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程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12 17:5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小学课程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小学课程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 农村小学;兼课;课程开设;教育政策

很多人认为学校标准化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如今教育均衡已进入质量均衡阶段,优质均衡、高位均衡的声音充斥于媒体报道、学术研究,似乎义务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广大农村,近年来,一笔笔专项资金使得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大大加速,大大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但令人不安的是,电子白板安起来了,学校电脑教室里仍然是256M时代的电脑在运行;跨栏、蓝板买回来了,学校操场、跑道仍泥泞飞扬;基础教育改革以来的新课程在课表上出现了,语文、数学教师的包班制“优势”更加发扬光大……种种反差,显著出农村小学教育的标准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而进一步说,在教育质量均衡之先,课程开设这个最基本的标准化问题长期并没有得到认真的研究和充分的重视,本文即围绕着农村小学课程开设问题中最重要的教师兼课原因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农村小学教师的兼课现象及其困境

(一)农村小学教师的兼课现状

人们一般会将乡镇及以下的学校称为农村学校,乡镇中心校尽管统领起全镇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但其远离城市资源中心的境遇使它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它所承担的引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任务也难以真正落实。在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镇及其以下的小学仍然占据着大半江山。以广西为例,各地乡镇中心校及以下教学点的学生占到小学生总数的50%-75%不等,也就是说,乡镇及以下学校的课程开设中的问题,影响波及到全区半数以上的小学生。

据对1135名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周课时量平均为10节,教师的平均兼课课时量在县城(城区)、乡镇中心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学点)分别达到了4.23节、4.6节和5.33节。以一个班的语文计6-7节,数学5-6节为合理,小学教师们兼课数直逼其主任课程,在农村小学,一个教师的兼课数量为其承担课时量的一半以上。我们观察到,在乡镇中心校和农村学校,基本上就是包班制或变相包班制,乡镇中心校往往是一位语文一位数学教师承担所在班级的全部课程,而农村学校更是一个教师,不论其专业出身如何,基本上承担一个班的所有课程的教学,甚至一名体育出身的教师就承担着一个年级的语数英科等所有科目的现象也绝不罕见。

(二)农村小学教师兼课的结果

与“兼任课程”现象相对应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挤占课时”。什么科目最有可能被其他科目的教师“挤占”?答案很明显:“副科”,或者说,非统考(考核)科目。

小学课程的简单区分,就是传统中的“主科”与“副科”。主科说到底就是语文和数学,课时多,专任教师充足;“主科”以外的课程都被称为“副科”, 副科课时少,以传统的小科目以及近十年增加的新课程科目为主。“副科”科目品种繁多,有新课程科目如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等,有设施设备有特殊要求的体育、音乐、美术等,这些课程在农村学校课时开设不足,还经常被占用,大多数由主科教师兼任。另外还有一个近十年在农村学校处境极为尴尬的英语课,乡镇中心校中尽管开设有英语课,但专职英语教师不足一半,大部分农村小学及教学点则根本没有一名专职英语教师,于是,英语课即使写在了实在课表上,但要么不上,要么由语数教师兼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教师包班的农村小学是否能完成一周25节课的标准课时,都是一件让人存疑的事情了。

(三)农村小学课程开设和教师发展的困境

说起课程开设中的问题,人们往往指责语文、数学教师随意侵占其他课时,岂不知语文、数学教师却为他们所不得不承担的这些额外的工作感到巨大的压力。大量兼任非专业课程,给教师带来极大的身心压力,有教师坦言,就算一个劳动课,除了大扫除,还真想不出什么值得开发、利于操作的劳动项目,更不用说新课标中需要综合多类知识的综合类课程、探究类课程,以及那些年年有不同梯度的教学任务的专业课程了。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教师因不熟悉兼课课程的要求而压力巨大,另一方面,既然兼任其他课程有压力,那么不如从事本专业课程的教学。这就造成了一个“专业性”的困境:一、课程开设的专业性不足;二、教师发展的专业性不足。当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托时,这两个专业性的不足也为当代农村小学的发展埋下深深的隐忧。

二、农村小学教师兼课困境的成因分析

“兼任课程”及其结果“挤占课时”的现象如此突出,以致于成为课程改革与教育专业发展的阻碍,教师的原因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学校与管理部门的压力。现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各科目教师结构性失衡,以及教师老龄化严重,是兼科、占用课时现象的直接原因。

教师结构性缺额问题严重,小学阶段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和外语专业教师缺口严重。以L市的数据为例,80%以上的乡镇中小学没有音乐、美术、体育专业教师。此外,多地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老龄化严重,出现中青年教师断层现象。X县专任教师2450人中,30岁以下的仅有145人,占5.92%,也就是说,很多地方近十年来没有进过新教师,新课程的观念和新课程的领域在广大农村小学基本是空白。〖JP2〗

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我国积弊已久的“编制”核算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地编制已满甚至“超编”,尽管内部结构问题丛生,但外部核算总是总体达标。小学英语及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科学等副科专任教师的极其缺乏,导致语文、数学老师无所不教。人们在指责语文、数学教师随意侵占其他课时的时候,语文、数学教师却为他们所不得不承担的这些额外的工作感到巨大的压力。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政治化、城市化导向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需求,成为教师兼科、占用课时合理化的内在心理原因。

教材编排和教学内容设计的城市化导向久已有之,远离农村教育实际,此外,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探究性课程以及传统科目中的新要求,都需要有大量的课程资源支撑,但在乡镇以下的农村学校,学校条件和家庭教育的支持都极为匮乏,新课程教学举步维艰。

此外,以省、市为单位制定的一些地方性课程刻意突显地方特色,强制进入学校课表,而这些相应的教学内容通常已在思品课、团队课、班会课、健康课等国家课程中多有涉及,并完全可以由任课教师自由发挥,其开设意义值得怀疑。地方课程本应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但在这种情况下它反而成为学校教学的负担。至于非教育部门的行政介入,也常常干涉学校课程设置,如环境教育、三防教育、创城教育、廉政教育等都要求进课表,这种政治性的任务固然有其因由,但侵蚀课程开设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让学校和教师以为无谓。

凡举种种,既然这些“新”课程“新”内容并不为我所需,那么正好来上“我以为重要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心安理得地违背规范要求,而国家课程设置标准的权威也悄然丧失。这种中国人的实用主义选择是学校和教师漠视课程开设标准的内在原因。

(三)课程开设所需基本设施设备仍然匮乏,后续管理难以到位,导致标准化办学条件迟迟不能建立,是兼科、占用课时现象的外部原因。

近年来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与标准化的要求相距尚远,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计算机更新问题、实验室设备问题、体育场地问题、音乐和美术教室和设备问题。

计算机设备数量不足、老化、更新滞后、难以维护等问题,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及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活动受到影响。尤其在村级小学,计算机配置落后,不能联网,可以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极为有限。此外,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及相应的设施设备的不足或缺乏也大大影响这些课程的开设效果。

相对于一次性的设备添置问题,设施设备的后续管理问题更为突出,现有的管理制度使得设备的维护和修理难以建立常态机制。一些学校为了少惹麻烦,对设备和器材的使用严加管理,少用甚至不用。

(四)师资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培训机会少,课程开发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兼科、占用课时现象的能力原因。〖JP〗

当前县城以上学校丰富多样的教师培训项目似乎很少进入乡镇及以下的学校,教师们普遍对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认识不是很清楚,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新课程内容的内涵、领域和教学方式也不甚了了,对于传统科目的教学,仍停留在1990年代的人教版模式之中,很难接受新教材以及新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的课程意识不足、课程开发能力欠缺,造成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新课程形同虚设,教师们仍只习惯于过去的教科书指引的教学,当没有了现成的教科书,教师们便深感困惑。

(五)考试导向的教育评价导致“副科”地位低下,为求平衡要求教师都兼职副科,是兼科、占用课时现象的制度原因。

评价是重要的指挥棒,目前中小学的考试导向,导致主副科的地位悬殊。部分领导和学校对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随意增减课时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片面追求统考成绩和升学率,因此在某些学校出现课表虚设、主科挤占课时现象,使大量的小学生成长必须的课程被忽视。

