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范文
时间:2024-04-12 11:2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方法:对我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月基本药物的配备与应用、实施前后就诊人次、中心收入与药物收入等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门诊配药人数与实施前无差异(P>0.05),药物收入明显减少(P
结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具有很大价值,其具有安全、必需、有效、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相关问题,应加强有关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教育,并及时给予落实。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基本药物制度 现存问题 解决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8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75-0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以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身心健康为根本,合理充分的利用社区资源,为个人与家庭提供有效、经济、便捷、连续、综合的服务。基本药物制度是最重要、最基本、必不可少的制度[1]。2010年起,新医改方案取消药品加成、施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降低,直接减轻了老百姓医药费用负担,缓解看病贵、难等问题[2]。我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价格平均降幅30%左右,既降低了患者的用药费用,又提升了医院门诊量,居民的健康质量意识得到提高,但施行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笔者对其进行总结,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浙江省余姚市阳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 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中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记录基本药物的配备与应用、实施前后就诊人次、中心收入与药物收入,并与制度实施前(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作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t检验P
2 结果
药品种数共357种,其中307种国家基本药物142种、381种浙江增补药物209种、其他药物6种,销售金额比例分别为41.19%、58.80%、0.01%;门诊量、总收入、药物收入见表1。
3 讨论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起步相对较晚,机构数量少、服务质量差、服务档次低、服务面小等具有诸多问题。政府投入力度小,故仅可依靠药品提成赚的利润,新医改在实行药品零差率后,切断了利润来源,加大了社区医疗机构负担。目前,医院的收入全部来源于政府差额拨款,支出包括月结的人员工资、水电费、药款,而社保报销代付存在较大的波动性,而财政补助是以季度发放,从而造成收支脱节。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已经明确规定基本药物种类307种,但现实中这些药物根本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许多常见药、需求量大的药均未列入基本药物目录中,病人在面对自己常用药匮乏的情况下,往往转向其他机构去购买或去大医院购买,加大了老百姓的负担。再加上多数药厂在竞标时把价格最大限度压低后,再次经过核算,发现利益甚微甚至亏本,就放弃生产与配送,从而导致断货,而某厂家停产后就无法在基本药物目录中找到取替品种,阻碍了药物的临床应用,可能又会导致用贵药的情况发生。为了全面解决上述问题,应加大国家与地方的财政投入、增加供应厂家供货[3];严格对基本药物的成本进行核算,根据规定利润率进行销售。对市场价格贵、利润高的基本药品进行利润压缩,确保药品供应价格低廉,而对利润低的药品应进行差额补助,确保生产企业的正常运作;药品目录适用范围应及时调整,促使居民主动使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药物收入明显降低,但总收入基本稳定(P>0.05),主要由于财政投入的加大,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正常运作,显著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主体应为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但目前大部分基层社区为集体所有制,在制度上使用基本药物对其约束,不太合理。制度实施前的配套政策不能及时落实,就易发生很多问题[4]。社区在实施药品零差率后,其独立生存压力较大,应尽快施行医药分离,资费由政府承担,抛开不必要的利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尹伟,张忆群,郑长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1,09(04):13-14
[2] 周绿林,范馨,詹长春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05):58-61
篇2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首先,由于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对这份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他们在思想上较为狭隘,认为促进社区服务的发展是领导者的任务,与自己的工作不相关。因此,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缺乏主人翁的参与意识。有些员工甚至对一些政治教育工作采取抵制的态度,阻碍改革措施的推行。另外,还有一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认清这份工作的服务性质与公益性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以服务者的姿态认真细致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其次,由于一些领导者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导致了对员工服务意识的培养缺乏应有的力度[1]。思想政治工作被他们当作一个形式来做,缺乏一定的制度、机制,也没有配置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工作者。有的领导者会做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但也只是走个过场,通常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现今还存在一些机构,完全摈弃了基层服务机构公益性的宗旨,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该有的服务意识都被抛诸脑后了。
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医院的管理、经营机制都在不断变更,广大医护人员的思想观念、服务方式也相应有所调整。简言之,整个医疗行业都在不断发展创新。但是,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却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依然保留着那一套陈旧的工作方法,在思想不够重视。譬如,有的领导在召开相关的思想政治大会时,只是讲一番套话、大话,没有实际意义,员工自然也就没有兴趣去履行。这种陈旧的工作思想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了。与此同时,因为工作思路的老套,必然导致工作方法的单一。当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由领导组织思想教育大会,对员工坐而论道,讲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员工大都很难从中获得切肤体会。在工作当中,也就无法真正去贯彻落实。
二、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深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
