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实践简报范文
时间:2024-04-12 17:5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劳动实践简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晨曦行动的策划书中并没有计划到老人院慰问老人的。但是,没办法,志愿者嘛,所到之地少不了敬老院啊,孤儿院的,所以十九号上午九点在正副队长的领导下,除了上课六个人外,我们九个人加上带路的青梅一共十个人向敬老院出发。经过“坟墓路”度过“奈何桥”越过木头加工厂来到了神秘的带有点阴深深的老人院。
敬老院大门上写着上帅福利院,大门是紧锁的,喊了几声没人回应我们,以为没有人在。叫青梅帮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原以为可以不用做事拍了几张照片就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到上帅敬老院慰问老人的。在我们转身即将离去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拿着扫把扫地。青梅打过招呼后,我们进了老人院。首先大伙分工合作,扫地、拖地、擦窗等。我想在这说说刚进门的感觉。刚进门,映入眼帘的是桌上盆里的剩饭,似乎放了好几天,放上面一群苍蝇在群魔乱舞,旁边是一张粘满苍蝇的苍蝇贴,再旁边是一个不满灰尘的懒电饭煲,地面很脏很潮湿。整个房间散发出一种潮湿的霉味,尿味和吸了几十年的烟的烟酸味,有点呛鼻,但我们不能退缩,工作依旧进行。
清洁结束后,大伙和老人们聊了起来。在聊天中得知,这个老人院一共有七个人,都是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而且都是男性。最年轻的是57,最老的是84岁。年纪最大的老爷爷走路时颤抖着的,迷惑的看着我们,他的眼神告诉我们,他不开心,他很孤独很寂寞,很想和我们聊聊天,只可惜他已经完全听不到我们的声音,所以他一直坐在门口看着我们和另外一位老爷爷聊天。最年轻的哪位,我想我不应该叫他爷爷,因为他也就比我的父母大几岁,我应该叫他大伯吧。五十七岁的那位大伯很少和我们说话,期间就一直坐在楼梯间看着我们说话,傻傻的笑着,那所剩无几的大黄牙配上凌乱的头发和那笑声,有点恐怖,我不敢与他对视,但我心中更多的是同情,我想和他多说说话,但是你会觉得不知道说些什么。所以基本上我们整个过程都是和那没七十四岁的了老爷爷聊的。一位七十三岁的老爷爷坐在角落看着我们,无神的眼睛里透露着忧郁,他渴望和我们说说话,似乎几十年没看过这么多人在自己的面前,似乎几十年没有人和他静静地坐在一起说说话啦!在怜悯之心的驱使下,我坐到他旁边,看着他吸一口自己卷的烟草,看着他吐出的白烟在空中缓缓散去,我问了他的年纪,可惜老人家太老了,耳聋啦,听不见我说什么,只是呆呆的看着我,用我听不懂的语言回答着他听不懂听不到的问题。那位七十四爷爷告诉我们,这位爷爷七十三岁,已经在这住了十八年啦,耳聋啦,听不到啦!天啊,很难想象在这里这十八年是怎样度过来的。
和七十四岁爷爷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了他们大概的生活状况。他们一天有三块钱的伙食费,一个月有十块钱的生活费用于购买洗衣粉油盐等生活必需品。当然我们知道这十块钱是远远不够的,那么不够怎么办呢,没有怎么办,就那样咯,没油就不用油咯,没盐那么做菜就不用盐咯。政府会派写米给她们,菜的话就自己种。爷爷告诉我们,他们是每个人自己种菜自己煮自己吃的。前面一大块空地就是他们的菜园,那块油麦菜就是七十四岁爷爷的。也就是说七十四岁爷爷每天的菜都是油麦菜,至于有没有放油盐就不知道啦。当我问他为什么不七个人一起仲裁一起住一起吃,那样菜式就多啦,爷爷说刚开始是这样的,但是有人不做事啊,后来就分开啦,各自种各自吃啦,懒的人没菜吃就吃酱油饭咯。有人问到过节有没有加菜,个人觉得这是个没意义的问题,平时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何来的加菜呢。政府一年回来两次,那就是过年和中秋,每两年会有一套冬装的衣服,但是没有夏装的,那么他们的衣服哪里来的呢?有没有的穿都是个问题!
篇2
中国作为全球化体系中的一员,经济发展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可避免,同时金融危机也波及到大学生就业。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总量就业矛盾,进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难。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生毕业的需求的总量在减少,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冲击严重。二是境外就业渠道正在收窄。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劳务输入国对外籍务工人员的需求减少,部分在建项目停工,雇主支付能力下降。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探究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理性应对。
(一)理性认识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是近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只不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形势显得更加严峻了。应该说,摩擦性、结构性失业仍是我国就业的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复杂,与当前经济衰退造成的需求下降有关,与供给持续超过需求有关,但作为高端人力资源的大学生,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仍然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前者主要由就业信息不充分、传播不顺畅等原因造成。后者主要源于求职者技能与空缺的职位不匹配。
(二)政府部门要创造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外部环境
为有效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努力奠定良好的宏观就业环境,尽量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宏观基础。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环境。当前在保增长、促发展这个大局下,各级政府应加大投资建设力度,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结构和增长方式,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就业弹性系数恢复到较高水平,从而为广大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二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化管理各种人才市场和中介机构,大力培育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从而使就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地方政府有必要根据从户籍、档案、资金、提供实践机会等多方面有效促进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是尽快推进岗位空缺信息统计制度建设。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承担公共信息的工作,遗憾的是,我们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岗位空缺信息统计和制度,政府应该大力推进岗位信息会的基础建设,向社会及时公布信息,从而降低摩擦失业率。
四是进一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政府要从政策上鼓励用人单位多吸纳毕业生就业,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要继续扩大内需,以消费、投资、出口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有效的就业岗位。
(三)高校要转变办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在办学理念与专业设置上要转向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为中心,适当延缓扩招的步伐,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以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社会需求。
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力度。一方面,高校要尽快建立完善集教育、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上的职业指导部门间的联合,通过充分整合校内外经济金融学者、就业指导专家、高校就业工作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各方面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指导大学生理性面对和应对金融危机。当前尤其要进一步积极开展对高校毕业生免费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和就业心理辅导等工作。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关注学业障碍、求职挫折等重点群体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帮扶和教育工作。
三是加强就业指导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应就毕业生工作定期出版就业工作简报,加大就业信息网建设,通过网络、短信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信息搜集和的及时与高效,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把握毕业生就业心态,确保就业工作安全稳定。
四是广泛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鼓励企业优先录用见习毕业生,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
(四)大学生应更新观念,提高素质,积极应对挑战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未雨绸缪,尽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计划。对大学生就业而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自己把就业当作是职业生涯的一个环节来看待,从而不再去过分计较短期间内的利益得失,把眼光放得更长远。同时,也使大学生在就业时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参照性,缩小就业范围,从而避免漫天撒网。
大学生要提高心理素质,应对择业挫折。较强的心理素质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经受住压力和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事实上,在当前就业背景下,绝大部分大学生求职都不会一次成功,都会不同程度地遭遇挫折,如何调试心理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应当客观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端正就业心态,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敢于竞争,敢于碰壁,敢于面对挑战。
(五)用人单位要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用人观
《就业促进法》不仅为解决就业歧视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要求用人单位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根据自身的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等制定合理的选人标准,确保人员招聘的质与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该把接纳大学生作为单位或部门良好发展的重要契机,通过不断吸纳新鲜力量优化单位人力资源结构,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企业持续不断发展提供动力。
篇3
一、活动地简介:首先它是借鉴国内外CSA经验,遵循“三低三高”(即低耗能、低污染、低投入;高起步、高产出、高品味)的原则,通过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模式,基本实现园区内部的生态循环,建立园区的生态经济体系;倡导并实践“发展生态农业、支持健康消费、促进城乡互助”的行动理念,推动食品安全、生态文明与城乡良性互动,促进中国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 小毛驴市民农园与美国、印度、泰国、秘鲁、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地区的生态农业实践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志在发展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的、实效的、低成本的适用技术与技术规范,建立有机产品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生活服务,并引领各类型农场、农村合作社(农村社区)及小农生产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其次,他们有两种经营方式。
1、小毛驴市民农园的CSA成员,与农场建立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成员在一个季节的种植之初,就预先支付下一季蔬菜份额的全部费用,农场则按照预定计划负责任地生产出健康的有机蔬菜和各种农产品,定期配送给成员家庭,并且保证蔬菜及农产品的健康与安全。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成员须不定期到农场参与劳动体验,并监督农场的生产;农场定期举办各种活动、编辑相关简报,给成员传达农场的动态信息,宣传环保有机的生活观念。 目前,农场配送份额成员已由20xx年的37户增加到20xx年的280多户。
2、市民在小毛驴市民农园承租一块30㎡的农地,农园提供工具、种子、水、有机肥等物质投入和必要的技术指导等服务,市民完全依靠自身劳动投入进行生态农业耕作和收获,并参加农园组织的各类活动,协助建设农园。
目前,农场劳动份额成员已由20xx年的17户增加到20xx年的110多户。
二、活动目的:参观农园的同时让同学们更近距离的接触大学生创业,并学习农园的经营模式。我们都是学农的孩子,以后有可能自己开办像小毛驴一样的农场,亲自的实践比学习理论知识更直观有效。况且小毛驴农场的好多创意都很精彩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活动意义:
1、由于我们班大多数孩子来自城镇,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更近距离的接触大自然,这里的养猪场属于半开放模式,有的同学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猪,他们排着队的上前抚摸。在这里同学们还看见了正下着蛋的鸡,默默吃草的小毛驴。这些经历使我们的大学记忆变得更丰富多彩。
