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4-04-12 11:2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

篇1

通信运营与企业信息化

开栏语:当前,企业信息化需求与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使得电信运营商、IT解决方案供应商都越来越重视依托电信网络提供企业需要的信息服务和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为宽带网以及电信业创新业务带来了机遇,运营商纷纷推出面向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的信息化方案。为推荐和交流面向企业级应用的电信创新业务和解决方案,促进企业用户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良性互动,本报自本期开始特推出“通信运营与企业信息化”专栏。敬请广大读者、企业IT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各大电信运营商关注并踊跃投稿。

赵宁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总,公司有100多人,在全国各地还设有很多分部,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公司进行信息化改造。令赵总着急的是,公司目前连对外的网站都没有,而且公司对客户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都停留在最原始的方法上。但由于目前公司的实力有限,不可能请专业人士建设企业网站,况且购买服务器、请技术人员维护、购买正版软件等也需要很多资金。“投入大,周期长”的顾虑使公司的信息化改造止步不前。

在我国,中小企业只有9%左右实施了信息化工程,远远低于国外70%的平均标准,这给急需向ICT转型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运营商依靠自身的优势,纷纷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这就像是一套简单而营养全面的快餐。大量和赵总的公司一样的中小型企业,只要每月支付很少的费用,就能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中小企业何以成信息化“困难户”

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4200多万,近90%的中小企业还未建立自己的网站,而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易的公司仅占总数的8%,80%的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局限于企业形象展示和信息查询。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大部分国内中小企业认为,公司购买电脑组建了局域网,能够接入互联网,就是实现了信息化; 普遍重硬件,轻软件,没有认识到通过信息化应用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性。

■ 资金投入不足。发达国家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占总资产的8%~10%,我国只有0.3%。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对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大企业。而在目前国内ERP、OA、CRM等信息化软件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主要还是高端产品,从初始投入到后续的二次开发、运行中的系统维护、更新和管理费用均需要高昂的软硬件成本,这往往令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信息化建设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大型、巨型企业有实力斥巨资自己搭建信息化平台,享用先进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而更多的中小企业因无力承担高昂的信息化成本而愈加处于竞争劣势。

■ 系统开发周期长。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灵活多变,企业投资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周期又比较长,一般的企业很难自行开发。

■ 人才瓶颈。很多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IT人员,不可能为IT系统配备专业的人才。

■ 管理瓶颈。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如果中小企业自行建设系统,对系统的软硬件管理、维护、使用将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另外病毒的阻断、黑客的防范都会加大管理的难度。

透视“宽带商务”模式

2006年,政府提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几大电信运营商响应政府号召,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其中网通推出的“宽带商务”品牌旨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整合企业内外部通信需求,从建设、运营以及服务上提供了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 建设――采用标准化模块+个性定制的ASP 模式。

中小型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变化快,它们总体需求相近,个体存在差异,在建设上采用“标准化模块+个性化定制”的ASP解决方案能很好解决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营商作为应用服务提供商搭建宽带商务平台,聚合CP/SP,通过一站式服务的方式打造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的目的。

运营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业务的运营者,在整个价值链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提供基础通信产品、通信增值产品及部分信息化应用,建设与运营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自身品牌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业务的销售及服务。AP(应用提供商)负责提供客户所需的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 CSP(客户服务支撑者)代表运营商向客户提供信息化应用的实施、运行维护及培训等服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营商采用“自助餐”模式向企业提供服务。功能模块包括进销存管理、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HR)、客户关系管理(CRM)、虚拟呼叫中心、企业直线(4006)、免费服务热线(800)、企业号码导航、企业自动建站等。中小企业可选择适合自身的信息化增值业务和应用的附加服务,同时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通过个性化定制的方法,满足不同的需求。

■ 运营――采用“一站式”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一站式”服务,不希望为企业信息化增加人员或机构,并且需要售后服务得到长期保障。运营商推出的商务解决方案,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产品方面具有独特竞争优势,将基础通信产品、增值通信产品与信息化应用产品打包,以“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宽带商务”采用“平台自主运营、应用部分引入合作”的运营模式。由运营商整合各类信息化应用及其他通信服务,以统一界面向客户提供,用户一次登录完成统一接入和计费; 各类信息化应用有机整合,可实现应用层互通,系统提供商仅在后台提供支撑; 模式上采用自主运营,保证产品的长期服务能力,有效控制系统提供商变动的风险。

这种一站式服务方式不仅能提高中小企业的工作效率,还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只需要以租用方式即可享受各类专业的IT系统服务。一切开通、付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信息安全得到保障,成本更为低廉。

■ 平台――依托电信级服务保安全。

依靠传统运营商的电信级运营平台,“宽带商务”在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免去企业客户升级与维护的麻烦。同时依靠运营商强大的硬件平台、专业的技术人员、安全技术、严格的维护制度来保证平台7×24小时稳定运行以及数据的安全,避免了企业客户自行建设系统难以解决的病毒威胁、黑客攻击、以及维护人员缺乏的问题。

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 风险管理

1.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主要特征是在其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灵活性较强,并在近10年来,中小企业不断地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但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经过这场生死灾难后,也渐渐地意识到实现企业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唯一出路。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意识不足,麻木投入严重。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意识到要大力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比例持续上升。但由于领导的意识过于肤浅,认为企业信息化只是聘请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为自己的企业制作一个网站,或建立自己企业的局域网,甚至大规模购买计算机硬件软件等,而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也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企业内在员工的整体素质。因此,大部分的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都以失败告终或信息化建设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1.2信息化技术应用简单。大部分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仅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停留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办公软件及财务软件等简单办公自动化,而没有真正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智能控制、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及电子协同商务、企业智能决策与管理等高级阶段。

1.3信息化建设难度大。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企业领导层的阻碍,即企业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度不够,使得企业信息建设困难重重。另外中小企业高素质技术管理型的复合人才缺乏,再加上企业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这些都使得中小企业建设企业信息化难度增大。

2.中小企业信息化风险分析

2.1信息化实施风险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受到全球经济发展、现代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电子商务等影响,几乎都知道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不断地建设企业信息化。但由于存在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使得在企业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带各种风险。如企业在引入信息化建设时,对企业信息化的认知度不够,从而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及支持不够,或领导的麻木投入,引入与自己企业实际不相符的商业软件,或是只重视技术的引入不重视企业内部环境、制度建立、人员培训等,这些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风险。

2.2企业业务重组的风险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其中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而企业的业务流程又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密不可分,如业务重组往往会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及权力机构调整、人员的调动,甚至很多人员及岗位、权力都可能被流程取而代之,这些在中小企业中,往往又是阻碍又是致命的,因此,如果企业的领导层不能很好地进行企业业务重组,为企业信息建设建立良好的环境,那必定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巨大风险。

