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优质课范文

时间:2024-04-12 17:5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校本课程优质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校本课程优质课

篇1

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等资源,拓展教育资源编写校本课程以弥补教育环境的不足,是解决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的成熟途径。农村寄宿制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于当地的既有资源,通过形式创新和内容的深加工为学生呈现易于接受和理解并能受到教育的课程资源。本文从结合校情、突出主题、提高课程体系性和层次性三个维度提出了农村寄宿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学校 校本课程 有效策略

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运动场等硬件设施的滞后和师资力量等软件的薄弱,教育质量一直难以得到突破和发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受到局限。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等资源,拓展教育资源编写校本课程以弥补教育环境的不足,是解决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的成熟途径。农村寄宿制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于当地的既有资源,通过形式创新和内容的深加工为学生呈现易于接受和理解并能受到教育的课程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农村寄宿制学校能够找到立足点,也能够创设比较丰富的内容,但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并没有达到预期,抛开学生接受程度这一外在影响因素外,家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失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从如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结合校情,立足当地人文资源,充分挖掘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资源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僻,学生组成较为复杂,隔代抚养、单亲家庭、随班就读学生等都占据了很高的比重,教育对象的复杂组成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也给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存在的这一特点,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建立在充分研究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要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学生对课程的预期和接受程度,知道课程的开发应该注重哪些方面,在挖掘材料的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保证校本课程能够发挥应有作用。同时,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时在挖掘资源过程中会遇到比较零散、比较肤浅的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本课程首先要立足于当地的人文资源,之所以要立足于此,从学生角度来看人文资源中包括了大量可以利用的故事、图片、桥段等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素材,从课程的丰富性上来看人文资源可以为智育和德育提供较多的可供选择、可以深加工的素材。在挖掘校本课程的资源时,第一要把握住校本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一致性,第二要分析材料与学生兴趣、学习习惯等学情和校情的相契合程度,把握住了这两点,农村寄宿制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就能既充分挖掘各项资源,又符合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体现出对学生发展和成长的终极关怀。

2.突出主题,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提高校本课程的教育影响程度

校本课程的编写要有确定的主题,如培养良好的道德、形成良好的素养、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等。在编写校本课程之前,要充分的研究校本课程的指向,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何在,比如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道德水平较为朴素,所受到的不良网络信息等干扰较少,道德培养相比较为容易;而寄宿生接受到的家庭教育较少,家庭的监管缺失,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难度较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较小、知识面较窄等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明确了校本课程的指向之后,进行开发过程中就能很好的把握素材的组织、教育的导向等,所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针对性强,教育目的明确,所发挥的教育影响度也就更高。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明确的主题之下要防止内容过于僵化,防止枯燥的说教和单调的罗列组合,提高校本课程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接受程度,提高校本课程的教育影响程度。

3.摒弃叠加各种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提高校本课程的体系性和层次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对各种资源的分块叠加或者在某种体系框架之下的生硬组合,而是在某一教育目标指向下具有明确目标、体系清晰、层次分明的课程建构。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而言,现有的资源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需要,而且粗糙的课程设置和开展也影响了教育质量。从课程的构成来看,简单的知识叠加是对学生发展的一种局限,也加剧了现有资源的缺憾。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各种资源被通过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堆放在一起显得杂乱无章,校本课程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明确的体系,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组织,都要有具体的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出来之后,要进行实测,选取各个层次的学生作为测试样本进行校本课程难易程度、兴趣调动程度、学生接受到的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教育意义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校本课程是否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进一步剔除累赘的内容,添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被学生理解的内容,达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与此同时,有了明确的体系还要兼顾课程的层次性,遵循教育由易到难、由不能掌握到完全掌握的规律,让内容更好的呈现在体系当中。

农村寄宿制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采取的有效的方式,通过科学的内容挖掘和编排,形成能够为教育教学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新课程,不仅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姚姿如.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2】董屹敏.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及路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9(04)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不断兴旺,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越来越为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为薄弱的利润空间,如何提高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成为众多施工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可以说成本控制能力是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本文立足于新时期施工特点,就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进行浅要的分析。

一、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

建筑项目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诸多因素,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到各个环节和各个因素,要紧抓成本控制的源头。简单点来说,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就是那些对成本有着决定性或重大影响的环节,如施工方案、施工顺序、分项工程质量、材料组织、人力设备搭配等。实际上,在诸多因素中,可以很简单的将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概括为三大因素,即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组织因素。人的因素直接决定了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功能的发挥,决定了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水平,比如项目经理即是施工成本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物的因素在整个项目总成本中占了极大的比重,包括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上不必要的损耗将会严重影响成本。组织因素即施工组织,工程项目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环节复杂,良好的施工组织能使整个施工过程更为科学、合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影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环节

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从标前策划开始到项目签约、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和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就成为企业获得市场主动权和竞争优势的基础。成本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将影响项目效益。

1、标前评估

标前成本预测和经济评估出现偏差,会导致项目成本管理存在“先天不足”。当前建筑市场供需关系失衡,导致行业内恶性竞争盛行,面对市场压力,不少施工企业不惜采取低价竞标,把盈利的希望寄托在后续的项目索赔变更以及其他途径上。另外标前勘察流于形式,招标文件和图纸会审研究不透彻,对项目施工难度、风险预估不到位,导致成本预算不到位,造成预算漏项、预算错误等情况,出现项目中标即亏损的局面,结果使企业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

2、项目经理的选择

项目经理的选择是施工项目成本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项目经理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承包方的第一负责人,其组织经验、职业素养及专业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好坏、企业形象好差、企业品牌战略的推行快慢。

3、施工组织设计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与否是项目盈亏的先决条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贯穿整个项目施工过程的主线,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效益。

4、项目成本的过程管控

项目成本的过程管控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阶段。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其包含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劳务管理、机械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项目成本产生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不一而已。

5、变更索赔工作

变更索赔工作影响项目最终经营成果,把握变更好索赔机会,找准变更索赔事实和充分的变更索赔依据,是施工索赔成功的关键。索赔是挽回成本损失的重要手段,可决定项目的最终经营成果。

三、施工成本控制应对措施

1、建立和完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

要实现良好的施工成本控制能力,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施工成本控制人员和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成本控制人员包括项目经理以及各管理层面管理人员、施工班组人员、技术负责人员等。每一个参与者,都必须纳入成本控制体系之中,明确落实成本控制的责任,明确自己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控制方法。规章制度是对成本控制活动进行规范化,制度的健全能使得成本控制有章可循,如材料的使用、设备的调配、费用的开支、合同的签订、设备维修、油料定额等,这些都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

2、加强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控制

人力资源在施工成本控制中,属于主观因素,例如项目经理的选择,即直接决定了整个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功能的导向,决定了施工成本控制水平的基准点。选择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能使得整个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更为灵便、高效、科学。实际上,作为承建方的第一负责人,项目经理在人、财、物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权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高低、资产的运作效能、企业形象的维护培养等,都直接与项目经理有关。在选择项目经理时,要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需要选择相应素质的人才,同时还需要从领导能力、理论水平、实践经验、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利用合同、规章等来激励、约束项目经理的工作。除了项目经理外,还有施工人员也是成本控制必须考虑的问题,技术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劳务价格适中的施工人员和作业队伍,能更好的完成作业降低施工成本。在具体管理中,除了在施工人员的选择上,还需要注意通过计量考核措施,来调动施工人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增强施工人员成本控制的责任感。

3、强化材料与设备的成本控制

从所周知,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材料与设备所占的费用通常会达到总成本的70%左右,部分项目甚至会更高。很显然,材料与设备的成本控制在施工成本控制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要想提升施工成本控制能力,必须紧把材料与设备成本关。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材料与设备的管理,将成本控制深入到材料与设备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上去,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如材料的使用上,可以实行限额配料的方法,确定合理损耗率,利用相应的制度对各班组材料设备成本控制进行考评,如包干使用、节约奖励、超额罚款等方法,将材料与设备的损耗同个人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建立清晰准确的材料明细账,杜绝材料浪费、失窃等现象。同时,材料仓储管理也应当加强,一方面尽可能的降低材料储备,另一方面尽可能的降低材料运输与采购成本。机械设备使用时,要根据项目的性质、施工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机械设备配置计划,从设备型号、规格、数量等方面入手,使机械设备能与施工需求相适应,避免出现过新、过大、过多、过先进的现象,造成浪费。

4、优化施工组织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施工组织是否科学、合理,对施工成本的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对项目各阶段、各分项工程、各环节的施工方案进行比选,采用最为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此降低施工成本。但需要注意,各环节、各分项工程、各阶段的施工方案,不能只作为一个个体来考虑,还应当与整体进行搭配考虑,避免降低了一个环节的施工成本而提高了别的环节的施工成本,最终反而得不偿失的现象。如在搭设临时设施时,就有自建、租用、自建与租用相结合的多种方案,采用什么样的方案更经济,需要综合考虑施工环境、工期进度、材料设备等多方面的问题。再如设备的选择上,就有购买、租赁等多种方法,不同的机械设备,有的购买更经济,有的租赁更经济,如果没经过充分论证计算,极有可能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损失。此外,施工工序也是施工组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施工规范等,都必须充分考虑进施工工序中,保证施工工序科学、合理、稳定、正常。

结束语

施工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是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对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施工成本控制时,企业应当构建起完善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从人力资源、材料与设备、施工组织三个关键内容入手,将施工成本控制渗透到整个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各个因子之中,将成本控制落到实处,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成本控制,这样才能切实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修文.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控制因素[J].科技传播,2010,(20).

