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4-04-16 17:2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实践教学 三自一段一思考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86-02

1 前言

“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唯一途径,要想“科技强交”就必须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技能的开发,树立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观,为此,高校都加大了实训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但目前的实训教学并不能满足社会实际的需要,其中部分实践教学环节脱离了实践。教学内容没有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目前道路勘测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实践教学进行优化设计。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结合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提出了“三自一段一思考”的实践教学设计模式。三自一段一思考促使学生创新发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运用。

2 三自一段一思考模式的设计

“三自一段一思考”是指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查资料研究、自主分析,一段指三自教学实践后设计一个阶段给出实例分析,录像教学等,一思考是对前面三自一段的学习,老师学生互动给出总结思考,即在师生教学互动的基础上,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

“自主阅读”是预习新知识,查阅相关资料,掌握专业新动向。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先对新知识的背景意义、理论发展的前提等做个梳理,为教学开展做好自我调整。“自主阅读”由设定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自学分析等环节构成;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得以锻炼。

“自主资料研究”就是自己向自己提问,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新知识,它的原理是什么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也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分析”是通过多维互动,自我反思,探讨各种疑问,对问题给出自己的分析,最终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一段其实是对前三个方案的一个加深理解,就是说通读道勘教学后,给出一个相关综合的实例,这个实例来源于实际工程,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思考,给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案。一思考就是根据前面的实际教学给出工程中真正的工程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查找优缺点,给出自己的思考。

可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学中的诸多环节由学生自行完成,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教师主要起引导、点拨、反馈作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参与者,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又能以一两拨千斤的指导使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使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得以发展。

3 道路勘测设计“三自一段一思考”实践教学设计模式

3.1 明确任务是实践教学设计的关键

明确任务指课堂教学的目标、性质及其实践教学的结构。道路平面设计中圆曲线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实践工程为什么这样设置等。带着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有的放矢。

3.2 精心设计问题是实现三自一段一思考模式的有效手段

有人说思考题是小学和中学的事情,大学阶段的思考题没有实际用处,没有必要设置,这是一个伪命题。大学阶段的思考题很有必要设置,它是前面学习的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学习后续知识的铺垫。好的思考题可以促进知识能力的提高,甚至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青霉素的发现源于科学家对未知霉菌的思考。因此,要想实现三自一段一思考模式,必须有效的设计问题,且给出的问题有启发性。围绕设计的中心问题,学生老师在课堂展开互动。设计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具有链接性、层次性,即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拓展。以问题指导学生问中学、学中问,开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以某一立体交叉公路的设计为例:给出每年因设计问题造成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录像图片,给出以下问题:造成拥堵和事故的原因是什么?等;结合道路勘测设计给出专业分析,找出设计方面的原因,假设自己为设计师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设计方案;比较分析总结给出问题的思考方案。

3.3 媒体使用设计

教学媒体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工具。广泛而正确地使用媒体,特别是现代电教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4 教师的设计

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情感,即要求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既教书又育人。在实际工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专业的、情感的、人际交往的、做人的等等,教师应能排解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个性、心理品质方面也得到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美好的情感培养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5 案例的设计

工程案例的选择应遵循:(1)科学性原则。选题有严谨的科学逻辑和客观事实作依据;一般选用从设计院或施工单位正在做的项目作为第一案例的选择;(2)价值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选题不仅要有学术价值,而且还应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选用的施工方法一定符合新时代的方法和工艺,对于几十年的方法和工艺案例并不是一点不讲,而是给出实例比较记忆以加强新工艺、新方法的传播;(3)适应性原则。选题时要充分估计到完成本课题的必要条件:学生的知识体系等。选题的难以适中便于学生记忆。(4)创新型选题。选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举一反三,也可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案例这一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配合意识,加深对所学理论课程的理解和巩固,培养正确、熟练运用道路设计规范、手册及参考书的能力。

4 存在的问题

硬件不足。适逢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学校实践教学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速度;另外部分实验室设备老化、陈旧,实验、实训开展率相对较低。

软件跟不上。(1)实践教学的设置没有完全充分体现理论符合实际的要求;(2)实践教学的设计对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各门课程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的职业能力考虑不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评估热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但受诸多因素(例如经费少、指导老师少、场地有限)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不能使学生全面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5 结论

“三自一段一思考”的实践教学设计模式以任务设计为先导,以师生互动为动力的教学形式,对新高职实践教育的改革进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部分的成功。由于我们教学实践时间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加深实践教学深度,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提高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还应深入研究。总之实践教学是个常说常新的课题,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朱媛.让任务成为英语课堂运行的动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7).

