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数字化技术范文
时间:2024-04-12 17:5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数字化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频繁子树;TreeMi ner算法
中图分类号:C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36-0092-03
Optimized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Frequent Subtree Mining
Gao Peng1,2 Bao Xinzhong1 Wang Daoping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Inner MongoliaErdos Group Co. Ltd)
Abstract: For most manufacturers, success or failure is determined by how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their productsare sold through their marketing channel members and their supply chain, so th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 plays animportant role in market competition. Rece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amount of sales data, how to enhance the supply chainquantitatively is significant. As the supply chain can be viewed as a tree, in this paper, an optimized method supply chainmanagement based on frequent subtree mining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illustrated under the real-world salesdata in ERDOS group.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requent subtree; the treeminer algorithm
一、引言
供应链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但其真正发展却是在90年代后期。供应链译自于英文的“S u p p l yC h a i n”,供应链管理则译自英文的“S u p p l y C h a i nManagement(SCM)”。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正日趋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角逐。如何根据企业自身运营特点和自身条件有效整合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已经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战略课题。供应链管理是把整条供应链上的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无缝的过程来加以规划和优化,要求企业根据变革的需要进行必要的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依照“用户需求”和“流程管理”的思想对企业进行优化重组,据此提升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供应链系统可以视为一个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一系列为了拥有共同的“产品”而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子系统(即厂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等)。
近年来,由于绝大多数商品使用了条形码技术,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库。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企业当时的运营情况,同时这些海量原始数据的真正价值体现在人们能够从中发现和理解控制相应数据源的内在规律。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企业运营的历史数据,更有效地发现数据中蕴涵的规律(知识),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规律,发现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与数据挖掘技术(Dat a Mi n i n g,DM)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和途径。营销渠道的管理现有的大部分研究工作都采用定性的方式。近来,随着增加的数额销售数据,如何借助数据挖掘手段对企业供应链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企业的供应链可以近似地用树结构来表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频繁子树挖掘的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并以鄂尔多斯集团的真实销售与物流数据为例,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
二、频繁子树挖掘
在过去的10年中,基于事务数据和序列数据的频繁模式挖掘已被广泛研究。而最近的新兴应用,比如生物信息学、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等提出了在复杂的结构化数据中挖掘频繁模式的要求。挖掘频繁的子结构(树和图)成了又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并被应用于更为复杂的领域,比如生物信息学、网络日志和X M L。同时,频繁子树挖掘本身也充满了挑战性。
一个树是由二元组T=(V,E)构成,其中V={0,1,…,n}为结点的集合,E={(x,y)|x,y∈V}为边的集合。对于所有的x∈V,都存在唯一一条从根结点r到x的路径。对x,y∈V,若存在一条从根结点r到y的路径,且x,在y的前面,那么x是y的祖先,y是x的子孙。如果x是y最接近的祖先,则x称为y的父节点,y叫做x的子节点。
给定有序标号树的数据库T D B以及子树T,T的支持度定义为s u p(T)=|p(T)/N|,其中p(T)是T D B中包含T的树的棵数,N是TDB中树的棵数。所以, T是频繁子树当且仅当sup(T)≥min_sup。这里min_sup是用户指定的支持度阈值。
若树T’=(V’,E’)是树T=(V,E)的子树(嵌入式子树或导出式子树),则称树T包含T’。
频繁子树挖掘就是,给定有序标号树的数据库TDB和最小支持度min_sup,找到所有的频繁子树。
三、频繁子树挖掘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是一家著名的羊绒产品加工公司。至目前为止,该公司在国内有32个销售公司,19个业务代表处,31个调度和商品配送中心和大约1000多个销售终端。因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已建立我国服装行业最大的营销/供应链配送网络。近年来,随着营销渠道网络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系统收集了大量的销售数据。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以提高现有供应链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采用频繁子树挖掘来发现一些有益的树模式。
1.供应链系统的数据库表示
一般来说,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整个营销及供应链体系可以被看成五个层次的树(见图1)。在图1中,节点A;B1,…,Bm;C1,…,Cn; D1,…,Di;E1,…,Ej;表示不同层次的销售成员。节点在不同层次可能代表不同的渠道成员,如商、批发商、分销商和零售商。
图1 鄂尔多斯供应链系统树状结构图
我们收集到每个节点从20 02年到20 06年的销售数据,数据以月为单位。该数据库包含12×5=60的交易,每一条项目对应图1中的一个节点。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并不需要每笔交易,而只考察那些完成了基本销售额的销售成员。举例来说,销售计划规定2006年10月零售商的最低销售额是50000,如果零售商Ej没有完成基本销售额要求,则Ej不会被包含在2006年10月的交易数据库里。
2.挖掘频繁子树
如上节所述,我们建立了包含6 0条树事务的鄂尔多斯羊绒集团营销渠道数据库,每个树事务最多拥有( )个结点。给定最小支持度阈值m i n_s u p,挖掘出所有的频繁标记嵌入子树,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之所以挖掘嵌入式子树,而不是挖掘导出式子树,是因为嵌入子树是一个泛化的导出子树,嵌入子树不仅包含父子关系的分枝,而且包含祖孙关系的分枝。因此,嵌入子树能够在一个庞大的树提取传统定义遗漏的“隐性”(或嵌入)的模式。
本文所使用的频繁子树挖掘方法是Z a k i等提出的TreeMiner。TreeMiner算法是一种挖掘频繁嵌入子树的算法,该算法利用深度优先/广度优先结合的方法从有序标号树数据库中挖掘所有的频繁嵌入子树。除了向下封闭性质(所有频繁子树的子树仍然是频繁的)外,Tr e eM i n e r算法还利用了一个有序标号树字符串编码的一个有用的性质:去掉有序标号树P的字符串编码最后两个节点的任何一个就能得到一个p的嵌入子树的字符串编码。此外,在支持度计数方面,Tr e eMi ner使用了一种称做范围列表(Scopelist)的树的表达方法。
3.频繁子树的应用
通过对所构建的营销/供应链数据库的挖掘,得到的频繁子树可以分为两类。
(1)频繁导出式子树可以代表组织良好的供应链配送渠道,见图2(a),具有这种要素的子树模式应该保留或者推广。
(2)挖掘得到的嵌入式子树可以找到潜在的、可替代现有的配送模式。例如,图2(b)显示了一个频繁嵌入式子树。我们可以看到Dm和Dn的父母,以及Bi子女并不包含在频繁模式里,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做出如下调整:①降低Bi的层次;②提高Dm和Dn的层次;③直接删除Dm、Dn和Bi之间的层次,使它们直接连接起来。
(a)导出子树 (b)嵌入子树
图2 频繁子树的类型举例
通过对营销/供应链数据库的挖掘,对不同的频繁子树模式进行区分,可以判断营销/供应链的状况,并根据渠道状况进行渠道调整。对于符合导出式子树特征的子树予以保留和推广,对于符合嵌入子树特征的模式的营销渠道进行调整和改善。
四、结论
营销/供应链管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销售数据的快速积累,如何提高渠道/供应链效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的营销/供应链系统可以看成一个类似树的结构,本文将频繁子树挖掘方法应用于营销渠道研究,采用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真实的销售数据建立了销售/供应链数据库,运用Tr e eM i n e r算法,发现了渠道中两类不同形式的频繁子树,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管理对策。
作者单位:
高 鹏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公司
鲍新中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道平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斯特思,安瑟理,库格伦.赵平译.市场营销渠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5-68.
[2]Han J W,Kamb er M.Data Mi n i ng:Conc ept s andTechniques[M].San Francisco,CA:Morgan Kaufmann,2006.
[3]Coughlan A,Anderson E,Stern L W,El Ansary A.MarketingChannels[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2005.
[4]Pelton L,Lumpkin J R,Strutton D.Marketing Channels:A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pproach[M].McGraw-Hill,2001.