[2]李友生,万磊.浅析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要点[J].知识经济,2011,(15).

篇3

年以来,我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文件精神,创新工作方法,细化管理措施,及时推广经验,不断反思提高,有效教学在全区中小学校呈现出健康有序、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为全区加强教学管理和提升教育质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也有部分学校和老师对有效教学理解认识不深,工作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工作作风不实,有效教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利于全区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年被市局确定为有效教学深化年,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区有效教学工作取得的成果,推进有效教学在各中小学校的纵深开展,丰富教育发展内涵,使追求教育教学工作的优质、高效真正成为全区中小学校的自觉行动,成为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增长点,区教育局决定年下半年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有效教学成果展评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的目的

通过对有效教学实施三年来课堂教学、校本研修、校本教研、校本管理制度建设、常规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集中总结、交流、评价和展示,推出一批有效教学的新模式、新经验,树立一批有效教学的名教师、名学校,逐步形成推动有效教学不断深化的长效机制。

二、活动的原则

全面动员,全员参与;以校为主,集中展评;培训先行,研究提升;讲求实效,推进教学。

三、展评内容

(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展评

(1)学校有效教学工作总结;(2)实施有效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新模式、新经验单行材料;(3)课题研究报告;(4)科研论文;(5)教育研究专著;(6)学科教学设计和课例(优秀教案);(7)教育叙事和教学案例;(8)优秀教学反思;(9)调查报告;(10)有效教学特色活动;(11)校本课程教材。

(二)优质课展评

能充分体现有效教学理念,具有个性化教学特点的各学科优秀课例。课堂教学结束后要进行说课和教学反思。

(三)有效教学环境下学校教育教学有效管理制度成果展评

主要包括有效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校创建的制度及实施情况等。

(四)个人先进事迹展评

主要指在有效教学实施过程中,总结出新方法、新经验,做出优异成绩的教师的先进事迹。

四、工作步骤

展评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具体时间为11月份),以校为主进行展评。镇(办)学校分为两个层面,初级中学为一个层面,小学为一个层面,小学集中在中心小学进行展评。展评期间(11月15日后),区教育局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校展评活动进行检查视导。第一阶段结束后,各镇(办)教育组、城区各小学、各初级中学在认真评选的基础上,向教育局推荐上报研究成果2-3件,优质课1节,制度研究成果1册,先进个人1名。第二阶段(具体时间为12月份),区教育局在各校展评的基础上,在全区小学、初中两个学段各评选出一至二个典型学校,进行示范展评观摩活动。并对全区有效教学成果进行评比、总结、表彰,对涌现出的好做法、新模式、新经验进行理论提炼和升华,进一步推进全区有效教学向纵深的发展,为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高中阶段有效教学成果展评活动,由各学校按照区局文件时段安排,自己负责组织实施。

五、具体要求

(一)克服懈怠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有效教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抓管理、抓质量的重要抓手。全区举办这次有效教学成果展评活动,是深化有效教学的重要举措。各镇(办)教育组、各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这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成立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搞好展评活动。11月10前各镇(办)教育组、学校将活动安排与有效教学工作总结交区教研室同志处。

(二)突出工作重点,形成各自特色

今年,区局将分步组织开展系列深化有效教学活动。各校要按照区局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紧密围绕教学管理方式转变和教学方法改革这两条主线,打造特色校园,培养特色教师,形成特色课堂,不断丰富有效教学的内涵。

篇4

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中小学开设的校本课程需要冷门师资。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与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已经成为很多中小学校的选择。

如何权衡是首要

中小学引进社会培训机构,可以降低成本、保障质量、并与专业教师相衔接。但是学校课程由校外机构来教,终究名不正,言不顺,是一件类似于打球的事情。

禅城区教育局的课程外包形式之一是课程引进。要求引进的课程与公办学校现有课程错位,重点引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学科竞赛、升学辅导、外语(含第二外语)、体艺特长培养等方面形成的优质课程。其中,小学重点是体育、艺术特长培养课程;初中、高中重点引进学科竞赛、升学辅导课程,适当引进外语(含第二外语)、体育和艺术课程。

除课程合作外,师资交流也列入公办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内容。具体措施包括,公办学校和培训机构可包括互派教师听课、参加教学教研活动、担任课程等形式,具体形式由参与合作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共同商定。公办学校教师因故暂时不能上课,可优先考虑从区教育局推荐的培训机构中聘请优秀教师代课。

禅城区的做法给培训机构进校园开了官方绿灯。近年来,培训机构发展迅猛,报读培训班成了各地家长的一种刚性需求。在这种形势下,佛山李阳疯狂英语学校把进校园招生培训甚至直接在校园培训当作一个主要业务。该校业务部负责人雷萍表示,近年来国内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校把疯狂英语引进校园,教学效果一直较好,但是校园内外的议论一直很多。佛山禅城区通过政府指导意见的形式来规范培训机构进校园,使得该校在佛山的业务开展更加容易、更加规范。在佛山其他区的学校也了解禅城区的做法,并会参照其模式合作。

在佛山从事音乐培训的彼岸现代音乐中心负责人陈思通表示,对于培训机构而言,进校园意味着数量庞大的生源,从短期来讲,这对机构的盈利会有很大帮助。但是进校园后,他们可能会面临复杂的问题:与学校的合作是否能让家长信赖和满意?进校园后会不会影响正常的校外招生,两者如何权衡?进入学校后学生人数众多,如果采取大班教学如何保证质量?陈思通介绍说,机构进校园是个巨大商机,但如果合作细则不明确,后期操作执行不当,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为进入校园,培训机构往往采取一些让利措施,同时设置盈利项目。比如钢琴教学是免费或者低收费的,但是在老师指导下练琴是高收费的;吉他教学是低收费的,但是统一购买的吉他利润是比较高的……

学校应负起监管责任

收费的培训机构进入免费的公立学校,对此,家长是否支持呢?目前,家长的态度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前给孩子报过校外培训班的,这类家长对培训机构进校园多持支持态度;一类家长是之前不给孩子报读培训班的,他们的态度较不情愿。不论是支持还是不情愿,家长们对于培训机构进校园大都并不反对。

在培训机构进校园之后,在校报读课外培训班的价格会比在校外报读便宜三分之一,这使得本来就在校外报读培训班的家长喜出望外,所以非常支持。价格便宜只是一个方面,授课质量是经过学校严格把关的。这尤其受到家长欢迎。在高分网的“2012最受家长好评的课外辅导机构大评选”活动中,许多家长表示在给孩子报读课外培训班时考虑的第一要素并非价格,而是成效。家长对于学校的把关能力还是抱有期望的。

以前,家长自己选择信赖的课外辅导机构,效果好不好自己承担责任。如果培训机构进校园,挑选机构的重任便落到了学校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如若补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家长们会不会将责任推到学校身上?位于禅城区的佛山第六中学校长张华林表示,在选择校外机构的过程中,学校无疑负有监管责任,虽然辅导班的报读依据自愿的原则,但这中间一旦出现问题,学校必然会被推向风口浪尖。尽管工作难度加大,但这是一件好事,理应执行好。允许民办培训机构和公办学校合作,有利于加强交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求。

是增负还是减负

校外机构的新课程是否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对此,有家长认为,这不是增负是减负。在禅城区针对市民教育需求的一项调查中,超过5000名家长在网上填写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过八成家长不反对学校引入社会优质教育资源。

在家长们看来,减负的对象是应试教育,而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是校本课程,如音乐、舞蹈等,这些课程是为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增加色彩,而不是负担。还有一些课程如国外的考试培训,这是与国际课程接轨,应的是外国考试,所以也不能算是中国的应试教育。

“如果抛开利益纠葛和加重孩子负担等情况,培训机构进校园是有利的。”禅城家长陈开方称,自己孩子原本就有学科竞赛的培训需求,自己每周都会带着他上校外的培训班,培训机构进校园后,质量有保证而且价格便宜,交通也更加方便,相当于优秀老师送教上门,是一件好事。

部分持反对意见的家长则担心,一旦培训进入校园,可能会成为惯例,一开始是自愿参与,发展下去可能会变成不参与不行。

禅城区鸿业小学校方负责人也认为,受制于现在条件,很多社会培训机构在特长培养方面的师资和设备,是公办学校所不具备的,和培训机构合作更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培养。“因为是自愿报名,收费也公开,学校可以先征求家长意见,如果报名的学生多,家长觉得划算,学校就可以组团成班,引入好的培训机构。”