[2]龚亚夫.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N].英语周报,2004-08-11(004).

[3]冯建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90-92.

[4]金波.“三自一导”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宁夏教育,2002(03).

篇2

道路勘测设计是一门专业核心课,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该课程目前存在学生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以后的工作内容及方法了解较少,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等现象。基于此,通过建立咨询机制、制作教学模型等教学改革手段,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需求有清晰认识,并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

咨询机制;教学改革;职业需求

一、研究意义

背景一:2007年12月18日,中国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宣布,中国总规模约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基本贯通。初步构筑了中国区域和省际间横连东西、纵贯南北、连接首都的国家公路骨架网络,形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雏形。背景二:2014年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在国家普通高等院校的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占高校总数的50%。通过以上两个背景介绍可以发现,无论是早期的“五纵七横”还是现在的“7918”工程,都体现出道路工程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的重要地位。良好的交通网除了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便利外,也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未来的道路工程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剧增,以及各高校课程的修改,高校教师意识到按照目前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践能力偏弱,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很好地结合。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道路勘测设计”课主要讲述如何选择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使用上安全的线路。线路选择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命脉,也影响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在我国乃至全球都存在由于道路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经济浪费或安全事故隐患。随着汽车拥有量的迅猛增多,许多城市如北京、南京以及福州等均变成了“堵城”,而道路选线规划的不合理是原因之一。由于本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不理想。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开座谈会的形式,可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教师单纯地讲述书本知识,照本宣科,过于理论,教学内容不够直观。由于学生靠想象去理解书本内容,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最终出现一时不学,积累到后面又学不会的现象,不能全面整体地把握知识点。(2)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一方面对自己专业方向定位不清楚,认为土木工程是跟房屋建筑有关,忽略了道路、桥梁等专业学科;另一方面学生不明白自己以后的职业选择,对工作方向缺乏足够认识,从而导致对这类偏向设计方面的课程重视不够。(3)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该课程要求学生在前期掌握测量学、高等数学等相关知识,然而在上课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对测量学的知识了解较少,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地形图,不会做交点坐标计算等基本内容。(4)课程学时偏少,基于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完成总学分的要求,使得一些专业课学时被压缩,导致教师要在短期的教学时间中把内容讲透、学生也要把知识学好,师生双方都具有较大压力。此外,实践教学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授课的学生人数过多、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和参与某些比较重要的实践等,导致学生不能全面了解道路设计程序。

三、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1.建立咨询机制,使学生了解行业动态由于书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行业动态会存在一定脱节,如果教师只介绍书本上的理论,而不考虑实际的行业发展新动向、新理论,那么教出的学生必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建立咨询机制,即通过教师定期向学生介绍道路专业最新动向以及企业需求,给学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使学生对本专业以及本课程有一个清晰认识,明白这门课学什么,学会了有什么用,以后能够做什么等,在了解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自信并热爱本专业。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日后工作规划提供建议。通过咨询,学生不仅能够对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增加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思想,学生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不会出现抵触学习的情况。

2.了解企业对道路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对于教学型高校来说,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即响应教育部提出的高校转向职业教育的要求。高校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要先清楚目前的职业需求,所以在教学改革中,采取调查企业对道路专业应届毕业生能力要求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以道路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为调查对象,通过制定调查问卷全面了解企业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期望,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道路方向人才。此外将调查结果整理总结后,发放给学生进行学习,使其自己进行对比,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改变目前无目标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毕业之初就能具备用人单位要求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从纵横两方面讲授知识,形成适合工程实践应用的知识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打破书中的章节束缚,先全局后局部的讲述书本知识。如按照教材顺序先介绍相关内容,再讲解三者间的关系,学生就会觉得知识比较分散,不能全面把握,所以在教学时,可以把三者间的联系提前到平面设计中讲述,使学生能够明白三者间具有的联系和约束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此外,还要建立本门专业课与其他专业课(横:桥梁工程,道路施工技术)或专业基础课(纵:测量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CAD)间的联系,使学科之间不再相互独立,变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系统。具体措施是将测量实习得到的地形图在道路勘测设计中使用,通过道路设计得到道路平面线形、逐桩坐标表等成果,再反过来运用在测量学的课程实习中,使学生进行放样,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4.改变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采取的具体方法有两方面: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制作教学模型,将平面地形图做成三维立体模型,并以此模型作为授课道具,使选线、定线等内容变得更为直观。学生在参与教学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提高其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教学模型,可以直观看到道路选线的好坏,从而较好地理解选线的注意事项,不再单纯依靠想象。当然,通过模型训练,也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桥梁、工民建等专业也具有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当遇到一些书本上讲的不够深、不够前沿的知识时,教师先将其布置给学生,以若干人为一小组,使其课后自己查阅资料,总结讨论并做成PPT,再以汇报的形式讲给学生听。通过此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供了锻炼其综合能力的机会。在以后的工作中,除了要能够做好专业工作以外,也要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充足的自信。

