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4-12 15:4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包装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办法》、《规则》净含量水分 执法原则
一、理解《办法》、《规则》要求
第五条定量包装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在其商品包装的显著位置正确、清晰地标注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
净含量的标注由“净含量”(中文)、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或者用中文表示的计数单位)三个部分组成。法定计量单位的选择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以长度、面积、计数单位标注净含量的定量包装商品,可以免于标注“净含量”三个中文字,只标注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或者用中文表示的计数单位)。
第六条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标注字符的最小高度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七条同一包装内含有多件同种定量包装商品的,应当标注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和总件数,或者标注总净含量。
同一包装内含有多件不同种定量包装商品的,应当标注各种不同种定量包装商品的单件净含量和各种不同种定量包装商品的件数,或者分别标注各种不同种定量包装商品的总净含量。
第八条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应当准确反映其标注净含量,标注净含量与实际含量之差不得大于本办法规定的允许短缺量。
第九条批量定量包装商品的平均实际含量应当大于或者等于其标注净含量。
用抽样的方法评定一个检验批的定量包装商品,应当按照本办法中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和计算。样本中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标注净含量与其实际含量之差大于允许短缺量的件数以及样本的平均实际含量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第十条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对定量包装商品的允许短缺量以及法定计量单位的选择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对因水分变化等因素引起净含量变化较大的定量包装商品,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在规定条件下商品净含量的准确。
第十七条生产、销售定量包装商品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规定,未正确、清晰地标注净含量的,责令改正;未标注净含量的,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生产、销售的定量包装商品,经检验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可处检验批货值金额3倍以下,最高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
《办法》和《规则》是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监督、检验的法律规定,也是定量包装商品企业生产的法律规范和指南。其中《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对因水分变化引起净含量变化较大的定量包装商品的生产者、监督部门、检验机构分别提出要求,其中第十一条是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即: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在规定条件下商品净含量的准确。第十二条是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要求,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计量监督检查时,应当充分考虑环境及水分变化等因素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产生的影响;第十三条是对检验机构的要求,应当考虑储存和运输环境条件可能引起的商品净含量的合理变化。《规则》 5.1.2条是对因水分变化导致净含量变化较大的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检验原则,即:对因水分变化等因素导致净含量变化较大的定量包装商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监督检查原则上应在企业进行。
通过以上规定可以看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计量监督时,如果抽检不合格,企业不能只强调让监督检验部门考虑其水分的变化,强调《规则》5.1.2条要求质监部门原则上在现场检验,而回避《办法》第十一条企业应该采取措施保证在规定条件下商品净含量准确的责任。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计量监督时,即要充分理解《办法》、《规则》的规定,严肃处理短少行为企业,不失法律的严肃性;又要充分考虑什么样的净含量变化是合理的,做到以理服人,即能合理地评价水分变化对净含量的影响,又能处理实际净含量短少的企业,体现法律的尊严。这里关键的是要充分理解检验判定原则,特别是特殊判定原则。
二、理解检验判定原则
2.1一般判定原则
2.1.1平均实际含量大于标注净含量,如果小于标注净含量,则按《规则》修正后应该大于标注净含量。
2.1.2单件定量包装商品标注净含量与其实际含量之差大于一倍小于或者等于二倍允许短缺量的件数要满足《规则》中规定的数量。
2.1.3允许大于2倍短缺量的件数不存在。
2.2特殊判定原则
2.2.1如果定量包装商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或强制性行业标准中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允许短缺量有规定,按其规定做出是否合格判定;如果没有规定按《规则》评定原则进行,并且实行强制性标准的优先原则。
2.2.2因水分变化等因素导致净含量变化较大的定量包装商品,如面粉、香皂等商品,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在规定条件下商品净含量的准确性,即产品应符合其生产标准规定的水分要求。
对原则的理解:定量包装产品首先要查询产品强制性标准对净含量是否有特殊要求,如果有要求从其规定;如果强制标准没有要求产品的净含量符合《规则》的规定,即只有同时满足2.1一般判定原则的三个条件才能判定检验批为合格;对含有水分的定量包装商品,还要查询强制性标准对产品水分含量的规定,一般标准给出了水分的上限,要求小于等于(≤)某一规定要求。只有符合上述规定的定量包装产品才能确定为合格。
