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阅读要求范文
时间:2024-04-12 11:2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的阅读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随之提高,需要更注重学生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深受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影响和束缚,致使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大打折扣。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响应新课改积极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索和不断改进,并且期望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样重要,任何一个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离不开阅读,不论是课本内文章的阅读还是课外兴趣读物的阅读。根据目前的相关统计报道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高中生群体,其中一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其阅读能力、水平良莠不齐,这种情况的发生归根结底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够显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在教会高中学生学会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含义,使学生通过阅读,从而使得其写作能力和文学修养得到提高。语文,是一门知识面宽广、包罗万象的学科,阅读教学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含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文章的表现方式、写作手法,积累文学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等,这些正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目的。
二、提高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就必须对高中生语文阅读体悟能力进行引导和提高。对于提高高中生阅读体悟的方法,笔者将提出问题式阅读、探究式阅读和体悟式阅读三种途径。
1.问题式阅读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高中生,较之初中生来说,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都已经有一定的水平和高度,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将其方法教给学生,并且引导他们建立一种属于并适合自己的阅读模式。举个例子来说,在高一年级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中的《荷塘月色》的学习中,教师就能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先对学生提出若干问题“本文写作顺序是什么?作者在写作中用到了哪些学做手法?作者为什么说‘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整篇文章。
2.探究式阅读
各年龄段的学生都有专属于那个阶段的特征、特性、心理特征,高中生也不例外,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高中生的阶段特性,有效合理安排一些探究性阅读课题,激发高中生的兴趣,使其阅读时找出探究式阅读的相关文章,结合探究式阅读课题内容的广泛性,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答案会不尽相同。所以通过探究性阅读,是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深入理解文章,更对学生形成专属于自己的阅读模式有很大帮助。
3.体悟式阅读
高中语文教师面对的高中学生,由于其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产生的理解和想法不尽相同,这便导致他们在阅读时候形成专属于自己的阅读风格和模式。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便可以采用体悟式阅读为教学方式,带领学生阅读一些辞藻优美的散文、诗歌或小说,引导其自己对散文、诗歌中的精华进行体会和感悟,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悟适合自己的阅读模式,提高阅读质量。
三、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途径
要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法的有效性,必须研究出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途径,下面笔者将结合课外阅读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两个方面提出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方案。
1.注重课外阅读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在要求学生做好课本上文章阅读的同时也要对课外阅读引起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课本课文内容,适当地选取相关课外文章进行辅助阅读教学,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和阅读能力,又可以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和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阅读、写作教学相结合
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并促使其形成独特的语文学习风格。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练习中,引导其学会灵活运用,实现学有所用,更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热情,所以将阅读、写作教学二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中《边城》一课的时候,可以对学生作出要求,要求其在对课文的阅读中,找出精美的语段和写作技巧,并要求学生模仿课文《边城》中刻画人物形象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做写作练习,引导其学以致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拥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教师仍然有部分人的教育理念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大大影响教学质量,致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尽如人意。笔者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提高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途径,希望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些许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耿亚青.浅议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5,02:142.