另一方面,学校管理为了所谓“平衡”,强制性要求大家都兼任副科。这种看似悖论的管理措施实际是大锅饭的分配制度的延续。在绩效制度实施以后,主副科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对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很明显,如果实施专业教学,主科教师很容易完成工作任务,而大量副科谁去教?教几门?为了平衡这种矛盾,很多学校采取了平均分配兼任课程的做法,不论什么科目出身,在主任一个班级的科目后,一律去兼任其他课程,为了达到满课时的标准,教师的兼课课时常常会高于其主要科目的教学课时。比如写字和口语,本是语文教师的擅长,但语文被安排去兼音乐或美术,而让数学教师、体育老师来兼任写字和口语。究其原因,除了前述的专业教师不足的原因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让大家平均用力,每个人都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平均分配课时,这样学校进行绩效考核时少引起一些同课时不同力气争议的矛盾。坦言之,这种兼课求公平的分配管理模式违背了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背离了教育发展的专业化趋势,使得大量的专业力量浪费在不该浪费的地方,因兼课而导致的占用课时情况就成为一种上下默许的局面了。

三、破解农村小学兼课困境的政策建议

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兼课现象导致的问题,提出如下的政策性建议,以便能更好地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一)因地制宜,关注城乡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差别化问题

新课程的分权精神,赋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但广大农村小学并无能力,也无意识要开发农村特色的课程,要真正落实国家赋予学校的自主办学权,除了农村小学的自觉努力外,他们还更需教育权威部门的专业指导。中国的改革一向是自上而下的,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业力量,研制开发有弹性的国家课程标准的适应性问题,要关注到城乡教育的巨大差异,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现状出发,建议实施差别化的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

(二)改革教师编制核定办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结构。

近年来,教育部门会同共青团组织、财政部门、人事部门等制订了不少农村各科教师的补充计划,像“西部计划”、“特岗”教师制度等,为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杯水车薪,舍本逐末,因为农村财政和农村人口减少的问题,常规性的教师补充机制——即正常减员与增员因为编制问题无法解决。另外,人事权集中于人事部门也使得教育部门的统筹资源的能力无法发挥。教师是最重要的资源,是教育发展政策最基本的考虑。结合现存在的问题,教师编制制度的改革,一要改变现行主要按学生数核定教职工编制数的办法,试行市区、县镇学校按学生数为依据、农村学校按班级数为依据的核编办法(大班额按人数,小班额按班数)。二要改变由县(市、区)编制部门直接核定到学校的做法,实行由县(市、区)编制部门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额,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总额内,实现县域内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确保规模较小的学校专业性较强、难以用兼职教师代替的学科都能够有专业教师教学,同时对边远山区学校和必须保留的教学点给予编制倾斜,为全面开设课程提供教师编制保证。

(三)进一步推进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化是解决农村小学课程开设问题的条件保障。农村小学不仅先天不足,更是缺少家庭与社区的支持,学校作为地区的文化高地更承担着服务学生、服务社区的重要使命。为了开齐开好课程,要继续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教育项目,完善配备计算机,完成中小学实验室改造,配齐理化生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并保证实验过程中的相应经费,保证实验课程的开出率,提高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在此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重中之重,推进“班班通”建设工程,开发丰富的义务教育课程资源,尤其是英语、音乐、美术等小学紧缺师资学科的教学资源,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电子白板进入乡村学校,大大改变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获取状态,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理顺教师管理体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针对兼课教师及转岗教师的培训,秉承先培训、在上岗的动态管理考评方式,强化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甚至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都强调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因此,通过覆盖面更大、有效性更高的各种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和开发能力。

针对各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后的新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真正平衡各个学科教师地位的新型评价方法,和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并将成果转化为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指导。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对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实行特殊津贴政策。研究部分学科专业教师片区使用政策。如片区学校共同使用音乐教师,研究交通补贴、业务补贴的政策等,实现教师资源的最大化效益。在可能和情况下,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借鉴原来中师生的培养方式,培养全科教师,教师能在各个学科上发展,这类教师尤其在农村小学,既可教语数、又可以教音体美等学科。

(五)淡化应试教育,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制度。

篇2

人的个性在不同的视角下有不同的界定,从教育视角来说,个性就是主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具有倾向性的独特生命品质。学生是具有无限潜质的人类未来的表征,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本体,因此,以人的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育,其内核必定是学生本能的发展。教育不能漠视学生生命潜质中的原初潜能,相反,必须依靠这种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述认识不仅为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赋予教育一种本质的规定性。学校教育的指向应该是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内在力量。教育者要相信学生的潜质,为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还给学生充足的学习自。但是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独立发展意识并不能顺利显现,因此教育工作者还负有唤醒学生人生信念的责任———培养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二、学分制理念导向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包括小学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而实行素质教育的精髓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培养,这与学分制的理念不谋而合。随着社会的迅速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在当今社会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具有丰富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达成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格的目标,就必须改变以考试分数衡量教育成果的教育教学制度。当然这种改革并不是否定学生评价,而是改变传统的统一课程、统一内容以及统一进度的单一呆板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这也与学分制的初衷与基本理念相契合。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统一。任何把能力培养排斥在外的知识传授都是不科学的教育。因此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有创见的问题甚至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但是在大统一为基础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这种启发式教学并不能真正得到实现,而只能模仿其表面。只有对教育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并激发他们持续的学习兴趣,促成个性发展目标的达成。

(三)促进小学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

学分制理念的贯彻与渗透,首先要求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适应性变革,使之符合学分制理念,反过来学分制也会刺激教师的教学创新。学分制理念本质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在这一理念下,一切教育活动成败都要依学习者的发展为衡量标准。教学管理者必须以新的教育思想对教学进行管理。具体来说,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进步,教学效能应该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而不是为了固定任务的达成。学分制理念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是与标准化教育向创新教育的积极转进相适应的柔性管理,这种管理的主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和非权利干涉性,由教育和管理艺术产生的潜在说服力,引发的自觉行为的管理而不是管理者意志的具体展现与贯彻。

三、学分制理念下小学教育改革的具体形式探究

(一)直接采用学分制

1.直接采用学分制的优势。学年制和学分制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制度,但是学分制在目前的小学教育阶段应用较少,因此,其具体的应用模式还需要进一步试验探索,以适应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从中学教育学分制的试验结果来看,在小学段实施学分制也具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相比较而言,学年制要求教学管理上的整齐划一,学生质量相对比较均衡,但是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与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个性化要求不适应。学分制的基本特点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业成果的基本依据,学分的计算以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以及活动课在内的课程为计算单位,并按照其地位、要求以及学习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限定,并以学分的形式予以体现。因此小学教育采用学分制有利于打破应试教育思维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和条件,同时限制考试对素质教育推行的负面影响。

2.小学教育采用学分制的条件。首先,是教学改革的趋势,目前这一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我国的中小学管理一直采用学年制,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目前已经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小学教育正在期待新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出现,以适应学生多层次、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此外,中小学课程改革形成的必修课、选修课以及活动课三维一体的课程体系也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课程设置上的先决条件。其次,学分制的实施需要学校能够开出相当数量的选修课和活动课,这对于办学水平较低的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是一个较大的困难。此外,学分制管理模式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没有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跟进,学分制的实施将失去它对于学生全面化和个性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其根本目的也无法达成。

3.小学教育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探讨。近年来在部分初中进行的相当数量的学分制试验。试验中学分制教学管理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素质学分制,其基本出发点是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所达到的水平进行计量,在学业期间达到一定积分即视为完成学业。二是学科积分制,将学生的课程学习用时作为积分的计算单位,学段内达到规定积分即视为合格。三是部分学分制,只有选修课和活动课采用学分制。由于小学学分制处于试验阶段,尚无经验的分析与借鉴,因此要结合小学教育的特征,积极探索符合小学教育实际的学分制。

(二)流动班级制改革

流动班级制是学分制理念下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又一创新,这两种形式都属于班级授课制,其主要区别是学生的组织方式不同。1.流动班级制的优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集体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统一要求,也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整齐划一注定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呆板,利于知识传授但是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采取流动班级制教学形式,可以扩大教师和学生的接触面,增加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关心和指导,这一点对于快速成长期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实施流动班级制的条件。

(1)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还必须具有综合能力,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要适合本校学情的特色教材。

(3)要根据走班教学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时间安排进行必要调整。

(4)要有相适应的学生考评以及学业评价制度,以保证走班教学的正常进行。

3.流动班级制的开展方式。

(1)能力分班制。将同一年级的学生按照能力高低和不同的特长进行分班,对各班的教学内容与课程选择进行区分,并采用不同的进度标准和要求,使他们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也可以按学科的学习能力或跨学科学习能力进行编班,在进行一段学习之后,根据课程变化或学生的发展变化重新进行调整。

