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概念范文
时间:2024-04-12 15:4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指的是财务管理要围绕一个核心,然后将财务管理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财务管理以财务的核算为中心,结合财务核算的各类方法,并且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环境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的系统化学说形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将财务管理以概念的形式展现出来,用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财务整合方面遇到的问题。对我国比较全面地财务管理方法进行探究,对于财务管理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还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因为财务管理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只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中,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发展的模式,制定自身的财务管理内容。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制定财务管理系统的时候,只是将财务管理的内容罗列出来,并没有找出财务管理内容之间的联系。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模式不够规范,制约了财务管理的效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制定财务管理的相关理念时,出现不规范的情况,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鉴相关的资料,但是,不同的资料中对财务管理的概念和理念的解释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财务管理的概念比较模糊。关于财务管理的概念有很多种定义,有的概念侧重在资金流转层面上来下定义,有的概念则侧重在经营管理方面下定义,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有的概念可以明确指出财务管理的范围,有的概念则比较模糊。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模式具有片面性,内容不完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制定财务管理相关规定的时候,财务管理的各个内容是独立的,财务管理内容之间不存在任何的联系,而且财务管理的内容过于冗长,没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制定财务管理相关规范的时候,对一些基本的概念也没有掌握,导致财务管理策略在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不强,财务管理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但是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中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方法,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就比较混乱,每个财务管理人员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管理,大大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的效率。
(四)社区服务中心没有配置齐全的审计人员。现在,由于医疗经费比较紧张,所以在社区服务中心没有配置专职的审计人员或只配置兼职的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关的工作资质,审计人员往往在社区服务中心担任不同的职务,所以不能保证财政监督。
(五)社区服务中心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存在不足。在社区服务中心,经常会出现在同一个事项中核算方法不一致的问题,在社区服务中,配置的财务人员一般对财务技能还不能充分地了解,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中,财务的操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六)社区服务中心的药品管理无序。在社区服务中心中,药品的管理还是比较混乱的,在药品的管理中缺乏专业人员,导致药品的管理不规范,而且药品也不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也没有按照日期对库存进行管理。长此以往,导致药品的账目不能核实。
(七)社区服务中心的现金管理比较混乱。社区服务中心还缺乏有效地管理,政府也没有采取措施加强管理,这就导致了社区服务中心在收费的过程中比较凌乱,造成资金的流失。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实现财务的系统化管理,建立报账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财务的系统化管理要制定全面的财务管理规章,使财务管理的不同内容可以有机地联系起来,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在进行财务人员的配置时,要从整体出发,又要注意部分,进行统筹分析,要按照财务的岗位进行逐一配置,确保各岗位的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人员要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财务管理人员要与出纳人员进行有机地配合,财务管理人员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岗位需要进行配置。财务核算时应运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软件,一些相互关联的财务部门要实现沟通与合作,进行定期的岗位轮换工作。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实现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委派财务负责人进行工程财务区域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的时候,要对财务管理的每一块内容都有较为清晰的了解,能够明确其含义,在制定财务管理的相关之策时,一定要规范流程,确保财务管理人员都可以按照流程去做事情。在制定财务管理相关的制度时,一定要防止那些不清晰的概念的使用,运用清晰化的理论不断创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同一个区域进行多个项目的施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安排区域财务管理人员,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能够切实做好财务的核算工作,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财务会计、出纳和核算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培养新的财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人员要受到区域负责人的支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各项目之间设立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要履行资金预算、制定资金制度,减少资金外流,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资金的充足,着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基本医疗卫生;家庭医生;工作室;上海长宁
