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业管理细则范文

时间:2024-04-12 15:4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作业管理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作业管理细则

篇1

为了贯彻落实好2021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规范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引导广大教师和家长树立科学育人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学校制定了楚天学校作业管理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

一、严控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一)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教师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听、说、读、操作和体育锻炼为主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每天坚持不少于20分钟的阅读和不少于10分钟的体育锻炼;三至六年级每周由班级各科教师协调,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标准,严格控制好每天作业总量,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禁止教师布置惩罚性、重复性作业,不得通过家长微信群等布置作业。鼓励教师针对不同层度、不同潜质、不同爱好的学生布置弹性作业、分层作业、特色作业。

(二)严格实行无作业日制度?每周三为无书面家庭作业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课外阅读、动手实践等有意义的活动。

(三)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学校、教师对家长进行宣传、指导,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督促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不抄袭、不敷衍,不利用网络手段下载作业答案,不额外给学生安排书面作业,家校合力,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四)严格落实作业批阅责任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阅作业,不得要求家长在作业上签字。

(五)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课堂上努力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六)对标依规,确保落实制定作业布置、批阅、检查具体细则,并作为考核指标。学校将面向家长、学生、教师开展不定期地随访或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作业布置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篇2

亲爱的老师

您好:

我一开始觉得您很不好,尤其是第一次写作业的时候。可是,和您待的时间长了,我开始觉得您很和蔼!

老师,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很严肃,我觉得很不习惯。可是,现在您的脸上多了一份微笑!老师,我在期中考试中,成绩很不好,我在这里真心地对您说一声:“对不起,请原谅我吧!”

看到这段文字,我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她在二年级时,是我校的卫生监督员,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她说的第一次,是我批评她的作业写得太潦草。实际上,我当时就是习惯性的表情和语言,发现问题,及时告诉她,希望能引起她的注意,没有其他特别的意思。但是,她却非常敏感,一时接受不了。这时我才发现,教师的严厉,有时带给孩子的可能是伤害,只是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而已。

孩子们的那些纸条,我一直收藏着,有时拿出来看看孩子们真诚的话语,顿时有一种暖暖的感觉。纸条,悄悄话,多好的创意!我暗自惊喜,我找到了和孩子们交心的一种方式。

孙博文――一个顽皮、滑稽的孩子,同学们称他为 “开心果”。前几天和学生一起修改《班级作业管理细则》,当讨论惩罚标准时,孙博文说:“老师,我有办法,如果不完成作业,就罚他唱歌、跳舞。我最喜欢唱歌了,还喜欢跳街舞,要不我先大家来一段?”大家都看着我,等待我的最后裁决。我说:“你可以表演,但不是惩罚,而是奖励,前提是,你要完成作业。如果你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还没有错别字,你就可以又唱又跳……”还没等我说完,他就“耶!耶!”地欢呼起来……

放学了,博文走到我的身边,信誓旦旦地跟我说:“老师,明天我一定要给大家跳段街舞!”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多可爱的孩子啊!当他表现不好时,我曾经生气,曾经心灰意冷;面对家长的棍棒、责罚,孩子的哇哇哭叫,我也曾经感到那就是他应该得到的。其实,我们并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扪心自问: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时,我心平气和地问过他为什么吗?利用威严、利用恐吓强制他按我的要求去做,这是我们常用的手法。

《孩子为何失败》一书写道:“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太多的学校,教学管理是建立在恐吓、惩罚的基础上的。教师的指导或命令会让大多数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在做事的过程中受到摧残。因为我们的行为使他们感到恐惧,他们害怕不能达到别人的期望,害怕无法取悦别人,害怕犯错、失败,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会遭到别人的嘲笑。所以他们不敢冒险、体验、尝试困难和不熟悉的事物,无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篇3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对策

一、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及其现状

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是指学习者在远程开放学习过程中,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完成的练习、实验、实习等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其环节主要包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课程作业、实验、实习(设计)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社会调查、各类实习(见习)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

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在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贯彻始终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性教学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特别是对于配合理论性教学,促进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才能,完善个性品质和综合素质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此,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不但要注重传统教育所强调的专业能力培养,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锻炼,注重培养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提高自己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不断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能力。

