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范文

时间:2024-04-12 11:2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课堂

篇1

本文就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谈谈自己多年来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真正释放语文课堂,释放学生思维,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反思高中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沉闷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老师不敢在课堂上放手,而是把课文内容反复咀嚼喂给学生,以至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任何自主性和创造性,当然也就谈不上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了。所以,我们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有可能变沉闷的语文课堂为活跃的、有激情的、有创造力的。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形成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对话式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地方。

接受美学认为“作家写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读者从文本中发现了什么,读者的参与才使得一个文本变成了作品”。确实,文学欣赏本来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但这种再创造决不是老师一个人的再创造,而应是每个学生自己的再创造,读出属于他们的那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真正“做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创造性地开展各种语文活动课,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现在的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非常出色,他们自小就参加各种各样的表演,有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与能力。而语文的天地本来就是一个适合各种表演的舞台,语文老师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那么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一定会有完全不同的局面出现。

在高一高二阶段,我曾经开展了各种不同的主题活动课,以下例举几个主要的活动。

必修一第一单元“认识自我,叩问青春”的演讲比赛主题活动。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内文章,然后进行“我是谁”的自述作文写作,最后学习演讲的基本要求和艺术,并把自述作文改成4分钟的演讲稿。再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参加比赛,和选出一名评委评分。通过这个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口头表达能力,又在第一时间牢牢地吸引了学生,让他们爱上了高中语文课堂。

必修二第一单元“体验情感”的主题活动。活动流程如下:1.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组6-7人。2.每组选择一种情感(亲情、友情、乡情等)进行体验和探讨,阅读相关文章。3.个人就自己的体验完成5篇百字感想,其中必须写一个自己体验情感的片段。4.每小组就体验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活动报告(课件)。5.堂上汇报。这个活动我开展过两届,学生们参与的热情、有感而发的文字等,每一次都让我感动得几乎落泪。

通过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但达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且很好地激活了高中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实施激励评价措施,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与进步,让高中语文课堂“活”起来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形成一套较完整和客观的评价系统,注意用学生平时的点滴表现来综合评价学生,而不仅仅是考试的分数。我在教学中制定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方式。

关于阅读和鉴赏。我要求学生每天写100字左右的感想,可以是自我的阅读体验、生活体验等。周末写课外阅读心得。通过笔与笔的交流,我了解了学生对课文自我把握的程度以及学生的难点等,学生从不同方面给了我很多启示。另外学生也从我的评语里知道了怎样学习,怎样阅读。这种师生的书面交流,为课堂的活跃注入了活水。让课堂的活跃有的放矢,收放自如,而不是停留在“热闹”的层面。

关于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上,我要求学生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至少要有一次有效的口头表达,可以是课堂发言,参与活动等,也是以十分制的形式进行评估。在这方面我一般会在开学初特别强调,并有意地在第一单元活动课里制造机会让学生发言,因此大部分学生形成了较好地发言习惯,能做到积极举手,有想法就说,没有什么顾及。以至形成了课堂上学生较好的学习和讨论习惯,有一个思维活跃的学习氛围。

所有这些我都会认真地算进学生的期末总评里,就算有的孩子考试考不好,也能通过平时的努力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进入由“成功”到“兴趣”再到“成功”的良性循环。也从客观上督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绝不可能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也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我们只有真正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只有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才能得以飞扬,灵感才能得到激发,而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也才能变得活力无限,兴趣盎然,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高吉柱.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易走入的误区及对策

[J]. 甘肃教育. 2011(03)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激发兴趣;学生差异;开放问题

语文课堂知识涵盖面比较广,如果课堂教学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科学的流程的话我们就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与发展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从而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提升能力。鉴于此,笔者结合这些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怎样改进教学流程、提升语文课堂效率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激发学习兴趣,牵引探索欲望

探索发端于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驱动。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务必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努力从他们的学习情趣出发,推理和预演学生对知识的心理预期,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固有的知识经验,进而才能超越自我、开拓创新,从而拓展视野、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欲穷其林”的探索欲望。

