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技能范文
时间:2024-04-12 11:2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商管理技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0年4月14日,在刘晓峰老师的联系和推荐下,我顺利地进入了中山大润发超市收银课工作。首先,有一个为期3个晚上的培训,主要是针对验假钞、礼貌用语、收银机台操作等。而且公司规定,在培训期间是不计工时的。培训过程中,收银课课长一再强调,收银员收到假币或收少钱,均由个人赔偿相应金额。其次,三天的培训结束后,课长为我们排了上班时间,每周一至周四为19:00-22:00,周六、周日为9:30-18:00。从4月19日晚开始,我正式上机操作。第一晚上机,整整三个小时的时间,都站在收银台收银,没有休息。虽然经过了三天的培训,也跟过老员工上机,但真正自己上机操作,还是有些细节会遗漏,比如,少说一句礼貌用语、没有双手递小票、对于刷贵宾卡的具体操作等。关于贵宾卡,记得第一晚上机,便因为不熟悉刷贵宾卡的操作,而多刷了顾客30元,致使当晚上交报表时,整整耽误了1个小时。
有了第一晚的教训,我告诉自己,在往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更加细心,包括验钞、点钱、刷卡、礼貌用语等。因此,在之后几天的工作里,均没有出现一点错误,十分顺利。在工作了一周后,出现了一个插曲。那天,有一位顾客推了整整两购物车的商品来我的机台买单。开始时他说赶时间,催我扫描商品速度快点,于是我便加快了扫描的速度。过了一会儿,他又叮嘱我小心商品,慢点扫描。那位顾客便这样反反复复,时而要求这样,时而要求那样。最后,商品全部扫描完,他又拿着小票跟我对每一件商品,检查是否多扫描了。这时,我身边出现了一个巡场员,他叫我在他的表上签名,原因是我少说了一句礼貌用语。当时我很无奈地签了名,后来才被告知要扣除一个半工时,也就是10元。被巡场员登记后的隔天晚上上班时,收银课课长找我谈,她对于前一晚的事进行了了解,她说不会扣我的工时,不会追究我的责任,但是希望我能在往后的工作中要更加耐心,更加注意细节。
记得有一个周末上班,由于当晚学校班级有一个比赛,在接近17点时我跟课长说想要提前下班,但是课长说临时抽调不出人手,叫我先继续在岗位工作,她帮我调人手。当时,由于时间真的很紧,心根本不在收银台上了。因此,在交报表时,金库说我少了710元,要重新打报表,来来回回折腾了半小时。后来,有惊无险的只少了10元。但是我还是很责怪自己,怎么会出现错误呢,一直以来自己都没有少过一毛钱。在五一假期,由于生鲜部缺少人手,我和另外两名男性的兼职员工被调到那里帮忙。记得刚走进生鲜部的那一刻,顿时被刺鼻的腥味吓倒,脑子里只是想着离开。但是,随着工作的繁忙,渐渐地进入了状态,打称、剁猪骨、扛猪肉等,在生鲜部做了三天。当然,实际的工作过程并没有以上所写的那么轻松随意。比如,遇到过脾气不好的顾客,被骂过几次斤斤计较的顾客,为了半两猪肉跟你理论上半个小时;假日顾客多的时候,举着引导牌几个小时,引导顾客到人少的收银台结账;在卖场里面捡过篮子;打扫过收银员的休息室等等。
2.实践总结
通过这一个月在中山大润发卖场的实习,无论在为人处事、专业知识,还是在价值观上都有了巨大的收获。
第一,就业价值观。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总感觉我是一名本科大学生,以后的就业一定不会差哪里。但是,在大润发实习的日子里,我观察到了很多。首先,收银课的好多员工都没有什么文凭,但是,他们却有着比大学毕业生更加厉害的素质,他们特别能够吃苦耐劳;其次,他们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却比我们应届毕业生多出了社会经历,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绝对比我们略胜一筹。综合这两个方面我认识到,我毕业后绝对不会为自己设立过高的就业门槛。从基层做起,更能够历练我们。
第二,关于未来就业问题。现今,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岗位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学毕业生搁不下面子,在择业方面十分关心这份工作会不会使自己掉架子。在这一次实习开始之前,我的身上也有这一方面的阴影。但是,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让自己丢面子的情况,比如同学的取笑、冷眼旁观等。也正是那些把我当成茶余饭后笑料谈资的人,慢慢地使我走出了死要面子的阴影。现在的我,可以完全放下自己的面子。
第三,职场中为人处事的技巧。刚到大润发培训时,我身上充满了大学生标准的稚嫩气息,对于职场上的日常交际方法和禁忌一无所知。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实习,渐渐地融入了收银课这个圈子。圈子里面的人文化素质偏低,所以不能用和同学交往的方式。他们喜欢聊的、关注的往往和我不一样,所以我又得重新去认识那些事物。总而言之,我们在职场上必须做到入乡随俗,在不同的环境说不同的话、喜欢不同的东西、和不同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职场上逐渐成熟起来。
第四,目视管理。在实习的企业里,我看到了关于目视管理的真实例子。比如,卖场的地上有不同颜色的线,代表着员工必须遵守的各种不同规则;员工休息室的墙上都贴有“不向顾客说不”这样的标语,时刻提醒员工礼貌的重要性。通过用心观察,在我所实习的企业中,自身的学习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提升和巩固了我对目视管理的认识。
第五,对企业基层员工的认识。以前,我对企业基层员工的认识停留在他们文化知识较低、个人素质也较低上。但是,这一个多月的企业基层的实践经验,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我国国内著名大企业里最底层员工的生活、工作状态。他们没有白领们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他们只有每个月固定的工资,也就是说他们每个月的所有支出都来自当月的工资。他们从来没有争取过自身的福利,他们只是每天按时上班,也会在上班时间偷偷懒。刚开始我对他们的行为很不解,后来才知道,他们的文化素质不高,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对未来的期望值也不高。
第六,上司与下属的关系。刚到实习企业时我对收银课的操作和员工均毫无了解,幸好碰到了一个好上司。在我报到后,收银课课长安排了一个老员工专门带我。但是,老员工却有欺负新人的心理,她老是叫我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而我只能听从。因为之前有一个新员工就是由于老员工的缘故被开除了。而我的直属上司收银课课长,对我们这些新人却很照顾,没有发脾气的时候,因此我们都很拥戴这位课长。以上六点,便是我在大润发中山店收银课一个多月时间实习的所得所获,里面夹杂了自己的汗水和辛酸,可能有些地方与专业知识的联系还不紧密。总的来说,通过这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自己无论在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地投身社会实践,让自身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篇2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能力主导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151-02
