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不够强的原因分析范文

时间:2024-04-12 17:5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意识不够强的原因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意识不够强的原因分析

篇1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固然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使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1.老师不能准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维能力培养基础薄弱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好奇心的捕捉,如此才能抓住契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教学,不能从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方向考虑教学,从而教学中存在瑕疵及问题。最终,学生的思维能力丧失了培养的基础条件。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思维能力培养缺乏环境条件

学习兴趣是培养并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引导。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旦兴趣不能被激发,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心理,无法体现出学生应当具备的学习热情。最终,思维能力的培养丧失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3.学生创新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人文环境

良好的思维能力往往与创造力挂钩。因此,注重创新意识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然而,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彰显个体优势,无法呈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老师更注重学习成绩,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有效的个体交流,严重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所需要的人文环境。

4.机械式教学仍然占据主导, 教学方法仍是难题

如今,高中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个难题,不能跟进教育发展的步伐,不能体现出时代特色,导致教学模式仍然以机械式教学占据主导地位,严重忽略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好奇心、学习兴趣、创新意识的内在联系,无形之中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设置了障碍。

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现状的形成原因

很多时候,面对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我们往往不愿去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其实,对现状所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的找准解决问题的方向,便于更加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

1.老师的视野目光相对过窄

老师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进程的重要推手。然而,很多老师习惯将数学知识通过机械式的教学模式灌输给学生,并不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其思维是否得到锻炼。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老师的高度重视。学生成为老师工作的直接对象,而不是老师精心雕琢的对象。

2.学生自身思想不够灵活

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进入大学校门,继续深入学习,殊不知,在任何一个阶段学习,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加熟练的进行独立思考。然而,学生的思想往往无法意识到这个层面,致使自己在思维能力锻炼培养方面缺乏了主动性。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及成长都存在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采取科学可行的方式方法。

1.从学生好奇心入手,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基础

高中生对崭新的事物仍然充满好奇心,也会在好奇心的鼓励下去发现创造。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教授“数列组合”时,老师可以事先演示一些计算过程,并对演算过程进行提问,让学生感到惊讶之余,同时形成好奇心理,如此,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很好的利用,让好奇心激发出学生培养思维能力主动性。

2.以学习兴趣为先导,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高中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往往来源于强烈的兴趣,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应当习惯引导学生去逐步的探索问题,让探索的过程牵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老师要熟知数学学科的特点,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有趣之处,注重教材中有趣之处的发现,可以使数学的枯燥性被逐渐的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探索的趣味性。此外,老师还要在问题提出环节狠下功夫,学会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3.在心理上强化创新意识,注重打造人文环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当着力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当格外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助推力。在学生的心理上强化创新意识,老师应当注重人文学习环境的打造,可以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穿插陈景润、华罗庚、祖冲之等数学家的故事,老师可以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阐述一些内心的想法,让学生在心理强化景仰之情,学习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4.在教学中找准机会,促成学生的思考动机

思考动机要求老师给予学生更多主动发现的机会,让学生自觉的去挖掘更为有趣更为实用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时?g,还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双重的提升。比如,老师若想让学生理解思考的重要性和价值,就可以让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让他们提前接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引导他们了解和理解内容,鼓励他们能否另辟蹊径,寻求更为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努力了解学习内容,并尝试用其他途径解决问题,或许他们找不到其他方法,但是这个思考的过程无疑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最终,学生在较为自然的思考过程中自觉的使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008-02

在传统的中学教育中,很多学校只是单纯地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大批学生虽然具有极高的文化素质,但创新意识不够强,给进人大学后未来的良好发展造成极大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创新问题,快速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满足大学教育不断发展的实际需求,最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的主要原因

想要不断提高大学生英语方面的创新能力,必须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不断提升他们的创新素质,才能为大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合适的创新平台,以不断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事物等综合能力。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教学改革观念落后。目前,虽然我国在大力倡导并落实教学改革相关政策,但是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指导系统来指导教学改革的发展,这就使得大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无法得到快速提升。部分教师的英语教学改革观念落后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没有学生个性、爱好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别给以高度重视,从而无法全面提升每个学生的创新素质。并且,很多教师对现代教学理念的认识不清,致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无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联想到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有效激发,从而缺乏一定的创新欲望,给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二)教学内容不够精细和有针对性。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认为增加教学内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这种认识是极为片面的。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内容较多,针对性比较弱,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疲于应付,在面对不感兴趣的课程时无法提高英语学习积极性,不能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过程中,从而无法掌握与英语学习有关的方法,致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收效甚微。并且,目前的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弱,遇到问题时不主动解决,英语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提高,导致他们在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无法持之以恒,最终半途而废,是大学生英语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大学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于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而言,教师必须树立教学创新意识,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目标。但目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学目标不明确,将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不能上升到培养学生终身创新意识的层面。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没有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转变教学内容,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大学生没有较强的观察力,在观察整体性、深刻性、灵活性和速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情况,致使大学生没有必须明确的创新目标,严重影响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

