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技术实践范文
时间:2024-04-12 15:4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技术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由此可见,本模块对于全面、真实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拓展和加深对生物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领悟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凸显科技价值观的教育,有重要的学习价值与意义。伴随着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新兴的生物技术正在生物诊断、疾病预防、DNA编辑、个性化治疗、粮食增产、石油开采、药物研制等领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了与时俱进,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I———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也注入了新鲜血液,出现了一系列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内容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几乎所有的生物技术前沿领域。学科知识与专业技术的更新换代给高中生物学教师“选修I”模块的实验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开展高质量的、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的“生物技术实践”实验培训成为高中生物学教师普遍的呼声。为满足广大高中生物学教师更新“人教版”“选修I—生物技术实践”模块学科相关专业知识、提升生物技术实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需求,本文对该模块实验培训的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为教师实验培训提供实践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对主流期刊以及网络资源中有关高中生物学教师的“选修I”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咨询本学科的教育部国培专家、福建省首批“中小学教学名师”,以及福建省各地市的高中生物学教研员,了解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I”模块中的实验教学难题;通过问卷星网站向福建省高中生物教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I”实验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教师的基本信息、培训需求、对培训课程设置和培训方式的意见和建议,等等。
二、结果分析
1.实验内容培训需求在问卷所列的14个“选修I”实验培训需求度调查中,极需要高达80%以上的实验有“DNA粗提取”“重组DNA分子的操作”“PCR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不难看出,这些实验多属于现代生物技术实验。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现代生物技术,不仅使用了大量现代化高精尖仪器,其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是处于日新月异的更新中。而目前在职的高中高级教师多是毕业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教师,其在本科阶段所学的生物技术知识背景已显得相对陈旧,学科知识逐渐老化,亟须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提高。由此可见,开设“人教版”“选修I—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实验培训,教师需求度高,针对性强,是十分有必要的。2.实验教学能力的需求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是“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50%)和“实验教学的组织”(41.67%)。这是因为在真正高效的实验教学课堂中,教师除了应该具备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实验教学能力。实验教学能力体现在教师能充分理解、掌握实验操作的过程,并在实验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教学环境整体情况分析后制定出最为优化的教学方案,并以这个方案为蓝本进行教学实践的诠释。优秀的教学方案要求教师具有丰厚的教学理论知识,并能对教材、实验目的、学生、教学环境进行综合准确的分析,实验教学的组织则要求教师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能,要能掌控课堂教学环节的节奏,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并能随着课堂教学进程做出正确的应对。可见,实验培训在重视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侧重于教师实验教学理论的内化与运用。3.实验研究能力的需求在搜集到的数据中,发现教师对“仪器设备的认识与使用”“常规器具的规范操作”需求度都很高,这也间接反映出高中生物教师动手实践能力较差。显然,这种现象与我国长期“重理论、轻实践”,开展“纸上谈兵”式的传统实验教学有直接关系。4.培训方式需求在问卷所列的5项培训方式中,“技能操作”比例为91.67%,“研讨交流”为74.58%,“实验课观摩与评议”为75%,“高校实验室参观考察”为72.92%,“专家讲座”为66.67%,表明在培训方式上,教师更侧重操作技能的培训。5.培训师资需求调查数据显示,参训教师最希望出任课程培训的师资团队依次为大学实验教师(85.42%)、一线的中学教师(66.67%)、学科教学论教师(45.83%)、地市教研员(18.75%)。大学实验教师受欢迎程度最高,与其能及时把握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且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进行实验操作研究,能满足参训教师对相关实验的技术原理、实验技术研究前沿及应用、实验方案设计、仪器设备的认识与使用、常规器具的规范操作、试剂配制等的培训需求有关;中学一线优秀教师相对熟悉中学实验教学实际,相同的教学背景使其在培训中能为参训教师在材料的采集、实验教学组织等方面提供更为契合的案例示范;学科教学论专家则能在实验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方面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针对高中生物教师开设人教版“选修I—生物技术实践”的实验培训,提出以下建议:1.培训内容应兼顾实验实践操作、实验教学组织两个模块,前者注重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后者则注重其实验教学理论的内化与运用。唯有双管齐下,才能真正促进参训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2.若培训时间较短,可从“DNA粗提取”“重组DNA分子的操作”“PCR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中优先选择若干实验进行实验技能培训。如培训时间充裕,还可以开展“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酵母细胞固定化”“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与鉴定”等实验。