2、小毛驴农场离学校比较远,正巧碰见施工修路,到处飞舞着扬尘。同学们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听从指挥,顶着困难朝小毛驴进发。在经过快两个小时的路程后终于到达目的地。这次活动,我深深地被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动,这也正是组织一个团日活动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作为新时代的团员吃苦耐劳精神不能丢。
3、学习小毛驴农场的经营模式与理念是我们此行的真正目的,事实上我们收获了更多。在与管理人员的协调中,他们决定让我们免费参观并且免费帮我们讲解。从他们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这种农场的经营模式很有可能在我国会被大力发展,与他们建立联系也给我们以后的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四、活动前期准备:
活动前一星期,我开始着手准备这次的活动。
1、找一条去小毛驴市民农园的最近路线。
2、在小毛驴市民农园里做了个调查,关于在这里组织什么样的活动。
3、跟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工作人员做初步的交涉。
五、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1、4月x日上午7:50在学校集合,由团支部书记带领全班同学坐公交车前往小毛驴市民农园。
2、9:15到达目的地,由工作人员做活动介绍并带领全班同学边参观边解说。
3、参观过后,由班长组织同学们进行野餐。
4、野餐过后自由活动。
5、12:30同学集合,由团支部书记做活动总结。
六、活动总结:
(一)可取之处
1、 活动形式新颖
2、与小毛驴管理人员沟通良好,同学们收获颇丰。
(二)不足之处
1、路线选择上做的不好,没有充分的了解情况。
篇4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摘要:本文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为例,总结其创建过程、运行特点、实际效果及工作启示,进而探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服务学习模式。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服务学习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4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91—03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党建研究一般资助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GZZZA7)。
收稿日期:2014—08—02
作者简介:梁伟东(1968— ),男,广东湛江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人才测评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官伟强(1956— ),男,广东普宁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职业与成人教育。
郑勇(1984— ),男,湖南耒阳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大学生党建。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存在实践乏力、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亟待改进的问题,导致学生课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平台将所学的课堂知识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影响了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尝试引入服务学习,开设“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探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新模式,以期走出上述困境。
一、服务学习与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联系
服务学习是美国学校进行品格教育和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于1993年开展的服务行动将其定义为一种方法,指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提供给社会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由此可知,服务学习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即服务与课程学习是直接相联的,服务围绕着课程学习设计,学科教学渗透于服务之中,参与者依据学习目标展开反思,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二是注重结构化反思。精心设计的服务活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服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进行反思,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三是强调品格教育。服务学习着力于促使学生在主动参加社区服务的过程中持续关注社会、健全完善人格,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高职学生党员党性锻炼中引入服务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服务与学习并重的理念既能满足学生提供服务时实现自我的“成就感”,又能激发其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动力感”,让党性锻炼活动更具吸引力。其次,课程化运作具有固定的学制和周期,在系统的学习框架和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更加长效的党性锻炼机制,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再次,学做一体化能促使学生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性修养习惯,增强其实践参与度,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发展思维品质,完善品格,改进社会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准备、执行、反思、评估等服务学习步骤涵盖了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实践的参与、自身反思、考核评估等党性修养的全过程,能有效地增强党性锻炼效果,提高党员培养质量。
二、“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模式的设计和实践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开始在原有挂职锻炼活动的基础上引入服务学习,设立“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设立工作坊的目的是将现有的党建、思政教育资源整合起来通盘考虑和设计,探索、构建一种党性锻炼新模式,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增强党性修养,实现自我发展。工作坊的服务学习时间为一年,在此期间,学生党员服务与学习并重,一边以挂职村(居)负责人助理的形式参加服务学习活动、开展挂职工作,一边学习思想政治、群众路线、行政能力等相关课程。
借鉴服务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在对“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的设计和实践中,我们严格按照准备、执行、反思和评估四个阶段分步骤推进,有计划地组织实践。
(一)准备阶段
1.设计工作坊培养计划。明确工作坊的培养理念、目标、运作方式、人员招聘、经费预算等,与合作区、镇(街)、村(居)沟通协调,明确各方职责,取得合作单位的有力支持。
2.实施需求调查评估。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深入合作村(居)开展需求调研,综合所掌握的资料及需求情况,与合作单位确定合作的村(居)及对应开展的服务学习项目,并明确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分工及职责。
3.招聘学生党员。在全院招聘学生党员(含入党积极分子),以院系为单位,组建学生党员挂职服务学习团队
(5~9人)。
4.组建教学团队。从思政课教学部、学生工作处、各院系招聘专业教师,由镇(街)、村(居)等单位按照协议为每一名学生党员配备一名社区督导,组建教学团队,并明确教师相关待遇参照学院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管理办法落实。
5.设置教学课程。召开指导教师、社区督导、学生助理及学生党员联席会议,根据工作坊的培养目标,结合社区及学生党员的需求,规划设置党性锻炼课程体系,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开设课程。
(二)执行阶段
1.召开简报会。向学生党员介绍工作坊及村(居)相关情况,指导学生讨论、完善服务项目并跟进学生筹备项目的进度情况,协助解决所遇困难并组织相应的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团队填写服务学习项目申报书并及时通报立项资助情况。
2.学习服务学习课程。开设服务学习课程,并列入公共选修课。服务学习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培训类课程,主要包括政策法规介绍,区情、民情概要,社交礼仪,沟通协作等内容;第二类为指导类课程,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群众路线理念和方法、基层工作实务、社会调查方法等内容;第三类为提高类课程,主要包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基层群众生活变迁等内容。课程贯穿于全年,与服务实践穿行,一般半个月安排一次。
3.开展服务学习活动。学生党员寒暑假在村(居)集中服务三个月左右,每天工作七个小时;平时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在村(居)服务,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天,在此期间,学生党员除了需要完成岗位工作外,还需要完成服务学习项目任务。
4.加强督导和分享。指导教师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咨询会,定期向学生介绍实践情况,并及时指导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难题。每周,社区督导与学生党员进行深度面谈,进行“一对一”解疑答惑。各服务团队定期举办成长分享会,分享思想感悟。
(三)反思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要求学生提交自我评估报告和反思材料,如工作日志、周记、工作总结、社会调查报告等,对服务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反思。指导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集体讨论、成长分享、反思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服务中的所见所闻及所学课本知识进行反思,以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评估阶段
1.开展问卷评估。通过填写前测、后测问卷,对比各项问卷数据,对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情况进行客观评估。
2.加强锻炼效果评估。指导教师通过填写问卷总结、期中(末)评估报告或评估表等,社区督导通过撰写鉴定表等,专家组通过验收学生团队的服务学习项目,“三方”联合对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情况评定星级,并通过媒体报道、总结分享会等方式肯定学生的成长,鼓励其持续地参与党性锻炼。
三、工作坊锻炼模式的特点
(一)学做一体化的党性锻炼理念。将“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坊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使理论课程与服务实践紧密结合,用理论指导学生实践,深化学生的认识,通过服务让学生反思所学内容、思考其价值和意义,增强认同感。以“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为例,在工作坊,我们专门安排了“三个一活动”,即由一名思政课副教授举办一场专题讲座、安排学生全程参与一次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举办一场总结分享会,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养成“学中做”、“做中学”的党性锻炼态度,形成以践行深化认识、以体验增强认同的党性修养习惯。
(二)紧扣服务的党性锻炼内容。工作坊立足于社区需求,将党性锻炼内容专题化,形成“专题学习+模块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形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突出对实践的指导、对党性修养提高的支撑;在服务项目的设计上,注重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素质能力的提高。以创建“幸福村居”为例,工作坊一方面邀请本市专家举办“创建幸福村居,建设幸福珠海”专题讲座,向学生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幸福村居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以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参加“与儿童一起阅读”等服务项目,并围绕“幸福村居建设”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增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同。
(三)生动活泼的党性锻炼方式。工作坊整合现有资源,将政治、法律等课程内容融入到“幸福村居”建设、党群连心工程、“两新”组织团建等服务项目中,广泛运用任务导向法、社会调查法、团队合作法、课堂讨论法等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如“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课程先安排学生对社区教育、医保、就业、劳动纠纷等专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讲解和深化。
(四)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工作坊参照服务学习的做法,设计了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包括学生自评、团队评议、指导教师(社区督导)评议、前后测问卷测评等。学生通过撰写党性锻炼周记、自评报告等形式自评,团队通过举行小组会议对组员进行集体评议,指导教师通过填写期中(末)评估报告、社区督导通过填写鉴定表等对学生进行评议,通过设计前、后测问卷组织学生进行问卷测评,从而使工作坊对学生党性锻炼成效的评估实现全程化,增强了评估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党性锻炼的内在动力。
