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流行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时间:2024-04-12 17:5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季流行疾病预防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时间:
教学年级;
执教:
一、教学思路
本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相互置疑、讨论分析,从而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春季节常见的传染病。初步知道这些传染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人类传染病及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知道怎样预防春季传染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寒冷的冬天过去了,万物复苏了。但春天刚刚来到,天气还较冷,不时有冷空气南下,这个季节是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比如说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幸福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春季传染病有充分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春季传染病及其预防。
2、学习新课。
师:谁得过感冒的?感冒时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师:请同学们能说说感冒是怎样传给健康人的吗?
说话------咳嗽------
空气------
呼吸
病人喷嚏------带细菌的飞沫------健康人------吐痰
师:多数传染病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3、了解春季的常见传染病。
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
A
流感
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B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liuxue86.com
C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伏期14—19日,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D
猩红热
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炎、全身弥漫性皮疹,疹退后伴皮肤脱屑等,潜伏期1—7天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像感冒等疾病是靠空气传播的。得了这些病影响我们的学习,会损害我们的健康,那我们怎样来预防呢?
4、如何预防?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A、及时接种疫苗。按医院通知及时打预防针或吃糖丸
B、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打喷嚏、咳嗽应用餐巾纸捂住鼻子、嘴巴。勤洗头、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勤晒被子,不随地吐痰。
C、保持教室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换气,家里也应该提醒爸爸妈妈多开窗来吸收新鲜空气。
D、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参加老师组织的游戏活动。每天参加晨间锻炼,多散步、慢跑、做操,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E、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F、尽量少到空气不流通、人口多的公共场所,如麻将馆、网吧、游戏厅、超市、医院等地方。
G、生活要有规律,坚持早睡早起。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H、穿衣、饮食细节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合理饮食,不挑食、不偏食。要多喝白开水,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I、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J、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
K、不喝学校的生水,喝自带的温开水。
篇2
今年全市要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创建文明平安卫生城市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多措并举,综合施治,突出抓好提升城市卫生管理水平、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增强市民文明卫生素质、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大疾病防控力度,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创城市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新局面。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迅速掀起爱国卫生月活动
要把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作为推动全年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活动全面整治城乡市容环境卫生,为全面提高爱国卫生整体水平,创建健康城市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各乡(镇)街、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春季病媒生物防治,确保活动月取得实效。同时,将“活动月”内容向全年延伸,以月促年,使全市居民健康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逐步使全市的爱国卫生工作步入长效管理的健康发展轨道。
(二)全面提高城市卫生管理水平
要加大综合管理力度,注重城乡联动,狠抓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农贸市场等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特别要在整治交通、市场秩序、提高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水平上下功夫。集中开展对“五小”、“六边”和废品收购站的专项整治活动,努力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为XX年我市申报省级卫生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三)积极开展“卫生乡镇、村屯、社区”创建活动
在全市广泛开展创建“卫生乡镇、村屯、社区”活动。重点解决好垃圾、污水、粪便、烟尘处理等问题,搞好乡镇、村屯、社区绿化美化,全面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努力培育出更多的省级卫生社区、卫生乡镇和卫生村,促进争创活动取得实效。
(四)重点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各乡(镇)、街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担负起农村环境整治的主体责任,坚决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重点治理乡(镇)街所在地(含撤并乡镇政府原驻地)环境秩序;村屯环境秩序;公路(屯路)环境秩序。要以改善村容村貌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清沟排淤、填平坑洼、清除垃圾等卫生死角,消除蚊蝇孳生场所。要规范集贸市场,清理占道经营,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同时,要加大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力度,全面开展灭鼠、灭蟑螂、灭蚊蝇活动,控制四害密度增长,确保“四害”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年内修建1200座粪尿分集式无害化农村环保厕所,新建沼气池1521个。争取完成抽样化验500眼农户水井的水质检测。