[2]谭春丽.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5,33:128.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教师角色定位
一、引言
在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中,给予高中生自由的阅读空间,能够有效地体现出高中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高中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中扮演好自身的重要角色,转变以往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角色,能够真正通过角色的转换来提升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教师在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在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中,和以往的课堂不同,教师并非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也并非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相反,教师必须为学生的阅读创造出必要的空间和条件,担任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营造出有利于学生的有效阅读的良好的氛围,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科学引导学生积极地提问和质疑,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语文自主阅读的兴趣,使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教师在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中如何扮演好自身的角色
(一)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途径。
所谓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运用教材上的文字资料来进行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研讨和研读文本,从而进行自主探究。要做好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教师就应该提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具体来说,要预习的内容应该涵盖下面的几个方面:明确文体,理解基本的文学常识,通读文章,认识生字,理解新词,把握文章层次,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欣赏课文的整体架构。教师可以给学生搜集并且打印一些便于他们理解文章的延伸拓展资料,让学生能够对这些资料进行有效的利用。认真地预习了文本之后,他们就能够具备对文本的发言权。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教学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因此,为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进行文本的预习和研读,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真正熟悉文章的基础上,教师接着对阅读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能够有效地的提升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在预习、阅读各种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认真的思考,并且记下遇到的问题,这就能够让他们产生出对文本的一种特殊的感悟和体验,从而能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非常扎实的基础。
在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认真地阅读和探究来得到启示,逐步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在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疑问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及时进行引导、组织和调控,通过点拨引导来开拓学生的思维,通过有效调控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自主探究拓展阅读的途径。
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担当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拓展阅读,积极参与阅读材料的选择,并且通过适当的点拨来促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第一步,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选择拓展阅读的资料;第二步,确立拓展阅读的目标;第三步,分组编写阅读训练题;第四步,小组交叉拓展训练;第五步,教师进行综合点拨;第六步,进行自主探究拓展阅读的学习评价。
其中,所谓“选择拓展阅读的资料”,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结合本单元语文教材上的资料的话题、主题、文体、题材等方面的特点来选好拓展阅读活动的文体资料。所谓“确立拓展阅读的目标”,就是学生根据近一段时间(或单元或学月)所进行的课内阅读训练目标来确立此次拓展阅读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谓“分组编写阅读训练题”,就是分小组对阅读资料根据阅读目标由各小组自主对阅读资料编写训练题,教师适时指导审阅。所谓“小组交叉拓展训练”,就是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以“本组出题另组训练”为原则进行交叉阅读考查。所谓“教师进行综合点拨”,就是既对编题进行综合点拨,也对训练进行有效的点拨。“进行自主探究拓展阅读的学习评价”既是对编题者的评价,又是对训练者的评价。
(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选阅读资料进行自主探究阅读训练的途径。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选阅读资料进行自主探究阅读训练是一种课外自主探究的方式。(1)进行阅读训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组成自主探究阅读小组;(2)学生在教师的原则指导下自主选取课外阅读资料;(3)研究自主探究阅读方案;(4)自主探究阅读;(5)小组讨论;(6)分工作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7)集体评价(展示成果、师生互评、选优入档)。
相对于传统的课外阅读方式来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选阅读资料进行自主探究阅读训练的途径具备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在阅读资料的选择方面并未放任自流,而是贴近自主探究阅读的自身特点以及高中语文学科特点,综合考虑到语文教材的内容、新课标的要求、高考的热点和社会的热点等不同的方面,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资料。
四、结语
本文探索了教师在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在我国的研究时间不是很长,这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堂上,仍然属于一个新生事物,仍然存在着很多不适应和亟待改进的地方,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持续地探究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真正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打造一个更加生动、和谐、生态的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个人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新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才智,2012,(02).
[2]付宁.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D].沈阳师范大学,2011.
[3]许莉莉.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中学阅读教学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1.
[4]张斌,沈艳.搭建平台提高能力;接下来,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平台的构建[J].中学语文,2009,(03).
篇3
关键词:语文阅读 高效 课堂
一、高中语文阅读
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诸多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也是相对独立的基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阅读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准的标尺。因而,培养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指从书面语言符号中获取意义的一种技能。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考察高中语文能力所含有的具体能力。从纵向维度而言,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可以细化为认知性、理解性、鉴赏性、评价性、创造性等技能。从横向维度考虑,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又可以具体化为认知、理解和记忆等技能。
(二)掌握阅读规律
教师引导高中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阅读规律是至关重要的。高中语文阅读规律是:清楚文章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不同文体的文章,又有其特殊规律。例如,写人的抒情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人公的生活背景,习惯性动作,说话的语气;而写事的抒情文,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来龙去脉,掌握事件发展的关键点;针对小说的阅读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的形象、事件的环境描写和事情或者是事件的发展等等关键性因素。
二、高中阅读教学的现状
常见的现象是,部分高中学生看不懂一般的语体文,往往是,年级越高的高中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越低。通常高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能是标签式短语的理解,丝毫没有能力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摆脱高中传统阅读理论知识和固定思维模式,是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语文阅读教学无中心
