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

时间:2024-04-12 17:5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季节性疾病预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季节性疾病预防

篇1

关键词:季节性预防 春季 肉鸡疾病 防治措施 分析

春季气候变化异常,是疾病的高发期。做好此阶段肉鸡疾病的防治工作,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卫生消毒

在鸡病防治工作中,要始终把消毒放在重要位置。要抓好三个环节,即雏鸡入舍前,整个饲养期间、卖鸡后的消毒工作。雏鸡入舍前,鸡舍及器具应严格冲洗,消毒(鸡舍内应反复消毒三次以上);整个饲养期间要掌握三个要点:鸡舍门口要设消毒池,并经常更换消毒水。喂鸡前,要更换工作服并注意手和鞋的消毒。平时要坚持对鸡舍内外实行定期消毒,一般冬春季每周2次,鸡群发病时增加消毒次数;卖鸡后要及时清理鸡舍内外的鸡粪,对鸡舍内外器具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

二、正确接种疫苗

养殖户应根据适合当地疫情的免疫程序,严格接种好疫苗。正确接种疫苗须注意如下问题:疫苗品种应与鸡群日龄相符;各种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滴眼、滴鼻、注射、刺种等)都有其严格规定,应按照说明去做;疫苗的稀释一般用专用稀释液或蒸馏水,稀释好疫苗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每只鸡都应接种好疫苗;注意疫苗的存放;进行滴眼、滴鼻免疫接种前后24小时不要进行喷雾和饮水消毒。

三、加强饲养管理

舒适的环境不仅能使鸡产生最大的生产能力,而且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温度是育雏阶段主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温度可以发挥饲料的最大效益。温度过低易引起鸡发生呼吸道病和打堆死亡。判断方法有:一是把温度计悬挂在与鸡同一高度处测温,春季育雏第一周一般控制在35~36℃,以后每周降低2~3℃,二是根据鸡的反应,这也是养殖户最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温度过低时鸡只尖叫聚堆,温度过高时鸡只则分散并有喘息,温度合适鸡只分布均匀。也可采取温度计和感官相结合判断温度是否适合。鸡舍空气新鲜,可以避免呼吸道病的发生。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或灰尘都能影响鸡的健康,甚至引起死亡。鸡舍中厌氧菌分解粪便和含氮有机物产生氨气,鸡舍内氨气浓度在15×10-6时,人就感到不适,加上利用煤炉进行保温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所以应在不降低正常室温的前提下通风,减少鸡舍内有害气体和灰尘的含量。鸡的饲养要特别注意垫料的干爽、清洁。育雏期最好用禾秆做垫料,较干爽,利于提高温度;中大鸡阶段温度低于18℃应加厚垫料以增加温度。密度过大会造成鸡的生长不平衡,空气中有害气体增多,特别在春季,湿度大,鸡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球虫,葡萄球菌等,并可使疾病流行加快。所以,肉鸡一般要控制在每平方米10只左右。减少应激反应。过大的声音,转群,接种疫苗,天气突变、断喙等对鸡是一种不良刺激,常可引起发病。在饲养期间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抓鸡和惊扰。转群、接种疫苗、断喙前可以投放抗应激药物进行预防;处理好因气温下降带来的冷应激。

四、定期药物预防

病毒性疾病都是通过疫苗的接种来达到预防的目的,而大部分细菌性疾病则要靠药物的定期投放来达到预防的目的。春季流行的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等,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大都与日龄和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用药预防程序。如:沙门氏杆菌病易发生于育雏鸡;而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易发生于冬春季;球虫病多发生于15~60日龄等。正确安排用药时间必须首先了解各日龄、各饲养阶段易感染发生的疾病,适时投药才能达到预防目的。早发现病鸡,尽快处理疾病尽早发现可以尽早采取措施,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早期觉察疾病的发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每天检查鸡群(最好在早上),注意观察症状特别是鸡群精神,活动性及粪便状态;每天鸡群采食量的观察,一旦剩料较多,可能有一定数量的鸡发病;每晚在鸡舍外静听鸡群有无不良呼吸音。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五、案例分析:鸡异刺线虫的治疗分析

刺线虫寄生于鸡的盲肠内,在鸡群中普遍存在,除引起鸡腹泻、减食、消瘦、贫血、精神萎靡、羽毛粗乱、产蛋量下降外,还是火鸡组织滴虫的传播者。危害鸡异刺线虫在盲肠寄生时,能损伤盲肠黏膜,引起出血;其代谢产物可使机体中毒。幼虫寄生于盲肠黏膜时,可引起盲肠肿大,盲肠壁上形成结节,有时发生溃疡。病鸡主要表现食欲不振或废绝,贫血,下痢和消瘦。成年母鸡产蛋量下降,甚至停止产蛋,幼鸡生长发育不良,逐渐衰弱引起死亡。另外,鸡异刺线虫还是鸡黑头病的病原体、火鸡组织滴虫的传播者。当同一只鸡体内同时有异刺线虫和组织滴虫寄生时,组织滴虫可侵入异刺线虫的卵内,并随之排出体外。组织滴虫得到异刺线虫卵壳的护卫,不致受外界环境因素的损害。当鸡食入这种虫卵时,同时感染异刺线虫和火鸡组织滴虫,导致鸡发生黑头病,即盲肠肝炎,极易死亡。在防治过程中保持鸡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及时清扫粪便并进行堆积发酵。保持饲槽、饮水器的清洁,并按期消毒。鸡异刺线虫在发育过程中,蚯蚓可以作为其贮藏宿主,蚯蚓吞食了异刺线虫的虫卵,卵在蚯蚓体内能孵化,幼虫能钻入蚯蚓组织,在组织内能生存数月或更长的时间,当鸡食入这种蚯蚓便可感染异刺线虫。所以鸡场要防止蚯蚓的潜入。应将雏鸡与成年鸡分开饲养,防止成年鸡带虫传播给雏鸡。按期进行驱虫,幼鸡每两个月驱虫一次,成年鸡每一年驱虫2~4次。加强饲养治理,饲料中应保持足够的维生素A、B和动物性蛋白。导笼养,减少鸡的感染机会。天应每隔10~15天用开水或热碱水烫洗地面、饲养槽以及其他一切用具一次。

参考文献:

篇2

(1)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人大部分病史较长,有部分病人到肿瘤增大至出现压迫症状才来就诊,手术时因为病人局部解剖变异,血管增生丰富,术中分离时容易损伤神经或旁腺以及相应血管;(2)为求美容手术切口,术野不清晰宽阔,没有充分暴露,造成手术盲目性;(3)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切除甲状腺组织的多少,决定术后复发率的高低,过分疑虑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而仅行单纯肿物摘除术,致使遗漏小结节;(4)术中检查不仔细,甲状腺背面的结节因甲状腺游离不充分显露不好小结节易被遗漏。