首先,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者对员工自上而下的思想教育工作,其目的是为了统一全体员工的政治思想,深化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以促进整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稳步发展。因此,领导者应当做好带头人的工作,努力深化自己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着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工作水平。在工作中,做好员工的榜样,以身作则,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2]。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全体员工共同促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长足发展。再者,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最终的执行者是全体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工作人员的良好配合,即使领导再苦口婆心地讲说,也没有丝毫意义。所以,广大员工一定要加强自身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不能狭隘地认为思想教育工作只是领导者的事,与自己毫无瓜葛。与此同时,要努力培养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对工作充满热情,以服务者的姿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工作中出现了棘手的问题,要及时向同事请教或向领导反映,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能在稳步中向前发展。
2.摈弃陈旧思想,革新工作方法
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方法老套的弊病,因此,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摈弃陈旧的思想观念,开拓思维,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工作方法。在确定工作方法时,要根据员工的实际状况,综合各方面因素,改变以往纯粹说教的方式,多听员工的心声,以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进行,不可抱着一劳永逸的心态。另外,革新工作方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3]。如果只依靠领导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贯彻落实是渗透到医疗活动的全过程的。因此,全体员工必须齐心合力,共同加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政治思想工作的稳步开展。最后,在具体措施的施行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区的卫生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服务中心内部的发展改革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进管理体制中,两者有机配合,最后形成综合效应。
篇3
结论 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比较好的评价,但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其服务质量。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成都市
[中图分类号] R19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01-0023-02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高低。本文通过调查成都市社区居民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目的以及对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了解不同群体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态度,为该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7年8月10日到8月12日,我们对成都市5城区(青羊区、金牛区、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分别进行了抽样调查,即从各个区随机抽取社区卫生服务站,然后对抽中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患者随机进行问卷调查。
1.2 问卷内容 问卷设计共包括四项内容:第一,就诊者曾经以及现在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目的;第二,就诊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各个指标的满意度评价;第三,就诊者从居住地点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步行所需的时间;第四,就诊者的背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以及月收入等6项内容。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47份。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1.1 性别及年龄 调查对象中,男性87人,占样本总体的35.2%,女性160人,占样本总体的64.8%。性别比例稍显失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原因是这段时间女性就诊者较男性就诊者稍多。本次调查主要针对15岁以上的居民,从年龄分布来看,调查对象覆盖了15岁以上各个年龄阶段的居民。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30~39岁以及60岁以上的居民较多,分别占样本总体的23.08%和26.72%,可能与该年龄阶段的患者人数较多有关。其中,分布最少的是20~29岁的居民,为10.02%。30岁以上的就诊者占总人数的75%左右。在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交叉分析中,20~29岁,40~49岁的调查对象男女各占一半,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年龄段男女患病人数相当。
2.1.2 职业与学历分布 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者的职业分布较广泛,涵盖了城市社区居民的主要职业,由于城市居民的职业目前没有统一标准,包括自由职业者及城市农民工等其他职业者占有较高比例(见表2),因此“其它人员”所占的比例偏高,为22.3%。其次是公司职员和离退休人员,分别为21.9%和19.8%。公司职员比例较高,一方面原因可能是该职业人员占居民总数的比例较多,另一原因可能是该类人员的总体健康状况偏差。被调查对象的学历涵盖了低、中、高各个层次,分布较为均匀,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样本总体的36%,高中或中专学历者占样本总体的35.6%,大专或本科占样本总体的25.9%,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样本总体的2.4%。
2.1.3 月收入 被调查对象的家庭平均月收入覆盖了高、中、低各个层次。被调查对象家庭平均月收入集中于500~2500元,占样本总体的72.5%。
2.2 就诊目的及就诊距离 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目的主要是开药(77.7%)、诊疗(73.3%)以及输液(73.3%),其次是检查身体(45.7%)和打针(41.7%)。在所有的就诊目的中,比例最低的是手术,为5.7%,这也正符合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新型医疗服务格局。调查显示,72.5%的被调查对象从家中步行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时间在15分钟以内。96.4%的居民从居住地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步行时间在30分钟以内。由此可以,来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居民大多数来自附近社区。