四、工作坊锻炼模式的成效
(一)创新了党性锻炼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党员参与党性锻炼的热情。工作坊打破了以往的以课堂、校园和教师为中心,注重推理说教,缺乏实践体验的封闭式党性锻炼模式,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面向社会,强调“知行合一”的建构型的党性锻炼模式。工作坊通过借鉴服务学习的理念和做法,将党性锻炼融入到社区服务中,让学生在锻炼中服务,在服务中锻炼,既让学生以服务社区的形式发挥了党员先进性,又满足了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党性锻炼的热情。同时,学生的党性修养习惯逐渐从“学习—提高”向“学习—服务—反思—提高”转变。
(二)满足了学生的实践参与诉求,提高了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坊通过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借鉴服务学习的做法,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校外实践环境。学生在教师(督导)的指导下,广泛参与幸福村居建设、党群连心工程等服务项目,定期对所学知识和服务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反思,体悟党和政府的爱民惠民政策,这为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注入了“真情”,这一点在工作坊开展的前、后测问卷调查中得到了印证。超过88%的学生认为参加工作坊后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对思政课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刻;不少于86%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熟悉了“三农”、党建等方面的政策法规;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服务中深化了对基层、对社情和国情的认识,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促进了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工作坊在党性锻炼内容、形式、时空上都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其锻炼内容十分繁杂,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经济社会建设,小到党群连心工程等。学生党员以助理的身份在具体岗位上长时间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这一党性锻炼模式使其获得了丰富的工作体验,并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因此,参加工作坊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而且,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质的诉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实践证明,工作坊在促进高职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式创新、提高大学生党性修养上有显著效果,高职院校可以借鉴这种党性锻炼方式,将其运用到党建工作中,与社会共享育人资源,合作育人,从而为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提供真实的“知行合一”的环境,进一步提高党员培养质量。
[
参考文献]
[1]蓝采风,许为民.服务—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官伟强,梁伟东,郑勇.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引入服务学习模式的探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赵希斌,邹泓.美国服务学习实践及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1(8).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指导工作 实践 探索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55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结构的变化、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的增多,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不少学生在就业观念、就业心态、职业意识、求职技巧和就业能力上存在着缺陷,从而导致就业成功率、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一直较低。因此,开展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对推动学校就业工作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来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层思想重视不够,职业指导缺乏必要的政策导向
不少高职院校搬用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过分强调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职业需求的状况关注不够,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舆论宣传不多,职业指导工作机构不健全,运作不力,没有真正发挥职业指导的指导和桥梁作用。许多高职院校管理层本身对职业指导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虽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设立了就业指导工作机构,但人员、经费不足,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没有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行政管理的职能较为突出,而职业指导服务的职能则很欠缺。
(二)职业指导师资力量匮乏,普遍专业化程度较低
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指导工作一般都由专家或职业导师来进行,职业指导早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而我国目前虽然已开始实现职业指导专业人员上岗考核和证书制度,但已取得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全国仅有3万人左右,还有不少从业者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工作经验等均达不到标准,缺乏科学、规范的职业指导技能。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原来从事行政、教学、学生、就业等工作的人员来兼职的,他们大多数没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教育背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指导专门培训,不具备职业指导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职业指导资格证书,往往是经验指导、纸上谈兵,难以令人信服,这导致了职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满足学生真实的需求和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从而也就不能真正发挥职业指导的桥梁作用。
(三)职业指导形式单一,缺少个性化的指导
当前很多院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念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将就业指导工作等同为职业指导,或者将其作为职业指导的主要工作内容,没有充分体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的形式也相对单一,主要是开设职业指导课或就业指导课、举办与就业相关的讲座、进行求职应聘的训练与辅导等,基本上是以团体辅导为主,个性化的指导严重不足,其他形式的职业指导活动又很少。因此,职业指导的作用得不到发挥,致使大多数学生在临近毕业前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相关情况了解很少,难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相应的职业发展方向。
(四)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尚未建立,职业指导缺乏系统性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院校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指导不全面、不系统。虽然都按教育部要求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课程建设、师资力量、指导工具都比较匮乏,只有少数学校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同时职业指导课时数少,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等。另外,很多院校没有开通职业咨询工作室,没能为学生免费提供“一对一”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也没有职业教育网络学堂、大学生职业规划测评系统,能够在大学一年级就对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和帮助实施服务的高职院校非常少。因此,学校里的职业指导效果不明显,除了少数学生从一入校就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外,多数毕业生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仍然未能从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力度不够,满意度低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尽管各个高校都意识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还只是蜻蜓点水,渗透力度不够,没有将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倾注人力、物力给予足够支持,致使相关服务覆盖率低,因而学生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满意度不高。据了解,当前高职学生只有在大三毕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服务同时开展,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
二、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职业指导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型学科,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工作规律和方法。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和改时职业指导工作谈一些实践体会。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职业指导机构
职业指导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本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而学生的就业水平又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对于职业指导工作,学校领导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并为其制定细致而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逐步建立健全专门化的职业指导机构,设在学校的就业工作机构之下。对职业指导工作机构,在不削减其行政管理职能的前提下,必须强化其服务功能,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指导咨询、职业素质测评和帮助实施等纳入职业指导机构的工作范畴,在人员编制、经费、设备、培训上予以支持。这样,就可以使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得到根本性保障。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有的就业指导中心基础上完善其服务职能,创办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组建了一支专兼职队伍的职业指导教育教学团队,负责全院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学工作。
(二)加强专业化职业指导队伍的建设
在西方发达国家,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并且是在比较成熟的生涯咨询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因此,要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培养和构建专业化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有两个有效途径:
1.“内培”――培养校内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出台有关政策和制度、设立专项经费来鼓励和支持教师们去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或“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力争做到职业指导持证上岗;组织人员参加心理咨询、人才测评、创业教育等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人员到各地方人才市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形成一支校内稳定的、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
2.“外引”――聘请校外专家做学生的职业导师。从一个人终身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职业指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学校不是职业指导的唯一领域,它只是职业指导中的一个环节,在高职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职业指导需要有多方面的社会资源。为了进一步充实学校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力量,可以建立职业导师专家库,聘请地方劳动保障部门、大学生就业部门、企业人资部门、人才交流中心等专业人士充当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导师,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咨询、生涯发展、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指导,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校职业指导的形式,也能与社会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更有利于推进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和学生的职业成长。同时,还可以在往届校友中推行“义务职业指导员”活动,形成一种极好的就业指导良性循环。