2 手术方式选择

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现在大多数学者已极少应用单纯结节摘除术,除非是极小的明显单发结节。现在多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或甲状腺叶全部切除术。行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学者理由是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低,复发率同甲状腺叶全切相当。而行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理由:(1)如果有经验的甲状腺外科医师施行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素损伤的发生率很低,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相仿;(2)40%的结节分布在甲状腺叶背面部分,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绝大部分无法完全切除结节,术后复发率高;(3)术后复发的病人再行手术,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要升高10倍左右;(4)不论是可触及的结节还是不可触及的结节,都有恶变的可能,约4%~6%,因此,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有可能会遗留潜在的恶变病灶。杨连粤等[1]认为对孤立性甲状腺结节行患侧甲状腺全切除加峡部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理想术式。笔者认为具体手术方式应该视术前B超检查以及术中情况而定,(1)单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腺体较大而且结节多,或结节直径》3cm,术前B超检查和术中探查对侧均没发现异常,病变侧应该做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或近全切除术,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损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几率极低;(2)单侧结节,结节较小,可以考虑做甲状腺部分切除或次全切除术;(3)对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情况下做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一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较为理想,术后出现并发症率较低,特别是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节大、结节多囊性变一侧做次全切除术。根据术前B超结果提示,尽量清除甲状腺内微小结节,只要耐心操作探查,甲状腺结节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全部清除的。峡部有结节或明显增厚时均需全部切除,罕见峡部甲状腺切除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峡部复发不少见。据文献报道[2]:结节性甲状肿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率为5%,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率为3%~17%,而单纯肿物切除术后复发率为11.9%。但是笔者经过多年来临床实践,采用以上术式术后出现复发、永久性甲减极低,均不到3%。可见手术时只要根据术中情况灵活应用正确的手术方式,效果是肯定的。总的来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切除,既要保留足够的甲状腺组织,又要彻底清除甲状腺内的小结节为前提。

3 并发症的预防

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是甲状腺疾病手术最常见的、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3]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率为2%~13%,损伤的类型是切断、结扎、钳夹、牵拉,其中后两项可在3~6个月治疗后功能恢复。预防喉返神经损伤主要是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及变异,对术中是否暴露喉返神经仍是争论的焦点,本人认为一般情况下不用常规暴露喉返神经,术中常规暴露喉返神经反而容易出现喉返神经一过性损伤,对于解剖层次不清,粘连严重,试图分离喉返神经时更容易引起较多出血,慌乱中易钳夹或切断喉返神经。因此,只要手术时严格在包膜内切除甲状腺并尽可能完整地保留甲状腺后被膜和后方正常甲状腺组织,就能有效预防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常因甲状旁腺被误切、误伤或破坏其血供所造成。每个人所具有的甲状旁腺数目不等,半数以上有4枚,上位甲状旁腺和下位甲状旁腺各2枚,甲状旁腺血供和神经分布与甲状腺相同,每一个甲状旁腺均有1支或多支动脉供应,常来自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上下动脉之间及甲状腺下动脉与咽部、喉部气管、食管等有丰富吻合支,所以,在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时即使结扎4条甲状腺动脉,只要保证甲状腺后包膜完整,甲状旁腺不会出现缺血性损害。另外,一般情况下只要保留有一粒正常有功能的甲状旁腺,术后一般情况不会出现永久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或术后经过三个月到半年可以代偿至正常。但是为避免甲状旁腺损伤,手术时必须特别注意保护甲状旁腺所分布的区域,操作时要尽量保持甲状腺背侧被膜的血运,即气管层面后方的甲状腺固有被膜的完好,避免粗暴分离。腺体全切除时要紧贴腺体后方分离,切除腺体后应常规检查标本,如发现疑为甲状旁腺的类脂肪组织,均应立即移植于同侧的胸锁乳突肌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预防与治疗主要依赖术后及时复查甲状腺功能,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病人术后满3个月回医院复查,因为术后三个月甲状腺功能趋于稳定,如果结果正常,一年后复查,连续2年检查正常可以不再复查;如果出现甲状腺功能轻度低下,机体仍有机会代偿至正常;明显低下患者,极有可能要终生服用甲状腺素制剂治疗,常用甲状腺片40 mg,2次~3次/天,服用到正常后再减量到40 mg/天维持量。不但可以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而且可以预防甲状腺结节复发。现在大多数患者对甲状腺功能减退这种疾病认识不足,而且出现症状患者有时难以发现,以至于不能及时治疗,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损害,所以术后一定要向患者说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严重性,对这种并发症有充分认识,及时复查以及治疗。预防喉上神经损伤主要是手术分离切断甲状腺上极时,应注意贴近上极紧靠腺体,耐心细致,暴露甲状腺上极后,紧靠上极分别结扎并切断甲状腺上极的血管分支;对高位甲状腺,应尽量在明视下进行,不可盲目大束钳夹。术后伤口渗血较多容易出现颈前血肿,出现几率在1~3%左右,出现颈前血肿,出现气促、呼吸困难或吞咽不适时,要果断切开伤口止血,一般情况下皮下渗血或甲状腺上下动静脉结扎线脱落出血多见;但是如果血肿不大,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可以观察,血肿压迫止血后血肿不会进一步增大。2~4周后慢慢机化吸收。不要勉强做颈部挤压,挤压虽然可以挤出积血,但是破坏原来的血凝块,换来更多新鲜出血,反复出血给病人带来身心打击,最终可能还要切开原切口止血。另外对于术后甲状腺危象、支气管痉挛、皮下积液、淋巴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处理,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除了应严格遵循手术方式的选择外,还要根据个体化选择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其复发率。

参考文献

[1]杨连粤,鲁伟群.扩大患侧甲状腺切除术对孤立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1):57-58.

篇3

[关键词] 畜禽养殖 常规性传染病 预防防控

[中图分类号] S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54-01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此时机体与病原微生物相互斗争,从而引起机体轻重不同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传染。在传染过程中,当病原微生物有相当毒力和数量,而机体抵抗力相对比较弱时,机体在临床上就出现一定的症状,这一过程称为显性感染或称传染病。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虽能在某一部位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由于机体的防御机能较强,逼使病原微生物不能发挥其毒害作用,机体不呈现任何病状,这种状态称无症状感染或隐性感染,也称带菌(毒)者,对周围畜禽动物产生严重影响。

1 季节性畜禽常规性传染病的流行规律

传染性疾病在畜禽群体中流行、传播和停止的过程,是疾病的流行全过程,整个流行过程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者组合而成的,其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性疾病都不会传播流行。

1.1 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使病原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并不断向外界排出致病菌,造成健康动物患病的主要来源,传染源主要有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首先,患病动物。这类动物一般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也存在不典型症状,前者容易引起饲养户重视,而隐性患病的通常不被重视,因此,常常会造成严重影响;其次,带菌动物。这类动物外表健康,但是能够向外界排出致病菌,潜伏期和恢复期动物常常是病菌携带者,他们也是导致疫病传播的主要因素。

1.2 传播途径

致病菌从集体排出之后,会通过一定的方式进入到健康畜禽的体内造成危害,这个过程就称为传播途径。了解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有利于切断疾病传播过程,将损失降低到最小。传播途径分为了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首先,直接传播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之下,病原体通过和易感动物直接接触而导致疾病传播,如了狂犬病、猪瘟、口蹄疫和新城疫等,从严格角度分析,能够进行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并不是很多,通常情况下也不会造成大面积流行;其次,间接传播。是指病原菌从患病或者带病动物体内排出之后,对饲料、饮水和环境造成的污染,动物通过进食、饮水和活动引起疾病传播,此外,一些寄生也是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中间媒介。