2.3 成都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通过运用SPSS13.0软件对社区卫生服务各个满意度指标进行了频数和频率统计,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1-4]。
表3显示,成都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总体评价,非常满意的占样本总体的11.3%,比较满意的占样本总体的59.1%,一般的占样本总体的29.6%,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为0。由此可见,70.4%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持认可的态度,说明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所有的评价指标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后百分比较高的依次是服务态度(83.8%)、就医方便性(85.9%)、服务态度(83.8%)、就诊尊重(82.6%),百分比最低的是就诊费用(45.3%)、服务项目(45.3%)和医疗设备(38.5%)。
2.4 就医者职业与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 我们运用SPSS软件对职业与满意度评价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如表4。
把职业作为自变量,总体评价作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F统计量的P值为0.01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总体评价较高,个别指标评价不理想 调查结果显示,70.4%的被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持满意或较为满意的态度,表明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就诊者对就诊费用、服务项目以及医疗设备的评价较低。“看病贵”是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该问题,一方面是改善医疗保障制度,另一方面是通过降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经营成本,如可以通过上级医院统一采购降低药物成本,从而降低收费标准。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服务项目的满意度评价普遍偏低,便随机访问了调查对象是什么因素导致评价偏低,访谈发现,大部分调查对象不了解其就诊的社区服务站的服务项目,因此给了较低的评价。这说明社区服务中心对自己的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而导致就诊者对该指标的评价偏低。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在发生病患时能够及时、就近就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直接影响就诊者对服务水平评价的指标一是医生技能,二是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因为,这两项指标直接关乎到就诊者能否得到很好的治疗。针对医疗设备评价指标偏低问题,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升级落后的医疗设备。
3.2 就诊者职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 社区卫生服务是面向社会各个群体,其服务对象来自于各个行业和职业,从前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职业的就医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评价存在显著差异。从具体指标来看,不同职业的就医者对就诊环境、治疗效果、服务态度、就诊费用、服务项目、就医方便性、医疗设备、候诊时间、隐私保护、就诊尊重等10项满意度指标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而对医生技能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是存在差异的。社区卫生服务属于特殊的服务形式,服务质量的难以衡量性是服务产品的显著特点,而社区卫生服务要做到让所有的患者满意,必须提高对自身的服务标准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解瑞谦,刘军安,孙奕,等.深圳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排序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5:8(7):544-566
[2] 陈子敏.韶关市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J].咸宁医学院学报,2001,15(4):299-300
[3] 王亚东,关静,李静,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就诊患者满意度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050-1053
篇4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社区卫生服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确保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关键,是赢得居民信赖,深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理念所不可或缺的前提。
本文利用2007年全国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线调查材料,对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阐述当前人力资源状况,发现问题及不足,为政府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7年10~2008年1月,卫生部组织的全国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线调查中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相关资料。调查对象主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以及所抽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方(用以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调查)。
结果
厦门市5个城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覆盖率达95%。
厦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122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18人,占82.83%,医护比为1:0.4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师分别为89名和50名,中医师分别为56名和48名,每一服务中心平均有4.68名全科医生,2.95名中医师,5.58名防保医生和7.37名护士: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有1.28名全科医生,1.23名中医师,0.47名防保医生和2.87名全科护士。
将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卫生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中心占16.06%,站占18.18%;具有专科学历者,中心占26.85%,站占26.45%其中专及以下学历者,中心占57.09%,站占55.37%。以中专及以下学历者为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率为65.71%,社区卫生服务站为32.48%;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率分别为40.71%和22.32%。全科医生培训的覆盖率比全科护士培训的覆盖率高,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与全科护士的培训覆盖率还没有达到100%。
讨论
