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计划范文

时间:2024-04-16 17:2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卫生服务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卫生服务计划

篇1

一、全面加强社区卫生长效管理,促进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加强对社区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做好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的工作。持之以恒的开展周末卫生劳动活动,集中清理乱堆放和清除卫生死角,通过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周末卫生劳动带动辖区单位、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区工作中来。

2、继续开展整治乱张贴、非法小广告“牛皮癣”活动,采取包干包段和集中行动的方法,对辖区内所有楼院、小街巷等处的乱张贴进行清理整治。建立长效机制,要求社区保洁员在保洁时,发现一处清除一处,并定期检查。加强宣传,鼓励居民向社区、城管举报乱张贴者等。努力为广大居民群众营造一个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将“治癣”工作推向深入。

3、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4月份是全国第爱国卫生月,社区将积极配合巩固各项创卫成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卫生意识,组织全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搞好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卫生大清扫和除“四害”活动,防止虫媒传播疾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4、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四害”防治覆盖面,有效降低全辖区“四害”密度。组织开展全辖区除四害统一行动。动员全社会参与,组织开展春、秋除“四害”行动以及夏季除害、秋季灭蚊、冬季灭蝇灭蟑周等专项行动,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动的高峰季节。同时,加大公共场所的消杀力度,组织义务消杀队伍定期做好道路绿化带、预留地、待建地等日常除“四害”工作,严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传染疾病在我辖区的发生和流行。

5、广泛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致力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模式,通过设立爱国卫生宣传专栏、派发宣传资料、刊登宣传专版,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完善和丰富爱国卫生内容,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信息,提供咨询等服务;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

二、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绿色环保社区”的创建是一项为辖区居民创造舒适人居环境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具体事务性工作,需要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需要全体社区成员的共同维护。为此社区将积极配合区、街环保、卫生、城管部门加强对辖区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为引导广大社区居民的文明生活方式,社区将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活动。倡议广大的社区居民使用环保、无公害的产品,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自觉控制生活中的垃圾、噪声、污水、油烟的排放。

三、大力开展社区绿化工作

篇2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职工凝聚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和谐**”的重要思想,做到讲党性、讲奉献、讲团结、讲干劲,做职工公仆,塑造清正廉洁、勤政务实领导干部形象,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在全体职工中起到班子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团队精神,使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情感交流、和睦相处,从而使广大职工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加快中心各项建设,更有效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完善院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不断完善院务公开,在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如中心重大建设、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奖金分配方案等,通过院务公开栏、班子会、职能科室负责人会议、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向职工讲清楚,沟通思想,听取和答复意见,真正让职工知院情、参院政、议院务,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中心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药品管理的要求,按规定和程序公示医疗器械、药品招标采购情况,增强对器械、药品管理的透明度。形成群众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渠道畅通的监督机制。将中心发展计划、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处理等内容进行定期公示,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结合职工考核内容,定期公示中心办公室、医疗康复、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满意度测评考核结果,门诊人均处方额度,职工奖罚情况,病人满意度调查、病人投诉情况和医保扣款情况,以此来遏制“大处方”现象,促进人均处方额度的下降,从而减轻病人负担,提升病人满意度。

二、深化各项卫生改革,依靠改革求生存谋发展

(一)继续大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在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基础上,按照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合理定编、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全员院、科逐级聘用制,强化科主任的用人自,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用人机制,使我中心的人才队伍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更具备战斗力和竞争力。

(二)继续加强院、科两级负责制。中心对科室的管理坚持科主任负责制,强化科主任责任人的地位,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的行政、医疗管理设等工作。抓好科室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劳动纪律的落实,签订院、科两级综合目标责任书。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中心内部考核制度。在实行一线让群众评,辅助科室、后勤行政让大家测评的双向评议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灵活的,有竞争力的考核方案及奖金分配制度,采取奖金分配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倾斜,向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部门倾斜,向从事预防保健等工作人员倾斜的分配方案,把各项工作指标、工作质量、医德医风、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分解到每一个科室、每位职工,同时根据考核评定得分兑现每一位职工的奖金,适当拉开距离,充分调动全中心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为病人服务的热情。

(四)推行绩效考核,减轻患者负担。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我中心将适时取消以经济考核计算奖金的管理理念,推行工作量核算工作,以此来逐步加强和完善中心的管理。同时积极减少人为浪费、降低成本支出,提高中心经济效益。通过绩效考核的管理工作,使各科室积极开展服务至上,病人至上的人性化服务活动,在确保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根据病情严格掌握“三合理”标准。我中心还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部分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家庭减免诊疗费等措施,努力减轻病人负担,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加大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力度。