在调查中,家长选择最多的依次是学科课程培训类(59.35%),艺术培训类(46.94%),托管类(7.75%),只有23.27%的家长明确表示不会参加任何课外培训。调查显示,以前超过六成家长很少或者从未安排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班。但是在学校开设校外培训机构授课的课程之后,这些学生中将有过半报名参与。除了对学校有信赖感之外,交通方便和安全有保障也是他们加入这些课程的原因。

资源配置新尝试

和佛山市禅城区相比,武汉市引进校外机构的时间更早。从2007年起,武汉市的一所重点小学引进了校外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开设了跆拳道、少儿街舞、轮滑等兴趣班30多个。学生可自愿报名,每个兴趣班每学期费用为200元至400元,该校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一种以上的兴趣班。在那之后,武汉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引进校外教育资源。到2009年,武汉市教育局下发了《中等及以下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绘画、美术等艺术培优可租用公办学校场地,语、数、外等学科培优严禁租用。

这一现实引发家长的担忧:有了培训机构,学校艺术课会不会打折扣?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抢占中小学市场非常激烈,不少机构都希望能进校园,会不会导致产生一些乱收费现象?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涂新认为,中小学师资不足是一个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长期存在的现象。一些较为冷门的校本课程教师不足更是如此。为解决这一矛盾,教育系统改了很多办法,近年来有教育部门出资建设了不少校外培训基地,也和社会机构合作开办了不少校外培训基地。在这一基础上,把校外基地和机构的师资、课程引进到校园里面来,也不能说一定是坏事。他认为,社会培训机构进校园,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强监管,在引进培训机构时可实行招标制,让收费政策公开透明,就能杜绝大部分负面问题。

武汉市江岸小学的学生家长张启工表示,现在学校在搞“减负”,实际上增加了家长照顾孩子的负担。校内兴趣班既能“托管”孩子,还能让孩子学点东西,在校内培优也较安全。

对于培训机构进校园,有培训机构人士表示,这其实是教育部门利用外部教育资源,少花钱多办事,绕开行政障碍进行课程改革和人事改革的一种手段。

安博教育京翰“1对1”广州负责人谭西林表示,培训机构进校园在很多地方已经十分普遍,教育主管部门发文件进行规范管理的也有不少了。现在,很多城市已经正式或者非正式地允许校外机构使用中小学校园内的设施开班授课。

篇5

即墨区金口镇周疃小学

修建新

2018年3月,全镇小学进行了校长轮岗,到新单位已近俩月,为更好的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特别是继承和发扬新学校的工作,根据市教体局此次的干部考察文件精神和镇教育办的统一部署,现将2017年一年及2018年以来工作情况进行个人述职总结,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2017年一年来,我在建行小学确立了“培养博学明礼、求实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办学有特色、学生合格有素养”的办学目标。确立了“科学管理、科研兴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形成了“团结文明、勤奋进取”的优良作风。我带领全体教师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通过加强常规管理,搞好校本课程研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教师探讨“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路子等多种形式,积极稳妥地进行课改工作。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小组,紧扣农村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编制开发了农作物手工编织、种子粘贴艺术画等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色校本课程。并根据学校师资状况积极开展器乐、合唱、绘画、写作、书法、花式踢毽等兴趣活动小组,争取外援资金4万元新建了学校篮球场。受到家长的好评。现将本人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2017年一年来学校工作主要做法和成绩:

(一)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扎实做好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一年来,学校确立了“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功”的管理思想,要求师生树立校园主人翁意识,从点滴入手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

1、以评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师教学常规流程检查。学校规定每学期两次对全体教师的学科计划、备课、家庭上交作业的布置与批改、阅读积累等教学常规进行全员打分评比,分出一、二、三等,计入教师绩效年终考核,既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又让教师们相互对比学习,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提高。

2、加强教师校园值勤管理制度。不断引导全体教师“校荣我荣,校损俱损”的思想观念。切实以学校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学校规定每天两名教师从早晨7:30开始,负责全校学生的到校情况、早读纪律、课间午间活动安全及饮用热水安全管理、上放学家长接送孩子的秩序,下午放学静校等,并由领导带班。

3、实行全员教师早读、午间练字跟班制及课前一分钟候课制。“一天之计在于晨”,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好早读黄金时间,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安排好早读内容,并规定每天必须有相关学科的任课教师准时到班负责,确保早读的安全与质量。并增设午间课前十分钟练字和五分钟午唱内容,由语文老师负责跟班指导。为了培养教师们对时间的严谨性学校规定每堂课必须提前一二分钟到班,并要求不准拖堂。

3、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从整理学具和讲好卫生入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校决定从扎实做好一到两点生活小习惯入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一年来,学校确定了以“我是校园小主人,我的地盘我负责”为习惯养成训练培养主题,要求每位学生自带一把小笤帚和小抹布,每个班级将所管辖的所有的室内外卫生区域进行逐人划分分工,教室内每个同学负责自己学习桌的卫生范围,教室内的每件物品分配到个人,做到每时每刻清理打扫,要求桌面摆放学习用具统一规定,整齐划一,取消每天下午放学值日生值日,并由学校成立学生检查组进行每天检查评比,周公布,月总结。争取做到全校园每天清洁干净整齐无死角。

(二)积极主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自身不等不靠,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出资15000元将学校花坛铺上彩砖,增添了新花草苗木,出资7000元增添了电脑和整修了网络教室,让学生能上网学习微机使学生课堂更加精彩,学习热情高涨。出资4000元进行了绿化美化校园,争取青岛第一国际学校捐助4万元新建了篮球场。

(三)以德育教育为总抓手,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首位。我们健全德育领导组织,每学期指定出切实可行师生德育工作计划,建立有效的德育考核方案。

1、坚持育人育德师德先行的育人理念。在教师中坚持抓好政治理论学习,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开展了师德征文比赛,师德演讲比赛,每位教师在社会上帮助一名困难学生,在学校转化一名后进生活动,进一步树立了教师自身形象,受到社会的好评。

2、以校园主题活动为载体做好学生德育教育。十月份开展了“爱我中华,奋发图强”主题教育,十一月份开展了冬季安全主题教育,十二月份开展了“学期自我评价”活动。三月份组织举行了“我是卫生小卫士”评选活动,四月份举行了“爸爸妈妈您辛苦了”感恩教育演讲。争取做到一月一主题活动。

3、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学校在保证上好体育课和做好两操的同时,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体育活动1小时以上。课间操以集体舞和广播体操两操结合为主,大课间以组织跳绳、踢毽子、乒乓球为主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课间活动,确保大课间活动的质效与文明。

(四)狠抓教学教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我校师资结构两头重这一突出现状(即50岁以上3人,30岁以下6人,共12人),老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课堂教学不成形等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此种情况,我带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校内教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1、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年内着重进行了50岁以上老教师多媒体教学使用培训,共5名教师学校进行了新老教师一对一互帮互扶活动,年轻教师就教老教师多媒体使用及课件制作。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教学常规。

2、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活动。老教师重点介绍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新教师重点介绍教学心得和反思总结。并都形成文字材料,进行存档。

3、积极搞好校本课程开发,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自主开发了《学生习惯养成》(低年级)、《文明礼仪教育》(中年级)、《手工制作》(高年级)阶梯式校本课程。

4、每学期组织一人一堂优质课评比活动。分为老年组、青年组,将评比成绩计入绩效考核。

5、以教研组为主体,间周一次进行教研活动,并形成制度化。各教研组均结合自身实际和现状确立了教研课题。语文教研组着重围绕“每日习字、情景朗读、实践习作”三个语文教学根本,进行系统性语文课堂教研。数学教研组以“精讲、精练、质疑、合作”为主线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研讨已初见效果。综合学科教研组以“动脑、动手、创造、合作”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研讨。

(五)积极开展校际间联谊结对活动

  2017年3月,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到国际学校进行了参观交流学习,感受到了美式教育的特点,很受启发。2017年4月青岛第一国际学校捐助学校4万元新建了篮球场。

  2017年11月21日,学校与即墨市第三实验小学结成教学教研联谊帮扶对象,实验三小领导给予了学校教学教研上的很大帮助,第一学期为学校送教两次,老师们课堂教学能力明显提高,第二学期学校又派出6名年轻教师到实验三小专门培训学习了语数英学科的教材培训。实验三小不仅给予了学校教学上的软件帮助,还为学校重新更换和增添校园文化和办公设备,价值万元。

(六)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校园平安

安全重于泰山,防范胜于救灾。为努力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做到防患于未然,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及安全教育工作。

1、每周一次进行校园安全隐患全面检查工作。小到每一个插座、插头,每一块玻璃是否松动,大到每一根檩条,每一面墙基,每一扇门窗,每一条电线,煤气灶等都要一一检查登记,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坚决将安全隐患消灭。

2、适时印发各类安全责任书及家长一封信。节假日硬性规定必须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安全责任书、安全公约,班主任不定期随时发送安全飞信。学校特别印发了《拒绝乘坐违规车辆上放学承诺书》《拒绝零食进校园从家长禁止给孩子零花钱开始倡议书》《家长接送孩子在校门禁止线以外告知书》《校园安全责任书》等。进一步规范了学生在校行为,保障了学生的行为安全,提高了家长和学生的安全意识。