(2)学科编班制。这种编班方式的原则是同年级的学生混合编班,但是针对其中某些学生能力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科,进行重新编班教学,以使不同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样,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重新进行调整。

(3)作业分组制。在同一个班级内,同一学科的教学按照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的层次性的不同而布置不同的分层作业。或者同时布置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完成之后都视为学习合格。这样可以留给不同学生大致相同的发展余地,实现不平等表象下的实质性平等。

(三)实行弹性课时制

1.弹性课时制的优点。统一课时制的缺点是十分明显的,这种不分年级高低的统一时长,很难适应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及思维素质。同时教育教学改革以来,我国小学课程设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选修课以及活动课的增加。而这些课程都按照四十分钟一节课显然与实际需要不符。此外,要真正实施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学时长和课堂容量的适当调整。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时长变革应该以缩短为主,因为小学生的思想集中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小课更符合儿童心理;就小学段的教学内容而言,二十分钟也就足够了,小课的紧凑高效也比大课有明显的优势。

2.弹性课时制的实施条件。首先,弹性课时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上课时间更加紧凑,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打造出高效课堂。因此教师要在备课上进行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使语言简洁明了,要注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弹性课时制下,传统的课时管理与作息时间的统一性被打破,这就要求学校层面对于教学管理进行必要改革,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3.弹性课时制的应用形式。早在上世纪我国上海市的部分小学就实行过讲课时进行大小划分的试验,每节课分别为30分钟、45分钟和60分钟,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效果。进入本世纪以来,部分小学进行了大课40分钟、小课20分钟的试验,实施效果也很明显。具体的时长如何划分,需要更多的教学实验进一步探索。同时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弹性课时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课堂时间的有效性,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实际学情特征,全国各地的学生心智发育程度并不相同,同时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差别也较大,因此课时的弹性也正是弥合和适应这些差别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课时长度进行统一划分,是否有利于弹性课时制效能的发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从理论上看最起码是设想的那样。

(四)不分级小学

1.不分级小学的优势。目前,班级是教学进行的基本单位,编班依据是儿童的年龄,这种分级制学校在理念上认为相同年龄的儿童具有相同的智力发育水平和学习能力,并且在整个教育活动进程中始终处于同一层面。上述认识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同时与现代教育改革中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相悖的。因此真正合理的教育必须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同龄学生之间的群体差异。并以此为导向指导整个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基于这一观点,实施不分级小学,而按照学生特质进行同质分组式编班,不仅仅是班级组织形式上的变革,其深层教育理念与学分制理念是一致的。其哲学起点是承认个体差异并对这种差异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模式下,学生摆脱了年级束缚,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何时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2.不分级小学的实施条件。首先,对学生的正确分组是不分级小学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不分级小学将客观、直接的生理年龄分级标准转换为学生的兴趣、能力、知识基础标准,而这些标准的不可量化性给学生的正确分级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其次,由于不分级小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尊重放在了中心位置。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这无疑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不分级学校必须实行纵向课程。该体制打破了学科界限的综合课程,因此学校必须开发出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并与其相融合的纵向课程,这无疑对课程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不分级小学的应用形式。不分级学校理念最早由古德莱德提出,其实施手段就是所谓的“同质分组”。即将学习水平、理解能力和探究特质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在课堂上让他们一起学习和讨论问题。由于这种教学形式目前在我国尚无大规模实验的先例,因此,具体实施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试验探索。

四、结语

篇3

1、强化政府职责,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一是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先后制定下发了《市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在加强义务教育领导、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等方面对县级人民政府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促使县、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统筹、教师队伍统管、教师工资统发在2006年就全部落实到位。二是明确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市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2007年全市教育总经费7.1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17%、81.22%。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共安排资金3852.5万元,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免学费和贫困生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全市补助公用经费资金1173.7万元,市直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由省规定的小学154元/生、初中178元/生,提高到300元、500元。三是完善党政领导教育考评制度。按照《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意见》(〔2004〕8号)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各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四是积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积极化解了“普九”1.1亿多元的债务工作,同时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

2、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一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幼儿园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原则,制订并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为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市委汪德和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亲临一、二、三小现场办公,当即决定投资1200万元扩建三所小学,共新建校舍面积8475平方米,增加教室、多媒体室60间。市委汪书记召开市委常务会,决定在市区新建扩建了暨阳学校、明志小学、弘德小学、四小4所,下拨300万元用于市三中搬迁到市一中老校区,市三中原校址由区政府建设四小,市西湖小学新征地10亩扩建校园。乡镇所在地逐步将规模小的中心小学合并到乡镇中学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罗坊镇投资650多万元将危房严重的草池中学、下山桥中学合并,在集镇兴建了罗坊二中。高新开发区在市十六中的原址上规划了一所能容纳四千学生的新学校。九龙山乡将危房较多的中学与乡政府所在地进行互换,增加校园面积15亩,规划一所全新的高标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总投资600万元。二是实施学校建设标准化。几年来,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全市共投入近亿元对农村中小学危房进行改造,新建、扩建农村中小学80所,校舍面积30多万平方米,基本消除了D类危房。从2006年开始,区共投入近5000万元对农村各中小学重新进行校园规划,进行改造扩建,使全区农村学校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6.92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4.62平方米,生均图书小学12.23册,初中16.22册。分宜县中小学实验教学开设率达100%,分组实验开设率达95%以上,其它教育技术装备利用率达98%以上。

3、激励约束并重,实现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

一是改革学校人事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农村学校人事管理权限,实行管事管人相统一。县(区)农村中小学取消级别,人事任免权归口教育部门,组织、宣传部门实行监管;校长实行聘任制,教师实行合同制,工资实行动态制,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建立一种全新的用人和分配机制,把教育成果与收入挂钩,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区从2004年9月开始,全区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称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考核、副科级以下干部任命就已全部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二是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为促进教师向农村流动,实现教师队伍的均衡,我市城区学校将增加5%的机动编制,用于安排新进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今后城区(含县城)学校招考教师,除特殊专业和紧缺专业外,报考教师均需具有5年以上农村教龄;城区学校新进大学毕业生均需先行安排到农村学校支教两年。三是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水平。一方面,加大农村教师住房问题解决力度,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公积金财政补助的缴交部分适当高于城区教师,在农村任教达15年以上的教师可享受城市经济适用房政策。另一方面,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在确保农村教师各种政策性补贴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的基础上,从2006年9月1日起,对全市农村教师按人均月增248元的标准增加岗位津贴。四是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加强教师继续教育。进一步理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培训职责,推进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利用投资近1200万元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让每位农村教师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中央电教馆的优质教学服务,节约教师外出成本进一步更新了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农村教师业务素质和学历、学位层次。

4、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城乡学校教学质量一体化

一是开展了结对帮扶和支教活动。从2006年起全市组织开展了“三个一”帮扶活动,即一个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帮扶一所农村学校,一位行政事业单位县级以上干部资助一位贫困学生,一所城区学校帮扶一所农村学校。2006年起全市94个市直单位帮扶了94所农村学校,498位县处级领导干部资助了509名贫困学生,城区学校结对帮扶50所农村学校,帮扶资金、达数百万元。建立了城区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制度。2007年秋季开始,城区学校已选派了61名教师赴农村中小学支教。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既优化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又稳定了农村教师安心在农村执教。二是完善扶贫助学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家庭困难学生助学教育制度,广泛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捐资助学,落实对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6311名贫困生发放了资助金631.1万元,完成率为121.67%;为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数1961人,发放资助金额156.88万元,完成率为115.22%;为高中生考入大学的贫困家庭478位学生,发放资助金额达239万元。三是强化了农村教师师资培训。从2002年起,市里每年都会举办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会,聘请北京等地专家学者为农村教师授课;举办农村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城区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每年3月,市教育局组织城区中小学骨干教师面向全市农村教师上示范教学课,每年都有近万人次参与听课。组织开展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每年一万节以上;提高了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四是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均衡招生名额。出台了系列中招改革措施,扩大优质高中均衡招生名额。从去年秋季起中招扩大优质高中招生名额1000名,扩大比例约30%。实施30%的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招生的制度,减少择校生招生名额,做到优质教育普及化、平民化。

5、完善管理机制,实现城乡学校办学行为一体化

一是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上学问题。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联席会议制度,下发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范围,凡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依据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学校就读,其义务教育阶段收费与城区学生一视同仁,保障了流动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维护了教育公平。二是积极推进学制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从2002年起,小学全部由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计划,既按国家规定开足、开全课程,又坚决制止乱补课现象的发生。对全市中小学教材、教辅用书进行全面审定,坚决制止学校私自乱订教辅用书。三是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收费政策,由校长负总责,全面实行“一证(收费许可证)、一卡(明白卡)、两公开(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公开收费使用情况)、四统一(统一制作公示牌,统一时间、统一收费、统一收据)”制度,认真落实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对违反规定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负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或者党内处分,行政撤职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四是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抓好了教育科研基地建设和管理,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多渠道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加强了新课程教学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建立健全了素质教育督导体系。2007年全市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信息学(计算机)奥赛(赛区)决赛,获提高组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获普及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获初级组二等奖5名。数理化生等学科全国奥赛获国家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获省级赛区一等奖15人次,二等奖34人次。全市已立项的国家级、省级课题达100多个,有50多个省级课题结题,并有近20个课题获奖。

篇4

一、规范教育管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1.规范什么?

