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事故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4-12 17:5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机安全事故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微型整耕机 安全操作 事故防范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205-01
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民族乡白地村属二半山区,全村百分之九十的耕地处于坡度25~35度之间,造成了田块与田块之间坡度大,而且地块狭窄面积小不利于大中型农机具的操作。所以几百年来农作物的收割及土地的翻耕整地都靠人工和犁牛完成,形成了费工费时的劳作方法及粗放的耕种方式。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型的旋耕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农机具的问世,给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了机遇,近年来香格里拉县农民纷纷卖掉耕牛购进了各种不同品牌小型微耕机、收割机及播种器等农业机械,及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1 微型整耕机事故类型分析
1.1 场院事故
这主要是农民群众在购买到机械设备之后,对设备的封存和保护管理不到位,还不具备操作技术的操作者处于好奇,违规操作所导致的安全事故,还有一小部分是由于农户购买的设备缺少动气切断保护装置,在机械启动过程职工,由于操作者没有手把变速柄放在空挡的位置上,导致了机械设备启动之后进入到工作状态,从而导致了操作者的手受伤。一般情况这种机械设备都属于伪劣产品。
1.2 道路事故
这里所说的道路上事故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机械设备在田间作业过程中,因为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另一种就是农户在使用机械设备接受挂箱上到道路上从事交通运输工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微型耕整机其结构比较简易,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其结构精确度不是很高,本身不具备道路运输的功能,其加装货箱进行运输过程中,根本谈不上接卸的可操作性和安全。在道路安全事故中,农民群众多用其进行化肥和农药的运输。而在城郊的居民多用其进行蔬菜运输,有时还存在搭载人员的现象,从而形成潜在的安全事故。
1.3 田间事故
田间事故主要表现为侧翻和梗边翻覆。首先,坡地侧翻。在机械设备操作过程中,常规的操作方法应该纵坡耕作。但是有一些农机操作人员,因为欠缺坡地操作的知识和安全因意识,在耕作过程中采用横坡耕作,在耕作过程中,往往对坡地作业微耕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估不足,机械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过快,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侧翻的现象,出现这种事故主要是因为农机操作手的操作经验不足,在遇到危险之后,其处理能力低下,导致了安全事故发生之后,人不能及时逃脱。梗边翻覆主要是因为部分的农机操作者为了达到地块耕作的完整性,侧重于靠梗边耕作,忽视了操作的安全性,导致微耕机在行驶过程中失去平衡,造成翻覆,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以为操作人员穿着随便,导致出现了微耕机的杆件出现挂衣服的现象,导致其操作受到限制,出现机械失灵的现象,从而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的安全事故。
2 微耕机安全事故的防范对策
2.1 强化政策措施
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的农机部门应该对微耕机生产企业进行强化管理,并制定出现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并重点要在微耕机安全防护措施和技术质量方面制定出一套硬性的标准,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微耕机在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前下,不得进入到市场销售。并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对市场中所销售的劣质微耕机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处理,同时,对于没有安全防护和技安全技术达不到相关规范的,农机部门一律不得将其生产的微耕机纳入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体系中,不得对其进行推广,从而在制度、政策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
2.2 强化安全宣传工作
首先,让经销商做好宣传工作。经销商要在经销地点和微耕机作业的集中地点,对微耕机安全使用技术和方法以科技资料和图片等形式进行有效地宣传和教育;其次,农机推广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农机推广部门要微耕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进行广泛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可以采用发放光盘和材料以及张贴图画的形式,同时还可以在微耕机作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最后,农机监管部门也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农机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特点,制定完善的安全宣传图片和宣传资料,对农机的生产企业、经销商和农机的使用者进行广泛和全面的宣传。
2.3 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在做好农机安全宣传的同时,必须认真靠站田间和道路微耕机的安全监督检查,对农田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要及时的要求农机手进行改正,对上路作业的微耕机应该重点进行关注,特别是使用微耕机进行运输的行为一定要禁止。首先,要及时纠正或者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杜绝这种危险行为的发生;其次,下发《微耕机安全隐患整改告知书》,让机手知道上道路作业及载人的危险性和危害性;最后,要与机手签订《微耕机安全使用责任书》,进一步提高机手作业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贾洪雷 王文君 庄健 罗晓峰 姚鹏飞 李杨.仿形弹性镇压辊减粘防滑结构设计与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 2015(07)
篇2
农业机械有着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对操作技能水平要求高等特点,加之作业环境差,农机操作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农机技术知识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业机械在作业过程中频繁出现各类事故。此外,还存在着农田作业违章、无证上岗操作等行为,为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为防止农业机械发生安全事故,保障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研究农业机械作业的特点及事故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意义重大。
1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特点
1.1隐蔽性
目前,很多农民都购置了农业机械,田间地里、山上山下都是农机作业地点,由于这些区域人员稀少,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几率也很小,并且农机操作人员不仅是事故肇事者,也是受害者,很少涉及第三者,一般都是自行处理,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通常由农机操作人员承担,受关注程度不高,容易被社会忽视。因此农机管理部门无法掌握到相关事故信息,有着隐蔽性的特点。
1.2季节性