篇3
我县根据2014年__省疟疾防治项目管理方案要求,将继续开展消除疟疾巩固工作,做好疟疾监测与防治工作,防止输入性疟疾疫情引起扩散与流行。
1、进一步完善消除疟疾资料整理工作。进一步收集、整理疟疾防治资料,完善有关疟疾防治的文件、数据、图片等相关资料归档工作,以便保存与查阅。
2、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工作。我县将加强基层人员和县综合医院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疟疾防控知识水平。
各医疗单位对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以及来往于疟疾流行区的发热病人,尤其是对到过国外(非洲、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区等国)及国内的海南、云南、安徽、河南、湖北等疟疾流行程度较高省份回归人员,及时开展血检疟原虫工作。
按照卫生部、卫生厅要求,我省为疟疾三类流行区,按行动计划的要求我县血检人数不少于总人口的5/万(传播季节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血检总数的80%),全县共需血检“三热”病人250人次,血片必须按《疟疾防治手册》要求制作,发热病人登记表应按要求录入计算机,血片和名单由县疾控中心保存备查。2015年各医疗单位血检任务分配如下。
表略
1、疟疾病例诊断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县疾控中心应做好每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工作,并在3天内及时将个案调查表传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发现本地传播病例应及时上报省疾控中心血液寄生虫病防治科和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并按照“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进行处理,及时扑灭疫情。
2、每个疟/!/疾病例均应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对确诊的疟疾病人要及时按照疟疾防治方案给予系统规范化治疗(间日疟用氯伯八日疗法,恶性疟用蒿甲醚或氰蒿琥酯加伯氨喹),防止恶性疟死亡或继发病例的发生;高危人群应开展预防性服药,针对间日疟病人易复发的特点,在春季对上年的间日疟病人进行休止期治疗,减少传染源积累,防止疫情蔓延。
1、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大型流动人群聚居地进行摸底调查,重点针对流动人群,特别是往来境内外疟疾流行区以及原疟疾流行区的人群,定期搜索传染源,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疫情发生与流行;
篇4
1 材料与方法
依据我中心疫情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进行各个侧面的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年发病规律 舒兰市1995~2009年乙型肝炎发病情况:1995年发病173人,发病率76.37/10万;1996年发病146人,发病率63.58/10万;1997年发病308人,发病率133.06/10万;1998年发病460人,发病率130.00/万;1999年发病206人,发病率80.15/10万;2000年发病471人,发病率179.72/10万;2001年发病639人,发病率230.42/10万;2002年发病814人,发病率281.17/10万;2003年发病559人,发病率202.55/10万;2004年发病726人,发病率241.50/10万;2005年发病716人,发病率247.30/10万;2006年发病527人,发病率174.57/10万;2007年发病285人,发病率94.40/10万;2008年发病227人,发病率68.54/10万;2009年发病243人,发病率100.71/10万。15年来发病率呈周期性起伏的流行趋势。每隔3~4年为一个发病高峰。1998~2006年之间呈持续一个较强的流行状态。
2.2 月发病规律 病情月波动不明显,1、3、4、12月份发病略高,符合乙型肝炎冬春季高发规律,7、8月份在总的发病曲线上处于平静状态。
2.3 职业分布 乙型肝炎在各种人群中的发病相差很大,工人最高为33.88%,其次是农民为19.00%,饮食业发病率最低,与坚持休检制度有关。干部发病总数的比例比很大,为12.09%,见表1。
表1
舒兰市1995~2009年乙型肝炎职业分布
医务农民保育工人干部托幼饮食学生家务其它
发病数(人)19112431852 216791376170595264509
构成比(%)2.9219.002.8333.3812.095.752.609.104.047.78
2.4 年龄分布 舒兰市1995~2009年乙型肝炎年龄分布:0-9岁发病913人(14.06%);10~19岁发病729人(11.22%);20~29岁发病1 355人(28.44%);30~39岁发病1415人(21.77%);40~49岁发病754人(11.60%);50~59岁发病233人(3.58%);60岁以上发病601人(9.23%)。各年龄组中,以20~40岁发病最多,50岁以上发病最少。
2.3 讨论与分析 ①乙型肝炎在我市的流行趋势呈周期性起伏状态,2007~2008年有一个较强的流行高峰,2001年位于最高峰,2005年开始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得以加强,以及肝炎疫苗的应用起到了降低发病率的作用。根据月发病律看:1、3、4、12月为主要发病季节,应作为重点预防时间;②职业分布:工人发病最多,其次是农民、干部,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人、农民健康意识差,卫生习惯不良,
作者单位:132600吉林省舒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忠仁);
吉林省舒兰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刘桂云)
干部社会活动频繁,因此开展经常性卫生宣传,阻断医学传播、医学传播、母婴传播,实属必要;③在年龄分布上,以20~40岁人群发病最高,其原因是这部分人社会活动频繁与传染病原接触机会多,故应加强中青年的肝防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这部分人的卫生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
0~9岁组为儿童年龄组,占总发病的11.22%,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高发人群,因此加强托幼机构,小学肝防工作实属必要。
篇5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医务室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迅速报告,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四、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二】
为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师生中的发生与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今年我校传染病(常见病)防控工作计划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我校严格树立学校疫情无小事的观念,将传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组织体系,成立由元校长负总责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苏校长为副组长,各年级抓教学的主任(尚主任、万主任、李冬冬主任、石校长、牛主任、刘主任、莫主任)为年级负责人,各班主任为班级负责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任务落实,并建立起由学校领导牵头、校医为骨干、班主任为网点负责人的覆盖全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网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元校长召开春季预防传染病的专题会议