(一)健全法制,依法治院。认真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健全法制,严格监督,从源头上杜绝我中心的红包、回扣问题。

(二)加强对全体职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努力建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的新型医患关系。通过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教育全体员工对工作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想病人者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完善梯队建设,增强中心竞争能力。

篇3

一、宣传发动,力求新合参合率达95%。为了让参合工作深入化,让老百姓得到更多、更大实惠,我站将广泛宣传、动员群众,提高农民参合认知度,力求参合率达95%。

二、扎实工作,力求业务有新突破。利用新农合为载体,狠抓业务,争取今年业务收入达1万元。

三、健全预防体系,力求疾病防制工作有新进展。按照免疫规划要求,做好计划免疫工作,争取建卡建证率达95%以上。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重点加强甲流感的防制工作。

四、突出保健,力求妇幼工作有新进展。整体推进妇幼保健工作,强化业务培训。全面推行住院分娩,切实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提高妇幼卫生健康指标

五、规范服务行为,力求卫生站管理、服务质量有新进步。

1、深入开展“质量为主题”、“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活动,规范医疗行为。

2、强化职工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及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六、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完成达标工作

继续推进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工作,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好对村医培训和管理工作。

篇4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继续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在社区继续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达到上级要求。并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健康检查。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

个案管理员,每月有电话或入户随访,并按时网络直报。每季度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进行随访,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五、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隙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的制度,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不适宜社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应及时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所倡导的原则是紧急住院要果断、及时,社区康复治疗要坚持、要有耐心,要细致。

篇5

随着国家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形式下,满足人们“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社区基本医疗机构越来越多的成为普通人看病的首选。新形势下,药师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切实解决百姓安全用药的问题。本文通过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展药事服务进行了阐述,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药师今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药师服务的工作模式

药房是药品流通的中心环节,调剂工作作为药师的基本功,仍然是目前药师日常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人们多认为药师的工作就是依据医生的处方调配和分发药品。对于调配药品行为是否规范,是否按照“四查十对”的要求规范操作往往忽视,更别说审核处方,用药咨询,指导用药,疗效评价等药学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对药事服务质量诠释得不到重视,药剂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从属地位,调剂工作是“人人可干,个个能行”。药师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新形势下,药事服务应该提高到一个全新高度

伴随着国家大力支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入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药事服务面临着新的挑战。病种的多样化,以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药师应将药品调剂的机械劳动转化,将精力用于临床用药,把以“患者为中心”,更好、更快捷安全的为患者服务,作为今后主要努力的目标。

在合理用药方面:在传统的用药咨询中,人们主要向医生咨询。社区卫生服务是建立在社区的基础上,面向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其服务人群的重点一般以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及慢性疾病患者居多。药师作为药学服务的主体,不仅要管理和发放药品,更要掌握药学知识信息,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减少不合理用药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要求药事服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品,掌握准确而及时的药学信息,以适应新疾病,新药物预防与治疗变化,合理用药知识,为患者选择科学、经济的用药方案。随着药物品种日益增多,药理知识不断更新,基层医疗机构医药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结合自身具体条件,充分利用药学信息,制定出适合基层医院特点的用药方案,达到促进合理用药的目的。我们相信,随着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信息管理的应用与完善,以及药学信息服务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有效的预防用药差错,减少药物不良事件,降低医疗费用,推动基层医院的整体合理用药水平。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药房是面向患者,服务患者的重要场所,基层服务机构应制定出规范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岗位职责、调配工作制度、查对制度、处方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制度以及药品储存管理制度。杜绝入库验收不严格,相关记录不完整,药品摆放零乱,养护检查不到位,存储设施设备不足,处方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以及做到杜绝药品安全隐患。

注重团队合作精神:药师不再是患者眼中:照葫芦画瓢的调剂师,应是医生的好帮手。在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药物的适应效、禁忌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间作用、治疗药物的成本效益,以及患者本身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帮助医师正确选择药物,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消除药物对患者的危害。同时在工作中英摆正自己的位置,谦虚谨慎,认真负责;临床医生提出用药问题,不懂的要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切不可随意回答。

篇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号),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流动人口管理相统筹,加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到2010年,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县(市、区)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区)建立政策措施配套、服务网络健全、机构布局合理、人员精干高效、服务功能完善、运行监管规范、筹资渠道畅通、适应居民需求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居民在社区享受到服务质量比较优良、医药费用比较低廉的卫生服务。

(二)具体目标

1.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县(市、区)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覆盖90%以上的社区居民,居民在社区可获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在社区得到有效诊治和管理。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基本完成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在核定的人员编制范围内,按照人员编制结构比配备全科医师和护士。

