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4-04-12 17:5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

篇1

一、教学内容上,坚持“够用”“实用”原则

通过学校组织教师下企业活动,笔者深入一线调查发现,语文能力对于一个企业的技术工人来说,首先是表达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善于沟通;其次为写作能力,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如单据、便条、计划、总结等)。在企业中,那些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熟练处理工作中的应用文体的学生,往往会得到企业的提拔重用。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以新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学校专业实际,坚持“够用”“实用”原则筛选教学内容。

1.够用原则

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课程太多,课时过少、教学内容过难,学生学不了、学不会。正因为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教学中消极的学习行为随处可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听不懂、学不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基础普遍薄弱,无法接受一般难度以上的课程教学;教师习惯于从教材出发进行知识的传授;最根本的还是课程内容过全,学科化的课程结构带来的“内容冗余”。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应坚持够用原则。要把过多的教学内容去掉一些,把过难的内容删掉,这实际上就是“过滤”。教学与生活、工作实际联系起来,这实际上是教学内容的“还原”。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来自于生活与生产的实践,“还原”就回归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当然学生更希望教学中多一些“做”的内容,在他们看来“做”比“听”容易懂,而且“做”与原有的学习基础相关性不大,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应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这些反映的都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学得会”的内在需求。

2.实用原则

职中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专业课程却比较重视,我们应该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去发现学科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索热情。

(1)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中职生毕业后将直接融入社会,其口头表达能力是左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说比写更重要、更难,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将口头表达课演变为“演讲与口才”课进行教学,着重强化演讲思路、演讲语言、演讲艺术、演讲气质及演讲效果的学习和训练,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

(2)注重应用文教学,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然而现行的不少中职语文教材把应用文写作作为“附文”来对待,没有突出中职语文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进行各类应用文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把传统教学中的重“分析”改为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已是人们共知的古训,“读”不好是语文教学的先天不足。要研究“读”的技巧,如思考性读、研讨性读、品位性读。特别要注重“情感性诵读”、教师范读。以读为重要的学习手段,充分表现课文的内容与情感,进而产生感染力和震撼力。在此基础上的课文分析则是水到渠成的。坚决废止烦琐的、随意性的、浅层次的课文分析。

把传统教学中的回答问题改为研讨问题,这是实现语文课研讨性学习的关键因素。回答问题是简单的、直白的一问一答,书中或有现成答案,或无须动脑思考。而研讨问题则是复杂和深层次的,透过文字的表象,挖掘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研讨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出具有思考性和可研讨性的问题,或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课文进行点评。研讨问题能培养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完整地表达,是一种潜能性的培养。

三、教学对象上,转变学生观、人才观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研究

随着高中课堂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致使网络资源走进了高中语文的课堂。高中语文课堂不再只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更是一个互动的课堂。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不创新教学模式,把网络资源高中课堂,那么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下降,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面临的问题。虽然有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引进的网络资源,但是在利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克服问题,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高中语文的教学是本文研究的关键点。

1高中语文网络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

作为信息技术中的一种的多媒体。其具备着信息技术的显著特点。客观的说,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有些教师的教学全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内容展示使用多媒体,讲解课文也只是照着PPT念。刚开始学生可能会感到新鲜,但是久而久之就会感到无趣,枯燥乏味。多媒体本身拥有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等特点,而高中语文的知识点繁多,博大精深。很多教师都想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往往会忽略了教材的内容讲解,也不能按时的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的展现形式是多姿多彩的,但是很多教师只使用幻灯片的形式,形式过于简单,学生感到无趣。面对网络资源,教师总会禁止学生过多接触网络,让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不够全面。简单来说,高中语文网络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多半出现在教师身上。