当然,在技能培训中,培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参训教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创新,这样既能使参训教师更好地理解相关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亦可转变和更新其实验教学观念。3.培训方式可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研讨交流”“专家讲座”“实验课观摩与评议”和“高校实验室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展开,打破传统教师培训中“专家讲座一统天下”的格局,才能使教师培训真正落到实处。4.结合“生物技术模块”技术更新快等特点,培训中的“实践操作”课程尽可能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大学实验教师担任,而“实验课观摩与评议”则可聘请一线优秀教师及学科教学论教师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化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全体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7-01
新课改运动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教学效率最优化”。也正因为如此,基层教育工作者纷纷致力于研究、探讨如何切实提升自身所教学科的实际课堂教学效率。笔者不才,在高中生物的教学实践中对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现将个人教学认识与感悟总结如下,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真正推动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及质量的优化与提升。
一、落实生活理念,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生活化教学”,即是指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这节内容时,笔者就向学生列举了“兰花的微型繁殖”这一既与学生现实生活实际相连,同时又与学习内容息息相关的实际例子。具体如下:兰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植物。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兰花进行繁殖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种子进行繁殖,但是由于兰花的种子较小,且胚非常纤弱,所以兰花的种子内几乎储存不了可以用来支撑繁殖的营养物质,这也是兰花在发芽早期很容易出现夭折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采用分根方法进行繁殖。但是,这种做法最大的弊端在于兰花的繁殖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很难利用在大规模、大范围的兰花种植上。正因为如此,科学家在兰花的繁殖上采取了“微型繁殖”这一先进技术,只需要取兰花上的一个茎尖就能快速繁殖出大量的优质兰花植株……
如此,借助“兰花的种植及繁殖”这一实例,笔者就向学生创设了一个贴合现实生活实际的生物学习氛围,而这些都为他们始终保持对“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这节内容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而获取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做好了充分的前提准备。表明了“生活化教学”之于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切实可行性。
二、利用现代技术,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运用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发展的一大流行趋势,并为学科教育注入了诸多新鲜的活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结合所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恰当而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笔者对上述理念进行了积极的落实与贯彻,并切实获取了预期中的理想教育效果。如,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的教学目标为:能辩证认识生物技术的利与弊;面对纷繁的观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对待“生物技术发展”的科学态度和理性思考。而为了更好地达到上述教学目标,笔者就在课堂教学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关于“生物技术”的大量信息及资料,其中包括:克隆技术的利与弊、试管婴儿技术的利与弊、社会各界关于克隆技术、试管婴儿技术所持有的不同的观点以及他们各自观点背后的理由支撑……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学生的视野范围得以开阔,学识见识得以丰富,而这些很显然都有利于他们形成并树立正确的“生物技术发展”价值观念:生物技术的正确运用,能为人类社会带来诸多福利;但是,要防止滥用和误用,更不能在违背伦理观念的基础上使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利用现代技术,有利于显著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面向全体学生,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是新课改大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之一。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不能继续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及方法,而应当从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主观学习需求出发,有意识、有针对性的为学生个体制定契合其主观实际情况的教育策略,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才是高中生物课堂效率真正得以提升与优化的最根本体现。
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就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有区别、有差异的教学策略。以课堂提问来讲,针对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就会提问难度较小,偏重于基础的问题,以此使学生享受到成功回答问题的愉悦,并由此进一步坚定学好生物的信心;而针对学习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则会提问一些难度稍大,更侧重于发散思维、拓宽视野的问题,以此推动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实践表明,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的理念,能更好地获取“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这一课堂教学效果,也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优化。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结构出发,必须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利用出发,如此,才能真正满足所教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也才能更好地诱发及调动他们的生物学习动机,并以此为基础切实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