然而,在具体的远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的开展仍是一个难点。没有按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实施;没有及时完成规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甚至忽略实践性教学环节等仍是其中突出的问题所在。目前,制约远程教育实践性教学开展的主要矛盾有:远程教育中理论教学与近距离实践性教学固有模式之间的矛盾:办学规模大、学生数量多与实践性教学相对具体、个性化之间的矛盾;学生基础、能力差别大与实习计划统一之间的矛盾;学生分散与实践环节相对集中之间的矛盾;学生在岗工作限制与脱产实习安排相对集中之间的矛盾。

此外,有些远程教育工作者对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实践性教学放到实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这一高度去认识其地位和作用,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也缺乏明确的认识;远程教育院校和机构在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学生自主化和个别化学习过程中,片面强调形式上面授辅导的减少,却忽略实践性教学的开展;一些成人学生错误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实践,没有必要再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参加系统的实习活动;实践教学场地、设备、师资等软硬件缺乏,而体现远程教育特色的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平台和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又没有到位等等,都成为影响实践性教学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

二、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开展的对策

1.实践性教学的指导原则

从教育形式看,远程教育的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为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在手段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学习对象看,作为已经参加工作的成人,开放学习者有着各自的工作岗位,有着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其认知特点和专业背景决定了他们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具有比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更鲜明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必须遵循开放性和个别化原则,即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开放的基础上,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以学习者为中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优势和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探索,协作讨论,努力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各自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既要遵循实践性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在重视集中组织指导的同时,更要在实践性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安排、管理方法等方面,体现出开放性和个别化的特点。

2.实践性教学的环境构建

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同时,也为学习者营造了虚拟的实践教学环境。但是,实践性教学的独特性使虚拟环境既不能全部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求,也不能完全替代现实的场景。因此,构建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支持环境是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必然。从具体的教学实践看,需要构建的保障实践性教学正常开展的支持环境主要有以下五种:

(1)基于网络的实践平台建设

把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手段优势,可以为实践性教学创设更为丰富的环境。实践教学是远程开放教育共同面对的难题,无论是广播电视大学还是普通高校的网络学院,传统的实践教学的实验设备、设施普遍不足,亟待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我国正在依托电大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支持服务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应该考虑建设基于网络的各类别实践教学平台,包括网上虚拟实验基地、网上虚拟实践教学基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课堂、仿真实验等,实现远程开放教育网上实践教学的资源共享。

(2)实践性教学的制度保证

实践性教学涉及宏观管理、制度建设、评估指标、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如规范课程实践性教学开展的《课程作业管理办法》、《课程作业管理实施细则》、《课程作业检查评比奖励办法》、《课程设计管理办法》、《课程设计奖评选办法》、《课程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等,规范集中实践性教学开展的《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管理办法》、《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管理办法》、《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设计(论文)教师聘请办法》、《关于加强远程开放教育本科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意见》等,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如《关于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的若干规定》、《实验教师守则》、《关于加强实验教学,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意见》、《课程实验教学管理规范》等,都是实践教学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确保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确保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必须逐步完善,并落实到位。

(3)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添置实验设备。由于财力、校园面积等方面的限制,远程开放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重点应为投资及用地相对较少、通用性较强的基础课实验室,如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机械模具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财经综合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等,也可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建立必要的实习工场;二是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通过与精心选择的企事业单位、普通高校和兄弟院校、在职学生单位合作共建等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4)教学队伍建设

尽管远程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远程教育 的实践教学却需要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尽管参加开放学习的大多是已参加工作的成人,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他们实践教学的指导或放任不管。为了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的实践技能进行整合,更需要从专业实践教学的角度,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训练和实践,更需要教师的个别化的指导。在远程开放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应该成为实践教学的设计者、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实际操作的指导者。

目前,远程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而远程教育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数量、专业结构、操作技能等方面明显不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仍是实践性教学健康开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应该通过引进、培训、外聘等途径,配备足够的既熟练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在实践教学中以身示范、为学习者的实践提供到位指导的教师。

(5)教学资源建设

实践教学的教材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大开发、编制的力度。实践教学教材要具有对实践的指导性,在内容上要适应经济发展、学科发展的要求,适应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形式上既要有文字教材,还要有其他多媒体教材。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发多媒体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制作课程实验包和实验箱、开发实验用CAI课件、开设网络实验课等,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的资源,满足各门课程、各种需求的实践教学要求。

这里着重要强调的有以下几点:文字教材的内容要及时更新,配备录音教材:录像教材要转换成光盘;VCD教材要与实验项目配套;CAI课件要注重技能训练和操作考核。不同媒体的优势要落实在实际教材中。实验教学课件的改进应该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

