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后辅导范文

时间:2024-04-12 11:2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课后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课后辅导

篇1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时效性

引言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语文作为高中学科中的基础科目之一,课堂教学实效性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中学教育是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教学质量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内涵

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指以新课标为向导,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这个中心,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促进学生主体作用有效发挥,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挖掘学生潜能,合理利用时间开展合作、自主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内涵的解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关注学生学情。掌握学生学情,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教学,对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2)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但是缺乏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让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同时贴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3)教师要理性展示教学亮点。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示教学亮点时,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有效协调好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1]。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偏低的具体表现

就当前情况而言,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效性偏低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课堂教学没有明确目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比较散乱;(2)教师多注重讲授知识,学生练习较少;(3)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不够了解,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4)学生学习是被动的,缺乏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5)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课堂信息量较少,学生思维训练实效性不高;(6)教师讲评试卷和练习时,只讲答案,分析得较少;(7)教师对课后作业的批改和检查不认真;(8)师生缺乏钻研精神,对关键细节不够重视,容易造成失误,从而影响学生考试成绩[2]。

3.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针对上文分析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偏低现象,我们给出以下策略。下面我们对此进行探讨。

3.1重视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对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思维能力与学生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课堂上,高中语文教师要开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为学生提供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加强和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竞争。语文课堂上的知识性、生动性、科学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较强,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放学生思想,让学生对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大胆质疑,对书本知识进行研究和感悟及创新,促进学生多元智力发展。

3.2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高中学生在思维能力、学业水平和写作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优秀生和普通学生教学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把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当做主要目标,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对中下层学生的学习情况引起重视,多关心下层学生学习情况。部分语文教师一直给优秀学生上课,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势,在培养优秀学生方面积累很多成功经验,讲课过程中速度快、内容深。当优秀生和普通生在一个教室上课时,专教优秀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明显不适合普通学生。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和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普通学生的要求。教师不能忽视普通学生,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科学综合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演示、讲授、归纳和练习等。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正确指导,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由知识向学习能力转变。

3.3保证学生练习时间和自主思考时间

高中学科教学要求高、内容多、难度大,给很多高中学生带来学习压力,很多学生觉得学习时间不够,渴望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对高中生来说,时间就是速度、机会和效率。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尽量少独占学生时间,将时间归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练习时间和自主思考时间。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3]。

结语

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思考的问题,是怎样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有实效性的教学活动。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给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学忠.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南方论刊,2014,78(12):901-902.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教学;高质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21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79 

高中语文微课教学,与平常的说教课形式不同,其主要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教师怎么讲一个教学内容或教学要点,完整又简练地呈现出来,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要求相对较高。而且,微课也可以让其他教师共同观看,然后互相学习和借鉴,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微课教学的主要特点分析 

第一,微课微而精致。微课虽然内容较少,但是十分精致,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和意义。而且,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对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操作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微课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精心选择教学要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需要注意教学流程应清晰,关注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突破与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理解语文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微课微而厚重。高中语文微课教学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某一知识要点进行施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语文教师可以将知识要点进行深入剖析、讲实讲透,能够突出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并将精力全部用在学习语文知识重点方面,以此提升学习效率。在高中语文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的十分明确,目标性极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化学习效果,从而促进高质课堂的生成。 

二、高中语文微课教学高质生成的对策 

(一)微课视频的选择要点应恰当 

对于高中语文微课教学来说,不少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要点。语文课程不同于理科知识可在微小而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知识要点。在大部分情况下,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的表达作为载体,难以将这些长篇课文划分为多个微课教学内容。事实上,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都是由多个知识点相互连缀而成的。比如,在小说类的课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小说分为故事人物、环境和情节等若干个知识点,而对故事中的人物又可以进行深入分析,分析他们的身世、背景、性格、相貌和动作等,或者是抓住某一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再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可以选择的要点更多,诸如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句式等。不管选择什么语文知识要点,教师都应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的地方,通过微课教学帮助他们释疑解惑。 