(三)构建高职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将职业指导课程纳入必修课
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职业指导也应实现“全程化”。然而在指导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设定不同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具体是:
1.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目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共开设了高职生职业指导、职业素养提升、就业与创业指导3门课程,全部纳入必修课,42学时、3学分。其中,高职生职业指导课程在大一开设,15学时,1学分;职业素养提升课程在大二开设,12学时,1学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在大三开设,15学时,1学分。
2.教学内容层次化。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应具有全程化的特征,须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每个年级内容与职业生涯教育相融合,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一年级,重点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换和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及其发展趋势,逐步形成职业生涯意识和就业意识;二年级,侧重职业素质提升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三年级,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开展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技能、就业心态、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把提高专业能力与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而好的形式又能促进内容的消化。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的教学活动可以不只限于教室之中,而应采用灵活多样、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如可以通过模拟面试、生涯人物访谈、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让其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应用理论知识加以分析来引导学生,从而做到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懂得怎样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身边的实事。
4.建立有效的学习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应建立一套有效的学习评价体系。与其他专业课不同,职业指导课程不能以单纯的笔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课程实施后,课程效果的反馈及评估的方式也应随之调整。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习心得、调研体会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也可以通过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范设计书、参加企业面试及社会实习来了解学习效果,由此不断提高课程设计的实效性,从而达到持续的目标。
(四)职业指导形式多样化、途径多元化、服务个性化
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不是几门课程、几十个学时、几次讲座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实践指导,也需要理论指导。因此,职业指导工作应该是形式多样化、途径多元化、服务个性化。
1.新生入学召开家长座谈会。每年九月新生入学时,都会有许多家长送其小孩来上学,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该契机及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们介绍学校情况,通报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机制,介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发展前景和本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历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的成绩,以此来转变家长的就业观念,提高家长对高职的认识,树立起对子女将来就业的信心,督促和教育子女努力学习,完成学业。
2.利用悠久的校史资源,开展职业观教育。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到学校图书馆参观学院50年多发展历程的校史展览,让新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光荣传统和历史,建校的艰苦、校园的变化、师生的成绩,以及历届杰出校友在工作岗位上的突出贡献和重要地位,都通过文字、照片、实物、录像等形式生动活泼地展现在新生面前,从而坚定了他们就读高职的信心。
3.利用社会资源,适时开展就业专题讲座或报告。邀请成功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杰出校友对在校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定期发放职业指导宣传册或简报,让在校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也能对社会和市场形势有所了解;举办模拟招聘,邀请企业界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来校模拟整个招聘过程;运用多种宣传媒介和手段,营造就业指导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
4.有条件的学校可创办职业指导咨询工作室。建立“咨询、测评、培训、推荐”四位一体的职业指导工作模式,在规定统一时间里,按照《咨询室接待流程》和《职业指导咨询人员工作标准》,对学生提供规范、优质、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工作内容有接待初访、问题诊断、咨询预约、方案设计、素质测评、团体辅导、个性咨询、能力培训、就业推荐,等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对所有在校生开通职业教育网络学堂,提供常年的职业素质测评服务。
5.加强学校与社会各机构的联系。学校要主动与地方政府主办的人力市场、劳动保障机构、企业人资部门建立联系。必要时,学校在职业指导活动中,邀请这些单位的专业人士来参加,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推进职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真正形成就业工作联合体。
6.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职业指导中,对学生强化自主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和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学校可以组织在校学生参加KAB、SYB、SIYB等创业项目课程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为学生今后的创业之路铺垫基石。
综上所述,职业指导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显突出,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创新地开展工作势在必行。尽管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但其新的思路、新的观点将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努力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杜月菊.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5)
[2]李光寒.关于做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2)
[3]邵海峡.试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进[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9(9)
[4]孙小云.我院进行职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5]赵北平.论新时期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9)
篇6
职中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语言能力较低,很多人抱着混三年拿张毕业证书的想法,认为上职中只要学好专业课,掌握一技之长就可以了,对于作文,学生觉得写不写都无所谓,因为与就业的关系不大,所以他们对写作不太重视。这样的思想误差,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低下,连写简单的请假条都不会,这很难满足当前的就业需要。因此,职中作文教学要引起学生的重视,应结合职中学生专业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就业的需要,要侧重应用文训练,要以实用文体的教学和写作训练为核心内容,以提高他们的作文素养。
一、结合专业特点来调整教学内容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职业性是职中教育的显著特点,职中的作文教学是为将来就业服务的。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专业,专业不同,决定了学生的写作方向也有所不同。现行的职中语文课本,在每一册书里各个单元都有写作部分的内容,但这些内容过于普遍性,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没能根据职中专业特点编写教学内容。为此,对于不同的专业,教师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当地企业信息选取一些相关的文章来进行教学。如文秘类专业:重点讲评会议记录、读书笔记、专用书信、计划总结、广告说明书、新闻通讯,另可补充行政公文类、公关礼仪类、档案管理类等应用文体;旅游服务类专业:重点讲评演讲稿、广播稿、解说词,另可补充公关礼仪类应用文;计算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网页,设置博客日记等。
二、实现作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联姻
大多数的职业高中都有很多不同的专业,针对学生不同专业特点,要紧贴他们的专业特色进行作文教学。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变、紧密结合专业学习实际的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适时指导学生写作,力求学生毕业后能学有所用、适应时代要求。
1.抓住时机,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与专业就业的关系
据笔者对职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时,其中有一项是作文与专业就业的关系,有9.2%学生认为作文与就业“没有关系”, 37.0%认为“关系不大”,甚至有16.9%认为“不知道”,如果将这三项相加,有一半多的学生还认识不到写作能力对就业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学生对写作就不太重视。那么,教师就要抓住时机,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与专业就业的关系。
在《广告启事》的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要有创业精神,让他们试着给自己的饭店、自己的商铺写开业启事,给自己开设的超市、设计的新产品写促销广告,并反复强调好的启事、广告会带来滚滚财源,第一桶金就从这里掘起。学生的积极性上来了,思维活跃了,文笔也不再生涩了。
有一次,横门的ABB变压器厂商来我校招聘家电专业的学生,约好时间与学生见面,并商定面试的时候要带一份个人简历。那时,刚好和学生讲授了简历的写法,笔者就要求每位学生都设计一份简历。因为关系到自己的就业前途,学生都很积极,但学生水平有限,结果不太理想,学生由此感到写作的重要性。以后,再讲到其它应用文体的时候,学生都比以前认真了。学生由“要我写”变“我要写”,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充分利用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指导学生作文
要写好作文,就要积累丰富的材料,职中生写不好作文,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没有材料可写。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进行专业化写作,就可避免学生作文没有素材,还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如家电班的学生,在学习了某种电器之后,让他们写写《某种电器的说明书》,效果就会很好。再如,旅游班的学生,带他们参观了某个景点后,让他们写篇解说词或者让他们模仿做导游。除此,还要求学生收集专业技能操作以及技能实践生活情况材料,进行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从领悟到模仿、从模仿到创造。
3.作文教学与专业实践活动相结合
职中学生要参加专业实习,他们要深入到社会中去,去磨练专业技能。这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调查、采访等活动,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回来形成文字。每当学生实习回来都苦于写实习报告,其实教师可以在学生实习前,提出一些写作要求,以便学生在实习时可以去观察,去收集资料,回来时就有材料,可以得心应手地进行写作。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了解社会实际,从中体会学习作文的重要性,同时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形成社会合作能力,增加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另外,还可以邀请那些具有较高写作水平和较多经验的“老师傅”,或者专于某种文体的工作者到课堂来给学生们讲课,学生就有新鲜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职中学生虽然文化课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但如果能结合专业、切实促进学生就业,就会增强学生的作文参与意识, 写作水平也能普遍提高, 对专业教学也会有所促进。
