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课程管理机制范文

时间:2024-04-12 15:4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完善课程管理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完善课程管理机制

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134-01

财务管理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其理论抽象,涉及的知识链长,公式多,计算繁杂,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如何贯彻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改革现有的财务管理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

1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学仍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理论轻应用、重方法轻思想的问题。许多财务管理教师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往往只注重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传授,很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财务思维模式、财务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财务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中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求新、求异思想欠缺,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1.2教学内容陈旧,应用性不突出

从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内容比较多,理论性强,前后内容联系较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教材上基本的理论与例题从头到尾一章一章讲解一遍,对于如何运用财务管理知识去分析具体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何进行财务评价,如何利用分析的结果指导实际工作等应用性问题却很少讲授,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繁杂难懂,导致很多学生学完财务管理之后只能背住几个概念和公式,而不能将财务管理转化为分析财务问题的工具,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当中。

1.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忽视了对多种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设施的有效运用,基本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比较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少讲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虽然改变了过去“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普遍制作PPT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从教学实践看,财务管理课程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媒体播放器”的水平上。而且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写板书,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过大、教学进度太快,学生很难把前面讲到的内容记住,将致使学生没有充分时间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的提高。许多便于学生在实际分析中运用的工具,例如用于计算财务比率的EXCEL软件,相关模拟软件如ERP沙盘模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

1.4实践教学薄弱,与实际相脱节

长期以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财务管理课程虽然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实训的条件难以仿真,多采用教师授课时辅以例子、例证或通过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和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外,课程集中实训,也就是让学生在教室做大量的案例分析题和计算题,而这些题通常是练习性的,学生仅需要运用书本上的公式对所给的数据进行简单演算,使得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

2高职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文理兼收,所以普遍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数学基础较差,看到财务管理教材充满公式和计算,很容易对财务管理产生“先入为主”的恐惧,有些学生对财会理论缺乏深入理解,甚至认为学财务管理就是学数学,因此对财务管理课程望而生畏。二是因为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只注重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了许多现值、终值等的计算方法、财务比率的计算公式,对财务管理知识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缺乏认识。

3完善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建议

3.1转变教学理念

财务管理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步伐,尽快实现两大转变:一是要努力实现传统教育“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向高职教育“理论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转变,增强职业技术教育观念,提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二是要努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3.2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

要关注会计学科发展的成果和动态,力求从学科前沿的角度,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同时,根据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将一些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方法引入教学中。这样一方面通过引进知识来剔除财务管理教材中陈旧的内容;另一方面可增加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尤其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不要求把所有章节面面俱到,而需要通过整合,达到实用、够用的目的。例如,资金时间价值在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中的应用,一般书中分为了两个章节,但他们都是以资金时间价值这一章为基础。作为筹资方和投资方,用的知识要点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关系的整合,学生会把资金时间价值的财务理念和应用理解的更深刻。

3.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1)增加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循规蹈矩、漠视学生的教学状况,以大胆的敢想、敢说、敢质疑的勇气,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重点、难点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多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同步变化,例如在讲解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知识点时,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如何刻画资金成本的高低?资金成本受哪些因素影响?资金成本与资金时间价值一样吗?公式中为什么要扣除筹资费用?如果债券溢价发行或折价发行,债券的资金成本该如何计算?为什么权益资本要比债务资本的成本高等,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和总结,最后引导到学习内容上。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单纯的将结果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在“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中学习,从而提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

(2)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课程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充分参与每个案例,从最初的材料收集,到资料分析,再到基本结论给出。例如,当我们在讲授资金时间价值、项目投资等内容时,“假设你打算购房,开发商提出两种方案:一是现在一次性付全款,另一方案是先付一部分现金,剩余房款分期支付,你应如何付款。”又如“某公司计划从银行获取贷款,银行向公司提出四种贷款偿还方式:每年只付利息,债务期末一次付清本金;全部本息到债务期末一次付清;在债务期间每年均匀偿还本利和;在债期过半后每年再均匀偿还本利和;如果你是公司总经理,你将选择哪种还款方式。”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通过知识的运用,比较分析,做出选择。学生在复杂的案例分析与决策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思考、归纳、领悟,既能学到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更能锻炼财务管理实践技能,并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3)利用“多媒体+板书”教学。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不可完全被多媒体教学所取代,单一教学手段的应用往往会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财务管理课程,应以多媒体为主,以“黑板+粉笔”为辅,两种教学手段同时运用,教学效果更佳。对于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在投影上直接讲授,对于学生有疑问的问题和重点内容可以写在黑板上或者在屏幕上用荧光笔等写出来起到强调作用。

3.4加强实践教学

重视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并加大投入,其实践性教学的方式应该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校内实训可以采用随堂模拟实训、阶段性模拟实训、综合仿真实训等形式,通过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基本技能,促进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校外实训教学也应该采取多样的形式,校企合作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式。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比如学习本课程前,让学生走出校门到合作企业参观,体验企业的运作,增强学生对财务管理的感性认识。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议,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邵雪梅.关于完善财务管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18).

[2]徐晓燕.《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界,2011,(15).

