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4-16 17:2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的方法

篇1

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活动中存在的误区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理念与医疗中心不同,他坚持的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营销关键在于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和愿望,把优质、便捷、安全的卫生保健服务送到社区、送进家庭,让居民少生病、不生病、生小病。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活动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认为营销是伪装的术语,把营销看做是对医生神圣职业的背叛。既然社区卫生服务是公益性质,那就不需要搞营销。对4Cs市场营销理念缺乏深入了解,认为搞营销就是为了赚钱,把营销与盈利划等号。

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不需要营销,只要医术高明就有人购买,或卫生服务是由医生来主导的,与消费者无关。社区卫生服务营销基础是要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水平,没有好的医疗技术病人就没有信任感。但是光有高明技术,没有低廉的价格,没有优质的服务,没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也不会有病人光顾。

认为营销活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或者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和管理人员的事情,与业务人员无关。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民生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由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支持和投入力度。但是全部由政府包下来,又会滋生新的大锅饭,所以必须参照市场的机制进行运作,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岗位聘任,优胜劣汰,这样社区卫生服务才有生气,才有活力。

社区卫生服务市场营销的特点社区卫生服务要引入营销理念,但毕竟社区卫生服务与商业单位有着本质的不同。要想创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必须充分认识疾病模式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等变化,充分利用贴近社区、了解社区的优势,通过开展社区诊断,采用市场营销的方法,开发社区卫生服务市场,制订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计划,提供便捷、质优、价廉、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把居民中潜在的健康需求开发出来,通过自身努力,拓宽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服务品牌,增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随着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市场营销的优势不断凸现:

政府主导:《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未来年各级财政将投入8500亿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网底,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更加凸现。

收支两条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年以来,上海在19个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工资奖金全部由政府埋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不再辛辛苦苦搞创收,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高服务质量中去。

社区卫生网络:通过连续几年的政府实事工程,上海目前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点686家。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得到医疗卫生保健。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全科服务团队,社区医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提供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宽。

社区卫生服务成为精神文明重要载体。

市委、市政府决定,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社区建设。这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具体举措,也是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一项民心工程。社区服务越来越得到群众认可,涌现出像陈海信等一批先进模范,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

虽然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医疗重心下沉不明显;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利用率有待提高;社区护理病.房是一床难求,上门服务尚不能完全适应居家养老需要;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的管理率、控制率还不是很高,上门随访还存在门难敲、脸难看等现象。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尽快引入营销理念。

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的基本要素区卫生服务要引入营销理念,首先要练好内功。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内涵、建立合理的服务价格,提高病人满意度,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一个让社区居民放心的就医单位,愿意把自己的健康交付的单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服务、质量、价格、满意度等是其基本要素。

服务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区诊断,发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制定卫生服务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和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主要卫生问题。

社区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和专家,以及家庭和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的情况,建立家庭健康责任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连续性,为居民提供全面深入的卫生保健服务。

质量质量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时应着眼于基础条件质量,以统筹质量管理全局(管理重点);切实抓工作环节质量,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决定性因素);以终末质量进行反馈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否则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就失去了依托。

价格价格是营销中惟一能创造收入的因素。进行,2009,Vo1.8,No.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时,必须考虑到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医疗价格的上涨,只能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是基本的卫生服务,因此应采取廉价策略:尽量降低成本费用,以廉价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应尽量杜绝各项不必要的收费,精简人员,明码标价增加价格的透明度,让医疗消费者安心、放心就医。

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的主要方式和手段社区卫生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健康为目标,以家庭为单位的连续、综合、便捷的卫生保健服务。根据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社区卫生服务市场营销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品牌营销打造社区卫生服务品牌。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中,首先要以高超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去营造品牌,在病人心中建立稳定的形象。当消费者有某种需求时,就会想起某种品牌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其他;二是通过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和报纸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报道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将社区卫生服务海报张贴在显著位置如街道委员会办公楼等场所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三是面对面宣传:通过社区各项活动进行面对面宣传,建立热线电话,印发宣传资料,向病人推广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理念,聘请健康大使等,都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品牌营销的好方法。

顾客满意营销影响社区卫生服务顾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二是就医所花费的时间,三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四是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承担的角色。社区卫生服务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个性提供人,进一步降低病人负担,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提高病人的参与意识,增加服务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卫生服务;营销策略

在目前医疗市场化的情况下,卫生服务营销已成为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医疗服务已由原来治疗疾病、延长生命、降低病死率,拓展到预防疾病、减少疾病和优化生存环境,增进维护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促进病人社会能力改善与维护[1]。医疗服务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活动过程,是医院及医务人员以实物和非实物形式满足病人需要的一系列行为。它是医疗和服务的有机融合,包含疾病诊断、治疗等职业技术过程,也包含满足生理和心理素质需要的服务过程。医疗服务由3个基本层次构成:核心医疗服务、形式医疗服务和附加医疗服务。医院健康教育是附加医疗服务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是卫生服务单位以知识为营销内容,以社会为营销范围,以广大群众为潜在客户的知识营销手段。因此,在健康教育中开展服务营销是卫生服务单位开发市场潜力,赢得竞争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

1卫生服务营销的必要性

1.1满足市场服务需求

人们的健康需求具有多样性,目前注重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的人逐日增多。医院作为卫生服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积极主动为满足人们的健康意识变化与健康需求,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服务。

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医院服务把注意力,从单纯的治疗疾病扩展到满足病人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上。注重医学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多种健康教育服务途径,满足病人的不同需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卫生服务单位要树立以满足病人需求为目的的服务营销理念,不断延伸视点,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营销。

1.3有效地将健康需求转化为需要

医院健康教育是一项附加的医疗服务,是卫生服务单位的重要职责;它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医护人员教育能力与素质的体现,是服务质量的保证[2];同时也是挖掘医疗资源的重要手段。实实在在地为病人健康着想,通过治疗各环节有效地将病患的健康需求转化为需要。病人维护了健康,而医院也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2卫生服务营销运用于医院健康教育

2.1社会营销

开展义诊、下乡服务、健康教育橱窗宣传、讲座、社会健康公益活动、卫生咨询宣传活动、健康知识竞赛、健康形象大使等活动,营造人人关注健康的社会氛围,树立卫生服务单位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形象。

2.2社区卫生服务营销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六大功能之一。社区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提供社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老年保健、社区人群健康检查与疾病普查、临终关怀、家庭健康咨询、心理咨询、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营养膳食指导、科学健身运动指导、科学改善和保护生存环境等服务,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同时能获取社区对健康与医疗服务的需求信息,为卫生服务单位及时调整服务结构与合理分配、利用资源提供可靠的信息,是典型的营销行为。

2.3网络营销

2.4关系市场营销

这有3个层次。①财务层次。是通过价格因素刺激病人购买服务,很容易被模仿,比如赠送健康体检卡、节假日优惠等。②社交层次。重视卫生服务单位与目标人群之间的社交关系,强调个体化的服务。要求卫生服务单位制定统一的健康教育服务方法、制度、规范等,主动与目标人流,通过健康教育方式,随时收集信息并及时调整服务结构。

③结构层次。主要通过增加技术投资、利用技术成果,及时收集目标人群需求信息,精心设计服务体系,强调个性化服务,如会员制服务、临终关怀、心理康复等。通过卫生服务单位与目标人群、政府机构,及其他公共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建立稳定的关系。

2.5文化营销

对健康教育服务而言,产品文化营销主要是指健康教育服务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形象等整体素质,同时也包括根据目标人群的文化背景,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服务。在健康教育服务范围,品牌文化营销主要是指卫生服务单位以自己特色或优势形成的健康教育服务品牌,为目标人群提供优质的品牌服务。通过健康教育服务的各种制度、服务规范、人员素质与形象,让目标人群认同与满意,从而促进卫生服务单位文化营销。

3讨论

我国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居民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和健康教育,采取措施,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促使居民从有病求医向保健求医的观念转变,主动预防疾病和调整生活方式,积极防病,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自身的建设,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包括根据辖区居民的需求,增加服务项目的种类和改善服务质量[3]。

将营销策略用于健康教育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方向。通过与目标人群的交流,可以获得很多潜在的健康与服务需求信息,了解他们对卫生服务单位服务的知晓与满意度,亦是其反馈服务质量的渠道,便于卫生服务单位及时调整服务结构和促进流程再造,从而提高卫生服务单位的服务质量。

健康教育服务以知识为载体,是实现卫生服务单位进行知识资本经营与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