3.实践性教学的模式建构

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如何吸收传统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在远程开放教育的全新领域开拓创新,构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学习支持服务对实践教学服务的又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远程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的重要课题。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建构应根据行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合理确定知识结构和训练层次,应结合区域、专业、学生等的不同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取,比较可行的有以下几种:

(1)远程虚拟型实践模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空间开展的实践教学。这是依托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远程开放教育院校和机构的优势所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远程虚拟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平台和工具、虚拟实验作为课程实验的前期训练使实验在空间和时间上得以延伸,且成本低,交互性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远程教育实践基地、设备等不足的问题。

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平台上,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课堂、仿真实验等进行课程实践性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的各种实践教学,如模拟法庭、网上虚拟银行、网上虚拟炒股等。中央电大为会计学本科专业开发的“会计实验室”多媒体操作系统,采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为学习者设置了一个虚拟实验环境,通过交互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从原始凭证到报表的全过程会计实务。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还允许学生通过互联网下载,在家里完成实验操作,再通过网络上交实验报告,实现了实践教学的网络化。远程虚拟实践模式对学习者来说既能帮助解决实践场地缺乏问题,又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随着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完善和虚拟实践资源的丰富,会有越来越多的远程开放学习者受益。

但无论虚拟实验多么“逼真”,它都不可能取代真实实验的地位,虚拟实验应当有实际的实验室支持,要为学生提供了解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差异的机会。

(2)技能培训型实践模式

这种模式把实践教学与专业技能培训、鉴定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把社会职业岗位群的职能要求融人实践教学目标要求之中。在课程作业、课程实验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应整合相关技能培训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机构、地方劳动力市场就业培训中心等的合作,将一些专业的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与就业培训结合起来,获得承认,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实际效用,更可以逐步将成熟的实践基地建成相应行业、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站,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的结合,缩短了学习者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和竞争能力。

(3)开放型实践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课程实验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验证性实验的旧模式,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在整个实验中处于主动实践的地位,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确定实验课题,选择设备仪器,制定实验方案,查询相关资料,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通过主动探索、协作讨论,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主要起帮助和指导作用,为学生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放式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结合工作型实践模式

篇4

质量文化要以质量理念为核心。在一个企业进行质量文化建设,一方面能统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建立统一的质量行为标准,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并使其质量意识和企业质量理念相统一,在企业内部形成向心力、凝聚力[2];另一方面能增强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上升企业市场知名度。其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赢利能力得到显著加强,最终成为一个员工信任、客户满意、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2物资供应

仓储质量文化建设途径物资供应处作为长庆油田物资供应的仓储管理部门,践行“用户至上、质量为本、保障供应”服务理念。近年来,物资供应处围绕长庆油田“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的总体规划目标,针对油田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新形势,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方向,不断深入推进仓储管理战略文化建设,通过积极引导和利用信息化技术,从人力资源、特色文化、数字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尝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努力为物资供应仓储管理质量文化高质量建设和发展铺路搭桥。

2.1唯才是举,构建“以人为本”的仓储管理

近年来,针对员工年龄总体偏大,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人员分布不均衡等突出问题,物资供应处按“梯次配备、专业配套、能职相称”原则,通过不同途径引进人才优化员工队伍,完善专业配置[3]。1)从高校引进大学生,完善专业结构配置,近年通过油田公司从高校引进45名大学生,涉及物流、统计、财会、信息化等专业,较好地完善了人才结构。人力部门根据全处人力资源分布现状和“效率最大化”原则,将大学生合理分配到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目前这批新生力量已逐步成为物资供应队伍的骨干力量。2)通过竞聘引进专业人才,为解决商检人员缺乏的问题,在油田公司各二级单位通过竞聘优选出15名有丰富检验技能的员工充实到商检队伍,提高物资检验队伍的实力。3)在物资供应处范围内开展竞争机制,对各单位(部门)的关键岗位在全处范围内开展自由竞聘上岗机制,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各单位(部门)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有效地缓解人员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各专业的员工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近年来,物资供应处通过调整和丰富人才结构为物资供应队伍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2完善仓储管理体系,打造“规范性”的仓储管理规范