农业机械在作业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季节性特点,并且每年春耕、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是都是农忙时节,农机作业也十分繁忙,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为了赚更多的钱,连续加班、疲劳操作已是常事,有的为了赶时间,在机械使用中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在农忙时节,农机作业事故呈现出多发、易发的特点。
1.3小事故的多发性
农机作业事故主要发生在作业前后转移途中、作业过程中、维护保养等几方面[1]。机械倾翻、碰撞、着火、机件飞脱等是常见的农机事故类型,对农机操作人员带来了烫伤、烧伤、摔伤、绞伤、砸伤、打伤、撞伤等伤害,并且大多事故是人员轻伤害和机械轻微损坏等小事故。
1.4重大伤亡事故致返贫性
对农机作业事故而言,如果出现人员重伤、致残或死亡等问题,由于农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这对其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重创。此外,农业机械一般用于非道路运输作业和田间作业,绝大多数没有投保,而没有投保就不能得到任何补偿和赔偿,这样在出现重大伤亡事故后,会导致农机户一夜返贫。
2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成因
2.1农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许多农机操作人员忽视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意识淡薄。在农忙季节,农机操作人员大多数时间都在田间驾驶作业,而农闲时将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放在家中,然后从事其他工作,没有学习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此外,大多数农机操作人员认为农机主要在农田中作业,不在道路上行驶,不容易出现事故,所以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忽视了农机的安全作业。
2.2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偏低
随着农村农业机械数量的剧增,很多农民在购置农业机械后,只是简单的学习了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就开始作业[2]。多数未能接受到专业的指导培训,很少有人能掌握农业机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安全作业知识十分匮乏,操作水平不高,应对突况能力不强,因为盲目操作而导致事故。此外,通过对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调查可知,年龄结构普遍较大,技术较为生疏,操作动作缓慢,在出现紧急情况后,无法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加了农机事故隐患。
2.3农机操作人员忽视维护保养
因为大部分农机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没有经过相关的技术培训,忽视了对农业机械的保养。并且因为收割机、拖拉机农田作业时间紧、季节短,农机操作人员为获得更多经济利益,会在农忙季节时频繁加班,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容易产生疲劳造成判断失误,增加了事故的发生几率[3]。此外,很多农机操作人员只懂得简单的操作技术,不熟悉收割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维护和保养,也增加了事故的隐患。
2.4农机作业环境较差
农业机械作业时要通过田间机耕道。但是很多农村的机耕道比较狭窄,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路断桥坏,并且个别农村田块面积小,“面条田、巴掌田、插花田”多,田块落差大。从而使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在进行作业时,田间转移的比较多。由于路面较窄,高低不平,如果稍有操作失误,容易造成翻机、倾覆事故。
3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预防措施
3.1加强监管,落实监管措施
第一,加大对农机作业事故的调查研究,以报告的形式汇报给同级政府,引起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各部门的全力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作业的各项安全监管措施;第二,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提高县级农机安全监管力量和手段,并对乡(镇)级农机管理机构加以完善,让乡镇农机管理人员队伍更加稳定和专业。设置村级农机安全员,将乡(镇)、村农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日常巡视检查,及时收集信息,把好源头关,有效消除各类隐患。县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严格检查农机作业情况,认真排查各类事故隐患,减少并避免发生农机作业事故;第三,开展农机安全执法检查,其主要内容为纠正违章违规行为,农机安全执法检查的范围要包括田间地头和场院。
3.2扩大宣传,落实措施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农机安全作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和保民平安的五民观念。加大《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向农机操作人员宣传农机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可组织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通过典型事例宣传不重视安全操作造成的伤害和严重后果。通过多种形式,有效增强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树立起“生产再忙,安全不能忘;生产再急,安全第一”的观念。
3.3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农机操作技能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从农业机械的发展出发,同农机推广站共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技术培训措施。安排农机操作人员学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让大家掌握农业机械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并提高农业机械的操作技能[4]。此外,为让农机操作人员更好地学习,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开展进村入户安全培训,让农机操作人员能够就近得到培训。
3.4修建机耕道路,改善作业条件
建议有关部门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长远目标出发,加大资金投入,专门用于乡村机耕道路改造与建设,组织村、组、农民个人筹资筹劳,引导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从而让农机田间作业条件得以改善。
3.5建立救济基金,完善保险制度
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可成立农机事故救济基金和互助组织,同时尽快实施农机操作人员的人身保险和作业机械保险制度。增强农机操作人员抗风险的能力,保障农机操作人员不会因为大的农机作业事故而出现返贫。
4结语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问题
农业机械是一种技术含量比较高且结构相对复杂的专业生产工具,一般随着使用期限的延长,机械中的零部件会因为正常的磨损而出现性能下降的问题,继而影响到机具的使用。因此对于农业机械来说,在使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维修和保养的问题。
1农业机械维修的特点
1.1时间比较集中从农业机械作业的时间来说,其特点是在农忙的时候具有较高的作业强度,因此在农忙之前的一段时间和农忙期间,要对农业机械进行重点维修。对于农业机械的保养来说,一般是在农忙之后的15天左右进行最为适宜。农业机械的维护和保养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使用说明来进行,需要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来对其进行专业管理,进一步的保证农业机械的质量。
1.2维修技术要求高