4.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①案例教学法
在应用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掌握某种文体的一般理论知识。如在讲授计划时,让学生明确计划的写作包括标题、正文、文尾几个部分,而正文部分通常包括指导思想、现状分析、目标、措施、步骤、要求。如在开学初,让学生制订新学期的计划,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计划的范例,让学生掌握计划所包含的内容要素。对于相似的文体,可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训练。如调查报告的种类包括几种,新事物调查报告的撰写,结构上可以包括新事物产生的背景、出现的原因、现状分析、发展展望等,而对于问题调查报告,则采用“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解决办法”的撰写方式。
另外,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旧,没有时代的色彩,学生不太感兴趣。教师可以从学校或者校园外收集一些通知、通告、启事、简报等常见应用文写作的问题案例,并用相机拍摄下来,当然也可以从报纸上收集一些相关的案例。记得在讲授简历写作时,笔者专门挑选了几份大学生来我校应聘用的简历并附上点评。这些第一时间收集而来的案例时代感强,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将之引入课堂,并配以多媒体课件,学生可直观地从教师的现场演示中掌握相关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学生的兴趣也浓厚。
②模拟社会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力求再现某种职业情境,将应用文写作需要掌握的知识,渗透在模拟情境中,让写作训练为用而写,给学生真正“应用”的感觉。比如在职位竞聘演讲时,设置竞聘现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撰写竞聘不同岗位的演讲稿,然后登台演讲,教师当面评价给分。学生为了竞聘成功,往往都很会注重演讲稿的写法。又如高三的学生在就业前都要写求职信,大多数学生找工作都要去面试,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模拟应聘。这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扮演招聘人员,另一组学生扮演应聘者。然后调换角色,再进行一次。应聘者先递交求职信然后陈述,招聘人员可以检查求职信的格式是否规范,有无病句,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等,顺便提一些应聘的技巧。当应聘成功后,双方一起来拟定合同,明确合同的要求,掌握合同的写法。因为这些应用文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他们学起来就会更认真。
③社会实践法
作文教学,从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学生学习空间非常广大: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课堂外;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或者家庭。这就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我们都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参与。汶川大地震后学生踊跃捐款,这可以让学生写捐款倡议书或者感谢信。教师在教“会议纪要”或“会议记录”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某些会议,如教师会,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写作;另外,可以通过社团形式参加一些大型活动的采访和新闻会,如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学雷锋活动或者文艺汇演,我们都可以组织学生写广播稿、简报或者进行采访,并在校园网上新闻。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拟写活动总结等。这样不但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还训练了学生的写作。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活动教学法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适应职点,改变评价方式
写作成绩的评定,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职校,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都是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定夺,很少关注学习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从课堂表现、课外活动表现、作业情况、考试卷面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给出学生期末成绩。以旅游班的学生为例,课堂表现如发言、纪律等占20%;课外活动表现占20%,包括征文比赛、现场导游解说、采访活动等;作业完成情况占20%,每个学期都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写几篇文章,从他们的完成情况来打分;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20%。通过这样的考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积极多了,上课表现也较好。
篇7
论文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模块化;情境化;人文化;网络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写工作和生话中的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应用文在人们交流思想、互通情况、解决问题、处理事务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它不仅是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公务活动的工具,也是现代社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联系社会生活的纽带。应用文写作不仅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一种工作思维能力。为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应用写作课,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办理事务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说,写作能力代表着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质,写作能力也不单纯是写作本身的问题,它还体现着一个人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写作经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体现着一个人的智能结构。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高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兴致不高,消极对待,甚至把应用文写作学习当作一种精神负担,不仅没有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而且还被当作苦差事,教师始终难以突破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瓶颈。究其原因,恐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学生方面,高职学生总体上文化基础课不是太好,语言能力尤其是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再加上职业学校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同时应用文写作法规性政策性较强,而学生从学校到家庭,自身的阅历和社会实践缺乏,使得学生无从入手、无“话”可说,因而也无法组织应用文的语言。另外应用文写作与其它文学体式相比,内容相对单调枯燥,缺乏生动性、形象性甚至情节性,这使得较多接受形象思维训练的大脑要转变为用逻辑思维来写作,会因缺少写作素材,而一时无从下手。
(二)在教学方面,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基本是“理论+案例+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应用写作的格式,学生一学就懂,一放就忘,遇到实际问题根本不知该如何下笔。在施教时,应用文文种的选择基本凭着教师的想当然而进行,没有调研,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到底哪些文种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是经常要用到,因而整个教学过程只能停留在“闭门造车”的层面上。这样使得应用文写作教学与实际应用缺乏紧密联系,学生觉得学习应用文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于是消极应付。
(三)在教材建设方面,从整体上看近年来出版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数量非常多,但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编写思路。首先是教材体系庞大、内容繁杂,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多数教材基本按照“事务交往文书”、“个人交往文书”、“礼仪交往文书”、“经济交往文书”、“公务交往文书”、“法律交往文书”和“科技交往文书”等七大模块的内容编排,其中涉及的日常应用文极其有限。其次是重视理论、轻视训练,许多教材花费大量篇幅详细介绍理论知识,而对写作规范与技法的介绍则停留在简单的格式加例文层面,写作训练方面的内容极少。再次是例文陈旧、脱离实际,内容远离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学起来有较大的心理距离,没有亲和力。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思路
笔者认为,对《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改革,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应重新审视本课程的设置目标。布鲁那说:“目标是预定的教学效果。”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大约34课时,主要是使高职学生掌握必要的应用文写作技能,以适应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需要、并为毕业论文写作做好必要的知识和能力的准备。因此,没必要以培养专业秘书的标准来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
其次,应重新审视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课、能力课,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中阐述:“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务实的‘文’章,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陈教授一语中的,言简意赅地把应用文的根本特点表达出来了。因此,教学内容必须绕着应用、实用来选择。
再次,增加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趣味性。基于应用文写作的枯燥,学生缺少生活阅历无话可写的状况,必须设置一定的工作项目和活动情景,让学生能够动起来,通过具体的工作项目和活动情景,把教、学、做结合在一起。
三、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上述改革思路,我们可以在模块化、情境化、人文化和网络化等四个方面对应用文写作课程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面对近千种的应用文文种和有限的教学课时,不必要也不可能让学生学几十种文种。可按照“实用、应用”的原则进行,也即选择学生今后学习与工作中将要遇到的文种进行施教。那么哪些文种是学生今后常用的呢?这就要求教学者去生活实际进行调研。调研得来的文种势必是零散的,与传统的应用文教材按“事务文书”、“私人文书”、“礼仪文书”、“经济文书”、“公务文书”、“法律文书”和“科技文书”等七大模块组织课程内容的固有模式不一致,为此,必须突破传统的应用文教材体例的类型化,打造“模块化”的应用文写作教材,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写作理论的教学与工作流程的熟悉一体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最大程度上体现应用写作的实用性。
同时,在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基础课一直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基础课无法直接为专业服务。理想的基础课应该是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贴近专业、为专业学习提供直接的帮助。如果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得巧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不同专业都有各自适用的应用文文种,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与其专业相关的应用文文种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这些专业文种对学生以后的工作也更有指导意义。因此,可以在应用文教学中设置一个专业文种模块,这一模块可象菜单一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文种学习。如设计类专业可设置“投标书”、“招标书”、“产品说明书”、“广告文案”等;旅游专业可设置“旅游指南”、“导游词写作”等;财经类专业可设置“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市场调查”、“市场预测报告”等;影视动漫类专业设置“剧本与分镜头”等,这样在教学内容上既突出了共性,又照顾了各专业的个性。
转贴于
根据以上思路,按照既考虑所有学生都能使用的普适性,又照顾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性的原则,可设计四个具有普适性的日常工作模块加一个专业模块来串联一系列文种。
1.活动策划与开展文书写作。计划与策划书、合同与协议、邀请书、海报、条据、总结等;
