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12 11:2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Given building up the PMS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computer network for middle and small scale clothing enterprise, it is beneficial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clothing production, allocate the global resource and gather the management data & means of production of the work flow by the storage of database. Dealt with the data separately by the client, it makes sense. Obviously, it is helpful to find out the faults in the procedure and fix in time. Thereby, the process line is streamlined. Accordingly, the off-take potential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economic effectiveness can be enhanced.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生产管理系统;系统实现技术;系统安全措施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database;PMS;implementation technique;safety procaution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154-02
0引言
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为了提高产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内外服装企业在研究“敏捷”和“柔性”加工过程中,智能技术的研究愈来愈深入。然而,中小型服装企业投入不多,产出也少。其生产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并且要求有较高档的质量。在中小型服装企业要建立全智能自动化生产体系,进行柔性化生产管理,显然是难以如愿的。
1构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生产管理系统
服装企业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以广东佛山市某童装厂生产的天鹅绒童服为例,图1为该厂的产品的生产流程。构建服装生产管理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基础数据、协同BOM、配置BOM、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重复生产排成等功能。生产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BOM(即Bill of Materials)、收集各种服装款式图样、商品企划明细表、裁剪指导、粘衬指导书、面料样板、里料及布袋样板作业标准、工序编制表及工艺路线等等。同时也可以对生产的变更进行管理。
协同BOM――协同BOM模块应用于企业供应链,它是协同计划编制的基础,它定义了企业生产的服装成品所需的厂内各车间,外协单位、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及关键部件的构成关系。
配置BOM――配置BOM模块与销售管理模块相结合,可以支持配置销售,更好适应客户个性化和对服装品种多样化的需求。支持基本组件,可选件的管理,支持虚拟件的管理。
主生产计划――包括主需求计划和主生产计划,可满足企业生产计划制定与管理的要求,并提供主生产计划的生成模拟与能力分析。主需求计划是生产计划的驱动数据,其主要来源是销售订单与销售预测,并可在不同的时区设定不同的需求合并策略。主要考虑库存、批量、提前期计划因素后,经过运算或编制就得到主生产计划。它将生产计划转为产品计划,是在平衡了物料和能力的需要后,精确到时间、数量的详细进度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根据物料清单将生产计划分解为自制物料的生产计划、委外物料的外协计划和采购物料的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与主生产计划、车间作业管理、重复生产排程、能力需求计划,库存管理等集成,可及时动态的反映企业需要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从而构成一个闭环计划系统。
生产订单管理――对生产订单的执行进行模拟,对设备能力,缺料情况进行模块分析。可进行灵活的领料或发料管理,支持倒冲式车间生产管理。在不同订单间进行灵活的材料调整。
重复生产排程――对于生产周期极短,订单经常发生频繁变化的服装生产企业,系统提供了按销售订单形成出货计划,按出货计划来组织生产方式,使企业能够充分适应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
2系统实现技术
软件系统采用C/S机构的系统,是指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分布式计算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作为整个EPR体系的一个应用系统数据存放在数据服务器上。客户服务器结构可减小网络拥挤程度,并将数据库操作分开运行,像输入和显示数据这样需要用户频繁干预的任务集中在作为客户端的PC机上完成。客户端可分别处理数据,但若需要数据读取共享数据,必须依据网络管理向服务器端作存取申请,而文件I/O和查询处理等频繁需要数据的任务则集中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完成。共享数据存放在服务器端,从而每个系统各显其能。c/s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2。
服务器端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 soft SQL Server 2000,服务器端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检索,并为数据提供完整性和安全性控制。客户端运行在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上,通过网络及Micro soft SQL Server A P I接口ODBC连接到服务器。由于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都存在存储在一台服务器上,因此数据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因而在系统中,将用户设计为应用程序用户和系统使用的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用户而言,每个编译的客户端程序都通过应用程序连到后台数据库。系统设计带来很多的灵活性。而对于系统使用的用户而言,他们在SQL Server中没有用户名,只是在系统中设计了一张用户权限表,这些用户不能直接登录到SQL Server中去,而只能通过应用程序用户连接到数据库,因此只在程序中拥有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SQL Server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对于系统的使用权限,通过用户权限表进行设置,指定其允许对那些功能模块进行调用。
3生产管理系统功能实现结构
3.1 静态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存入各种服装款式、尺码、使用工序、工序时间、标准时间、机台种类等数据。功能界面如图3。
3.2 工艺管理子系统这个模块作为整个生产流水线调控的关键,生成流水线各工段的工序分析和工序组合,如图4。
3.3 生产计划管理子系统这个模块作为整个系统的关键,生成各个工段的生产计划和仓库的出入库计划,作为生产库存管理的数据参考依据。功能界面如图5。
3.4 待办业务子系统根据生产合同的任务,记录生产计划的实施进度情况。待办业务状态区:显示了不同状态的销售合同,分新建,退回,待办理,完成和已更改,明确不同合同所处的状态。待办业务列表区:显示了所做的各种销售合同简单信息,双击某一条记录可以进行详细查看某个合同。查询区:根据不同的条件查询到自己想要的销售合同,模糊查询或者详细查询。功能界面如图6。
3.5 销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是用来管理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业务合同,其中包含销售合同,生产订单两个模块。销售管理状态区:显示了不同状态的销售合同,分新建,退回,待办理,完成和已更改,明确不同合同所处的状态。销售管理列表区:显示了所做的各种销售合同简单信息,双击某一条记录可以进行详细查看某个合同。查询区:根据不同的条件查询到自己想要的销售合同,模糊查询或者详细查询。功能界面如图7。
4系统安全措施
系统要考虑安全性,所谓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系统的数据能受到保护,不因各种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局部或全局破坏,更改和泄漏。系统的数据是一种可共享的资源,因此系统的安全是涉及整个系统的安全使用。安全设置分为用户、应用程序和系统三层构成,相应的措施保障了系统环境的安全。其结构体系如图8。
功能层的权限控制到应用子系统的菜单层,即拥有不同角色的不同用户可以访问不同的应用子系统“窗体”,而且对于“窗体”上的功能菜单拥有不同的权限。权限如表1所示。
5结语
采用计算机网络的生产管理系统,有利于信息收集和全局资源的调动、利用和管理。运用此结构将该生产流程管理系统的数据存放在数据服务器上,客户端子系统分别处理数据,共享数据存放在服务器端,从而使每个子系统各显其能,满足用户生产业务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萃微编.计算方法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6,(3).
[2]胡觉亮,季晓芬.服装生产流水线的优化运行模式.纺织学报 ,2001,(3):22.