2高中语文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

2.1教师正确对待多媒体的使用

教师只有正确的对待多媒体的使用,才能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资源,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根据语文教材知识点来决定采取哪种多媒体设备和展现形式,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不能过分的依赖,也不能完全放弃使用。多媒体的应用以及网络资源的选择,最主要的目的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来展现教学内容。如果是网络上一些知名教师做好的课件,教师也要对其内容进行核实、选择、删减、修改,不能完全按照别人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把网络资源与自己的教学想法有机地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要对选择的资料有所研究,不能一味地相信别人的观点。在教学方式上也不能只使用PPT展示,还需要使用黑板等传统的展示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徐志摩的人生和思想。

2.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如果学生对网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影响教师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不能消极的禁止学生接近网络,而是应该积极的让学生全面了解网络,走进网络。让他们发现网络的新世界。发现网络上的丰富资源。网络资源对他们的阅读写作等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络是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适当的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读书网站和文学,让他们充分体验网上阅读的便捷和优越性。例如在教学了《鸿门宴》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一方面了解课文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鸿门宴的文学作品,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阅读,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2.3对阅读内容进行指导

网络上的阅读内容非常丰富,一旦学生选择不好,就会陷入难以选择的困境。再者,学生对于该选择什么样内容的读物会感到迷茫,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网络的阅读内容进行指导。选择网络阅读内容的原则应该包括以下两点:以名家名著为主,读品味高的作品。选择与课文联系的作品为主,兼顾时文佳作。具体的做法有:(1)给学生列出适合的阅读书目。这些书目可以是中外名篇,如《飘》、《简爱》、《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等。(2)列出与语文课程内容相关的读物及课程推荐阅读的书目。(3)列出当下具有影响力的作品目录、作家名字。把这些整理好的资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行上网阅读。这样学生对于需要阅读的书目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拥有了阅读目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找到自己所要阅读的书本。并且这些书本的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内涵,也有利于学生读书氛围的营造。

2.4指导和训练学生网上阅读方法

有些学生在网上独立的阅读,阅读的效果是由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决定的。所以学生阅读的方法和习惯训练是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和训练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收集经典的读书方法,让学生选择和借鉴。一些名人作家的读书心得、读书方法教师可以多收集,以供学生参考。(2)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运用的训练。阅读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应重点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几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四种读书方式”、“课外阅读方法”等都适合高中生阅读使用。训练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

3结语

高中语文的知识点繁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师要有效的利用高中语文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教师能够正确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指导和训练学生网上阅读方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此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让网络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海贤.高中语文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J].软件:电子版,2016(9).

[2]卫浩.语文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陈华程,CHENHuacheng.网络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J].科教导刊,2011(15):143-144.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 探索

一、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原则

(一)个性化原则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素质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技能,从而专注的发展自己最爱好和擅长的技能,所以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性格、兴趣爱好、专长等来培养和发展。高效课堂注重个人的个性化发展,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注重高中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教师也要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高效课堂针对的对象不仅是学生,教师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学会创新,从而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的个性化教学。

(二)开放性原则

传统的高中教学方法注重的是课堂上教师有的言传身教,学生专心听讲,然后按照课本从头到尾的分析并做笔记。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注重的是学生课堂的开放性,不仅是课堂内容的开放,还有高中生思维的开放性。教师的课堂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觉得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记录;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演讲表演,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与教师形成互动;课后,高中学生可以走向社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开阔自己的视野,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教师要重视语文的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活动课,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开放性原则教学,提高了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课内课外综合实践原则

高中语文教学注重高中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上注重高中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掌握熟练了课堂内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高中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语文取源于生活,回到现实中的循环。

实践可以鉴证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高中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不断自我提升,共同进步和创新,从而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快速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对教师的要求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方法上要高度重视。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它可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实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以便于教学质量能得到快速的提升。每位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上课方式来讲述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特色和独特风格,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便于教师们互相学习和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高中语文课堂上的综合情况来进行自我反思,结合课堂上使用的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不断的创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学到知识,而且更加深入的对课文进行理解。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反思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对学生的要求