按《规则》第5.1.2条要求,因水分变化等因素引起净含量变化较大的商品,对其实施的计量监督检查应当在生产企业进行。但实际上各地质监部门往往在流通环节抽检比较多,并且因质监部门内部分工不同,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由计量部门负责;水分属质量指标,由质检机构进行检验,因此监督部门没有在现场检查而是在市场抽检产品出现少量时,本人认为企业可以要求检测水分,如果说水分与产品标准相比较减少了一个百分点,净含量可以缺少一个百分点,质监部门可以认为这样的净含量变化是合理的。这里的假设前提是:假定产品在包装时,满足产品标准中水分含量的最高限定,否则就是产品水分超标,质量不合格。
三、执法原则
通过以上对检验判定原则的理解,执法上的判定原则就十分明晰了。
3.1如果实际含量小于标注净含量,则按《规则》修正后应该大于标注净含量。如果小于标注净含量则检测水分,若水分与标准限量相比减少量大于标注净含量与修正后的百分比则合格,否则不合格。
3.2允许短缺量的件数,要在扣除水分减少百分比时计算后再根据判定原则判定。
3.3在现场抽检时,如果计量合格还需要检验产品的水分是否超标。如果水分超标,移交质量监督专业科室进行处理。
例如:有的种子公司,在种子水分没有满足产品标准要求时包装,净含量合格,但是水分超标,经过一段时间存储后,水分合格时净含量不合格。通过对《办法》、《规则》的理解,我们在处理含水分的净含量变化较大的定量包装商品短少时,不仅做到合理合法,而且体现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标准的全方位监督管理,体现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执法的公正性,权威性,树立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良好形象。质监部门以计量惠农,以执定量包装商品因其方便、卫生、存放时间长等特点,备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大,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已成为保障定量包装商品计量合格的一种手段,在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检验批的确定
在JJG1070-2005《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中是这样规定的:作为检验批的商品应是生产者自检合格的产品,或者是销售领域的商品。确定检验批的批量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在生产者或包装现场抽样,由生产企业在相同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一定数量的(一般为1小时的生产量)同种定量包装商品。在抽样时应防止任何有意改变正常生产条件的行为发生。
2.在生产者、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的仓库以及零售现场存在的同种定量包装商品的全体。至于同批入库但已经出售或转移贮放地点的商品,不应再累加到已经确定的检验批中。如果仓库现场堆放的单位商品数量过大,大于几万件或十几万件,这时为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应将所见的一个大批量适当分为几个批量,每个批量一般为一万件左右,然后对每个批量分别进行计量检验。
二、样本量的确定
计量检验以随机抽样方式抽取,根据不同的抽样地点和批量,可分为等距抽样、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三种方法。
1.等距抽样是按一定单位商品数或一定时间间隔进行抽取,其间隔按检验批和样本量来确定。适用于在生产企业的生产线终端抽取合格的产品或在产品的包装现场抽取合格的产品。
2.分层抽样是对分为k层堆放的N个单位商品的检验批,以每层占有单位商品的数量,按比例将确定的样本量n分配到各层当中,每层有ni个样本单位。适用于生产企业、进口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仓库抽样。
篇2
2.进一步做好前瞻性研究工作。加强战略性软课题研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质检工作发展趋势和法制工作规律,结合现阶段质检工作实际需要和法制建设进程,积极开展现行法规制度和拟设置法规制度的科学性研究。认真梳理有助加强质检工作有效性的制度框架,找准推动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制度。重点探索完善应急工作机制,研究防范和化解质检工作行政风险,确保质检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健全质检法规体系
3.进一步做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立法论证和调研工作,通过召开立法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网上征求意见、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工作实际情况,掌握立法相关方的意见。注重借用外脑,适当依托相关法学专家、行政管理专家参与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立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4.全力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立法工作。结合当前计量监管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对计量法有关问题的研究,增强计量法规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提升计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集中全力,进一步加大与国务院法制办的沟通协调工作力度,积极主动做好部门间意见协调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外部环境,大力加快计量法修订工作进程。
5.扎实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工作。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快推动标准化法修订工作。着力解决立法工作中有关问题,完善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与国务院法制办的联系沟通力度,配合做好有关协调工作,推动尽早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6.着力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修订工作。借鉴应对甲流工作的经验做法,紧密联系国境卫生检疫实际工作,完善检疫查验、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卫生处理等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协调,加大与国务院法制办的沟通力度,继续推进该法修订工作。