1.3 易感动物

易感动物是指对某种疾病具有感染性,动物易感性的高低和致病菌的病原种类、毒性大小以及身体免疫力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在畜禽动物饲养过程中,外界环境如气候条件、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全面、卫生条件较差等因素都可以引起动物患病和疾病传播。此外,不同动物群体之间的年龄、性别和品种的患病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 导致畜禽传染性疾病出现的发病因素分析

首先,病原微生物存在。能够导致畜禽集体发病的微生物被成为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之所以能够引起集体发病,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病能力。病原微生物在畜禽体内寄生、繁殖、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从而引起动物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损害机体免疫力,此外,导致动物发病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有足量的致病菌;其次,具有受性动物。这种动物机体内没有对某种疾病的免疫能力,因此,动物机体内免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机体抵抗力下降之后,各种病原微生物就有可乘之机,从而导致疫病大范围传播;最后,外界环境。外界环境对传染性疾病发生和发展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外界环境较差,如饲养管理不到位、应激因素较多、饲料配比不科学、环境卫生条件较差,这些不当因素都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大范围传播。

3 季节性畜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防控措施

3.1 做好季节性畜禽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首先,施工贯彻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能够将各种传染性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做好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根本措施;其次,坚持自繁自育的饲养原则,建立完善的畜禽卫生防疫制度。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尽量减少疫病的传入,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畜和幼禽,要做好严格的产地检疫工作,到场之后做好隔离观察,确定健康之后才可以将其混群饲养;再次。提高防疫意识,防疫意识不足是导致畜禽传染性疾病发病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养殖户在开展养殖过程中都存在侥幸心理,不进行免疫接种,没有制定基本的卫生管理制度,给疫病传播提供了机会。所以就要定期对养猪进行专业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最后,加强疫情监测。发生疫情后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及时上报疫情。以便及时封锁疫区,扑杀患病动物,彻底消毒,并对受威胁区动物紧急免疫接种。

3.2 做好季节性畜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

首先,科学选址建设养殖场。养殖场选址布局要科学合理,将畜禽生产区和饲养人员生活区隔离开来,圈舍设计建设都应该符合卫生防疫要求,保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能。同时养殖场还要远离人群集中的地区,确定合适的养殖规模;其次,科学饲养管理。结合畜禽不同生长时期提供不同的饲料,禁止投喂发霉变质饲料。要注意环境消毒和清洁,定期进行驱虫,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最后,定期免疫。定期对畜禽动物进行免疫是控制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免疫过程中,要保证疫苗质量,从正规渠道购进疫苗,严格按照要求保存疫苗。在免疫接种前后一周内禁止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现拮抗反应,提高免疫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胆囊炎腹膜炎 切口感染 预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044

急性化脓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腹膜炎在手术之后容很易造成切口的感染而导致患者康复延缓,2007年以来对59例该类患者采取各种有效预防措施,防治术后切口感染而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59例该类患者中,男18例,女41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0岁,胆囊未破裂者51例(864%),胆囊破裂者8例(136%);未安放引流管28例,安放引流管31例,其中右上腹部和右下腹部安放2根引流管8例;发病到就诊时间2~72小时,均有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

结 果

该类患者在术前,术后选用针对性抗菌药,细菌多来源于胃肠道,常见的细菌为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厌氧菌、变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可为单独菌种感染,也可为混合感染,所以首先选用头孢菌素类和奥硝唑等。针对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的药物,常规严格消毒体表皮肤手术野,创造绝对无菌环境,逐层切开腹璧,腹膜上切一小口后,将腹腔内脓性渗出液吸净并逐渐切开腹膜扩大切口,术中保护好切口,皮肤保护巾固定于腹膜,避免切口污染,完全吸净腹腔脓性渗出液,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冲洗液至吸出无色液体,再用替硝唑冲洗腹腔,关腹前胆囊未破者右上腹部留置引流管,胆囊破裂者右上腹部原切口外下方和右下腹部各留置引流管并固定,堵塞引流管,避免药液流出,缝合腹膜后参加手术人员更换手套,腹壁逐层用生理盐水和替硝唑冲洗,切口彻底止血,术后3~4小时左右放开引流管,48~96小时左右引流管内无引流液后拔除引流管。该组患者术后切口末感染55例(932%),切口感染4例(68%),其中胆囊破裂2例,胆囊未破裂2例,年龄均>40岁以上。

讨 论

术后切口感染与以下因素有关:是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是否严防切口被污染;尽量缩短切口暴露时间;止血不彻底,腹壁层内形成血肿而继发感染;切口层次内遗留死腔而积液;腹腔引流是否通畅。

手术切口的处理:术后切口感染的常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疼痛和触痛,切口有分泌物,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增高[1]。采取腹腔内脓性液较多的患者腹膜上先取一小切口,吸净腹腔内脓性液后再切扩腹膜,用皮肤巾保护切口,腹壁切口严防污染[2],参加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缝合腹辟层关腹时,腹壁各层彻底止血并逐层冲洗腹璧层。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切口要经常看观,多换药,换药时挤压切口两边组织将其渗液充分挤出,如发现切口局部红、肿、热、疼痛和触痛,切口有分泌物,在切口红肿处拆除伤口缝合线,使脓液流出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术后切口感染。除次之外因缝合丝线作为异物存留引起感染。术中选择不同材质的缝线和缝合方法,可以预防切口因缝线感染而长期不愈。手术时选用吸收合成线缝合腹膜、皮下组织及皮肤,可以减少感染率,即使发生感染也不致存留[3]。

缩短切口暴露时间:手术操作时间长,切口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也长,空气中的细菌污染切口的机会多,同时手术操作牵拉,挤压,加重了切口局部组织缺血和缺氧,随着手术时间延长,切口周围组织的自身免疫力和抗菌能力下降。因此,术前力求明确诊断,切口要暴露好,便于操作,对操作者要求手术技术熟练,轻柔,尽量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全程,以减少切口感染。有人通过临床实验得出直接缝合切口比延迟性缝合切口的感染率显著降低的结论,这说明切口暴露时间越长感染的危险性越增加[4]。

防治术后切口出血:术中切口止血不完善,切口参血未完全控制,原痉挛的小动脉断短舒张,结扎线脱落,凝血障碍等,都是造成术后切口出血的原因。覆盖切口的敷料被血渗湿时,就应疑有手术切口出血。此时,应打开敷料检查伤口,如有血液持续涌出,或在拆除部分缝合线后看到出血点,诊断既已明确。因此,术后缝合切口时严格止血,结扎规范牢靠,电凝止血彻底完善,但电凝和组织接触时间要短、位置要准确,一旦发现术后切口出血,立即再次止血。尽量不遗留死腔,避免腹壁层内积液、积血或形成血肿而继发感染。通过彻底止血、消除死腔,可以有效地消除细菌生长的环境,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促进切口愈合。

