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扇窗范文

时间:2023-03-18 21:3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打开一扇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那扇别离的心窗,仍在吱吱作响,不舍关闭,不愿被锁。害怕,关上便无法再打开。因此,为你永远打开一扇窗,即便被风雪吹打,也甘愿受伤。

你还记得吗?每当我心中多了一丝忧愁、一丝烦恼、一丝苦闷……你就会从这扇窗,为我拿走这一丝丝繁乱的思绪,留下美好、快乐。

如今,你走了,再也不会回来。

为什么?童话只讲了一半,你就无声无息地远离,如此不负责任,让我措手不及。而你,就这般无情的离去,却不知道在我心中凝聚了一层层迷雾、一缕缕火焰,模糊了我的双眼,画出两行泪痕,然而滴落的点点水珠平息不了那火焰的杀戮,只余无尽的悲凉。

窗边,来回摩擦的轴承,忍受着疼痛,早已残破不堪,却坚持着,等待你的降临;窗上,一缕尘埃,迟迟不定,承载着想念,飞往天堂去看你;窗框里,破碎的玻璃,摇摇欲坠,不肯掉落,虽片片残裂,但上面映着我们之间的回忆。

夜阑人静,灯火摇曳,慈祥的笑脸,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仿佛睡眠花粉般盘旋再打开的那扇窗,散发困倦的熏香,让懵懵懂懂的我步入梦的国度。只是现在的我,夜夜只做着一个思念的梦——飘渺,深邃。

梦醒时分,打开天窗仰望蓝天,看那断了线的纸鸢,随风飘去了何方?或许是一朵浮云,忘却尘世;亦或是一片净土,没有悲哀;又或如那青烟般消散,不留痕迹。

奶奶,为你打开一扇窗,让我一生受用,可你已不在。那憔悴的身影虽被岁月所掩盖,但磨灭不了你在我心中的存在。其实,上天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公平的,当我们有所得时,总会有所失去。而我因为你,天使的爱护下,所得到的远多于所失去的,而我却还不满足,经常抱怨自己所失,不曾珍惜现有的关爱。

终究,被上天掠夺去,逃脱不了那魔咒的束缚,惊你从我身边带走。无可奈何的我,冷漠的看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不知所言,却心痛失去你而黯然泪下。

篇2

贝多芬失聪,却谱写了伟大的音乐篇章;张海迪身患残疾,却以超乎常人的坚强和执著让我们不得不肃然起敬;海伦 ·凯勒这个不能看、不能说、不能听的残疾人,竟是令全世界都知晓,都崇拜的人。还有霍金、史铁生……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名字,令人深思的是在他们的辉煌背后,不约而同地总有那么一点不完美。或许我们曾对自己失去的东西耿耿于怀,却不知我们早和窗外的美好风景擦身而过。错过了朝霞,还有一片繁星。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你美貌,就会少给你一分智慧;给了你智慧,就会让你多经历磨难;给了你财富,就会让你享受不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条条大路通罗马。”当一种方式行不通时,不要怨天尤人地消极下去,自暴自弃地沉沦下去,不妨换一种方式,换一种角度去看待生活,重新面对生活,那么你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或许你从来没有想过,你现在所享受的一切,所爱的一切,所拥有的一切,不正是上帝为你打开的那扇窗吗?而令你烦恼的、郁闷的以及所遇到的一切坎坷实际上也就是上帝为你关闭的那扇门。由此可见,每个人的一生并不都会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的生活总有缺陷,但是不完美的人生也同样精彩啊!

既然上帝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那我们何不尽情去欣赏窗外那美丽的风景呢?不要一味错过,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今天,只有把握住了今天,畅想中的明天才能成为辉煌的现实!

举世闻名的维纳斯雕塑是无人能及的美丽神话,它的精妙绝伦之处就在于那残缺的双臂。也就是说,正是它比别人多了那么一点点缺陷,却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精彩!

上帝是公平的,它让每个不完美的人生都同样精彩,同样完美!

