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时间:2024-04-12 17:5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百合栽培技术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百合栽培技术要点

篇1

关键词:干旱地区;无核白鸡心; 引种;GA;栽培技术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吐鲁番地区气候特征比较独特,年平均气温11.7~14.4℃,年无霜期较长,一般205~236天,有效日照高达3000~3200小时,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量极少,即8.8~27.6mm,气候干燥,空气相对湿度比较低,病虫害相对少。试验在吐鲁番市原种场,2007年定植,沙壤土,土壤pH值7.5~8.0,试验地面积0.5hm2,灌溉条件便利,80~100株/667m2,棚架,第3年开始,每年施有机肥20~40kg/株、667m2复合肥50~80kg、20kg钾肥、20kg尿素。

2 品种表现

2.1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长卵圆形,果穗圆锥形,平均果穗长度24.16cm,果粒长度2.22cm,果粒宽度1.45cm,穗重696~885g,粒重4.8~6.1g。该品种对GA比较敏感,GA处理后,平均果穗长度30.5cm,果粒长度3.25cm,果粒宽度1.79cm,粒重可达11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约21%.果皮黄绿色,品质极佳,其葡萄干长度29.65mm、宽度9.40mm、百粒重118.03g,可达到特级葡萄干标准。

2.2 生长结果习性

生长势强,枝条粗壮(1年生枝条可达32mm×25mm),萌芽率62.8%,成枝率80.3%,结果率65.4%,结果部位4.5,以中长果枝为主,果穗上用GA不恰当,穗梗、穗轴,穗轴分支容易木质化,果粒脱落严重,果穗变形。苗木定植后每667m2第3年产量783kg,第4年产量1165kg,第5年产量1870kg,第5年葡萄干产量387kg。

2.3 物候期

在温室,1月下旬萌芽,3月上旬开花,5月中旬开始成熟;在露地,3月中下旬树液流动,3月下旬及4月上旬萌芽,5月中旬开花,7月下旬开始成熟,8月中下旬充分成熟,全生育期110~117天。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建园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pH值7~8.5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80~110株/667m2(规格为1.0~1.5m×5.0m),棚架结构,前柱1.5m,后柱1.8m,定植前挖沟,沟宽0.8~1.0m,沟深0.8~1.0m。沟内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复合肥40~50kg,再填入1/3的表土,将坑内的“两肥一土”均匀混合于沟的底层。选择有5~6条侧根,侧根基部粗度0.2cm以上,蔓粗度0.7cm以上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

3.2 整形修剪

采用无主干,3~4根主蔓自由扇形整形,即每株3~4根主蔓,间隔距离50cm,抹除距地面80cm以下的副梢,在主蔓上每隔30cm留2个对性的结果枝组,其中1个为永久性,1个为临时性。秋季修剪时,结果枝留5~7个芽修剪,弱枝、受伤枝全部从基部剪掉,夏季修剪时结果枝果穗上面留4~6片叶摘心,果穗下面的副梢全部及时抹除,果穗以上的副梢留1片叶摘心,前期副梢留4~6片叶摘心,以后的2次副梢留1~2片叶反复摘心。营养枝留8~10片叶摘心,营养枝上的副梢留1片叶摘心,前期副梢留4~6片叶摘心,以后的2次副梢留1~2片叶反复摘心。

3.3 GA的应用

该品种对GA比较敏感,如果使用不恰当,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果穗上使用不恰当,穗梗、穗轴,穗轴分支容易木质化,果粒脱落严重,果穗变形,一般果穗上不打GA,在温室开花后果粒绿豆大时,打15~20PPmGA最为合适,在露地开花后果粒绿豆大时,打80~100PPmGA最为合适。

3.4 肥水管理

实现早果,优质丰产,须保证充足的肥水供给。在每年9月下旬施基肥并浇水,幼苗每株腐熟有机肥10kg和复合肥0.2kg,初果期每株施腐熟有机肥20~30kg和复合肥0.3~0.4kg,盛果期每株施腐熟有机肥30~40kg和复合肥0.5kg。萌芽前667m2施20kg尿素并浇水50~60m3,开花7~10天前浇水40~50m3,果粒膨大期每株施复合肥0.3kg并浇水60~80m3。开始成熟10天前,667m2每株施0.2kg钾肥并浇水50~60m3,8月下旬开始减少浇水量,10月中下旬浇充足的冬灌水。

