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4-04-12 17:5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外投资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要关注会计报表的审计意见。
按照要求,企业提供给银行的财务报表必须经过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在实务工作中,信贷人员对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也不能盲目使用,一定要关注审计报告所出具的意见类型。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分为标准无保留、保留、否定和无法发表意见等四种意见类型,对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会计报表信息可以正常使用;对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则要考虑审计报告说明段中会计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对上述影响要加以调整。如某个企业的审计报告第三节说明段中表述“贵公司xx交易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该事项将形成多增主营业务收入xx万元,多增应收账款xx万元,多增利润xx万元……”信贷人员在报表分析时则要对多形成的收入、资产、收益加以调整,如盲目使用,将会影响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销售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多个财务指标。对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会计报表本身就缺乏合法性和公允性,是无法使用的报表信息。
第二,要关注企业的应收款项。
企业的应收款项分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对于应收账款的分析,要关注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其可收回程度,检查应收账款是否按照一贯合理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充分适当,有无少提坏账准备虚增利润,多提坏账准备设置秘密准备的情况,从而确定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销售利润率等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对于应收票据,则要详细检杳其贴现和质押情况,检查其与报表附注的披露是否一致,与短期借款的金额是否吻合,有无长期未收的应收票据未结转应收账款。对于其他应收款,则要重点检查其项目明细,防止企业股东抽逃出资在具他应收款项中虚挂往来,或者企、仅(新公司法出台前)实际对外投资超过其净资产的50%时,超额部分在此项日下挂账。
第三,要关注企业存货。
对一般企业而言,存货大多具有数量多、金额大、品种繁的特点,加之其在原材料、产品、产成品等各环节之间的流转时间长,核算手续复杂,因而极易成为企业夸大资产、虚列成本、虚增利润的“调节器”,
对于存货项目,一要重点检查其实际品质,检查有无残损变质或过时的存货未及时清理,有无未按制度规定全额或部分计提减值准备而虚增资产和利润;二要重点检查产品成本结转的核算,要根据企业历史或行业平均成本指标,检查其成本结转与主营业务收入是否配比,有无少转成本虚增利润的现象;二要重点检查企业存货各个时期的资金占用状况,结合历史数据,检查其资金占用是否合理,存货库存是否适当,有无原材料紧缺、产成品积压滞销的情况。
第四,要关注企业的对外投资。
新《公司法》出台前,国家对企业的对外投资严格控制,累计对外投资不得超过企业净资产的50%,新《公司法》虽然不再限制,这与国家鼓励投资的大背景相关,但作为银行信贷人员,对企业的对外投资仍然要持谨慎的态度!综观国内许多大的企业集团或上市公司,都因在主营业务红火的情况下盲目投资,涉入自己陌生的经营领域,最终导致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陷入濒临破产的绝境:分析企业的对外投资,一定要看投资的资金来源,如果是通过高负债来进行对外投资,则要慎之又慎,对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决策水平进行估价,捏紧银行的“钱袋子”。
另外,对企业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也要非常关注。会计准则规定,对投资企业控制、共同控制或具有重大影响的,一律使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其投资收益随着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变动而变动,反之使用成本法进行核算,只有等到实际分得股利时才确认投资收益。而现实中计多企业钻制度的空子,“报喜不报忧”,如果被投资伞业发生亏捌时,则采用成水法核算,不确认本企业的投资损失;如果被投资企业产生盈余,则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确认本企业的投资收益,从而达到人为操纵利润的目的。
第五,要关注个业的金融负债。
金融负债对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高速增长时期,较高的金融负债水平可以使企业获得超额的收益。更好的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反之,当收益水平低于付息奉时,就会产生财务包袱,带来偿债危机,形成企业巨大的财务风险。因而,金融负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影响很大,也成为我们日常信贷工作所关注的重点。
对于企业的金融负债,首先要检查其期限结构是否合理,长、短期负债与长、短期资产是否匹配,是否有短期借款资金被挪用作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等长期资产项目,偿债期限与资金回笼不对应。
其次要对企业金融负债的保证:方式进行详细的了解,对抵押类资产的评估价值、变现能力进行科学的估价,对一些折旧率高、价格波动大的资产,以及某些变现能力差的专用设备更要慎之又慎,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确定其价值,规避市场风险。
再次要连笔检查企业长期金融负债的到期时间,重点关注有无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转列为流动负债核算,人为夸大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第六,要关注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投资者在总资产中所占有的份额,通常称为企业净资产,下设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四个科目,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的资本公积。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的投资溢价、外币折算差额、接受捐赠可以在此科目核算,而固定资产、太形资产的评估增值,在未实现交易前仍应该按照历史成本计价,不能虚增长期资产,确认资本公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企业通过长期资产,尤其是土地使用权的评估增值来达到增加净资产,降低负债串的目的,现阶段最为关注的是: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了招商引资,纷纷以低地价甚至零地价束手枪投资项目,某些投资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往往通过评估增值来作为抵押物向金融部门融资,几万元一亩的土地评估成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亩,大打空手道,造成抵押资产评估价值与实际价格的背离,把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嫁给商业银行。
第七,要关注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反映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涉及到资产、负债、成本、收益等多个项目,极易成为企业造假的会计科口。―个正常经营的非投资型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应该构成收益的主要来源,而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带有相当的偶然性,只能作为补充,否则就会本来倒置。对一个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而言,银行信贷最关心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收入交易的真实性,应将收入明细账与企业增值税发票、所得税汇算清缴表进行核对,查找差异,杜绝虚假交易。对于年末、季未等企业核算的关键时点,要格外加以关注,谨防企业虚列收入。对企业发生销售红字退回,要逐笔核查,防止企业通过“先确认再冲销”的方式在年度间人为调整收入、二是收入定价的合理性。重点关注关联企业间的销售收入、分期收款销售收入、发出商品收入的核算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收入确认的相关条件。
第八,要关注企业的期间费用。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是企业的三项期间费用,其与主营业务收入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在分析企业三项期间费用时,要结合历史数据进行比较,才能分析出费用波动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营业费用、管理费用随着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而财务费用则不同,它与企业的融资规模配比,与资金成本相当,如果财务费用与付息水平出现差异,则要重点检查资本化利息的核算是否准确,有无将赞用化的利息支出人为调整为资本化。
如某些企业,其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早已进入可使用状态,但其固定资产贷款利息仍然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科目归集,不在财务费用中列支,造成企业少列支出,虚增利润,夸大收益。
第九,要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是银行信贷资金还本付息的真正来源,一个收益率再高的企业,如果没有充足的现金流,其收益也只能停留在应收账款、存货等空洞的报表数据上,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价值。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大类,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为重要,是企业还本付息的主要来源。一个理想的企业现金流量模式应该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值,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正值,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正负相间。
第十,要关注企业的报表附注。
篇2
一、资金监管
(一)筹资
当企业拟实施下列筹资行为时,应分别报特派员,监管机构同意或备案:
1 采取吸收合并等筹资方式,导致改变企业股本结构时,事前须经监管部门同意,然后提交股东大会批准。
2 接受非货币资金投资,须由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经监管部门会同同级国资部门确认。
3 用资产抵押方式向外举债筹资,全资企业无论数额大小,应报监管部门同意;上市公司绝对额超过净资产5%,非上市公司超过净资产2%的,在提交股东大会批准之前,先征得监管部门批复同意;上市公司在净资产5%以下,非上市公司在净资产2%以下的资产抵押贷款,由企业董事会决定,并报监管部门备案。
(二)资本金
未经企业股东大会批准,企业不得随意变更股本结构。企业资本金的增减变动,筹资及法定重估中资本公积金的增减变动,弥补亏损引起盈余公积金的变动等。经监管部门同意后,提交股东大会批准。
(三)消费资金