5.以讲座形式聘请校外专业人员来校上课考虑到学生对教师会有一个熟悉适用期,接触时间久了学生在学习思想上会有一些松懈,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聘请校外专业人员给学生上课,以增加教学的新鲜感。当然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度,仅限于一定的内容,如通过邀请校外专业人员给学生介绍道路设计、施工的最新动态,使学生对行业具备清晰认识,掌握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掌握道路设计软件的使用,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建立信心。

6.增加实践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改变实践等于实习的传统思想,在现有实践安排的基础上,通过与测量学、工程力学、制图、CAD等课程的有机联系,使不同学科在道路设计或施工工作中能够综合运用,学生获得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在道路设计实践中检验测量学中地形图、交点间距计算等内容,检验学生利用CAD绘制施工图。也可以根据道路设计成果在现场实地放样,使学生获得实践能力。

四、结论

通过以上方法措施,最终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发生根本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使学生懂得学习本门课不是简单地应对期末考试,而是为以后的职业生涯作准备。学生学习好这门课,除了能够为其他相关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更能在以后的道路设计、施工等工作中快速上手,并能发现不合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更快地拥有独挡一面的能力。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最终使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不再是空有理论知识的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高兴元.《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

[2]张秀成.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10,(5).

[3]郑丽娜.论“道路勘测设计”的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3).

[4]孟德光,董艳英,张明,吴建国.《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探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1).

篇3

针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将发现学习方法引入教学实践。首先对发现学习方法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进而对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发现学习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探讨了发现学习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最后,对发现学习方法下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发现学习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发现学习;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6009104

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道路路线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于培养本科生的道路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而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注重师生互动等教学心理技巧。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1]。鉴于此,考虑到道路勘测设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应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教育理论,进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也对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发现学习法的内涵

发现学习法是一种由学习者用心参与,主动、积极地探索以求获得知识概念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学习方法。它是著名认知派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在1960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2]。发现学习重点强调让学生

依靠内部动机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直接讲授式教学方式相反,发现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以习得新的知识,并与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联系。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法就是学生以基本教材为内容,通过再发现的步骤,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的学习[3]。可以看出,发现学习法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应用发现学习法进行课程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而学生可通过学习活动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取问题的一般规律,这就是发现新知识的一个过程。发现学习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纯学习”模式转变成“学习和发现”相互结合的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

近年来,由于国内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已有相关学者对发现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到相关教学活动,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1-2,4-5,6-7]。由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都较强的特点,文章在分析发现学习理论应用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可行性基础上,探讨了发现学习法下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基于发现学习的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方法。

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中发现学习法的可行性分析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道路基础知识、道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道路选线和定线知识及道路交叉口设计等。其课程设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与测量学、工程地质、工程制图、计算机编程语言、路基路面设计等相关课程关系非常紧密,交叉性非常强。

(2)随着计算机技术、3S技术的不断发展,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进行更新,以与当前新技术相适应。

(3)现有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多媒体平面教学,在这种环境下,为了充分理解道路路线的空间几何设计,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8]。

具备这些特点,将发现学习法应用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便成为可能。原因如下:

首先,因为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学科交叉性很强,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发现学习方法与原有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例如:在推算平曲线逐桩坐标时,就需要应用到测量学的知识和内容,在讲解横断面设计时,又需要应用路基工程的知识和内容。