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针对上述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的原因,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策略尽早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推动英语教学工作不断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创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大学生英语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大学英语教学观念

针对现今时代大学教育而言,英语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推陈出新,树立正确的指导观念,将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大学生英语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创新热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要重视教学的社会性,教学工作必须要与社会实际相符,必须要能够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与此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从而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目前,这些基本理念是指导大学生英语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和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因素。

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中,部分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还在继续使用,对提升教学质量而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读”、“听”、“说”、“译”等各个方面制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能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在进行英语阅读方面的教学时,通过设置合适的情景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对于促进大学生英语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优化教学内容,增强针对性

针对目前教学内容过于复杂的情况,想要快速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进。首先,去掉学生不感兴趣以及难度过大的课程内容,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其次,选择难度比较适中的课程内容,例如:情景对话、实际演练等这些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更加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是增强学生英语创新意识的基础保障。

随着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不断创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体现,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必须要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良好关系。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才能使教师的教学能力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开放程度,高度重视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和个性化,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相处、平等互重的关系,才能在比较自由教学方式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学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师生配合才能完成,例如:“创造性思维”、“英语应用案例分析”等课程,是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使得师生的情感在一次次配合中变得更为亲密,对于促进大学生英语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有着重要影响。最后,大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老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主动与学生做朋友,才能使英语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为学生营造轻松、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创新意识

在当今时代,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已经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要放大到培养学生的终身创新意识上。教师在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加强学生各方面的评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反省和进步,从而在遇到各种困难时敢于迎接挑战。在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创新的重要性,还要帮助他们将所学的各项技能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让他们时刻不忘探索和创新,才能在增强学生终身创新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篇3

关键词: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社会实践

作者简介:赵斌(1968-),男,吉林公主岭人,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教授;钟晓晖(1977-),男,河北邢台人,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副教授。(河北 唐山 063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联合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建设与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编号:K11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08-02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展的要求,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各高校发展的最终目标和重要任务。研究生是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来源。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教育教学理论都是建立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并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因此,除了运用已有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深入观察、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态,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强化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是创新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

一、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世纪,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剧增。因此,研究生应该如何培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业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现阶段,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招生计划也逐年增加。研究生的扩招给培养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部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师资力量缺乏等。[2-3]面对激烈的竞争,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研究生的能力才能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另外,社会实践还能增强研究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研究生只有把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让理论指导实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社会实践是提高研究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创新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根据一定目标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探索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开拓新道路,解决新矛盾,并产生新的思想成果或者物质成果,以满足人们物质及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切活动过程和行为。[4-6]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必经之路。一个国家想要生存和发展需靠创新来支撑,需靠创新型人才来引领。创新型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是国家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

二、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培养现状

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河北联合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积极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全国工科领域内最高水平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之一。它把传统教育中知识的学习作为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转变为在创新教育中知识由目的因素变成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知识是实现创新的手段,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与实践平台,竞赛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扩大了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了创新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

在教务处主办、冶金学院承办下,河北联合大学首次参加了第三届节能减排竞赛,研究生团队的科技创新作品“转炉煤气显热回收与变工况发电工艺设计”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第四届节能减排竞赛中,河北联合大学社会实践作品“唐山市工业锅炉利用现状调研及节能减排对策分析”再次荣获全国三等奖。通过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学生们逐渐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学会了从多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2)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河北联合大学在唐山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设有硕士站,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唐山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主要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同时开展安全阀校验、锅炉水质检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金属材料理化试验等技术服务。河北联合大学研究生在该所实习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去现场进行检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与专业人员对问题进行探讨,拓展了研究生想问题的思路,开阔了视野;通过现场的实践和锻炼为研究生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

