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总结要点范文

时间:2024-04-12 15:4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妊娠高血压总结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妊娠高血压总结要点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127-0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特发于妊娠期孕产妇的高血压疾病之一,属于产科重要并发症[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被证实会对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而言,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将有可能产生子痫、重要脏器器官衰竭、以及脑出血等方面的问题,危及孕产妇,乃至胎儿的生命安全[3-5]。除治疗手段的发展以外,重视护理措施的落实同样是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关键手段之一。为进一步探讨观察护理干预在作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本次研究中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比研究常规护理与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13年1-12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50例,平均年龄(28.1±1.3)岁,平均孕周(32.1±1.6)周;观察组患者50例,平均年龄(28.5±0.7)岁,平均孕周(33.7±1.3)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给药,环境护理、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护理以及心理疏导在内。

1.2.2 观察组 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护理之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要点为:(1)心理护理: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在妊娠期间所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状况进行详细评估,给予对应的解释与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以及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沟通,避免患者产生孤独感或陌生感,为患者创造可供倾诉的环境,促进患者情绪的稳定。尽可能的引导患者认识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属于妊娠期间内比较常见的并发性病理状态之一,只要患者能够正确的对待与处理,就不会对自身的妊娠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求发动患者家属的支持力量,要求患者家属积极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帮助,确保患者心理状态的健康与稳定;(2)健康教育:要求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产检过程当中展开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利用丰富多样的图片、讲座,面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正确的认识妊娠行为,了解妊娠期间生理状态改变的必然性。同时,健康宣教中需要重点引导患者掌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发展、以及病情变化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让患者缓解对疾病的恐慌与压力,提高患者对所开展护理工作的依从性。除此以外,还需要向患者宣教自我检查方面的知识,例如,要求患者养成每天监测血压的习惯,在收缩压高于140 mm Hg或舒张压高于90 mm Hg的情况下,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后需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3)病情观察: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在妊娠期间的病情表现以及体征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巡房期间动态观察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特别注意分析患者在呼吸、血压、以及在尿量方面的情况。针对主诉有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以及胸闷等相关症状的患者需要高度重视,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药品以及相关器械的准备工作。若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发生抽搐问题,需要及时处理,通过增设床栏的方式避免患者坠床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妊娠期间出现昏迷或意识非完全清醒的产妇,需要给予禁食处理,避免因误吸而出现吸入性肺炎等并发性症状;(4)饮食干预:要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对钠盐的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重视对优质蛋白成分的摄入。摄入食物的选择上,以新鲜时令蔬果为主,提高对维生素族群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的摄入量,同时对体质量进行合理控制;(5)用药护理:要求在使用硫酸镁等药物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根据患者的机体耐受情况对滴注速度进行合理控制。同时,每间隔1.0 h左右巡查病房,观察患者的机体反应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性。用药期间确保患者膝反射存在,用药完成后0.5、1.0、2.0 h内进行口膝健反射检查,同时对呼吸次数以及尿量进行密切观察;(6)终止妊娠:对于胎心、胎动良好,胎龄在37周以内的孕产妇患者,可以给予降压、解痉等基础治疗,保胎达到足月状态后,经阴道或经腹分娩。而针对胎龄在37周以上的孕产妇患者,则应当根据病情,尽早终止妊娠。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如先兆子痫、难产发病率;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先兆子痫、难产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例(%)

组别 子痫 难产

对照组(n=50) 20(40.00) 24(48.00)

观察组(n=50) 8(16.00) 9(18.00)

表2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组别 体重(kg) Apgar评分(分)

对照组(n=50) 2.4±0.3 7.9±0.4

观察组(n=50) 3.2±0.5 9.3±0.5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的形成与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传统的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与护理要点为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及必要时利尿,配和合理休息、左侧卧位及合理饮食等。现代新的医学模式提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与心理和社会因素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可因心理、环境等因素而加重病情,诱发子痫,影响治疗效果,加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进行系统护理非常必要。

篇2

48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88-02

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一种,其主要是指尿蛋白在2.08/24h以上,血压(BP)超过160/110mmHg(1mmHg=0.133KPa),血小板含量少于100×109/L,血肌酐含量超过106umol/L。患者常常会表现出视觉障碍、持续性头痛、蛋白尿、高血压以及水肿等症状,严重的话会出现昏迷、抽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孕妇及围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加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母婴并发症,提高分娩质量,减少母婴死亡率极为重要,为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重度妊娠子痫前期患者的意义,总结护理要点,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中关于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现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39岁,平均(26.1±2.3)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20例;孕周30-38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27.2±2.1)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孕周29-39周。两组患者的年龄、生育史、孕周等基本资料上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一般护理在患者入院后,首先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病情、饮食、睡眠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的血压水平,观察是否出现视力模糊、头晕、水肿、眼花等症状,充分掌握患者的妊娠过程。同时应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最好是单间病房,光线宜暗甚至避光,避免患者治疗期间受到异味、光线、声音的刺激,每天保证患者充分的睡眠,经常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床单应保持干燥、平整、清洁。

1.2.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障碍,明确妊娠发展的过程及情况,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诊治以及护理措施,解释疾病与妊娠之间的联系,让患者了解这种变化是可逆的,给予患者必要的安慰,取得患者信任。同时还可介绍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多讲解临床上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多陪伴患者,在生活细节上给予患者关怀和照顾。

1.2.3指导在治疗期间,护理动作应尽量轻柔,患者卧床休息时应取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以及腹主动脉的压力,增加心血量,改善肾血流情况,增加排尿量,对于维持子宫、胎盘正常血液供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晚期应嘱咐患者切忌不可长久端坐或站立,避免过度疲劳,坚持左侧卧位保证休息质量。

1.2.4饮食护理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注意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以防饮食过饱导致胃胀,使胃局部血液流量增加,减少脑部血液循环而引起抽搐。应指导患者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多摄食高蛋白、高钙、高热量、高蛋白以及富含铁等食物,像木耳、瘦肉、鱼、牛奶、蛋等。同时应注意钙、锌、硒、镁等微量元素的补充,尽量少吃动物脂肪和油腻食物,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保持大便通畅。