例如:我们在学习《赤壁赋》时,笔者就考虑到一些学生对古文词赋的用词方式和词汇等不太熟悉,从心理上觉得枯燥深奥、生涩难懂,为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萎靡不振的状态,笔者就先从大家比较熟悉的“赤壁”说起,来激活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入主题学习,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以后,再指导他们通过工具书查询生词并进行自行阅读和探索,学生精读后我又引导他们深入学习文章娴熟的语言运用技巧以及叙事、描景、议论和抒怀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二、承认客观差异,设置分层问题

课堂提问是牵引学生认知和学习的不二法门,但是我们设置问题不能一刀切,因为学生存在客观上的认知差异,所以我们设置的问题不但要切合教材内容,还要契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

如,教学《荷塘月色》时,笔者就参照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了问题分层引导:①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描摹月下荷塘美景的?②“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了歌声?试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这样两个层次的问题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便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共同进步。

三、创设开放问题,诱导知识迁移

课堂氛围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环境,适宜的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诱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探索中。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善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高中语文课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开放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汲取知识、提升能力。

譬如,我们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设置了如下问题:本文通过哪些“套子”来进行人物塑造的?诱导知识迁移:小说通过怎样的矛盾冲突来展示别里克科夫的悲剧?他和华连卡的婚事为何没成?这样提问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给了学生开放的思考空间,抓住中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效率。

上文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完善语文课堂流程、提高教学效率进行的探索与研究。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及时认清他们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并适时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激活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进而鼓励其培养追求真理、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最终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卓君.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究[D].苏州大学,2009.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成为我国的重中之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国民素质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才能持续不断向前发展。高中语文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开展趣味教学将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一)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特点

趣味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课堂能够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在高中语文课堂开展趣味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以下将从三个方面介绍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特点。第一,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不再是幻想,多媒体教学能够形象生动的展现教学内容,摆脱传统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为学生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了方便,让学生能够“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第二,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具有课堂气氛活跃的特点。趣味教学的宗旨就是让学生能够怀着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带给学生愉快的心情以及高效的学习效率。第三,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具有高效性。趣味教学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兴趣,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二)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现状

现如今,受到教育资源不足以及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的限制,高中语文中趣味教学的教学活动还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首先,部分学校的教师年龄普遍偏高,该部分教师不能很好落实趣味教学的教学模式。趣味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大相径庭,很多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愿意改变教学方式,造成趣味教学的教学模式很难顺利开展。其次,学生不能够准确把握趣味教学的度。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在趣味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只顾玩乐,偏离学习目标。因此,趣味教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防止学生因小失大,耽误学业。

二、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

(一)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趣味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从两个方面介绍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重要性。第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趣味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高涨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及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枯燥乏味,还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性,使学生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而趣味教学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第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趣味教学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若学生的学习效率低,教师必然面临巨大压力。趣味教学能够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样会使教师教学压力减轻,从而有更多时间及精力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

(二)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策略

要想提高趣味教学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就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教学策略。首先,趣味教学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及教学形式。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需求。因此,更新教学形式至关重要。转变教学形式不是仅仅增加课堂游戏环节那么简单,教师要在自身专业基础上丰富教学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等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第二,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评教的环节。W生评教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成绩总结的过程,同时,学生在评教过程中会对教师提出相关的建议,学生的建议对老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是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依据。最后,在语文趣味教学的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的环节,并适当增加学生讨论的时间。师生互动环节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还能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总结

在高中语文课堂实施趣味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开展趣味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趣味教学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开展趣味教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春斌.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5,(7):28-29.

[2]高艳.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上,下旬),2015,(23):175-175.

篇4

关键词:高效教学;教学目标;读写结合

高中语文新课程已开始推开。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经过新课改后的语文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较,无疑是一场深刻的改革。作为教学一线的高中语文老师要如何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一、深入了解语文新课改理念

基础教育阶段的新课改实施后,经过新课改的高中语文课程,较之以往更加有注重语文素养形成的理念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理念。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加社会实践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树立积极阳光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并且要训练学生体会、调查、参加社会现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综合运用能力。这是新课改后高中语文教学倡导的最新理念,同时也是对任课老师的考验,促使老师在课堂设计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情感认知,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

二、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方向,只有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方向,