篇2
制造业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网链模式,涵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销分销、客户服务等多个环节。因此,制造业供应链除了受传统的“长鞭效应”影响外,短板效应也非常突出。
智慧、协同与共赢是未来企业的必备企业元素,包括供应链在内的企业生态各环节之间的弱链接、松耦合的关系将转变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共生共赢的关系。对于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企业而言, 它所参与的供应链的规模越大、越完整,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因此,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攻坚战在于实时高效供应链打造上。
从产品到用户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这也意味着供应链应该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如何营造和满足客户需求则将成为整个供应链中的重点。”2017 SAP物联网与数字化供应链峰会上,安徽合力集团董事兼CIO张孟青与记者交流时表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供应链的‘快,准,精’都是制造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坦白地讲,以前我们是有心无力,苦于手段有限,供应链的实时响应与协同基本上无法实现。现在不一样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相关应用也很普及,打造实时供应链已经不是一句空话。”
2017 SAP物联网与数字化供应链峰会旨在探讨制造企业应如何通过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数字化的供应链,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业务互联,实现响应和预测能力,从而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简单快捷的实时生产、交付与运营个性化产品的能力。
“物联网已经从前沿科技变成了普遍存在的现实,但是万物互联不是重点所在,真正的价值所在市万物互联催生的海量数据,这些海量数据将会彻底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创造价值的方式。”SAP中国区总经理李强在作主题演讲时指出,“在传统中,企业会依据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以及某种数据分析模型,基于有限结构化数据,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预测、制定和执行。未来所有企业经营活动都会先基于万物互联的数据产生洞察,通过对这些数据,通过对万物,这些万物包括产品、设备、交通工具,以及作为客户个体,对他们分析形成洞察,来发现机会和风险所在。基于洞察我们采取行动,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前进。以此来影响我们的经营活动,并产生新的商业价值,以及形成新的生态体系。”而在SAP物联网及数字化供应链全球高级副总裁Hans Thalbauer看来,企业商业模式的改变必将带来供应链的变化。他说:“之前企业往往把客户参与排除在供应链管理之外,但实际上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给已经为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供应链管理促进与客户互动从而带来可观的价值。企业一直在努力追求高效的物流和精细化的库存,要做到这些的前提是深刻洞察客户的需求。”
告e“长鞭效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社会的力量在发生反转。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的确需要把客户当作上帝,而不是一句写在墙上的标语。以前制造企业在深刻洞察客户需求方面也许存在捉襟见肘的情况,而现在有了物联网和大数据,深刻洞察用户是可以做到的。进一步,围绕客户需求打造实时供应链也成为可能。
2017 SAP物联网与数字化供应链峰会的一个重头戏便是SAP公司全面、详细地解析了他们投入巨资打造的里程碑式解决方案――SAP Leonardo。
简单的理解,SAP Leonardo是一个物联网产品组合,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连接产品――让产品中心的运营实现端到端的可视化,优化服务质量;连接资产――将生产系统和资产与制造和维护的业务流程连接在一起,可以降低运维成本,保障资产的正常运转;连接车队――无论身处哪里,都能跟踪,监控,分析和维护所有的移动资产;连接基础设施――数字化的操作业务智能的交付新形式能够改变物理的基础设施系统,推动经济增长,实现更有效更具有成本效益的运营,增加基础设施的合规,降低风险;连接市场――促进当地市场,城市,农村地区自然资源和资产的利用,减少排放,拥塞和能源消耗,改善环境;连接人――通过连接人与社区改善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通过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企业将从中开拓全新的商业模式。
篇3
2017年10月,阿迪达斯的机器人工厂Speedfactory推出了专为伦敦用户设计的AM4LDN跑鞋,标志着阿迪达斯漫长转型之路的。面临着被行业竞争者赶超的现状,阿迪达斯决意要谋求数字化转型:意在实现快生产、精简生产流程、并拉近与消费者间的距离。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尝试数字化其供应链,以随时随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而阿迪达斯的这一举措,无疑是走在了潮流的前端。
在宣布建立Speedfactory机器人工厂前,阿迪达斯便已经开始研究新技术在推动其业务领域的作用。例如:最开始,阿迪达斯通过网络化平台将供应商与物流合作伙伴联系在一起,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并促进合作。正是因为这种“透明度”,阿迪达斯能够开始重新思考生产运动鞋的传统方式。在全生产过程产品追踪的基础上,阿迪达斯通过miAdidas定制服务项目实现大众化定制。如今在阿迪达斯的工厂内,定制化鞋履能与畅销款同时生产。这就意味着,阿迪达斯能在不打断传统生产流程的条件下为顾客提供个性化产品。
阿迪达斯的案例是企业实现成功转型的范本。在启动转型前,阿迪达斯的表现并不及竞争对手。而现在,它已经成功赶超,成为运动产业的领军品牌。
这种创新不是一夜造就的神话。往往在获得惨痛的教训后,许多企业才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不仅意义深远,而且道阻且长。虽然面前的一些重大挑战看似不可能跨越,但是有远见、有韧性的企业一定能够走到最后。转型并不仅仅涉及到供应链,转型也需要企业管理层的决心和承诺。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
罗马非一日建成
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不绝于耳,这证明了企业进行转型和发展的决心。但是,每个企业的目标不尽相同。且为了达成各自的目标,企业已经在相应的软件设施上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因此,每个企业的成功故事都不可复制。
但是,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是一座孤岛。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的产业链中,一个企业经营所需的80%数据存在于企业之外。现如今,一个产品从想法形成到制造上架,品牌需要无数个供应商、贸易伙伴以及物流公司的支持。“转型”不只是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升级,更是与业务伙伴合作关系能力的提升。
在过去几年中,数字化转型话题的热度高居不下。现在,行业对“数字化转型”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在2018年,我们见证了许多企业在这一领域取得的巨大进展。虽然每个企业面临的挑战以及面前转型道路各不相同,企业还是能借鉴已经部署的技术以及现有的成果,并从中获得经验。
数字成熟度的4个阶段
阶段1:企业内部透明度
转型始于交流。而其中,企业内部的交流又显得尤其关键。转型的第一步是要协调企业内部的体系与流程,以消除部门与运转的冗余。许多企业管理层可能会觉得内部评估无济于事,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事实证明企业评估将大大减少企业所面临的内部挑战。
阶段2:网络化供应链
在行业中,相互竞争的并不是单个企业,而是企业背后的不同供应链。在当今社会,取得成功的秘诀在于在延伸价值链内的和谐合作。从前,许多企业依赖电子数据交换(EDI)以及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数据来获取商业合作伙伴的信息,或增加整体运输系统的透明度。但是,EDI无法代表大局,而企业的物流合作伙伴有时并无法提供深入覆盖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为了真正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并促进沟通,所有的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必须通过同一个网络联系起来,并共享信息。
阶段3:顾客需求
透明的端对端供应链能创造新的合作机会、改善/简化流程、并将洞察力转换为行动。处于该成熟度阶段的企业更加了解顾客需要的产品,以及顾客需求产生的时间。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拥有察觉并应对需求模式的能力。在阶段3,通过体系自动化程度的加深、企业资源规划(ERP)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体系的有效扩张,分析以及智能化水平突出的企业能有效将其愿景转化成现实。
阶段4:预见性
数字成熟前3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冗余,并在全球供应链中建立连接的、集成的、以及能够快速反应的节点。只有实现这两点,企业才能实现长足发展。而在第4个阶段,企业已经与其供应商建立了高度的连接;能充分利用高级分析法以及机器学习来定位并回应消费者需求;并能使用自动化与先进制造技术来定位顾客群体、确定生产时间、并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网络变得具有预见性。
关注成果
篇4
上哲咨询合伙人&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商业媒体专栏作者;新零售咨询和研究者;龙商网、今日零售杂志特约评论员。
3月9日,阿里研究院在上海举办的“2017中国电商与零售创新国际峰会”上,了《新零售研究报告》,对新零售概念和方法论进行解读。报告一出来,引起了行业内巨大反响,有人高度赞扬阿里巴巴的高瞻远瞩,不仅完整描绘了未来新零售的形态,而且已经主动为未来布局。也有人不以为然,指出阿里用更多新名词来解释“新零售”这个新名词,逻辑更加混乱,明显是闭门造车。
抛开零售是否有新旧之分的争议,笔者一直认为新消费时代要回归零售的本质:高效地为消费者提供超出预期的产品和服务。这与阿里研究院提出的“零售的本质是无时无刻地始终为消费者提供超出期望的内容”的观点不谋而合。零售业发展至今,商品在不断丰富,渠道在不断推陈出新,消费需求在不断改变,但是零售的本质不会变。然而,零售只是将商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的最后环节,要高效、要超出预期,则必须依赖于整个供应链的有效支持,在所谓的新零售时代,供应链又将如何转型BJ27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失控:供应链4.0时代到来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节点连接组成以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的网络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不断提高,中国的供应链模式持续变迁,供应链的主导者从后端的生产制造商演变到前端的零售商,从1.0时代演化到4.0时代。
1.供应链1.0――以生产商主导的直线型供应链。(见图1)
供应链1.0是计划供应链,在产品稀缺的计划经济时代,需求远远大于社会的生产能力,供应链“以产定销”,由国家计委来统一调控所有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供应、采购、结算、物流等。组织单位都是先确定生产指标,然后再根据生产指标编制销售计划。供应链的运作基于“指标”,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并通过供销社的渠道送到消费者手中,基本没有中间商,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都是低效单一。供应链结构是简单的直线式拓扑结构,呈单链状(如图所示)。在那个时代,由国营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风靡一时的”北京牌”黑白电视机,是典型的计划供应链的产物。