2.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比例失衡。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研究生队伍不断扩大,形成了生多师少的“放羊”局面,研究生和导师比例失调的问题随之出现。导师数量较少,形成了一个导师多个学生的培养模式。在一些热门专业中,研究生人数往往是导师人数的几倍甚至十几倍。那些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导师往往是本学科的骨干力量,科研和教学任务繁重,实际用来指导研究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研究生精心培养的问题上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2)研究生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研究生生源的总体水平有所下降。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学生都倾向于就业形势良好的理工科专业,而忽略了对人文社会科学、思想道德和心理卫生的学习,致使综合素质偏低。[7]近几年,部分用人单位指出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创新、独立完成任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处于一般水平。此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其主要原因如下:学校对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使研究生参与度不够;研究生自身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投入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3)教学资源匮乏。自从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以来,学校在硬件设施上受到办学经费的限制,不能为研究生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学习环境。目前,部分院校仍存在着实验设备陈旧、实验用品缺乏等问题,[8-11]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不得不有所取舍,降低实验标准。在研究生创新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固然重要,若没有实验平台作为依托,创新活动就如纸上谈兵。在教学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某些院校的非热门专业中对研究生的培养仅限于书本知识的授予,没有相关的实验室,缺乏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方法及对策

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研究生单方面的事情,还必须有社会、学校和导师的积极协助和配合。针对现阶段研究生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方法和对策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增加导师数量,提高导师质量

对于导师数量不足的专业,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制订相应奖励制度,吸引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企业导师充实专业导师队伍,确保导师有更高的热情和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与此同时,导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参加创新活动,获取创新经验,以便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实行正副“双导师”制度,研究生副导师可聘用企业专家等,拓宽导师的选择范围。

2.建立健全研究生知识体系结构

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应该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兴趣等制订研究生学习计划。以往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没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兴趣。在教学上,学校要不断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另外,学校还可以制订创新奖励制度,把物质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手段。

3.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为研究生提供实践平台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注重课堂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到创新和实践当中去。学校应加强与科研单位、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和努力寻求新资源为研究生搭建实践平台。学校还要合理分配资金,加大对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不断引进新设备,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4.组织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必须给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特别是国际学术活动。研究生只有站在国际学术前沿上才能很好地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才能不断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创新意识,为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导师还应监督研究生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并激励学生在重要期刊上,紧跟学术发展的步伐。

5.严格规范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和撰写

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和基础,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能否完成和撰写是否顺利,选题也对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研究生课题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并结合个人兴趣进行选择,以便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通过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研究生要明确论文的预期创新点,在论文的写作过程和具体实践环节中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将实践和创新统一起来。

6.发挥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动性

研究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坚定的创新意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比较,逐渐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拓展新的理论和知识。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时刻关注现阶段的学术动态。另外,还要主动学习理论知识,遇到问题能够正确地面对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善于总结和提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结束语

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较高层次,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历史使命。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技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研究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研究生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中去,使自己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董萍.我国高校研究生素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45-47.

[2]薛惠锋.当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四大共性问题[J].中国研究生,2010,(8):53-55.

[3]童洪志.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4]赵珂,贾杰,方芳.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2012,58(2):201-203.

[5]彭春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6]颜海涛,马跃进,赵建国,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7(3):14-17.

[7]孙兴民.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56-58.

[8]安利民.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世纪桥,2011,(7):156.

[9]邓建国,阎鸿森,张鹏辉,等.强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20):23-25.

篇4

1、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发改委作为政府的综合管理职能部门,创新意识强不强,直接影响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助手的作用。通过认真的自我查找,大家一致认为,我委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制订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围绕全县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出思路谋点子。但在宏观调控和协调能力方面还有待于提高,提出有新创意的点子深度还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强化。

2、个别同志敬业和进取精神不强。总体说来,我委大部分同志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工作都能兢兢业业,敬岗爱业,认真学习,努力克服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开创工作新局面,但也存在个别同志工作敷衍了事,只求完成,不求质量和效率,工作中碰到困难和问题甩给别人,自己绕道走,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攻坚破难精神。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干部间通力合作不够,整体工作进展不协调,有个别同志工作压力一大,容易闹情绪,表现浮躁,对待工作和群众就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缺乏一定的耐心,影响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篇5

一、热爱、鼓励创造力强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去引发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时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般情况下,什么类型的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呢?大多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他们都具有调皮,时常不守常规,纪律性不够强,说话幽默等特点。在“应试教育”的过去,循规守旧,认认真真听老师讲解,才是好学生,因此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往往不被老师所宽容。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看到:调皮往往隐藏着创造的火花。我们应该热爱这部分学生,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其创造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这部分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解题时不应该只满足于现状,满足于书本上的例题式样。应突破已有的解题习惯,寻求新的解题方法。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中的分配律时,首先引导学生得出小学乘法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教师随着出示例题,要求同学们先说出解题思路,大部分同学是先化为假分数再乘,但少部分同学想到可把上式转化为计算结果一样,这时教师应该肯定后两种做法具有创新性,及时表扬,而这种解法最简便。这样作为数学教师抓住机遇给予鼓励,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别外教师可在学生解题灵活、简捷给予鼓励,在作业考试中加上创新鼓励,给予创新分,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可以形成良好的创新习惯。