篇2
关键词:服装;生产管理;优化
1服装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南亚国家服装企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服装生产水平技术比较先进,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我国服装企业的竞争压力。同时,不少服装企业不断引进价格昂贵的原材料,导致其材料成本不断上升。过去,我国服装企业采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的服装行业发展形势,而服装企业的产品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合格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败。在这一形势下,服装企业必须重视和提升服装生产管理水平,优化服装生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服装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的提高,才能有效降低服装成品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2服装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缺乏高效的组织结构
笔者在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当前国内大多数服装生产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是以直线职能制为主。这种组织结构有较强的专业性特征,在服装生产的过程当中,应用该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促使各个职能部门为生产车间的生产管理提供帮助与指导。然而,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并不是上下级领导关系,而是平级单位,这就导致各个科室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相互之间没有进行良好沟通,工作配合不到位。
2.2缺乏合理的工时定额标准
若是服装生产企业存在工时定额不准确问题,则很容易影响企业的均衡生产,同时企业的考核机制也会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经过调查分析之后,笔者发现,不少服装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当中,其计划工时和实际工时有很大差距。部分企业的工艺技术部门往往会给生产车间的工时定额予以30%的裕度。而生产车间从工艺技术部门拿到工时定额之后,大多都会对定额进行调整,不仅浪费时间与人力,还会使工时定额失去存在意义。同时,工时定额不准确还会导致流水线上存在大量的半成品,导致车间拥挤,严重影响了企业对服装质量的监控与反馈。等这些问题被发现的时候,往往都已经较为严重了,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成本才能解决。
2.3缺乏科学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服装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合格率的高低。生产计划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结合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生产需求来计算和制定生产计划,而是对生产设备数量进行简单计算,并让各个生产车间自行上报生产任务,致使每天本应该计划上交的服装产品很难按时上交。时间一长,各个生产车间就会集中在限制的交货期之前交货,既给后整车间增加了后整压力,同时产品质量也很难控制。此外,生产计划不科学还很容易导致好的单子大家都抢着干,性价比差的单子大家都不愿意干的现象发生。若是各方都没能对此达成统一意见,则企业只能通过行政命令来强制要求车间生产。企业也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公平公正的生产环境,最终影响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并对产品的生产合格率带来一定影响。
2.4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一些服装企业只重视生产效率而忽略了生产管理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小型的服装企业因为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才、信息传达滞后等,使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都严重滞后,针对服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有效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加以解决。
3优化服装生产管理的措施
3.1优化完善组织结构
优化和完善组织结构是优化服装生产管理的第一步。为此,我们可以从下面两点出发:一方面,将市场营销部门和生产计划部门合并成生产经营部门,新成立的部门不仅要负责生产计划工作,同时也负责跑市场签订单,避免了两个部门因各自为政,配合不到位而影响生产效率,不但有利于科学合理的编制生产计划,也有利于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以及均衡生产,提高生产加工的效率;另一方面,若是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发现生产计划没有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则应该及时调整,确保生产始终处于均衡状态。
3.2制定合理的工时定额标准
只有制定合理的工时定额标准才能确保准时制生产的顺利实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服装企业必须制定标准且严格的加工时间,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批量系数以及日产量系数,继而确定准确的加工期量,从而对生产流水节拍进行合理确定,最终实现均衡生产。
3.3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
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均衡生产,只有各个生产环节都严格研究生产计划来组织生产,才能确保生产均衡的顺利实现。因此,生产经营部门应结合各个生产车间的加工能力以及生产需求来编制有针对性的生产计划,明确规定期量,确保各个生产车间严格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加工,每天都要上交成品。工艺技术部门将工艺流程图和工序合并优化方案下达到生产车间之后,车间应根据优化方案来生产加工。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对生产计划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构建新的相对平衡的关系,以此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3.4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企业领导者和相关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程度。企业条件允许的话可聘请或者联合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建立专门的EPR系统或PLM系统,从而完善服装企业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内部信息的畅通,以便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对裁剪和缝纫工段实施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定完善、合理的考评制度,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予以实质性奖励,同时鼓励工作水平达不到生产要求的员工尽快赶超,若是员工有工作懒散等情况则应予以相应的惩罚。优化配置生产设备,同时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操作设备,确保生产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注重以人文本,因此企业必须从管理方法、制度政策等各方面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从而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热爱企业,热爱工作,自觉努力提高工作技能,促进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合格率的提高。
4结语
新经济形势下,国内服装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一背景环境下,服装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重视服装生产管理,通过先进的管理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等途径来优化服装生产管理,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合格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成月华.服装生产过程管理及优化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7(2):171.
[2]…黎璜德.服装工业化生产管理及优化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
篇3
据重机(中国)公司专务三宅智久先生介绍,JUKI公司在08年5月的JIAM(日本国际服装缝制设备展)上打出了“Be the best in CS”的企业理念,在不断追求客户满意的理念指导下,开展了运用新技术的产品开发、品质管理,迅速的备件供给,设备的售后服务,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管理支援服务等工作。
为体现本次展示会“和客户在一起创造未来的服装工厂”的主题,重机公司重点推介了帮助服装企业提高效率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
在硬件设备方面,公司缝纫机中心开发部部长铃木一郎介绍说,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着劳动成本上升,劳动力不足,以及产业升级等问题,在这种大环境下,服装企业正在探索解决类似的问题。重机公司为应对市场的需求,帮助服装企业提高效率,举办了此次自动机展示会。
在硬件设备上,公司推出50种最新的机种和市场上深受好评的现存机种。按产品分类来看包含衬衫、男装、女装、牛仔、针织/内衣、厚料以及其他6个类型缝制设备进行展示。最新设备具有高生产性、省力、省能源、安全等综合品质。同时,在本次展示会上,重点推出了已于12月1日正式销售的AMS-224E系列代输入功能的电子循环缝缝纫机,该机最高缝制速度可达2500rpm,可将生产效率提高25%。
在软件服务方面,三宅专务告诉记者,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提升对生产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大型服装企业,专门设置了生产管理部门(IE部门),通过这些提高了一定的生产效率,但却为企业带来了管理工作量,如何使这些工作量通过机械来完成,重机公司本次推出了新型控制电脑面板(新IP系列)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
负责软件服务开发的高谷博先生说,新型控制电脑面板(新IP系列)与以往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加入了情报收集功能。目的是为了减少生产管理的工作量,减少现场收集数据的工作量;时时掌握生产状况,实现问题早解决,通过专用软件分析,让数据分析简单化;提升JUKI缝纫机的高附加值。
相关链接:
篇4
[关键词] 现状 信息化 对策
一、我国服装业信息化的现状
国内服装企业对财务软件和CAD软件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普遍。近年来,不少服装企业己经不同程度地引进和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但根据我们调查,这些系统在服装企业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都十分理想。企业可能有一些零星的管理软件,但各自独立,不能共享数据,服装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使用生产管理系统来集成预测、生产计划、采购管理,更提不上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集成业务与财务流程。
目前国内计算机在服装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CAD):服装CAD是计算机在服装领域的最初应用;(2)服装计算机辅助制造(服装CAM):目前,服装CAM己在裁剪、缝纫、整烫等工序中使用;(3)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服务CAPP):LAPP的应用开始于机械行业,在服装行业的应用则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4)计算机辅助人体测量(OW):服装CAT的出现是CAD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一种不用接触人体而进行非接触式的测量技术,CAT技术也是服装CAD设计的前期环节;(5)电子数据交换(EDI):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引起了服装企业的重视;(6)各个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开发的财务软件和各种小型的数据管理系统。
总的来说,这些应用的特点是:财务软件和CAD设计软件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普遍,另外还有新兴的电子商务的应用,部分生产工艺中采用较先进的计算机硬件或软件技术,但是计算机的应用还没能将服装生产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ERP表现为软件时,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工具。它在系统设计中可集成某些管理思想与内容,可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但ERP本身不是管理,也不可以取代管理。企业的管理问题只能由管理者自己去解决。只有合理的运用,ERP才可能成为管理者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最有效的工具。
二、服装企业信息化存在的典型问题
1.产品管理与业务流程复杂
服装企业的行业特性很强,品牌众多的服装商品具有典型的流行性和季节性特点,服装企业必须建立“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才能在日趋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而且服装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要管理无数的款式、颜色、尺码、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服装品种日益丰富,流行周期越来越短,企业活动节奏加快,调价、削价、移库各种情况出现,信息量大、变化加快,代销、折让、退换等方式频繁地应用,加之,服装行业的企业因其在销售方面地域分布广、网点多、货物资金和人力资源管理复杂,使得服装企业的产品管理与业务流程更加呈现出复杂、繁琐的特点。
2.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服装企业多为民营性质,在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和企业快速膨胀的同时,企业的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国内多数服装企业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企业通过人工单据流转程序来实现信息流对商品流的跟踪;通过财务库存资金账来控制进销过程;通过仓库账目来核查物流过程;通过定期盘点、对账来调整账目和商品的损益。由此造成物流、资金流和票据流的分离,财务信息滞后实际业务,只有通过盘点才能较准确地了解经营情况。商品进、销、存数量及金额记录统计准确性、时效性差。信息化程度稍高的服装企业,由于各个子系统没有也很难实现集成与共享,又往往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