3、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安全应急演练活动。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定期进行四个二应急演练活动的基础上,学校不定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安全应急演练。先后举行了防震演练、防暴力伤害应急演练、消防应急演练,还举行了防溺水签字活动。

(七)加强家校联系,努力办好家长满意教育

1、学校切实实行每月一次家访,安排每班的班主任指定被访学生名单,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家访,并将家访时反馈的信息汇总,全校教师开会交流、讨论。

2、每学期两次全校家长会,从学生安全、学习成绩、教育方法、行为习惯、家校联系等多方面同全体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并通过家长指出问题,教师讨论解决的形式,更好的促进家校结合,保证我校教育朝着以学生为本的方向发展。

3、我校确立了每学期两次的家长开放日,学校向全体家长展示学校的教学常规、教学流程、特色教学、兴趣小组等,并接受家长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4、我校确立每月第二周的周三为家长接访日,想访校的家长先联系家长委员会成员报名,家长委员会确立名单后报给学校,家长接访办公室为校长室,学校尽最大努力解决和整改家长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同学生家长一道,给孩子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环境。

(八)抓住时机,克服困难,抓好特色教学

    学校二胡队在去年刚刚成立一年,就在艺术节演出中获得即墨市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三月份为了让二胡队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又新组建了一支10人的二胡队,学校特色有了后续发展。

   学校还合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自主开发了手工编织及种子粘贴画特色课程,利用综合实践课多次组织学生进行手工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二、2018年以来几项重点工作:

1、对校园绿化进行了全面重新修剪美化,并进行绿化苗木填充,使校园绿化美化环境更加美观、清新、怡人。

2、改善教师办公条件,维修更换了20套教师办公桌椅,给全部教师用电脑进行了维修和系统升级。

3、实行了全员教师值勤,专门制作了值勤牌证。在西公路口增设学生通行时车辆止行旗。

篇6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

一、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2]。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篇7

    论文摘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在湖南桃源县文昌中学(简称我校,下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五个阶段为工作流程,形成的“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我校是一所由原文昌实验中学,桃源县进修学校初中部,桃源九中初中部三校合并组建成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全校4000多名学生,近300名老师。要构建特色鲜明的学校,需要融合三校的文化优势,需要共同的校园文化凝注人心、规范人的行为,于是便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课题。 

国内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的现状呈现两大特点: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较多,针对中小学的研究很少。在中国知网(cnki.net)“学术文献总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共有文献17000多条,主要集中在高校。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只有86条;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对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规律、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与方法的深层次研究较少,对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如何促进办学特色的研究更少。 

本课题的切入点是,在实践中探索中学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过程,以及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这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性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课题界定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的凝注和外化。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突出“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办学特色是指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突出特点和风格。我校办学特色的定位是:“德能双馨、和谐发展”。“德能双馨”是指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有口皆碑;学生道德品质好,文明程度高,基础扎实,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誉满三湘。“和谐发展”是指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三、研究目标 

1.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的形成。 

3.探讨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4.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 

四、研究内容 

1.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2.物质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3.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4.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5.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校师生。 

2.研究方法。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实践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1)开展原三校校园文化调研,引发校园文化建设需求。查阅三校管理资料,调查走访三校的管理人员,对三校合并到我校的老师以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各自的校园文化特色。 

(2)开展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引导启发制度文化定位。先后与桃源县九溪中学等七所中学进行了制度文化建设的交流与探讨,到常德市几所中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参观学习和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在全省名优校长论坛上,就“如何唤起老师的工作热情,创建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进行了交流。 

(3)管理制度的修订、宣传、学习与实施,实现制度文化的引导、体验与认同。让师生参与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制定,制度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理念。 

2.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校园景观彰显“和谐”之美和“发展”的生机。如富有“万众一心,远航”诗意的中心花坛,文化氛围浓郁的勤思园、笃行园、修身园,100余盆高品位的盆景,色彩搭配和谐,高低层次和谐,布局疏密得体的树木花草,整个校园显得优美和谐、生机盎然。 

(2)校园宣传展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学校给每栋教学楼安装了一条精铜雕刻的体现校园文化的大型标语,每栋教学楼每层的楼道墙壁上均贴上了精美的、富有人情味的楼道提示语。学校在办公楼前建立了极具艺术色彩的两块大理石墙,墙上雕刻了铜底大字的校训,即“基础扎实,特长突出,身心健康,素质全面”,“追求卓越,创和谐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学校在每栋教学楼的走廊,把学生和教师的优秀美术和书法作品用精美镜框固定在墙壁上,并附上作者的简介和创作意境,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校围绕教师的师德、教风和专业技能开展教师德能文化建设。通过师德标兵评选、奖励与宣传、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校内外优质课观摩、参加校内外教学比武、承办教学研讨会、评选教学能手、评选德能双馨教师、教学骨干的奖励宣传等,营造重师德、重教学能力、重教风、重教师自我发展的文化氛围,让“德能双馨”成为教师的追求,成为我校的师风。 

(2)加强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 

首先,以规范引领学生文化。制定《文昌中学学生行为规范细则》等多项规范,规范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其次,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法制教育,珍爱生命安全教育,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诚实守信做人教育,健全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等六大主题教育。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与训练。运用榜样激励,开展周送喜报、月评小明星、期末评“三好”、班风评比等活动。利用校主题活动、班团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正面教育与训练。 

再次,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建立了高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建立心理档案。学校还在各班设立了一名心理委员。 

(3)校园文学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指导学生走进名家,品味经典,提升文化品味;其次是以校刊《楚三春》为阵地,开辟校园文化专栏、出版校园文化专刊,弘扬以四大主题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再次是开展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比赛;最后是在校园网上开辟“校园文化”栏目,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 

(4)校本课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将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开设艺体特长班,组织音体美特长培训,实施了“8个100”工程,即100人的腰鼓队,100人的铜管乐队,100人的舞蹈队,100人的合唱队,100人的田径篮球代表队,100人的书法绘画兴趣小组,100人的科技兴趣小组,100人的武术队。

    其次,将我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我校将具有文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开发,编成《德雨流芳》校本教材。 

再次,优化文昌艺术节,体育节,大课间活动等传统活动。校艺术节,我们力求学生以班为单位自编自演节目。大课间活动,每天35分钟,包括体操、武术、舞蹈等活动。 

(5)家校协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家长学校每年对家长进行2次面授,创办2期家长学校简报,组织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家长完成2次面授作业。评出优秀家长、优秀教育理念。家长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写信等交流方式与教师交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1.“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初步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师生崇尚美德,十分注重道德品质修养;师生器重能力和特长的发展,才能突出;师生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突显“美德”、“才能”、“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2.“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正在形成。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学生道德品质好,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全省名优校长论坛在本校召开。学校的艺体特色突出,“8个100”工程成效突出,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大课间操”在全市推广应用。 

3.探明了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基本过程。 

(1)校园文化的形成机制。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以需求为基础,通过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而形成的稳定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 

(2)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一种新的校园文化的萌芽首先源于变革的需求和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引发,通过宣传、理论引导和外校经验启发,使新的校园文化初具雏形并被师生所理解,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新文化的价值,通过实践体验和成功实践的校内外正强化,实现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内化,最后通过传承和创新,形成新的校园文化。 

4.探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具体包括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2)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 

5.探明了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校园文化是如何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我们认为其内在机制主要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 

(1)结构——功能机制。结构——功能机制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动态的、能起综合效应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本质和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及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方式决定的。校园文化是办学特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引领——激励——监控等重要功能,因此,校园文化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2)同化——顺应机制。所谓同化,是指将对象纳入主体已有的心理图式(即认知结构),使对象成为已有的心理图式的一部分。所谓顺应,是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心理图式以顺从对象、适应对象。校园文化之所以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就是因为有些校园文化可直接纳入办学特色中,成为办学特色的组成部分,从而引起办学特色的变化,此所谓同化;同时,对不能直接纳入的校园文化,我们也可主动改变办学特色,以适应校园文化的新要求,此所谓顺应。 

(3)文化引领机制。人的行为是由观念引起的,观念决定一切。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价值观引领下形成相应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从而促进行为规范和学校个性的形成,最终形成特色。 

6.形成了“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是指,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这一模式遵循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突出了发展性。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八、研究结论 

1.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要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阶段。 

2.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即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3.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应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推行“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4.文化引领机制。 

5.“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实效性,明显促进了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韦芳.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基于苏州市金阊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苏州大学,2010. 

篇8

本刊编辑: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在促进公平、实现教育区域均衡的同时,还要给广大学子提供有质量的优质教育,这就是威海教育高位均衡探索的意义所在。威海提出实施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具体到辖区学校而言,您认为这个“高位”高在哪儿,如何实现高位均衡?