3.5 病虫害防治

吐鲁番地区葡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白腐病、霜霉病、毛毡病、斑叶蝉、蚧壳虫、烟粉虱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早春有80%芽眼鳞片松动时,用3~5°Be石硫合剂均匀周到喷洒枝蔓、树干及基部地面,进一步铲除病源。防治白粉病用Bo-10水剂200倍液,防治毛毡病用45%悬浮剂300~400倍液,防治霜霉病用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防治白腐病,黒痘病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斑叶蝉用阿克泰 5000~10000倍液,防治烟粉虱用艾米乐或一遍净1000~1500倍,每次用药距离10天,最后1次用药距离果实采收期保持15天以上。

篇2

以辽宁省凌源市为例,第一茬西芹在6月上旬播种育苗,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10月下旬收获结束;第二茬郁金香在11月上旬种植,翌年1月中旬出圃;第三茬亚洲百合在1月下旬种植,5月中旬开始收获,5月下旬采收结束。

二、西芹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用耐低温、适应性强、抗病高产、口感好的品种,如美农图拉和荷兰帝王西芹。

2.培育壮苗:(1)浸种催芽。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24~30小时后,用湿纱布包好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低温处理3~5天,每天用清水冲洗一次,然后将种子与湿润细沙(种子重量的5倍)混合均匀,放在15~20℃条件下进行催芽。5~7天后,当种子有60%出芽时即可播种。(2)苗床准备及播种。苗床按温室栽培面积的1/10准备做畦,每平方米苗床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公斤左右,整细整平后浇足底水。6月上旬将种子均匀撒入畦面,然后覆盖0.5~1.0厘米厚的细土。出苗前保持畦面湿润,可用遮阳网遮阳。(3)苗期管理。苗期要保持畦面湿润并及时拔除杂草,用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防治猝倒病。苗龄50~60天即可移栽。

3.定植:(1)定植前准备。重茬的温室要提前30天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方法是每亩撒施98%棉隆原药20~30公斤,然后将药剂与20厘米耕层土壤混匀。精细整地后每亩施腐熟农家肥8~10立方米,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5∶10∶15)80公斤、硼砂2公斤,施肥后翻匀。(2)定植。7月下旬至8月上旬,将幼苗移栽定植到温室内。做畦宽100厘米,每畦栽4行,株行距25厘米×25厘米。定植时大小苗分开,单株定植。定植后及时浇透缓苗水。

4.田间管理:定植后蹲苗10~15天,温室温度白天保持在15~25℃,夜间10~15℃。每隔15~25天冲施一次多元复合型冲施肥,每次每亩用量30公斤。生长期内可多次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间隔7天喷一次,及时中耕除草。注意温室内要及时通风换气。

5.收获:当西芹株高达70~80厘米时及时收获。

三、郁金香栽培技术要点

1.土壤消毒和施基肥:西芹收获后及时清理残留物,每亩施入腐熟耙细的农家肥5~6立方米、复合肥40公斤,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公斤,将多菌灵与肥料混匀后一起施入。

2.品种选择:选用荷兰进口、经5℃低温处理8~12周,周径为12厘米以上的无病虫害、外观光亮的优质郁金香种球,主要品种有世界真爱、狂人诗、法兰西、阿夫可等。

3.种球处理:种植前先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将种球浸泡30分钟,然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放置在阴凉处晾干即可种植。

4.适时种植:11月上旬开始种植。温室内做畦,畦宽100厘米,行距12~17厘米、株距6~8厘米,每畦栽6~8行。种植深度以浇水后鳞茎顶端微露出土壤表层最适宜。

5.田间管理:(1)温、湿度管理。定植两周内,正值郁金香生根阶段,土壤温度保持在6~9℃;两周后将土壤温度逐渐提高到12~20℃。温室内湿度不大于70%。(2)浇水追肥。浇水原则是“见干见湿”,生长期浇水2~4次,选在晴天上午9时前浇水。结合浇水冲施复合冲施肥1~2次,每次每亩用量30~40公斤。(3)光照管理。郁金香生长前期不使用遮阳网,一直到出圃前5~7天开始使用70%遮光度的遮阳网,有利花朵膨大且可延迟开放。

6.适时出圃:当花蕾透色后,及时出圃上市。

四、亚洲百合栽培技术要点

1.土壤消毒和施基肥方法同郁金香栽培方法。

2.种球选择:选择荷兰进口、周径为12~14厘米、外观鲜艳、亮丽光洁、无病虫害、鳞片抱合紧密、茎生根保存完整鲜活的种球。主要品种有耀眼、穿梭、精萃等。

3.种球解冻和消毒:定植前将选好的种球放在5~10℃的条件下缓慢解冻,待其完全解冻后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将种球放入装有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容器中浸泡30~40分钟,然后取出用清水冲净种球上的残留溶液,放在阴凉处晾干,并进行催芽。