1.2.5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临床对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常常采用利尿、镇静、解痉、降压等药物治疗,首先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剂型、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比如临床上最常用的解痉药物为硫酸镁,在硫酸镁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控制静脉滴注速度(应小于2g/h),每天总输入量维持在15-20g左右,同时还应重点监测患者的呼吸及尿量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膝反射,若患者呼吸未达到16次/min,24h尿量小于600ml,膝反射有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可能出现镁中毒,应立即暂停用药,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紧急处理,并严格按照医嘱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控制中毒反应的进一步发展。在使用降压药物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病房巡视,做好用药前指导工作,血压控制标准应使舒张压在90-105mmHg,收缩压在140-155mmHg。进行白蛋白以及血浆扩容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避免出现肺水肿、心力衰竭等症状。其次应密切监测胎动、胎心,患者是否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症状,以防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

1.2.6围生期护理①产前护理。产前应指派专人负责患者的护理,产前子痫患者会发生全身小动脉痉挛,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高流量吸氧,取患者头低左侧卧位,及时清理患者口鼻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可在患者上下臼齿间放置压舌板以防患者咬伤,同时应加设防护栏,避免患者从床上跌落。在控制抽搐后2h及时终止妊娠。其次应密切监护胎心的变化,可以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护理人员也应该定时监测胎心及胎心率变化,若出现胎动减少、胎心异常情况应及时给予输液、吸氧等对症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时机终止妊娠。②产时护理。若患者经阴道分娩由于紧张、恐惧会增加腹压,而使血压急剧升高,进而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在第一产程应指导患者深呼吸,减轻宫缩疼痛,应尽量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必要时采用阴道助产,第三产程应注意于预防产后出血,当分娩出胎肩后应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③产后护理。在产后或术后24h应积极采取降压、镇静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产后5d内仍有子痫发病可能性,应密切注意呼吸、血压、心率、脉搏等变化,同时由于硫酸镁的大量使用,无论经阴道生产或剖宫产孕妇极易出现宫缩乏力,应密切观察患者阴道出血及子宫收缩情况,避免大出血。指导患者适量运动,加强营养,有利于体力恢复。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19例(38%),剖宫产31例(62%),对照组自然分娩10例(20%),剖宫产40例(80%),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及新生儿死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篇3

【摘要】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AD)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病史主动脉夹层常见病因。胸背痛及腹痛为最常见症状,CT增强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检查为主动脉夹层主要诊断方法。结论:临床医生对AD诊疗意识、以及CT和MRI是早期确诊AD的关键,并可减少误诊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高血压病 ; 早期诊断;误诊率

主动脉夹层(AD)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如不及时诊治,约3%猝死,两天死亡可达37%-50%,一周内60%-70%死亡[1],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尤显重要,现将我院收治住院的52例A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确诊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该病早期诊断和减少误诊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05年9月~2012年4月52例AD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32~85岁,平均(56.8±8.1) 岁,其中男性28例,平均年龄(53.2±8.1),女性24例(64.5±8.1),男性发病年龄小于女性,P0.05,无统计学差异。病因: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7例(71%),与无高血压患者比例达到2.47∶1,P

1.2方法:对本组AD患者常规行血常规、心肌酶学、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TA和MRI检查,并依据影像学检查进行分型,其中CT增强血管造影确诊24例,MRI确诊18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8例,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例,普通CT高度怀疑1例。按De Bakey 分型主动脉夹层分为3型:De BakeyI型17例,Ⅱ型1例,Ⅲ型32例,2例因家属强烈拒绝进一步检查未能进一步分型。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与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P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与夹层部位及扩展范围有关。

2.2诊治结果:首诊AD39例,误诊上消化道出血1例,急性胃炎1例,心力衰竭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急腹症2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误诊率达25%。De Bakey I型院内死亡6例,自动退院5例,转上级医院4例,保守治疗后出院2例, II型1例转上级医院,III型院内死亡1例,自动退院8例,成功置入覆膜支架3例,转上级医院7例,保守治疗后出院13例。未分型者均自动退院。

表1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例数百分比(%)腹痛

腰痛22

542.3

9.6胸背痛2140.3晕厥11.9胸闷气短59.6肢体痛35.8双上肢血压不等1528.8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121.1上消化道出血、胃炎23.83讨论

主要发病机制为内膜撕裂后高压血流进入中层,中层滋养动脉破裂产生血肿后高压导致内膜撕裂,而内膜撕裂口好发生在主动脉应力最强部位,主动脉近心端或降主动脉起始端,是一种临床上并不少见,需内外科共同参与处理的危重心血管疾病[2],如未及时诊治,病死率极高。

高血压是主要病因,本组52例患者中伴有高血压的有37例(占71.1%)。另外高血压的基础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4]。尤其指出的是,在28例男性AD患者中,有27例均有吸烟史,说明吸烟可促发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主动脉夹层的其他原因包括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如马凡氏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吸食成瘾性药物、医源性损伤、妊娠等[3],本组中有2例妊娠并发AD患者,一例是在用力分娩过程中,一例本身存在马凡氏综合征发生AD在妊娠27周,有研究表明,妊娠并发主动脉夹层原因为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致使左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对主动脉壁的冲击力增加,雌激素可抑制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在主动脉壁的沉积,孕激素可促进非胶原蛋白在血管壁的沉积,从而使血管病弹性降低而脆性增加,促进AD发生。

主动脉夹层误诊率高,本组误诊率高达25%,考虑原因如下:①AD患者由于夹层撕裂部位、累及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疼痛是AD最主要症状,但是患者出现非疼痛性AD,则首诊AD可能性极小,故非典型AD误诊率较高,本组尤其指出一例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患者,入院时表现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首先给予临时起搏治疗,之后应用阿替普酶溶栓但是未通,第二天发现主动脉瓣区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行心脏超声检查后发现主动脉夹层,立即转上级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目前恢复良好,教训深刻;②临床医生对AD认识不足也是误诊主要原因,主动脉夹层目前主要归心血管医生诊治,非心血管医生对此种疾病认知不足,即使是专业心血管医师,如不仔细询问病史及严格查体,也容易导致误诊漏诊。