(二)微课视频切题应迅速而准确 

由于微课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模式时,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在知识导入环节就应直接明了,在切入课题时应迅速,不能拖泥带水。教师在导入教学内容时,可以设置一个主题,然后引出课题;可以从之前的语文知识内容着手,或者是实际问题、生活现象;也可以设置悬念、疑问、开门见山等方式切入课题。教师在切入主题时选用的方法应讲究灵活多变,途径多种多样。但是无论采用哪个方法,哪种途径,都要求切入主题的方法与途径要有特色,能够引人注意。而且,在讲究方式新颖的同时,要与主题联系紧密。比如,教师在制作关于诗歌对偶句的微课教学视频时,在导入环节可以直接列举一些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对偶句,开门见山地指出对偶句表现方法与表达优势,迅速切入教学主题,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微课视频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育活动中,随着微课教学模式的出现,不仅可以保留课堂知识,还能够在课后为学生留下更多消化知识的时间。但是,问题在于微课与一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通常情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与整体反应,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甚至是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绪。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并没有真实学生的存在,高中语文教师不能随时随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应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可以想象为在进行一对一的学生辅导,语调应亲切、平和,讲解思路应清晰,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虽然微课中没有学生,但是教师的心中需要时时刻刻都装着学生。 

(四)微课视频应呈现趣味性色彩 

由于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面对学生,其本身特性对微课教学的要求会更高。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应着重呈现趣味性色彩,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以及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意识。不少高中语文教师在微课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一边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边讲解语文知识,然后再运用录像软件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同自己的讲课声音同步下来,直接生成微课视频。这样的微课教学模式的确能够起到良好的分化语文知识作用,但是如果教师长期使用同一教学模式的话,会导致高中生产生疲倦感,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种形式的微课视频刺激或吸引学生。如语文学科具有文字叙述性的特点,对此,教师可以将视频中讲课的声音转变为愉悦的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静下心来,专心学习。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专业教学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不破不立”的改革观念引导下,在各个阶段、各个学科中忙于实践和探索的教师和学生,都在努力寻找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法使用不合理

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一般是由体例不同、主题不同、写作手法各异、情感表达不同的各种文章组成,而这样教学内容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一旦对新课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拿捏不准确,过分强调师生互动,过分追求多媒体等教学方式的运用,课堂容易出现类似“满堂问”课堂,学生独立思考的连贯性在看似活跃的课堂中被过于花哨的教学方法打断,使学生实际根本不知道这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技能是什么,这样对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高效性极容易造成阻碍。

2.教学目标设置片面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但是现实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重视程度一直以来都没有充足地提升,加之对新课改要求的实现与高中语文应试压力之间协调统一的不知所措,对教学目标设计要么“以教定教”,要么“以案定教”,要么“以学定教”,设计了没有重点层次、空泛虚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对课堂教学起不到任何作用。

3.教学理念存在错误

课程改革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许多教师对于把过去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刻,将45分钟课堂的主动权全交由经验不足的学生,对于该学什么、怎么学好,学生们也是茫然不知。最终,因为过于强调自主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教学启发,以致于课堂低效。

4.教学测评只顾成绩

有效地语文教学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人格的完善、民族文化的融会传承,提高文学认知和使用的能力,进而也可以上升为即将成年的高中学生开始树立成熟的人生思想观、价值观等方面。然而,高中学生和教师在应试教育体系中都面临升学的压力,高分的取得才是高中教育评价中最重要的事情。于是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在题海重负的施加中、标准答案的死记硬背中被扼杀,根本无法实现更真、更高的高效课堂。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部分学生的智商都处于正常水平,然而一门科目的成绩在本科目的全班排名或者在自己所学全部科目的成绩排序却不一样,这种差异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习态度。一种现象是,很多学生认为语文课不像英语课,是一门自己早已完全熟练掌握的语言学科,所以学习难度不高,那种能够激发和维持学习的欲望相比其他学科经常处于劣势。另一种现象是,学生认为花费很多的时间才能追赶上很少的分数,还不如把时间放在别的见效快的课程中,忽视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在过去教师占课堂主位时长期养成了对教师严重的依赖性,学习自主性能力较低。因此,学生的心理建设已经对高效课堂造成阻碍影响。

2.学习方法不当

努力学习的普通学生与“学霸之间”,只相差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用大量的时间学习,扎实地做笔记,但成绩却一直提不上去。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因为这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不思考只是一味抄笔记、背诵笔记的阶段,自然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也有一些学生,非常想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不会剖析自己学习能力的优劣势,不善于调整自我,总是喜欢执拗地模仿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却没有明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挫折中更加焦虑,影响学习效果。

二、对于现存问题的原因剖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都不一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不是为了分数、为了升学率。如果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错了,很多问题都没有办法谈论。从目前来看,很多的所谓的好学校,在教学上依旧是强迫灌输,甚至违背教育公平去强势选好的生源,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标准。社会和学校一样纠结在矛盾之中,所有人都在讲素质教育,所有人又都觉得素质教育不可靠,真正的减负一直很难实现。这些问题可能像“钱学森之问”一样,不是问学校,而是问社会——教育再好,还需要社会提供发展的空间。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滞后,更新缓慢,语文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对语文不够重视,认为不学也能有个差不多的成绩,又或者认为短时间内不能提高分数,有较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加上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思想上叛逆、抵触心理比较严重,常常听不进教师的话。