4.栽种:1月下旬整地做畦,畦宽100厘米,在畦面上开沟栽种,沟深6~8厘米,每畦种5行,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按照种球大小和芽的长短分开种植。种植后及时浇透水。

5.蕾期管理:蕾期温度要比生长期略高2~3℃,光照也要比生长期延长。具体措施:一是保持棚膜光洁,二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少遮光。当顶部现花蕾后,一般周径12~14厘米的种球每株留4~5个花蕾即可,其余全部疏除。疏花蕾的方法:当花蕾长到0.5厘米左右时,先去掉畸形蕾,再去掉顶端蕾,然后根据花蕾的数量和花穗的形状摘去多余的花蕾。当花蕾长到1~2厘米时,及时架花,可采用架花网或用丝绳固定。

篇3

关键词 红皮洋葱;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06-01

洋葱(Allinm Cepa L.)又称圆葱,为百合科葱属。可炒食或作调味食品,亦可制作加工蔬菜。江苏省沿海地区是我国红皮洋葱生产主产地。在红皮洋葱生长期间温度偏低,温差偏小,降雨量相对较少,加之,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强,极易适宜红皮洋葱生产。现将沿海地区优质红皮洋葱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总结如下。

1 范围

本标准规程规定沿海地区红皮洋葱的术语、产量、品质的要求,群体质量指标和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本规程运用于江苏省沿海地区优质红皮洋葱的生产技术,其他类似地区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主要有: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5010―2002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通则,NY/5010―2002环境条件要求。

3 产量

产量水平为90 t/hm2以上。产量结构:株数37.5万~45.0万株/hm2,单球重(鳞茎)250~350 g。

4 品质要求

洋葱供食用的部分为地下的肥大鳞茎,圆球形(扁圆形或椭圆形),表皮色泽鲜亮,为深红色,肉白色,品质细嫩,味甜辣。每100 g含水分88 g、蛋白质1.5 g、脂肪0.5 g、碳水化合物7 g、粗纤维0.5 g、热量130 kJ、钙12 mg、磷1 g、铁0.6 g、维生素14 mg、碳酸0.5 mg、核黄素0.05 mg、胡萝卜素1.2 mg。

5 群体质量指标

苗期:播后10~15 d齐苗,出苗率85%。移栽期:苗龄45 d左右,苗高20~25 cm,茎粗1 cm,叶龄4~6叶。收获期:单球重(鳞茎)250~350 g,生物学产量97.5 t/hm2。

6 栽培技术要点

6.1 播种技术

6.1.1 播前准备。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疏松,保水性强,前茬非葱蒜类的地方作秧床,熟化土壤20~30 cm,达到肥、平、细、熟。

6.1.2 种子准备。晒种1~2 d。人工去除杂、劣、小粒,选后的种子千粒重3~4 g,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不大于13.5%。

6.1.3 播种。播种期:掌握气温18~20 ℃,一般在9月20日至10月5日。播种方式:人工条播或撒播。播种量:30.0~37.5 kg/hm2,苗床大田比1∶(10~15)。

6.2 施肥技术

6.2.1 施肥总量。施纯N 375~450 kg/hm2、磷肥(P2O5)150~225 kg/hm2、钾肥(KCl)375~450 kg/hm2、农家肥15 t/hm2。氮磷钾比例1.0∶0.5∶1.0。

6.2.2 肥料运筹。磷肥:基肥占60%,催果肥40%。钾肥:基肥占70%,催果肥30%。钙肥:农家肥100%基施。基肥:施纯N 300 kg/hm2、磷肥225 kg/hm2、钾肥300 kg/hm2、农家肥15 t/hm2。催果肥:8~10枚管状(4月中旬)施纯N 150 kg/hm2、磷肥75 kg/hm2、钾肥150 kg/hm2。结合后期防治病虫,根外喷施氮肥、磷酸二氢钾或生化制剂。

6.3 主要病虫草害防治

6.3.1 苗期。播后苗前实行化学除草,用46%地乐胺3 750 mL/hm2对水喷雾进行土壤封闭[1]。

6.3.2 移栽前。地下害虫防治,应按照无公害的要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用3 750 mL/hm2快杀灵高浓度喷于750 kg/hm2干细土或饼肥上均匀撒施并整地入土。移栽前实行化学除草,用48%氟乐灵2 250 mL/hm2+50%乙草胺2 250 mL/hm2对水进行土壤封闭,苗期在霜霉病发生初期用75%百菌清或75%代森锰锌500倍液,严重发生时间隔7~10 d进行第2次防治[2]。中期,在灰霉病发生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扑海因1 000倍液,严重发生时间隔7~10 d进行第2次防治。后期在紫斑病发生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500倍液,严重发生时间隔7~10 d进行第2次防治。在蚜虫发生时达到防治指标用8%吡蚜酮或10%吡虫啉1 000倍液喷雾,严重发生时间隔7~10 d进行第2次防治。注意查治洋葱疫病及葱类菌核病、黑粉病等,同时加强调种时植物检疫。严格按照规定控制采收前的用药安全间隔期[3]。

