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此外,在微课课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发挥自主创造的能力参与进来,这样课程的设置会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也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和学生共同研发制作课程的过程中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做到“教学相长”。这样的微课教学模式使教学课程的制作过程不再枯燥,有趣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高质量完成的教学任务。
1.5 信息传递快
微课教学采用网上视频教学模式,利用了互联网传输快的特点进行信息共享,教师能够直接在网上获取资源制作微课课程,并且在制作完成后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络。学生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在在线观看或下载观看的方式?ψ钚碌奈⒖慰纬探?行学习。快速的信息传递能够让老师和同学快速的进行知识补充学习,这种短时间的小规模学习方式特别适用于高职企业管理课程。
2 高职企业管理课程微课教学注意事项
2.1 充分利用平台进行资源共享
微课学习主要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这要求教师准备充足的视频课程,便于学生观看学习。由于教师时间、精力及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准备大量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视频。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便捷的网络在各个平台上面寻找适合的课程视频,给学生观看学习。同时,各职教师之间可以利用某一固定平台进行资源共享,逐步创立一个专业的资源共享平台。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大家寻找资料的时间与精力,也能保证资源的专业性与准确性。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行下载需要的资源,这样就有效地利用了网络平台,极大了提升微课教学的效果。
2.2 细化微课选题
由于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之一为:精短教学,所以微课课程的选题不宜太过宽泛。所以教师在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切忌选择过多的教学内容,不然很难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消化知识点,得不偿失。
微课精短教学的教学特点,难以让单独的微课课程形成完整的系统,课程也缺乏结构性。教师可以通过多个教学视频叠加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细化知识的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
2.3 避免微课形式单一化
虽然微课课程的学习是通过视频进行的,但是一些微课视频的制作形式特别单一,具体表现为:幻灯片式播放教学、内容单一只有文字、图片的添加并不符合知识主题等。微课教学模式想要在高职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杜绝此类现象的出现。只有极具创意的微课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自己微课课程的制作。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添加适当的图片、影音,使微课富有活力,能够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点。
3 如何制作高职企业管理课程微课
3.1 高职企业管理的理论课制作
高职企业管理微课的理论制作主要是通过录屏的方式进行,教师将PPT放映的课堂内容利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保存。保存之后再利用配音软件对其进行配音,这样包括视频和音频的微课就完整的制作了高职企业管理的理论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自主学习相关的理论课程。
3.2 高职企业管理的实践课制作
高职企业管理的一些实训操作项目,主要通过摄像软件进行摄像,保存课程内容。教师在进行此类课件制作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实训场地,方便摄像,同时在进行实训操作时一定要注意细节,一边操作一边对实训项目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观看时才能理解实训项目的内容。制作微课时对设备没有硬性的要求,相机,手机等具有录制功能的设备均可,但教师在摄像时要保证摄像设备的完好,这样才能保证录制的视频清晰可看。
3.3 制作微课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由于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本身的特点,一些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就要求教师制作相关的微课视频。这样的微课制作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对操作者的要求相应要高一些。制作此类微课的教师需要有处理视频、音频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微课的后期处理质量,同时,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内容,完美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
篇6
关键词:企业管理咨询;本科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教学研究基金课题成果(项目号:2010-CYJ-00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2日
一、《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背景分析
(一)管理咨询市场发展迅速,对中高端知识型管理咨询人才需求较大。管理咨询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行业。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业需求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中国快速发展的管理咨询市场促进了对中高端知识型咨询人才的需求。管理咨询行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对中高端管理咨询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工商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做了相应调整,部分高校在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或研究生教育新增了《企业管理咨询》课程,以使工商管理类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用管理知识进行企业诊断与咨询的能力。
(二)《企业管理咨询》课程的开设对知识型、实践型管理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该课程以对企业组织进行诊断分析和方案提供解决的角色视角,在介绍管理咨询的一般程序、方法、内容的基础上,对企业管理咨询的方法和模型工具进行系统的论述,既强调其理论系统性,更强调实践应用价值;同时对管理咨询行业的管理进行有效阐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工商管理类学生企业管理知识系统性把握和实践运用;有利于知识型、实践型管理人才的外脑能力和智利输出能力的培养。
(三)《企业管理咨询》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实际效果与预期存在很大差距。《企业管理咨询》课程的开设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和提升工商管理类背景学生的企业管理咨询与诊断能力。中国管理咨询业起步晚,管理咨询教育出现更晚,在高等教育开设《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最早出现于2005年,课程开设时间段、教学方式单一、手段不丰富、课时偏少等问题导致课程效果不明显。