篇2

关键词:成品油;运输;安全管理;管理机制;机制构建

1影响成品油海上运输安全的基本要素

1.1与成品油输送有关的船舶

成品油运输主要途径包含几种,分别是道路运输、海上运输以及管道运输等,海上运输是目前我国成品油输送的基本方式。在成品油运输期间,必须保证与其相关的运输船舶的安全性能。我国使用成品油运输船舶的吨位一般在八百吨级左右,大多数船舶的结构进行过后期改造,总体而言,其特点如下:船舶使用时间较长,自身的安全隐患较大,而且所应用的运输技术较为落后。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国成品油运输行业的整合力度不够、资源存在分割的状况,由于许多成品油运输船舶的构架无法达到基本要求,所以安全事故屡见不鲜。

1.2与成品油运输有关的码头

成品油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其自身的易燃性以及爆炸性,只要成品油与一定量的空气或是氧气发生接触,便会很有可能造成爆炸的情况,成品油的爆炸威力可以和碳氢化合物带来的火灾达到同一级别,所以成品油运输的安全性不容忽视。在早期成品油开采及运输阶段,码头的应用技术都无法达到先进水平,自身的营运资格也待检测,而现阶段存在该问题的码头已经被全部叫停,码头的专业性以及安全管理能力得到了长久的提升,但是在维护设施技术方面还存在不小的问题,操作人员的意识更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从根源上保障码头的安全性,成品油运输工作才能得到顺利开展。

1.3与成品油运输有关的操作人员

能够开展成品油运输工作的企业必须具有相应许可证,并通过国家安全管理监测。而事实上,从事成品油运输工作的企业自身实力都较为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规模也较小,自然而然投入到安全管理方面的精力也十分有限,所以构建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实属困难。参与成品油运输工作的操作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安全管理内容也有一定了解,以便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解决,并避免遗留隐患。

2成品油管道运输的基本特点

2.1运输安全管理所需资金较少

道路运输与海上运输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举例而言:摩擦引燃、喷冒漏油等等,在梨子园隧道发生的成品油爆炸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运输成品油的汽车在进入隧道时,由于油气发生泄漏,易燃气体与隧道内空气高度接触,导致油气爆炸以及人员伤亡。每年国家道路运输成品油量达到四千多万吨,投入安全管理的资金数不胜数。而相比之下,管道运输的投入资金要节省许多,在日后的安全管理问题上也不需要大量投资,比如说:建造运输铁路的成本大约在每公里四百万左右,而建造管道的成本每公里只需要一百万元左右。

2.2成品油管道运输既环保又经济

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在经过昼夜温差大的城市(例如:东北三省),成品油的蒸发问题十分明显,根据科学统计,在行驶超过一千米道路之后,成品油便会减少大约30kg的重量,这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而且还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情况。管道运输、铁路运输以及公路运输在油耗方面的对比情况如下:设定铁路运输油耗为1的话,管道运输与公路运输分别为0.1和3.2,由此不难发现,成品油管道运输既环保又经济。

3目前成品油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3.1参与成品油运输环节人员的安全意识及素养均不够

在成品油运输过程中,一些司机认为自身驾龄较高以及从事运输危险货物时间较长,自身的安全意识十分缺陷,大多数司机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发生安全事故概率很低可以等同于安全事故不会发生。由于自身的安全意识较差、在驾驶车辆时就会出现松懈的状态,久而久之,便会酿造安全事故。还有一些驾驶人员不具备运输危险货物的理论基础,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会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扩大事故的危害性。

3.2运输车辆状况较差,存在超载的现象

成品油的运输可以归结为危险品运输范畴内,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引起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为了谋取更高的利益,不惜让司机冒着生命的危险,驾驶处于超载情况的运输车辆,关键部件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查,安全隐患时刻存在。而且即使交警检查车辆时发现超载的现象,由于成品油自身的易燃易爆特性,也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卸载工作,超载现象处置不当也会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

4构建成品油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

4.1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以及任务考核制度

为了更好的开展成品油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以及任务考核制度,只有严格要求参与成品油运输的相关人员,才能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操作人员清楚掌握自己的职责所在,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并及时改善,以免造成事故。建立完善的任务考核制度主要具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加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个是保证成品油运输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4.2定期开展安全管理相关课程,加快安全管理文化建设

获取安全管理理论基础以及操作技巧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定期开展安全管理相关课程,通过对成品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有进一步的认识。定期开展培训课程还可以提升操作人员安全素养以及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在开展培训课程的基础上,还可以定期举办安全管理知识竞答以及监管技能竞赛等活动,从而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文化建设,以便构建安全生产、安全监管的氛围。

5结论

成品油运输中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项目,虽然我国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及理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方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构建成品油运输中安全管理机制需要国家、企业共同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只有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才能为国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本篇论文主要从目前成品油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构建成品油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曾多礼.成品油管道输送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6.

[2]李军.有害物品运输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刘锦军.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探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技技术,2016.

篇3

(一)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内涵

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是指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以完整的、系统的体系作为保障以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它包括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在此我们先明确各个机制的内涵,其中管理机制是指组织框架、规章制度、经费的来源和使用,建立董事会或者理事会,以及设立相关部门,安排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明确相关的议事和行为规则。评价机制是指从合作的基础、内容、形式和成效等方面设立一套明确的标准,对校企合作进行一系列的评价。自我发展机制是指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表现在资金保障、战略规划、开放合作等方面。

(二)二者的内在联系

现在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教育的效率的探索途径,其保障机制的研究对于对于学校、企业和学生而言都是有利的,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来指导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建立正是现代高职教育的题中之义。现在我们将运用一个模型来说明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与新制度经济学之间的内在关系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入“制度”的概念、引入“交易费用”、产权界定问题。“制度”概念指导校企合作保障制度的建立,其中刺激个人的制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指导校企合作评价机制的建立,经济能否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制度安排和经济组织是否合理有效,指导自我发展机制的建立,评价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都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来完成;交易费用是评价产权制度优劣的依据,指导管理机制中规章制度的建立,需要校方来完成;产权界定问题指导管理机制中法律制度的建设,这需要当地政府和我们国家的相关权力机构来完成。

二、案例研究

(一)华好学院的成立2011年1月11日下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华好集团在合作协议上郑重签字,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华好集团的合作正式开始。至此,华好学院正式成立。

(二)华好学院的现状

1.组织框架。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专业公共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师配备、专业公共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建设,以及实训室场地的提供。华好集团负责专业技能课程教师的配备、专业技能课程的建设、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并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录用或推荐毕业生就业。