2.3信息安全风险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原因,如中小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下的风险认知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员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普通偏低等,使得中小企业难于应对网络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移动存储器和网络共享泄密等能力,甚至由于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风险意识不够等原因,也可能使得企业的电子资料很容易地泄露商业核心秘密,这些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3.中小企业信息化风险应对策略

3.1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

企业建立信息化全过程,如何降低信息化风险,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企业领导层的风险意识,引进成熟有效的风险管理,加快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只有企业管理层意识到了信息化风险,在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下,才能提高整个企业的员工风险意识。同时还可以建立企业的信息化风险控制及应急预案,从而使得企业更灵活地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最终将信息化风险降到最低。

3.2加强员工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培养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成功率也不断上升,但我国中小企业的员工对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普通较低,可以说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员工只能用计算机进行一般的操作,而熟练使用计算机又熟练掌握企业信息化操作却很少,至于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管理复合人才就更为稀缺。因此,对于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小企业来说,应加大投入对本企业员工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风险及管理知识等全方面的培训,同时加速与高等院校进行深度合作,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

4.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化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唯一选择,但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如何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风险,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章文光,蔡翔.中国企业信息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3

[2]于嘉.企业信息化风险的防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2):48-50

[3]刘福来,金志芳.企业信息化风险防范探讨[J].企业经济,2003,(8):49-50

[4]田中玉.浅议企业信息化风险及其规避[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7,(11):92-94

篇3

如何使信息化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助推器,已经成为信息化服务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对此,各大运营商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十一年之久的中企动力认为,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发展的道路上,不光要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调整服务方式和方向,也要帮助企业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才是产业长足发展的基础。

用户需求决定服务模式

中小企业的特点是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但个体规模较小,缺乏人才、资金,资源有限,综合实力弱。同时,其外部竞争环境恶劣,自身发展方向经常调整,业务多变。在信息化方面,他们的认知有限,缺乏专业的IT技术人员,投资预算很少,但又非常渴望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竞争能力。因此这些企业在进行了初步的网站建设工作后,往往无意识或无力对网站进行维护,也就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推广和营销。

实际上,网站建设是一个配套的过程,有了网站,如何推广,如何让网站真正给企业带来客户才是最根本的。正如中企动力CTO胡广斌所言,“客户需要清楚的知道我这个月花钱做的推广效果怎么样,哪一个渠道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需要持续追加投入。哪一个方面的效果,对于我的受众人群可能效果不太好,我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投入。”在胡广斌看来,建完网站之后的营销和推广已变成中小企业非常关键的部分。这个关键部分也正是中小企业的需求所在。

为了适应客户的需求,中企动力十一年来跟着客户规模不断往前走和成长,所提供的服务涵盖了建站、推广等在内的整体网络营销解决方案,产品功能完全基于企业客户的需求而设定。“举个例子,客户打开企业网站,浏览了基本信息之后,往往需要一些沟通、互动的内容,来加深对企业和产品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展示的基础上推出在线客服、在线留言、在线咨询、4007号码服务等多种在线沟通工具,使客户在浏览企业网页的时候,可以随时跟客服人员沟通、互动。同时,这种配套的功能,不仅是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可以实现中企动力和企业间的沟通。当企业使用了我们系统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可以在线跟我们运营客服人员沟通,解决问题。”

当然,这种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并不仅限于网站部分。“当你有了营销,有了推广,有了客户之后,除了在页面上的在线沟通以外,邮件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电子邮件来进行日常沟通,订单什么的都是通过邮件来发,所以我们就配套了企业的邮件系统,跟网站产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帮助企业解决后续企业沟通和通讯的问题。”胡广斌表示,在用户需求的不断改变中,中企动力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与创新,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上寻找着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信息化运营商的技术手段,可以为企业用户带来很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但大多数的运营商只关注用户共性的问题,一套系统服务于几千、几万个用户。事实上,这种服务并不适用于中国中小企业群体。中企动力现在服务的几十万家中小企业客户,各个行业都有,包括制造业,服务业,政府,学校、医院,不同的行业。网站都是这个网站,但是每一个不同的行业甚至不同的企业网站要展示的元素。对于信息化,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胡广斌一语道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正面临的尖锐矛盾。

造成这个尖锐矛盾的原因之一就是通用与个性化分的不甚清楚。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的需求,包括通用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决定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基本模式和发展方向。然而,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而言,单单这样是远远不够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缓慢的最终症结,还在中小企业自身,他们无法真正了解自身的需求是什么,信息化定位是什么,也就无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式。

找准定位方能长足发展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不光要看到个性化的趋势,企业也应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才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在我国属于规模非常庞大的群体,实际上也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中贡献非常之大的群体。,这个层次的发展水平是非常不齐的,有的企业可能刚刚开始,有的企业可能在初级阶段,有的可能已经发展的不错了。而针对这样的过程,有专业分析人士也指出,首先企业要明确自身的核心业务,有了清晰的定位就更能选择与企业自身特点相适合的互联网产品,从而达到最好的宣传互动效果,达到最大收益。

胡广斌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中企动力与中小企业打交道的11年时间里,发现一些常态性的问题,很多企业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方向是什么。他在考虑自己的网站和整体系统的时候,觉得这个不错,那个也不错,这其实是企业信息化的大忌。信息化必须结合企业、行业的特点来做。你的企业是什么规模,你网站设计的样品怎么样,如何展示,自己要有很明确的定位,不要看别人的网站特好,就想照着来做,这样的网站不一定实用”。

针对这种情况,中企动力一方面不断进行市场的培育,通过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在各地进行培训和讲座,让中小企业逐步了解信息化,也开始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另一方面,基于对市场的正确判断和对用户的了解,中企动力品不断改进自身的产品,使之更加适合中小企业用户。

以数商z+为例,它在整个网站的结构设计上特别针对一些搜索引擎和一些业内的专业论坛做了一些优化,以便于中小企业网站能够很好的被搜索引擎收录,帮助一个企业知道自己适合何种推广方式,帮助其获得最大用户的访问量,给其带来客户。

篇4

根据中小企业的客户集中度和客户介入企业运营的深度不同,可以将中小企业分为四种类型:少数标准型、少数个性型、大众标准型和大众个性型。

1.少数标准型企业。这类企业提供的是标准件产品或服务,客户集中,客户的数量较少。如:IT硬件分销公司、批发业等。

2.少数个性型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多为个性化的,客户集中且数量较少。如:建筑设计、各类职业咨询公司等。

3.大众标准型企业。这类企业提供的是标准件产品或服务,客户分散,客户数量多。如:饭店、娱乐业、旅游、房产中介、汽车零售业、零售行业等。

4.大众个性型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多为个性化的,客户分散,客户数量较多。如:行业应用软件公司、诊所、汽车修理站等。