年级召开春季预防传染病的专题会议
二、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1.充分利用校广播、班会、学生集会、健康教育课、健康小报、宣传栏、知识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增强他们的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1.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制度,制定规范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预防制度和疫情监测及报告制度,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具体措施,重点加强冬春季、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2.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监督,制定完善的卫生制度。年级每日专人负责检查教室和环境的卫生,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文明班级量化考核中去,以提高同学们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抗病能力。
3.加强饮水饮食的安全卫生监督。学校由专人负责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定期组织对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堂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4.加强校园消毒和教室的通风换气管理。在冬春季节,建立专人负责制,做好校园消毒和各班教室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工作,以保证学习场所空气清洁、流通。各班既要扎实开窗通风,又要填好记录。
5.加强我校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工作:由校医室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加强传染病监测工作,切实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每日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做好晨检、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追查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在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的同时,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区疾控中心进行报告。
6.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更新、充实卫生必备设备,准备足够的消毒、预防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7.认真做好新生入学及转入新生的卡证查验工作,为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提供科学参考。
8.配合地段防疫部门,做好学生常见传染病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严防各种传染病传入我校。
篇6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2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0-0945-01
【关键词】 结核菌素试验;普查;患病率;学生
结核病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一般好发于冬春季,人群普遍易感。 学校是高危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为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进一步提高结核病人发现 率,根据国家卫生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2005-2 006年先后开展了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肺结核病的筛查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商南县2005和2006年8所初中和2所高中学校在校学生共计6120名,除缺课及过敏性体质等原因未参加外,实查5 996名,其中初中生3 968名,高中 生2 048名;男生2 938名,女生3 058名。年龄11~21岁,其中初中生11~16岁,高中 生16~21岁。
1.2 方法
1.2.1 工作方法 工作开展前,对参加调查的县、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进 行集中业务培训,统一方法和标准。筛查时使用统一表格,逐项填写学校、班级、姓名、性 别、年龄、出生地、生活简况、有无结核病家族史、接触史等。
1.2.2 结核菌素试验 于左前臂内侧皮内注射0.1 mL PPD(统一使用上海生 物制品所生产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剂,72 h后观察结果。
1.2.3 结果判定 交叉测量硬结横竖直径,相加后除以2 。硬结直径15 mm和(或)有水泡、双 圈、 淋巴管炎为强阳性。对PPD结果呈阳性和强阳性且有明确的结核病家族史、接触史及近 期有类似结核病症状者,进行X线和痰涂片进一步检查,以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2 结果
表1显示,学生PPD阳性及强阳性共893人,总阳性率为14.9%,初、高中生阳性率分别为10.4 %和16.7%,强阳性率分别为1.9%和2.8%。随后,对所有PPD阳性和强阳性反应且有结核病家 族史、接触史,同时近期有咳嗽、咳痰、胸痛、低热等类似结核病症状者,逐个进行胸部X 线透视、拍片检查,对X线透视、拍片异常 者,再进一步做痰涂片检查。结果发现,X线胸片异常12人,痰涂片阳性2人;4人确诊为活 动性肺结核,其中初中生2人,高中生2人。
3 讨论
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结核病感染率为44.5%[1]。从筛查 结果看,商南县初、高中学生的PPD筛查总阳性率为14.9%,其中强阳性率为2.3%,结 核菌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与2004年马鞍山市初、高中学校监测结果[2]接近。但 总阳性率 仍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强阳性人数较多,从中查出4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且多数无结核 病家族史、接触史。说明初、高中学校仍存在结核病爆发流行的潜在危险,尤其是目前多 数初、高中学校宿舍居住拥挤,班级严重超员,多数学生体质较差,学习任务重,精神压力 大,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容易造成肺结核病的爆发流行。
从初中、高中学生和不同年级学生PPD阳性率来看,高中生明显高于初中生。这可能与初中 生生活 环境相对比较单纯,接触传染性病人的机会较少及卡介苗接种率较高,而高中生生活环境变 化多、社会活动范围大和肺结核感染机会增加有关。
有关资料已证实,结核菌感染后的发病高峰为0~4岁和16~24岁2个年龄段[3],初 中、高中 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是结核病的好发年龄,应特别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监测保护。建议卫 生、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高度重视,将结核病的防治纳入学校的制度化管理,切实加强师 生结核病健康教育,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学校应积极配合疾病 预防控制部门,定期开展健康体检,进行PPD试验筛查,并将此列为每年新生入校健康查体 的必查项 目[4],及时发现传染源,有效地预防控制结核病在学校流行和蔓延。
4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 部,2002:63-66.