二、《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师教学的问题分析
1、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教学。《企业管理咨询》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理论的条件下,能够解决企业诊断咨询问题。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企业管理咨询》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理论的实践应用。教师往往偏重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实际操练机会,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眼高手低,不能加以灵活运用,常常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妨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2、课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考核方式单一,考核体系不健全。管理咨询理论目前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基本以“老师讲,学生听、记”的形式来实现。由于课程学时少,案例讨论、咨询调研等形式的方法运用很少,课堂教学互动不充分,学生不能学活,缺乏学习兴趣,学生不欢迎单形式的考试决定课程成绩形式,倾向于以考试为主,课程论文、作业等形式的有机统一的考核方式。但有些高校对考试出卷严格,对试卷答案要求必须具有唯一性,教师必须按照这个进行,否则会受到教学处罚。这种考试唯一性的考核方式束缚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阻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
3、任课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企业管理咨询》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有丰富的管理咨询理论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企业咨询实践经验。任课教师大多理论知识驾驭能力较强,但是从事《企业管理咨询》的实践教学能力相对缺乏。大多任课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一个过程,没有企业实践经验,有从事管理咨询服务经历或经验的教师更少。
(二)《企业管理咨询》课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企业管理咨询》教材基本上是由高校教师或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编写。由于他们管理咨询的经验不足,其教材体系一般都偏重于理论,强调和突出知识及理论,对企业实践中现实问题很少涉及。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也是以讲授理论性知识为主,案例较少,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索然无味,课堂上就不喜欢听课。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出路压力,学习心态在第七学期发生急剧变化,变得总体很浮躁,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2、学生对课程目标要求不明确,没有系统学习思路。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和预期要求与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师的预期存在很大差距。一部分学生对《企业管理咨询》课程的要求只是课程通过。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和学习思路的不明晰导致学生的课程学习动力不足。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无精打采;开小差,或者想干别的事,有极个别同学是刚上课就盼着下课。同时,由于课程深入学习的不足,很少有学生在课间主动向教师请教相关问题和知识。
3、小组案例分析准备不充分,实践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企业管理咨询》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主要表现在如何运用管理咨询的理论、工具、方法解决企业管理咨询相关问题。通过教师的任务布置,学生团队小组的协作,按理应该能形成较好的案例分析讨论课程,达到预期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有些案例小组态度不认真,基本不做企业调研,案例资料直接从网上下载并且直接拿到案例课堂来进行,整个模拟咨询流程效果不是很好,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较差。
三、《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一)要充分认识《企业管理咨询》的地位和作用。《企业管理咨询》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该课程要求学生在管理学其他课程如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具有企业咨询诊断能力。管理咨询行业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努力追求《企业管理咨询》教学的新突破。要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造就适应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中高级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改革、创新《企业管理咨询》课程内容,要符合时代要求。《企业管理咨询》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速度非常快的学科,但从管理咨询教材内容看,相对滞后,没有能够显示咨询服务业中出现的新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显得陈旧。因此,《企业管理咨询》教学应及时充实新的内容,补充《企业管理咨询》教材的不足。《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师要从国内外该专业书中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选择知识更新快、内容全面、实用性强、价值量高的新书作为学生的参考书籍。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应用,有意识地融入一些最新的《企业管理咨询》理念,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创新《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质量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激发学生对《企业管理咨询》课程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要因材施教;要加强实践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加强《企业管理咨》课程的实践教学,笔者认为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社会实践等方法。
(四)改革、创新《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学考核方式,要符合科学要求。传统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势在必行。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应成为对学生考核的重点。《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学应加重实践教学比重,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考核方式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主要参考文献:
[1]初振波.浅谈我国管理咨询业存在的问题、发展优势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2.