篇3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网络选修课程
植物组织培养是借用无菌操作方法,培育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使其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分裂、增殖、分化、发育,最终长成完整再生植株的过程。
这是高中生物必修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中生物选修Ⅰ教材中也有专门的实验要求,这是生物学必修和选修教材中相互渗透的一个知识点。但因该实验条件要求高,操作难度大,普通实验室很难开展,因此很多学校没有条件开设这个实验。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尝试并建立了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并以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的形式面向部分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了此类课程。
该课程在我校全体生物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颇见成效,本课程的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实践阶段、反思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建立完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以及教材的开发
由于该项实验的技术要求高,而我校专职教师缺乏相应的操作技术和经验,我们专程请来这方面的技术人员,为全体生物老师开设了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讲座和培训。并对每位教师的实验操作进行了现场指导。
另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基础》课程编写组全体老师也根据省专家的修改建议,经过全体生物教师的讨论、核对、实践、最终对课程进行了相应的修改,适当突出本课程技术层面的定位以及学分认定中对实验成败的评价。
实践阶段:课程的开设和实验技能的培训
植物组织培养选修课的开设。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准备,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有了完整的自编教材、教案、课件。我们也拍摄了该课程的视频录像,最终这门课程入选了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而且已被评选为省级网络课程精品课程。
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实验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有一般的植物组织培养理论和操作技术,也有较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教师授课中注重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藉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限制学生人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每组学生在实验前都经过教师的培训,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植物组织培养技能,能独立使用组织培养所需的主要设备、仪器、用具和药品;能配置各种培养基;能进行培养基装瓶、上盖;能进行无菌室、培养室的消毒灭菌;能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熟练地进行培养基、器皿、用具的消毒灭菌,外植体的消毒灭菌;掌握了基本的无菌操作技术等。
实验过程中必须强调确保安全,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及时记录实验结果;积极与教师交流,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学生在实验中都非常地认真,无论天气状况如何,都及时而准确地保证了实验材料适合的温度和光照,并且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和周末休息时间,配制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无菌接种等。教师根据实验进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再进一步深化实践,并整理收集有关数据资料,吸取经验,改进实验教学工作;再通过科学归纳和论证,不断补充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并且更进一步的基础上,准备开展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探究实验。在课外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室,开拓思维,进行一些相关小课题的研究,例如:对组培苗形成过程的研究、植物激素在组培中的效果研究等。
反思阶段:加强培养实验教师,形成修定机制
首先,实验室在仪器的种类,数量方面尚有不足,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实验的需求;其次,由于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实验人员不足,没有专业素质过硬的实验教师,势必造成人员少,负担重的局面,同时,过重的工作负担对于教师备课以及科研任务的开展都会有影响,因此,植物组培实验室需要加强培养实验教师。协调好实验课程与正常教学在时间上的交叉和重复。
其次,资源有限,我校参与课程编写的多数老师是初次参与教材的编写活动,存在着编写经验不足及知识水平有限的问题,修改,课程的视频及电子教材中可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们会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及时修改、完善教学中的不足,积极听取专家及选用本课程的学生给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的开设,适应了新课程开发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拓展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领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选修课程的开发,也进一步促进了我校生物教师深入钻研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课程开发能力,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崔彩荣 农村中小学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开展与启示[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7:28-29.
[2]杨青青 中学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成功的核心要素概述[J]中学生物学教学,2011,9(36):39-41.