[2] 张书金.2004年入学新生、教师PPD筛查结果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杂志,2006,10(6 ):585-603.
[3] 彭卫生,王英年,肖志成,等.新编结核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4 54-455.
[4] 曹继平.加强重点人群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国防痨杂志,2001,23:214.
篇7
肠道病毒也是一个庞大的微生物家族,病毒种类与分型很多,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也多样,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也较复杂,确实给医生诊断、治疗与防病都带来许多实际问题。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此外,还有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等。它们有共同的生物学特征,比如,各类肠道病毒流行于全球,见于春末至深秋季节;各类肠道病毒最初都暂居于人类肠道;除轮状病毒属于脱氧核糖核酸类病毒外,其他病毒均属于核糖核酸类病毒;病毒的体积极微小,直径一般在20~30纳米;病毒对一般理化因素抵抗力强,能抗75%乙醇和5%煤酚皂液,仅对氧化消毒剂敏感;病毒在室温下活力稳定,并能耐低温,但不耐高温,65℃30分钟即失去活力;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既多样,且轻重悬殊,同时有更多的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存在。
肠道病毒的传播与流行,并不局限于肠道途径传播,还有着明显的呼吸道传播途径。患者及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从粪便、鼻咽部都可排出病毒,鼻咽部只在发病之初的一周内排出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但时间较短;而在粪便中,排出的病毒可存活2~10周之久,污染饮水、食物,可以经口感染。由于肠道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感染多发生在春季和夏秋季,冬季较少。患者以儿童较多见,尤其是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成人患病较少。
肠道病毒感染常见的类型有:
脊髓灰质炎这类病毒感染致腿瘸残疾,已在消灭中。
无菌性脑膜炎可见于新生儿和儿童,起病可急可缓,患者有发热、厌食、精神萎靡、恶心、腹痛、腹泻,还伴有咽疼、肌肉疼等症状,进而出现头痛、呕吐、嗜睡、谵妄、惊厥、颈强直。病程7~10天,大都不发生瘫痪,多无后遗症。
急性心肌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婴幼儿多见,炎症可累及心包。起病突然,开始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很快发生烦躁、阵咳、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症状似肺炎,但气短、胸闷、心率显著增快、心前区疼痛,迅速出现心力衰竭现象。新生儿发病严重,病势凶险。
手足口病我国自1983年证实手足口病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以来,每年都在一些局部地区出现散发或流行,患者经呼吸道、肠道排出病毒,借鼻咽分泌物、食物、饮水及污染衣物、玩具、食具、手巾等传播。多见于幼小儿童和学龄儿童,成人也可感染。起病不明显,可有低热、也可不发热,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先见细小红疹,出现在手指、手掌、足部、口腔黏膜、膝部、臀部、会,1~2天间在少数皮疹处形成水疱,疱疹比水痘小,一般十几个、几十个,如绿豆粒大,为单房性,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全身症状似有加重。仅口腔内疱疹破溃成溃疡,咀嚼时疼痛,患儿拒乳拒食,流口水。3~4天后疱疹液吸收,不结痂皮,不留痕迹。患儿应在儿科诊治,不必去口腔科或皮肤科就诊,采取对症治疗,皮疹、疱疹不需外用药,预后良好。重症者可见局部淋巴结肿大,有混合感染时病情加重。
流行性肌痛多散发,也有局部地区流行。起病突然,高热,肌肉疼痛,可遍及全身,以胸腹部肌痛显著,活动时疼痛加剧,累及肋肌、膈肌时呼吸浅表似肺炎。或伴有咽痛、腹泻,淋巴结肿大,肝脾可肿大。病情可反复发作,多能自愈。
出疹性疾病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中度发热,皮疹为斑丘疹,近似风疹。皮疹1~3天消退,无脱屑,不留痕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夏秋季高发,青壮年人发病较多;潜伏期短,半天到一天;起病急,一眼先病,眼有异物感、刺激样、烧灼样或痒感,继而眼部刺疼,眼睑红肿,眼结膜出血,出血点散在,很快波及另一眼。不同于常见的、有脓样分泌物的急性结膜炎。少数患者发烧、头疼、咽痛。传染性强,经手、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品在家庭及集体单位传播,游泳池水、浴池水受到污染可引起爆发。红肿、出血多在7~10天内完全吸收,病程1~2周,恢复良好。
肠道病毒感染还可致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疱疹性咽峡炎、脑炎,孕妇感染可致胎儿先天性畸形等症。此外,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等还可引起儿童和成人的流行性腹泻,如因水源受到污染可引起大范围流行。
对于肠道病毒感染,应向基层医生培训知识,提高认症水平,按传染病规范处理,防止医院内传播,控制早期病例,控制扩大流行。
一旦发生肠道病毒感染,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应及时向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报告,卫生主管部门要向当地群众普及预防知识,消除盲目疑虑心理,配合医生防治,对症治疗多可痊愈,肠道病毒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篇8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为了解我市腮腺炎疫情的流行情况,预测流行趋势,制订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发病,现对2007――2011年腮腺炎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流行趋势进行预测预报。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及个案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白城市公安局;疫苗使用资料来源于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出入库系统。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现辖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通榆县、镇赉县,23个街道办事处,37个镇,36个乡(其中少数民族乡9个),918个村,10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923个自然屯。全市总人口205.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5.55万人,乡村人口60.79万人。