从1999年我国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以来,地方本科高校迅速发展。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国有本科高校1170所,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727万人,由此带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在麦可思公司《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红黄绿牌”专业榜单中,本科类工商管理专业被列入黄牌榜。然而在学生就业困难的同时,许多企业却找不到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部201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对地方高校是机遇也是挑战,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要借此机会,改革培养方案,改善课程体系设置,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是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其内涵可以概括如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党的十报告首次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而言,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不仅有益于社会,更是有益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这些专业基础理论涵括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基础理论,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再次,要有实践动手能力,即理论与社会应用的对接。企业的需求导向和特征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须通过本科教育获得实践动手能力,这一能力必须是针对某一特定技能体系培养。最后,具备柔性的扩展能力,其本质就是创新,不断践行学习、实践、创新循环过程,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不断变化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此外,对学生的培养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高校要对地方企业的宏观环境、行业经济特征、资源禀赋特征、发展战略模式等有所了解,据此调整相应的教学过程,达到多方共赢。
二、国内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
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大学对人才的内涵要求,所以目前国内各高校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四种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模式。指工商管理专业以系为大类招生,前期培养不分专业,在学生对专业有了深入了解,明确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按自愿原则进行专业划分,确定自己的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方向,使学生的自我认识、专业认识和社会需求认识相协调。
2.“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细分为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模块,学生在学习公共课程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部分模块深入学习。使学生既有宽厚的基础和全面的管理视野,又具有在工商管理某些领域较为深厚的造诣,形成以能力型和创新型为主导的知识结构。
3.“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置于同等地位,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该培养模式的课程设计突出实用性、综合性,并实行个性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校企合作式”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达成协议,以学生与用人单位雇用劳动关系为主,学校协调配合,即根据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学校设置相关专业,选拔、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根据协议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相应岗位工作。
三、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设计
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围绕提高学生理论修养、强化学生知识应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些目标展开,强调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上述四种工商管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满足经济发展对个性化、多元化、多规格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参考以上培养模式,在系统梳理已经完成的2014年工商管理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求,提炼企业需要的、学生应具备的应用能力,构建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见图1),并期望能在此基础上建立应用型教学主系统。
该课程体系以专业导论引入,使学生总体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学习内容;以毕业论文(设计)收尾,对大学期间的全部学习内容系统总结、综合应用;由培养学生的七种应用能力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包括生产管理能力、人员管理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创业管理能力、信息获取处理能力,针对每种能力开设相应课程,同时以能力为模块,针对课程内容分别进行相应的实训,实现理论到应用的过渡。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将实行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其中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另一种是现在的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即对高校而言,入口面临的生源和出口面临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将发生变化,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的设计只是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一个方面,今后需要进行的还有应用型教学主系统、应用型教学辅助系统和应用型实践教学系统的整体构建,将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育探索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郑晋鸣,韩灵丽.应用型大学如何办好[N].光明日报,2014-09-19.
[2] 董洪亮.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05-09.
[3] 张怀英,蒋辉.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知识经济,2014,(1).