[2]夏东升,敖龙.论我国管理咨询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略[J].现代情报,2005.7.
篇7
论文摘 要: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本文介绍了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重点课程《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目的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并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建设思路,力求通过课程建设增强教学效果。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课程主要从企业全局角度分析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企业战略管理以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突破以往的管理理论发展中只反映企业某一职能管理的局限性,充分反映企业全面的和方向性的整合管理,并形成一套规范的战略分析方法和模型,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战略管理知识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高水平的教学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为了实现本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示范课程率先开展教学改革,进行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等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有利于对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系统研究与综合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特色人才。
一、教学目的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是学生学过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与运作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先修课程之后开设的,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应该以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的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人才培养层次和毕业就业去向为依托,以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实用人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导向,明确课程目标和定位。从教学实践中看,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在教给学生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与战略意识,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大量的主动式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意识及学习研究能力。
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发展为指导思想和根本出发点。一方面着力于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着力于课程基础建设,向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的方向努力,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通过课程建设,力争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
三、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重点课程建设的有力保证。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一要具有开放的视野,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条途径,合理谋划和不断改善教学团队的基本结构,包括职称和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等。二是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内部教学和科研活动,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在整个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团队中创造知识、经验共享的氛围和渠道,改善学习、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强化教师自身的团队精神,从而快速和持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法,鼓励教师利用各种机会与校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同行和企业管理实践者进行广泛交流和学习,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四是建立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实践的长效机制,解决师资队伍本身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鼓励教师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为教师到企业兼职提供条件;也可以直接聘请管理实践者、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有效解决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的困难。
(二)教学内容建设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它强调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具备企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进行企业长远战略谋划。学生毕业后,经过最初的基层专业技术岗位锻炼后,逐渐向上晋升,从基层员工到部门主管甚至企业高层领导,对于其战略性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思维及全局意识,应结合课程的实际课时安排,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本课程建设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
1.企业战略管理概论。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础。内容重点涉及四个方面:(1)什么是战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战略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2)什么是企业战略?应突出对企业战略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及层次体系的讲解;(3)什么是企业战略管理?应突出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过程、本质特征的讲解;(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和发展是怎样的?应总体阐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并简要提及当前各种不同战略管理的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
2.战略分析。战略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预测这些环境未来发展的趋势及这些趋势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及影响方向。此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中首要的基础阶段,内容重点应是对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的识别与分析,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教学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1)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主要讲解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及分析模型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寻找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及可能存在的威胁,以便在制定战略时利用外部条件提供的机会避开对企业产生威胁的因素。(2)分析企业内部环境。主要以企业内部资源分析为基础,进而对企业内部各方面能力分析的总体介绍。目的是发现企业自身的优势或劣势,以便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3)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在遵循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前提下,在企业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 转贴于