1.2 疫情 2011年我市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12例,均为散发病例,年发病率为,20.03/10万,较2010年有下降14.50/10万,但还处于较高发病趋势。2007――2011年我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354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年发病率22.89/10万。根据 2007年――2011年腮腺炎发病曲线图显示(见图1),我市腮腺炎发病处于较高发病率水平,且2009年有2起暴发疫情发生。2009年4月22日――7月4日白城市第一中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此次疫情历时77天,累计发病136例。白城市四中自2009年4月20日起,陆续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截止到7月1日24时,累计发病55例。白城市疾控中心接到医院首例病例后就对2所学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各项防控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流行势。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地区分布 2011年全市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412例,其中,洮北区发病216例、洮南市63例、大安市发病91例、镇赉县发病24例、通榆县发病108例。洮北区、洮南市、通榆县发病较高;2007――2011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354例,其中:洮北区发病1076例、洮南市582例、大安市发病300例、镇赉县发病151例、通榆县发病245例。
2.2 时间分布 2011年全年1――12月份均有发病,共发病412例,其中五月、六月发病较高,分别是25例、53例,占全年发病的12.62%、12.86%;2007――2011年共发病2354例,其中五月、六月发病较高,发病数分别是451例、432例,共发病883例,占发病的37.51%。
2.3 年龄、性别分布 2007――2011年发病最小年龄为7月龄,最大年龄为73岁,发病年龄组集中在4-25岁年龄组,共2106例,占发病总数的89.46%,其中10-2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共1133例,占发病总数的48.13%。 男性发病1090例,女性发病683例,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9:1,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2.4 职业分布 2011年发病以学生为主,发病449例,占发病总数的63.24%;其次托幼儿童128例,占发病总数的18.03%;且聚集性发病人数较多。
综上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的腮腺炎逐年呈上升趋势,但2011年较2010年有所下降,下降了14.50%,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①流动人口将急剧增加,全市还存在数量较大的易感人群,一旦传染源大量进入,有形成流行的可能。不排除个别小医院、诊所、存在医源性感染的现象。②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开展较差,老师、学生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学校校医没有疫情报告观念,诊断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既不报告,也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加以控制。③腮腺炎疫苗2008年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原来属于二类疫苗,接种率较低,是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接种的人群初免成功后,由于未加强免疫,疫苗抗体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消退降低,使人群抗体水平下降,建立不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接触病毒后易感染发病。
3 结 论
根据我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分析可以预测,2011年我市腮腺炎疫情流行趋势仍会呈现平稳下降态势,防控的重点人群仍以学校、托幼机构及7-30岁人群为主,防控的重点县(市、区)是洮北区、洮南市。
针对腮腺炎发病集中在学校,建议市教育局、各学校主要领导要加强对学校师生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加强疫情报告、疫情搜索工作,开展正常的晨检工作禁止迟报、漏报、瞒报现象发生。确保儿童的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切断外来传染源,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对发生聚集性的病例要全面开展医学跟踪观察14天,详细记录跟踪对象的各项有关指标,出现异常立即就医诊疗。对患病的学生要从诊断之日起,离校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14天以上,经校医复查确定痊愈后方可返校上课。对发生病例所在班级、宿舍开展全面消毒工作,每天2次,设置专人,保证消毒质量,做好消毒记录,保持室内经常通风。利用广播、板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在校园内广泛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在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上要确保儿童的腮腺炎疫苗的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切断外来传染源,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主动开展病例搜索和监测工作;对报告的病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业务培训,使临床医生完全掌握诊断标准,杜绝错报、误报、迟报现象的发生。要做好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努力提高免疫人群的接种率,切实将我市的发病率降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监测;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 R373.1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2(a)-0127-03
Research of children influenza popular trend of Xuzhou city
HAO Haiyan GE Ping
The Tumor Hospital of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2210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tendency of influenza prevalence among children, in order to control its prevalence. Methods Children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es (ILI) from pediatrics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05 to December 2008 were selected. ILI enrollment was registered and forward told to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of Xuzhou city. Among the ILI, 10-15 samples according with demand were collected every week and then influenza viruses were isolated, identified and sequenced by CDC of Xuzhou city and the positive samples were re-checked by nation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center. The data were summarized by CDC of Xuzhou city. Results 28 strains of influenza virus were isolated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2005. 