按2006年末城区人口109.24万计算,厦门市每万人口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11.25名,其中医生5.41名,护士2.31名,基本能够满足卫生部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的万人配置要求,但要实现卫生部提出的今后城镇居民70%的医疗服务都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承担的目标,显然还远远不够。
篇5
为使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的主要精神,近日,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健康教育、传染病、慢性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财政提供资金,免费向居民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是“小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
社区卫生机构和一般大医院有如下几方面的不同:第一,社区卫生服务更强调它的公益性,当然大医院医疗服务也要体现公益性,但社区服务的公益性更加明显,除了基本医疗服务以外,更多的是公共卫生。大医院主要是为了看病,社区除了看小病以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搞预防、搞保健康复。
第二,社区提供主动性的服务。大医院的人员很少上门,社区卫生提倡主动,上门服务、搞家庭病床。
第三,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服务,大医院主要是为病人提供服务。在社区,不但病人、亚健康人群是它的服务对象,健康人群也是它的服务对象,目的是使健康人不要变成亚健康人,使亚健康人不要变成病人,所以整个居民都是它的服务对象。
第四,体现综合性,除了医疗以外,社区卫生服务还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是多位一体的服务。
第五,连续,比如高血压,要建立健康档案,始终追踪。不像大医院,你去找他就给你看,你不去找,他也不找你。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你进行连续。
篇6
以前,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机构布局不合理,覆盖面不全。具体表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总体不足,且分布不均衡,设置过密和空白区域并存,造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面不全,部分社区居民不能享受到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网格化管理基调
为了突破这个瓶颈,东城区在成熟的网格化城市管理基础上,结合现有卫生资源,科学规划设置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建辉介绍,网格化管理,就是运用网格地图的思想,将全区划分为若干个工作网格和管理网格。每个服务站都要对自己负责的工作网格、每个全科医生都要对自己负责的管理网格中的服务对象,按照责任制实行全方位服务和管理,通过把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注入到网格中,使服务对象定量、定性、定位,从而实现管理空间的精细化。今后如果一旦有禽流感等应急情况出现,要查清楚实际情况就非常容易,病源在哪里、现在是什么状况、由哪个全科医生负责监管,都一清二楚。
全方位网格化布局
据了解,东城区按照全方位覆盖、负载均衡、责任空间明确、科学合理的网格化布局原则,将全区规划为44个工作网格,1593个管理网格,设立了4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2个全科医生工作室,全面覆盖了东城区的126个社区,保证居民步行10分钟即可获得社区卫生服务。
除此之外,在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中,还全过程地应用到12种主流信息技术,支撑了以全科医生笔记本电脑为终端的居民健康精确管理服务模式;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呼叫中心”,建立了以GIS为核心的数据库群,可扩展、关联性强的基础数据库,为日常管理与应急指挥提供了平台;居民健康卡的应用与管理则引进了IC卡技术;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多种信息的快速传送是利用网络传输技术;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体系,则是利用数字证书、电子签章和VPN加密传输等多项安全技术的结果。
“全科电脑”上线
现在东城区的全科医生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全科电脑”上网打卡报到,出诊时要携带电脑和无线网卡。由于电脑具有GPS定位功能,医生在社区内巡诊的踪迹在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呼叫中心大屏幕上一目了然。记者在大屏幕上还看到,中心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调出社区医务人员在岗情况、出诊情况;社区卫生站患者就诊情况;各种耗材、药品的需求、配送情况;全科医生的电子处方能够实时调阅查看。
篇7
1.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核定,要符合事业单位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及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要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之以改扩建和新建,避免重复建设;要统筹考虑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保障城市居民享受到最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其公益性质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机构设置,要有利于方便群众就医;人员编制的核定,要符合精干、高效的要求,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基本的工作需要。
二、机构设置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构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一体化管理。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范围。政府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范围或3-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社区,可由所在街道办事处范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举办形式。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度,同时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通过对现有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进行转型或改造设立,也可由综合性医院举办。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可按照本意见的标准,直接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较多、规模较大的二级医院,可按本意见的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医院内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业务、财务的单独管理。社会力量举办的卫生医疗机构,符合资质条件和区域卫生规划的,也可以认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卫生服务。街道办事处范围内没有上述医疗单位的,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政府应当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引进卫生资源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举办形式。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可多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或由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标准,通过招标选择社会力量举办。