才有可能真正把教学的大船驶向正确的航向。教师做到了使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读教材,注重知识形成的同时还要强化能力的提高。也只有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更加清楚地知道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在课程中学到什么知识,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是通过以课程目标为中心,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整篇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篇章意识。所以要抓住关键句,品味揣摩作者深沉绵密而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解读作者对本文的哲理性思考的语言,从而培养学生面对苦难时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文章的内涵理解上,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在文字中蕴含的亲情方面的深刻含义,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敬父母、宽容待人的好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地坛和母亲对我生命求索的启示作为教学重点,将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文章分析的主线,这样教学后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传统的语文课本是以文本或是知识点组成的教学单元,形成一种固化的形式。然而经过课改的新教材是主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编辑的形式也转化为社会人文话题主导一系列的专题,以期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只顾学习一些基础性语文知识。但是任何教材归根结底仅仅只是个例子而已,学会学懂了例子,并不能说明语文就学好了。教材真正的使用者是学生,所以学生最应该对教材选择、评价甚至进行加工改造。假如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兴趣、学习经验去学习教科书,有创意地运用教科书,那么,就会成为教科书的真正主人,做一个合格的使用者与改造者。

四、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探索

读写结合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学生的阅读书籍和独立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和书中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设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学生要具有怀疑、思考、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思维上的活跃性、逻辑性、深邃性。愿意与旁人进行语言或思想上的沟通交流,在互相坦诚中一起提高,一起进步。同时读可以促进写,毕竟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以阅读报纸作为案例,每天的报纸里不同的版面都会有各式各样的信息内容,阅读、存取、整理、消化报纸上的内容,就等同于学习语文了。还以《我与地坛》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是非常出名的,在景物的衬托下开始了人生的思考。这种写作方法很值得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借鉴。

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几方面下工夫,当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灵活把握,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管理;问题成因

课堂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尤其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由于课堂容量大,涵盖内容广,因此课堂管理的成败对于课堂效率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近年来,语文课堂管理问题不断凸显,而问题的产生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笔者试将问题成因整理如下:

一、管理理论的缺失

多年来,虽然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然而关于教育管理的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并未得到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的工作重心依然更多地停留在教学方法的研究方面。在理论缺失的背景下,很多课堂的所谓课堂管理其实无从谈起,一些管理行为不过是教师教学之余的附加行为,既不形成系统,更未必有效,有些不恰当的管理行为还会适得其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行为。

二、教师权威思想的影响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教师的印象就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论述。其中的“传、授、解”细究起来都是单向行为,即教师教,学生学。其思想的本质是教师权威。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多为国学、古文等,儒学经典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因此,语文教师更容易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所束缚。在这种思想的浸润下,教师必然成为课堂的核心人物,教师的话不可反抗,教师讲授的内容不容置疑。当教师习惯了这种观念之后,一旦学生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行为,教师的权威便受到挑战,而教师并未对此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于是课堂管理必然出现问题。

三、忽视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三年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中的学习,特别是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三年,更要关注其未来的人生,即高中课堂对于学生要具有可持续性。因此,课堂管理要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不仅在课堂上有学习意愿,更在课外有探究欲望。如今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书本上的知识可能很快便滞后于时展,因此要让学生即便离开学校、离开课堂,依然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永远充当课堂管理的核心,而是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其今后学习的可持续性打好基础。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就会让学生产生功利性心理,只注重短期效益,不利于其终身学习。

四、师生情感交流的缺乏

师生情感交流是课堂中不可缺少、却常常被教师忽略的内容。教师赏识自己的学生,关爱自己的学生,学生就会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获得人格上的尊重,从而建立自信,理解他人。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欣赏,他也会因此而欣赏别人,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五、应试教育的取向

高中语文科目与其他高考科目相比,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教材与高考题目没有直接联系,令学生产生错觉:即便课堂认真听讲也不见得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总之,在应试教育的取向之下,语文课上应该获得的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国学积淀常被忽略,只要与考试无关的内容便不被重视。因此,语文教学面对的尴尬局面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管理的进行。

六、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预习和复习方面,学生常常忽视以下要点:有计划地预习相关知识内容;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做划分并做标记;善于利用工具书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培养终身学习意识。而这些将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好以上工作需要家长大力配合,定期与教师进行交流,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能力,令自主学习习惯得以真正养成。可惜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和教师未能达成默契,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就未能很好地养成。