篇3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技能导向 课程体系
我院自1986年开设企业管理专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上多次改革,现在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围绕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实施提供支撑和服务,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全面深化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长期以来,受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步伐。笔者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历届校友访谈会、电话访谈等方式对我国企业常用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构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思路,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培养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就是要以技能为导向,以职业岗位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所以说,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抓住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的一次彻底变革。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存在的弊端
(一)现行课程体系显现出“专才教育”模式的特点
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一般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满足某一个岗位的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课程设置过细、过专、过窄,对必修课的重视大大超过选修课,选修课不仅课时少,而且课程类别也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在教育模式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院03年和04年级教学计划偏重项目管理,05年和06年教学计划偏重质量管理,其结果是学生就业面太窄,导致同学在校学到知识用不上,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只能是边干边学,这既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与现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差距较大
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原来注重引进一些国外经济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比较典型的课程有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物流学等。这些课程的设置现在已不适应我院发展需要和工学结合的精神。诚然,我们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有益的理论和经验,但是中国与外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差距,用传统的经济理论已很难解释中国当前的经济现象,用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更难套用中国的客观实际。
(三)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培养从事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一线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教育必须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然而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并非如此, 不同程度地存在“关门办学”的倾向。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和排挤,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上述诸多问题是工商管理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并暴露出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需要一大批能够应付日益复杂、国际化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从事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
一线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工商管理专业,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关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做法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性、应用性要求高,原有的课程体系存在着太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实践环节。课程显得既枯燥无味,又空洞乏力,导致学生虽满腹经纶,却只能纸上谈兵,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具备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以技能为导向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提高学生技能,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社会培养型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设置既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要立足于未来,要有利于受教育者将来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在课程结构上,打破过去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楼”的模式,建立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结构。由于管理类课程的理论教学要与实践结合才能发展,才有意义,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育必须解决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实际操作脱钩的矛盾,未来的工商管理教育必须改进教育模式,增加技能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具体表现在要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为此,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已建立了ERP实训室、企业运营管理决策实训室、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建立几个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发展企业与专业的良性互动关系。目前已与浙江兴合集团特产公司、农资公司、下沙经济开发区康师傅集团鼎新工厂、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工学结合关系,这既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公司和商界的运作,从而不断通过实践来充实教学,又可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另外本专业获得国家质量认证培训中心“内审员职业”培训考试基地资格,为学生职业技能提供有利环境,强化了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内容