20多年来,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围绕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出台了无数政策、文件。然而,这些文件的执行确实不到位,甚至可以说没有得到多少执行。但尽管如此,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仍然是要清理和规范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关于学校管理的各种文件和政策。目的无非两个一是通过文件政策的清理,搞清楚我们到底要管什么;二是给大家重新打招呼,否则,如果我们直接依据这些文件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特别是对一些违规单位进行处理,大家就会觉得很冤枉。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组织制定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的内容很多,但在我看来,其中有3个方面最重要:(1)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2)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3)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详细的内容在《规范》中已经体现,在此不再赘引。

2.如何规范?

我们把全面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管体系,作为构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和制度环境的关键环节,逐步建立以下8个监管和自我约束机制:(1)加强对各级政府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专项督导。(2)建立中小学基本办学标准。(3)建立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社会监督机制。(4)建立素质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5)建立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制度。(6)逐步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监测制度。(7)建立学校自主发展评价机制。(8)建立教育者自我约束机制。

3.如何对待违规现象?

提高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就要加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按照我们的管理权限,我们可以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处罚。

(1)对违规学校进行处罚。对违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令其限期整改。撤销教育行政部门授予其的各种先进称号,如规范化学校,等等。取消其一定期限内的评优、评先资格。

(2)对相关县乡进行处理。如对出现多个学校多次违反《规范》行为的县(市、区)、乡镇,进行通报批评,令其限期整改。撤销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授予其的各种荣誉称号,如果是教育示范县(市、区)的,建议上级相关部门撤销其称号。在一定期限内停止其参加基础教育先进单位的评选资格。

(3)对相关个人进行处理。对因违反《规范》造成严重影响或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学校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的相关行政或法律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对或建议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

2008年,我们已经对一些违规的学校和个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制度建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

所有改革创新最终都要体现到制度和机制的建构上来。制度和机制,既是对改革创新成果的固化,更是对教育者行为的引导和规范。因此,制度建构是最终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三方面的改革。

1.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1)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教育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仍最为薄弱。同时,我们不能不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混乱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地方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要求,举办高等教育是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责任),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却挤压了基础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使基础教育发展受到影响。

(2)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在这里,我们最关注的还是尽快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体制,以及高中阶段教育如何真正实现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问题。在建立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方面,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明确地方财政中用于教育的具体份额,二是建立透明的、可监测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三是建立真正的教育经费单独预算制度。

(3)学校教育制度改革。学校教育制度改革,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国家学制系统。这个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校之间的衔接问题,学校体系之间学历的等值问题,现代学校制度问题,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问题(如建立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家长教育委员会、课程资源开发委员会、学校民主管理机制等)。

(4)教育决策机制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其中应包括教育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执行机制、执行效益的评估机制、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

(5)教育管理方式改革。重点有三个方面:法制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

2.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1)推进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已往过于单一的评价标准给我国教育带来了非常严重的不良后果。当前必须尽快建立有一定权威性的多元教育评价制度。一所学校办得好坏,一位校长干得好坏,一位教师教得好坏,不仅看学生升学率、考试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看学校是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否全面执行课程方案;不仅看优秀学生的发展,还要看后进学生的发展,等等。

(2)引导各级政府逐步建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逐步建立对各级政府的素质教育督导制度。

(3)改革学生日常学习评价制度。要还日常教学评价以真正的诊断和改进功能。我主张在中小学的日常考试评价中推行无分数评价。就是日常的各种考试评价,教师不要给学生打分,只指出正误,指出错在哪里。

(4)建立学生初中、高中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制度。要将学生的日常学习、发展状况,特别是标志着学生发展水平的一些成果,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档案。要尽快开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

(5)建立学生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评价制度。总的方向是逐步实行等级制评价。

3.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是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都知道,在美国,即使学生在高校联考中得到满分,也可能被哈佛、耶鲁这些名校拒绝。原因就是美国的著名高校录取新生并不是完全依据高校联考的成绩,而是同时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看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等。考试并不能完全考核一个人的全部素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阅历等等未必能够通过现在的纸笔测验得到有效检测。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呼吁尽快改变现在的单纯依靠纸笔测验成绩来录取高校新生的状况,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功利化

一、 追根溯源: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剖析

1、小学数学教育误区

大多数教育者和家长认为幼儿园与小学朗格阶段应该有一定的衔接关系,普遍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便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入一些小学的教学内容,以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以便他们步入小学阶段后能够有所帮助。这种误区导致学生过早地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严重挫伤了儿童的积极性。根据新闻报道,在广州市某小学的“幼升小”的考试中,出现了一些这样的题目 “15-2+5-3+18=?”本该在幼儿园接受开放、自由的幼儿教育的孩子们,却每天要为这样、那样的考试忙昏了头,而这些题目本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却早早出现在启蒙教育时期。

2、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作为迄今我国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最基本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机制产生了影响,小学数学教育难免受到波及,小学数学教育中渐渐加入了智力题、分析应用题等难度系数较高的数学题,绝大部分家长认为让孩子早点接触小学课程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导致很多孩子在幼儿、小学数学教育时期都会采取口诀等技巧学习的模式。

3、升学率的压力迫使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升高中、大学等升学率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家人给孩子大补恶补数学技巧,随着市面上出现的心算、奥数等秘诀,这些辅导培训机构抓住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大搞小学化智力教育,完全将小学数学教育规范和数学学习的乐趣置之脑后。

4、小学数学老师专业素质欠缺

目前,很多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都是从初中讲台上被迫转岗过来的教师,他们沿用初中教学模式,也有的是非师范性数学专业,甚至是艺术音乐、美术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为得一份稳定收入走关系得到老师这一职业,没有专业的幼儿教育技能,缺乏小学数学教育经验。

二、针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对策

1、规范幼儿和小学教师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师行为的规制也是重要的一步。这也是影响过渡时期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首先,应实现人才区域间流动,形成良性的循环系统和互动关系,合理安排优质教师资源。这种流动应是双边的、互动式的流动。如在城乡之间形成规范、系统的教师流动机制,就有助于改善农村教学水平。其次,建立一套激励制度,拜托城市教师“只进不出”的现象,让小学数学教师树立危机意识,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最后,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定期的培训和经验交流必不可少,教师的知识储备也必须与时俱进,同时,将培训系统化,丰富培训内容,增加培训方式的多样性,这样都有利于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2、探索游戏化学习方式

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学前幼儿转向小学过渡期,难以接受小学化的学习方式,枯燥的写写算算,抑制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可以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境",使学生产生"入境始入亲"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过程,必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正确处理幼小衔接问题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则不关注幼儿园形成了单向衔接的局面,在幼小衔接问题中,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通过设立疑点创设问题情景。现代教学论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造意识的萌发。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适当设置疑点,创设教学的最佳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结论

研究结论:第一,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教重要性的认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应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不应仅偏重知识技能的培养,但在培养观方面,却过分强调超前教育。第二,教育方式存在功利化倾向,小学数学教学开展自由游戏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偏少,普遍存在布置作业过多!贯彻国家要求不力和开设辅导班过多等问题,第三,启蒙时期学前教育教育环境差异: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甚至是偏远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物资配备缺乏、班级容量过大、没有教学书刊、游戏类智力开发的数学学习用具,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良胜发展。第四:城乡小学发展不平衡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12):1.

[2]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 号][Z].