3.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服装企业属于传统行业企业范畴,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如果想一步跨入理想的管理信息化模式尚有很大困难。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通常会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企业各部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员的参与及协调,这一工作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数据采集工作更是涉及每一个人。
4.投入资金不足
由于国内大多数服装企业的规模较小,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上的资金投入普遍不足。特别是某些国营服装老企业的管理者信息意识较薄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不重视信息工作,在实际经营中的短期行为较普遍,更谈不上重视对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资金投入了。
三、解决问题与困难的几点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与困难,考虑到服装行业及服装企业管理上的特点,提出以下对策:
1.优化人员素质为管理信息化创造有利条件
(1)树立正确的观念。推进信息化管理的过程是对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改造过程,是一场革命。企业的各级人员必须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有充分的理解,从上到下形成共识。目前商品化的企业管理软件产品大多蕴含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包括西方一些合理的管理模式,而我国服装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与之相比,还具有较大的差异。许多服装企业上信息化管理项目都有这样一个目的:学习其中包含的先进管理思想。同时,还要注意企业自身管理的特点,以及企业的竞争优势,以便在二次开发中结合自己的管理特点,并延续企业已具备的在管理上的竞争优势。
(2)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培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征就是信息技术广泛且深入地运用到业务及管理的方方面面,为了做到这一步,就要求服装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经常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员工摒弃随心所欲的旧工作方式,处处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有计划、有步骤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条件。人才队伍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服装企业制定培养计划和实施培训同等重要。没有计划的培训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有计划而不严格实施培训同样是不行的。
2.规范基础性工作为管理信息化奠定基础
管理信息化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它除了需要一定的高素质人才外,更需要做好扎实的基础性工作。
(1)数据规范化。数据所包容的内容很广,涉及企业的内外资源进行管理监督的各项标准等。包括各种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欠款余额、库存余额等,对这类数据应该按照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要求,制定编码标准。所有的信息数据都要有统一的名称、有明确的定义和编码、标准的格式和明确的含义。有条件的服装企业可以考虑采用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服装企业实现对市场快速响应、加强供应链管理的支持手段。此外,还有进行管理监督所必须的能源、工时材料等耗用的定额和费用开支的标准和预算数据的规范化。实现定额、计量、标准、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
(2)业务规范化。服装企业日常经营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在现在的绝大多数服装企业中,员工总是处于某一职能部门,从事某一具体工作。尽管这些工作都是某一特定流程的一部分,但人们往往并未意识到流程的存在。要规范业务流程,就要改变思维的习惯,树立企业运作的流程观。
(3)信息处理流程规范化。对同一件事情,人的理解和行为方式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有统一的工作准则和规程去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处理信息更要遵守一定的业务流程,不能因人而异;只有信息处理流程规范,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查询决策才有充分的依据。信息和信息处理的流程必须由制度来保证,因此,服装企业在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工作规程和工作准则》,用条例法规来保证。
3.效益驱动,总体规划、逐步提高
(1)效益驱动。推行管理信息化工作和销售、生产、财务活动一样,都讲求成本效益的对比。如果管理信息化发生的成本,超过了因缺少管理信息化而丧失的收益,或者超过了管理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很难使高层管理者下决心加大对项目的投入。因此,服装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要讲求经济效益,将有限的资金一定要用于急需的和基础的项目。资金使用的原则是不求最好、只求实用。
(2)总体规划、逐步提高。一个服装企业是一个整体,它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如果不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进行总体规划,必然导致一个个子系统成为信息孤岛,使得信息不能整体应用,而且造成孤岛之间重复输入数据,加大了工作量,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实时化。所以,在管理信息化建没中,要从集成管理的角度来总体规划信息系统。服装企业的各个待建子系统还有个轻重缓急之分,要从实际出发,不贪大求全,从解决企业当前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分阶段逐步推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成功率,产生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尝到甜头,进而有信心且有能力继续投资管理信息化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建新:温州服装行业结构调整方向及对策.经济师,2006,5:288~289
[2]谭立群郭全洲:信息化推动欧盟纺织服装业重构及其启示.集团经济研究,2006,5:231~233
[3]李俊刘艳:中小型企业的ERP系统研究.北京纺织,2005,4:3~5
篇5
[关键词]大规模定制服装设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倩(1980-),女,山东威海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服装大规模定制生产销售模式研究和聋人服装高等教育研究。(天津30019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天津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大审美经济形态下服装设计课程中教育基本要素融合探讨”(项目编号:YB11-46)和天津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研究课题“大规模定制趋势下服装高等教育的改进研究”(项目编号:125q16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09-02
随着人们对服装个性化的不断追求,传统的服装生产模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即由传统单一的大规模生产或个性化定制,向着兼顾高效率、低成本和个性化的大规模定制发展,由此也为服装高等教育提出了面向大规模定制培养专业人才的重大课题。
一、服装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大规模定制
当服装大批量生产企业的生存环境逐渐丧失优势时,服装企业开始努力以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响应个性化市场,然而这种方式依然是一种提前根据预测的结果进行设计和生产,不能完全表达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服装大规模定制的设想则是把定制生产和大规模生产这两个矛盾统一在一起,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又保证了机械化大生产的质量、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短的交货周期。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作为本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生产模式正被国内外许多服装企业研究和实践着。
在大规模定制模式下,顾客通过服装公司搭建的商务平台进行信息交互。顾客首先在公司款式数据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甚至面料,然后输入自己的主要测量部位的尺寸,完成订单的填写;公司样板数据库在模块化设计技术理念的支持下,能够快速将顾客信息转化成对应的服装样板;最后上述信息流转入生产流水线中,大规模定制的生产过程即可完成。实现服装大规模定制,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具有大批量生产的质量、价格,还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服装。因此,大规模定制必将是服装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建立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服装高等教育的必要性
服装高等教育具有技术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特点,一方面为服装企业提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引领着服装制造业的变革。因此,服装高等教育更需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紧紧把握服装业的发展趋势,建立面向服装大规模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现阶段服装大规模定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建立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服装高等教育已刻不容缓。
三、大规模定制趋势下的服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服装大规模定制的不断发展,对服装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服装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该做出必要的调整。
1.培养目标的重新调整。结合大规模定制的特点,服装高等教育应培养以具备服装设计与生产技术为主,掌握网络与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并兼具营销和生产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如图1所示)。
2.课程设置的优化调整。第一,加强服装设计中计算机方法与工具的相关课程。服装大规模定制需要设计人员具备快速的款式设计开发能力,其中的关键技术是灵活使用服装设计的CAD系统,如图2所示。在服装定制过程中,服装CAD成为整个过程的关键技术。在服装大规模定制环境下,该课程除了上述内容的教授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如何利用CAD软件对客户订单进行快速模块化设计,应在教学中加大CAD课程的学时比例,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提供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模拟环境。
此外,对于服装高等专业人才,应该适当开设下述课程,即以对于解决服装辅助制造问题的服装CAM,解决从服装设计到工艺设计的信息快速转换及流动的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对工艺信息、工料定额信息以及各类工艺汇总统计数据实现生产计划调度的ERP(企业资源计划)。虽然这些内容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会显得深奥,但只有对背景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才便于服装专业人才与计算机程序设计人才的交流沟通,便于快速运作服装企业的大规模定制。
第二,加强市场营销与生产管理相关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科间交叉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大规模定制除了依赖于敏捷的设计生产技术,还依赖于有效的市场营销和生产管理。这就要求高校打破固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整,在课程设置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服装企业的生产流程与运作,还要补充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市场营销与生产管理等相关课程,实现“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第三,开设新兴学科教育,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服装大规模定制的发展,促使远程量体、试衣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目前的试衣系统多是将二维的服装图片添加到虚拟模特身上完成试衣,缺乏真实感,无法交互操作显示效果。因此,对人体三维形体及运动效应进行的理论分析探索,必将促使国内计算机服装人体工程学这一新兴学科逐步形成。新学科的开设,不但能让学生的兴趣选择更加宽泛,而且能为国内该领域输送更多专业技师人才。
3.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推动服装设计创新。服装模块化设计是服装配置设计和变型设计的基础,设计师可以从模块库中挑选所需要的衣片或部件进行组合配置,并进一步根据顾客具体需求进行快速变型设计,最终组成服装产品系列。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款式大类中寻找和构建服装结构共性的技能显得非常必要,这个方法可以锻炼学生总结归纳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有利于今后就业时快速上手。除此之外,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必须加强院校与企业双向交流、密切合作的工作,让师资力量通过参与企业产品、企划设计工作的实际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把专业教学内容始终与企业发展状况及产品市场形式紧密相连,将新课题、新观念、新知识带到专业教学的实践技能中去,并让学生有机会走到企业中实践、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集体合作能力。
四、结论
懂技术与管理、动手能力强、把握流行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并能准确表达品牌定位风格的高级服装专业人才是服装企业青睐的对象。服装高等教育只有让培养的人才符合大规模定制的需求,才能实现其教育的初衷,才能推动并引导大规模定制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颖.面向跨国采购的纺织服装业大规模定制[J].丝绸,2005(11).