刘中山:“高位”是学校硬件高位与软件高位的统一,是学校管理高位与教学质量高位的统一,是学生学业发展与人格健全的高位统一,是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体验幸福的高位统一,是先进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办学水平的高位统一。我市各级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和高规格配备,不断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为学校的均衡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办学核心竞争力,通过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具体说来,各所学校通过不同班级高位均衡发展、不同年级高位均衡发展、不同学科高位均衡发展、不同学生高位均衡发展、不同教师高位均衡发展来实现学校的高位均衡,实现优质教育的供给。我们通过办学条件与设施的均衡、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学生编班分配的均衡、教师和学生发展机会的均衡来实现区域教育高位均衡。

袁海鹰:威海提出实施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具体到我校而言,一是目标定位高。一方面,我们提出了办现代化的葵文化特色小学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引领孩子们提出了“习惯修身、经典养心、特长怡神、科学助力”的个人成长目标,以及“不比父母比明天,不比起点比进步”的心态发展方向。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又提出了打造“师德奠基、生活聚力、专业立身”的高品质教师队伍目标。这些高定位的目标,推动了学校追求优质教育、发展区域教育均衡的脚步。

二是价值观引领层次高。我们确立了葵文化的三个核心价值观,即“扎根沃土、心向阳光、簇锦成团”。“扎根沃土”是取葵根系发达、深扎泥土之意,寓示学校师生都要深扎生活沃土,以“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为理念,将教与学和生活和谐相融,同时还要深扎“好习惯”的沃土。“心向阳光”就是要求师生都要像葵一样,以良好的心态,在生命成长的岁月中,知美懂美,永远朝向对自己生命成长有益的方向。“簇锦成团”就是要求师生团结合作,以团队成长成就个人成长。正是因为有了这三大核心价值观,学校实现优质均衡教育的脚步才迈得更结实、更稳健。

三是课程品位高。我们以关注学生今天的生命生存质量和未来的生命成长为重点,通过优化三级课程建设了立体的生活课程体系,让学生的知识在生活应用中形成能力,让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沉淀为素质。

杨亚辰:具体到辖区学校而言,2000年初,环翠区教育局提出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设想;2001年,环翠区委、区政府将教育现代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2年,环翠区全面实现了“校校通”,同年学科素质教育在环翠区的所有中小学所有学科全面启动;2004年,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拉开序幕;2006年,环翠区完成多媒体教室建设,实现了“班班通”……所有这些都为威海实现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尽了一份力量。

本刊编辑:从宏观上讲,国家、地方政府(比如威海市)都有责任、义务、动机,通过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完善、资源配置、教育改革等措施,强力推进整个国家、某个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但就一个地区内的微观个体即某一所学校来看,他们却有着强烈追求“不均衡”的动机,即在政府的均衡部署下,通过微观个体的创新,使学校的质量、品牌、信誉、资源、师资力量、教与学的效率等超出同类学校甚至出类拔萃。没有这样的追求。均衡只是低水平的平均化。那么,你们在攀登“高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刘中山:首先,有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大“四名工程”人选培养力度,强化学科团队建设。我们把“四名工程”(名师、名班主任、名团队、名校长)人选培养活动日常化,坚持把该工程人选培养与日常教研、课题培训、优质课例打磨等活动相结合,并与特色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在广泛征求教师培训需求的基础上,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教师,通过同课异构、互动点评、专家报告等形式开展“四名工程”教学研讨培训活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广泛开展“一课三摩”活动。“一课三摩”即抓住教学主要内容,进行多次研摩,不断改进,直到满意为止。这种课例研究,通过采用多人同课、多轮摩课、多人同课异构、多人同课同构等行之有效的课例研讨方式,聚焦课堂教学,让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对照课程标准、对照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提高教学执行力和教学效益。

其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过程的一致陛研究。我们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将课程、学生、教学、评价一体化进行研究和实施,努力揭示教学活动过程、结构与方式,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推进新课程理念向课堂教学实践的转化,全面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生命发展。

杨亚辰:一是从特色确立之初,我们就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主体工程。围绕这个中心,我们在创设信息化环境、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依托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特色主题的课题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成绩显著。二是在德育信息化方面,开设网络家长学校,使培训更加高效;建立“成长的足迹”网站,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用电子眼寻找美”,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发现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美景。三是在“办公自动化”方面,OA办公系统,拉近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距离,使得学习、教研更加高效,管理更加民主、透明。四是为学生搭建平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我们对初一至初四的全体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理论培训,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技能,进而在校园网上开辟“在线视频”和“资源下载”栏目,收录学校优秀教师自行录制的优秀课例、各学科省优质课的相关录像。

袁海鹰:一是理念文化明晰文化建设方向。我校以葵文化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原有零散的目标重新梳理,形成了由师生培养目标、学校发展目标,以及“天天向上”的校训组成的目标体系,形成了完善的葵文化理念体系。

二是阡陌文化推进管理精细化。阡陌文化是基于学校对精细化管理的思考而提出的。我们以葵园阡陌为蓝本,将管理重心下移,推出年级校管理,形成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赋予年级校长一定的人事权及活动设计权,将文化建设、教师成长、学生管理、课程开发、家校沟通、总务管理、家校工作等下放到年级,在扩大年级校自的同时,有效地激发一线教师的管理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三是向阳行为促进师德师能的提升。向阳行为文化是指教师将葵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外显于言行举止之中。由校长、副校长带头开展“葵园”义工行动;组建学校文化建设专家顾问团,开展“高雅艺术进葵园”系列活动;发起茶艺、棋艺、手工艺、瑜伽等生活经典文化学习活动;开展“爱生”师德系列活动等,形成促进了教师内在思想、心态的改变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学校优质教育的形成水到渠成。

四是生活课程文化建设培养特色学子。生活课程文化建设以“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为理念,通过优化国家课程、丰富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三条路径,使中外文学、音美等经典文化融于学生课程学习中,使茶艺、棋艺等经典文化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教育教学与生活和谐相融,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走向生活,从普及知识走向经典文化。

五是形象文化促学校天天向上。形象文化是学校的标签,它包括环境文化和质量文化。我校的葵文化建设首先从环境文化做起,即通过可见、可触的实体塑造,如建筑物、绿化带等,让学生享受高品位的生活,享受自然育人的温馨。其次,我们还借助课程文化的建设和校园展示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师生乃至家长的质量意识,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本刊编辑:事实上让一个地区的所有学校都变成一模一样会背离均衡发展的本义。要真正做到高位均衡发展,就必须一校一个样,各具风格特色。请结合你们的实际工作,谈谈威海市在促进高位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是如何支持每所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

刘中山:第一,指导引领学校科学定位,对学校特色建设进行系统构建。在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教育局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科研先导和智力支撑作用,加强对中小学校特色建设的业务指导。我们通过专业机构和专业力量在对不同学校进行广泛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学校特色发展情况的信息,形成学校特色发展报告。在此基础上,指导学校设计特色发展的目标、任务、路径和时间表。

第二,打造龙头,抓住学校特色建设的灵魂人物。我们高度重视校长的专业成长,通过实施威海市“四名工程”之“威海名校长建设工程”,在广泛了解校长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订有针对性的校长培训和管理方案,采取专题讲座、教育考察、研讨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校长领导特色学校建设的水平。

第三,课题引领,力促特色活动课程化、特色课程多元化。我们采取课题引领战略,通过指导、督促、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威海“十三大课题”的研究,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和专题研究活动,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能力,提高广大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为建立科学、高效的课程实施奠定了基础。

第四,评建结合,做好学校特色发展的远程护航。一是完善与特色建设相适应的制度建设。引领各学校制订基于学生发展的具体培养目标,将特色建设落到实处。二是建立特色建设的实践平台和操作载体。一方面,加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建设,注重课程资源的二次开发;另一方面,从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有组织、有系统地组织活动,促进学校特色建设。三是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管理办法。坚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培育”的方针,按照“宁缺毋滥、优中选优”的评估原则,通过自评、申报、培育、认定等基本程序进行申报验收,以此促进特色学校建设。

杨亚辰:一是制度保障。威海市教育局提出到2015年,所有中小学将建成有影响的特色项目,50%的学校将创建为市级特色学校;到2020年,市级特色学校的比例将达到80%。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市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性文件,如《关于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意见》《威海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等。

二是培训保障。今年是我市特色学校建设的启动之年,作为“威海市教育局2013年度十项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培训考察、经验交流、典型引路等方式,为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做了大量培训,如请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松林为全市中小学校长做题为《学校特色发展与顶层设计》的特色学校建设报告等。

袁海鹰:市教育局为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推行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政策,以政策的倾斜扶持并带动不同区域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二是以各级教研室为引领,通过开展名师培养活动、校际间教研活动等,以骨干校带动薄弱校,以骨干教师带动区域教师共同发展。三是成立了“威海市中小学特色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定期带领研究小组开展实地调研、外出参观学习,组织校际问文化交流现场会或总结报告会等。同时,课题领导小组还聘请专业机构和专家对三市一区的学校进行“一对一”的文化建设指导活动,大大加快了辖区学校文化建设的步伐,有效推动了学校品牌、区域品牌建设的进程,加速了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步伐。