6.4 农艺措施

6.4.1 育苗期。播种时为保墒和防大雨冲刷,可选用作物秸秆或遮阳网进行覆盖。在幼苗即将出土时,选择在晴天下午及时将覆盖物分次撤去。第1次补水,一般在牧管未伸直前后;第2次补水在“直钩”时期视土壤湿度再浇1次水;第3次浇水掌握在2片真叶以后可结合浇水补施苗肥[4]。

6.4.2 移栽期。移栽前为保肥、保湿、保温防冬季冻害,坚持用地膜覆盖。将地膜边缘埋压在竖沟中,待定植(插苗)完毕,在沟四周及高处将地膜扎破,使灌溉时水能顺利渗透。定植时,为保墒防冻,栽植深度宜稍深(3 cm左右),同时保证叶鞘颈部露出地面。定植方法,选用竹签、竹片或3 cm的铁锹等物穿膜打孔,尽量缩小孔径,然后按孔插苗。栽插密度,行距20 cm,株距15 m,栽足37.5万~45.0万穴/hm2。

6.5 灌排技术

外三沟:沟深1.0~1.2 m,每50 m开1条沟。田内沟:竖沟每隔2.0 m开1条沟,沟深20~30 cm。横沟每隔25 m开1条沟,沟深30~40 cm。

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60%时要灌溉,收获前10 d停止灌溉。雨后24 h内排除田间积水。地下水位深度控制在1.0 m以下。

6.6 收获与贮藏

6.6.1 收获期。5月中旬后当地上部叶开始倒伏,下部1~2片叶枯黄,假茎变软,鳞茎外皮革质标志开始成熟,即可选择晴天进行采收。

6.6.2 收获办法。为防止在收获后贮藏期内抽薹,可在叶片尚未枯黄时喷2 500 mg/L青蒜素后2~3 d再收获。

6.6.3 贮藏办法。为延长贮藏期,应在采收时保留茎叶,不损伤鳞茎,采收后应摊放或倒挂在干燥通风阴凉处。

7 参考文献

[1] 王惠萍,冯海平,张玉礼,等.洋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09(10):24-25.

[2] 段湘妮,伊秀锋,黄先样.红皮洋葱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6(2):32.

篇4

关键词:芦笋杂交种 滇芦笋2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123-02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又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1],嫩茎可食用,是一种营养价值及药用保健价值极高的高档蔬菜和保健食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芦笋种植及加工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我国芦笋的生产和出口量均占世界芦笋种植面积和出口量的第一位,年产值达数百亿元[2]。然而我们所用的芦笋F1代杂交种子一直依赖进口。进口芦笋F1代杂交种价格昂贵,农民承受不起,一些不法商贩乘机兜售F2代种子和F1代假N子,坑害农民,严重制约了芦笋产业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F1代芦笋杂交种,已势在必行,已成为制约我国芦笋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滇芦笋2号的成功选育,为今后云南省芦笋新品种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品种来源。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滇芦笋2号是由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从与云南纬度和气候相似的意大利和北京引进的两个芦笋品种杰立姆和格尔夫自交系杂交选育而来,从2000年开始,经10年的鉴定比较,格尔夫雄性两性株自交3代的后代中找出优良雌株作为母本,又从杰立姆雄性两性株自交3代的后代中选出优良雄株作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于2010年选育出性状稳定、表现突出的新品系,命名为滇芦笋2号。目前父本和母本已通过无性系组培繁殖固定。

从2011年开始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文山州砚山县狮子山、昆明市东川区等地进行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其中,2011年至2015年分别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东风乡、文山州砚山县狮子山、昆明市东川区进行多点试验,并在上述各地进行生产示范,表现突出。多年多点的示范栽培表明,滇芦笋2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表现为早熟、优质、高产,适宜云南省海拔1 200~1 800 m地区及国内同类地区示范推广。2015年12月通过云南省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专家组鉴定,品种鉴定编号:云种鉴定2015006号。