三、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基于对建构高效课堂的理解,及高中语文的重要地位和学习特点,笔者对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探讨。

(一)教师方面

提高教师素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质量主要在课堂教学实现,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语文教师要做到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教学创新能力、高效的设计学案,开发课程资源,激情授课,有效课堂提问,重视课后辅导。

(二)学生方面

高效课堂是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中合力完成的,不可能是教师和学生任何一方的单向努力。因此,需要学生积极转变错误的学习观念,増强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对教师教学的适应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篇4

关键词: 情感 高中语文教学 促进作用

我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除了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究之外,还注重发挥情感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尊重、关爱、赏识、激励学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教学成效。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高中生均处于16―20岁,在这样的身心发展阶段,更加渴望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尊重,体现自身价值。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习惯于以“成绩论英雄”,将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在班级排名分等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中,班级后进生则会成为教师眼中的“低等公民”,教师用这样的眼光看待学生,其他学生也会采取同样的方式与眼光看待他们,久而久之就会让班级处于相对落后位置的学生产生自卑、封闭心理,甚至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抵制心态,不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就是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我的尊重。我在接手新班级、上第一节语文课时,就向学生阐明一个理念:在老师的眼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无论你现在的语文成绩如何,也无论你以前处于什么样的境地。我致力于在全班形成民主平等的环境,有重大决策时吸纳学生共同参与,如制订语文综合考核标准、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的意见得到尊重与体现。在学生犯有错误的时候,我和颜悦色地指出来,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我不是简单粗暴,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学生自尊,注意批评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场合,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接受我的教诲。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到自己受到老师的尊重,对于学习增强信心,这样的情感对于语文教学活动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环境的温暖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还兼任班主任工作,大家都深有体会,要想提高教学成效,离不开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给予帮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感受到学习环境的温暖,从而在内心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将对教师的敬仰有效转移到对教师任教的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上来。

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关爱帮助,从学习与生活两个方面给予学生无私的关爱,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帮助。比如,为了帮助班级语文学习后进生,我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学生辅导的基础上,在班级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在不影响自身学习的基础上,动员班级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与语文学习后进生结成帮扶对子,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帮助,查漏补缺,力争使这些学生能够赶上班级的整体学习进度。除了在学习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之外,在生活上关爱学生,也是提高学生内心情感共鸣的有效手段。我曾经在教学时发现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抑郁寡欢,心事重重,导致对语文学习不上心。在经过调查了解之后,我发现其受到了本校高年级一位问题学生的骚扰,在我的干预下,学校政教部门严肃处理了那位学生,解决了他的烦恼。通过这件事情,学生对于教师、班级乃至语文学习的情感更加深厚了。

付出必有回报,教师对学生无私的付出,必将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教师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会得到较大提升,这对于深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赏识学生,让学生产生上进的动力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自我价值的体现,希望自己的优点能够被教师、同学看到,遗憾的是许多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因势利导,运用好这种心理需求。部分教师眼里看到的都是学生的不足,动辄训斥、批评,好像学生除了缺点之外还是缺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内心经常处于灰暗状态,很难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力,教师应当着力改变这种状态,以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语文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我在教学中注重从两个方面对学生开展以赏识为主的激励教育,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心理感知经验,激发语文学习动力。首先是多发掘学生闪光点,不仅在优秀生身上有可供表扬的地方,中后生身上同样也有值得肯定之处,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建议、一个独具眼光的答案,都可以作为肯定学生的内容。其次是多关注后进生,后进生群体更需要教师的激励,教师对后进生要适当降低学习要求,使教学目标、考核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基本一致,让学生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氛围之中。对于学生达到学习要求及时表扬,其力度不亚于表扬优秀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动力,激励他们更加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进而有效转化后进生。

在实践中,我发现在正面评价激励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学习劲头也更足了,赏识评价已经成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工具。

四、鼓励学生,让学生增强攻坚的勇气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尤其是进入高二年级之后,这种消极情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的整体信心。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让积极、上进、无畏的积极情感充实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

篇5

2017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一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年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团员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一、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好教师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进步,得到提高,使自己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岗位竞聘的需要。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深刻剖析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找出自己与其他教师间的差距,写出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理论修养。同时,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学海无涯,教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所以,本学期,除了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外,我还积极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的教师工作。结合课程改革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方法等。通过学习,让自己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要努力的方向。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