本刊编辑:要解决人人有学上、人人有好学校上的均衡和高位均衡的问题,同样需要学校内部促进微观的教育公平与均衡,或者说要努力做到学校的教育要适合每个学生,让不同天赋、性格、特长、爱好的孩子在学校里都能得到适合他们成长与发展的教育。但在班级授课制下,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谈谈学校在这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以高质量保障区域教育均衡高位发展。

刘中山:首先,深入开展养成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一是加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各学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良好习惯培养活动,利用学生大会、告别不文明行为从我做起等活动,将习惯培养体系化、课程化。二是扎实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建设。各学校出台了《全员育人管理方案》,积极引导学生科学规划人生,树立长短期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实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建成了“级部—班级”导师分级管理体制,将课外活动、自主学习时间固定为导师和学生交流时间,要求每名导师至少两周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生生合作,打造高效学习模式。许多学校通过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实现生生合作的学习模式。为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I生,专门出台了《课堂小组展讲环节流程与规范》《关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从小组的组建方法到学习小组的培训及其运转过程、评价方式都做了详尽的规定。

杨亚辰:2012年,我校申报了市级课题《初中阶段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分层教学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我们尝试通过摸底排查工作,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每班选3-5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确定固定辅导时间,将每周五课外活动作为全校性的大学科辅导时间,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辅导,尽可能及时消化本周所学知识。

袁海鹰:第一,我们在国家课程中,全面推开“葵园主播”课前三分钟;同时,以精讲课程内容为基础,在音乐、体育、美术、品社等课程中,加入经典音美作品赏析、武术、葫芦丝、中外经典阅读等内容,丰富了国家课程。第二,利用《传统文化》与楹联教学的契合点,开发出一年级《(笠翁对韵)与对联》教材,并逐渐在全校推广。第三,按校级全员、年级、综合素质提升,开发了全员书法、生活种植、陶艺等校本课程,使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此外,我们还开展“我长大了”阶段学习成果展示、每日离校展示与每周成长目标梳理;同时,开展了种葵收葵节、科技发明、楹联创作展示等系列活动,使每一个学生每隔一个阶段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

本刊编辑:最后请从自己的切身感受,谈谈自从威海全市实施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以来。教育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中山:一是学校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二是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三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四是城乡师资实现一体化发展;五是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创新场所和综合各种信息的学习平台,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篇9

校本研修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校本研修,要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小学校本教研总结,请笑纳!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1本学年以县局提出的以抓实常态教学的过程管理为指导,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从四个方面手,通过一年的运作,经过充分反思,有以下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一、常规教学方面

一是抓实学生“一日常规”的落实。学校按学生年龄特点,分别制定各年级段学生的“李各庄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和“李各庄小学课堂常规”,使每一个学生明确要求,知道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从而,强化纪律这一学习的保障。

二是注重习惯培养。通过落实“李各庄小学课堂常规”,使学生明确上课习惯、遵守课堂纪律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动脑钻研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有条理、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习惯等要求,实现行为定型。要求每个班级、每位教师都要从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入手,抓实学生的养成教育。

三是强化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一抓学生的练习。学生练习以“三阶梯训练”为主。第一阶梯以巩固练习为主;第二阶梯以复习穿插相结合练习为主;第三阶梯以综合加查缺补漏练习为主。教师都要在每一章节、每个单元的教学知识砸实、练熟,使每一个单元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达到融会贯通。二抓实了教学中的单元监测。每个学科都要建立单元监测档案,教师的单元教学要做到底码清楚,哪些学生能顺利过关,哪些学生能勉强过关,哪些学生不能过关,建立了后进生转化档案,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有措施、有时间安排的转化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能通过每一个单元知识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发展提高,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三抓实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做到了每天都为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学生都要准备预习作业本,做到了提前了解教材,预设自己的疑点和难点问题,有准备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四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知识的积累。各学科尤其是语文、英语学科都要求学生准备了阅读积累本。由教师按教材相关知识内容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籍和材料,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把自己发现的好词、好句、好段落记录或背诵下来,教师经常督促检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五抓表彰,凡在学校、乡、县的质量检测中成绩好的学生,奖励的比例在班级人数的10%,并奖励超名次学生,打造学习氛围,使学生明白努力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成绩不好是自己的过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勇于争先,敢做人先的精神。六是在学生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班级和学校定期竞赛、评比,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发现自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的高效率打基础。

二、校本教研方面

1、建立了教师的电子业务档案

网络平台是新浪的博客,以学校博客为基础,对教师的博客进行链接,业务档案的初步分为10部分:个人情况、三年规划、计划总结、班级管理、教学反思、教育叙事、学科教案、名师研究、养成教育、学生评价。

四名年老教师和四名家里有宽带网的年轻教师结对子,协作完成。虽然内容不是很充实,但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2、业务学习:上学期继续沿用20__年的做法(每人一个学习小本),规定好日期,教师能够坚持经常,学校每月定期检查让教师带着任务(新课改)去学习,从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下学期为了加强过程性管理,让业务学习更有针对性,采取了两个月为一个周期,由学校指定教师的学习内容,月末上交评比。

3、校本培训:选择有些价值的通俗易懂,容易引起教师兴趣的内容,搞好培训,下以观看光盘的形式搞此项内容。

4、课例研究通过寻找对教师有启发意义的好课,尤其是每周的空中课堂,通过录像机录下来,教师反复研究,听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得到了提高。

5、课题研究,解决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的研究,让教师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本学年课题是《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中自选小课题进行研究。目前内容过半。

5、名师研究,教师自己确立一位名师,学校为其通过各种途径提供相关资料,教师自主研究。

6月份,教师们通过观看和收听魏书生的报告,深受启发。

本年度我校的校本教研主题是关注学生,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开展,总结出了从设计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师生、生生相互评价、创设课堂情境等四方面关注学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主题活动方面

语文诵读:每两周搞一次诵读的交流,利用双周的周五最后一节课搞,分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并且作为一种制度坚持下去,要求让学生轮流做主持人,可自由分组或分角色读20__年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总结20__年 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可以是挑战的形式。也可以是课本剧表演的形式等,本学期达到了每月一次。

数学口算(估算):本着从基础入手,扎实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原则,通过开展低年级数学口算比赛,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全面提高,为学生后续进行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数学,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选拔优秀的数学好苗子。

英语活动:继续开展丰富多彩英语主题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拓展内容,英语书法比赛、英语习作比赛、办英语小报(英语办报展览)、表演英语短剧、自制英语卡片比赛、主题对话等形式。数学活动:平时训练,老师将口算题目制成口算卡片,利用数学课开始前2—3分钟进行口算和估算训练。竞赛活动,学校根据年级不同,安排不同的内容的比赛。英语活动开展了两次。

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六个好习惯为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预习的习惯);四年级(读书的习惯);五年级(背诵的习惯);六年级(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习惯),要求各年级在本学期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进行,班主任设计出活动方案,经过实践,然后逐步推开。

明显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多年来,由于以单一的教学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影响(现在仍是),教师对主题活动的开展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学校不抓不催,就不会主动去做,期中、期末的统考让教师认为,主题活动的开展会耽误时间,还认识不到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期需要认真斟酌,把主题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四、开发课程资源方面

地方课程:能够按照教材上课,由于教材《可爱的乐亭》内容不多,本学期又增加了《辉煌六十年》或《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任课教师对教材上面较为难懂的内容做简单解释,主要以学生读为主,然后让学生进行了交流感受。

综合实践活动课有骨干教师担任,由于是创新性的课程,采取了边学习、边上课、边探索的方法,重视团体合作开发。《我是菜农》、《我与小树共成长》、《参观蔬菜大棚》等活动,紧密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开展。尤其是《我是菜农》这个主题,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在校园内亲身实践,比种菜、比管理、比收益,学生兴趣浓厚,个别老师已经买到了学生种的菜了,有的小组还把菜拿到村里的小市场上去卖,这个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有的非任课教师也不由自主的加入进来,参与到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很有成效,是一门朝阳课程。

校本课程:在去年编制了校本课程《可爱的乐亭》的基础上,今年编制《学会生活------家用电器》教材,以后逐步编制《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劳动工具》、《家庭的其它用品》等方面的内容,教材力求做到图文并茂,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成为“小明白人儿”“小能人儿”,这门课程采取集体编写,有一半教师要分工合作共同编写,现在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电饭锅》、《洗衣机》等内容,已经截稿,通过这一形式,提高了教师的团体合作意识。下学期一位年老教师开发出了《三字经》存在问题:开发课程资源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全体教师通力合作,才能逐步完善,任务是艰巨的,但乐趣是无穷的。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2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曙光学校坚持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李海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20年4月根据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文件精神,制定了《曙光学校教师专业能力训练与培养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

二、加强理论学习,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使教师们对先进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手段不断丰富,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进步。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创为课程研究小组由全体拓展课老师组成,致力于完善学校课程结构,探索开发新课程,注重在学习交流和课程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达到有为。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校本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加强通识研修,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研修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研修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研修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研修,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及时向全校教师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通过校本研修,引导教师通过参与广泛的各种层次的校本教研,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通过教育科研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校本研修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我校采取了集中研修与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方式进行了校本研修活动。教研组活动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基础。学校充分利用教研组贴近教学实际的优势,立足课堂,发挥组内老师的能动性,促进新教材实施,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通过开课、听课、评课,促进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和学习,掌握扎实而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发展学科优势,培育学科特色,加强教研组教育教学研究。教研组定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教研组教研公开课,进行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做到课前反思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使教学反思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