管理是一切业务正常运行的基础,物资供应处通过逐步完善管理体系,保证仓储管理质量文化建设能够有序开展。首先是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以物资供应业务为主线,修订了《仓储标识系统管理办法》、《仓储管理标准及考核细则》等仓储制度,将265个制度进行分类汇总,形成机关和基层单位两级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制度重复、矛盾和冲突问题,确保物资供应管理工作有制度,运行有标准;二是完善流程管理体系,编制了接运、报检、验收、出库等仓储业务流程和标准作业流程图,汇编后分发到岗位,通过挂在墙上(张贴流程图),看在眼里(业务自学),记在心里(知识竞赛强化记忆),听在耳中(培训讲解)等方式,强化员工按流程办事的习惯;三是构建仓储基础资料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石油物资主要基础资料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规范接运、验收、保管、保养直至出库以及日常管理中各种原始记录、单据、凭证、账册的要求,并从资料的建立格式、填制要求、传递规范、保管和借阅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起全面反映仓储业务运行、精细规范的仓储管理基础资料体系,全面加强基础资料规范化管理。

2.3实施文化工程组合拳,树立“特色化”仓储管理

1)加强具有各自特色的站库文化建设,加强员工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多年来,物资供应处根据基层站库人文特点,强化员工主人翁意识,同时提炼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经验,逐步形成了以优质服务为主、有浓厚站库特色的文化,譬如打造了“扎根延安老区”的延安站文化,“为气田建设服务”的靖边站文化、“独立作战保供应”的青铜峡站文化、“西峰油田供应尖兵”的庆阳总库文化、“当好服务排头兵”的咸阳站文化、“小草也挡沙”的定边站文化。2)加强特色文化工程建设,拓展仓储管理文化内涵,着力推进“八个准确”和“四个及时”的仓储管理服务文化;引导员工树立“生命和安全高于一切”的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以培训教育,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途径的“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特色文化工程建设极构建以人为本的团队和谐文化,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发展的正能量,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为物资供应质量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2.4抓数字化管理,构建“信息化”仓储管理

为了实现高效的仓储管理,提高仓储管理质量文化建设信息化水平,物资供应处充分考虑基层站库分布广、传统手工记录统计耗时、资料传递滞后、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等弊端,经过调研和充分论证后开发了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的仓储生产管理模块和报表统计功能模块[4],利用物资动态实时采集、现场作业实时监控、安全应急报警自动处理、生产报表自动生产和物资信息数据资源全面共享等五大功能,实现物资供应从物资到库、卸车、验收、仓储、出库等仓储管理业务的全程的实时的数字化管理和信息数据的即时自动统计汇总功能,实现物资供应“看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的信息化进程;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化系统的优势,我们在该系统功能进行拓展和延伸,一是接入了安全生产、设备管理、仓储能力和油田生产动态数据,并入运单管理系统、商检管理系统、运输车辆管理系统集成,实现各系统间关联数据共享,有效降低了重复数据录入;二是加快射频识别技术成功的转化以实现在系统中的有效运用,利用信息技术减少人工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切实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大幅提高了物资供应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仓储管理以数字化管理系统为核心网络传输为基础、射频识别技术为前端的物资供应决策支持系统,为构建“快捷化”的仓储管理质量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的数字化技术支撑。

2.5实施标准化管理,打造“精准化”的仓储管理

1)加强标准化流程,规范操作程序。近年来,物资供应处根据业务量不断迅速攀升的形势,为保证作业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严格实施流程作业标准化,根据物资供应业务的特点和关键控制点,制定了接运、报检、验收、出库等仓储业务流程,并绘制了50多个标准作业流程图,通过落实责任岗位、明确工作程序,固化操作流程等方式强化“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的标准化管理要求,促进仓储作业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2)加强库房建设标准化,构建高标准仓储环境。首先是构建完善的标识管理体系,通过制定《仓储标识系统管理办法》,规范库房(料场)的货位布置、库房编号、货架编号等标识编排规则以及标识牌的制作规范和设置要求;其次目视标准化管理,即对物资收发等业务流程按照标准模板挂在墙上,通过目视化管理规范业务,提高业务效率,并展现出良好的仓储管理形象。3)实施现场管理标准化,严格落实“四号定位、五五摆放”和“一标识、二成线、三整零、四方便”等仓储管理规范,规范了库区物资摆放标识、待检区、不合格物资区的标识和规划,建立规范整洁、区域清晰的仓储管理现场,实现仓储管理现场标准化。4)紧抓吊装作业标准化,筑牢安全防火墙。物资吊装装卸作业是物资供应的主要业务之一,对安全有更高的要求,物资供应处通过制定了吊装工具、吊装指挥、吊装监督等标准化管理规范并严格落实,筑牢安全防火墙,保障吊装作业安全。一是加强吊装工具管理,规范了索具、吊具和机具等吊装工具的使用方法/报废标准以及配置、购置和分发程序,严格安全源头关;二是通过对吊装任务分工、吊绳悬挂和吊装司机操作等进行规范实现吊装作业标准化,通过建立了吊装基本信号和吊装指挥信号体系实现吊装指挥标准化,确保设备和人员安全;三是建立吊装监督标准程序,通过建立“叫停-沟通-教育-纠正-分析-通报-处理”安全监督七步工作法和“四方监督”吊装作业机制,强化员工“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的行为,保证吊装作业安全。

