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4-16 17:2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卫生服务站年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卫生服务站年度总结

篇1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7号)、《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经研究,将于近期开展年度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校验申请

各医疗机构于月日开始向医政与行政审批服务科或卫生监督所提出年度校验申请,其中民营医院、门诊部向卫生局医政与行政审批服务科申请,个体诊所、医务室向县卫生监督所申请,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向各辖区卫生监督分所申请,并提交下列申请资料:

1、《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一份;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3、年度业务开展情况、工作总结及安全医疗报告;

4、填写医疗机构业务科室及从业人员一览表(见附表),并提供卫生技术人员提供注册证书或备案材料复印件。

二、校验对象

年月日前开办的各类医疗机构为本年度的校验对象(含因负责人变更、科目变更而新发证的医疗机构)。

三、校验标准

校验标准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7号)、卫生局《关于调整<诊所(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医务室验收(校验)基本标准>和<诊所(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医务室验收(校验)评分标准>的通知》(永卫〔2004〕68号)的要求进行,其中公共卫生工作考核标准按年制订的《年度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公共卫生考核评分标准》(永卫发〔2007〕151号)进行。

四、校验方式

校验人员实行现场检查评分,80分(包括80分)以上为合格,通过校验;80分以下为不合格,为暂缓校验。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防保站人员要按照《年度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公共卫生考核评分标准》对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度检验的必备条件,实行“一票否决”。首次校验不合格者定为暂缓校验,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暂缓校验期内不得执业。

五、校验组织

由医政与行政审批服务科会同卫生监督科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校验。

六、校验时间

篇2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全面实施收支两条线情况

我区自1997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来,至今已走过10年历程。1997年成立了*区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20*年成立*区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20*年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社区卫生示范区;20*年底被卫生部作为全国范围内首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试点的七个城区之一,并于20*年1月1日率先在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试点,并成为全国七个试点中唯一率先实行“基本医疗用药(部分)零差率”。20*年1月1日这项改革在全区推开。10年来,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呈现出一派蓬勃旺盛的发展态势。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干一件,成一件的*精神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先后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好评。从我区全面推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实施的情况看,我区的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又取得了新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1.领导重视思想统一

区委、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十分重视,把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城区医疗卫生工作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创建全国一流城区,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推进“南精北快”战略,打造“五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一是区政府在认真总结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收支两条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300种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综合改革工作。二是今年换届选举后,及时调整充实了区公共卫生工作小组。三是把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工作列入今年区政府着重抓好十个方面的实事工程之一。同时把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优化社区卫生服务列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内容。四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活动中,邀请区人大、区政协分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第一线专题调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解决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矛盾和难题。

2.加大投入保障利益

今年,区政府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有效投入机制,加大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做到了三个增加: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增加。20*年区财政投入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为1330万元。达到了常住人口每人每年30元,并以每人每年15元经费标准覆盖到外来人口,使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标准高于全市标准5元。二是基建、设备维修经费增加。统筹安排近5000万元用于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和信息化建设经费。三是改革保障经费增加。为保证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顺利开展,区政府又增加了综合改革保障经费400万元,使社区卫生服务“有钱办事”,确保了“收支两条线”工作顺利实施。

3.科学规划措施有力

工作中,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十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建设,合理调整卫生资源结构,不断改善服务环境,积极实施“中心提升工程”和“站点覆盖工程”。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网点,从而加快了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一是加强软硬件建设。按照“六位一体”的要求,投入5000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软硬件建设。二是完善网点建设。按照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要求,设置了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实现了全区社区卫生的全覆盖。三是办好实事工程。根据今年区政府实事工程安排,区政府又投入1500万元用于新建改建北景园等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在北部地区设置了东新、石桥卫生监督工作站。派驻了3名卫生监督员,方便了北部地区企业和居民办事。四是整合地区资源。区政府在调整布局过程中,经过多方协调,拟将一所占地面积11亩,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小学教学用房调整为石桥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以解决该中心业务用房困难。

4.创新机制效果明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创新工作机制,为综合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大胆改革社区卫生服务运作机制,实行以新型绩效考核体系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在加大财政投入、实行“三个分离”的同时,着力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强化绩效考核。通过实施人员三级聘用制度、推行三大绩效分配制度,实行三级绩效考核制度,不仅从体制上淡化了创收机制,根除了趋利动机,提高了工作效率,促使“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真正得到落实。如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人就诊:20*年门诊人次244638人,20*年门诊人次280953人,20*年11月止门诊人次315508人,分别比20*年增长14.33%,比20*年增长25.93%;病人医疗费用:20*年减免药品费用30877元,均次费用88.02元,20*年减免药品费用410*元,均次费用82.54元,下降了6.2%;社区医卫人员年收入:20*年平均35814元,20*年42210元,20*年49409元,分别增长了17.86%和1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度收支和财政年度支出:20*年中心业务收入32912615元,财政补助收入223*76元,合计收入35142991元,支出32740247元;20*年中心业务收入35026*0元,财政补助收入3826114元,合计收入38852184,支出37233419元;20*年11月止中心收入368023*元,财政补助收入3416023元,合计收入40218330元,支出3873**元。做到了业务收入逐年增加,财政补助逐年减少。同时,社区卫生服务认同感得到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价值得到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预期目标得到实现。

通过调研,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职能部门的精心组织及有效运作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使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通过改革,政府公共职能得到体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得到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作模式得到转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重心向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转移。运作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得到了一定的遏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正朝着“家家拥有社区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迈进。同时也为我市乃至全国更好地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探索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从实践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创新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省市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我区的社区卫生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与国务院、省市有关发展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站面积达标和租金问题

我区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较早,又位居城市中心,原先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面积与现行标准相比差距较大。根据省政府文件规定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的要求,目前我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3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招标2个)只有4家达标,不达标的有30家占87%。但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在20*年底前全部予以解决。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压力很大。站点面积不达标已成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在3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无偿提供房源只有9家;有偿提供房产25家,其中部分房产属街道和区属部门国有资产。区财政每年仅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租金补贴一项就下拨近84万元。这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也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不符合省政府关于“出租房屋属于街道所有的一律免收租金”的规定。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开展“六位一体”的服务过程中,遇到得最大的问题有二点:一是人员编制不足。据了解,目前我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编人员398名,临聘人员340名,合计738名。今年区人事部门按杭编办[20*]36号文件精神,每万服务人口(外来人口减半)16人编制配备,核定编制7*名(含*区中西医结合医院85名),与实际在编人员相差221名,而中西医结合医院85人又不承担“六位一体”服务职能,空编情况十分明显。基层反映,不少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一名在编人员,其余均是返聘或临时人员。由于人员不足,工作任务重,医卫人员疲于应付,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二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从学历情况看,区卫生系统研究生1名占0.2%,本科生102名占21.6%,大专生159名占33.7%,中专生85名占18%,高中及以下125名占26.5%。从职称情况看,全系统高级24人占5%,中级163人占34.5%,初级272人占57.7%,未聘13人占2.8%。从业务技术水平看,目前我区经过大专院校正规培训的全科医生十分缺乏,卫技人员中多数为原区级卫生院或街道卫生院临床医生和护士,虽然经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但离真正能承担“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以上数据和现状说明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3.社区卫生服务对外宣传和协作方面的问题

