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范文

时间:2024-04-16 17:2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篇1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新世纪,与之相对应的学校教育必须由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社会信息、知识的总量的急剧增加,即使世界上最聪明,记忆最好的天才学生的头脑也容纳不下如此之多、如此不断激增的信息和知识,这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

一、引导寻疑质疑,激活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运用好奇心理,培养质疑的主动性、好奇心理,能促进学生思维,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进行探索活动。那如何引导学生寻疑质疑呢?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自身需要,教师在备课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题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学生勤思、多问、恰当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引导学生追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的愉悦心理,让学生体会到创新提问的满足感,并让其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将新旧知识进行组合,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难点处质疑。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构思布局,艺术特色等方面提出质疑。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

二、强化自学,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那种“一日所学,终身受用”的时代早已过去。当今和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科学的预见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角色意识过于强烈,顾虑太多,担心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担心学生提出问题太偏,超出自己的知识范围而使自己难堪,所以往往忙不迭地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在学生探讨问题时过多介入,对疑难问题越俎代庖,全权代劳,致使学生滋生依赖情绪,从而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教给方法。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学,才会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真可一举多得。

三、运用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创造之源,是创新之本。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想象。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能力,他可以促使人们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更具有创意,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成分之一。只要提高了人的想象力,也就提高了思维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主要在阅读实践、写作实践和语文课外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教语文,不能把事先准备好的种种知识、结论,一股脑儿塞进学生的脑子里,捆住他们想象力的翅膀,而是应想方设法使他们在读写实践和语文课外活动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发他们神思飞越,处于创造的气氛之中,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诱导学生恰当地进行想象,能让学生深化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丰富学生的内心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教学民主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的过程。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英语课程目标不再是仅仅瞄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而是需要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对人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转变教育观念,破除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挖掘潜力,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考虑以下几点:

1.教学方式与方法应给学生留有空间,应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分享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应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

2.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3.教学方式与方法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益。

4.要给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英语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完成类似或接近现实生活的各种任务。

二、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课堂上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教师应重视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英语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积极主动、顽强执著地思索创新。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上课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给学生讲有关政治、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幽默等。还可以通过开辟第二课堂,如举办英语角、讲故事、各类竞赛等。老师课后应当多和学生交流接触,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

三、充分地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同时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在犯错误的过程中才能感悟、领会、掌握和运用知识。教师一定要耐心地听完学生的句子,不要急着去纠正学生的错误,而要给予他们犯错误的时间和空间。

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这是因为创造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个性的巨大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凡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在早期的学习、实践中,比较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反之,则没有什么创新的表现。

学生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开展教学,去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

五、激发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含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画或教师提供的情景自编小品,学生在设计小品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在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改编一些学生熟悉歌曲的歌词,再进行演唱。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六、开展多种创造性的活动,合作互动,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汲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一些创造性的任务。

英语课堂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猜谜、游戏、说唱歌谣、竞赛等等。这些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叶圣陶先生说过:“人人即是创造之才,时时即是创造之机,处处即是创造之地。”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真正树立创新的意识,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林生.基本教养与创新能力关系谈.江苏教育,2002(6).

篇3

关键词:创新 创新学习 创新能力 大语文观 评价

新的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产生,逼迫我们革除传统观念,以发展的眼光实施创新教育。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都是一种创新。

有了创新意识,还要有创新学习。所谓创新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新点子的学习活动。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xx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这样往往就能激发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你真棒!”“你的说法有新意”……学生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了这种心境之中。

另外,还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画面、视频、声音、文字、情境等诸多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趣的因素引进课堂,烘托课堂气氛,营造一种利于学习和探究的创新氛围。这样可激发创新欲望,使其以一种快乐新奇的心境,进行别具一格的创新学习。

二、课外延伸,培养创新思维

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仍困扰着语文教学工作者,使教学效率不高。我认为,树立大语文观,形成课内外相衔接的语文学习网络,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文课堂教学,这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途径;第二个层面是其他各科教学及各种课外活动;第三个层面是家庭和社会。语文学习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课堂教学是第一渠道,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1.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如社会背景、人物介绍、历史典故及其他各种有关的知识等。

