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4-12 17:5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行业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 就业情况 调查
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开展机械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890所,这表明机械类专业已成为工程教育中第二大专业。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以及才华展示舞台。据有关权威部门的数据统计,现目前我国机械工业一直处于旺盛的人才需求状态,社会对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总需求位列社会需求的第一位。现目前,生源好和就业旺是机械类专业的主要优势。本文对我校2014届毕业生机电维修专业和机控专业的就业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为反映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
一、样本描述
在2013年9月~10月间,笔者对我校2014届机械专业毕业生机电维修1101班(60人)、1102班(60人)、1103班(61人)、1104班(65人)的246名学生的顶岗实习跟踪情况和2014届机械专业毕业生机控1101班的64名学生,总计310名学生的顶岗实习跟踪情况的调查,我校2014届机械专业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如表一所示:
二、调查结果
(一)我院2014届毕业生机械专业就业岗位
为了更加准确和具体地反映我校2014届毕业生机械专业就业岗位的就业情况,本次抽样调查将我校2014机械专业届毕业生机电专业就业岗位分为以下几大类型:①技工类,如维修工、钳工、接线员、售后服务等岗位。②销售类,如销售、策划市场专员岗位,③文职类,如文员、客服、仓管、实习生等岗位。④其他,如离职在家、无法联系、辞职待业、考公务员、学车等。我校2014届机械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岗位分布比例情况如图一所示。从图一中可以看出,我校2014届机械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情况如下:48.3%的学生能获得技工类岗位,如维修工、汽车吊臂、钳工、接线员、总装、售后服务等岗位,24.2%的学生能够获得机械销售类岗位,如销售、策划市场专员等岗位,17.7%的学生能够获得文职类岗位,如文员、客服、仓管、实习生等岗位,9.8%学生从事其他岗位工作,属于灵活就业,如继续升学、考公务员、自主创业等。该调查结果同时也表明我校机械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与美国社区学院培养的学生相类似,并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性特征,同时有接近五成的学习就业为技工类,学生的就业岗位也与扩招前的精英教育时代有所不同,就业岗位分层相对明显,具备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性特征。
三、抽样数据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以及才华展示舞台。从我校2014届机械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岗位情况可以看出,有接近五成的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为本专业对口工作,如维修工、汽车吊臂、钳工、接线员、总装等工作。这与我校大多数机械专业学生把从事机械行业内的工作作为自己个人职业发展的优选方向有关。现目前,机械行业的产业链相对较长,机械行业的相关配套中小企业也相对较多,这也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结束语
通过对我校2014届毕业生机械专业就业岗位的抽样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较好,有接近五成的学生从事机械专业对口工作,如维修工、钳工、接线员、售后服务等工作。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行业的相关配套中小企业也相对较多,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叶江,邱长军,李岚等.湖南省属高校机械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与就业意愿抽样调查报告[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4):155-157.
[2]李爱国.2009届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分析――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110-112,116.
[3]李爱国.2009届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09,(11):146-147.
[4]潘军君,王士强,王健等.机械专业就业前景及发展趋势浅析[J].河南科技,2013,(10):270.