[3]贾晓梅等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11,3(24):131-133.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环境教育;关联性;渗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物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高中生物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生物教育课程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学生缺少创新思想,欠缺综合能力和动手方面的能力,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高中生物课标》)中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1]纵观全球教育发展,综合化的课程形式是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而环境教育就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主题。本文以《高中生物课标》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为蓝本,寻求两者相结合的切入点。同时,举例说明在生物课应采用的一些教学方式,使环境教育更好地渗透进去,为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方法。
一、高中生物课程与环境教育的相关联性
《高中生物课标》中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或是彰显环境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或是蕴涵环境教育元素和信息,为高中生物课程具体而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搭建了平台。
《高中生物课标》的课程总目标提到:“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指南》的第一部分前言中关于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中指出了我国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并且列出了十大主要表现形式。这就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环境科学及环境保护技术的基础,在高中生物讲授中应该突出讲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从情感上了解其所带来的危害。将课标中关于环保的理念植根于学生的头脑当中,在学习生物技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时重点讲解,启发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发明研制出新的节能环保型产品。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内容标准是《高中生物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10个一级的主题:1.科学探究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生物与环境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生物圈中的人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8.生物的多样性9.生物技术10.健康地生活。环境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我们可以从上述《高中生物课标》的10个主题看出,这些内容没有一个不符合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的、没有一个不可以作为环境教育基础的。尤其第3、4、8主题明确了环境的字眼,让其与环境教育的关联性更加紧密,使高中生物作为实施环境教育的载体显得无可厚非而又环环相扣。
二、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多种方式
(一)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向学生传达概念、原理、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对环境教育的理论部分有一个总体上的概念。
(二)综合实践活动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讲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主题时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更好地渗透环境教育。
例如,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循环中的作用,参加绿化校园,打造绿色学校的活动。
活动安排:(1)勘察整个校园的绿化情况,找出绿化欠缺和不合理的地方;(2)设计绿化方案,可以参考其他学校或是公园的情况;(3)选定绿化方案,组织学生植树、植草;(4)由学生担负小树茁壮成长的责任,使学生增强责任感;(5)就绿化校园活动开展讨论会,谈谈植树给校园环境所带来的好处,分享一下植树的心得,更进一步设计可以让校园更美丽、更经济、更环保的方案。
(三)探究学习法
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形式已不能成为主流。互动学习,启发学习都是当今老师所必须采用的。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所要讲的主题,抛出一个话题让大家自由发言、随意思考,老师再慢慢指引着学生朝所要达到的目标靠近,最后得出所要的结论。老师可以提出一个环境方面的问题,从而引出讨论的话题。比如:
首先,出示一个世界人口发展历程的图表:其次,叙述从1830年(10亿人口)开始人类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分别用去100年、30年、15年、12年、12年,速度极大地加快了。根据联合国人口部门最新的预测,世界人口最早将在2011年或者最晚在2015年达到70亿。
然后,讨论一下最近几十年人口增加过快的原因,人口增长的优缺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应从生物圈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人和生物圈关系的探究。
三、总结
我们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远不止上述这些。我们只要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挖掘出高中生物教材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有的放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环境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高中生物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在提高环保意识的同时又为学生开展动手能力的活动提供了实践的内容与主题,符合素质教育的方针与理念。所以,对高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动手与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朝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5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着,影响广泛而深远。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为适应时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
三、课程设计思路
高中生物课程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设计的。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学生在学习了生物1的内容之后,既可以先学习生物2的内容,也可先学习生物3的内容。在修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选修模块的学习。
每个模块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如下。
“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生物2:遗传与进化”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生物3:稳态与环境”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模式;运用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将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或者是现象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将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高中生物本身就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运用生活实例或者是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从多方面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加强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一、应用生活模式,理念革新
生物这一学科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生产的产品也在为人们服务着,生物知识是科学创新的潜在支撑力,科学技术是生物知识得以应用的有力保证,特别是与人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农牧渔业等方面,工业生产中的冶金、环保等行业,都与生物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技术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必然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很好的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特别是医药行业更是人们离不开的,利用生物技术可以研发一些新的药物,用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解决人们的疾病困扰。生物作为一个拥有巨大应用和开发潜力的学科,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应用新的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生活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原理以及应用方向,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利于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始,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