脂肪液化的预防: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患者,首先明确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应注意观察切口是否切口红、肿、热、痛、压痛、硬结,有无渗液,应该结合体温、血象,并常规作渗出液细菌培养。利用高频电流在患者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高频电切和电凝产生的局部温度可达200℃~1000℃,高频电刀与皮下脂肪接触时间长,反复、大功率灼烧,可造成皮下脂肪浅表性灼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发生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供进一步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由于术后患者免疫力和体质减弱,切口脂肪液化进一步发展可继发切口感染及其他感染。因此每日检查切口,观察切口是否红、肿、热、痛、压痛、硬结,有无渗液,如有淡黄色油性液体渗出,由切口两侧向中央挤压,挤压切口1~2次/日,每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后,切口

表面敷盖聚维酮碘(PVP-I)纱布;做腹壁切口时尽量一次性切开皮下脂肪全层,避免反复多次切割脂肪层;脂肪层止血时避免过度电凝;手术时注意用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缝合脂肪层时应对合良好,避免错位。所以严格控制使用电刀,需用电刀时,电刀的强度应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在皮下组织层仅使用普通手术刀及结扎止血;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及干纱布擦除游离失活的脂肪组织。

腹腔引流:腹腔引流的原则是引流口另行戳口,位置要准确,及时,引流管有效的通畅。由于急性化脓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腹膜炎患者腹腔污染较重,术后渗出多,引流液中细菌多,如原切口安放腹腔引流管,因切口各层较松弛,易受引流液污染。如在切口外腹壁另行口安放戳引流管,因新戳口各层结构紧密,可避免原切口引流的弊端,减少了切口感染。通过畅通的引流,也可以更好的减轻或消除腹腔积液、积血、坏死组织和异物,使更好的避免腹腔内继发感染。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胆囊炎腹膜炎和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抗生素必须有效、针对性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144-145.

2 江剑锋.阑尾炎穿孔并腹膜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医学创新研究,2006,12:12-42.

篇5

【关键词】 痛痹方;佐剂性关节炎;病理改变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ongbi Prescription on patho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nkles in adjuvant arthritis rats. Methods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six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model control group, three Tongbi Prescription treated group (respectively with high-, mid- and low-dosages),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reated group (each n=10). Except for the rats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others were injected with 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The patho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nkles of each group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patho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high- and mid- dosages Tongbi Prescription treated group and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reated group were lightened than those of model control group obviously (P

Key words:Tongbi Prescription;adjuvant arthritis;pathomorphological changes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变化包括关节滑膜增生、关节软骨及骨组织破坏。痛痹方是金实教授治疗RA的经验方,应用于临床已取得良好疗效。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痛痹方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模型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痛痹方治疗RA的机理。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痹痛方浸膏粉,由青风藤、桂枝、知母、蜈蚣、白芍等中药组成,每克浸膏相当于6.47 g原药材,人日用量为136 g原药材/60 kg体重,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中心提供。卡介苗(BCG),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液体石蜡和甲醛均为南京化学试剂厂产品;雷公藤多甙片,三九黄石制药厂。

1.2 动物

SD大鼠,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责任有限公司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沪)2003-0003;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CXK (苏)2002-0123。

2 实验方法

2.1 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1]

2.1.1 弗氏完全佐剂(FCA)制备

BCG于80 ℃水浴灭活1 h, 用灭菌液体石蜡制成7.5 mg/mL 的乳剂,得FCA。

2.1.2 佐剂性关节诱发

取体重为150 g左右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用微量注射器于左后足跖皮内注射FCA 0.1 mL,约10 d左右,出现继发性多发性关节炎。

2.2 分组及处理

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容量蒸馏水;痹痛方高剂量组,给予痹痛方25 g原药材/kg体重;痹痛方中剂量组,给予痹痛方12.5 g原药材/kg体重;痹痛方低剂量组,给予痹痛方6.25 g原药材/kg体重;雷公藤多甙片组,给予雷公藤多甙片0.06 g/kg体重。均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30 mL/kg体重。

2.3 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

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其踝关节固定于10%福尔马林内,脱钙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4~5 μm,HE染色,由病理专业人员阅片,观察关节滑膜被覆上皮有无细胞变性、增生,间质有无炎细胞浸润及肉芽组织形成;关节腔有无减小或闭塞,关节软骨有无破坏或纤维化,关节周围皮下组织有无炎细胞浸润或纤维化,根据关节各部位病变轻重程度,依次定量为1分(轻度或少量)、2分(中度或多量)、3分(重度或大量)、4分(极重度),无病变组织定为0分。关节周围皮下组织病变以半量计算。累加所有分数,得出总分,计算出每组每只动物的均分,分值越高提示损伤越严重,反之则说明经药物处理后损伤减轻,治疗有效。

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有显著差异者进一步用Bonferroni test或Student's 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情况

3.1.1 正常组

关节表面被覆薄层透明软骨,细胞排列整齐、关节面光滑,软骨内无血管和神经。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囊腔光滑,表面覆有1~4层滑膜细胞。软骨下为骨组织,由编织骨组成。关节周围由肌腱横纹肌结缔组织组成,表面被有复层鳞状上皮。1只关节滑膜有轻度充血,滑膜细胞有轻度变性,其它各只各部位组织结构正常,未查见明显病理变化。

3.1.2 模型组

关节滑膜:滑膜细胞有轻度到中度变性、中度增生,呈短绒毛状或指突状伸入关节腔内。滑膜有少量到多量炎细胞浸润,并有少量到多量肉芽组织形成。关节腔:腔内未见炎性渗出物,但8只关节软骨有中度到重度破坏、表面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2只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导致关节腔消失。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中度到重度炎细胞浸润,炎细胞以类上皮细胞为主,并形成结核结节样病变,4只尚有中性粒细胞呈灶性集聚,形成局部小脓肿。

3.1.3 痛痹方高剂量组

关节滑膜:细胞轻度变性6只,4只滑膜细胞均有增生,轻度的表现为滑膜细胞层次增多,中度或重度增生时呈绒毛状或指突状伸入关节腔内。此外4只滑膜有少量炎细胞浸润,其中2只有少量肉芽组织形成。关节腔:腔内未见炎性渗出物,但2只关节软骨有轻度到极重度破坏,表面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中1只,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使相邻两个关节面粘连,导致关节腔消失。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中度到重度炎细胞浸润,炎细胞以类上皮细胞为主,并形成结核结节样病变,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

3.1.4 痛痹方中剂量组

关节滑膜:细胞轻度变性5只,滑膜细胞轻度增生3只,滑膜有少量炎细胞浸润2只,其中1只有少量肉芽组织形成。关节腔:腔内未见炎性渗出物,但2只关节软骨有中度变性坏死,表面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有少量到多量炎细胞浸润,炎细胞以类上皮细胞为主,形成结核结节样病变,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