2.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外活动的机会。办专栏:“小作家”园地,“手抄报”展评;提供表达与表演活动的机会“诗歌朗诵赛”、“我爱中华”讲演,“课文成画”等展览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大胆打破学段界限,跳出课本园囿,以发展的眼光利用教材,引进教材。一般情况下,教师只把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而为应试死板传授,这不仅局限了学生的认知领域,更禁锢了他们的创新思想。学生进入高一年级时,都会感到手忙脚乱和应接不暇的不适应。反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打破教材约束,以一种大语文教学观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激励学生敢于欣赏和挑战高新知识,为自己的学习打好基础,一改只为应付阶段性考试而进行的被动学习,而为积极主动的前瞻性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更具有预见性和长远意义。

三、点拨引导,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学习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既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钻研主体教育的理论,把握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更要求教师在“善导”上狠下功夫。教师要运用教学机制,根据课上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提问,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背后的意味,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一堂课中可以几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如“尝试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通过读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你认为课文这样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样引导收到良好效果。当然,学生的疑问和回答都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的一问一答的模式。再如,教师还可经常用“发现法”,通过学生读和听同学说,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这样,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积极评价,培养创新能力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评价有“学生讨论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等形式。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朗读、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课文中有关词语等,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以他们同龄、同年级、同程度的这种侪辈文化,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不敢问,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总之,对于学生而言,所谓创新,就是要用心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适时地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真心给他们正确的评价,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高尔基指出“游戏乃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来自于游戏活动前,发展于游戏活

动中,而且还将支配、调节幼儿以后的学习活动。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

幼儿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出发,游戏对幼儿操作能力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尝试操作,并对个别幼儿给予相应的指导,就会使全班幼儿掌握操作的技能。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幼儿实际能力的高低和兴趣,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动手组装制作出各种玩具等。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多变组合的操作与思考也是十分必要的,即通过活动促使幼儿改变原有事物的排列组合,进行新组合。如:在结构活动《拼火柴》中,教师通过简单讲解后用火柴在黑板上拼出了几种图案,然后让幼儿用火柴进行练习,慢慢的大多数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想像拼出各种各样的新图案:轮船、房子、小动物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并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在同伴眼前。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辨别力与观察力

幼儿的观察力培养是让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途径。没有观察,幼儿就不可能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真正的理解,就不能获取完整的知识,抓好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增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同时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又说提升。卡尔威特曾经这样说:“在教育上与其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莫如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由于创新思维课程的图案精美生动,这很容易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活动中我能运用实物对幼儿进行直观教育,配合上生动的有趣的语言,孩子们此时学习的态度真的是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幼儿对观察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也会自觉提高。如在创新思维训练活动《系红头绳》的游戏中,我先让幼儿认真的观察各种动物,然后记下动物的名字,我再拿起一个谜语牌,念上面的文字,让幼儿从我念的文字中猜出谜面中所指的动物,从众多的动物图形中选出一个,经我确认后,幼儿将谜语、图形上的红头绳系在一起。这样在原有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我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动物图形自己创编谜语。这样既使幼儿通过猜谜活动观察认识了好多动物,又培养了辨别力与观察力幼儿的能力。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活动中慢慢提高。由于3—4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孩子往往缺乏主动性,胆小、懦弱,做事情常常依赖于成人的帮助。幼儿只有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才能掌握知识,学会新本领。因此在活动中我们便和孩子共同创编故事和儿歌,在创编和尝试活动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在讲述活动《看图编故事》中,幼儿可以将图片自由组合排列,只要编讲得合理均可。由于创新思维用的都是颜色鲜艳、画面清晰、幼儿能理解的图片作为教材。图片本身就能给孩子以形象的视觉刺激,使孩子要联想图片中事物发生之前、之后,图片之内、之外的情节,更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从而使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知、理解和讲述图片的内容,充分发掘他们每个人的潜力,激发了孩子很大的兴趣。活动带给了孩子们愉悦,带给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得到了更多的称赞,他们显得非常愉快和自豪,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篇5