2.规章制度。我校校企合作实行契约制,按照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拥有的资源,成立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华好学院定位为我校的二级学院,并初步明确了运行机制、双方责任、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等内容。

3.经费来源与使用。华好学院经费在学校独立列帐,由执行院长审批。学院经费主要包括:学校划拨学院全日制学生一定比例的学费、广东华好投资有限公司及其行业企业捐赠、成人教育及其短期培训收入等。

4.评价机制。基于我们校企合作三方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我们深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是衡量校企合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学校在第一届毕业生进入实习阶段之后,由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跟踪调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且收集了来自学生的综合岗前培训表现、大区评价、省级经理评价、商评价和学生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成为了我校校企合作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培养合格的人才输送到企业提供了一手资料。

5.自我发展机制。我校在校企合作期间,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拨款、企业捐赠和培训收入。战略规划方面:校企合作的成果华好学院定位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前期依托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筹建及管理,并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的形式探索具有创新性的学校院系二级管理机制;开发合作方面:双方约定,根据实际情况和双方意愿,可在人员互兼互聘、新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密切合作。

三、案例分析———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如何建设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一)产权界定———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受初始产权界定的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国家制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能够从国家职能的角度上对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初始界定。因此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规范相关主体的经济行为并且产生合理的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校企合作而言,国家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从宏观上规范校企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其在合作过程中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减少相应的交易成本。2013年1月2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从广州市政府对于校企合作的法律酝酿到出台,充分显示了我校校企合作受到了当地政府从法律上给与的保障。

(二)“制度”概念———校企合作的评价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能否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制度安排和经济组织是否合理有效;真正促进经济增长的,是一种能够提供适当刺激个人的有效制度。目前我们学校关于校企合作的基础、内容、形式和成效等方面的一套明确的评价标准正在建立阶段,基于实习单位中各经销商和指导老师对我校校企合作的毕业生给与的书面评价,收集来自学生自身、家长、行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的评价来形成第一届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该报告正在收集、整理形成中,待完成后将向行业与教育专家、学生与家长、媒体与公众。

(三)“交易费用”———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交易费用的多寡,是分析和评判产权制度优劣以及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重要依据。在经济学中的成本一般用机会成本进行衡量,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以投资———利益最大化来指导各自的行为活动,使得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处于自发状态,普遍存在“短期利益最大化”和“重复单一技能训练、轻视基础理论学习”等现象,校企合作形式松散、水平较低。表现在规章制度和经费来源上,目前我校校企合作关于双方如何更好地使用各自的资源来建设校企合作学院进行了初步规定,校企合作的经费来源涉及到校企双方,其中企方以一个捐赠者的方式来支持华好学院的发展。

(四)“制度”概念———自我发展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能否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制度安排和经济组织是否合理有效。自我发展机制就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校企双方的资源从而达成深入的合作。自我发展机制中开发合作方面,校企合作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双方意愿,在人员互兼互聘、新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密切合作。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中,企业方派驻相关技术人员以兼职教师的身份来华好学院任教,校方也招聘了一批具有相关理论专业知识的教师去华好学院任教,双方初步实现了自我发展机制的一部分。

四、完善我校校企合作有效保障机制的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我校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建设初具模型,但是仍然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下面将从保障机制的三个方面分别给出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

我校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表现在规章制度上,还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方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目前我校的企业派驻进入学校的教师还没有参与到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上,企业教师的参与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还能避免学生的论文产生空洞性;另外学院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的基础上,定向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培训企业员工,完成企业应急任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后盾。这两项的进行可以帮助校企合作朝深入、稳健的方向进行。管理机制表现在经费来源和使用上,我校校企合作应该积极寻求资金投入保障,包括校方的投入、企业方的捐赠,不利于华好学院的深入、持续发展。基于机会成本的分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投入的经费没有得到预期成果,如收获合格的人才,很可能不继续这样的投资和捐赠,校企合作就难以维系,相关制度不健全也使得毁约的成本过低,不利于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因此我校可以考虑进一步深入双方的合作,由契约制向股份制的合作方式迈进,加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建立并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目前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来自学校的督导组和学生的教评两个方面,自然华好学院的教学效果评价也在这个范围之内,但是针对校企合作的合作基础、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合作效果等的评价标准还未正式出台。合作效果主要从毕业生体现出来,由于校企合作成果———华好学院的办学时间较短,合作效果还没显现,关于第一届的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也在制定中,需要后期我们不断调整和完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成功方式主要停留在以下三种:校办产业(企业)模式、行业(企业)办学模式、校企股份合作模式。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是以契约的方式来协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后是否能够采用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来进一步促进双方进行校企合作,所以说合作的方式有待给出一个评价标准。合作的内容基于合作的基础,如果双方能够深入合作,除了校企联合办学开发相关理论和实训课程,共同培养人才外,还可以在科研服务和技术开发上进行深度的合作。

(三)深入开发自我发展机制

篇4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师资建设;互聘互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12-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4):“在有条件的企业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学徒制,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培养。完善支持政策,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家庭等多渠道筹集学生(学徒)培养培训经费。”由此可见培养符合现代学徒制需要的师资队伍意义重大,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现代学徒制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的必要性

1.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计划、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及内容都要求有所突破和创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技术的现代化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校教师必须具有职业经验,了解企业背景、熟悉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要求企业教师要具备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仅是学生的技能传授者,更多是学生的导师。

2.师资队伍建设是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出发点。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质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师资建设是关键,因为无论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教师身上。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双方必须完善创新用人机制,培养建设一支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能适应现代学徒制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同时,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双方必须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共享,优化教师结构,加速教师培养进程,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因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师资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是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根本途径。