我明白,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不能落后,应该尽力去作好本职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课堂上,我努力将所学的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中,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课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精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力求用活教材,实践新理念,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辅导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成绩与素质为目标,力求让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我在工作之余,把自己在教学中反思、案例、收获等收集起来,并记录一些自己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了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并积极与其他教师在博客上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7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二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的语文教学工作。随着这一学期的结束,我的语文教学阶段性任务也圆满地完成了。回顾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现对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研究教材与新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节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开学初,我即认真地研读新课标与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以此为据,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既考虑到教材,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充分备好符合学生水平的课。

二、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上体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四、每篇课文教完后都布置作业,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每篇课文教学结束后,都根据班上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布置作业。作业有字词抄写、课后拓展、小作文等形式。对作业的批改,我一直坚持全批全改,这样才能对学生知识落实情况有更好掌握,随时调整教学。小考本的使用我一直坚持这个好的习惯,收效很好,批改认真,多次受到教务表扬。

五、做好师生帮扶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开学,我便制定好师生帮扶工作计划,切实将师生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课本剧顺利开展,收到学生一致的喜欢和好评。

六、利用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

在本学期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只要有征文比赛,我就让全班学生都写,再挑选出优秀的作文进行参加。这样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有了一定的提高。还将语文课,在高一四班尝试了室外语文课,强化背诵,都取得了很好的收效,这一大胆的尝试,受到学生热烈欢迎。

七、积极参与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我每周准时参加语文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在研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听课、评课,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一至二节,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体验式课堂探究》以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学。

回首这一学期,我收获的相当多,但是我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仍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等。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吸取组里教师一些好的教学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高。

最后,感谢一年来校领导,同行的关怀和支持,我将更加努力!

2017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三这个学年,我担任高二年13、14班语文老师。我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下面是我本学年的工作总结:

一、备课

开学初,在备课组长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参考,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做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这样使得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

三、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注意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四、作业

篇6

笔者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时刻关注着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或许还不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语文教学的现状,但总觉得,如果还以“高耗低效”来描述当前的语文教学,恐怕有失公允。

一、语文教学早已与“高耗”沾不上边

当下乃至之前较长一段时间,语文课差不多已沦落为“副课”,实际情况根本不是吕老当年所说的“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先看看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课程设置的表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共8个领域,合计116个学分,所有高中必须全部开设,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其中:语文、外语、数学各10个学分;政治8学分,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各6学分;艺术(或者音乐、美术)6学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各4学分,体育与健康11学分(其中田径1学分、健康教育1学分、选学分);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从对学分的要求看,语文学科学分仅占高中全部课程总学分的8.6%,哪里是吕老说的“有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语文课上”的状况呢?在这样的数字面前,还能说语文教学“高耗”吗?

撇开国家课程标准的硬性规定,再看看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实状况,更不能说语文教学“高耗”。学生学习每一门功课,无外乎以下几条途径:一是课堂上老师带着学;二是通过老师布置课后作业“逼”着学;三是自己利用课外时间主动学;四是周末及假期借助各类辅导班跟着学等。由此我们追问:语文课堂上,有多少学生用多少时间在学习语文?语文课外作业量有多大?又有多少学生能按照要求完成语文作业?除课堂外,学生还有多少时间用来主动学习语文?有多少学生参加语文课外辅导或补习?为此,笔者选取了三所中学近3000个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对“在你的所有功课学习中,语文学科所用时间比重大致是多少”的问题调查回答中,选“20%以上”的占1.3%,选“15%-20%”的占10.9%,选“10%-15%”的占18.8%,选“10%以下”的占69%。对“通常情况下,你每天能拿出多少时间来处理语文作业”的选择中,选“1小时以上”的占1.7%,选“半小时到1小时”的占17.9%,选“半小时以下”的占64.6%,“没有时间处理语文作业”的占15.8%。对“你未能在语文学习上花足够时间的原因是什么”的选择中,3.3%的同学选择“语文学习不重要”,13.6%的同学选择“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少”,78.4%的同学选择“其它学科作业太多”,4.7%的同学选择“其他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真正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远比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少。再看一看节假日(包括双休日和寒暑假等)学生参加辅导班的情况就更能明白,学生虽然觉得语文学科还是比较重要的,但极少有人在节假日里选择补习语文这门功课。

大家都知道,课外阅读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调查显示,28.3%的学生一个学期几乎不读一本课外书;一个学期能读一本200页以上的课外书的学生仅占15.9%;71.5%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计划和目的;76.3%的学生以报纸杂志为阅读材料。在对“阅读时主动摘抄或写读后感”的调查中,选择“经常”的占4.6%,“偶尔”的占38.3%,“从来没有”的占57.1%。可见,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所用的时间和精力根本无法和“高耗”沾边。(小学生由于识字任务比较重,加之小学开设的课程门数少,与中学生相比,语文学习时间可能会相对多一此,但也谈不上“高耗”。)