知识营销使人们了解疾病预防与保健知识,加强自我保护与保护生存环境意识,提高其生存与生活质量,有效预防传染病、突发性疾病、慢性病等,也为预防突发疾病危机管理奠定基础。同时,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也提升了卫生服务单位在病人心目中的地位与信誉度,并对其发展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实现社会效益与卫生服务单位发展双促进、双丰收。

篇3

关键词:医风 医德 新医改 建设

医德医风主要由医生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医务人员在救治时所体现出来的医务人员与病人,以及医务人员内部之间的关系的体现。作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心情,以及医院的经营发展,没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医术再高明,也没有为病人服务的意识,这样对病人的病情影响非常大。以下将结合新医改实施后医风医德建设。

一、新医改实施前医风医德的现状

首先,当前出现的医患纠纷主要表现在主要由于医治的过程中,与病人之间的交流不当。服务态度不好,在对病人进行救治的过程中存在个人的感情成分,当医生对某位病人有意见时,在治疗的过程中的会带着个的情绪在其中,这样很容易在脸上表现出来,例如,说话语气生硬,脸上没有笑容,医务人员在医治的过程中显得很勉强,甚至不满足病人的必需要求。

其次,医务人员在医治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作为一名合格医生的职责,面对病人不能百分之百地表现出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在行动中缺乏责任心,不管病人有没有表现出疼痛的表情,都不予理会,特别是在在进行手术治疗时,不能人性化,尽量缓解病人的疼痛感,这需要平时长期的训练,才会从中摸索出一种正确的在手术过程中以病人为本的手术方式方法。

其三,医务人员在对病人进行诊断医治时,没有以病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不能秉承“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传统理念对病人进行有铲的治疗,缺乏起码的医德和医风,在这点上很容易与病人产生口角纠纷,从而影响到医院的经营发展。只有充分地展示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才会让病人受益,让病人满意,在医院医务人员所做的一切都要为了病人,因为病人就是医院的顾客,顾客是上帝,由此可见,新医改后,对医院的医德医风加强了制度管理,只有有效地对医德医风进行管理,才会让医院的改革之路显得更平坦,病人更愿意接受新医改。

二、新医改实施后医风医德建设的对策

(一)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建立新型医患关系,促进医德医风的好转

在新医改实施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新形势下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工作,通过社区服务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医生的医德医风,由于现在在大医院看病的时间与病人上班的时间是相互冲突的,一般看病的都是在上班时间,这样当有的病人排了大半天的队,还轮不到自己,这时病人会非常气愤,本来就是请假来看病的大半天的时间都浪费在排队上,很不值得,因为病人请假本为就不容易。面对这样的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好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让医患之间的关系,更加有效,同时也让病人与医院之间通过良好的服务沟通和良好的医德医风的体现,得到关系改善,这样不仅有利于医院的发展,也有利于病人病情的好转,因此,通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医德医风的建设。

然而目前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些大医院塞红包的现象发生,由于一些病人一到医院就面对是挂号,缴费等漫长的等待,正如有的病人所说,看病只要1分钟,挂号排队,缴费排除,等结果就要花费一天的时间,这些本来说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面对的主治医生的服务态度恶劣,医德医风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这样的医院病人也不会进去。病人看病是为了看好病,不是没有事就和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交谈,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医务人员都不能拿出最佳的医德医风表现在病人面前,更何况,事后的态度就更不理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好改变了这种看病的模式,从以前的病人进医院看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走出去,进行病人的家里去诊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医德医风体现出更加完善,医患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病人看病,医务人员治病,也是天经地义的。要让医务人员积极地参与到救治病人的工作中去,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病人看病的难处,对自己的医德医风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会的一种进行,是医患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平等化。只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才是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体现。

(二)加强医病人间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院规章制度的前提必须保证病人权利的落实和国家权力的程序化、规范化。像近年来,有的医生滥用权力,随便侵占病人医保的现象就属于个人权利不落实和国家权力的非程序化、非规范化。可见,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不仅是针对病人要奉公守法,同样也是针对医务人员要依法行政,医务人员的工作要程序化、规范化,在这点上要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和病人是公平平等的地位。

1、通过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良好的沟通,可以让医务人员更加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根据不同的病人提供不同的有效的救治方案,是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采用有礼貌的语言,在救治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采用鼓励性地话语,让病人建立医治的信心,能够通过沟通,让病人更加有信心治疗自己的病情,这些都需要医务人员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耐心地倾听和诉说,这样才会让病人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心理能够得到安慰。有时病人生病在于心,这就需要医务人员懂得如何让病人不病,让病人治好自己的病。

2、在非语言沟通时,执业医师一方面要善于观察病人的非语言信息并消除病人的顾虑而鼓励其用语言表达出来,以便更准确的了解病人真实想法;另一方面执业医师也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手势、手姿、眼神、情绪、声音等对病人的影响,即要通过无声的语言传递对病人的关怀和照顾,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而不要因此引起误会而使病人多疑,甚至产生悲观失望心理。

(三)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进行考核

在新医改实施后,要制定出适应于新医改下医院的绩效考核办法和细则,通过制定一系列与服务水平、医风和医德方面的指标,将考核的结果与薪酬挂钩,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和保障新医改实施后,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为病人服务意识。在制定这些指标时要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对医院服务盲点进行重点防护,在涉及到的考核指标中,要尽量细化,要与每个岗位的每个职责相关联,使得医务人员能够从行动上,从实践中去改善医病人关系,并加强医院医风医德的建设。

三、结论

总之,结合当前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医院的医风医德建设越来越关键,这关系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病人是上帝,病人始终是第一的,医院的医务人员不能为了私自的利益而损害病人的利益,这种医风和医德是会遭到唾弃的,要始终保护良好的医患关系,才会有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涤玄.当前医德医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1)

[2]闫丹丹.我国医德医风现状及改进建议[J].今日科苑,2012(04)

[3]王志宏.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3)

篇4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实施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但现阶段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在目标和理念上是互通的,且我国社区健康教育已经形成机构、人员、职责等相对固定的制度化建设,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引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利用社区健康教育资源进行慢性病健康教育是可行的、有益的。

1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的关系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健康管理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目前发展日益成熟。在我国健康管理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第一家以健康管理注册的公司出现在2001年,现这类公司约有200家。

健康教育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等干预措施促使人群或个体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帮助实现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及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健康教育的萌芽出现在19世纪初,美国、加拿大、前苏联等相继建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机构。我国的健康教育始自20世纪初,1915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其宗旨之一是向民众普及现代医学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将改善人们的行为作为当前减少疾病风险的最主要策略,而改善人们健康相关行为的任务主要地由健康教育来承担。可见,健康教育是健康管理过程中干预的重要手段,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更好地维护人们的健康,而健康管理更侧重于监测和针对致病危险因素的评估以促进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2 国内外的健康管理模式

2.1 执行机构美国健康管理服务的队伍目前已形成较大的规模。医疗集团(机构)、健康促进中心、大中型企业、社区服务组织等,都为大众提供各种形式、内容多样的健康管理项目及其相关服务,成为美国医疗保健系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的极少部分医疗机构、体检机构、保险公司和健康管理公司提供此项服务。

2.2 管理领域包括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6种,逐渐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健康管理基本策略。我国只有几个健康管理公司利用不同数学模型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和管理,多数停留在体检层面。某些医疗机构或专业的体检中心开始了早期的探索,主要模式是通过健康检查,发现健康问题,然后提出个体化的健康维护计划。

2.3 参与人群包括一般人群和弱势人群。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PPO(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计划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国,私人健康管理一般服务于高端收入客户,部分保健品公司在营销基础上免费提供泛泛的健康管理服务。

3 在社区实施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3.1 医学模式和疾病谱改变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疾病谱也由传染病转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生活方式病),目前我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当中,慢性病发生率达到52%,且约有75%的死亡与慢性病有关,我国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的世界大国。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影响健康的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与自然环境因素占17%,医疗条件占8%,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健康管理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健康的危险因素后,通过主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促进健康。

3.2 物质生活提高后人们的主观需求对健康的需求增加,不只停留在有病早治,而是形成了“早预防、早调理、早保健”的科学养生认识。

3.3 高医疗费用的现实要求2000年我国慢性病治疗费用高达上千亿元。据统计,全国仅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4种慢性病的医疗费用,就占去了全国卫生总费用的12.5%。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05~2015年,中国因心脏病、中风、肿瘤等慢性病花掉的国民生产总值将高达5580亿美元。1978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Eding―tond―w博士成立了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生活方式及其对人的健康、医疗、生命质量和医疗卫生情况的影响,经过20多年的研究显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所以,健康管理对于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是必要的,它节约了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提高了个人的生存质量。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提出,投入1元钱的预防,可节约医药费8.99元,另外还可节省重症终末期的抢救费大约100元。