其次,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规范、技术近些年都有更新和发展,这从道路勘测设计教材的不断改版也可以看出。而学生正处于对接受新事物、新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年龄段,为此在介绍传统内容的同时通过发现式学习方法加以与当前的一些新内容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最后,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程,其前面几部分的内容涉及比较多的数学公式,这就需要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扎实。另外,在涉及平竖曲线结合时,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这些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是具有相当大难度的。而在课程教学中如果纯粹讲授公式推导和计算过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对课程失去兴趣后,可能导致在学习时产生抵触情绪。此时,发现学习法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揣摩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学习加以促进。

三、基于发现学习法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发现学习法具有四个基本特点:强调内在动机,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学习过程,强调信息提取[6]。这些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直觉思维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将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有效的提取[7]。发现学习是实行创新性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发现学习方法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特点,基于发现学习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逻辑图设计如图1所示。

结合道路勘测设计的课程特点,发现学习方法在其教学模式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的进度和讲解的内容合理设置情境,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逐步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和网络工具来自主学习和思考。路线选线时,可播放一段实际道路工程选线的视频录像资料,通过课堂动态演示和工程实习体验的直观教学,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福建省某山区(可为某位学生的家乡)修建一条二级公路,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在山区选线的限制条件更多,如何更合理地选出经济实用的路线,进而引导学生查阅规范,对一些地形受限地区的平曲线要素设置有更深刻的了解。

(2)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针对性地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其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到位。例如:在讲解反向曲线夹直线的要求不小于2V时,教材中有一习题2-6可用来进行举例[9]。该习题根据已知数据可计算出一个交点处的切线长,又已知两交点间直线长度,可对其进行分析,看在两交点间是否能满足夹直线长度的要求。在得出不能满足夹直线要求时,可计算另一交点的切线长,此时题目的要求是求取圆曲线半径R和缓和曲线长度Ls。在这种情况下,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只利用一个已知切线长数据确定出2个未知要素

。学生普遍反映计算不出来,这时告知学生用试算法,即假设R和Ls为一具体数据,反过来推算切线长,如果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已知切线长比较接近,说明可以采用这一组数据。但另外一个问题又被学生所提出:这样一组一组带入公式进行试算,即使用计算器也要花很长时间,是否有必要,能不能有更简单有效的方法。此时有学生也会提出

: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编程语言,能否编程解决?通过学生的不断探索,发现在此处利用循环的原理就可以很容易实现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上讨论的这些内容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不仅加深了对平曲线要素的计算理解,而且与计算机编程进行了关联,使学生学习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让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并进行相应的拓展,以便在巩固拓展中发现新的知识。例如:在介绍超高过渡段长度的计算时,有一个超高坡度与路拱横坡度代数差的概念,在讲解时向学生提问是不是这个值总是拿超高坡度直接减去路拱横坡度。通过分析这种理解方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个值要与超高过渡时选择的旋转方式有关。进而再向学生提问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学生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发现缓和曲线的长度确定也要考虑超高渐变率的问题,进而把这两块内容有机联系起来。

四、基于发现学习法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将发现学习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由于本科教学改革的需要,课程的教学学时数在缩减,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又为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多媒体技术可设置探索发现的环境,这是实现发现式教学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下,可使教师在课堂内有更多的时间介绍相关知识及进行互动式教学,并能通过工程图片的展示,结合相关实际工程情况的介绍,补充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更直接的感官认识,并能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积极思考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具体问题,明显提高了听课效率。

(2)建立基于问题形式的发现式教学方法。在教师的讲授之外,需要注意适当的课堂提问,提问都是有针对性的,抓住重点内容,结合道路工程的实际特点,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形成有意识的行为,进而将之成为习惯。

(3)建立基于作业形式的发现式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让学生完成,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对部分内容难度较低的可布置学生自学,要求学生针对几个问题进行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学生可将存在的疑难点反馈给任课教师,而教师再给予有效的讲解,这样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鼓励学生对现有书本中的知识点进行质疑,并启发学生思考。

(4)灵活运用发现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置问题,引入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研究直至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强化学生动脑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开放意识、训练意识、互动意识、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获得应有的收获。

五、结语

文章将发现学习方法引入到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对其教学模式和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可以看出,发现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耗时较多,忽略了学生接受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应将发现学习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以取长补短,更好地提升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福,孟露,梅晓丹.自然地理学“发现学习”的教学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1(1):29-32.

[2]张朔玮,姜小鹰,肖惠敏,等.发现学习法在《护理研究》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1):42-46.

[3]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4]胡怡亭.发现学习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58-60.