有些行业的企业可能会分散在四种类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判断。

少数标准型、大众标准型企业与少数个性型、大众个性型企业的差异在于用户参与的程度不同,前者由于用户介入较少,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多为标准件。后者则是用户较深入地介入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更鲜明。少数个性型和大众个性型企业与客户的信息沟通渠道更为重要。而少数标准型、少数个性型与大众标准型、大众个性型企业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客户的集中程度,前者由于客户较为集中,更容易与客户联系,与客户的信息沟通相对容易。而后者客户分散,与客户的信息沟通相对较难。

少数标准型企业可以向少数个性型企业转化。大众标准型企业可以向大众个性型企业转化。而信息化在企业之间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服装业,客户一般参与度较浅,但是可以通过信息化提高客户的参与度。客户对企业运营活动参与加深,显然提高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是对竞争对手提高了进入壁垒,所以企业应该考虑利用信息化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参与程度。

四种信息化模式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业务经营的管理、费用的管理、员工管理等方面。二是企业外部信息化建设,简单的说就是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的接入,实现网络信息的和网上订单,让更多的客户知道企业的产品,让更多的客户能够找到企业。同时也包括网上采购等。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功能有强弱之分。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从弱到强,大致可以分为:事务处理、系统处理、决策支持、综合服务四种方案。

事务处理,典型功能为统计、计算、文字处理;典型方案为Word、Excel等。

系统处理,典型功能为计划、综合统计、管理报告生成;典型方案为管家婆软件、会计电算化软件等。

决策支持,典型功能为分析、优化、评价;典型方案为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

综合服务,典型功能为上述三种功能的综合集成;典型方案为ERP系统、进销存系统。

企业外部信息化建设功能从弱到强,大致可以分为:展示、沟通、交易、协同商务四种方案。

展示:目的仅是宣传公司,介绍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典型方案为简单的网站。

沟通:除具有展示功能外,还能提供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如留言簿。

交易:具有网上交易的功能,客户可以在线订购产品或服务。如网上购物、客户关系管理。

协同商务:能与关键的交易伙伴们共享业务流程、决策、作业程序和数据,共同开发全新的产品、市场和服务,提高竞争优势。如供应链管理。

根据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内外功能强弱的不同,可以将信息化模式分为:内弱外弱型、内强外弱型、内强外强型、外强内弱型四种类型。

企业信息化的四种优选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同于大企业,它不需要功能面面俱到,不需要功能多么强大,只要是最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就是最好的。

结合前面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以及信息化模式的划分,可以得到不同类型企业与不同信息化模式的最优组合,如上图所示。

少数标准型企业,客户集中,产品或服务为标准化,其管理信息化要求的迫切性为最低,选择内弱外弱型即可。例如,某IT硬件分销公司的信息化方案为展示性网站+管家婆软件。

少数个性型企业,客户集中,产品或服务为个性化。这类企业内部信息化的要求相对较高,选择内强外弱型。例如,某建筑设计公司采用的信息化方案为沟通型网站+建筑专用信息系统。

大众标准型企业,客户分散,产品或服务为标准化。这类企业外部信息化的要求相对较高,选择内弱外强型。例如,某汽车销售公司采用的信息化方案为交易型网站+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篇5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外包

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受到环境、人才、资金、员工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从总体上看信息化水平低下,进程缓慢,效果不理想。导致这种结果的深层原因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仍按照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即:企业建立信息部门,采购硬件设备搭建网络平台,配置应用软件,系统上线。这种模式一次性投资大,系统软硬件维护量大,需要配备信息化专门人才,而这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的现实状况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为了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效率,降低风险,必须改变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信息技术外包模式能够整合企业外部信息技术资源,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瓶颈”,这无疑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困境

1.信息资源浪费,信息化效果不明显

中小企业为了迅速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市场竞争力,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信息系统,但是,由于应用层次较低,较少涉及到核心业务;软件中的许多功能模块长期闲置,软件中内含的管理思想未得到贯彻,硬件设备未充分发挥作用,因此,难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目的,在某些方面甚至增加了员工的工作负担。

2.信息化人才短缺且流动性大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高,需要拥有一批具备丰富IT经验的高级人才,才能保证信息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但就目前来说,中小企业提供的环境难以吸引或留住这些人才,因此,人才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3.经营模式变化快,信息化成为企业的“黑洞”

中小企业最主要的优势是经营管理模式灵活多变,但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将引起业务处理的改变,业务处理的变化又会导致原来量身定制的系统不再适合新业务的要求。如果不修改系统,老系统就难以支持新的业务处理,原来的投入就会被闲置,就将回到手工处理状态。而如果修改系统以适应新业务要求,又需投入资金,且因业务处理不断变化,修改系统的投资变得没完没了,成为企业永远填不满的“黑洞”。

4.资金短缺,筹资困难

按照传统模式建设信息化需要一次性投入较多的资金,而中小企业本身资金较为缺乏,因此资金问题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另一道“瓶颈”。

除上述问题外,中小企业还存在员工观念陈旧、企业信息制度执行不力、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变革和制度创新不相适应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寻找科学、有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二、外包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1.信息技术外包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外包是企业将全部或部分信息功能包给信息技术服务商,并支付费用,信息技术服务商提供资源和专业技能,交付相应的服务。该模式体现了资源整合的战略思想,是企业内外在功能、活动、过程和服务方面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外包除具有各种职能外包的共同特点外,在许多方面有其独特性:(1)它是一种合同协议,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在委托过程中,存在着商业机密、外包服务商道德等风险,管理外包关系,控制风险是该模式的难点。(2)外包服务内容广泛,层次与类型各异,服务方式灵活,能够满足众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个性化需求。(3)企业与服务商是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常合同履行的时间比较长,短则3至5年,长则几十年。(4)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技术因素,还涉及到企业的人文环境、管理基础等因素,在外包服务过程中企业必须营造信息化环境,加快管理创新的步伐,才能凸显信息化的成效。

2.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优势

在传统模式中企业注重的是“自我拥有”,在外包模式中企业注重的是“外部借用”,从表1可以发现,两种模式在信息化的成本和有效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选择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中小企业将取得明显的优势:(1)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初期投资与持续投资大大减少,降低运营成本,解决资金困难,化解投入大量资金建造信息系统所引起的投资风险,(2)繁琐的系统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和系统升级等工作由专业服务商承担,企业可以专注自身的核心业务。(3)企业可以享受到最新的信息技术。(4)服务商可根据企业业务需要,配置调整信息系统,企业不受系统升级困扰,解决信息化的“黑洞”问题。(5)信息化项目实施周期短,见效快,能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6)企业无需根据信息系统规模设置相应的人员或部门,解决了困扰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的难题。(7)由于有专职的咨询、培训和方案论证,企业可避免走信息化弯路。