3.4 健康管理自身对健康有益的证明广州总医院从连续5年参加健康管理人群的各项指标对照情况看,85%的客户在管理后的各项生化指标(如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和其他可量化物理指标(如腰围、体重、体质指数、血压、运动锻炼情况和吸烟数量)等均有改善。《中国卫生经济》报道,由于实施了健康管理计划,美国对慢性疾病的控制取得了良好成效:(1)1965~1975年,冠心病患病下降40%;脑血管疾病下降50%。(2)1969~197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减少80万人。(3)1978~1983年,胆固醇水平下降2%;血压水平下降4%;冠心病患病率下降16%。据估算,保险公司每投入1元用于健康管理,就可以节省约4.5元的医疗费用支出。美国夏威夷医疗保险公司在采取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计划之后,每年节约医药开支达440万美元。

4 社区健康教育为实施社区健康管理提供可能

社区健康教育为社区健康管理提供可能:(1)社区健康教育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增加了人们的健康知识,使健康管理的认同度提高。有调查显示:95%的被调查者愿意参与健康管理,说明人们有这项健康需求,且在干预阶段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会积极配合健康管理。然而由于健康管理需要先行付费,所以有92.5%的被调查对象愿意参加健康管理,但希望通过医保的方式参与。(2)社区诊断、健康档案提供了监测数据,为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确立基础数据,也为个人健康评估提供可

能。(3)健康教育、预防、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定位为健康管理确立了制度保障;生命全过程的服务为健康管理提供连续的支持。(4)社区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为健康管理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专业人员,同时由于政府购买公共卫生中含有的健康教育经费,也使部分健康管理有了物质支持。但据测算,按每位医生每年平均服务1200人计算,每位居民健康管理费需30元。所以,还需要医保资金的支持或由居民自付部分费用。

5 社区健康管理的实施

健康管理在预防疾病,节约医疗费用,减少社会、家庭和个人的疾病负担方面都被证明是有效的,而且收效明显。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在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中有许多共同之处,我们可以在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中引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加强监测和疾病风险评估,同时,根据现阶段健康管理应用较少和人们不愿先行付费购买健康管理的实际,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台、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模式、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中健康教育的部分经费或医保经费,以及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满足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健康、减少疾病。

篇5

关键词:医疗机构;服务营销;问题;改进措施;研究

0 前言

医疗机构在其经营的过程中,医疗服务人员及组织不断的创造各项有价值的医疗服务活动,与其服务的对象进行交换,达到人们的健康要求及服务需求,并实现医疗服务组织的抓哟目标,上述活动即是医疗机构的服务营销,其性质上属于社会活动及管理工作的综合体。服务营销相较一本的商品,其没有实体,是无形的活动,在创造服务的过程中即被服务对象(患者)消费掉,具有创造与消耗的同步性。医疗服务人员的个体性格、特征、技术水平、服务方式、身体素质等各种要素均有较大的区别,其提供的服务情况、质量、效果等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服务活动又具有独特性的特征。服务营销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医疗服务的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医疗机构的质量及今后的长远发展均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其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得服务营销的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许多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1 医疗机构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固定化

许多医疗人员的服务相对固定化,没有对服务市场进行详细的分析,各项服务均没有差别,实际情况是,即是是同类疾病的患者,由于其思维观念、消费心理及经济承受能力不同,其对于身体状况及治疗的要求也会有区别,如部分患者经济条件良好,要求彻底根治疾病,而经济条件一般的患者则会选择暂时先控制病情等,或者对于医疗环境的要求有差别等,而医疗机构则不理会其需求,提供相同的医疗服务,其不能自主选择,或者无法达到其需求等,严重阻碍了医疗机构的发展[1]。

(二)医疗价格不规范

医疗机构提供的产品时无形的服务,其没有实体,许多医疗服务没有定性,或者其没有明确的分类,虽然国家在医疗机构的费用方面有各类收费标准,但是医疗机构依然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其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往往着眼于自身的情况,而没有考虑到整个医疗市场的总体水平及当地人民的实际经济能力,定价过高等,使得人们会选择较为底层、经济的医疗机构,流失了大量的受众群体,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2]。

(三)宣传效果不佳

医疗机构最常用的宣传方式是滚动广告、有偿新闻、电视广播广告等,宣传方式较为单一,手段不丰富,且许多广告过于夸大事实,使得人们不仅感觉审美疲劳,无法有效辨别真是情况,且逐渐产生不信任感,而公益广告、健康咨询服务、免费义诊等活动却十分少见。现代医疗纠纷数量不少,医院费用高、态度差等,人们对于医院的印象不佳,使得其消费观念有偏差,阻碍了医疗机构的发展。

2 相应改进措施

(一)以需求为导向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现代医疗机构做好服务营销的主要渠道之一。首先需要将综合医疗作为重点,才利用良好的医疗技术、贴心的服务,共同构成优质的服务,与其他医疗机构形成差异化的对比。现代人们对于身体的健康状况及其他方面的理想化,对医疗机构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求的特征由单一性逐步转变为多样化、多层次,医疗机构则需要紧密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各项转变。如许多患者更加倾向于看专科或者专家,医疗机构则需要制定好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专家或者专科的开诊、停诊、轮休等制度,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使得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服务,也能够充分利用资源的各项资源;医疗技术的发展,女性对于为在美的不断追求,使得美容、整形、各种外形缺陷修复等也逐渐成为了现代人们较为常见的需求,医疗机构也需要在该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并开展健康咨询、家庭保健等服务,扩宽市场及消费人群,而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患者[3]。上述方法要落实到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医疗机构的建筑制度方面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可以设置专门的机构,对于医疗机构各个部门的活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规范服务活动,有效提升服务质量。

(二)价格调控

价格是医疗机构强化服务营销的重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医疗机构的消费人群,需要医疗机构合理调整控制价格。首先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医疗价格标准来确定各项服务的费用,在价格方面争取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规范医疗服务是需要对各类检查及药物制定相应的标准。由于市场经济的多变性,使得医疗机构需要全面的调查当前的医疗市场及其特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机构的医疗技术、药品服费用、设施、医疗环境、服务内容、方便度、定点医疗保险等,掌握了目标市场及其他医疗机构的情况后,才能以其作为可靠的根据,逐步调整各项价格,并及时发现了标准医疗服务的不足或者存在的问题,及时校正,并提供更贴合大众实际需求的优质服务[4]。

(三)扩大影响力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分布较为分散,社区的数量不断增加,该类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升高,其与居民的拘谨最近,最贴近其日常生活,可以较为方便且全面的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教育、提供疾病预防服务等,属于一项便民服务,居民也更加容易接受,从而在居民中构建良好的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各个社区数量的增加,使得社区的活动也十分频繁,医疗机构也需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洪佐,以社区为依托,使得社区网点能够起到扩展营销渠道的作用。具体来说是全面的调查社社区居民的各项医疗卫生信息,根据相关的服务标准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并在社区做好宣传活动。如果存在无法当时进行治疗的患者,需要及时转至医院进行深入的治疗,并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如家庭保健服务,具体有上门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社区网点的人员需要提高觉悟,不仅需要看到个人利益,也需要从医院的高度类考虑大局,不只考虑个人收入,更应考虑医院大局,使得个人利益与医院整体毅力达到一致。另外农村地区也需要做好宣传工作,或者与当地的未审计后进行合作,进行宣传活动,使得医疗机构的影响力深入人心[5]。

3 总结

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使得社会中个各类医疗机构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个医疗机构的设备条件、医疗技术、医疗设施、环境等有较大的差异,使得其综合实力也有区别。服务营销是现代医疗机构需要重视的方面,其对于医院的服务质量、信誉及长远的发展均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现代医疗机构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全面掌握自身的各项情况,并结合现代社会的主要形式,有效的进行服务营销,提高服务质量及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也实现医疗机构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霞,张楠楠,唐植,张虎军.新医改形势下的公立医院营销策略初探[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07):785.

[2]薛翔,帅雯婷.新办民营专业口腔医院服务营销策略浅析--以江西亚美口腔医院为例[J].现代商业.2009(04):162-163.