AD及时诊断减少漏诊比治疗更重要,主要一点应对医生普及主动脉夹层临床要点,提高对主动脉夹层认知,随着AD发生率逐年增高,我国首次将AD纳入第七版内科学,足见AD是一种需内外科联合治疗的疾病,对典型主动脉夹层高度怀疑者可直接行CTA或MRI确诊,非典型AD患者误诊漏诊率较高,建议如下,①临床医生责任心是减少误诊漏诊最主要的因素,接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在临床体检过程中多可发现AD的蛛丝马迹,如左右血压不对称,双侧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不对称,主动脉瓣舒张期杂音等,疼痛同时或者先后累及多个器官者警AD可能。②要重视心电图、床旁胸片及床旁心脏超声在AD中的作用,当今医患矛盾激烈,不必要的搬运对防止AD患者死亡、避免不必要医患冲突尤其重要,心电图简便易操作,无诊断意义,但是对于胸痛剧烈而心电图无演变或正常者要注意AD可能;床旁胸片提示纵膈增宽,心脏超声显示主动脉增宽均提示需进一步检查,而心脏超声本身具有确诊AD价值。有研究表明,急诊床旁超声首诊确诊AD达73.3%[5],临床应普及床旁胸片及床旁超声检查。

AD最终确诊有赖于MRI和CTA,但是对于病情危重或者体内有金属异物患者,MRI受限制。我院目前对诊断主动脉夹层愈来愈倾向CTA,CTA对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范围及指导手术或介入治疗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2-357

[2]华伟,杨跃进.阜外心血管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 2507-2509

[3]Fann JL,Sarris GE,Mitchell RS,et al.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 pressenting with peripheral vascular complications[J].Ann Surg,1992,212-705

篇4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妇产科产后出血的80例产妇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所有产妇中,顺产47例,剖宫产33例;有65例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以内;诱发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多为子宫收缩乏力,有63例,占78.75%。

结论:产后出血为妇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且危险性较大。应切实加强防范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

关键词:孕妇产后出血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14-02

产后出血是指孕妇分娩后24h内的失血量不低于500ml,为妇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有统计资料显示[2],我国死亡的产妇中有49.9%是由产后出血引起,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产后出血越来越备受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作者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妇产科产后出血的80例孕妇的临床记录资料。具体内容现整理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随机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妇产科产后出血的8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年龄在22-35之间,平均年龄为27.4±2.4岁;初产妇49例,经产妇31例。

1.2 方法。根据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出血时间进行分析,计算所占所有产后出血产妇的比例。

2 结果

2.1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本组产妇采用的分娩方式包括顺产和剖宫产。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3 原因分析

3.1 胎盘因素。人工流产、多次妊娠以及植入胎盘等极易引起产后出血。另外,膀胱充盈以及腹压不良也可通过影响子宫的收缩功能加重产后出血。

3.2 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一般初产妇的精神比较紧张,第二产程时间较长,体力一般会大量消耗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对于经产妇而言,心理压力、多胎妊娠、巨大胎儿以及妊高症是影响子宫收缩常见的原因。

3.3 凝血功能障碍。该种因素一般发生率较低,但后果十分严重。本组有2例产妇均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的出血。

3.4 软产道损伤。胎儿体型较大,分娩速度过快、胎吸器以及产钳使用不当等均会引起软产道损伤导致产后出血。

4 护理对策

4.1 产前护理。产前对孕妇要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对来院接受产检的孕妇发放教育宣传册,同时建立孕妇卡。在对孕妇全面检查的同时,要详细询问其既往病史及生育史。在实际教育宣传时,要认真讲解分娩及妊娠相关的知识,要求尽量避免人工流产。有研究表明[3],人工流产极易导致子宫内膜及肌层的损伤,下次妊娠时易引起胎盘粘连、前置胎盘或者胎盘植入等,明显增大产后出血的风险。对于妊娠并高血压或者多胎妊娠的妇女,应注意围生期和妊娠期的保健,掌握孕期卫生常识,主动进行产前检查,合理控制饮食结构,适当补充钙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4],每日补充1-2g的钙可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出现。

4.2 产时护理。产时要与产妇积极沟通,告诉产妇放松、屏气以及深呼吸等动作的要点,及时补充营养,保持体力充沛[5]。密切关注产程的进展,同时进行阴道检查,一旦出现异常状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子宫收缩能力较强时,每10min检查1次胎心音,每1h检查1次。密切观察子宫收缩能力及胎儿的情况,尽量避免产程过长;及时给与导尿,以防膀胱过度充盈;正确保护会阴,严格按照分娩机制处理。分娩结束后应及时静脉注射宫缩素,以提高子宫收缩能力,减少产后出血。

4.3 产后护理。产后24小时内应密切关注产妇,尤其是产后2小时内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较大[6]。本组产妇中有65例是在产后出血的,占所有产后出血的81.25%。因此在产后24小时内,尤其是产后2小时内要认真检查产妇的状况,尽量排除诱发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降低产后出血率的降低。

4.4 产后出血护理。一般出现产后出血的状况,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争分夺秒,全力以赴。首先需稳定产妇的情绪,同时给予吸氧、保暖处理,快速建两条静脉通道,采血配血,及时补血,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测量出血量且认真做好记录。在抢救的过程中要及时止血,防止休克,以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综上可知,产后出血为妇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且危险性较大。应切实加强防范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徐碧华,关小凤.165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08,19(11):113-114

[2] 郭惠赟.255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97-98

[3] 沈国琴.80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11

[4] 程艳芳.53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3):244

篇5

剖宫产是指妊娠28周后,经腹切开子宫取出体重1000克以上的胎儿及其附属物完成分娩。适用于产道异常、胎儿异常、产力异常以及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1]。剖宫产是解决产科难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剖宫产可以挽救产妇和胎婴儿的生命,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并可以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因此,剖宫产术前术后的护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现将我医疗服务中心255例剖宫产产妇的护理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医疗中心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份收治的255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年龄在17-48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疤痕子宫62例、胎儿宫内窘迫51例、头盆不称16例、重度子痫前期13例、臀位13例、骨盆异常7例、过期妊娠6例、胎盘早剥1例、其他因素85例。

1.2 方法 麻醉方式除13例重度子痫前期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外,其余均采用腰麻,所有产妇围手术期均实行综合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降低产妇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2 结果

255例剖宫产产妇均顺利的渡过围手术期,未发生产时产后并发症,所有产妇切口均Ⅱ期愈合,平均住院一周。

3 结论

3.1 产前护理

3.1.1 产前心理护理 产妇在分娩前大都处于紧张、恐惧的应急状态,手术是一种严重的生理心理刺激[2],护士在患者入院后,首先要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的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和手术的必要性,使产妇对剖宫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与产妇的沟通,使产妇能充分的信任医务人员,并产生安全感,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愉快的配合术前检查和治疗,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剖宫产手术。