七、忽视师生的共同成长

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认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后来演变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该是涓涓细流,流之不尽”。这些说法都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作用。然而青出于蓝是教师的共同理想,也常常经过努力而成为现实。一批批学生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离开学校,而教师则要继续坚守三尺讲台。如果一个教师一生从事教育行业,那么其学生可能数以千计甚至更多。如果教师的水平一直原地踏步,就会误人子弟。而教师虽然常常也会进行理论学习和各种进修,却难免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其实教师提升自己最好的方式便是在课堂中,从学生身上汲取营养。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众多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交织常常会对教师有所启发和触动。因此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八、表扬和批评的滥用

合理的批评是课堂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的批评要严肃并切中要害,否则只会纵容错误,影响课堂纪律。批评学生时要指出错误之处并指明错误的危害。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其实也是从侧面表扬行为良好的学生,让学生觉得教师的行为是公平的、是非分明的,这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是批评也要适度,尤其要就事论事,不可因学生犯错误而对其人格进行攻击,或否定其一切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令学生心服口服。同时,如果经过批评后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意改正,而教师依然不依不饶继续批评,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而引起其逆反心理。

九、学校评价的误导

如今学校为了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常常会让学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匿名评价。不可否认,确实有个别学生因为受到教师的批评而进行恶意评价,影响教师的评价成绩。于是有教师为了获得“全优”的评价而不惜讨好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纵容不管,故意少布置作业,课堂上无原则地顺应学生的想法等。事实上,大部分的学生是公平公正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认知,对于教师这种刻意讨好的行为他们是不会认同的。学生需要的是一位学识渊博、富有人格魅力的长者,因此为了一己私利而放弃原则的教师绝不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由此可见,高中语文课堂管理出现的问题是学校、教师、学生、考试制度等各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观念的改变,制度的重建,视野的拓展,方法的创新。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相信高中语文课堂管理会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也会更加鲜活,更加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波.近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历程、问题与发展趋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3-4.

[2]罗生全,靳玉乐.论教育研究的伦理自觉[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13.

[3]吴志宏.教育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11.

[4]孙绵涛.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成就、特点与问题[J].教育研究,2009(2):30-31.

[5]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3-55.

篇6

关键词: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路径

一、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学生不但需要和同学交流学习体验,还要和教师共同沟通、共同学习,协助教师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据研究表明,在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没有和教师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及时解决自己听不懂的问题,导致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困难的事。另一方面,学生没有和教师交流互动,会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不能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师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和学习语文,使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敢于质疑,主动和教师交流,便于教师开展教学过程,提高高中语文教学

质量。

二、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

1.教师互动意识不足,课堂师生互动气氛不活跃

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的引导者,如果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没有互动意识,使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填鸭式”地学习语文。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互动意识,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语文知识,和教师交流学习,提高教学质量。部分高中生反映,语文课堂的气氛很乏味,没有兴趣学习,教师只是照着课本读,很少和学生互动。

2.教材重视不够

教师没有对课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分清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无法理解课堂的知识结构。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概括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教师使用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吸引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3.互动主体性欠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学内容。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指导作用,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积极起到主导作用。教师应该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另外,学校应该做好语文教育工作,适当减少教师的压力,将语文应用到课余活动中,开展与语文相关的课余活动,如读书日、知识竞赛、黑板报设计等,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意识。

三、促进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路径

1.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

课堂上,教师采用卓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可适当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习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的使用。教师应该经常和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促进师生互动。另外,教师可以建立互动的动力机制,使用有奖竞答或者语言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促进师生互动井然有序地进行。

2.营造互动的良性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互动的良性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语文教学中的任务,促使学生互相交流、思考和讨论。以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孔乙己》,让学生了解孔乙己的生活背景,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模拟情境和营造互动的良性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习。

3.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如阅读杂志、书籍、报纸、小说、纪录片等,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如,在讲解《鸿门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看《鸿门宴》的视频,了解故事的情节,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该文章时,学生能够快速地概括课文内容和分析人物性格。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使得学生尊敬教师并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课外活动时,教师可以策划一些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更加喜欢语文教师,逐渐喜欢语文课堂。