[3]李天庆,张铁山.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医院服务营销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09(01):54-56.

[4]袁红,杨小文,林雨晴.医院服务营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08):695-697.

篇6

关键词:随访;调研;优化医疗服务;长沙地区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8-0085-02

随着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深入人心,深化展现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质量,成为当今医疗领域发展的重点。医后随访,指对出院患者的随访服务,是将医疗护理服务延伸至出院后和家庭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

一、调研对象、方法与基本数据

医后随访的施行,可使出院患者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降低再入院率,提高患者医疗满意度,融洽医患关系,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完整医疗。也能有效解决患者出院后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并发症、疼痛、心理不适、医嘱不明等,和亚萍[1]等在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中指出随访服务有助于控制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达到二级预防水平的作用。院后延续护理的基本核心要素则是针对个体/患者的卫生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的延续护理。[2]为了使患者得到持续、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更好地构建医疗随访服务体系,解决目前国内“重治疗,轻随访”的难题,本团队开展了医后随访现状及患者需求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便利取样法于2014年8~10月、2015年1~2月近13人参与了调研全程,抽取湖南省长沙市20所不同阶层公立/私人医院、39个社区、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行政人员、医务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社区医务工作人员四个群体进行定性与定量调查,共发放实地问卷1200份,计划访谈30份。截止2015年2月1日, 共回收问卷1124份,回收率大约为97.7%, 有效率约为84.43%,其中有效问卷949份,个案访谈、录音及材料24份。

(二)调查方法与统计学情况

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研法、个案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现场观察法等进行分层随机分地域整群抽样。

统计学方法利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分析χ2 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随访现状的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二、长沙地区三级医疗机构医疗后随访现状调研情况与分析

研究问卷中,根据患者及家属年龄、学历、居住地等通过科学方法进行分层抽样,回收共计604份调查问卷。对医院医生、护士、医务行政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近似4:3:1:4的长沙市实际医疗系统医务工作人员配比进行取样,回收共计345份有效调查问卷。

(一)现阶段随访实施情况

在实际生活中有70%(421人)的随访是由随访员主观基于病情考虑,而其中35%(209人)在随访期望值中认为应结合患者病情和主观需求共同来考虑。

随访方式上,患者与家属群体中有42%(256人)接受的是电话随访,作医务工作人员群体中有52%(106人)采取的是电话随访,目前电话随访占据主流趋势。经研究证明,通过定期的电话随访,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相关健康行为,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3]。

在期望值中患者及家属与医务工作人员对门诊复诊作为随访形式呈现两种差异性态度,说明医务工作人员主观上将门诊复诊代替随访这一举措有待进一步斟酌。

随访者的选择上,56%(341人)目前接受的是除主治医生外的其他医务工作者的随访,然而患者与家属群体中有62%(372人)在期望值中提出认为随访应由主治医生来执行,22%(134人)认为应由专业随访人员来执行,这两者选择为大部分人对医疗随访体系的期望值。

在随访内容期望值上,日常生活指导、康复指导、复诊确定、心理疏泄、康复监督为前五位,反映出患者及家属对随访实质内容的需求,与当前部分医院随访内容中医院营销、医院评价、确定痊愈等流于形式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见,完善随访服务系统对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疗效、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正向发展,打造和谐医疗环境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随访实施基本因素

根据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我们发现影响随访实施的因素主要为:针对随访施行程度差、不到位的问题,医疗体系中相关部门针对随访的支持、监督、培训考核、评估等保障体系为基于随访执行主体分析得出的影响随访实施的因素。针对随访施行接受度差、失访率、拒访率呈两极化的问题,患者及家属对随访的认知度、需求度、认同度、依从度是基于随访接受者影响随访配合度的核心要素。

一方面随访具体实施程度上,医务工作者数据大大高于患者及家属实际感知的随访实施程度,另一方面高效力随访与低效力随访群体在随访认知度、需求度、认同度、依从度呈现两极化分布,说明现阶段随访实施状况参差不齐,其核心价值值得肯定,而其实际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在随访执行主体的选择中,患者及家属期望值也即主治医生与实际情况中的除主治医生外的其他医务工作者及现实医疗服务快节奏状态呈矛盾关系,有待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

在随访内容的选择上,日常生活指导、康复指导、复诊确定、心理疏泄、康复监督为前五位,与当前部分医院随访内容中医院营销、医院评价、确定痊愈等流于形式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现阶段随访的实施主要基于主治医生的主观判断,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换,患者及家属开始倾向于随访的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和主观需求共同来考虑。

三、调研结论与建议

(一)患者及家属对随访的认知度、依从度低,认同度、需求度呈两极化分布

接受过医务工作人员高效力随访的患者及家属,对随访的认同度非常高,非常认同的有28.24%(37人),很认同的有55.73%(73人 );而没有接受过随访或者接受的是低效力随访的患者,对随访的认同度非常低,非常认同的只有7.82%(37人) ,很认同的仅15.43%(73人)。并且在接受过一次高效力、满意度较高的随访之后,患者及家属对随访的需求度也普遍较高,其对随访非常需要的有26.72%(35人),很需要的有51.15%(67人),相反,经过一次低效率随访的患者及家属对随访的需求度普遍较低,对随访非常需要的仅7.40%(35人),很需要的有14.16%(67人)。

经社区调研发现,大部分患者及家属认为出院即意味着痊愈,走进了疾病认识的误区,怀疑随访工作人员的目的性,所以不愿意配合医务工作人员的随访工作,医院院外康复监督功能难以实现。

(二)随访政策不完善,缺乏系统性,随访制度不明晰,缺乏针对性

通过实地调研及访谈,我们了解到,相关政府部门对随访的认知呈现泛化,定位不明确,所属部门任务不清等问题。重视程度未达到应有水平,对于随访全程实施规划未提出一个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稍显完善的政策;另一方面,现今部分医院开展随访工作大多也是针对典型病例进行跟踪或为了获得一些科研数据而对特定的年龄、性别、病种对象进行的专项随访,而不是广大患者所需的系统性随访。

大范围出院病人随访工作大多由护士或管床医生所带实习医师采取电话随访方式给予大致且类似的随访内容,不能体现病人及病情的特异性,随访内容泛化,偏离跟踪监督指导院后康复职能,缺乏患者人群及病情的针对性。

(三)随访实施评估标准不科学,缺乏医务随访工作量化评估标准

目前,在随访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因缺乏医院随访工作量的量化评估标准,医务工作人员的随访工作主观性强,导致医务工作人员在随访工作中态度随意,潦草对待,降低了随访的效力。

医院医务工作者重医院推广轻病情交流,随访执行随意化,割裂随访与治疗的联系,完整医疗意识匮乏。医护工作人员对随访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的认识整体水平不高,其中非常了解的有24.02%(49人),很了解的有9.80%(20人),一般的有37.25%(76人),了解一点的有14.22%(29人),完全不了解的有14.71%(30人)。重院内治疗,轻院外随访是大多工作人员对现环境的工作态度,导致随访工作并没有广泛开展,且已开展的随访工作也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现实中甚至存在执行人员随访内容逐渐偏离中心,直接为医院宣传达到推广效果,忽略了医患交流,忽略了患者真正所需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医生工作压力大,而患者人群基数大,没时间做随访

调研过程中,患者与家属群体中只有18%(108人)接受到了来自主治医生的随访,而56%(341人)接受到了除主治医生外的其他医务工作者的随访。每位临床医生至少负责十几位住院病人,每日自身工作都应接不暇,随访工作若全盘交付于临床医生,其时间安排是不现实的。

患者离院前也往往缺乏对有关院后随访的沟通与交流。住院期间,医生往往着重于病情治疗,离院前也仅写下医嘱,对于院后随访的提及与介绍,认为非其职责范围内,直接导致后续随访工作开展的不顺利。

总之,大部分患者及家属愿意出院接受随访服务,并且期望随访服务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同时,本研究中患者对随访服务形式的需求的意愿可为随访服务体系的改善提供依据。建议根据出院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建立新型随访服务体系,使患者得到持续、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解决目前国内“重治疗,轻随访”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和亚萍,黄瑞雯,魏盟等.强化随访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水平的作用[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35(5):1412-1414.