农业装备技术的升级和优化主要是依赖于国家的重点支持和优惠政策,这也让农业机械的发展规模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在不断的提升,市场需求量也在增加。因此对于农业机械维修来说,需要将其与先进的科学发展技术进行结合,将更多的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的实际当中,进而促进农业机械的深远发展和进步[1]。
2农业机械维修需要注意的问题
2.1维修方式需转变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设备维修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过去的无维修设计看似是最佳的方案,但是现实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无维修设计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因此对于农业机械的故障维修就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的维修设备和维修技术不断涌现,便携式测功仪的使用减少了维修的盲目性,同时也降低了人力和资源的浪费。预知性维修开始取代定期性的维修和事后维修,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对机械的损害,同时还能够增加机械运转及使用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2技术的熟练程度不足
农业机械维修工的技术不熟练,在没有弄清楚机械内部的部件和结构就开始进行拆装和处理,就会对零部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进而影响整个机械的性能。另外,在进行拆卸的过程中,不熟练的操作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故,例如因为用力过猛的原因造成滑脱,就会造成维修人员的损伤,不同的情况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因此需要熟练掌握维修技术之后才能进行农业机械的维修和养护。
2.3维修设备的完好程度需保证
完备的农机维修设备是农机维修效果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有的乡村农机具维修网点,缺乏充足的维修设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维修业务,很容易造成修理事故的隐患。因此想要保证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质量,就应对维修设备的工作状态给予重视,加强对维修网点的检查和监督,督促完善维修设备的引进,同时还要防止故障设备的使用,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4提升农民机械知识的掌握
农民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和技术操作的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在文化知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很难充分发挥出机械的功能和作用。另外,农民缺乏相关的知识培训和教育,在安全驾驶和使用方面都不够熟练,农民的安全意识都比较薄弱,因此会对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造成不利的影响。在农机维修的过程中,应对农民正确操作农机进行指导,在进行维修之前,要详细知晓相关的说明书和规范要求,强化安全意识,避免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2]。
篇4
(1)安全监理的基本方针。《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预防为主”是指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综合治理”是指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全方位地研究事故的预防方法和根治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实施综合管理,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目的。
(2)安全监理的主要职责。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农机相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职责主要包括:机车登记管理、驾驶操作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机车安全技术检验、农机作业秩序与安全管理、农机事故处理和农机安全监理能力建设等。
(3)安全监理的具体任务。①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农业机械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②对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按规定做好牌证核发工作和监督检查,对其它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实施登记管理、安全技术指导;③负责农机事故处理工作;④负责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考核;⑤负责农机事故统计报告与分析评估工作;⑥负责农业机械使用(生产、作业、运行)的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秩序监管,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查处、整治农机安全生产违章行为;⑦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学习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农机安全常识;⑧负责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及其驾驶人定期审验,办理变更、改装、注销、报废登记和补领换牌证等业务;⑨负责农业机械牌证业务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登记业务档案、驾驶操作人员档案、农机事故档案;⑩加强农机安全监管体系、监理装备和队伍建设,包括基层监管网络建设,农机监理人员业务培训考核和作风纪律建设和监理装备建设。
2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基本成效
(1)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后,农业部先后颁布实施了《拖拉机登记规定》、《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等规章和《拖拉机登记工作规范》、《拖拉机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联合收割机登记工作规范》、《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农业机械实地安全检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公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全国有30个省(区、市)公布或修改了省级《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农机事故处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和规章。国家颁布了《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20多项农机安全方面的国家标准,《农业机械号牌》、《农业机械驾驶证》、《农业机械行驶证》等10多项农机安全方面的行业标准。我省相继出台了《湖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湖南省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处理办法》《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先后制定了《小型多功能拖拉机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6项农机安全方面的地方标准。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为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保障。
