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4-04-12 11:2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重点中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于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1、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篇2
凤凰卫视著名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到学校讲座,一小时的讲座延长至两个半小时,并取消随后的高校讲座,还不收补贴,他从行动上对西大附中学子的学术热情及学术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那不叫鱼香肉丝,叫鱼香大葱”“我想喝AD钙奶”……学校食堂边BBS吐槽墙上,写满了学生的“真心话”。平时吃完饭,想起什么,他们就去写,非常自由。负责部门的老师也常去看,在理的,即刻做出调整。
这些只是西大附中在打造中学里的大学、构建真教育的殿堂过程中显露的冰山一角。
作为重庆市教委七所直属重点中学中唯一的女校长,张万琼既不失女子的细腻――在学校更名庆典时为每位到场专家“私人定制”相册,提醒教师在重阳节给父母送上温馨;又充满男子的豪气――在全市率先创办“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不遗余力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社会贤达来校开设讲座。诸如此类的做法,为西大附中营造出了浓浓的学术味、文化味。
多年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依托大学资源优势,秉承“立人・新民”的办学理念,践行“行己有耻,君子不器”的校训,生成了“重素质教育、重文化品位、重学术素养、重君子淑女人格”的“附中性格”,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014年12月,西南大学附中将迎来办学百年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校长张万琼在风云流变的大时代中,调控着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用显微镜落实细节,用望远镜把控全局,面向未来为这所百年名校敞开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语商培养,会做也会说
学生要开讲座谈“麻将”,审核通过了。
张万琼听到这个消息,惊诧不已,赶紧叫来课程研发中心的负责人质问。“他们解释这是分析麻将背后的文化以及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等等,不是教人打麻将,我也就通过了。”
开讲那天,人山人海,学生听后说很有意思,对麻将刮目相看。
这是备受西大附中学子追捧的“立人大讲堂”之小先生讲座。前年开始实施,去年全面铺开,校级层面每周一次,截至目前,已开展140余次,有的一个讲座上座率高达3000人次,深受师生欢迎。
学生对某一题材有兴趣,则组织兴趣组着手研究,自己选择课题导师,拟方案、写发言稿、做课件,分工协作,井井有条。课程研发中心审核通过,安排时间和场地。在此期间,他们要主攻一件事:吸引观众。
题材吸引人,海报时尚,演讲水平高,自然“客人”就多。因而学生常借助社会热点造势,并绞尽脑汁为演讲排兵布阵,甚至一段话的语气、一个字的语调也要琢磨好一阵。
通过小先生讲座,学生们获得了“秀一秀”的舞台,他们的研究热情、研究性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以飞速提升。除此之外,西大附中还有很多策略,“逼”着学生开口说话。
早在张万琼还只是西大附中化学教师兼班主任时,她就意识到“会做不会说”的局限性,着手训练班里学生口才。每天中午,张万琼让他们提前十分钟到教室,进行中文演讲。
2010年7月,张万琼走上校长岗位,就是通过竞聘脱颖而出。由此,她相信,未来人才的竞争,除了拼智商,还要拼语商。
她在全校的语文课中,特意开设了口语课,让语文学习回归“听说读写”的正道。有教师这样上口语课:最先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回去准备三分钟发言。学生自信逐渐建立起后,便改为现场抽签选题,准备一分钟,演讲三分钟。讲不出来,微笑面对大家,三分钟满后再回座位。渐渐的,学生的胆儿练出来了,也能淡定地表达。
学校还单独开设了英语口语课。采取学唱英语歌、常见英语术语表达、值日报告等活动式教学,绝不将就了事。国家级、市级各类中学生英语竞赛,附中学子均有不俗表现,每年一度的英语晚会是附中学子的英语狂欢。
日复一日中,西大附中学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在同年龄段的孩子中脱颖而出,他们也开始更受高校自主招生团队的青睐,而类似“西大附中的孩子真会说,什么问题都能应变自如”的夸赞,不绝于耳。
文化活动,化育真人
除了小先生讲座,“立人大讲堂”还包含由院士、科学家、社会贤达等开设的专家讲座和由学校教师开设的大先生讲座,旨在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尤其是专家讲座,不在乎学生听懂多少,能把窗户打开,让前沿风景隐约浮现眼前,足矣。曾有一名院士讲天体物理,让学生听得如坠五里云雾,却没想到,这间接培养出了一名攻读天体物理专业的哈佛高材生。
张万琼特别注重典礼文化教育的力量。新生入校,必须参加两至三天的入格教育。建班礼、拜师礼、升学礼、成人礼、毕业礼都有一套系统流程。这些仪式,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更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油然而生一种庄重感,积淀优雅的人格。
西大附中的校园内,可谓书香四溢。教学楼道、室外等公共区域有图书角20多个,班级和年级办公室有漂书角120多个,学生自主登记借还,处处有书,随拿随读。有些班级的门口还自创对联,教室、办公室更是翰墨飘香,散发着文化的味道。采访当天,正值周末,不少家长来接孩子放学,边等边坐着看书,不失为一种享受。
缤纷节,也是学校培养“多向度的人”中的重要一环。
夜幕降临,一个个节目,既精彩又富有文化品味,“让人感到这不是一所中学在办晚会,而是大学的学子在进行一次超水平的艺术表演。”著名教育记者陶继新对此赞叹不已。
如果以为缤纷节只是几场华丽晚会的堆积,那就错了。书法展、辩论赛、附中好声音、附中梦想秀……在时间上、空间上,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多元展示的机会。而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止演绎出缤纷青春,还懂得了爱与责任。
比如颇受欢迎的“附中梦想秀”,经过层层选拔出的冠军,可以得到企业赞助的两万元梦想基金。但这些孩子将钱化作崭新的学习用具和温暖的冬衣,捐给了特殊学校、农村留守儿童。