篇7

这次全区领导干部会议,将表彰奖励会、群众工作会、经济工作会等一系列会议合并召开,主要是对年度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迅速收拢年气,集中精力投入到当前工作中来,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榜样,抓早、抓紧、抓实、抓好各项工作,奋力推动全区科学发展新跨越。关于今年的各项工作,节前召开的区委全委会、区人代会已经作了全面部署,边书记讲话中又提出了更为全面、具体的要求,任务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各街区、各部门要按照边书记的讲话要求,尽快淡化节日气氛,凝心聚力干工作,全力以赴抓落实,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下面,围绕贯彻落实边书记的讲话精神,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目标,我再重点强调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狠抓项目,科学投入,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没有大项目、好项目,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财源、抓就业的理念,把加大科学投入、加快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以项目增投入,以投入促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

(一)科学谋划确定项目。今年我们提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各街区、各部门要围绕这一总体要求,按照区委全委会的安排部署,切实加强指标调度分析,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逐项进行分解,落实到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谋划实施一批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以更好的投向、更大的投量、更高的投效,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更高起点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要立足促进产业聚集高效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资金投向现代服务业、商业地产、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投向重点产业的骨干龙头企业,通过大投入带动产业发展,促进重点产业做优做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对重点园区、骨干企业,有关街区、部门要尽快摸底,明确园区产业培植重点,理清企业今年有什么投入,能投入多少,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提前做好相关准备,推动项目尽快实施。要围绕辖区产业特点,及早谋划确定引进培育的重点项目,统筹考虑资金、用地等要素需求,力争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效,打造一批有特色、高品质、带动力强的产业聚集区。二是更大范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着眼完善全区综合配套功能,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城区南部、北部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路、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向南、北两端延伸。要加大重点项目拆迁力度,高标准组织城建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潍州路南段拓宽改造、乐川街等7条城市干道改扩建、新虞路等8条背街小巷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区南部、北部的产业承载能力和设施配套水平。三是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对上级有明确要求、政策有明确规定的就业、低保、养老、优抚等刚性投入,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确保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对今年人代会确定的“十件惠民实事”,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搞好衔接,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向前推进,确保全面落实到位。

(二)全力以赴推进项目。近年来,我区先后奠基开工了一大批项目,但项目推进不够理想,部分项目没有达到时间进度要求,个别项目甚至在奠基后毫无进展,这充分说明我们抓项目的力度还不够大、措施还不够强、方法还不够多。前段,各街区提报了参加上半年全市观摩点评的重点项目,一月份又集中开工了一批重点项目,各街区要把这些重点项目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着“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原则,会后立即行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靠上,逐一分析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认真研究推进措施,制定详细时间进度表,组织精干力量,盯紧靠上,倒计时推进,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产生实际效益。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帮助扶持,拓宽审批、许可、备案等“绿色通道”,主动介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大胆为项目建设提供便利,全力推动项目加速实施。两办督查室要加大跟踪督查力度,根据项目时间进度安排,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强化序时进度考核,督促项目按计划扎实推进,推动奠基项目快动工、在建项目快建设、建成项目快达效,确保以良好的形象进度迎接全市观摩点评。

(三)高效运作促活项目。各街区、各部门要坚持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相结合,早思考、早谋划、早行动,依据全区重点产业规划,认真分析现有资源和产业需求,科学确定项目承载产业,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大推介营销力度,搞好产业的引进培育,着力推进项目规划、建设、招商一体化运作,实现项目建成与运营的无缝衔接,力争成功一个、带活一片。要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扎实做好项目论证储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资金支持;要充分利用我区金融机构密集的优势,加强银企交流合作,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保证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同时要强化土地整理,积极争取土地指标,优先保障优势产业、优势项目的用地需求。

二、调优结构,转好方式,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各街区、各部门要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科学谋划今年经济工作的思路举措和方法路径,集中优势资源,突破重点,带动全局,切实把产业结构调优,把发展方式转好。

(一)以大型城市综合体为方向,搭建产业发展载体

“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娱乐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城中之城”,是城市发展的方向、产业升级的引擎,对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形象、带动扩大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区作为全市的中心城区,人流物流集中,商业氛围浓厚,发展大型城市综合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旧城、旧村的陆续改造和企业退城进园的深入实施,可开发利用空间不断拓展,为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搭建了良好的载体平台。各街区要认真搞好城市综合体的可行性研究,紧紧围绕全区总体规划,结合辖区旧城、旧村、旧厂改造,科学谋划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力争每个街道都打造一处大型城市综合体,通过“三旧”改造改出城市活力,聚集商机人气,拉动经济发展。要突出抓好重点区域的整体规划、集中拆迁、联片开发,进一步强化规划源头控制,引进培育一批资质高、实力强,有城市综合体开发经验的知名投资商和品牌地产商,实施规模化、片区化开发,规划建设一批承载产业、引领发展的大型城市综合体。要重点抓好泰华城、金融中心、老体育场及帛方、大拖旧厂区等重点片区的规划建设,高标准推进未改造城中村和城郊村的联片开发,集中力量打造特色楼宇集群和高端产业集群。有关部门和街区要积极主动与开发企业搞好衔接,切实做好楼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文章,培育新的优势产业聚集板块。

(二)以高端高质高效为目标,加快服务业优化升级

要把服务业的优化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全力推动服务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的聚集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一是传统产业向高端延伸。我区餐饮住宿、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早、基础好,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但也面临周边区域的竞争分流,必须走差异化、高端化发展的路子,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各街区和发改、商务、工商等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和培植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引导企业运用现代技术和经营方式进行改造升级,大力引进品牌店、旗舰店等现代业态,向高端服务领域延伸,实现品牌化、连锁化、信息化发展。二是优势产业向高质拓展。对金融保险等优势业态,要在继续聚集发展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同时,加快金融创新和发展,大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积极引进金融租赁、创投、期货、基金、金融服务外包等现代金融产业,大力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草根”金融业态;对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具有一定基础的高端业态,要下大气力帮扶提升,进一步拓宽产业链条,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产业聚集,增强辐射带动效应;对文化旅游等朝阳产业,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鼓励引导其进行特色化打造、品牌化提升,形成品牌优势和聚集效应,提高产业竞争力。三是新兴产业向高效聚集。要以生产业为重点,以大体量商务楼宇开发为载体,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有关部门要加快编制楼宇发展规划,明确楼宇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制定更加优惠的楼宇经济发展政策,扶持引导楼宇经济发展。各街区要以培育税收过千万元商务楼宇为目标,重点抓好商务楼宇的规划建设和现有楼宇的改造提升,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引进一批有实力、有规模的大企业集团总部及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和营销中心,推动科技研发、电子信息、现代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向楼宇聚集,打造一批投入产出比高、带动辐射力强的特色楼宇和品牌楼宇。

(三)以做优做强现有企业为重点,推进工业转型提升

一是改造提升支柱产业。要以高速凿岩机械、石油机械、机器配件等产品为重点,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新上项目设备抵扣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机械制造业向产业高端延伸发展。要着力拓宽色纺纱、家用纺织品、服装等产业链条,加快提升电声件、低压电柜等产品技术档次,提高市场占有率,努力培育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二是培优扶强骨干企业。各街区及经信、科技等部门要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实施培优扶强计划,采取更大力度的鼓励扶持政策,组织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开发、先进设备引进、质量环保体系认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要深入企业服务指导,加大对上衔接力度,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科技扶持资金,促其努力扩产增能,尽快做大做强。三是积极发展楼宇工业。各街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积极探索楼宇工业发展,引进一批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高新技术企业上楼经营,力争年内实现楼宇工业发展破题,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切实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三、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一是加强和谐社区建设。要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重点抓好村改居社区的规范提升,全面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指导社区建章立制,规范完善相关组织,优化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民政等部门要深入研究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提升社区基础设施档次,进一步拓宽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切实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二是大力发展优质教育。围绕打造优质基础教育品牌,加快孙家学校、宝通小学和南苑学校的建设进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要扎实推进校园安全工程,高标准组织育才、育英等5处学校的校舍维修改造。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快学前教育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是积极推进文体繁荣。要加强公益性文体服务设施建设,搞好区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的规划建设。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街道、社区文化大院、图书室及配套设施功能,继续开展“三百”文化进社区活动,积极创作文艺精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工程,确保新建成10处以上社区健身场所。