篇3

今天,汪老师教学的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应用――小数的简便运算”一课,汪老师从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复习开始,为学生顺利学习“小数的简便运算”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也为知识的迁移做了良好的铺垫。

他设计的例题很有典型性:如48×0.25一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并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来简算(这是对学生思维个性的张扬)。很快,不同的计算方法就探索出来了:

方法一:48×0.25=(40+8)×0.25

方法二:48×0.25=(50-2)×0.25

方法三:48×0.25=6×8×0.25

方法四:48×0.25=12×4×0.25

就在学生汇报到“方法二”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难得的教学小插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因为今天早上下了小雨,一名女同学因为路远路滑迟到了,而班级的门坏了,老师在里面打不开,只有借助于一个小铁棍在教室外才能打开,学生因为迟到着急进教室,汪老师只有停下讲课想办法让外面的孩子进教室。就问同学们怎么办?一名同学说:这个门只有用一个铁棍在教室外才能打开;另一名机灵的同学已拿起开门的小铁棍准备从中间的窗子跳出去开门(不过窗子很高容易摔着孩子),汪老师马上问,就没有其他办法吗?马上就有同学说把铁棍扔出去让外面的同学自己开不就可以了吗?果然小铁棍扔出后外面的孩子就打开门进了教室。小插曲结束了,汪老师开始上述方法三的教学探究……

后面的课上得很精彩,但我没有认真听下去,我就思考这个难得的教学小插曲,是否与我们本节课的教学――小数的简便运算有些相似的联系?是否借此来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为我们学习的是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应用――小数的简便运算,就是一个数学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从中选择一个最简便的教学策略。而如何打开门让学生快速进教室的生活问题也同样有多种解决方法,从中选择一个最简便的生活策略。我们教师是否进行对比,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法,有些比较复杂,有些简单,我们要选择尽量简单的方法,这样会高效。总结出在类似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观察和思考,寻找最简洁的方法来解决,而并非拿过题就做,既浪费了时间也不会高效。数学的学习如此,生活更是如此!

给我的几点启示:

一、善于捕捉难得的教育时机,为我所用

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捕捉教育时机的意识和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生成的资源和可以利用的教育时机,我们能够及时捕捉住,并恰到好处地合理利用,使之为我们实施的教学活动锦上添花,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教学能力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合手段。所以,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为此,教师要加强学习通过博览群书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增长教育机制做好知识的储备。

三、数学是有用的,尽量让我们的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学习有用、有价值的数学。因为生活处处皆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运用数学知识和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很有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生活空间去学习“大数学”。

四、培养学生选择最优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受到了老师们的重视,因为它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价值取向,从以往的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向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主动发展转变的新课标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较多老师对“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存在认识不到位甚至出现了偏差,如教学中盲目追求多种算法,以多代优;以“喜欢的算法”为最优算法;多种算法“简单堆砌”,忽视优化需要;强调个性,丢弃传承等,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纠正。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加强研究,善于发现并运用难得的课堂教育时机,为我所用。且行且思,做一个快乐的思考者,且思且行,做一个幸福的实践者。

篇4

关键词:自闭症 教学措施 心灵

“老师,他肯定不敢唱,他在班上都不跟同学说话的。”当杨杨(化名)同学走上台的时候,一同学这样说到。“杨杨,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唱得很好的,绝对不会比其他同学差。”在我不断鼓励的话语和赞赏的目光下,杨杨终于开口唱了。全场同学都变得非常安静,虽然声音不是很大,但音准和节奏都很不错。他的头抬得不是很高,但还是把整首歌曲完整的唱了下来,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杨杨唱完以后,很多同学都主动把自己的小手举了起来,有话想对杨杨说。一同学说到:“杨杨,继续努力,我相信你能比我们大家都考得好的。”“杨杨,你要跟我们大家多交流,我们都会帮助你的。”“杨杨,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和你一起玩。”每一位同学的话语都深深的印记在我的心里,让我非常感动。这次期末测试,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记得刚刚入学的时候,杨杨是一个非常白净的、乖巧的小男孩,很招人喜欢。但在课堂上,一点也坐不住,爱东张西望,更不会参与课堂学习。课后,我把他留下来跟他交流,但他一句话都不跟我说,让我非常生气。没有办法,我只有找到班主任,通过与班主任的交流,我知道了杨杨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这让我非常惊讶,才一年级的孩子,怎么就患上了自闭症呢?遇到这样的孩子,我的第一感觉是我不能放弃,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责任。其实,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需要音乐,喜欢音乐。有人说,自闭症儿童是沉默的天使,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却不被外人所认识。作为音乐老师的我,想用音乐这把钥匙打开他的心锁,让他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了自闭症孩子的一些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我对他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措施:

一、 多多鼓励,减少批评。

我想每个孩子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的,当然杨杨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一个温柔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爱的抚摸,一个真诚的鼓励,一个善意的评价,都会让他产生亲切之感,热爱之情。从那以后,我在课堂上以及课后,不管他表现怎样,我都不再批评他,而是用关切的眼神提醒他,用温和的话语鼓励他。当他意识到我时刻都在注意他、关爱他,而不是放弃他,任他为所欲为的时候,他的注意力也逐渐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了。我也偶尔找他起来回答一些简单问题,让他和其他同学一起上台表演节目,不管他表现怎样,我都会给他一个赞赏的目光。虽然他不能唱出优美的歌声,跳出协调的舞姿,只要他能张一张嘴、挥一挥手,我就觉得他有进步了。我不断发现他的优点,只要发现他有一点做好了,我就会立即表扬他,给他鼓劲、加油,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二、团结同学,聚集爱心。

由于自闭症孩子兴趣偏狭,模仿力弱,以及有自我中心的倾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非常被动。有时候他会过分专注某些东西,而忽略周围其他相关事物,以致在课堂上未能掌握学习的知识内容。他往往毫无兴趣参与课堂活动,这就导致了有些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自我封闭、拒绝与外界交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以前杨杨的旁边就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上课也不怎么把精力投入学习,我想这对他是有很不利的。所以,我通过更换座位,让杨杨挨着课堂上认真、积极学习和课后比较活泼友善的孩子坐在一起。这位同学经常在课堂上提醒他,课间也陪他一起玩耍,受到旁边同学的影响,杨杨的课堂注意力也逐渐转向学习中来了,课间也逐渐愿意参与到同学们的游戏中,我们看到杨杨的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

三、家校配合,共同关爱孩子。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密不可分的,对孩子的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情,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成长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为取得杨杨家长的配合,我和杨杨的班主任商量了以下策略:首先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我们通过平常的来校、离校、填写《家校联系手册》、电话交流、上门家访等多种形式,多与杨杨家长沟通,做到出现问题让家长及时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其次,与家长共同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寻找有利的方法,做到对症下药;第三,利用班级家长QQ群、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向家长传授科学健康的育儿知识,只有家长的意识提高了,家长重视了,才会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育,才会达到共同教育、共同关爱“特殊”孩子的目的。

四、融入集体,进行启发。

篇5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由一个受精卵长成现在的样子,而这个受精卵包括了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各23条染色体。在受精卵分裂的过程当中,每个细胞的基因都保持着最原始的样子,不发生任何改变。

从化学的角度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每一次的基因复制都面临着很小的风险发生变异,但是经过了数十万亿次分裂之后,总会有一次失败的复制。然而我们却不会因此而变成“蜘蛛侠”或者“绿巨人”,这正是因为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的基因修复机制在起作用。他们发现DNA被一大群蛋白质监控着,这些蛋白质起着校对的作用,它们持续地校对着基因,并对发生的任何损伤进行修复。

发生损伤的部位易出现肿瘤

那么,基因和肿瘤有什么关系?这还要从肿瘤的发生机理来解释。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当人体的细胞复制了数十万亿次后,偶尔出现复制失败的时候,特别是控制细胞凋亡的基因失去了功能,而这个基因复制失败的细胞逃避了人体的免疫清除系统,并且在合适的“土壤”中(如肝脏、肺、胃等)扎根生长,那么这就是肿瘤。