[2]吴建川,胡军.服装教育如何适应服装行业的发展要求[J].艺术教育,2006(10).
[3]宋晓霞.从中外高等服装教育的差异看服装创新人才教育基地的建设[J].教育探索与实践,2010(12).
[4]冯根尧,张锋.基于Web的在线大规模定制营销[J].现代管理科学,2006(3).
[5](日)大前研一.差异化经营[M].房雪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服装专业;企业发展;教育改革
引言 中国的服装教育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逐步与国际接轨。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服装教育虽在教学体系上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但美中仍有不足出现了与市场脱节的现象,针对此现象该文阐述了服装专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1.我国服装专业教学发展的现状
自高等院校开始扩招以来,自主分配、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出台后,各个院校认识到了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毕竟服装专业的毕业生终究是要为服装企业服务的。从企业的角度讲,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和自身的发展,做品牌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理论上服装企业应该非常欢迎高校的毕业生来工作,学生也应非常乐意学以致用、去服装企业就业,然而在现实之中两者的磨合却很艰难,学生怀着满腔热情去实习,但回来以后往往觉得收获并不大;有的学生毕业后频繁跳槽,企业根本留不住人;也有企业将实习基地的牌子一挂了事,不欢迎学生去实习......
导致此结果的原因之一是学校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程度欠佳,工厂与学校的技术术语不同,教育与实践脱钩,在校所学无所用,大部分毕业生到企业后重新学起,耽误时间,上手较慢;对于教师来说,有实践作战经验的专业人员往往学历和职称不高,不能进入担任专职教师,而高校教师往往又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服装产业化的新需要。原因之二是新技术(CAD、CAM) 在企业中应用多是摆设,尤其在内地新型生产技术没有被广泛接受,主要体现在
高技术高水平的理论与企业的低要求相矛盾。
2.我国服装专业教学体系概况
针对比较有影响的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等六所院校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网上调研分析。
东华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工艺理论、服用性能研究、服装生产经营管理和服装科技开发的高级人才。北京服装学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服装专业基础理论、技能训练、掌握现代服装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服装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天津工业大学培养掌握服装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服装企业、科研、教学、贸易等部门从事服装产品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服装企业管理、针织产品工艺设计与生产、服装贸易以及服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浙江理工大学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文化修养的现代成衣生产管理、服装制作技术和服装商品品质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中原工学院培养具备设计艺术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向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服装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武汉科技学院培养既懂服装设计、又懂服装工业流程设计,服装企业与行业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由此可见国内的服装教育由于本地的经济、地域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与市场有一定的脱节,所以国内的教学应当可能多的做一些与市场结合的课题。
3. 我国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
目前国内服装企业需要的是可以给他们带来高利润的服装专业人才。随着中国加入WTO,服装业已成为很多省市和地区的重点产业,服装企业从产品竞争逐步走向技术、设计、服务、市场、品牌方向发展;另外服装产业正向个性化消费,时尚化消费转化,注重对市场的调研和流行趋势预测,生产符合特定消费群、并能进一步研究其爱好和变化,以达到稳定消费群体。所以服装企业需要的人才除了具备艺术才华和独特个性外,还应具有基础技术素质,掌握影响服装质量、成本和加工效率的技术,有强烈的经济意识、时尚意识、技术意识等。
4.我国高等院校服装教育改进的措施
4.1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
产学研结合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与补充,是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与服装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鼓励并组织学生去工厂参加实践,体验不同的生产流程、产品风格、管理模式以及公司文化等,为学生日后的职业领域提供借鉴。
4.2提高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的实践性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艺术创造和工艺结构并重”的良好专业习惯,这样可以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以后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快速发挥创造力和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培养了扎实的基本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4.3增加学生知识面,拓宽专业方向
随着服装产业的结构和经营模式的变化,对高等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服装专业高等教育的模式必须针对这样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拓宽专业方向,培养复合性人才就是满足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对策之一。
4.4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在现代服装企业中,设计、生产、贸易等工作都是以系统的形式运作的,要能够在这样的系统中进行工作,不仅需要个人的专业能力,还必须协调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关系,使自己的技术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组织能力这是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重要方面,不仅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具备领导能力,能够组织起各种相关的活动。
4.5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深入到企业中去锻炼,要有实践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结论:服装设专业教学模式一直延续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发生冲击,针对时下社会形势及现有专业状况,服装专业教学体系应随时代的变化和特征而做相应的调整,课程设置应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动态做相应的调整,教学方法应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相应改进,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多的增加一些实践的环节,让学生提前接受市场的熏陶,树立他们的市场观念和市场意识。学校应以注重提高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培养目标,注重与市场的结合,造就具有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与科学素养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服装企业管理 生产计划 销售订单 加工成本 采购订单
企业管理工作是企业流畅运转的保证。企业管理的目的是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管理工作中,计划工作起组织和协调的作用。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中,生产计划作为管理循环的第一个步骤,对其他工作起指导作用。
一、不同服装企业生的产计划工作各不相同
管理模式,就像人的脾气,因为企业不同,管理模式也就各有特点,互不相同。国内的服装公司,根据公司的性质不同,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区分成这样几种形式。
1.贸易公司
这类公司,不管是内贸公司还是外贸公司,都没有自己的零售销售渠道,也没有自己的生产规模,只是把零售商的生产订单传递给生产厂家,做一些服务工作,兼有一些有限的设计能力和生产的建议能力,主要靠赚取差价赢利。
这样的公司数量很多,公司规模较小、人员较少,工作环节不复杂,管理简单,通常是老总负责制,一人统抓所有工作。这种公司里没有生产计划工作。
2.加工型服装企业
这类企业特点是没有自己的零售渠道,企业的主体是具体的加工车间。这类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人员从几十个人到几百人都有。这类企业主要靠接订单生产来维持运转,用江浙一带的企业老板的话说就是“找生活”。
有些加工型企业,随着自身的发展,把贸易公司和加工规模这两个实为上下游的部分,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些较大规模的服装企业。有些企业甚至还办了自己的纺织厂,在原材料供应环节上进一步整合,降低成本,做大企业规模。
这些企业往往是行业里举足轻重的企业,比如茉织华,杭州华鼎集团江,汉帛集团等。这样的企业,都有完整的生产计划工作,而且企业规模越大,生产计划工作就越重要、越复杂。
3.品牌服装公司
品牌服装公司的特点是有自己的设计研发部门和分销零售渠道。大多数品牌服装公司拥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品牌服装企业,是服装企业中生产计划最完整的。生产计划的内容包括物料采购、成本控制、加工规模的合理利用,质量控制等项目。
品牌服装企业的生产计划,源于每一季的客户订货情况,由销售部门整理数据提供给生产部门,作为生产计划的最基础数据。这里我就以品牌公司的生产计划为例,来谈生产计划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二、生产计划工作是一个体系