四是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区、街、社区三级卫生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加快二院病房楼建设,新建10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认真做好各类传染病防治,提高医疗保障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完善政策,强化措施,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要实现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就要进一步强化“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意识,不断完善扶持政策,提高服务水平,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一是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政策是政府调控的主要手段,也是聚集产业、吸引人才、促进发展的关键。近几年我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对经济发展有明显推动作用的政策,对这些政策,各街区、各部门要继续抓好贯彻落实,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引导作用。同时要综合考虑发展形势变化,立足区位实际,研究制定与周边区域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优惠政策,调整完善重点产业及龙头企业具体扶持政策,在资金、用地、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强力扶持,吸引各类资源要素聚集,努力形成洼地效应。同时要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切实搞好对上衔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用活用好上级政策资源。各相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年度考核办法,底前提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街区开展工作,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篇8

    1 对社会医疗保险需不需要营销的讨论

    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就是将多层次体系下的各险种,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优质的顾客(参保者)价值,获得、保持和发展参保人群。当“使推销成为多余”,营销目的便得以实现,医疗保险扩面工作也变得简单有效,“广覆盖”、“大数法则”等迎刃而解。

    1. 1 从市场角度看,医疗保险和其他保险一样,是非渴求商品

    医保经办机构必须主动推销和积极促销,善于使用各种推销技巧寻找潜在顾客,甚至采用高压式的方法说服他们接受其产品,从而使更多的人群加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中来。

    1. 2 从医疗保险的需求特性看,疾病发生的随机性造成对医疗保险需求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我国医疗保险起步迟,保险制度不完善,医疗保险市场处于短期非均衡状态。受收入、保险意识、效用偏好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群还没有被纳入医保体系。由于潜在的医疗需求没有得到释放,医院的市场化取向得不到有效满足,其利益、运营效率甚至是社会福利都受到了损害。营销就是善于为医疗保险刺激出需求,促进市场的均衡运动。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应该通过营销试图去影响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

    1. 3 从社会属性看,“城镇”向“全民”跨越后,社会医疗保险的参保扩面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原来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群体是城镇各类组织以及这些组织中的劳动者,通过政府的强制性力量使医疗保险得以覆盖问题不大。但是,向“全民医保”跨越的过程中,灵活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自谋职业者、新成长劳动力、其他城乡居民等,其数量比原来意义上的“职工”要多得多,医疗保险覆盖这些人群,政府的强制难以奏效;而借鉴商业保险的办法,运用营销手段扩大人群覆盖,促进“全民”目标的实现,这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医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1. 4 从其本身特性看,社会医疗保险应具有社会营销观念

    社会医疗保险组织的任务就是在多层次的医保体系下,确定各类人群所对应的诸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者提高参保人员和社会福利的方式,在满足基本医疗保险方面比商业公司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所期待的满足。因此,社会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要通过营销活动,维护和改善客户(参保人员)关系,考虑社会与道德问题,平衡医、保、患利益关系。社会医疗保险理所当然地就要在效率、效果和社会责任方面,于某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营销活动。

    综上所述,社会医疗保险作为公共服务产品,需要用市场化思维,借鉴产品(服务)营销的原理,使市场主体更多地选择医疗保险,让更多的人群加入到社会医疗保险的“安全网”。

    2 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设计和实施

    和其他产品、服务的营销一样,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要以4ps理论(产品product、渠道place、价格price和促销promotion)作为行动的指导。同时,作为公共服务产品,除了传统的4ps外部营销外,还要加上内部营销和交互作用营销两大因素②。内部营销,就是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对经办人员的培养和激励,全机构都要有“营销”观;交互营销,是指经办机构经办能力、服务参保单位、参保人员的技能。

    2. 1 营销定位:“全民医保”下的适应营销

    覆盖全民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将打破城镇职工的界限,面向社会各类人群,以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独立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法多形式、保障水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就是说,在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外,需要根据人群特点、收入水平和医疗消费等,建立多个高低不等的医疗保障层次,至少是一些过渡性、补缺性的保障形式。这样,“多种模式”、“多种办法”就赋予了社会医疗保险产品的概念。以产品观念为导向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覆盖,要求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人群分布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实际,调整完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甚至开发设计新的险种产品,以满足社会各类人群的医疗保险需求。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需要适应新的形势,突出目标市场、参保人群需要、整合营销和医疗保障水平四个支柱,确立营销观念,避免营销近视症③——参保人群并非在购买保险,而是在购买健康保障。这样,不管是响应营销(寻找某些人群业已存在的需要)、预知营销(预测某些人群的需要),还是创造营销(设计新的险种或者参保缴费办法),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可以在不断的调整完善中符合参保人群的认知价值,吸引和维系参保人群,从而在总资源一定的限度内,保证医、保、患三个利益关系方处于能接受的满意水平。

    2. 2 营销机会:“全民医保”下的营销环境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理论、思想和观点,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医疗保障事业的改革发展。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使医保经办机构的工作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当一部分“自由人”要归拢到医保体系中来,这意味着经办业务需要采用由外向内的观念,营销环境恰恰在不断创造着新的机会。从宏观环境看,我国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城镇职工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成员医疗保险的意识越来越强,各级政府把覆盖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并在小康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部署进展上明确了新的目标。从微观环境看,由于政府的规制和法制的健全,使组织为员工参保有了“保障”;同时,个人由于经济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选择性注意逐渐强化,通过有效地营销来影响购买行为,是社会医疗保险扩展参保人群的重要手段。营销环境的变化,要求社会医疗保险必须一改过去大众化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体系设计的基础上,让各类人群来“对号入座”。相反,要据此进行微观营销,对潜在的各类参保人群进行行为细分,并有针对性设计保险产品或调整完善缴费机制。比如,江苏镇江市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在医保体系中设计的住院医疗保险,是相对于基本医疗保险的一种较低层次的过渡性保障形式,参保人员以上年度社平工资为缴费基数,以首次参保的不同年龄,按3%—8%的比例缴纳住院保险费。在向饮服行业、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营销”该险种的过程中,针对这类群体年龄轻、流动性大的特征,调整为以社平工资60%为基数、按行业平均年龄(最低限)3%比例缴费,这种微观营销取得了较好效果。

    2. 3 营销战略:“全民医保”下的营销差异化

    有别于商业保险的利益定位,参保的各类人群在这个体系中是具有特定利益的。在向目标市场传播特定利益这一核心观念的同时,社会医疗保险还要通过进一步编织差异网来体现实体。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形象差异化,就是造就人群对社会医疗保险较商业保险的不同认知方法。首先,在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中,要建立一个不同制度安排的特点和参保建议;第二,更多地应该通过事件和公益活动传递这一特点,从而使之与商业险相区分;第三,它要利用各种营销组合产生某种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制度地牵引作用。

    2. 4 传播营销:“全民医保”下的营销方案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从顾客角度考虑营销过程的方法。在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下,经办机构要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与现行和潜在的关系方和各类人群沟通。因此,除了依靠强制力和传统的动员参保手段,还必须针对不同的传播目标,选择不同的传播渠道。

    2. 4. 1 具事实劳动关系的人员:公共关系与宣传。主要是在政府强制力以外弥补刚性所带来的缺陷。对具有事实劳动关系的人群,要更多地采用社会营销观念,采取事业——关联营销的方法,即积极地使用保障全民健康的形象,构建与参保人员的利益关系,借以改善经办机构的名声,提升知晓度,增加参保者忠诚。通过公共关系、宣传,使社会医疗保险:具有高度可信性,通过新闻故事和特写等使之更可靠、更可信;能够消除防卫,可以接触一些回避、拒绝参保的单位、人员;戏剧化,通过公益、政府财政杠杆等使医保制度和产品惹人注目。

    2. 4. 2 断保人员:客户关系型营销。即经办机构通过有效利用参保人员信息,在对参保人员了解的基础上,将营销针对特殊人群个性化。比如,对具有固定劳动关系的人员,一旦其下岗失业无力参保,对这些断保或是封存人员,可以由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转向单建统筹的住院保险,一旦此类人群经济状况好转,再回到基本层次;再有方法就是给这些群体以缴费照顾,调整缴费基数或比例。这种营销手段的关键是建立客户数据库和进行数据挖掘,进而进行数据库营销。

    2. 4. 3 新成长劳动力:网络营销。新成长的劳动力是网络一代,其特点是:选择权是他们深信的价值观;他们需自己改变自己的主意;他们更喜欢自己作出决定。对此,医保经办机构要善于利用网络和先进的数字化传媒技术进行医疗保险的营销。

    2. 4. 4 城镇其他居民:直接营销。直接营销的渠道很多,如面对面推销、目录营销、电话营销等。关键问题是营销渠道的构建。针对城镇居民的分布特点,社会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需要向社区延伸,不断完善和构建社区平台。社区平台包括街道(社区)的劳动保障平台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只有这些平台建设到位并卓有成效地开展营销活动,才能提高成功率。