7.积极开展《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开展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工作,建立健全从源头督导企业采取召回措施的法规制度,维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认真组织研究各单位反馈意见,加强研究工作,力争尽早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8.加快推进《设备监理管理条例》立法工作。主动协助国务院法制办开展设备监理立法专题调研工作。积极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加强对设备监理有关法规制度的研究,理清设备监理管理工作思路,加大部门间协调力度,积极推动立法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9.继续推进《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立法工作。根据当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倡理性消费的现实需要,把握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立法工作的良好契机,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条例的调研论证和修改完善工作,建立健全商品合理包装规范,积极引导生产企业节约资源,规范包装行业。
10.稳步推动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立法工作。根据立法工作计划,认真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质量奖管理条例》、《产品质量监督条例》、《地理标志保护条例》、《消费品安全法》、《质量振兴促进法》、《实验室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工作,继续加强《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立法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夯实质检工作法制基础。
11.不断完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规章。认真做好《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管理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规定》、《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及从业人员核准管理办法》、《进出境旅客携带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管理办法》、《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进口工业产品检验监督管理办法》等立法项目的制修订工作,加快检验检疫退运、销毁以及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等制度的研究步伐,进一步完善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制度。
12.大力加快涉及质量监管工作的部门规章立法进程。围绕质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有关落实产品责任、完善监管制度、提升质量水平的部门规章立法工作,确保有符合监管工作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可依,全力加快《消费类电子电气产品召回管理办法》、《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规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制修订进程。
13.着力加强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部门规章建设。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法规体系建设,保障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认真做好《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安全监察规定》等规章制修订工作,重点做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进出境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进出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进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等食品安全配套规章立法工作。
14.认真做好标准化、计量和认证认可部门规章制修订工作。加大对质检基础性工作的立法力度,切实发挥标准化、计量和认证认可的技术支撑作用,满足质检工作实际需要,进一步做好《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商品包装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认证人员执业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立法工作。
篇3
【瑞信:中国家庭财富过去17年增长6倍】报告显示,自2000年起,中国的家庭财富每年增长12.5%,相当于在过去17年中增长了6倍。该机构预计,中国的家庭财富预计将以每年约6%的增长率上升,将成为未来五年全球财富增长的主要来源。
国家发改委称正研究推行绿色物流绿色包装实施方案。上市公司中,金发科技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销售持续增长,并涉足快递包装业务。公司此前在互动平台表示,已同阿里巴巴旗下菜鸟签订绿色物流包装供应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推进中。京东的“清流计划”公司也参与其中。皖维高新主营的聚乙烯 醇(PVA)具备高分子材料中少有的可降解特性。
保监会拟修订健康险管理办法:短期险费率浮动不超过基准费率的30%!时隔11年后,保监会对健康险管理办法进行调整。11月15日,保监会在其官网《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对于2006年颁布实施,目前完成修改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里提出短期健康保险费率浮动范围不超过基准费率的30%,长期健康保险产品费率允许浮动,但调整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原则,并重新报送审批或者备案。
篇4