二、创设生活情境,辅助教学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两大主要因素,教师主要起到的就是引导教学的作用,利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获得能力的提升,这是教师一直在努力的。同样,在生物教学中也是一样,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所谓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就是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生物课堂不再是枯燥单一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实施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可能一些概念知识不容易理解,但是在生活中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只是学生不知道这就是生物知识原理而已。比如,在学习“细胞失水”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平时家中买来一些新鲜的蔬菜起初的时候还是比较水嫩的,但是放一段时间后叶子就会变得萎蔫,但是这时候如果拿来清水洗一洗,浸泡一会,蔬菜就会又变的新鲜一些,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在包饺子的时候,如果是青菜馅的话,放上盐,一会儿盆里就会出现水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情境在学生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之后会更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找出产生这一现象的真正原因。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细胞失水的原理,当外界的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的时候,细胞就会失水,这时蔬菜就会出现萎蔫或者是出水的情况,学生了解这一生物知识后会恍然大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更加留意生活中的现象,与生物知识产生联系,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开展生活实践,提升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素质教育中也是一样,开展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学生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传统的生物教学在完成课堂教学部分之后,就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大多数都是以习题的形式出现的,对学生应用“题海战术”,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没有自由的空间,不利于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探索能力,需要机会和时间来进行自我锻炼,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给了学生这个机会,教师应该更多的开展一些生活实践活动,以实践探究的形式代替传统的书面作业,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学习远比机械的完成作业要有效果的多,新的形式也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观察和体会生活。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比如,在学习完“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利用实验来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利用最简单的实验材料来验证这一结论,可以利用家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利用碘酒会让淀粉变蓝的特性来进行验证,学生自主的进行实验探究,最终记录实验结果和结论,写下自己的实践感想。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加缜密的思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联系实际生活开展实践活动,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延伸应用,这样的教学设置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新奇有趣的,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进来,加强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总而言之,生物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育的出发点以及最终的落地点也是生活,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应用这些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生活化模式的应用迎合了教育改革的要求,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生活实践,让学生能够获得实际的情感体验,锻炼自身的能力,感受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深入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习和应用生物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欣.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新校园(上旬刊),2014(,10):23-24.
[2]张美华.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4(,8):21-22.
篇7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有效途径;分析研究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在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也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就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探索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成为高中生物教育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笔者对此课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出现的问题
1.学生学习方法传统守旧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受到的传统教育的束缚较大,所以,在新课改下的教育环境中显得力不从心,很多高中生物教育者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知识积累,而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则明显忽略,使很多学生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缺乏创新意识,甚至对其学科产生明显的厌倦心理,这都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守旧及教师的教育方法不科学导致的,所以,我们要改进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途径就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教学者的教学方法入手。
2.教师自身素质降低
随着很多高中教育机构的不断扩招,在生源不断增多的同时,对教育者的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教师整体素质的下降,这也是制约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生物教学的基本内涵根本不理解,对于学生的个性特征也没有一点概念,最终只能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付了事,这种教学模式和如此素质的教师队伍当然无法完成新课改所赋予的任务,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于高中生物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学校没有一套完整的人才选拔体系,那么最终将严重阻碍学校教育改革的实施。
二、如何探索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也关系到高中生物整体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高,所以,我们只有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来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才能使学生意识到传统学习方法的缺点与不足,进而对新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研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个性特色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在网络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的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对于网络共享的学习资源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分析,只有多管齐下,转变观念,付诸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兴趣。