面对各种检查,学校从不让学生说假话。“你教了学生说假话,平时再倡导学生讲诚信,这叫什么教育?”张万琼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西大附中要构建真教育的殿堂。
在西大附中,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没有必要三年都耗在题海中。”张万琼一直坚持“立人・新民”的办学理念,培养多向度的人,走“素质教育与应试成绩双优”的道路。
多元课程、分层教学、四度课堂
构建“三维一体”全效育人体系
张万琼率领的这一届领导班子无疑对课程改革有着充分自觉。
在综合分析校本实际后,学校建立起四个纵度(国家标准课程、校本课程、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课程、国际课程)、四种方式(必修、必选、任选、自修)、三个层级(基础级、综合级、高级)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高中保持60多门校本选修课,初中保持30多门选修课。
学校副校长刘其宪介绍:“虽说课程多样,但并不都要学生消化,除了必修课,学生可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
除此之外,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弹性小课程”。“弹性”是指课程的容量、难度、师资等有弹性,例如把语言和社会类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素养升级课程两部分;“小”是指课时少、微型化,这使得弹性小课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课程整合是西大附中课程改革的又一大亮点。
比如整合初中数学课程,初一就将三年的数学教材发给学生。教师根据班里学生的整体水平,打破教材的知识结构,研发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教材只是基本的教学蓝本,教师授课并不局限于此。
但是问题接踵而至。因为实行抽签入学,每个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如何保证教学方式适应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这就涉及到分层教学的问题。考虑到教育公平以及因材施教的要求,学校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两层,让各层学生接受难度不一的教学。
有家长不服气,跑来学校闹着要把孩子从B层调到A层。了解情况后,张万琼第一时间给家长打了电话,聊了半个多小时,解释即便将学生分层,也是同一教师上课,并且更有针对性。这自然化解了分层教学导致的矛盾。
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张万琼提出了“四度课堂”的主张,“教学内容上有宽度、知识结构上有深度、学生参与上有热度,学生发展上有生成度。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所追求的。”但她并不赞同全校一个教学模式,而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多元创造。
在实践过程中,西大附中逐步构建起“三维一体”的立体课堂体系:第一课堂指传统课堂,主要承担国家课程学习,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第二课堂指活动性课堂,主要承担校本课程学习,以拓展、动手、体验为主;第三课堂指物化的隐性课堂,主要承担生活实际场景的摄入、筛选、积累,以熏陶感悟为主。三个课堂交互,形成了立体全效育人体系。
整合资源,创新实验
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创造自由、宽厚的土壤
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的附属中学,西南大学附中非常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将环境教育、科技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纳入学校整体课程教学规划之中,注重学生创新欲望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西南大学30个实验室签定了无偿使用协议,附中学生可以直接使用大学实验室。”张万琼介绍,西南大学也到附中建立实验室,并让大学教授和中学教师以双导师制形式指导附中学生做课题研究。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近20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完成8000余个学生课题,300余名成员获国际“环境小硕士”。学校还承担着指导全国百多所中小学环境教育的任务。
依托大学优势,西大附中于2011年联合西南大学在全市率先创办了“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创新在哪儿?用张万琼的话说,主要就是“师资配置和课程设置两大方面”。
西南大学校长担任名誉班主任,配备了人生规划导师、科研导师、学科导师。课程由西南大学教授共同研究设计,分为国家高考课程、国际高考课程、理工科技学科突破和人文素养课程、情感励志课程,以“个性化+小班教学+分层教学+分项教学”的形式实施。“如果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圈养,那么这种就是放养。”
这种宽广、自由的培养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到释放。今年毕业的第一届创新实验班学生,已全被“985”重点高校录取,其中王旎瑞在清华大学领军计划中还获得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历年高考,西大附中的重点率、本科率始终居于重庆市重点中学前列。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精英和高素质人才。西大附中因此获得了人才成长的“超级梦工场”的美誉。
学术引领,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根据教练指令,每位教师用同样的纸折叠同样的花样,期间不能相互商量,只允许向教练提问。对折三四次后,撕掉一个纸角,再打开看。结果折出的形状五花八门。
2011年8月全校教职工素能特训的这次体验式折纸训练,让学校党委书记邓晓鹏记忆犹新。“这引起我们深刻反思:仅有师生互动效果尚且如此,教师霸占课堂海讲一气,学生接收效果又如何?可能对许多教师来说,‘以生为本’的要求早就听腻味了,但这次训练只是让他们当回学生,效果就出来了。”
然而,仅有思想转变并不足以使教师支撑起高水准课堂,为此学校进一步将课堂置于公众视野下,迫使教师主动发现问题,在比较中去粗取精,提高教学艺术,推动高效课堂形成。