为规范出境水果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早在2006年12月25日了《出境水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1号,以下简称“《办法》”),自2007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办法》适用于出境的新鲜水果及冷冻水果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规定了对出境水果实施果园、加工厂注册登记制度,实施强制和自愿注册登记两种形式:对于我国与水果输入国家或地区签订的双边协议、议定书等有明确规定,或者水果输入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要求对输入该国或地区的水果果园和包装厂实施注册登记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输往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出境水果果园和包装厂实行注册登记;对于我国与水果输入国家或地区签订的双边协议、议定书没有明确规定,而且输入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要求的,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可以自愿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注册登记。
《办法》明确了检验检疫机构对于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实施监督管理所应当包括的具体内容。出口水果应具有溯源性,检验检疫机构对本辖区注册和非注册的出口果园、包装厂均应实施有害生物监测、有毒有害物质监控和监督管理,并确定监督管理的要求;同时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对于农业化学品应安全合理使用,对于出境水果的包装应当使用干净卫生、未曾使用过并且符合有关卫生质量标准的材料。
《办法》还规定了出口水果检验检疫依据,报检要求,并确定出境实施相应的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对于出境水果的报检地规定为包装厂所在地;对于来自于检验检疫机构辖区内注册登记果园、包装厂的出境水果,报检时应提供果园、包装厂的注册登记复印件;对于来自于检验检疫机构辖区外的其他注册果园的,应当由注册果园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出具水果产地供货证明;对于来自非注册果园、包装厂的出境水果,报检时应当在报检单上注明来源果园、包装厂名称、地址等信息。对于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辖区内出境水果,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向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反馈有关信息,并协助果园、包装厂调查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对于辖区外的不合格出境水果,实施检验检疫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
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处罚方式为罚款,罚款额度为3万元以下。对于检验检疫人员的、、等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则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篇5
【关键词】 处方管理办法;处方质量
处方调剂是药剂师根据医师处方按照药品调配程序、用药原则,及时正确地调配和准确无误地发售药品,是医院医疗服务直接面对患者完成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是沟通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桥梁。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完成医疗过程服务于患者的重要环节。国家卫生部于2002年3月开始组织起草《处方管理办法》,(后简称《办法》),并于2004年8月颁布试行。经过2年多的试行,针对其中的某些不妥之处,进一步修订完善,于2007年2月14日以第53号卫生部令下发,并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办法》的施行,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进一步促进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使用。
药师在患者的眼中也许被认为仅仅只是照单发药这样简单的机械性工作。对于药师的职责、作用,不清楚、不知晓,而《处方管理办法》的施行,充分明确了药师在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处方后,在对患者的用药安全、用药指导、用药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某些发达国家中,药师是有严格等级之分的。在我国也是只有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才可以从事处方的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而药士只可以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按照《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同时要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调配错误和遗漏把好关。
然而,现在很多医院都采用计算机传输医嘱。住院医师医嘱由护士录入计算机,再发送到药房,打印出来后进行摆药、发药。整个过程中药师都无法审核处方,亦无法核对护士是否录入有误,除非数量特殊才会提出不同意见,更别说审核合理用药情况,为此,《办法》中规定,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
同时药品中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通用名是由“世卫组织”编定的在全球范围通用和在药品标准中列入的名称。在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上都应该标识通用名,并且要醒目。
落实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法及时予以干预,这也是《办法》授予药剂师的神圣权力。《办法》同时规定了处方开具的时效性,和开具处方时药物的常用量,避免滥用药;同时对处方的修改,在以往的只在修改处签字或盖章,新《办法》中规定:“处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对不按规定执行《办法》的医师和药师以及其他医疗人员予以严肃处理。