3.战略选择。战略选择实质上就是战略决策过程,即对战略进行探索、制定及选择。此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的核心阶段,内容重点应是识别及拟定备选战略方案,评价备选战略方案,以及选择制定满意的战略方案。教学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1)公司层战略分析。主要有稳定型战略、发展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其中发展型战略中的几种主要子战略模式,如密集战略、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应重点介绍。(2)竞争战略分析。主要介绍迈克尔·波特总结出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三种基本竞争战略。(3)战略的评价与选择。主要介绍战略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几种常用的战略选择工具。
4.战略实施与控制。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就是将企业战略付诸实施及在实施过程中检查企业各项战略活动的进展情况,并进行及时调整控制的过程,这是企业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考虑到对学生现阶段学习的要求及课时的局限,此部分应总体简要介绍,从资源配置、组织结构、领导素质三个方面介绍如何与所执行的企业战略相匹配,推进一个战略的实施。
总之,教学内容是围绕着“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进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这样的一个定义而进行建设的。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应用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发问,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不受教材、观点、方法的局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结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将教师平时通过进修深造、学术会议、异地考察等多渠道获得的信息、资料与案例在教学中与学生共享。把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身边企业的实际应用范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活学活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中汲取养分,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和兴趣热点。通过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的插入,引导学生对问题实质进行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2.应用主动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分组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在某个时期的战略或战略转型相关资料,结合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做宣讲;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选择进入和退出壁垒低的行业自主创业,由他们自己经营管理,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吃苦精神,而且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意识,获得成本控制、经营模式的切身体验,全面培养他们的能力。
3.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优化教学效果。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画面生动等特点吸引学生,但容易造成学生赶记笔记,不与老师交流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诸多优点的基础上,注意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与动静结合,突出教师的讲解过程,不断营造课堂教学的亮点,增强课堂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4.建设网络教学环境,通过课程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网络化。目前,已建成校园网内部的企业战略管理重点课程网站,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资源上网,不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补充教学内容并拓展相关专业知识,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源,开阔学生视野;设计并完善网上师生互动答疑系统,为师生提供网上互动教学平台,以快捷灵活的方式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交流。
四、结语
近年来,我通过不断摸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使《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建设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应长期坚持不懈。今后,将针对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不断摸索和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战略眼光与思想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锡怀,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雷银生.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8
一、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教学团队按照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规划和学校优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内涵及标准的要求,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内容,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教学改革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教学要求。课程总体上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案例演示”+“学生自主讨论”+“学生利用现代Internet手段了解更多课外知识”的教学模式,从多角度、多方面较好地掌握知识。在沿袭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的讲授内容尽可能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课堂讨论,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典型案例的视频教学。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战略管理基本实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程以闭卷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期末成绩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评定,即“期末总评成绩=“期末卷面成绩的70%+平时成绩的30%”;期末闭卷考试占总分的70%,重点考核知识点,采用标准化规范试题,题型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题等;平时成绩由学生平时的出勤率、期中考试成绩、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四部分量化组成。