三、推进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举措

根据以上分析,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对中小企业的确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它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许多难题,对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起到积极的作用。虽然国外信息技术外包的理论和实践较为成熟,但国内信息技术外包尚属起步阶段,表现为“市场交易环境不完善,服务商实力不够,用户认知度不高”。为推进我国信息技术外包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需要政府、服务商、中小企业协同努力。

(一)营造环境

1.建立鼓励和优惠政策。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非常重视,加大了宣传、推动和支持企业信息化的力度,每年从财政拨出专款资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但是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出现套取经费的现象。政府能否改变资助对象,以项目的形式,重点资助扶持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外包商,将资金用于外包服务商的软硬件建设及人才培养。同时,必须对服务商的建设目标与标准做出明确规定,明确服务责任及服务对象,对服务的绩效进行评价。对管理规范、服务到位、信誉高、企业反映良好的服务商给予低息或无息贷款,甚至实施减少税收的政策,加强对国内服务商的管理和支持,培育一批适合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商。

2.制定完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市场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有关调查表明,众多中小企业难以下决心选择外包策略的重要原因是对信息安全及服务质量的担忧,信息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重要资料的泄露将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因此,有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对促进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业发展,规范市场,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政府应在完善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基础上,在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范围、收费、权利及责任等方面制订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信息技术外包服务行业的运行标准,使得标准化的外包管理成为可能,规范行业行为,建立有序的服务市场,防止恶性竞争,解除中小企业选择外包的种种顾虑。

3.从整个社会角度整合信息技术资源。目前,国内有一些行业的大型企业成立了信息部门,拥有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及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信息资源丰富,实力强劲。他们靠行政手段承担所属子公司的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工作,其服务属于后勤性质。从整个社会角度看,信息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可以将这些部门转换身份,从原来企业中独立出来或与其他服务商进行整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为原来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外包服务。

(二)创造优质服务。随着国内众多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认知度逐步提高,以及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需求,可以预见,国内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市场的前景将非常广阔,国外许多服务商已盯上这块诱人的“蛋糕”,我国服务商必须充分发挥本土化优势,打造服务品牌,以取得竞争优势。

1.研究信息化市场需求,明确自身发展定位。企业信息化是技术性强,与企业生产类型及管理方式密切相关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资源有限的服务商来说,不可能对各种类型的行业都提供全面优质服务,因此,服务商要构筑自身的核心能力,必须研究信息化需求市场,细分市场,根据自身优势,选择“行业应用”或“某些类型业务应用”的发展思路,注重某行业或某类业务可以快速积累经验,在行业内创造成功实施的案例,树立某领域内的品牌,锁定客户,办出特色,杜绝搞小而全。

2.树立“长期合作,簿利多销”的合作理念。虽然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企业与服务商的合作可能呈现动态特性,企业对服务商的服务质量不满意或服务费用过高可能另投其他服务商。外包服务商应注重长期客户关系的培育,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追求长期客户价值理念。不能一心想着如何从用户那里多收取技术服务费,盘算着如何控制用户以保证用户不会跑掉。只有以强大的技术体系和品牌优势为支撑,提供优质服务,让用户觉得用得好,用得省钱,才是稳住用户的上策。此外,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不可能投入太多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尤其在外包市场起步阶段,企业不会冒险投入太多的资金。因此,服务商必须采取“簿利多销”的策略来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选择信息技术外包方式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

3.加强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相关技术研究,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技术外包新模式。我国信息技术外包服务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增长速度较快,但整个市场尚未建立,成功的案例与经验较欠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面对我国中小企业群体对信息技术服务“拉动需求”,必须研究创建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灵活性大”特点的商业服务模式。借助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研究建立适合我国中小企业业务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应用服务技术平台,并在实践中不断应用与发展。

4.建立约束机制,强化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信息技术服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技术服务人员必须熟悉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由于外包服务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企业的信息秘密,一旦泄密,服务商将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显得非常重要,服务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品格,对于新招聘的员工,必须签订工作安全保密协议,定期进行专业的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信息保密程度,建立人员权限制度,防止闲杂人员访问和接触机密数据。

(三)勇于实践。我国信息技术外包市场初见端倪,竞争格局逐渐形成,近几年市场交易呈快速增长态势。据有关调查资料,到2008年,我国信息技术外包规模将达到约150亿人民币。这必将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从节约成本、快速反应市场、分散风险的角度看,外包是许多中小企业迟早要面临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勇于实践,从中获取竞争优势。

1.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审视信息技术外包。美国学者比恩认为,竞争是工业化社会的价值观,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观是合作,整合成为现代企业运营和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获取最大利润空间的一种战略能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进行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多种手段的整合,不仅降低企业在信息系统运营维护方面的日常开支、降低投入成本,同时,企业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自己擅长的核心业务,将辅的业务、非核心业务交由外部承担,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选择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是中小企业实施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

2.牢记在外包管理过程中企业的主导地位。“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是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之道,这是不争的事实,外包服务商主要是在技术资源方面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而企业员工的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变革及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信息制度的执行等方面是外包服务商力所不能及的,而这洽洽是信息化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不要误认为选择了外包就可以卸包。外包只是将企业IT的部分或全部控制工作交给一个外部组织,为企业快速实现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企业可以从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系统运营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组织的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狠抓基础管理规范化工作。因此,应牢牢记住信息化建设的规律:“信息化程度越高,企业越注重规范化运作,流程越有效”。

参考文献

[1]陈佳贵,黄速建.管理信息化[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2]宁泽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途径[J].管理科学文摘,2003,(2).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关键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少、规模小、业务单一、员工素质不高,管理体系不规范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复杂的管理问题、多变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寻求信息化手段来帮助自己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1.企业组织结构层次扁平。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平均的结构层次约为3.1层,一般分为决策层、中间层和执行层。决策层、中间层和执行层企业实施ERP项目主要角色。

2.高依赖性的生产运作模式。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分工的细化,相当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是大型企业的辅制造商。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对大企业的依存关系,而这种相依存的关系又会影响中小企业内部和外部供应链网络的设计,这容易使中小企业的运营失去独立性。中小企业需要根据大企业的生产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或重新安排,导致中小企业不能很好的控制自身的销售及与之相关的生产、采购等进程,这此运营特征明显不同于大企业。作为中小企业,能否处理好企业销售和生产的预测控制问题,将直接影响到ERP系统能否在本企业中的推行及实施。

3.内部管理人员职责界线模糊。在中小企业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在职责上没有清晰的界线。企业中的一些关键性部门的经理能对另外一个并非他们直接负责的部门的运作和决策制定施加显著的影响,中小企业中的CEO 主要进行本企业战略的制定,但他同时也直接参加生产经营的管理。

4.管理上,要求具备迅速应对外部变化的能力。中小型企业经营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特定因素,就是必须能快速适应变化。“小”、“快”、“灵”是中小型企业生存的根基,是与大型企业竞争根本优势。产品生命周期短、不断推陈出新和快速顺应客户要求,是中小企业经营必须要考虑的做到的事情。这种运营特点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大型企业的要求。