总之《处方管理办法》的施行,对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真正把《办法》贯彻落实好,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医院应不间断地集中组织学习,使全院医务、药剂人员熟悉并牢固掌握《办法》的内容,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正确落实、应用,真正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篇6
公告为减少虫害损失而出台
在国际贸易中,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之一。木质包装不仅包括各种木箱、木桶、木托盘等容器,也包括在运输过程中用于衬垫、支撑、加固货物的各种木质材料。木质包装具有坚固、轻便、易于装卸、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倍受青睐。但使用木质包装也存在很大缺点,那就是出口国的有害生物附着在木质包装上随商品一起进入了进口国。这些有害生物在适当的环境中生存繁衍下来并传播扩散,会造成当地的动植物圈子的生态失衡。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动植物(包括昆虫、微生物等所有生物种类)都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一旦有外来的病、虫种类被人为地传到新的地理区域,由于新的寄主作物缺乏抗性,加之当地又没有外来病虫种类的天敌,其结果会形成毁灭性的疫情流行灾害。
以我国为例,松材线虫是属于国家禁止进境的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原产于北美,它是随疫区国家的输华木质包装材料被带入中国的,1982年在中国首次发现。松材线虫侵害的对象主要是松树和其他针叶树。松材线虫侵害松树后,导致松树针叶迅速失绿、变黄,而后整株松树枯萎死亡,一棵高大的松树从发病到死亡仅2-3个月。我国境内的松材线虫主要从美国、日本传入,仅1998年至1999年10月,中国检验检疫机构从来自美国、日本的木质包装材料中截获松材线虫分别达44次和28次。目前松材线虫在我国的江苏、安徽、广东、山东和浙江五省的局部地区都有存在,已造成1600万株松树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人民币,造成森林生态效益损失216亿元人民币。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林木害虫。美国于1996年在纽约、芝加哥等地发生了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光肩星天牛的出现归咎于中国输美货物木质包装携带入境,并以此为由对中国所有输美货物木质包装采取紧急检疫措施,要求所有货物木质包装在出口前必须经过除害处理,否则将被销毁或退回。之后,欧盟、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使用木质包装商品的出口。
在人类未能从源头上根本消灭这些有害生物之前,则需采取可行的有效措施进行人为的控制和预防,将灾害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制定这一规则主要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制止以吞噬木屑为生的各类昆虫通过其寄生的木质包装材料随出口商品跨界蔓延。在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制定新标准之前,就有许多国家过关于出入境木质包装的SPS通报,制定各自的检疫标准,用来降低有害生物及植物疫情跨境传播的可能性。我国于2002年初就专门针对来自美、日、欧、韩的木质包装制定了进境检疫的具体细则,以防止松材线虫的侵入。
五项新标准保障木质包装安全
新的国际标准对限定木质包装材料、处理措施、处置方式、输入输出程序、过境安排等都做出相应规定。
关于限定木质包装材料,主要针对可能成为植物有害生物传播途径的针叶和非针叶原木。它包括下列包装材料:托盘、垫木、条板、填塞块、圆筒、木箱、负荷板和活动木质容器等。这些包装材料几乎在任何输入货物中存在,包括一般不作为植物检疫检查对象的货物。对于完全通过胶水、加热、加压或这些方法的结合产生的木质产品如胶合板、碎料板、定向条状版或薄板等制作的木质包装材料,应视为已得到充分加工从而消除了与原木有关的风险,因此不对这些有害生物进行限定。薄板旋切芯、锯屑、木丝和刨花等木质包装材料及切成薄片的原木可能不是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的途径,不应限定,除非技术上证明需要。
关于处理措施,准则中已批准热处理和溴甲烷熏蒸两种可采取的方法。
热处理,即根据特定时间―温度安排加热,这种安排实现木芯最低温度56℃及至少30分钟。窑中烘干(KD)、化学加压浸透(CPI)或其它处理方法只要符合热处理规范则可视为热处理。例如,化学加压浸透通过利用蒸汽、热水或干热,可能符合热处理规范。热处理以HS标记表明。
对木质包装的溴甲烷处理标准为最低温度不应低于10℃,最低熏蒸时间应为16小时,溴甲烷处理以MB标记表明。其标准如下:
关于处置方式,是指输入国的国家植保机构在木质包装材料抵达时,在处理不能进行或者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的一种风险管理办法。包括全部焚烧、深深埋藏、削成碎片和进一步加工或输入国植保机构赞同的对于有害生物有效的方法。采用这些方法时尽可能不延误。
我国的《出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处理管理办法》于2005年1月10日正式公布。在木质包装材料范围、除害处理方法、加贴专用标识等方面都采用国际标准。在新办法中,对实施除害处理并加施标识的木质包装生产企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按照新的管理办法,木质包装生产企业须经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考核合格后获得除害处理标识加施资格,检验检疫机构对除害处理过程和加施标识情况实施监督管理。处理结果经检验检疫机构认定除害处理合格后,标识加施企业按照规定加施标识。未获得标识资格的企业应从检验检疫机构考核认可的木质包装除害处理企业购买已加施标识的木质包装,并要求提供《出境货物木质包装除害处理合格凭证》。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对木质包装生产企业生产的木质包装实施抽查检疫,不合规定或违规操作的,将被暂停或撤消其标识加施资格。
木质包装应符合出口国要求
2005年3月1日,美国、澳大利亚、 欧盟、巴西、墨西哥、菲律宾、南非、哥斯达黎加、土耳其、智利、秘鲁、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将开始执行新的国际标准。这些国家是我国使用木质包装出口商品的主要流向地,因此这一标准的实施将对我国商品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
在我国的出口商品中,90%以上要使用木质包装。国际标准和新办法实施后,将会提高使用木质包装商品的出口成本,对木质包装生产企业的除害处理技术也将是一个巨大考验,因此提醒我国相关企业密切关注这一信息,详细了解新办法的实施细则,积极加以应对,尽快规范对木质包装的使用,符合进口国的检疫要求,保证对外贸易的畅通,防止有害生物跨境传播。