“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每位教师打磨自身的同时,也在给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张万琼希望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做到大气,保持开放的心态、展现真实的面貌。
学校与西南大学良好的对口合作关系,为教师带来不少福利。各教研组对接高校院系进行专业提升,在其指导帮带下开展科研;教师可进一步学习和深造以提高学历,高校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也可随时去听。
今年9月20日,全国“鲁迅文学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西大附中举行,这是鲁研会首次选择在中学召开。会上,西大附中师生对鲁迅进行了“重估”“重构”“重塑”等,在思想碰撞中产生了不少创见。
此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搬到校外进行。张万琼相信:“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度,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呈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教学姿态。”
人文关怀,享受职业幸福与尊严
这是一场特殊的敬颂活动。音乐响起,一左一右两名学生,搀扶着西大附中的离退休教师,走过红地毯,登上颁奖台。青年教师致颁奖词,讲述领奖人的教育人生。接过私人定制的终身贡献奖水晶奖杯,教师们热泪盈眶,哽咽着致谢学校。
“他们为附中耗费了太多心血,其实更多的感谢是放在师生心中。”张万琼一直强调营造尊师氛围,“行动是跟着心走的,教师在附中有主人翁的感觉,自然会尽力完善自己的家园。”
西大附中里外省市的教师不少,即便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因工作任务繁重,也难以投入太多精力照顾他们。张万琼便将关怀一直延续至教师父母身上。一到假期,她便倡导教师带着家人出去走走。每逢重阳,还会特意嘱咐他们给家里双方父母送礼物,让教职工的家人感受到学校浓浓的爱意。
张万琼强调“教师要追求有尊严的生活”,“不要为了那点蝇头小利去喊学生补课,失去了作为知识分子的尊严。”因而学校教师私自有偿补课的情况基本绝迹。
《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一直以来,张万琼提倡“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鼓励教师张扬个性,在独当一面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合力与战斗力。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河山,作为一个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工作者,我在思考:面对现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呢?
一、唤醒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考成绩远远低于重点高中的学生,面对他们,我从来不去讽刺、挖苦,我深知,中考的失败已经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阴影,我不能再使他们的心灵受伤,因此,从他们步入中等职业学校大门的那一刻,我就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当然,这并非讳疾忌医。当我逐渐和学生的心灵贴近后,我便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寻找不足。告诉他们跌倒了没关系,关键是知道自己从哪里跌倒的,然后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告诉他们,年轻就是资本,同学们还有时间弥补遗憾。告诉他们殊途同归的道理,重点中学的学生可以成才,我们中职学生同样可以成才。在我的努力下,学生们重新拾起学习的信心,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我知道,这很重要。我也知道,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二、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基础的确是很差。开学来的决心书便错字连篇,甚至闹出笑话来。但我没有表现出惊讶,我知道一切原本就是这样。这也使我头脑中绷紧了一根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一刻也不能放松对我自己的严格要求。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自己要在课前备好课。到图书馆借书,利用网络资源,因材施教,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这里我要说说课堂上提问的艺术。作为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切忌那些“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看似热闹其实不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要有适宜的难度,应当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学生回答完毕,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做出点评,及时鼓励学生的哪怕一点点思维的火花。同时,在课堂上,不只是教师有发问的主动权,也须留出时间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能质疑,这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踊跃发言,思维活跃,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作者互动,在那一刻,我看到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多项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造,在自我满足与愉悦中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这也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能驾驭课堂,收放自如。