3.1.5 痛痹方低剂量组

关节滑膜:细胞轻度到重度变性6只,滑膜细胞均有中度和重度增生,呈长短不一的绒毛状或指突状伸入关节腔内。此外3只滑膜有少量到大量炎细胞浸润,其中3只有少量肉芽组织形成,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关节腔:腔内未见炎性渗出物,但3只关节软骨有中度到重度破坏,表面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10只均有中度到重度炎细胞浸润,炎细胞以类上皮细胞为主,并形成结核结节样病变,1只尚有中性粒细胞呈灶性集聚,形成局部小脓肿。

3.1.6 雷公藤多甙片组

关节滑膜:细胞轻度到中度变性6只,8只滑膜细胞均有中度增生,呈较短绒毛状或指突状伸入关节腔内。此外2只滑膜有少量到大量炎细胞浸润,其中1只有少量肉芽组织形成。关节腔:腔内未见炎性渗出物,但1只关节局部表面有轻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病变不明显。

3.2 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轻重程度的比较

(见表1)表1 关节病变轻重程度评分结果(略)注:与模型组比较,**P

4 讨论

RA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其病理特征主要是滑膜增殖和赘生,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侵蚀。增生的炎症组织进一步破坏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组织,造成关节畸形和功能失常。本实验采用的AA模型大鼠是公认的反映RA发病机制的动物实验模型,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滑膜的细胞增生和以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滑膜炎并有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的局灶性破坏可致关节纤维性强直,与人类RA具有部分相似性[2]。

RA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形成主要是因为人体营卫之气不固,风、寒、湿邪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停痰留瘀,凝结为痹。由于本病反复发作,风寒湿邪久郁,必然化热伤阴,加之素有寒邪未除,故常见寒热错杂的病机。据此创制的痛痹方具有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功效。方中青风藤祛风通络止痛,其有效成分青风藤碱可上调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及关节滑膜细胞内IкB表达,从而降低NF-кB活性,最终导致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减少[3];桂枝祛风散寒、温经通络,可改善组织血液循环,使病变组织得以修复,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角叉菜胶性足肿胀有抑制作用[4];知母清热利湿,其有效成分知母总多糖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渗出增加、组织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慢性肉芽组织增生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5];白芍缓急止痛,其有效成分白芍总苷可改善AA大鼠的病理状况,减轻足肿胀,恢复过低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CD4+/CD8+ T细胞比例;蜈蚣搜风通络止痛,其水提取物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水肿、大鼠烫伤引起的皮片水肿及大鼠琼脂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本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病变最重,每只大鼠均有程度不等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踝关节滑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关节腔内关节软骨有中度到重度破坏,表面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甚至导致关节腔闭塞;关节周围软组织见明显的炎症反应。而痛痹方高、中剂量组和雷公藤多甙片组的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则明显减轻,尤其是痛痹方中剂量组和雷公藤多甙片组的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均较轻,关节软骨破坏较轻、纤维化不明显,未见关节面粘连,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不明显。由此可推知,痛痹方与雷公藤多甙片一样能有效抑制关节滑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从而减轻关节滑膜炎症反应,阻止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组织破坏。痹痛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参考文献】

[1] 徐叔云,卞如濂,陈 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23-725.

[2] 周金黄.药理学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76-197.

[3] Wang Y, Fang Y, Huang W, et al. Effect of sinomenine on cytokine expression of macrophages and synoviocytes in adjuvant arthritis rats[J].J Ethnopharmacol,2005,98(1-2):37-43.

篇6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该病有一定的季节性。2000年以来,该病疫情愈演愈烈,报告病例数量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为此,本文试用秩和比法分析我国2004年――2010年该病按月报告病例数量,以阐明新时期布鲁氏菌病的季节性分布特点,为疾病的防制提供客观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3讨论

季节性是指疾病发病率随季节而波动的现象,布鲁氏菌病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呈现季节性升高现象,即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一定季节其发病率升高。既往的研究表明[1],我国北方牧区羊群布病性流产高峰在2-4月,人间发病高峰在4-5月,夏季剪毛和奶食多,也可出现一个小的发病高峰;牛种菌则夏季稍多些。

从季节性的定义和人们通常理解看,反映布鲁氏菌病季节性分布特点的综合指数秩和比应该越高,其季节性升高现象越明显。由此可知,对于不同年度各月份发病人数应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编秩,才能较好地进行月份和季度季节性分布特点分析。

综合全国2004年――2010年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看,月份季节性分布特点为:季节性升高的高峰为6月和7月,次高峰为5月和8月,低峰为1月和2月;季度季节性分布特点为:季节性升高的高峰为夏季,次高峰为春季,其他依次为秋季和冬季,由于两两季度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与文献[2]的分析结果比较,本文所获得的2004年――2010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的季节性分布特点基本一致,但与既往对布鲁氏菌病的季节性认识有所不同。分析原因可能为,本文没有对布鲁氏菌病的致病菌进行分类所致,亦可能为布鲁氏菌病发病变化的长期趋势,如果真如此的话,值得人们进一步去探讨和分析。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该根据一定时期内布鲁氏菌病季节性分布的新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疾病防制的近期和中长期规划,为减少疾病对人身心健康的损害和经济损失、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李晔,余晓华,贺天锋.2004――2010年中国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2,27(1):18-20.

篇7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并发症;预防措施;血尿

[中图分类号] R69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8-0091-04

The complicatio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fter treatment of ESWL in patients with upper urinary calculi

TANG Xiayan

Lithotripsy Center,Jinhua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Jinhua 32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mplications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be taken after the treatment of upper urinary calculi with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 Methods 500 patients treated with ESWL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October 2016 were enrolle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taken to deal with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complic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noncomplic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in observation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hematuria group,urinary tract infection group and hematuria combined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in observation indexes of the above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hose of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 best preven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ESWL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extracorporeal lithotripsy was 94.8% in 500 patients. Six kinds of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hematuria,renal colic,skin bleeding,stone street,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renal subcapsular hematoma occurred in 387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 rate ranging from high to low(P

[Key words] Upper urinary tract calculi;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Complications; Preventive measures;Hematuria

上尿路结石为泌尿外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包括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诊断上尿路结石的方法主要有X线、B超、CT等[1,2]。当结石直径小于2 cmr,临床优先考虑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3]。ESWL是因声波阻力抗瞬间变化而产生的高压脉冲性震荡,使结石受到冲击而碎裂,但高能量的冲击波会造成人体组织器官产生一定的损伤,从而发生各种并发症[4]。因此,对于ESWL治疗后的并发症采取有效、安全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500例进行ESWL治疗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出血、肾绞痛、石街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及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泌尿科收治的500例进行ESW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其中男308例,女192例,年龄25~69 岁,平均(43.9±2.2)岁。

收集整理3个月内的排石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及其发生率,按有无并发症将这5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无并发症组),观察组387例,对照组1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石位置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5]

纳入标准:在ESWL术治疗前,500例患者均进行B超、血尿常规、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肾盂排泄造影检查,检查诊断结果均为上尿路结石。结石位置:左肾结石98例,右肾结石89例,输尿管结石313例。结石大小为小0.6 cm×0.7 cm~2.0 cm×1.3 cm。

