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拓创新意识范文

时间:2024-04-12 11:2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开拓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开拓创新意识

篇1

摘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基础,我们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开拓创新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16-01

新世纪的钟声呼唤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教育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数学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教学地位和职责,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且落到实处呢?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孩子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吗?”学生齐答:“圆!”接着问:“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学生举例(圆、圆桌、光盘、车轮……)。“你知道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形吗?”孩子们开始发表意见 ,适时出示动画课件方形轮滚和圆形轮滚的车辆滚动起来的情形……学生笑了起来,说出了方形轮滚车辆不便乘坐的理由, 师:“圆形轮滚方便乘坐是因为它有圆的特点,圆有什么特点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圆的特征。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作用,做好教学的引入。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圆并了解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对学生整体而言,应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决不能因学生一时成绩的差异而区别对待。对学有所难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对其点滴进步都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创设良好的宽松的学习境界使学生乐于创新。对于一题多解的题,我总会先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每次总会有意外的惊喜。很多跟生活相联系的知识学生都会有独到的见解,先听听他们的理解,教学起来比较轻松,让他们自己先理解会容易懂得多。

三、合作学习,激发创新思维,探索新知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例如:教学“找次品”时,我让学生同桌合作:用圆片当次品摆一摆,先是3个物品里找一个次品,接下来是5个,8个,9个,同桌之间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之间又交流了思想。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发现规律,继续探讨10个,15个,27个……通过合作学习变难为简,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在新知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爱提问的好习惯

篇2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创新 素质 培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 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培养和打造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教学,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一代, 不仅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具有高度发挥想象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磨炼意志。就具体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强化学生心理图式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最能穿透感性、理性的重重壁垒直接震撼人们的心灵,因此,它更应是情感的艺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托尔斯泰也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情感并感染大众,而优美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优美的旋律来感人的。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直接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由于音乐旋律在个体鉴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每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基调,如亲切、自豪、神往、风趣、热情奔放或天真活泼。对于这些独特的情感基调,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然后形成联想构成画面,再在审美之中产生相应的联想记忆。这种记忆体现在心理结构之中,并形成音乐的心理图式,运用这种心理图式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浓厚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前提,只有创新意识强的人, 才可能对每件事物进行思考,并设法改进它。只有不断改进,才可能有创造发明。 因此,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意识潜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在于激发他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创新思维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那么,怎样做才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看书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看书时,要求学生对课本中所述事物问三个问题:第一,事物为什么处于这种状态?第二,事物这种状态有缺陷吗?第三,事物的这种缺陷怎样弥补?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去思考,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去多思考。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懂得创造,因为艺术就是创造,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是独创新颖,不可重复。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可随机应变,思维开阔,不局限于某种形式,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以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音乐创作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个四小节的音乐动机,让学生动手、动脑创编音乐旋律,每个学生积极开拓思维,在这一思考、分析、比较、判断的过程中,促进了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当编出各种不同的旋律后,让他们唱一唱、奏一奏,再议一议,哪一条最好听,最具终止感。通过分析,训练了学生集中性的思维能力,这样长期训练的结果是大大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进而通过学生的勤于思考发展到善于思考来达到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稳定学生的创新心理

所谓创新心理,是一种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心理;是一种敢于走前人没有走的路、敢于挖掘前人没挖掘的真理、敢于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进取心理。所以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和勇于战胜困难,而且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稳定学生创新心理。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开拓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会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如乐理知识记不住,好的方法掌握不了,和声习题做不出来,不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等。有的学生一遇到困难就缩手缩脚,甚至产生退却心理。作为教师, 既要启发他们去解决问题, 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特别是在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中,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习题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 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教师应采用以“激励为主”的方法,在关键时刻,教师哪怕是说一句“我相信你能解决”的话,都能给学生力量,给他们增添信心。这样他们就会从书本上、从同学那里、从一切可能达到的途径中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学生的创新心理也自然得以稳定。