3.1.2 术前综合护理 行择期手术剖宫产,术前晚进流质,术日晨禁食,以免产妇在手术中出现呕吐和误吸而引起窒息。在产程观察过程中,如发现问题,需急诊手术时,应立即禁食禁饮,避免麻醉后呕吐引起误吸而致窒息、肺部感染;在无菌操作下,给产妇留置导尿管。

3.2 产后护理

3.2.1 产后一般护理 在产妇转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可改为半卧位,避免发生腰麻术后并发症,同时向护送人员了解手术情况及术中出人量,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术后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意识等;注意阴道流血、腹部切口有无渗血及子宫收缩情况。产妇在手术后出现切口疼痛、宫缩痛,并会因为放置导尿管出现不安和焦虑等心理障碍,护士应该多给予关心,耐心解释,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减轻产妇的紧张心理和不适感。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应在术后24小时适当下床活动,并向产妇及其家属说明早下床活动的意义,每次下床活动时以产妇满意为度。同时要鼓励产妇咳嗽咳痰,有利于肺的扩张和分泌物的排出,对妊娠高血压的产妇,还应注意膝反射及24小时出人量;术后6小时内禁食禁饮,6小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流质饮食,切忌甜食,防止肠胀气。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及可正常饮食。宣传指导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提倡早吸吮,勤哺喂,以促进乳汁分泌;如产妇出现乳胀,应指导产妇在哺乳前按摩和热敷,并频繁吸乳,排空,防止乳汁郁积引发乳腺炎[3]。

3.2.2 产妇术后疼痛护理 产妇在产后会因为子宫收缩、腹胀和切口引起疼痛。最常见的是切口疼痛,在术后24小时内可给予盐酸哌替啶50毫克肌肉注射,腹胀引起的疼痛可以嘱患者下床活动,缓解疼痛。

3.2.3 手术切口的护理 剖宫产手术后应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感染存在,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切口敷料,并检查切口有无硬结;出现硬结时要及时给予理疗,以促进硬结的吸收;切口感染的产妇,应拆线扩张伤口,定期换药。

3.2.4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认真的做好护理工作,及时使用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6小时即可采取半卧位,以利于恶露的排出[4];保持产妇外阴的清洁干燥,注意子宫的恢复情况;鼓励产妇进行有效的咳嗽,并协助排出痰液,以防肺部感染;另外,应注意观察产妇下肢的温度和颜色,嘱产妇注意下肢的活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剖宫产的产妇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发生产后并发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保证的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曹泽毅 ,郎景和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2010年1月

[2]田凤梅,张新红 :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反应与护理,中国民康医学 ,2006,(02)

篇6

[关键词] 妊娠;心脏病;围生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b)-0110-04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gnant women with gravidity complicated with cardiopathy

CHEN Yijun1 ZHANG Chunping1 LU Jiakai2

1.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Xianju Branch of Taizhou Hospital of Enze Group Medical Center, Zhejiang Province, Xianju 317300, China; 2.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erinatal nursing methods for women suffering from pregnancy with cardiopathy, and to summarize experience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62 women with pregnancy accompanied with cardiopathy from April 2011 to April 2013 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 of Xianju Branch of Taizhou Hospital of Enze Group Medical Center (“our hospital” for short)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y were treated with whole course nursing intervention. 55 cases of women suffering from pregnancy accompanied with cardiopathy 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before June 2008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the two groups, all nursing index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eath rate of pregnant (0.0%), death rate of newborns (1.6%), and occurrence rate of heart failure (9.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7.2%, 3.6%, 48.2%), but only the death rate of pregnant in two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24 h post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185.1±32.5) mL] and puerperal hospital stay [(5.2±1.2) 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60.1±36.8) mL, (8.7±2.6) 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qu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1.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1.8%), the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Whole course nursing in perinatal period can prevent the heart failure of pregnant women with gravidity complicated with cardiopathy and effectively ensure the safe of pregnant women and infants.

[Key words] Gravidity; Cardiopathy; Perinatal period; Nursing intervention

由于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合并心脏病的孕妇血流动力学变化,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可能会导致心脏衰竭,不利于围生期安全。在围生期时,需要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进行严密观察,防止由于用药、卧位等护理方面的不慎对母体造成某些伤害[1]。浙江省恩泽集团医疗中心台州医院仙居分院(以下简称“我院”)从2011年1月开始推行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是明显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6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产科检出患有心脏病的孕妇共6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产科2008年6月前收治的5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初产妇41例,再产孕妇14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23例,围生期心肌病17例,扩张性心肌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观察组中初产孕妇45例,再产孕妇17例,具体心脏病类型如下:先天性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28例,围生期心肌病16例,扩张性心肌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诊断标准[2]包括心电图显示有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心房和心室出现病变。心功能分级采用1964年纽约心脏病协会制订的心功能分类法[3],Ⅰ级:一般体力活动时未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Ⅱ级:休息时正常,但在一般体力活动后有疲乏、心慌、无力、气短等表现;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从事少于一般体力的活动时即出现明显症状,既往有心衰史的患者均属此级;Ⅳ级:休息时仍出现心脏功能不全表现。两组患者的年龄、孕龄、心功能分级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根据孕妇的特点,对所有孕妇均进行一般护理,保障其基本的健康监护。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心脏病的发病类型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进行全程护理干预:需要根据其心脏病类型、孕妇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

1.2.1 产前护理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妇,被列为高危患者,通常安置于单间病房,温度、适宜,人员走动少,有利于孕妇安静休息。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脉搏、心率、血压等常规指标检测,由于孕妇心脏状况特殊情况,可能因心律不齐、脉搏短绌影响计数准确度,脉搏、心率都要数1 min,且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若出现异常,如患者的面色苍白、嘴唇发绀、胸闷气急就要提高警惕,请医师为患者进行心脏听诊,准备好抢救仪器,一旦患者咳嗽或痰中带血、心悸等心力衰竭前兆,应及时向有关医师汇报进行救治。