三、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打破。学生不能只做聆听者,这一次我要让他们自己当一回“老师”。开始时,我在班上挑选学习较好的学生,我把自己的教学用书等资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拟定教学方案。我再把自己早已备好的教案拿出来与学生交流,最终一套新的可行的教案形成了。之后我便把课堂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充当“老师”,而我则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当起了学生。这个活动使学生们感觉很新鲜,于是讲课的认真讲,听课的认真听,积极思考,课堂上呈现了空前的活跃,不时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在逐渐形成。
四、给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念
我平时注重向学生渗透一个观念,那就是语文学习不能仅限于课本,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课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要想“活”起来,别忘了他的“源头”——生活。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学习语文。身边发生的事情,随时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话题,融于作文教学中。记得当初“汪峰诉旭日阳刚组合”这一话题谈论时,学生们各持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我还充分利用电视、网络这些现代化的教育资源,推荐《道德观察》、《百家讲坛》等一些很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另外,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如《时文选粹》、《智慧背囊》等。
五、以活动促学习
篇4
教学理念现代化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是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依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由于教材具有鲜明的特点: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注重在教学的细节上下工夫,坚信:教育的原点是童年的身体生活和身体教育,儿童身体的感觉是真正的生活的基础,是第一生活。也就是说童年生命是身心一元的。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感觉”这个媒介,完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任务。
《帮帮残疾人》一课是《品德与生活》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第三课。《帮帮残疾人》分为“他们不容易”“我能为你做什么”两个部分。以下是笔者使课堂生活化,从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感受入手的教学实录。
一、情景导入,激起情趣。
1、欣赏教师的无声表演。(1)师:咱们二年级一班的同学真有礼貌,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唱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感恩的心》送给你们,你们想听吗?那就来点儿掌声吧!(2)教师用手语无声表演《感恩的心》(3)教师追问:“同学们,你们听到老师唱歌的声音了吗?”“想知道老师唱的是什么吗?”“只看见动作却听不到声音,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生:我不知道老师想表达的意思。生:我觉得老师是用哑语说话。
2、教师小结:听不到声音心里多难受啊!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就有一些人,他们有耳朵听不到美妙的音乐,有眼睛却看不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嘴巴不能开口说话,有的甚至连行动都很困难,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生:残疾人。通过老师无声的表演,将学生很自然的带入聋哑人的世界,从而初步感受到残疾人的不易。
二、创设情景,加深感受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残疾人吗?在什么地方?当时的人们对这些残疾人是什么态度?生:在步行街上,他没有双腿,坐在小轱辘车上,手边一个小铁罐,向过路的人乞讨,行人都很同情他。生:在盲道上,盲人用手杖探路,四个人牵着手艰难行走,过往的行人都很可怜他。
2、让学生初步了解残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目前全世界有6.5亿残疾人,而我国就有8300多万人。老师收集了一些有关残疾人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残疾人。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想对这些残疾人说些什么?生:他们真不容易,我很同情他们。我很佩服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残疾人在生活中有许多不便的地方,有一些我们正常人看似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完成,下面让我们通过两个活动来感受一下。
三、模拟体验,感受残疾
活动:假如我是盲人:蒙住双眼活动。第一次:教师宣布活动规则,通过睁眼传递玩具,让学生感受活动的轻松容易。第二次:教师蒙住学生眼睛,再通过蒙眼传递玩具谈感受和全体闭眼感受等活动让学生懂得残疾人生活的艰难,感受残疾人的不容易。
新课标强调活动性。此设计从儿童生活出发,让孩子去亲身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学生的感受真实而深刻,帮助残疾人的想法油然而生,这样凸显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以活动促发展看的目的。
四、开放课堂,体验明理
1、出示教材上小伟伟的故事视频。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不幸的小朋友,他叫小伟伟,他的年龄和我们一样大,但是他是先天性智障儿童。他很孤单,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前不久小伟伟家搬家了,他更加的孤单寂寞,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发生在小伟伟身边的故事!