5.企业实际生产与计划预测的偏离较大。与那些大企业一样,中小企业在每年也通常需要做预测和预算。但是,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按照它们在年初计划去生产和销售产品。

在调查的多数中小企业中,其生产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不同程度地偏离生产计划。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每年的计划和预测只能作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一个粗略指导方针,而根本不能作为企业的实际生产计划。实际生产与计划的偏离非常显著,导致主生产计划的实施面临着不确定性。而主生产计划过程正是信息化系统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

6.企业员工的高流动率。调查中,超过一成的企业报道说每年它们企业中的人员流动率超过30 %,近七成企业报道说它们的人员流动率超过20%。高人员流动率,标志着信息化项目日常运行操作人员的频繁变动,将对中小企业实施和使用带来不利影响。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关键问题

通过详细分析中小企业的特点,可以得知,中小企业在其生产经营中比大企业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动态性。把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内在要求和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相结合,从而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协调统一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具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结合实施、流程重组。实施信息化客观上有固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思想的作用,因此实施前必须进行必要的业务流程重组,使信息化建立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业务基础上,保证一定的前瞻性。结合信息化实施,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对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2.模拟设计、组合实施。为适合于中小企业高依赖性、高机动性,内部生产计划具有不确定性的实际情况,在实施信息化系统时,应统筹考虑信息化系统框架,采用更加灵活的模块化思想,把信息化系统软件系统拆散更为独立的模块,灵活地组成适合中小企业用户个性化要求的信息化系统,从而将标准化信息化系统与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这一点上看,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虽然降低了复杂性,但其结构性要求却反而更高。

3.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中小企业一般都是处在发展期的企业,其业务规模和企业规模都在不停的变化中。且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发展积累、缺少先进管理思想贯彻的时间、缺少相对稳定明确组织体系,往往使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基于以上两点,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也不可能超前建设。比较理想的实施方法是,当企业运营中需要对那一部分的功能加强时,就选择哪一块系统或软件进行实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提前将未来需要的系统都建设好,可以采取“由点及面、循序而进”的循序建设方针,以符合中小企业发展趋势。在具体实施系统时,应充分考虑系统整体的可扩展性及各个实施阶段的平滑过渡问题,避免出现前后部分不连贯的情况,从而影响其整体性能。

为提高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成功率,实施过程中,上述关键问题应该得到考虑和统筹安排。这些问题涉及并贯穿实施全过程,是企业建立信息化战略,确定实施计划、软件选型、流程重组、软件实施和评价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仝若贝.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09(04).

[2]张梅.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3]陈京辉.如何走出企业信息化的泥潭[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9(Z1).

篇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the mainstay of expanding employment, provide society 75% of new job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pgrading the competitiveness as an important weapon has been confirmed. Bu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is still facing many problem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problems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资金;人才;管理模式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informatization;capital;talent;manage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150-02

0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根据著名咨询公司艾瑞咨询的分析,未来中国的中小企业将连续扩张,中小企业数量每年将保持7%~8%的增长速度,预计2012年中小企业总数将达到5000万家。中小企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力军,为全社会提供了75%的新增就业机会。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国内中小企业原有的市场空间缩减,运转资金紧缺,粗放的管理模式受到挑战。信息化技术作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一个重要武器已得到普遍验证。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并在中小企业政策指导文件中多次强调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转变发展方式。长期以来,通信、金融和IT各个行业都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各自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仍面临着不少问题,阻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1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中小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作业、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水平。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计算机在企业的应用已经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化和网络化发展,重点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但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的阶段,尤其是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项目所占比重不多,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重大信息工程推广应用相对滞后。

根据调查表明,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程度不同地拥有了信息通信技术装备,但将已有信息化能力应用于各项业务的比例不高。在互联网应用方面,80%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了互联网接人能力,但以此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应用的比例不高。此外,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外部的社会化服务。因此,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2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中小企业迎接机遇与挑战第一步就是要实行产业重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企业的管理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数据集中和知识管理正在提出新的、更高水平的需求。信息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够提升企业应用信息资源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企业可以在转型中贯彻国际上主流的、且适合国情、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再用IT的手段把这些模式和流程“固化”下来,最终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国内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其中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 信息观念、信息意识落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机制灵活,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大活力,尚未认识到信息化建设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有利机遇,因此企业领导没有建立起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观念,对信息化的建设不够重视,企业员工对信息认识不够深刻,这些落后的信息观念和信息意识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影响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为两头重、中间轻。两头重表现在,一是初级业务应用,例如电算化、网站展示等,另一头就是比较空的谈了一下信息化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意义和时代潮流等。中间轻表现在,信息化对于企业管理控制、计划决策、市场开拓等的实际作用往往认识不多,而这些问题往往正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2.2 信息化投入资金不足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市场份额小、销售收入低,信息化投入所需的大量资金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素。再加上中小企业出于对投资回报的担心,多数企业在信息化上行动谨慎,投资力度普遍不大。据统计,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1%的水平,而国际上先进国家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的比例通常是占销售收入的2%~3%。而且,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即硬件投资所占比例偏高,而忽视软件和服务的投入,从而制约了信息化设备的价值发挥。

2.3 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从专业技能上讲,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交流应用,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可能留不住这些人才,目前,信息技术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既懂生产管理又能熟练计算机操作的高素质信息人才较少,加之企业不善于合理利用人才也导致“招进来留不住”的现象,使得企业信息化举步维艰。

2.4 管理模式问题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是用来满足管理的需要,信息技术也将提高管理水平;从技术角度看,管理要纳入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先进的管理思想要不断融入信息系统中。但是,中小企业管理仍未定型,随着企业的高速成长,变动也很大,而应用软件在企业应用的前提是管理程序化,这二者间形成了一对矛盾不易解决。如果企业制定的制度根本没有贯彻执行,即使利用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实现。实际上,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考虑技术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以及信息化对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在管理信息化方面表现得最为充分因此,信息化的实现必须伴随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根本变革方能实现。

3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五个建议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3.1 对企业信息化要形成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来说,转变观念理念,深化认识企业信息化的实质与意义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要改变对信息化的片面理解,认识到信息化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信息化能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同时,要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做到方向明确、目标具体,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规模、成本进行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3.2 合理使用有限资金中小企业信息化一定要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通过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