三、职能配置
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承担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对危急重病、疑难病症治疗等,应交由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承担。
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
社区预防:社区卫生诊断,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预防,常见传染病防治,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档案管理,爱国卫生指导等。
社区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
社区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社区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转诊服务等。
社区康复:残疾康复,疾病恢复期康复,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等。
社区健康教育:卫生知识普及,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宣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
社区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等。
8.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调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机构编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将适宜社区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承担职能的情况,对其编制进行统筹考虑。
四、编制配备
9.核编范围。国家只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核定人员编制。
10.核编标准。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具体某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可根据该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核定。服务人口在5万居民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标准可适当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应结合现有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和改造,首先从卫生机构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同时相应核销有关机构的编制。要充分利用退休医务人员资源。
五、机构编制管理
11.指导意见的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财政、民政等部门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各地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根据本地经济和财政状况、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状况、交通状况、人口密度等,在本指导意见编制标准的基础上掌握适当的幅度。各地要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目标,结合本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本着适应需要、从严掌握、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核定和使用编制。
12.机构编制的审批程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数额提出审核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
13.编制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定编不定人的办法,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开招聘所需人员,不得超编进人。受聘全科医师等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资质条件。
篇8
【关键词】城市管理;医疗管理;社区医院
一、生服务内涵
1.定义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的生命为全过程,以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服务对象,集防预、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居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是以维护和促进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提供综合服务的基层卫生服务。
2.基本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载体。社区卫生服务的所有功能都是依靠这一实体实现的。总体来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包含六项基本内容: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健康咨询和计划指导。其中,以医疗服务功能为主。这“六位一体”的内容,赋予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多重角色。
(1)预防:要想保障健康,预防是关键。
(2)治疗:医疗服务功能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中之重,治疗功能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展开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3)康复:俗语有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4)保健:主要是针对妇女、儿童和老人三个主体。
(5)健康咨询:开展面向群体和个人的健康教育,指导社区居民纠正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为居民提供一些有关健康的指导。此外,对无偿献血、生殖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禁毒等进行宣传和教育。
(6)计划指导:在夫妻双方知情选择的前提下,指导双方避孕、节育以及提供避孕药具和相关咨询。
3.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从服务内容上看,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1)全面性:社区卫生服务所承担的内容从预防到治疗再到恢复,贯穿着整个疾病周期。在疾病的预防方面,社区卫生服务对一些常见病、突发病、传染病等做大量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为人们的健康把好关;在疾病的治疗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站里的全科医生,为病人提供全科的治疗,为病人提供初级的医疗服务;在疾病的恢复上,家庭病床、居民健康档案等独具特色的服务内容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2)连续性:首先,社区卫生服务涵盖了人生命的各个阶段,从摇篮到坟墓,从出生到死亡,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几乎人的一生都处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关怀之下。其次,社区卫生服务涵盖了人生病的各个阶段,从预防到治疗,从治疗到康复,从康复再到预防。可以说,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各个不同时期都有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份功劳。