3.社区居民平均医药费用支出下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4.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计划免疫接种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规范化管理率、妇女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老年保健管理率、残疾人康复率等指标明显提高。

5.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能提供比较优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动人口得到有效管理。

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是向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具有公益性质,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家庭、居民,服务重点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服务方式是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服务范围是社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管理。

(二)实施社区卫生发展规划。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把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统筹安排,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社区卫生发展规划,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主体,以其他诊所、医务所、医务室、护理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县(市、区)人民政府原则上要按照每3至5万居民的社区或按照每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3000至6000居民的社区或每个居委会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布局,优化卫生资源结构,充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各级人民政府在城市举办的一级医院、部分二级医院、城郊结合部乡镇卫生院,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城市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要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其他民营机构、个体经营者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基本标准的,可申请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开放社区卫生服务市场,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今后,城市新建或改建一定规模的居民小区中,必须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审批并督促房地产开发商落实社会责任进行建设,无偿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使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新建或改建一定规模的居民小区中没有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的,规划建设部门不得审批。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以县(市、区)人民政府为主负责安排新建,未达到国家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先安排改扩建,省及州、市人民政府安排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经费补助。

(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素质。各类医学院校要设置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专业,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为社区培训全科医师、护士,引导和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开展医学规范化培训,培养和引进社区卫生人才,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根据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规定,完善任职资格认定制度,做好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认定工作。

(五)实行专家进社区服务制度。政府举办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中高级医务人员,要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每人每年到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作为医院评聘和晋职考核的重要指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鼓励退休医护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志愿者队伍到社区服务。

(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设置中医科或中医特色专科,至少要有1名中医主治医师,并备有常用中草药;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要有1名中医医师,并根据需要备有一定数量的中成药。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价廉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三、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

(一)建立收支运行管理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应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标准,明确服务项目、基本用药目录、收费标准,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采供机制,实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要积极推行医药分开试点,鼓励和引导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方自愿合作,采取院厂(药厂)结合等方式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药品,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促进医药分开管理。

(二)实行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之间上下联动、快速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合理分流病人,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度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护理等服务,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服务。

(三)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各县(市、区)要狠抓工作典型,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有条件的可在县城、乡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

(一)严格社区卫生服务准入制度。省及州、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严格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要建立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服务项目、服务内容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

(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履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向居民提供社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自觉执行医药价格政策,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和收费清单制度。卫生、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卫生行业、收费价格监督检查工作,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财政、审计监督,严格财务管理,对违反规定的依法严肃查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垂直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也可由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举办,还可根据国家有关标准,以招投标方式,按照公开、平等、择优原则,选择有实力的社会力量举办。

(三)建立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省、州(市)、县(市、区)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水平。

(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评估办法及评估标准,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考核评估,规范社区卫生服务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高居民的满意率。

(五)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民主监督制度。要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测评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指标。发挥行业自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作用,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民主监督意见,不断改进社区卫生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五、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新增城市卫生经费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县(市、区)人民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的主要责任,应结合本地财政经济状况,根据社区服务人口数量,在年初预算中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按照规定安排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经费。省人民政府安排必要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困难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从2007年起,除中央财政按照社区服务人口每人每年补助4元外,省级财政按照社区服务人口每人每年补助3元,用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并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实行分类补助。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原则上每人每年合计不低于3元。省人民政府对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给予适当补助。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退休人员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各地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费,所需费用计入人工成本,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收入和政府安排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中解决。

(二)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药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适当提高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药费用的报销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方便社区居民、降低医药费用”的目标。

六、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责任在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省人民政府成立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省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本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政策措施,层层明确责任,加强调查研究,统筹协调,督查指导,落实工作任务,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落实部门职责,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卫生部门:负责牵头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制定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用药目录,进行行业监督、财务管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考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机构编制部门:牵头研究制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意见。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配合卫生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原则,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的相关政策。

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城市社区管理,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特困群众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管理办法,合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经费。

人事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与卫生部门共同做好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聘任管理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制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药品、诊疗和服务设施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适当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费用中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支付比例。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医疗保险信息网点。配合卫生部门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有关政策,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建设(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在审批城市新建或改建居民住宅小区时,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建设规划,没有规划的不得审批,并依法加强监督。

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法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指导、帮助和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规范药房建设,建立药房管理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药品供应渠道,采取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方式,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质量。

公安部门:配合卫生部门在吸毒人员相对集中、数量较多的社区审批设置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并加强对参加维持治疗人员的监督管理。