师生互动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进行思想交流,使学生可以更加信任教师,对学好语文更有信心。尽管现在的语文教育中出现了很多不足,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营造互动的良性氛围、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法,促进师生在课堂上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配合教师课堂

教学。

参考文献:

篇7

皮亚杰的认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即“做中学”,所谓“做”就是实践,他认为由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最为巩固,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但语文课程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的层面上主要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而不可能全部由“做”中直接得到。尤其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师既要向学生展现纷繁多变的世界,又要使学生感悟人间百态情感,语文学习的要求和课堂教学的局限就产生了矛盾,使高中语文课显得深沉有余而灵动不足。

难道高中的语文课堂就不能“活”起来了吗?当然不是。只不过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活动”不是单一的动手实践,而是更强调情境、想象、感受的体验活动。活动的形式很多,比如情境设计、角色表演、朗读、互相探讨等。所有的活动都必须围绕一个宗旨,即让学生以自己研究、活动感受为方式完成学习,增进知识储备,打开走进语文殿堂的另一扇窗。那么,哪些活动适合高中语文课堂呢?在这里笔者将自己一段时期的实践经验和感受加以总结,以就教于方家。

一、创设情境,将生活引入课堂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担心在高中课堂使用“情境教学法”太幼稚,在他们的理解中,“情境”即活动,活动即热闹,热闹就要禁止,因为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严肃认真的。但实际上活动与严肃并不矛盾,高中语文课堂也不能只是沉默,一个趣味与严肃并存、活动与思考并重的课堂,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高中语文课堂。

比如在分析《品质》中格斯拉先生的形象时,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手艺高超的格斯拉先生不会经营靴店,导致了饿死的结局。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情境:“我是靴店老板”,请学生说说他们如何经营靴店。这个问题一经提出,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学生想出了不少招揽生意的方法,有的说:“打广告,请明星代言、打折促销啊。”有的说:“多招伙计,搞批量化生产。”有的说:“把靴店改造成股份制,请别人投资入股。”还有的说:“做时髦靴子,再将皮革分等级,把最好等级的弄成奢侈品,赚的就是品牌效应。”

讨论得差不多时,笔者反问学生:“这些现代经营策略真不错,那么大家想的方法,格斯拉先生会采用吗?”学生又一次讨论得很兴奋,在讨论、辩驳、思考中大家逐渐达成共识,这些方法格斯拉先生都不会采用,因为我们的各种经营策略是为了让靴店能赚钱,而格斯拉先生的梦想是做最好的靴子,并不是做会赚钱的生意人。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的创设,这篇文章的深度一下子就被挖掘到一个新的层面。生活离我们很近,将生活引入课堂,课堂就充满了活力,活力带来思维与情感的碰撞,语文课堂就在这样的碰撞中生成价值。

二、发挥想象,用表演深化课堂

每个孩子都有表演的欲望,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但是在紧张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提供给他们的表演机会太少了。如果教师利用合适的课文,设计巧妙的表演内容,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似乎与表演扯不上关系,但若是采用表演的形式就会使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在即将进入课文第三节时,有一个男生插了句嘴:“打仗这么大的事,交给一个老头去解决,太假了吧!”严肃的课堂氛围被破坏,笔者有些恼火,窘迫之中突来灵感,临时设计了一个环节:“是啊,难道郑伯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只能派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用言辞去退兵。我们现在模拟一片混乱的郑国朝堂,请几位学生扮演郑伯和群臣,看看能否商量出更好的计策?”