我区卫生系统与街道协作、配合比较紧密,较好地履行了职责。但和有关区属部门、省、市医疗机构联系协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求上还有一定距离。一是对上宣传、争取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政策不够,存在做得多,反映少的现象。二是经常主动和省、市医疗机构沟通不够,未能真正做到医疗资源共享。虽然,我区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建立了定点的技术协作关系,但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双向转诊”方面省、市卫生部门虽有要求,但没有建立起可操作性的“双向转诊”制度,渠道没有真正畅通。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缺少省、市级医院在医疗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协作,社区病人不愿意也不放心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治疗。三是与区民政、计生、科技等合作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4.“收支两条线”运作机制综合改革的问题

今年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推行“收支两条线”后,在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了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基层反映财务软件不配套,医疗机构财务按差额拨款的单位进行核算,而现在区财政按全额拨款的单位进行零基预算,出现许多科目无法匹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结算进度。二是绩效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实行了三级绩效考核制度,但医卫人员的奖金、福利没有根本性改变,尚未体现付出和得到的相对平衡,医卫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调动。

三、对推进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建议

1.在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上要有新突破。一是建议调整现有卫生资源。按照“南精北快”战略,在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基础上,要吸收企业、私营医疗机构加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同时,要根据北部撤村建居的有利时机,动员和鼓励经合社调剂合适房源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建筑面积未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加强协调,抓紧新建和改扩建,力争在年底前予以解决。二是鼓励社会参与。区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扩大参与范围,优化参与方式,改进参与机制,提高参与程度。要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部门、所有制界限,吸收私营医疗机构参与或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三是建议区政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按浙政发(20*)35号文件精神,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租用街道、社区房源仍在支付租金的现象进行一次清理,以维护省、市有关文件的严肃性。同时建议要把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否达标作为对街道和社区工作的考核内容。

2.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协作上要有新突破。一要充分发挥区、街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与区属有关部门的协作,要把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婚检一站式服务、“生活品质之城”宣传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扩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项目、扩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要加强与省市级医院的沟通和协作。建立省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定点技术协作关系和“双向转诊”制度,积极争取省市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来的患者优先提供专家门诊挂号、检查预约、住院安排等服务的“绿色通道”。同时,争取省市医院定期选派专家和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三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抓住“收支两条线”试点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向上级反映和解决试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争取政策上的支持,以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运行,为省市乃至全国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

3.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上要有新突破。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编现象应引起重视。建议区卫生局协助区人事局根据我区实际,在调研的基础上,每年适当招聘编制内人员,尽快改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编人员少、返、临聘人员多的现象。其中,中西医结合医院85人不应该列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核定编制。二是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快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强化在职培训与学历教育,认真抓好医卫人员的继续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大力开展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和技能竞赛,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三是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要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形式,引进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结构。四是建立内部人员交流机制。区卫生局要根据我区北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按照区委、区政府“南精北快”的战略要求,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优秀医卫人员到北部施展才华,以加强北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力量。

4.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上要有新突破。一是要不断完善“收支两条线”工作。要进一步理顺财务管理,建立卫生系统帐户核算中心,确保医疗机构经费正常运行。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快建设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细化考核内容,明确绩效成果,逐步形成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的考核办法。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服务数量、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相挂钩的分配制度,确定合理的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社区医生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多得”,进一步调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达到居民群众期望的“医疗费用少一点、医疗技术高一点、服务质量好一点、为民服务实一点”的要求。

四、需要通过各方努力向省、市反映解决的问题

1.关于尽快立法明确在城市新建、扩建、旧城改造中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用房规定的问题。目前在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中巳对教育配套设施有了明确的规定,这方面在*市城市建设中执行较好。但是在建设住宅小区中仅仅有学校、幼儿园是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生活品质需求的,看病难、是社区建设发展中的瓶颈,而要从现在每百户配套30平方米社区服务用房中来解决15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为此,建议省市人大常委会、省市政府按照国务院国发[20*]10号《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浙政发[20*]35号《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文件精神,把城区卫生服务用房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纳入城市建设公建配套项目,进一步健全法规,使社区卫生服务“有房办事”,以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发展。同时,省、市人大要向上共同呼吁,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能早日出台,做到有法可依。

篇3

努力促进合作医疗工作再上新水平

——常阴沙合管办2006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常阴沙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在市卫生局、市合管委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在管理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以合作医疗扩面参保为工作重点,以卫生服务站达标验收工作为主要抓手,以执行政策规定,搞好医疗补偿为工作目标,坚持原则、把握标准、严肃纪律、严格管理、积极而又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实绩,重点抓了“四个到位”、严格“五项管理”,大力推进了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进程。

“四个到位”是:

一、合作医疗参保率到位,做到应保尽保。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系统工程,如何把实事做实、好事做好,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实际困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因此,我们按照市合管委的统一步骤和要求,积极动员全区群众勇跃参保,在宣传发动、大造舆论氛围的前提下,做到政策要点进社区,目标任务到社区,责任包干到社区,关键措施落实到社区,通过上级鼓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民参加合作医疗的参保意识大为增强。2006年市里下达我区目标任务数为1.36万人,实际参保人数为13787人,参保率达到了97%,不折不扣的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指标。

二、卫生服务站达标建设到位,做到服务环境优雅舒适。

全区共有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05年度新建了五个服务站,并当年全部通过验收,尚有常红、常南二个社区服务站列入2006年达标验收的范围。2006年是管理区集中精力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关键之年。在管理区财力极为紧张,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为确保市政府有关卫生服务站达标建设三版权所有年任务二年完成的要求落实到实处。把卫生服务站建设纳入了财政支出项目。到目前为止,常红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工程建设已经全部完成,进入验收阶段。常南社区卫生服务已经列入规划并开始动工改造,预计12月底验收,年内达标率确保100%。在此同时,为了使服务站的各项设施有新的改观,今年以来全区卫生服务站新添病床20张、输液椅5张、药柜、办公桌等设施。投入资金数十万元,为全区居民提供了优质、优雅、舒适的服务环境,深得老百姓的欢迎。

三、医疗服务质量到位,不断提高居民满意度。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为民服务的窗口,热爱岗位、热心病人、热情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标准的最底线。为此,我们以社区医务人员服务质量为抓手,一是认真贯彻市卫生局的指示精神,在全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中开展向人民的好医生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组织他们学习华益慰同志的先进版权所有事迹,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教育社区医生牢固确立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提倡“一杯水、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为内容,心贴心、尽一份孝心、送一份温馨的活动,使社区医生树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使病人有到站如到家的感觉;三是提倡微笑服务,采取上门就诊、免费义诊、健康知识辅导、病人病情信息跟踪、服务站热线电话等形式,主动关心病人病情状况。在此同时,为了及时了解民声民意,我们每半年发放一次病人问卷调查表,了解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医生的满意度。经年终考核,常东、常西二个卫生服务站群众满意度达100%,常兴、常红、常北、常南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群众满意度都在95%以上。