在执行新的木质包装国际标准的国家中,也有个别国家的个别细则保留了本国的做法,与国际标准有不同之处。如:欧盟于2005年3月发出补充通报,对实施细则做出了如下修改:对于2005年2月28日之前生产、修理或循环使用的木质包装材料在2007年12月31日前不适用ISPM15号规定的标志,关于木质包装中垫料的规定,至2007年12月31日前,仍可使用无有害生物及活害虫迹象的剥皮木材制造衬垫材料,关于木质包装的去皮规定将推迟到2006年3月1日;澳大利亚规定木质包装须无皮并且每立方米用48克溴甲烷熏蒸24小时(不是16小时),接受处理的木材其最小刨面的直径不超过200mm,对熏蒸处理的结果,澳大利亚将对其处理时间重新进行评估;输入韩国的针叶木质包装必须实行热处理;进入土耳其的木质包装不得带有树皮;加拿大、美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实施该标准的时间为2005年9月等。
篇7
定量包装的商品现存的问题
定量包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常见,超过75%的商品是定量包装的,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消费者都不知道怎么去判断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是否符合标准,现存的商品中也没有有效的计量器具,所以消费者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现在有关部门对我国各地区的企业进行定量包装商品的抽样检查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水产品和农资产品,普遍的现象就是定量包装的商品净含量低于实际该有的分量,严重的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这些问题本该是国家专项人员应该要负责的,但是我国目前法规对抽样检验的方法并没有详细明确的规定,没有针对性的法规,抽样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都有不便,进行抽样检验的人员也没有经过职业的培训,抽样所得的结果无法保证其科学性。
定量包装商品现存问题的原因
有很多的原因导致目前定量包装商品的现状。第一,道德和法律意识缺失的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完全不顾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管理办法,一意孤行。尽管我国在近些年来一直加大对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和处罚,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生产者不重视这个问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的商家选择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商品的质量上,扩大市场的占有份额,生产者甚至随意的决定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偏差,而不觉得有任何错误。第二,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内部没有有效的管理计量的方法,在产品分量的控制方面也没有严格的规范方法,在产品出厂进入商品市场之前也没有抽查检验,有的工厂在管理方面水平很低,工人在进行包装产品时只是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用感觉去判断定量包装商品的分量。第三,工厂定量包装的设备有缺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是否合格和工厂包装的设备有很大的关系,我国普遍存在定量包装设备不完善,而商家也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导致定量包装商品分量不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解决目前定量包装商品现状的办法
要严格的执行抽样和检验的分离制度。在现实情况里是有的工厂长期使用同一种方法和同一个计量器具对不同的商品进行计量,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方法。计量检测机构是保障市场定量包装商品符合规定的技术支持,所以计量机构是否科学和公正对计量检测的有效性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计量检测部门内部要组建独立的抽样部门和检验部门,建立抽样和检验分离制度,加强对内部业务人员的监督和培训,检测部门要负责定量包装商品的抽样检验、仪器设备和质量控制,关于检测机构的专职人员要根据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安排他们去不同的岗位,要保证检验人员对抽样检验商品了如指掌,保证抽样检验人员自身的廉洁,不能接受商品企业的贿赂。
篇8
关键词:定量包装商品;监管;计量;对策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定量包装商品已经成为市场上商品的主要形式,然而在我国虽然关于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已经实施多年,但效果并不理想,市场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生产企业的市场形象来说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其中,中、小型生产企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不合格现象较为多发。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对中、小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管,提高其计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1 中、小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中小型企业计量理念落后
中小型企业往往不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往往只关心眼前的利益,对定量包装商品计量工作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产品质量过关即可,而计量工作没必要太过精确,也不需要配置专门的计量部门和专职计量人员,对于计量方面的法律法规所知甚少,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对法律规定的计量校准、检定等也只是应付了事,计量人员很多都是其他岗位的兼职人员,对于计量方面的专业知识所知甚少,不足以胜任当下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工作。
1.2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标注不规范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净含量标注的字符高度,计量单位的选择等内容有严格的规定。但由于实际工作中缺少有效的监管使得中小型企业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标注认识不足,因此在商品外包装上要么缺少标注项目,例如有的只标注数值和计量单位,缺少“净含量”等中文字样,要么标注内容与法律、规范的要求不符,如只标注“重量”,而不明确“净重”,另外,标注位置和字符大小等的随意性较大,使得定量包装商品市场较为混乱。