2.6积极引导,营造“创新化”的仓储管理

为了将仓储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向基层单位深入推进,近年来,物资供应处紧紧围绕创新发展主题,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员工在物资供应、内部管理、安全生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创新和发明创造活动,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短板问题,使仓储管理质量文化深入到生产一线,接地气,有实效[5]。譬如榆林供应站发明的“组合吊具作业法”替代传统的“钢丝绳作业法”,由于革新了油管装卸堆码方式,单车卸车堆码耗时由原来的35min减少至20min,大幅提高了物资装卸效率,也大幅降低了安全风险;该站创新了“一单发料法”精简发料程序,提高了发料效率和准确性;定边供应站推行的“区点现场管理法”,确保了石油专用管的快进快出;创新的“五步提料法”也实现对大批量集中到货、发料的预警、疏导和分流,保证现场供应安全平稳有序。近年来诸如此类的技术和管理革新不断涌现,一方面使员工实现了自我价值,激励了内部创新活力,同时科学解决了生产管理的短板,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通过有效的引导,使仓储管理质量文化建设工作深深扎根于基层一线,落地开花,从而促进物资供应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不断提升。

3结束语

篇5

一、实施目标管理,促进和谐发展

1.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用制度管理人,按制度办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将教师的工作成绩、业务考核与绩效工资相挂钩。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1)要求班子成员身正廉洁,增长才干,同心协力努力把学校办成以人为本的学校、与时俱进的学校、人民满意的学校。

(2)认真学习并理性地实践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领导能力。

(3)勇于负责,求真务实埋头干,以身作则带头干。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我校党委书记张恩明同志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专题教育讲座;开展了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党员教师开展了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专题汇报。

3.关注青年教师成长

一是高度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对事业心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多压担子,比如对龚艳朋老师,安排她教2个毕业班的课程,同时委以学科主任的工作,在学校老师面前树立了扎实肯干的中层形象,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4.鼓励教师继续教育

我校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并成功完成了教师的"十三五"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教师注册工作。

三、加强德育管理,注重德育实效

1.深化寄宿生管理制度,创新寄宿生管理,为寄宿生的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创设良好的氛围。注重寄宿生良好习惯培养,做到寝室墙面、地面洁净,物品放置规范有序,整齐划一。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窗和电子屏,开展一系列活动,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行的各项相关活动,并取得优秀成绩:八年一班巴洋在"生态文明"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活动中获南票区二等奖。我校在并申报了市级德育示范学校。

3.抓班级管理。召开班主任工作专题会议,制定和完善《班主任工作常规》和《班主任考核量化细则》,及时布置和落实工作,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合理安排下步工作计划。召开"安全生产月"主题班会,并进行全校性的安全隐患大排查。为了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每月组织班主任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一年来各班主任能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开展工作。

4.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充分利用家长会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真正做到家校联系及时,信息反馈畅通。分年级召开学生家长会,向他们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引导他们科学教育孩子。

5.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针对不同年级后进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引导他们认识不足,逐步改进,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精细课堂管理,打造有效课堂

1.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备课力求体现新课程方案中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活为核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学习方式,主动研究教学活动中课堂结构的变化,认真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保证有效地完成每节课的目标。

注重教学的过程性管理,按规范办学,严格规范课程设置,保证三开足开齐音、体、美、信息课。

2.作业管理追求一个新字。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制定活动方案,对此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截至目前我校教师上传公开课66节,我校臧丽书老师获省优质课,朱林、夏东辉、王新等老师获得市优质课。

4.档案管理工作初见成效:作为区内的试点学校,我校先行完成了档案管理工作,接受了区教育局的检查,代向东校长亲自做了全局性的档案管理工作介绍,并以全新的姿态准备好迎接下学期市里检查验收。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1.继续开展帮教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我校青年教师较多,青年教师培养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通过听课、评课,反馈教学情况,使新教师比较迅速地成长起来。并且我校青年教师吴冰、潘静、崔雪婷等积极参加了市教育局的论文撰写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整体素质。联合中学也被定为"葫芦岛市教师实训基地学校".