几分钟的混乱之后,“郑伯”说话了:“国家大事到了这个地步,诸位卿家有何良策?”一位“大臣”说:“如今不如采用美人计吧,秦王好色嘛!”底下的学生笑倒一片,立刻有另一位“大臣”说:“不可,这只怕会勾起秦王的的贪欲,不如用苦肉计吧,打入秦军内部。”话音才落,第三位“大臣”赶紧反对说:“兵临城下,哪里来得及,我提议派死士前去暗杀。”还没等其他大臣们反对,已经有学生喊出:“抗日神剧看多了吧,国都被包围了,让那么多死士飞出城外吗?况且敌军的大营哪那么容易进啊!”表演到这基本完成任务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承认在“国危矣”的情况下,没有更好的计策,只能派烛之武去游说。这样看来文章不仅不假,而且真实再现了当时的背景状况,又突显了烛之武的能力。接下来进入到对烛之武游说言辞的分析中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表演使学生对文中的角色产生亲切感,增加了兴趣,通过设置特定环境、特定角色,学生走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氛围。他们站在角色的立场上说话、思考,真切感受角色的立场、情感,自然加深了内心体验,而这些感性体验都可以经过引导变为理性分析。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表演让学生丰富了情感世界,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感受式学习,使课堂更有生机,也深化了我们的教学实践。

有一个问题可能是许多教师的困惑,那就是教学设计重要还是教学活动重要呢。不少人会觉得两者并不矛盾,好的教学设计必然会包含恰当的教学活动。实际上,两者的立足点并不相同,教学设计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思考,去考虑教学步骤是否清晰,考虑教学过程中是否有亮点,考虑如何在课堂上不断掀起,考虑如何尽快展现设计的价值,体现设计的精妙。而教学活动则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通过设计一些适合教学内容的活动,让学生对文本由陌生到熟悉,由畏惧到接受,以活动的方式打开走进文本的另一扇窗。说得通俗一点,教学设计是“师”本位,教师对课堂发展走向全盘掌握,不能容许也不会出现课堂教学的偏移,而教学活动则是“生”本位,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经常会有灵光乍现的情况。

篇8

一、营造民主对话氛围

课堂“活跃”最突出的特征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与启发下的“思”与“言”的活跃程度,特别是“言”的活跃程度。可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为数不少的老师在课堂上依旧洋洒千言,学生却壅塞难言,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甚至有的语文教师迷信权威,错误地认为这就是标准答案,把那些所谓的“标准”奉为金科玉律,学生的回答与之稍微有差别就判为错误。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发言了,就不愿意表达了,从而与民主教学新观念也就南辕北辙。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老师与学生平等互动。例如,在学习《项链》时,有一名学生这样说:“作者有一个失误,假项链会掉色的,他们怎么看不出来呀?”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有点离题,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说:“你考虑得很周到,现在确实存在这样的事情,咱们一起考虑考虑这个问题吧。”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的说当时的假项链质量也很好等等,学生在这样的民主氛围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们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指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一定教学情境,由学生进行开放的、自主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实际运用,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践,是新世纪青年所必需的品质与能力。为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1)转变教师角色。小组合作学习是对我们老师的一种全新挑战,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转变角色,由原来的控制者向参与者转变,由原来的预设者向合作者转变,由原来的权威者向引导者转变,并努力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自己的责任,让自己从“讲”师转变为“导”师。(2)教会学生民主学习的方法。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沉默的课堂变为学生展示才能的活跃舞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帮助学生树立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勇气。例如,在学习《长亭送别》时,我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学习口语交际《议论要有条有理》时,我组织演讲比赛,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小组抽签,抽到哪个算哪个,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他们查资料、做辩论,忙得不亦乐乎,比赛时他们个个表现出色。正是这样的民主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大胆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总而言之,民主教学方式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必定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健康成长,从长期利益来说,“民主”是课堂教学的未来使命。因为学生只有在民主的课堂上,才能自由、平等、和谐,才能成为有创造精神的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民主教学,让民主教学深深植根于高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倩.让安静的语文课堂热闹起来:小高中学生发言不踊跃的成因及对策[J].辽宁教育,2003(5).

篇9

一、多媒体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我们的学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多半是视野狭窄、阅历尚浅,对生活缺乏真知灼见。可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以多种形态给学生展示各类信息,成为学生随时“?望知识”的窗口,让他们获得广博的见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87版《红楼梦》中的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在学生进入状态后,紧接着我又运用多媒体的声像功能,让学生欣赏了红楼梦中有关林黛玉的诗词。这样,学生不仅深刻了解了人物形象,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二、多媒体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篇10