(2)监理机构体系基本健全。农机安全监理经过30多年的发展,队伍不断壮大、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国共有县级以上农机安全监理机构2900多个、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达3.4万人。不少地方采取在县级以下设立农机安全监理派出机构,在乡镇及行政村设立农机安全员、农机安全协管员等形式,延伸安全管理网络。有些地方还成立了由农机驾驶人员自愿参加的农机驾驶人协会、农机安全协会等社团组织,农机安全监管体系日臻完善。
(3)监理工作制度基本建立。农机安全监理系统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大力推行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在规范业务范围、业务流程、收费标准、服务项目和牌证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国统一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注册和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发证等业务管理工作;农业机械事故控制指标列入了全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农机事故和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登记情况等纳入法定统计范畴。农业部先后制定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制发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制度,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管理的轨道。
篇5
[关键词] 农机监理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17-01
农业机械设备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些年,随着河间市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活动逐渐实现了机械化。农机使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监理工作对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机安全使用有着重大影响。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现阶段农机监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新形势下农机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农机手安全操作意识不强
农机驾驶人员在日常农机操作过程中,法治观念淡薄,农机操作安全意识不强,经常出现无牌照驾驶和违法载人上路的现象。并且农机户对农机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经常出现年久失修的现象,给农机安全事故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此外,农民群众在购买农机之后,常常不经过专业培训直接驾驶作业。在农机手的思想中认为自己驾驶了多年的拖拉机,农机可以直接驾驶操作,还有不少农机手不愿意接受培训教育的原因是耽误自己作业,影响了经济效益。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机安全事故频发。
1.2 农机监理队伍自身建设比较薄弱
农机监理队伍自身建设比较薄弱,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农机监理费用不足。由于农机监理机构属于公益性和服务性单位,不是以经营为主要目的,再加上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了经费投入不够。农机监理部门工作经费不足,很多监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其次,装备比较落后。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办公经费不足的影响。经费不足就难以购买先进的办公设备,农机监理人员只能使用陈旧落后设备开展工作,效率低,质量差;最后,农机监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层农机监理机构的监理人员在上岗前大部分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专业知识落后,而且监理人员严重缺少,给农机监理工作高效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1.3 相关法规制度建设不完善
我国关于农机监理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明确了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监理部门的执法地位,提高了农机监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但是各项法规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尽如意,由于法规的执行性较差,很多政策和制度都难以切实得到落实。出现了农机监理部门的行政许可检查和监督检查不配套的现象,农机监理部门还是主要负责静态管理,如宣传教育、安全技术检查等,缺乏必要的动态管理权,如安全监督执法,违法惩处等权利。同时,地方出_的农机安全法规和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不配套,有时还存在相互违背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未来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完善和调整。
2 强化农机监理的对策分析
2.1 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和执法
首先,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农机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教育,着力提高有机户及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广大驾驶员及有机户认识到我们农机监理部门的重要性。提高了农机监理的社会形象,有效的促进了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不断提高挂牌率、持证率和年检率,重点对全县的拖拉机进行了一次专项治理活动。向他们宣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以及无牌无证行驶的危害,从源头上遏制“黑车非驾”的发生;最后,针对农作物收获作业中农业机械违章作业较多的特点,以坚决杜绝重、特大农机事故为目标,重点检查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证照是否齐全,农机具的灯光、制动、转向等安全技术是否符合要求,特别是旋转部位的防护罩不准擅自拆除,有无粘贴安全反光标识等。严厉查处无牌无证驾驶、人货混装、超速、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载、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严重违法行为,有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2.2 加强农机建立队伍专业素质建设
为加强农机监理的效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为准则,强化理论学习和公仆意识,努力打造服务型、效能型、责任型队伍形象,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不断增强了监理员的责任感,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转变农机监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以“热情周到,服务规范,耐心细致,工作到位”为标准,强化服务意识,筑牢“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把群众赞不赞成、高不高兴作为农机监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3 进一步完善农机配套法律法规
针对现阶段,农机监理法规不完善的问题,需要我们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制定可操作性强,具有可行性的地方政策法规。对农机监理实行“三定”和登记管理,制定和实施统一的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基层农机监理机构负责人由上一级农机监理机构任命,建立权利和制度相统一,义务和权利相协调的农机监理管理体系,切实落实好农机监理机构监督执法权力。同时还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投入,提高本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将农机监理费用纳入到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中,确保资金专项专用。