二、让学生参与数学的学习获得成功,让学生主动参加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成功的开端,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成功意向和志向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密切的关系,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来源于数学学习的成功感上,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每一次成功,都能给他以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对数学探索奥秘的欲望。我曾在学生中对几何的学习进行调查,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感到困难,但每当自己通过认真思考能证明出一道道几何题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高兴,又使得他去思考另外的几何证明题,作为数学教师应抓住机会给他们以指导,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可以是先联想后猜想,联想越丰富,猜想就越合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明确。美国数学家G・波利亚说“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到这个定理内涵,在你完全作出详细证明之前,你必须猜想证明的主导思想”。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联想和大胆地猜想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开发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抓好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扩学生思维

所谓开扩思维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的约束,使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散发开去。要开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启发引导,使学生能一题多解或换个问法,要克服呆板、机械地套公式。其次应从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进行开扩。在数学教学中对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教学,应注意知识的相互联系,学生解题才能得心应手。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先复习小学的反比例,这样把新旧知识的相同点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对这类知识更深一步的认识。再次,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要引导学生“多想一步”,

四、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式的新颖性,独创性和想象性。数学课教学中应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照例题模样作题。相应地教师在及时进行“创新训练”提高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过程始终贯穿:“教材为主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师生共振”。2、课堂上对一些题进行争论,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3、对学生的创新点给予及时表扬鼓励。这样,长久下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得到培养。 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被激活,从而释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首先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确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品质、如何拓宽学习的空间,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个人差异、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等情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敢说、敢想、敢提问、敢质疑、敢争辩,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处于互动状态,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在互动环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了失误不要忙于批评,而要帮助他们弄清原因,找准差距,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五、鼓励学生把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6

    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会计工作者,就必须具有广泛的是职业知识面,如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了解,对经济、政治、社会差别的一般认识,对工商企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运营环境的了解,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使用和管理,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及税法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等;职业技能,是指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于会计实务的能力,会计核算与处理、预算管理、会计工具运用等,以及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等能力。总而言之,职业能力不仅仅是指毕业生的理论基础、动手动脑能力,也包括一些职业素养,如品质、工作态度、价值理念等,一些用人单位甚至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看得比职业知识更重要。其实,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养成需要依托于实践教学,只有通过适当、合理的实践环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才能逐渐提升创新意识、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促进个人发展与成长。在应试教育下,大多学生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遇到事情不能果断地决策,随机应变能力差。但是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建造者和主导者,在未来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倘若不能具备“三创”能力,即创意、创造、创业,将很难为自己所服务的部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据调查显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差,无法选择理想职业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差。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施展和发挥,进而满足不了会计岗位的职业需求。对此,必须构建一套高校教育和社会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着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满足时代需求、职业要求的专业会计人才。

    二、创新实践教学及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全力提升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想要提升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创新实践教学、强化职业素养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才能满足会计岗位需求。为此,做了以下探讨。第一,以会计岗位分工为基础设置教学课程。以会计工作的业务流程为指引,以会计岗位能力为驱动,构建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工作过程教学化”的课程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现有会计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及岗位群的切实需求,设计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模块课程群,诸如职业素养模块、岗位能力拓展模块等。这样一来就可以直接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无形中拉近了高校教育和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第二,以会计岗位能力为基础整合教学内容。以会计岗位能力为根本,将胜任各会计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及职业态度等要求寓于教学内容中,突破“学科完整说”的理论束缚,从而满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掌握实践技能,应注重专业课程之间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工作能力。如,将会计报表编制课程从财务会计课程中分离出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能力。第三,以会计职业本位为基础强化实践能力。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仅仅掌握理论层面的知识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将理论应用于实务的操作技能。经过多年实践教学,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已经探讨除了较为成熟的实践教学策略,如校内外实训基地,打造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等。会计专业教师走向实践,是会计专业对其提出的基本要求,高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到企业、会计事务所等单位进行实践学习,一积累实践经验和实践案例,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至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就当前建设情况来看,即使这一教学实践策略已经提出很多年,但是层次并不深入,仍然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参观学习、短期实习等阶段。面对这些有必要创新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改革,深化实训层次,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供帮助。例如,开展以“实践·创新·融合·提升”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持续加大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手段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实施多元化的实践育人模式,构建集实验教学中心、校内外实训基地、科学研究平台“三位一体”的实践创新平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第四,加强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相对而言,本科会计专业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比值不高,这也是导致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原因之一。对此,必须加强实践和创新教育。首先,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创新思想和实践意识的启蒙;其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在基础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注重活跃学生思想,从发现问题开始,分析、引导、渗透,推出创新理论的讲授,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和动手动脑的欲望,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三,对于二年级学生,教师应注重试验教学,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让学生逐步接触真实的会计实务操作,并通过上届带下届传、帮、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团结协作精神;最后,对于三年级学生,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技能竞赛项目,如点钞速度、分析财务报表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掌握相关会计技能。第五,根据会计专业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职场工作中,用人单位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知识以外,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说白了,就是学识、品质、水平和能力等。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否满足用人单位的的用人标准,决定着学生能否成功就业,这也是深入素质教育改革的原因之一。在笔者看来,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包括毕业生的从业能力、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工作压力下抗压能力。为此,会计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基本素养教学,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从事于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职业准则和具备的职业素养,同时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备一定的优势,争得心目中的理想职位,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规划。