四、磨练学生意志,打造学生创新毅力

创新活动是人类一种最伟大最艰辛的劳动,历史上每项发明创造都包含着发明者的心血和汗水。为了一项研究,有的花费了一辈子的精力,也有的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去奋斗、去拼搏。着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历经几十年才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就是一个典型的(转第47页)(接第52页)例子。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 因此, 磨练意志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磨练学生意志?笔者认为:找出学生薄弱环节,才能打造学生创新毅力。如和声教学,为旋律编配和声是学生之弱势,教师应有意多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一个个排除,运用不同的方法,编配丰富的旋律,然后通过钢琴演奏、声部演唱,使学生感受实际音响效果。对和声配置所欠缺的地方,再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修改。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最圆满的答案,对学生而言,攻克了一道难关,也就是一次创新活动的尝试。在创新尝试中, 学生既经历了艰辛,又品尝了苦尽甘来的滋味。通过不断地磨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五、鼓励学生善于动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为社会提供新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集思维与现实,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展现,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与提高。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着重体现在动手与音乐活动上。

现今,创新教育的提出与实施,已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前景,作为音乐教师,应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投入到创新中去,大胆实践和探索,去寻求一种全新的适合自身及学生特点的教学之路, 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篇3

一、勤奋学习强素质。

农技推广与服务,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担负着为广大日光温室种植户服务的重要职责,是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能否顺利展开的坚强保障。我作为一名农技干部,深知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始终在工作中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观念:一要向书本学习,***在阅读中提高智慧能力;二要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三要向同事学习,在沟通中提高协调能力;四要向群众学习,在联系中提高实践能力。五要向领导学习,在观察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想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做到全面发展、综合提高,不断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二、牢记宗旨,开拓创新

自己作为一名农技干部,服务的对象是千千万万的农户,那么在工格中,首先就要培养浓厚的民本意识。说到底是百姓的勤务兵、人民的公仆,要当好这个公仆,当好勤务员,就要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把为民服务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作为自***己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是树立开拓创新意识。一切工作固有其规律的一面,是应该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的,但这并不意识着就不能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创新是工作活力的源泉,而我们则是开拓创新的生力军,我作为农技干部中的一员,更要有打破旧观念、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三、顾全大局促和谐,团结协作创佳绩

农技干部作为乡镇中的一员要有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工作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事相识、相处、相交是缘,全国十几亿人口,人的一生能认识几个?所以要倍加珍惜。同事间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谅解,只有共同发扬团体协作精神,维护单位的整体形象,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篇4

一、勤奋学习强素质。

农技推广与服务,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担负着为广大日光温室种植户服务的重要职责,是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能否顺利展开的坚强保障。我作为一名农技干部,深知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始终在工作中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观念:一要向书本学习,在阅读中提高智慧能力;二要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三要向同事学习,在沟通中提高协调能力;四要向群众学习,在联系中提高实践能力。五要向领导学习,在观察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想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做到全面发展、综合提高,不断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二、牢记宗旨,开拓创新

自己作为一名农技干部,服务的对象是千千万万的农户,那么在工格中,首先就要培养浓厚的民本意识。说到底是百姓的勤务兵、人民的公仆,要当好这个公仆,当好勤务员,就要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把为民服务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作为自己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是树立开拓创新意识。一切工作固有其规律的一面,是应该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的,但这并不意识着就不能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创新是工作活力的源泉,而我们则是开拓创新的生力军,我作为农技干部中的一员,更要有打破旧观念、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三、顾全大局促和谐,团结协作创佳绩

农技干部作为乡镇中的一员要有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工作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事相识、相处、相交是缘,全国十几亿人口,人的一生能认识几个?所以要倍加珍惜。同事间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谅解,只有共同发扬团体协作精神,维护单位的整体形象,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篇5

一、影响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传统因素。由于一些干部思想观念不够开放,致使在工作中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个别党员干部还是习惯于用过去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抓发展,工作中有时存在因循守旧的现象,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不善于解放思想,缺少活力、动力和竞争力,在落实“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上,眼界不够广,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强。而这种适应和努力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全面系统地进行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是当前党员干部必须要做的工作,对我们工作思路的拓展以及发展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帮助。