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素质提高了,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指导,学校教育管理者要积极贯彻新课改相关的教育政策,对教师队伍的质量要大幅度提高,在学校内部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定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及教学水平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估,从而促使教师积极地转变自身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教育观念,运用新的教育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而言,教师素质的体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够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转变教学方法,另外,就是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各种生物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3.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也是高中生物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很多高中生物教育者思考的问题,所以,如何利用多种途径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就成为教育者重点研究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来使课本上的抽象理论形象化,还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到学校开相关讲座,只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生物学习的新鲜感,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也是我们营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的最终目标,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对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很多教育者已经意识到,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非常复杂,要想使高中生物教学适应时展的潮流,必须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只有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生物学习环境,才能不断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水平,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合作学习;应用和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065-02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目前,在我国的教学领域内,素质教育的开展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合作学习的开展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生物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课程,其不仅需要开展一定的理论课程,而且还要进行一定的实验教学,这需要学生投入巨大的精力来获取知识。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生物教学领域,学生普遍表现出学习乏味、无力的状态,往往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从而导致我国生物教学质量低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所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以课堂小组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践证明,将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教材的过分依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开发思维,积极探索,从而有效提升我国生物教学的质量。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服务于教学课堂本身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合理地分组,布置适当的小组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即教师根据自己的课件内容进行讲解,没有和学生进行互动,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教学时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要出发点,认真扮演好自己的教学指导角色,通过分小组、做任务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此外,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辅助和监控的角色,要及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能够及时解决所遇到的难题,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2. 结合教学内容,定位教学目标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应该服务于教学内容,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时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所需要的技能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基础。其次,要充分确定合适的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教学来提升学生生物学习的实践技能。最后,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合适的小组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任务的完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操作,从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高中生物的学习当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制定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时,除了要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基础,还要将学生的整体发展方向纳入考虑范围,使学生在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能够促进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3. 科学、合理分组,丰富小组任务
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根据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采取差异互补的分组形式,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以后的小组活动中,从而提升小组合作的整体效率。调查发现,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座位进行分组,难免会出现不合理的状况,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分组结束之后,教师要为每个小组布置合适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任务下达之后,再由小组组长进行具体任务的分配,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可做,从而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分组情况,其次要对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然后针对小组能力的薄弱之处,定制出相应的小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并为他们创造能够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和机会。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效果
实践研究表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达到丰富教学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合作学习策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各个小组在相对竞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内部,通过差异互补不仅提升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效巩固了优秀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合作学习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方式去积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在课堂实践中就会有更多的学生积极发言,并且也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从而使生物课堂中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另外,通过合作学习,还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将生物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
3. 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加轻松地展开课堂实践。教师可以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通过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学生求知欲的增强,教师也会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和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实践证明,通过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可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实践中,从而更加方便教师开展具体的课堂实践,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 促进我国生物教学的发展
生物作为重要的理科课程,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促进我国生物教学的发展。高中生物是学生认识生物世界、了解生物奥秘的基础课程,只有经过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后面的学习过程当中。而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生物课程教学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将精力投入生物课程的学习当中。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符合高中学科的特点和高中生心理、身体发育阶段的具体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将合作学习模式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合理分配学习小组、布置学习任务,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促进我国生物课程教学的发展。作为高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既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又要能够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禹.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3):11-13.
[2] 岑如婕.高中生物教W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77-178.