四、药品让利工作到位,做到价格优廉取信于民。

今年下半年起,我们按照市合管委的要求,药品进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并与市百禾医药公司签订长年配送合同,真正做到了进货渠道正宗,药品质量保证,药品价格优廉。并请百禾医药公司编印了常阴沙管理区卫生服务站药品基本目录,制订了全区统一的让利后药品价格,在国家指导价的基础上让利25%,使百姓直接受益,下半年起共让利金额达到7万余元,使老百姓真正尝到了甜头,一方面杜绝了商业贿赂和采购过程中暗底操作不廉洁行为,另一方面体现了采购工作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今年以来,我们合管办无一例私自进药现象,从而使患者用上放心药。

“五项管理”是:

一、抓好基金管理,做好结报工作。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做到专款专用,管理区财政所专门设置“医疗基金收入户”、“医疗基金支出户”,专门用于医疗基金的拔入和补偿,真正做到了收支二条线,确保基金不滥用、不混用、不挪用,其次在结报工作中,把好审核关,严格执行规定,尤其是在今年全市合作医疗补偿费统筹的情况下,结报人员站在既对政府负责,又不让百姓吃亏的高度,尽心尽责、严格把关。全年已审核出非期内报销凭证305张,金额为56565元,非定点医疗机构的凭证125张,金额为31858元,需要补办有关手续的凭证138份,接待了上门咨询人数250多人次,严格了手续制度,严肃了工作纪律,确保了结报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抓好诊疗行为管理,严肃执行政策规定。

诊疗行为的好坏是涉及老百姓的利益,是关系到政策严肃性,在诊疗行为管理上,我们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严格处方不超标,经常督查卫生服务站处方是否超30元/张的标准。把处方平均值与门诊日志人数结合起来查,在考核中发现除了常东社区抽查到一本处方超0.3元/张外,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处方都在25——27元之间,二是坚持合理用药,不滥用抗生素和激素,在考核中发现常西、常红、常南三个社区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有少许剂量过大,有的药物不按要求混用;三是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做到不故意分解处方现象,在下半年督查工作中未发现有故意分解处分的现象。通过督查,情况通报,召开例会,使社区医生诊疗行为在不同程度有了新的改进和提高。

三、抓好医疗文书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社区医生业务水平。在现有社区医生队伍中,由于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是在医院收编时下岗的护士人员,有的是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和刚从学校毕业学生,层次不同,水平不一。为了加强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加强他们的医疗文书的规范,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我们将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提高他们医疗文书书写水平。上半年我们请农场医院外科主任黄建华同志来上医疗文书规范的理论与操作一课;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安排,组织社区医生进行岗位轮训。由于多方配合,使社区医生们医疗文书等资料逐步趋于规范,常东社区医生陈志明同志从事基层社区医生几十年,原有医疗文书只求看得懂,不求规范化,通过学习培训和个别指导,医疗文书规范、清晰,门诊日志内容齐全,处方书写基本符合标准,皮试、消毒等台帐有内容、有记录,文字书写整洁清楚。通过学习培训,社区医生医疗文书规范化都有了明显提高

四、抓好信息化管理,确保电脑刷卡正常运作。

从今年三月起,辖区内七个卫生服务站信息化结报点已全部开通,并投入正常运作,在手工帐、电脑帐并举的情况下,力求电脑刷卡,结报的正确率98%以上,在此同时坚持一人一卡,专人专卡的就医原则,严禁串用、套用他人ic卡就医的现象,不开搭车药,在年终卫生服务站考核中未发现有类似的现象的发生,今年以来共更改错卡137张,重置新卡41张,老百姓带卡看病的意识逐步得到了增强。

五、抓好基础性管理,提高社区医生整体素质。

为了抓好基础性管理,我们重点在四个方面抓落实,一是严格工作纪律考核,坚持请假制度,上班不离岗,不在网上聊天和玩电脑游戏,卫管中心派专人经常下基层督查;二是严格收费标准,积极提倡病人与发票同行,杜绝不开票,不撕票等现象;三是严格药品管理,采取统一制单、集中配送,无私人进药无过期药品;四是注重环境卫生,坚持着装上岗。在执行纪律方面,常西社区黄玉红同志尤为突出,其父亲患食道理癌在上海肿瘤医院治疗,请假一星期,为了不耽误服务站的工作,提前二天到站上班。在卫生管理上,常兴社区张燕、常北社区樊明磊同志经常动员其家属一起到站搞卫生,确保卫生服务站做到卫生、干净、整洁,各项工作有条有理。

篇4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38号)文件精神,我市启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筛选适宜项目,严格目标考核,大力组织推广,以进一步提高镇村社区卫技人员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现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项目组织管理

市卫生局负责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由省,市名中医组成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专家指导组,对各地推广项目进行技术审核,对培训推广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并组织市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开展学术活动,协同县(市,区)推广培训项目专家组,统筹推广培训课件安排,规范项目推广培训内容,强化技术推广培训的业务指导管理.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加强项目推广组织领导,安排专人具体负责项目开展,推广培训,督查考核.各县(市,区)要遴选名老中医药专家成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专家组,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详见附件1),《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详见附件2)和江苏省中医药局《江苏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结合本地实际筛选制定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各县(市,区)要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人员相对固定的技术推广项目培训专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附件3),制定技术推广活动计划,科学组织适宜技术培训推广活动.

二,项目培训对象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对象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及中西医结合科所有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安排1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具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优先安排参培).

三,推广项目内容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贴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防治实际需要,安全有效,切实可行,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以及《江苏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30项针灸推拿适宜技术的基础上,再筛选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报市级审核后,列入推广培训内容.

四,项目培训实施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要完成《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中15个项目,《江苏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及本地所确定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的推广培训任务.

4月底前,各县(市,区)确定本地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目录,推广培训实施计划,镇村参培人员;6,7,8三个月内实施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员及其它参培对象的项目培训;10月底前各地完成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相关卫技人员的培训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保证医疗技术安全,注意立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项目开展技术推广活动,促使基层卫技人员学得会,用得上.

五,项目推广要求

1,严格项目工作目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要覆盖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乡,村医疗机构均须有符合条件的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培训.通过项目培训推广,促使乡,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知晓率达100%以上;促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10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4项.

2,明确项目培训任务.各地要发挥县级医疗机构龙头作用,加强专家技术培训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培人员每人培训30天,培训推广市,县选定的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参培人员每人培训20天,培训推广县(市,区)选定的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有关技术项目培训活动须有计划,有步骤,有记录,有总结.