(3)人性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天独厚的一个优势就是全科医生能够全方面的充分了解自己的病人。全科医生只有了解自己的病人,了解这些固定患者群体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其个性,才可以真正为他们提供最周到的服务。同大医院相对照,医生和患者之间这种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疾病的治疗及康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1)社区卫生组织形式有待完善
目前政府提出的发展社区卫生组织的目标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但目前多数社区卫生组织是公立机构,多是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镇(中心)卫生院通过重组、改造和功能转换而来,还有一部分是隶属于企事业单位,通过功能转换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很少。现有的对非国有非营利医疗机构的政策是空白,制约了社会资本的投入,而非国有营利性社区卫生组织又不宜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因而在目前政策框架下,民间力量难以参加进来。
(2)社区卫生组织的功能定位值得进一步探讨
社区卫生组织的定位是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开展健康教育、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这种定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机构提供两种不同属性的产品――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和有偿的医疗服务。因此,在一个需要核算成本的机构当中,“在经济利益导向下,‘有偿服务’挤压‘无偿服务’。预防保健工作受到影响和削弱”。
此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并未形成。目前,双向转诊实际上变成了“单向转诊”,即社区医院把病人转向大型医院,但大型医院没有把病人转回社区医院。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由于社区医院的硬件、软件等原因,导致大型医院和病人对社区医院的不信任。第二,没有监督机制和统一标准,疾病的转诊难以控制和把握,为追求各自利益导致了争抢病人的现象。第三,社区卫生组织与大医院的服务雷同,很多项目是替代性的,不是互补性的,因而很难得到患者的认同。
(3)筹资机制与功能定位的匹配不强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组织供方筹资主要有:地方财政投入或社会力量投入;有偿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差价收入。服务需方的筹资主要有:享受公费医疗、劳保医疗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可以报销的部分;个人付费。目前规定社区卫生组织的发展是“坚持以地方为主”,在中西部地区很多地方因为财政投入不足,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不够,实际上社区卫生组织经费短缺,导致一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难以开展。我国医疗保障水平低,报销范围窄,还有一些与社区卫生组织的服务不兼容。商业保险更是难以兼容,在一些保险条款中明确规定必须是县级以上的医院提供服务才能赔付。总体来看,筹资渠道有限,经费不足,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组织服务项目匹配性不强。
(4)社区卫生人员管理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从宏观上对社区卫生人员的管理处于制度创建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数量调控。2007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数达7.7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4万人),每个中心平均31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总人员8.0万人,每站平均4人。相对于社会需求来说人员相对短缺,主要任务是如何增加数量而不是控制数量。2)质量管理。目前缺乏社区卫生人员的准入标准,亟须建立一套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3)激励与约束不够。社区卫生人员的待遇相对于综合医院,特别是与大医院医生相比是较低的,择业的吸引力相对弱,同时检查、评估、再教育等方面的约束也不足,激励和约束均不到位,一方面与整个卫生医疗行业现状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对社区卫生人员重视不够相关。
三、完善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治理机制的建议
(1)科学定位社区卫生组织功能
第一,社区卫生组织不能与医院使命定位重叠,而要体现互补性。社区卫生组织不是预防和治疗的结合体,也不像基层的“小医院”主要做医疗兼做预防,而应该以卫生预防为主。
第二,社区卫生组织应重在管理,也就是连续动态的管理,服务对象“发病时”要管,“不发病时”也要管,初诊对象“转出去管”,“转回来或者出院后”还要管。
第三,以社区卫生组织为依托,构建家庭医生制度。
(2)兴办主体多元化和服务多样化
第一,社区卫生组织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兴办,要有社会资本参与。应该在政策上允许非公有非营利性社区医疗机构的存在(其他医疗机构也应如此),鼓励民间设立公益性社区卫生组织,给予这类组织与公立非营利性组织享受同样的财政税收政策。
第二,社区卫生组织应该依照当地居民服务对象不同的需求,鼓励发展一些有特色的服务组织,如提供康复、精神卫生、老年人医疗、妇幼保健等特色服务的社区卫生组织。
(3)多渠道筹资,提高医疗保障同社区卫生服务的匹配性
第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中西部社区卫生组织的支持力度。
第二,改进医疗保障报销范围同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匹配性。改变单一按项目付费的方式,探索多种付费方式,鼓励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开发新的险种产品,将社区卫生组织作为定点服务机构,与其服务内容和项目相匹配。
第三,有组织地开展捐赠活动。政府主管部门应将宣传、引导、组织对社区卫生组织进行捐赠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进行,统一策划,统一组织社会各界对分散的社区卫生组织进行捐赠,以弥补单个组织筹资能力不足以及和大的医疗机构在吸引社会捐赠方面的优势。
(4)建立社区医生科学管理体系
第一,建立一整套技术标准。发展社区卫生组织有赖于一支专业化的队伍,而构建专业化队伍必须要建立一整套的专业技术门类、教育学科、职称体系,使这类医生按其自身的规律来确定技术标准、培养模式、职称评定标准等。
第二,建立对社区医生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应做到激励与约束相匹配,待遇和贡献相适应。同时,还应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社区医生考核制度、学历标准以及在职学习制度。
四、结语
社区卫生服务处于初创阶段,难免困难重重,但我们应该乐观些。不要一味的批判,而要积极的解决问题。社区诊所同大医院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矛盾,存在着利益的博弈,这种角色之间冲突是因为它们对自己的角色认识不清。它们是整个医疗体系的一个部分,同样的目的都是给人们提供健康保障,只是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深入,它们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
只有这样,才会合理的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医疗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大医院两者是互相协调的关系而不是相冲突相抗衡的关系。因此,合理定位是关键。我相信,在几年之内,全科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会非常的好;在不远的将来,社区卫生服务也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着力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解决看病难看病贵[J].人民网,health.省略,2006-02-10.