1.2.2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带病妊娠心理负担较重,时刻担心胎儿受影响和自身病情恶化,有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反应,易受到刺激,给予孕妇心理安慰与精神鼓励,消除孕妇不良情绪与心理恐慌。对于即将接受治疗或剖腹产孕妇,应对治疗过程及应对措施给予讲解,用一些成功的例子,帮患者和家属树立抵抗疾病的信心[4]。保持病室内安静,尽量减少探视人员来回走动,叮嘱家属不要谈论与胎儿、孕妇相关的负面新闻,以免造成孕妇烦忧、情绪激动。

1.2.3 饮食调节心脏病孕妇为降低心脏负担需要减少高盐、高脂的摄入,每日饮食注意清淡。确保胎儿营养充足,但体重增加不可超过11 kg,以免增加心脏不必要的负荷[5]。需要顺产的孕妇注意在饮食上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为分娩准备能量;剖宫产孕妇需要产前禁饮禁食。所有孕妇注意避免过饱饮食,防止便秘,心脏负担加重。

1.2.4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及吸氧若合并心脏病孕妇出现呼吸困难,利用吸氧治疗可以改善其呼吸症状和胎儿宫内窘迫症,其一般30 min/次,3次/d[6]。当孕妇出现呼吸困难、气短胸闷等症状时立即进行吸氧调节直至症状消失。

1.2.5 药物使用产前慎用利尿剂、洋地黄、扩血管药物,使用时随时观察患者症状,防止出现药物中毒;使用输液泵输入降压药物控制滴速。按照孕妇自身情况,严格选择物及麻醉方法。

1.2.6 产程护理第一产程时,孕妇注意卧床休息,注意对其一般护理的心理安慰与精神鼓励。宫缩时应该指导孕妇进行拉玛泽生产呼吸,既能减少疼痛,又能稳定情绪。注意此时监测孕妇的临床指标,密切关注心衰征象。心率>110次/min、呼吸>20次/min、尿量减少,立即给予处理[7]。当进入第二产程防止孕妇由于过度摒弃出现意外,每10分钟测心率、呼吸1次。第三产程时,医护人员帮助孕妇进行防心衰指导,注射镇定剂助孕妇安定,减免宫缩剂的使用。同时对于孕妇的用药指导谨遵医嘱进行,控制用量和泵速。

1.2.7 产后护理随时监测体温、脉搏、血压,产后绝对卧床休息,产后24~48 h内,子宫骤然缩小,回心血量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是心力衰竭的高发期[8]。观察患者的嘴唇有无发绀、咳嗽或痰中带血等心力衰竭的症状,随时准备抢救设施,立即通知医师。分娩后,及时包扎腹带或压沙袋,以防心力衰竭。产后1 d内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以及分娩后子宫、阴道是否出现异常等[9-10]。为了避免产后出血量,口服或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或者卡孕栓10 mg直肠给药,产后重点观察出血情况,避免诱发心衰。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滴数不超过20滴/min,每日液体量不超过1000 mL,以免给心脏造成负担。根据心功能情况在术后的母乳方面,心功能Ⅲ~Ⅳ的孕妇不适合人工哺乳,Ⅰ~Ⅱ级的孕妇尽量减少哺乳次数,护理人员需要将其原因告知孕妇及其家属,阐明利害关系[11]。由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告诉其妊娠对心脏的影响,指导其避孕措施。

1.2.8 依据心脏病类型实施护理干预风湿性心脏病应注意产后移动双下肢,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本例中风湿性心脏28例,经过精心护理干预,15例顺产,13例剖宫产母婴均存活。先天心脏病孕妇首要任务是改善心功能,心功能达到Ⅰ~Ⅱ级时给予剖宫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分娩方式、存活率、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产后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诱发心力衰竭等方面进行对比。产后住院天数以病历为依据,从分娩当日到开具出院证明日为止;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电话回访的形式;产后出血量采用盆接法直接收集,加称重浸会阴垫和纱布(已知原重量),所得重量按血液比重换算成毫升数;对于产后诱发心力衰竭的患者记录其例数;记录孕妇病死率、新生儿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分娩状况

观察组62例孕妇中,顺产30例,剖宫产32例。其中心功能Ⅰ~Ⅱ级孕妇顺产24例,剖宫产14例;心功能Ⅲ~Ⅳ级的孕妇顺产人数6例,剖宫产18例。对照组55例孕妇中,顺产21例,剖宫产34例,其中心功能Ⅰ~Ⅱ级孕妇顺产17例,剖宫产19例;心功能Ⅲ~Ⅳ级的孕妇顺产4例,剖宫产15例。

2.2 两组分娩结局分析

观察组62例,孕妇围生期无死亡,新生儿死亡1例,孕妇发生心衰7例,经抢救后均好转。对照组55例,孕妇死亡4例,新生儿死亡2例,孕妇发生心力衰竭10例,经抢救后好转7例。观察组孕妇病死率、新生儿病死率和孕妇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孕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结局[n(%)]

2.3 两组护理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产后2、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产后住院天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1.2%,与对照组(6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各项护理观察指标及满意度比较(x±s)

3 讨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围生期孕妇中,以风湿性心脏病居多,占整体的45.2%。在护理时,需要关注其卧位,防止血栓形成,造成意外。并且在心功能方面,Ⅰ~Ⅱ级的孕妇在顺产人数上显著高于心功能Ⅲ~Ⅳ的孕妇,在剖宫产患者例数上,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在护理时,需要将患者的临床体征掌握,采用相应的护理手法。

首先,孕妇必须严格按照日期进行产前检查,护理干预从孕28周开始,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的产前指导意义较为突出,主要针对其心脏病类型和心功能进行个性护理干预,通过对其饮食调节和日常行为进行护理干预,对自身健康和胎儿健康进行全面检测,防止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母婴安全问题,如由于孕妇卧床方式有误造成胎儿旋转等[12]。在产前监测中,防止由于孕妇胸闷气短引发缺氧,进一步危及胎儿安全,应该严密监测其产前身体素质,一旦发生意外需要立即治疗。妊娠32~34周为重点监测阶段,该时期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极容易出现心力衰竭。