2、师:通过商量小多,小亮、丹丹、明明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小伟伟。现在同学们请你认真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帮助小伟伟?进一步理解残疾人的不易,“让学生明白把残疾人当朋友是帮助他们最好的方式,培养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道德风尚。”是教学难点,把教材中邻居小朋友帮助弱智儿童的故为视屏不仅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还用活了教材。再结合学生的生活谈体会,很自然地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五、感悟升华,体验品行
篇5
一、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动、好问,喜欢实际操作,喜爱看不平常的现象,急于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多给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猜想教师事先准备的:玻璃、塑料尺、铅笔芯、盐水等,哪些能让电流通过使小灯泡发光?每当验证的结果与他们的猜想相违背时,他们就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学生探究的热情一浪接一浪,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物理的趣味性,发展学生思维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致处于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处理都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有意制造“矛盾”,把学生置身于徘徊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
例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知识”后,利用串联电路只有一条通路的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串联的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和L2,且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亮,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这种情况是否存在?若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三、引导学生做好综合应用题
电学知识头绪多,综合性强,做综合应用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稍有疏忽就会酿成错误。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方面。
1. 指点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常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时,教师要找准症结,给予指点。
例如,在学过“电功率知识”后,笔者让学生讨论“220 V,40 W”和“220 V,100 W”两盏灯串联在电路中,哪个更亮?大多数学生会认为:100 W的灯泡比40 W的灯泡更亮,这说明学生被灯泡的额定功率所迷惑,而忽视了灯泡的明暗程度与灯泡的实际功率有关,找到症结后,教师让学生思考“220 V,40 W”和“220 V,100 W”的两个灯泡,哪个电阻大?将他们串联起来,通过他们的电流大小怎样?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公式“P=I2R”来判断哪个灯泡会更亮。 转贴于
2. 引路 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将学生引向正确轨道。
例如,学生在做“电阻R1和R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 V,如果R1=80Ω,通过R1的电流为0.2 A,求电阻R2”,由于刚学过欧姆定律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将每个电阻元件对应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罗列出来,并将它们对应的关系式或数值标出来,未知量用“x”标明,最后对照罗列出来的数据,应用学过的电学知识作答,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引路下,顺利实现了认识的飞跃。
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成功的愿望,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因此,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提问学困生,以免他们答不出来而处于尴尬的境地,继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要进行一些暗示,使他们在复习时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课感兴趣,觉得好玩,但是当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时,他们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
篇6
关键词:乡村中学课堂监考家访体会
我从事乡村中学语文教学有20余年,同时担任班主任也达10余年。班主任号称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却是育人大厦的基石,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前沿的带路人。在乡村中学,班主任同时也扮演着“父母官”的角色,是学生成长旅途中重要的引路人。因此,一个用心的乡村中学班主任身上肯定有其独特的“土办法”。同时,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要想在符合乡村中学学情的基础上使其能“吟唱”出语文的灵性、生机与活力,使学生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尽情地释怀、智慧尽情地迸发,那么教师就要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同样,一个用心的乡村中学语文教师身上肯定也有其独特的“土办法”。
1趣味课堂
国家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效果不够理想,多数教师新课改的观念不强、理念不新,尤其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讲解式、注入式、题海式教学方法早已根深蒂固,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教学效果不佳,这种现象在我们乡村中学尤为突出。如何改变这种僵局呢?我自有我的一套“土办法”。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种喜欢不是讨好,是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愿意接近你。有很多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能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还有的父母文化水平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甚至不识字的都有,这些状况远远不能满足处于青春期孩子的精神需求,他们虽不善表达,但渴望爱和理解的眼神怎么能逃过我的眼睛呢?农村孩子自有其特有的质朴善良,一个有心、用心的老师会用爱心呼唤爱心,用善良唤醒善良,用理解换取理解。父母不在身边的,我会从日常的穿衣、吃饭进行关注提醒。家庭困难的,我会整理出自己孩子的衣物送去。记得刚工作时,曾将自己的很多衣物都送给了家庭条件困难的女生,而他们也用最质朴的方式表示感谢,今天你带几根萝卜,明天他带几个山芋。除此之外,课余时间经常是跟学生聊天,聊生活说学习谈天说地,力争做最忠实的倾听者最好的开导者。同时,我还会经常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共同劳动,共同跑步跳绳等。20余年的时光,我也从学生眼中的大姐姐转变为阿姨妈妈了,但不管时光怎么转变,只要我用一颗最真的心来对待学生,学生怎么会不喜欢我呢?怎么会不喜欢听我的课呢?其次,要想办法激励学生。我从未通过让学生增加作业量这种不可取的办法来提高成绩。从教以来,我带的班上学生手边只有一套学校发的《基础训练册》和自己订阅的一份报纸,其它没有任何额外增加的复习资料。我认为好的成绩并不是靠大量的习题练习得来的,这样得不偿失、增加负担、抹杀兴趣,甚至无异于摧残生命!农村中学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弱,如何将它夯实呢?借助家长的力量是完全不可能的,读完初中的家长都寥寥无几,更何况还有很多是在爷爷奶奶身边呢。只能通过课堂各种方式的反复检查巩固,当然简单机械的方式学生会厌烦的,需要利用初中生骨子里好胜、爱面子的心理特点,比如我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是:给学生记账。让语文课代表准备一本记账本,将每个人每次检查的成绩换算成“存款”,两个星期结一次账,账目是负数的在手上象征性地打几下,正数的会得到奖励———练习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账目数字是正数,并且课下还经常炫耀,而这些基础知识,只要学生用心去掌握,都能做到,这样,“存款”是正数的学生就越来越多。甚至在课堂上遇到难题时,学生竟然跟我讨价还价起来了要求额外增加“存款”,我也被他们逗乐了。再次,老师不能只盯着考试成绩。为了考试而设的课堂,功利性太强,趣味从何而来?语文素养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考虑到农村孩子课外阅读量是少之又少,很多家长不让孩子看课外书更别说主动给孩子买了,他们觉得只有看学校发的书,只有动笔写作业,才对学习有利,或者是老师要求买的书,家长才会给孩子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又是那么旺盛,仅仅靠一本语文书怎能满足他们的精神成长呢?这样的语文课堂该是多么的单调乏味啊。我又开始了我的“土办法”——读书。每个星期都会拿出两节课,给学生们读经典,读杂志上的美文,同时也让学生做好“听书”笔记,从学生的眼神里,我能看出他们在那两节课上的快乐幸福。当然,现在有条件买书了,不需要再“读书”,我就想到了集体购书集体阅读的方法,同样每周拿出一个中午的时间让学生举行读书报告会,有时甚至会让学生观看同名影片,语文课堂上看电影,这可是农村学生想都没想过的乐事呢?这样的语文课堂,哪个学生不喜欢呢?