师资队伍。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团队共有9名教师,平均年龄为38.7岁,全体成员的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名成员中有1名老师具有正高级职称,四位老师具有副高级职称,四名老师具有讲师职称,具有副高及其以上职称的比例为56%。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认真、负责,能够胜任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团队发扬“传帮带”的传统,老教师将好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通过参加各种项目申报带动年轻教师多出成果。2012—2015年间,团队成员有四项课题项目获得省级社科课题经费资助,一项获教育厅资助,二项获市级社科联资助,有1本教材公开出版发行。通过开展教学研讨、参观企业等一系列活动,教学团队的专业视野得到了拓展,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升。
教学条件。团队成员按照课程教学改革规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实施方案》,该方案反映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使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更加规范。团队不断完善各类教学辅助环节,例如,围绕教学需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对一的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提问、解答。授课教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及PPT课件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依据我校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内容,10、11和12级共6个工商管理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平均分为93.3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作业布置、教学方式等10项内容的平均满意度为93.09%。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内容共有15个一级栏目和52个二级栏目,一级栏目涵盖课程介绍、教学团队、基础资料、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评价、教学互动、教学总结、教学后记和网上教学等内容。在课程建设期间教学团队适时充实相关栏目,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新增加了-“教学综合案例”一栏内容,这些案例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便于学生理解企业如何制定战略一题,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在“网上学习”-“辅助学习网站”增加了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等内容。在课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录像”中新上传老师的视频课程内容,三年内教学团队中2/3的主讲教师有授课录像上网。教学团队会将最新的试卷分析报告、教学总结等资料上传到课程网络资料库中,将学生的毕业实习报告上传至“实践教学活动”栏目中。现阶段,《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各类教学网络资源不断完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学生查阅教学相关资料更加便捷。
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团队立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探索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团队成员积极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索”和“项目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两项校级教改项目的研究,结合教改项目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体系进行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改革,调整了专业有关课程的授课内容,加大了理论应用的比例,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研究两大组成部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教学环节。教学团队结合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围绕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本土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些调查研究。
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为了消除教学环节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差异,需要模拟工作情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感受企业经营实战中的冲突,并自觉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经营出现的问题,需要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的学习情境。在设计学习情境时需要借助实验室的软件或沙盘进行模拟,形成模拟对抗。而现阶段由于我校企业战略管理优质课程的建设经费较少(共计5000元),难以购买现代化的实训教学软件开展高层次的实践教学项目,导致课程建设在仿真教学环节设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体系相对庞杂,涉及的内容太多。例如,在战略分析的宏观环境分析中涉及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问题;在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中又涉及到财务、营销、生产运作等方面;在战略选择环节,涉及到复杂难懂的成本驱动因素、差异化驱动因素以及理解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所必需的交易费用理论、范围经济理论等;在战略实施环节,涉及战略与组织结构、战略与制度流程、战略与领导、战略与企业文化等问题。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战略的内涵,任课教师必须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有全面和深层次的把握,而现实情况是在任务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教学团队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没有能力购置相关的教辅资料和书籍,导致课程教学在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发展方面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程较为宏观,需要讲授者具有丰富的企业从业经历,而教学团队成员大都大学一毕业就进高校当老师,缺乏企业从业经历,未来教学团队急需引进或培养双师型的教师。
三、课程建设努力的方向
篇9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49-02
引言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中国高校经管类本科普遍开设的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理论体系目前已经基本完善。然而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现实企业的战略管理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可见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把企业战略管理的现实应用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领会,如何理论结合实际的灌输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如何让学生领会到战略管理的精华,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所在。由于战略管理主要是研究和解决企业长远性、全局性、动态性、可持续性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创新性和艺术性,因此,战略管理具有区别于市场营销、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偏重于某一职能领域的管理的特点,这便使得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工作应区别于其他管理课程,传统的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好的效果。本文认为可从以下路径对战略管理教学进行创新,从而切实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引入的创新模式