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课程内容改革的一个总体原则是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以就业为目标的课程设置,首先要求做到宽基础:“宽基础”就是所设置的课程不是针对本专业,而是针对同类职业岗位和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言的,教学内容不仅满足当前本职业岗位对企业管理从业者的要求,还要重视其前瞻性,即未来本职业岗位对管理从业者的要求。课程设置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继续学习打基础,着眼于专业技术训练,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活模块:“活模块”是指为适应管理类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以企业管理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技能考证专项训练为导向,通过综合化,冲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把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提高。最后是人本位:“人本位”是指以完善学生个体人格,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模式。它注重文理学科的渗透,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它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致力于完善学生的人格。
3.课程体系改革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要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实训、校内模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要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实习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高职高专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行以技能为导向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针对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人力资源管理重点采用情景模拟式教学、管理学基础重点采取互动式教学方、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采用“问题――自主探究解决”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通过案例讨论、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案例角色模拟、案例课堂演讲、案例辩论等,提高案例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的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工作精神”,感受、体会和把握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初显成效
世界各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以及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都表明,高职院校采用“专才教育”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适应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基础知识够用、具有职业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为此,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为人处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专业围绕 “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既有企业管理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又有某个具体职业特定知识和技能,为此我们围绕通用管理能力开设《管理学基础》《管理沟通》这二门课,在学生掌握通用管理能力前提下,根据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需要开设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同时打破课程体系,开设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课,包括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客户关系管理模拟实训、企业管理综合实训、内审员职业资格培训等,教学内容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开设《企业管理综合实训》课程,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创业策划大赛,将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系统或某些管理业务简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经营情景进行决策,以整合管理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上达到:学会进行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市场预测及市场分析;学会在企业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工作协调能力与沟通技巧;亲身感受创业的艰辛、现实环境中竞争的残酷性和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参与意识,客观的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懂得今后理性的去选择职业和岗位,这些课程不但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要求,更要求他们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