高中在上课前要对课文进行课前预习,学会自主的学习。课前预习,高中生可以自己对课文有整体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课文的意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遇到不懂得地方预先自己思考试着去寻求答案,提升了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力。当教师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高中生可以再次对课文结构、重点、中心和层次进行深度掌握,这样可以提高高中生的记忆能力、增强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高中生对不同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欣赏能力。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高中生可以自由的进行阅读,不仅是课本上的课文,还有课外的大量阅读。高中生要学会自我提升,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

虽然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中,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问题。首先,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增强高中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许多教师为了达这一目的,偏离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最初目的,在教学中没有督促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熟练的掌握,使得高中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字词句的含义。其次,在课堂学习中也可能出现教师过分重视高中生自己的探索学习和高中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忽略了对于经典范文和古诗词的背诵积累的现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倡高中语文学习要注重学习方法的灵活多变,经典范文和古诗词的诵读可以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最后,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倡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多进行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但一些生性比较腼腆和不爱说话或者写作基础差缺乏自信的高中生,在他们不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又缺乏教师的点拨和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进入学习的误区。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历史知识 运用手段 方法技巧

自古“文史是一家”,文学与历史之间关系密切,无论是《战国策》、《左传》,还是《史记》,都是文史结合的典范。高中语文实际上是文学作品为载体的语文综合知识学习,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同样也蕴含着大量的历史知识,很多课文本身就是历史的记录。在素质教育观下,教育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而是呈开放状态,面向更广泛的空间。而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渗入历史知识,把“文史”结合起来,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联合起来,增强知识对比和归纳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渗透,丰富语文课堂的知识,对教学的效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历史知识的渗透,如何充分的利用历史知识呢?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以历史知识为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历史本身就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而这正是高中学生所感兴趣的。由于种种原因,高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一定强迫性的,对学生而言高考的压力无疑是影响他们快乐学习的重要因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素质教育也在不断的向前推进,教师如何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气氛中学会语文知识,是教师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而通过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为导入,无疑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师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声声慢》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以及李清照自身的遭遇为故事背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对李清照的历史进行再现。正所谓“知人论世”、“读其书,知其人”,通过历史人物的经历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文本语境,掌握文本中所蕴含的历史情感,对文本由更深刻的认识。或者语文教师可以另辟蹊径,以“李清照是否改嫁张汝舟”为话题作为课堂导入,因为根据宋代人赵彦卫的《云麓漫钞》的《上内翰綦公(崇礼)启》的说法,李清照在亡夫后,在重病期间与赵汝舟成亲,婚后,张汝舟暴露出市侩面目,清照不堪虐待,揭发了张汝舟以前的匿罪,按照宋代《刑统》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仍须徒刑二年。当时的大官吏綦崇礼帮了清照的忙,使她免受了牢狱之苦。事后,清照对綦崇礼表示“感戴鸿恩”,写了这封信。关于李清照改嫁一事,除了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以外,尚有六部之多的宋代著作提及此事。但是,这并不足以证明李清照改嫁他人。正所谓“文如其”,人在此话题之下,教师很好的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从李清照的词中去进行个人的判断,课堂的学习气氛自然会活跃起来,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扩展历史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历来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收录,但是语文毕竟是一门具有专业性的学科,有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历史知识只是作为教学的材料或者观点被选人教材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也是从语文知识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活动。但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下,语文的知识内涵和教育目标都得到了扩展,在这样的前提下,有目的的拓展历史知识的分量,丰富教学的内容,对语文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如何拓展,如何运用已有的教学资料,并进行深度挖掘,从语文的角度去解读历史,就成了教师组织历史知识渗入的重点所在。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增加历史的知识含量。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课文时,教师完全可以以“赤壁”作为一个历史知识点,通过对此知识的拓展,增加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对苏轼词中的“赤壁”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赤壁”进行观念的划分,将二者不同的历史成因相对比较。在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对赤壁之战进行阐述,从史实的角度去解读“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局势形成的重要意义。或以“大乔小乔”这两个历史人物为切入点,引入历史典故。大乔、小乔是三国时期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唐代杜牧《赤壁》也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这些相关的历史传说和诗歌,拓宽课文自身的历史因素,同时也将其他有关的诗词引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89-01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提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怎样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了现今相关教学工作人员首要探索的问题,以下简要探讨几种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供其参考。