2、主观因素。在我们当中的一些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思想认识有偏差,对中央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虽然从口头上支持和拥护,但在具体贯彻执行中,特别是遇到改革发展中的困难,还是按老套路来办事情,创新科学发展的观念和思路不多。原因在于学习意识不强、学用结合不好,学习效果不理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根本性提高。由于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大家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力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另外,有些同志忙于抓教学业务,对科学发展观学习认识不够,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有的虽然理解了,但不善于用理论联系实际,不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上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3、制度机制因素。科学发展能力具体到电大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还是党员领导干部和科室负责人推动电大科学发展的能力问题,如何推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构建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等还要在进一步健全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制度措施上下功夫。

4、自身因素。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学风不够浓厚,二是服务学生意识有待提高。三是教学管理质量需要提升。这些问题都应乘着这次学习实践科学活动的东风逐步解决落实。

二、对存在问题原因的初步剖析

我校通过群众提、自己查、党员干部深挖细剖找思想根源,在班子成员互相谈心、深刻剖析产生问题原因,通过梳理和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科学发展观认识还不够深刻。近年来,随着现代远程教育不断发展和变化,电大工作有了很大提高和转变,但是离建设学习型城市服务平台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在于:一是理论学习不够系统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学习不够透彻,理解不够深,科学发展观还没有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头脑里牢固树立起来,还没有真正的深入人心。二是工作中解放思想不够,观念转变滞后。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全局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强,本位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能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对远程教育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研究不深。三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由于没有好的激励和奖罚措施,开拓创新动力不足,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行动上明显滞后。四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没有充分把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上升到影响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和解决。五是在服务理念和推动工作上缺乏用科学发展观解决重点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业务工作难点问题研究不深,认识不足,强调客观原因多,主观努力不够。根本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到位,没有真正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创新意识不够强,改革创新意识不够。电大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由于缺乏锐意进取的工作激情,缺乏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精神,缺乏应有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还局限于原来旧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创新成果不多,

3、干部队伍作风尚未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观念还树立不够牢固,想问题、做决策还没有充分掌握基层意见,联系基层和群众不到位。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管理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效率和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基层调查少、研究多,总结经验多、推广少,发现问题后,抓落实的力度和措施跟不上,一些决策部署、重点规划有时只停留在会议、文件和文稿上,不能及时组织实施。

4、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管理能力亟待提高。制度创新不足,一些重大事项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有的制度已经出台,但是执行困难,还是只挂在纸上,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进展缓慢。还有一些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也存在相互间扯皮、推诿的现象。在坚持“以人为本”方面,缺乏新思路、新办法。精神文明建设、民主管理等软实力建设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还不够。工作中更多的还是习惯靠行政手段来推动,缺乏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存在求稳,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思想,不能以超前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推动电大工作。

篇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电气自动化设备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对毕业生的开拓创新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这种状况对技工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PLC的教学,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PLC的兴趣和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在PLC课程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几点有益的尝试。