[2]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内容(试行)[S].国医网,省略,2001-11-27.
[3]王惠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J].china.省略,2004-03-13.
篇9
第一条为加强对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以下简称服务券)的管理,保障城镇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根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下发的《*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服务券是指在我市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红谷滩新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开发区范围内,由辖区政府统一为城镇居民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一种有价凭证。服务券不得兑付现金、实物,不找兑,不得买卖,不办挂失。
第三条市、区卫生局、财政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服务券使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区政府成立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内,负责本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和服务券使用的具体组织实施,以及做好对城市居民的宣传工作。
第五条街道办事处和本办法第二条范围内的乡镇政府(下同)负责辖区内人群的调查摸底、分类统计和服务券发放对象的确定,负责服务券的申领、发放和宣传工作。
第六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做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宣传工作。
第二章对象和内容
第七条服务券分为四种,分别为儿童保健券、孕产妇保健券、妇女保健券、重点人群保健券。
第八条服务对象:
(一)儿童保健券的服务对象为0--3岁儿童;
(二)孕产妇保健券的服务对象为孕产妇;
(三)妇女保健券的服务对象为35--60岁妇女;
(四)重点人群保健券的服务对象为60岁以上老年人、低保对象、残疾人。
第九条服务内容:
(一)儿童保健券:新生儿家庭访视和健康检查2次;0--1岁儿童每年健康体检4次,1--3岁儿童每年健康体检2次,6个月--3岁儿童每年做一次血红蛋白测查;提供儿童保健指导。
(二)孕产妇保健券:产前检查4次(孕早期1次,孕中期1次,孕晚期2次),产后访视2次。
(三)妇女保健券:每年提供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生殖保健、更年期保健知识及计划生育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指导。每2年提供一次妇女病普查,包括宫颈防癌涂片、内外生殖器检查、白带常规等。
(四)重点人群保健券:每年提供健康管理,开展重点慢性病筛查与病例管理。每2年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包括:全身体格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血糖、血脂、心电图检查。
第三章印制与发放
第十条服务券是有价凭证,由区政府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制(样券见附件2),区财政局监制。服务券须注明券种、面值、有效期、编号、服务项目。服务券每年印制的数量依据调查的服务对象人数确定,服务券印制后的数量、价值金额要准确登记备查,服务券印制、发放所需工作经费由区财政局解决。
第十一条服务券面值:
(一)儿童保健券,面值10元。
(二)孕产妇保健券,面值12元。
(三)妇女保健券,面值20元。
(四)重点人群保健券,面值28元。
第十二条服务券有效期:
儿童保健券、孕产妇保健券有效期为一年,具体时间从发放服务券之月起向后顺延12个月;妇女保健券、重点人群保健券有效期为两年,具体时间从发放服务券之月起向后顺延24个月。
第十三条服务券的编号由区行政区划号码(6位)+识别码(1位)+自然数码(6位)构成。识别码由1代表儿童保健券,2代表孕产妇保健券,3代表妇女保健券,4代表重点人群保健券,具体号码由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
第十四条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服务券的申领和发放,发放时须填写发放登记表,实行发放者和领取人双签字,发放服务券不得设置任何附加条件。
第十五条服务券实行双印鉴制,必须加盖区卫生局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用印鉴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服务券按享受服务条件发放,一般是一人一券,但具备享受两种或以上服务条件的服务对象,可同时申领两种或两种以上服务券。服务券发放给服务对象本人或监护人,服务券仅限于具备享受服务条件的服务对象本人使用,不得转送其他人使用。
第四章使用与结算
第十七条服务对象凭服务券,在领取服务券的街道范围内区卫生局确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自主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享受相应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孕产妇保健券、妇女保健券仅限于在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
第十八条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区卫生局按以下条件确定:
(一)已取得*市卫生局批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批准书》;
(二)取得区卫生局核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
(三)经卫生局考核达到一星级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含一星级)标准。
第十九条区政府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在各街道范围内,公示本街道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
第二十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为服务对象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并收回服务券,填写服务券登记一览表和相应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表格,并通过*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软件管理系统上报相关服务信息。
第二十一条服务券的结算实行考核拨付制,每半年结算一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收回的服务券汇总上报区卫生局,根据考核结果,由区财政局按服务量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核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第五章考核与监督