[3]李彦芳译.卢梭的爱弥儿[M].武汉出版社,2015-8-20

篇6

一、江阳区

1.深入推进“三开”“减负”保证学生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督查开展情况,召开现场推进会,评选一批保证学生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先进集体和个人。

2.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成立江阳区领导组、专家组,申报并确定一批区级试点学校,成立学科推进教研组,召开开展情况阶段性推进工作会,评选阶段性实践先进集体和个人。

3.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功能,深入研究素质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和权重,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

4.细化管理,重视过程,继续坚持领导巡查制度,教学视导报告、整改措施、整改结果报告制度,建立完成工作任务登记制度,并纳入教育股对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

5.加强城区学校招生工作制度建设,规范城区中小学计划外招生,控制城区中小学办学规模和消除起始年级大班额。

6.推进城区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特色学校建设。

7.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省、市下达新建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民生工程目标任务,落实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承建单位、建设资金等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加大幼儿教师招考力度,补充幼

; 8.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按照新课改要求开足课、开好课;坚持德育为首、艺体与学科并重,以生为本,培养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规范高中招生秩序,强化内部管理,加大校本研培力度,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所需的素质;加大硬件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抢抓机遇,努力高中,为新课程改革新一轮全省普通高中评比奠定坚实基础。

二、龙马潭区

按照“一个围绕(纲要精神)两个核心(均衡+特色)三个重点(安全、质量、特色)四个实现(校园平安、均衡教育、质量提升、特色彰显)” 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巩固“两基”成果,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开齐开足开好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测体系。加大初中创建泸州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力度,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开展艺体学科、小学英语、科学等师资结构调研,采取走教等方式解决短缺学科教师问题,从数量、质量上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2、“三开”的落脚点和归宿在于开好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战场在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就是课改、教研工作的着力点。各学校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学科教学模式,教研室开展培训和引导工作。首先在一些学校和一些学科开展“教学案”试点,然后推广到其他学科、其他学校。组织开展“高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初中以开展“常态课优质化、优质课常态化”研究为抓手,继续开展高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推进“学案导学”,优化教学方式。

3、教学常规常抓不懈。教育股和教研室对纳入创建目标的学校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深入一线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对薄弱学校开展集体视导,通过看、听、查、问卷、数据分析进行教学管理指导和学科跟踪指导,对薄弱学校的管理、考核制度进行调查,对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办法,提交教代会讨论,限期讨论整改。

4、开展教学六认真检查。在学校备课组、教研组、教导处检查备课、

; 站内范文搜索 作业批改、实验开出等的基础上,教育局在每期末开展全区中小学“教学六认真展评周活动”。

5、对2012年还未进入全市强校的城北学校、江北初中、泸化中学、石洞初中、双加初中、鱼塘初中等学校,要组织开展争创市级强校研讨会,群策群力、爱校如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6、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学生学分管理办法。创造条件,探索、指导高中学校做好对选修课、通用技术课的实施。组建高中课程改革各学科教育教研示范工作室,加强对高中课程改革的研究、指导和示范引领。加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衔接研究,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8、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凡泸州市中考评为泸州市城区学校前10强和乡镇评为前30强的学校,原则上当年初中教学质量综合目标考核为特等奖,反之原则上就不能评为特等奖。对区学科教研联组进行奖励,其中教研员(或兼职)占50%。区教育局奖励学校学科首席教师个人(学校推选出的对某一学科教育教学质量负责的教师)。抽考和中考成绩教育局将计算到人头(教多班的算平均),七、八年级市抽考成绩和中考成绩计入教师个人的业务档案。凡市、区抽查检测成绩均纳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

10、幼教工作。根据《泸州市龙马潭区幼儿园目标考核方案(试行)》的要求,区教育局将在2012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案的内容,丰富考核的形式、

; 站内范文搜索 更科学合理地运用考核结果,使目标考核真正起到促进全区幼儿教育的进一步规范、推动我区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纳溪区

(一)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搞好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其中把诵读国学经典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教育加强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好镇中心园示范作用,对全区民办幼儿园继续坚持每两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和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制度。

(三)加强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搞好课堂教学改革,组织区级5所课堂教学改革试点校人员到山东某地考察学习。

(四)努力提升高中办学效益,作好纳溪中学扩建校区实施方案(征地30亩,扩建泸天化校区,把高中部集中,挪出纳溪中学校本部办成初中部),并组织实施。

(五)进一步贯彻实施市教育局“三开”“减负”工作,坚持学生每日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四、泸县

(一)工作思路:

理清一条主线:以“学前教育抓规范、义务教育抓双高、高中教育抓名校、职业教育抓特色、成人教育抓典型、民办教育抓示范、全县教育抓管理”为主线,理清思路,科学安排,开拓进取,创造一流的作风,一流的工作,一流的成果,促进全县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打造教育名县奠定基础。

强化五个理念:强化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理念;强化教育科研为“兴校之本”理念;强化科学管理为“强校之本”理念;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敢于创新的理念。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团建设

; 站内范文搜索 ,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校办成师生最向往的精神圣地。继续完善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按照市教育局要求,认真开展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2、学前教育:各镇入园率达到90%以上,学前教育入学率各镇达到95%。在春期,召开全县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会,进一步解决幼儿教育存在的应试教育等问题,让幼儿教育以培养行为习惯为主,走向科学,健康的轨道。加大对幼儿园教育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幼儿园的审批年检制度,对非法办园和不合格幼儿园予以坚决取缔。各幼儿园不得违规用车接送幼儿,确保幼儿园师生人身安全和教育质量。加强对各级示范幼儿园的创建工作,各公民办幼儿园要积极争创牌子不断提升幼儿园办学质量。中心幼儿园和代管幼儿园的中小学要加大管理力度,理顺学校之间的关系,组织各种幼儿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组织一次幼儿教育常规检查,规范教学教育行为。幼儿教育不得讲授、检测小学学科知识,尤其没有专门培训的英语教师不得进行英语教学。

3、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大控辍力度,增添控辍措施,力争实现“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向细节要质量。教育股、教研室要经常深入学校,视导教学过程。教育局将会同政府教育督导室在春期对在教育质量评估中后五位的学校进行检查,共同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增添措施,提高质量。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认真做好2012年的课改总结工作,应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育教学评价,让我县基础教育有一个质的飞跃。

继续加强特色学校的打造。建立评估机制,正确引导特色学校创建。教育局将制定印发《泸县特色学校评估实施方案(试行)》。《方案》应从目标与管理、特色项目选择、师生参与程度、特色成果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学校进行评价,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特色学校评估与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结合起来,在评估的时间、方法、程序上与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统一。二是学校自评与教育局评估相结合,评估结果由教育局发文认定。三是评估结果与校长工作实绩和待遇结合。

4、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教育继续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我县的六所市级以上示范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控制招生规模,加强过程管理,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发挥高中学科中心组的作用,提高教育

; 站内范文搜索 质量。学科中心组要在教研室的组织下主动积极的开展工作,切实承担起“研究教学,培育教师,传递信息,提高质量”的责任。在2012年,高中学科中心组要积极研究高中课程改革,研究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的差异,保证初中课改学生能适应高中教育。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摆在两方面:一是师生教学行为质的变化;二是努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校长要亲自挂帅写出各种实验总结,综合报告,特别是有价值的实验成果要加以整理,并向全县推广。开齐开足开好新设置的课程,尤其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科学等新课程的师资保障;学校教务处要加强新课程六认真的检查,务必保证新课程的质量。

五、合江县

(一)德育工作

2、做好部分特殊弱势群体学生的帮助和教育工作,开展关爱、帮助留守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大学新生等特殊学生系列活动;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返乡农民工子女就读工作,享受本地学生同等到待遇。

3、做好2012年省、市、县“三好生”、“优干”、“先进集体”、“省优秀学生”的评选、表彰工作。开展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活动。

4、形式多样地开展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国防教育、环境保护、禁毒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系列教育活动。

(二)教育管理

1、落实《合江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积极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建设,切实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2、以7所市、县级课改示范校为龙头,积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计划。以质量为核心,按照制定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综合评价方案评估学校。

3、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提高入园率,克服 “小学化”倾向,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开

; 站内范文搜索 展“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作。办好特殊教育学校,做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确保每一个残疾儿童都得到教育。

4、抓好教育常规管理,开展务实高效的“六认真”等常规检查和教研、科研工作管理。加强考试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加强学籍管理,建立良好教学秩序。

5、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执行课程“三开”和减负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实验课和艺体课程管理,重点加强村小课程执行情况的检查。

6、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保卫体系,确保学校稳定和师生安全。

六、叙永县

(一)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严格执行市教育局的指令性招生计划,确保招生有序进行。

(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使校园内的“一砖一石会说话,一草一木能育人”,充分体现环境的育人功能。

(三) 强化初中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高中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生源,为打造教育强市作贡献.