中图分类号:R197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试图以政府直接供给的形式满足公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但公益性的提高是否会牺牲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一直是各种医改政策争论的焦点之一。而效率的改进则是以对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可计量和可考核程度为前提,如果不能对服务提供者团队成员的工作数量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甄别和考核,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作为全国较早的新医改试点地区,上海市长宁区一直试图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进行完善,特别是引入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之后应如何细化之以提高团队成员的激励水平是制度创新的关键点。新的制度必须有新的服务模式与之相适应,服务模式也决定了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的方向。
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是社区卫生全科团队服务模式的深化和发展。2011年4月,上海市首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在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周家桥卫生中心”)成立。通过工作室这一服务载体的实践探索,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显然重塑和优化了社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本文将对“家庭医生工作室”这一新兴服务模式的制度含义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005年起,以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引领的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抓住了卫生体制改革中“公益性问题”这一症结,并围绕着社区卫生公益性实施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为国家新医改找到了重要突破口。2006年,国务院召开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方向、基本原则和执行框架。2010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北京、武汉等城市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先后提出“家庭医生”服务的概念。2011年国发〔2011〕23号文《国务院关于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从全科医生制度顶层设计上描绘了全科医生制度的蓝图。
2005年底,作为上海市首批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的长宁区,率先创新推广全科服务团队模式,并推行家庭签约制服务,但当时的服务基础、人才队伍、政策环境尚不能完全支持签约制服务;上海徐汇、闵行、青浦、金山等区也从2007年起开始从不同角度探索“责任制医生”的健康管理模式;2008年,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在区内试点居委责任制医生健康管理模式探索;2009年,家庭健康责任制工作纳入区卫生局重点工作,并制定《长宁区家庭健康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试点探索;2010年8月10日,在“城市与健康国际论坛”上,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首次提出上海将全面推行建立家庭医生制度;2011年,上海配合国家新医改方案,试点推进五项重点工作,试点家庭医生制就是其中一项,全市有10个区县参与试点工作。
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上海市最早试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社区卫生机构之一,早在2008年下半年,在全科服务团队模式基础上,开始实施全科医生居委责任制工作模式试点,并于2009年6月在中心全面试点。目前,中心家庭医生18名,分别承担19个居委会的家庭医生制服务。2011年4月,成立全市首个家庭医生工作室——“陈华工作室”。
在上海尤其是长宁区,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未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内涵深化的方向和共识,国家对全科医生制度的设计更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正当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的探索热火朝天地进行时,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提出了“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概念,并迅速得到了政府、舆论的响应,业内的关注以及居民的认同。那么,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成立究竟是一种必然还是一种偶然,是一种可行的操作模式还是一种暂时性的炒作手段?回答上述问题需要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历程及家庭医生工作室成立的背景上进行分析。
二、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践需要服务载体来适应
家庭医生工作室是社区卫生发展和全科理念深入实践的产物。社区卫生服务在国内起步较晚,大体经历了以功能转型为主的框架建设期、以公益性改革为主的体制机制改革期、以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为主的内涵发展期等三个时期,而在三个不同时期,卫生服务的载体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框架建设期期,地段医院、部分二级医院及企业医院等逐步转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逐渐成立了“三科一室”的工作模式,即医疗康复科、预防保健科、后勤保障科及办公室。然而,这仅仅是功能定位的调整,这些医疗机构的主要服务载体并未发生变化,仍然是内科、外科等专科。
(一)在体制机制改革期,社区卫生逐渐引入全科理念,提出“六位一体”的服务理念
篇3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澳门政府在1984年引入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建立了公立的初级卫生保健和专科卫生保健两级网络组成的卫生系统。1985年,澳门第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筷子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1992年6月,新的澳门卫生司组织法公布,对初级卫生保健及专科卫生保健作出统一部署,这为更好地协调及管理医疗卫生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澳门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也随着政府投放的人力资源、财政资源及设施逐步完善。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澳门社区卫生服务在这个阶段的发展逐渐迈向成熟,成熟标志包括以下特点:①重点社区卫生规划的创立和完善;②双向转诊的逐步规范;③增加全科医师及相关专业人员培训;④医务人员本地化;⑤完成了各地区社区卫生协会组建,增强了各地区之间社区医疗机构的互动性;⑥中医诊疗成为社区医疗服务项目;⑦公共卫生职能从社区医疗服务中分化出来,成立独立的单位;⑧社区医疗服务获得市民的认同;⑨居民各项健康指标明显改善;⑩1999年澳门社区卫生服务被WHO(世界卫生组织)评为西太平洋区初级卫生保健的典范。
第三阶段:持续发展阶段澳门社区卫生服务随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妥善医疗、预防优先”政策得以继续发展。①建立了覆盖全澳门的15分钟区医疗服务圈,其中包括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②双向转诊及临床转诊路径确定;③全科医师受教育年限加长,全科医师队伍逐步稳固;④社区医疗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了同盟关系;⑤社区医疗的服务职责从治疗疾病转向预防疾病。
篇4
[关键词]社区卫生;药学服务;药师;必要性