关键词:自主学习、审美、情感升华

高中阶段的学生,意味着进入了学习中的关键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语文课堂教学也变得越来越具有功利性,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并不是很深入,仿佛只是借助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学习方式去对课后练习、考试做铺垫,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影响只是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短暂的机械的记忆,并没有完全从内心的真实情感出发去体会诗歌真正的内涵,对于文本的解读只限于表面和形式,而没有对文本进行真正的心灵解读,语文课堂教学本是一张白纸,只是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去勾勒出各自内心深处的图画,而不是将过去沉淀下来的图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一、 注重心与心的交流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学生本体、文本本体、教师本体应该去除形式化,要“将心比心”,教师应明白一节语文课的真正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从内心出发,去感受文字的生命,体会语言美、丰富思想情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而不是禁锢他们的创造与想象,人们常说:“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做到‘惜言’”,正如孔子所说:“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点到即可,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课堂的主体――学生,还给学生一片心灵的良田,让他们自由地耕种。

听完XX校XX老师的《再别康桥》这节课,所听到的教学重点是对于鉴赏诗歌的方式、方法,而不是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情感解读,例如,老师在快结束时总结的不是写作情感,而是对诗歌鉴赏时,应注意的几个主要的方面,本节课的重心瞬间转移到形式层面上来,而不是本质的解读、感受与思考。同时,老师在带领学生对《再别康桥》的思想情感进行解读时,给学生适当的提示,但是老师提示的内容是引导学生看看全诗一共分为几个小节,给全诗划分了层次,这样的提示曲解了对诗歌进行解读的重点,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应“重视作品鉴赏的阅读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诗歌鉴赏教师不需要给出统一的答案,每一个学生对诗的品读都有其独到的见解,老师尽量还原学生自由想象的天地。

例如在分析诗歌的意象时,每一个学生对意象的分析不尽相同,老师不应该在课上试图去“帮助”学生构成一个早已成形的画面,而应该给学生自己去体会诗歌意境美的空间。在高中阶段,尤其是学习现代新诗这一单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最重要的是要解读文本,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吟读诗歌,带领学生跟着感觉读,细品诗歌的情感,从诗中去体验美。

二、 教学中的问答艺术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掌控课堂的能力,在课前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课堂教学中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尤其是在进行师生对话的时候,教师的问答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本节课中,老师在最开始问道:“开头三个‘轻轻’有什么作用?”和后面又问到的“诗歌的开头和结尾为什么用‘轻轻’和‘悄悄’?”这两个问题其实从本质上来讲有些重复,应该删去其一,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会很容易,但是在后面老师又设置了几乎相近的问题,其实只是让学生仿佛是在重复了之前所回答的问题,从这一点上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问题设置的更为又条理性,不要重复提问,这样不仅不会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良好的效果,相反还会模糊了教学的重点所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尽量避开“绝对性”的问题,例如:“是与不是?”这样的提问似乎把学生禁锢在两个点上,而并没有起到帮助学生去勾勒思维绘画的功能,在课上,老师在提问之后,学生可能会保持短暂的沉默,教师为了尽快保证课上的时间安排,总是在学生沉默之后,给予相应的提示,后面顺带附上一句“大家说是不是啊?”这样的问题就给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其实学生在沉默的同时,只是语言的沉默,而并不代表他们的他们的思维不活跃,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是给予学生过多的提示,而是应该适当的引导学生打破语言的沉默,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言语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在问“是”与“不是”的时候,也会让学生产生相应的依赖性,学生可能会觉得老师在提问过后一定会给予答案的范围,所以不用过多思考,这样会导致增加了学生的思考惰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更要注意的是提问的准确性,在课上,学生就像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在本节课上,老师问:“大家找一下全诗的情感线索是什么?”而最后给出的答案完全是围绕着诗人的情感变化来回答的,所以,老师的提问出现了偏差。在学习诗歌的同时离不开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将每一个意象进行细致的解读,那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点盖面,细致解读某一个,而后深入体验文本的情感,不能脱离文本。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尽量采用“开放性”的问法,教师往往在学生回答完之后,问一句“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模式,总会带给学生以不确定的心理,可能会引起学生对自己所回答内容的质疑,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反感,而不愿主动去回答,教师可以试着在询问之后,在尊重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适当地补充一下“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以提示,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联系文本,从文本出发去深刻地解读诗歌。

三、 不可忽视的导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