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4-04-12 17:5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首要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历史教师都认可这一点,并且不遗余力地为之努力。历史故事浩如烟海,教师可利用这些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此外,历史儿歌或者诗歌朗朗上口,可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例如,只要和这堂课内容相关可以起到启发作用的小故事,我都在教学中巧妙引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为了体现前期的蓬勃发展,我将几次自杀未遂的故事穿课堂之中,深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天京,课本上只简单讲述了几句,我在教学时将其具体展开:洪秀全如何深居简出,杨秀清如何飞扬跋扈,悲情英雄石达开……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最后,我请学生总结为什么会失败,学生总结得有模有样,很有自己的想法。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方式不能单调乏味,应变换使用。如果每节课教师都讲述很多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会出现厌烦心理。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调整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时,对于没有什么人生阅历的学生而言,他们并不能深刻体会全国危急的情况。于是,我在课堂上播放了冼星海《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悲壮的歌曲回荡在教室中时,学生沉浸在了悲伤愤怒之中;当“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铿锵有力的号召出现时,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血与火的战斗,也理解了国破家亡的悲伤,更有了保家卫国的想法。在这个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增强了爱国情感。与高中历史知识相关的歌曲数不胜数,如《义勇军进行曲》《七子之歌》《南泥湾》……每个都能很好地诠释那个年代岁月的特征,可以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的补充,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
很多学生表示喜欢历史,但讨厌历史课,这是因为历史课上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琐碎,太繁多了,学生常常会出现忘记或记混的情况,所以学生不喜欢历史课。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儿歌或者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让枯燥乏味的人名、地名、时间等朗朗上口,使学生不宜忘记。例如,让学生记忆历史朝代时,我就搜罗了很多相关的顺口溜,如“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幽幽;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等,学生学起来没有难度,接受很快,而且也不易忘记。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必备条件
高中学生较为情绪化,是否喜欢任课教师对他们的学习影响很大。所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好历史的必备条件。我认为,教师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批评时,教师也要注意批评的技巧,切忌在班级内大肆批评某个学生或者当着家长的面肆意指责某个学生。
2.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亲和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这样学生会更加努力学习,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此外,亲和力对教师而言非常重要,只有有了亲和力,师生之间才可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表现出负面情绪,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气氛适时地调整自身情绪,给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知识,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历史的德育教育功能
针对高中生特有的特点,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智力因素的发展,还要关注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如有些学生很聪明,但并不用心学习,意志力也并不坚强;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没有展现出非凡的智力,但是具有不错的意志力和坚毅的性格。面对这些各具特色的学生,我们应该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教育,因材施教,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历史与其他学科相比具备德育功能的优势,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发扬优势,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关怀。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不喜欢一味说教的课堂,所以教师要有技巧地将说教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
篇2
关键词:兴趣;系统;情感;主动性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价值、道德、评价判断等都具有塑造作用,学生正处于性格、认知的发展完善阶段。因此,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能够以史为鉴,把历史知识运用于当下的生活当中,同时也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新一代知识分子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时展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考试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中心地位,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教学。
但是经过课堂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上课不喜欢听老师讲,认为历史不需要理解,只要背下来就能考高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只是为了应试需要,并没有从心底里热爱这门学科,教师往往发现学生明明都把知识点背下来了,但考试还是有很多题不会。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把知识的学习整合为对历史事件本质的把握,考试是对学生理解上的考查,因此只有让学生用心感受,细心对待历史的学习,才能实现以上学习目标。
兴趣教学在当下成为首先需要攻克的难题,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自觉地深入思考和理解历史呢?第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历史画面。学生长时间看课本易产生疲劳,如果为其呈现生动的图片或者视频,不仅能缓解学生的压力,还会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把精力集中在历史的学习上。第二,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被教师认可的内在需求,一旦被表扬,学生会表现得更加积极,但是如果课堂上遇到问题,学生表现过差,教师课上暂时不必立刻责备他,以眼神示意,课下单独谈话,耐心说服,学生心悦诚服并且感觉自己受到重视和尊重,会对教师产生尊敬之情,那么以后再上课就会遵守纪律。第三,实践证明:学生中学阶段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如果认为这个教师严格、教学能力好的话,就会认真对待学习。因此,教师也要充分反省自身的不足,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上课说话要抑扬顿挫,引导学生紧跟教学思路。第四,历史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具有丰富的潜在教学资源可供使用,几乎每个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其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专心。