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会出现脱离课程标准,撇开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从而导致出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无中心的问题。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常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
(二)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亟待改变
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侧重应试方面的W习,如对阅读技巧的掌握,而不是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表明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为基础,教学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高中生在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中要纠正学习中的被动性,要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高中语文阅读方法浅谈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弱点,表现为:内容少、学习效果差、教学费劲。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看,关键是教师在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是阅读理解学习的主体,忽视学生对语文文本的主动自主学习与阅读。针对此情况,教师应及时转变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阅读认知
针对学生的阅读认识能力,教师首先要讲解常用的字、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的基本知识。阅读认知能力是阅读中最基本的能力,高中生的阅读认知能力是要求能将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意义信息的能力。作为高中生,在语文阅读中已经不存在文字上的障碍,那读不懂文章的原因是为何?阅读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已经指明,高中生读不懂文章是因为看不懂句子的意思。例如,在《师说》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师、传、道”等文言常用实词;同时巩固常用虚词“于、而、乎、其”的用法,了解“学者、所以、不必”等古今字义的差异,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教师应该侧重积累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性材料和与其有关联的各种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阅读理解
教师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要抓住文章的精髓,实现知识的由浅入深的递进。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时能实现阅读信息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例如,在《装在袋子里的人》课堂教学中,针对这篇外国小说翻译而来的文学作品,在理解作品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别理科夫形象的现代意义与世界意义,二是注意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艺术技巧,如象征性表现手法、人物性格夸张性的刻画和小说的框架结构。面对较多的信息,教师应给学生指引出阅读的切入点,以利于高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是学生阅读能力中较高一级的能力,阅读鉴赏强调对阅读内容的辨析与体验或者是感受,涵盖对阅读内容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鉴赏。具体到高中阅读课堂教学中,阅读鉴赏表现为对阅读内容题旨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对阅读内容的语言、结构的表现手法等。例如,在《故都的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此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并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形”,领悟蕴涵与“形”中的“神”,并初步体验文章中“形”和“神”的辩证关系。
(四)阅读表达
阅读表达能力是对阅读理解效果的检测。针对高中生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内容用自己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其实,阅读内容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写出,即书面表达,或者利用语言的形式输出,即口头表达,是加工语言信息和形成记忆的有效方式。例如,在《雨巷》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之前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性地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是擅长的表达方式表达出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四、结语
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将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综合运用和有机结合的过程。阅读水平是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的整体体现。教师做好阅读教学,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直接的帮助,而且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宪峰.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5).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建议
当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依然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所谓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涯中,能够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就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某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理念过于“功利”,教师的教学不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是为了应付高考,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再符合时展变化的需要。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以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1.阅读教学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师的阅读教学而言,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是指引教师教学前进的方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切地来讲,对于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而言,由于课时的限制,使得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为阅读教学设置多少教学时间,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往往是一带而过。因为,很多教师认为,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阅读应当是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已经不需要教师给予过多的指导。所以,教师对阅读教学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
2.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对于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而言,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保障。只有学生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整合起来,才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养分,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压根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当成是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压力较大,而高中阶段的科目众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根本没有精力顾及课外阅读,从而使得高中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已经成为了一个空白。课外阅读的缺失,直接束缚了学生视野和知识的储备和提升。
3.不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如果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就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阅读对学生而言,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会为了某种目的去阅读,而是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阅读,这样的阅读习惯,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这一切都是源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缺乏前瞻性,缺乏系统性,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提升。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对策
针对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教学,通过对自己阅读教学所存在问题的不断改进,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那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怎样的教学手段,实现良好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呢?