2家长监考
在10余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明显地感觉到了农村孩子的变化,特别是在关于诚信考试方面,我们学校的每个班主任都有这样的困惑:难道孩子们的德育越来越缺失吗?以前的学生根本不需要监考老师烦神,都是诚信考试,但现在监考老师真是防不胜防,更不可思议的是抄到的同学根本不以为耻,甚至炫耀。抄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可能不想抄,但看到别人相互抄袭或对答案,如果自己不抄就会觉得不公平。为了减轻老师负担,学校每场考试只安排一个人监考,面对这样的孩子,哪能照顾得过来呢?这样下去得想法子。偶然间,办公室有个老师随口说了一句:请家长来监考。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真的不失为一个良策,现在我们这儿因为工业园的发展,农村里很多妈妈们不用务农,专门在家照顾孩子,请家长参与监考,既可以加强家校联系,也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老师的工作,更能协助我们,减轻监考的负担,严肃考场纪律。征得学校的同意后,我和同年级的班主任商量,从本班找了几个文化素养高一点的家长参与到期末监考,这样每个考场就等于有了两个老师四双眼睛了。家长也很乐意参与到学校监考中来。这个“土办法”效果好,我们都感觉到学生安静多了,那成绩自然也都是百分百干货。配合这样的方法,发挥语文老师当班主任的优势,在假期布置关于“诚信”的各种准备活动:诚信故事演讲、诚信主题作文、诚信主题班会等等。通过这样的家长参与监考活动,既拓展了家校合作的新方式,又让家长亲身体会到了学校严谨的作风和务实的态度;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由此可见,生活中很多看似无法解决的所谓难啃的硬骨头,只要你肯用心下决心去啃,办法一定会有的,不管是“土”还是“洋”,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3暑期家访
篇7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重点方法;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271-01
近年来,作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尤为明显。教学的有效性或者有效课堂,成为改革的核心,同时,也是评判一位教师教学成功或失败的最主要的标准左右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这一点,在初中英语课程上显得最为明显,且书本的整个编排都是朝有效课堂方向安排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语法、概念都在对话中体现。要想让课变得非常有吸引力且生趣活泼并简易地掌握要学的知识,就得老师课前精心地备课,仔细琢磨教学思路的安排,且上课过程还得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在引导中完成应有的计划。多年来,笔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逐渐掌握了独特的一套英语教学方法,嘱于文字,供大家参考并批评指正。
1、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不能只靠自主和从宽鼓励,还要靠引导和从严的办法纠察。英语老师一定得明白,学生起初学习的短暂热情,不代表他们会有长期的热情期待。简单地说,暂时的热情多数出于好奇,如果学生的好奇心理随上课时日的增多,慢慢减少,教师就得注意并着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培养英语的学习情趣,往往靠自主或是多次的鼓励,这种方法对一部分自主能力强或学习较好的同学是很管用,但对于自主能力差和学习上吃力的学生就不一定有效了。长此以往,自主能力强的学生要么学习很好要么来个直接不学,而鼓励的最终结果就是教师学生都感到疲乏,限于程式化或在现实中走不出非鼓励就不行的怪圈之中,同样会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有一定得引导甚至需要适当的惩罚办法。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学英语看作是一件苦差事但也不能当做一件容易的事,同时,还需要学生在不断学到新知识、新技能的基础上,天天有新发现、天天有新进步。笔者找到如下方法:1、通过对比找乐趣。 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我们从学习的第一天起,就不断发现许多“怪事”:我们叫做“水”的东西,他们说是“water”,“水”是一个音节,“water”却是两个音节;我们管叫做“空气”的东西,他们说是“air”,“空气”是两个音节,而“air”是一个音节;我们说“树上有一只鸟”,他们说“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我们说“在树上”,他们偏偏说“在树里”,好像他们专门要和汉语对着干似的。两种语言有千差万别,但也有不少相同之处:如汉语说,“我给她一本书”,英语说“I gave her a book.”两个句子语序相同。2、通过使用得到乐趣。 在没有学习英语之前,我们只能使用汉语与别人交流。开始学习英语之后,我们就可以尝试使用英语来进行交流。如“Good morning.、Can I help you?、Hi.、Yes.、No”等,从学习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能说英语,而且随着学习的进展,我们会说的英语句子越来越多,直到把英语当成自己的第二种交流语言,让这个过程自然充满乐趣。 3、 通过成就得到乐趣。