2 特征特性

2.1 形态特征

滇芦笋2号株高可达185 cm,叶色深绿,第一分枝高度52 cm,抽茎整齐并且较为笔直,茎粗均匀,笋尖鳞芽包裹得非常紧密,且不易开散,笋头平滑光亮,顶端微细。嫩茎颜色深绿,绿色部分可占98%以上。

2.2 品质

根据云南悦分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检测:滇芦笋2号鲜样含蛋白质26.2g/kg鲜重、脂肪1.4g/kg鲜重、粗纤维7g/kg鲜重等组分;含丰富维生素,其中VA:1200 IU/kg,B1:3.1 mg/kg,B2:7.15 mg/kg、B3:0.42 mg/kg,B6:62.8 mg/100g,叶酸:1.7 mg/kg,VC:17 mg/kg,生物素:16 mg/kg;含铁0.86 g/kg、镁1.69 g/kg、钙0.42 g/kg、钠0.5 g/kg、锌3.5 g/kg、钾42 g/kg等有益元素;含丰富的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1.2 g/kg鲜重、苏氨酸0.18 g/kg鲜重、丝氨酸18.51 g/kg鲜重、色氨酸4.20 g/kg鲜重、精氨酸26.58 g/kg鲜重、赖氨酸26.54 g/kg鲜重等,同时含总黄铜0.75 g/kg和总皂苷5.0 g/kg等活性成分。

2.3 抗病性

在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对滇芦笋2号等品种进行盆栽处理试验,每处理种植20株,进行抗病接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对云南发病较重的根腐病、茎枯病的耐病能力较其他品种强。

2.4 早发性

云南的芦笋周年高产设施栽培中,在冬季,特别是“三九天”,即使在大棚中出现5 ℃~10 ℃左右的低温2~3周,这样的温度多数品种开始休眠,笋不再萌发。但滇芦笋2号能耐低温休眠,具萌发早的特性,是云南在反季栽培中十分重要的特性,选择该品种在云南芦笋周年生产中推广运用前景广阔。

3 产量表现

3.1 品种(系)多点比较试验

于2009年3月在云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集中育苗,2009年6月分别在各试验点定向移栽种植。2010―2011年,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陶家小河、文山州砚山县狮子山、红河州弥勒县东风等地进行多点试验,以UC115、京绿1号、井冈701、硕丰和滇芦笋1号为材料,进行品系多点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株行距0.3 m×0.7 m,小区面积14 m2(0.7 m×20 m)。结果显示,滇芦笋2号比其他品种早发,两年平均产量折合亩产为786.4 kg,比对照平均增产6.4%,达到极显著差异(见表1)。

3.2 生产试验

2011―2014年,在红河州弥勒县竹园、文山州砚山县狮子山、昆明市东川区陶家小河等用云南主要种植品种滇芦笋1号和井冈701为对比,以5亩面积栽培进行生产试验。4年研究比较发现,4年平均产量是821.9 kg,比对照滇芦笋1号增产,比井冈701增产(见表2)。

4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4.1 育苗

3月和8月均可催芽育苗,催芽时用水漂洗种子,以40 ℃左右的水泡种2 d,每天换水1~2次;然后在室温下催芽,当有20%的种子开始出芽时即可播种。播种时,一般要选择土壤疏松、水肥条件好且有较好透气性的土壤或沙壤进行播种育苗,可采用营养钵育苗,也可用苗床育苗。

4.2 定植

该品种每亩的定植密度为1 800~2 000株,行距150 cm,株距22~25 cm时,产量和品质均最佳。密度过大,每667 m2超过2 000株时,成年笋产量下降,嫩茎变细。品种对定植深度较为敏感,以15 cm为宜,过深影响鳞芽发育,易产生畸形笋,且使品种早产性降低。

4.3 水肥管理

该品种比较喜肥水,特别是对钾肥和微量元素的平衡较敏感,建议营养搭配科学合理,产量高质量好。如使用普通肥料,建议增加有机肥、菌肥、氮磷钾复合肥的施入,年施入量每亩不低于200 kg。

4.4 采笋方式

该品种适合留母茎采收,成年生长正常笋田可遵循以下模式采笋:早春剃头式采笋30 d,5月上旬待平均笋茎降至1.2 cm时,开始留母茎。每15 m2留茎100个,多余的继续采笋,可持续到8月底到9月中旬。特别注意留母茎采收时要注意肥水供给,在雨季不要留新嫩茎。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桔梗;秋水仙素;二甲基亚砜;多倍体诱导