一、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未来的趋势看,生产一线对自动化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既需求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传统模式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教育在课堂上的核心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别,从而严重损失教学效率;过多强调学习,从而损失了学生的发现、创新兴趣;传统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为被动的“填鸭”对象,或装知识的容器,抹杀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潜能。这样的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不用说培养创造性人才。 因此,更新教育理念,变传统教育模式为创造型模式及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授与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启发学生自觉运用知识、不断创新的意识。 创新是一个人的才智因素和非才智因素的综合发挥,创新并非神秘莫测,大多数人经过学习和训练,都会提高创新意识,开发出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一般程序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解决方法及检验、否定、再另寻求解决方法及检验,直到真正解决并通过检验等。程序的每一过程,都要有良好的思维意识,创新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取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索的精神。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理念已不适应PLC课程的教学。因此,我们尝试采用创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PLC教学核心内容是根据控制要求进行编程设计,编程设计是要强调个性化的,这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提出各种课题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标新立异,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在讲解PLC的基本指令时,为了加深对指令的理解,每个指令都会引用一个例子来介绍。在讲到综合性应用时,如用PLC控制交通灯、机械手时,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设计,如:基本指令编程、顺序控制指令编程、功能指令编程、比较指令编程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力求避免空洞、枯燥的理论阐述,经常给学生分析讲解实际的工程案例,如针对目前正在院内使用的PLC控制恒压供水应用实例,进行现场教学,从可行性分析、设备选型、变频器参数设定、控制程序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抗干扰因素的处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按照实际工程规范要求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维模式。 此外,在上实验课之前,老师事先给出控制要求,使学生自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上机调试验证。课外作业的批改也改变传统做法,教师只负责指导,让学生自己通过上机调试验证来发现问题,老师通过讨论、讲评、赞扬、鼓励,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及时肯定编程作业中的创新思维。结果是学生的编程作业可谓思路各异,丰富多彩,其中不乏创新之处。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并为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对于布置课外作业的内容,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互连网等方式查询资料,上机调试,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转换教师角色 和创新教学方式实施课程教学创新教育必须要发挥教师作用,教师把自身的创造品质与人格、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直接、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等传递给学生,给学生以长期不懈,潜移默化的感染,是提高学生对此门课程兴趣的关键,也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学生对PLC课程感兴趣,才会有创新的激情。 在我们以往的PLC教学中,担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不用负责实验、实训课,只是埋头书本理论教学;而担任实验、实训课的教师,又不用担任理论课教学;这样的结果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论课上讲的内容到了实验、实训课不能及时反映,实验、实训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又不能及时得到理论上的指导,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无所适从。而理论课教师无法直接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实训课教师也无法直接了解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进度和程度,教师本身的创新精神也受到限制和压抑,造成教学方法僵化、以分数衡量一切,这样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首先改变这种做法,要求教师既教理论课程,又负责实验、实训课,既讲理论,又亲自动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及时发现学生的一些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并及时给以肯定和赞扬。这样安排的结果,无形之中建立了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融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此外,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不局限于传统方法,而是尝试和采用了一下几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注重能力培养、强化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体化培养模式,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实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提高技能、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为实际应用服务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围绕PLC技能训练(实验)、PLC综合训练(课程设计训练)及PLC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三个主要实践环节来完成。通过以上环节的训练学生能完成PLC的正确选型、PLC的程序设计与调试、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的整个过程。整个课程体系包括前期课程准备、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理论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设计、课程考核方法。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二)构筑“立体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将教材、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现代化实验平台、网络技术等融为一体,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内讲授和课外自主式学习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互相渗透,突出PLC基本原理、基本编程方法及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教学内容、方法、实验、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掌握PLC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 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单个实例引入,将PLC的定义、指令、程序设计的方法由枯燥变得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PLC的系统设计从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实例入手,层层分析,逐步完成,最后归纳总结系统设计的详细思路,使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思路清晰、迎刃而解,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潜力。

(四)“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法 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数达到1:1以上,实践内容包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完成的PLC应用调查报告、围绕课前提出任务完成PLC程序设计或实用小制作、课程实验(16学时)、两周的课程设计、十周的毕业设计等。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围绕最终学生能够“完成一个PLC应用系统”这一任务为主线,层层推进,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三、更新评价机制在对学生学习PLC课程的成绩进行评定时,设法避免了以往一卷评终身的评分方式,以重视个性为指导原则,从重结果评价转向重过程评价,不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而重视学生的再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等。 PLC理论课程成绩和课程设计考核的评定是分开进行的。理论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包含如图1所示的四个部分。(1)平时成绩指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出勤及课堂提问回答的表现。(2)实验成绩指完成课程实验规定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的提交情况。(3)调查报告成绩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PLC应用调查报告。(4)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课程设计考核的最终成绩包含五部分(1)平时成绩指课程设计出勤及工作态度;(2)系统软硬件设计;(3)系统安装调试;(4)设计资料整理;(5)答辩成绩。 总之,从传授知识的教育理观念向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转变。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从“教师如何教好”向“教师如何让学生学好”转变。教学各环节都应该围绕着帮助学生“如何学”、“如何学好”来开展是PLC教学中的改革与创新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实验》 常斗南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互动式教学在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的应用》[J].邓朝阳.职业教育研究,2006

3.《PLC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闫丽华.职教论坛,2004

篇7

1,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诱发创新动机

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课堂民主、轻松,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诱发创新动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学生创新的引路人,必须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敢于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基于此,我在数学课堂上实行“四准许”:准许即兴发言,准许自由发问,准许提出异议,准许批评纠错。对做到“四准许”的学生,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实践证明,置身于这样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心境自然会放松,思维能自由驰骋,创新意识的发展就会水到渠成。