药学服务是药学人员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技术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陛、依从性、效性和经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随着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为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网络的建立,一级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轨,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筹划、建设、完善。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药学服务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物的临床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药学服务是患者的需求
随着医疗保险政策逐渐向社区倾斜,将有更多的居民到社区就医。但是在就医人群中,绝大部分都不懂药理知
识,治疗疾病用什么药怎样使用都是由医生决定,病人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判断医生用药是否安全有效。开展药学服务有助于满足病人了解自身治疗状况的需求。药师在我国公众还是很陌生的概念。与此相比,在美国,药师就是他们的健康咨询师,在英国的社区医院,有的幄床药师的工作甚至细微到教老年病人吃药的时间顺序。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实现人人享有初叛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近年来得到了大力倡导。
社区就诊人群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要求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改善。
药物治疗是老年人疾病防治的主要手段。大部分老年人对药学服务的概念以及合理用药不甚了解,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及易并发疾病,在药物的选择、配伍、使用等方面更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指导。研究患者用药心理行为,掌握交流技巧,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指导患者理解医嘱读懂说明书,解答提出的问题。减少老年人用药后不良后果,提高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药学服务是与社区临床医生协同作用
目前我国的社区医疗工作者中有大部分部分是之前服务在各科室的专科医生转做全科,只有小部分是由医学院校系统培训出的全科医生,在工作实践中,由于所学知识专长及时间的局限,不能完全掌握各种的用药知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入开展药学服务不仅可以满足患者合理用药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弥补社区医疗工作者自身无法为患者提供全面药学知识服务的不足,切实落实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于民的职责。特别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药师能利用自身的技能发挥药物使用指导作用。(1)老年患者器官功能下降,常同时患多种疾病,使用多种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青壮年高2~3倍,并且由于生理、病理因素影响,常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例如,高血压的治疗主要采取降压药物治疗,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包括血压、伴随疾病以及靶器官损害的程度等选择药物。社区病人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常见。选择降压药物时应避免使用滞剂,因为阻滞剂可抑制肌肉的增血糖素,使血糖下降同时也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升高。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可做到合理配伍、合理用药、有助于提高疗效,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药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后,应及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进行反馈。在用药之前宣传药物相关知识,提供药物和费用的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后果和风险;在用药过程中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在用药之后针对临床中出现的不合理药物配伍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要有依据,有说服力,使临床医师易于接受。也就是说,通过药师过硬的药物知识、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增强在临床医师中的信服度。(2)药师要有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药学服务观念。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是导致行为偏差的内因,而思想观念的转变则是最根本的转变,也是最困难的转变。如前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全科医师为主导的团队开展服务。药师成为团队成员之一,团队中各个成员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作为药师必须明确自身定位,深入临床,提出切合实际的合理用药的建议和意见,切不可过早地把自己定位在医生用药的好参谋,病人用药的主要决策者上,以免在医护药之间产生误解,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药师的职责应包括明确治疗目标、围绕目标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实施药物监测和评价、对临床医生护士以及病人对药物的疑问应详尽解答、对暂时不能回答的要积极查找有关资料,以给相关人员一个满意的答复,以自身的服务取得临床医师的支持和合作。
药患关系本质上是医患关系的一种,是药房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从广义而言也包括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药学服务就是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首先要把发药的窗口作为和病人交流沟通的一个平台。在发药的同时为病人提供药物咨询。有关药物的剂型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信息,提高病人用药的依从性;其次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能。实践证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是减少和避免纠纷的有效方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人比较多,药师要善于察言观色,针对不同的病人提供个性化的药学服务。当因药品价格、药物的副作用、药房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等发生药患纠纷时,药师要勇于承担过错,及时补救,并加强总结,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药师还应经常深入社区向社区居民宣传用药知识,及时清理居民的小药箱。通过药师主动热情的服务取信于民,利用药讯,通过药讯,密切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实际,以病人为中心,宣传合理用药的意义,进行药不良反应的监测,调查研究医院合理用药的现状和进展,努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的改变,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用药水平及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陆进,李靖.提供药学服务可提高患者用药遵从性[J].中国全科医学.2004.11.(22).