中图分类号:S567.239.035.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0-0032-03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山东、内蒙、安徽等地,是一种药食赏三用的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以干燥根入药,具有宣肺、祛痰、排脓之功效[1]。山东桔梗以“根直、条白、质优”等显著特点备受韩国、日本等国外市场的青睐。随着桔梗国外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加,作为“桔梗之乡”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已成为全国桔梗交易的集散地。本课题组对该区域桔梗的商品性状和品质经过十多年的追踪调研发现,目前在生产中普遍存在桔梗品种缺乏、农家种种性退化等现象。鉴于此,本课题组采用空间隔离去除杂化、异化植株的方法,对农家种进行群体改良,选育出鲁梗1号和鲁梗2号桔梗新品种[2,3]。两个品种因产量高、质量优,在山东省得到较快推广种植。

桔梗多倍体产量、皂甙含量都显著高于二倍体[4]。为此,在群体改良选育新品种的同时,对桔梗多倍体诱导技术进行了探讨。本试验采用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和秋水仙素与二甲基亚砜(DMSO)相结合的复合诱变技术对本课题组自育品种进行了多倍体诱导,旨在丰富桔梗种质资源,为今后的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山东桔梗为自选优良种质。

1.2 试验方法

1.2.1 愈伤组织的培养 参照陈庆亮等[1]的培养方法,从田间采摘桔梗幼嫩主茎或侧枝,中性洗涤液刷洗后,流动自来水冲洗0.5 h,吸干水分,75%酒精表面灭菌30 s,无菌水冲洗5次,0.1% HgCl2消毒10 min,无菌水冲洗5次,切成0.5~1 cm的小段,每段带1个腋芽,接种于MS+0.5 mg/L BA +0.1mg/L IAA培养基上,25℃、16 h/d光照条件下培养。

1.2.2 多倍体诱导 ①秋水仙素处理:在培养基MS+0.5 mg/L BA +0.1 mg/L IAA中添加秋水仙素,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0.2%、0.4%、0.6%、0.8%,愈伤组织接种于该培养基上诱导培养。

②秋水仙素和DMSO处理:愈伤组织用0.2%秋水仙素和浓度分别为0、1%、2%、5%的 DMSO浸泡16 h,以去离子水为对照,无菌水冲洗3次,然后接种于MS+0.5 mg/L BA +0.1 mg/L IAA培养基上培养。

①和②处理,均培养30 d,重复3次。

1.2.3 生根培养 将①和②处理得到的各株系于l/2MS+0.5 mg/L IAA+0.5 mg/L PP333+0.1mg/L ABT培养基上诱导生根。

1.2.4 多倍体鉴定 参照王小华等[5]的研究,利用气孔鉴定法对多倍体幼苗进行鉴定。 待经①和②处理得到的试管苗长出2~3轮叶片后,撕取其叶下表皮制片,用显微镜观测气孔大小及单位面积内气孔的数量,并拍照。

1.2.5 炼苗与移栽 炼苗:30 d后将培养瓶置于室外,拧松培养瓶盖,3 d后瓶盖完全拧松,但不要取下。移栽:炼苗7 d后用镊子将幼苗从培养瓶中取出,轻轻去除根部琼脂,移入蛭石和草炭土(1∶1)的营养土中。移栽后7 d内,每天喷雾2 h,保持营养土水分。待植株足够健壮时,移栽至田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倍体诱导

由表1可知,在0~0.6%浓度范围内,随着培养基中秋水仙素浓度增加,多倍体诱导率升高,成活率降低;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6%时,多倍体诱导率最高,达37.5%,成活率为52.5%;当秋水仙素浓度升高到0.8%时,多倍体诱导率降低到20.0%,成活率也减少为22.5%。可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多倍体诱导率提高,最适浓度为0.6%,大于该浓度诱导率降低;成活率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升高而降低。

从表2可知,仅用0.2%的秋水仙素浸泡时,多倍体诱导率最低,为6.7%,愈伤组织存活数最高,为27个;当用0.2%秋水仙素和2% DMSO浸泡时,多倍体诱导率最高,达43.3%,但愈伤组织存活数只有18个。可见,DMSO和秋水仙素共同作用提高了桔梗多倍体诱导率,但成活率降低。最佳诱导组合为0.2%秋水仙素和2% DMSO。

2.2 生根培养

30 d后切取生长一致、2.5 cm以上的壮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培养18 d后,底部形成7~9根乳白色的根系。表明,该培养基配方有利于山东桔梗试管苗生根。

2.3 多倍体鉴定

由图1和表3可知,山东桔梗多倍体叶下表皮的气孔平均长直径和短直径分别为10.2 μm和6.3 μm,而二倍体分别为5.9 μm和3.5 μm;多倍体气孔面积是二倍体的3倍多,但多倍体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可见,从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上看,多倍体与二倍体均有明显区别。