第二十二条区卫生局按照《*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服务券的考核评估细则,加强对服务券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
第二十三条区政府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服务券宣传、印制、发放、使用、兑付等情况的考核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区政府成立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委员会,绩效考评委员会由区卫生和财政部门代表、公共卫生专家、社区居民代表按各占1/3的比例组成,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服务券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评。
篇10
关键词: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目标的基础性环节[1]。随生活水平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疾病谱的改变,人们的卫生服务需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面临的课题。2009年国家出台的新医改政策提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此次新医改重要的切入点[2]。为了解本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满意度、存在问题,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辖区部分居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辖区内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严格抽样方法选择305名15岁及以上社区居民。
1.2方法 2013年10月~11月,通过分级抽样,抽取4个居委,再从每个居委中抽取2个居民小组,每个居民小组38户,通过KISH表决定抽中家庭中的被调查者。本调查与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工作相结合,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及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调查》调查表,由经过严格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问卷调查。每份调查表均有专人质控,并抽取5%进行电话质控、信息核实。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305份。其中男126份(41.31%),女179份(58.69%);60岁以下年龄组161人(52.79%),60岁及以上年龄组144人(47.21%)。
满意度包括8个方面:社区预防保健服务、医护态度、上门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环境、医疗设备、双向转诊机制、就医诊疗时间、排队等候时间。每项内容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很满意、比较满意归纳为满意,一般、不满意及很不满意归纳为不满意。
2.1不同年龄组满意度情况详见表1 总体满意度为43.98%,60岁以下年龄组与60岁及以上年龄组相比,两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60岁及以上年龄组高于60岁以下年龄组,χ2=67.29,P
2.2不同健康状况组满意度情况详见表2 有慢性病组与无慢性病组相比,两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慢性病组高于无慢性病组,χ2=3.87,P
3讨论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不断健全,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本形成以二、三级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其他社会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3]。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社区卫生服务是目前满足城市居民基本卫生服务的有效方式之一[4]。
本次调查提示,60岁及以上年龄组满意度高于60岁以下年龄组;有慢性病组满意度高于无慢性病组,与邱健等调查结果一致[5]。可能原因: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慢性病者较多,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对象80%以上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将慢性病管理纳入常规工作;医护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已使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护人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信任。
本次调查总体满意度较低,可能与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社区卫生资源利用率偏低有关[6],说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离居民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应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改善和发展,以科学的发展观、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为指导思想,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成服务网络健全、人员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监督管理规范、适应社会需求的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我们必须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政府部门、街道加强沟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最大限度的满意居民卫生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博文,杨文秀.社区卫生服务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学出版社,2006:1-10.
[2]颜亮.徐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11,19(1):128-131.
[3]林淑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以F市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疗,2011,32(7):111-115.
[4]杨红,方萍,张云君.乌鲁木齐市城市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24(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