3,强化技术推广考核.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集中辅导,分散自学,交叉考核等办法,解决好参培对象工学矛盾,科学组织培训实施;要因地制宜,分专业或分区域组织技术推广培训,不得缩短时间,减少培训内容;要加强培训时间,内容,师资和执行情况等方面的考核,切实保证培训质量;要统一规划,积极为镇村医疗机构配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设施设备,采取倾斜措施鼓励卫技人员运用,城乡社区居民选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技术项目在基层社区广泛运用,达到既定考核指标和项目目标.市(县,区)卫生局要积极争取设立推广培训专项工作经费,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进行业绩考核,奖优罚劣;特别要加强对推广适宜技术的使用考核,将开展的项目数,病例数,疗效等列入乡,村医疗机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不断提高适宜技术推广运用效果.

附件:

1.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

2.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

篇5

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是指以市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居)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市级综合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补充的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是做好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保健工作方针,健全服务体系,加强管理,规范服务,为全市妇女儿童提供不同层次的妇幼保健服务,减女儿童在不同生命周期所面临的健康隐患,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二、完善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建设

坚持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属性,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按照“市建龙头、镇强枢纽、村打基础”的总体布局,健全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

一是要加强“龙头”建设。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的内涵建设,要按《省妇幼保健机构分级管理评审办法》和《省妇幼保健机构分级管理评审标准(试行)》,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达到二级甲等标准,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全市妇幼保健指导中心,突出公共卫生性质,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的组织管理、基层指导、群体保健、健康教育、业务技术培训、检查评估、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协助卫生部门制定妇幼卫生工作措施、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是加强“枢纽”建设。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妇幼保健“枢纽”,要设立妇幼保健科,配备专职保健人员,负责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同时做好对乡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站保健人员的妇幼保健技能培训、指导,提高其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网底”建设。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服务网底,是做好个体、群体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要配备乡村医生(医生),尤其是女乡医,承担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等生殖健康相关服务以及妇幼卫生基础信息收集,协助镇(街)卫生院做好相关工作。

发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为社区居民以及流动人口提供妇幼保健服务。加强相应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妇幼保健机构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分级医疗保健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纵向义务合作关系,实现“早孕建卡在社区、高危管理进医院、产后访视回社区”的服务模式,使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到基本妇幼保健服务。

市级综合医疗机构做为技术支撑,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大对基层的技术指导、支持。设立高危妊娠门诊及病房、新生儿抢救间,进一步完善孕产妇、新生儿转诊急救体系建设,提高抢救能力,充分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

三、明确三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一)村(居)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承担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等生殖健康相关服务以及妇幼卫生基础信息收集,协助镇(街)卫生院做好相关工作。

1.专人负责妇幼卫生工作,掌握本辖区人口变动情况,填写孕产妇登记本、7岁以下儿童登记本,建立孕产妇、儿童健康档案,掌握动态变化,发生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时上报并做好登记。

2.定期参加镇(街)卫生院妇幼卫生工作例会,按规定报告妇幼(出生和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

3.督促早孕妇女进行早孕检查及保健。

4.开展妇幼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工作。

4.完成上级卫生部门安排的其他指令性任务。

(二)镇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1.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基本情况。建立孕产妇、儿童保健手册与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总结孕产妇、儿童管理情况,准确、及时上报妇幼卫生常规报表,完成妇幼卫生信息统计质控任务;对死亡的孕产妇和围产儿进行调查、登记、填卡上报。

2.培训、指导村级完成妇幼卫生任务,定期召开村级妇幼例会。

3.在市级指导下开展妇幼保健服务,接受市级培训、管理与监督。

4.为孕产妇提供规范的孕产期保健服务,筛查高危并加强管理。负责与市级建立网络联系,保证转诊或寻求支持的通路顺畅,所有转诊病人有转诊记录。

5.为7岁以下儿童提供规范的儿童保健服务、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

6.开展辖区内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

7.开展妇幼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工作。

(三)市级妇幼保健网职责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辖区内妇女儿童保健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妇女儿童保健业务指导管理。

2.培训、指导镇级完成妇幼卫生任务,定期召开镇级妇幼例会。

3.固定专人负责全市妇幼卫生常规报表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工作,完成“三网监测”与信息统计质控任务。

4.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进行产前筛查;为产妇提供科学育儿、合理营养和母乳喂养的指导;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务。

5.在切实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的同时,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延伸服务。

6.承担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

(四)批准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职责

1.确定专职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员,负责出生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孕产妇死亡、出生、活产、孕产妇保健服务等数据的统计工作,定期上报。

2.组织院内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讨论,做好本院孕产妇死因评审,并及时向同级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将死亡报告卡送妇幼保健机构。急诊科、儿科、病案室等有关科室应积极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完成每年度的年报质控工作。

3.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全市业务培训、技术指导。设孕产妇保健门诊,提供规范的孕期保健服务,认真填写保健手册,实施系统保健。

4.畅通绿色通道。畅通全市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市级医疗保健机构设高危妊娠门诊及病房,成立危重孕产妇及危重儿童抢救中心,承担高危孕产妇及难产、高危儿的会诊、转诊、抢救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房屋、设备配备:按卫生部《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235号)、《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卫妇社发〔2011〕56号)以及《省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鲁卫妇社发〔2011〕11号)文件中关于房屋、设备的配备要求,配备业务用房和基本的设备、设施。

(二)人员配备。各医疗保健机构要明确专职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本辖区妇幼保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要相对固定,确需调整的,需报卫生行政部门同意。

(三)落实妇幼保健人员补助待遇。为保持妇幼保健队伍的稳定,对从事群体妇幼保健的工作人员根据工作任务与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补助。可实行岗位津贴制度,岗位津贴应高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津贴平均水平。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政府主导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突破、以全民健康工程为抓手,探索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覆盖城乡、全民一体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建设生态雨花、科学雨花、和谐雨花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责任;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质量、效率和可及性;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稳步推进。

三、改革目标

(一)建立覆盖全体居民、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二)建立区街贯通、政策配套、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新体制。

(三)建立以区、街政府投入为主和科学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

(四)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的有效合作机制,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工作任务。

(五)建立卫生技术人才流动和高素质专业人才进社区机制。

(六)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机制。

四、工作任务

(一)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落实公共卫生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到的区域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全区设立宁南、铁心桥、西善桥、板桥4个公共卫生分中心,由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在街道(开发区)和社(村)委会组建卫生监督检查员、健康管理责任医生和公共卫生信息员3支队伍,协助公共卫生分中心开展工作。健康管理责任医生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管理;卫生检查员、公共卫生信息员由公共卫生分中心管理。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区、街两级政府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区政府负责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合理规划全区卫生资源,并承担区级卫生事业单位的建设与发展责任。各街道(开发区)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本街道(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和发展规划,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与社区建设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设施保障,并承担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标准化建设,落实辖区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任务。

(四)建立科学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区、街道(开发区)两级政府加大对所属的社区卫生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专项资金的投入。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保证现有经费预算的基础上,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社会保障机制。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单位缴费部分,由区、街财政纳入年度预算给予专项补助;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由区、街财政核定补助。市、区财政按照市政府规定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安排补助经费,各街道(开发区)也应按规定安排补助经费。对同时覆盖2—3个街道(开发区)的公共卫生分中心,由各有关街道(开发区)按照人口比例分担建设经费和专项经费;对政府和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助。