计划工作中最基本的就是制定计划。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为人熟悉的工作,也是计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工作与制定计划一起,组成完整的计划工作体系。下面将就几个重要方面谈一下计划工作体系的日常工作,以及对其他相关部门工作的影响。
生产计划源于销售订单,如前面所述。品牌服装企业的销售订单是由零售商和直营店店长订货形成的。计划员要在订货会之前,做大量工作,保证订货顺利进行,这可以看做是生产计划制定的前期工作。
在计划制定完毕之后,计划员通常需要跟踪计划的执行情况,以便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生产计划进行监督和必要地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是两个岗位,但不一定是两个人,或者一个人,或者很多人。如果能力允许,由同一个人兼任,那么生产调度熟悉生产计划制定的原则,并且有权利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对生产计划做适当调整,那将会有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所以,做学问,可以将“管理职能”清楚的区分开来。但实际工作中,有可能是一个工作岗位需要担负几项“管理职能”,而有的“管理职能”又被细分成初级、中级、高级等,由很多岗位和人员来共同完成。有些岗位是一个人,有时一个人又兼好几个岗位,而有些岗位又是由很多人共同完成的,各不相同。
三、 订货会和生产计划的产生
品牌服装企业的销售订单是根据客户的订货数量制定的。订货会有很多零售商参加,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并记录下来最终选定的款式号,颜色、码数及数量,然后由销售部分工作人员,把这些数据汇总,得到销售订单转给生产部门。
由销售订单得到的各款式的需求数量,就是生产计划的最原始数据。生产计划的制定,具有数据和时间上的权威性。计划当中有准确的款式需要数量,包括单件的成本,还有承诺客户的各个款式的交货期。
影响客户认可的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款式的设计,而另一方面就是款式的成本。款式的成本又和款式设计有密切联系,比如款式面料新颖价格就相对高一些,价格高有能力购买的人就相对少。反过来,如果追求零售价格低廉,那么受材料影响,款式不能采用太贵的面料,也就不容易产生新颖的视觉效果,设计师的设计也不易充分实现。
从大众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受从重心理影响,款式适当新颖就可以了,大部分消费者也接受不了太奇特的款式。所以款式的设计和成本,在顾客的审美接受程度,和价格承受能力之间平衡。每一个款式都要分析这两者,找到平衡关系,而订货会前的新款式,以及新款的成本都是保密的,款式成本是计划人员根据设计师设计的款式来核算的。
在订货会前设计师款式定稿之后,计划人员包括总控生产的生产计划员、面辅料主管、技术部门主管等,凑在一起,用有限的时间完成各款式的成本核定,并且与设计师交换意见以利于款式实现其设计意图,最后把完成的一揽子款式成本报总经理核算款式的零售价格。
四、加工成本的预计
每个款式进入大批量生产之前,仅仅根据样衣的结构特点、面辅料特点和工艺特点来预计款式的成本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需要熟悉各种缝制工艺的难易程度,对生产时间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企业能够利用的生产规模的总数量,以及每个生产单位(生产厂家)的特点。比如有多少厂家和车位善于缝制裤子;谁家的针织款式的生产能力强;谁家有能力完成比较复杂的款式。还要掌握这些各具特点的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比如哪一段时间较空闲,那段时间比较繁忙,单位时间内能完成的其擅长的款式的数量有多杀?完成这款式的单件费用大约会要多少?等等……。
非常熟悉上述内容,并且能在核算成本时逐一仔细考虑,才能核算出切实可行的成本。
计划人员对自己所能控制的总产能要有准确的估计,比如从十月份开始到十二月份的三个月时间常规款式的棉服有200万件的生产能力,而本季设计师计划在这个时间段上货的款式又非常复杂,折算成普通棉服的生产能力时已经远远超出了生产能力。这时,就要主动上报老总并积极协调沟通看是否要尽快开发一些新的产能,并且与设计师协商能否简化款式。当然,这种问题通常是通过开发新的产能来解决的,因为成本提高,零售价格随之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也随之增加。只有势不可解的时候才改动款式。
五、生产计划指导采购计划
采购订单是生产计划单的一个组成部分。采够工作始终围绕生产计划来进行。采购员在订货会之前采集大量面辅料样品提供给设计师,设计师用这些材料做出成衣,用来订货。
当订货会开过之后,款式和数量就已经确定了,也就就意味着,这个款式所用到的面辅料种类、颜色和数量,都已经确定了。订货会后,采购人员的首先要同设计师和样板师确认所用材料。经确认的材料首再按照款式制成表格,每款一张,把单件所用到的面辅料种类、颜色数量等,分门别类填写清楚。
当每个款式的信息确认完毕之后,计划员协助采购员把生产计划单上的各款式件数乘进去,这个工作量非常大。然后把每个款式中相同品种的材料筛选出来,汇总在一起,这是件工作,工作量更大,通常需要计算机帮助完成。
上述工作完成后,就可以给面辅料供应商下采购合同了。采购员与厂家敲定合同之后需要向计划员反馈所有材料的交货期,这个时间对服装生产管理至关重要。生产计划人员在之前核算成本时,已经有一个材料的预计交期。在采购员提供实际交期之后,计划员把每个款式的面料、辅料、和工艺单的交货时间重新校核,看看哪些款式能早开工,哪些款需要迟一些开工,对生产计划作调整,使各个生产单位不至于出现生产空挡和生产挤压现象。
计划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交叉缠绕,责任分配非常细腻,成为一个整体。从事计划工作,需要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耐心,洞察各种变化,预计将带来的影响,及时应对。
参考文献:
[1]周三多主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服装供应链;牛鞭效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151-02
1 我国服装业概述
1.1 服装产品消费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已不再只停留在遮羞保暖等基本功能上,更多的时候是追求服装的附加值,不但要求服装的面料、色彩,适合自身的生理、年龄特点,还要求款式、风格适合自己的职业、身份和时尚追求;同时渴望服装能准确地表达自我的个性和情趣诉求,提供精神、品位上的满足。
因此,现阶段服装产品呈现出以下消费特点:服装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服装产品销售变动性大,可预测性低;季节性消费,大多服装穿着的季节性区分很明显;个性化需求特征突出。服装产品的这些特点使服装企业必需采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经营模式。
1.2 服装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服装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服装行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管理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第二,国内服装行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全国80%以上的份额,而中西部服装行业还非常落后第三,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停留价格、款式等比较低的层面,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仍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这导致国内服装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凤毛麟角。整个行业利润率低下。
2 服装供应链概述
2.1 供应链
供应链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其具体运作流程如下:
2.2 服装供应链
纺织服装行业具有很长的供应链。从最初的纤维,经过面料设计,进行服装设计(包括制衣),再到销售环节(批发、零售),一直到最终消费。服装行业供应链上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独立阶段,并且各个生产阶段还可以细分为许多独立的工序。
在供应链中,服装企业是供应链的核心。由下图可以看出,在服装产品从设计到面辅料采购、成衣加工生产、质量检测,直到最后销售的总体流程中,服装企业实质上是将一些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其主要的外包业务包括面辅料制作、成衣加工、物流业务、市场销售业务等。其外包的各项业务分别由供应链上的其它中小企业完成,各中小企业的职能体现在各自的职能带中。
3 服装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成因及危害
3.1 牛鞭效应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是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的,各企业由于业务的需要进行合作,但这种合作是自发并且是及其不稳定的。企业间缺少长期稳定合作的承诺,缺少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信任机制和协议关系,缺少信息同步传递,及时沟通反馈的信息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这种相对松散的合作关系中,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来约束各成员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
因此,供应链上的企业大多是通过直接下游企业的需求来进行预测,缺乏对最终需求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导致供应链下游某节点的微小波动都会造成从零售商、批发商到制造商逐级放大,最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在服装供应链中,当服装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进行各自效用最大化决策时,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服装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最优,从而产生了服装供应链总的牛鞭效应。
3.2 服装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危害
牛鞭效应给服装企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库存积压严重,流动资金紧张,生产安排紊乱,生产成本过高。同时,它增大了服装供应链的总成本,降低了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以及顾客的服务水平。
4 服装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对策分析
4.1 建立快速反应的敏捷供应链
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是从美国纺织服装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方法。它是美国零售商、服装制造商以及纺织品供应商开发的整体业务概念,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至少在两个环节之间进行的紧密合作。目的是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间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效率。