篇2
[关键词]安全绩效指标;机械制造;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85
[中图分类号]F272;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3
机械制造类企业是我国的重点行业,也是安全事故多发的高风险行业。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的数据,全世界在机械制造业领域每年因工丧失工作能力的约150万人,死亡人数达10万人。预防生产事故发生,安全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和设备的本质安全化两方面,还应重视企业事前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考评。
安全绩效是指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运作上的整体表现,安全绩效考核是指对企业设立的安全绩效指标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发现企业存在的安全绩效问题,进一步发现、改正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组织运作中存在的缺陷,以动态的循环管理来确保企业安全绩效管理持续改进和提高。
1 国内外现状
在安全管理最初发展之时,国外研究学者Tarrants、Thomas Rockwell等人便致力于安全绩效的测量,用来评价企业内部真正的生产水平和安全状况。学者Samelson和Law Don E.在1983年及1984年将企业的组织结构、工作培训、管理人对安全工作的承诺、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工人的工作兴趣等5项内容列为安全绩效测量的指标。1995年Coyle提出将管理者的安全承诺、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教育的能力、监督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应急准备列入安全绩效指标。1997年Bailey将应急准备项替换为药物和饮酒、工作后安全两项指标。1998年Lucker列出6项安全指标分别为服从安全管理、安全行为观察的频率、员工积极参与与否、指正不安全行为、员工对安全的认知和事件率。2006年,在核电领域,国家监察机构建立了相关规程,将安全方针与一般的管理、行政程序、技术方面、应急准备与反应、未遂事件与事故报告调查6项指标列入安全绩效的测量。2005年5月,英国在网上针对中小企业使用了安全健康绩效评价系统,系统会提出一些围绕常见事故隐患的问题让企业自行测评,以供企业对自身进行安全健康绩效的评价。
而国内在安全绩效研究方面起步较晚,2004年张双文在其文章中对安全绩效定义,认为可以运用组织对安全目标的满足程度来表示安全绩效。2007年陈艳、陈蔷针对机械制造业将安全、内部管理、学习与成、外部管理这4个指标划分为安全绩效一级指标,将事故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基础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场所管理、教育与活动、员工能力、相关方管理、顾客和社会这9个指标划分为二级指标。2008年王长健、傅贵两人运用PDCA原理和平衡计分法工具,提出了10个一级核心要素,50个二级核心要素。同时,丁洪涛、谢建宏认为员工的参与是安全绩效管理的重点,员工和管理者应把完成和提升安全绩效当作其共同责任。
2 指标研究
2.1 一级指标的研究
本文在研究有关安全绩效指标编制的文献后发现,从事核电、石油化工、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领域的很多专家学者都致力于研究职业安全绩效指标,在机械制造类方面,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和《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对机械制造类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进行了全面指导。以系统管理为基础,考评制度和执行情况的有效性、符合性,对企业的机械设备、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进行考评,为建立企业安全绩效指标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在对比各项绩效指标后,运用文献对比沉淀法,沉淀出职业安全绩效测量的一级指标,在沉淀过程中,本文将全员安全意识,机械设备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情况归为个人防护―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的状况,将事故预防措施归为事故管理。最终得到的职业安全绩效测量一级指标为管理层的承诺、安全与健康培训、安全管理职责与制度、个人防护―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的状况、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危险源回顾和事故预防、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事故指标9项内容(见表1)。
2.2 二级指标的研究
机械制造类行业主要是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从而加工组装成为产品。这类行业的生产过程有以下特点:离散为主、流程为辅、装配为重点。其制造工艺较为复杂,长期接触重大机械设备,加工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可确定性。高新区机械制造类企业与一般大型企业的安全管理侧重点大致相同,但也有其自身特点。在建立了一级安全绩效指标的基础上,考虑各类机械制造类企业及高新区内企业的生产特点、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类先进企业的经验后,编制出适合高新区机械制造类企业的安全绩效二级指标(见图2)。
2.2.1 管理层的承诺
安全管理层应表现出的对安全的态度和自身的安全意识叫做管理层的承诺。方针政策的制订能够体现出管理层对安全工作的承诺,同时影响着员工对安全生产的理解。定期与员工针对工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2 安全与健康培训
大量数据表明,绝大多数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虽然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否参加安全培训是影响员工安全行为中最主要因素,而员工的健康检查情况可以让员工更好地了解到自身健康状况,重视健康,做到安全生产。因此,在评价企业的安全绩效中,安全培训和员工健康检查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指标。
2.2.3 安全管理职责与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存在安全管理组织结构欠合理的问题,在机械制造类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存在很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合格、职能交叉、冗余和错位的情况。因此,安全管理组织中专业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安全目标完成情况、安全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是保障安全绩效的基础。
2.2.4 作业现场监督检查
此项指标由生产作业管理、小组会议、作业观察、监督检查等沉淀得出。高新区机械制造类企业中,员工每天的生产作业都是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虽然操作过程简单,可一旦出现问题便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现场监督检查不可缺少。在安全会议中要着重强调每日的注意事项,让员工在工作时不能马虎大意,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持续改善。
2.2.5 危险源回顾及事故预防
危险源回顾是任何安全管理的第一步,识别危害因素并从以往的事故案例中汲取经验,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并持续改进的核心。其次,制定危险源控制的措施,查看企业是否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否明确风险评价方法和流程;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贯穿所有过程、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是否定期回顾等,以便做好事故预防。