篇7

关键词 培养质量 创新能力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大幅提升,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快速增大,近几年来我国硕士生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十年扩招了一倍多。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有了很大的滑坡,从西安的几所大学来源来看,有来自重点院校,也有来自普通院校、三本,更有甚者还有来自专科院校的专升本生源,面对基础如此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如何在硕士阶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研究生培养和教育中的当务之急。而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与学科专业结构、课程教学、指导老师队伍、培养模式、培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1 研究生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从广泛意义上意思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新理论,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的发展过程,创新是永无止境的,而研究生的创新教育是指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写作、完成课题等环节中,这就要求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当前研究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分析

2.1 研究生持续扩招导致总体水平下降

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研究生规模从当初在校硕士生15万人,博士生4.5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51.7万和6.7万。大部分研究生考研的目的不再是攀登科学而是迫于就业压力,因此并没有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和科研上,学术风气浮躁。此外,持续的扩招,使得研究生导师数量明显不足,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上无法得到应有的指导,整体科研水平急剧下降。

2.2 长期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根本前提,我国数千年的旧文化体系,轻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培养,导致了学生的唯“理”是从。在研究生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很多研究生习惯地接受、理解和掌握现成的知识,缺乏用批判的眼光对教师授课的内容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力。只能以既定的规则来解释问题,而不擅长通过新的问题思考旧有规则的不合理性,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保守、谨慎、不敢创新,这些都是应试教育带来的恶果。

2.3 研究生入学选拔方式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选拔上采取的是“严进宽出”,同时从各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来看,大多数的试题还是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很少有考核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题目,入学复试阶段基本上走形式,未能客观的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水平,从而导致选拔了一大批应试型研究生,这些学生善于考试,但缺乏实践创新能力。

3 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3.1 创新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保障

为保证硕士生将来能从事一定的创新研究工作,理论学习是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在研究生培养上,我们应坚持“重视知识与能力,强调创新与协作”的宗旨、强调(下转第37页)(上接第35页)课程与论文并重的原则来培养研究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课程学习为研究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业知识。知识是能力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能力则是获得知识与解决问题的手段,知识与能力两者相辅而成。

3.2 高素质的导师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创新是一种能力,仅仅依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具备广阔的视野,而这方面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导师的,导师须从以下三个环节对研究生创新思维进行锻炼和实践:(1)课程设计,就是学习完某门课程后,导师可以命一些有扩展空间,甚至可以是公开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去查阅大量的文献,写出一个有深度的课程设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激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2)课题研究,就是围绕学位论文的研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如何发现有重要意义的科学课题,将学生引领上路,并筛选出对他们有意义的问题,确定好科研选题后,然后让学生下功夫深入研究,当学生遇到困难,导师及时给予指导,并和学生共同攻关、多交流,往往在多次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得到一些创新的结果。(3)学术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活动、学术会议,通过这些学术活动,研究生可了解到本学科前沿,可以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并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学会独立思考,这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起好良好的促进作用。

3.3 激励机制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许多学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了奖助金,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费用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研究生学习和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不好的学生抓紧了学习,基础好有能力承担一部分科研能力的学生往往从一入学开始就能加入到导师的课题中,并开始动笔写小论文,但是仅仅靠奖助金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如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研究生开展以培养创新能力的科技活动;允许、鼓励并支持学生进行项目申报;对学生发表高质量论文给予奖励,通过以上各种激励机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会大大提高,研究生的整体质量绝不会因扩招而下降。