敏捷供应链是实现企业快速反应的一种协同运作策略。在此环境下,核心企业的生产计划具有协调整个供应链运作的作用,能在市场需求信息发生变化时,整合内外部资源以满足市场的特定需求。
实施QR对供应商、制造商还是零售商都带来巨大的效益。实施QR厂商可以更好的安排生产计划,从而在降低流通费用和管理费用,提高库存周转率,以提供更好的顾客服务。而对于零售商而言,实施了QR可以降低他们的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同时由于具有了更准确的顾客需求信息零售商可以减少缺货损失和削价损失。
部分国外服企业QR的实施效果如下:
4.2 建立供应链契约关系
供应链契约是指通过提供合适的信息和激励措施,来保证买卖双方的协调、优化供应链绩效的有关条款。供应链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契约安排有关,供应链中企业的协作、控制、管理以及物流和资金流等在企业间的流动都需要合理的契约安排来完成。
在服装供应链中,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节点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单独决策,导致供应链整体利益下降,因此通过建立供应链契约如批发价契约、回购契约、收益共享契约契约、弹性数量契约等,将明确各节点企业的权利和责任,从而分散供应链中存在于市场需求、价格、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性风险。
4.3 简化供应链结构
供应链的水平层次和垂直规模的参与者越多,信息被加工的次数就越多,被扭曲的程度也就越大。在服装行业,由于广泛采取批发的大流通营销模式,导致供应链层级数量加大,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场需求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等,大大降低了服装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运作效率。因此,简化供应链的结构,弱化“牛鞭效应”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销售渠道下沉,发展服装直销或连锁经营以及开展网络化销售。
4.4 联合库存
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是一种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供应链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
式。联合库存管理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关系。
服装行业实行联合库存管理有很多优点,对于分销商来说,可以建立覆盖整个分销网络的“库存池”和一体化的物流系统,这可以降低分销商的库存,同时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更低,而且还能快速响应顾客需求,更有效快速地运输配送,减少了因缺货而使分销商失去销售机会的情况,提高了服务水平;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分销商比制造企业更接近顾客,能更好地对顾客要求作更快的响应,使制造企业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提高服装质量。
4.5 缩短提前期
在服装行业,针对交货提前期的不同组成部分,可采用不同的措施来缩短时间。例如使用决策支持系统,如MR―PII来缩短采购提前期:通过加强生产管理、利用现代先进的制造技术,如CAD以及通过实施ERP对现有生产流程重新优化设计来缩短服装的制造提前期;通过现代集成化物流管理技术及第三方物流来缩短发运提前期;通过应用现代信息系统及时获得销售信息和货物流动情况,同时通过多频度小数量联合送货方式,实现实需型订货,从而使需求预测的误差进一步降低,最后综合有效地缩短了交货提前期,弱化了因提前期过长而引发的牛鞭效应的影响。
4.6 采用电子商务系统
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就是所有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服装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企业内部要建立局域网(Intranet),保证各项资源、数据沟通顺畅,实施企业资源管理(ERP)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第二是企业间利用Internet网,使产品从设计到零售的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交换实现即时的“在线”共享,企业则可以在线实时事务处理(OLAP),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产品研发管理(PLM)等更高技术要求的管理系统,建立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新型业务系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设立Web站点,减少企业间贸易的周转时间和成本,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组合。5结论
总之,服装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供应链固有的,它们是导致供应链运作失灵的根源。供应链运作失灵的一大显著问题就是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而服装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对策有:服装供应链成员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加强信任合作、简化供应链结构,销售渠道下沉,大力发展直接营销、连锁经营和网络化销售、采用联合库存管理方法解决库存问题、实行订货分级管理策略、缩短交货提前期,实行外包服务以及进行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篇9
完 成 时 间: 2008 年 5 月 11 日
实习单位介绍:
单位名称:天津市尼彼欧制衣有限公司
(天津工业大学实习实训基地)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空港物流加工区中心大道东九道8号
企业性质:合资
主营:自营和各类服装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天津尼彼欧制衣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由原天津服装四厂、服装五厂等老厂为基础组建而成,有着50多年的服装制造经验。是拥有上千人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天津市有关部门批准组建的以国有股为主体,吸纳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入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6000万元,拥有60000多平方米的厂房,5000多人的劳动工人,拥有ERP系统管理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出口最大500家企业和天津市出口50强企业之一,拥有时装、女装、休闲、裤业、运动等五个联系在一起的分公司。
主要经营服装出口加工生意,主要从事各类服装、服饰制品、纺织制成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业务。经营品种包括各种优质棉布、棉涤纶、毛呢、化纤、混纺织物、丝绸、裘皮等面料制成的70余个品种的服装以及床上用品、旅游用品及杂品等。市场遍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南美洲等国家。 实习目的:
实习在于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使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到服装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的方式,对服装生产从设计、裁剪、工艺制作到检验、整理、包装的整个过程中所需的专业技能与生产管理能力得到系统的、强化的、实战的训练。 实习内容:
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服装专业高级技术岗位实用性人才所必备的基础技能制定的,分为四个部分:
l.服装顶岗实习CAD,包括效果图CAD、纸样CAD、放缩CAD、排料CAD。
2.服装顶岗实习制板,包括服装制板(净样、里料、辅料、毛样)、工业制板
3.服装顶岗实习工艺,熟练掌握不同款式服装从准备工作开始到缝制的整个过程以及后整理的整个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求。
4.服装生产管理,做到了解整个企业的生产特点,生产线的组织,各个阶段质量的控制方法等等。
实习体会:
我们实习所在的工厂是尼彼欧制衣有限公司下属的时装分公司,具有所加工的产品种类繁多,变化快,且产品完成质量好,工艺规范等诸多优势,非常适合作为我们学习观摩的服装企业。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从学校到社会,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后完全不同,一切都处在巨大的转变中。
刚一到厂的时候,我们先是整体的参观了整个厂区布局,对公司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工厂虽然规模庞大却也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复杂,各个生产部门都是有条理的,安排的方式都是有效率的,这些是我们以后需要去深入了解的,毕竟学校对于我们的培养得方向是高级技术岗位实用性人才,除了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外,更要对整个服装产业做到一目了然,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服装行业的发展。
我们的日程安排根据实习内容规定的四个方面,实行的是分组轮换制,每一个阶段约为四周左右,在第一阶段,我被分到了公司技术部的制板室,这让我心中一阵暗喜,我喜欢打板师这个职业,因为我喜欢思考,对数字敏感,对服装的变化好奇,制板这门技术把服装款式设计的感性思维上升到了理性分析的层次。
可是在第一天的时候我就开始犯难了,一个难题摆在了我们的眼前,公司的制版方法与课堂上的理论有很大的差异:1公司比例制图方法与学校原型制图法的差别。2因为公司是以外贸服装加工为主,所以版型的设计是以客户订单和样衣为标准的,外贸服装严格的数据精确度如:前浪18.5,后浪30、袖笼高26.5……而且有许多专业名词使我们从未使用过的。3订单上所提供的尺寸都是成衣尺寸,不需要再在考虑原型法里所说的放松量,4订单上所使用的尺寸都是以英寸为单位计算,等等。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要迅速的适应这一转变,换一种思维和方法制作出符合订单尺寸且外形美观的纸样。
其次,国外服装与国内服装在板型尺寸上有相当大的差异:1服装中休闲服居多,在尺码上较国内的大,及其宽松。2裤子不分男女以低腰为主。3除夏装外,服装面料较厚,衣袖普遍较长4在色彩的选择上一般以灰、黑色、墨绿色、石头色、米色为主,也有少量的纯白色。与我们国内的服装习惯用色、搭配都不大相同。5衣服上基本上都有口袋,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多,并且许多都是立体口袋。
在连续试打了两个款式的样衣板后,才慢慢琢磨出一些滋味,其实,在制板的时候无论“原型法”还是“比例法”,各有各的优势所在,要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才能做出更精确,更美观的纸样。