在孕妇住院时,应该全面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护理干预,对其心功能、胎儿情况进行随时检测,根据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和产科的特殊性,选择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做好抢救、治疗、护理等,以防止心力衰竭,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病死率,实现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围生期的安全[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围生期无死亡,新生儿有1例死亡,7例孕妇发生心衰经抢救后全部存活。全程护理干预后,孕妇病死率、新生儿病死率和孕妇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此外,妊娠并心脏病易在血容量增加的妊娠中期以后及产褥早期发生心衰[14]。产后护理干预中遵医嘱口服或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或者卡孕栓10 mg直肠给药,避免了穿刺刺激,降低了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使产妇出血得到控制,以减少子宫治疗的收缩,减少引起的心力衰竭的可能性[15]。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产后2、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产妇出血得到控制,能最大限度保存孕妇体力,无需进一步药物刺激子宫收缩治疗,减少了并发心衰的诱因。值得一提的是,护理干预通过全程监测预防并发症,使得住院时间缩短,提高了床位的利用率,提升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对于护理质量满意度增加。产后注意保持排大小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排便诱发心力衰竭,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或者留置尿管[16]。此外,病史环境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也非常重要。创建一个轻松舒适的氛围,护士与患者关系和谐,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安静,避免一切影响母子生活和休息诱因[17]。

综上所述,依据不同心脏病特点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进行围生期全程护理干预、心理干预、操作护理干预,发生心力衰竭者均抢救及时,挽回生命,效果明显。全程护理干预能预防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产后心力衰竭的发生,可有效地保证孕妇和婴儿的安全,降低孕妇和新生儿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王宏.1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80-82.

[2]苏玉英.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围生期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823-2824.

[3]张秋玲,李燕辉.干预性护理预防产后出血[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7):889-891.

[4]彭忠英.9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分析和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7,10(3):422-423.

[5]崔崇瑜.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6):468.

[6]吉开云.2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护理[J].河北医学,2010,6(3):363.

[7]王庆萍.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中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1,8(2):93-95.

[8],王小玲.对孕产妇保健知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5(11):35.

[9]郭艳.5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11-412.

[10]张莉.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围生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0):100-101.

[11]胡晓燕,杜宇,王永丽,等.妊娠合并心脏病妇女的围生期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10,50(12):112.

[12]赵秀珍.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742-2743.

[13]张凤芝.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2):154-156.

[14]毛校飞.剖宫产术后常见护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5):1359.

[15]逢秀云,毛军.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95-96.

[16]郝凤瑞.19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围生结局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3):174-175.

[17]杨建勋,邓树珍,冯伟玲,等.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4):103-106.

(收稿日期:2014-01-22本文编辑:任念)

[基金项目]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9-2073)。

本刊护理研究栏目介绍

探讨护理学领域某一方面的理论研究、护理学的发展趋势、护理模式的研究、中外护理的比较;护理实践中的新技术,护理管理与教学中的新经验;有关整体护理、专科护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个案护理、护理工作者的自身防护及其他与护理学科有关的内容。结合本学科特点与社会发展趋势,对新兴的社区护理,心理、精神卫生护理,康复护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须附中英文摘要,英文表达要规范准确,符合医药英文学术论文表达习惯。标引关键词4~8个。参考文献的引用数目应不低于13条,且近两年的文献应占30%以上。

来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邮政编码:100025

电话:010-59679061

篇7

关键词 非脱垂子宫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全子宫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113

资料与方法

收治2007年10月~2008年10月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患者128例,行TVH为研究组,年龄38~57岁。均有经阴道足月分娩史,产次1~4次,术前经妇查及B超等检查盆腔无粘连,附件无疾患;其中子宫肌瘤8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9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Ⅲ级(CINⅡ~Ⅲ)9例,子宫腺肌症18例。以同期住院手术指征相同的患者98例行TAH,为对照组,年龄37~57岁。两组均经分段诊刮、阴道脱落细胞学及宫颈活检组织检查等排除恶性肿瘤,除手术方式外,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手术方法[1]要点:①顺利打开前后腹膜是手术关键。注意分离宫颈直肠间隙无需分离过深,分离2~2.5cm即可。②处理子宫骶骨韧带、主韧带钳夹1~2把,切断后缝扎远端,近子宫侧无须缝扎。③采用特制的卵巢固有韧带拉钩,无须从前或后穹隆翻出子宫在直视下处理避免过度牵拉组织造成血管撕裂。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最高体温、最早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结 果

术中情况:TVH组均无中转开腹,无1例损伤邻近脏器及大出血,有44例采用子宫对半切开术加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分碎术。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注:与TAH组比较P

术后情况:TVH的患者仅有轻微下腹胀痛,而开腹手术组(TAH)则均有腹壁切口疼痛,腹部伤口剧烈疼痛明显多于TVH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及平均住院日短于TAH组(P

讨 论

子宫全切术既往均经开腹完成,腹壁切口长,术中肠道干扰多,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盆腹腔粘连机会多。阴式子宫全切术为近10年来开展的一种微创手术,对妇女盆腔干扰小,患者恢复快。尤其对老年患者合并内科并发症不能耐受开腹手术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是一种理想术式。与开腹相比,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而且伤口疼痛轻,腹部无瘢痕,患者乐于接受,效果满意。本文通过对临床情况相匹配的128例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与98例经腹全子宫切除的比较也发现除术中的出血量差异无显著外,其余的观察指标TVH组明显优于TAH组。另外,本研究还发现阴式子宫全切术对较大的子宫也是安全可行的,但子宫大小与手术难度存在一定相关性[2]。以往认为,子宫大小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并将超过妊娠3个月大小的子宫作为经阴道子宫切除的禁忌证。因为随着子宫增大,手术时间有所增加,术中出血量也增多。当子宫达妊娠14周以上时,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也明显增多。随着操作技术的改进,我们医院对孕10周以上55例患者成功地完成TVH,说明非脱垂大子宫(>10孕周)已不再是TVH的绝对禁忌证。TVH行非脱垂大子宫切除术时,其关键在于子宫娩出困难。此时可采用子宫对半切开,肌瘤剔除术以及子宫分碎术中的一种或多种联合应用,使子宫体积缩小后均成功从阴道切除,但必须要牢固结扎子宫血管,这是进行缩小子宫体积的先行条件。当然,阴式子宫全切术不能完全代替开腹手术,因为经阴道手术操作空间小,操作难度大,对盆腔的具体情况不能清楚看到,视野不清,必须考虑子宫体积、活动度、瘤体部位以及阴道弹性和容量。对于有严重盆腔粘连、合并有子宫过大超过脐部、子宫恶性肿瘤及阴道过于狭窄或无性生活者,开腹手术视野暴露好,操作更主动,仍为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最佳选择。