控股企业各项消费资金的使用,应编制项目预算和开支计划,由董事会审批并报监管部门备案,全资企业项目预算和开支计划,应报监管部门审批。
(四)运营资金
各企业要按照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对外投资、生活福利等,分类按季编制资金运营预算,企业重大资金使用计划,应报监管部门备案。
(五)其他
监管机构在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监管时,为确保出资人和企业的利益,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任何部门和单位对企业的收费、罚款和摊派,必须经特派员复核、签批,凡无合法依据、标准的收费、罚款和摊派,企业一律不得支付,为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对无效合同,无合法凭证、无合规手续的会计事项,有权要求企业不能对外支付现金(包括支票、汇票等)。
二、资产监督
(一)损失的核销,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存货计价办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等重要会计政策
企业损失的核销方法、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存货计价办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等重要会计政策须经特派员审批,财务管理制度的变更,必须在年度终止前提出变更申请,说明变更的原因和理由,经监管部门同意,报本级政府批准。
(二)担保
企业一般不得对外提供借贷款担保,确需提供担保的,应根据《担保法》要求相关企业提供反担保。对外担保金额。全资企业无论数额大小,应报监管机构批准-上市公司担保额超过净资产5%时,非上市公司超过净资产2%时,在提交股东大会批准之前,应先征得监管机构同意;上市公司在净资产5%以下,非上市公司在净资产2%以下时,由企业董事会决定并报监管机构备案。
(三)对外投资
全资企业所有对外投资和项目投资,应报监管机构批准;上市公司绝对额超过净资产5%,非上市公司绝对额超过净资产2%的对外投资和项目投资,应在召开股东大会之前,征得监管机构同意;上市公司在净资产5%以下,非上市公司在净资产2%以下对外投资和项目投资,由企业董事会决定并报监管机构备案。控股企业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单项投资超过100万元的必须事先征得监管机构同意。
各企业对外投资必须按年度分项目编制投资损益明细表,反映企业各项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四)损失及固定资产处理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盘亏、毁损、报废等净损失,应区别不同情况依据盘存记录、技术单位的品质鉴定或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报告,经部门负责人审核、财务部门审查提出意见,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特派员审批处理,计人当期损益,全资企业还需由主管财政机关在决算批复时一并审批。
三、成本费用的监管
(一)业务招待费
监督企业建立业务招待费预决算制度和财务审核制度,在财务制度规定的控制比例内据实列支。企业制定的有关业务招待费开支办法和标准应报监管机构备案。
(二)递延资产
监督企业按国家规定的项目列示递延资产,分期处理。对确需转入递延资产的有关费用支出,必须将新增项目的名称、金额、摊销计划报市监管机构同意,全资企业还需报主管财政机关审批,否则,不得列入递延资产。
(三)固定资产竣工入账
监督企业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竣工决算手续。已经交付使用但没有办理竣工验收的已完工项目,应按暂估金额计人固定资产价值,并按规定提取折旧。已经整体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否办理竣工决算手续,一律按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其借款利息和汇兑损益,必须按规定计人财务费用,不得计人在建工程成本,也不得列入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
(四)待摊和预提费用
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的预提费用项目及标准,需报特派员审批,并报监管部门备案。预提数额与实际数额发生差异时,应及时调整提取标准,多提数额应在年终冲减成本费用,需要保留余额的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
四、收入及其分出的监管
被监管企业应严格按《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章程和其他有关规定合理界定收入,准确核算利润,按规定程序实施利润分配。
监管机构对企业收入、利润实现的真实性和税后利润分配的合理性进行监督管理。
五、财务报告的监管
企业应按月、季和年度向监管机构报送财务决算报表和有关财务报告,年度财务决算报表还应同时报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
篇3
对外投资效益审计应遵循内部控制导向原则和综合分析原则。审计人员首先评估对外投资决策、执行、处置等环节控制的健全性;根据健全性评估结果进行符合性测试,并提出完善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建议;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考虑到对外投资效益影响因素的复杂多样性,审计人员应根据对外投资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的审计方法,从而使审计证据更有力,效益评价结论更可靠。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必要时依靠专家的经验与能力对问题和现象本质做出定性判断。定量分析指标体系必须合理,并呈动态修正变化,以及时适应对外投资效益审计的时效性要求。
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审计能够加强对外投资内部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行为,防范对外投资风险,保证对外投资安全,提高对外投资效益,确保国资公司资产安全、有效、保值增值。
一、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审计发现的问题
国资公司对外投资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投资及股权投资三类。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国资公司股权性投资大幅度增长,投资的行业分布较广,主要有水电、房地产、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其中对房地产业和餐饮业的投资剧增,以某市为例:国资公司投资房地产总额2007及2008两年比2006年增加了3.8倍,餐饮业的投资增加了8倍,有明显向一般性竞争领域集中的趋势。对外投资效益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对外投资项目未经国资监管部门批准。某市审计抽查发现有13个项目涉及金额2 863.83万元对外投资项目未经国资监管部门批准。例如某公司2005年出资1 884.49万元,全资收购一家私人公司;某集团公司涉及10个项目,投资增、减额775.45万元,投资项目是对以前改制退出企业的增资扩股。上述国资公司对外投资均未经国资监管部门批准。
(二)个别国资公司主营业务与公司设立的宗旨不尽相符,其主业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例如某公司是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而设立的,据审计调查该公司2007~2008年非农企业投资项目担保金额占73%。
(三)少数企业利润分配关系未理顺。例如某公司原由某国资公司投资设立,政企分开后已划归某集团管理,但审计发现,该公司2006~2008年实现利润仍分配给原投资单位作为部门经费来源,不符合政企政资分开的原则,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不利于加强部门预算的管理。
(四)部分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收益核算不规范。例如某市至2008年末有3家公司未按权益法核算要求体现投资收益,存在调节利润倾向,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五)部分投资资金被长期占用,面临损失风险。例如2003年以来某集团被下属公司占用的5 000万元资金,至2008年末尚有大部分资金未收回;某公司于2001年6月与其他公司合作投资本金2 020.75万元至2008年末未收回,同时在2003年4月购入国债1 000万元被证券公司挪用,目前该证券公司正处于破产清算过程中。
(六)部分政府调拨资产尚未操作到位。如按政府抄告单要求某公司应将其部分资产注入其他公司,但至2008年末账面尚未调整到位。
二、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审计内容与评价指标
审计机关依法审计对外投资决策过程、合规性、日常管理等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国资公司对外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和监督。
(一)对外投资经济性审计
经济性审计主要审计对外投资项目的建设成本,应重点审计对外投资项目(预)决算。审计对外投资项目的工程量及各项费用的计算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数量是否正确;审计项目设计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变更内容是否真实;对外投资项目最终决算与项目预算有无重大差异;审计建设单位有无及时办理工程决算等问题。经济性审计更注重对外投资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建议根据审计计划采用跟踪审计方式,通过对项目的经济性审计可以防患于未然,对于不当费用的发生以及其不利因素,能够及时纠正和剔除。对外投资项目经济性审计评价指标主要有:
1.实际投资变化率=[(审定竣工决算-批复概算)/批复概算]×100%=0
数据采集:审定竣工决算来源于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报告,批复概算来源于工程项目的概算批复文件中批复的概算数。
审计标准:实际投资变化率≤0为好,说明决算没有超概算,投资计划控制较好。
2.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审定的单位工程竣工决算造价/建筑面积
数据采集:单位工程竣工决算造价包括简易的水电,不包括设备投资和待摊投资。建筑面积从竣工验收报告中取得。
审计标准:单位建筑面积造价≤该地区同类工程单位建筑面积平均价,如果偏高建议以后加强造价全过程控制与跟踪审计。
3.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增减率=[(审定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100%
数据采集:审定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来源于审定的建设项目概况表,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来源于概算批复文件。
审计标准: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增减率≤0,说明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决算没有超概算,建设单位管理费用计划控制较好。
4.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单位工程预算造价]×100%
数据采集:单位工程竣工结算是指审定后的单位工程竣工结算造价,单位工程预算造价是指批复预算。单位工程竣工结算是单位工程实际发生的建筑和安装工程费。
审计标准: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0,说明建安造价决算没有超预算,建设单位管理费计划控制较好。
(二)对外投资效率性审计
效率性审计主要审计对外投资经营活动过程中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并对外投资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对外投资效率性审计应审查对外投资投入的资源和产出成果的真实性,分析影响组织经营活动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效率性审计应该围绕资金运用展开,注重对外投资项目资金支出过程的控制,是一种动态审计。对外投资项目效率性审计评价指标主要有:
1.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总投资)×100%
数据采集:计算投资利润率时,年利润总额,可选择评审年份的利润总额。总投资的数据来源于工程竣工决算报表。
审计标准:项目投资利润率≥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可行。
2.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数据采集:计算投资利税率时,年利税总额,可选择评审年份的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之和,即:年利税总额=年利润总额+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年利润总额、总投资的数据直接引用计算上一个指标时的数据。
审计标准:大于或等于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可行。 3.新增固定资产产值率=(本期新增总产值/本期新增固定资产)×100%
数据采集:本期新增总产值即由新增的固定资产带来的营业收入,可从新增了固定资产的营业网点的损益表中取得,这是一个增量数据,要用审计前一年和审计年度的营业收入的差额。本期新增固定资产这个数据可从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的工程概况表中取得。
审计标准:与同类项目比较,大于同类项目新增固定资产产值率为良好。
4.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年份-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当年净现金流量或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建设项目年利税总额+折旧)
数据采集:总投资的数据来源于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现金流量有关数据从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中取得;年利税总额可直接引用投资利税率计算时的数据,折旧=投资总额×行业固定资产折旧率。
审计标准:小于行业静态投资回收期(年),可行。
(三)对外投资效果性审计
效果性审计主要审计对外投资经营活动实际取得成果与预期取得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审计分析无法按原定对外投资计划开展相应项目、业务或者中途停止项目、业务的原因;是否建立对外投资管理控制系统并评价、报告和监督对外投资的效果性。效果性审计主要关注的是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及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既要审计评价对外投资的经济效益,也要评价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环境影响。对外投资项目效果性审计评价指标主要有:
1.NPV=∑(CI-CO)t×(1+i)-t
数据采集:CI和CO可从项目全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中采集,ic为行业基准收益率或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审计标准:NPV≥0,说明项目IRR大于项目行业基准收益率,可行。建议NPV用Excel求。
2.IRR,∑(CI+CO)t×(1+IRR)-t=0
数据采集:CI,CO和t可从项目全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中采集。
审计标准:IRR≥行业基准收益率,效果好。
3.净现值率NPVR,NPVR=(NPV/PVI)×100%
NPVR为项目财务净现值率;NPV为项目净现值;PVI为项目总投资现值。财务净现值率表示项目单位投资现值能够获得净收益现值的能力。
审计标准:净现值率大于零,可行。
4.工程计划工期率=[竣工工程实际工期/竣工工程计划工期]×100%
数据采集:审定建设项目概况表
审计标准:工程计划工期率≤1,说明节省了工期,工期控制效果良好。
三、改善和提高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的审计建议
对外投资是国有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对外投资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一)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政策和管理制度。一是国资公司要建立对外投资的制度约束机制并涵盖对外投资的投资方向、资金来源、效益评价以及相关的资金拆借、担保等各个方面,并能做到有效执行;二是对已有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细化,增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加强对股票、债券、理财产品等高风险的金融性投资行为及担保业务的范围、投向等方面的管理;三是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强化国有资产经营考核制度,加大投资项目效益评估力度,防范投资风险,使国有资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增值;四是建议创新对外投资管理模式,建议国资管理部门对所属国资公司采用统一的网络版财务软件,提高国资管理部门的财务监控能力,同时统一组织对所属国资公司年报审计工作,统一方案,明确重点关注的内容,准确全面掌握国企经营动态。
(二)进一步加强国资公司对外投资的清理工作。一是对未经审批的对外投资项目进行清理,完善审批手续;二是对外投资项目的盈亏情况进行排查,针对长期无收益或亏损的经营性投资项目要分析查找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促进提高投资收益;三是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核算投资损益,应收回的投资收益要及时督促收回,未反映的投资损益要如实反映,以全面、准确反映对外投资损益情况以及国有资产营运状况;四是对某些投资公司托管未纳入考核范围的企业集团的债权债务情况应及时进行清理。
(三)进一步完善国资公司对外投资的发展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尽快制定国资公司对外投资“十二五”规划,使国有经济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推动国资公司对外投资向优势行业、关键领域集中,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篇4
关键词: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一、制订内审工作计划
首先是制订内审计划。集团公司下发内审项目通知后,处室负责人组织内审人员编订内审工作计划并成立审计小组,对每组的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处室负责人对工作计划进行初步审核,确定计划的可行性。其次下发审计通知。内审人员根据内审工作计划做实施计划请示,对被审单位行文下发审计通知。对于半年、全年审计报告对于重点专项检查的项目,请示相关领导,经分管领导、总经理和董事长批示后,向被审单位下发审计通知书。第三,制定审计方案。内审人员在审计前期应当调查了解被审单位的相关情况,并告知被审单位审计的目的。内审人员与被审单位相关负责人见面进行前期的沟通座谈后制定审计的项目、内容及每个项目审计所需要的时间、人员等。同时,分析被审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二、查询相关材料
被审单位需配合内审人员工作。被审单位要积极协助和配合内审人员的审计检查,提供相关材料,材料务必真实、全面,不可缺少或有隐瞒,要随时回答内审人员的疑问。被审单位所出具的材料包括财务类和备查类两类资料,所需资料清单如下:(1)财务类资料: ①会计报表及附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②往来明细表(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标明资金使用用途及年限;③会计凭证;④科目余额表;⑤银行存款对账单、余额调节表;⑥长期股权投资情况、出入库台账、招投标情况目录及相关合同;⑦填写利润、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和往来明细表;⑧被审单位人员名单及工资标准及当月工资表;⑨被审单位年度合同及合同台账(贷款合同、担保合同、购销合同等);⑩在建工程完工进度明细表及在建工程情况说明;被审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从投标中标、组织施工到竣工使用全过程的概算、预算和项目工程进度统计。(2)备查类资料:①被审单位公司章程、章程修正案及组织架构;②年度股东会及董事会会议纪要(人事任免、经营决策、项目安排等);③营业执照;④被审单位内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目录。上述材料需被审单位加盖公章,以上资料清单并不是完全详尽的,在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会根据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三、实施审计方案
内审人员根据审计所需资料清单进行审计前的数据准备工作,对被审单位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查阅分析。内部审计首先从内控制度入手,审查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内审人员应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初步评价,评估风险,确定控制薄弱环节以及审计的重点从而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审人员审查被审单位的实际业务活动的运行是否与相关的内部控制相符合,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一般内部控制风险控制环节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是否所有重要经济业务的发生都经过集体决策,重大事项或重要财务会计处理是否经适当审批,执行情况如何,对外投资决策是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等;(2)检查被审单位在有关资产管理、投资、担保、抵押等经济业务方面是否存在并良好执行相关内控制度;(3)检查被审单位在主要业务循环控制点是否存在漏洞,包括货币资金循环、采购及付款循环、销货及收款循环、投融资循环等。
四、提交审计报告
首先是分析总结。编制交换意见稿内审人员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编写审计交换意见初稿。审计交换意见稿经审计组长审核后报处室负责人。处室负责人对内审人员的工作底稿,收集的相关证明资料和审计交换意见稿进行审核。第二是提交反馈意见。内审人员将审核后的审计报告初稿与被审单位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交流意见,出具交换意见稿,并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将反馈意见与改进建议交给法审处。第三是汇总反馈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内审人员收集、整理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修正审计报告初稿,将修正后的审计报告呈送给被审计单位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
五、结论
正式出具审计报告,内审人员根据集团公司领导审阅结果正式出具审计报告,一式肆份。两份交给被审计单位,单位负责人和单位存档各一份。两份由集团公司行政处和法审处各存档一份。其次做出审计结论和决定,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一经下达,被审单位务必遵照执行。最后审计资料的整理归档, 内审人员对被审单位资料和工作底稿进行整理、装订、编号,形成内部审计档案,并由法规审核处负责保管。
参考文献:
[1]王清华.试论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J].消费导刊,2008,(08).