    3 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营销行为讨论

    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主要是由经办机构来完成的。经办机构作为营销组织,必须重新界定它的角色。

    3. 1 牢固树立营销观念,建立全机构营销导向

    参保扩面是经办机构的一项突出任务,也是经办能力高低的“试金石”。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职能划分是多样的,但它必须是一个强有力的面向所有参保人群的组织,这种导向使得参保扩面工作应成为全机构的事,营销导向也应是全机构的。“全民医保”目标的确立,要求体现在工作和部门定义、责任、刺激和关系的变化上。特别是医保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使经办机构的一切任务都面对着参保人群。内部各职能部门都要接受“思考顾客”的观念,即强调为参保单位、参保人员的服务。同时,只有当所有的部门执行一个有竞争力的参保人群价值让渡系统时,营销才能有效展开。只有确立全员的营销观念、改变内部的薪酬结构、开发强有力的内部营销训练计划、建立现代营销计划体制、提高员工营销能力,“经办”的目标和水平才能提升到新层次。

    3. 2 经办机构要苦练内外功,实现新突破

    内功是就是在多层次医保体系构架下,强化保险产品力、提升组织力、管理力、营销力,进入精耕细作、精细化管理的科学状态;外功是由关注政策体系、制度安排,转向关注参保人群,由坐门等客转向目标营销。依靠垄断做“老大”或依靠政府强制力推动参保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必须真正学会关心参保人群利益,从目标人群的需要和利益出发,规划市场营销渠道,设计策划促销途径。要学习和借鉴商业保险公司的经验,掌握现代保险营销的有效方法。比如:重视客户关系管理,提升服务价值,重视多种营销组合,加强营销队伍建设、营销社会保障理念、强化经办机构文化建设、改善营销环境的关系主体——医院、同业、媒体等。

    注释:

    ①dictionary of marketing terms, 2nd ed. , ed. peter d. bennett(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1995).

    ②christian gronroos, " a service quality model and its marketing implications, "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18, no. 4( 1984) : 36-44.

篇9

连锁药店贴牌产品早已有之,但是2006年上半年至今,几大连锁都开始大力推进自由品牌(商标)产品,并以著名品牌作为参标,意图对著名品牌实施取而代之的渠道拦截策略。至于引起国内OTC营销界的广泛关注,业内专家和媒体纷纷参与讨论,一致认为自有品牌的扩张是双刃剑,风险和利润并存,自有品牌控制在20%以内是比较妥当的,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发展比较稳妥。

属于药品连锁零售业态尝试新运作模式,以求提高利润水平,实现突破的改革尝试,发展自由品牌是连锁盈利压力下的必然趋势,本身无可厚非,只是具体做法和推进步骤上有待商榷。但是在对品牌产品和品牌塑造还不清楚的情况下,没有全面周密的战略规划,就快速上马,造成物极必反。目前连锁药店的所谓自由品牌,充其量只是“自有商标产品”而已。

自有品牌的盲目扩张是损人损己的经营策略,一是降低了零售终端的总体营业额,利润攫取透支了未来市场,品牌药的缺失导致客户流失严重影响了零售终端的品牌价值;二是品牌药无法得到特定零售终端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药的市场发展。

自由品牌还对知名品牌敲响了警钟,应该怎样作品牌,怎样才能不被日益强大的终端连锁药店用自有品牌拦截,必须加强研究与寻找对策。

此外,自有品牌使得普药生产厂商感觉到OTC终端的巨变趋势,品牌药尚且被拦截,没有知名度的普药生产厂商,要么给大终端作贴牌,要么就得推出市场,也告诉我们终端真正为王的时代终于提早来临。仅有产品批文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钱和有方法运作市场,也提醒我们,你原来的终端运作模式很快就会失效了。

2、医药零售舒普玛的合资

2006年1月,贵州一树药业连锁有限公司与GRI集团在贵阳正式签订合作合同,由贵州一树药业将51%的股份转让给GRI集团,更名为舒普玛SUPER—PHARM(中国),并于5月中旬在贵阳市开业了两家示范店。店址分别位于贵阳市喷水池和延安东路。荷兰GRI集团(GLOBAL RELAIL INVESTMENTGROUP)是加拿大KOFFLER家族控股的跨国零售投资集团,该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十强药品零售企业。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外资进入中国零售市场,与以前高盛仅以资本进入海王不同,它是国外零售巨头全面进入中国连锁药店的开端,是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并购事件,标志着国外资本正式进入中国医药零售市场。中国医药零售市场优越的表现不断吸着引国外医药零售巨头的关注,OTC市场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中国医药市场早已开放,经过国家宏观调控的梳理,尽管中国医药尚未分家,医药零售环境不如国外,但医药零售市场逐渐突破1000亿元规模指日可待,外资进入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势不可挡。如何与规范的世界医药零售巨头合作,雨量共舞将成为中国医药企业新的课题。

舒普玛的药妆定位,也将对中国连锁药店药妆化具有推动与促进意义。舒普玛的成功与否对外资连锁药店进入中国的速度信心也有一定影响。

3、偏远农村设立药柜

2006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农村偏远地区药柜设置规定(试行)》,此举将极大地改善偏远地区农民的用药状况。规定明确了药柜设置范围、经营的药品品种、设置条件等。药柜是指以保证村民用药安全、及时、方便为宗旨,由有配送能力的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及设在乡镇的药品零售企业,作为药品经营活动的延伸,在村设置的药品销售点。药柜经营的品种原则上限于非处方药。药品必须由药品经营企业统一配送,药柜经营人员不得自主进货。对设置药柜的条件,规定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界定:一是具有保证所经营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二是药柜经营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含初中)文化程度,经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健康状况符合经营药品的有关要求;三是药柜放置及拆零销售设备清洁卫生,外用、内服药相对分开,不得将药柜与有毒、有污染的物质设置在同一场所内;四是具有保证所陈列药品质量的相应条件和措施。

属于国家解决农村用药问题的政府宏观调控。是政府试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此举将扩大第三终端药店领域的市场规模。在没有卫生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的偏远农村,农民在家门口就将用上安全、经济的药品。对于普药尤其是品牌好、质量佳、价格便宜的普药这是一个上量的机会。做好工艺质量的保障同时,向政府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即可扩大市场规模,同时该细分领域具有排他性,同类样品不会超过两种。

4、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是指在《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药品使用单位的权利、义务、责任等不变的前提下,将医疗单位药学部门负责的药事管理中的药品供应及调剂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与药品经营企业签订契约,委托企业法人运作。2006年2月,由南京市纪委牵头,开始运作药房托管。4月中旬,南京市政府部门提出将在全市13个区近200家二级、一级医院药房推广托管计划。稍后,启动医院药房招标,有30多家医药商业企业参与竞争。至10月份,已经推出数十家医院药房托管,其中南京医药在竞标中拿到了93%的医院药房托管权。

此后武汉新成立的社区医院也实施了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只是医药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是连锁药店实现突围的友谊探索,药店托管小医诊所药房,还需要国家在没有系统的医疗改革办法与之配套,尤其是,社区卫生中心实行零差率销售,使得药店托管药房成为可能,因为这样社区卫生中心就没有动力去办药房。

各地区的药房托管改革对地区的医药行业是一个振荡,但作为商家,商业利益是首选的,只有药物的销售量上去,提高药物的销售量,医生的支持又必不可少,医药企业又和医生站到一条战线上了。

托管药房实质上医药分家的尝试,也是利益的创新分配,因此运作起来肯定有摩擦。

5、“店中店”成为标准模式

深圳中联大药房先后与沃尔玛和家乐福大型超市签订“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协议”,其中与沃尔玛的合作还是原国家经贸委的对外合作项目。中联大药房的“店中店”策略成功导致各家连锁药店纷纷与各大型超市签订合作协议,以分得超市细分市场。一致连锁进入百佳超市,广州金康进入其它的购物中心,屈臣氏大都在各种商城之中等等,“店中店”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中国连锁药店的一种经营标准。

连锁药店经营管理的变革事件。药店不断向快速消费品经营场所靠拢,争取更多的客流量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额。规模偏小的连锁药店,单个门店的集客效应非常有限,结果就需要进入商超来解决客流量问题。