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引领广大教师走科研之路,开展多层次教育教学研究,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使教师在科研——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专题讲座,听课评课,课堂实践等,基本确立了“确定课题——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实践——评课研讨——(再)课堂实践——评课研讨——课堂反思——学期总结”的校本研修模式。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能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课题为引领的校本研修

组织教师围绕课题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让教师由被研究者变成教研的主体,探索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努力建设一支有较强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以课题依托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来提升每一位教师专业能力。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开展“十一·五”课题成果推广活动。

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进一步注重教师的学习与反思,完善每一位教师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落实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提供给每个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把校本研修工作做得更精、更好。校本研修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按照我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集中研修与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活动一次,把备课、听课、上课、评课、反馈、总结落到实处,不走过场,把每一次“公开课”当作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机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教学案例的实效性,以及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教学理念的理解以及各疑难题的解决办法、课堂教学改革内容进行研讨、交流,互说、互听、互帮,从而使教师树立积极参加教研的意识,真正发挥教科研的作用。

为了让校本研修工作顺利开展,为了让教师真正有收获、有成效,学校就专门成立了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业务副校长具体负责校本研修具体落实。有计划、有实施过程记录。让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更新观念,在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提高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我校持续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着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3本学期我校按照上级部门安排,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提升教师整体教科研水平,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遵旨,以理论学习、高效课堂观课议课、小课题研究为抓手,大幅度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朝着“有特色、有品位、有创新、有活力”的方向不断迈进,立足学校,服务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

1、开展教育大讲堂及理论学习,凝练高尚师德,提高了理论水平。

2、全面深化高效课堂,优化细化各大环节,初步形成了校本特色。

3、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推行每周公开课和观课议课活动。

4、申报区级课题两个,开展人人参与的校级小课题研究,并规范课题确立、申报、研究、结题过程。

5、继续加强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活动,推广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

6、加强了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实效。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开展教育大讲堂及理论学习,凝练高尚师德,提高理论水平。

本学期,我校加强了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培训,开展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组织教师开展了新改版教材及中考动向培训与交流,再次学习《宝鸡市陈仓区高效课堂教学组织实施办法》、《中小学小本研修管理办法》、《陈仓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并对《教师行动手册》的使用及管理进行一次专门培训。结合每周常态化的公开课活动,每周坚持开展理论学习,材料主要以《陕西教育》、《教师报》、《陈仓教研》为主。并开展了名校教研教训经验学习交流。通过长期系统的学习,大多中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明显提高,理论指导实践作用也在日常教育教学显现出来。并计划开展四教育大讲堂活动,主要以教学能手、新秀、上学期评选的标兵及先进为主讲人,以高效课堂理论、课堂反思及操作策略、学生教育与管理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凝练高尚师德,提高理论水平。

(二)、全面深化高效课教改实验,提升教师教学艺术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学期我校高效课堂全转入全面深化阶段,我们借此机遇,大力推动我校课改工作。

在上学期导学案应用的基础上,利用两周时间在教研组中全面展开了研讨,研究符合我校的基本框架,进一步进行精练,使导学更具有可操作性,更灵活、更加科学、更加是我校实际。每学科分年级确定了一名导学案负责教师,把全学期导学案开发任务分解给所有同学科教师,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确保所需导学案编写及时、有效。并且导学案在使用前须经过教研组长检查认可,教导处进行审查。增加了导学案印制人员,确保时效性。现各主要学科都基本开发出了一整套较符合我校实际的导学案。

为了掀起高效课堂研究,学期初开展了一次高效课堂基本功赛教活动;期中考试后开展了一轮高效课堂评教赛讲活动;学期末开展了一轮高效课堂电子白板应用评教赛讲活动。通过赛教活动推动教改,为高效课堂注入了活力,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巩固了校本研修成果。

鼓励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传统手段与现代化手段并用,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鼓励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整合,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多样性和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实验的核心要义就是先学后导,因此学生课前预习至关重要。预习有没有落实,预习的好不好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出了学校调整学生每天预习时间外,还对学生预习方法进行指导。每天下发各科《预习情况记录表》,强制落实预习活动。

(三)、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推行每周公开课和观课议课活动。

我们相信,教学能手绝对是练出来的,同时也为了避免教研活动内容空洞,活动不能很好地延续而导致青教培养效率不高的弊病。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了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推行每周公开课和观课议课活动。教导处将所有科任教师划分为文理两大组,各组在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二节课、第三节课安排两节示范展示课,并组织本组教师听课,第四节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本组全体教师评课。教研组长课前负责审查讲课教师的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以便评课。评课时重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要求采用高效课堂模式上课,并在上课、评课中要体现本组教研专题。每位教师全学期

听课都在20节以上。在长期的听评活动中获得进步,促进了广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

(四)、强化小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研修能力。

本学期我校有成功申报两个区级小课题,现已全部立项。我校将在已有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细化分工,展开扎实的研究工作。同时,每位教师结合自己所带学科或岗位确立本人校级研究小课题,全员参与,人人研究。涉及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安全、后勤各个方面。并规范了选题、申报、立项、研究等全过程。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分析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服务育人水平。

(五)、适应时代要求,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为了鼓励中青年教师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延续上学期的电子白板应用培训,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先后四次专题培训,并在45岁以下教师中开展了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大赛,点燃中青年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热情。通过教研组组内赛教、校级大赛,评选出我校电子白板教学应用能手。并推荐赵宝国、吴瑞亮两位老师参加了区级比赛。借助“人人通”平台,评选了我校优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张伟、李梅梅两位老师的教学实录被评为优质课。

(六)、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培训的实效。

(1)继续开展了“以老带新互帮互助”活动。每位青年教师都必须与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教师结为互帮互助小组,虚心向他们学习,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和学生教育方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2)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了教师成长当档案,记录收存教师成长点滴。对表现突出的在职评、绩效考核中给予加分照顾。学校修订《提质振兴奖励方案》的内容,对在高效课堂、小课题研究、、电子白板教学方面做得突出的教师进行单项奖励。

(3)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和投入。

通过多方争取安排8名教师参加网上远程培训,3名教师到西安、宝鸡教育学院参加面授培训。并争取机会选派出25名教师参加“送教下乡”面授培训。学校多方争取,为参训教师报销全部培训费用。

三、从在的问题今及后工作设想

校本培训及高效课堂缺乏专业引领,一直在低位运行,整体水平不高,

较难有大的突破。师资有限,基本同学科为两名任课教师,工作繁杂,导学案开发有时力不从心。出现导学案断档或质量不高的现象。

我们今后将继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一方面开展校本培训,让相对课改水平较高的教师从高效课堂的不同方面进行专题讲座是培训。另一方面,邀请名校名师来我校经进行较长周期的跟踪指导培训。每位教师增去一年去名校参加影子培训。在导学案开发方面,在研讨学科模式,进一步优化。建立学科资源库,把一个可开发的导学案分享出来,在后教学中改进。避免重复开发,节约工作成本,提高效率。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4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在上级各部门领导的引领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加强集体研讨,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全面提升了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广大教师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作简单的总结。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校所有领导和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理论的学习当中,领导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他们既是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又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责任人,因此,在课改实验中,他们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信息。为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我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07—2019年新一轮校本研修的工作方案。通过座谈,讨论,使全体教师明确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广大教师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教师的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校本研修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按照我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校采取了集中研修与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培训(

在研修方式上,形式多样。首先是行之有效的教研组活动,我校通过各教研组的活动,让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各位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定出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由教研组长负责,围绕每次活动主题开展活动。为了使研修更加生动,我们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专题培训、主题研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会诊等多种形式,务求取得实效。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工作有待加强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为建设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一)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使校本研修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造就一大批名师、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深化教育科研工作,形成兄弟学校那种良好的科研氛围,并争取把我校的教师教育博客办成在当地有影响的博客群体。

总之,校本研修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校本研修,要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切实提高教师的教。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5在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校园和形式多样的教师校本研修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中心无论是在创建学习型校园,还是在教师校本研修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改观。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1.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培训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中心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工会主席为校本培训副组长,三个部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青少年活动中心根据校本教研的实际特点,建立了“主任决策调控-副主任具体负责-部长相关领导组织落实-教师群体开展实施”的校本工作运行机制。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计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议,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并做好检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训的任务落到实处。使我校的校本培训走向了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2.时间保障。

我们每周一、四为校本培训固定时间,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文件,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参加中国校外教育网组织的“校外视频会议”,与全国优秀的校外场所互相交流、探讨校外发展。

3.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购买了相关的校外培训书籍100多本、报纸、杂志20多种,还有一些音像资料;中心向上争取了教学设备采购资金30万,对校外场所需进行再完善、再提高;对师资力量进行再培训、再加强;对培训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再开发、再创新;争取了“校外场所能力提升项目”资金80万,翻新楼盖、改造室内卫生间、装修功能教室、更新走廊文化建设等。今年,教师外出培训、交流费用5000多元,为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健全制度,落实培训