4 小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研究生作为我国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高层次人才,是创新的主体,他们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事关中华民族科技事业的兴盛。高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关注,管理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地把研究生培养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 基础实验 自主设计实验 创新意识 实验能力

一、引言

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是 20世纪科技史上令人瞩目的重点领域,是21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 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适应21世纪经济和科技激烈竞争的形势以及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从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植物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3年开始为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开设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植物细胞工程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融合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实验性、实践性、综合性十分强的新兴学科,是近年来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它是应用现代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有关理论与技术学科。学生对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动手能力的获得和科学素质的培养与实验教学关系密切。由于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方法的先进与否是直接影响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笔者通过不断探索,根据植物细胞工程课程特点就如何提高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质量,对基础-自主设计综合型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设计思想与特色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程总学时是32学时,是理论课教学学时的三分之二,在本课程教学中占很大比例。植物细胞工程是以实验技术为基础的学科,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与创新思维的能力,本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实验部分和设计性实验部分(独立完成试验设计与具体实施部分),通过基础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培养基配制、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条件等技术环节上受到良好训练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研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设计性试验题目内任选一题,独立完成试验设计和整个试验操作过程,并完成试验总结报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和升华,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1.注重“三基”训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能力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照方抓药”的模式,完成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多数情况下,学生只完成实验的一部分,而其它部分则由指导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学生的基本技能未能得到很好训练。因此,我们在植物细胞工程基础实验部分重视实验整个过程,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植物材料离体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不同组织和器官离体诱导培养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植物茎尖离体培养技术,以及农杆菌介导的烟草转化技术,要求学生完成药品的准备、培养基的制备以及无菌操作等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明白实验的原理和完成实验的关键点,做到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自己讨论、自己总结,加强学生“三基”培养。此外,实验课教师要做到认真备课,做好预备实验,明确每个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对实验的基本技术、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要重点讲解,对关键技术环节和操作要进行示范,使学生做到操作规范,总之,只有真正做到上述教学要求,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力的目的。

2.加强自主设计综合型实验教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实验教学是生命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教学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传统教学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教学经费、实验设备以及实验系列教师力量的不足等原因,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封闭式教学,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实验指导书给定的实验方法,并在实验老师示范和辅导下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实验只是走过场,十分乏味,使他们原有的钻研精神受到压抑或甚至消失以及潜在的创新意识未能得以发挥,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鉴于此,我们在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程内容安排和设计上以设计性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对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实验教学精华基础上,努力创新,使植物细胞工程设计性实验教学成为一种现代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方法之一。

植物细胞工程设计性实验教学学时为14学时,占实验总学时的43.75%。该部分内容创新性强,具体要求、内容安排和采取的措施如下: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在下面3个试验设计题目中任选一题,每一研究题目的研究对象学生自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试验设计和整个试验操作过程,并完成试验总结报告。试验设计题目如下:

(1)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2)植物体细胞胚诱导与人工种子研制;

(3)植物遗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再生。

试验设计内容要求:

(1)综述国内外与本研究领域有关的研究动态,包括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进行本试验设计的方法及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试验研究内容:要求对要研究的内容提出理论依据。

(3)试验研究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首先,对试验研究内容提出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并对每一实施方案提出理论依据;其次,技术路线要求用框图表示。

(4)根据试验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实施,完成试验总结报告。

学生试验设计的方案完成后,指导教师对方案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评估,并写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操作,最后完成试验总结报告。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综合型试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实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严格要求实验报告的书写

在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原始记录,要求学生按照研究论文的各式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注重实验讨论部分,因为讨论部分是实验报告的核心,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找出实验结果可能存在的原因,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和认识,为今后学生书写科研论文奠定基础。

三、实验效果

基础实验教学环节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植物细胞工程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而且帮助学生建立了无菌操作观念,对于刚接触植物细胞工程实验的初学者而言,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和在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基础上,自己设计一个综合性大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的每一部分内容,使实验内容逐步加深,实验技能的训练逐步加强。因此,“基础-自主设计综合型植物细胞工程实验”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符合21世纪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在自主设计综合性试验过程中,从试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的准备,从试验条件的摸索到每个试验环节的完成,需要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其它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在完成“小麦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试验时, 除应用一系列的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技术外,在培养基筛选时,学生还应用了正交实验设计等生物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对小麦幼穗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在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到完成类似研究性小论文形式的实验报告时,需要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所得的实验数据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因此,学生自主设计综合性试验,既锻炼了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查阅文献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学生试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学生在在完成自主设计综合性试验内容时,学生不像在完成传统实验时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而是处于积极主动地位,自己动手、动脑准备试验,主动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与交流。由于在试验完成过程中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经常去图书馆或应用网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再和老师进行交流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试验, 反复调整试验方案, 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直至获得成功。因此,学生自主设计性试验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思维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指导时,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互动过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局面。