3.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现代学徒制是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的重要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校企实体合作模式的关键,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学徒制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根本出发点。按照高职教育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校企合作双方必须完善创新用人机制,培养建设一支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能适应现代学徒制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为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做出贡献。

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百果园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

2014年12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有着近千家连锁专卖店的深圳百果园公司签约,就校企合作成立百果园学院,并在全校先行试点“现代学徒制”达成协议,双方就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试点和探索。百果园学院是定位于双主体办学、双元培养的特色学院,遵循“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精髓,在人才培养采取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和承担的方式,学生全程在岗培养。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上也遵循“双导师”制。即使学生将来离开果品流通这个行业,也能去其他各行各业的小型专卖店做店长。

百果园学院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总体规划,双方共同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是“职业店长”,在此基础上完善协同培养、工学结合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需用约1/2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学徒培训,约1/2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岗位知识和专业技能。校企共同制定体现学徒制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以及工作内容和典型工作过程来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构建“公共课程+教学项目+带薪学徒”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其中教学项目是按照高职教育规律和企业需求,在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体现“高等性”、“职业性”和“教育性”三者有机融合的项目课程。而带薪学徒就是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同时要求带薪学徒的岗位要体现“高等性”、学习过程既要体现“职业性”也要体现“教育性”。在此基础上制定岗位标准、师傅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并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三、现代学徒制校企教师互聘互用机制探索

1.现代学徒制师资建设的内涵。现代学徒制是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专业教学任务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通过探索校企双方在开展师资筹措和培养机制,夯实“双导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建设一套以企业资深的工艺大师为核心,以技能导师和师傅为骨干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根本上提升高职教育的现代学徒制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

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质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师资建设是关键,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双方必须完善创新用人机制,培养建设一支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能适应现代学徒制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同时,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双方必须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共享,优化教师结构,加速教师培养进程,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因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师资互聘互用机制是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根本途径。

2.现代学徒制校企互聘互用师资。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计划、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及内容都要求有所突破和创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技术的现代化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校教师必须具有职业经验,了解企业背景、熟悉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要求企业教师要具备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仅是学生的技能传授者,更多是学生的导师。

学校要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也需要企业的师傅,双方的互惠互利为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用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校内老师在企业岗位工作和参加行业培训,掌握行业专业前沿动态,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新动向;采取阶段性的方式开展,每学期派出2~3位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生产技术革新、成果咨询等一系列活动,教师可以把在企业学到的东西引入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聘请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师傅;企业师傅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顶岗指导等工作;根据企业师傅的实际状况,可以着重培养若干骨干,使其在职业教育理论、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得到加强与锻炼,更好地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服务。

因此,在校企深度融合下,在专业教师队伍培养方面,要借助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平台,互相学习,提高彼此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使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都能够既懂教学,又具备一定的行业工作背景和经验,实现师资队伍教改、教学、科研、服务等四大能力的有效提升,保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现代学徒制校企师资管理创新机制。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对企业的依存度较大,保证企业教师在数量、结构和质量方面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使校企双方教师借助各自的优势平台,互相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彼此的专业化水平,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创新过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开展专业教学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体制的综合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形成能够与现代学徒制要求相适应的、开放的、科学的、互惠的、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和师资培养的体制,同时提高教师准入机制,不仅要求教师要受过严格的专业教育,而且要求教师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出成果。

因此,需要改革现有教师管理机制,对教师管理体制进行机制创新,进行动态管理,设计符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师薪酬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从而鼓励校企双方教师敬业、勤业、精业,为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创造动力和空间。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的实现,要以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人才为起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校企双方师资队伍的合理构成,实现全程“双元”培养的校企师资互聘互用管理机制,创新师资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与激励机制,从而深化校企深度融合方式,规范高职院校企业教师的聘任工作,促使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以教学质量为抓手,共同组织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以解决现代学徒制现阶段师资力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培养途径薄弱、企业教师积极性低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创新管理模式;高等教育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新的教学理念

1创新的教学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学校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制定出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原则和方法,从而完成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教学管理的实际目的就是为学习提供一种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达到一种高效的教学成果。

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同其它理念转变相同,是一个过程,高等院校教育要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和实行的决策。在实行目标管理的整个过程,都要逐步不断的改变创新的教学观念。其它的管理工作都是辅的,应该为了实现最终的理念转变服务。这是教学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在转变理念的过程中,要适应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的具体要求,不断的进行改革和更新,才能保持不脱节不落伍。高校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强化学术管理意识

传统的高校强调教学管理的行政职能,新的管理理念要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智能,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术的管理水平,学术性进一步得到提升。

1・2开放管理意识

现代的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应该是一个职能多样化的综合管理系统,本身就要建立起开放的管理体系。社会各行各业的开放度都在不断提高,所以学校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够做到管理开放性,只有建立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开放管理。

1・3民主管理意识

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在不断的深化,高校在制定管理教学决策、计划、执行和检查巩固阶段都要更加注重民主化,最终达到实现民主决策,这样就能提高决策的民族性和科学性,也能提高管理效能。最终达到民主和法制的有机结合。

1・4国际化管理意识

高等院校在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我国的传统特色管理和国际管理理念结合恰当。建立起符合国情、校情以及国际标准的管理体系。优势和特色并存。

1・5现代化的管理意识

现代的高等教育学要体现时代特征,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实施教学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更新,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不断更新,使教育手段始终保持先进性。

1・6可持续的管理意识

现代的高等教学管理要树立一种可持续和和谐的管理意识,要制定好公平的实施政策,创造出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教学管理机制应该是一种持续发展且可调整的环境,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管理的目标。