篇5
【摘要】我国自2006年以来全国各地区陆续推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这一举措旨在压缩药品流通环节,取消药品加成,抑制虚高药价,让利于民。本文试列举目前零差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由此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零差率社区补偿机制配送
1零差率的概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使用的药品均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常用药品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确定的药品采购价格销售给老百姓,配送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不得有任何中间环节的加成。在药品采购价格整体降低的基础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取消了15%的药品批零差价,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采用政府打包采购的方式,压缩药品流通领域的中间环节,取消药品的批零差价,将药品价格降低,让利于百姓。这种做法叫做零差率。
2零差率的概况
北京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新性开展药品“零差率”的地区。在北京,从2006年12月25日起,全市2600多家社区医院的常用药正式开始实行“零差率”销售,312个品种、926个规格的药品由政府统一采购,统一按购入价出售,取消15%的加价率;2008年12月15日,北京市的零差率药品扩大到328品种(1024个品规);北京市基层零差率药品将比照国家公布的307种基本药物,从2008年的328种扩大到519种,预示着“零差率”药品的组成将会愈来愈丰富。
继北京之后,全国各地区陆续试行“零差率”。在上海,2008年10月1日,上海郊区农民在村卫生室就诊可享受基本药品按实际进价收费的优惠;从2008年12月28日开始,上海社区卫生机构将全部推行基本药品零差率,所涉及的药品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零差率”收费西(中)药目录》中的166种。天津市2009年4月1日推出了《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涵盖537种基本药品,与此同时同时在6个中心区和塘沽、汉沽、大港(城市部分)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1月1日进入试点实施阶段,32个试点县(市、区)共有政府举办的7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6个服务站,390所建制乡镇卫生院和4799个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
特别是在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之后,“零差率”的推行将成为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其回归公益性的突破口。
3零差率的成效
北京药品实行“零差率”后,社区医院的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达到了36.1%。[1]2007年底北京市卫生局的统计显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平均每次门急诊药费从原来的近百元降到现在的66.47元,省了近30%,一年下来,社区医院共向患者让利4.46亿元。现在,已经有四分之一的市民看病首选社区医院。2008年底,据初步统计,零差率药品政策实施以来,累计为群众让利7.68亿元。社区卫生机构门急诊总量占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由2006年的不足8%提高到2008年的28%多(2008年上半年同期数据对比),社区机构的单处方费用明显降低,社区机构的门诊人均医药费用为109.99元,是全市门诊人均医药费用的50%,是三级医院的1/3(2008年上半年同期数据对比)。社区卫生机构2008年上半年的公共卫生工作量已超过2006年的全年工作量。2009年北京仅丰台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卫生所共采购零差率药品2.73亿元,销售零差率药品2.5亿元,涉及药品品种890个,降价幅度达36.11%,患者看病少花药费约9028万元。
天津市实行统一集中采购后,该市药价已经同比下降了10.28%,社区再减少15%的加成,药价就降低了近25%,据统计,天津市共有7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9个卫生服务站和154个乡镇卫生院。推行零差率6个月以来,已向老百姓让利接近1.2亿元。
安徽省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受益人口将超过2000万人。
4零差率存在的不足
4.1药品零差率之后,受益最大的是医保机构和公费医疗机构
由于医保人群和公费医疗人群的支付比重合计达到医药费的四分之三,在其他机制未有动摇的背景下,医保机构和公费医疗机构受益最多已成事实,医保和公疗患者只享受了15%~20%的让利。
4.2补偿机制有待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服务收入所占比例较大型医疗机构低,业务收入主要靠药品收入,以天津为例,在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费用支出的64%都是靠药品加成获得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相当于拿掉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中的主要部分,如果补偿部分不能平衡其收入,将会造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正常运行。现行的补偿机制是按照药品费用的比例(各地区不同)进行零差率补偿,这种补偿方式会使得定点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大开处方,增加药品费用总额,以取得更多补偿。
4.3独家配送机制,缺少竞争,不利于配送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规定定的区域内只有一家配送企业拥有配送的权力,其他中标配送机构无权配送,此机制鼓励垄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配送服务的购买者,有接受的义务而无选择的权力。目前这一现状不符合市场竞争法则。
4.4零差率政策引发药店撤药风波
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在山东引发“撤药风波”,有60余家连锁药店的济南药店连锁巨头——漱玉平民大药房采购部对旗下门店下发部分基本药物紧急撤柜通知,近两成的基本药物下架。这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国内首起药店针对“零差率”政策的撤药事件。
5对于完善零差率的一些看法
(1)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报销比例。例如,基本医疗保险对于社区卫生服务药品的开销实行全额报销。使得老百姓成为零差率的最终也是最大的受益群体。
(2)逐步完善补偿机制
可探索按测定的人均费用和就诊人头进行药品差价补偿的方式,改变目前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停留在“卖药”的现状。
(3)配送引入竞争机制
根据零差价药品配送的经验,零差率药物配送引入竞争机制。相关业内人士提出:每区县或医疗机构对中标配送商的选择应不少于两家,每半年可以重新选择一次;医疗机构为选定的两家配送企业正常开户,使配送企业在充分的竞争中,提高配送服务质量,降低配送成本。全市选择3~5家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规模企业,负责全部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配送,发挥规模效益,加速流通产业的优化调整。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400