2.4 多倍体幼苗农艺性状

移栽14 d后,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在叶片颜色、厚度、茎粗和节距等方面有明显变化。多倍体植株叶片颜色变深,叶面出现明显皱褶,叶片厚度增加,茎粗增加,节距增长,生长旺盛(图2)。

3 讨论

不同的外植体诱导多倍体,诱导率的高低与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方法有关系。王小华等[5]以桔梗茎段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浸泡的方法诱导多倍体,结果表明,以含0.1%秋水仙素处理40 h后诱导率最高,可达50%。鉴于愈伤组织增生速度显著高于丛生芽增生速度,本试验以桔梗茎段产生的愈伤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上的方法诱导多倍体,更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结果显示,含0.6%秋水仙素的培养基诱导率最高,可达37.5%。

关于利用秋水仙素和DMSO诱导多倍体变异,在其它作物研究上报道较多,但在桔梗研究上尚未见报道。王凤宝等[6]研究表明,0.05%秋水仙素和2%DMSO混合水溶液间歇处理甘薯种子24 h,多倍体诱导效果较好。张旺凡等[7]利用2%DMSO混合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黄精,诱导率低,但是变异株倍性稳定性较好,整倍率较高。刘亚娟[8]采用0.05%秋水仙素和2%DMSO处理百合鳞片,诱导率达到86%。本试验用0.2%的秋水仙素和2%的DMSO混合处理桔梗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43.3%,且倍性稳定性好,变异明显。

本研究以桔梗愈伤组织为诱变材料,采用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秋水仙素和DMSO相结合的复合诱变技术,首次探明山东桔梗诱导多倍体的条件和方法,缩短了其育种进程,获得了桔梗多倍体育种材料,为桔梗倍性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参 考 文 献:

[1] 陈庆亮, 单成钢, 朱彦威, 等. 桔梗不育系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J]. 北方园艺, 2010,6:142-144.

[2] 朱彦威, 单成钢, 倪大鹏, 等. 桔梗新品种鲁梗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J]. 山东农业科学, 2009,1:115-116.

[3] 朱京斌, 陈庆亮, 单成钢, 等. 桔梗新品种鲁梗 2 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J]. 山东农业科学, 2012, 44(7):127-128.

[4] 彭向东, 高山林, 朱丹妮. 桔梗同源四倍体株系的鉴定和桔梗皂甙D含量的比较 [J]. 药物生物技术, 2004, 11(6):351-355.

[5] 王小华, 熊 丽, 屈云慧, 等. 中国桔梗多倍体诱导与鉴定 [J]. 云南植物研究, 2006, 28(6):593-598.

[6] 王凤宝, 付金峰, 董立峰, 等. 秋水仙素和二甲基亚砜诱变选育短蔓型甘薯新品种短蔓3号 [J]. 2008, 22(2):169-174.

篇6

(哈尔滨市教育建筑工程公司第三分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多肉植物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态各异,易于繁殖、病虫害少,适应性广泛等优点,在现代园林以及家庭观赏中应用广泛,深受园艺爱好者的喜爱,可以称之为植物中的“宠物”。多肉植物的景观应用除了盆栽观赏外,还在城市绿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面均有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多肉植物的由来及多肉植物在现代园艺中的发展应用情况。

关键词 多肉植物;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景天科植物

1 名称解析

多肉植物亦称多浆植物、肉质植物,绝大多数是被子植物,是一类具有“丰满”茎叶的植物的统称。在园艺上有时称多肉花卉,但以多肉植物这个名称最为常用。许多的园艺爱好者还亲切称之“肉肉”。这类植物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海滨、高山、沙漠等极其干燥的环境,为了抵御干旱,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贮藏水分,在外形上其根、茎、叶肥厚,其形态也因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或莲花状、或木棍状、或帘珠状都是丰盈可爱的萌姿。其色彩繁多,质地、纹理多样,由于生长粗放的特性成为现代园艺的新宠儿,倍受家庭园艺爱好者的喜爱。

多肉植物的品种十分丰富,原始品种加上园艺栽培种共有一万余种,它们主要隶属于仙人掌科、番杏科、大戟科、景天科、百合科、龙舌兰科、菊科和萝蘑科。狭义的多肉植物或多肉花卉,不包括仙人掌科植物,而仙人掌科植物因具有独特地刺座器官、习性上和栽培繁殖上有区别,将仙人掌科植物单独称其为仙人掌类植物或仙人掌类花卉,简称为仙人掌类或掌类。