(五)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区财政局、卫生局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监管,规范收支行为。区卫生局成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会计核算中心,与局规财科合署办公,对上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核算工作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上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得的收入全额上缴卫生专用账户,支出按照预算管理要求,由区卫生局会同区财政局予以核定。

(六)实行人员聘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按照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公开招聘、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根据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区群众评价实行职工个人收入与考核相挂钩的分配制度,强化绩效考核,防止“干多干少一个样”,充分调动社区医务人员为居民服务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效率。

实施卫生技术提升工程,鼓励和引进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到20*年底完成全科医师、社区护士转岗培训任务。三年内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全部达到规定学历要求。

(七)对《*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零差率药品目录》中的药品,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弱化药品收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其让利部分由区财政审核后给予拨付。对基本用药目录范围外的药品,仍然实行药房托管和直接让利10%政策,并开展医用耗材托管;区财政对药房托管让利部分给予基本医疗补助,以巩固“政府贴利、医院让利、公司薄利、群众得利”的格局,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八)完善服务功能,改革服务模式。建立以健康管理责任医生为主体的全科服务团队,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连续服务。建立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实行健康管理,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控制医疗费用。

(九)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区卫生局要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和技术服务准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强化质量控制,规范服务行为。

(十)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社区卫生资源共享。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建设、残疾康复、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协调合作,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相关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经费补助。

(十一)促进中医药发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到20*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设中医诊疗科目,发挥中医药技术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办好一所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年11月,出台有关文件,召开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动员会,全面部署工作任务。

(二)方案实施阶段:20*年12月,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加强监测与督导。

(三)总结完善阶段:2009年1月—6月,评估、总结综合改革情况。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区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卫生等部门以及各街道(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区卫生局负责修订完善相关规划与工作制度,加强对各街道(开发区)工作的指导,统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稳定的投入机制并逐年提高,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收支管理和监督。区人事局负责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工作的政策指导,吸引人才进社区。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区民政局负责将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和社区工作计划。区建设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纳入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区残联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康复指导员,配备必要的康复设备。区审计局负责依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政府各项补助资金的投入、使用和管理的审计监督。区发改局、劳动局、物价局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各街道(开发区)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具体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任务的落实。

篇7

为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加强全区医疗预防保健体系建设,提高对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卫生部、省卫生厅《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全区医疗机构现状出发,以实现医疗机构全行业归口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为目标,以打击取缔各种形式的非法行医为重点,对现有医疗机构进行彻底清理整顿和规范,为全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为全区经济建设服务。

二、整顿范围

此次整治的范围是非法行医和医疗机构“出租科室”、“外包科室”、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等。如未取得合法《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擅自执业的;通过买卖、转让、租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执业活动的;使用过期、失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执业活动的;使用伪造、涂改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执业活动的;存在“坐堂行医”行为的;超出登记范围开展执业活动,包括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诊疗科目范围的;变更执业地点、变更主要负责人、变更名称未做变更登记的;医疗机构将本单位的科室、门诊部、业务用房租借或承包给社会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活动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出租科室”、“外包科室”从事医疗活动的;外地医务人员来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医疗活动,未对其执业证书变更登记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未经批准或备案擅自开展“义诊”的;未经批准擅自购置和使用B超机,以及违法利用B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进行接生、流引产的。

三、方法步骤

在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区卫生部门联合公安、计生、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集中行动。同时,区卫生部门选聘有执法资格及经验的行政执法人员,成立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全区医疗机构依法规范管理。

(一)宣传发动阶段(7月1日至7月15日)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车、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大力宣传实施医疗机构全行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宣传各类无证非法行医骗钱误病,滥用药、乱收费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利益造成的危害与损失。要用非法行医致死致残病人的典型事例,以及滥用药、不规范医疗操作行为给病人带来的医源性疾患来宣传整顿医疗秩序的必要性、迫切性,为整顿医疗秩序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搞好执法培训,明确任务目标,明确执法程序,为专项整治奠定基础。

(二)清理整顿阶段(7月16日至9月20日)

1、调查摸底,整合资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

以街道为单位,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在此基础上,倡导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及各类卫生技术人员采取个人、联办、股份等不同形式,以村居、小区为单位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推进社区医疗预防工作的开展,提高社区对疾病的防控能力。

2、清理整顿

(1)对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各类医疗机构,对其执业条件、执业范围、执业人员等依据规定标准进行审核,检查符合条件的继续执业,达不到标准的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依法查处。

(2)对未经批准擅自无证执业者,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可以申办或吸收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也可申请个体执业,但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不得擅自执业,否则依法取缔;对不具备执业资格和条件的单位或个人举办的医疗机构,责令限期停业,逾期不停业者,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拒不执行行政处罚者,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执业登记

清理整顿工作结束后,对全区符合执业条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依法进行登记注册,建档立卡,向社会公告。

4、规范管理

对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各种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义务以及奖惩措施,定时评估,年度考核,建立长效机制,依法监督管理。

(三)检查总结阶段(9月21日至9月30日)

集中清理整顿结束后,卫生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此次活动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内容为:1、各街道办事处医疗秩序是否得到有效整顿;2、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得到规范;

3、各村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情况如何,区里将根据检查验收情况,对工作好的街道给予通报表扬,差的给予严肃批评,限期整改。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治理整顿医疗机构、规范执业行为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医疗安全,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各级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加以实施。

(二)积极配合,相互协调。卫生部门要主动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系,密切配合,建立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制度。要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集中力量开展对个体医疗机构的清理整顿,对非法行医机构和人员依法进行查处。

(三)严格执法,强化责任。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层层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全体卫生执法人员在专项整治工作中要严格执法,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特别是在取缔和行政处罚时,要做到取证、处罚程序和运用法律合法,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篇8

根据国家、省、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提升我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大工程”,加快构建广覆盖、强保障、一体化、可持续的具有##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城乡、区域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1.促进劳动就业创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万人,引导和帮助0.6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城镇劳动者总体就业率和农村劳动力总体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培训力度,提升劳动就业能力,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2500人。促进和谐劳动关系,规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

2.改善社会保障服务。实施“金保工程”,扩大“市民卡”智慧付费功能在我区定点医疗机构应用,继续扩大省 “一卡通”医院作为我区定点单位。扩大职工基本养老险参保覆盖面,力争至年底各类养老保障参保人员达到82万人。加大《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区实施细则》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医保政策的认识度,推进我区基本医疗保障与主城区全面接轨。

3.提升公共教育水平。推广优质学前教育,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65%以上;加快幼儿园建设,全区标准化建设达标幼儿园比例力争提升5个百分点。加大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城乡同步执行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业务费,现代教育装备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安排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奖学助学金1000万元。强化培训学习和人才引进,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推进实施乔司职高等改扩建工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做好农民素质培训和“双证制”教育,分别培训25590人和3300人。