2教学管理内容

创新的教学管理理念的核心是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管理。学校要从整体上考虑建立有助于提高师资力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管理机制。为了推进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推进,所以一定要对教学管理过程的内容进行改革,现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对教学人员的管理,这其中包括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其中有教师的培养和选拔以及教师的培训管理。第二,对教学行为的管理,这其中包括教学思想的管理、教师的组织管理,要将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作为管理教学的核心。第三,对教学对象的管理,具体包括学生学习管理模式的创新,对学生逐渐学习小组或自主学习的管理等。第四,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系统的管理,这主要包括入学教育管理、选修课程和课程的补修管理、多媒体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和学习考核等方面的管理。第五,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管理,这包括对于人才培养的制定计划,课程的教学管理和现代的教学技术应用等。第六,教学反馈信息管理,主要指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环节和方面的一系列反馈信息的整理,具体有对于教学行为的反馈、教学人员的反馈、教学对象的反馈、教学水平以及对教学成果的反馈。

3管理机制方面的创新

创新的管理机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主要是为了调动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学过程占主体地位,教师则是主导作用。学校应逐步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管理上要做到规范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现代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一种由封闭向将开放转变的过程,管理组织从单一的控制转变到综合性的控制,管理方法不再是行政化为主体,逐渐向民主化和引导方面转变,管理模式向更宽松人性化发展,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和网络化转变。管理机制要能很好的转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篇6

一、职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

笔者在相关课题研究中,参照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基本符合职业技术学院当前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本研究对照评估评价体系,在认真查阅旅游与文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课程标准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逐条评分,最后得出旅游与文化学院实践教学评价结果:总体评价73.75分,良好及以上指标4个,合格指标7个,无不合格指标。如表1所示。

二、职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实践教学在设计上缺乏宏观统筹,导致建设内容不完善,体系不健全。课程目标定位、实操教学等方面出现与岗位需求、职业资格标准脱节较为严重的现象。实践教学缺乏标准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体制建立不系统,制度规范较少。

(二)实践教学设备投入不完善

一是设备与专业核心技能匹配不够,基础技能训练设备较多,缺乏核心技能培养设备;二是在实训条件建设中,由于对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定位不准、不全,导致设备配备使用不上或闲置。

(三)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实践教学开展不扎实、不深入;实习岗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差距,加之管理机制不到位,导致学生顶岗实习效果不佳。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实训开出率、设备利用率还达不到指标要求。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教师严重缺乏,师生比严重失衡;二是具有较深专业功底和专业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严重缺乏;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教师的责任心和刻苦钻研精神不足。

(五)学生技能和素质不容乐观

一是就业政策导向影响严重;二是教师水平制约;三是学生学风问题突出等。

三、对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宏观统筹,建立学校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层面应按照职教规律和要求,研究制定实践教学宏观体系,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机制和制度,明确要求,指明方向,建立规范,指标指导。

(二)结合专业实际,建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学校统筹指导下,根据专业实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专业教学体系,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各类规范、标准,按照规范标准实施教学与评价。

(三)加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狠抓师资队伍的建设,核心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双师型”的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快师资培养速度,重点提高专任教师实训的指导能力。

(四)建设与培养目标一致的实训教学条件

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实训条件,同时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的重点放在重点专业上,以保证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水平和高质量。

(五)在学生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上下功夫

篇7

1.1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许多专业往往将侧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面,理论与实践脱节,工商管理专业也不例外。由于教学意识的原因,教师的教学计划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将实践课程作为一种理论课程学习之余,可有可无的补充,也就是如果理论教学进展的比较顺利,学有余力的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论知识无法通过实践去证实和巩固,学生的水平仍然停留在满脑子理论,眼高手低,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1.2缺乏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由于学校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在实践教学的师资方面投入欠缺,加上教师队伍本身的素质局限,很难在实践教学方面有所建树。现如今,许多高校招聘的教师多为研究生毕业就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活动的,当中许多教师的理论水平虽然不差,但是缺乏对企业实际运作和管理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也偏向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工商管理专业对比其他专业而言,需要更多的实践课程,教师在实践课程中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很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3实践教学考核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的大部分专业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都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很多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就拼命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光有理论水平是不够的,学校对于学生的水平认定不应局限在理论考试上。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开设实践课程,但是对于实践课的操作没有明确的考核办法,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学生在实践中缺乏完善、科学的作业指导,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率。在教师的考评方面,同样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学校不重视教师的实践水平,对教师实践活动又不加以管理和考评,教师对于实践教学投入的精力肯定减少,对教学任务也是敷衍了事,缺乏创新。很多高校的实践课程最后变成了学生自由活动或者去企业拿个实习证明就算结课了,对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毫无帮助。

2高校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对策

2.1改变观念,重视实践教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师乃至学校领导要改变传统观念,对实践教学高度重视,才能从源头上改变实践教学这个尴尬的局面。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可以验证理论,所以,实践课程对于学好工商管理这门课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急处理等多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实践型人才。同时,学校要加大硬件投入力度,为实践教学创设有利的条件和实践场所,多与当地企业联系,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2加强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建设学校在招聘工商管理教师时要注重教师的实践水平,最好聘用具有实操能力和理论素养都具备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除了学校的在编教师,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专家或企业家担任实践课的指导老师。同时,对现有的教师团队加强实践教学的相关培训,为教师提供很多的企业实践机会,不断鼓励教师加强自我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严格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打造一支理论水平精,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3加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和管理机制的建设想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成果,学校要制定出针对学生和教师的完善的考评制度,把实践教学的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评定和学生综合测评的一个重要依据,使学生和教师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学校要制定完善、科学的监管机制和培养方案,教师和学生要全程参与,学生要及时汇报实践心得,进行实践演示,教师也要随时进行实践指导。为了杜绝实践教学弄虚作假、敷衍了事,学校还可以设置实践教学监管部门,全面保障实践教学的效率。