关键词:创新教育;新生研讨课;创新能力;科研训练

0、引言

以培养学生具有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是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工作。作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启蒙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学生科研创新的潜力和动力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在基础教育环节,学生大多将升入大学作为学习的基本目标,进入大学校门后又习惯沿用中学被动接受教育的学习方法,但同时又有了解大学专业研究的渴望。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一年级就采用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意识,扭转学生的惯性思维,使学生尽早步入探索科学和创新的实践轨道。

大学一年级不仅是基础课学习的重要阶段,而且是培养科学研究素养、认识科学研究本质、提高创新意识的关键阶段,还是造就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的切入点。基于此种理念,我们从2008年开始开设了搜索引擎与数据管理新生研讨课程,目的是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接触学科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索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我们已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研讨题目的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革新、考核和考试方法的变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与支持。

1、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1.1 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动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意识和创新兴趣

维基百科对“创新”的解释:在人的主观作用推动下产生所有以前没有的设想、技术、文化、商业或者社会方面的关系,也指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创新来源于社会与人类的需求与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改变传统知识传播的教学方式,借鉴科研项目的申请与研究过程,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考试仅仅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做人和做事,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创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是以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课程的开始,而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以一系列的问题开始带领学生讨论回答,如为什么需要搜索引擎?为什么有些网址排名靠前,而有些排名靠后?google和百度有差别吗?网络数据如何存储与管理?现有的搜索引擎能满足你的需求吗?google靠什么盈利?学生在回答和讨论过程中,理解了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了解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驱动力。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常质疑、随时发问、深入思考的过程,质疑的问题解决了,也就获得了新知,取得了进步。创新则以质疑、批判为前提,以慎思为基础。在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与思考结合,让学生明白思考是学习的基础,思考由质疑和问题构成,而质疑是启迪智慧大门的钥匙,是勇于创新的前提。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们对于每一个知识点以为什么开始,启迪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提高由疑而思、由思而问、由问而明、由明而知而会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将学科中不同学派的不同学术观点介绍给学生,特别是将学术界尚未解决或争论的疑难问题,以鼓励学生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讲授搜索引擎网页排名算法时,特意将百度和google的排名算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搜索排名的结果;在讲授爬虫系统时,要求学生了解多个爬虫系统,比较功能和性能差异,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产生创新的思想萌芽。

1.2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性循环

尽管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已基本成熟,但是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科研素养,能够较全面地分析和认知事物。我们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求+师生互动”的新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甚至是辩论;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讲授文献阅读方法,教会学生自主探求问题的来源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组织学生撰写科技

论文,教会学生清晰、正确、有效地表达问题、算法并进行实验设计,训练提高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核心是掌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使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具备运用知识进行新创造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实施的每个环节都贯彻这个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课堂的教学内容是“问题+文献”,由教师提前,在课堂上,教师则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求解问题和讨论文献内容。

当问题求解以实践方式展开时,我们采用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应用到改进、再到创新的方法设计多层次的实践课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站在成功的阶梯上,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能。例如,我们与学生讨论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概念时,提出为什么这两个概念由google等公司提出而不是由学术界提出、网页排名的依据是什么、google广告的核心技术是什么等问题,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后自主求解。通过自主探究、课堂互动和重点讲授,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体验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最终形成“我要学”的良性循环。

篇6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创造新思维 鼓励 求同 求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87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创新,取决于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现今的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这是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我们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更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使命。

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习惯、能力、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培养能力,训练思维的主要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它,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形成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又称思维创造性,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或条件,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成材创业必须具备的基础和保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起:

一、鼓励质疑,敢于说“不”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由此可见,质疑在学生思维发展和训练中的重要性。

例如,我在讲《回声》一文时,首先出示课题,指导学生质疑:什么是回声?为什么会产生回声?以质疑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播放配乐朗读的光盘,让学生仔细的观看,认真的听,结合课文,到文中自己去寻找答案。在看书的过程中,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不同的意见,敢于说“不”。看书质疑之后,演示投石击水的实验,同时提问“水波和声波的变化相同吗?”使学生通过比较自己了解什么是“回声”和“回声”产生的原因。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在不断的自我质疑,自我解疑的过程中,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求异”与“求同”