[5]岳刚.发现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6):79-81.

[6]傅晓涛.“发现学习”及其在“元素周期律”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6):121-122.

[7]王坚,高井祥,唐艳梅,等.发现学习在《GPS 定位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0,35(2):53-56.

篇4

Abstract: Based on the school-running pattern and characteristic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Liaoning Jianzhu Vocational University and referring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in China, this article takes training high skilled talents needed in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as the main line, takes work process as the pointcut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makes clear the standard of quality, knowledge, ability, attitude, 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i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It is aimed to construct the modularized curriculum of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s, enhance “double-quality”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form a win-win school running mechanism.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lent training mode;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178-02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工程技术与企业管理人才的主要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本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轻视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退出历史的舞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经验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从而提高学生适应岗位需要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市场紧缺、急需的,能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然而它所要求的人才、知识结构、职业素养等明显不同于传统的工程人员,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有几十所,其中辽宁交专、福建交院等六所院校为“国家示范校”,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国内最具代表性。要解决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就要反思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这些问题,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总结了四大问题:

①教学过程难于执行。实际上,道路桥梁工程的项目周期通常很长,具体工作的时间点很难于匹配教学活动的时间点。此外,工程项目执行的地点不同于一般的操作间,存在较高的环境与组织风险,学校处于安全考虑,不愿让学生长时间呆在工地,而客观上也有很大的难度。②实践环节薄弱。目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的实践环节还仅仅处于课程实训阶段。而在教学过程中,实践项目少之又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养成依赖的心理状态,缺乏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③缺乏与时俱进的“双师型”的教师。该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全部为“双师型”,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主要通过阶段性培训的形式,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施工方法改进、施工理念的转变,使得教学中缺乏与实际工程情况相对接的知识传授,亦缺少实际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④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高职院校一般均建有实训室,尽管现有设备很好,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设备由于不配套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充分利用,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而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等仍缺乏仿真实训场地。此外,校企合作的效果也并不理想,缺乏有效的运行载体和长期互利互融的机制保障。

2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1 科学的设置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交通、路桥施工生产一线,培养熟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理论,掌握公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道路桥梁施工工程、隧道工程及其附属工程等相关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能够能在公路建设施工、管理一线从事施工放样、试验检测、工程计量、现场组织管理等工作。掌握路桥工程养护维修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该专业就业职业领域: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及管理一线技术人员。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公路、交通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料管理、造价管理、试验检测、施工测量、施工监理、设施维护等岗位工作。该专业初始就业岗位群:公路工程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试验员、资料员、测量员、安全员、监理员。本专业发展岗位群:公路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同时,经过实践锻炼后能力突出者可胜任施工单位的项目技术主管、项目生产主管、项目经理等核心领导岗位。

2.2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基础课程、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个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如图1),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基础。同时,结合道桥施工企业的技术现状和岗位需求,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情境式教学应是首要的思考方向,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2.3 推进课程改革建设 为促进学校课程建设,改进课程教学,提高教师职教能力,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2014年6月,该校邀请国内著名职业教育专家戴士弘教授为全校教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戴士弘教授以“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为切入点,阐释了课程评价的新标准,引出课程教学设计三个基本原则,即课程必须突出能力的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中心。戴教授列举了当前职业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重点表现为职业教育定位不准而带来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存在误区,他强调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是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通过戴教授的讲座能够引发大家更深入地思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系统化改革问题,各教学部门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改革,我校第一批80门课程改革已完成,第二批120门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课程改革主要内容有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整体课程教学设计、ppt课件,电子教案、微课等。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师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

2.4 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得到学校批准,已经购买相关试验仪器设备180余台(套),建成道路桥梁实训室2个,420m2。能进行土工试验、水泥试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路基路面检测试验等。我校“道路桥梁工程实训场建设工程”设计已初步完成,工程位于学院园区西南角,项目总占地约4500m2。本实训场地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排水、防护、交通安全设施及场地硬化等。其中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合公路与城市道路特点对人行道、土路肩等做分别展示。排水设计主要体现形式为明排边沟及暗排雨水井。道路防护主要包括道路路基挡墙及路基边坡防护。道路安全设施主要包括道路标志牌及道路路侧护栏。场地硬化主要为各桥梁模型场地进行硬质铺装。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术语、材料等的理解与记忆。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秉承“以实习带就业”、“以实习促就业“的理念。以系主任、书记为核心,以辅导员、专业教师为两翼,积极开展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推荐工作。在实习岗位安排过程中,城建交通系确立了“安全第一,对口安排,全程管理,确保就业”的基本方针。2015年,签署了北京城建道桥集团、中铁九局检测公司作为该系实习就业基地的合作文件。