术前行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了解阴道松紧度、子宫大小、瘤置,充分估计子宫大小、活动度、与周围组织有否粘连及阴道条件,行宫颈刮片、必要时活检及诊刮排除恶性肿瘤,并做好中转进腹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

TVH术中注意事项:TVH术中操作关键在于掌握好切开阴道黏膜的位置及深度,否则易出血,分离膀胱阴道及直肠阴道间隙时易造成膀胱、直肠损伤。结扎子宫动静脉是减小子宫体积的先决条件,子宫动静脉结扎要牢靠,并尽可能地沿子宫体向上多次钳夹两侧宫旁组织及血管,经此步骤后再行减小子宫体积的各种方法时,子宫不出血或出血很少。因此行TVH手术要求手术医师具有熟练的阴道操作技术。

总之,阴式子宫切除术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创伤小、恢复快、无论从微创还是经济角度,阴式手术都值得推广。但在选择术式时应结合考虑疾病因素、患者状况、术者技能经验,选择最适合途径。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关键词】 教学法  妇产科 护理

【论文摘要】 笔者就妇产科护理学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系统讲述法、“逆向思维”教学法、巧用比喻联想教学法、典型病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妇产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教学的主干学科之一,历年来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多而杂,课时数较紧,加上专业特殊性,给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针对学科特点把枯燥的、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传授给学生,用什么方法教学使学生易懂、易接受、易感兴趣且扎实、牢固地掌握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笔者在近几年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工作中,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就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汇报如下。

1 循序渐进式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取知识的主动学习模式[1]。选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横向或纵向联系的章节作为PBL内容,如为笔者所在学校按生命周期模式培养的双语班学生编写了“不孕症及护理-辅助生殖技术及护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及护理”的循序渐进式PBL内容。具体操作:学生每8~10人一组,第一次课先由老师给出不孕症的典型病例“患者,女,32岁,结婚4年未怀孕,诊断为‘原发性不孕症’”,然后学生开始讨论,教师把握学生讨论的节奏及方向。经过积极的讨论后,围绕PBL病例形成一系列问题,之后各组每个学生分配1~2个问题,课后通过自学、查阅书籍、文献、检索或咨询获取答案。第二次课先由每组学生以PPT形式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在教师带领下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综合各种信息和资料,解决第一次课提出的问题,之后由老师给出有纵向联系的第二个病例“病史同前,该患者被建议进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由学生讨论形成问题,课后查阅资料。第三次课同样由各组学生汇报,老师组织讨论总结,然后老师给出第三个病例“病史同前,该患者3天前行促排卵治疗后出现下腹胀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遂急诊入院,诊断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第四次课时汇报总结上次课提出的问题。通过这几次纵向联系的PBL课程,学生们对不孕症的定义、常见病因、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辅助生殖技术的种类、各类的适应证、禁忌证、主要操作步骤、护理要点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卵巢过度刺激综合证”这一目前临床多见而理论课一般不讲授的辅助生殖技术常见并发症都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

2 系统讲述法

不可否认PBL教学法有显著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首先,PBL费时太多。为了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必须在讨论课开始前一周通过各种途径搜寻所需要的资料,由于医学生课程太多,花费在该环节上的时间过多,势必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其次,如果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PBL教学法的话则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学习,这对医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不利的[2]。因此笔者采取了PBL加系统讲授法的双轨教学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法相结合,既引入了PBL教学法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性,又避免了PBL教学法可能存在的知识面不全面,基础不扎实的局限性[3]。

3 “逆向思维”教学法

长期以来,临床护理课程的教学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按照“疾病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整理护理程序”的思维程序组织教学。这种教学程序与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是一致,是一种顺向思维过程,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学生以后的实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时候模仿临床“患者-临床表现-疾病-病因-处理原则-整理护理程序”的逆向思维过程组织教学,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充满思辩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在讲解“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护理”时,先给出学生“38岁已婚女患者,主诉外阴瘙痒、内裤上有豆腐渣样白带,诊断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病例。教师利用病例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然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1)什么是念珠菌性阴道炎?这种病常见吗?(2)这种病还有其他临床表现吗?(3)什么原因会导致这种疾病?(4)这种疾病怎么治疗?(5)作为一名护士,怎样为她提供护理?这样就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探求问题上,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从而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4 巧用比喻联想教学法

恰当的比喻联想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还可以加深印象、帮助记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有些知识可多年不忘。如讲授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和功能层时,笔者引入一首唐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将基底层比喻为“根”,功能层比喻为“春风吹又生”的“草”,每次月经剥脱的就是这层“草”,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在讲授内生殖器的解剖结构时,笔者参照幻灯图片给学生讲了一遍理论,然后叫一个学生到讲台上前臂展开,两手掌分别握住一个小球,并向下弯曲,两下肢并拢相当于阴道,躯体相当于子宫,两手臂相当于输卵管,两球相当于卵巢。用这种联想的方法形象地讲解内生殖器的结构,学生一般都能牢固掌握有关教学内容。

5 比较教学法

妇产科护理学内容多,需要记忆的知识也多,学生普遍反映“重点太多,容易混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比较教学法。即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章节及之前学过的内外科知识加以联系比较,辨别异同。通过比较,不仅认知异中之同,掌握知识的共性,也辨别同中之异,了解知识的个性。比如:分别将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侵袭性葡萄胎与绒癌、常见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常见生殖系统炎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高血压疾病、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与糖尿病等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遴选、聚合,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6 典型病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典型病例,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识别患者疾病问题,在掌握专科护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计划和实施综合的护理措施[4]。例如讲解“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子宫颈癌”等章节,由典型病例场景导入,其主要症状、体征映入学生眼帘,再讲授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诊断、处理原则,然后重点讲授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从课堂气氛可以看出,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课堂反应兴奋、兴趣勃发、全神贯注、提问踊跃,取得了课堂理论教学的较好效果。

7 模型直观教学法及多模体技术

在理论教学中充分利用模型可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提高理解、记忆效果。比如,在讲授“分娩机转”时,如果仅讲述理论,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若辅之以模型边讲边演示就很明了,讲完后让学生在模型上练习,使学生对该堂课的内容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在讲授“工具避孕法”时,给学生展示男、女用,各种类型和形状的宫内节育器;使用正面透明的子宫模型演示如何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并讲解适应证、禁忌证、副反应及护理要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难以用抽象的语言描述清楚的内容,如受精卵的形成、正常分娩、人工流产术的过程,以及罕见病例、珍贵的录像资料以幻灯、录象、VCD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出来,使课堂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应根据具体教学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无所谓好坏,每一种方法都各有优缺点,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依据教学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总之,单一的教学模式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易懂,多种教学方式也会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5],在妇产科护理临床教学改革、提高整体素质、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Kwan CY. Learning of medical pharmacology via innovation: a personal experience at McMaster and in Asia. Acta Pharmacol Sin,2004,25 (9): 1186-1194.