1.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通俗的讲,就是允许和鼓励学生有跟老师不同的答案,允许他们在合理的空间中发散思维,充分的去想象,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学生的头脑灵活,想象力丰富,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任何的条条框框,没有任何束缚,有时他们的见解是很有创造性的。

例如,我在讲《小鸭子得救了》这个说话训练时,对于“小鸭子是如何得救的”和“有几种方法”这两个问题,我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自由的去想象去创造。找到他们心目中认为是最完美的答案。结果在汇报是大家说出了许多的方法:有的学生说,让大象向坑中喷水,小鸭子就能游上来;还有的说,让小猴顺着大象的鼻子滑下去,把小鸭子拉上来……从这些学生想出的不同的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求异思维的不同凡响之处。

又如,我在讲《狼和小羊》一文时,课文的结尾是说,“狼向小羊扑去……”那结果到底如何呢?狼到底吃到小羊了吗?我就抓住这一文章的空白,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我请同学们为这个故事编一个结尾。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起来。汇报时,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说,狼向小羊扑去时,一下掉到河里去了;有的说,当狼向小羊扑去时,猎人来了,一枪打死了狼;还有的说,当狼向小羊扑去时,来了一头大象,一脚踩死了大灰狼。学生的思维呈现丰富多样化,各不相同又赋有创造性,这正是创造性思维。

2.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不但要“求异”,还要“求同”。

有人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就是“求异”。这是片面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不但要“求异”,还要“求同”。真正的智者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现象中,发现那个相对不变的东西,认识事物间的相通规律。

例如我在讲《回声》一文时,如果让学生独立去认识无声、无形的“回声”是比较困难的,但我抓住声波和水波的共同点,通过理解水波碰到石壁返回这一现象,进行知识迁移,进而理解了“回声”这一自然现象。这就是通过“求同”思维进行的一次成功的教学,他发展和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训练中的“求同”和“求异”是不能割裂的,是融在一起起作用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

篇7

[关键词] 数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维发展

建立良好的数学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提升数学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并创建快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在现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自身的引导建立快乐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创新能力。

一、通过创建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层次多方位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搭建良好的W习平台,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平等对话

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如《利息的计算》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

“春节在即,老师与你们一样最开心的是收到压岁钱,那么你们现在一般能拿多少压岁钱?”学生踊跃回答(多种数目)。笔者随机进行引导:“这么多的压岁钱你们打算用来干什么呢?”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交给大人管理,集中花销;用来做学费使用;存入银行,一部分买学习用品,另一部分捐赠给老年公寓;一部分用来买学习用品,一部分捐资给社区做文艺活动经费……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既对零花钱的用途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习存款利率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活动实践就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数学创新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2.乐于创新

新课程强调“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乐于放手,敢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充分开动自己的数学思维,留足时间,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快乐,体会创新。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一节内容时,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长6米、宽4米的客房里铺地砖,客房可供提供的地砖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问题提出后,学生有的说“买1米的,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的,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于是,笔者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通过实际计算作出最后的选择。如此一来,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进入了探究状态,气氛活跃,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与保护。

二、通过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要有针对性,切实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各自的创新积极性,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如教学“圆的周长”测量圆的周长时,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话音刚落,学生踊跃动手,积极参与,迅速实践,并各自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笔者在肯定他们实验结果的同时,进行因势利导,指出测量实践方法的局限性,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进而引导学生就上述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并思考: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再次进行动手实践,并从实践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结论。由此可见,正确积极的引导,是诱发学生创新灵感的妙药,让他们在获得数学感性认识的同时,锻炼并形成积极的数学思维,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实践能力。

三、通过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唤醒与激发,关键在于学生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时切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将这种快乐化为继续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由此,教师在为学生学习创建平台,积极引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护并激励学生的成功体验,让他们的成功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共享。在实际教学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1.体验成功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正确思考、回答一个相对较难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并让这种快乐得到大家共同的认可与分享,比如让该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在班级进行交流,让小组同学进行点评、班级互评等,这样,他们就能积极思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贴近实际