1.通过情景假设,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因为传统语文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应试教学占主导地位,从而导致很多老师把教学行为当做一项机械性的任务完成,使课堂氛围压抑、枯燥,学生缺少学习语文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获取更高的成绩,毫无技巧的讲解语文理论知识,学生只能遵循教师的思路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学习兴趣降低,严重的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可以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语文观察、阅读、思考等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窦娥冤》课程时,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根据课文中的内容使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感受到课文中塑造人物当时的心理情感,窦娥在含冤时许下的诺言,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中心。另外,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将其改变成小型的话剧,从而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2.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丰富教学知识

对于语文学习来讲,其具备十分明显的知识累计特征,唯有通过较长时间的知识累计,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才可以体现出来。所以,作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就应重点关注教学时学生的语文基础,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进而增强教学质量及效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使教学方法更灵活,教学范围更广阔。例如:教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教学: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简要介绍作者曹雪芹的相关资料,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等,使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其次,为学生播放该片段的影像视频,让学生对比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教师就其文章的中心、知识点进行细致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内容;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红楼梦》中的插曲,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主动接触其余《红楼梦》中的内容,更灵活的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巩固课堂上的知识点。

3.增强师生互动,缩短教师同学生间的距离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推广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发挥引导、帮助的作用,师生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学习,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锻炼互相合作的本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善于为学生创建活跃、平等、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可以开展自主的沟通与交流,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教师在讲解《动物游戏之谜》课程时,可以利用设定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同学们的身边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做游戏的?它们做游戏又代表了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物游戏的内容?等,这些有趣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为下一步的知识讲解奠定基础,然后教师在细致的讲解相关语文知识,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当学生说出一些奇特的想法时,教师不应急于进行否定,而是应认真的倾听学生讲述的内容,给予鼓励及表扬,然后再针对学生提出的内容进行专业性的讲解。如果老师也对其内容不是十分清楚,则可以明确的告知同学,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丰富自身储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不仅成为学生们的良师,更是学生们的益友。

4.应用分层的方法为学生布置作业

高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等,利用分层的方法布置作业,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的巩固课程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布置大量的课后练习,例如写作文、做阅读、背课文等。没有差别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厌烦。而教师为了更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作业的内容经常会让好学生感觉过于简单,起不到巩固与提高的效果,而让成绩较差的学生感觉过于困难,无从入手。再加上作业量过多,他们只能选择向好学生抄袭家庭作业的方法完成教师布置的内容,也不能发挥巩固知识的效果。所以,为了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就应该利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从而防止出现作业内容过于简单、过于困难等问题。例如:教师可以为语文基础扎实、成绩较好的学生多布置一些侧重于课外积累方面的作业,从而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对基础一般,成绩一般的学生布置一些较为灵活的作业,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语文水平得以提升;对基础相对薄弱,成绩较差的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的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巩固课程内容,夯实语文基础,从而促进全班同学共同提高。

总而言之,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是现今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为了增强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意识,通过创建教学情境、整合教学内容、增进师生交流、合理布置作业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探讨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值得相关教学工作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鄂冠中.画龙点睛重激趣,动态生成巧深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之我见[J].中学语文,2011(09)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设置;技巧;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2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它的人文性,语文课堂是充满情感交流的课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柔和的,充满温情的。高中语文课堂,应是集审美和思辨与一体,正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品味的课堂。而启发学生的思维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课堂中的提问。如果一堂课中老师在开始上课前就设置好有效的富有探索性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快速地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中,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还能让他们带着轻松和愉悦的心情学习,自主探索文本之外的更广阔的世界。一个好的问题抛出,就像鸽子见到了橄榄枝,学生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思考探索,寻求答案,提升自我的信心,最终通过问题的指引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地深入课文,理解文章主旨,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终极效果。