以上就是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尝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培养我国高技能、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作出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程春梅,杨守丽,张凤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刍议 [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1).
[2]向汉江.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4,(12).
[3]戴玉英,陈增良,沈清,高越明.护理专业构建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
[4]张必涛,肖旭.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
[5]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省略/zhiye/070302/11453467.html.
篇4
关键词:设计管理 功能 商品经济
一、设计管理的概念
设计管理(Design Management)简称DM,其概念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 Farry于1966年首先提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这一定义是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提出定义的。其后,英国和美国的一些设计管理课程由此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把设计管理列入现行管理课程,偏重于设计,这是属于管理系科的;另一种是将管理注入设计课程中,偏重于管理。[1]
随着现代市场化的发展,设计对于企业的作用在不断增大,设计是增加企业生产力、使商品具有独创特性的战略手段。设计管理也日益彰显其重要地位。如何使企业各职能部门间实现一体化连接,实现企业资源在企业中的最优化配置,这就涉及到了如何解决设计与管理的关系问题。
二、现代商品经济下设计管理的主要功能
1.改变设计对个人的能力与经验的依赖,让设计更加科学
传统的设计更多依赖个人才气、灵感和经验。传统的“设计师”的工作中心主要偏重于感性的设计创意,是表现与实施方案上做探讨与决策的执行者。他们可以通过才气、灵感和个人经验让设计获得成功,尤其是卖方市场的时候。而设计管理使产品开发设计更加科学。设计不是艺术家的即兴发挥,也不应是设计师的个性追求。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设计越来越成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与各学科、各部门相互协作的组织行为。不按设计科学规律和特点的进行管理,将会造成企业在各项管理工作的混乱,从而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2.设计管理能够整合团队的力量,让设计更加有效
设计管理有利于团队整合作用的发挥。传统设计往往以个人独立设计为基础,不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来。然而,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型企业、越大型企业不断出现,设计的内容也从简单向复杂,参与设计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多,有的大型设计甚至需要上万人的参与,显然传统的设计无法完成这些复杂的设计工作。设计管理的整合首先是设计组织的有效整合。设计管理跨越了企业中传统的部门界线,有利于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这些协作包括设计组织的设置管理和各部门关系的协调.同时,不同的设置形式反映了设计部门与企业领导的关系,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以及在开发设计中不同的运作形态。
设计管理的整合重点是人员的整合利用。对人员的整合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与开发管理活动,将设计师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地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设计团队的潜能。由于不同设计师具有不同的性格修养、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计师之间的协调;设计管理还要让团队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保持竞争。设计管理还包括对团队成员的协调工作和对设计师的管理,如制定奖励政策、竞争等机制,以此提高设计师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保证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保持竞争,让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得到充分发挥。设计管理的整合还包括对各方资源的整合。通过整合包括资金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各方面的资源,使各方面的资源都能够为设计的目标服务,从而达到各方资源“物尽其用”的整合目的。
3.更好地调控设计过程,让设计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市场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商品经济发展更新的速度不断地加快,商品的生产和更新的周期在不断地缩短,仅依靠个人经验和能力,显然无法对自身的设计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及时反馈与改进,无法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影响设计成败的因素很多,有设计师个人的技能与修养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设计的管理体制,好的管理有利于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设计出针对消费者心理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甚至通过设计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为企业创造新的市场的目的。
三、结束语
“设计”与“管理”的结合,是设计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设计管理让设计更加系统、科学,从而提高了设计的效率,让传统的设计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设计管理时代。成功地运用设计管理,可使企业从战略策划阶段开始就占据经营发展的先机,为企业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开展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还有很多需要加强的地方,这也需要我们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才能更全面地发挥设计管理的功能。
参考资料:
[1]徐刚.论设计管理的理论内涵及其程序结构[J].经济经纬,2007(4):96-98
[2]杨君顺,葛腾.论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优化[J].轻工机械,2006(3):4-6
[3]袁雪龙.浅谈对设计管理的认识[J].商场现代化,2008(27):43