2.供应链2.0――以中间商为主导的网链型供应链。(见图2)
供应链2.0是产品供应链,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生产力提升等因素让企业产能持续提升,市场不断活跃,商品交易更加自由和频繁。在供应链中承上启下的中间商开始主导交易,通过有效匹配上游(生产商/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的供需结合成相互协作、互补互惠、共享资源的集成体。供应链运作基于“产品”,供应链结构呈现网链状,其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呈多源单链状,具备了链状和网状的―些特点,典型的主导企业有中国烟草和香港利丰集团等。
3.供应链3.0――以零售为主导的放射型供应链。(见图3)
供应链3.0是信息供应链,社会进入了丰饶经济,商品不断丰富,供给开始大于需求,消费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物质文明生活的极大丰富,使人们消费观念发生改变,更加追求消费的品质,注重服务与体验。专卖店、会员店、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大量出现,满足多样化的品质消费诉求。供应链运作基于“信息”,按照需求来“以销定产”,即从市场的需求出发组织生产,一方面对商品的数量、规格、质量、包装等要按照市场的需要来安排生产;另―方面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敏捷生产方式转变。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以及物流的快速发展,大量中间商开始被取代。供应链结构呈现由需求驱动的放射状,典型的企业有沃尔玛、永辉超市等。
4.供应链4.0――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平台型供应链。(见图4)
供应链4.0是价值供应链,以创造客户价值为核心,构建生产、零售、物流等高效协同,资源共享的互利共赢生态体系。消费升级让需求变得无限多元、快速迭代,个性化和订制化消费崛起,形成无数细分的利基市场组成的“长尾模式”。供应链开始极度整合,其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融合更加紧密,借助商业逻辑连接在一起,形成高频次交换能量数据的平台经济体。数据实现“热备份”,实时上传至云端,并通过云计算在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等主体之间准确发送“指令”,进行高效的资源分配,就好像每―个主体上面都有一朵“云”,消费按需生产,资源按需分配。供应链运作基于“大数据”,实现“以需定产”,供应链结构呈现由大数据驱动的平台型,目前拥有海量交易数据和强大云计算能力的亚马逊和阿里巴巴有打造平台型供应链的基础。供应链4.0时代将来临!
二、颠覆:新零售时代呼唤新型供应链
供应链的变革归根结底还是决定于商业的变化,消费、零售和技术的发展都是供应链转型的重要决定因素。
1.消费的拉动――新长尾模型
经济学上说消费者有两种倾向,一种叫做“巡游花车(bandwogan)”,就是大众需求;另一种叫做“自命不几(snob)”,就是小众需求。基于如此的倾向,在互联网时代,消费需求通常呈现长尾效应,即大众化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如图所示)。
在新消费时代,新型消费群体崛起,需求将会更加多元化和极致化,小众需求被进一步切割,市场细分越来越精细,“长尾”被无限拉长,从而形成“新长尾模型”。此时,需求满足要求精准到每一小撮用户,甚至每一个用户,实现充分个性化和订制化。为了满足消费,就要求设计、生产、制造、分销和物流等共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柔性”和灵活,传统的冗长、固定的供应链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消M的变化,实现大规模订制才是未来的方向,转型势在必行。
2.零售的倒逼――零售渠道云转型。
在新零售时代,零售渠道将通过数据与商业逻辑的深度结合,为传统零售业态插上数据的翅膀,催生新型服务商并形成零售新生态。零售业最终会变成人人零售,就是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景,任何条件下,跟任何一个业态融合。“人-货-场”将会重构,零售渠道将发生云转型,由大数据驱动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OAO(Online And Offine)模式,即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网店)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双店”经营模式,可将线上消费者引导至线下实体店消费,也可将线下实体店的消费者吸引至线上消费,从而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通、信息互联、相互增值。
在工业经济的商业体系里,实际上划分了两个市场,一个流通、批发和零售市场,另一个是生产制造经营市场。但是,互联网平台出来以后,是全链打通的生产、销售和消费。零售已经不是只看销售,要看批发、要看制造、要看设计。供应链的前端零售成为了消费数据的采集触点和用户体验中心后,需要向供应链的上游延伸,需要通过买手、产品设计、营销策划、创意,来完善面向消费者的服务能力。仅停留在零售端这个单点上已经无法找到出路,供应链的后端则需要转变为服务于终端的集成大平台。中间商、生产商和供应商将逐渐被整合,实现“产销一体化”,即以经营联营形式把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组成垂直型销售系统。如此以来,供应链不断变短,从而变轻,进而变快,才能充分响应消费的迭代。
3.技术的推动――新工业革命。
新技术为供应链赋能!移动互联网、二维码、人工智能、智慧物流等新型技术快速发展,让新的商业基础设施逐步产生和完善,推动信息革命的爆发,也推动着供应链的持续进步。一方面,射频识别(RFID)、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不断完善,对消费者的数据搜集和处理能力飞速提升,使准确地对消费者进行全息画像成为可能,可以无限逼近消费者内心需求,最终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做到阿里所说的“以心为本”。可以说,如果没有数据化的、云计算的、人工智能等商业基础设施,新零售是不存在的。同时,消费者的数字化后,拿一部手机进入零售场景,由于被数字化掉,对于零售,对于设计和生产,对于制造和物流,都会发生重大改变。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3D/4D打印、物联网等技术产生和日臻成熟,让C2B的订制化生产和运输成为可能,柔性生产、敏捷制造和大规模订制等制造模式变成现实。消费的拉动和零售的倒逼让供应链转型具有必要性,技术的进步则让供应链转型具有可行眭,同时也主动地推动着它的持续变革。
三、重构:云供应链将主导未来
新零售时代,供应链4.0的转型方向将是云化,数据和资源集成在云端,由HUB通过云计算来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供应链结构的终极演化形态将主要由零售端、生产端和云端三部分构成,链接的媒介是数据,核心的驱动就是云计算,“三位一体”服务于消费,打造超预期的体验,用户为体验买单。供应链将进化为云供应链(Cloud Supply Chain,CSC),零售端和生产端实时数据上传至云端,云端下发指令至生产端,生产端按需定产并交付产品。
在新零售时代,云供应链的三个主体都会有新的内涵:零售端――场景革命;生产端――私人订制;云端――数据控制中心(data control center,DCC)。
1.零售端:场景革命。
云供应链的零售端将带来无处不在的消费场景,无论是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大卖场、便利店,还是线上的网店、各种文娱活动、网络直播,以及各种移动设备、智能终端、VR设备等,都将成为消费的绝佳场景。消费者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数字化技术打通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各个碎片化场景和各个消费环节,实现深度融合。消费者将不受区域、时段、店面的限制,商品不受内容形式、种类和数量的限制,消费者体验和商品交付形式不受物理形态制约,真正做到无孔不入无所不能。
场景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数据收集的超链接,消费者每一个行为数据和消费数据都会记录下来并实时上传,让消费者可以几乎随时“在线”;二是与消费者嬉戏的体验终端,能够有效地吸引消费者驻足、入店、体验以及购买。数据的本质,在于还原用户的真实需求;场景运营,则能让数据的本质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国美推进的“场景革命”和“全零售生态圈”将以国美电器作为核心和入口,通过全渠道,为消费者营造不同的消费场景,再以不同的渠道、场景、服务、体验等因素与消费者建立强链接。未来的门店,将混合融入电竞、网咖、影院等跨界业态,构建多业态结合的休闲娱乐场景,以适应客群年轻化趋势。比如通过构建生活美食结合的餐饮场景,如烘焙课堂、餐厅等形式,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2.生产端:私人订制。
在过去传统零售条件下,对消费者画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各种调研只能完成模糊的画像。而基于大数据云平台可以对消费者诉求的深入挖掘,消费者实时“在线”,包括其性别、年龄、收入、特征等都可以进行素描,直至完成全息清晰度画像,消费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商品生产可以完全订制化。新技术的全面进步以及工业4.0时代的到来,也使生产商从“批量生产”到“私人订制”成为可能。
红领集团旗下的酷特智能开始尝试在服装领域做私人订制,经过13年的时间,以3000人的工厂为实验,建立了有上百万亿个版型的数据库,可以满足99%人类的体型,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做到“一人一款、一人一版”。个性化定制最关键的就是每一件衣服,每个人都要根据这个人的体型打造一个个性化定制的版,这个版是可以掩盖这个人身体的不足,将这个人人体的优势发挥。
3.云端:数据控制中心(DCC)。
篇5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epc;供应链
1 引 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知识化、数字化的转变,企业运营模式正发生巨大的变革,协同合作成为企业界的主旋律,企业早已融入企业群体当中来参与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正成为许多企业或组织运用的战略方法,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机遇。
供应链由直接或间接地履行顾客需求的各方组成,包括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仓储商、零售商以及顾客在内,各环节通过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彼此相连,其所包含的功能有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生产营销、生产运作、分销、财务和客户服务等。供应链产生的价值为最终产品满足顾客的价值与满足顾客需求所付出的供应链成本之间的差额。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使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并保持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供应链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有诸多方面值得优化,例如,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商品信息数据库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供应链各环节中的服务效率低下,售后难以保障;企业间因信息交流匮乏和交流不畅而产生放大的“牛鞭效应”,增加了无谓的库存成本及相关费用;供应链运输环节中运输效率不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等。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根本性地改变了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手段,成为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工具,为供应链管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探讨和研究物联网在优化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2 物联网概述