3结束语

篇8

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更新,各种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袭来,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我们已经应接不暇了。于是人们想到利用科技的手段来接收这些信息,并且通过科学的引入,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记录,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便是顺应社会法的数字化的信息管理。它的出现为我们解决了很多以往难以解决的信息管理难题,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在任何领域。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既环保又可以提供能源的绿色工程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下受到社会的推崇,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开始投入进行。档案管理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对于一个工程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来提高水利工程中会计档案的管理的水平。

1 数字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会计档案管理的意义

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我们开始关注怎样能够推进水利工程的高效运行。档案管理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记录了工程中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甚至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能够帮助工程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有序进行,从而推动整个水利工程的进程。其中的会计部门掌握着整个工程的经济命脉,但是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却是企业最容易忽略的。

会计部门是一个企业内部的核心,掌握财政大权。这个部门是由专业的会计人员组成的,在这里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对整个水利工程的运行做着财政上的计划和监督,对工程的每个环节需要的资金和实际花费的资金进行记录和研究。他们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和规划来灵活的对资金做出预算,包括对员工的工资发放。所有的这些工作都需要能够精确的记录下来,涉及到资金的数额,那么就要求记录可以准确无误,能够大量记录,这样才能确保在研究的时候没有失误,并且可以充分考虑企业以前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更符合企业自身的财政规划。所以说,对水利工程中会计档案的管理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是有着和重要的意义的。

2 数字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水利工程中的会计档案管理对水利工程的发展很重要,但是实际的实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我们国家对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是有专门的规定的,但是水利企业中的会计部门几乎都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来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例如,国家规定了会计档案要及时更新,每一年都要讲会计档案都要交给档案管理部门,不能积压往年的会计档案。但是现在的很多会计部门并没按这个要求去做,这就导致了会计部门的档案量很大,特别的混乱,使得对档案的管理很吃力。其次,水利工程企业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所以企业内部对这方面的管理机制还很不完善,也就造成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很没有效果。再次,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是由会计专业的人员来完成的,他们都具有专业的会计知识,但是对档案的管理却没有系统的知识,也不一定会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知识,只是做一些很浅显的保存、记录。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对会计档案的管理缺乏系统的方法,也就不利于随之而来的查询、研究等工作的进行了。

3 如何做好数字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会计档案管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了在实际的实行中会计档案的管理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企业对会计档案的很好的管理,也就影响到了整个水利工程的运行。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

3.1 加强宣传,提高国家规定的约束力

国家的规定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约束,但是很显然现在这方面的约束力并没有起到很有效的作用。那么国家的档案管理部门这些有关部门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了。可以在水利工程企业当中加强对水利企业档案管理的宣传,特别是水利工程中会计档案的管理,推广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定。例如,相关机构可以定期到企业中去,通过开管理宣传大会,录制宣传片等等方式来宣传,让企业认识到档案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制度,有国家在这方面是有专门的规定的,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这一点,并且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来实行对会计档案的管理。这样国家的规定才能被水利工程企业更好的了解,也从主观上重视对会计档案管理,从而促进企业去实施这项管理制度。

3.2 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会计档案管理机制

水利工程企业自身的努力是最重要也最有效的,这就要求企业可以从自身的管理机制着手。一方面,企业总体的管理机制要完善,从整体上来确保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对工程的每个领域都要涉及到,每个阶段的权责要明确,责任细化到人,奖惩有度。只有企业整体的管理体制是完善的,才能为会计档案管理这样细化的管理制度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背景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也要设置相关的管理机制,对那些上有缺陷的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去完善。例如,会计档案管理设计到对信息的录入、整理、保存、查询、研究、上交等过程,在设置和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时候要结合这些过程来进行,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让环节之间环环紧扣,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体制,这样的体制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

3.3 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增加对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

会计人员的操作是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的主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对档案的管理是否到位。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一般的会计人员是具备会计专业的知识的,这点我们无需担心。重要的是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对档案的管理是需要有专业知识的指导的,是需要对数字化管理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的,不是简单的记录和保存,从而规范他们对会计档案的管理行为。例如,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开设对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讲解课程,教授他们信息化的管理知识,让他们和其他企业的会计人员多进行专业上的交流,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

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二级管理体制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始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各大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近年来,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多,给各大高职院校的校内管理带来一定问题。新时期,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对实现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二级管理体制基本概念

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体制主要指在高职院校中以二级建制作为标准,充分地给予各大院系一定的职责,根据每一个院系的大小和实际运行需要,下放部分权力实现各大院系自我管理。因此,二级管理模式各个部门和层级之间比较清晰,并且能够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实行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一级管理模式、二级管理模式以及三级管理模式。①相比于一级管理模式和三级管理模式,二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各大高职院校的管理和建设。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能够充分地发挥院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大院系能够对本部门的人力资源以及办学资源拥有一定自。尤其是在对学生和教师的管理以及教学和科研方面,能够为各大高职院校提供良好的保障。

2 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的职责和权力有待明确

职责和权力的明确有利于各个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提高各部门的活力和自主性。但是,从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来看,往往一些高职院校中的院系两级之间的职责和权力之间界限与内容比较模糊,从而导致各个部门的工作缺乏有效性。

一所高职院校的开办必须由各个部门同心协力,互通有无,才能够促进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对各个学院的管理权限并不清晰。每个院系对本院的具体工作内容并不是很清楚,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各大院系之间就容易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由于职责和权力的模糊,各大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以及管理模式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对各大院系的财务管理管得过紧、过严,导致各大院系部门没有足够的财务管理权。当院系需要根据本院发展实际开展相关活动时,缺乏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进而影响了各大院系的教育教学发展进度。

2.2 院系二级管理机制中的机构设置有待完善

二级管理的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具有直接影响。如果院系职能部门过多,会造成各个部门之间职能相互重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各大高职院校对院系进行管理中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人员的编制以及对各个机构的设置都是参照一级管理模式,给二级管理模式的运行带来一定困难。同时,机构冗杂不仅增加了高职院校的经费预算,而且各个部门的职责相似,导致管理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各大院系的机构设置不健全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造成一定阻碍。此外,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思想素质也会对机构设置产生相关影响。