篇7

为切实做好我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根据文件精神和市《振兴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老圩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工作计划,希各村、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有计划的进行。

一、明确建设任务

根据文件精神和市《振兴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我乡要在2010年12月底前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目标。2008年要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潘王、葛杨、钟南、西凤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2009年完成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2010年完成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

二、改善基础设施

今年要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配套和其他硬件的投入,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房屋原则上由村委会提供,可利用闲置的学校或其他公有房屋的进行改建,面积不得〈100?,且产权为集体所有。

三、完善服务功能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为重点。向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传染病、慢性病、寄生虫病防控、精神病卫生服务;妇女、儿童、老年保健、残疾康复指导、训练和计划生育咨询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现场急救、出诊、转诊和康复医疗等基本医疗服务。

四、加大宣传力度

乡政府将利用会议、有线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地位和作用,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社区团体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形式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氛围。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皖政[2006]67号)的要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到49个,其中中心7个左右,站42个左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达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健全,公益性得到充分体现,社区居民能在社区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价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三、实施计划

1、网络建设任务——到2010年,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到49个(其中2007年达到30个,2008年达到40个,2009年达到45个,2010年达到49个),城市社区覆盖人口达到100%。

2、标准化建设计划——2007年至2011年,每年完成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和设备配置。

3、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按照每万居民3名全科医师、1名公卫医师、3名社区护士的要求,全市5年岗位培训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卫和管理人员不低于300人,其中每中心培训6名全科医师、1名中医执业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和9名全科护士;每站培训2名全科医师和2名全科护士;每年培训为期一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

四、经费筹集与管理

(一)经费筹集。在中央和省财政自2007年起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分别以人均3元和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的基础上,市、县(区)财政原则上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5元标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其中市级财政分别按照屯溪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2.5元的标准补助、徽州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2.0元的标准补助,其它县(区)由本级财政安排。

(二)经费使用原则。中央财政补助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6]61号)文件执行,主要用于补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根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结果拔付。

省级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补助、开展相关试点以及考核奖励等。

市、区县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建设、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按成本收费补贴、特困病的基本医疗费用减免、人员培训、考核奖励、创新试点的适当补助。

(三)经费管理。各区县根据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当地实际,编制2007——2011年分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房屋维修、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实施计划,经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审核后报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审批。中央和省补助资金分别按照中央和省实施方案执行,市级补助资金在省批复下达后,拨付50%,其余根据年底考核情况研究拔付。

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各区县财政部门要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手续,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要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政府负责,目标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要妥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用房,并加大投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各级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总责,并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实行年度考核,目标管理。

(二)依据规划,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按照市政府民生工程的要求,制订或修订市、区县社区卫生发展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新建机构主要由划入城区的乡镇卫生院、一级医院、小型的二级医院、企事业单位的医疗机构转型和城市大中型医院延伸到社区主办,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由政府主办。

(三)采取措施,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各级政府应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列入社会基本建设规划,建设资金由市、区县筹措解决。对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租赁的业务用房,政府通过购买、分期以租代购等多种形式,五年内逐步实现政府无偿提供;对暂时无法由政府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其房屋租金政府要予以补偿。

(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要与社区卫生服务紧密协作。凡经评审合格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须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个人负担的比例、起付标准等,要比等级医院适当降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探索社区首诊制,以积极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就医,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贯彻执行中编办等印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将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列入公益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3—5年内财政对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助逐步过渡为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蚌政[2007]3号)的要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26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健全,公益性得到充分体现,社区居民能在社区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价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三、实施计划

(一)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每万居民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3名社区护士的要求,全县今后5年将培训全科医师36人,社区护士36人,社区公卫医师及管理人员38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需要完成2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的建设或修缮工作。2008年重点建设:

1、站下、黄桥北路、大营路、谷阳、孟庄、西圩六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2、城关镇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新设东菜市和老街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基础设备建设。根据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设备。

四、经费筹集与管理

(一)经费筹集。在中央财政自2007年起对中部地区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3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的基础上,省财政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市、县财政分别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2元、3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

(二)经费使用原则。中央财政补助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6)61号)执行,主要用于补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根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结果拨付。

省级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开展相关试点以及考核奖励等补助。根据各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每年任务完成及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情况确定经费补助数额;按照各县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的机构数量兑现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定额补助;对有条件开展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社区首诊制、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统购统配零差率销售试点的地区给予专项补助。

市、县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按成本收费补贴、特困病人的基本医疗费用减免,以及以奖代补等。