篇5
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是我国首家集团化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和原国有资产管理局授予的证券业务审计、评估资格,国家审计署授予的大中型企业审计验证资格,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首批推选的金融机构审计资格等全方位执业资格。
岳华经过十年的发展,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客户涵盖航空、金融、电子、电力、旅游、房地产、电信、交通、运输、能源、机械、农业、林业、餐饮、酒店、医药等诸多领域,为上市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民营高科技企业等提供年报审计、专项审计、上市审计、验资、评估、咨询等专业服务,并多次受财政部、原国家计委、中国证监会、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等委托,承担包括国防工程在内的多项大型专项审计,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
获奖理由
岳华会计师事务所以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和对行业的纵深理解而颇受投资者和社会共众的信赖,岳华有一支业务素质过硬、职业道德良好,具广博国际视野且对中国国情有着深刻了解的资深的人才队伍,再加上其严格的管理和严谨的审计作风,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和迅速与国际接轨,已经成长为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杰出代表。
一、了解某煤业集团所在行业及其环境
(一)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煤碳行业主要指标连年创新高
继“十五”期间煤炭工业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后,“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上半年,煤炭行业各项指标再攀新高,其中煤炭销售、工业增加值、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四个主要指标更是创出四个“历史最好”。
2.煤炭行业结构调整见成效
煤炭行业结构的大幅调整,无证小煤窑的整顿关闭,表明政府对煤炭行业的宏观调控在大幅增强。通过结构调整,维持目前的供求关系,保持煤炭行业现有的盈利能力,解决煤炭行业多年积累的问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能源供已经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主基调。
3.煤炭行业利润呈下降趋势
目前煤炭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由于人工成本及动力成本在上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利润增幅下降。煤炭行业单月销售和单月利润增幅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国有大矿和地方小矿的竞争力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煤炭公司的采矿权是无偿或低价取得的。公司的资产没有完全反映这一项目,所以国有煤炭公司低估了公司的价值。同时,也正是由于资源无偿使用即将改变,煤炭资源储量价值将有价可循,煤炭资源储量价值将成为煤炭公司价值的重要方面,采矿权价值的提升必将增加煤炭企业的投入,降低其利润。
4.煤碳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市场风险。
(1)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已见端倪,煤炭需求由旺盛期逐渐转入平稳期。煤炭行业前一周期投资过热,形成煤炭行业生产能力旺盛,因此冲击了煤炭的市场价格;其次,出口的减少,也加大了国内市场上的煤炭供给,进一步加剧了煤炭行业产能的过剩状况。
(2)出口受阻。煤炭库存增加,煤价出现同比回落。库存增加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煤炭进口增多、出口减少。中国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例如下调出口退税,已经抑制了煤炭生产商的出口兴趣,降低了煤炭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了解某煤业集团的基本情况
1.某煤业集团与行业发展的趋同程度
随着全国煤炭行业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某煤业集团也实现了经营业绩的飞跃,近几年利润大幅度攀升,公司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与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有较高程度的趋同。
2.某煤业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情况
(1)某煤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建设及执行情况
某煤业集团系我国建矿较早的国有骨干煤炭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内部管理制度等比较完善,建立了人事、生产、安全、财务、资产管理、采购、销售、后勤服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其内部控制能够较好地执行,审计中未发现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
(2)企业财务管理情况
①集团内部非法人单位之间的结算方式
该煤业集团分支机构之间、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通过内部往来核算,相互之间以内部转账通知单作为入账依据。
②资金管理及对外投资管理
在资金管理方面,某煤业集团未成立财务公司,但设立了资金结算中心,由结算中心对集团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
对外投资管理方面,某煤业集团设立了专门的投资管理部,由其负责对外投资统一管理。
(3)某集团的会计核算情况
①某煤业集团之子公司――某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集团总部及其他子公司执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②某煤业集团的会计核算特点
第一,煤矿井巷构筑物折旧费计提方法
某煤业集团按照有关规定,以生产每吨原煤计提2.5元井巷费作为井巷构筑物的折旧,计入制造费用。
第二,劳动人事特点
该煤业集团煤炭开采大量使用农民工,煤业集团与劳务输出公司签订农民工使用合同,向劳务输出公司支付劳务费,由劳务输出公司负担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等费用。
第三,低值易耗品核算特点
煤矿用的十二种小型设备作为低值易耗品核算。
第四,税金方面
该煤业集团按原煤开采量计算缴纳资源税,税率1.00元/吨,计入管理费用。
第五,产品销售特点
该煤业集团煤炭产品主要供应国内特大型冶金、电力企业,部分冶炼精煤和多种产品出口韩国、日本等。一般是先到款,后发货,拖欠货款的情况较少,现金流量比较充裕。
第六,关联交易特点
该煤业集团煤炭产品,先销售给其子公司某股份公司,再由某股份公司对外销售,存在大量关联方销售。
第七,固定资产投入特点
前期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投入;需要投入大量的不直接产生现金流量的安全设备、环保设备;煤矿属于资源型企业,资源枯竭期到来后,企业存在转型问题,矿井构筑物等固定资产的弃置处理费用较大。
第八,煤炭行业特殊费用
维简费。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财建[2004]119号文规定,自2004年5月1日维简费计提标准由6元/吨提高到12.5元/吨。
安全费。按照国家发改委有关规定,自2004年5月21日起按照8元/吨标准计提安全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作为长期应付款管理。
塌陷补偿费。根据煤矿自身所在矿区塌陷情况,按照历史经验,由企业合理估计,对需要支出的塌陷补偿金进行预提,计入管理费用。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核算。以煤炭销售额的0.82%计算缴纳,计入管理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明细科目。
3.某煤业集团会计核算模式
某煤业集团母公司实行二级核算,母公司有六十多个二级核算单位,另设基建财务,生产成本由二级单位发生并归集,集团财务部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机关,每月由二级单位上报财务报表,由集团财务部汇总编制母公司会计报表。集团总部负责集团重大决策、制定财务政策、经营方针,子公司定期向集团上报财务报表,由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二、某煤业集团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评估经营风险,并考虑这些风险是否可能导致重大错报。
根据对某某煤业集团所在行业及其环境的了解,受煤炭行业大环境的影响,该煤业集团经营失败的风险比较低,因此由经营风险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较小。
2.初步评估审计风险
发行企业债券需要公开企业债券发行前三个完整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发行企业债券审计属于高风险审计项目,根据该集团历年的审计情况,我们确定的重点审计领域如下:
(1)前几年煤炭行业不景气,行业亏损严重,企业为了满足发行企业债券的要求,企业存在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性。
(2)由于需要按《企业会计制度》调整原会计报表,因此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应该调整的项目是否调整到位,调整金额是否正确即是审计关注的重点。
(3)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是否正确,基建报表是否纳入母公司会计报表范围,应予以剥离的非经营性单位的资产、负债是否已剥离,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是否已纳入合并范围,是否存在通过合并范围的变化调整利润的现象。
(4)应该计提的维简费、安全费、塌陷补偿费等是否已足额计提。
(二)制定审计工作方案
1.根据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制定总体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2)分派更有经验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2.明确审计目的
本次审计的目的是为某煤业集团发行企业债券提供2002-2004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服务。
3.确定审计范围
本次审计的范围是对某煤业集团200X、200X+1、200X+2年度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4.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根据某煤业集团发行企业债券审计的要求,以及200X-200X+2年度该集团财务决算由我所审计的情况,制定以下审计策略:
(1)重点对财务决算由其他事务所审计的子公司进行审计,包括了解、研究内部控制并进行符合性测试,对财务决算由我所审计的集团总部及子公司,本次审计不进行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2)实质性测试方面,主要是审核我所财务决算审计底稿,对其业务类底稿予以利用,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出记录,并补充相关审计程序,对财务决算由其他事务所审计的子公司进行实质性测试。
(3)对原财务决算审计报告中保留的事项予以重点关注,着重关注其影响是否已经消除。
(4)对未纳入母公司会计报表编制范围的基建报表进行补充审计,并将基建报表并入母公司;
(5)将债转时确定的非经营性单位的资产、负债从原会计报表中予以剥离;
(6)某煤业集团存在下年财务决算调整期初决算数据的问题,本次审计对此类调整情况进行追溯调整,查明企业期初数调整原因及相关内容,并调整至相应的会计年度。
(7)按《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三个年度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并对期初数进行追溯调整。
5.项目组人员组成及时间安排
(1)项目人员组成、阶段划分及时间安排
根据某煤业集团会计主体较多、资产规模较大的实际情况,我所派出20人组成某煤业集团项目组,历时40天,分审前调研、审计实施、审计汇总和审计意见交换、审计报告等4个阶段完成审计任务,其中现场工作时间为25天。
(2)项目组分组情况
本次审计共分五个小组,小组长分别由经验比较丰富的审计师担任,随着项目的进展,部分助理人员可提前撤离现场。
6.确定重要性水平
某煤业集团200X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为160亿元,200X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为100亿元,以千分之五为标准,计算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金额分别为8000万元、5000万元,以较低者5000万元为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子公司也按主营业务收入的千分之五计算重要性水平,并分配至会计报表各科目。
(三)项目培训及质量要求
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行企业债券监管要求,制定统一的审计工作程序,明确规定各阶段的审计工作时间;制定统一的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模版。明确关联交易的级次、统计口径和统计内容。