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损伤,哪些地方就容易出现肿瘤。如肺癌好发于吸烟人群,尼古丁造成肺支气管上皮损伤,损伤之后又出现修复,如此反复几十年,终究会有某一次突变导致了肺癌的发生。再如贲门癌好发于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这是由于反复的胃酸反流至食管造成腐蚀、修复、腐蚀的循环,会加速食管上皮的变异。

用基因修复来抑制肿瘤

如果人们能找到一个办法,促进人体的基因修复能力,那么就可以在基因复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减少突变的发生,从而使发生肿瘤的概率进一步减低。如果能找到一个强大的基因修复工具来修复已经发生突变的基因,还可以让已经成为肿瘤细胞的基因修复至正常状态,即恢复原先的凋亡能力,可以从“长生不老”的肿瘤细胞变回正常细胞。

有些肿瘤不是单纯由自身突变导致的,而是由一些病毒的感染入侵,插入人体正常细胞的基因组里从而出现突变导致的。例如肝癌是由肝炎病毒诱导的肝细胞突变,之后逐渐形成肝硬化,最终演变为肝癌。另外宫颈癌是由于HPV感染导致的宫颈上皮发生突变,在经过不典型增生的阶段后最终发展为恶性肿瘤。这两种疾病是由于环境和卫生条件差所导致的,一般好发于发展中国家。如果我们有基因修复这个武器,就可以对抗此类恶性疾病。

别被看似“高大上”的治疗手段忽悠

篇6

果果:请谈谈刀刀诞生的故事。

慕容引刀:开始画刀刀之前,我做了很多年的动画片制作。无论是《忍者神龟》还是《佐罗》,都是一条劳动力密集型的流水线,我虽然是执行导演,也一样被钉在这条生产线上。而且可怜的是,做国外动画片的加工,没有署名,工作繁重,又不可能有多少的创意能让自己去发挥。一天加班,我累了,站起来看着窗外,无意中看到一张纸片在空中飞舞盘旋,我顿时心生感慨,觉得自己活得还不如这张纸自由。于是就把这话写在了办公桌的右下角。写完,又觉得意犹未尽,就顺手再画了一个小狗。这就是刀刀。所以我常说刀刀的诞生地是在我的办公桌右下角。他的诞生,也是我生活工作压力的一个出口。

果果:网络为刀刀的成长带来了什么?您如何与网友交流获得更多灵感?

慕容引刀:如果没有网络,我想刀刀会始终在我的几个朋友之间互相传阅,作为工作之余的放松和调剂。也许等我老了,坐在轮椅上,就着窗边的阳光,打开电脑,看看年轻时原来还画过这样一只小狗,然后,顺着它回忆一下旧日的时光还有那些好友。

所幸,我画刀刀是在2002年,网络已经开始渗入大家的生活。我用E―mail转给朋友看,就有一个朋友问我可不可以贴在他做版主的BBS上,然后,刀刀的命运不再是我能控制的了。他自然地在网上开始有了一些接受和喜爱的朋友。再后来,有网友自发地建立了刀刀的论坛,把喜欢刀刀的朋友叫做稻米,把论坛叫做稻田。那我是什么呢?守望稻田的稻草人?呵呵。到了现在,我还是有很多的想法和念头来和朋友们交流,无论是去某地签售参加稻米组织的见面会,还是在群里集体讨论某个有趣的选题。在群里我一出现,大家都很热闹;邮件就安静得多,也深入得多。曾经有封邮件把本该删除的内容记录在E-mail里发给我,叮嘱我转给刀刀,我很感动。这些,都是鼓励我继续走下去的力量之源。

果果:在您的作画过程中,电脑起了哪些作用?