2.召开专题会议文书写作。通知、请示、报告、会议指南、致辞与演讲、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简报、消息等。
3.毕业与找业文书写作。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应聘书(竟聘书)、个人简历、竞聘辞、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书等。
4.创业文书写作。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则与公约、声明和启事、起诉状与辩护词等。
5.各专业个性化文书写作。剧本与分镜头、说明书、招标书与投标书、广告文案、旅游指南、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
模块化设计使文种和工作任务达到有机结合,因而学生在掌握某些文种的写法的同时也熟识了一项具体工作的流程。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一方面从易到难落实活动所需应用文种的学习,另一方面,从简单到复杂锻炼学生组织和开展活动的能力。把教、学、做结合起来,在模拟、仿真、全真的职业环境中训练写作,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二)教学方法情境化
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情境化教学就是把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已然存在的材料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置于一定的背景中,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探讨事实材料产生的成因,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针对应用文写作相对单调枯燥,缺乏生动性、形象性甚至情节性,以及因学生自身阅历及社会实践缺乏而无话可写的现状,创设近于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训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实际运用情境,通过情境来说明具体文种的用途和功效。这样使应用写作的学习不再停留在书本上,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表述,而是可知、可感、可想、可操作的现实环境,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同时,情境的存在又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激起需要、引发动机、吸引注意,使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取得师生双向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的设置一定要贴近实际,符合现实生活逻辑。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真切、准确地认知社会,感受生活,让他们感觉新奇、有趣、实用,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才会处于积极状态,进而增强感知创造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的能力等。模拟情境教学能够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和思考,使课堂教学内涵得到延伸和扩展。由于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真实的情景接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全部感受力和经验。
(三)教学理念人文化
教学上的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以学生为本”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教师施教时,要掌握学以致用的原则,即选择那些学生今后生活工作中要用到的文种来讲解,这是最大的人文关怀;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合格规范的文种的写法,又要讲授相关的工作流程。如讲授起诉书,就应让学生知道如何打官司;学了劳动合同就应让学生知道劳动纠纷解决的途径。再如在学习简历、求职信的写法时,应让学生懂得决定一份求职材料的优劣不仅仅是写作技巧,更是是否为进入职场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是否给自己作了一个职业规划,同时提醒学生在求职时招工中的各种骗局,让学生能“见招拆招”。教学过程中就要链接这些实用的小知识,以增强学生认知社会的能力,这种认知社会的能力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手段网络化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鉴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开展有效的计算机教学。
1目前职教计算机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不重视、体系不健全
随着社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生源下降、无序竞争、筹资渠道不畅,这些都使得学校疲于招生而忽视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内在管理等方面,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也很慢,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1.2生源素质不高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另外,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因当地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 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学习热情较低,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
1.3 师资匮乏
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或专业毕业的不多;有的是其它科的教师改行,有的是外聘。笔者曾了解到某一个老师在三所职业学校同时任教的情况,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本找不到这位老师,有问题也不知道找谁提。 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相当快,如果不加强学习,很容易造成知识老化,而像上述那位在三所学校任教的老师根本就没有精力和时间自己加强学习,这样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1.4课程与就业脱节
很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有些课程开设不合理,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应用软件没有学到,同时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对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和应用能力,致使计算机教学与就业需要相脱节。
2 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改革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领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延续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的需求,各种新局势新情况的出现,不断地促使着中等职业教学中的计算机教学要大胆的做出调整和改革,以此来符合整个时代进步的潮流。更重要的是,对计算机教学的改革,能够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更加有用,更加符合当前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扩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率,这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中等职业学校中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既是这门课程更加科学规范进步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中等职业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是必要的时代选择。
3建立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坚持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技能模块”,主要是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专业技能模块”,即根据专业分类、岗位就业目标确定的各类具体学习模块。学校可以从计算机这个大专业中再细分出多个具体的小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选择不同的小专业,也可以组合多个模块进行学习。两个模块的具体的内容和分类如下:
3.1基础技能模块
该模块面向各类专业学生开设,可以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主要分为两个小模块:(1)计算机基础模块:中心课程为《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等。(2)办公自动化模块:中心课程为 Office 办公软件、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
3.2专业技能模块
在第二、三学年可以根据学生爱好及市场需求,开设多个小专业模块。主要可以分为:(1)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中心课程为计算机组装和维修、计算机的销售与服务;(2)网络技术模块:中心课程为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3)广告设计模块:中心课程为平面设计 Photoshop;(4)动画设计制作模块:中心课程为 FLASH、3DMAX;(5)影视制作模块:中心课程为Adobe Premiere、Maya;(6)程序设计模块:中心课程为VB 程序设计、C 语言等。这样对计算机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老师精通各类软件的应用。
4精选适用教材,优化教学模式
计算机教材的选用,直接决定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在选用计算机教材时,要尽量选用注重实践、有较多实例的教材,老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写符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计算机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因此老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几年的计算机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
4.1演示过程,讲练结合
这是计算机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多数学校机房都配置了多媒体网络教室,这样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锁定学生机,演示操作过程,学生练习时可以开放学生机,同时,教师进行巡回检查和指导。
4.2案例引导,任务分解
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 WORD图文混排时,以简报为实例安排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将每节课的内容设置成多个任务,循序渐进的学习,适合步骤较多、较复杂的内容。我在讲解 FLASH 遮罩动画时,以制作“旋转的地球”动画为案例,把该动画分解成制作背景、制作地球、制作移动的地图、制作地球的旋转效果、添加音乐这五个任务,让学生逐个完成,使得原本对学生来说很复杂不知道从何下手的问题,变得简单,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设疑自学,设错分析
直接经验的学习,其经历往往是不可以代替的。计算机学习中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常需要让学生先进行自学摸索,待出现问题后,再引导解决,获得真知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敢于放手,设置疑问,让学生自学。老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使用程序中的帮助、利用网络自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有些内容,教师可以先不讲,让学生在原先的基础上练习,待练习中学生出现问题,发生错误,提出疑问时,老师才引导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或学习新的内容。例如在学习 C 语言程序设计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编写程序,且上机测试程序,发现问题再进行修改,这样要比老师直接修改学生的程序效果要好,学生更能加深印象。
5建立完善考评系统
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评价,对学生能否做出正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目前计算机考核评价主要是笔试和上机测试两种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缺点就是学生会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并且会学完就忘、考完就忘,没有真正的形成技能,所以在进行考核评价时,要采取多种方法,每节课对学生的学习及时测评,多组织技能比赛、实践操作展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成绩汇报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不仅激励学生学习技能,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6 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对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才需要日显急迫。在中等职业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才能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邓合群.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09,(01) .
[2]郑志群.信息化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 .