2.3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相关部门管理力度有待增强

各大高职院校在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过程中往往对本校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及管理力度不够。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都是借鉴国内外普通高等院校的成功管理经验。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因此各大高职院校需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增强相关部门的管理力度。

2.4 院系二级管理运行机制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运行机制涉及的环节非常广泛。但是,目前,从各大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其院系二级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机制中还存在不少漏洞。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往往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监督机制作为院系二级管理运行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高职院校对各大院系缺乏科学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就会致使各大院系的管理工作出现极大随意性。同时,权力和职责的滥用又会进一步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从以上内容可知,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在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才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管理的改进。

3 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对策研究

3.1 进一步明确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的职责和权力

明确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的职责和权力对提高各大院系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运行管理中,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将更多的权力下放到各大院系部门,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重新规划。

由于每一个高职院校都有自身的发展目标,各个院系也有自身的发展目标,因此各大院系的发展目标应该和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相一致。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近期工作重点和长期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全方位的分析。同时,各大高职院校还应该根据本校实际发展情况,对管理中心进行综合的改革,明确各个部门在学科建设中的职责。在具体的职能规划时,应该根据各个院系发展需要以及学科设置目的,提高二级管理体制的实效性。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师资队伍的壮大以及学生工作的开展等方面都需要明确相应责任,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例如,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学科建设方面主要以市场为标准,分别开设了机电技术系、信息科学系以及基础部等。2004年,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制定“实施制造业与服务业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工程”。②在师资队伍管理方面,该校对教学设备进行不断地完善,并且营造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尤其是在对“双师型”教师管理方面,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优秀教学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适时地将权力下放,对各个职能部门按照各大院系的管理要求进行指责的划分。各个部门和系部通过沟通和协商,使得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进行。此外,该校在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时,严格按照权力和职责相统一的原则,各大院系明确地制定本部门的发展计划、教学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以及各类工作人员的编制等。

3.2 完善院系二级管理机制中的机构设置

院系二级管理机制中的机构设置状况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和教学具有积极影响。③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过程中应该根据本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调整和规划。为了方便高职院校未来的工作开展,各大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地对各部门的机构设置进行完善。

例如,各大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公共课程的管理设置两个部门,对本校的师资力量的管理、学科建设设置一个部门,对教学设施以及办学规模设置一个部门。通过院系二级管理机制的建立,对各个职能部门的数量和人数进行调整和简化,从而提高各个部门的办事效率。

3.3 增强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相关部门管理力度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各个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本部门的权力和义务,增强相关部门的管理力度。因此,各大高职院校要不断强化对内部的管理,提升教育质量。

首先,各大高职院校要树立科学的人本管理理念,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人本管理的决策能力。④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渗透着人本管理理念,才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作为一个科学管理系统,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一般由管理者、学生与教职工三部分组成。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尊重教职工和学生的意志。其次,各大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对院系的整体化建设。不论是对院系人员的配置,还是对院系各个职能部门的划分,都需要进行综合管理。最后,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对各级行政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提高行政工作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各级职能部门管理力度的提升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3.4 提升院系二级管理运行机制

科学的运行机制对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院系二级管理运行机制不仅包括对人才资源的培训机制,而且还包括对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因此,各大高职院校要充分地提高院系二级管理运行机制。

例如,高职院校在对激励机制的构建中可以充分地参照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该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成果,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激励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在二级管理机制的指导下,才能够明确各个系部的工作目标,加强对各个部门的有效考核和监督。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地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成功的管理经验,不断地完善二级管理体制。只有充分地发挥二级管理的优势,才能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杨萍,王海峰.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② 秦佳.新建地方高校学报高教研究栏目建设的成功范例——试论《泉州师范学院学报》高教研究栏目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4).

篇10

关键词:顶岗实习 职业素质 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15-02

顶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技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了解、适应酒店岗位,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社会角色转变的必经之路。笔者从事酒店专业核心课程《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的教学工作多年,长期担任班主任,对学生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极为关注,在教学实践和班级管理中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酒店高职09级顶岗实习取得的成绩就是一个例证。该班学生2011年1月~7月,分别在北京一家金字招牌的餐饮企业、美国卡尔森酒店集团管理的北京一家五星酒店和四星酒店顶岗实习半年。实习期间同学们克服生活上、身体上、工作上的诸多不适,出色完成实习任务。同学们在实习中表现出团结、坚持、吃苦和踏实的作风,得到实习单位上下的一致好评,在欢送会上实习单位的领导给予他们高度评价,称赞他们是优秀的实习团队。虽然同学们在顶岗实习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1 顶岗实习中呈现的问题

1.1 学生心理不够成熟

高职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大多没有经受过艰苦磨砺,抗压受挫能力较弱。实习中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理应在酒店体面轻松的岗位上工作,当被分配到一线艰苦岗位实习时,就产生不满及抵触情绪;有的学生和同学比较觉得自己的岗位不如意,就会有落差觉得没有面子,伤了自尊而情绪低落;有的学生心态调整不好,不能顺利转换角色,对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及企业刚性管理制度较难适应。部分学生经历了这种艰难的体验,表现出心理不够成熟的一面。

1.2 人际协调能力较弱

酒店工作接触面广,人际关系复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每天要和领导、员工及不同性格的顾客打交道。而学校生活人际关系单纯,有的学生缺乏与不同人群沟通交流的经验,不懂得倾听的艺术和技巧,不知道如何与领导、同事相处共事,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感到孤独,缺乏归属感,给自身工作带来阻碍,也给学校及酒店的实习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1.3 实习岗位不够理想