排除标准:月经期妇女、孕妇、严重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结石过大、结石远端器质性梗阻及尿路感染者。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评价疗效的标准[6]:显效:结石完全排出体外;无效:结石未排出体外,且体内残余结石直径小于0.5 cm。

1.4治疗方法

ESWL术治疗均采用HK.ESWL-108A ESWL机(深圳惠康公司)治疗,采用B超定位,工作电压采用5~7 KV,每次冲击次数为1100~2900次,平均冲击次数为2080次。实时监测碎石情况,根据碎石情况调整碎石的冲击波能量和聚焦位置。碎石过程中需监测患者的脉搏和血压,适时给予补液、止痛治疗,治疗次数根据患者的碎石效果决定。术后1周患者进行B超复查,需继续进行ESWL术治疗的患者,两次碎石治疗的间隔为1周,ESWL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

1.5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冲击次数、冲击能量、结石长度及宽度,总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

1.6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整理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及术后疗效比较

500例患者中有387例术后有并发症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7.4%。其中血尿376例(75.2%),肾绞痛32例(6.4%),皮肤出血19例(3.8%),石街8例(1.6%),尿路感染41例(8.2%),肾包膜下血肿1例(0.2%)。

本研究共有500例患者,显效474例(94.8%),无效26例(5.2%),有效率为94.8%。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9.1%,观察组为93.5%,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结石冲击次数、能量、长度及宽度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2的数据表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结石冲击次数、能量、长度及宽度有关。

2.3术后血尿、尿路感染、血尿合并尿路感染组和对照组观察指标比较

本研究中有血尿376例,尿路感染41例,血尿合并尿路感染35例,将这几种并发症进一步分成血尿组、尿路感染组、血尿合并尿路感染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观察指标比较。结果(表3)与表2一致,术后血尿组、尿路感染组、血尿合并尿路感染组在结石冲击次数、能量、长度及宽度方面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ESWL术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等优点,在上尿路结石治疗方面被广泛应用[7]。但在进行ESWL术治疗时,操作者的操作不规范、擅自加大能量、增加击打次数或碎石间隔过短等,则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8,9]。有一些操作者治疗前没有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有无心血管疾病、对侧肾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因此严格要求ESWL 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消除自我主观因素,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提高碎石的效率[10]。由于ESWL 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肾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11],因此有效地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极为重要。

本研究中有血尿、肾绞痛、皮肤出血、石街、尿路感染和肾包膜下血肿六种并发症发生,且并发症发生率不尽相同。

血尿:血尿是ESWL术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肾结石患者的血尿发生比输尿管结石患者更加明显,并且发生血尿的程度各不相同[12]。由于冲击波或者是结石的撞击损伤了肾盂黏膜或输尿管黏膜的血管导致血尿的发生;碎石在尿液中排出时,可能刺破输尿管的内膜血管,也会发生血尿[13]。本研究中有376例患者发生了血尿,发生率为75.2%。其中327例患者为轻度血尿,49例为重度血尿。

[6] Skuginna V,Nguyen DP,Seller R,et a1. Does stepwise vohage ramping protect the kidney from Injury during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 Eur Urol,2016,69:267-273.

[7] Al-Marhoon MS,Shareef O,Al-Habsi IS,et al.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success rate and complications:Initial experience at sultan qaboos university hospital[J]. Oman Med J,2013,28(4):255-259.

[8] Mira Moreno A,Montoya Lirola MD,Garcia Tabar PJ,et al.Incidence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after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in patients without associated risk factors[J]. J Urol,2014,192(5):1446-1449.

[9] 谢凯,杨为民,杨欣,等. X线定位ESWL术23年15019例疗效观察[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4):581-583.

[10] 唐良平. 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80例疗效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9):1251-1252.

[11] Lu Y,Tianyong F,Ping H,et al.Antibiotic prophylaxis for shock wave lithotripsy in patients with sterile urine before treatment may be unnecessa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Urol,2012,188(2):441-448.

[12] Hsieh CH,Yang SS,Un CD,et a1. Are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necessary in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sterile urine undergoing ureteroronoscopic lithotripsy?[J]. BJU Int,2014,113(2):275-280.

[13] Oh MM,Kim JW,Kim JW,et a1. Bacterial sepsis after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ESWL) of calyceal diverticular stone[J]. Urolithiasis,2013,41(1):95-97.

[14] 王宏. 体外震波碎石术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20-21.

[15] Feng C,Wu Z,Jiang H,et al. Ureteroscopic Holmium:YAG laser lithotripsy is effective for ureteral steinstrasse post-SWL[J]. Minim Invasive Ther Allied Technol,2013, 22(5):279-282.

[16] 周春文,张怀强,魏巍,等. 输尿管上段结石选择ESWL的新适应证[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4):280-283.

[17] Okada A,Yasui T,Taguchi K,et al. Impact of official technical training for urologists on the efficacy of shock wave lithotripsy[J]. Urolithiasis,2013,41(6):487-492.

[18] Joshi HN,Karmacharya RM, Shrestha R,et al. Outcomes of extra 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in renal and ureteral calculi[J]. Kathmandu Univ Med J (KUMJ),2014, 12(45): 51-54.

[19] Mirone V,Franco M. Clinical aspects of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for invasive urological procedures[J]. J Che-mother,2014,26(Suppl 1):S 1-S13.

[20] 那┤海叶章群,孙光.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1] Lee HY,Yang YH,Shen JT,et al. Risk factors survey for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induced renal hema-toma[J]. J Endourol,2013,27(6):763-767.

篇8

 

一、出台背景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以及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职业病防治工作推进会的有关精神,根据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放射卫生监测项目工作的通知》(闽卫职健明电〔2020〕413号)、《泉州市卫健委关于印发2020年泉州市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泉卫职健发明电〔2020〕150号)要求,决定在全区范围内继续开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工作(以下简称监测)。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二、工作依据

(一)监测方法

2021年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采取常规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医学随访、现场调查、网络报告、质量控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市疾控中心负责本监测项目的具体实施、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等总体技术支撑工作。区卫生计生执法大队根据区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相关监测内容及任务。

(二)监测内容

1.放射诊疗机构职业健康管理基本情况调查。监测内容包括全区的放射诊疗机构数量、放射工作人员数量、个人剂量监测率和职业健康检查人数等有关数据。

2.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监测内容包括开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基本情况、本年度职业健康检查的情况、在岗期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情况、眼晶状体健康检查情况、甲状腺检查情况和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库情况等。

3.过量受照人员医学随访。监测项目承担机构负责收集、整理辖区内既往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患者、事故受照人员及年剂量≥20mSv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对上述人员开展医学体检,总人数原则上不少于2例,提交健康检查数据,撰写过量受照人员医学随访报告。

4.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情况。监测内容包括监测医院基本情况、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放射防护配套设备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等情况。

本方案监测内容所涉及的相关表格详见《工作手册》,《工作手册》由省卫健委另行下发。

三、工作范围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项目包括放射诊疗机构职业健康管理基本情况、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过量受照人员医学随访和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情况四部分。

(一)放射诊疗机构职业健康管理基本情况、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和过量受照人员医学随访。监测覆盖全区放射诊疗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二)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情况。监测对象为泉州市泉港区医院、泉港区妇幼保健院、泉港合众医院。