2.1 物联网概念及技术支撑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的《未来之路》一书,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目前较为公认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地、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其本质就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物品上的epc标签进行扫描和解读,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射频识别技术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的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既可读出信息,又可写入数据,数据携带量大并难以伪造,具有智能化的特点。
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采用一组代码来代表制造商及其产品,用另外一组数字来唯一标识单品。epc物品识别模型功能的实现主要由epc编码标准、epc标签、解读器、savant(神经网络软件)、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 naming service,ons)以及物理标记语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pml)六方面组成。(见下图)
epc物品识别模型图资料来源:现代物流信息跟踪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主要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rfid、传感器、二维码为主的用于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的传感网络;二是通过现有的三网(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的传输网络;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它通过物联网与各行各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来实现行业的智能化管理。
2.2 我国物联网应用及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农林业、智能教育等。物联网的存在,使我们生活周边的物品都有可能实现智能化,通过无线网络我们便可实现对这些智能物品的对话和控制,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将得以提高。
我国已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瞄准信息技术第三次浪潮的战略机遇,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并进行产业规划布局。例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云浮市政府举行了协议签约仪式,将共同打造畜牧养殖物联网项目,这是国内首个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的项目;无锡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已建“感知
3.2 物联网技术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可视性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供应链过程中的可视性,从制造商、供应商到分销商、零售商甚至顾客,均可以实现可视化操作。顾客对所购买商品信息准确了解,有效保证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还便于获得良好的售后服务;零售商通过对商品流动性分析,作出适当的订货决策和营销手段,不仅减少了库存浪费和相应成本,还便于零售商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做好营销策略;分销商通过零售商的订货策略和营销策略,及时调整自己的库存情况,向供应商做出订货单,供应商也是如此向制造商提供订货单;制造商通过货物订单适时调整原材料库存和生产量,并通过物联网技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整个供应链可视化的加大,使得“牛鞭效应”得以缓解,整体供应链价值增加。
3.3 物联网技术加快了企业信息自动化,实现了管理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使得企业之间、整个供应链环节间信息得以共享,使企业能有效整合其业务流程,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诸如库存管理、生产订单、配送路线优化、问题产品召回等问题都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及时优化处理,由物联网技术对供应链各环节的优化及其自动化智能化,使得企业人力成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等费用得以减少,决策更加合理科学,同时决策时间进一步缩短,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4 结 论
物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是未来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是供应链管理智能化的体现。物联网的兴起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物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着不少技术瓶颈,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在企业应用范围上也有局限。这不仅需要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大力扶持,尽快完善物联网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也需要一大批企业放眼未来,及早将物联网技术用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决策当中。
篇6
[关键词] 采购 信息化 数字化 一体化 虚拟化
一、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通过信息化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果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收益成为采购信息化发展最为重要的目标。经历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B2B、B2C、C2C、EDI的电子商务早期,采购信息化已经逐步迈入成熟的时期。电子商务在我国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也标志着我国采购信息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二、发展过程分析
阶段分析是发展过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信息”和“信息化”的思索,基于社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研究,本文将采购信息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采购数字化、采购一体化、采购虚拟化和采购智能化。采购智能化受目前理论和技术的限制,仍处于萌芽时期,尚不能被广泛应用,不在此赘述。下面具体分析前三个阶段。
1.采购数字化。采购数字化,在实践中经常被称为“电子商务”,是采购信息化的最初阶段,也是最基本的阶段。信息是事物状态的属性,数据是信息能直接被处理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数字化即将事物状态的属性通过数据表现形式表示出来,从而能够被电脑或其他设备进行自动处理,得到信息化的应用。只有通过对采购信息进行数字化表达,才能通过数据分析来更好地完成采购业务与管理工作。采购信息已被数字化并得到处理的对象主要有资金、订单、供应商、产品,见图1。
(1)采购数字化中最先被数字化的是资金信息(财务)。财务电算化(数字化)极大地方便了采购财务信息的处理,能够随时获得所需的各种数据,已经在不同类型的各种企业得到广泛应用。资金是企业目标实现的最主要对象,通过减少采购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2)供应商信息。将采购相关的供应商信息进行数字化,方便了信息的保存和搜索,也提供了信息更高级应用的可能,常见的有供应商关系管理(SRM)系统。通过SRM系统,可以加强与供应商的相互沟通,保持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通过供应商选择与管理有利于长期采购利益的最大化。
(3)订单信息。订单(合同)是采购信息化的最基本单元。它本身包含了产品、资金、供应商三方面的信息,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组合信息单元。订单信息数字化的实现,也就成为采购数字化核心的工作。一旦实现订单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即标志着采购信息化管理(MIS)系统数字化阶段的基本完成。
(4)产品信息。产品信息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保证和提高采购质量,采购质量是采购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采购最难信息化的部分,其种类繁多,数据复杂,处理起来较为复杂,目前主要通过数字标签,尤其是无线射频标签(RFID)实现部分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已经广泛应用在物流领域,可以近忽实时地获取采购的产品的位置等状态信息。
2.采购一体化。采购一体化其实质就是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支持下进行流程重组,从而通过供应链的优化实现更好地采购。其中,美国军方将这个过程以持续采办与全寿命周期支持(CALS)的方式进行。如果采购一体化范围拓展到全世界,在实践中称之为“全球采购”。
采购一体化必须建立在采购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采购数字化提供的采购信息基础,实现采购信息的共享应用,一体化也就是信息综合应用。从企业整个管理过程来看,采购一体化必然将采购融入整个管理过程中,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三流合一,才能实现信息综合应用,见图2。
从资金流来看,采购一体化在企业外部需要信息化金融的基础支撑,从而实现支付收款,成本管理及控制,在企业内部需要实现原有相关MIS系统的集成,通过流程重组更好地实现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从实物流来看,采购一体化在企业外部需要信息化物流的基础支撑,从则实现所需采购的物品装载、运输、分发及相应的管理与控制,在企业内部通过原有物流中心及相应的仓库等储存分发系统实现联动,保证和提高采购质量。
从信息流来看,采购一体化需要得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支撑,在企业外部实现与供应商的相互沟通和操作,在企业内部实现其他部门的相互沟通和操作,从而减少管理成本,提高采购效果和效率。
一旦实现采购的资金流、实物流和信息流在企业能够无缝流动,就标志着采购一体化阶段的基本完成。不同的信息也是对应有其共享范围的,需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共享与应用。一体化也是有范围的,只有内部与外部实现多个供应链的节点间实现信息互动直到互操作,才能充分利用采购一体化的优点,将采购业务与管理成本控制到理想的水平。这是目前采购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阶段。
3.采购虚拟化。采购虚拟化,必须建立在各种虚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虚拟构架完成整个采购活动。采购虚拟化必须建立在采购一体化的基础上。采购虚拟化是今后采购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前仅在部分领域有创新性应用。
通过虚拟产品进行采购是采购虚拟化最明显的创新性应用之一。真实产品才是采购的主要目标,但虚拟产品可以为采购提供与真实产品几乎相同的全面质量信息,可以为真实产品的采购提供优先应用测试,进一步提高采购效率。但现在的技术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造成虚拟产品品质失真较为严重,反而影响了后续采购的工作。虚拟产品也将和设计与制造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企业一体化进程,为采购提供更好地效果,提供更高的效率。虚拟产品与设计在房地产、机电、数码与软件等产品领域得到应用。