4.完善全民健康体系。深化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探索突破绩效工资内部比例政策和符合现代管理的考核新体系。加强区级医疗机构建设,推进区中医院整体迁建等工程。科学布局社区卫生服务站,深化与上级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工程。普及中医药服务,95%的中心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促进农民健康保障,60岁以上参保老年人体检率达到 80%以上。大力开展“健康##”工作,推进健康城市创建。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特别扶持制度,计划发放各类奖补资金4645万元。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药品质量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整治、食品生产行业动态量化分级管理,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

5.普及公共文体活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做好省、市统筹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提升工程,开展浙江省文化强镇、体育先进街道等创建工作。提供公共文化产品配送,开展“相约周末”文化夜市和职工大舞台系列等活动。建设数字图书馆,共享文化信息资源。举办全区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班,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素。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开展“流动少年宫”进农村(社区)活动。

6.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做好全区低保规范化建设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扩大医疗困难救助人员范围。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000张,实现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占老年人口的4.5%。做好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及城镇“三无”对象供养工作。进一步加大救助站、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力度。保障残疾人基本

生活,提供残疾人康复和托(养)帮助,对临平城区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整治。7.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加快推进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培育壮大中泰竹笛“电商村”,探索创新农副产品网上交易新模式;深化农民信箱应用,打造网络品牌,发展网络促销。

8.改善基本住房保障。完成农村村民住房改造2200户以上,安排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00户。完成125.5万方老旧小区改造;老小区居民天然气用户改造8000户。塘栖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2600万元。安排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项目9个,搬迁项目1个。

9.加快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建设施,敷设污水管网80公里。改建垃圾中转站,实施主城区交通拥堵治理项目,推进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百村示范千村”美丽乡村工作。实施大气污染整治项目,加大“四边三化”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建设,积极创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村)。做好村邮站日常维护及部份站点更新工作,建设E邮站10个。继续开展广电低保工程,加快推进传输网改造、移动通讯网建设、数据网建设。

10.提供民工关爱服务。推进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全年完成企业职工技能培训4000人。开发“##区义务教育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预登记及查询系统”,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五常中学等项目,扩充教育资源,提高接纳能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协调,统筹推进。加强统筹协调,增强工作合力,召开部门联络员会议,跟进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时梳理研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有效落实行动计划任务,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

篇9

过去,药品从生产厂商到销售终端要经过众多中间环节层层加价。取消加价的药品“零差率”政策,是新医改探索“医药分家”、化解药价贵的一种积极尝试。新医改意见稿中所提及的“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目前正在全国多个试点稳步推进。新医改后,药品零差率的实行,是否能让百姓满意?在医药卫生链条上的医院、药房以及其他的卫生服务机构是何反应?政府在不断完善之中有何举措?让我们来解读药品零差率能走多远。

“零差率”百姓叫好新医改凸显成效

一、北京卫生局增补“零差率”药品

从2006年12月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常用药品开展了“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工作。据初步统计,零差率药品政策实施以来,累计为市民让利7.68亿元。

从2008年12月25日起,北京市将新增16种“零差率”药品,共计超100个品规的药品。

据北京市卫生局梁万年副局长介绍,2008年卫生局对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零差率集中采购进行了调整增补,本市零差率药品由原来的312种、923个品规扩充至328种、1024个品规。这些药品与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相同药品采购价相比,平均下降近两成。

到2008年底,本市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目前,18个区县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和巡诊车送药等方式实现了零差率药品的全覆盖。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的零差率药品购销管理体系和统一配送体系,药品价格平均比医院降低三成以上。

据统计,本市社区卫生机构门急诊总量由2006年占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不足8%,提高到2008年的28%;社区机构的门诊人均医药费用为109元,是全市门诊人均医药费用的50%。

二、广东“三控”原则欲减流通差价

作为医改试点的广东省已经在深圳、韶关、湛江三市先行试点,逐步取消目前公立医院15%的药品收入加成。而与此同时上海、北京也在积极推进药品“零差率”。

具体而言,通过企业在网上的招标报价,政府对供货价实行监控,给生产企业戴上“紧箍咒”,从而遏制医药公司乱报价现象。主管部门表示,“三控”原则有利于挤掉虚高药价的水分,让人们用上相对廉价的药物。

三、上海“零差率”政策实施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先在郊区农村卫生室推行,第二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实施《关于上海市郊区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品按实际进价收费的试行意见》,在村卫生室就诊可享受基本药品按实际进价收费的优惠;村卫生室减收的部分由各区县财政按照基本药品收费总额的15%予以补助。

1月6日,家住浦东周家渡的严老伯去社区卫生中心看病,他发现自己冠心病常用药丹参片降价为8.20元,比年前便宜了1.5元。上海市卫生局介绍,从去年12月28日起,本市23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实施了基本药品“零差率”,每年将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患者减少药费支出高达1.65亿元。

严老伯告诉记者,今天他还配了治疗支气管炎的急支糖浆,比年前便宜了1.71元,治疗咳嗽药复方甘草口服剂,比年前便宜了1.3元。照此一年,就可节省药费800元至900元。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这是本市在改善病人就医,缓解“看病贵”上推出了又一重大举措。市卫生局介绍,被列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药品增加到166只(包括品规和剂型在内约有1600多只品种),其中西药87只,中药79只,凡是患者使用的是166只基本药品,就可享受“零差率”。据测算,2009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零差率后,补偿经费总额估计约为1.65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医保部分1.22亿元,非城镇职工医保部分0.43亿元。平均每区县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经费金额为869万元,各区在300万元(崇明县和青浦区)至2800万元(浦东新区)之间。

徐建光局长介绍,上海共有2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8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年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病人不断上升,年近4000多万人次,占全市的门急诊总量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每年6万张家庭病床,为减少患者医疗负担,经市卫生局、医保办、物价局、财政局等部门研究和协商,在总结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率”经验基础上,从去年12月28日起,本市23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实施了基本药品“零差率”。

零差率冲击下的多元谋生

一、药店面临巨大冲击

“几家欢喜几家愁”。随着药品零差率销售推行范围的不断扩大,社区医院俨然成了零售药店的竞争对手。

自新医改征求意见稿出台,基本药物“零差率”就一直备受争议。浙江医药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医药分开首先应该体现在医院,在国外医院是不卖药的。而“按医改方案思路,社区医院全部用基本药物,而且是零差价‘卖出’,这意味着直接和全国34万多家零售药店产生竞争。”

“对社区医院,政府部门有财政补贴药品差价;而零售药店要一边纳税一边承担所有负担。这无疑使零售药店面临着很不利的竞争环境。”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医药流通研究中心主任代航告诉记者。社区基础药物目录都是慢性病、小病、常见病用药,很多都是零售药店的主打品种,而社区以成本价销售药品,导致药店包括平价药店的优势消失殆尽。根据调查,在已实施药品零差率的地区,药店的客流量减少40%~60%。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总裁助理吴壹建近日公开表示:“我觉得掉到了冰窖里,我们非但没有分吃新医改蛋糕的份,自己的蛋糕还被挖走了一块。”