四、结束语

植物细胞工程是四川省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植物细胞工程课程组始终围绕西南科技大学的办学地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植物细胞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与探索,提出了基础-自主设计综合型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模式,经过4年的实践应用,证明“基础-自主设计综合型植物细胞工程实验”的教学模式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廖朝晖,郭克婷.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1):169-173.

[2]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张兆梁,冯冬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及实践效果.高等理科教育,2003,(6):51-54.

[3]高敬群.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27-128.

[4]高凌峰,许闽广.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366-368.

[5]李炳学,王磊,张宁,孙军德.采用关键点控制和反馈调节,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质量.微生物学通报, 2005,32(4):156-159.

[6]孙智杰,范蕾,曲运波,杨新芳,唐力.基础――综合设计型微生物学实验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109-111.

篇9

在开展政务环境创优工作查摆问题阶段,通过认真学习规定的学习内容,对照xxx书记提出的“庸、懒、散、软”以及xxx市长提出的九种表现,结合自己工作工作实际,深刻剖析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现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平时只注重一般学习,仅限于看报以及电视中新闻报道,参加学习培训几乎没有,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和系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尤其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知识钻研的不深、不透,一知半解。只注重与工作有关的内容的学习,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

2、创新意识不够。创新观念树立得不牢固,工作中缺少特色和亮点,想问题、干工作、办事情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前瞻性。工作中有安于现状的思想,凡事不求卓越,工作上更多的是在应付日常、琐碎的事务,仅仅满足于把份内的工作做好,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做好,没有静下心来研究一些与工作有关的深层次的问题,缺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意识和魄力。

3、工作细节不够注意。只注重工作速度和数量,忽视了工作质量,比如说文件标点符号、错别字等,有时会经常出现。

4、工作能力还不够强。有吃老本思想,凭经验干工作。

二、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是对政治水平的提高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关系,片面的认为政治理论学习对实际业务工作的影响作用不大,对业务工作的指导作用不强,甚至产生了只要工作干的好,理论学习无所谓的想法,更谈不上用政治理论来指导工作、推动工作。

二是工作中缺乏敢拼敢干的朝气。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认为日常工作太多太杂,正常工作都干不完,时间总不够用,自己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对自己要求不高。只要敬业干好工作就行,对开拓性开展工作认识不足。实际上这是一种安于现状、不求进步的心理,对工作能做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却缺少一种敢拼敢干、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朝气和锐气,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要求自己。

三是工作的执行力不够强、效率不够高。由于个人能力不够和素质不强的原因,造成在工作的执行和落实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来说,就是对每一项工作,在宏观上缺乏整体把握,看问题缺乏深度;在执行中则表现为具体工作方式和方法不尽合理,缺乏推进工作争先创优和克难攻坚的手段,喜欢沿用旧有模式,工作创新不够。纠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少,再加上个人在理论、业务及其它方面欠缺的原因,综合形成了执行力不够强的状况。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合理安排时间,加强自学,通过不断的学习过程,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辩别是非的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干的纪检监察干部。