2.5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基于课程改革后,将原有平时成绩(10%)、期末成绩(90%)的考核方式废除,实行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如图2)。

该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职业岗位课程中的《道路工程识图与绘图》、《工程测量》、《道路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4门课程已经完成了课程改革,在校内评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年仍有《道路勘测设计》等8门课程改革已经获得批准,获得显著的改革效果。近两年该校学生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在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系列软件建筑信息模型大赛”校内选拔中荣获团队二等奖,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数字艺术创意设计大赛辽宁省CAD技能大赛中有8名同学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同时,校内增加建筑CAD、工程测量、道路工程检测等竞赛,参与学生超过70%,有效地促进科技人才的培养。

3 结束语

课程的全面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及综合素质均有所提高。完善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并形成了自己专业的教育特色,为社会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5

2.论我国反补贴的应对之策高飞,GaoFei

3.内蒙古地区高校大一学生消费心理研究郝凤军,HaoFengjun

4.新形势下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对策探析冀强,荣丽霞,黄喜平,胡宇强,JiQiang,RongLixia,HuangXiping,HuYuqing

5.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设置的研究与实施朱蓓,李正元,ZhuPei,LiZhengyuan

6.充分发挥大学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周文学,郭俊平,李志军,ZhouWenxue,GuoJunpin,LiZhijun

7.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研究王福,WangFu

8.装饰性在水彩画作品中的运用研究景韶佳,JingShaojia

9.斯皮瓦克:翻译的政治刘永,胡晓宇,LiuYong,HuXiaoyu

10.论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涂兵兰,TuBinglan

11.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业汉英翻译的影响焦阳,索龙嘎,JiaoYang,Suolongga

12.从网络交换视角看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小说《巴彻斯特大教堂》中的权力纷争崔洁,薛枝,CuiJie,XueZhi

13.《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关涉性分析杨艳萍,高洁,王妙迪,YangYanping,GaoJie,WangMiaodi

14.《圣经》官话和合译本的历史地位与贡献关志远,苗凤波,GuanZhiyuan,MiaoFengbo

15.语言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分析蒋琴芳,JiangQinfang

16.论"空白"给宋词带来的审美特质——空灵滕驰,TengChi

17.试论史传文学对朝鲜古代文人小说的影响李杉婵,LiShanchan

18.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分析乔芸,刘飒,QiaoYun,LiuSa

19.《元曲选》中的语气词"呀"及其相关问题——兼与《元刊杂剧三十种》等文献比较任晓彤,RenXiaotong

20.逍遥的"乌托邦"与无可企及的"精神高原"——山东作家张炜小说浪漫主义气质批判刘绪才,胡宇慧,LiuXucai,HuYuhui

21.中法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对中法合作办学的启示马军,MaJun

22.纽曼之大学观对于现代中国大学教育的启悟陈瑛,盖志毅,ChenYing,GaiZhiyi

23.基于Matlab平台的"水力学"教学模式探索霍倩,金丽华,HuoQian,JinLihua

24.针对不同专业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巩芳,高磊,刘鑫,GongFang,GaoLei,LiuXin

25.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马志强,刘利民,刘志强,田永红,李雷孝,MaZhiqing,LiuLimin,LiuZhihong,TianYonghong,LiLeixiao

26.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苏芳,杨静,SuFang,YangJing

2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研究与实践——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陈虹,王永顺,ChenHong,WangYongshun

28.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樊桂清,贾相如,吕晶,FanGuiqing,JiaXiangru,LvJing

29.论多媒体技术在推进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韩敏,HanMin

30.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杨珍,牟占军,YangZhen,MuZhanjun

31.高校学生评教指标设置的调查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宋钰,李冬梅,丁志明,杨斐,SongYu,LiDongmei,DingZhiming,YangFei

1.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高飞,GaoFei

2.二手设备网上拍卖安全体系的研究马少蓉,李弘,刘建国,MaShaorong,LiHong,LiuJianguo

3.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管理信用卡业务风险孙延艳,周艳明,SunYanyan,ZhouYanming