在这期间,我们还参观了尼彼欧的CAD中心,尼彼欧使用的法国进口的力克CAD系统,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完整地服装CAD系统,真是大开眼界阿,在尼彼欧CAD的使用主要用于放码的,师傅做好的母板,用扫描仪输入进电脑里,再进行号型放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往用手工一两天才能完成的放码工作,用电脑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而且精确度还要优于手工。完成后的大货板(工业纸样)通过笔式绘图仪打印在麦架纸,而且绘图仪使用普通圆珠笔成本极低,一套完整的纸样只需几个小时就可以投入生产使用。
其次一般工厂都有纸样间用来保存纸样,多年来积存下来的纸样非常多,不但占用房间,保存困难,而且查询非常麻烦。使用CAD以后让所有的纸样都成为数字,不管有多少纸样都可以保存在计算机里,每时每刻轻松查询。
不过可惜的是,因为设备昂贵,我们不能亲自上手体验一下,只能期待以后的机会了。
在这时,担任我们指导的王师傅,感觉我们的基础实践知识的不扎实,提出要让我们到样衣生产线上去呆一段时间,详细地记录下每一道工序,从样衣制作的过程中去体会纸样。同时也是对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在外贸服装企业,客户是要检查样品的,因此,邮寄过去的样品一定要符合其在样衣订单里的要求,这样才能进行下面的步骤,但是这一过程是十分反复的,往往要经过几次甚至十几次修改才能做到最后的确认下生产订单。过长的时间的反复,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违背了“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市场准则,因此,这就要求业务部和技术、生产线各个环节更好的沟通协作,提高质量和效率;次一方面,还要考虑减少邮寄的时间和费用,降低成本。
因为工厂实际生产的需要,我们被调到后段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段在工厂里指的是锁钉、整烫、检验、包装等几个服装加工的后整理阶段。我待在检验的时间最长,体会也就最深:
检验是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完善的质量检验系统要完成质量是不可能的。质量检验与质量预防相比,虽然说是落后了一个节拍,属于事后把关,但是把关毕竟仍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控制手段。如果预防看作为是可以不发生质量缺陷,那么检验的积极一面就是为了下次不再发生。因此要对所有的产品作 100% 的检查,如果返修或重新整理,会影响出运。
正如一位师傅所说的那样,“一件衣服在工厂可能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可是到了顾客手里,那就是百分之百!”因此负责检验成衣,要仔细检查每一件成衣,发现污损、色差大、皱、破旧、抽纱等问题时,贴上特殊的箭头小标签,按问题种类分挂在不同区域,然后送到相应的部门做处理。对于合格产品还要负责清理多余线头,粘除毛絮等,还要注意产品的组织结构、尺寸规格、颜色和文件应该全部准确,保证完全的合格。
在实习的期间,厂方还专门安排了经验丰富的闫师傅给我们进行了四次理论课程的培训,这与在学校的理论课程是截然不同的,是以闫师傅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为基础的,以真实事例为范本,讲述服装加工工艺和管理,分别从样品试制、原材料的组织、工时定额、裁剪缝制以及织物密度、色差、缩率等等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更与我们讨论了现代服装企业的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使我们对实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与闫师傅的讨论中,我深深感觉外贸服装厂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必须重视运作管理。建立与市场环境相符合的生产体制,服装加工这一产业,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行业,更是一个繁忙的行业。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及时间,提供需要的产品,就必须要让员工充分认识一秒钟的价值,将时间的浪费压缩到最低限度。可在现实的运作中,加班加点在人们得意识中已经成了正常现象,有时甚至会出现连续工作30小时以上不间断工作的现象,这一点在车缝着一环节表现得尤为明显。可是在分析客户从下订单到发货的过程时间规定时,却发现在时间上并不紧迫,这就说明在工作时,一定有浪费存在,因此排除浪费很重要。从工厂的运作来看,自客户下订单开始,技术部门开始工业板制作、工艺流程设计、流水线安排等事宜。采购部门开始组织加工所需原料、辅料,以及包装需要的商标,吊牌,包装袋,纸箱等物。而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材料组织时间越长,留给后面工序的时间也就越少,这就造成了上述现象的发生,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除了自身调整外,还要依赖大环境的发展,即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随着我们高新技术纺织工业园的发展,我相信这一难题会得到有效解决的。
此外现在服装企业的竞争力是靠按时交货、成本低、质量好来提高。尤其是在外贸服装企业大多数订单要求产量大,交货期又短,进行的贸易属于加工贸易里的来料加工,采用的是定牌生产,企业利润的主体就是赚取加工费,可见服装贸易发展的艰难,“生产无缺陷”的产品才能最大限度的取得效益,因此进行整体质量管理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工厂里不合格品往往是在最后工序发现的,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互相推卸责任,这样是非常不可取的。质量管理中重要的是防止失误再次发生,绝不能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这就要求管理者、技术人员要做到亲临生产现场,实地观察,这样才能在操作现场及时发现问题,使问题在前工序排除。在生产现场发现异常,要马上想方设法解决,质量是各工序做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产品不管进行多少次检查,也不可能把不合格品检查成合格品。因此,预防是质量管理的关键。
企业活力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由于尼彼欧是以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厂为基础发展而成,老员工比较多,几十年的工作积累,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也同时存在许多难以纠正的弊病,企业缺少活力,这给年轻有志将来从事服装行业我们是很大的挑战,服装行业是一个有着很多零碎烦琐步骤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以人为本的企业,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才是重中之重。比如说建议企业实行奖罚制度来提高积极性的同时,所有员工都要不断学习,在这之中更以中青年为主,培养高质量管理阶层,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协作能力,形成团队力量。其次还应当重视对工人的培养,培训工人成为多面手,一专多能,鼓励工人用脑工作,参与生产管理,使工人成为现场的主人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机器操作员。使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明天会更好。这样,工厂的整体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篇10
关键词:服装企业 信息化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60-02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无论是有几十亿元销售额的行业巨头,还是只有几千万元销售额的行业新秀,都在全力打造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平台,试图依靠信息平台的优势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反应周期或加强终端控制能力。目前全球服装市场竞争激烈,服装产品正在向多样化、高级化、个性化发展。服装生产企业为适应市场需要,必须向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方向转移。所以,服装企业是否能快速、正确地把握市场信息,及时设计并生产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加速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使服装企业能顺应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将成为服装企业未来成败的关键。
一、信息化是服装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服装企业已无可避免地参与到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市场已从国内的、局部的市场转向全球化、全方位的市场。由于服装市场具有典型的流行性和季节性特点,必须建立“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低成本”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要求服装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做到“库存管理优化、信息反馈高效、市场反应灵敏”,由原来的追求市场份额为主,转向关注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缩短企业对于市场环境的响应时间,建立企业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畅通的市场信息反馈渠道。
近年来许多刚崛起的服装民营企业,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尽管企业老板不乏精明干练善于管理的能人,但是仅仅依靠经验管理来提升企业效益的空间已非常有限。特别是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准确及时把握企业的第一手信息非常困难。如何进一步降低服装原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客户服装水平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而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当前服装市场的竞争已由单个企业的竞争转向群体企业的竞争,一个企业群体由企业与其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群组成。企业必须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形成相关供应链的联盟,以扩充实力和抵御风险,这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所以企业不仅要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而且要把信息系统扩展到其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许多服装企业规模的扩大,跨地域的异地多点经营使传统的管理模式束手无策。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人员管理、物流调配等一系列原本可以按部就班解决的问题,随着经营网点的增加和经营距离的延伸,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专卖店、加盟商、批发商、分公司、办事处需要由原来的分散独立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使得与顾客接触的前端获取的市场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反馈至总部的决策中心,而这一快速反应体系建立的关键就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系统,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员工、供应商、经销商、加盟商、零售店、销售店直接连接到总部的数据服务器,每一笔业务发生都可以实时反馈至公司总部,总部可以及时了解销售、库存、市场变化、顾客需求等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根据市场反馈调整生产、计划、设计、原材料供应、货品调配等工作,实现用最优的库存、最快的速度使整个营销系统达到最佳运营状态。