2,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创新精神

求异是创新的灵魂,求异才能创新。求异思维能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思维品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许多题目都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极好材料。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涵,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形成多元的视角,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出了一道题:“某工厂的陈师傅原计划10天生产500个零件,实际2天就生产了原计划的。1。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出了两种解答方法:①10-500÷(500×1/4÷2);②10-(500-500×1/4)÷(500×1/3÷2)-2。而思维能力较活跃的学生将本题与生产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抛开500个零件这个具体量,将全部零件看做单位“1”,想出了下面三种解答方法:③10-1÷(1/4÷2);④10-(1-1/4)÷(1/4÷2)-2;⑤10-2÷1/4

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创新精神得到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3,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特征之一是敢于质疑问难。它要求学生敢于怀疑权威,怀疑书本,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答案或结果,对所学的内容能独立思考,并能从多角度认识同一事物,探索出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敏锐地捕捉机会,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例如教学应用题:“有25块棱长是0.6米的正方体大理石,每立方米大理石重2.5吨,如果用载重量为4.5吨的汽车一次运往工地,运走这些大理石至少需要多少辆汽车?”学生们的解答是:2.5×(O.6×0.6×0.6)×25÷4.5=3(辆)。我也认同了这种解法,正要讲下一题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如果25块大理石用3辆汽车一次运完,由于25÷3的商不是整数,又不能超过汽车的载重量,那么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只能把一块或一部分大理石锯开来,分装在这3辆汽车上,而这在实际运输中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至少用3辆汽车来运是不对的。听了他这种讲法,我感到惊喜,想不到这位学生能用事实说话,不迷信老师,不盲目接受,能独立思考,而且讲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正是创新精神的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质疑,并积极地与他们一起探索,去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4,加强实践操作,开拓创新空间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手脑并用的实践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创设多种形式的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在亲身体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开拓创新空间。

篇8

一、严格按方案要求抓整顿,保证了时间、内容、人员、质量的落实

2月10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机关作风建设暨纪律作风整顿动员大会。会后,区政府成立了机关纪律作风整顿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区长王志强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副区长丛林同志担任,领导小组成员有:区政府办公室主任陈柯、监察局局长于德宝、人事局局长许鲁闽、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主任孙国君。机关纪律作风整顿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区政府纪律作风整顿工作,办公室设在政府办。政府办结合全区整顿大会精神,制定下发了《西岗区政府机关纪律作风整顿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区政府机关从2月10日开始至3月10日结束,安排一个月时间,分三个阶段集中开展政府机关纪律作风整顿工作。

2月10日至12日为学习教育阶段。全区机关纪律作风整顿动员大会后,政府各部门结合“经济跨越发展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实际制定了方案,对本部门的纪律作风整顿工作做出安排,并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了同志在西柏坡作的《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要讲话、中央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建设“大大连”规划纲要》、区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报告、20__年区政府第一次常务(扩大)会议精神以及徐书记、金区长的讲话等。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端正了认识,振奋了精神,为搞好整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月13日至20日为自查自纠阶段。区政府统一组织召开第一阶段总结和第二阶段动员会,对查摆和整改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部门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征求意见,认真查摆当前政府机关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2月14日下午,区政府召开政府机关纪律作风整顿工作会议,区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区长丛林主持。会上,政府办主任陈柯传达了夏德仁市长在政府机关纪律作风整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下发了《西岗区政府机关作风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常务副区长王志强对政府机关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二是抓住重点,找准问题;三是按照布置,扎实推进;四是精心组织,加强领导;五是要建章立制,注重实效。要通过抓机关纪律作风整顿,使今年政府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提供良好的纪律作风保证。

会后,各部门紧密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认真查摆当前机关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查摆和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查摆思想解放、工作思路、创新意识方面的问题;二是查摆工作标准,振奋精神的问题;三是查摆为企业、为基层服务方面的主要差距及作风不深入、不扎实,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坐而论道多的问题;四是查摆纪律观念方面的问题,查摆依法行政、文明办公、部门之间支持协调方面的主要差距。在自查阶段,分别由政府办、人事局、监察局牵头,召开了如何开拓创新,如何提高服务效益,如何保证公务员队伍廉洁自律等三个专题座谈会。