2.2.6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包括应急救援的培训演练、救援物资的准备和合理的救援预案。一个合理的应急预案可以预防和控制企业发生重、特大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企业可有序地展开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7 个人防护―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的状况
个体、设备设施和生产作业环境是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在人员方面,应及时了解管理人员对员工提出的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和意见,在确认合理后及时采纳,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端正员工对待安全的态度。除记录大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和保养情况,管理人员也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护眼镜、隔音耳塞、手套、配电室的绝缘手套、绝缘鞋等。特种设备要专人操作,持证上岗,如车间内的吊车,车间外搬运货物的叉车等。还要监督作业场所工作环境质量、设备的合理布局,要注意在绝缘路面的行走通道上无障碍物,保持地面整洁。
2.2.8 事故管理
任何一类企业都应有事故报告和处理事故的机制,要依据“四不放过”的原则仔细编写调查报告及处理情况,从中积累事故处理的经验,消除已有危险源,这是企业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基础,也是企业提升安全绩效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2.2.9 事故指标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检查表中规定,工伤事故率控制指标中死亡率应低于0.035‰,重伤率低于0.30‰。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在机械制造业中全世界每年因工死亡人数约为10万人,丧失工作能力的约150万人,但在高新区区机械制造类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发现从2007年至今无一例死亡事故,所以在事故指标的二级指标编制中没有列出千人死亡率,而是更加重视事故伤害频率、千人重伤率、千人经济损失率、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事故起数和损失工时数。
图1 安全绩效指标结构图
3 结 语
以分析文献为基础,结合在高新区机械类企业的多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对比沉淀出9项安全绩效测量的一级指标,及符合高新区机械制造类企业特点的30项二级指标。希望后期能将安全绩效指标运用到机械类企业定量化考评中,能够在考核中发掘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组织运作的缺陷,实现企业的安全目标,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艳,陈蔷.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绩效考核指标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2]Bailey C W. Managerial Factors Related to Safety Program Effectiveness: An Update on the Minnesota Perception Survey[J].Professional Safety,1997(42):33-35.
[3]张旭凤.企业安全绩效指标体系及其在供电企业测量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4]王孝.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测评系统设计及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9.
[5]张双文.组织气候与安全绩效关系研究[J].企业经济,2004(5):28-29.
[6]王长建,傅贵.职业安全绩效指标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3):79-82.
[7]孙志学. 机械制造业中事故原因的分析与控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8).
篇3
【关键词】选修课;考核方式
最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也逐年提高。通过对最近几年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行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学生就业的行业范围相对比较广,如工程机械行业、造纸印刷行业、服务业、化妆品行业、房地产业等;同时笔者也发现,毕业生在应聘时经常对自己所要应聘的行业了解很少,相关行业专业知识比较欠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力争让毕业生应聘时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需要对营销专业的选修课加以改革,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一、市场营销专业选修课设置出现的问题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辅修课以及通识课等。其中专业必修课的设置灵活性比较差,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来设置;而选修课设置可以比较灵活,选修课中包括专业限选课、非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等,这些课程的类型、考核方式、课时等的设置都可以有一定的弹性。然而,通过对一些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笔者发现在选修课设置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1)课程设置结构不太合理。在目前市场营销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中,可以发现课程的结构不太合理,设置的各门选修课在培养学生能力时层次性不强、连贯性不足。有一部分选修课存在因人设置的问题,没有按照人才市场的需求来按需设置;同时有些选修课类型长期不变,没有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这样,选修课在培养学生专业拓展能力及就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2)课程设置期间不符合培养要求。通过对目前市场营销专业选修课设置时间的调查,可以发现在选修课设置时间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选修课设置的时间不均衡,经常存在有些学期选修课课程太多,而有些学期选修课只有一两门课;其次,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时间不太符合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就业要求,没有按照学生学习层次和职业要求来设置;最后,选修课设置的课时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能力需求不太适应。(3)选修课的教学和考核受到的限制较多。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应该和必修课有很大的区别。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对营销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要求和必修课差别不大,对其限制太多,这样在实际教学中不利于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适合学生发展的考核方式,因此限制了选修课开设的实际意义,很难更好的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
二、市场营销专业选修课设置改革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市场营销专业选修课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改革市场营销专业选修课的思路和具体的方法。
1.改革思路。在保证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科背景、岗位要求、社会需求等特点对市场营销专业的选修课进行改革,解决专业课程学习中的盲点,跨越学科壁垒。