3.3 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企业的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一个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非常需要懂管理又有技术的人才为信息化进程保驾护航。系统建成之后,仍需维护、升级、改造,管理过程中还要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这就要求加强对信息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储备,并设立企业最高信息主管,强化对信息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在整个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开发方式,企业必须培养出一支自己的系统管理队伍,清楚整个开发过程,并具备维护该系统的能力。同时,企业还要注意留住有用的人才,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专长。重视人才,用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留住适合企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加入,真正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3.4 变革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将原始的手工操作移植到计算机上,将落后的管理模式照搬上网络。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管理是基础,技术是手段的原则。要以流程再造的思想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同时创造性地以信息系统为载体,推动企业流程再造的实施,使企业在成本、质量及顾客服务上更具竞争力。另外,信息化使得面向流程管理的组织结构成为一种扁平化的网状结构,传统组织中负责信息上传下达的中间层将由于信息的公开化而失去作用,而决策分权化和信息交互化将成为信息时代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因此,在进行信息化之前,企业有必要实施流程再造对企业的流程进行分析,并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使之与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相适应。

3.5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又耗时的工程,牵涉到企业整体布局和运作,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整体的和长远的规划。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因为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进步,会使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分阶段地逐步推进管理信息化,可以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成功率,从而使得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结论

解决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升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将大大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网络上中小企业的业务往来,将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缩短其各个业务流程的时间,提升其自身盈利能力,对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易成刚,陈晓莉.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9,(12):104-106.

[2]张庆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障碍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6):208-210.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风险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已为我国许多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选择。同时企业信息化又是一场高风险的管理革命,据统计,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项目中,只有15%左右能按期按预算成本进行项目实施和系统集成;约一半的项目会在实施中流产或失败。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与大型企业乃至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缺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信息滞后、管理水平低和协同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从企业发展而言,没有信息化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所以,即使是本已“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也一定要在信息化中保留一定的投入,以保证企业未来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认识并规避信息化中的风险,用好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无疑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最关心的话题。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风险

1.来自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动机风险

目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企业仅仅增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设备,企业就向外宣传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而不能真正地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很多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用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是为了打造所谓的“领导工程”和“面子工程”;或是迫于行政或舆论压力;或是盲目跟风和攀比。中小企业经济实力比较弱,更多是民营企业,不像大企业有计划有预算地实施信息化,特别是在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是很深入的情况下,很多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这些实施信息化的动机本身就是对“信息化”的曲解,必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这样的动机来实施信息化,其风险性非常大。

2.来自于信息化建设中的观念和认识的风险

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领导往往关注的是如何把投资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购买软、硬件产品等,而很少去关心信息化建设中所潜在的来自于企业的观念意识与管理等软件方面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买机器、建网或开发几个应用软件,信息化是IT部门的事。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表现在:对信息化认识过于简单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抱以过高的期望;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对实施信息化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等等。观念导向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企业各个层面对于信息化应用的接受程度,在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中形成一项关键的潜在风险。

3.来自于信息化管理中的组织与人员的风险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面临的就是人才问题。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又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和交流,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可能留不住这些人才,人才的匮乏引发的项目支持风险,势必会影响信息化实施的进程和效果。在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中,企业自身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对管理瓶颈问题的识别,管理人员的素质等等,都是影响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信息化会带来企业流程、管理制度的变革,难免会导致组织结构的调整,影响到部分人员的利益。这些都会给信息化带来阻力和风险。信息化风险就是企业转型的风险,或者说企业面对新时代、新环境的适应性风险。

二、中小企业如何规避信息化中潜在的风险

1.信息化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要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首先应从企业内部需求着手,即从企业的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并确立明确的目标。企业处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其规模的大小,对信息化的需求就不尽相同。如信息化基础较差的中小企业,可考虑先进行企业基础工作的信息化,如实施OA,财务电算化、产品辅助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切忌贪大求全求新。而对于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适时选择管理软件,优先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然后打通上下游,从单一职能的信息化到多职能的信息化,如计算机辅助制造、财务管理到ERP、CRM等的应用,循序渐进,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在由传统管理企业向信息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不能为了信息化而搞信息化,要着眼于应用,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认真分析企业现状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制订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目标,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

2.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主动适应管理环境的新变化

企业从上至下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上的缺失和偏差,是信息化建设中关键的风险和阻碍。信息化不光是技术上的、硬件上的,更多是软件和管理层次的,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

企业在信息化推进的进程中来自管理观念、工作习惯、利益分配、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脱胎换骨的变化,对习惯于传统管理方式的领导和员工造成强烈的冲击和反差,如果不主动接受、适应并调整,会出现管理混乱,效益低下,使信息化流于形式。企业管理的制度和流程上的重大变革,管理理念的本质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中每一位员工。中小企业要努力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要学会适应管理环境的新变化,打破原有的、已固化的思维方式,在思想上首先接纳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通过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

3.建立和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并有效地执行

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和管理模式的再造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改进、完善和实施是信息化管理模型设计、构建、修改、优化的基础。有了好的管理模型,只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信息化,健全的管理制度才是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重塑和有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同时,有了好的管理制度,还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而且还要通过管理模型的建立纳入企业信息化轨道,才可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信息化建设通过企业基础数据的信息化、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和事务处理的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及实施控制过程的信息化、人的行为规范管理等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工程,确保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坚实的管理基础,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全员学习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领导决策层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对信息化给予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只有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掌握了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和知识,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同时应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敢于投入,引进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骨干人才,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

企业信息化关键的资源是人,开发这一资源的手段是学习和教育,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企业应变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企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机制。企业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都要通过学习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和习惯,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业务流程。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借助第三方咨询机构,对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就信息化的意义、必要性、基本知识技能、预期效果等进行全员培训,以尽快形成全体员工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步骤等的共识,明确自己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员工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阻力,提高项目成功率。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增效过程,风险与收益始终伴随着企业。只有充分学习和加强认识,了解其中隐含的风险,有的放矢地对企业的职能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改良,并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通过完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优良的人力资源的协调,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才能促进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郑会颂.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金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05,(1):70-72.

[3]乔志华,王德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与管理,2005, (5):116-118.

篇9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能力。

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二、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现状

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据调查,有60%的企业认为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和人才流失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目前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吸引企业目光的往往是需要什么样的硬件,网络环境如何搭建,而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关注不够。事实上,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过程,而所使用的高新技术不是一次购买、一直使用的技术。从项目立项、开发,到投入使用以及以后的维护,技术总在变化、升级和更新,信息系统也就不得不升级和更新。因此,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力量,在开发、应用和维护阶段都必须有自己的技术人才。其次,中小企业内部实施人员的知识层次偏低,大部分是初高中、甚至是小学毕业,对新知识的接受力不强,特别是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安装、配置、维护、操作等技术性知识很难接受,而且已经形成一种定性思维,这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是不利的。因此提高企业中普遍人群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核心技术,使之与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步,是当务之急。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匮乏,由于待遇和企业重视程度等因素决定了中小企业召到和留住高素质信息化建设人才比较困难。

三、解决目前信息化建设中人才匮乏的途径

1.改善用人制度,吸引并引进人才

由于很多企业用人机制僵化,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大部分优秀人才选择进入科研机构或者自己创业或者进入大公司。因此,要想吸引人才就必须改革现有人事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供更加优越、舒适、宽敞、温馨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