2.加强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各学科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举行了各种校本培训活动。由于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和努力,我校今年被评为"辽宁省义务教育课改研究基地学校".

六、充分发挥考试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考试能检测教学质量,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依据,指明方向。

1、七、八年级积极组织月考、多学科竞赛:七年级学科竞赛荣获前三名的是七年一班张华、七年四班杨佳琪、七年四班邓欣雨。八年级生地考试成绩优异:其中90分以上学生占有率在我区排名第二,100分学生6名。九年级在紧张的复习期间,组织了三次模拟考试,并组织了中考备考会,我校今年有23人进入一、二高中录取线,其中18人,进入一高中录取线,取得了历史新高,现对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高中阶段的招生录取工作。

2、做好考后分析工作。各年级段组织针对学生的成绩分析会,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制定措施,寻求对策。

七、加强后勤管理,发挥服务保障功能

1.后勤工作人员树立了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学校发展的思想,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确保学校中心工作的顺利展开。

2.加强财物管理,执行采购验收、领物审批制度;严肃财务纪律,适度从紧开支,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3.收费行为,杜绝任何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4.继续抓好学校的绿化和美化工作,努力构建优美的校园环境。

5.完成了省督导室关于2017级增值评价问卷调查工作。

6.开学初做好教科书的发放工作,建立免费教科书管理档案制度。

篇6

关键词:远程教育;课程共享;学分互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5-0015-04

一、背景

随着远程教育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的涌现,掀起了全民学习的浪潮,大量的人员参与到远程学习中。在远程教育中存在远程教育高校优质远程教学资源缺乏共享以及公共远程学习成果不能被认可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课程互换,学分认可,即合作高校间相互进行课程共享,学生互选课程获取学分;另一种模式是课程学分转换,认可学分,即合作高校之间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课程实现相互认可与换算,认可学生学分。

在国外,一些国家建立了成功的课程共享、学分认证机制,例如,三大MOOCs机构的课程成绩,一些大学已经承认学生在MOOCs平台所取得的学分。而且不少国家建立了相应的学分认证机制,例如美国学分衔接和转移政策、英国的资格和学分框架、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以及欧洲资格框架和学分转换系统等,实现了各类课程学分的认证和转换。例如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由学分的计算和成绩的评定、信息平台、学习协议构成,保证了不同院校之间相互认可全日制学生的学习成绩。美国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学分互换在于促进区域内不同层次公立高校之间的学生流动,包括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学分互换和社区学院与四年制大学或学院之间的学分互认等,为希望跨校学习的学生提供方便。[1]

由于我国高等学历教育层次和质量标准众多,我国没有建立国家层面的学分认证和转换系统。学分互认还处在各个教育层次各自探索和实践阶段。国内外一些高校和机构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国内,普通高校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案例较多,例如上海、广州、贵阳、南京、长沙、北京、西安、北京学院路等大学城高校以及联盟高校间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探索和实践。[2]主要采用校区间互相开课、互相选课、互派学生、学分互认的模式。这些实践都发生在相邻高校或大学城高校之间,基本都是基于课堂教学,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教学的很少。远程教育作为我国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案例较少。我国众多的远程教育机构建设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优质资源缺少开放共享,即使资源开放共享其学习成果也不能得到其他高校和机构的认可。众多的优质教学资源不能用于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等,不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终身教育的发展。

目前,在教育观念上对学分互认的理解认识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还不能充分理解学分互认在推进教育改革、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方面的意义;二是没有正确认识学分互认的学习成果存储、认定、积累和转换方面的功能。[3]