随着学习的进展,我们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每次考试都有较好的表现,家长高兴,老师表扬,同学羡慕,自己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增加自己学习的动力。4、通过欣赏得到乐趣。 当我们开始能够阅读一些简易的英文读物之后,就要开始大量阅读。书中描绘的地地道道的异国风光,其他民族人民千百年来积淀的风俗、文化观念和巧妙的语言运用一幕幕展现在我们面前。喜欢唱歌的人,可以学唱一些英文歌曲,喜欢看电影的人,可以看带中、英文字幕的原版电影。其中乐趣,要是不直接掌握英语,单靠别人翻译、介绍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2、学生学习语法的过程,不能只靠教师讲解,更需要学生多练习、多体会,多思考。语法是英语教学中比较复杂,学生最不易掌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要想很好地掌握,初中生必须做好如下几点:1、多记忆一些句子、文章 ,每天早上大声的读 ,词汇量也是关键。2、拿中文和英文形象比较说明,这样记忆深刻。3、 在娱乐中记忆, 教师调动学生讲语法错误的笑话,让孩子认识到语法的重要性。4、注意语法教学中区别于汉语的的混乱现象,即语言学习中, 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言的影响。也就是在运用目的语的时候, 我们会自觉或不自地把母语的句型和规则运用到目的语中去, 从而导致了错误和不恰当的语法形式。5、学生应用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语法教学相结合,做到熟悉到拓展再到深化的演变。上述方法,不一而足,几种同时可以应用,有些也可以不用,因人而异。另外,我们必须清楚语言的学习,最终是为了交流,学习语法的目的也是为将来能说、会写、会听打基础,即让学生能更好地应用和理解语言,所以学生的多练习、多体会,多思考远比教师一遍遍讲解重要的多。
篇8
首先,要倡导绿色教育。绿色代表着生机与活力,代表着未来与希望,它是生命和健康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绿色,尤其是我们的身体健康更是离不开绿色食品。含有丰富营养搭配合理的饮食,能补充我们的身体所需,是使我们拥有健康的重要保障。在学完七年级新课标Unit8《I’d like some noodles》时,我精心安排了一节活动课,让大家就我们所学过的食品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制定出自己一日三餐的膳食结构;就他们平常所吃的零食加以分类,让学生能分清哪些食品是有营养的,哪些是劣质的。举出轰动全国的假牛奶案件,让大家认识到不健康食品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更会夺去我们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多吃绿色食品、水果和蔬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同样,动物的生命也是宝贵的。它们是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所以,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在教学七年级新课标Unit3《Why do you like koalas?》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幅鸟语花香,动物在林间嬉戏及滥捕滥杀的图片。通过鲜明的对比,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决心。我向同学们说明目前世界上的许多珍稀动物已经或濒临灭绝,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和善待野生动物,拒食野生动物,敢于同滥捕滥杀行为作斗争,以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为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型人居环境而努力。
其次,强调背诵。为了加深对英语的喜爱,我让学生背诵短小智慧的句子《慧人慧语》,激励学生向上的精神,加强英语印象。这些催人奋进的英汉对照的句子让他们熟读背诵之后,一方面增强了英语的表述能力,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做人处事。
这些短句,有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的:
有心艰难能成事,无志顺境不成材。
It can accomplish hard,careless ease does not yield.
有教给学生处世与感恩的:
勿以助人而不忘,勿以人助而忘之。
Not to help others and do not forget, do not forget to help the.
鼓励学生智勇双全的:
徳不足,则多败;智不足,则多惑;勇不足,则多怯。
The group is insufficient,then defeated;
mental deficiency,is more confused;Yong,is timid.
教给学生灵活婉转的:
快乐的心,胜过良药;
善意的谎,叫做妙语。
Happy heart,more than medicine;
White lies,called the witticism.
教给学生谨慎和惜时的:
时间不能复制,蹉跎常复制;
人生不能重演,悲剧总重演。
Time can not be copied, I often copy;
Life can not be repeated,for acting tragedy.