2.改革方法。在对市场营销专业选修课进行改革时,首先应该对相关高校市场营销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寻找选修课设置的共性和特色之处,然后将其应用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其次对最近三届到四届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进行汇总分析,搜集就业集中的相关行业;最后选修课设置改革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如营销教研室、管理学院、校教务处及其他相关学院等,同时也需要教研室相关教师的积极参与。具体做法如下:(1)调整专业选修课课程类型。在调整市场营销专业选修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分类设置,因此,需要对营销专业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进行分类调查问卷测试:针对大二学生主要强调选修课的类型及数量;针对大三学生主要侧重于学生感兴趣的行业及课程的教学方式;针对大四学生主要涉及到准备就业的行业的类型和学生欠缺的相关知识的范围。通过回收问卷并进行分析,设计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选修课课程,对不适应市场需求或学生就业方向很少涉及的选修课直接删除,增加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专业选修课,同时增加有利于学生就业的专业选修课。(2)开设跨专业选修课。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分析,可以发现涉及学生就业面比较广的一些典型行业,如日用品行业、机械制造行业等,然而在营销专业选修课中,目前涉及到这些行业相关知识的课程比较少,因此应该运用学校内其他学院的教学优势,增加跨专业选修课的课程类型。通过对相关行业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同时结合学生就业集中的行业的特点,并通过学校教务处的协调,制定跨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计划并设置跨专业(大类专业)选修课,如服装基础知识、机械制造原理、印刷基础知识等行业专业知识课程,鼓励学生选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就业能力。(3)改革选修课的教学和考核类型。由于选修课开设的目的和必修课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具体应用中应结合选修课的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如采取在职营销人员讲座的方式、学生案例讨论的方式、在外市场调查分析的方式等进行教学;同时也应采用不同于必修课考核的考核方式,采取适应不同类型选修课特点的考核方式,如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以学生演示文稿形式等进行考核。这样,在选修课的教授和考核方面的灵活性可以使选修课发挥更好的作用,不仅发挥了教师和其他人员的理论和实践优势,同时也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更好地体现。(4)优化选修课程结构。在对选修课进行课程调整和增加跨专业课程设置以后,要及时根据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设置后的教学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反应,对选修课再进行调整优化,调整选修课的类型、课时、时间等,使选修课设置既能符合市场需求,又能满足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优化,同时又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通过对营销专业选修课进行改革,可以提高学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通过设置跨专业选修课(跨大类专业),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宽口径专业才能和个人特长相结合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三、结论
通过对营销专业选修课设置进行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强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能更好的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使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适应性提高,促使专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冯霞.高校《化学生活趣味实验》选修课课程建设探索[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
[2]郭清菊,马俊涛.高职高专选修课的现状与改革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5)
[3]刘海霞.学生选修课“选而不修”问题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5)
[4]王金庭,汪成义.电子信息类专业选修课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信息通讯.2013(8)
篇4
关键词:自愿性披露;环境信息;公司特征;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08)05-0058-06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irm Characteristicsand the Level of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ZHU Jin-feng1,2,XUE Hui-feng1
(1.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 China; 2. Business School,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128, China)
Abstract:By content analysis to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made in annual reports of 2006 prepared by 248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Securities Market, using VEDI to measure level of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is low, unable to satisfy information users; there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rporate size, industry type and the level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and the companies with large scale and heavy pollution make more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but the profitability and financial leverage have no impact on the level of CED. Finally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system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voluntary disclosur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firm characteristics; content analysis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企业面临的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对外披露环境信息,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石,其信息披露的及时、规范、透明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然而,研究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不容乐观,披露的总体比例不高,且主要集中于重污染行业,披露内容不独立、不完整;披露方式不规范,行业间缺乏可比性;披露的信息主要为历史性信息,实用性较低;环境信息披露在规范性、完整性、真实性等方面还存在问题[2]。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国外研究发现,影响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公司特征因素主要包括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行业类型、财务杠杆、所有权结构等[3],但这些研究多是以美国、澳大利亚及西欧等发达国家为对象进行的,其结论可能并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因为,不同国家的社会责任与环境信息披露不尽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可能是影响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因素[4]。目前,有关新兴市场下的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较为少见,本文将以我国资本市场为背景,通过对2006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的内容分析,实证检验公司特征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关系。