由现场项目负责人组织审计项目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介绍被审计企业所属行业的特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体系,以及被重大会计问题和重点审计领域;讲解非经营性单位的资产、负债如何从原会计报表中予以剥离;下年财务决算调整期初决算数据的,如何还原到相应年度,如何按《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200X年期初数进行追溯调整,如何按《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重新编制200X-200X+2年度会计报表,将审计计划和审计业务指引传达至项目组全体成员。明确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和各级人员的职责,把握整个项目时间进度,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四)项目成本的控制
按照有效工时制度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在审计过程中,我们明确: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在报项目外勤时,对超额工时将不予考虑;在项目考核时,将工作效率作为助理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予以考虑。由于项目工时控制方法得当具体,从而调动了项目组成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较好地控制了项目成本,提高了项目组整体工作效率。
(五)项目的沟通与协调
我们采起了多种方式(包括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互联网)建立联系机制,形成定期(一般为一周,遇到重大问题要随时)汇报制度。构筑项目组、项目负责人、集团公司多重沟通、协商、汇报体系。形成对重大的共性问题统一解决口径的信息互通机制。
(六)项目审计工作实施
根据本次审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审计工作实施进度及各阶段工作内容如下:
审计工作阶段
时间进度
主要工作内容
1.审前调研阶段
200X年1月23日至1月27日
了解某集团基本情况、审前沟通工作协调、内部控制环境及风险评价、制定详细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标准、对参与审计的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协调、汇报机制。
2.审计实施阶段
200X年2月5日至200X年2月25日
按审计方案要求对被审计单200X-200X+2年度经营成果的真实性、财务收支核算合规性、资产变动情况、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情况、企业经营绩效变动情况进行审计,就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及时沟通,完成现场审计工作。
3.审计汇总和审计意见交换阶段
200X年2月26日至3月2日
二级单位汇总审计情况,与被审计单位及委托方沟通审计结果。
4.集团审计汇总及报告阶段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年报审计 总结 举措
2010年12月9日,上海市《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和部门决算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沪财会[2010]76号),意味着上海市开始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和部门决算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此项制度的实施旨在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促进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一、浦东新区开展年报审计工作的总体情况
浦东新区财政局按照市财政局的要求,2012年启动了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工作。2012年、2013年为试点阶段,2014年起全面铺开,对象是浦东新区区级使用财政性资金的事业单位,审计方式由财政部门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符合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
(一)年报审计的基本情况
2012年对新区教育及卫生两个系统内的62户事业单位开展年报审计试点,审计报告反映60户单位存在问题,共发现问题户次207个(相同问题不同单位累计计算);2013年进一步扩大范围,对新区12个系统内的166户事业单位实施了年报审计工作,审计报告反映160户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共反映存在问题户次768个。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资产管理较薄弱。事业单位重资金预算,轻资产管理的现象较普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资产流失风险较大。主要表现:房屋建筑物、汽车类等固定资产权属不清晰,未经批准超标准购置汽车,未经批准出借、出租、处置固定资产,未定期盘点清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账账、账卡、账实不符;对外投资权属不清晰,投资不入账,对外股权投资疏于管理,被投资单位关闭、停业导致投资资产无法收回,产生坏账;随意出借大额资金,应收款项长期挂账不处理,应收单位关闭、停业致应收款项无法收回;现金管理存在漏洞,现金收入不及时入库,个人挪用巨额公款等。
2.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报表未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存在会计处理不及时、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会计处理不当等情况。主要表现:资产增减未能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单位收支在往来科目核算,未确认收支;基建项目未独立建账核算,并按规定并人大账核算;单位发放职工薪酬未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或“应付工资”科目核算;未规范核算医疗和药品收入等。
3.预算执行不严肃。预算编制不细化,预算执行有偏差。主要表现:预算收入编制不完整;人员经费、三公经费超预算支出;专项预算执行率低,有偏差;未按规定执行政府采购程序等。
4.决算报表编制不完整。部门决算报表编制与会计账簿脱离,填列数据与单位财务会计报表数据不一致,部门决算报表未能反映单位的全部收支。如上级部门或条线拨入的专项收支未在决算报表中反映,有些单位由于收支不平衡,在决算报表中虚增收入。
5.内控制度不健全或不执行。单位各项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但与现行管理规定要求不相符,未执行。特别是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管理方面。主要表现:资产未能定期盘点、清查;资产购置没有相应的入库、验收程序;记入会计账簿原始依据不规范(报销的发票抬头与单位名称不符、发票不真实合法、未附明细清单等);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理,3年以上款项挂账较多,存在坏账风险。
(三)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加大了财政监督力度;二是促进事业单位主动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有效手段;三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顺利推进部门决算批复制度和部门决算信息公开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四是为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不断加大对注册会计师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二、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审计报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报告质量较高,但还有不少审计报告的质量有待提高。
1.对重点问题披露深度不够。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调查了解不够,报告披露信息不全,揭示问题浮于表面,报告使用者不能通过审计报告看清问题实质。
2.审计适用的标准和尺度把握不准确。问题性质判断不够准确,引用法规条款不准确,导致判断错误。
3.对问题性质把握不统一。各事务所之间,各注册会计师对问题性质的判断不统一,同样的问题在不同事务所及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披露情况不一致,有的作为违规问题披露,有的作为其他事项披露,有的不予披露。
4.审计报告的格式不统一。虽提供有各类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明确了需要披露的内容,但是各事务所撰写报告反映的程度不一致。
经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本身业务素质、执业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被审计单位配合不到位的原因。
1.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有待提高。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熟悉企业委托的审计业务要求,但对事业单位执行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财政管理方面的规定不熟悉;另外有些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对年报审计工作不够重视,未能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充分沟通,导致在实施审计时出现问题披露不深刻、问题性质判断不准等方面问题。
2.被审计单位支持配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被审计单位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相关的财务管理办法不熟悉,从而造成了基础数据不完整或不真实;二是对审计工作有抵触情绪,对有些敏感、棘手的问题,未如实向审计人员提供资料或告知相关情况,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受到限制,导致有些问题信息披露不完整,或判断不准确。
(二)审计结果的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开展事业单位年报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单位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对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是年报审计这项工作发挥作用的关键。两年试点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狠抓审计问题整改工作,促进审计结果的利用,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审计结果的利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1.从被审计单位层面看,很多单位还停留在就问题整改而整改的阶段,没有充分发挥审计结果的作用。有些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整改态度很好,但没有实质性的整改方案和举措,对一些容易整改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对有些难度的、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问题,或涉及其他部门或单位的问题,就搁置起来了,也未从审计发现的问题中发现管理薄弱环节,从建立完善制度的高度去进一步强化管理,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2.从新区财政局层面看,也仅限关注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整改,没有从制定完善制度层面强化财政管理。有些问题也反映出财政部门作为职能管理部门存在制度规定缺失或规定不明确、政策宣传不到位等薄弱环节。两年的试点审计,反映了被审计单位在资产管理、预算执行、决算报表填报、会计核算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另外,目前的审计内容与财政管理要求的契合度较低,也限制了审计结果在财政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三、对策建议
(一)采取措施,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1.抓好选择与考核,提高中介机构质量。一是注重招标质量,把好初审关。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制定并细化反映年报审计特点和要求的投标合格条件和评标标准,通过技术指标拉开差距作引导,选择具有一定规模,业务能力较强,具有市级、区级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工作经验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标,参与新区的年报审计工作。二是强化对事务所年报审计的培训考核。事前做好培训布置工作,就新区相关管理制度、文件、审计业务需求等内容加强对事务所审计人员的培训、指导;事后加强考核,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对事务所的考核管理,提高事务所审计工作质量。