(1)增强安全感:许多优秀人才之所以选择大公司和“国字号”单位,原因之一就是在“国字号”单位感觉生活有保障,有安全感。因此要实现中小企业与“国字号”单位的同等国民待遇,在户口、档案、职称、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切实保证,解除后顾之忧。

(2)提高激励机制:企业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更为有利的条件,激励机制可以更为有效、效率更高。在同等条件下,比同行业有更高的激励标准,这样自然就会吸引来优秀科技人员。另外在人才引进中还要改变以往惟学历、惟职称、惟资历、惟身份的观念。要惟才而用。

(3)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人都愿意在一个宽敞、舒适洁净的环境中生活,如果我们给一些人才提供优越的工作空间,比如在同等条件下“国字号”单位只给卡座办公的,给他单独的办公室;给小办公室的,给他大办公室。这样对于上了一定层面的人来说:一个单独的办公场所不仅仅是工作的需要,而且是精神上受到尊重。这样对有些人来说势必会有一定的吸引力,从而达到引进人才的目的。

2.改善措施,留住人才

目前中小企业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人才流失问题,因此如何留住现有人才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况且现有的高级的IT人才的跳槽,不只是一个人才的走失问题,他将会带走企业的很多无形资产,给企业的技术和效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这种局面。

(1)让员工在工作时候保持快乐的心情:快乐的员工是生产力的源泉。一个企业要想留住人才,靠的不是铁的手腕,靠的是人心。所以说,人才管理的根本就是要管住人心。要关心爱护员工,要想让员工安心工作,一要解决员工的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二是作为领导阶层不要吝惜对自己员工的赞美、鼓励、关心与体贴,让员工感觉到温暖,感到自己备受重视。另外,人都有“归属感,经常性的举办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集体活动;让大家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在一起交流、沟通、娱乐,营造出一种被亲情包围的人际环境。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都舍不得离开这个既有领导的重视,又有大家的相互关爱的即温暖又团结的大家庭。

(2)建立科学用人和客观考核的管理机制:在不吝惜鼓励的同时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使能者上庸者下,为有建树的工作人员在得到物质激励的同时,有更广阔的成长和提升的空间。制营造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

(3)提供宽松的工作时间表:如果按照我们现有的管理模式去管人,管的是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至于上班后是聊天、摆样子,做什么就没有人过问了。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改善一下对这部分IT人员的要求,不是要求他们按时上下班,而是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至于时间的安排可以灵活控制,甚至有些工作可以在家完成,这听起来好像不可行,可事实证明,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取得了成功。在吸引了外来人员的同时,也留住了那些曾经拥有的老员工。因为对于员工来说,这种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超级秘书网

3.做好全员的培训工作

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而忽略了领导层与全体员工的培训工作。这是错误的。一个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只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问题,必须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上至企业老板,下至普通员工,都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组成,企业是否能顺利推行信息化进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员工的素质是否能适应信息化。为了迅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高校联合建立培训基地,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10

中小企业信息化趋势

近年来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接连出台,中小企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多的困难,如专业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能力较弱等共性问题凸出。在资金方面,中小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适当的融资支持,但“融资瓶颈”成为中小企业的普遍困扰,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中小企业希望获得服务。为解决技术疑难问题,需要搭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高新、专利等方面的技术转化平台。在贸易方面,希望及时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状况,寻求合作伙伴,提高产品竞争力,拓展销售渠道,销售企业产品。在人力资源方面,需要开展培训、职业能力等评价服务,开展高层次人力资源服务,组建专家人才库、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为中小企业解决急需的中高级人才。在信息需求方面,中小企业需要国家、省市相关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以及技术查询、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信息服务,并需要通过宣传扩大企业知名度。

上述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仅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建设能力,上述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因此,提升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能力至关重要。在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水平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信息化手段已初现成效,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也受到了中小企业的欢迎。

目前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化发展现状主要如下:

公共服务信息化发展初具规模。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化多以平台形式展现,典型的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各地方政府主办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部分企业建设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推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在全国重点省市已逐步开展,总量已初具规模,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支持建设和完善4000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重点培育500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带动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到“十二五”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将基本覆盖全国80%以上的省(区、市)。

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在发达地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当地的产业聚集程度、生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山东等地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数量较多。江苏百家省重点产业集群中1/3以上建立了平台,省重点平台中大约2/3开展了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广东省共建有263个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实现了21个地级以上市全覆盖,105个县(市、区)覆盖率达88%。

公共服务平台涵盖不同环节。以山东省为例,为集群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测、信息咨询、培训等平台已有240多个,其中省级平台40个,市县级平台200多个。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搭建起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工业培训、科技创业、质量检测、资金担保等功能,在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资金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据统计,2007-2008年间,中央预算内资金共支持了128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18.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41亿元;2008年已投入运营平台项目的营业收入为6.61亿元,其中服务收入4.2亿元,服务企业3.3万家;2012年投入2.3亿元支持85个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解决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服务需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支撑。

电子商务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必促进市场的竞争,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了中小企业一个和大企业同台竞技的舞台,相对中小企业的灵活定价和较低的管理成本,电子商务更符合中小企业的发展。但中国电子商务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目前比较薄弱。所以,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以及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日益重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化将更重视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与服务。

中小企业人才普遍较为缺乏,尤其缺乏懂信息化、懂管理、懂业务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由于激励机制、氛围等原因,中小企业较难留住专业和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人才流动性较大。这也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人才培养与交流机制也成为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必须直面的问题。

中小企业信息化架构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架构可概括为“五横三纵”。其中,“五横”是指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服务层以及用户展现层;“三纵”则包括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以及运维管理体系。

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和安全设备,它们共同构筑了本系统的硬件环境;信息资源层分门别类容纳了系统所需的各类数据,其中既包括系统本身产生的数据,也包括从各个渠道采集或与其他系统交互所获取的数据,是本系统的数据集散中心;应用支撑层包含各种标准化、模块化、可定制的组件和子系统,其中既有统计与计量分析这类通用中间件,也有本系统自行开发的专属中间件,两者共同为上层提供应用支撑服务。

应用服务层是“五横三纵”模型中最具系统业务特性的层次,它直接对应应用需求的具体实现,也就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业务所涵盖的各项应用功能;用户展现层主要负责以最适合的方式向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本系统的应用服务。

信息安全体系定义了系统安全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安全管控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主要基于“五横三纵”的系统模型,在各个层次中定义各层结构、模式、运作的标准与规范,同时还包括与各层交互相关的标准与规范;运维管理体系则主要负责系统交付、上线运行后方方面面的日常运营管理。