我院是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拥有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在医疗废物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然而,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2009年1月开始我院领导与院感科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出台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各项法规,对照标准,查找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对策,层层落实,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
概念区分不清:医院废物与医疗废物概念混淆,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与一些医院的实习生。不知道医院废物是属于无危害垃圾。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工作中产生的具有危害性的废物。
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医疗废物分为5大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在工作中常常发现感染性废物中混有药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中混有损伤性废物,非感染性垃圾混入医疗垃圾,如输液袋外包装,药物包装盒等医疗垃圾属于非感染性垃圾,都混入黄色垃圾袋内。
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患者使用过沾有血液的中单、棉签、棉球及医务人员的口罩与帽子等混入生活垃圾容器内,还有个别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混入治疗室的黄色医疗垃圾筒内。
医院废物暂存库房管理不到位:库房无专人管理,位置安排不合理,面积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没有照明设施,没有水龙头及地下排污水条件,没有防鼠、防蚊、防盗等设施,也没有各种消毒、洗手等必备设施与条件。
制度制定不够全面: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缺少重视,制度制定不够健全,管理与检查的力度不够。
缺少培训:医务人员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管理条例和办法学习培训不到位,各科处理医疗废物及管理暂存库房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是医院从农村招进来,年龄偏大,对医疗废物处理的工作流程不清楚,甚至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个别勤杂工把一些医疗废物如橡胶手套等私自出卖。
职业防护不够重视:各科废物处理人员与暂存库房管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在收集医疗废物与处理医疗废物时没有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医院发放的防护用品不足,如洗手液、胶鞋等。
管理对策
领导重视:医院加大投入,与杭州大地维康医疗废物处理公司签定合同,使用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所要求的各种包装容器,如防刺破的带盖利器盒,各种型号的黄色废物袋,黄色脚踏医疗废物桶、黄色医疗废物周转箱等,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健全管理制度:要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医疗废物处理流程、防护措施、各种警示标识及监督考核等,各部门负责人与专职人员要经常督促、检查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工作制度的落实。
暂存库房的设置:库房位置应远离医院医疗区与生活区。应有严密防鼠、防蚊、防盗设施,地基保证不受雨水冲击和浸泡,排污水管道通畅。具备良好照明设施和通风条件,每天用紫外线灯管对暂存库房进行空气消毒。库房内废物按医疗废物五大类分别放入周转箱内,相应位置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交接记录要齐全,签名要完整。
加强学习与培训:对所有的医院工作人员加强有关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在工作中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正确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坚决杜绝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等现象的发生。
篇7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 因素;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我国学者王茂泽认为:健康教育是以全体人民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知识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大卫生的观念的建立,预防工作在整个卫生保健事业中占重要地位,社区健康教育作为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地位与作用就越来越重要了[1]。因此,根据伊犁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特点很好利用本地社区资源,探讨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对策。
1 我区社区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1.1 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不足 伊犁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的护理人员来自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临床护士。民营医院的护士大部分是合同制护士,受教育程度低;公立医院护士大部分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社区护理工作的经验。我国的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健康教育未纳入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必修课程,多数护士上岗前仅经过短期岗位培训,未经过较系统、规范的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训练,培训内容还没有摆脱医院护理模式。因此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把健康教育活动停留在“卫生宣教模式”初级阶段健康教育[2]。社区健康教育方法主要通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或宣传拦的方式,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服务范围窄,方式单一。同时习惯用“卫生宣教”替代健康教育,使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停留在知识普及、宣传层面上,得不到深入发展。