2 文献回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术界对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Gray[5]等人的研究显示,规模大和盈利能力强的公司会披露更多的环境与社会责任信息,而Cowen, Ferreri等[6]却发现企业规模和行业类型是主要因素,与盈利能力无关。就公司规模而言,Trotman和Bradley[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Lynn[8]指出公司规模和社会责任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不具有相关性。Karim和Lacina等[9]通过对年报附注和送交美国SEC的10-K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信息的研究,发现盈利能力、公司规模、行业类型等对环境信息披露有影响。Gao 和Heravi等[4]对香港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发现,行业差异影响环境信息披露,公用事业类上市公司会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公司规模和环境信息披露程度有正相关关系。
相比之下,国内学术界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较为少见,一些学者[10,1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耿建新、焦若静[12]对沪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分析,并提出制度建议。肖淑芳、胡伟[1]的研究目前进行的最为全面,他们对深沪两市1195家公司的2002年、2003年年报进行分析后,揭示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周一虹[2],陈瑶等[13]也沿用以上思路进行了研究。此类文献主要通过大量资料的搜集与统计来揭示问题,没有涉及“假设―数据―检验”的实证过程,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实证研究。目前仅有的有关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结论为:汤亚莉等[14]以沪、深两市2001和2002年报中披露了环境信息的60家公司为对象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公司规模与绩效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但其研究所选样本偏少,对环境信息的选取仅来源于董事会报告,没有考虑报表附注中的环境信息,且没有引入行业类型这一变量。沈洪涛[15]研究发现盈利能力越好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其研究样本限定在一个行业,影响了研究结论的普遍意义。
在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中,环境保护是第一位的[16],由此,本文将以我国沪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为分析对象,实证检验公司特征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
3 研究假设
本文主要考察以下公司特征变量对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财务杠杆、行业类型、会计师事务所类型。
(1)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规模较大的企业需要筹集更多的外部资金。为了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较大的公司愿意披露更多的信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从而获得公众的支持。由此,我们提出:
假设1 公司规模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正相关。
(2)契约理论认为,高盈利公司的管理者更有积极性对外披露信息,从而为维持他们的地位和薪酬安排提供理由。信号理论也暗示,具有高品质商品(这里指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公司有动机将自身商品品质的信号传递给买方,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或避免股票的价值被市场低估。我国学者研究发现:盈利能力对自愿性信息披露有显著性影响
[17,18]。由此,我们提出:
假设2 公司盈利能力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正相关。
(3)契约理论认为随着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比例的提高,股东―债权人―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越大,成本越高,管理层有动力披露更多的信息以表明其愿意接受监督的态度[19]。由此,我们提出:
假设3 公司负债程度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正相关。
(4)许多研究发现自愿性信息披露存在行业差异,Meek等人指出,非财务信息披露程度受产业差异的影响,环境污染程度较高并且被严格管制的行业(如化工、建材等行业)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肖淑芳等[1]也发现:环境信息披露集中于重污染行业。由此,我们提出:
假设4 环境信息披露受行业类型的影响,重污染行业会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
4 实证分析
4.1 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指数(VEDI)
本文采用使用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指数(VEDI)来测度环境信息披露水平。Meek、Robert和Gray[20]将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分为策略性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三种。本文所指的自愿性环境信息属于上述非财务信息的组成部分,是指除强制性披露之外,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回避诉讼风险等动机主动对外披露的公司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这里所指的强制性披露,是指由一国的公司法、证券法、会计准则和监管部门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上市公司必须进行的信息披露。由于我国法规对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很少有关于环境问题的具体披露要求[1],因此,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进行总结,我们构建了如下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条目,见表1。
对于自愿性披露的得分评判,我们采取以下原则:
①对于定性信息,一般性描述得1分,详细描述得2分,没有披露得0分;
②对于定量信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进行详细描述得3分,仅作定量描述得2分,定性描述得1分,没有披露得0分;
本文基于每一信息条目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均有同样的重要性的假设,采用直接汇总的方法,将信息条目的分值汇总成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数VEDI。