2.优化工作流程,确保沟通畅通。事业单位的年报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单位较多,环节较多,因此制定有效的工作流程相当重要。工作流程设计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确保财政部门内部各相关处室、单位、相关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各个参与此项工作的部门单位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确保年报工作实施前、中、后整个过程中能进行充分有效沟通。二是要明确各涉及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要求,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从而保证审计报告质量。
3.扩展审计内容,为财政重点工作服务。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应有别于企业年报审计,除了关注财务会计报表外,还应注重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决算,财政管理制度执行等情况,使年报审计为财政重点工作服务,提高审计报告使用效率。审计内容上,可以结合财政管理重点工作,每年进行增减变化。比如:增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执行情况检查;结合财政信息公开的要求,增加信息公开方面的数据审核工作;结合决算批复工作,增加决算报表数据填报审核工作;结合新的资产管理制度规定,增加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结合国库单一账户推进,增加单位执行情况检查等。
4.加强宣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在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取得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支持配合相当重要。从两年试点情况来看,审计报告中有些问题没有得到披露,一部分是因为被审计单位不配合造成的。被审计单位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有些敏感的经济业务事项不愿意提供更详细的资料线索,导致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受阻,无法准确判断问题性质,从而影响了审计报告质量。因此,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将年报审计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流程、需要被审计单位配合支持的事项等内容,事先做好宣传动员,告知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达成统一的思想认识,积极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做好审计工作。
(二)建立机制,促进审计结果的利用
审计结果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是年报审计工作目的是否实现的关键一环,从促进整改、公开、反馈、考核问责等方面人手建立健全机制,促进审计结果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年报审计工作绩效。
1.建立整改促进机制。财政监督部门将审计报告收集汇总分析后,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要求限期整改,在下一年的审计中,再次审核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财政相关业务处室要跟踪督促整改,并将审计问题作为监督内容强化日常监督。此外,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对共性问题要进行梳理和分析,应该从管理源头上找原因,进行建章立制,实现发现一个、纠正一个、规范一片的效果。
2.建立反馈和报告机制。审计结束后,要及时将审计结果报送相关部门,以便及时掌握审计情况;通过审计报告的分析、提炼、整合,深入分析被审计单位年报以及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着力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反映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处置;原则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按照各项法规的要求,本文对固定资产处置的原则问题进行探讨,以便充分合理使用资产,提高资产经营使用效。
一、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应遵循原则
1.处置行为与财务柱销分开原则
企业进行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处置行为与财务核销分开的原则。企业在按照规定权限,经过本单位、主管事业部和财务部对资产处置行为批准后,才能进行资产处置,但不能进行财务核销。对于在规定权限以上需经财务部批准的资产处置,企业须报主管事业部先行审核,并经总部相关部门签署意见后,再报财务部审批。
企业对经批准处置的资产处置完毕后,不论金额大小,均应向股份公司财务部申请财务核销,经财务部批准后,方可进行财务核销。
2.“零”价值管理原则
企业进行资产处置应当遵循“零”价值管理原则。企业在按照规定权限经过本单位、主管事业部和财务部对资产处置行为批准后,必须对处置的资产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按规定留足净残值,存货保留“1元”名义价值。
3.及时性原则
企业处置资产应当遵循及时性原则,指定专人负责资产处置工作,定期对本单位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拟处置的资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股份公司申请处置。股份公司根据情况随时审批,原则上不进行集中审批。
4.审计复查原则
企业处置资产应当遵循审计复查原则。每年度末,企业处置的各项资产必须由具备执业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复查后,出具资产处置的专项审计报告。
5.二次备案原则
企业处置资产应当遵循二次备案原则。凡是处置行为、财务核销,不论权限和数额大小,一律报股份公司财务部门两次备案。即处置行为备案一次,财务核销备案一次。总之,要以“零”价值管理观念,抓好资产处置的两个环节。一个环节是资产处置的行为批准,另一个环节是资产处置的财务销账批准。通过行为批准,企业可据此对同意报废的资产进行清理、拆除、变卖,但不能进行财务销账,同时全额提足减值准备,当账面价值为“零”时,必须保留“1元”名义价值在账上。
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程序
1.固定资产极废行为的审批程序
各单位可在本企业的审批权限内,根据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如生产车间或管理部门)提出的报废申请,由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如设备管理、工程管理、房屋管理等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确认某项固定资产确实因正常磨损或维修成本过高而失去使用价值、因技术改造更新拆除且不能再利用、毁损严重确实不能修复等,必须进行报废处置的,经本单位财部门审核,法律部门复核,在“资产处置审批(备案)表”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完成必备的审批手续后,再报经理办公会批准,然后方可进行拆除、变卖,但还不能进行财务核销。
2.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财务核销程序
财务核销程序如下:企业将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清理完毕后,须将“固定资产清理结果备案表”上报股份公司财务部申请财务核销;财务部对企业所报“固定资产清理结果备案表”与“资产处置审批(备案)表”清单进行审核后,正式行文批复;企业根据批复文件内容,对已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财务核销。
三、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处置
1.固定资产盘盈的处置
固定资产盘盈处置的规定如下:企业应当组织专人定期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通过以账对物、以物对账,把实物盘点与账务核实相结合,认真做好核对工作;企业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固定资产盘盈,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排队、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按照规定取得合法证据后,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确保账实相符。
企业调整账面价值后,应将“固定资产清理结果备案表”上报股份公司财务部备案。
2.固定资产盘亏的处置
固定资产盘亏处置的审批程序和财务核销类似于固定资产报废的程序。固定资产盘亏即:固定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固定资产的灭失。固定资产损失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技术的进步等外部原因。另一类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缺失、资产营运管理不善、监督管理不力等内部原因。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统计分析 对策建议
一、引言
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再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形成。内部控制建设从无法可依到有规可循,从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从简单披露到全面披露,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从试点企业向全部主板控股公司推广,我国上市公司全面内部控制的已然到来。
不可否认,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特别是2012年强制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大军。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是否提升了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这些都成为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无疑是必要的。本文对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优化改进提供借鉴。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新疆作为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省份,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共有上市公司39家,本文以此为样本数量。
本文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及其他公开资料。披露情况以能否在深、沪交易所或巨潮咨讯网上查找到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准。数据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30日。
三、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披露情况
(一)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
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总体披露情况。根据统计,39家上市公司中,有36家上市公司在2013年4月30日前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比例为92.31%;3家未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比7.69%。其中沪市21家企业中有19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中告,占比为90.48%,深市18家企业中有17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比为94.44%,仅有1家企业未披露。在36家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内部控制评价结论均为有效,占比为100%。
2.按是否强制实施分类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纳入强制实施分类的上市公司为26家,其中国有控股25家,境内外同时上市1家。经统计,26家上市公司中,有24家公司在2013年4月30日前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比为92.31%。非强制实施的公司13家中有12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比为92.31%。
(二)内部控制评价缺陷的披露情况