(三)经费管理。根据全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编制2007—2011年分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房屋维修、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实施计划,报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审核批准。每年年初,市财政局会同市卫生局根据年度实施计划和一定标准安排补助经费,通过追加预算指标下达到县财政部门。省级补助资金分两期下拨,批复下达后拨付60%,剩余40%根据年底考核的实际情况拨付。中央补助资金按照中央实施方案执行。市级补助资金在年终按社区卫生机构服务人口实绩核拨。

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县财政部门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手续,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要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政府负责,目标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要妥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用房,并加大投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各级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总责,并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实行年度考核,目标管理。

(二)依据规划,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按照县政府民生工程的要求,制订或修订县社区卫生发展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新建机构主要由一级医院、企事业单位的医疗机构转型、二级医院转型或延伸到社区主办,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由政府主办。

(三)采取措施,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列入社会基本建设规划,建设资金由市、县政府筹措解决。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租赁的业务用房,政府通过购买、分期以租代购等多种形式,五年内逐步实现政府无偿提供;对暂时无法由政府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其房屋租金政府要予以补偿。

(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要与社区卫生服务紧密协作。凡经评审合格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须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积极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就医,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个人负担的比例、起付标准等,要比等级医院适当降低,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贯彻执行中编办等印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将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列入公益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3—5年内财政对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助逐渐过渡为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

篇10

居民社区工作计划的制定的主要目的使城市居民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和《四川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行动计划(2007—2011年)》,结合《广元市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社区卫生工作计划有以下六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为体系为内容,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内涵建设项目为重点,以完善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使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明显提高。

二、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强化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二是坚持转变职能,完善内涵建设,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效能,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健康促进,努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健康需求。

三、目标

1.进一步完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本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观念转变到位;

3.充分发挥好“六位一体”的功能,强化社区卫生内涵建设和能力建设;

4.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卫生服务覆盖面,本年度在条件成熟的片区力争新建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5.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增设服务内容,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本年度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5%、75%的80%以上。

四、主要工作

1.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严格机构准入,完成09年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的居民健康档案,配备必要的基本设备,充实“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专业技术、社区适宜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培训,积极推广中医药服务,开展慢病防治、残疾人康复、健康教育等促进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使社区居民知晓率达到85%以上,享受服务在75%以上,逐步完善2007年民居民健康档案内容,新建健康档案达到10%以上。

3.转变观念,更新服务模式,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连续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实施好社区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具体落实“五免两降”(免挂号费、免首诊费、免出诊费、免注射费、免健康咨询费,降低住院费和降低住院治疗费),开展爱心服务,推行家庭病房、家庭护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优质、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医生每月下社区不少于15天,慢病管理上门服务每人每年不少于10次。

4.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深入社区、深入家庭,这次社区工作计划中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妇女、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提高慢病管理质量,开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做好社区医疗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全面落实公卫人员下沉,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加强工作衔接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帮扶指导和双向交流,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确保医疗安全。儿保建证、建卡率达100%,规划免疫接种率达95%,孕产妇管理率达80%、住院分娩率达9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并开展产后访视每孕产妇不少于三次。

5.加强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落实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岗位培训,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名额培训计划,安排好各培训人员,不则不扣地完成任务。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积极探索可行的工资分配方案,建立社区医生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其考核结果与个人奖惩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医生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严格社区卫生人才准入,实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和完善辞聘制度,做到“办事养人、能进能出”。

6.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成本,选择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基本医疗药物,使居民享受社区基本的廉价服务,医疗设备严格实行政府采购。

7.继续加强社区卫生的宣传力度和与部门的协作,特别是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及部门间的联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知晓率;加强信息报送,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搭建社区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信息共享的良好网络化,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

五、工作步骤及要求

一是继续巩固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绩,打造社区卫生服务的亮点,突出各中心的特点,拓展服务功能,在服务观念上更新方式、方法,让社区居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到社区卫生的服务。

二是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为居民提供多种形势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增强居民的自我防病意识,加强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联系,充分利用居委会的力量扩大宣传面。

三是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增添档案新的内容。使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居民达100%,居民建档率达到85%以上,居民档案利用率达到75%以上,重点抓好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质量,杜绝“死档案”。

四是调整社区卫生服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实社区卫生服务队伍,落实固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配备公卫执业医师,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和《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以及《广元市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落实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审定,并将纳入编制内的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实行政府财政预算,确保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稳定。

五是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推广应用卫生部制定的"17项适宜技术"规范;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便捷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共享信息平台、交流咨询平台和健康教育平台,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层级化和快速化,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效能。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在市政府城市社区卫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服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安排,落实专人管理社区卫生工作,明确责任,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紧密协调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区卫生局成立建专家组,负责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项目监测、评估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