41 strains of influenza virus were isola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06. 96 strains of influenza virus were isola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07. 105 strains of influenza virus were isola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08. 148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s type A, 110 strains as type B and 12 strains as other types. The prevalent peaks of influenza were March, April and August. The positive rates of baby group, infancy group, preschool group and school age group was 8.9%, 30.4%, 17.4%, 43.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tendency of influenza activity in children has increased from October 2005 to December 2008 and type A is the predominant strain, which predicts that influenza prevalence may break out in Xuzhou city. Prevalent season of influenza has changed from winter and spring to all year, and has two prevalent peaks of winter, summer and autumn. The influenza morbidity of school age group is most.
[Key words] Influenza; Monitoring; Hospital infection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传播范围广的特点。由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大流行是流感的重要流行方式,可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流感病毒大流行株的多发地,20世纪4次流感大流行有3次首发于我国。因此,在我国全面深入开展流感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流感流行季节,由于儿科门诊患儿多,且儿童具有自身免疫力较弱、缺乏对流感的特异性抗体、年龄小、感染性疾病多、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因此,儿科门诊是流感交叉感染的重要场所。我院作为徐州市唯一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大型综合性医院、全国流感哨点医院,通过对徐州市2005年10月~2008年12月儿童流感的全年监测,了解流感的季节分布、年龄分布,探讨徐州市流感流行规律,为规划徐州市流感疫苗接种类型、接种季节并确定优先普及接种的年龄组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我院根据流感流行的高峰提前做好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儿科门诊采取前瞻性干预等多项感染控制措施,防止儿童流感在就医时的交叉感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2005年10月~2008年12月就诊的流感样患儿按国家统一制订的流感样病例登记表,每天登记上报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对发病在3 d内、未静脉用过抗菌、抗病毒药物的患儿进行采样,年龄为0~14岁;将样本分为4个年龄组:< 1岁为婴儿组,1~2岁为幼儿组,3~5岁为学龄前组,6~14岁为学龄组,每周采样10~15例。
1.2 方法
1.2.1 流感样病例的定义
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
1.2.2 采样方法
在患儿的鼻和咽喉部同时进行深部棉试子采样,置入采样管(4 mL Hanks液,0.5 mL抗生素,pH 7.4~7.6),立即放入冰箱冷藏保存,24~72 h内由专人通过冷藏箱转送至徐州市疾控中心。
1.2.3 病毒分离与鉴定
由徐州市疾控中心病毒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采用MDCK细胞和(或)鸡胚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对分离得到的阳性标本用血凝抑制法(HI)进行病毒类型的鉴定,同时用RT-PCR法或Real-time PCR法做基因序列分析,将检测阳性的病毒株送国家流感监测中心鉴定。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流感病毒分离情况
2005年10月~2008年12月共分离流感病毒270株,其中,2005年10~12月分离流感病毒28株,2006年1~12月分离流感病毒41株,2007年1~12月分离流感病毒96株,2008年1~12月分离流感病毒105株。
2.2 不同季节流感病毒分离情况
2005年分离病毒的时间为10~12月,共28株,2006年流感高峰期为1~4月,其中3、4月共分离出流感病毒33株,占全年分离病毒的80.5%,而5~12月未监测到一株;2007年3月和8月均出现流感高峰,3月分离流感病毒33株,占全年的34.4%,8月分离流感病毒25株,占全年的26.0%;2008年3月和8月均出现流感高峰,3月分离出流感病毒25株,占全年的23.8%,8月分离流感病毒20株,占全年的19.0%。监测结果提示,儿童流感的高峰期在每年的3月及8月,为我院前瞻性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2.3 不同年龄组流感病毒监测情况
监测结果显示,婴儿组病毒分离率为8.9%,幼儿组为30.4%,学龄前组为17.4%,学龄组为43.3%,其中,以学龄组病毒分离率最高,其次为幼儿组。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流感病毒监测阳性株情况
2.4 流感病毒的类型
2005年10月~2008年12月共分离流感病毒270株,其中,A型(甲型)148株,占全部分离毒株的54.8%,B型(乙型)110株,占40.7%,其他型12株,占4.4%。
3 讨论
3.1 监测情况分析
流感的流行有一定的地域和时间特点,在我国北方流感的流行季节多为冬春季,南方则有冬季和夏季两个流行峰,而同一地区不同季节流行的病毒株也不相同[1-2]。徐州市地处我国南北交界地带,从本研究2005年10月~2008年12月对流感的监测发现,每年的3月及8月是徐州市流感的流行高峰,11、12月是流行低谷,其他月份散发,具有全年发病、冬季和夏秋季两个流行高峰的特点。我国北方城市近年来的流感监测也发现,夏季有流感发病增高的低波[3],因此,开展流感的全年监测很有必要。
从分离的流感病毒类型看,不仅分离到A型和B型,还分离到一定数量的其他型病毒,而近年国内很少有分离出其他型病毒的报道。由于A型毒株抗原变异性大,若其数量占绝对优势则可引起流感流行;而B型(乙型)毒株占较大比例时疫情相对稳定,B型毒株也可引起局部爆发流行,但临床症状较轻。纵观历史,引起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均为A型毒株。在本调查结果可见,2005年10月~2008年12月,A型毒株所占比例最高,为54.8%。该结果提示我市将进入流感流行年或将有流感爆发。每一次流感大流行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 因此,防治随时可能出现的流感大流行是卫生部门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4]。