采购过程虚拟化是采购虚拟化另一创新性应用之一。美军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基于仿真的采办(SBA),将成为虚拟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SBA将建模与仿真(M&S)技术应用于采办领域,形成了与产品、项目相关的采购过程的虚拟应用。虚拟与仿真不同,仿真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而虚拟是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如上文的虚拟产品,其作用是为用户关注的产品信息提供虚拟化应用,其他信息可以略去。采购只是采办的组成部分,SBA比虚拟采购范围要广泛,但关于虚拟采购的应用并不全面。
虚拟采购不仅仅包括通过虚拟产品进行采购和采购过程虚拟化两个方面,还可能通过虚拟企业实现整个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采购,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并创新。
三、实施措施与方法
1.加强采购数字化。数字化是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基础性工作。很多采购相关的企业和组织部分或初步实现了采购数字化,仍面临不断加强的现实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科学应用。
数字化以及后续的信息化进程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取得高效,还必须与相关人员有机结合。比方说,应用了采购数字化系统,增加了相应的管理成本,特别是相应的工作人员还无法有效利用这个系统时,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严重影响采购工作的完成。
采购数字化实施时要优先考虑好与其他数字化应用的衔接,也为日后的采购一体化提供方便。比方说,很多企业采用了许多非采购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如计算机集成辅助制造系统CIMS(数字化生产),供应链管理SCM,供应商关系管理SRM等,实现采购数字化,相互间的数据不兼容,有时连手动都无法实现完整流程,更谈不上采购效果的提升。
2.推进采购一体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现采购一体化才标志着采购信息化的基本完成,此时整个信息化系统已经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其采购流程能够得到尽可能的优化。
采购一体化可以逐步推进,尤其是与其他部门或外部组织的信息化合作时,需相互配合才行。此时,必须对采购一体化进程进行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只有通过一体化能够获得足够的利益或好处时,才有必须同步推进一体化进程,否则会适得其反。
采购一体化也可以与采购数字化并行推进,也是很多企业或组织实现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利用技术后发优势的成熟方法,能够更为快速地初步实现采购一体化,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数字化和一体化。
3.开展采购虚拟化。采购虚拟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开展采购虚拟化,可能在特定行业获得技术上的优势,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但花费的代价较高,仅适合于一些大中型企业开展已经被验证有效的应用或其他更好地创新性应用。
四、结论
采购信息化发展可划分为多个阶段。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各企业或组织在采购信息化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其中部分企业或组织已经基本实现了采购数字化甚至一体化,今后仍需加强采购数字化、推进采购一体化、开展采购虚拟化,通过采购信息化建设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哲赵国华:论信息化发展的四个阶段[C].天津:第四届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2007.P58~60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
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是煤炭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做好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工作,能够使煤炭企业更具发展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其在许多领域均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合理、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使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然而现状下国内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进行研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1.目前国内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物资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长期以来,大部分煤炭企业在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当中,侧重环节为采购与储备,对于物流信息管理,则往往被企业所忽略。如此一来,煤炭企业物资部门便会面临较为显著的问题:其一,资金短缺现象显著存在,物资在供应方面表现不及时,交货时间性较差。其二,库存积压以及待报废物资所占比重过大,从而使企业资金浪费。
1.2采购环节市场化现象严重
在受到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下,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的物资供应内外部环境产生巨大的改变,传统模式下的指令性计划消除,企业在追求物资方面,主要需要以市场为依托,才能够使物资需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国内,大型煤炭企业与中型煤炭企业在采购模式的选择上均为集中采购模式,同时采取招标以及定点等方法,从而使物资的供应质量及效率得到有效保证。虽然,在采购上依靠市场能够较为快速及准确地与供应商取得联系,但是,由于采购环节市场化现象严重,加之采购形式单一化,导致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存在一些程度的风险。
1.3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对于部分大型煤炭企业来说,其物资供应管理还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在管理手段上朱雅培以手工操作为主,管理部门繁多,并且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等现象。显然,在采取手工作业的基础上,便会导致物流信息远远落后于实际物流。在物流信息透明度不高,对称性不强的情况下,便会发生计划无效、供应不及时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煤炭企业管理层及决策层对物流信息管理不够重视等问题,这样便会导致物流信息与其他管理信息无法实现有效集成。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2.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物资供应链
对于现代物流来说,其实质是现代信息技术基于企业流通领域当中的有效应用,倘若无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作为依靠,那么物流的运输、装卸、加工、配送以及调度是难以实现有效整合的。因此,要想使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便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物资供应链,把各大供应商、制造商、用户乃至生产全过程充分连接起来,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追踪,使控制更具有效性,并实现全程管理。另外,煤炭企业还需在企业构建物资配送实时信息平台,对物资供应信息进行实时控制,以此企业物资管理零库存管理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2.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供应商信息网
煤炭企业要想使自身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可对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进一步构建供应商评估体系。构建该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对物资采购信息实行全程管理,进而使招标活动的效率及准确率得到有效提升。基于统一采购模式下,可结合供应链管理模式,和一些供应商构建联合库存管理,使供应渠道能够维持有效及稳定,进一步使库存资金的占压得到最大化降低。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可通过物资供应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对需要的物资市场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同时及时评估供应商信息实时采集情况,从而使采购物资价格机质量得到有效维护,确保交货时间的准时性。
2.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物资储备数字信息仓库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可对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和物流过程共同产生的技术优势加以利用,进而对企业的物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采取统一物料编码标准化管理,使各个环节的物资管理得到有效统一,从而使物资的进、存、供、消以及结实现一体化。并且,煤炭企业还可以对买方市场优势加以利用,对购买方虚拟库存加以构建,实际库存则由供应商进行管理。煤炭企业使用多少则当作采购量的多少,若不使用则不进行采购,并按时以事先约定价格为依据完成最后的结算。如此,不但使储存环节大大减少,而且还使产品积压、待报废等情况实现有效避免,在储备资金增多的情况下,便使得生产需求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
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目前国内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使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便显得极为重要。笔者认为,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物资供应链、构建数字化供应商信息网以及构建物资储备数字信息仓库等。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国内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实际情况,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还需要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将现代化管理方法落实到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全过程。相信做好以上这些,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为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春蓉.基于现代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4,05:171-174.
[2]杨俊峰.国内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17:370-371.