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化抽象为具象,化知识为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掌握知识的变化规律,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让学生进行自我猜想: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笔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自己用铅笔等实体工具摆一摆,然后再用算一算的方法进行求证,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及归纳梳理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改进教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小学生总是对新鲜事物存在极强的好奇心理这一认知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寻找适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方法,使其在旺盛的探究欲望中完成内容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

篇8

一、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比较注重发现知识和探索知识的过程,其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培养创新的需求,可以说创新的空间和想象力非常广阔。《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上也明确要求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固有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深刻领悟新课标的精神,调整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方式,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配角。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创新的空间和时间,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而不能只是一句创新的空话,要大胆允许学生就问题去讨论、去质疑,鼓励他们思维创新。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勇于自主探索发现,培养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会思考、会创造的学习的小主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已经习惯于无条件地服从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就是心里有疑惑也不敢随便挑战老师的权威,思维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学生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大胆质疑,有所创新,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情境,巧设疑难,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样的“疑”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不断迸发思维创新的火花。例如笔者在教学“速算两位数乘11”时,先让学生随便出几道两位数乘11的算式,然后快速地说出计算的结果,再让学生用竖式验证结果的对与错。这时,学生就感到很好奇,纷纷议论,为什么老师会计算得这么快?迫切地想知道解题的思路。这样,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巧妙设置悬念,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创新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会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经思考后得出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他们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在一根8米长的竹竿下端有一只蜗牛,它白天向上爬3米,到夜里要退下去2米,第几天蜗牛才能爬到竹竿的顶端?出示题目后,笔者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索答案。有的学生很好奇,蜗牛每天到底爬几米?但是有的学生很聪明,马上就解答了这个问题:“它白天向上爬3米,到夜里要退下去2米,蜗牛实际上每天只爬了1米。”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这儿。接着有的学生说:“既然蜗牛每天爬1米,8天就爬上来了。”一番思考后就有学生反驳:“不对不对,蜗牛前5天爬5米,第6天就爬完了,是6天。”这样,学生在不断质疑与解疑中获得了答案,对解决类似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四、开放练习,促进学生创新

练习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新知识,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开放练习,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创新。

1. 多种解法,培养发散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尝试多种解法,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笔者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60米,宽45米,因为实际需要,操场的长和宽都要增加5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题目出示后,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想出了多种解答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现在的面积减去原来的面积,还有的学生发现长和宽的变化后,直接求增加的面积。学生的聪明智慧不容小觑,只要给他们展示的空间,就会释放出无穷的力量。

2. 趣问解答,诱发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趣味性较强的趣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爸爸一天钓鱼回到家,儿子问他:“今天钓了多少鱼?”爸爸高兴地说:“6条没有头,9条没有尾巴,8条只有半个身子。”儿子说:“我知道您今天钓了多少条鱼了。”你知道爸爸今天钓了多少条鱼吗?题目出示以后,班里立即沸腾了,太有意思了!可该怎么解答呢?笔者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结果学生中出现了很多有创造性的想法。

五、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思维

合作交流能集思广益,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比如笔者在教学“找规律”时,利用多媒体出示题目:有一列数字8、5、2、6、7、9、8、5、2、6、7、9、8……第26个数字是几?前56个数字的和是多少?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目的特点,再故作神秘提出问题:“你先猜一猜第26个数字是几?”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积极踊跃地猜想,答案各异……接下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计算。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协作动手解决,最终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

篇9

关键词:示范中心 实践教学 开放式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076-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改变,高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导致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用人单位去高校签约毕业生时,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被企业关注。而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水平、综合素质和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很难利用一种授课方式来提升每个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因此,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的授课方法必须改革{1}。利用实践基地是一种有效提高同学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方式,通过依托省级实践示范中心,整合实践基地资源,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高校已经对实践教学开始重视,但常规的实践教学模式仍以指导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重复教师的演示步骤来验证结论,往往学生刚刚熟悉实践设备的操作,实践课程已经结束,即便学生对实践有不理解的地方,也没有时间再进行更深一步研究,达不到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现代企业的要求不符合,同时没有实践的时候实践基地是空置的,造成仪器设备的极大浪费。因此加快实践基地教学改革,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基地管理方法,进行资源重组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2}。