1.2 社区各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和理解 伊犁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刚刚起步,一方面与社区护理工作各相关部门不了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内容,认为只是各医院设立的进行看病打针的方便门诊,以增加医院收入为目的。另一方面社区各相关部门不了解健康促进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重要策略,没有认识到健康教育的意义,认为社区健康教育是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事,社区健康教育开展时,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支持。
1.3 社区不同群体的依从性影响社区健康教育顺利开展 研究对象的依从性也是影响社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校学生及3岁以上的在园幼儿比较好组织,依从性较好,可顺利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退休、老年人群对健康教育的作用、意义不了解,对民营医院转型及市级医院下设的卫生服务中心(站)缺乏信任,有实质优惠的服务项目才肯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依从性较差,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否顺利需要技巧;在岗的工作人员、打工人员、流动人员的依从性最差,是最难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人群。
1.4 专业理念的局限性 伊犁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一部分由民营医院转型,一部分由各公立医院下设组建,因此单纯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和观念依然存在。在转型前,大部分卫生服务部门的护理工作者所受的护理教育以医院和临床护理为主,现所具备的知识和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缺乏健康教育的理念,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3]。
2 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针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加强培训,提高社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项目或培训班的形式在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给予具体指导,让在第一线护士真正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根据社区护士知识的需求增加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社区护理概论、社区卫生服务概论、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康复、社区传染病的预防、社区紧急救护等知识[3];另一方面,进行进修学习,到内地观摩学习,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技能;三是通过讲座、小组讨论、模拟等方式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最后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是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基础,社区护士只有掌握扎实的方法和技能,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才能达到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2.2 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理解 加强与辖区社区街道(居委会)、学校等机构建立友好信任伙伴关系,首先,让他们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首要对象,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通过加强沟通、广泛宣传,改变各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街道(居委会)在社区服务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他们熟悉社区环境,了解居民情况,因此应多与他们沟通,征求意见,有利于社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2.3 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用多种健康教育方法 3岁以上的在园儿童较容易组织,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以做游戏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在校学生可根据生长发育的特点变化,开展适合于他们的健康教育讲座。退休、老年人群以健康体检项目为主,向社区居民讲解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处于初始阶段,国家的卫生资源很有限,对社区健康服务投入有限,各项政策落实需要一个过程,以热忱、耐心、热心、关心的态度宣传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取得该人群的信任,以座谈、书写板报、图片、幻灯、组织参观等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岗的工作人员、打工人员、流动人员集体集中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是非常不现实的,应改变健康教育的方法,比如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报刊杂志、计算机多媒体等方法,有利于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3岁以下幼儿可利用预防接种的机会向幼儿父母,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逐渐建立一个良性的健康教育环境。
2.4 转变专业理念,突破思想上的局限性 社区护理人员要真正以健康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健康知识的传播,应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转变并逐步实现行为转变,健康教育最终目标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这一过程实现是长期的、复杂的。
参考文献
[1] 刘佳艳主编.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居民;健康干预
1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1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承担,她们先承担着在服务站的医疗工作,包括对病人诊断,进行静脉输液、肌内注射、换药。此外,还需入户为居家的病人提供上门服务。同时还承担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因此,人员相对不足。