展现方式与用户类型密切相关。门户(包括移动门户)是平台的主要工作接口,平台运营商通过它完成本平台的日常管理、运营工作;中小企业用户能够通过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快捷地访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各种应用(app、web),获取所需的信息,并通过即时通讯、电话等方式处理企业相关业务,使个人移动终端真正成为贴身的移动工作平台。

服务大厅屏幕、多媒体展厅、信息厅主要是以信息推送的方式向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基础信息。

同时,通过展示定制,还可以作为监管部门掌握统计分析情况的信息窗口。

呼叫中心一方面以热线的形式向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咨询窗口。另一方面,它也是实现平台与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交互的一个沟通渠道。

应用商店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而诞生的应用服务存储中心,也是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之一。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展示层,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登录访问系统。此外,用户通常还可通过注册获取会员资格,然后使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多种应用服务。

应用层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基础信息管理、技术服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和信息展示系统,各项应用均以服务的形式对外提供。

1、基础信息管理。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数据包括政策法规、企业、专家、设备资源、品牌、产品、项目、科技创新成果、质量标准等内容。

2、技术服务系统。技术服务子系统包括招投标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投融资管理、质量等功能,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招投标信息,技术评价、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信息化应用,投资融资信息,知识产权和质量检测等服务。

3、公共服务系统。公共服务子系统包括项目对接服务、法律事务服务、创业辅导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和信息化服务等功能,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人才、市场、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服务。

4、信息展示系统。提供中小企业相关政策信息导航,定期更新行业相关信息、产品和技术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展示企业品牌的平台。它还留有与商会、协会子平台或网站的信息接口。

应用支撑层构架于信息资源层和应用服务层之间,为多种应用服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处理等支撑服务。应用支撑服务包含知识库管理、视频会议中间件、安全管理系统、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及应用接口等内容,以封装库的形式面向平台现有以及未来的应用功能提供基础。

在传统组件模型的基础上,还可以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PaaS层,对现有各种应用基础资源进行整合,使应用支撑服务与信息资源相结合,向下利用IaaS层提供的服务能力,向上提供统一的开发标准、运行环境和组件平台。

中小企业信息化典型应用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随着政府职能由管理转向服务和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搭建全新逻辑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政府应对的效率和应对能力,满足企业、公众的信息需求势在必行。依托平台服务,可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信息服务、成果转换、国际合作、人才交流等各项服务,以此提高企业和个人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竞争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共同发展。

目前公共服务平台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建设了中小型企业网,满足自身的需求的同时,还通过共享资源和商业信息,提高企业的业务能力,例如上海电信与上海中小型企业联合创办商务领航平台,通过在试验平台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同时还帮助中小企业通过该平台,自己公司的信息。中小型企业依托“信息化服务”栏目,汇集中小型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资源,提供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范围,建立体验中心,帮助企业选择正确的信息产品,展示企业信息技术的杰出成就,扩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视野,提供信息政策,专业在线咨询;外包服务企业信息化信息。通过该平台,减少了中小型企业信息技术的成本和风险。

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方面,各地积极探索出如政府出资、企业改建、行业协会主办、机构联办等各种模式。目前,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大多建在产业集群,或面向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有力地支持着产业聚集区的中小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范围也从最初以技术服务为主逐步转变为将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加工、产品检测等技术服务与信息、咨询、培训、管理提升、市场开拓等综合服务有机结合,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程、“交钥匙”服务。如鞍山市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技术服务平台近两年已先后为当地的200多家企业提供了新产品开发、产品数字化设计和加工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和远程视频服务等多面的技术服务,累计增加企业经济效益1.2亿元以上。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实现企业中心、产品中心、需求商机、供应商机、企业招聘、等功能。通过此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不仅平台用户能够及时的了解和发现各种商机,而且也能够促进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广大的访问用户也能快捷的、直观的了解到对自己有用的企业及相关产品信息,为企业注册用户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比如企业中心模块提供了企业搜索功能,通过关键字进行企业搜索,还可以限制企业的所属行业和类型了减少搜索范围,提高搜索有效率。产品中心展示了一个产品列表,默认按照时间排序,可以通过此列表了解到产品的一些基本信息,使访问用户能够快速的获得感兴趣的产品信息。通过供需商机模块可以获得平台用户的各种产品供求。

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发以国际合作服务平台、科技政策咨询平台、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等为核心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为中小企业及企业信息系统奠定基础,从而实现政府、公众、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联动,实现市政、企业、科技、人才信息的共享;提高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企业、公众提供最全面最新的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平台还将有效增强政企之间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同时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共同承担风险的能力,进而增强信息化水平的经济发展速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最典型的是打造基于云计算机的公共服务平台。云计算在平台的应用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节省硬件投资。通过虚拟化等技术使得IT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中小企业用户借助SaaS、PaaS、IaaS等服务建立数据中心,无需投入资金并可灵活满足业务变化的需要。二是SaaS。云计算托起SaaS,而SaaS可保持中小企业用户对云计算的粘性,所以SaaS服务是云计算当前最主要、最流行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总体分为四个层次:

最底层是云基础设施层IAAS,主要通过虚拟技术提供对所有设施的利用,包括处理、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企业能够部署和运行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任意软件,无需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

其次是云平台层PAAS,提供了满足各种服务的核心框架,支撑着SAAS平台的核心应用。一方面平台运营商可以管理和维护各种SAAS应用,同时也可对中小企业开放技术标准。企业按照标准可开发出个性化应用并完成部署和调用。

然后是云服务层SAAS,通过提供包括企业管理、企业协同、辅助工具等多种SAAS应用、以及运营管理系统,实现运营商与SAAS服务提供商多赢的模式。

基于云计算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基于SaaS的低成本的信息化应用,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门槛,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基础平台以及提供各类服务的基本工作手段。

利用云计算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计算和海量存储优势,通过中小企业服务工作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本文摘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应用》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相关链接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问题剖析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参差不齐,还没有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其中部分公共服务平台只是针对特定的行业或者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综合分析造成中国国内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公共服务信息化功能有待完善,多数平台不能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大多数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是解决企业的技术、检验检测和信息咨询服务,而中小企业对于其他服务的需求也十分旺盛。一些服务机构由于无力承担过大的投资,只能滚动发展,先开展某一方面服务,待有了一定积累再扩充服务功能,这是造成平台功能单一的重要原因。

2)财税优惠政策有待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在提供服务时多数只收取成本费用,赢利水平普遍较低。平台存在税收负担过重问题,以进口设备税为例,中小企业进口设备,不属于自用,但同样要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自2009年1月1日起,对企业进口自用设备及其配套技术、配件、备件,恢复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

3)部分平台面临经营困难。目前部分平台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5类,依次为:①提供免费服务或低于成本价的服务(41.98%),②机构创立时间运营能力不足(40.74%),③运营成本过高(27.16%),④服务订单不足(9. 88%),⑤负担过重(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