1.3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不足问题较为常见
中小型生产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工艺较落后,而且对计量方面财力投入少之又少,计量器具老化、量程不准等现象非常普遍,为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我国中小型生产企业常采用廉价的人工来替代机械设备,在定量包装商品包装时采用人工计量,因此常常导致商品包装时不能准确计量。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为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将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控制在允许偏差的下限,而这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属于违法牟利的行为,这在中小型生产企业中比较常见。
1.4 计量管理相关制度缺失
当前我国大多数定量包装商品的中小型生产企业都存在制度不健全的现实问题,因此计量管理工作常常是无章可循,内部控制规范和计量管理人员缺失,缺少定期和不定期的商品净含量内部抽查,而且对计量器具设备缺少维护、校准等专业人员,因此对于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是否合格不能准确和及时地判断出来,导致净含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2 对中小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措施
2.1 加强外部监管
2.1.1 宣传和普及商品计量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中小型生产企业法律知识淡薄的现实,应当加大我国现行的《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JJF1070-2005)等法规和有关规定向中小型企业宣传和普及的力度,使中小型生产企业的负责人知道定量包装商品如果净含量不足不但不会给企业带来利润,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市场形象,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利,一旦触犯法律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企业普及法律知识是监管的基础。
2.1.2 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首先,质监部门应当建立定量包装商品定期检查和随机巡检制度,对中小型生产企业形成常态化的监管机制,重点监督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其次,加强对流通领域的检查,这是对生产企业监管的辅措施,主要作用是防止在监督生产企业的过程中有所疏漏而设立的有一道防线;再次,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由于定量包装商品种类繁多,生产企业遍布各地,因此仅靠政府部门的监督是不够的,应当发动群众的力量,建立社会监督的平台,将违法违规的企业在平台公示,并进行法律上的制裁。
2.1.3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帮助
中小型生产企业在资金、设备、人员等诸多方面都很薄弱,单靠企业自身没有能力精确控制定量商品的净含量,也缺乏查找净含量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制定相应措施的能力,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在建立计量工作制度和制定预防措施上的指导;同时要根据这些中、小型生产企业的实际需要,通过与有检验资质的单位进行协调,使之与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委托检验协议,以帮助中小型企业控制好出厂产品的净含量处于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2.2 加强内部管理
对于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来说,要想提高定量包装商品计量合格率,外部的监督是最为常见的措施,然而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行为对于企业来说始终是被动的,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定量包装商品计量工作,合法经营,才能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社会形象,是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
2.2.1 建立计量工作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定量包装商品计量工作的制度,使其常态化,设置专门的计量部门或计量专职管理人员,对企业商品的生产进行计量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配置性能可靠、准确度符合规定的计量器具,也可通过与其他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将产品计量进行外包,以降低短期设备投入;另外,对于商品的包装标注应当按照《办法》的规定进行,统一批次产品做到整齐划一。
2.2.2 做好生产过程监督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当对重要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抽样检验,及时获得第一手信息,掌握产品的计量状态,通过对工序进行控制达到对整个工艺流程控制的目的,同时为确保计量的准确性,应当明确每个计量器具的校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器具符合计量工作的要求。
3 结束语
综上,当前我国定量包装商品中小型生产企业在产品计量和标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实际工作中应当从政府、企业两个方面形成对企业的外部、内部监督和管理,加强中小型生产企业的计量意识,提高计量管理和技术能力,以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辛安见,陈润洁.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工作的现状分析[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6,24(4):26-28+45.
[2]叶劲松.浅谈中、小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监管对策[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2,39(6):83-84.