从儿童流感的年龄分布上看,6~14岁的学龄儿童和1~2岁的幼儿是流感高发年龄,这可能与学龄儿童的群集性强、容易造成局部暴发流行有关;而1~2岁的幼儿流感高发可能与随着母体带来的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消失、自身抗体还未产生有关。儿童流感作为人群流感的主流,加强对儿童流感的监测工作十分重要。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我院儿童流感的季节分布、年龄分布和病毒类型,对儿童选择流感疫苗接种季节、接种类型及做好医院感染前瞻性干预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调查结果提示,医院感染工作除平时的管理外,应强化在两个流行高峰来临时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进一步加强发热患者的监测和管理[5],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确定优先普及接种人群,此调查也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了依据。
3.2 做好儿科门诊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3.2.1 儿科门诊的特点
目前我国综合性医院多无传染科,而儿科又无专设的传染病门诊,平时门、急诊患儿量较大,且患儿具有年龄小、大部分婴幼儿自身免疫力普偏低、感染性疾病多、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前来就诊的大多是感染性疾病,且一个患儿往往有多名家长陪同,若通风及空气消毒不足,易致诊室内空气污浊,发生感染。儿科诊室感染潜在危险因素较多且复杂,如在病毒、细菌、真菌侵袭下,或医生、护士手部携带、听诊器、器械检查治疗时直接将病原菌传播给患儿,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交叉感染,这给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带来很大危险,并且流感的传播速度快,传播面较广,儿科流行性感冒患儿远远多于成人。因此,当流感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如何针对流感的特点进行前瞻性干预,以防止儿科门诊就诊时引起的交叉感染,应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同时儿科门诊还常见很多疾病与传播有关,如水痘、腮腺炎、肺炎、菌痢等,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儿科门诊传染病的传播,因此,做好儿科门诊的感染控制工作尤其重要。
3.2.2 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从”3.2.1”中论述可以看出,了解儿科流感的流行趋势及种类,针对其特点进行前瞻性干预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防止患儿在就医时引起院内感染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规范管理:
3.2.2.1 提高医务人员素质,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定期接受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对传染病防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预防医院内感染在儿童诊治工作中的重要性,要将被动的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变为主动的工作,对前来就诊的传染病患儿能够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避免院内的交叉感染。同时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到不漏报、不错报、不迟报。提高预防传染病流行、暴发的意识,将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3.2.2.2 诊室布局合理、处置规范 儿科门诊除普通诊室外,还应设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诊室,由分诊和预诊人员引导患儿到相应诊室就诊。通过本调查发现我市每年有两个季节儿童流感高发,且年龄分布明显。根据该特点,我院应有的放矢地对门诊进行管理:①发热的患儿就诊时应及时佩戴口罩。因为口罩能将感冒病毒控制在小范围内,以防止扩散给更多的儿童。②应配备有单独的传染病输液室和观察室,每天定时通风,保持较高的空气洁净度。③诊室应有洗手设备,给儿童及家长提供及时洗手的条件,特别是在处理患儿的分泌物后,应指导家长及时洗手。④由于儿童喜好抓摸,因此应经常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定时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物品、桌面、检查床、地面等。⑤候诊区往往是儿童互动玩耍的地方,很容易传染疾病。如果就诊患儿较多时,应及时给予分流,防止“扎堆”现象,避免群集,缩短等待时间,减少共用的玩具等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已知感染的儿童尽可能地与健康儿童分区等候;玩具应及时清洗及消毒;地板常常会被分泌物或呕吐物所污染,应及时清除干净,并进行消毒,以避免流感的传播。⑥当有留院观察的患儿时,应对每一例留观者都及时更换床单、被单、枕套等,做好终末消毒处置工作,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各项卫生学指标的监控,及时发现隐患,做好预防工作。
3.2.2.3 洗手 洗手是预防流感传播最简单且重要的方法。应加强所有的医护人员对提高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在儿科门诊的医护人员更要强调手部卫生。诊疗每一例患儿后都应清洁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在接触患儿体液、污染或排泄物的前后都需洗手,特是在要执行侵入性检查及治疗时更要注意手消毒,避免因手的污染引起疾病传播。
3.2.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 医生接诊患儿时要戴帽子、口罩,接诊时,使用一次性压舌板。护士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护理和治疗,同时做好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置。科室负责人应明确人员职责,定期检查本科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要正确指导,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各项诊疗工作,同时加大对科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力度,强化制度的切实落实到位。
3.2.2.5 做好流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预防医院感染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还与患者自身的行为息息相关,患者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也有重要的作用[6-7],因此,应对患者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教育,针对发病季节及菌种的不同,通过板报、宣传栏、健康教育等方式,向患儿家属进行防病知识宣教,普及人民群众对流感防治的认识和防护意识,以正确指导儿童及家长的行为。
总之,对儿童流感的防治工作要有足够的重视,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特别是控制流感在医院内的传播,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烨,李梓郭,俊峰,等.中国2000~2001年流行性感冒流行概况[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4-8.
[2] 张静,扬维中,郭元吉,等.中国2001~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6):461-465.