1.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在社区工作人员中,医疗大多为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护理大多为退休人员,而预防保健专业人员更是缺乏。因此,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为缺乏。而对家庭的概念,家庭的功能,家庭因素与健康及疾病的相互关系等知识则比较缺乏,不能有效地利用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缺乏相关的人际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及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社区卫生服务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没有严格要求医护人员进行有关的护理文书记录;对医护人员入户时所携带医疗物品及着装没有统一要求;对居家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没有进行检查督促与质量反馈。因此,在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给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科研工作带来不便。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控制只局限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入户干预质量、健康教育成效缺乏监督机制,全凭着医护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来完成工作,但对技能上的差异及处理上的错误就不能及时发现。
1.4对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据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调查显示,对健康指导及体格检查的需求量比较大,对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需求量相对较少。
因为传统观念及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均不够了解,因此造成社区居民一些小病也往大医院,而不是先去社区卫生服务站。
2对策
2.1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注意角色转变:根据卫生部新医改的精神,卫生部门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工作重点从治疗护理工作转移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加强社区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角色转换,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病人,帮助病人,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伙伴式关系,而不是以专家自居,要树立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计较工作时间,不计较个人得失,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2.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培训将基层医护人员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半脱产,短期集中学习,自学,函授等多种途径,进行与社区服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训,除巩固原有的基本知识外,还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人际沟通学、健康教育学与促进学、康复护理学等知识,重视社区服务人员的能力培养,包括专科技能的训练,管理与指导能力与同行合作的能力。培养并提高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有较强沟通技巧,使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篇9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对全科医疗的认识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我国发展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
1全科医疗的概述
1.1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是一种照顾式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是解决社区人群健康问题为主的一种基层医疗,它是由全科医师提供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实现WHO提出的“二十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公正、公平、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适宜技术,是以个人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及低保人群为重点,解决社区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为目的,推行全科医疗模式为广大社区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途径。
1.2全科医师:是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是家庭、诊所、服务中心、服务站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人性化、综合的、连续不断的医疗服务的医生。全科医生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人们的心态,人际交往及疾病的来龙去脉,是初级卫生保健的专家。全科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有疾患的人,还包括广大的健康人群,我们可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解决居民的具体困难,或将其妥善地转入专科或大医院诊治,全面协调医患之间的关系,为人们负起健康的职责。
1.3全科医师的业务范畴: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一般急症,对危重急症进行院前处理后及时转院,对平稳转院的慢性病人和急重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及定期随访。社区卫生管理包括传染病、多发病的危害因素调查及监测,居民饮食卫生、生活环境卫生的管理,对个人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协调疑难病人会诊、专家咨询以及对低保人群进行医疗救助和支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①各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质量不均一。②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在卫生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尚未取得一致。③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仍只限于单一的医疗服务,未能融防治、保健于一体。④一些地区已建立的社区家庭档案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其医疗记录的功能。⑤全科医生的培训教育尚未规范化,存在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对社区护士及其他卫生人员的培训重视不够。
3发展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篇10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10-01
社区卫生服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中的重要环节。现结合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实践将其作用总结如下。
1 社区卫生服务组织领导的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的各级组织领导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委员会 由市政府负责,组织卫生、公安、财政、物价、教育、老干部局、老龄委、宣传部等部门街道办事处共同参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阶段,该机构迅速启动,制定和公布相关的配套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保证多部门的协调指挥。