(2)解释变量
对以上指标的设计,说明如下:国内外相关研究中通常使用营业收入或期末总资产作为公司规模的衡量指标,鉴于营业收入对公司规模的影响较大,使用频度较高,本文选择营业收入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公司盈利能力中综合性最强的指标,很多研究以其作为当年盈利水平的变量时,显示较佳的解释力。因此,本文也选取这一指标来反映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杠杆用资产负债率表示,等于公司总负债除以总资产;行业类型是一个虚拟变量,重污染行业的划分标准依据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的规定。
4.2 理论模型的构建
在确定研究中需要的上述变量之后,根据研究假设,将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数VEDI作为因变量,以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财务杠杆、行业类型作为自变量,构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其中α是与诸因素无关的常数量;β1、β2、β3、β4是回归系数,其意义是当自变量,即公司特征因素每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因变量即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改变量,ε是随机扰动项。
4.3 样本选取
虽然建立时间和规模基本相同,但深市和沪市在市场效率上仍有差别。沈洪涛[15]的研究发现,沪市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披露状况优于深市。所以,本文以沪市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所选行业为制造业,不仅因为制造业占我国上市公司的半壁河山,成为众多实证研究普遍选用的样本,而且制造业中的造纸、石油、化学、塑胶等行业,由于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特殊性,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研究环境信息披露的代表性样本。
截至2006年底可以得到完整财务资料的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共376家,剔除ST、PT公司及B股公司后,共得到有效样本248家。制造业中的C2行业只有2家,且几乎不涉及环境信息的披露,故将其从样本中删除。另外,由于我们的分析集中于会计年报,因而没有对宝钢股份2006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分析。样本的行业分布如下。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年报中的环境信息后,采用打分程序计算样本公司的VEDI,选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样本公司的年度报告来源于巨潮资讯网站,行业分类依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开披露的环境信息依据年报手工搜集整理,其他变量指标来源于GTONLINE中国金融研究工作站并与年报核对。
4.4 实证结果
(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为了了解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我们分组统计了因变量vedi=0的频数,见表4。
可以看出,共有105家上市公司没有披露环境信息,143家公司进行了披露,整体的披露比例为57.66%。由于不同行业与环境的相关程度不同,其披露比例也不尽相同,污染较为严重的C3、C4行业的披露比例分别为63.64%和88.57%,高于重污染行业2002年55.75%和2003年61.60%的披露比例。石化塑胶行业的披露比例最高,达88.57%,远远高于2002年和2003年的披露比例[1],这反映出随着国家环境政策的日益严格,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日益重视,同时也意味着行业类型可能是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行业整体来看,VEDI最高分值只有13分,最低为0分,说明上市公司提供的环境信息参差不齐,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平均披露得分仅为2.27,仅相当于披露了一个定量信息条目或两个定性信息条目,说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项目数量偏少,披露水平较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均值为7.08931,最大值为
39.540,最小值为-54.590,盈利能力的差距较大。行业类型的均值为0.54,说明54%的样本公司属于重污染行业,46%的公司属于非重污染行业。
为了了解环境信息披露的行业差异,我们对因变量VEDI进行了分行业统计,见表6。
分行业来看,C0、C5、C7,即食品饮料、电子、机械行业的披露得分较低,均值只有1分左右,即仅相当于一个定性披露项目的得分;而造纸、石化、金属非金属行业等重污染行业的披露得分相对较高,分别为3.27、4.14和3.91,高于整体的披露得分2.27。说明由于不同行业的环境敏感性不同,其环境信息披露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2)相关性分析
可以看出,公司规模、行业类型与环境信息披露程度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环境信息披露程度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此外,公司规模与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也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3)多变量回归检验
依据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设,对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如表8和表9所示。
可以看出,模型的F值高度显著,但调整后的R2仅为0.212,说明可能有其他具有解释力的自变量还没有被引入。所有自变量产生的方差扩大因子均小于10,说明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样本数据符合多元线性回归的要求。从回归结果来看,公司规模和行业类型的系数符号与预期一致,且在显著性水平为0.01假设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盈利能力的系数符号与预期相反,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财务杠杆的系数符号虽然为正,与预期一致,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结果说明,公司规模和行业类型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具有正相关关系,假设1和假设4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而假设2和假设3没有得到实证支持。
5 研究结论及启示
5.1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了环境信息披露指数VEDI来测度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影响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
(1)从VEDI的得分来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总体水平较低,各行业间披露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2)无论相关性检验还是多变量回归检验,都得出一致的结论:公司规模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规模大的公司为了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以及为了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会乐意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
(3)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以及多元回归的结果显示,行业类型对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有重要影响,对环境敏感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会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