二、医院药房不再一统天下

据了解,目前药品零售市场只占药品销售市场20%的份额,医疗机构药房所占比例则为80%左右。随着社区药品零差率的实施,药店客源进一步被分流已成为不争事实。

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表示,一直以来,药店扮演着撞击虚高药价的角色,也是促进医疗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目前药店价格要比医疗机构的便宜合理得多。”一位上海连锁药店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了“药店无罪”的委屈,他认为,新医改不应是挤压健康发展的药店,而是改革僵化腐败的医疗机构。

在全国医药协会负责人联名签署的一份新医改建议书中,业内人士一致呼吁,正是医院垄断扭曲了医药行业的发展。

“全国社区医疗市场未来每年将有一两千亿元容量。”新医改征求意见稿中基本没有考虑到药店这个行业,但要构建一条正常运转的基本药物供应链,产业链的

各个环节都不容回避。

三、药店无奈谋转型

眼看着新医改政策扶持的基层医疗机构,即将同零售药店形成的直接竞争态势,许多药店也已开始寻找出路。做多元化的零售企业成为一些连锁药店的共识。

据了解,上海第一医药商店早在2006年就开始拓展产品线,谋求转型。2007年,该公司销售收入约2.8亿元,其中70%~80%来自化妆品和其他护理品等非药品收入。金象大药房总经理邓劲光也表示:“即便北京不让卖药了,我们也能活得好好的,我变成屈臣氏。”邓劲光所表达的即是目前许多药店拓展产品线: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的尝试。

“在去年上海40亿元左右的药品销售收入中,药品销售增长非常小,化妆品、保健品则增长迅速。许多连锁药店,目前也呈现药品销售比例少、非药品销售比例高的特点。这表明我们的连锁药店已经在谋求多元化这一无奈却必然的转型。”代航向记者表示,除了差异化经营,药店凭借长年经营积累的供购渠道,往往能拿到比社区更低的药品出厂价。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供应机制的连锁药店,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下,仍有机会占据一席之地。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扭亏成话题

实行基本药品零差价,失去了“以药养医”的经费来源的上海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不得不面对如何扭亏,以及功能重新定位的问题。

自从2008年10月1日上海实施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以来,上海浦东新区太平村的乡村医生费国娟就多了一项实时记录的工作。这是为了统计就医人数和减免费用,以考察政策实施效果。

曾经,药品加成是“以药养医”的重要经费来源,也是导致“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不断的医疗市场整顿和改革中,药品加成也被不断加以约束。去年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指出,在医院“以药补医”机制未改变前,医院销售药品加成率不得超过15%。新医改方案称,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基本药品零差价,取消所有的药品加成。

虽然也有人在抱怨零差率覆盖药品太少(浦东新区村卫生室120种药品,中心卫生室150种),减免费用太少(每张处方单子减免在几角钱到几元钱之间),经常感觉不出来,浦东新区初级保健办公室主任张若容表示,数据表明,还是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选择在村卫生室看病了。从10月1日~31日,浦东新区村卫生室就诊人数为59845人,比去年同期增加0.38%。

毕竟,用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的话讲:诊疗费减免了,零差率后药费也少收了,合作医疗再报销80%,农民在村卫生室看一次病平均只需自付4.2元。

而接下来,上海将在广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开药品零差率。据记者了解,目前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药品零差率的征求意见稿已经下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零差率收费目录的药品也确定总计166种,其中西药87种、中药79种。

不过,在让利给老百姓之后,村卫生室立即面临着减收的局面。据统计,实行零差率后的一个月内,浦东新区167家村卫生室实际减收超过了18万元,整个上海郊区村卫生室少收药费187.96万元,平均每张处方药费少收3元。而这笔钱,之前是可以用于乡村医生增加收入和村卫生室建设的。

社区卫生中心也得面临同样的问题。据测算,2009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零差率后,补偿经费总额估计约为1.65亿元,平均每区补偿经费金额为869万元,各区在300万元至2800万元之间。这笔钱将由区县财政和医保承担,其中城镇职工医保承担1.22亿元。

在收支两条线和医保预付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由于运行成本上升、诊查费减免、药品加成降至15%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数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在问题并未解决的前提下,零差率的实施是否会加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亏损,目前还不得而知。

自7月份起,上海市人大的相关调研组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炜带领,赴普陀、崇明等6个区县实地调研,形成了一份名为《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

根据《报告》,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平衡的压力逐步增大。2007年上海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亏损1.2亿元,平均一个中心亏损92万元。19个区县中,低于平均盈亏线47%的有8个区;普陀区有2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亏损,长宁区25%,南汇36%,崇明20%。

于是,没有结余的中心就开始压缩合理的业务支出,出现了“以防养医”、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水平等诸多新问题。《报告》指出,很多中心负责人担忧,一旦历年结余资金消耗殆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将难以为继。

浦东新区医疗机构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造成亏损的最根本原因,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利的幅度,超过了政府支撑的幅度。

为切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入与分配的关系、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的直接联系,目前,上海的19个区县均已实施了“收支两条线”。中心的医疗、药品等所有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支出则全部纳入部门预算治理并由政府下拨,工作人员待遇由财政保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支出包括购买药品、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以及运营经费。其中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防保经费购买,基本医疗服务由医保购买。

不过,医保预付制度在实现对开支的合理控制的同时,并没有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完全的补偿。据了解,医保预付总额以上一年度的实际支付数作为基准数,按照本年度合理增长幅度确定。

浦东新区医疗机构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医保的上浮幅度为6%,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就诊人数的上升显然不成比例。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共2617万人次,较上年同期上升20.57%。

中心城区医保资金的基数较高,人口又向郊区导出。与之不同,

“浦东是人口导入区,基数小,但是增长很快。”上述负责人说,钱应该随着人走,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而超支部分,原则规定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分担。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上半年就增加医保就诊量2万人次,中心需要自行消化超额医保费用1002万元,导致该中心上半年亏损。

浦东新区医疗机构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行零差率后,每100元中节省的15元,属于病人自付段的只有1.5元,医保部分是13.5元,所以节省更多的是医保资金。如果资金不断沉淀在医保中,容易导致医保结余率提高。

事实上,目前医保结余率确实相对较高。1990~2005年,平均结余率为26%,2001年甚至高达36%。合作医疗和城镇医保2006年的结余率都达到了27%。根据国际经验,合理的区间是控制在10%以下。

零差率对政府的托底之间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盼望政府托底

在亏损的状况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政府财政托底的呼声日益提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专项监督调研组调研发现,一些社区卫生中心面临的收支困境令人关注。

以先行试点改革的长宁区为例,由于均次费用下降、药品加成率降低、检查收入减少、公益增加等原因,改革两年多来全区各中心累计减少收入超过1亿元。据各区县人大调查,2007年浦东、黄浦、卢湾、徐汇、静安、闸北、虹口、杨浦、闵行、金山、青浦、奉贤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亏损共计12068万元,平均每个中心亏损92万元。此外,在收支脱钩的情况下,如何切实做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避免重走分配“大锅饭”的老路,依然是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重大课题。