学分互认的实施,需要在尊重高校办学自、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规范、学分管理规则、学分互认运行规则等,各个教育机构本身也要建立与学分互认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推行学分制和选课制度,完善学分设置及教学质量标准等,使合作具有较高的复杂度。这就需要在联盟方式下,发挥沟通、协商、平衡等“柔性”机制的作用,使各个教育机构自愿参与、平等协商,以达成共识,促进合作。部分机构作为先行者组成联盟,在联盟范围进行探索,积累经验,同时产生引领、示范效应。[4]联盟内部部分成熟的规则,可能为政府所采纳,上升为政策。本文将介绍多所远程教育高校联合成立联盟,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研究和实践,主要介绍联盟工作机制建设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具体运行实践活动及其运行现状。

二、研发中心联盟机制建立

在学分互认制度下,流动的是学分,但本质是教学品牌、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的互认和共享。联盟就是要通过课程开放共享,建立学分互认的运行规则、认证标准,以及解决运行管理问题来深化合作,促成和加强这种互认和共享。

1.联盟的建立和运行

2007年,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远程高校联合发起并成立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其后陆续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加入研发中心。研发中心致力于优质资源建设、促进各高校之间优质资源共享,以及高校间学生学分的互认和转换。研发中心已经联合各校师资建设了多门优质的公共基础课课程资源和体现各校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在学分互认方面,由于各成员单位对学分互认的理解程度不同,研发中心决定实行分阶段推进的方法,优先实施达成共识的内容,为合作提供了灵活性。

2.研发中心的主要职能

研发中心主要职能是负责起草研发中心章程,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特点、规律、技术手段和建设标准等问题的深层次研究,组织各成员单位联合制作优质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负责组织研究学分互认的方案和标准,制定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细则。搭建“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并与各成员单位教学平台对接,协商解决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监控和指导项目的运行及效果,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

3.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加盟机构的权利:为远程学生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开设个人的账户,使用平台的开放课程资源,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派出人员参与学分互认的相关工作;对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项目建设和运行提出意见和建议。

加盟机构的义务:参与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的研究、设计、建设和运行;制定相应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教学实施方案,开展共享课程的推介和本单位学生课程选修的指导、管理工作。依据标准,遴选和制作体现本校优势及特色的网络课程,并在开放课程平台供其他院校共享,以及负责课程资源的更新。组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学术支持服务。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支付中心相应的运营成本经费。安排专人负责相应工作,并与中心进行工作协调,对各自单位的学生选课进行指导、监控、管理。根据共享课程的实际选课人数,按学期进行结算,向资源研发中心支付项目技术服务费用。

三、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运行实践

研发中心根据其职能和各成员的权责,探索进行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放共享机制,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建立基于开放共享的教学服务和管理平台――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组织各成员高校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签订协议开展工作

研发中心制定“网络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项目实施方案”,并与各高校成员单位签订了资源开放共享协议和合作协议,研发中心与科技公司签订了开放课程平台合作运营协议,委托公司建设、维护课程开放平台,积极推动课程资源建设、职责分配、各自权益和平台建设工作。鼓励各校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每个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相关工作。学生通过各自教学教务管理平台接口进入开放课程平台选课学习。

2.开展学分互认的科学研究

研究中心设立专项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合作开展“远程教育学分互认”项目的研究。项目主要就学分认证与转换基本流程,学分认证与转换的核心内容、认证框架、认证规则、转换规则、转换工具等方面开展相应的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5]

3.建立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以课程资源开放共享为抓手,推进学分在成员单位间的流动,充分发挥各校优质特色教学资源的优势,满足学习者多样化资源选择的需求,同时带动学习成果认证、存储、转换等业务的开展,逐步扩大学分银行的影响。建立了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促进了资源开放共享的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开放共享课程学分经费按照商定比例在学生来源方、课程资源提供方、研发中心等三方之间进行分配。研发中心以开放课程平台为载体,向各成员单位的学生开放共享各校优质的特色课程资源,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研发中心“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运行框架如图1所示。

4.建设优质特色课程资源

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课程主要以“小学分、小模块、小专题”素质教育课程为主。各成员单位根据研发中心制定的资源标准建设了具有各自区域、学科特色的课程。中心在对资源审核后,根据标准确认课程的学分。中心各成员单位已经建设小学分课程40余门,课程类型主要包括文学素养类、家庭生活类、工作技能类、科技类以及心理情感类等。课程以视频为主,每门课程0.2、0.5或1学分,40门课程合计32.5学分。