慕容引刀:我想把刀刀变成彩色的,回家翻检一番,能找到的颜料早就干瘪僵硬,没法再用。反正家里的电脑花了上万块只用来玩玩纸牌游戏有点适意不去,不如用来画画吧。我起初没有手绘板,只是用了鼠标,打开PS,慢慢地磨蹭着上色。说起来很傻,我都不知道图片可以分图层来画,居然线稿和上色在―层上,画一张费好大的劲。

再往后,手绘板也用了,PS的功能也总算知道得多了一点。我总觉得,电脑有个神秘的X元素,我一般的解决之道,是对着电脑默默地说些好话,赞美它。要是还无效,就打电话求援。反正自己再也离不开电脑创作作品了。

果果:刀刀是您的精神上的礼物,他还给您带来了哪些经济上的收益?

慕容引刀:目前书的收益占一半,周边产品等授权的收益占一半,这些收益加起来,比我做动画片执行导演时的收入更高。我可以完全不用操心生计,安心地画刀刀和做跟刀刀有关的一切事情。

真正做出好的内容,开发的部分反而是存在银行的资产,合适的时间提取会更好。刀刀周边产品等所有开发,我寻找了不同的合作伙伴在开发、推进。比如周边产品有几十款,涵盖了服装、生活用品、礼品玩具公仔等等,还有一款刀刀网页游戏在打造中。

果果:您对于中国绘本漫画有何评价和预测?

篇7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拼音教学 识字教学 提前读写

这几年,我校有幸参与了国韵少儿汉字输入系统课题研究。我们听取了西安坤元公司李军杰的系统研制报告、技术报告、陕西省软件评测中心的检测报告、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的科技查新报告、西安小学和莲湖路小学等实验学校的应用报告,审阅了有关技术资料,观看了现场演示,并实际考察了西安小学的相关教学活动,觉得此系统在促进汉语拼音、识字、作文、口语交际等教学方面效果显著,于是决定在我校进行这一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这几年教学活动中,我获益匪浅,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有了更多的思考,下面简单说一说自己在这几年课题研究方面的一些收获和感悟。

一、高效整合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

传统的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存在争课时现象,本质上是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的效果问题。解决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争课时矛盾的一条重要出路是利用计算机工具有效整合。而国韵少儿汉字输入系统正好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两年的探索、实践证明,应用“国韵系统”辅助教学,为运用计算机技术帮助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三唯”标准的全面实施,开辟了一条新路。国韵系统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采用“声母+韵母+声调”的模式,用键盘符号“-”表示阴平,“/”表示阳平,“v”表示上声,“\”表示去声,轻声和隔音符号用“’”表示的方法,完整表达了汉语拼音的调号。现在的孩子对电脑并不陌生,让他们熟悉键盘和大小写的对应也不难,在老师的用心教学下,学生很快就会使用键盘用拼音带声调打字,而且学习兴趣很高,每次在计算机教室上语文课时都非常乐意,在这种积极兴趣的引导下课堂效率格外得高。不过这种教学模式需要老师的精心备课和精心设计,将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巧妙结合,高效教学。学生在电脑上用汉语拼音带调输入后出现的汉字也是教学的重点,也需要用心组织课堂将识字教学融入其中,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也能巧妙有机结合,寓教于乐。

二、快乐识字,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在计算机教室上课,学生所能见到的汉字远比课本上要多得多,这也使学生除了认识课本上的汉字外又会认识许多汉字。如果教师善于引导,除了完成课堂任务以外,学生的识字量也会大大提高。例如我在集中识字教学“巴”字时,学习了“巴”字的音形义后问学生:“谁能给这个字加偏旁变出更多的字?”学生都积极开动脑筋。然后我让孩子们在计算机上敲击一声“巴”的音节,出现了许多汉字,我相机引导孩子们学习,还将二三四声都打了一遍,顿时出现了更多的汉字,还有许多不是以“巴”为基本字组成的汉字,学生觉得中国汉字太神奇了,兴趣盎然。我会重点讲解几个字,其余的汉字根据每个孩子接受能力的不同自己识记。语文教材设计一节课的识字教学任务一般都是十几个。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之后,学生一节课的识字量至少翻了一倍甚至更多。经常这样反复教学,孩子们的识字数量大大提高,识字兴趣也越来越浓,一学年下来,程度好一点的学生基本能学会2500个汉字。这就为以后的阅读清除了障碍,学生的阅读量也会随之增加。