一、纲举目张,构建课堂框架

课堂问题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一两个核心问题,便能将整个课堂串联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于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研究,对于问题设置也要结合文章内容,将课堂总体框架通过问题设置体现出来。问题设置不单单要让学生发现新的事物,更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出自我的主观意识去研究问题,从而理解课文框架,进而分析问题,找出文章重难点所在,然后解答问题,对课文产生充分的认知。对于一节课的问题设置,任课老师需要明确的认识到,课堂问题不应该设置的过多,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过多的问题会导致课堂琐碎而无目的性,重难点不突出,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段里接受一个或两个重要的知识点,所以问题设置一定要少而精,尽可能做到一两个核心问题及其引申出来的子问题贯穿整个课堂,让为数不多的问题起到一个总体大纲的作用。问题可以将老师所有要将的知识点囊括在内。问题设置要环环相扣,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问题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问题之间循序渐进的关系,让学生对于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思路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也便于他们在课后的复习和回味,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印象。

二、深入浅出,引导课堂思考

除了课堂问题设置的环环相扣,对于如何提问题也是有一定的技巧所在,不是盲目的一上课就开始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一个良好的高中语文课堂来说,要想取得一定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达到一定的教学指标,老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课堂问题提问的时间点做一定的研究,不要盲目的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造成课堂一片沉寂、学生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教师要通过讲解一定的课文背景,一定的文章主题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脚手架爬上建筑的顶端,便于他们对于知识的记忆和文本的拓展。在安排课堂问题环节时,注意情境营造和问题铺垫,让学生对问题的指向性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不至于茫然无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问题的提出,语言上尽量简洁到位,不要含糊不清或者拖沓累赘;内容上要方向明确,不能模棱两可或者空泛无边。例如“请问这篇文章妙在哪里”,这样的提问就很空很大,看上去涵盖了所有问题,但事实上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所以问题的设置应该深入浅出,带有引导性。

三、以生为本,注重课堂生成

高效课堂的达成,除了需要教师自身的素质外,还需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设置问题,避免学生因为盲目寻找答案而忽略了文章重点,造成本末倒置的局面。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准备时,需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把握和正确的运用,要兼顾问题预设和课堂生成,要明白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个技能学习的平台,只是参考资源,不要为了掌握课文内容而设置让学生思考,而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重在帮助学生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利用文本作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通过课堂师生、生生互动共学,课外知识延伸,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能力养成,为未来的深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问题设置的时候,要努力情景化。语文课堂富有其他课堂所无法比拟的血液和灵魂,它非常的敏感和娇嫩,需要学生和老师对其进行共同的呵护,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绽放出自身的光芒。一些优秀的语文老师曾经明确指出,老师在上课前可以对文章的主线做明确的布置,但无法对实际课堂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一系列的预测,因此如何正确的处理语文课堂,让其变得更加情景化,也让学生充分理解课堂内容,是每一个老师需要去深入研究的。比如教授《雷雨》时,可通过课本剧现场营造氛围,借指导人物语言的语气把握,以“周朴园是否真的爱鲁侍萍”这一核心问题,通过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多方辩论,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进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做以生为本,正确把握课堂生成,需要老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积累一定的课堂实践经验,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能及时应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并区别该引导还是该放开。老师应意识到高效的语文课堂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自行主动地吸纳知识,就要让他们学会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和辅助,保障课堂的讨论走在正轨上,在学生确实需要点拨时提供帮助,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有的放矢,达成教学目标

高效课堂的问题要有的放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明确的针对性,时刻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考量每个问题是否都具有良好的指向性。首先是要针对文本特点。比如散文、戏剧、小说、诗歌、议论文等不同的文体,在设置课堂问题的方式上就有明显的不同。议论文可由议论结构上设置问题导入,小说可由情节或人物入手,散文可就环境描写切入,戏剧可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赏析,不同的文本应该根据它自身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提问角度。其次问题设置要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围绕重难点设置问题,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再次要针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设置问题,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不是为了让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动笔写一写,培养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单单只是一个老师的教学过程,还是一种教师间相互沟通的理念,在新课标的背景改革下,如何将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设置的深入人心,一直是近年来教师研究的重点。但不管语文课堂问题如何设置,更重要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真正意义上的能够学会探索和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有效的师生互动,最终实现知识得到充分了解和运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小雪.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措施[J].成功(教育).2010