5.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为了实现课程的互选、学分互认工作,研发中心委托科技公司建设了“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平台主要实现学生选课学习、系统管理和教学资源管理功能。选课学习模块包括学生选课、在线学习、作业管理、辅导答疑、在线测试、互动讨论、信息等功能;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资源审查、管理员管理、成绩管理、统计分析、计费管理等功能;教学资源库模块包括教学资源库、资源管理等功能。各远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与“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对接,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中选课、学习、测试等,成绩自动返回各校网络教学平台。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同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社会大众可免费注册、选课学习,学习成果将获得研发中心的认证,其学分被各成员高校的远程学历教育认可。

为实现各高校远程学生的优质访问,研发中心在全国各地租赁了20余台网络服务器,搭建了云服务课程平台,避免了网络拥塞状况,实现学生就近访问学习资源,为远程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开放共享课程平台硬件基础设施由研发中心统一租赁,共享给各成员单位使用。每个成员单位只需要根据学生的使用量每年支付10万元左右的使用经费,即可享用优质的资源服务,与各成员单位自行租赁服务器建设课程开放共享平台,每年节约近30万元的教学成本。

6.选课学习及学分互认现状

各成员高校制定政策和措施,积极参与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于2013年3月上线运行,6所高校的学生在平台中顺利地进行了选课学习,资源共享工作实施效果良好。当前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已经共享6所院校建设的小学分素质教育课程40门,40门课程均被6所院校学生选学。

6所高校已经按照资源研发中心要求结合各自的特点制定了课程选修政策,积极推动素质教育课程共享工作的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自2013年3月运行以来,选课人数和选课数都不断猛增。截至2015年6月,6所院校远程教育选课学生人数达124,625人,选课153,351门,学习完成112,374门课程,总计109,624学分。学生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学学时累计达到579,846小时,人均在线学习时间4.65小时。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学生累计登录1,084,237人次,人均登录在线开放课程平台8.7次,最高并发数达到3520。平台日均访问量732人次,日均学时数2541小时。

西南科技大学学生选修其他学校课程64,941门,获得62,645.5学分。北京交通大学学生选修其他学校课程2,504门,获得2,430.5学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选修其他学校课程9,643门,获得8,948学分。福建师范大学学生选修其他学校课程1,757门,获得1,718学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选修其他学校课程7,065门,获得7,027.5学分。华南师范大学学生选修其他学校课程1,256门,获得1,047.5学分。

四、总结与反思

远程教育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自开展以来,研发中心建立了相应的机制和课程开放共享平台,各单位建设了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实现了学生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机制、平台、资源等方面仍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在机制方面,现有学分互认是建立在课程开放共享基础上,各高校认可研发中心对课程的内容和学分的统一认定。研发中心建立了资源技术标准,但是课程学分标准还不完善,各个课程学分的认定还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学分标准。在此基础上,研发中心可开展课程学分的转换规则、转换功能工具的研究和实践,既可开展共享开放课程学分互认,也可实现课程学分转换、认可学分。

在课程开放共享平台方面,通过学习支持服务中学生反馈的问题发现,由于学生选课学习数量庞大,课程平台的访问速度有时比较缓慢,此方面学生的意见较多。同时,建议研发中心进一步对课程平台选课导航、课程学习操作的人性化方面进行完善,改善学生使用的体验。

在课程资源方面,共享课程选课数据显示,成人学生更喜欢与个人素养和家庭生活相关的课程。因此,研发中心应该尽力满足学生工作、生活的需求,进一步组织各高校建设或购置管理类、个人素养类的优质课程资源,丰富学习资源数量。

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素质教育课程更多提供的是非学术性支持服务,从学生反馈的问题发现,学生对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也有较强的需求。因此,研发中心应在完善呼叫中心服务的基础上建立课程答疑、互动讨论区和课程平台虚拟交流社区,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

五、结束语

远程教育发展和MOOCs的兴起,正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到来,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学分互认转换逐步成为趋势。基于联盟的高等教育机构间优质课程开放共享、学分互认的探索和实践,既实现优势互补,使整体效能得到放大,减少了财力、物力、人力的消耗,又建立了一系列课程开放共享、学分互认的机制,对我国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学分认证和转换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学分认证转换模式、制度的建立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殷双绪,姚文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学分互认的典型案例分析及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2(11).

[2]谢妮,张子昂,姚江帆.高校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5).

[3]鄢小平.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