1.凸显主体地位,激发阅读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强调的: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对于阅读这样的教学而言,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用心去读,达到和作者之间心灵上的共鸣和感应,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阅读,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方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是很多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阅读游戏或者是开展阅读竞赛等,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其乐无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2.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共同构成学生阅读的两大部分。而对于高中A段的学生而言,由于课内实践有限,那课外阅读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亦可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和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3.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书籍是人类灵魂的终身伴侣。这句话对我们所有人而言,应当是耳熟能详的。只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有几个人能将阅读作为自己的伴侣?相信随着社会的变迁,很多人都做不到。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学生当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生活应当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习惯的培养,改变学生懒散的习惯和毛病,促进学生阅读效率的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是对于绝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他们的阅读教学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种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对策:凸显主体地位,激发阅读兴趣;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体验阅读 教学策略 语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直在强调高中语文活动的体验课程教学的加强,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以高中学生的特殊的语文学习感受及体验为根本,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深入体验课文的含义和思想,加深其中内涵的理解,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和审美体验更进一步。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活动的教学体验课程阅读教学,本文将在下面详细阐述。
一.高中语文活动的诵读和体验教学
1、涵泳体验
涵泳是我国传承下来的语文教育的传统、优秀和宝贵的经验。涵泳作为传统的、相对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文章时要仔细品读文章的每一部分甚至每一字,在诵读的进行过程中咀嚼文章的字词和文章的意蕴,体味文章的内在情韵,进而领会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涵”为“沉浸”,“泳”有“潜泳”。涵泳本指沉浸于水中,后引申为细细体会之义。涵泳文章可以充分理解文章的悠远思想及丰富的意蕴,使得学生的心灵深入于文章中,进而获得体验式的认识和情感。涵泳作为传统的体验阅读的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静心阅读以理解文章的深刻内延,获得体验。
2、朗读体验
朗读因其注重把文章读出来,所以可以有助于学生理清并梳理文章的内涵从而加深体验。朗读侧重读的效果,要求声音响亮,读起来流畅、清晰。朗读的加深体验是朗诵,朗诵因要求把文章的情感表达出来而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体验。朗诵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体验能力主要表现在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帮助,朗诵看重咬文嚼字,以准确地表达文章情感,从而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也使得学生通过深入理解文章内涵,而提取出一些情感和文字表达的文字,便于日后作文创作。教师开展阅读体验教学时,要把朗读、朗诵及涵泳巧妙结合,发挥各自功能。
3、背诵体验
背诵文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深入体验文章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增强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背诵能够深化教学成果,使之有效保存后再延续学生的文章的阅读体验,把阅读体验激活为审美和文化双重体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对于语文中的经典文章在理解、涵泳、朗读、朗诵的基础上背诵,加深理解文章和语言、文化积累。
二.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对话交流体验
1、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师生间对话体验
老师与学生在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教学开展时进行对话体验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沟通、阅读的过程。通过对话交流,教师把自己关于教学内容的的阅读体验传递于学生,而学生以阅读和对话方式把自身的体验表述给教师,两种来自不同对象和阅读体验在碰撞、融通之中彼此回应,进而促成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有效实施。
阅读式体验教学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地阅读空间,教师要怀着平等、鼓励的态度与学生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对话,通过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对话的指向,提供学生疑难解答,创设语文体验课堂的对话体验教学体系,加大学生阅读体验。
2、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学生间交流体验
学生之间通过分享对方的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阅读体验,能够汲取他人阅读体验中的精华,获取更多的阅读启迪和阅读感染,从而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体验能力,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给对方,也能从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激励、提升自己。在表达阅读体验过程中,学生借着表达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在以后的阅读体验中加以改进。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学生发展 教学策略
对与高中语文的教学来说,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课堂的互动性。文字作为语文教学和学习的典型符号,一定要让学生爱上文字、不断的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阅读过程中牵扯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它也影响到了生字词、写作、沟通交际能力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考所占的分值是比较多的,并且未来发展的趋势也看得出,阅读越来越重要。但是就笔者的调查发现,很多的语文课堂没有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学生课下阅读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偏低,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提升阅读课的地位,让学生学会主动阅读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非常紧凑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中学习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的出现导致很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抓了易提分数的部分,比如写作、词汇、古诗词背诵等。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化的持久性过程,在考试的时候由于阅读材料基本都是新的,或者学生没有遇到过的,老师就觉得阅读的分数不好得,导致阅读教学形同虚设,很多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阅读课。长此下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会下降,无论是阅读分值还是综合能力都不会提升,严重的会形成恶性循环。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就需要革新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改变以往的不合理的教学认知,提升阅读的地位,开设语文阅读课,并且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阅读本来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给与相应的课堂地位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阅读教学其实它的范围不仅仅是课堂,还要引导学生课下学会主动阅读。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有一个长久的坚持过程,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比如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写读后感等,以一定学习压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阅读比赛,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通过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阅读的需要,进而提升阅读欲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旦学生拥有了阅读的兴趣,他们就会爱不释手,从中汲取营养,进而提升阅读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提升高考成绩,实现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当的扩充阅读的素材