二、“低效”已经和语文教学脱了钩

人们说语文教学“低效”时,往往都以语文学习的外显效果为佐证。如书写能力差、阅读能力不强、写作水平低等。这其实是顺着吕老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和“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来说的。吕老的话是1978年说的,当时刚刚结束,十年里,中小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何种情形,大家心知肚明。30多年过去了,只要提到语文教学,就还是“效果很差”、“水平低”,恐怕难以让人接受。

说语文教学效果差、水平低其实是笼统的,是不够科学的。为什么呢?因为评价效果、衡量水平须有一个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法比较优劣和高低。这个标准是什么呢?如果以课堂上学生能否听得懂为标准,没有几个学生听不懂语文,但听不懂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的大有人在。但人们为什么习惯于拿语文说事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语文是母语,大家都能听得懂,也就都有资格评说一番。比如,学校举行公开课活动,差不多总是语文课教室里听课的人最多。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课程,大家认为它们专业性太强,怕说出外行话。语文课就不同了,师生讲的都是关于汉语的最基本的东西,怎么着也能听懂大概意思。学生都能听懂的课说效果差,而不少学生听不懂的课反倒没有多少人说其“低效”,这真是不好理解。

如果以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考试成绩作为标准来衡量,语文学科教学效果不差,水平也不低。引用公诸世界的几组数据。包钢一中网站()公布了“2005年高考学科平均分和及格率居全市前十名的学校”。选摘如下:语文学科,包钢一中平均分 112.7 ,及格率100%;包一中平均分107.2,及格率95.95%。数学学科,包钢一中平均分84.70,及格率40%;包一中平均分84.20,及格率41.04%。英语学科,包钢一中平均分105.85,及格率84.29%;包一中平均分98.55,及格率69.36%。贵州教育网站(省略/EduExam/View/145/770.htm)公布了“2008年高考贵州省各地区各学科平均分、及格率数据”。选摘如下:贵阳地区,语文平均分99.59,及格率83.83%;英语平均分77.63,及格率36.71%;数学(理)平均分69.53,及格率23.72%。遵义地区,语文学科平均分97.32,及格率79.25%;英语学科平均分71.04,及格率26.27%;数学(理)平均分73.51,及格率27.75%。从这两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学校,还是地区,语文学科的平均分和及格率都是各学科中最高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较低的学科没有谁指责其“低效”,却不间断地说语文学科教学“低效”,这又是为哪般呢?

横向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不低效;纵向自身来看,语文教学也不是低效的,更不是无效的。一方面,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从识字、学话开始,到具有初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再到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这12年里,学生的语文水平逐步攀升。通常情况下,一个高中毕业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总比一个初中毕业生高出一筹。这怎么能说语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呢?另一方面,在反思吕老的“少慢差费”过程中,特别是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科学课程目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精选教学手段,全面实施有效教学,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0多年来,语文教学内容在逐步深化,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

三、即便“低效”也是语文学科特点所致

“效”的语义分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效果”,一个是“效率”。上面主要讲了“效果”,在此还想说说“效率”。“效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效率才有高低之分,效果没有。如果说“高耗低效”的“低效”指的是效率低,并以此来指责语文教学,也不妥。我们知道,“效果”和“效率”虽有相关,但不是一定成正比的,甚至可以说是一定不成正比的。效率高不一定效果好,有时甚至可能相反;效率低也不一定效果差。如果说语文学习效率低的话,这也是由语文学科特点决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论述语文课程性质时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两段话实际上是从不同层面阐述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对这些任务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语文课程的内涵太丰富了,要完成的任务太多、太重。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文学常识、文体知识等)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任务;理解、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的形成,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对人和事等的价值判断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等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还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课程的任务这样重,要做的事情那么多,要想保证有好的效果,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就一定少。可见,语文教学的低效率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没有必要责怪和发难。

篇7

一、课堂举例

举例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说明道理的方法。在语文课堂中,适当的举例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举例能激起学生的兴越,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成为有经验的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1.举例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要注意就地取材,举一些学生身边发生的和学生关心的事例。身边的事例学生都耳熟能详,贴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从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大大增强书本的可信度,因而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

2.举例要简洁

有一位教师在讲解《拿来主义》一文时,为了说明“闭关主义”的含义,大讲特讲当年慈禧太后排斥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铁路的典故,以此说明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的危害。结果不仅占用了近半节课时间,而且致使教学的重点和兴奋点都发生了转移,将说理变成了故事会,举例起到了“喧宾夺主”的反效果。

二、课堂提示

1.课堂提示的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或在做练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这就是课堂提示。教师在上课时选用的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等,这些方法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均有一定的作用,而提示几乎是能贯通所有这些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方法。因此,提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比其他各种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的作用。

2.课堂提示的要求

首先,提示要掌握好最佳时机。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有些时候在学生思考的最佳时期,一经提示学生便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那么,何谓最佳时机呢?