[4]王跃生.设计管理的提出及其理论框架[J].艺术百家,2007(1):157-159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工商管理 监督 改进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要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营者的健康发展,就要强化和改进工商管理。工商管理除了要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还要运用市场发展规律和企业经营理论来引导经营者。因而新形势下,工商管理在执行其监督职能的同时也要起到一定的管理、鼓励和服务作用。
1.工商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处理好“治乱”与“搞活”的关系
工商管理的职能,简言之就是控制市场经济中的“乱”,促进市场经济的“活”,而工商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就是“治乱”。“乱”指的是那些为了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违背国家政策和法规,制造、倒卖伪劣商品等破坏市场秩序的情况,“活”指的是商品生产者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国家政策允许下从事经营和交易,从而活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治乱”与“搞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只强调其中一点,而忽略了另一点,那么工商管理的监管成效将大打折扣。以往,在从事监督工作时,往往出现“治乱”滞后于“搞活”,或者只强调“治乱”而忽略“搞活”的现象,使两者得不到充分的协调统一。
1.2缺乏鼓励性措施
以往,我国工商监督管理工作中,没有认识到鼓励竞争的重要性,没有做好监督与鼓励之间的协调和互补,这使得市场竞争中出现一些消极甚至违法的行为,如走私商品、倒卖生产资料、制假贩假等。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以及提升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应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合法企业的权益,鼓励和促进有序的市场竞争,使那些奉公守法、合理经营的企业得到健康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财富。
1.3重监督,轻服务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部门不但要做好对经营者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还要通过合理的服务来正确引导经营者,因此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以往,工商行政管理大多采用行政干预的方法,强调了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却忽略了其服务职能,这种管理方法虽然在过去对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维护作用,却无法适应如今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对工商管理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
2.工商管理监督工作改进措施
2.1做好监督与管理的协调
工商管理一方面要监督经营者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另一方面也要服务于经营者,促进其健康发展。由于工商管理既要起到监督作用又要起到引导作用,既要平衡市场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要兼顾其社会效益,因而做好监督与管理的协调及其重要。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应在市场导向作用下对市场进行有方向、有目的的调查、分析和预测,以实现对经营者更科学、更合理的引导。强化工商部门监督与管理的协调性,有助于促进工商管理部门与企业间的有效交流、沟通,促进市场经济有序运转,和促进企业正确发展;另一方面,工商监督中应坚持社会主义经营的原则和方向,不断完善和改进工商部门监督管理系统,完善的工商监督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和商品交易提供支持和服务,使监督管理工作更为科学、高效。
2.2提升服务质量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不但要强调为客户的服务,强调行业为行业的服务,更要强调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服务。工商管理部门与经营者属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同时也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工商管理能指引经营者的正确发展,监督管理则保证了工商管理服务的有效实施和完成。要协调好工商管理与监督管理的关系,提升工商管工作的有效性,就要树立服务意识、坚持服务原则。
2.3重视监督引导
表面上看,经营者受国家和地方政府、法律法规、各种行业准则和条例的约束,在工商管理的监督下生产和经营,其利益行为有很强的限制性和范围性,而工商管理部门又有必要、有义务去执行政府、法律部门所指定的各种条条框框,对经营者的行为加以限制,如果无法处理好这一矛盾,则无法真正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和意义。为了更有效地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经营者,就要重新定位工商管理的角色,既要作为监督着也要作为引导者,引导的作用在于协调关系和预防问题,监督的作用在于管理市场和治理问题,只有处理好监督与引导的关系,才能同时达到预防、管理、治理的目的。
3.总结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工商管理部门更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作用。经济的发展要求工商管理部门转变观念和角色,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时,既要“治乱”又要“搞活”,既要监管又要鼓励和服务,这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处理好监督与管理的协调性,强化服务意识和重视自身的引导作用,解决好工商管理与经营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促进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喜英.简论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和服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38
[2]谢兴文.谈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J].商情.2011(47):150
[3]李鸣.现代工商管理部门职能分析.[J].中国外资.2009(10):147
[4]战虹.现代工商管理职能分析.[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6):62
篇6
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总承包制度还是比较传统的设计建造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业主(建设单位)需要委托设计机构提供项目所需的设计和施工文件,然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但是,由于一般要等到施工图设计全部结束后,业主才进行施工总承包的招标,这样的方式往往导致项目开工的时间不能太早,而且建设周期会较长;同时由于业主对于开工日期的要求的迫切性,往往对设计机构的设计周期也进行压缩,导致设计文件的质量的下降,影响项目工程实施阶段的进程。