语文课程的教学就是与文字打交道,学习的内容一般较为滞后,如果教学过程较为单一的话,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存在这样一个悖论:高中生都识字,但是语文成绩并不理想。很多的优秀学生英语满分150可以考到130以上,满分150的数学,有的学生可以考到满分,但是语文这一科,很多学生却考不出理想的成绩,能上110分都算不错的成绩了。当然我们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判定学习的好坏,但是分数的背后或多或少都会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实践证明,拥有浓厚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往往语文成绩较好,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各项语文知识积累的过程,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有着直接的关联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就要夯实语文基础知识,这也是阅读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必要的词汇、语法等知识,学生才能开展有效的阅读。其次,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总结的能力。阅读不能泛泛而读,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就是阅读之后有所收获,这种收获的体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写读后感、可以模仿、可以完成阅读练习题、也可以总结段落大意,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等等。最后,引导学生定期不定期的阅读,让阅读本身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要。针对阅读来说,不要局限于教材、辅助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当的扩充阅读材料。除了完成必要的课内阅读之外,还可以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国内外名著阅读、往年的高考阅读材料阅读、期刊杂志阅读等等,切记中规中矩。
三、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同样是阅读,有的学生阅读之后能很快的理解文章,理解作者的寓意,也能顺利的完成阅读问题。但是有些同学在阅读中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泛泛而读,为了阅读而阅读,导致阅读之后还是满脑子空白,也不能应答后面的阅读问题。对与高中语文阅读来说,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可以采取适当的阅读方式,如精读、快度浏览等;可以先看阅读问题,然后开展针对性的阅读,这样也能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阅读中要找准每段的中心句、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耳熟的作者,要结合作者的背景来理解文章;深入的剖析文章,了解文章背后的寓意等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如何运用,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依据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这样势必会大大的提升阅读的质量。
新形势下,强化和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样也符合学生的切身利益。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革新教学思维,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提升教学的质量。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长久坚持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也不要急功近利,一定要按部就班的开展阅读教学工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学习内容的角度分析还是考试所占分值的角度分析,阅读教学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有效性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文学习旨在提高语言能力,体验语言富含的文化知识。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备受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加强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得到提升,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神奇魅力。但是,由于教学目标的单一化以及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有效性仍然不是那么理想。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阅读具有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需要平常点滴知识的积累和理解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再加上高中生需要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多,对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也就相对减少。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积极性大减,教师谈到阅读教学已无计可施,这令语文阅读教学陷入泥塘。
总结起来,高中阅读现状如下:第一,阅读教学观念落后,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第二,肢解教材,以教材和参考书为主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理解和感受过程。第三,运用新型的互动式的教学环节或手段,但不引导学生感受和探索发现。第四,阅读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实际,仅仅陷在教学阅读教材中。第五,语文阅读时间较短,积淀不厚,且课外读物较少。
二、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课堂的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给予重视。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心境,聆听作者的心声,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则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和技巧,领略作者的处境和思想感情,促进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二则还要有效增加学生知识点扩大学生学习眼界,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亦是如此。阅读兴趣能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首先环节。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探索、自主感受、自主总结和归纳。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思考得到的感受,才是印象深刻的,才不是容易忘记的浅显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且他们的思维习惯和情感感知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要了解他们,对症下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反应等来分析学生的感受,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效果等制定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小游戏或是小活动,做到因材施教,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和谐氛围。
(二)尊重高中学生的阅读体验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学习中是主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达到有效性教学的目的。教学课堂并不是展示教师博学多才的舞台,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舞台。传统的教学中只见教师孜孜不倦地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过程,造成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升。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性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出发,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增强阅读体验,进而学会阅读。