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和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从难易角度看,可分为极难、难、较难、一般和不难五个等级。其中首尾两端是不需要教师加以提示的:极难的内容和问题必须由教师进行化难为易的讲解,而不难的向题和内容则不必由教师讲解,可由学生自己去学习和解决。需要加以提示的只是“难”“较难”和“一般”这三种情况。对此,教师应该分别选择不同的时机进行提示:对“难”这种程度的内容和问题,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可提些思考的要求;而对“较难”程度的内容和问题,教师提出思考的要求之后,不要立即加以提示,而应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再加以适当的提示;而对“一般”程度的内容和问题,教师在刚开始及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不要提示,应该让他们去钻研和探索,到思考过程快结束时,再作点拔和讲解。

其次,提示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不提示会使学生陷入冥思苦想而毫无所得的境地,但教师在进行提示时,无论是向学生提出思考的范围,还是向他们提出达到教学目标的思维途径和具体方法,都应该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既不能说得含糊其辞,对学生的思考没有什么帮助;也不可说得太过直白,以致他们用不着思考便能获得答案。

再次,提示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需要。

教师应该针对那些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对全体学生提出思考要求,给他们提示时应该从一般学习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对于程度特差或特好的学生的特殊要求,应该在课后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加以满足。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所作的提示,要照顾到班级的一般水平,即要根据班内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决定是否应当作适当的提示,对那些认真思考后虽有所认识但比较模糊、不能正确流畅地表述出来的问题应当作适当的提示。

3.常用的两种提示方法

明示。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形:学生解决问题时,尽管心中清楚,但由于对个别词语的遗忘,或表述水平有限,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从而出现“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的情景。此时,教师可直接提供词语,帮助其越过语言障碍,得到答案。

暗示。通常暗示的方式有:言此意彼――说“此”的目的是想告诉“彼”,但又不直接说穿;言小意大――说的虽是小事,但从中可以品出大意来;言实意虚――说的是实事,而一旦深究便能体察出其中的“虚”来。总之,暗示要紧紧围绕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而不要故弄玄虚,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篇8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提高语文教学科学性

教学方案是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环节,首先要潜心研究语文教材、教学大纲,紧扣关键环节,做到重点把握准确,鲜明突出,使整个语文教学活动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重点的突破;其次,教师要对立体教学目标进行全面把握,不仅要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性目标,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三维一体;另外,教师在语文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还要博采众长,汲取他人的先进经验成功模式,并结合自身教学工作实际进行消耗性吸收,在二次创造的基础上有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二、引入先进教学媒体,提高语文教学生动性

当前,新型教学媒体在高中阶段已经得到了普及,这一教学手段对于丰富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生动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教师应当借助于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的空间、时间限制,在提高教学信息量方面下功夫,以多媒体演示为拓展点,让学生将枯燥的文字与生动的画面结合起来,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感知影响,这样有助于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课堂营造浓厚的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眼、耳、心三位一体,形成对教学内容的立体感官认识,同时起到震撼心灵,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更加有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另外,现代化教学媒体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运用能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三、给予学生探究空间,提高语文教学自主性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此时教师更应当放手让学生来开展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发者引导者和点拨者。首先,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转换,不再以自己讲授为主,而是将一些基础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进行,改变传统的单向讲授模式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模式。其次,为了配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教师应当从学习载体构建、学习线索提供两方面着手,将学生编为多个学习探究小组,针对教学目标的要点设计出思考研究题,学生在恰当的载体里面借助于探究题这样的学习线索,有效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思维分析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最后,为了保障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教师还要在重难点点拨方面把握好要点,不仅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语文方面的自主学习,更要注重学习的质量效果,做到形式上轰轰烈烈,效果上扎扎实实。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在学生无法解决的重难点方面进行有效点拨,或采取小组个别点拨方式,或采取班级集体提示辅导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还要创设让学生相互交流完善和补充的平台,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四、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提高语文教学积极性