篇8
[关键词] 数字化营销 协同商务 供应链 客户关系管理 企业信息门户
协同商务的概念1999年由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来,其理念就是企业充分利用以Internet等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增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协作能力,通过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企业知识网络的正反馈而获得协同效应,从而创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协同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的不同之处在于,协同商务强调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到销售、市场,乃至售后,都提供电子协作的能力。
基于协同商务的数字化营销(简称CC_数字化营销)就是对数字化营销和协同商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门户以及数据库等提出一个营销模式。它打破产品设计人员、生产制造人员、销售人员、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障碍,从而最大可能的获得相关人员思维的合作和协同,使企业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通过数字化营销所获得的市场信息,从而使产品的设计更加柔性,更加的贴近消费者,从而也使企业获得新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CC_数字化营销内涵及特点
CC_数字化营销是一种基于协同商务理念的,以新兴数字技术为实现手段的营销方式。CC_数字化营销以企业数据库、协同商务系统为支撑,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与企业其它系统(如:CRM/SCM等)的协同运作,充分调动和融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为企业营销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协作能力,也为企业产品设计开发、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提供来自市场的最新、最快的信息,将消费者同企业及企业的合作伙伴纳入一个协同运作的网络中。因此,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共享性。CC_数字化营销是基于协同商务系统设计的,在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个桥梁,可以让客户真正参与到企业的运作中,也帮助企业实现对客户的全方位跟踪和交互,因此它一定要做到与企业其他系统之间的协同运作与信息共享。通过企业信息门户,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的商业信息,提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帮助消费者建立与企业直接沟通的渠道,同时依靠协同商务平台集合企业的全部资源,实现企业前台与后台的协同运作和集成;企业的其他系统可以通过协同商务平台,获取其需要的市场及消费者数据、分析报表及业务决策相关信息,从而有可能的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2.智能性。CC_数字化营销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信息的分析工具。CC_数字化营销在同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营销的同时,倾听消费者的声音,累积对消费者的了解,通过数字化终端和数据库搜集和分析信息,了解顾客真正的需求,包括对产品、服务、分销方式、价格、沟通和体验的需求,加快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速度,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产品、定价、服务、分销和沟通策略,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反应。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数据的加工和转换,提供从基本查询、报表和智能分析的一系列工具,并以各种形象的方式展现,为企业考察运营情况、业绩表现、分析当前问题所在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商业策略,调整产品结构、分销渠道、工作流程和服务方式等提供决策支持。
3.交互性。CC_数字化营销可以通过企业信息门户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信息,消费者可以方便地通过信息门户查询订单信息以及提供建议和投诉。当消费者需要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时,CC_数字化营销将通过协同商务系统,最快的协同企业各部门进行研究,并及时的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在客户咨询和购买以及售后服务过程中,企业都可及时地提供服务。CC_数字化营销还可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协同运作,跟踪每个客户的销售习惯和爱好,推荐相关产品。
由于利用了数字技术的各种属性和协同商务的概念,CC_数字化营销具备了协同性、共享性、交互性、智能性等特点。正是基于以上特点,CC_数字化营销具有许多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
二、CC_数字化营销系统框架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在CC_数字化营销中的传递路径是:
1.顾客通经过防火墙后进入企业信息门户可以查看相关产品目录、性能、价格和其他相关信息,当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提出需求时,需求信息将被信息门户传递给企业的营销中心,营销中心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判断需求能否被满足,并对不同的需求信息进行反馈,当客户的需求可以满足时,数字化营销系统通过协同商务系统将相关订单信息传递至企业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SCM系统对订单信息进行分解,安排生产计划,准备原材料、备品、备件,将材料信息下达给物流中心。
2.物流中心联系供应商或通过库存准备材料,并将相关信息(如供货周期等)反馈给SCM系统,SCM系统结合生产中心的计划安排,将供货周期、产品特性等信息通过协同平台传递给数字化营销系统,企业的营销中心根据数字化营销系统的信息,将订单信息反馈给客户,在得到客户的确认后,营销中心便可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下达生产信息。在生产的过程中,客户还可通过信息门户,查询订单状态。当订单完成后,物流中心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并把相关信息传递给营销中心。
3.客服中心将会对客户进行回访或接受客户的咨询、投诉,并记录下客户的意见,然后将信息传递给企业的营销中心,在获得营销中心的答复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从而完成销售的全部过程。这全部过程发生的全部信息包括客户的资料都将传至企业数据库,并保存下来。
4.企业的营销中心可以依靠数字化营销终端,及时了解分销过程的商品流程和最终销售状况,并通过协同商务系统将销售信息传递给SCM系统,帮助其安排生产计划调节库存,加快反应速度。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数字化营销获得的信息,也将通过协同商务系统,被企业的其它系统加工后反馈给数字化营销系统。
三、CC_数字化营销实现的技术
CC_数字化营销实现的技术关键点有三个,分别是企业信息门户、协同商务系统、企业数据库。前两者使企业各个系统处于一个统一的平台下,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入口并实现协同运作,后者主要是对企业的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应用。
1.企业信息门户。Gartner Group公司的定义是:企业信息门户就是通过浏览器实现对整个企业信息的访问,用以加速和提升决策进程。可以说企业信息门户就是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以协同商务和企业数据库为基础,在企业内各种应用系统协同运行、信息资源统一集成的基础上,为企业内外的使用者提供一个访问各种信息和应用系统的统一入口,并根据每个用户使用权限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其和协同商务系统及企业数据库为前台和后台的关系。
门户使得企业的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以统一的、个性化的、多渠道的方式访问企业的信息和服务。企业门户是整个企业的电子门户,实现企业形象、电子商务、企业内部业务组织的整体框架。
2.协同商务系统。协同商务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协同”,也就是说通过打破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之间的壁垒和边界,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和畅通无阻的管理“通道”,实现对资源配置和开发的最优化。在协同商务系统中便体现为“信息网状”、“业务关联”和“随需而应”的三大理念。协同商务系统在目前可以基于WEB技术(一种分布式应用架构)开发,采用B/S模式(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B/S结构是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系统使用具有易用性、维护简单、24小时连续服务的特点;服务器端的数据库设计,通常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完整的一套协同商务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企业信息门户、知识文档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产品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工作流程管理模块、数字化营销管理模块和供应链管理模块。
3.企业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CC_数字化营销的关键点。传统的电视广告以及平面广告的局限在于只能观看,不能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和信息。而CC_数字化营销通过其载体可以很容易的获得来自消费者的反馈。
企业可以把从消费者那里的获得的信息放入数据库,并通过专用的数据挖掘工具验室来寻找商机。例如日本有一个饮料厂商,抓住每个妈妈都希望知道自己给孩子的营养是否足够的心理,在自己的网站上通过在线问卷的方式为妈妈们提供营养信息,妈妈们只需要回答相应的问题,就可以获得她们所关心的信息。以后厂家就根据这些问卷建立资料库,资料库中有每个妈妈有几个小孩、多大的资料,从而以后能向这些妈妈提供适合她们的产品,或者进行具体的沟通。
在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后,不仅拥有大量顾客信息,还更加便于进行客户管理,对顾客细分;甚至可以做到产品个性化定制和产品个性化定价。比如亚马逊:只要你在上面有过购书记录,在你下一次进入的时候,它会根据你的购买记录,主动推荐你可能需要的书。
四、CC_数字化营销的管理
1.市场。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客户、竞争对手,依靠市场获得的信息帮助企业确定合理的资源分配计划,制定经营目标和产品计划,并对营销计划的实施的效果做分析和评估。同时,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各个职能系统能结合起来,进行联动性思考,形成了CC_数字化营销市调流程,见图2。