20 世纪60 年代企业战略管理开始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理论体系与教学模式日渐完善。但是,就教学效果来看,目前的教学模式还不够理想,还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我们认为,有效地案例引入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模式。案例教学是在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基础上产生的,指教师运用案例把思想、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一般认为,案例教学中常用的案例有两种,一种是哈佛式的冗长而细节俱全的案例,另一种是管理大师彼得·杜鲁克所倡导的短小精悍的案例。二者各有所长[1]。哈佛式案例资料完备,能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要素的能力。杜鲁克式案例选取的大多是企业某个侧面情况,这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实质。在教学过程中这两种案例的引入都是必要的,而且这两种案例能够在教学中起到互补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具体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入,在什么情况下引入,传统的教学研究文献并没有给出好的建议,我认为可以在如下场景下分别引入。
1.在知识关键点引入恰当的杜鲁克式案例。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地引入企业战略管理有关概念,而这些概念对于本科生来讲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如果不配合案例讲解,学生难以领会概念的真谛,也就不能提起学习战略管理的兴趣,这种场景下引入杜鲁克式案例就非常必要了。这种案例的引入有两种模式:其一是想给学生讲一个生动的案例,之后引入相关概念;其二想给学生讲解概念,然后配合相关的生动案例。必须注意案例选取应该与知识点密切相关,具有生动性特征,并且最好具有时效性,也就是案例不能太陈旧。
2.哈佛式大案例的引入。在每一章讲解完成后,选取一个与相关章节紧密联系的大案例讲给学生。一章的理论教学结束后,把相关大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在下次课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完成案例的阅读与思考,并完成有关作业。上课时,以讨论为主,并要求学生代表作总结性发言,教师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价。这种模式可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对该知识的理解,并能有效地结合管理实践材料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哈佛式综合案例的引入。讲完企业战略管理所有理论知识后,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引入两到三次综合案例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在费雷德·R.戴维著《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2],以及迈克尔·A.希特等著《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3] 中都有这种综合案例。事先让学生阅读案例资料,并提前做一些针对案例的问题作业,课堂以讨论为主,鼓励发言并由教师做出点评。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战略管理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互动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答交流为手段、以深度思维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理论讲解后与学生展开互动,教师通过提问某理论的内涵、价值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举出某些与理论相关的生活事例。当然互动式教学也可以在企业战略管理案例讲解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场景使用互动模式效果非常明显,可增加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互动模式可以有三种:(1)课内发言。课内发言关键在于课内发言的组织。课堂讨论的效果一般会随着发言人数的增加而提高,教师可以采用组长负责课内汇报,其他同学举手补充说明的方式,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讨论。(2)实践教学互动模式。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在企业战略管理课教学中可使用情景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实地考察教学、管理游戏体会模式等。让每个学生尽量跟踪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企业,并运用所学知进行分析,并在必要的时候在课堂上交流。(3)师生双向提问式互动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双方互动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从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适时在师生之间相互提问,维系一种良性的互动[4]。
三、引导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以提高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多媒体的充分运用为支撑,以引导学生学习并深入领会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为具体路径。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发学生的自发学习,提高学的学习兴趣,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思维活跃,展开联想,结合现实,深入分析,普遍联系的理解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依托信息化媒体获得各种与学习有关的资料。
通过布置其中作业与期末考核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开放的信息渠道,搜索企业的信息,完成某个特定企业的案例制作。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问题,并给出相应答案,并做好案例作业幻灯片制作,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写作作业幻灯片的展示,由教师进行点评,或者教师制定学生进行点评,然后教师在进行最后的点评。
这种引导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客观公正的作业评判标准之上,让学生了解作业是如何评分的,成绩是如何准确公正给出的。在案例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出案例的评价标准,标准越详细,学生越能按照要求及时完成,避免案例评判标准的模糊化。
总结
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理论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案例,并完善案例教学模式,结合学生不同类型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引入教学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展开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互动模式的选择可以在不同知识点设计不同的互动过程模式,有针对性地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应采取引导为主的开放教学模式,布置利用开放信息的案例制作作业,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各种信息手段,提高学生准确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把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点与相关信息结合、与现实企业管理实际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揭筱纹.案例教学:《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的趋势[J].天府新论,2008,(5):155-157.
[2] Fred R.David.Strategic Management:Concept and case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10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89-02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应用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案例教学主要以企业的战略问题为核心,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学生在课堂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学会在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案例教学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一、理论+案例+理论