由于受英语水平、普通话水平、人际协调能力及身高等条件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多数被安排在操作部、地哩部、客房部这些比较辛苦的岗位实习,而在前台、礼宾等岗位的较少。酒店从管理和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考虑,通常都不予轮岗,这对学生全面熟悉酒店岗位,提升职业能力,规划职业发展带来缺憾。

1.4 实习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尚处探索完善阶段,还未形成涵盖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实习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实习前动员与准备、实习指导管理及实习成绩考核评定的运作系统。酒店对实习生不够重视,实习生待遇偏低,基本上没有建立专门针对实习生的管理制度。学校与酒店联系沟通不够紧密,对学生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督导,顶岗实习效果的优劣无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实习质量难以保障。

2 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反映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完善的体系,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及学生的多方共同努力方可实现,因此,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抓好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

2.1.1 抓好专业教育

新生入学,就应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介绍、校内外实训基地介绍、组织参观本地高星级酒店、邀请酒店行业精英做报告等形式,让学生提前了解酒店工作内容和岗位需求,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不断渗透行业服务理念、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方式,加强英语听说能力训练,使学生做好职业认知、专业知识和就业心理上的准备。适时邀请在酒店业发展良好的往届毕业生分享就业体验,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加深在校生对专业的理解,培养职业情感。

2.1.2 强化综合素质培养

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教育等方面。素质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刻影响,也会影响到职业能力。素质教育是一个立体的、持续的过程,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班主任或辅导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我院酒店高职09级为例,笔者从学生入学开始,利用主题班会、户外拓展活动等形式强化素质教育。例如:“自我管理”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情绪、时间、学习、财务”等可以通过自己的良好管理加以控制,学会理性思考,管理好自己就是给自己方便也给别人方便,使学习和生活各方面更加有序;“对自己的行为担负责任”主题班会,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敢于担当的品质,对自己的选择肩负责任并学会坚持;“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使学生明白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等,学会理解、包容、给予和爱;“成长路上相伴行”户外拓展活动,让学生知道团结、互助、协作的力量,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感受到团结让人更有力量,团结会赢得别人尊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素质提高,从顶岗实习效果来看是积极有效的。实习期间由于南北气候、饮食等各方面差异大,开始多数同学都不太适应,有的出现手足皲裂出血、有的出现过敏反应浮肿搔痒,有的因口味不合吃不饱饭,每天还要坚持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有的同学也有想放弃的念头,但在老师的关怀鼓励下、在同学们团结扶助下,最后都坚持下来,表现突出,体现了不轻言放弃、团队精神和乐观向上的良好素质。

2.2 引入酒店管理机制及企业文化

2.2.1 引入酒店管理机制

学生入学后,参照酒店制服的式样,班级统一订做制服。升旗仪式、校园集体活动、课堂、实训教学都要求穿制服,并佩戴学号牌。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要求专业教师穿制服上岗。根据酒店工作人员礼仪规范,师生见面,互相微笑热情问候,使用礼貌用语和敬语,用普通话交流。班级中每天两人进行礼仪服务,按规范姿态在教室门口迎候老师和同学。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按酒店的仪容仪表、礼节规范要求自己。

班干部按酒店人事编制命名,如班长为经理,副班长为副经理,各班委委员分别为学习主管、体育主管、生活主管、劳动主管、文娱主管等,组长为领班。经理定期召开班务会议,配合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在班级中营造一种酒店管理氛围,感受职业角色。

2.2.2 引入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酒店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酒店专业教学和管理中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当前高星级酒店多以标准化服务为基础,倡导个性化服务,以自身细致入微、周到灵活、力求每一位顾客满意的特色服务来吸引顾客。比如“我们以绅士淑女为绅士淑女提供服务”,“仅仅达到客人的期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要每时每刻超越客人的期望,令客人喜出望外”,“诚信为金,悦人达己”等等,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

2.3 加强实践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以《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实训通常都是采取以单个项目为单位独立进行。比如客房清洁整理中,是以做床、地毯吸尘、墙面除渍、云台清洁、浴缸清洁等小项独立进行。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客房清扫的原则和操作程序,但仍然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没有融入到职业角色中,以为实践课程就是动动手而已,没有形成职业意识和掌握全面的职业能力,当自己独立上岗时就不知从何入手。因此需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将客房清洁整理与对客服务结合起来进行模拟训练,同时可请有顶岗实习经历的同学做示范操作,进行系统综合训练,增强学生岗位角色感。

积极开展技能竞赛,使之规范化、制度化。通过班级、年级、学校多层次的技能竞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行业、省市及国家级的技能大赛,推动学生专业技能、心理素质、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2.4 建立健全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条件的情况下实施“前店后院”模式,使理论教学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实训室的建设及完善酒店管理系统软件的安装更新等,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有所依托。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参加行业实践,到酒店观摩调研、顶岗实践,为教师行业实践搭建平台。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时,指导教师跟随到行业挂职锻炼,这样既能有效管理学生实习,妥善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教师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丰富实践经验,并及时运用到教学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5 聘请酒店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

学校应有计划地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酒店管理专家、技术能手等行业精英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把行业先进的管理方法、理念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少走弯路,获得更贴近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

2.6 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从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实习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实习前动员与准备、实习管理及实习后成绩考核评定的运作系统。促进酒店积极配合教学实践活动,建立专门的实习生管理制度,使顶岗实习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实现对学生实习过程的有效督导,对实习效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改善实习生待遇,适当轮岗,让学生全面了解酒店岗位,有效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促进职业岗位角色转换,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帮助。

3 结语

顶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试金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抓好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构建完善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使学校、酒店、教师、学生多方协调配合,积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才能有效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使学生顺利完成职业岗位角色转换,为就业上岗作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陈琦,曹红.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2011(6):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