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兴趣,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成效具有明显的影响,教师应当着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乐于学习语文,感受到其中的乐趣。首先,教师要注重激励学生,虽然高中生已经具有了较为独立的自我评价能力,但是来自教师的表扬,激烈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在学生的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通过增强学生积极情感的方式提高学习投入程度。其次,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倡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协作,共同攻克难题,让学生在团结互助的氛围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兼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这一探究合作的过程,也是学困生转化的过程。另外,笔者在教学之余还经常与学生开展交流,帮助学生指点学习方式,寻找学习薄弱环节,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学生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和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以此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分层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语文教学兼容性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两级分化现象更加严重,而经历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以及高中部分时间的学习,这样的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均衡。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这些语文学习基础、能力方面的差异,调整和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途径。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科学地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级,并向学生解释清楚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每一个层级学生的发展状况,设定与之相对应的语文教学目标,从课堂提问、探究题设计、课堂课后练习以及语文教学考核等方面提出分类管理的目标措施,保障学生在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长足发展。这样的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消除班级中语文学习较为滞后的学生的自卑心理,让他们融入到班级的整体学习环境之中,有助于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进步。另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模式还应当在考试环节予以统筹兼顾,侧重于针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设置专门考核,以基础性知识为主,按照为其设定的教学目标组织考试考核,保证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满意的学习成效,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篇9

语文作业的现状与弊端

语文作业不被重视 高中学生一天要上8节课和3节晚自习。白天被课时占据,基本没有时间做作业,大量的作业都被放在晚自习来完成。在语数外领头的作业中,学生往往会先做数学或英语作业,却把语文作业放在了最后。不少学生有这样的误区:语文作业做不做无关紧要。因此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完成的就只能是语文作业了。

教师认识不足 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关注的焦点是如何让课堂“亮”起来,而对作业的要求仅仅是不让学生闲着,不要被其他学科的作业挤占,导致作业往往与教学脱钩。其实,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是一种再认识、再提高。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无法设计出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再创造的作业来。

作业内容单调 认识的不足和指导思想的陈旧,导致了作业内容的单调、狭窄:认为作业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再现;布置作业只重视学习效果,而忽视学生能否掌握探究等学习方法;学生只是机械地识记所学知识,却不会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科本位的作业还阻断了学科间的联系,就语文而语文,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布置的作业无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语文作业的价值与功能

都说语文素养是要从小培养的,这培养的时间在哪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外的语文作业就是提高素养的最佳阵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是应试教学,而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基础的人本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抓住作业时机,不断地引导和灌输,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美的情感、美的节操、美的事物、美的心灵,注重体验美的熏陶,接受美的感染,欣赏作品中无处不在的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雅文明的欣赏品位,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布置作业的技巧

作业布置要体现个性化、开放性、探究性,在布置作业时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

“看锅下米”的作业布置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语文博大精深,高考考查的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及,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性格和个性都不相同,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也略有差异。如果是“一刀切”的作业,就会造成好学生吃不饱,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而后进生则会望而生畏,失去做作业的兴趣。从因材施教的原则出发,除了统一的作业外,我们也需要个性化的作业。就语文科目来说,根据高考题型的6个板块:语言基础知识(包括字音、成语、病句、语言表达和运用)、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作文,学生在每次综合考试之后,自己统计错题,熟悉自己的优缺点。让学生自己面对弱项,进行补差。一周之内,可以留一两天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布置作业,让他们自主学习,查漏补缺。这样,存在不同问题的学生都能有针对性、主动性的学习。修复了自身的“短板”,必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要注意的一点是,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不是说老师就什么也不管了。老师要做的是收集各种类型、各种难度的题目,供学生挑选;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还应该及时批阅,必要时还要找学生单独辅导。

“突破时空限制”的作业布置 大多数老师认为,课堂是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阵地。怎么能让作业侵占其神圣的地位?其实,语文作业因其丰富性而具有多样的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例如,识记、背诵之类的作业,可以每天利用课上10分钟时间来强化,结合课后学生自己的巩固,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如果是一些思考量比较大的作业,可以先在课上进行讨论和引导,让学生有了认识和领悟,以利于作业的完成。在高中学生负担重、语文作业又不受重视的情况下,注重研究学科特点的训练目的和学生的心理,力求寻找他们喜欢的形式,并利用课堂时间,适时适量地布置作业。让学生认识到完成作业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完成一天的作业是一种满足于享受。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作业布置的研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10