学校注重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各种教师培训档案资料齐备完善,分类存放规范。制订了《校本研修长远规划》、《青少年活动中心研修工作计划》、《名优教师培训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期工作计划,制订的每年度校本研修管理实施方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活动中心的校本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师的校本培训:

1.抓好师德教育培训。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为师者的准则。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无论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此外还要有丰富的、适当的、有效地育人方法和技巧。因此,活动中心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做到懂法守法;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

2.青年教师的培训

青年教师培训关系着中心的现在和未来。为此,在校本培训中,我们注重对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一方面,派年轻教师参加全国校外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校外专业发展;一方面,在工作中锻炼、培训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使校外年轻教师和能适应各种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

3.骨干培训。

制定名优教师培训方案,确定了培训目标、内容、措施,形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后背干部、骨干教师通过教师进修学校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三、坚持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全方位开展的平台。

“校本培训”工作中,提倡发扬个人学习反思,同伴交流讨论,专家点拨引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针对校外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探索总结出一些灵活多样又极富实效的培训方式和途径:

1.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

科研兴校是中心主要的办学思路之一。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对校外活动的研究,以此带动教师培训。每位教师研究校外活动,如《少儿才艺大赛方案》、《科技节活动方案》、《九九重阳情活动方案》、《民间工艺进校园活动方案》等,达到活动的丰富、活动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2.外出学习培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学习、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学习兄弟校外场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萝北县校外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坚持多年的做法。中心有体育、心理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代表3人参加全国校外专业培训;中心组织教师到省内各家活动中心参观学习。为了放大考察学习的效能,建立了外出学习报告制度。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思路、经验、最新信息由个体、部分辐射到全体,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个人研修加集体研修培训。

个人研修是校本培训主要形式之一,中心鼓励教师自我研修。首先为每个教师配备了校外教育教学书籍,如《与研究同行》、《实践·探索·反思》;《好玩的科技创新实验》、《一起走

进七彩世界》、《创意电脑美术》《主次与语言表演》等,还提倡教师通过网络,阅览电子图书,边读边记,边读边悟,通过自主学习来升华教育感情,提高理论水平。其次为了解决当前教师视野不够开阔,理念不够先进的局限性,中心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集体研修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水平。今年,中心相继邀请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赵清福教授来萝北青少年活动中心指导校外领域中的课题研究;相继又聆听了赵清福教授的专题讲座,使全体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了解当前校外教育科研新动向,更新观念,逐步养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通过兄弟活动中心的交流活动,共同研究校外教育的发展,交流成功的工作经验,进一步畅谈今后校外的健康发展之路。

4.教育资源培训

积极开展“向最美丽教师张莉莉学习”的活动、观看《师德启示录》,每位老师写学习感悟,优秀的张贴在学校的廊报上,供全体学员、教师、家长浏览、阅读。此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热情。积极浏览全国校外网站,学习外地校外场所的办学经验,学习校外名师、专家的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让名师的言行来影响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5.加强基本功训练

一方面采用三种基本方法训练教师基本功。

(1)中心将公益性普及项目作为常规训练,主要采取自学自练的形式反复练习,在具体培训中进一步研究、提高。现在,校外每位教师都能承担一个专业的普及班培训或“三下乡”活动中的对乡镇学生的校外兴趣培训。

(2)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

校外工作要以活动为载体,让未成年人得到身心健康发展。活动中心注重了教师对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活动中心每年组织十多项目大型,在活动中,教师们得到了很大的训练。目前为止,教师们不仅能根据校外实际、策划出有意义的活动,还能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各岗位都能管理到位,使我们成立五年来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非常圆满。

(3)撰写活动案例分析。

活动中心不仅重视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训练,而且注重对活动案例的研究。

我们通过活动的开展锤炼教师基本功,又通过活动后的反思进一步提升教师们分析、总结能力,教师的校外基本功和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实现校本培训与自我主动培训相结合。中心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层次的活动,中心为教师搭台,组织多种活动,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价值感,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校外教师有了很大的收获,(

四、培训成果

一年来,中心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示县级优质课5节,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2节;涌现出各类优秀:县优秀教师1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县读书先进个人2人,县校本研修先进个人2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5人在全县中小学生首届艺术节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3人次被评为国家、省、市各类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活动中心艺体部荣获了萝北县“校本研修工作先进教研组”,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先进集体,教育系统特殊贡献单位、“妇女与计划生育工作新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全国“县(区)级示范性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荣誉称号。上级领导多次莅临校外检查指导,对萝北校外的管理和组织的活动、培训,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当然,本次研修活动除取得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观念有待转变,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些教师不认真或不按时完成研训任务及作业,有的即使完成了,也是被逼无奈。

2、博客研修尚待努力。

“博客研修”是研训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条有利途径。但是,我们发现个别老师把“博客研修”当作一种负担。

3、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校外在职教师队伍中,缺乏专业型教师,缺乏专业化培训。

篇10

实施布局调整 优化资源整合

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保证。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从镇情实际出发,积极开展调整布局工作,坚持一手抓布局调整,一手抓建设和管理,注重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来,经过布局调整,改变了点多面广、参差不齐的局面,减少了薄弱学校的数量,有效实施了资源整合。我们还以危房改造、抗震加固为契机,对保留的完小校舍进行全面排查。投入300多万元对四所小学的教学楼进行加固;投入100多万元在中心小学建设学生宿舍楼,并配备空气能热水器。

创建标准化学校 为均衡发展奠基

学校标准化建设既是国家认定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前提条件,也是基层推进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我们根据《福建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标准》,有计划地分年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几年来,全镇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设施设备日臻完善。至2011年,全镇完小分三批均以高分通过了“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验收,为镇域小学均衡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整体素质提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师德建设,不断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二是鼓励教师参加函授学习,联系省教育学院在我校开设本科函授班,使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得到提高。目前全校教职工中。大专毕业以上学历120人,其中本科毕业62人。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校长和教师们的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提升。三年来选派校长、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类培训计976人次,先后请集美教育学院的方元山教授、泉州市教科所卓和平老师、南安进修学校特级教师余跃明老师、安溪进修学校特级教师李冰霖老师到校作讲座、上示范课等。四是通过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和教坛新秀的培养选拔,让教师在追求中得到发展。目前,我们有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22人、区级骨干教师8人、区级教坛新秀与业务能手6名。五是开展优质课、说课、基本功竞赛和论文、案例评选,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三年来获奖情况如下:省级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11人次,市级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31人次、三等奖38人次,区级一等奖22人次、二等奖28人次、三等奖49人次。教师在CN级刊物发表文章38篇。六是开展联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同伴互助和专业成长。针对我镇小学分散且有的村校规模小,年级基本上以单班为主,教研组跨年级组成,教研效果不佳的现状,我们提出《联校集体备课促农村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研究》的课题,并开展行动研究。课题的研究,活动的开展,解决了基层小学年段教研组建设与活动的难题,整合了教师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师共同成长。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七是实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盘活教师资源。运用职称杠杆。鼓励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到边远学校支教;实行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我们于2007年通过教代会出台了《洛江区罗溪中心小学教师交流方案》,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相对稳定、流动有序、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教师交流机制,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和教育资源的再分配,逐步缩小了校际之间教师队伍的差距,促进了村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规范学校管理 提高办学水平

抓常规,促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颁布后,我们根据意见精神,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讨论并制定了《洛江区罗溪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和《洛江区罗溪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检查细则》,并坚持开展综合评估与素质教育督导。健全的管理制度,统一的指标要求,完善的督导机制,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目标化、制度化、科学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工作稳步、均衡、向前发展。

落实课程体系。我校严格按照省颁《课程计划》,开齐上足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暂时不能配备专职技能科教师的学校,采用兼职或走教的方式,确保课程的全面实施。如我校的英语、音乐、美术任课教师就采用走教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加强监控与指导,推进教学质量均衡发展。进一步确立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战场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采用“抓教学常规。向课堂要质量;抓两头带中间,向整体要质量”的保障措施,并制定实施《罗溪中心小学奖教奖学方案》,设立进步奖,既表彰先进也鼓励进步。教务职能部门建立了教学质量责任制,强化对各科教学的质量监控。同时针对监测中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分类指导,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单科及格率和全科及格率也在稳步提升。

加强教科研工作,走科研兴教路子。校本教研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一直把校本教研作为常规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认真抓落实。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注重发挥好教科研的先导作用,积极稳妥推进课改工作,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已完成立项研究的有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2个、区级课题4个,正在研究的有省级课题1个、市级立项课题1个、区级立项课题3个;我校还为洛江区组织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技能科教学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联校集体备课促农村教师同伴互助与专业成长”及“数学、语文、体育学科教学”等专题研讨会。学校被评为泉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信息化建设一体推进 促进镇域学校均衡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益和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高度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投入,现在校校有电脑室,班班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实现了宽带网络进校园。偏僻农村的孩子也能和城镇里的孩子一样在网上漫游,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