四、落实措施

(一)组织实施

1.局综合监督和政策法规股负责本辖区内监测项目的组织实施,制定本辖区具体工作实施方案。

2.区卫生计生执法大队协调组织监测医院开展监测工作,督促监测机构按时报送辖区内监测医院基本情况、监测数据和工作总结等监测项目内容,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二)监测工作报告与监测数据的利用

区卫生计生执法大队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业务培训、过程管理、抽查、实验室间比对、质量考核或质量评估、经费分配与使用、各分项工作评估等情况分别于2020年10月15日、12月15日前上报市卫生计生执法支队。

区卫健局及时组织区卫生计生执法大队对监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与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法处置。

 

 

篇9

【关键词】 学生;疾病;缺勤;流行病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084-02

儿童青少年是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因为其正处在生长发育计划免疫相关疾病高发年龄段[1],而且学校人群集中,易发生聚集性病例。学校疾病统计是研究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学生因病缺课又是青少年健康受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掌握中小学校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疾病种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笔者在江苏省7个试点开展了学校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现将2007年9月-2008年6月的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南京市白下区、无锡市崇安区、苏州市张家港、扬州市邗江区、镇江市京口区、徐州市铜山县、盐城市射阳县7个区/县作为监测点,监测点所有的中小学校均为监测学校,共监测中小学校483所,其中中学211所,小学256所,职业学校16所;学生742823名,其中男生392433名,女生350390名。

1.2 方法 按照卫生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统一的表格,由各监测点校校医按统一方法和标准,每天填写学生因病缺课症状及原因表格,缺课以“人•d”为单位计算,每6个课时为1 d,请假1~3个课时为0. 5 d,4个课时以上为1 d。疾病以病例为单位,1次疾病过程为1个病例[2]。每周五下班前将本周数据录入江苏卫生信息系统学生因病缺课数据监测网,不能网报的将每周数据用EXCEL表格汇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上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除盐城市射阳区部分学校外,其余各点全部实行网络直报)。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疾病构成情况 导致中小学生缺课的疾病中,排在前6位的依次为:感冒(37.72%)、其他疾病(18.12%)、水痘(15.82%)、伤害(6.94%)、胃肠道疾病(5.93%)、腮腺炎(5.33%),共占缺课总人次数的90.7%,其中传染病(包括感冒、水痘、腮腺炎、气管炎和肺炎、风疹、麻疹、结核以及其他传染病)占缺课总人次数的64.77%,是导致中小学生缺课的主要原因。见表1。

2.2 不同性别学生因病缺课率比较 总因病缺课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χ2=66.09,P

2.3 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时间分布 由图1可见,中小学生缺课的高峰上半学年在12月份,因病缺课率为3.49/万;下半学年在3-5月份,因病缺课率分别为4.63/万,5.02/万,7.37/万。春季发病率全学年最高,全年因病缺课率为17.02/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中小学生传染病(包括感冒、水痘、腮腺炎、气管炎和肺炎、风疹、麻疹、结核以及其他传染病)占缺课总人次数的64.77%,是导致中小学生缺课的主要原因,与相关研究[4]一致。学校传染病疫情特别近些年来常有发生,因为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抵抗疾病能力较弱,加上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人口流动频繁,容易导致传染病在校园内的发生和传播[3]。一旦疫情爆发,将严重威胁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影响[5-6]。因此,学校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应当加强学校卫生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各级各类学校均应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并加强业务培训,使校医和保健教师真正承担起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应加强学校卫生的专业建设和人员配备[7-8],加强对学生因病缺课的监管,明确和各个地方学校相配套的方案,定期对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开展自查,对校内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重视传染病在中小学生中的预防,接种疫苗,结合季节特点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等。

有关文献显示,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9]。本次调查结果中,伤害导致江苏省中小学生缺课占病因构成6.94%,是除了传染病外最主要的致病病因,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这可能是因为学生作为一类特殊人群,好奇心强,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进行的激烈运动比较多有关。伤害导致的缺课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这可能是与男生偏爱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等,受伤概率高于女生有关。因此,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将对学生伤害的预防起到促进作用。

江苏省中小学生因病缺课高峰分别在12月份和3-5月份,因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高峰期与季节性传染病发生有密切关系,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期,而胃肠疾病和一些季节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春夏交替和季节交替时,要针对性地进行预防。而且随着气温升高,户外活动增加,伤害随之增加,应该加强学校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在为学生提供安全保护措施外, 还应该提高学生自身的防护意识,可根据季节性流行病规律,进行健康教育,减少发病率,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建立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 定期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落实好系统预防措施和政策,是预防和控制学生因病缺课的关键。

4 参考文献

[1] 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等. 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 中国学校卫生,2006 ,27(1) :47-49.

[2] 白呼群,主编. 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46-48.

[3] 贝品联,主编. 学校卫生工作指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8-99.

[4] 丁胜非,陈碧云,段红英,等. 湖南省2004 - 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 (3):654-655.

[5] 郑高,叶丽萍,林馨,等. 构建学校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探讨.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 ,10 (6):62-63.

[6] 许国章,周爱明,朱利利,等. 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控制对策.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 (6):539-539.

[7] 张智,张吉慧,苏孟,等.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策.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 (6):1005.

[8] 方利洪.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体系建设. 中国学校卫生, 2004,25 (4):496.

篇10

[关键词]清解方;大剂量鱼腥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血清及泪液;氧化应激指标

[中图分类号] R7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c)-0095-04

The curative effect of Qingjiefang combination with large dose of Houstonian Cordata on Herpes Sim plexeratitis and impact on patient′s serum and tear index of oxidative stress