CC_数字化营销系统建立了市场调研和业务管理的协同性,也可以认为是企业职能部门与数字化营销的协同性。通过这种协同的建立,对于数字化营销来说,可以加强数字化营销的针对性;改善数字化营销和企业销售、生产、财务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改进数字化营销费用的控制,提高数字化营销的投资回报。
2.终端。CC_数字化营销的终端是指互联网、短信、IPTV、MSN等数字化工具,它们都可以看作是数字化营销的终端。它们传播成本低,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以全天候7×24小时进行信息传播。更重要的是,数字化营销终端有分众性、直效性这两个可以大大提高受众到达率的优点。借助数字化终端,通过用户注册、调查反馈等途径可以很容易搜集到目标顾客的资料和信息,并经过筛选和整理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根据产品特点的不同,对相应的目标受众进行传播,从而实现分众营销。同时为使企业的数字化营销更加直效,数字化终端通过数字手段直接同目标顾客建立起联系,通过个性化的服务建立起一对一的沟通渠道,更有利于企业进行深度营销。
数字化终端不但在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可以发挥大用处,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如果使用好的话,对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图3表示了CC_数字化营销终端同企业的各个部门产生协同。
从图3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通过数字化终端,企业可以及时了解经销商的销售情况、库存情况,并及时的安排企业的销售计划和库存计划;企业可以及时的了解客户与市场需求变化,为新产品的研发制定计划,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企业可以更加合理的进行资金调配,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终端系统通过协同商务的帮助,可以及时的为客户提品信息,包括产品价格、运输状态等等;可以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提高客户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经销商也可以通过查阅企业信息库来制定自己的库存计划,制定产品销售计划。
3.渠道。数字经济时代,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建设一个优秀的CC_数字化营销渠道,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不容易被竞争对手跨越的竞争壁垒。根据2005年12月Forrester Research对250名营销经理的调查表明:目前正在使用的美国企业的数字化营销渠道中邮件营销(占83%)和搜索营销(占64%),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数字化营销渠道;同时,对社会化网络(占有13%)和RSS(10%)等新兴渠道的尝试,也颇有热情。
可以说数字化营销渠道并不是单一渠道,它集合了电话、直邮、电子邮件、互联网、短信、IPTV、RSS等多种方式对客户进行营销覆盖。但哪种渠道效果好,哪种营销组合更有效,企业应该建立一套评估体系,除了包括基本的营销运营报表之外,更需要结合营销项目的特点,对反映营销效率的统计报表加以分析和应用,以便更好的将营销结果与营销效率指标相结合,并且为持续改进营销效率提供支撑,确定最有效率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组合,以增加对于终端客户的营销覆盖与销售渗透。
五、结束语
总之,将协同商务与数字化营销相结合,通过协同商务的思想来制定企业的数字化营销策略,从而打破信息孤岛的现状,把消费者、企业、企业的合作伙伴都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信息网中。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将进入更加务实、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时代,数字化营销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之一,随着与协同商务的进一步结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励陈子辰梅益:协同商务理论与模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刘小强强瑞:基于协同设计的产品设计质量的提高.世界标准化与质量,2006年9月第9期
[3]徐家俊贾文玉:企业信息门户EIP――AMT信息动力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9
宝塔形的管理架构使得一项命令从高层传达到基层最多有18个层级;历史上形成了很多孤立的信息系统;钢铁产品制造流程非常复杂,管理受人为因素影响大……这就是2003年之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面临的现状。2006年,武钢选择了以企业级整体产销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数字化的突破口,这个包括15大专业管理、91项子功能的系统全面上线,促进了管理的扁平化、流程化以及数字化。
从分散的信息系统,发展到统一、集成的数字化应用,这是中国很多大型集团企业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集成、协同、创新,将成为下一阶段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在11月26日由国家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资委、国信办四部委联合举办“中国集团性企业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高峰论坛”上表示。
集成与协同是大趋势
其实,“集成”和“协同”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如今让国家四部委特别重点强调的直接原因,就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变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融合”的提法凸显了信息化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现实来看,全球制造业本身也在朝着集团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的支撑方式和模式也在发生变革,协同化、集成化和平台的服务化成为当前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三大特点。
“大型集团企业必须构建跨国制造链,参与全球竞争;大中型骨干企业必须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核心能力;广大中小企业需要通过专业化公共平台的服务,快速响应制造业全球化的变化。”这是《关于推进“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试行)》指出的。
最新消息显示,中国“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已经在全国31个省市区全面启动,计划总经费5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每年计划投入2.5亿元,地方每年计划投入7.5亿元以上。这个工程的任务之一,就是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企业应用示范,而“在10个以上的行业性集团企业开展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示范”,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第一步。
“集成”之痛
集团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就是如何在增强集团管控的同时,促进集团内部数字化应用的集中和协同,让多个下属企业拧成一股绳,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浪潮集团认为,集团性企业综合集成信息化应用框架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底层的IT基础建设;产业层中每个产业单位的管理、设计、生产过程管理和装备的数字化,以及产业单位之间的供应链的集成应用;集团层面则需要加强集团财务、集团资金、全面预算、供应链等关键应用的集中和协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商业智能应用、建立企业信息门户。
应用系统的孤立分散、集成性差,是很多集团企业都存在的“集团病”。2002年12月31日全新ERP系统上线之前,长安汽车共有38个子系统。然而,财务、销售和生产系统之间是分割的,异构数据库较多,这些子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和系统升级,导致公司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根本无法统一,更谈不上对公司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起到多大作用了。
目前,长安汽车建立了以ERP系统为核心的统一信息平台,实施管理信息化工程,还建立了以三维数字化设计、PDM为核心的汽车产品开发平台系统,实现了全球性的产品同步和协同设计。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长安汽车近期有两大目标,一是打造数字化企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一系列业务应用系统,致力于ERP、CRM、PDM等系统之间的集成;第二,搭建汽车产业链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集团企业与企业群在物流、采购、商务、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提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有着重组经历的集团企业更容易遭遇集团和下属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2004年,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公司重组成立。集团CIO李静发现,下属企业对于“库存”这样一个数据项就有多种理解和标准,整体信息化建设更是缺乏统一的标准。为此,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集团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并首先从明确集团战略入手,依次按照“组织结构和管控模式――业务模型――管理信息系统”的路径进行调整,实现了信息化战略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统一。
应用软件仍是软肋
“可以买来软件,却难以买来应用;可以买来咨询,却买不来管理。”在谈到公司信息化经验的时候,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平这样说。虽然买来了国外的先进软件,但因为标准数据涉及核心竞争力,掌握核心技术的日韩企业严格保密,中国的公司根本无法获得底层的开发维护技术。因此,许平认为,“模式重于业务,业务重于软件。”
许平的感悟颇有几分无奈。记者从论坛上获悉,长安汽车采用了Oracle的ERP系统,上海电气电站集团采用的是SAP平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坚持依靠自己的研发力量,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研发了航天飞行器集成化设计制造软件――AVIDM框架软件。在集团企业信息化领域,国内软件厂商的声音小得可怜。