1.内部控制评价缺陷标准的披露情况。在36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3家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占比36.11%,23家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占比63.89%。其中纳入强制实施范围同时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24家上市公司中,9家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占比37.5%,未纳入强制实施范围的12家上市公司有4家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占比33.33%。
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内容的披露情况。36家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有2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自身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占比为77.78%。其中,1家企业披露了存在内部控制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2家公司披露了存在内部控制一般缺陷,全部公司均无重大缺陷。共披露内部控制缺陷54个,其中重要缺陷3个,占比5.56%;一般缺陷51个,占比94.44%。
四、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披露情况
(一)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整体情况
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中有26家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为66.67%;13家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33.33%。其中沪市21家企业18家中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为85.71%,深市18家企业中有8家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为44.44%,10家企业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二)按是否强制实施分类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
2012年,强制实施分类的上市公司为26家,据统计,有22家公司在2013年4月30日前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为80.77%,4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为19.23%。非强制实施的公司13家中5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为38.46%。8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为61.54%。
(三)按板块分类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
根据上市板块对上市公司分类,统计发现,27家主板上市公司中有20家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比为74.07%;9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有6家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比为66.67%;创业板上市公司3家均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四)按审计结论分类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
在26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内部控制审计结论均为标准无保留有效审计意见,审计结论100%为有效。未见保留意见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五、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依据和格式各不相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名称和内部控制评价依据复杂多样。首先,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名称五花八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及自我评价报告、关于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等。其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依据也各不相同,有:《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股票上市规则》、《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关于做好2012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依据不同内容也不相同,致使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可比性也大大降低。
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问题。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纳入强制实施范围的上市公司为26家,其中2家公司只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家公司既未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也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些公司未履行向投资者披露内部控制披露信息的责任和义务。
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报告中,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状况在全国32个省区中排名23位,整体水平不高。但统计分析发现,新疆上市公司大多数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设计、执行、监督等进行了披露并得出有效的结论,这与指数研究报告的结论有较大差异,说明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准确性还有待提升。
3.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比例和披露质量不高。2012年新疆36家上市公司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公司仅13家,占比为36.11%。且在这些公司中,对缺陷披露时避重就轻,仅披露“还存在一般缺陷”,但具体有几项,表现在哪些方面,基本未披露。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所有的公司均不存在“重要”缺陷。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模糊不清使得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准确性不高。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问题。统计发现,新疆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范围方面普遍存在“流于形式”现象。对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关联交易、分、子公司管控、担保、对外投资等易出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问题方面,几乎未进行披露。在对内部控制建设实施范围描述时泛泛而谈“内部控制范围涉及公司本部,各事业部,分、子公司等,实施范围做到全覆盖”,但对分、子公司如何管控并未进行信息披露。
2.风险评估工作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模板》明确要求,内部控制评价范围涵盖公司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并列示确定的“十大”风险。然而,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未列示风险项目,也未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可见,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工作未得到重视,仍处于起步阶段。
3.内部控制信息化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发现,新疆上市公司在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评价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产品的采纳和应用水平依然很低。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控制评价中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对内部控制的效率将产生不利影响。
六、对策建议
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数量及比例都在增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体系建设依然面临挑战,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期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质量。
(一)加强制度建设,梳理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统一信息披露格式
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过程中遵循的标准多样化,是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规范,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格式混乱的主要原因。为减少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提高内部控制报告的可比性,监管机构应梳理内部控制规范,对内部控制披露内容和形式做出统一要求,避免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信息披露中的选择性和随意性,为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立标准统一的制度奠定基础。
(二)强化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
内部控制缺陷数量是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程度的重要指标。从上市公司缺陷披露情况看,内部控制缺陷标准不明确、内部控制缺陷等级含糊、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措施不到位依然是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机制,明确内部控制缺陷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制定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措施,是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三)扩大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范围,保证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对易出现内部控制重大和重要缺陷的业务,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时应更加重视和强调。另外,上市公司在重视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同时,对分、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也不能忽视。甚至分、子公司有时还是发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重灾区,对此上市公司应监督指导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全面实现。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上市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涉及到企业的每项业务、每个部门和岗位。要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地,加大信息化产品的采纳和应用程度,通过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后形成的信息管理平台,是降低内部控制实施成本,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有红,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2009,(6).
2.卢锐,柳建华,许宁.内部控制、产权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J].会计研究,2011,(10).
3.周守华,胡为民,林斌,刘春丽.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7).
4.胡为民.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2012)[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12.