现在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倘若要待到全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机电、装修详图出齐后才进行施工工作,则工程所需花费的时间是开发商、业主所不能接受的。而在国际工程项目建设中,建筑师领先图纸表达与确定下来的通常只是建筑工程的总体设计要求,要真正圆满实现乃至富有创意地完成建筑师的全部设计意图,则需要承包商自行完成大量的施工详图设计,这是国际上通告的建筑师负责制做法。这也是国内建筑项目开发市场与国际建筑市场之间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区别。
在国际建筑市场中,工程总承包商一般是以设计、施工、采购为一体的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基本出发点是借鉴工业生产组织的经验,实现建设市场过程的组织集成化,以克服由于设计与施工的分离致使投资增加,以及克服由于设计和施工的不协调而影响建设进度的弊病,其核心是通过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组织集成,出事设计与施工的紧密结合,以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这样的模式对工程总承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方面,工程总承包商不仅要能够准确完整与富有创意地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要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能完成大量的细化设计、详图设计任务,将所理解的建筑师的更深入的设计意图确定、表达出来,并最终反映到工程实践中。对于大型综合性建筑,这种要求显得尤其重要,也是我们施工承包商最欠缺的能力之一
中国的建设市场管理体制与国际不接轨是最大的问题,以行政条限为基础的管理方式造成条块分割、行业分割,企业的力量也只好被分割,综合竞争力在这种环境的包围中难以自发形成。这个也是设计和施工被分割开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的原因。而建筑业是一个瞬息万变、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以“业主”的利益为首要利益的驱动,才能使承包商更有机会得到项目合约。
国内承包商过去往往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获取一定的利润,现行的劳动力的短缺与劳动力成本的剧增,往往使这些过去的利润增长点消失,承包商必须向项目的实施阶段中的施工阶段前端寻求智力密集型即设计阶段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承包商在成为项目总承包商中的设计能力的要求是一种必然趋势。现在的在这种情形下,承包商过去很不习惯的“三边(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工程已经成为某种必然和“合理”的现象。
施工总承包商对于设计能力的必要性不仅仅是满足业主或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也是实现利润的一种竞争力的提高。这种设计能力不仅体现在综合协调各个专业的设计能力上,也体现在施工技术措施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施工中各种专业实施的综合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返工,降低成本。
因此,有能力担当工程总承包的建筑企业就必须领先自己长期丰富的工程经验和雄厚的人才技术实力,在完整、全面、准确地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利用通过CAD技术所形成的在结构、安装、机电布线、装饰详图等方面较强的辅助设计能力,最终把建筑师的设计概念具体化,从而使业主的真正需求得以实现。
这样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资质要求,工程总承包商应该能全面控制、协调现场众多的分包商和供应商,而不仅仅是业主与分承包商之间的“二传手”。通过对建筑师设计意图的具体化,将目前设计单位驻现场设计人员的工作消化在自身的日常工作中,可以提高总承包商工作的技术内涵,使其工作不再停滞在现场、停止在生产的协调控制上,而是从设计高度深刻理解、宏观把握工程项目,并可以据此综合协调结构、机电、装修等各专业分承包商,真正从全局把握工程进度和质量,有效地实现总承包商对业主的全面承诺,体现出承包商深层次的管理水平。
(2)国内建筑业体制以设计与施工相分离为特征,而国际工程以设计与施工相结合为特征,如果没有相应的设计能力,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总承包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没有设计就没有总承包。如果承包商组织技术力量直接成为设计的一个环节,就有利于从全局把握设计,并能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地融入到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在施工前发现、解决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便于日后现场的操作,减少,设计修改和变更,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特别是当承包商同时参与机电设备设计协调时,不但可以预告解决好结构、设备不协调的问题,而且可以从技术上保证整个建筑在质量方面上一个档次。
(3)合理规避工程项目总承包的合同中的风险。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一般对于总承包的要求是比较苛刻,业主是确信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是可以胜任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因此对于建筑师的要求表达得不清楚的地方是需要总承包商在设计过程中提出来并需主动要求澄清的。对于设计和施工一体的承包商来说,图纸上的不明确或者不清楚是需要总承包商向工程师/建筑师询问,得到清楚的确认后才能实行的,合同规定上的图纸上的不明确造成的工期延误及成本增加,都不能成为项目总承包商向业主进行索赔的理由。另一方面,及早的完成设计任务并得到建筑师审核确认后,业主或建筑师的改动也将成为索赔的有效理由。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长于工程施工,而短于工程设计管理。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而需要着力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及时加强设计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并把这一问题当作企业的一个长期战略来看待。短时期内可以通过联合设计单位,走联合承包的道路来解决。长久来看,要求成立自己的设计部门及研发部门,从加大自身技术含量着手,确保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篇7