店中店在国外早已是一种标准经营模式,在国内刚刚起步,随着各家连锁药店的尝试和改革,已经摸索出自己的经营方法。事实上,每一个连锁药店都应该采取精细营销的策略,选址在超市的药店所经营的药品品类与经营在社区的药店则有所区别,经营的侧重点也不同,如时尚类的健康产品就是店中店的特点。分析超市人群,根据超市人群指定营销策略和战术是店中店成长的基础。

6、亿元俱乐部形成

2006年3月,中国药店杂志公布2005年度中国连锁药店百强榜。中国连锁药店销售额百强的市场容量在2005年继续大幅扩张到3442422.1047万元,涨幅为48.15%。2006年销售额排行榜百强的进入门槛从1440万元骤升至8219.25万元。同时,50强的“标的”从11809万元(无锡山禾集团健康参药连锁有限公司)涨至20022万元(苏州礼安医药连锁总店有限公司);30强则从20502万元(山东新华鲁抗药业零售连锁有限公司)涨至33032万元(重庆时珍阁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10强则从58000万元(深圳市中联大药房有限公司)涨至96100万元(湖南芝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增量38100万元。中国连锁药店从此进入亿元俱乐部时代。

说明连锁药店行业集中度在快速提升,尽管这是非官方的统计数据事件,但在业内也颇具影响,说明中国药品零售业态的高速成长,也预示着很快就会有产业资本进入行业洗牌。

中国OTC市场快速成长,连锁药店逐渐成熟,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对于拟在连锁业态进行投资的新进者将面临众强的强势竞争。然而,采取并购的方式,直接将百强中的连锁企业收为己有是一种最快的投资方式,贵州一树、长沙金沙大药房、三九连锁被收购事件已经成为经典案例。药品零售企业需要考虑,一方面增强自身的营运水平争取做大做强,另外一方面就是找一个好买家卖一个好价钱。

对于生产商来说,百强和连锁药店越来越强的消息,不是什么利好消息,因为终端压榨尚有利润将随着终端的越来越强大成为必然。

7、药妆店成气候

台湾药妆店巨头康是美,香港药妆店巨头屈臣氏、万宁,国际药妆店巨头舒普玛,以及本土企业杭州武林药妆店均在2006年扩张,台湾康是美药妆店进入大陆,《中国药店》和PTO都在组织会议研讨药妆店,都标志着作为一种药店经营业态基本得到业内认可。并逐步发展壮大。

是连锁药店为了求得客流量和客单价而采取的自救的改革事件。国家大力弘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同时加大处方药销售的限制,导致药店总体销售额下滑,药妆店将是药店自救的一种姿态和变革尝试。

全球药物化妆品的年销售额已超过100亿美元。中国化妆品市场每年正以13%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08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人民币。作为经营健康产品的药店自然将“促进美丽”这一特殊健康产品纳入经营范围。中国的药妆店基本属于探索期的末期,随着观念的转变,药妆店将成为零售业态的一种标准经营模式。

药妆店的兴起是经济发展一定程度必然现象,预示这新的消防群体和消费的模式的出现。

8、医药行业并购事件:三九,荆沙大药方被卖

2006年8月,三九集团宣布将拍卖旗下的1000余家三九连锁药店,三九集团曾经花大力气用6个多亿经营的1000多家药店将整体“打包”出售,仅仅开出300万元的价格,平摊下来每家售价仅3000元。这次事件是人们较为关注的,其它一系列医药行业资产不够事件层出不穷。

同时位于长沙的荆沙大药房被位于株州的千斤大药房收购。

这是中国经济市场化、产业集中度提高的必然举措。是中国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让步的“完美”体现。从举起“1万家”零售终端大旗到出售“1千家”零售终端,标志着中国OTC零售市场走向理性。今后数年内种类并购事件还会大规模发生。

三九连锁药店的“贱卖”给高速发展的中国OTC市场蒙上了阴影。根据《2006年上半年我国医药行业运行情况分析》,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由于行业效益增长乏力、成本加大、利润大幅下滑。自药品零售市场完全放开以来,新的药品零售企业加入此行列来分食这块大蛋糕,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全面的竞争。连锁药店的运营是一门科学,缺乏合理的投资理念和运营理念,一味贪大求全,风险也随之而来。随着OTC市场终端的整合,通过规范科学的运营,零售终端达到足够强大,上游企业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但利润的风向标也许会随着终端力量的增强而偏移。

事件还给欲进入医药产业的人们敲响警钟,不是谁都可以从医药领域分得一杯羹的。

9、网上药店发牌运营

京卫大药房网上药店于2005年12月29日获得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成为国内首家获得网上药店经营许可的企业,并于2006年1月正式启动运营。北京金象大药房也拿到网上卖药的的营业执照。

标志性事件,此举标志着中国网上药品零售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由于网上药店省去了店面房租费用、货柜费用、电费等多项成本,能够出让不少利润空间给消费者,通过低价策略冲击传统药品零售业的竞争对手。但网络消费观念在国内尚未普及,网上药店尚不足以形成规模效应。

10、处方药限售,分类管理强化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凭处方销售的药品名单》,2006年1月1日起须凭处方销售的11类药品:注射剂、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其它按兴奋剂管理的药品、精神障碍治疗药、抗病毒药、肿瘤治疗药、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液、曲马多制剂、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激素及其有关药物、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药店不得经营的8类药品: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终止妊娠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品种、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放射性药品、疫苗。

属于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宏观调控行为,此举可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用药环境。

篇10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教育(1ifelongedu—cation)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当前,终身教育思想已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21世纪是贯彻终身教育思想的世纪。高等教育依据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职能,将终身教育原则作为指导,构建终身教育培养模式,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0:一方面是发展多种教育形式,提供多种教育的选择和场所,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是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促进个人的终身学习,最大限度地创造学习的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终身得到各种教育的关怀,满足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依据终身教育理念,高等医学教育是一个终身连续的过程——高等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如右图所示):由三个性质、目的、内容与方式各不相同而又互相连接的教育阶段组成,即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部分。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是医学生在医学院校接受的基础学历教育,通过教育和培训,并以考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学知识和技能,成为医学专门人才,为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做好准备。毕业后医学教育是一种规范化的专业医学教育,使受教育者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促进并深化专业研究方向的过程。继续教育是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最高、最长的阶段,包括继续医学教育(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四新”为重点的终身教育)、医学学历学位教育、岗位医学非学历教育。

二、地方医学院校构建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

(一)研究意义

高等学校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办学理念,转变一次性教育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教育不是教育的终结,高校也不是为学生的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

1.更新学校成人教育发展模式。地方医学院校的成人教育必须致力于医学教育的改革,突破原有教育模式,朝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方向转化,更新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

2.凸显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发挥。充分利用大学在教学、科研、医疗、人才、信息和实验等方面的优势,以终身教育为目的的成人医学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与社会需求关系中的重大飞跃,有利于医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同步发展,促进教育过程由自发向自觉转变,使地方医学院校由单一的功能向多功能转化,成为地区医药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和调节人才流动的储备中心。

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更具特殊意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建设、城市困难群体的职业继续教育急需地方医学院校投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洪流,为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

地方医学院校的医学成人教育应包括医学学历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卫生保健职业技能培训、全科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远程医学教育等六个方面,通过这六个方面的有机融合,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不同层次医务人员对医学终身教育的多方面需求,构建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终身教育体系。

1.医学学历教育。为传统医学成人教育的领域,主要包括在职医务人员学历教育(成人专科、本科学历教育)、学位教育(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目前在职同等学力人员通过参加研究生课程培训来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教育,是我国目前最具吸引力的医学终身教育内容。

2.继续医学教育。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取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和学分的教育形式。继续医学教育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教学内容注意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最高、最长的阶段。

3.卫生保健职业技能培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立的就业上岗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健康管理师、医疗救护员、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口腔修复师、医药营销员、保健美容师、保健按摩师、护理员)、岗位培训(全科医师与社区护理人员培训)。

4.全科医学教育。面向社区医护人员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是卫生部于2002年启动的继续医学教育工程。它把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教育培训工作放到社区基层医疗单位,旨在使承载着强烈的人文情感、出色的管理意识和执著的科学精神的全科医护人员承担起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工作。

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是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后,接受以提高临床技能为主的系统、规范的教育阶段。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和临床医师培养规律表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6.远程医学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是同步或异步方式教学。学习者可以不受自身工作条件的限制,在只需有终端接收设备(计算机或电视机)的条件下,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育内容和信息。这种教育不同于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而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方式。④包括网络教育、医学学科网站、远程医疗、科普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