(4)盈利能力不影响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与之前的研究结论[14]不同。这意味着高盈利能力公司并不一定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还不会产生增值效应,也不能对投资者产生投资影响,股价的信息含量较低。有关负债程度的假设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程度不强。
我国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程度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环境和制度安排未起到激励、引导和保护的作用,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我国目前的法规对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很少有具体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时没有相应的指南作指导,使得年报中的环境信息披露状况不尽理想。中国证监会可联合国家环保总局尽快推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对会计年报中的环境信息披露做出规范。(2)虽然国家环保总局在《通知》中有一个初步的认定,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重污染行业的划分标准。中国证监会可会同其他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重污染行业及重污染企业名单,并对外公布,颁布具体规范强制其披露环境信息。(3)对环境影响不大的一般性企业,应鼓励其自愿披露环境信息,构建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4)尽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审计准则,加强注册会计师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审核,重视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
5.2 研究局限
本研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首先,在运用打分程序测度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时,虽然考虑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但一个隐含的前提是定量信息重要于定性信息,没有对信息的决策价值进行评价;本研究只选取了上市公司一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没有选取时间序列数据,个别样本的异常指标可能造成回归结果的偏差;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渠道很多,除年报外还包括半年报、季报、临时公告等,本研究仅以年报为对象进行研究,未关注其他信息披露渠道,也未关注公司的独立环境报告书。本研究中回归模型的R2并不大,可能还有一些重要变量没有引入,如行业监管、是否境外上市等。最后,本研究仅是从公司特征角度进行的,但公司特征只是解释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一个方面,其他方面如产品市场竞争度、法律制度、证券市场发育程度等,本文没有涉及。今后有待搜集上市公司多年的数据,采用大样本和多变量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揭示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全貌。
参 考 文 献:
[1]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J].会计研究,2005,(3):47-52.
[2]周一虹,孙小雁.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以2004年沪市A股827家上市公司为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3(4):22-25.
[3]Tanya M L, Paul D H. The decision to disclos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 research review and agenda[J]. Advances in Accounting, 2005, 21(5): 83-111.
[4]Gao S S, Heravi S, Xiao J Z, et al..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in Hong Kong: a research note[J]. Accounting Forum, 2005, 29(2): 233-242.
[5]Gray R, Javad M, Power D M, et 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and corporate characteristics: a research note and extens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1, 28(3-4): 327-356.
[6]Cowen S S, Ferreri L B, Paker L D, et al..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characteristics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a typology and frenquency-based analysis[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 Society, 1987, 2(12): 111-122.
[7]Trotman K T, Bradley G W. Associations betwe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and corporate characteristics [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1981, 6(4): 355-362.
[8]Lynn M. A note on corporate social disclosure in Hong Kong[J]. 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1992,
2(2): 105-110.
[9]Karim K E, Lacina M J, Rutledge R W,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in financial statement footnotes[J].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nd Mnagement, 2006, 3(7): 77-109.
[10]王立彦,尹春艳,李维刚.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实务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 1998,(8):17-23.
[11]李建发,.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会计研究,2002,(4):42-50.
[12]耿建新,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初探[J].会计研究,2002,(1):43-47.
[13]陈瑶,王建明.材料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J].环境保护,2005,(5):66-71.
[14]汤亚莉,陈自力,等.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1):158-159.
[15]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07,(3):9-16.
[16]单忠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3-22.
[17]范小雯.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6,(4):72-77.
[18]乔旭东.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自愿披露行为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2):74-78.
- 上一篇:环境卫生服务方案
- 下一篇:医疗纠纷处罚管理办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制图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