课堂阅读中,教师设计阅读活动,其效果是否达到有效性,关键在于阅读活动的设计和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否真正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参与了多少,参与的程度有多少,也是衡量阅读活动是否具有有效性的因素之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感受阅读乐趣,增强阅读体验。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关于如何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要从较高层次上全面理解阅读的内容和要求,并在理解知识后选择和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形式,方便学生学习。较高的层次主要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不应该只关注知识讲解,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解读。第二,教师要深入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准确地确立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选择科学的学习方式。
(三)提高学生的细读精读和鉴赏能力
文学文本解读主要有一般性阅读、细读和批评性阅读三个层次。一般性阅读,也称粗读,只要求读者由通晓文字到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所表达的意愿即可。批评性阅读则是最高的一个层次,它要求读者在掌握文章的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对文本做一个深度解读并给出相关评论。然而细读是指在一般性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研究文本中的词语搭配、表现手法、特殊句式等来体味每个词的原义、暗示义、延伸义等。
高中生此时的层次不应该停留在一般性阅读上,应该在细读精读的层次上。通过精读文章的字词意,了解文章中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暗示义等,提高读者的文字鉴赏能力和思维水平和文学水平的提升。因此,立足于教材文本,体会文学作品的神韵,提高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阅读是文本、学生以及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高效率的阅读,培养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同时引导他们进行发散思维和研究性阅读,并从中获得成长的启迪。
一、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新课标对高中生的要求是课外练笔不少于两万字,课外阅读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字,而且要能在四十五分钟之内写出六百字左右的文章。但是迫于高考的压力,大部分学生只能把有限的时间投入于题海之中,很难再抽出时间课外阅读,这样就容易导致语文积累严重缺乏,阅读和作文问题层出不穷。对于这样的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定期举行专题阅读,作为拓展和课堂延伸阅读,比如“红楼梦”、“苏轼”等,都可以作为阶段阅读的目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查找、阅读相关内容,并整理出阅读笔记,然后定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交流自己近期的阅读感悟和总结,可以是对文本的感悟,也可以是对阅读方法的总结,也可以是自己对某一文人的看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尽情发挥,也可以让大家在互相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把阅读笔记当作任务,定期检查,及时给出有效建议,并将做得好的阅读笔记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让其他学生观摩,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有效地积累各种信息,长久坚持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丰富的阅读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课本知识来创设情境,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如表演、音乐等等。在学习《茶馆》这篇情境性比较强的课文时,笔者曾经依据故事人物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自己选定一个场次分角色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发地进行组织、编剧、导演等。当然,要想让自己的表演成功,学生会自发地将文本多读几遍,揣摩剧中人物的表情和心理,经过多次阅读,肯定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有所加深。同时,通过自己的表演,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就得到激发,在表演的时候,语文教师还可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背景图片,让大家都能更快地进入《茶馆》的情境,此次《茶馆》的表演相当成功,学生的表演有点出乎笔者的意外,学生们的精心准备和认真的态度让笔者大吃一惊。此外,在教授诗歌单元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播放部分诗歌的录音带,配乐朗诵的诗歌往往会让学生沉醉其中,“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这柔美的音乐和朗诵之中,学生的灵感和兴趣也就能得到激发。此外,欣赏过后,语文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诵,自己挑选诗歌和背景音乐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而整体表演的效果往往是跟学生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和阅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学生的阅读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很多平时不怎么阅读的学生在课外的时候还开始看《红楼梦》等文学书籍,这说明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被激发出来。
三、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及研究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从课本内容寻找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研究性阅读,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启发。比如,《故乡》中的名句“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句子可以引发学生的创新思考,激励学生从困境中找出路,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人生观的形成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再如,学习《沁园春雪》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意境,再进一步揣摩作者的气魄和心境,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到很多积极的思想,这也可能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正面的影响,这样的思考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阅读应该是主动地进行研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并进行研究性阅读,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并自己寻找其中的原因,这样能训练学生阅读的思维,从而也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讲授《荷塘月色》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就文章第一句话发问:“是什么导致作者颇不平静的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文章并寻找答案,当然,“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在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解答之后加以引导,与学生一起分析作者写作的背景,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从而就可以得出答案不是单一的,政治、文化、经济、家庭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作者“心里颇不平静”,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我们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小的研究性课题。
四、鼓励批判性阅读
学生从阅读中得到的信息往往是不同的,但是当前高中生的学业压力往往较大,所以大多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容易照本宣科,只是一味地听语文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并且牢牢记住,思维狭隘,很难有质疑和批判。然而,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而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阅读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对课本文章进行质疑与批判,让学生保持思维独立和个性独立,敢于自己判断,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因而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打断自己的分析,在学生发表自己建议的时候,教师也不应急于否定学生的意见,更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强制他们听从,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辩论,让学生自由发挥,当然,为了避免混乱与无序,教师也应当进行引导,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教师绝对不可以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与思考,而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
参考文献
[1]刘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索[J].科教前沿,2009.
[2]朱远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科研,2010,11.