[2]郁琼雅.中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

[3]王金玉,杨军,陈岳纯,曾强.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4]郑宇.浅谈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价值追求[J].才智.2010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趣味性;魅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94-01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状,即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高考语文成绩很难的高分,成绩不容易拉开差距,高中语文学科在学生心里的地位很低。如何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使高中语文焕发出应有的魅力,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的角度试作一些探讨。

一、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的审美

给高中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高中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由此可见,给高中语文课堂植人“文学昧”,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

二、引入“生活味”,引导学生的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品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要想给高中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三、融入“人文味”,铸造学生的灵魂

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而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高中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人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人“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四、导入“新闻味”,引导学生的关注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抓住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将社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

五、注入“人情昧”,引导学生的情感

有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也“不是无情物”,它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高中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法;能力

高中的语文教学,在当今渐渐成为一个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本质的意义和目的的教学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高考,很多教师教学时只考虑高考的考纲,考纲注重的部分就细而精地讲解,没有的就干脆忽略掉,比如,朗读教学,就因为不占高考分数而备受冷落。我们不能因考试而教学,要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加强训练,重视朗读能力

就目前来看,高中生的朗读能力不容乐观,这是由于学生对朗读的重视度不够,在课前,学生往往只预习知识点,或以默读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高中生今后在社会上语言发音能力的障碍。而当今又是推崇讲普通话的时代,因此,我们要将朗读教学重视起来,并且引导学生提高对朗读的重视

度。在朗读过程中,通过对字、词、句的发音来训练语感。学生可以自身规定某个时间大声朗读,这样反复读,多读,朗读水平就会日益递增。同样,在朗读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学习,特别是对课文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会产生很好的领悟感。

二、教师的指引方法

教师要做好引领朗读的好开端,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小学语文课上就经常采用,但是好的方法不怕旧,只要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就都可以采用。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指引,让朗读课文的学生提高朗读美感,使学生能通过听来理解课文的真实意境。教师在课余时间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中用朗读来放松自己。

三、总结方法的技巧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所占的比重略微大一些,所以,在朗读过程中,就要有一定的技巧。比如,某篇现代文,在朗读过程中,要抓住重要的信息,内心要有鉴赏和评价。在认真理解鉴赏的同时,还要有速度上的提高这也符合了高效率、快节奏的步伐。

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关乎高考,更关乎未来,朗读在学生以后的交际与学习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一定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9

高中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点,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基础性语言能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地位过于强化,导致很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从而降低了教学实效。在减负理念指导下,许多语文教师降低教学要求而契合减负要求的现象也严重拖累教学效率的提升。根据上述教学误区,下文将根据此分析提出有关改进措施。

二、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减负,提升教学效率

在“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减”,也应该关注“增”。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提高教学实效,我们应该做到“增减”有度,要明确简化哪些教学环节,应该增强哪些教学环节。通过研究,总结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分级教学的实施,减少多余练习

所谓分级教学,是将学生以某种标准划分为不同教学管理级别,并采取合理的教学管理方式。譬如根据学生某章节学习情况的好坏,从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教学管理级别。如此策略常受“统一化教学”论调拥趸的诟病,其主要是抨击分级教学有碍教育公平。然而笔者认为,高中管理中实施分级教学管理,主要是明确学生学习水平,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管理办法,对于知识点掌握不牢靠的学生,应该加强辅导,并督促其加强练习,而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即可以给予适当的自由空间,以此避免反复机械的赘余训练,避免占用学生宝贵的时间。有鉴于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分级教育管理策略,是契合因材施教思想,同时也是符合人性化管理思想,落实“减负”实效的必要措施。