[2] 刘利平,方定志.PBL教学方法的调查和探索.医学教育探索,2006,5(1):95-96.

[3] 王丽琼,施晓波,丁依玲.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40-941.

篇9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护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主干课程。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以后的临床工作,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方法面临新的探索。

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去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把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知识的过程转变成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在研究中去发现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掌握知识的环节中就非常重要,尤其对于中专层次护理专业的教学尤为重要。笔者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级护理专业甲、乙两个班共计151例,均为女生,年龄18~23岁,评均年龄19.2岁,甲班为实验组,74例;乙班为对照组,77例,基础课成绩两组平均分别为79.8和81.5,经统计学处理,两个组学生在年龄、基础课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方法,按教学大纲统一要求教学。实验组采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1.3效果评估

1.3.1成绩评定 理论考核从妇产科护理题库中随机提取1套测试题,在规定时间内,闭卷考试;技能考核根据操作项目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模拟操作,当场打分。

1.3.2设计调查问卷 对151例学生进行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效果、学生的收获、学生的兴趣等。发放问卷151份,收回问卷151份。

2结果

见表1,2。

3讨论

3.1护理专业是昭通卫校的重点学科,护理教学是我校护理教育的主要方面,如何探索一条不同于大专和本科、适合中专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特色之路,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焦点问题[1,2]。笔者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强调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教学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2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根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中专教学有其特殊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3]。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和患者。任何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巩固说学知识,教学方法是关键。笔者在教学中,课前针对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一些相关链的课题,让学生结合教科书去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总结知识点,提出问题,讲课时有的放矢,,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要点,课后布置复习题,让学生针对性的巩固所学的内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使知识在头脑中得以强化吸收,有助于学生巩固掌握所学知识。

3.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学习有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就会增强自觉性,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认真作笔记,动脑筋爱提问题。教学中,充分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模拟情景。如,指导学生制作"妊娠生理的"课件,课件中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受精的过程、受精卵的输送与着床、胎儿的形成到成熟等过程,用视频播放,声光同步,使以往单一的文字教材转变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同学们十分认可。

3.4注重与学生的沟通,进行角色转换,培养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重要的是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寻根究底开拓创新。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何要采取左侧卧位。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自主学习探究找出相应的答案。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答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获得知识的喜悦。

3.5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学生比较,实验组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妇产科护理学习兴趣、主动查阅文献、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及对教学方法的评判,有显着性差异(P

说明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在"学"方面强调学生自主自学,在"教"方面注重的是方法培养,通过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去学,持之以恒,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林毅.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和构成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5,40(2):128-130.

篇10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筛选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出院的农村慢性疾病患者12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在我院明确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②患者方便完成随访。③患者能够生活自理,病情稳定。④患者无严重并发症。⑤患者无精神和语言障碍。⑥患者不处于哺乳与妊娠期。随机将患者分组,纳入到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均有60例患者。对照组内男性、女性分别有36例,24例;年龄37~68岁,中位年龄(58.77±3.22)岁;病程1~14年,病程均值(5.17±1.65)年。研究组内男性、女性分别有34例,26例;年龄35~68岁,中位年龄(58.01±3.04)岁;病程1~13年,病程均值(5.07±1.3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监控随访,提醒患者定期复查,予以随访,给予患者相应的用药指导,告知不良反应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开展药学干预,具体内容:①内科医生和临床药师成立专门干预小组,分析农村慢性疾病患者的需求和居家用药常用的不良状况,明确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制定药学干预主要内容和灵活的开展计划。②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文化程度,以灵活的形式为患者普及疾病知识,讲明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疾病常见的症状与并发症,说明治疗的重点,与患者分析疾病危险因素,告知怎样正确的应对。定期开展健康讲座,邀请患者和家属踊跃参加,以多媒体形式讲解慢性疾病控制要点、传授护理技能、普及日常保健知识。发放健康资料,以图解的形式让患者明确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应用剂量,强调遵医嘱顾虑用药的必要性,告知不规律用药以及擅自停药或更改用药剂量的严重后果,说明用药后常见不适反应和相应的应对办法。通过上门随访了解患者居家期间有无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不良因素,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习惯,同时和家属做高效交流,提高家属对疾病用药和慢性疾病防治的重视程度,并能够对依从性偏差的患者加强监督。③给予患者个体化的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病情、身材体状况、经济条件灵活选择用药方案,根据应用的药物详细说明药物应用次数、时间、剂量以及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患者在药盒上详细表明用法,对于老年患者,应当多进行重复性解释,指导患者能够完全理解。需要应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帮助患者和家属对应用的药物进行归类,列出用药时间表,教会患者和家属在用药后怎样进行正确观察,告知用药过程患者出现不适,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在随访结束时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即:患者能够坚持、规律的应用药物,为完全依从;患者偶尔需要他人督促用药,为部分依从;患者不配合用药或私自调整用药剂量,为不依从。统计随访期间患者用药发生不良反应情况。随访结束后评估患者用药知识知晓率。

1.4效果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价干预效果,即:患者随访结束时进行复查各项临床指标无异常或趋于正常,评价显效;患者复查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提示改善明显,评价有效;患者病情加重,评价无效。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各组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各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者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者采用非参数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比用药依从性

对比两组中用药完全依从人数研究组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用药知识知晓率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知识知晓率更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对比干预效果: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慢性疾病有病程长、容易反复、并发症多的特点,患者经过在院治疗能够控制病情,但出院后仍需要长时间甚至终身用药,从而保障有更加良好的预后[3]。对于慢性疾病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和用药依从性密切相关,良好的依从性也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依从性更加良好的患者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而较低的依从性往往会导致疾病控制效果不佳,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由此可以看出用药依从性对慢性疾病患者的重要性,我国地域广泛,如何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一直是广受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处于农村的患者,往往依从性并不高,是需要重视的群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