4.旅游景点逃票现象的博弈分析及门票价格研究黄泊戬,李怡,杜铁军,李长青,HuangBojian,LiYi,DuTiejun,LiChangqing

5.蒙古族旅游纪念品专卖店设计的"情"与"理"李楠,杨正中,LiNan,YangZhengzhong

6.华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建筑的展望董伟利,DongWeili

7.论元上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王云庆,张赫逸,WangYunqing,ZhangHeyi

8.关于普通高校学报拓展优质稿源的思考其木格,QiMuge

9.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结构分析乔芸,贺春枝,QiaoYun,HeChunzhi

10.也说语气词"呢"的形成和发展任晓彤,胡宇慧,RenXiaotong,HuYuhui

11.笼子中的女人——论《占有》中爱伦.贝斯特的生存困境吴建玲,蒋显文,WuJianling,JiangXianwen

12.福克纳小说文本的心理范式研究王智音,齐建坤,包斯琴,WangZhiyin,QiJiankun,BaoSiqin

13.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作品对美国文学独立的影响齐建坤,王智音,李冬梅,QiJiankun,WangZhiyin,LiDongmei

14.对歇后语的概念整合研究李丽丽,陈亚杰,LiLili,ChenYajie

15.英语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解析贾永芳,栗霞,JiaYongfang,LiXia

16.文化因素对语言可译性限度的影响王新,WangXin

17.英汉语篇结构对比与大学英语写作刘雅玲,LiuYaling

18.英汉财经用语中颜色词的联想意义对比及翻译方法许威治,薛枝,XuWeizhi,XueZhi

19.从福柯的权力话语视角看林纾《黑奴吁天录》的翻译行为王瑞生,阿拉坦,WangRuisheng,ALatan

20.人体运动生物节律与投篮命中率的关系研究王武,WangWu

21.关于抢枢运动的传承与发展思考王超,WangChao

22.中国高等学校现实分类及学校定位研究霍天强,HuoTianqiang

23.本科学生学术不端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分析牟占军,徐睿琛,MuZhanjun,XuRuichen

2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应用研究赵永红,ZhaoYonghong

25.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侯二秀,HouErxiu

26.任务型教学法对培养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作用陈亚杰,杨静,ChenYajie,YangJing

27."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工程材料及机制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许萍,王峰,赵金兰,刘向东,XuPing,WangFeng,ZhaoJinlan,LiuXiangdong

28.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改革研究阿拉坦,王瑞生,方香廷,徐睿琛,ALatan,WangRuisheng,FangXiangting,XuRuichen

29.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黄霞,HuangXia

30.词汇的语义理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宋俊,张红,SongJun,ZhangHong

31.《民法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运用之探析王俊霞,WangJunxia

32.Web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马志强,寿永熙,秦俊平,MaZhiqiang,ShouYongxi,QinJunping

1.关于高等学校科学发展若干问题的辩证思考王永明

2.努力构建有利于高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关于管理重心下移及制衡机制问题的调查研究峻峰

3.高等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牟占军

4.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会与认识王凯

5.内蒙古牧区人口过剩与政府管理改革研究雅玲,马军

6.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现代解读与应对策略王忠东,乔彪,郭松朋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孙立侠

8.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实践与反思——以TJ大学为例苏日娜

9.产学研合作的超循环模型刘鑫,王秀丽

10.积件思想及其开发技术研究刘建兰,王永明

11.高校文科学报审稿工作发展思路的探讨其木格

12.话语的语境功能研究齐立明

13.言语交际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与探讨贾永芳

14.对话理论的实际运用分析王文飞

15.大爱无形——翻译理论家谢天振学术个性中的人文情怀张白桦

16.预制语块习得与口译质量的关联张蓉

17.从《圣经》的中英文译本谈对隐喻理解的普遍性王新,李杉婵

18.浅析宋词意境中"空白"的创造与实现滕驰

19.浅析典故和隐喻在艾略特诗中的互文性与暗示性李文军

20.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的理论研究王武

21.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式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霍天强,徐睿琛,李巴津,胡志勇,刘进荣

22.试析普通本科院校人才特色的形成因素尚传斌

23.中国环境下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研究陈亚杰,王新

24.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分析及对策李晶

25.浅谈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樊桂清,霍天强,吕晶,王建平

26.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于翠红,曹建洲

27.关于"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孙立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