篇9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生今后从事教师职业必须掌握和运用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技巧和能力。这种职业技能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对高师生加强训练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师院校在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要保证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分析其存在不足的原因和探索其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其未来职业的特定性决定了它应具备教师职业技能的特殊性。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是指就读师范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为今后从事和胜任教师职业所必须掌握和运用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这种技巧和能力的培养,是师范院校培养师资和各类教育工作者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项目,涉及的内容颇为广泛,加强这种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是语言文字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准确清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规范正确的文字表述能力。它以教师口语(含普通话和外语口语)和“三笔字”为主要内容,这是对师范生语言文字基本功最起码、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二是计算机运用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和运用能力。这是21世纪教育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条件下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三是教学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开展教学组织等工作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课前的备课技能、课堂的上课技能、课后的辅导技能等三个方面。四是班主任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开展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等工作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集体教育的技能,个别教育的技能,与学校、家庭和社会沟通的技能,制定、实施、检查和评价班主任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学生操评的技能等四个方面。五是其它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的其它有关的教师工作的技巧和能力。如文艺技能,体育技能,教研技能(课题申报、实验研究、社会调查、论文撰写等技能)。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
从师范生个人角度看,它是提高师范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迎接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师范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很多,教师职业技能是其应具备的专业文化素质的重要体现。但技能是一种掌握和运用专业技术的技巧和能力,它必须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过系统地加以学习和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师范生只有接受系统地锻炼和培养,才能把这种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同时,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亚待解决教师的适应问题,教师能否适应与教师的教育素养、学科素养等因素息息相关,而教师教育教学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正是教师教育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师范生在校期间只有加强职业技能培养,才能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打好基础。另外,近年来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一名“准教师臂的师范毕业生,要想在就业市场中找到位置,就必须具备过硬的能力和素质,而这一切又离不开其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从师范院校角度看,它是体现师范院校办学特点、促进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主要体现为以塑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和其它各类教育工作者为中心任务,而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谓是教育基础中的基础。不论是体现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还是促进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都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从国家和社会角度看,它是培养大批新型的合格教师的必然要求。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的合格教师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新型的合格教师必须是一名德才兼备的教育教学能手,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方法武装「自己,具备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要培养这种新型的合格教师,必须让其在大学阶段系统地接受师范教育,进行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技能培训。这就要求高师院校以高度责任感的战略眼光来认识提高师范生素质的重要性和突出师范特点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必然性。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并没有完全引起学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在具体实施培养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重学科专业教育轻职业技能培训,导致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不够系统、规范和完整,强化训练软弱无力以致出现相当部分师范毕业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二是重理论学习轻实践锻炼,导致师范生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脱节,出现了师范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如有的师范毕业生在校时专业学习成绩优秀,但走上教师岗位后却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教学,出现了忙于课前写教案、课上背教案、课后理教案,以及教态不自然、板书不规范、提问无目的、点评不到位、表达无条理、多媒体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等教学技巧和能力问题。三是重应试考试轻技能自主训练。专业学习和测试与技能训练对师范生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但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师范生还认为只要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以致平时只重视应付考试而不注重技能的自主训练,使之难以培养出良好的职业技能。四是重个性发展轻技能的全面培养。有些学生过于注重培养自己的个性,若有一技之长就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忽视其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总之,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师范生得不到系统、规范和完整地职业技能培养,给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了困难,也给促进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培养合格人才带来了阻碍。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培养目标体系相对模糊。这可以从许多师范院校的师范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还没有制定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完整的具体实施技能培养目标体系和实施细则而得到说明。正因如此,导致许多院校在技能培养中存在缺乏依据和标准,出现技能培养不够系统、规范和连贯以及主观性、随意性的现象。二是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许多院校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为开展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制度体系。如《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证书制度》还未出台,《教师口语和“三笔字’训练与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与考核制度》《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制度》《演讲与口才、体育裁判知识等文体特长项目的技能训练与考核制度》《计算机培训与考核制度》《教育见习和实习制度》《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或创作)制度》等都还不够健全、规范和完善。三是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就目前高师院校主要担负师范生技能培养重任的“中教法”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师学历学位偏低、职称偏低、科研成果偏少,以及教师积极性不高、学校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范生技能培养的质量。四是经费支持相对不足。以我校师范生教育实习为例,学校按每生一定比例将经费专项划拨至学院,学院再将经费统筹用于实习点联系几实习学校指导,实习生住宿,来回车票,制作实习简报、板报、材料等有关实习活动。由于经费不足,有些活动并不能很好地落实,而几年前实施的与中学实行“教育实习基地”定点挂牌制度,也因经费问题使该项制度的运行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承担教育实习重任的教师纵然有责任、能力和信心搞好教育实习工作,也会因经费问题而力不从心。 三、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明确技能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高师院校应根据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确定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和任务,以及为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在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培养模式、经费支持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实施,形成一个明确而又科学的技能培养目标体系,保证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从实践教学角度看,要保证目标的实现必须积极构建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一是基础实践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公益劳动、英语实践、计算机实践等;二是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语言文字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等;三是综合实践环节,包括文体实践活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或创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四是创新实践环节,包括课外科技立项、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挑战杯赛、学生科研论文、科技小发明等。在构建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以下建设。一是“一个基地”,即教育见习和实习基地。搞好与中学的定点挂靠或共建基地建设,为师范生提供岗前技能实践的锻炼平台,把师范生所学的知识“带出去”和中学的教学经验、教改实践“引进来”。二是“两个中心”,即中学学科教育及信息资料研究中心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测试中心。建设好这两个中心,能为师范生了解和把握中学学科教育和教改的基本情况和规律,为师范生技能培养提供信息资源和组织上的保障。三是“三个教室”,即微格教室、CAI课件制作室及中学理科实验室。搞好“三室建设”,能为师范生提供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课件研制、中学相关实验操作和研究等条件,为师范生将来从教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健全完善制度,组织措施得力
高师院校应根据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这是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基本保障。当前,在师范学科专业教育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保证了专业教育的顺利进行。然而,与之相比,在师范生技能培养方面却显得重视不够,如课时不足、训练不系统、考核不规范等问题。师范生技能培养急需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来保障实施。如建立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证书制度,制定一系列内容具体、标准统一、便于操作、执行有效的技能培训量化标准和实施细则,详细规定师范生每一年应达到的技能水平,并进行相应的严格培训和考核,向通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师范生颁发教师职业技能合格证书或等级证书,从而促进师范生自觉训练,保证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从制度上做出规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技能培养存在的不足。当然,由于师范生技能培养不像专业课那样便于操作和考核,所以,学校务必考虑这种技能培养的特殊性,要专门成立院校领导班子、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并通过建立健全校、院、系等各级组织以保证这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实效化。
(三)优化教师结构,保证经费到位
师范生技能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技能培养始终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实施,教师是“传授知识、解释疑惑之人”,对师范生技能培养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技能培养中,学校务必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根据师范专业和学科特点,制订出相应的师资培养和引进计划,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教育资源整合等手段和途径,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一支思想端正、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同时,为保证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学校还必须根据师范专业和学科特点的情况,改变过去“应试教育”所形成的那一套教师的评价标准与考核制度,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此外,学校还应根据师范生技能培养的需要,设立专项教学经费,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师范生技能培训与考核等相关费用。只有充足的经费保障,才能确保技能培训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
篇10
一、高度重视,深入发动,加强领导,抓好学习讨论
(一)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动员大会