篇9
1.1中小型企业计量理念落后
中小型企业往往不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往往只关心眼前的利益,对定量包装商品计量工作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产品质量过关即可,而计量工作没必要太过精确,也不需要配置专门的计量部门和专职计量人员,对于计量方面的法律法规所知甚少,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对法律规定的计量校准、检定等也只是应付了事,计量人员很多都是其他岗位的兼职人员,对于计量方面的专业知识所知甚少,不足以胜任当下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工作。
1.2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标注不规范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净含量标注的字符高度,计量单位的选择等内容有严格的规定。但由于实际工作中缺少有效的监管使得中小型企业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标注认识不足,因此在商品外包装上要么缺少标注项目,例如有的只标注数值和计量单位,缺少“净含量”等中文字样,要么标注内容与法律、规范的要求不符,如只标注“重量”,而不明确“净重”,另外,标注位置和字符大小等的随意性较大,使得定量包装商品市场较为混乱。
1.3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不足问题较为常见
中小型生产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工艺较落后,而且对计量方面财力投入少之又少,计量器具老化、量程不准等现象非常普遍,为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我国中小型生产企业常采用廉价的人工来替代机械设备,在定量包装商品包装时采用人工计量,因此常常导致商品包装时不能准确计量。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为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将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控制在允许偏差的下限,而这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属于违法牟利的行为,这在中小型生产企业中比较常见。
1.4计量管理相关制度缺失
当前我国大多数定量包装商品的中小型生产企业都存在制度不健全的现实问题,因此计量管理工作常常是无章可循,内部控制规范和计量管理人员缺失,缺少定期和不定期的商品净含量内部抽查,而且对计量器具设备缺少维护、校准等专业人员,因此对于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是否合格不能准确和及时地判断出来,导致净含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2对中小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措施
2.1加强外部监管
2.1.1宣传和普及商品计量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中小型生产企业法律知识淡薄的现实,应当加大我国现行的《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JJF1070-2005)等法规和有关规定向中小型企业宣传和普及的力度,使中小型生产企业的负责人知道定量包装商品如果净含量不足不但不会给企业带来利润,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市场形象,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利,一旦触犯法律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企业普及法律知识是监管的基础。
2.1.2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首先,质监部门应当建立定量包装商品定期检查和随机巡检制度,对中小型生产企业形成常态化的监管机制,重点监督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其次,加强对流通领域的检查,这是对生产企业监管的辅措施,主要作用是防止在监督生产企业的过程中有所疏漏而设立的有一道防线;再次,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由于定量包装商品种类繁多,生产企业遍布各地,因此仅靠政府部门的监督是不够的,应当发动群众的力量,建立社会监督的平台,将违法违规的企业在平台公示,并进行法律上的制裁。
2.1.3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帮助
中小型生产企业在资金、设备、人员等诸多方面都很薄弱,单靠企业自身没有能力精确控制定量商品的净含量,也缺乏查找净含量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制定相应措施的能力,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在建立计量工作制度和制定预防措施上的指导;同时要根据这些中、小型生产企业的实际需要,通过与有检验资质的单位进行协调,使之与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委托检验协议,以帮助中小型企业控制好出厂产品的净含量处于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2.2加强内部管理
对于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来说,要想提高定量包装商品计量合格率,外部的监督是最为常见的措施,然而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行为对于企业来说始终是被动的,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定量包装商品计量工作,合法经营,才能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社会形象,是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
2.2.1建立计量工作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定量包装商品计量工作的制度,使其常态化,设置专门的计量部门或计量专职管理人员,对企业商品的生产进行计量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配置性能可靠、准确度符合规定的计量器具,也可通过与其他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将产品计量进行外包,以降低短期设备投入;另外,对于商品的包装标注应当按照《办法》的规定进行,统一批次产品做到整齐划一。
2.2.2做好生产过程监督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当对重要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抽样检验,及时获得第一手信息,掌握产品的计量状态,通过对工序进行控制达到对整个工艺流程控制的目的,同时为确保计量的准确性,应当明确每个计量器具的校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器具符合计量工作的要求。
3结束语
篇10
2013年,某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到城区一家餐饮大酒店执法检查时,发现其后厨操作间存放有5个用塑料桶盛装的无标签散装食用酱料,其中两桶已打开使用,该大酒店负责人提供了购买该批食用酱料时的合法票据。执法人员当即制作了现场检查笔录及意见书,对该批无标签的食用酱料采取了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行政措施,并对该大酒店使用无标签食用酱料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律师观点
该案例涉及的是散装食品标签标识相关法律问题。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0)第十四条及《食品安全法》(2009)第四十八条等条款的规定,餐饮服务者禁止采购、使用和经营无标签或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法律规定的食品包括普通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食用农产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食品等。涉案大酒店采购的没有标签的散装食用酱料就属于散装食品。酒店的行为违反了上述法律、规章的规定,食药监管部门依法可对其给予下列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P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知识延伸
散装食品,指无预包装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但不包括新鲜果蔬,以及需清洗加工的原粮、鲜冻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即消费者购买后可不需清洗即可烹调加工或直接食用的食品,主要包括各类熟食、面及面制品、速冻食品、酱腌菜、蜜饯、干果、炒货等。
散装食品包装标签标示内容。相对于预包装食品包装标签内容,散装食品包装标签标示内容相对较少,也较为宽松。《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对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法律条款
《食品安全法》(2009)
第四十一条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四十八条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明的内容负责。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第八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