同时,高校仅仅认识到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为学生提供较完善的实践环境以及高水平的实践指导教师。由于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科技学院一直以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建立了硬件条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省级实践示范中心。因此可以利用原有实践场地,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在业余时间到实践基地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改变以往学生实践时间不足的情况,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对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依托省级实践示范中心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将实践基地开放工作做好

1.改革实践基地管理体制。高校实践基地一般由实践管理办公室来进行管理,但由于大学生无法单独进行科学研究,在项目的选择、方案确定等方面均需要高素质的教师给予指导。因此要在每个开放实践基地配备专任教师来指导学生。同时本着突出学生自主管理的方针,将实践基地日常事务交给团队中负责任、能力强的学生来管理,学生可以全天候进入实践基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虽然“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自主性,但同时也要加强对团队的管理及监督,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如开放实践基地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创新实践团队项目负责人定期向本实践基地专任教师报告本团队实践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与指导教师进行探讨并明确目标,如果实践团队连续无法完成预定的目标,则暂停进入实践基地参与资格。管理办公室定期邀请一些专业教师或者企业技术人员来进行讲座或培训活动,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科研思路{3}。

2.建立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开放式实践”课程体系以实践指导理论,理论促进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着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校共投资建设了30多个实践基地,根据实践基地仪器配置不同,分为基础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和创新应用实践平台三大实践平台,满足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的需求。例如学生在基础实践平台中的PLC基础工程实践基地的实践过程中,通过PLC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对PLC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和认识;再到专业实践平台中的工业控制工程实践中,进一步熟悉PLC、触摸屏和变频器的使用;最后到创新应用实践平台中的PLC应用工程实践基地中,运用组态软件、组网技术等模拟工程现场情况,使学生具有独立利用PLC进行开发设计的能力。

其中基础实践平台主要针对大一、大二的本科生设立的,主要包括12个基础工程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中配置了基本仪器设备,同时为学生提供常见的元器件和耗材,使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内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实物,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较为扎实。

专业实践平台主要针对具有一定设计能力的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和参加电子竞赛的学生,主要包括13个专业工程实践基地,配备了如数字示波器等较高级的设备。专业实践平台则根据各个基地的特点开展一些由学生自行设计的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应用实践平台主要针对具有相当水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包括5个创新应用工程实践基地,其研究内容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团队加入教师的课题组,参与科学研究,更好地提高学生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有很好的帮助{4}。

3.提高实践教师队伍水平。随着“开放式实践教学”规模的扩大和影响的深入,需要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实践基地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学习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由于我院青年教师较多,在实践教师的队伍建设上采用通过组织老教师进行示范授课的方式,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工程实践教学方法。对于新参加工作的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学院要求必须到工程实践基地中进行锻炼,和学生一样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经考核合格后获得工程实践指导资格证书,方可指导工程实践。同时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每年安排一定的教师去企业顶岗锻炼,真正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过程,避免青年教师从高校毕业直接上讲台的情况,提高他们的专业业务水平。

4.建立校企合作开放式实践基地。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模拟工业现场的科研型工程实践基地,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担任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将企业的生产科研项目带到实践教学中。这样,一批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科研型实践基地既能接受学校老师指导,也可以吸收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经验,通过工程实际项目可使学生实践内容与生产现场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综合创新能力。此外,企业可以在共建实践基地内有目的地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待学生毕业后直接招聘进入企业,缩短培训时间,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的运行与管理需要高校教师全程参与,经过参与指导后,使教师明确科研的研究方向,提升了科研能力,大大增强了教师科研积极性{5}。

四、实践基地开放的成效

依托省级实践示范中心平台,我院学生成功申报完成了数十项全院大学生科研立项,学生第一作者10余篇,近几年相继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级奖30余项,多名学生考取研究生。同学们在查阅资料、创新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方面有很大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深受企业欢迎,多人被世界500强企业录用。

通过指导工程实践,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不但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也大大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中理论结合实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使青年教师很快地站稳讲台。近几年来,有多名青年教师博士毕业,晋升职称,多人次在省、校级讲课大赛中获奖,主持完成20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0余部,整个教师队伍十分稳定且素质不断提高。

五、结束语

在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目的下构建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实践基地的利用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学风建设。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改工程(省级)项目:“以综合能力提升为导向,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科技学院校级教改项目:“依托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平台,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本科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注释:

{1}元泽怀,陈英俊,李廷洪.学生与学校共建开放实验室新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56-158.