篇9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完整的法规体系
二十世纪末,国家先后颁布《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内部控制法律法规,但是限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这些法律法规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不能针对高校实际情况做出指导,从而使高校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妨碍了高校内部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
(二)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
执行过程中的偏差首先表现在内部控制内容不全面。如某些高校未建立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导致对外投资决策程序不合规范,风险增大,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其次,内部控制对象不全面。在实施内部控制时,有些高校只是对财政经费的会计人员进行控制,而未涉及校办产业及后勤集团的会计人员。最后,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如一些高校往往只强调预算内经费控制,而弱化预算外控制,特别是经营费用;一些高校未将二级财务纳入内部控制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对各项往来款项的审批手续控制不全或不严格;由于基建账务处理以行业会计制度为依据,许多会计人员对基建情况不熟悉,因而难以对基建项目实施有效控制,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三)控制意识有待转变
由于经费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很多高校长期以来重财轻物,重计划轻执行,对于我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造成不利影响。另外,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办产业发展、重大支出项目安排中,缺乏相关的决策程序及控制制度,很少经过科学论证,也没有相关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出现了许多经验教训。
(四)监控力度有待加强
有些高校未设置专门机构或人员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而由执行部门自我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对高校内部控制建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导致了监控力度的欠缺,影响了内部控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五)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有些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完善,但由于单位管理者不重视,或执行人员业务水平有限,职业道德低,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有名无实,内部管理依然失控。如有些管理者私自对外投资,收益不入账,中饱私囊;有些单位内部职能部门私设银行账户和小金库,资金管理严重失控等。
二、高校内部控制防范对策
(一)建立完整的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要求我们对国内内部控制理论进行总结,还要对国外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广泛研究,在已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其他具体规范及相关操作,从而逐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包括我国高校在内的所有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挥指导和规范作用。
(二)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首先,内部控制应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及人员,即对院级财务部门、二级财务部门、校办产业及后勤集团等部门及其会计人员都按照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控制;对所有的业务对象(包括投资在内的一切业务)进行全方位控制,缺一不可。其次,高校应将预算内财政经费和预算外经费都纳入内部控制范畴,按内部控制制度及标准进行控制管理。第三,由于基本规范中已经明确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因此,高校负责人不能将自己置身于内部控制之外,而应将内部控制真正落到实处。最后,高校还应建立健全机构、岗位设置并严格划分职责权限,既做到分工明确,又做到相互制衡。如对重大投资和涉及高校生存发展的项目要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及经济效益预测、并经高校负责人和职代会批准后方可实施;对限额以下的正常业务收支实行“一只笔”制度;对限额以上的预算收支实行集体审批且高校财务主管签字的内部牵制方法等,从而对内部控制主体及内容进行有效的内部牵制,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三)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要提高预算控制意识。由于高校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预算控制成为日常的主要业务,这就要求对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及考核等进行全方位动态控制,运用一系列财务综合分析指标,如支出预算完成率、设备利用率等,对工资总额及定员定额情况、资产、资金和效益状况等进行分析,对各项资产的保管、使用等情况进行考核,切实管好、用好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其次,提高风险意识。高校应针对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规避,如投资损失可能性、应收帐款坏账可能性等,制定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信用授予标准,规定客户信用审批程序,进行信用实施中的实时跟踪,控制信用风险。
(四)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
首先,应加大内部审计力度。通过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系统的检查评估,提交审计报告(其中包括对各种经济活动无偏见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经过证实以后而采取改进行动的合理建议),协助各级管理部门有效履行职责。其次,还应加大注册会计师审计力度。注册会计师及时出具的内部控制评价意见,一方面能够监督制度执行者的行为,另一方面能有效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从国外情况看,内部控制的建立,大多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从内部控制收益对象看,也不仅仅局限于单位内部,还包括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如外部股东、债权人、政府等机构或部门,有效的监督检查能较好地保证内部控制系统正常、有序运行。
(五)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内部控制是高校重要的管理工具,只有不断提高高校管理者及相关执行人员素质,才能保障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完善,自觉形成内部控制环境,通过科学的控制机制,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仇莺璇.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析[J].财会通讯,2010(29).
[2]苏少辉.COSO内部控制框架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启示[J].会计师,2010(09).
篇10
01 A股交易收费标准降低 证监会宣布降低A股交易收费标准,降幅达25%
02 毒胶囊黑名单 胶囊药品第三次抽检结果公布,黑名单再增6家药企
03 法门寺暂停上市 陕西法门寺赴港上市计划暂停,年收入达25亿元
04 2012最低工资标准 32省市2012最低工资标准一览,深圳最高海南垫底
05 对外投资巨亏 中国去年对外投资巨亏268亿美元,创近20年之最
06 停收“双非”孕妇 香港医院明年停收“双非”孕妇,中介将转战美国
07 个税考虑家庭负担 个税将考虑家庭负担差异,两个条件能免征个税
08 养老金投资方案 养老金投资运营将出全国方案
09 中央部门晒预算 中央多个部门晒预算,教育部1856亿元居首
10 阶梯电价听证方案 多省份公布阶梯电价方案,首档陕西最低120度
国务院:"十二五”社保建设6项任务包括推进制度建设、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统筹、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保障管理与监督
国务院纠风办:坚决纠正银行业金融机构乱收费
财政部:公务卡年底前覆盖乡镇政府
环保部:“十二五”期间将实行区域限批治污
卫生部、公安部:联合通告,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文化部:撤销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抽检胶囊7.9%不合格, 六成来自浙江
国内
首家“太空舱”宾馆开业
5月1日,中国首家获得营业执照的“太空舱”宾馆亮相西安,旅客爆满。该宾馆按照12星座设置了9区共86个“舱位”。
A股退市征求意见稿出炉
五一小长假期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 《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改进和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两交易所同时完善调整三项新的重大退市条件:关于净资产和营业收入的退市条件、关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退市条件、关于暂停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的退市条件。
中国航母平台第五次海试
4月30日,中国航母平台经11天海试,驶回大连港,这是第五次海试,比预期超出一天时间。军迷们猜测,此次中国航母平台海试的主要目的应是期待已久的歼15舰载机试飞。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表示,航母平台前期开展的海上试验均达到了预期效果,后续还将按照计划进行一系列科研试验。并表示这次航母平台出海试验是按照计划安排的,与当前地区局势没有关系。
国际
阿根廷总统权杖失踪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在去年12月就职仪式上使用的总统权杖神秘失踪。目前阿根廷总统府军事办公室和国家情报秘书处已经成立了调查小组,负责调查总统权杖的下落,尚未公布任何结果。自从阿根廷上世纪80年代结束军政府统治,恢复民主制度后,历届总统在就职典礼上都会获得一柄象征总统权力的权杖。制作权杖工艺并不复杂,但为体现总统权力为民所赋,权杖制作过程已成一种仪式。
拉登大宅被“拆售”
本・拉登在位于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藏身大宅内被击毙后,巴基斯坦当局试图淡化这件事对当地造成的影响,不但派人拆除了拉登的藏身大宅,还将拉登的家人驱逐出境。然而这些努力似乎收效甚微,拉登大宅目前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许多人前来参观,寻找纪念品,拆下的18万块砖居然成了零售商品。
英演习奥运安保
4月30日,英国国防部公布伦敦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安全保卫演习部分细节,打算发起海陆空三军、警方、情报机构和安保企业总动员。演习涉及地面、海面和空中部署以及不同军种的“旗舰”武器装备,包括在公寓建筑等地点模拟部署导弹系统,这一计划受到民众热议。
数字
降费: 25%
4月30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宣布,降低A股交易相关收费标准,总体降幅为25%。调整后的收费标准将于6月1日实施。交易费用下调降低了交易成本,将对市场构成利好。
淘汰: 625处
《关于做好2012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 指出,全年计划淘汰落后煤矿625处,淘汰落后产能2347万吨。与2011年相比,落后煤矿淘汰增幅达104%,产能增幅接近50%。
损失: 30万亩
国我国土地石漠化的总面积达到11.35万平方公里,目前仍在以2%的速度发展。每年因为石漠化损失的耕地面积为30万亩。如不及时治理,我国西南部石漠化地区将在30年左右翻一番。
游客: 485万人次
五一小长假期间北京共接待旅游者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旅游总收入17.96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故宫接待量连续两天超过10万人次,创造小长假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4.8%。
亏损:69.79亿元
上海清算所的铁道部一季度审计报告显示,铁道部一季度营业利润为100.78亿元,但扣除税后建设基金156亿元以及所得税之后,铁道部一季度亏损69.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