[3] 王撷秀,单爱兰,高璐,等.天津市2004年流感监测分析及疫苗效益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1):848-850.
[4] 韩同武, 董蒲梅, 郑天柱, 等.郑州市儿童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19(4):642 -644.
[5] 梁玉民,刘伟.济宁市2005~2007年度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12(8):2219-2220.
[6] 王彦华.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08,6(8):861-862.
篇10
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县教育局2011年学校传染病防控实施方案》要求,现将《乡中心学校2011年学校传染病防控实施方案》下发给你请各校拟定相应的实施方案认真抓好此项工作。
一、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1.各学校要建立以校(园)长为组长,学校分管副校(园)长为副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形成学校领导、分管领导、教师、学生四级传染病防控管理网络,校(园)长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学校还要设立一名传染病防控联络员,负责日常情况的收集与上报工作。
2.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职责:制定传染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人、财、物等传染病防控保障机制,完善卫生室的功能,加强对学生饮食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积极防控传染病。收集、汇总有关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乡中心校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疫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要定期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的应急演练,以科学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
二、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各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组织学校师生学习和演练。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内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的日常预防措施,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特殊重大传染病流行(如非典、甲流感),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所采取的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内容。
(二)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
1.各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按照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
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特点,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2次以上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责任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四不”(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2.各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饮食管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
要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各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要依据传染病发病规律将有可能暴发或流行的病种纳入重点检查内容。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食堂、教室等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奖惩制度,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做好记录并进行公示。
(三)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各级学校必须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在学校兼职校医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症状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兼职校医进行进一步核实排查,必要时将患者送正规医院就诊,保证对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四)建立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制度。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怀疑为传染病,要及时报告给学校或兼职校医。学校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
(五)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各学校按照规定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气温较低时要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气温回暖后则要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同时,要做好校园内公共设施和公共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六)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相邻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时;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班主任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主要领导上报相关信息,为各级在第一时间内逐级上报打开安全通道。
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上述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应当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内报告乡中心校及当地传染病防治部门。
3.疫情处理。
各相关学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调查和处理,做好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保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检查督导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春季我们约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