2.增强教材研读,理清教学本质

为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合理分配教学内容的优先级,即对教学基础、重点、难点投入合理的时间,以此整合教学时间的分配。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实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流通速度加快,信息流通渠道增加,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流通量也与日俱增。如此背景下,既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面

优质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内容,而是需要多维度进行拓展教学;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保证教学内容“高密度”,教学节奏快捷化等特点。从整体上讲,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合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涵,提高教学效率。

譬如在教学《滕王阁序》一课时,文章描述了滕王阁鬼斧神工般的神奇景观,通过阅读课文中“星分翼轸、物华天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描绘语句,学生大致能够对其景观有表面的认识,但仅仅依靠文章中的一附图,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直观化审美,更不能契合高中语文的美育要求。因此,教学之中如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检索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可视化信息资源,那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审美的素材,从而提高知识内化效率。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兴趣

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应该认清时代特点,破除教学信息单通道输出教学模式,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声、光、动画等表现形式营造出令人愉悦的教学情境。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应该积极探究利用。

(三)抓住契机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进行有效拓展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重要性 教学方法

引言

阅读教学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比重非常大,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离不开阅读,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对阅读不重视,既没有阅读兴趣,也没有阅读品位和能力,导致学生语文阅读题做不好,理解不上去,考试成绩也无法提高。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日常的阅读教育有问题,阅读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读书,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还应当让学生从读学写。因此,阅读教学还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技能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技能。从狭义上来讲,想要高质量地完成一份考试试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从广义上来讲,无论是与教师、同学、家长进行沟通,还是了解更多的课外信息与知识,每个人做这些事情的第一步都是阅读。然而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重要时间就是高中语文时期,这便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之后,理解了书本知识的内涵与精华,并且经过组织讨论之后,相互交换自己的意见,各自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理解与见解。这样一来,学生们汲取的知识都是自己得到的,而不是老师凭空塞给他们的,所以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长久,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成为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并且,不仅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理解的基础,那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一定也会轻松许多。理解便是懂得,再加以学生自己的思想,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就完成了,这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阅读教学现存的问题

教师由于教学时间太紧而占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时间。这个问题看似不成问题,但又是实际教学中最现实、最普遍的问题。新的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在两个半学期内完成五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每个模块有四个单元的阅读内容,共八十篇课文,与以前的教学内容相比,阅读教学的量增加了,而教学时间却由原来的每周五节课减少到每周四节课,如果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得不压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文本的时间,或是干脆取消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教学环节,直接进入对文本的分析,学生缺少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就没有个性化理解。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阅读文本,而不是以自己的讲解取代学生的阅读。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从头到尾唱独角戏,学生无须读课文,只要用耳听、用脑记就可以了。这样的课堂上,只要老师知识渊博,功底过硬,能把文本讲深讲透,讲得深入浅出,讲得生动传神,学生不读课文也能听得明白。但是,学生所得的却仅仅是老师所讲的,自己的感受、见解、质疑就谈不上了。如今,诸如此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以代替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现象有很多。尤其是学习文学作品时,教师动辄就播放电影电视剧片段,那些动感十足、色彩艳丽的画面的确能够吸引学生,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这样却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亲近文本,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感受作品的魅力。

三、阅读教学的途径

第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举一反三,迁移和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第二,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多写读书笔记,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到高考前夕,因为,语文不同于数理化,其结构不是逻辑性、阶梯性的递增,而是潜移默化、循环滚动的,有如水中养鱼,积以时日,方见成效。若能长期保持学生对阅读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加上得当的做题训练,高考拿到好成绩不是难事。而语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绩的突破也在此举。高一学年进行个好探究性阅读。也就是说,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阅读数量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读书笔记。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进一步地遵循语文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就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呈现美好的前景。

四、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高中语文教师在不断思考创新性阅读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方法不能替代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鲍慧莉.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王世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放型阅读教学.文学教育(中),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