参考文献
[1] 胡利民,黄永学. 农机监理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05)
篇6
1.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秩序的正常有序。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农机安全事故四项指标有了明显下降,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特别是农用车违章载人、无牌行驶、驾驶员无证驾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潜伏着严重的事故隐患。因此,农机监理人员要从关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秩序和环境的高度出发,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善始善终地、一如既往地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尤其是农用车的安全管理,在政府没有明确移交之前,我们劲不能松,气不能泄,人心不能散,工作不能受影响。各岗位人员应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全面认真地履行好农机安全管理的职责。
二、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
1、有计划选送年轻、能力强的农机监理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农机监理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业务能力差、工作责任心不强、机手意见大的监理员进行待岗学习,以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纪律严的监理队伍。
2、建立提高农机监理队伍素质的培训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开展政策法规、政治理论、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并制定培训教育的考试考核办法和激励制度,以提高农机监理队伍专业技能和政治思想素养;
三、履行职责
我们应继续抓好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要严格履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各个部门有责任,人人身上有担子。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农机执法人员深入乡村、农户,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做好农机安全宣传工作,在宣传工作中要注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农机安全管理网络作用,做好对广大农机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机手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四、提高群体安全生产意识
加强宣传,防患于未然是农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农业部《关于切实加强当前农机监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规文件,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刷写标语、展出图片、宣传车和召开事故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多视角、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
1、面向领导宣传,多汇报,以引起领导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使各级领导了解农机安全管理的职责任务、性质和工作范围及特点,争取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
2、面向社会各界宣传,取得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做到报刊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村村有标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3、面对农民和机手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其操作、保养技术水平,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使之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讲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安全生产,能够自觉遵章守纪,减少违章现象发生,杜绝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五、总结
篇7
【关键词】农机;安全管理;对策
农机安全生产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更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会影响到农机化事业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农机安全管理机制。
1.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农机安全认识上的制约
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农机安全生产缺乏足够认识,存在重农机推广、轻农机安全的倾向,忽视农机安全发展,农机安全生产未能纳入农机化发展战略。农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或者停留在讲话中、文件上,农机安全生产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其次,农机安全生产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投入不足,农机安全生产投入欠账严重。三是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农机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认为农机安全生产仅仅是农机监理部门的职责。四是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部分地方的农机安全监管措施不到位,执法不严格,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对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不力。
1.2宣传教育培训滞后及农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
由于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方法和手段落后,加上少数地方、部门漠视安全防范,不愿进行必需的安全投入,致使安全隐患严重。因接受培训需要较大的财力和较多的时间投入,许多农机从业人员,几乎从未进行过安全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忽视安全操作,处险境而不自知,遇险情而难自救,常常因小小疏忽或操作失当,酿成重特大事故,付出惨痛代价,“十年辛劳奔小康,一场事故全泡汤”。实践证明,有无培训教育,情况大不一样。农机从业人员有了安全生产的意识,有了安全生产的知识,有了自我防范的能力,农机安全生产的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为农民着想,这是最重要的着想对农民负责,这是最重大的责任。
1.3农机监理基层管理服务网络不全
从目前情况来看,县、市、区都设有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其编制、装备、设施、人员较健全,而乡镇、农场没有专设机构,监理人员很少甚至没有。农机监理基层网络不全,对分散在千家万户并行驶在乡村道路上的农机安全生产无法进行有效监管,部分地方对拖拉机及驾驶员的牌证管理率只达到60%左右。