[3]蒲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读与写杂志,2010,02.
[4]王伟明.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设计[J].教学设计,2005,04.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87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要与语文课程实现有机统一,教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能力,还要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改善阅读教学质量已经十分必要,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一、有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通过阅读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授,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需要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改进。有效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是新课改的要求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业的成败,还关系到以后的人生发展,对一个人的终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的进一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效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是将这一教学指导思想付诸实践的关键环节。
(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语文教学丰富多彩,而阅读教学最能体现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使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块。能否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关系到阅读教学资源能否得以充分利用、优化配置。只有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新的资源才能得以进一步开发,最终实现语文教学资源体系的优化配置。
(三)进行有效的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要能够有效把握文章的题材,在对文章背景环境有效掌握的情况下,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对文章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进行有效把握,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只有有效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才能对文章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最终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效把握中心主旨。
二、有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要想有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对于学习而言,学生抱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尤其是像语文这样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效融入个人情感的学科而言,教师想要进行有效施教,更要能够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不是每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中更容易有效实现知识的传递,学生对教师的思想与方法也更容易接受。但是对于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学生而言,就会对教师的讲解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把握好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从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出发。从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出发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不管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处于何种水平之上,都需要教师尊重客观实际,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例如:如果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比较高,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阅读训练,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比较一般,那么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还要注重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3.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对于语文这门需要学生投入个人见解与情感的学科而言,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对于不同个性特种的学生,教学方法应该有所区别,这样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阅读理解并不是无章可循的,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也很有必要。就阅读而言,如果能够有效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有效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同时很多阅读理解问题又是对文章细节的考察,因此,学生还要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细节问题的所在。有效的阅读技巧并非教师的一次指导就能够有效掌握的,需要学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5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价值观也在不断的提升,价值观是人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形态的影响,很多人一味的追求名利权力,导致价值观的扭曲。语文学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其教学内容包含多种人文色彩,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像,阅读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然而在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而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引发了很多教育问题。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忽视学生价值观和个性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提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个性。但是,由于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无法因材施教,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价值观教育。
2、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要实施价值观教育,首先教师自身要有高尚的德行,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对学生起到好的表率和带头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职业素质并不高,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也只注重形式,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非常不利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价值观教育。
3、教学形式单一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化,忽视了对学生的读写结合教育。在高中阅读教学中,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内容,进一步开展有效的价值观教育。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教学形式单一化,这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性。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培养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开展价值观教育。这同时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价值。首先,教师要合理优化语文教材内容,科学设计教材内容,根据文章表现形式找准教育的切入点,体现出阅读课文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师要抓住教学精髓,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阅读课文的意义,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才是有意义的。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意识到学生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要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模式,确保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这促进了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提升。最后,在高中语文阅读价值观教育中,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自身的应变能力、教学风格和成长经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展现出教学内容和自身的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价值观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提升语文教学的综合素养
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学生有直接影响,为了高效开展价值观教育,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影响,这样才能有效开展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感情。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渗透价值观教育,使学生逐渐的受到影响,这同时对教师综合素养有很高要求,尤其是运用教材事例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抓住教育的切入点,因为在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学生会产生迷茫、困惑的现象,这时便需要教师通过正面的事例去引导学生,化解学生心中的迷惑,促进学生能够从思想上开始转变。如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时,体现出诗人李白对自由的向往,通过正面的事例可以引导学生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和自身的道德底线,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课外事例培养学生,如在学习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文章时,文章讲解的是动物知恩图报的品质,通过这篇文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使学生在为人处事中知道知恩图报,别人对自己的好要记得回报,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恩情,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无私奉献,我们要懂得回报父母。通过正面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品质,通过反面教材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一些反面思想是不能有的,如在学习守财奴文章时,文章真实的展现出贪婪、执迷的反面思想,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加强读写教学的结合,促进学生价值观教育
为了有效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价值观教育,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进而构建完整的学生价值观体系。第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识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又是促进教学的最佳方式,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第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进而使学生的情感更丰富,思维很活跃,将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受、看法和观点,通过过写作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想认识也随之提升,积极促进了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第三,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到更多有利于价值观教育的知识,通过写作的方式学生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的写下来,进一步促进自身价值观的升华。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内部管理细则
- 下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