多肉植物除了其肉质化器官的特殊形态的特点之外,能在园艺界倍受追捧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不论是高温干燥的环境、贫瘠的土地,还是岩石、沙地的恶劣生长条件,它都能绽放生命的光彩,仿佛沙漠中的一抹绿洲,打破了景观园林中植物设计的部分局限。

2 多肉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多肉植物因生长环境的影响,对干旱、贫瘠的环境具有很强的抗性,正好填补普通植物应用的空缺。恰恰相反,对于超出耐受湿度的空气和土壤,或者荫蔽的环境中,它们适应能力较差,容易腐烂死亡。目前,多肉植物在室外景观设计中应扬长避短,主要应用的领域有屋顶绿化、垂直绿化,还有在普通园林绿化中也广泛应用。目前景观设计中多选用景天科植物,如佛甲草、德国景天、八宝景天、六棱景天、圆叶景天、红叶景天、反曲景天、垂盆草、长寿花等。

2.1 普通园林绿化

目前,在园林绿化种植设计中多采用乔、灌、草多层次搭配的植物群落,营造丰富空间,在普通园林绿化中应用最多的也是多肉植物中的景天类。景天类植物具有:(1)植株个体矮小、种类多;(2)耐寒、抗旱、耐瘠薄,景观恢复较快;(3)养护简单粗放,可一年种植,多年观赏。它的诸多优点弥补了草坪草不耐旱,养护费用高,四季景观无变化的缺点。以八宝景天为例,作为地被植物,生长繁茂,形态饱满,片植效果佳,丰富植物群落的下层空间;也可用来布置主题性公园,或用于花坛镶边或替代草坪美化庭院。

2.2 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主要是针对建筑室内外竖向空间的绿化。室内垂直空间及建筑背阴面的立面空间,由于光照不足,植物根系生长空间受限和灌溉、施肥等难度较大,普通小灌木随着生长周期的持续会导致营养不良或徒长,影响设计效果。然而,景天科植物在竖向空间却能呈现较好的生长态势,适合粗放型管理,且形态小巧,种类繁多,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广泛用于室内装饰。

景天科植物为多年生肉质草本,夏秋季开花,花小而繁茂,颜色丰富。叶色丰富,以观叶为主,也有部分观花品种。石莲景天叶片呈莲座状,有绿、白、蓝、黑、复色等叶片,广泛用于茶几的摆放。钱串景天形态优美,适合小型盆栽。长寿花为室内常见的观叶观花植物,叶色翠绿,有红、黄、橙色等花色,非常艳丽,且花期长。

景天科植物植株矮小,肉质,耗水肥很少,易成活,为垂直绿化的装饰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2.3 屋顶绿化

一个有绿化的屋顶就是一部绿色空气调节器,通过许多实验证明:和无绿化的屋顶相比,绿化层可以给屋顶降温,在炎热的夏天,当室外温度30℃时,没有绿化的地面已达到不堪忍受的50℃左右,而绿化屋顶基层10cm处,温度则为舒适的20℃,进而将室内温度适度的降低。在寒冷的冬天,绿化屋顶则会像一个温暖的保护罩,将冰雪与屋顶隔离开,大大减少了冰雪对屋顶的低温影响,进而保护着建筑物不受冰雪侵蚀,另外,屋内也进而能够提高一定的温度。

但是屋顶花园受夏季气温高、风大、土层保湿性能差,冬季保温性差的环境影响,并且考虑到屋顶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承重的要求,则应注意多选择矮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利于植物的运输、栽种、养护管理。

在南方部分城市如上海、深圳、苏杭等已尝试在屋顶栽种佛甲草,由于佛甲草根系较细、扎根浅,因此将其草根网状交织分布在薄薄的种植层内,不但有利于保护屋面结构,而且起到了美观绿植的效果。

佛甲草为景天科植物,其抗旱性极强,在室外温度-5℃的霜冻气候环境下都不会死亡,而且能抗高温,长成后无需修剪,少有病虫害,自然成型,四季常绿。景天类的半支莲抗旱能力也是极强的,可以耐得住连续高温干旱,降雨后,能很快恢复活力,迅速爬满屋顶。半支莲各地常见,在我国南北都有分布,栽培或野生在山坡岩石上。

这些小小的景天类植物可以在屋顶形成一片绿色保护膜,提升人类绿化空间,打造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为改善生态效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维荪.徐民生.多浆花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王成聪.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大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王秀平,陆晓燕.多肉植物的栽培要点[J].广西热带农业,2008(6):59-60.

[4]鲍海鸥,陈波红.仙人掌科植物的栽培技术[J].江西园艺,2000(2):31-33.

[5]谢维荪.多肉植物栽培管理与品种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