(四)认真学习山西新绛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推进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五)做好特色学校创建的指导工作,努力打造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

七、古蔺县

2012学年,古蔺县基础教育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稳步推进普高课改”为重点,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稳步促进教育质量可持续提升。

(一)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切实加强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建设,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测评体系》为工作指南,以“传承国学经典、培育古蔺新人”为活动载体,从抓队伍建设入手,建立健全班主任管理、考核和奖励的长效机制,围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落实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规范管理民办教育。全县学前教育以推进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一是争取成立全县学前教育管理中心,以古蔺镇一幼、二幼、三幼为中心,充分发

; 站内范文搜索 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县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面发展,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骨干作用,促进村级幼儿园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合理布局县域学前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三是完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对落实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规划、资源配置、经费投入、教职工待遇保障、保教质量等进行专项督导,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四是严格幼儿园准入制度,全面提高保育、保教质量。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一是认真落实课程“三开”。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遵照《泸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中小学课程。二是促进义教均衡发展。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镇村学校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创新教学视导,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完善义务教育监测制度。深入实施“学月教学常规督查”制度,促进全县教学常规管理升级上档,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深化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高中课改,提升高中教育质量。一是稳定办学规模,古蔺中学、蔺阳中学两所学校学生人数要控制在5000人以内。二是加强相互交流,古蔺中学、蔺阳中学两所学校要加强交流,采取相互视导等方式,交流工作经验,提升管理水平。三是主动接受指导,加强与市教育局基教科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市教育局、市教科所的视导作用。四是稳步提升质量,加强培优保重工作,增加本科人数,提高重本上线率,完成市预测各项目标。

篇7

(XX年9月)

xx街道是钢城区委、区政府驻地,辖8个社区、25个行政村,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人。街道现有8处中小学,1处成人学校,15处幼儿园。

近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科教兴处、教育为本的战略方针,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自XX年省“义务教育工作示范县”创建以来,我们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立足实际,扎实工作,促进了我街道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升教育发展地位

xx街道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工作列入办事处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教育发展和学校建设纳入经济发展和地方建设的整体规划,努力完善“四个机制”,夯实了教育工作基础。

1、建立定期议教制度与教育责任制。我们规定每年专门研究布署教育工作的专题会议不少于四次;分管负责人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到教办、学校现场办公、调查研究;人大工作室每年两次对教育部门进行视察,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教育责任制,把重视教育、做好教育工作与街道、村(居)两级干部的考核成绩挂钩,由人大、政协组织考评,定期监督检查。

2、制定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机制。依据《教育法》、《新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制定了《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意见》、《xx教育发展规划》等政策规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政策保证。每年教师节,街道专门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拨专款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走访慰问老教师,为他们排忧解难,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3、完善对教育投入的评估机制。在加大对中小学教育投入的基础上,注重了幼儿园的建设,通过制定教育投入评估机制,激发各村(居)办园的积极性。

4完善教师分配与交流机制。根据钢城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钢城区教育局在教师聘任,分配和交流上注重了向偏远和薄弱学校倾斜。近年来专职对口高学历的年轻教师都被分配到施峪、双峰、育才任教。另外,我们加强了师资交流,每年都从一中、中小抽调年轻教师到以上学校支教,同时,派部分教师到区直学校交流,这种做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教师互动和交流,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

以上措施的落实,使街道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均衡、协调发展。

二、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几年,我街道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投入做到了“资金到位。逐年增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我们加强校舍建设,为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创造良好环境。XX年,街道投资400万元,建起了面积4500平方米的xx一中综合办公实验楼。去年,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为4000 m2,15个班规模的中心幼儿园已经完成,即将投入使用;投资400余万元,建筑面积为2800 m2的育才教学楼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街道、教育局的不断努力与协调下,利用省财政厅专款130万元,为育才联小安装节能中央空调,从根本上解决了师生的取暖问题。徐家庄、张庄、陈家庄投资新建了标准的幼儿园。另外,施峪等五村联办幼儿园已完成选址工作,规划图正在设计当中,即将开工建设。

二是提高内配标准,加强规范化学校创建。在内配方面,我们本着高标准原则,XX年一次性投资20余万元为一中配备了完备的实验设施。现在,xx一中、中心小学内配达山东省实验室一类标准,其余学校达到二类以上;音体美仪器室达到教育部一类标准。办学条件的改善促进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xx一中、中小被评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目前,街道8处中小学全已达到规范化标准,其中省级1处、市级5处、区级2处。

三是抓好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区政府和办事处不断加大投入,完善信息技术设施,所有中小学均按要求建起了微机室和多媒体室,各校建立了校园网;同时根据省市区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指示精神,我街道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各中小学专任教师实现了人手一机,学生用机达到验收标准,各校均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

三、提高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要求狠抓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师德方面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提高教师的法制意识和道德素养,夯实教师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提高教师依法执教、以德立校的自觉性。另外,以xx街道庆祝教师节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广泛宣传教师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为大家树立学习的榜样。广泛开展 “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教师“十佳”系列评比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德能双馨”、人民满意的教师。

在业务方面,我们加强教师管理与考核,建立健全教师个人档案,完善教师考核制度,细化对每位教师的德、能、勤、绩及工作量的考核工作,做到公正、公开。各校落实校本研究方案和教师继续教育计划,把校本研究及教师继续教育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形成全校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的良好氛围。每年街道都派出200多名教师和校长参加省、市、区各级培训,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和校长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坚持“研训结合”,优化培训方式,做到“学、教、研、思”相结合,把校本教研真正落到实处。教育办公室坚持每学期开展教师才艺展示、备课作业展评、中青年教师大比武等活动推动了各校研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教办定期举办中年教师大比武带动了青蓝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业务骨干,在近几年全区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中,我街道教师获奖率列全区第一。现在,共有2名教师获得首批“钢城名师讲堂”一等奖,并被推荐为“齐鲁名师讲堂”人员;有4人被评为市“十佳校长”;17人获市级及以上优秀教师称号,其中1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市师德标兵,1名教师被评为“莱芜十佳教师”, 1名教师被评为莱芜市“感动我们的十大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莱芜名师,57人被评为市区教学能手,29人被评为市区学科带头人,158人获区级以上优质课奖。良好的教师队伍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xx街道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管理,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科学、民主、规范;校园秩序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环境达到教育局“一校三园”的要求,营造了平安、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1、强化德育为先,注重育人为本。

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重视和加强了德育工作;有效地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学校重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寓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同时注重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各校以学生的多元评价为平台,落实好常规教育,养成教育,以良好的班风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

另外,街道建立了校内外德育基地,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并结合未成年人特点,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形成校外教育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每学期,各校都要组织学生到xx敬老院、xx文化广场举行献爱心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观和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2、强化教学常规,实施课题带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好教学常规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教办认真落实教育教学评估方案,坚持月查月报制度和学期初、学期末检查评估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当场反馈,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把两次打分作为单位评优依据,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二是是教学常规抓细抓实。教办积极落实教育局的常规教学要求,在每个学期第一天,都要落实“上好开学第一课”制度,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严肃认真的工作氛围,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开好头,起好步。教办教研员定期到各个学校推门听课,并参加各科教研活动,指导教学工作;各校都推出了以“打造高效课堂”和“我最满意的一堂课”为主题的课堂展示活动。其中xx一中和中小的教学开放周最具特色,为全区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三是是实施课题带动工程。xx各校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加大课改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xx各校承担着国家和省级教育教研课题10多项,一中的网络形势下的教学与研究、二中的英语特色教学、中小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与应用研究、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卞家泉的小班化被评为省级优秀课题。在山东省中小学评价研讨会上,xx一中代表莱芜市为大会提供的题为《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构建立体化评价体系》的课题材料,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这些课题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xx教学成绩的提高。

3、强化课改理念,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xx街道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校按照上级文件规定,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作业总量和考试次数,不为学生统一征订教辅资料,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学校按规定开展好体育课教学、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等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各校在抓好文化课的同时,社团建设,艺体教育也搞得丰富多彩,走在了全区前列。xx一中、二中、中小社团活动尤为突出。我街道的学校艺术节、“书香校园”工程、校园文艺节目多次在省市区电视台展播;师生书画作品多次获省市一二等奖;中小学篮球队、乒乓球队多次荣获全区第一、二名;一中、二中和中小的校刊已经连续刊发XX年,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xx的教育成果更加显著。今年,全街道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名列全区前列,有 30名艺体特长生通过了考试,过关率最高。