二、服装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是制约服装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相当多的服装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够,投入不足,支持不力,甚至仅仅把它看成是纯技术型问题,使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难以推进。另外,对于部分服装企业,其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上的创新,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系统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还有可能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管理基础薄弱,缺乏高效管理团队。目前国内很多服装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比如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缺乏、管理措施落后、管理基础数据缺乏及不准确等,使得企业不容易实现由低层次的感性管理模式迅速转变为高层次的计算机管理模式。除此之外,企业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信息管理不规范、信息处理与传输落后、信息设备利用率低等也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管理方式的转变,这就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将涉及到各部门、岗位、机构的权利、责任、利益等的调整,协调不好就会激化内部阻力。这就需要有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来协调各方面关系。
3.企业盲目采购服装信息化软件。信息化的主体是企业自身,软件公司只是起指导作用,不能本末倒置。因为企业对自身的业务、流程、特点、文化更了解,企业对信息化应持积极主动的作用,充分的向软件公司介绍自身现状、业务特点和管理难点,也应当积极了解软件特点。同时软件公司也应该积极了解企业,只有真正吃透企业的特点和业务难点,才能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推销软件。一句话,只有双方互相了解、相互靠拢,交流沟通的越充分,信息化的目标就越容易实现,否则失败的机会就越大。
4.缺乏专门人才。服装企业属于传统行业企业范畴,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如果想一步跨入理想的管理信息化模式尚有很大困难。服装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通常会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企业各部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员的参与及协调,这一工作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数据采集工作更是涉及每一个人。此外,企业开展管理信息化工作,还往往对是人的工作习惯进行一次新的变革。现在很多的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信息化硬件设施,并请开发商开发信息化软件,但却没有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企业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维护困难,使高昂的信息化设施发挥不出其作用。缺少系统理解和掌握信息化知识与各种人才队伍的密切配合,信息化仍然难以成功。
5.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在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投资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尽管大部分企业家们早就认识到实施信息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对将来企业的发展必然是利大于弊的事情。但在很多企业里实际情况是:由于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部分企业确实是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实施信息化;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虽然有能力实施信息化,但由于眼前利益、观念等问题,并不全力投资信息化建设。
三、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1.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和管理模式的再造。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的过程,为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引进和运用先进管理软件的同时,要注重从中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而不是让先进的管理软件迁就落后的管理方式。
2.建立高效管理团队。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来领导实施,因此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必要的。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管理方式的转变,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将涉及到各部门、岗位、机构的权利、责任、利益的调整。这个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矛盾的激化,减少内部阻力。企业各部门之间也应当紧密协作。各部门经营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工作中多与其他部门沟通,有情况及时反馈,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3.注重信息化管理软件与企业的适用性。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购买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现在市场上信息化管理软件颇多,层次不同、价格不一,这就需要企业认真斟酌,要花精力在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选取上,企业需挑选既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又懂计算机网络的复合型人才共同完成此任务。若企业内部在建立初期没有此类人才,那就需要企业从长计议了。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态,一些软件供应商为吸引顾客,他们采取了试用、租用等形式,企业为减少成本和风险可以一试。一些有资力的公司可以在管理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前期参与设计或在软件成品之后为适应企业管理流程要求对个别模块进行修改。以上这些都可以解决信息化管理软件在企业生产运作中的适用性问题。
4.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员工和信息化技术队伍。对员工的培训包括思想观念的培训和技术培训。对员工信息化观念的培训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比较忽视的环节,往往因为观念上的无法改变而影响了技术培训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带给他们的也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当然技术培训还是企业员工培训的重点,如果企业更新了信息化技术设备,而员工们的操作水平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之上,对新技术无法掌握,那信息化的效率将大打折扣。所以员工的培训工作一定要跟得上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除了加强企业自主培养之外,还要积极引进外来人才,特别是那些既了解服装专业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
5.抓住政策的风向标。在政策方面企业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国家或行业协会出台的政策,企业所能做的只有选择执行或不执行。但政策的执行一般是有优先性和时效性的。如果企业的信息足够迅捷,在政策一出台的时候就能获取,并准确评估自身的优劣,果断采用,抢占市场先机,就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企业的信息滞后或对政策的反应迟钝,等大部分企业已经把市场或者资源瓜分的差不多了才意识到,再去争取,为时已晚。另外,政策一般是国家在对大多数企业发展情况评估基础上制定的。因此,企业也需要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促使一些利于服装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出台。
总之,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服装企业需要掌握信息化建设规律,从实际情况出发,既要考虑所解决的问题,也要预测到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规避方案,循序渐进的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炜.服装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实现[D].东华大学,2005
[2] 杨允出.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北京纺织,2003(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装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