因此中学语文课堂“讲练导”三环五步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当前传统低效语文课堂的背景下而提出的一种有效的语文课堂模式,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倡导以生为本,实现语文课堂的双赢,实现“少教多学”、“少教多练”“讲练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它是落实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中学语文课堂该如何有效实施“讲练导呢,笔者曾经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讲”就是要少讲精讲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早相机诱导。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滔滔不绝的讲述,应该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的阅读、思考和练习的空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三个方面内容,即讲清重点,讲透难点,讲明疑点,同时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在于引导、指导和诱导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这篇课文,按传统的教法多是采用逐篇的讲授法,费时又费力,往往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是课后就忘了,一旦遇上这类诗歌鉴赏题,学生照样还是不会,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课堂训练,影响了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为此,笔者在今年的一节教学公开课中,就如何有效实施“讲练导”的课堂模式作如下教学设计:

制定出精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诵读诗歌,梳理诗句,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旨(知识与能力)。2、通过“讲练导”,初步学会鉴赏评价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3、了解杜甫生平以及诗歌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同时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情感与价值观)。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其中教师讲授的时间集中在第一首诗歌《秋兴八首》(其一),不超过20分钟。讲授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读诗歌,感受节奏;二读诗歌,理解内容;三读诗歌,鉴赏评价(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旨,学会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四读诗歌,背诵全诗。

这样的语文课堂模式,目的是通过语文教师这种精练的讲授,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评价诗歌的知识和水平,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压缩教师的“讲”,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教师的“讲”了,相反是要求做到“讲”的水平更高了,要达到精讲的高度,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或少讲的境界。

二、“练”要落到实处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早些年就提出“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课堂模式,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成功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我们反思一下,之前的语文课堂是否有留给学生必要的甚至是充足的练习时间呢?而语文课堂缺少学生这种动手练笔的训练,是否会影响我们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呢?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练”,正是为了弥补传统语文课堂的不足,培养学生解题和答题的能力,检测课堂学习的效果,把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让学生当堂训练,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有加强了教师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学生的书写更加端正,解题的速度更快,正确率也就更高了。我们所提倡的“练”,是一种精练,即要精选课堂的练习题,题目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层次性,同时能够有利于学生巩固并拓展知识。

同样以《杜甫诗三首》这节公开课为例,笔者将第二首《咏怀古迹》(其三)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课堂练习,以实现巩固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并将知识化为能力的目的。课堂训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训练一:把握节奏。学生用“/”号划分这首七言律诗的诵读节奏。训练二:理解内容。学生解释重要字词,梳理重要的诗句。训练三:鉴赏评价。这部分设计两道相对简单的必做题和六道选做题(每一学习小组完成其中的1―2小题),必做题分别是:

1.这首诗歌咏的对象是哪位历史人物?

2.找出诗中点明作者感情的词语。

选做题分别是: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上下句分别写出了什么?

3.试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

4.颈联运用哪种表现手法写出昭君的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5.颈联哪一个字是这句的关键,为什么?

6.尾联两句千古来被人吟唱,其中“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是否只写了昭君的怨恨?

训练四:背诵全诗。

这一节语文课,整个课堂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而且学生要限时完成。语文教师在学生训练中要带上一把红笔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共性问题,及时反馈,集中解决。这种课堂训练有效培养了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解题的速度和规范。

当然,语文课堂的这种“练”应该做到“精练”,它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精选练习题;应该是以书面的练习为主,而且必须是以纸质的训练为主,多媒体视频投影的要少用。

三、“导”要讲求方法

语文教师要检测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课堂的提问。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发现哪些学生还存在哪些疑难的问题,再及时地加以指导。所以教师在提问学生时最好让学生单独回答,要找程度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再由其他同学来补充,然后再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这样,教师既可以针对一些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指导、提示和启发,同时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因此,这种教师这种课堂上的“导”学既包含对每一节语文课程知识的引导和课堂训练的指导,如教师在讲评《咏怀古迹》(其三)练习中,还可以作一些拓展指导,讲一讲咏史诗的特点等。“导”学还应包括课堂上对该节课后作业的辅导等方面。再以《杜甫诗三首》这节公开课为例,笔者将第三首诗《登高》作为学生课后的巩固作业,设计了5道题。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好这些作业,教师在课堂不妨花上三五分钟作些辅助和提示,如写作背景和作业要求等。

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出发点,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导、指导和诱导,共同来完成教学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讲练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讲”是基础,它解决“是什么“,“练”是重点,它解决“怎么做“,“导”是关键,它解决“为什么”。

构建中学语文课堂“讲练导”三环五步教学模式要掌握几条原则:一是教师不能以讲代教,因为“讲”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的好手段;二是不能以练代教,因为盲目的练习无法替代教师的教学;三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以口代手,即不能以口头训练替头的训练,因为这样能够训练学生规范的解题,避免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