三、提前读写,扫清写话书写障碍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量有限,往往有话可说,但下笔时又有很多字不会写,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在计算机教室上写话课,利用“国韵”软件进行写话训练,让学生在电脑上打出想写的话。通过课堂上的一些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通过输入拼音解决了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教学中,我们每个班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博客,让孩子们在博客里写句子、写日记、写作文,这样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孩子们明显爱说爱写了,一年级下半学期部分学生一学期竟然写了100多篇日记,现在,学生对写话充满了兴趣,每天都会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一些自己的体会。有些学生会写他在上围棋课时都学到什么;有些学生会写周末和家人一起出游的经历;还有些学生把自己和家人的外貌进行了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开始热爱写话了,他们愿意把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二年级的暑假我们建议孩子们在博客上写小说,因为联网,有老师和同学、家长的关注和鼓励,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很浓,写出来的内容明显高于同龄孩子。

我觉得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本质内涵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促进教材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交际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课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小学低年级语文汉语拼音、识字、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运用“国韵系统”作为认知工具,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设计动手能力、应用操作能力等,必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引起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心理教育理念的深刻变化。

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番美丽的风景,不禁让我们思考:语文也可以这样教。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一线老师们思考,比如如何安排课堂内容,课堂上如何将课本知识和课外内容合理分配,在课题研究中如何把握其中的度,不能拔得太高让学生够不着,也不能偏离教学内容而顾此失彼。我想,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会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得更加有效、完美。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2005年重印.

篇8

对这样的提问作出肯定回答的,比例不会很高。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的层面讲,教学时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上、放在文本表层的解说诠释上,学生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期待与探究冲动,也不会有实实在在的思维与认识等方面的收获,在“例行公事”中无聊地度过一个个四十五分钟,若是喜欢了,岂不是怪事?

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词语、文学文化常识,划分层次、段落大意,基本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仍是目前语文课上必不可缺的元素。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基本上就是“教师用书”与“教案选”的拆分组合;不同之处,只是有的教师对某些元素的取舍更合理,或者教学程序的安排更灵活,或者课件做得更生动、更精致而已。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些问题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比如哪些学习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解决,哪些是学生可能不理解、解决不了的,如何将文本的教学效能开发到最大,等等。这些问题清楚了,教学设计才可能更优化,教学效果才可能更理想。

核心的问题是文本教学效能的最大化。教师要练就一双敏锐的鹰眼,发现文本中最有开发价值的点。好比采矿,要准确探测到哪个地方的矿石品位高,然后立刻开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成为一个出色的采矿者,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熟练使用相关的专业工具是基本条件。对语文教师来说,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分析、解读文本,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定位到那个要找的“点”。

找到“矿石”,如何“冶炼”?

首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文本中隐含的逻辑因素,使对文本的分析走向清晰化、深入化。比如类比推理,泛泛地解释为“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某些属性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在交际与写作中具体应用。所以,教师可结合相关事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予以具体解析。邹忌由妻、妾、客人对自己不合事实的夸奖,联想到天下臣民对齐王的奉承;由自己与徐公比美而“受蔽”,推导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再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陆谦“火烧草料场”这一毒计其实符合逻辑学上的“二难推理”:林冲将被置于死地――要么和草料场一块化为灰烬,要么因“渎职罪”而被处以极刑。在这样的情势下,林冲别无选择,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彻底丢掉幻想,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性格决裂,奋起反抗。教师如果引导学生从“二难推理”的逻辑层面上进行阅读,可以加深对害人者凶残本性的认识,准确理解把握促使林冲性格发生转变的关键。