近年来,xx教育办公室连年被评为莱芜市教育督导工作先进单位、钢城区争优创先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各镇处、区直各学校排名第一);xx一中被评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xx二中被评为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中小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首届莱芜市廉洁文化进校园先进单位。

市、区多次教育系统现场会在xx召开:如:迎接省政府督导档案管理现场会、全区学校管理现场会、“钢城区中小学课程开发与实施研讨会”、全区廉洁文化进校园现场会等等。现场会多次在我们xx召开,标志着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素质教育实施水平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市前列。规范的管理,扎实的工作,使xx的教育影响越来越大,先后有淄博市、腾州市、新泰市、市高新区、雪野旅游区等市内外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学习,提升了xx的教育声誉,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起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作用。

4、强化安全工作,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街道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建立了学校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机制,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杜绝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每学期初,街道、教办专门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街道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全街道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舍进行全面检查,对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排查;另外,我们积极联系公安、交警、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周边环境的网吧、游戏厅,饮食摊点、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了集中检查治理,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车辆,按照交警部门的管理要求统一进行了整改。街道投资给所有学校安装了监控设施、今年,为一中、二中、中小共配备了专职保安人员,加强了安全巡逻,配备警用设施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统一。各校还认真落实学校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重点开展了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火、防震等各类突发事件的知识讲座和自救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救护能力。各个学校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组织了甲型h1n1和手足口病的防控及疫苗的接种工作。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得力,组织严密,整个xx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五、协调发展幼教和成人教育,提高教育实施水平

xx街道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公平的原则,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义务教育、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教育实施水平进一步提高。

1、努力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水平:

一是在制止中小学生辍学方面,根据实际,街道、教办与各学校都制定了管理制度,把巩固率列入了对学校和教师评估的内容。一方面,大力营造控辍保学的社会氛围,加大控辍保学宣传力度。除充分利用广播、专栏、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外,还制定了《关于制止中小学生辍学的暂行规定》、《关于实行义务教育通知书制度的规定》等各项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查。

二是街道积极筹措资金建立特困生救助机制,实行贫困生救助制度:每年发放“贫困生救助基金”3万余元,救助贫困生100余人;其次是利用希望工程捐款大力救助贫困生。

目前各中小学入学率均为100%,残疾儿童入学率100%,中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分别为99.8%、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率达到96%。

2、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

幼教工作:一是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申报、验收工作。截止目前,我街道15处幼儿园中,有中心园1处,示范园1处;一类园10处。二是加强幼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专业方面的培训,XX年以来有14人获区教学能手称号。三是教办与各村两委积极协调,鼓励社会办园,办园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目前xx已开办两处规范化民办幼儿园,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办学氛围的形成。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1%,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

篇8

一、目标任务

根据《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优质、高效地完成市教育局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一)学前教育。全区幼儿三年入园率达到93.5%以上;新建、改扩建4所镇乡中心幼儿园。

(二)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5%以上;毕业率达到100%;“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5%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8%以上,巩固率达到98%以上;毕业率达到98%;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达到86%以上。

(三)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中招生4000人;普高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各科合格率达9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学前教育普惠化。

推进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加快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按照幼儿园建设目标及任务,如期推进建设进度。继续抓好公办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安全管理、软件资料管理,加大对新建中心幼儿园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体系,逐步开展学前教育质量检测督导评估。结合城乡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学前教育教学研究。规划我区2所较大规模、规范性幼儿园积极争创2015年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2、义务教育均衡化。

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规范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做好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严格异动手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的巩固率。继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将条件具备的小学和初中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做好2017年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验收准备工作。

3、高中教育优质化

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将高中招生任务分解到各学校,制定好学校招生计划,落实定向计划,加强招生过程管理。抓好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学分认定工作。加强对高中教育教学视导,认真组织高中毕业班诊断性考试,对诊断性考试的问题及时总结,研究策略,加强高考考点的分析研究,全力做好高三备考工作。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化、特色化发展。

(二)强化精细管理,增强区域教育综合能力。

1、树立法治观念,形成依法治教新格局。加强法制宣传和培训,提高教育系统法律素养,进一步规范教育执法行为。突出校长带头,破解学校内部管理陈旧的“人治观”、“德治观”,树立依法治教新意识,抓住教育综合改革与法治工作的契合点,处理好教育法规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关系,进一步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新模式,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坚持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实施依法办学。

2、打造生态教育,强化教育管理效能。按照区域内生态教育建设目标,指导各校树立“三全”、“三特”的办学思想(“三全”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三特”,即“学校要有特色,教师要有特点,学生要有特长”),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四条禁令”、“三个一制度”、“三条底线”、“三项治理”、“两个计划”等制度相关要求(“四条禁令”即:禁止乱收费、禁止赌博、禁止酗酒、禁止走读;“三个一制度”即: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行政办公会,每周召开一次教职工大会,每周召开一次学生会;三条底线即:安全底线、稳定底线、质量底线;三项治理即: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治理,解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解决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开展学校管理专项治理,解决办学水平不高的问题;两个计划即:干部队伍建设计划,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促进校长提高管理工作效能,促进教师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深入推进校长“高峰论坛”、骨干“名师论道”、教师“大练兵”等活动。继续实施校级干部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3、落实常规督查,狠抓教学质量提升。各直属学校、镇乡教育管理组要严格执行教育局制定的常规管理相关规定和要求,做到细化管理措施,强化管理细节,加强检查评比,提升管理效果。督促各校进一步加强毕业班及非毕业班教学工作质量的全程监控与指导。进一步完善并执行《区2015年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加强常规管理,落实教学质量评估、年终绩效考评制度,采取有效的竞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进一步强化质量立校意识,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大提升。

4、打造校园文化,优化校园育人环境。2015年为全区中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品质提升年”。各校要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文化设计、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进一步抓好校园文化建设。马鞍九义校、一小、二小、七小要充分发挥省、市、区级校园文化建设典范学校、特色学校的示范作用,继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质,并带动区域内各级学校共同建设发展。各镇乡教育管理组要在普遍抓好所属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一至二所重点学校,为其他学校提供学习的榜样。

5、创建示范学校,树立办学优质品牌。规划指导镇中心小学、保和镇中心小学、四小等学校创建“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规划指导镇初级中学创建“市校风示范学校”,七小创建“市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指导已经创建达标的市、区级校风示范学校,市、区级示范性小学、示范性初中、示范性普通高中、示范性九义校继续巩固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三)规范办学行为,推进教育健康均衡发展。

1、加强招生管理,严格教育三乱治理。全力保证义务教育入学率目标任务完成,制发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收新生入学工作文件通知,按照新生入学原则,严格招生纪律,严禁违规招生,严禁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严禁分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成立2015年招生工作宣传小组,积极化解城区中小学入学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加大违规办学行为查处。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资雁教发〔2013〕22号),按照行风建设“五条禁令”要求,规范师德师风,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结合依法执教,严格教育三乱治理,继续开展“减负万里行”活动,维护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迎接督导评估,加快教育均衡发展。结合2017年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契机,进一步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稳妥推进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具备一定条件的学校有效整合为九义校。指导各校对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细则》要求,统筹安排,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完善相关材料,加强自查整改,进一步加强经费、人员、设施的投入,减小区域内薄弱学校发展差异系数,开展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互相结对帮扶。指导各校尽力进行班级均衡化资源配置,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3、巩固“两基”成果,加强学籍统一管理。组织开展2015年“两基”成果巩固提高自查工作。坚持控辍保学工作“五落实”。进一步加强对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籍管理规定的学习,提高师生、家长对学籍管理的知晓率,切实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的巩固率。

(四)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教育内涵品质。

1、加强课改宣传,转变教师观念。2015年为全区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年,各校要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宣传课改意义,转变教师的传统思想和畏难思想,提高课改意识,大刀阔斧开展活动实践,做到“学校要校校参与,教师要人人行动”。继续推进各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使用,深入开展各种课改活动,加强学科组研究,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有效使用导学案,促进教师进行多层次的研讨、交流、碰撞,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高效、快乐的学习乐园。