1.4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性质、级别、财政拨款体制混乱,经费困难。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本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机监理工作变成了一种部门行为,特别是多数地方政府对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人头事业经费均未纳入财政全额预算,致使监理工作经费短缺,导致农机监理靠收费养人,形成重收费、轻监理,给农机安全监管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农机监理业务装备不规范,一是农机监理车无统一的标志;二是农机监理服装制式不统一;三是农机监理检测设备不齐全完备,基层农机监理计算机技术装备水平低。
2.农机安全管理的建议
2.1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
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秩序的正常有序。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农机安全事故四项指标有了明显下降,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特别是农用车违章载人、无牌行驶、驾驶员无证驾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潜伏着严重的事故隐患。因此,农机监理人员要从关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秩序和环境的高度出发,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善始善终地、一如既往地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尤其是农用车的安全管理,在政府没有明确移交之前,我们劲不能松,气不能泄,人心不能散,工作不能受影响。各岗位人员应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全面认真地履行好农机安全管理的职责。
2.2履行职责,强化宣传
我们应继续抓好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要严格履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各个部门有责任,人人身上有担子。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农机执法人员深入乡村、农户,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做好农机安全宣传工作,在宣传工作中要注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农机安全管理网络作用,做好对广大农机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机手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2.3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提高农机监理队伍素质的培训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开展政策法规、政治理论、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并制定培训教育的考试考核办法和激励制度,以提高农机监理队伍专业技能和政治思想素养;二是有计划选送年轻、能力强的农机监理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农机监理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业务能力差、工作责任心不强、机手意见大的监理员进行待岗学习,以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纪律严的监理队伍。
篇8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安全监理工作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2034
1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现状
1.1 人才、资金双重压力,工作开展困难
目前,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人才资源极度匮乏,一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需要担任多个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例如:安全宣传、安全监督、安全检查、执法等等,这对于人力资源本就不多的一级部门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一个人员需要担起多个职责,工作压力非常大;且安全监理资金存在不足,很多的设施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和维修,那么相关一些农机监督和检查工作就无法实施,硬件上缺少支持。
1.2 农机操作驾驶员缺乏安全意识
农机操作手是需要经过严格的操作驾驶培训和证书核放才能上岗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农业机械的迫切需要,许多的地方都购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简单的学习过后就开始上岗操作,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操作技术不成熟,与很多经过专业培训的操作手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认为农业机械操作都是在田间地头,没有什么安全隐患,操作中大刀阔斧,没有严格的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加上后期没有的得到一定的培训,安全意识非常的淡薄,高强度使用机械,造成疲劳操作,减少机械的使用年限,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1.3 农机安全宣传工作不合理
合理的农机安全宣传工作应该是宣传农机安全的法律法规、农机安全操作规范、农机安全事故以及农机安全操作知识等内容。首先让农机操作手学习到安全操作技巧,然后用法律去规范他们的行为,最后用事实的教训去警醒他们,由浅入深、由外到里的树立他们的安全操作意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农机安全宣传内容设计不科学、不全面,没有起到安全宣传教育的作用,很多的操作手甚至都不知道农机操作需要办理上岗证、需要悬挂办照,农机操作不规范,造成事故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2 新时期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1 抓好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
农机安全监理不仅仅是要管好大型农业种植企业的农机操作工作,还要面向农机安全情况最严重的基层农村。因此,接下来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要深入到基层农村,适当的转移工作重心,分析当前农村的农机安全使用情况,结合农村的工作特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从抓好农村的农机操作手培训工作开始,监督农村的农机操作情况,做好基层农村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和法律普及工作,建立专职针对农村农机安全建立的工作部门,严格把关基层农村的农机安全工作,毕竟农村人口的素质整体水平较低,对知识的接收程度不深,有时会不理解农机安全建立监理工作,出现暴力抗法,所以,农村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性质特殊,任务比较重,工作开展难度大,就需要成立一个专职部门专业针对这一块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2.2 改革落后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体制
目前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体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工作涉及面还有很多的空白和漏洞,这就需要我们查漏补缺。依照当前的农机使用形势,分析出其中的农机使用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农机安全监理你能够普及到农机使用的方方面面;细化工作职责,定位定岗的落实工作制度,注意内部人员的操作手段,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做好内部管理工作;注意工作细节,能调节的、能教育纠正的就不要动用法律手段,提高广大农民对农机监理工作的支持度,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农机安全监理思路体现;做好农机安全监理的资金和技术保障,将财务管理和技术研发这两部部门划分出来,减少安全监理的工作压力;全面保障农机安全监理的硬件设施。