其次,可以运用逻辑分析对文本进行质疑、延伸阅读,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思维训练。徐江先生讲“完璧归赵”,运用“反事实假设”的思维方法(即“假言推理”)做了“二次解读”,他所设计的两个问题很有思维含量:1.假如你是赵国的使者,你如何劝说秦王放弃“易璧”?2.面对蔺相如对秦王的“戏弄”,如果你是秦的使者,你如何向赵王表达秦国的“抗议”?这实际上引发学生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境,从事例逻辑的层面进行恰当的表达,客观上实现了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即读与写)的统一。第一个问题,要给秦王分析“以城易璧”的不可取。必须注意几点:①要符合“赵使”的身份;②要站在为秦考虑的立场;③要让秦王自己作出判断。徐江先生的“示范”用了“两难推理”:以城易璧,会令国人(尤其是十五城的百姓)认为秦王“重物轻人”;若不予赵城,则秦王又失信于天下。这样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最后的选择当然只能是停止这场“交易”。第二个问题,要考虑两点:说什么?怎样说?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但都是以事理逻辑为底色的;外交上的纵横捭阖、唇枪舌剑,凭借的就是敏锐的逻辑思维及反应能力。

徐江先生认为“蔺相如是一个冒险主义者”,对此我是这样看的:作为一家之言,能够自圆其说,应该是允许的,但不能将其作为终级结论(或唯一结论)。因为史料匮乏的原因,司马迁不得不留下一些空白,正是这些空白,让读者可以对文本做基于合理基础上的多向度解读。我们要尊重多少年来形成的共性的结论,同时又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我的看法是,应该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质疑提出反质疑,尤其要引导学生有理有据、以理性的思维思考问题;同时我建议,“课后练习”再加上一道题:“蔺相如是‘冒险主义者’吗?”

多打开一扇窗,屋子里的空气就会更清新。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习惯于一种相对轻松、省事的程式后,要换一种相对来说有难度、挑战性更强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能会有畏难情绪,可能会找出这样那样的借口,哪怕这种方法更有益、更有效。比如,我们现在忙得很,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占去了很多时间,实在没有精力再去啃这块骨头。比如,这样搞如果学生的考试分数下来了,怎么办?

头一个理由其实不是理由,是给自己的惰性或不作为找借口;第二个理由是不必要的担心,因为只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逻辑思维分析,学生真正具备了高质量的思维能力,还过不了考试这一关吗?学生在议论文中能恰当使用“反事实假设论证”,无疑会增强分析的逻辑张力与说理的力量,这样的作文绝对秀然挺出,得高分是再自然不过的。另外,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分析的介入只是作为教学流程中的重要节点或亮点,前文所提到的对文本的常规处理(包括词语、常识的积累)还是要做的,只是要注意选用恰当的方式与方法;另外,教师还要向学生交代,对文本的理解考试时作答应以通行的观点为准,不能用一家之言代替共性的结论。

对文本进行逻辑思维分析是教师必备的学科专业能力。这样的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经过一个由痛苦而快乐的羽化过程。不断强化自己提高专业素养的意愿,挣脱职业惯性的束缚,克服时时袭来的惰性,是这个过程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要在以下两方面着力:

第一,要善于学习和借鉴。这里所说的学习包含两层意思:相关知识的积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关于逻辑学方面的知识,大多数教师在上学的时候都应该学过,概念、判断、推理、演绎、归纳……这些名词术语也都能说上一些。让这些东西经过大脑的加工消化,变为文本解读的一把利器,才算实现了真正的“对接”与“落地”。没必要左一个名词右一个名词,重要的是要把思维分析的轨迹清晰展示给学生,这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有些教师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这是正常的。怎么办?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通过加工整合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徐江先生对蔺相如的质疑,里面就有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的影子在。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