篇10

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表现

(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虽然实践教学得到了绝大多数高校的认可,但一些院校管理者和教师还以一种对待传统学科的目光认为,在旅游管理这门学科中,本科教育与实践教学具有泾渭分明的区别,即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应该培养管理型和研究性人才,实践教学所倡导的应用型人才属于职业技能培训的范畴。长期以来,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育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出现了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实习实训环节流于形式等突出问题。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具有服务属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强调知识的直接有用性,旅游企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除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具备实践的能力和经验。近年来,一些高校迫于学生就业的压力,加大了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从建立模拟实验室、扩大实习基地规模、到产学研结合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来说,一般院校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内容,四种实习方式:野外见习(旅游认知学习)、旅游企业(旅行社、酒店)实习、校内实验教学和模拟实践教学。輱讹辊但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多以学生操作实训和技能应用为主要培养方式,只注重动手能力的提高,一味迎合市场的初级需求。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功利性较强,学生处于被动式教育的状态,创新意识和主动实践能力不够,学生缺乏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深刻的理解。(二)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表现1.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财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在高等教育中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资金已不再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最大瓶颈。从国家部委到学校,正在努力改善各专业建设的软硬件建设,学生实践环节便是其中之一。纵观我国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育,从来没有真正缺少过实践环节。但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相比,明显感觉到我们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李培根认为,“被动实践”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輲讹辊被动实践就是指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关键要素都是由教师制定,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框架中,沿着既有的路线去完成任务。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会影响学生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2.实践方式单一很多高校错误的认为毕业实习就等于实践教学,从而远离了实践教学的初衷。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教学活动中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践等,辏讹辊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毕业实习是独立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初步尝试,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通过实习,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掌握情况。目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课程见习和毕业实习为主。课程实习由于时间较短、校企缺乏互动,效果不是很明显。毕业实习主要是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一个初级岗位上往往一干就是几个月,缺少对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了解,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因针对较高层次的管理活动而在实习中无用武之地,实习效果大打折扣。更何况现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不少实习活动就是到饭店或旅行社“出苦力”,单方面的强制性实习降低了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可度。单一的实践方式使得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3.缺少探究性内容探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学习,涉及到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知识“再次发现”的探究式学习观的实质是一种科学精神。輴讹辊旅游管理专业强调实践操作性,但这种思想也容易导致实践内容仅停留在操作技能层面,实践教学内容以认知性为主,过于实用。从现在的实践教学安排情况来看,无论是课程见习还是毕业实习,都是浅尝辄止,实践内容以基本认知和操作技能为主,缺乏深入的调研和交流。这种实习模式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在新问题面前不能自如应付。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輵讹辊但是把学生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因此,专业教育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观。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必然强调专业学习及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互为手段和目的,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行业发展的认识,提高他们将专业理论应用于行业实践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增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二)启发学生主动实践实际上,对于大学生而言,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輶讹辊马克思哲学观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 ,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在理论教学中强调服务性,针对地方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其次,吸收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教改项目,组织学生开展考察学习、旅游扶贫和旅游策划等活动,甚至可以大力提倡以学生作为科研项目的主要提出和研究力量,而教师则退居二线仅仅作为参考、指导力量;再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直觉思维,打破思维的标准化、固定化束缚;最后,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协同能力,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项目研究与设计不可能由一个人或靠一种学科背景去完成,这需要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才能够具备主动与他人协同的能力。(三)优化创新实践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创新是创新实践教育的核心。现行的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限制、压抑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毋庸置疑,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未来的实践,解决未来的问题,着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輷讹辊这就要求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要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和创新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第一,在实践学时的分配上,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实践教学力度。第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理论+实践+实训+创新设计”模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第三,开辟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将专业竞赛、职业资格证书、科研成果纳入实践教学学分管理体系,双渠道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第四,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和课程性质,有序安排实践教学:一、二年级以认知性内容为主,通过课程见习,让学生掌握旅游实践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了解旅游业发展整体环境;三年级以探究性知识为主,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调研、社会实践、情景教学、实训教学等形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四年级以强化能力为主,包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为学生走上社会后从事各类型、各层次工作提供支撑。(四)培养师资队伍的创新意识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然也是十分关键,这在很大影响着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目前,国内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师大都是科班出身,但基本都是从院校毕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没有在实际部门工作的经历,理论知识丰富,但创新意识不足,实践指导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基于学生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必须加强对师资队伍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须具有较深和较广的学科知识,能够关注和研究学科与行业的前沿问题;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工作环境,促成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顶尖领军人才的不断涌现和成长,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最后,学校可以外聘一些行业专家一起组成教学研究组来共同担任教学任务,实现对学生教育的“双导师制”,从而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和行业发展的前沿与最新动态。(五)建设一批战略性合作基地建设—批战略性合作基地,即创新学习的实践基地。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不但应该建立专业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学习,还应该通过协作关系,与有关企业或地方政府共同建立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战略合作基地建设是一个双赢举措,学校可凭借人才高地优势为企业或地方政府提供旅游管理、规划开发、旅游营销、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智力支持,也可为师生创造一个创新、创业的良好平台,并可聘请企业或政府优秀管理者担任学生实践导师,从而实现旅游业界精英和学校专家学者对学生的强强联合培养。(六)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本科生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校内,仅仅利用校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还远远不够。根据旅游实践教学的需要,应该设立校内各种现代化的专业实训室,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学校,可自己开办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提高与市场接轨力度,在校内就可以实现理论学习与顶岗实习的有效结合。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平台,也能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稳定平台。另外,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资助力度。围绕旅游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调研和设计,从而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创新,发扬学以致用、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