{2}陈睿.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9):86-88.

{3}俞莉莹.新模式在创新实验室建设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5-6.

{4}张威,张晓伟,黄泳等.多层次开放实验室,渐进式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98-300.

{5}冯斌,刘新宇,郑小林等.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与研究生开放实验室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8:6-9.

篇10

关键词:能力创新 医学实验 改革

可以说,如何培养医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是基础医学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改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及时的更新教学知识、加强基础医学实验的教学管理固然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但是要想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得通过教学改革,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充分的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样才不会使创新流于表象。那么,什么样的改革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呢?笔者认为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那个考虑:

一、确立以创新为先导的理念

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拥有创新的理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具体到教学的课堂上来讲就是,高等学校基础医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交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让学生不只是接受问题的既定答案,而是自己寻找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和积极性。老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和引导者,可以说整个课堂学生的思维是随着老师的引导进行的,如果老师没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只是简单机械的把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操作步骤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得不到启发的。所以说,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疏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疏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甚至出现高分低能的教育后果。因此,必须深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确立科研创新为先导的新观念。所以说,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有必要多进行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不能直接的把实验的目的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亲自体验,亲自去验证,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慢慢的培养自身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其次,学生要在日常的课堂上养成创新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要谨记,实验教学不只是在培养自己的技能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思维方法和观察思考的能力,如果只是简单的训练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的只是别人已经验证过的结论,并不是自己的东西。所以,作为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进行试验、验证,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加深刻的理解试验的目的。此外,作为学生还应该要有怀疑的精神,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要从课堂做起。

二、改革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以说,基础实验教学的主要教学目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但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挥个性主动创新的能力。所以说,围绕这个目标,基础实验教学的内容要适当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并适当的增加综合设计性的实验。此外,课堂上老师要做的还有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独立性,排除章节之间的限制和各个学科之间的限制,对各章节进行融合,使各个学科进行合理的渗透和贯通,提高实验教学的连贯性和应用性。其次,学校还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适当数量的研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些进行探究的机会,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研究进行求证,使学生的个性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动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基础实验教学人员素质的提高

提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首先要使教师拥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这种创新思维带给学生。在当代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着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一直是实验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学校应该做到:

首先,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要及时的给老师进行“充电”。鼓励实验指导教师参加各种性质的实验教学学习和理论知识学习,使老师的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样才能保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知识以最好的状态和方式传授给学生。

其次,学校还应该组织教师积极的对教材进行理解和归纳,并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咋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只有老师自己先理解了实验课的内容和实质,才能保证其在课堂上做到最基本的零失误教学,进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最后,就是要定期举行必要的教学经验交流会。让有经验的老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指导年轻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实验教学的教师备课及预实验。让新老师能够提前得知实验教学的情况和经验,为自己以后的工作进行借鉴,有经验的老师也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教学上的经验交流,可谓一举两得。

四、改革实验考核方法,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

科学的实验考核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虽然现在社会上都对考试持着怀疑的态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任何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和选拔都离不开考试,最起码从现阶段来看,考试还是检验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但是传统的考试,检验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检验效果还是微乎其微的。所以,笔者认为,基础实验课程的考试内容更应该做到综合化,着重考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考试方式也可以采取应多样化的形式,可以采用笔试、口试、技能操作、书面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以此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代红燕,南 瑛,田为真,张 丽,杜 靖,万 明.深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实验教学,2007(1).

[2]王桂珍,刘兵曲,莉赵,幕丽,周正任.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院校教学,2008(2).

[3]尹计秋,牛奔,杨阳.浅谈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技创新,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