篇9

那是县里组织的一次公开课活动,名为“同课异构,打造有效课堂”。我有幸听了其中的《广玉兰》和《最大的麦穗》两节课。当时,我就被别具一格的教学流程深深吸引了,不禁感慨,同样一个课题竟然可以这样精彩纷呈。课堂中,执教者在学生实际的整体观照下,以敏锐的语文课程眼光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取舍和深度处理,有效整合了课文的阅读价值和教学价值,内容集中,形式简洁。反观自己,其实就是一只井底之蛙,什么也不了解;就是一个被蒙住眼睛去上班的人,在黑暗里徘徊,什么也看不见。这次活动让我豁然开朗,教师们的一节节课就如一双双神奇的手,打开了我的另一扇窗:课堂要从封闭走向开放,要突出学生,淡化自己。以后,听别人的课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在听课与上课中,我琢磨、反思、模仿、尝试。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思索与实践,寻找到适合学生的正确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和我总能看到窗外鲜活的、富有生机的世界。

一、导入引人入胜

魏书生老先生说:“好的导入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的确,在一次公开课上,实验小学的黄老师在上《最大的麦穗》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此时此刻,你们知道老师最期待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马上就有学生说:“课堂上我要认真听讲。”“我要善于思考。”“我要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我要积极发言。”“我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学生们顿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样的导入语既俘获了学生的心,也使学生的认识由模糊走向了清晰。

二、复习注重实效

黄老师先带领学生重温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但他的复习方法非常新颖。一般的教师大多是让学生认读词语,其实,这种做法只检查了“认”而忽略了“写”。黄老师则出示了概括课文内容的三句话,当中出现了上节课的重点生字的拼音。他让学生先读句子,再看拼音,最后写汉字,还要把每个汉字写规范。这个练习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融入其中,真是一箭双雕。黄老师的检查方法也是非常实在、有效的。黄老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将两张作业纸展示出来,同学生一起批改,哪个字写得不规范就友善地提醒学生;哪个字写错了就耐心地帮学生纠正,最后给学生打上“星”。剩下的作业则让学生互相批改。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星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复习使学生的认识由实效走向了幸福。

三、细节演绎精彩

文本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往往是解读文本的突破口。细节可能就是一个看似平常但意义深刻的词语,可能就是一句朴实无华但意蕴深厚的句子,可能就是一个普普通通但意犹未尽的标点符号……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地研究,发现细节,把握细节,对细节作精湛而又深入浅出的点拨,使学生能洞察玄奥。

《最大的麦穗》里有这样一句话:“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这段话中有两个“最大的”,它们包含了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谆谆教诲。黄老师在处理两个“最大的”含义时,就问了一句:“‘一穗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学生立即深思起来。教师又说:“这两个‘最大的’是在什么语言环境下说的?”引导学生感悟语境。学生立刻恍然大悟:第一个“最大的”是指麦地里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第二个“最大的”指的是弟子们在麦地里见到的,是握在手里的那棵麦穗。这样学生在明白两个“最大的”含义后,在下文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时就能释然而悟了。把握细节使学生的认识由单一走向了多元。

四、评价客观精准

课堂上,教师清新、活泼、感染力极强的语言也会给课堂注入清风活水。尤其是教师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语言,犹如寒冷的冬天飘然降临的春风,让人心中不由得涌起阵阵暖意。有位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说一句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对学生的不同解读给予了最客观、恰当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来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在心理上自然地给自己一个暗示,认为教师在关注自己,这样学生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和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当中,从而正确认识自己,逐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认识由自信走向成功。

篇10

或许,是呢结痂的伤口又溃烂掉了,重新又迸溅输了鲜血,也或许说是再次被撞击到,再次无法阻止它涌出的冲动,终于,呢种撕心裂肺的知觉又苏醒了。

喜欢雨天,呢种敲击在心头的声音,既清脆又悦耳,仿佛所有的伤口都被雨水冲洗干净了。等待着又一次的重生。滴答滴答,好美好美。。

即使有再多的愁绪,这一刻也早已忘却,全然沉醉在这片宁静中,

打开窗户,闭上眼睛,深深地呼一口气,原来 除了呢些伤痛,还有美好在等待在你。

所谓悲伤,也许只是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