历史知识的学习比较系统化,例如,在讲经济、政治等多个模块时,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思路清晰,以时间为主线,将人物、事件串联起来,然后再在空间上进行拓展深化。如中国古代史上的唐、宋、元、明、清,每个时代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上分别有什么特点,教师要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考查。尤其高三阶段对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融会贯通。还要注意单个知识点的掌握,教师要在点、线、面上都有所侧重。同时,知识的系统化还需要学生对相类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例如,在学习北魏改革时可以和商鞅变法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在比较中学生形成全面的历史观,深入了解事件推动发展的本质因素,既有单个历史事件“面”的铺展,又有“线”的梳理和对照。系统化教学还可以通过教师在黑板上列大纲的方式体现出来,使得历史脉络清晰可见,然后在每个历史阶段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程度,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列大纲,对自己进行“线”的考查。
以上是通过外在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往往忽略了历史知识的情感特征,建议教师对学生采取情感教学。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中日比较有名的战役总结归类,如果单纯让学生背诵每个战争的意义,会造成学生的被动感。教师要以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切入点,挖掘历史知识中国家的概念,上升到保家卫国的层次,学生产生对自己国家的捍卫意识,从而加深记忆。另外,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其领导的著名战争,要帮助学生对其产生感情。
但是所有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都要围绕以建立学生的主动性为中心,教师要改变以前的“我讲你学”“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即使再怎么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但如果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自己的能动性,一切也都徒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历史学习是对事物本质的探求,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掌握知识,学生知道怎样分析问题之后,能够独立解决新的问题。二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例如,在探求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包括哪几个方面的时候,课本上会有解答,但是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归类会有哪些影响因素,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又包括人为客观和自非人为客观,学生自主思考差不多都能想到,只是在语言上需要进一步修饰,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历史观的一步步形成。三是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并且分出重点、难点,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养成了学生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篇3
关键词: 古代手工业 青花瓷 民间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赵亚夫教授在“历史教学设计”课中提到:依照现代教学设计理念,一是不能平铺直叙各知识点,要求依照核心目标探究核心知识;二是历史情境必须有助于核心意识的养成,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必备条件。下面我谈谈对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一课的课堂设计。
一、本课导入
好的导入可以点题、凝神,本课以视频短片《青花瓷》切入,其目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优美的歌曲和画面中体会到古中国的先进和美丽,并且带着这样的感情学习下面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环节,呈现了课程的三维目标和关于手工业的概念。目标的呈现在于使学生知纲明目,而手工业这个概念的呈现,则是对历史知识的一次求真、求细、求准,这是从理论角度对本课内容的一次简略阐述,可谓教学过程中的“灵犀一点”。
第二环节,对官营手工业这一部分的设计处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脉络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容易得出,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通过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重点是对学生对官营手工业发展表现的介绍。
冶金业这部分,教师出示曹操、刘备、孙权兵器图片导入,接下来是学生(孙奇彬)介绍冶金业的发展历程和表现,并且重点介绍越王勾践剑和著名的炼剑师欧冶子。听完学生的介绍,教师再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冶炼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制瓷业这部分和冶金业的设计脉络大体相同,也是教师导入――学生介绍――世界地位这样的三部曲。在这里(许秀娟)学生不仅介绍了古代瓷器的发展概况,而且加入了一些小故事印证中国瓷器的影响,很有创意。此模块比较特殊的地方是出示了一个“微鉴宝”栏目,这一活动的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当堂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三大沉船事件的引入是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以今带古,引出古代中国瓷器在当时的影响。
丝织业的导入比较诗情画意,是引入了《孔雀东南飞》中的一些片段描写,跟冶金业和制瓷业的设计脉络相同,学生(张春元)重点介绍了黄道婆,很生动吸引人。这一模块在世界地位这一块渲染的要多些,比如西方对“赛里斯”的称赞、想象和丝绸之路视频的播放,都在凸显这一问题。
综合这一环节来说,我认为这是本课的亮点和重点:第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学生为主体这一要求,三位学生的介绍既有对课本知识的总结归纳,又有对相关历史的拓展分析,让他们来讲、来展示,使得讲者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更使得听者就是其他学生有新鲜感和亲近感,这是单凭老师讲授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第三环节,对民间手工业的设计处理。
首先是通过出示材料引出民间手工业的两种形式,并且引导学生明晰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脉络。其次,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探究,并且出示了问题:一是江南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前景、手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二是填表格区分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这一模块并没有特殊的设计,算是这一堂课中的“绿叶”部分。
第四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这一部分主要是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完成对古代手工业特点的理论概括。没有血肉的历史课是干巴巴的,没有骨骼的历史课是杂乱无章的,缺少支撑,没有深度,流于形式而没有内涵。当然,这一部分的设计里,也有一个细节,就是中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世界这一特点是放在所有特点最后的,这既是对前面特点的情感升华,又为导入下一个环节做了准备。
第五环节,教师出示材料图片,通过古代(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也是五大文明区域之一: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南欧爱琴海沿岸、东亚黄河流域)、近代(世界工业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和英国的对比)、现代的反差,让学生设计出一张中国递交世界的名片。
这一环节,做到了一节课核心理念形式上的完整诠释,也在古代、近代、现代的时空转换间,牵引学生的思维跳出课本的苑囿。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
- 上一篇: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 下一篇: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