监察局于2月18日上午在机关七楼小会议室,召开了由政府办、人事局、发展局、城建局、 劳动局等政府十个部门的分管领导及有关同志参加的廉洁自律座谈会,专题查找、研究行政执法部门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应建立的长效机制。大家围绕着建设大大连、新西岗的目标,从全区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以对党风廉政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畅所欲言,从不同侧面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经初步统计,大家共查摆问题30余个,提工作建议近10条。

2月19日下午,人事局会同政府办、监察局,召开了由13个街道办事处和人大办、政协办、机关工委、行业党委参加的座谈会,主要内容是查摆政府机关在纪律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共涉及到思想解放程度、创新方面、为基层服务方面、工作作风方面、依法行政方面、人员素质方面、部门之间协调方面等六个方面13个问题,如一些工作还习惯于老套路,还存在部门审批程序不简化;深入基层的观念需转变,不要走形式,有针对性的下去指导工作;个别宣传报道只求出名,不求实效,给基层带来负面效应;有些部门部署工作会议太多等。并就下一步如何整改提出8条整改意见,如转变作风,提倡脚踏实地,调查研究;行政执法工作要加强法制宣传,提前告知,引入“人性化”管理意识,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在政府管理体制和工作审批环节上深入研究,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环节,优化环境等。

政府办于2月19日下午在机关七楼小会议室,组织召开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座谈会,计划局、经贸局、教育局、监察局、民政局、财政局、人事局、城建局、文体局、外经局等十个部门出席了会议。各单位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从政府机关建设的角度,就如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建设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政府进行了发言。大家深刻分析了政府机关开拓创新方面的问题,影响创新的主要障碍以及下一步开拓创新的建议。

通过多种形式,政府办把这些意见和建议整理后及时上报了区领导,为下一步政府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决策参考。

2月21日至3月10日为整改阶段。按照徐书记和金区长的讲话要求,把机关作风整顿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结合起来,和软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政府各部门认真制定了整改措施,坚持边整边改,注重实效,不搞走过场。针对查找出的问题,立即进行认真纠正。做到能改的马上改,能办的立即办,不搞下不为例。各部门都拿出了工作创新的具体措施,认真进行总结,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机关纪律作风整顿办公室,通过这次纪律作风整顿,修改、完善那些不适用或已经过时的规章制度,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机关建设长效机制。

二、认真查找,明确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在这次政府机关纪律作风整顿中,政府系统主要查摆以下几方面问题: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

具体体现在工作上还沿用老套路、老办法,缺乏创造性,有些部门领导在其位不谋其政,发展思路不宽,关键是想不想、干不干、会不会干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要敢于介入新的矛盾,要善于采取新的措施,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都要做到与时俱进。

2、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我们有些同志工作干劲不足,被动消极因素时有发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想过太平日子、当太平官,满足现状,平庸度日,遇到困难就绕道走,还有个别部门和个别同志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头脑中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居民的意识淡薄,本位主义思想严重。

3、机关作风松弛,纪律观念不强

个别同志在思想上要求不严,自由主义现象依然存在,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时间串办公室、上市场买东西,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

4、依然存在,自律意识不强

受拜金主义、官本位思想影响,利用手中权力谋私利,权钱交易、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受现象在个别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表现在公款吃喝玩乐、公车私开、私设小金库、财政支出不规范等现象。

5、协调配合不够,大局观念不强

部门之间配合不默契,有本位主义,考虑、处理问题缺乏全局观念。、形式主义作风有时还比较严重,互相扯皮,推过揽功,工作合意的就办,不合意的拖着不办,工作不主动,协调意识差。

三、制定了确实可行的措施,建立了加强建设的长效机制

1、解放思想观念,抓住经济跨越式发展开展工作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抓住“经济跨越发展年”这一良好契机,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抓住建设“大大连”这一历史机遇,做好建设新西岗的这篇大文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城区功能、改善辖区居民居住环境,我们每一个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尽职尽责,埋头实干。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政策和创新的措施来统领各项工作,把创新贯穿于“新西岗”建设的始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困难面前,善于打破陈规,通过理性思维,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弘扬敢为人先、勇于进取的精神,克服求稳怕变思想,不断拿出新思路,培育新成果,开创新局面,营造一个上下一心、集思广益、努力创新的浓郁氛围。