教师先讲授部分概念和理论,然后利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分析典型案例,最后结合案例分析再阐释理论。在校大学生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对社会实际缺乏了解,教师在讲解概念和相关理论时,可穿插案例解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以便于学生理解。如在讲述什么是战略时,可先对其涵义进行理论剖析,然后通过典型案例作进一步阐释。最后再进入下一知识点的剖析。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其涵义。
案例:“隆中对”与天下三分的战略。
《三国演义》第 38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详细、生动地描写了刘、关、张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情景。当诸葛亮闻知刘备“欲伸大义于天下”的“将军之志”,又受刘备的三顾之恩,便在茅屋中为刘备献出自己的谋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诸葛亮先对曹、孙、刘三方的实力作了分析,接着提出了谋略。
1.曹操——地位无法动摇。“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孙权——根基牢固,应作为盟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刘备——皇室身份具有号召力,善于收罗人才。“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二、案例+理论
在讲解某一理论前,先引入案例,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后,再讲授与案例有关的理论。如在讲解成本领先战略前,引入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的实例。通过此案例,让学生从中获得什么是成本领先战略的感性认识,再进一步引出成本领先战略的内涵、战略价值和战略风险等理论知识。
案例: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
格兰仕的特点在于它一直宣称要做家电业的“世界制造中心”,钟情于给国际知名家电品牌做 OEM,其总体思路非常明确,目标是以规模和成本优势来整合家电行业。1996 年,格兰仕将微波炉在国内的售价一次性下调 40%,结果销量立刻从上年的 20 万台猛增至 65 万台,最高时,国际市场占有率达 4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确立了在微(光)波炉行业的霸主地位。之后格兰仕大幅降价行为接连不断,屡次挑起价格战。“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价格战被认为是两败俱伤的初级竞争手段,国内彩电行业的价格战就是明证。格兰仕价格战是在规模前提下的价格战,每当规模上一个台阶,就大幅下调产品价格。比如当规模达到 300 万台时,就把出厂价降到 200 万台规模企业的成本价以下,使规模在200 万以下的企业难以承受。通过此策略,格兰仕树起一道门槛,要想进入此行业,就要投巨资达到更大的规模,以期超过格兰仕的盈利水平,否则就要亏损。国外许多著名家电企业都逐渐认识到,格兰仕的生产规模使其构建起价格壁垒,与其去和格兰仕硬拼,不如将生产环节外包给格兰仕。
三、理论+案例
完成课程理论内容后可将剩余时间全部用于案例分析。如在运用SWOT法分析企业内外环境时,可将课堂剩下时间用于讨论沃尔玛的 SWOT ,或让学生对自身进行 SWOT 分析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案例:沃尔玛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沃尔玛的销售额近年来有明显增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如它收购了英国的零售商 AS-DA)。其核心竞争力是先进的信息技术所支持的国际化物流系统。如该系统可清晰了解到每件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每间卖场的运输、销售、储存等信息。信息技术也加强了沃尔玛高效的采购过程,其一个焦点战略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优秀的人才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沃尔玛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对优秀员工进行培训并建立忠诚度。
2.劣势(Weaknesses)。沃尔玛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零售帝国。尽管它在信息技术上拥有优势,但巨量的拓展业务,可能导致对某些领域的控制不够。其商品涵盖了服装、食品等多个部门,在适应性上比起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对手存在劣势。
3.机会(Opportunities)。采取收购、合并或战略联盟的方式与其他国际零售商合作,专注于欧洲或大中华区等特定市场。沃尔玛的卖场当前只开设在数量有限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因此,继续拓展市场(如中国、印度)可带来大量机会。沃尔玛可通过新的商场地点和商场形式来获得市场开发的机会。更接近消费者的商场和建立在购物中心内部的商店可使过去仅是大型超市的经营方式变得多样化。沃尔玛的机会在于对现有大型超市战略的坚持。
4.威胁( Threats )。沃尔玛在零售业的领头羊地位使其成为所有竞争对手的赶超目标。沃尔玛的全球化战略可能在其业务国家遇到政治问题。多种消费品成本下降,原因为制造成本的降低,主要原因是生产外包趋向世界上低成本地区,并在一些领域内造成通货紧缩,恶性价格竞争是一个威胁。
四、正案例 +反案例
案例:从战略制胜与战略失误的实例对比谈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
1.战略制胜案例——海尔的腾飞。创立于 1984 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技术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度的跨国公司。海尔1984 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而目前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餐饮、金融、房地产等在内的 86个大门类 13 000 多个品种的产品群。
海尔二十八年来高速发展,主因就是战略创新。其战略创新经过了四个阶段:一是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其他企业上产量,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七年只做一种冰箱产品,磨出了海尔管理之剑“OEC 管理法”,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1998)。其他企业搞“独生子”,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实现规模扩张。三是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2002)。其他企业认为海尔走出去是“不在国内吃肉,偏要到国外喝汤”,海尔坚持“先难后易”、“出口创牌”战略,搭起了国际化企业框架。四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2年至今)。其企业文化从“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调整为“创造资源,美誉全球”。
2.战略失误案例——中联公司疯狂扩张的代价。中联公司成立于 1992 年,是经国务院批准注册的国有大公司。公司组建开始,高层领导没有客观分析主客观环境,没有慎重选择主业,制定正确的战略,脚踏实地打好基础,而是四处“招兵买马”,急于扩大规模。其在全国各地迅速注册公司,在一 年内,注册二级公司 20 多个,三级公司 50 多个,四级公司遍布全国。没有像样的主业支撑,再加内部管理混乱,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债台高筑,对下属公司的管理失控,陷入全面危机。最终,国务院对该其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一个国有大公司就这样倒下了。当然,这样的公司不在少数。
综上,一个由小到大到强,一个由大到乱到衰。说明了企业成败在于科学的管理,在于正确的战略,从而让学生明白战略管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 [美]格里·约翰逊.战略管理:第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 [美]迈克尔·A .希特,等.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 [美]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第8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 上一篇:关于语文的校本课程
- 下一篇:简述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