2.3 注意处理好公共关系
农机安全监理既是一种法律手段,也是一种服务手段,笔者认为其职业衍生的根本目的还是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机操作培训等一系列的服务,国家赋予其的执法权利也是为稳定农机安全服务的。因此,在工作中,我们的监理人员一定要处理好公共关系,以服务人员的态度和执法人员的职责去执行各项工作任务,处理好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心相交,耐心的为他们讲解农机操作知识、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千万避免以暴力执法,抬高身价,当了老百姓的“爹妈”,要时刻牢记人民公仆的身份。
篇9
1.2005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未明确农机部门的上路检查权、纠正违法处罚权和事故处理权,导致农机部门工作难以开展,执法行为没有明确,农机监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县乡以下道路是上道路拖拉机的集中地,也是交警部门管理的薄弱环节,上述三权不明确,对农机部门加强对上道路拖拉机的安全管理不利。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监管的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监控难度大。拖拉机分布在农村千家万户,是农民主要货运及出行代步工具,而交警主要精力都放在监控城市道路和国道、省道。县、乡、村道路和乡村集市基本没法监控,委托以来,农机监理部门一直负责管理县、乡、村、屯道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当地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道路交通安全从根本上应该是人、车、路“三位一体”来抓,其中人是第一位的。通过管好人去管好车、管好路,只有管住人才能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而《道路交通安全法》虽然规定了由农机部门对拖拉机管机又管人,但未明确农机部门的上路检查权、处罚权和事故处理权,以致农机监理人员在纠正乡村道路违法现象时,有的机手有恃无恐地对农机监理人员说:我违法了,但你管不着,去叫交通警察来管吧。每当发生交通事故追查事故原因时,事故发生地的农机监理部门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和委屈。很多时候,尽管事故是在机车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因机手操作不当引发的,但不论是政府还是群众,都认为农机监理部门也有一份责任。农机部门的解释是,我们不能上路,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这种有能力管而没权管,没权管又要担责任的状况,使农机监理部门有苦难言。
2.农机部门的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正常待遇不完善
《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农业(农机)主管部门对拖拉机管理的权力和职责,需要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去具体实施,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多年建设,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形成了县级有农机安全监理站,乡(镇)有农机管理服务站,同时配备专职监理人员,但农机站的人、财、物权都在乡(镇)政府、农机监理人员经常被抽调搞中心工作,无法保证农机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机监理机构目前的状况有的是全额拨款,有的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都不属行政执法机构,未列入公务员管理。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非公务员不得执法,这就是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正常待遇不完善。因此,各级政府应把农机监理机关纳入行政执法单位实施公务员管理,作为当前迫在眉睫的战略性任务。
3.农机部门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缺乏保障措施
主要是农机执法统一着装问题没有解决。农机部门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没有执法形象,工作难度加大,在实际工作中,监理人员面对的是拖拉机驾驶员严重违法行为,对这些人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如果穿着便装去执法,与交通警察执法一对比,拖拉机驾驶员根本不可能理会。农机执法专用车又没配置警报器及标志灯具,在执法和处理事故时十分不便,根本树立不起农机执法形象。
4.在实施拖拉机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后,在执行拖拉机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过程中,由于保险部门收取的保险费太高,增幅随意性太大,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落实拖拉机第三者责任保险制度,无法将拖拉机第三者责任保险落实到每一台拖拉机上。
5.农机执法经费严重不足
市、县农机监理所、站虽然是当地财政拨款单位,但拨款仅是人员工资,只能勉强养人、无力开展业务,处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态。使本来具有刚性特征的农机行政执法眼下成了“软执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6.机动车实行安全技术检验与驾驶员培训社会化后给农机监理部门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与驾驶培训社会化后给农机部门带来了发展机遇。由于培训与检测工作本身与汽车类同,有的地方在拖拉机检测与培训职能基础上取得开展汽车技术检验与驾驶培训的资格,利用本身拖拉机驾驶员的生源,在社会化后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拖拉机的安全技术检验与驾驶培训同样也将面临社会化问题,这将给农机部门带来挑战。对拖拉机的技术检验和维修保养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农业机械专业技术人员有条件完成拖拉机的技术检验和维修保养。要从技术要求和人员配置上加强管理,要加大对农机培训的管理,积极创造条件,面临社会化的竞争,要从师资、设备、设施、场地等提高竞争能力,争取通过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维修、保养的资质,否则农机监理部门将会失去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
二、解决新问题的一些建议
云南是一个农业省,各种类型拖拉机遍布在广大的农村中,面广线长,直接涉及到“三农”问题。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依法赋予了农业(农机)部门的相关职权,应制定相应的配套执法措施和执法手段,否则,依法行政、积极履行法律赋予农机部门的职责将是一句空话,为此建议:
1.要明确农机监理机构执法主体地位。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要定位于行政执法机构。定性于行政单位,按照公务员进行管理,确保行政执法的严肃性。要妥善解决好机构人员和经费问题,确保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一条:农业(农机)主管部门原发放的机动车牌证继续有效。这一点我省做得不够,已将超过20千瓦整体式拖拉机全部移交公安部门管理。今后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新机型的准入机制,搞好拖拉机的资源配置,要积极搞好拖拉机普查,摸清家底,理清思路,找准新形势下农机监理工作的切入口,加大实行全面监理力度,促进农机安全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3.要依法明确农机部门上路(县、乡、村道路)的检查权,纠正拖拉机及其驾驶员违法行为的处罚权,同时要尽快解决好农机执法人员统一着装问题。明确农机部门的执法措施和执法手段,以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路检路查的力度,有效的减少拖拉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4.乡(镇)一级设立农机安全监理分站,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机安全管理网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5.要努力争取政府对农机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立农机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增加农机执法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6.要从重视“三农”问题的角度尽快出台统一的拖拉机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收费标准,克服目前出现的保险费过高,随意提高标准和各地不统一的现象。
篇10
为有效推动全县政策性农机保险工作提标、增品、扩面,提高对农业机械所有人、驾驶人和农机事故受害人保障程度,降低农机安全事故发生率,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政策性保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依据《农业保险条例》、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金[2019]102号),以及农业、财政、保监等部门关于涉农保险文件精神,制定XX县政策性农机保险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按照“低费率,广覆盖”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我县政策性农机保险工作。完善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办法,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参与主体的社会责任,促进全县农机保险健康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保费补贴险种。
农民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对在XX县农业农村局注册登记并在检验有效期内的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械投保拖拉机交强险和农业机械综合险,政府给予部分保费补贴。农业机械综合险指拖拉机(含配套农具)、联合收获机械综合险(包括农业机械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操作人员责任险)。根据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械作业特点,农业机械综合险又分为年度、半年、季度保险。
(二)保险责任范围。
1、拖拉机交强险保险责任: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合法操作人员在使用被保险农业机械作业、转移等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损毁。
2、农业机械损失险的保险责任: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合法操作人员在使用被保险农业机械作业、转移或停放等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导致的被保险农业机械的直接损失。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雷击、暴风、暴雨、洪水、龙卷风、冰雹、台风、地陷、崖崩、滑坡、泥石流、暴雪、雪崩、冰凌、沙尘暴等。意外事故主要包括:碰撞、倾覆、坠落、火灾、爆炸、外界物体坠落、倒塌、受到被保险农业机械所载货物意外撞击、被保险农业机械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载运被保险农业机械的运输工具发生意外事故(营业性运输除外)等。
3、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合法操作人员在被保险农业机械作业、转移等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损毁。
4、操作人员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合法操作人员在被保险农业机械作业、转移等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致使操作人员遭受人身伤亡。
(三)保障水平和保险费率。
政策性农机保险的保障水平和保险费率依据《XX省农业机械综合保险条款》规定的农机种类和保险金额(责任限额),由中标保险公司总公司报中国银保监会报备后执行。
(四)保费补贴比例。
按照“省级财政对财政直管县和贫困县的保费补贴比例50%,对其它县(市、区)补贴比例40%,各市、县(市、区)财政补贴比例自行确定,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比例原则上不低于80%;农户承担部分不高于20%”的要求,市级财政和各区财政分别承担保费比例20%,投保农户承担20%;省财政直管县(市)承担保费比例不低于30%。
(五)保费补贴拨付。
县级财政保费补贴资金按照“年初预留、年终清算”的办法执行。年初财政局根据上年度资金使用情况,将保费补贴预留。年终财政局会同农业农村局对本年度政策性农机保险投保情况审核无误后,财政局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保险承办机构。清算资金申请资料包括:农业农村局清算资金申请报告,开展政策性农机保险工作的县财政配套资金拔付凭证。
(六)政策性农机保险经办机构的选定。
由县政策性农机保险工作领导小组从全省政策性农机保险招投标中标的保险经营机构中择优选择确定。
根据2020年6月28日“XX省农业农村厅XX省政策性农机保险项目竞争性磋商”项目(项目编号:XXX)招标结果(XXXX-X项目中标地市:XX、XX)和招标文件,确定中标保险经营机构-XX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支公司为XX县政策性农机保险服务机构。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协同推进落实。
成立县政策性农机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保险经营机构等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总体推进全县政策性农机保险工作,加强与财政和保险经营机构的协调沟通,指导农民和农村合作组织做好农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农机基础数据,协助保险经营机构开展定损理赔工作;县财政局负责政策性农机保险保费、县级补贴资金的筹集和拨付工作。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推进政策性农机保险业务,总结和推广成功工作经验。
(二)统筹保障资金,规范补贴运行。
财政部门要积极安排落实保费补贴资金,将政策性农机保险补贴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资金管理,对每年应由本级承担的保费补贴资金足额列入年初预算。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投保积极性。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保险经营机构要利用各种载体加强对农机保险政策的宣传。农户自主自愿投保,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为农户投保,有条件的可以将政策性农机保险与惠农政策综合使用,更好地为农民增收服务。
(四)提高服务质量,培育开拓保险市场。
县政策性农机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要督促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各项基础工作,逐步完善农机保险基层服务机构的建设,加强对政策性农机保险的组织与推广。保险凭证、理赔款项应落实到有机户,保险凭证要载明投保机具的所有人、号牌号码、保单号、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保险费、保险期间等信息,载明省、市、县财政部门和有机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等有关各方承担的保费比例和具体金额,保障参保农机户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把政策性农机保险办成阳光保险。各保险经办机构不得以补贴资金尚未全部到位为由拖赔、拒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