1.2 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由市卫生局局长直接领导,卫生局办公室、财务、人事、医保、医管、疾控等相关科室参加,并作为常设机构进行日常运作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并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具体指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并起到协调和统一行动的作用。
1.3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小组 由街道分管领导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参与,由社区内警署、物业、环卫、绿化、工商、房地办等部门共同在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定期召开社区内各部门参加的街道联席会议,为社区居民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形成群防群治,保证属地化管理措施的切实执行。
2 内部运行机制的作用
2.1 监测报病网络 依托街道三级管理网络,建立“社区卫生工作”骨干队伍,形成了社区三级防治工作网络及报病网络模式,建立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慢性病防治的监测系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起着“守门人”作用,不能漏掉一个监测对象。充分发挥和利用该监测报病网络,通过街道监督网络所提供的情况,进行医学观察和健康检测对象的初步信息,派专人逐一核实,并落实到每个社区医生,对上述观察对象逐一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宣教、监测症状变化,再由专人逐天、逐周、逐月进行复核,保证数据、信息、资料的准确性。
2.2 新的预防医疗体系建设 为了扭转常规的预防医疗体系的预防保健工作的弊端,我们建立新的全科医生团队,深入社区开展预防、医疗服务,紧密依靠社会管理组织开展工作。新进职工都要经过预防保健科的轮转工作至少一年,保证预防保健的概念在医务人员中得到重视,并且得以密切结合,预防技能得到提高,同时有相对稳定的病人来源群体。同时还制定倾斜措施,从制度上、经济上、时间上保证临床一线人员开展预防保健工作,这种新型的预防医疗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
2.3 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作用 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就地取才等途径可以造就一批复合型的预防保健人才。在获取信息、流行病学调查、计算机信息汇总、健康检测等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高强度的培训,使一部分人才脱颖而出,成为骨干力量,缓解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的矛盾。发挥退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才干是缓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状态下人才短缺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应急能力,解决大量的突发事件,并具有多、快、好、省等诸多优势。
2.4 社区健康促进网络的作用 通过健康促进可以使大多数居民、单位乃至整个社区,最大程度上参与到修正不健康行为,优化生活方式和促进环境改善,从而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达到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适应状态的良好健康素质。
2.5 网络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利用现代信息电子化手段,将大量的、琐碎的社区卫生基础资料加以电子信息化,既可能节约大量的办公成本,又可以避免繁琐的手工统计、提高查找、统计和利用信息的效率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将监测对象的基本信息输入电脑,迅速划分出所属的居委,并可从已建立健康档案的信息库中查找相关的情况,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将医学观察、健康检测对象的动态信息用电脑进行汇总,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人员不足造成的矛看。将病人的数字化胸片、血检验报告等通过局域网传送,便于远程会诊的需要,又减少了与病人直接接触的机会,检查结果又便于保存。
2.6 制度和监督并重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环节制定相关制度,从制度建设中规范防治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改。同时指定专人负责监督这些制度的实施情况,针对检查、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当场整改,重新学习,培训通过后再准以上岗。这样在整个过程中达到用制度制约人,用监督提醒人的目的。
2.7 后勤保障的作用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后勤保障部充分发挥作用,及早动手,做好各种防护设备和药品的购置工作
3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1 部分医务人员防范观念薄弱 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再加上认识不足,在初期阶段有少数人员存在思想麻痹、防范意识薄弱等思想问题,对卫生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丧失警惕 。社区居民缺少预防意识和观念,花钱保健康和买预防服务的意识差。个别职工产生恐惧和害怕的心态,导致心理紧张,抵抗力下降,反而易于感染疾病。通过全面培训可以减少这种危害。
3.2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乏力 由于长期缺乏实战考验,加之预防专业人才匮乏,导致处理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不力。我中心虽经多渠道大力引进、培养人才,但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整体上学历仍偏低,职称也偏低,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作为疾病控制“守门人”的地位还未能得以确定。
3.3 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偏低 部分人员由于年龄大、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较差等因素,导致学习接受新知识,特别是变化较快的知识时比较困难。对于新的工具如信息化、网络化、外语等的掌握不够熟练,面对纷繁庞杂的各种信息报表、众多的观察数据、观察结果时,就感觉力不从心、茫无头绪。这有待多掌握电脑和外语等工具,同时逐渐培养起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学风。
3.4 公共卫生投入不足 由于现行补偿机制不够健全,预防经费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使得“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政府应逐年增加对预防保健的财政补贴;将防保经费的投入由“暗补”改为“明补”,将“按人头”补贴改为“按完成项目”的数量、质量情况给予补贴。
- 上一篇:简述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
- 下一篇:疾病预防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