2、加快软环境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启动

要把机关作风整顿和软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按照区委全会的要求,围绕“总部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推进重点项目的启动。营造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麦德龙马上就要落户西岗,我们要尽快进入角色,进一步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要多从投资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企业的困难,体谅企业的难处,通过我们的主动服务、真诚服务、热心服务,让基层认可,让投资者满意,让纳税人顺心。要以政策招人,以感情留人。在作风整顿中,经济部门根据企业的贡献大小,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扶持,在服务上给予一定帮助,在经营上给予重点保护,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制订正确的产业政策引导发展;通过创造良 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发展;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发展;通过开展公平的执法监督保护发展,以保证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区经济平均增长速度。

篇9

常重要的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培养高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

关键字:高中数学;创新能力 ; 培养;

数学是最为严谨而周密的学科,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是新形势下教育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觉到整个学习过程丰富有趣,并且不仅局限于掌握书本的知识和教师所教授的技巧,更能通过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使知识可以应用到课堂以外或者教师教学范围外的领域,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的问题。

一、营造和谐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场所,而课堂环境往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注重应试教育,学生往往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环境氛围,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反应更敏捷,更乐于开动脑筋、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显著加强。因此,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摆脱这种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教学创新,积极采用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创新意识与观念,在数学课堂上应尽量保持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带来兴趣。教师可通过实施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方法来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积极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们在愉悦的环境下发现自己的创新潜能。

二、发挥主体意识,增强创新信心

主体意识的内涵注重认知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作用,强调人在主体地位、能力、价值方面的自觉意识,且集中体现了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征。一旦学生的主体意志得到启发、自由发展的目标,主体意识越强的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就会具有更高的自觉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学生有信心去探求未知的东西,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力图给出一些答案。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对于主动探究创新的信心,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常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行程师生之间的能动交流。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和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问题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丰富且具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调动全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呆着一种好奇心和主动的求知欲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并且善于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数学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问题解决,启迪学生开拓创新。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创新。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互动与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利用教学活动,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数学的学习和实践,为不同学习水平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发展创新能力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开设数学活动课,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生产、生活实际,参观学习,了解各个行业的生产、经营、供销、成本、产值、利润及工程设计、立项,预算等情况,引导学生自觉用数学的意识,从而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以“生为本”理念的体现,作为当代的一名数学教育者,我会继续不断探索完善自己的创新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一、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一)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二)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二、技巧“活”,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一)相机而动,巧引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

在教学《灰雀》时,课文写到第二天列宁到公园见到了那只灰雀。至于灰雀与小男孩到底有何关联,灰雀是怎样回到林中的,是课文留下的空白,我在设计这段教学中,有意挖掘这段空白,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由此引发想象:小男孩对待列宁、对待灰雀的态度及变化,放回灰雀的过程等。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补上了这段“空白”,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又如《秋天的思念》一课,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学生根据课题找出题眼,大胆发问:“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为什么是秋天的思念?”如此一来,教学指向清晰明快。

在引导过程中,我注意时间和分寸的掌握,既不喧宾夺主,又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

(二)实时而为,妙点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学生在赏析“落叶在林中飞舞”一句时,都认为“飞舞”用得好,但好在哪里,一时说不上来。我见此情景,巧妙一点:叶子像什么飞舞?学生马上联想到:蝴蝶,落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飞舞;有的学生补充:像黄蝴蝶,像红蝴蝶;有的学生则领悟到:啊!树叶活了!秋天的小兴安岭真美啊……又如《草地夜行》的最后一段,文字含蓄,余味无穷,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提出问题:课文开头写小战士饥饿疲劳,走路只是一步一挨,后来他既没有休息,也没有吃东西,怎么会“迈开大步”向前走呢?这个疑问的产生是由于对课文的前后联系缺乏连贯的思索。我通过点拨,提醒学生注意这种联系,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学生通过思考,疑问便迎刃而解。随后老师一语作结,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这样的点拨,真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点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主体“活”,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从哪里来?它来自于学生的探索。来自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动”起来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方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

(一)积极鼓励主动探究。

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教学工作很难有所成就。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二)注重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