[3] 曹锋.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3):266.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存在 问题 对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25-01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理念认识模糊
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师生普遍存在着对生物课程理念认识模糊的现象。一方面,学生简单地认为生物是副科,对生物学习缺乏重视,尚未激发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只注重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长期以来,许多高中生物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仍然沿袭“一支教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仅使用一些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模型、标本进行直观性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中生物学科的发展。
(三)实验教学条件有限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和动手能力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教学巩固老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然而,由于经费有限,大部分学校并不重视生物实验教学设备的配备,实验室缺乏,生物实验课程较少,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影响了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师生交流流于形式
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不能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积极回答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并积极讨论,教师也不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这样就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流于形式,缺乏思维深度,无法进行知识讲授和认知。
(五)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各中学生物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他们不注重专业知识的实时更新,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先进技术与前沿知识,而且高中生物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优秀教师往往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
二、改善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引进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针对当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制定教学内容,思考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一切围绕学生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提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并组织课外实践考察等活动,在锻炼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理论实践相结合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适当开展多媒体教学
现代社会,多数家庭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学生的差异性较为明显,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适当地开展多媒体教学,借鉴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形式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学习能动性的锻炼。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设备和器材
大家都知道,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学校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设备和器材,进一步激发学生动手进行生物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生物的乐趣。比如,引进烤箱,教给同学们制作烤鸡以及各类曲奇饼干,增加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趣味性。
(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避免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行学习问题的讨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学习能动性。
(五)合理配置师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政策与规定,吸引高水平优秀教师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任教或者交流教学,以此带动整个地区或者学校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学校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生物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充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高中生物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贾玉玲,张英. 浅议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学周刊,2013,(16).
[2]李星怀.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
篇10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生物 教学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对科目教学的要求已经由单纯的教师教学主体转移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上来,这种改革环境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针对这些现象做出相应的改进。虽然通过新课改近年来的改革手段高中生物教学的水平已经较以往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1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缺乏现代意识
生物学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成为一门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由于教师的课堂态度、教学方法、科目定位等原因,使学生形成了对生物学科的传统意识,难以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对生物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
1.2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高中生物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造成了教学水平的局限性。由于高中的生物教师一般没有非常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生物技术认识不充分,因此无法树立起正确的教学态度,影响生物教学的方向。此外新课改所提出的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教师无法充分的理解与认识就直接造成了教学过程无法按新课改标准推进,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必然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提升。
1.3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以单一的主动传输式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要求来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满足课改要求,学习能力的提升受到很大的约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会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针对性、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有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
1.4课程资源较为匮乏
高中生物是一项对实践性、实验性与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密切相关的学科,而现行的高中教材内容单一、资源匮乏,使得课堂教学也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要对更为丰富的生物现象、内容、规律等进行探知外,还要求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形式,而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这种资源的严重不足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
2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2.1培养学生现代意识
学生的现代意识就是应当将与时代同步的生物学技术、研究方向、学科理论等内容或思想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使其对生物学的现代意识有足够的认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选择一些新兴的生物学理论或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或者将优秀的研究结果向学生们展示,使他们能够充分的认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进而与物理学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提升现代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2.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面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不足的现象,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的满足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教师可通过再教育接受新的生物学理论的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性生物学科能力,让自己拥有更多可以向学生展示和教学的资源。然后还需要对新课改的改革标准与要求进行全面的学习,调整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行为或习惯,建立起新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案,有效运用到课堂上。
2.3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来说就是通过教师的课题引导,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向,让学生来通过主动探究的方法去将问题有效的解决,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最重要的是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来完成对课题的探索、研究,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4合理地优化课程资源
生物教学应当将一些教材之外的资源做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丰富单一的教学内容,更能够使教学手段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发挥。教师在从其它地方寻求生物教学资源时应当遵循一个可用性原则,无论从知识的深度上还是研究方向上,都应当符合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特点和兴趣方向。然后对搜集到的资源与教学标准要求有机结合,选择其中能够有助学生学习提升的方面,并进行实践教学。
2.5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面对学生对待生物学科的不同学习态度,教师应当进行教学课题的有针对性提出,选择一些趣味性的内容做为课堂小插曲,既丰富了学生的生物学眼界,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关注生物学习。同时轻松的课堂氛围还应当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将学生的情绪充分的调动起来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3结语
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大部分都存在着不同方面的问题,面对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必然选择,只有彻底改善目前生物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法不科学、师生缺乏互动性等问题后,才能更好的寻求生物教学综合水平的提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阮善强.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4(2):39.
[2] 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2013(8):100.
[3] 秦吉明.搞好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