我校对我系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委托校党委副书记柳菊兴同志和保卫处邢连义同志联络指导我系工作,系领导班子也高度重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3月26日我校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我系党总支于3月28日下午即召开党总支会议,研究制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生物技术系总支书记董妍玲、系副书记刘学贵、系副主任谭新国同志任组长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为活动的开展做充分的组织准备和工作准备。3月31日下午,我系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员大会,全体教职工党员参加了会议,校党委副书记柳菊兴同志莅临会议指导。动员会的召开,为我系掀起学习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积极搭建活动载体,多方位进行宣传交流
为使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促进学习交流,我系在网站上专门开设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专栏,刊登相关学习安排、学习简报、学习文章等,另外在宣传栏刊登党员的学习心得等,丰富了学习交流的渠道,除此之外,还积极向学校宣传部投稿,已有三篇稿件被刊用。
(三)多次组织集中学习,做到领导干部受教育
我系以三个党支部为单位进行集中组织学习,每个党支部都组织三次以上,先后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教育部部长周济和湖北省常委张昌尔在高等院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等。在学习中系领导带头讲解辅导,为学习讨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切实做到领导干部受教育。另外还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徐栋梁教授、李辉老师和艾凌老师对全体党员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宣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个人自学,撰写读书心得
根据系学习实践活动安排,党员干部按照规定的学习篇目认真进行自学,并结合工作深入思考,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将代表性的学习心得在系专题网站进行汇编公布。
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讨论交流、聆听专家辅导讲座等,我系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认识上有了以下收获:一是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紧迫性和自觉性。二是进一步理清了教育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方面的思路和措施,增强了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对我系解放思想,探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形式多样,结合实际,搞好调研,破解发展难题
(一)调研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
一是对我校的科学发展献计献策,围绕我校制定的“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全国高水平民办大学”的主题,积极配合学校的部署,在学校《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六个方面的重点问题中选取四个进行广泛调研,包括深化教育改革等方面调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调研;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和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研;师生员工关心的重点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和谐校园调研等四个方面,撰写了四篇调研报告。二是结合我系实际,全面调研。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系紧密联系工作的实际,把实践特色贯彻活动全过程。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探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一主题,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发现和找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措施,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科学化。在调研活动中,我系围绕系部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学生工作等四个方面精心研究拟定了4个调研题目,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和专人访谈的形式征求教务处、督导室、兄弟系部等相关部门和全体教师、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6篇,交流调研成果2次。
(二)多层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查找突出问题
一是积极响应学校的“4+1+X”的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四场“解放思想高层论坛”,二是查找我系突出问题,包括系党总支先后组织了二次解放思想研讨活动,三个党支部分别召开解放思想的大讨论,重点研究制约我系发展的突出问题,讨论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通过几次思想大讨论,认识到“实践特色不强,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我系发展的突出问题,广大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围绕为什么要解放思想、从哪些方面解放思想以及对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全国高水平民办大学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三个方面作了讨论和交流,增强了广大学生党员增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系将思想大讨论反应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进行反映,收集反馈意见和新的建议。
(三)坚持边学边改,力争科学发展上水平
一是全力以赴,狠抓学生的就业工作。我系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系领导班子亲自抓就业,我系谭新国副主任与武汉菁萶生物公司达成就业协议,公司已招收10名学生,重点培养为管理型工作人员,暑假后,公司将再招聘60名学生成为技术型工作人员。同时谭主任还亲自带10名学生到大连三禾生物有限公司进行上岗培训,目前该10名学生均与公司签署了就业协议。目前我系本科就业率达70%,专科就业率85%左右,排在学校就业工作的前列。
二是高度关注考研工作。我系一直高度重视学生考研工作,尤其是研究生初试考试结束之后,我系专门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对考研学生考试情况进行摸底,并且由党总支书记董妍玲博士对已经过初试线的考生进行复试前的辅导,帮助分数较低的学生进行调剂,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我系已有18名05级本科生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考取的学校包括中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同时还有6名06级专升本的学生考取了研究生。
三是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
按照我校的办学方针,我系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组织骨干教师进行2009年湖北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先后进行了《基因工程》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微生物工程教学团队的申报,两个项目的申报时间紧,工作任务重,我系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和系部的工作,牺牲课余的休息时间及清明节的假期,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真正做到了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工作两手抓,达到两不误、两促进的效果。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切实做到人民群众得实惠
一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职工三球一操比赛,我系教工代表队在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我系分团委也承办了多项活动,如全校趣味运动会、大型团会以弘扬延安精神、在全校各学生公寓以大型展板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图片展”、“五四”晚会、纪念5.12系列活动等等。除此之外,还积极参加学校团委组织各项活动,并在全校“风之影”舞蹈大赛中获得冠军。我系还组织学生进行“长河港湾”义务劳动及清明节扫墓等活动。
虽然我系在第一阶段学习调研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与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时间紧,工作任务繁重,学习的内容多,有的同志在多学、细学、深学方面做的不够;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在学以致用方面还需下功夫。这些我们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认真加以克服和改进。
第二部分:第二阶段(分析检查阶段)的动员及工作安排
分析检查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既是对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成效的检验和深化,又是整改落实阶段的前提和基础,广大党员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争取把我系建设为学校特色强系。方法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从思想认识上、体制机制上以及工作作风、工作标准、工作细节上深刻剖析原因,寻求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努力做到思想境界有大提升,精神风貌有大转变,实际工作有大突破。
根据我校党委在分析检查阶段动员大会的要求,结合我系的实际工作,现就第二阶段(2009年5月4日—6月10日)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方法步骤:
5月4日起转入分析检查阶段。起草活动方案和安排,5月12日召开动员大会。根据我院《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把握好第二阶段中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主要工作环节。加上第二阶段活动展开前的广泛征求意见,活动结束后总结经验工作,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一)征求意见建议,形成书面材料(2009年5月12日-14日)
认真查找部门、个人在解放思想方面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重点是查找发展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在教学区和学生区分别设置征求意见箱、开通网站、电话、QQ等多种形式。重点征求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征求广大教职员工意见建议;二是征求各部门处室的意见建议;三是征求曾经在本校工作过的老领导、老教师的意见建议及兼职教师的意见。四是征求学生及家长关于系部管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五是班子成员之间要开展谈心交心,听取意见,沟通思想,互相帮助,加强团结。党总支班子成员要撰写发言材料,查找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上报学校指导检查组,班子其它成员也要撰写发言材料,在民主生活会上印发。
(二)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2009年5月15-18日)
系党政领导、各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要邀请专家代表、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列席参加,每名党员都要进行发言。发言要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全国高水平民办大学”主题,深入查找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总支负责人不仅要代表班子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还要带头自我剖析,生活会还要邀请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参加。
(三)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2009年5月19-20日)
各党支部要以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组织开好党员主题生活会,每名党员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职能部门负责人、系主任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组织生活会,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邀请学校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列席指导,支部要做好会议记录。
(四)形成分析检查报告(2009年5月21-31日)
起草并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报告,要从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一要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着重分析科学发展观在我校和各系部建设发展的要求;二要着重分析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根源;三要着重分析研究符合本单位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可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经过努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意见;四要着重分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查找问题要突出三个重点,即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师生员工和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党总支主要负责同志自己动手完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
召开党总支扩大会议,全体党员参会,并邀请专家代表、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列席参加,邀请校党委领导班子联络点负责人参加。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评议稿。
(五)组织群众评议(2009年6月1-10日)
领导班子分析报告形成后。采取召开座谈会和书面评议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服务对象对分析报告进行评议。要求参评人员要比较熟悉情况、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评议能力,并具有代表性、层次性和广泛性;参评人员范围为班组以上干部和职工代表以及有关专家等。着重评议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调查研究和听取意见的范围广不广;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清不清,制定的工作措施行不行;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不强等方面进行评议。分析报告内容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职工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意见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体现到分析报告中,对存在的能整分析报告和评议结果汇总分析并经学习实践活动督导组把关后上报。
二、工作要求
(一)要切实加强分析检查阶段的组织领导
系党总支书记,各支部书记和职能部门主任要亲自抓,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分析检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带头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评议。
(二)要抓好各个环节工作落实
按活动方案要求,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开好民主生活会,在查找分析问题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报告,并组织力量对报告进行评估、完善,使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不走形式,取得实效。
(三)要抓好宣传报道工作
充分运用网络、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广播台、校报等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及时报道各支部情况,加强正面引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