优秀句子多多,不胜枚举,学生既增加了词汇量和记忆力,也受到了启示,可谓一举多得。
篇9
南岩
近20年来,我一直带毕业班的语文课,而我听带班的语文高考成绩一直是全县和全校第一。这些成绩的 取得,如果说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了“低起点教学”。
一个班中少数学生成绩好,算不上教学成绩好;只有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好,那才称得上真正是教学成绩 好。所谓的“低起点教学”,旨在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教学中就应不但不忘掉中 差生,而且要以中差生为主要教学对象;在提高中差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不但不能抛弃统编教材,而且要让中 差生前进的脚印一步一步都落在统编教材上;在训练中差生掌握学习技能时,不仅不能去搞“花拳秀腿”,而 是要从“稍息、立正、齐步走”的基础训练开始。
一、以中差生为主要教学对象
实践证明,不论哪一门学科中,把教学注意力集中在少数“高能生”身上,都是一种极大的失策,对于语 文教学就更是如此。我认为,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差生身上,是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的战略起点,是否选对 这个起点,从根本上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成败。
基于这种认识,我每年带了高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摸底,将学生按基础状况分类,要求学生 给老师写一封信,在信中说明自己的学习现状、知识缺漏,提出对教师的建议和要求,参照这些内容,制定出 以中差生为主要对象的全年教学方案。
“高能生”都是相似的,中差生各有各的差距。有的差在意志上,有的差在基础上,真正差在智力上的极 少,因此他们完全有希望赶上前进的队伍,在帮助中差生补缺漏上,我要求他们每人借一本近年来的优质资料 ,从中确定阅读练习的重点,鼓励他们以写纸条的形式向教师质疑问难。
二、始终以统编教材为教学内容
教材中蕴含着最基本的和最全面的营养,它不但是课堂教学围绕的核心,而且是课外温习的最好的参考资 料,对于中差生就更是如此。中差生必须过了教材关,才有可能走出学业落后的沼泽地。因此我们平日的教学 ,要摆对课本和资料的位置,要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总之,要以课本和课内为中心,使学生在学习和理 解后达到举一反三、迁移扩展的境界。
以课本为中心,不是简单到在课本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越多越好,而是要以对课本的课堂教学为主体,依托 丰富的课堂教学艺术,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例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语境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把 握语意”、“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语句,能加以解释”等等,必然是 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坚持分散训练的战略,把一个总的任务和大的 任务,分散成部分和小的任务,在每一节课不同的一二十分钟内分散解决。但是在大的分散训练的格局下,又 要集中优势兵力和时间集中讲解、重点突破、大打歼灭战。
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扩大课堂教学的战果。一方面要贯彻由点到面,即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 恰当地向四周辐射、延伸、拓宽,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又要贯彻由面到点,即把零散但相关的知识 按着多项或单项的形式联结成一个完整体系,进行揉合、凝聚、统一,从而给学生头脑中一个整体和全面的理 解。
三、以基础训练为教学出发点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情感教育;问题;措施
古典诗歌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古典诗歌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1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陈旧、落后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一般分布在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是一个独立的古文单元,与现代文学教学相分离,而且古典诗歌具有晦涩、难懂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不高[1]。另外,古典诗歌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少,一个学期仅仅学习十篇古典诗歌,不能让学生全面把握古诗歌的内涵,没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不足,语文综合素质较低。
1.2不重视情感教育
目前,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初中生把升入重点高中作为学习的目标,一味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导致语文教学的效果不明显。而且,古典诗歌教学只在语文教材中占有极小的部分,许多学生主要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回顾一下可能考到的内容,没有正确理解古典诗歌的深层内涵,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高。
1.3没有适当进行人文关怀
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许多教师往往带有功利性的色彩,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导致教育质量的较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过度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没有深入讲解古典诗歌的内涵和意蕴,未能让寻死寻活充分感受传统优秀的文化的独特魅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语文综合书素养较低。
1.4教学方法不合理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许多教师一味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参与作用,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2]。而且,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主要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古典诗歌中的名句,没有带领消火栓深入分析古典诗歌的意境、情感,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
2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
2.1明确教学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典诗歌的内容丰富、意境繁多、感情深厚,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在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古典诗歌教学的方向,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古典诗歌教学的效果,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的不同风格特征、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等,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为古典诗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3]。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详细讲解古典诗歌的题材和流派,让学生理解不同题材、不同流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2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学生的体会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仔细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营造教学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古典诗歌具有言浅意深的特点,许多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境特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4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在古典诗歌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4]。
3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歌教学不仅仅担任着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重担,而且具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古典诗歌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古典诗歌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天日.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渤海大学,2014.
[2]石春艳.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信阳师范学院,2014.
- 上一篇: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月总结
- 下一篇: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