解决方案:上海市卫生局将会同市财政局于2009年上半年制定实施全收全支、收支分离、政府托底、区级统筹等基本标准,以及相配套的绩效考核管理基本要求。试点开展村卫生室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医院急盼政府补贴

广东医药价格改革试行方案近日出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其中作为“顽疾”的高药价问题已被推上“手术台”:在深圳、韶关、湛江三地先行试点,逐步取消医院目前15%的药品收入加成。此外,还将在部分药品外包装上明确标示出厂价、零售价,以拧干医药流通中的“水分”。

据了解,45%是卫生部对医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上限比例要求,但这仅是三级综合医院的上限比例,中医院和肿瘤、肺科等专科医院,这一比例都超过50%,有的甚至超过70%。从中可以看出,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而药品价格加成15%的政策显然是医院的利润支柱。

湛江卫生局副局长李位民直言:“执行药品零差价,政府如果没有补贴医院这部分的损失,医院处境会很难。”

取消15%的药价加成如果不辅以合适的回补措施,不仅是“少赚”,对有的医院来说甚至将难以为继。

作为这次试点之一的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副院长向记者算了一笔账:1~10月份,该院的药品销售收入为1.1亿,利润为1650万元,药剂科共有102个药师及配送人员。以年平均工资63000元/人计算,1~10月份实际需要支付人员工资约535万,社保等费用约65万,所剩费用对一家大医院的循环运行来说捉襟见肘。

此外,药品在医院的储存和管理会产生附加价值,用药过程必须有医师、药师、护士、收款人员等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些环节的投入并不会随着15%的取消而减少,这必然会影响医院实际收益。

同为试点之一的韶关市乳源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告诉记者,现在具体方案还没出来。目前医院年销售药品200万元,占总收入30%以下,药品有30万元左右的利润,用于7~8个药房员工的工资及水电等费用支出,仅够维持。取消药品加价后,希望政府能给分月补贴而非年底补贴,以顾及医院的现金流动需求。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十七大”和市委十届四次、五次会议精神,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建立有效的卫生强市实施载体和工作推进机制,全面提高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省级卫生强市工作的领导,成立由陈小平副市长为组长的*市人民政府创建省级卫生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详见杭政办函〔2009〕175号)。

三、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省级卫生强市工作,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进一步加强,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反应性明显提高;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全市居民人人享有公平、优质、高效的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健康指标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努力使我市成为浙江省首批卫生强市。

四、工作任务

根据《浙江省卫生强市考核标准(试行)》(浙卫发[20*]7号),主要工作任务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基本要求

1、申报前两年未出现因防控不力而发生的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重大食物中毒事件、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和重大血液安全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

2、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3、市本级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高于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卫生事业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5%以上。

(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

1、全市(包括市本级和所辖县、市,下同)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7岁,申报前两年孕产妇死亡率≤12/10万、婴儿死亡率≤9‰。市本级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85%。

2、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口覆盖率≥80%。

3、卫生应急预案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查明率≥85%、及时处置率达100%。

4、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科教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卫生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2.02人,每千人执业(助理)中医师数≥0.3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1.77人,每千城乡居民拥有社区责任医生数≥0.75人。市本级50%以上卫技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卫生信息化率≥85%。

(三)卫生资源配置状况

1、全市每千人床位数达到控制标准,精神病总床位数达到10-15张/10万人。市本级有独立设置的传染病医院,达到具备收治各种烈性传染病的能力;有独立建制的院前急救机构。

2、市本级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及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采供血机构建设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3、政府按乡镇、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一定服务人口举办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率≥70%;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80%。

(四)综合保障水平

1、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事业发展规划,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分年度的卫生发展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实施计划;制定出台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

2、建立卫生强市、强县、强乡镇(街道)工作考核推进机制,将卫生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综合考核评价。

3、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动态增长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健康体检、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等各项卫生专项经费足额、及时到位。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比例≥10%。

(五)卫生管理水平

1、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健全,依法行政,监管有力。申报前两年内无非法行医刑事案件,无被省级以上主要媒体曝光、经调查核实并造成恶劣影响的卫生行风事件。未发生严重破坏公共医疗秩序的事件。

2、免疫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覆盖率≥95%,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控措施落实,达到规定要求。社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率城市≥80%,农村≥60%。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90%,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率及动态健康档案建档率≥80%;妇科常见病检查率≥85%。全市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0%,其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95%;无非法采供血案件发生。就医群众对医疗服务的综合满意率≥95%。

各区人民政府要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年*市创建卫生强区县(市)工作任务的通知》(杭政函[20*]197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09年*市创建卫生强区县(市)工作任务的通知》(杭政函[2009]198号)要求,完成辖区创建工作目标。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创建浙江省卫生强市工作任务分解表》(见附件)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全面完成创建工作任务。

五、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年9月一2009年3月)

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部署工作任务。

(二)对照检查阶段(2009年4月一5月)

对照《《浙江省卫生强市考核细则(试行)》,收集、汇总、整理有关资料,进行自评。针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办法,认真整改。邀请省卫生厅创建办对我市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创建工作开展督导。

(三)整理申报阶段(2009年6月)

各区人民政府要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09年*市创建卫生强区县(市)工作任务的通知》(杭政函[2009]198号)要求,在2009年6月15日前完成辖区工作目标,对照卫生强市对辖区的考核指标,整理好台帐资料,将创建工作的自评、总结上报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对本部门创建工作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档,开展自评、总结,并于2009年6月15日前将总结材料、自评情况及台帐资料上报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人员对创建工作进行初评,对初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起草申报卫生强市自评报告,于6月30日前正式向省政府申报*市创建浙江省卫生强市报告。

(四)迎接调研考核阶段(2009年7月—12月)

召开卫生强市迎评工作会议,制定迎评工作方案,迎接省考评验收组的调研、考核。组织全市主要新闻媒体,对创建卫生强市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五)巩固提高阶段(2010年1月以后)

根据省卫生强市调研、考核组的反馈意见,制定整改工作计划;各区、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按计划和要求进行整改,巩固创建工作成果。

六、经费保障

为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完成,市政府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创建卫生强市的自评、申报、宣传、迎检、奖励等。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创建浙江省卫生强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提高我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升我市卫生综合实力、提升卫生发展活力,提升卫生服务能力的有效抓手。各级党委、政府及各责任单位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干在实处,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确保我市成为首批省级卫生强市。

(二)落实责任,加强督查

市政府将卫生强市创建工作纳入对各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各区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深入各责任单位监督检查,交流、总结、推广创建工作先进经验,研究、分析、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各责任单位也要认真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切实加以整改。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及时挖掘、总结、报道卫生强市创建工作的先进做法和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按分工要求,落实责任。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建设卫生强市的主要职能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宣传、财政、劳动保障、食品药品监管、体育等部门的沟通与指导,齐心协力,协同推进卫生强市创建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