2、深化课改培训,提升教师能力。本学年将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切实加强对学校各科教学骨干教师、教研员、学校领导的培训指导。将邀请知名专家、课改基地一线教师到讲学;3月将邀请知名专家李镇西到开展《课改-班主任的角色》专题讲座;同时继续选派校长、教师到山西太谷、广州深圳、广西、宜宾、广元等课改优秀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观摩课改现场。2015年,将在老君镇、东峰镇、迎接镇等3个乡镇学校开展片区课改研讨会,促进农村区域课改经验交流。指导各校强化参培教师回校后组织有效二级培训,把学到的课改经验运用于教学实践,带动全校教师共同开展课改实践。

3、落实课改措施,构建管理体系。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要增添课改具体措施,落实课改专项经费,强化教师课改培训,切实开展课程改革主题活动,教研工作要服务课改,课改工作促进教研,进一步完善课改管理制度,加大对教师课改工作的考核力度,加强区域生态教育建设课堂研究,要大胆探索研究切合本校实际的课改新模式,强力打造生本课堂,构建课改管理体系。要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至少构建三层管理网络:以校长为核心的决策层,以教导处(教科室)为重点的管理层,以课改教研组长,一线教师为主体的执行层。实行层层负责纵向管理,使课改各环节得以真正落实。

(五)狠抓课堂效率,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

1、层层督查到位,狠抓高中教学常规。认真做好高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局机关包联人员坚持督查到位,区教研室坚持专项视导到位,各校负责人坚持目标管理到位,各学校领导蹲班联系指导到位,各科任教师包联督促关爱学生到位。落实“高一抓起、一抓三年”的管理措施。做好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认真组织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成效。指导各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一方面研究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以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的课堂导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学习能力训练的综合培养,全力打造快乐高效生态课堂。另一方面要坚持抓好高三复习课、讲评课的教学指导,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以此提高课堂效率与复习课效率。同时组织好各年级学科教学研讨会,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管理能力和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3、加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管理督查。根据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区3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要认真做好复核确认验收工作。2015年3月,市教育局将对我区三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进行复核确认,学校要再次整理相关资料,及时梳理整改初验反馈的问题,确保顺利通过市教育局的复核验收。

(六)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队伍建设。各校干部、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中国梦”系列重要文件精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和政策理论水平。抓好德育骨干及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加强未成年人“心海护航”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

2、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保证德育工作经费的投入,加强德育阵地建设,配置基本设备设施,提供物质保障。各校要利用各种渠道,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广播、网站、校报、橱窗、板报等阵地的育人作用,打造班级文化建设,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强力打造校园文化,营造优美育人环境。

3、开展主题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校要做到有标语、有专栏、有活动、有记录。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教育;组织“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加强禁毒教育和法制教育,举办法制警示教育巡回讲座,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学雷锋“五个一”活动,大力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继续开展“日行一善”志愿服务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爱心小天使”、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组织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进行国家版图意识教育。

4、加强德育课堂教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德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上好《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把德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各中小学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到有课程、有教师、有教材、有教学、有效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5、抓好社会实践及校外教育工作。各校要继续加强校外德育基地建设,建立学生校外实践园地;落实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环节管理;大力推进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加强师资配备和培训,确保5月份投入运行。已建成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要加强日常使用管理,制定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定期定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保证学生人人参与、周周参与,注重少年宫软件资料建设,认真筹备2015年5月召开的全区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现场会。

6、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及特殊群体学生关怀。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要做到有牌子、有阵地、有队伍、有措施、有记载。全区拟于3月下旬召开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推进会。继续组织指导多所学校进行“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创建工作,指导二中作好“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迎检准备。各校要与社区、家庭配合,特别关注留守学生、残疾学生、失依儿童、单亲学生、贫困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及后进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抓好“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7、加强德育教科研工作,规范德育目标管理。加强德育科研立项课题研究,德育教研活动的评比、竞赛,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究。继续推行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对德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进行表彰或奖励,对德育工作薄弱的学校责令限期整改,督促各校严格执行学生期末德育成绩考核评价。

(七)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学校体育工作。

一是继续规范体育常规管理工作。今年将继续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率达100%,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成绩逐年上升;抓好“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的推进工作,抓好全区中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长跑活动;督查指导各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强身健体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好相关体育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各校要认真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确保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和课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是认真组织好运动会、艺体节、体实考项目和各项比赛。指导各校做好迎战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准备工作和比赛期间的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新华文轩杯”第六届中小学生艺体节;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市教育局2015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组织开展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考试纪律。认真开展好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和新增项目的训练,积极参加省、市、区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等比赛。

三是认真实施学校体育艺术工作五年行动计划。认真贯彻〔2012〕53号、川办发〔2013〕6号、川教〔2014〕71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4—2018年)>的通知》(资府办发〔2014〕50号)等文件精神,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切实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问责机制。各学校要尽力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齐开足体育课程、落实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实施学校体育评价制度,逐步实施本校体育艺术五年行动计划。

四是积极开展体育工作评估、阳光体育学校创建工作。开展对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监测工作的常规检查、指导。督促各校10月底前完成国家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等工作。继续开展市级和省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并逐步把“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列为评估各类示范性学校的必备条件。2015年指导二小和马鞍九义校创建省级“阳光体育学校”,指导三贤九义校、绵阳中学育才学校和老君镇初级中学创建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力争年内圆满通过评估验收。

五是开展足球教学,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指导有条件的学校积极组织中小学足球教学辅导,规划指导中学、七小等6所学校积极争创“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学校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着力抓好学校健康教育,落实健康教育每学期不少于6-7课时,达到有课时、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考核、有评价的“六有”要求。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深入开展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实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落实岗位职责,加强保护学生视力工作。狠抓学校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开展校园内公共场所禁烟活动,创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开展预防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及禁毒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加强学校重点疾病防控工作。

3、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规划指导七小创建省级艺术特色学校。开展全区中小学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专项督查。组织中小学参加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和区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班级合唱和校园集体舞,使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使用一至二种乐器、培养一至二项艺术爱好。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和戏剧进校园活动。指导各校搞好“五四”、“六一”、“元旦”的庆祝活动;继续组织全区中小学生硬、软笔书法比赛。组织好“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及全区中小学生诵读比赛和合唱比赛,“牵手国寿,梦想家园”少年儿童绘画评选和“美丽中国梦”第三届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和少儿手绘地图大赛。

4、科技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活动为载体,督促指导各学校以节能减排为主题,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活动,活动要有方案、有总结、有简报、有过程记录。与区科协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开展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区中小学中认真开展好“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征文与制作评选活动。做好科普调查统计工作。

5、学校国防教育。

认真落实学校《国防教育法》规定,提高国防教育在地方课程中的开课率和军事训练的开课率。进一步贯彻《高级中学学生军训教学大纲》,确保高中阶段新生参加军训面达100%,有条件的初一新生也要组织军训,同时要提高军事理论的开课率,增强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认真开展国防教育日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关心国防、支持国防、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开展双拥工作,落实《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配合区人武部做好征兵宣传、文凭审核等工作。

(八)以教科研促发展,彰显学前教育特色。

1、以科研为契合,促进城乡幼儿园双向互动发展。

在省级课题《区域推进镇乡中心幼儿园建设实践研究》中期成果的基础上,调整思路,有针对性地继续深入开展城乡六片区结对帮扶活动,实现六片区城区示范园与镇乡中心幼儿园双向互动发展。一是强化城区示范性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细化教学过程管理,突出游戏化、特色化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引领全区幼儿园健康、优质发展;二是规范镇乡中心幼儿园园务管理工作。新建幼儿园在初始阶段管理工作必须套模发展,常规管理基本制度要求基本一致,达到规范化的基础后再进行变通发展;三是加大中心园教学教研工作专项辅导。建立完善园本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参与教学竞赛、教师技能比赛等。

2、加强内涵提升,努力追求优质化发展之路。

以“片区推进,个体培育,特色发展”为原则,在统一要求镇乡中心幼儿园规范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搭台子、引路子,促进优质化、特色化发展,提升幼儿园的内涵。指导一些教学条件成熟的中心幼儿园,开设本园特色教育活动,挖掘乡土资源,大胆构建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3、狠抓幼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继续抓好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培养,组织公办幼儿园教师专题全员培训,举办第四届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会。进一步加强镇乡中心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技能学习。邀请省级知名专家赴讲学,专题辅导幼儿园教材教法,定期组织全区公、民办教师开展幼儿教学研讨课、片区交流观摩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区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