SHI Yu-ji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Quanzhou City in Fujian Province,Child′s Hostipal, Quanzhou 36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ingjiefang combination with large dose of Houstonian Cordata on Herpes Sim plexeratitis and impact on serum and tear index of oxidative stress.Methods 81 Patients with Houstonian Cordata on Herpes Sim plexeratitis and TCM syndrome type belonging to KangCheng from August 2012 to May 2016 had been randomly into control group(n=40) and observation group(n=41).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anciclovir eye drops during the day,with Gel Ganciclovir during the nigh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Qingjiefang with large dose of herba houttuyniae in addtion,a course of treatment is 30 days,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serum,TAC and GSH-PX levels of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of treatment, MD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Qingjiefang;Large dose of herba houttuyniae;Herpes simplex viral keratitis;Serum and tears;Oxidative stress indicators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常见的角膜病变,单纯疱疹病毒型是本病的病原体,该病具有类型多、易复发、迁延不愈的特点,而随着病情反复发作可引起角膜混浊日渐严重,是角膜疾病中致盲率较高的炎症性疾病[1]。近年来本病的诊疗水平有极大进步,以更昔洛韦为代表的广谱抗疱疹病毒药物的应用显著改善预后,但存在复发率高的弊端[2]。本病容易复发及病程迁延,研究显示,此类患者泪液及血液中氧化应激表现异常,采用清解方联合大剂量鱼腥草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6年5月于我院眼科确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81例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6~68岁,平均(34.70±9.67)岁;病程1~6个月,平均(3.72±0.95)个月;初次治疗29例,复发11例;病情分级:轻度15例,中度21例,重度4例;角膜炎类型:地图状角膜溃疡24例,树枝状角膜溃疡16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17~69岁,平均(33.86±9.37)岁;病程1~8个月,平均(3.68±0.92)个月;初次治疗30例,复发11例;病情分级:轻度16例,中度20例,重度5例;角膜炎类型:地图状角膜溃疡26例,树枝状角膜溃疡15例。诊断标准参照《眼科学》[3]:①存在反复发作病史或发热、感冒、外伤等诱因;②患眼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眼红,可见角膜水肿;③进行角膜知觉定性试验,发现消失或迟钝,操作时用无菌棉丝尖端轻触角膜,瞬目缓慢为知觉减退,无感知或瞬目运动为角膜知觉消失;④角膜炎症浅层型,表现为树枝状、星状病损,荧光素钠染色结果显示阳性。中医证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眼痛明显,抱轮红赤,畏光流泪,视物不清,黑睛浅层如地图状、树枝状或如星点翳障,口苦口干,烦躁不安,舌红苔黄厚,脉弦数。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单眼发病并知情同意者;②经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③停止抗病毒药物使用>3 d;④中医证型属肝火亢盛者;⑤近期未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排除标准:①妊娠期不便纳入者;②受试药物过敏者;③精神病不配合者;④肝肾功能障碍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白天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国药准字H20041429),1滴1次,2 h 1次。睡前眼下睑穹隆部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湖北科益制药,国药准字H20050406)涂抹,30 d为1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中药自拟清解方,方由生石膏30 g,龙胆草、玄参、丹皮、生地黄、知母、蒲公英、金银花、黄芩、白术、木贼、黄芪、夏枯草、防风各15 g,蝉蜕10 g。由中药房统一提供并代煎,煎煮成300 ml,每日1剂,150 ml/次,2次/d。用无菌注射器吸取鱼腥草注射液(河北神威制药,国药准字Z13020885)3 ml,注入无菌眼药水瓶,1滴/次,2 h 1次。取5 ml注射器抽取3 ml鱼腥草注射液行结膜下加球旁注射,1次/d,30 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抗氧化活力(TA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情况,MDA以硫代巴比妥酸方法检测,GSH-PX、TAC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为同一批次,由南京建成研究所提供。检测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完成。②比较临床疗效差异。③对患者随访,比较治疗后6个月内复况。

1.4临床疗效

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刺痛、畏光等角膜刺激Y状消失,角膜溃疡已完全修复,角膜厚度正常,后弹力层皱褶及角膜部位水肿消退,实质浸润已吸收,荧光染色(-)。有效:症状改善,角膜溃疡及浸润愈合,上皮可见点状染色。无效:症状未改善,角膜溃疡及浸润未见愈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血清TAC、GSH-PX水平升高,MD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泪液中TAC、GSH-PX升高,MD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

2.4两组患者复发率的比较

对照组复发率为37.50%,观察组复发率为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2,P

3讨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眼部疾病,好发于急性扁桃体炎等热病后,外伤、日晒、疲劳及激素应用也是常见诱因[5]。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多沿三叉神经分布,当免疫力降低时,潜伏状态的病毒可因此活化而使感染复发[6]。病毒在上皮细胞内活化复制是其重要发病机理,因此治疗上以抑制角膜内病毒,减轻炎症为治疗思路。更昔洛韦是常用抗病毒药物,可选择性抑制病毒DNA合成,效果显著[7]。但研究表明其抗复发作用较差,且易产生耐药性。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隶属于中医“聚星障”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部位在眼,与肝脏关系密切。风热病邪是本病的主要病因[8],脾胃湿热或外感湿邪,在内不得通泄,在外不得及时疏解时导致湿热熏蒸肝胆也可发病,但肝火亢盛是常见的证型,火邪循肝经犯目而发病。火为热之渐,火热邪气往往同时并存,但临床多以肝火亢盛证型为主。疾病初期病性以实为主,火热邪气易耗伤津液,导致气阴两虚,表现为虚实夹杂的局面。若失于治疗,又可因虚致实,导致瘀血、痰浊等病邪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清解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其中龙胆草清泻肝火;黄芩、夏枯草入肝经,与龙胆草合用共奏清泻肝火功效;生石膏入脾胃、肺经,可清解气分实热,避免邪气入血分而加重病情;防风祛风止痛,有助于肝火疏散;金银花、蒲公英、蝉蜕、木贼共奏疏散风热,解毒功效,且能明目;丹皮、生地黄、玄参清热养阴生津;知母滋阴润燥;白术、黄芪补益肺脾,全方共奏清肝泻火、疏风滋阴功效。鱼腥草是治疗肺痈的要药,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力作用。鱼腥草注射液是从鱼腥草中提取而来,富含鱼腥草素,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具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与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控制密切相关[9]。本研究在操作时采用大于常规剂量的3 ml鱼腥草注射液结膜下加球旁注射,使房水、角膜局部药物浓度保持在较高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使病程得到快速缩短。本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证实该治疗方案的显著疗效。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与氧化应激失衡的关系已得到证实,可表现TAC、GSH-PX水平降低,MDA则高于健康人群,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10-11]。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水平失衡也是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病机,使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因此通过纠正氧化应激失衡已成为研究的热点[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TAC、GSH-PX、MDA均改善更显著。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龙胆草、金银花、黄芩均有显著抗菌、抗病毒作用[13];白术、黄芪可提高免疫力,调节T淋巴亚群,从而预防疾病反复发作[14];丹皮、生地黄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防风、蝉蜕可抑制组胺分泌,达到抗过敏作用。

综上所述,观察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可作为此类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研究表明,T淋巴亚群水平失调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与本病关系密切,也是引起氧化应激失衡的重要因素,日后可增设指标以更好地评价疗效[15]。

[参考文献]

[1]王斌,吕颂谊.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火炽盛型聚星障3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1):33.

[2]姜洋,李莹,王忠海,等.重症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延误治疗原因和综合治疗效果分析[J].眼科,2012,21(3):172-176.

[3]葛坚.眼科学(七年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0-18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5]刘玉红,李宗港.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病毒性角膜炎30例[J].中国民g疗法,2013,21(12):45.

[6]张爱雪,孙旭光.我国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十年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纵览,2014,38(3):204-206.

[7]胡益山,金艳华,童耿民.更昔洛韦在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5, 17(13):383-386.

[8]丁银银,丁淑华.病毒性角膜炎的中医药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2,32(4):362-363.

[9]赵子剑,郭胜雄,刘译等.鱼腥草药理作用的文献再评价[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3(1):63-65.

[10]王昕华.更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血清及泪液相关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3):300-302.

[11]邓显峰,朱峰,陈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70 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13):80-81.

[12]刘梅英.血清多项细胞因子检测在单纯病毒性角膜炎诊断中的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26(12):1272-1273.

[13]谢有良.连花清瘟胶囊辅助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0例[J].中医杂志,2013,54(16):1415-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