“我们选择软件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国产还是国外的问题,而是软件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应用效果,综合比较后,国内软件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李静说。许平则表示,国内软件公司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注重卖软件产品,却忽视了知识积累和咨询服务能力,集团企业“被迫”选择国外软件。
篇10
在胶片电影时代,跑片子是电影放映人的光荣职责。有时为了拿到好的片子,放映人甚至跟电影公司的人吵起来。新兴的数字影院抛弃了传统胶片电影的发行渠道,那里的年轻放映人可能不知道跑片子为何物,却对密码和授权非常了解。
早在2002年,华纳兄弟公司国际影院部就在上海开设了首家电影城。现在,华纳兄弟的影院已经在全国重要城市落地生根,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时代华纳全球公共政策国际高级副总裁傅秉德(Peter Wolff)说,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趋势并开始利用数字化。中国鼓励外国公司与本地传媒公司建立合资制作企业,制作内容,这样会让中国人民享受到更丰富多彩的内容。
当然,令傅秉德高兴的不只是他的中国朋友可以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华纳兄弟的票房。2005年,华纳兄弟在我国的票房收入超过1亿元,把中国同行抛在了后面。
现在,令这位数字娱乐巨头烦恼的是,如何把传统电影院纳入数字化版图,如何适应消费者的需要。
数字化浪潮
在消费者对数字内容追捧的带动下,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实施了数字业务转型计划。这将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产品的电子交付,建成后将超过全世界现有的和新建的电子数码平台。这也表示,娱乐业作为一个整体,正在技术驱动下发生变化。
华纳兄弟新兴技术高级副总裁达吉(Chuck Dages)说:“我们看到,消费者一方面喜欢用数码摄像机拍摄视频,另一方面喜欢通过宽带数字、DVD和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享受数字产品。消费者热衷进行数字消费,华纳兄弟的生产系统理应跟进。”
近年来,一些电影公司已开展数字化项目。梦工厂(DreamWorks)现已引进庞大的服务器设备以增加其他的信息技术资源,花费昂贵的代价向专业公司购买技术工作站、服务器、打印机、联网和Linux技术,用于开发它最新的的动画管道。索尼动画娱乐公司正与合作伙伴合作,对其电影图书馆实施数字化。
然而,华纳兄弟公司可以说已经最快速、最深远的开展了数字化新技术。与其竞争对手相比,该公司已迅速创新,创造用户生成型网站如顶点城市(AcmeCity)。该网站带有典型的华纳标志,可以说该网站是DVD开发的先驱。
目前,华纳兄弟正与合作伙伴合作搭建数字媒体平台,将演播室的全部电影生产和发行过程进行全数字化。华纳兄弟去年生产制造的各类DVD光盘有2500种,每周传送的录像节目超过180多小时,正在其DVD发行库里数字化6000多部故事长片,还发行了无数部电影,其中三分之一的盈利高达两亿美元――创下演播室和产业的单一年度最优记录。
华纳努力对其业务实施数字化,这与IT厂商推出的基于标准软、硬件框架的数字媒体平台是一致的。数字媒体平台还具有丰富数字媒体操作系统的服务功能,并依赖于服务导向型体系结构。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创造大规模分布式应用,并与系统连接进行数字媒体工作。
存储系统作为其核心装置,华纳兄弟去年开始了对其电影实行数字化存储。达吉说:“通常,我们利用4K的水平分辨率扫描电影实施数字化,储存和操纵,然后创造数码大师。4K是指横向扫描图像的像素数量。与此同时,华纳公司可能创造低分辨率的影像,用于编辑和审查所有的现场行动序列创造的影像。”
存储的变化
胶片电影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而产生划痕,影响放映效果。数字电影尽管不会产生划痕,却有存储空间不够的麻烦。
一旦电影场景经过剪辑,高分辨率的图像就会按照存储顺序进行播放,然后印成影片。最后,电影制片厂拥有影片的完整版本以及用于数字影院的数字版本。两个版本以及配套信息中有关权益、版税和偏好或汇总数据,构成了电影工作室所谓的电子大师,并且储存在华纳兄弟的档案服务器上。
电子大师的档案巨大,具有高达40千兆字节的容量。华纳公司在存储间安装了15千兆字节的主动式存储器,存储空间仍然不够。
“当我们把这些系统放到一起,我们试图利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技术来处理我们创建的数据量。” 达吉说:“但我们发现的情况是与其存储相互连接的广域网高速链路不胜其本身的存储能力。结果吞吐量急剧下降,并且机器基本上遭到损毁,这是由于围绕系统转动档案的大小并不适中,我们将庞大的数以千兆、万兆字节计量的这些档案从一个环节转移到下一个环节。”
达吉说:“这些档案如此庞大,以致于DAM(数字资产管理)一类的技术并不是真的有效,即使你设法对他们实行变形改造以运用于媒体也不能奏效。你将获取约2000亿字节的档案,这些将须通过一个流程提出、迅速从存储间移进移出,并很快找到和重新取出。 这只是新的领域。”
华纳兄弟同合作伙伴合作完成了对其工作流程的改进,并增加了对其关键系统参数的监测,还加上高性能的存储系统。达吉说:“这样我们就能够以我们所需要的速度操作处理档案。”同时,华纳兄弟能够处理各种形式的发行,这具有多样化的要求,是用标准影像档案来创造高清晰度数字电影大师。譬如说,视频点播需要的带宽为每秒3到4兆,而高清晰度无线传播的传送速度为每秒10到20兆。
这样的结果便是,在大约7个月前,华纳公司开始这种进程。达吉说:“以前,一次仅仅能够处理一到两张图片。即使以这样的速率,网络和存储还会堵塞。今天,我们有能力同步进行十多个动画项目,并且在这种环境中研究它们,这种数字大师的创造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华纳兄弟另一个要感谢的技术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该技术帮助他们一年节省了大约20万美元。
三年前,华纳兄弟的媒体资产检索系统变得不受控制,5.7TB数字数据将在2004年年底翻倍,并在2005年年底达到三倍。一位工程师说:“不管是什么时候的数据,全都放在昂贵的光纤磁盘上。我们没有很好的存储管理。”
把数据全都存放在昂贵的磁盘上当然是一种糟糕的办法。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战略的出现提供了新的方法。华纳兄弟选择了一个三层存储计划。数字资产现在可以按照它们重要性的下降,从昂贵的FC磁盘转移到相对廉价的ATA磁盘,最终放在磁带上。
这个信息生命周期存储的基础设施的花费大约是46万美元,在2004年1月部署,华纳在一年之后就收回了投资。
推动影院革命
传统的胶片电影在制片厂制作完成后,通过发行渠道流向各地影院。数字电影模式很有可能改变电影公司、发行商以及电影院之间的商业关系。一位资深电影人说:“如果有一个问题让我彻夜难眠的话,它就是新技术兴起所产生的冲击。随着媒体内容由模拟格式向数字格式转变,供应链变革所产生的冲击是巨大的,它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形式。”
传统电影产业的赢利来自于电影的首发。电影发行几乎是一种涓滴过程,产品是从主要市场进入规模较小的市场。随着DVD光盘、互联网、宽频、更廉价的存储的出现,电影行业开始谨慎地走向变化。但在好莱坞,陈旧的努力极为顽固。一位分析师说:“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经典的东西,每一个过程都在录像带上,并且电影仍是经由联邦快件或信使投递。这几乎是滑稽的事情。”
然而,数字化的优点正在冲击顽固的传统。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已经能够提供与电影胶片同样高品质的观看效果。与传统的电影胶片不同,数字技术在多次放映以后,仍然能够保持原有的画质。而传统的电影胶片,每次放映都会损失一些画质。连续放映3周后,观众们就会在银幕上不时看到令人讨厌的划痕与斑点。
目前,整个电影业缺乏一个全行业范围的、标准化的,由高速网络、服务器、分配和排片软件,以及放映机所构成的数字化供应链。这条供应链可以将数字电影从摄影棚里的剪辑间传送到北美地区3.7万块银幕上,甚至传送到全球更广泛的范围。过去5年来,电影公司和影院经营者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现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设想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可行性。
不过,成本问题、标准开发方式和传统35毫米胶卷系统的巨大投资等因素,减缓了数字电影前进的步伐。行业专家预测,建设一条完整的数字化供应链,仅在北美就要花费40亿美元以上。单个影院的数字化转换成本可能会达到12万美元。显然,成本将是数字影院走向普及的最大障碍。许多影院老板对昂贵的价格望而却步,他们都说,自己的放映间内已经堆满了昂贵的高级设备。
不能坐等影院老板的进化,华纳兄弟与迪斯尼公司、索尼电子公司联合筹集资金,按每间放映室最高补贴8万美元的标准,为装备数字电影设备的影院提供高额补贴。这几家电影公司将会筹集30亿美元资金,为各家影院解决数字电影设别的升级问题。其他电影公司必须付费以后,才能够使用这三家巨头投资的数字化供应链。
在我国,华纳兄弟的数字影院尝到了甜头。傅秉德说,由于大胆追求最新技术,中国正在抓住机遇,将会在全球数字影院方面独占鳌头。数字化影院的优点不胜枚举,它使得在广大地域范围内低成本同时放映成为可能。
票房证明了数字化的优点。当我国电影人在盘点2005年中国内地影院的票房收入时发现,票房收入头彩竟被远道而来的美国华纳兄弟夺得,其下属的上海永华电影城创下了目前中国市场的最高票房收入。与此同时,在中国已经运营的8家华纳影院,也一起跻身于本年度中国影院的前50名。 在2005年全11个月,这8家影院的票房总收入已经达到1.0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1%。2005年的票房总额则超过1.21亿元。 大多数华纳影城在当地市场中已经占据了35%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哈尔滨甚至达到了80%。
傅秉德说,数字发行将使中国电影发行系统现代化、商业化并变得精简,这有利于市场各方,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市场参与者。但是,我国的影院老板并不一定会这样看。正所谓冰火两重天。我国传统电影院老板,正发愁的却是如何扭转亏损的趋势,对技术资本雄厚的巨头感到恐惧。
消费者被动到主动
数字电影销售正在产生新的利润模式,电影公司开始向电影院以外的机构销售电影,比如有线电视、互联网公司,甚至那些有能力自己购买电影的个人。
由于有了制作更加精良的家庭娱乐系统,在选择何时、以何种方式听音乐或看电影上,消费者已经领略到更多的自由。消费者将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消费内容,新的技术使得消费者能够在这个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不再是作为一个被动参与者。
电影业正在奋力追赶这种趋势。华纳兄弟公司家庭娱乐部在苹果公司的iTune网站上销售电视节目,其中包括热播电视连续剧《六人行》等。下载费用为每集1.99美元,可以在计算机或视频iPod上观看。在DVD销售和电视收视率增长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华纳兄弟进军iTunes可以将其庞大的电视节目库提供给更多的观看平台,从而利用拥有的节目库创造收入。
除此之外,华纳兄弟公司还与BT软件开发商BitTorrent达成协议,成为首家采用BT技术在网上发售电影及电视剧的主流电影公司。华纳兄弟表示,采用BT技术将大大加快大容量文件的传输速度,从而能够在电影DVD 版上市的同一天推出网上租赁与销售服务。同时,公司还计划在线发售永久珍藏版的电影或电视剧,用户可将其拷制成DVD光盘,但只限于在进行过下载的电脑上播放,无法在DVD标准播放器中播放。
华纳兄弟大胆地采用新方式,不仅引起传统影院的担心,还引起了版权保护者的担忧。
在传媒业数字化之前,娱乐公司都曾承认,它们通常愿意对普遍存在的私自复制现象视而不见。华纳兄弟一位副总裁说:“模拟世界具有自我限制性,但是很耗时间,质量并不太好,没办法将拷贝发给其他人,因而并不存在无限制使用的风险。”
许多用户将在模拟世界的习惯照搬到数码世界中,新技术颠覆了当年的平衡状态,无限复制成为可能。为保护版权,唱片公司同它的顾客之间斗得不可开交。他们忧虑的是,一旦用户体验到这项技术带来的创造自由,就会渴望开始尝试对自家收藏的音乐进行混音,而这有可能会侵犯版权。
技术发展快于商业发展,且大大快于法律体系的发展。技术能力与合法性之间的冲突,以及消费者快速变化的期望与传媒业发展较慢的商业模式之间的冲突,正在导致娱乐界的巨变。大胆尝试新方式的公司,可能最终会找到新利润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