有色金属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战略性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国防建设、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有色金属行业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有色金属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影响力日趋增强。但是,进入2008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和蔓延,经济危机的影响已经从资本市场开始逐步蔓延到我国的实体经济,我国的有色金属行业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其中有色金属的价格开始大幅回落,需求大幅下降,有色金属产品供大于求,企业开始出现亏损,并且亏损程度不断加大。由于前几年有色金属企业持续扩大产能,导致众多企业不得不减产,部分负债高的中小企业甚至面临破产的威胁。有色金属行业在经历了之前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到2008年末,已经开始逐步进入行业周期的低谷。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有色金属行业的盈利能力,减少破产减产企业的数量,使得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在今后的生产发展中能够更加有效的抵御市场风险,是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的成本结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盈利状况,研究有色金属行业的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主要经营风险,提高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和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这两方面,例如,孟贵珍(2009)、张红、林荫、刘平(2010),张俊瑞、贾宗武、孙玉梅(2004)利用因子分析法或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赵瑞、杨有振(2009),潘三毛、张月友(2009),宋忠宁、张建萍(2010)都对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选取的样本不同,研究结果也各有不同。但是,关于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却鲜有。本文通过研究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以期寻找盈利能力变动最为相关的因素,从而提出相关建议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善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低迷的状况。
二、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数据分析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这五个部分构成。本文分别取这五个指标占总成本的比重作为成本结构的指标。盈利能力,是公司绩效的重要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净利率、营业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本文选取了资产净利率作为反映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
为了便于观察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将数据绘制成折线图更为直观。由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与生产成本比重相差太大,因此采用标准化后的表1中的数据绘制折线图,如图1所示。
从表1可知,在有色金属行业的成本结构中,生产成本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60.81%~86.10%。2007~2012年间,生产成本所占比重总体呈现出了下降趋势。期间波动比较频繁,尤其是到2011年骤然下降至60.8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税费成本的变化相对平稳,总体上都呈递增的趋势,并且都在2011年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表明,在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成本结构的调整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企业在优化成本结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从图1可以看出,除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尤其是财务费用比重逐年缓慢增长,而销售费用和税费成本则呈现出了在波动中增长的态势。
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色金属行业的资产利润率由10.47%降至2.45%。自2008年以后,资产利润率才开始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说明有色金属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开始缓慢复苏。从图1可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总体表现出了不断增长的态势,与资产净利率成正相关。只有生产成本的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的,与资产净利率成反向关系。
三、灰色关联度计算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它是以各因素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用灰色联度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的。如果样本数据列反映出两因素变化的态势(方向、大小、速度等)基本一致,则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较大,反之关联度较小。与其他传统的多因素分析方法相比,灰色关联分析对数据要求较低且计算量小,便于广泛应用。
(一)有色金属行业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假设反映盈利能力的资产净利率为X0序列,反映成本结构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税费成本所占比重为X1、X2、X3、X4、X5序列,则有色金属行业2007年~2012年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数据如下所示:
X0 =(10.47%,3.62%,3.80%,4.54%,5.72%,2.45%)
X1 =(2.76% ,4.27% ,2.94% ,2.18% ,3.66%,1.56%)
X2 =(7.03% ,8.30%, 8.61% ,7.87% ,25.77%,7.07%)
X3 =(2.83% ,2.86%, 2.92% ,2.96%, 3.76%,3.57%)
X4 =(86.10% ,82.92% ,84.43% ,85.97% ,60.81%,86.05%)
X5 =(1.28% ,1.66%, 1.10%, 1.02% ,6.00%,1.75%)
为了能够比较,先对各序列进行无量纲化,本文采用均值化法,利用序列中的每个数据除以每个序列的均值,得出其均值化序列,
X0=(5.37%,-1.48%,-1.30%, -0.56%, 0.62%,-2.65%)
X1=(-0.13%, 1.37%, 0.05%, -0.72%, 0.77%,-1.33% )
X2=(-3.74%, -2.48% ,-2.17%, -2.90% ,14.99%,-3.71)
X3=(-0.32% ,-0.29%, -0.23%, -0.19% ,0.61%, 0.42%)
X4=(5.05%, 1.87%,3.38% ,4.93%, -20.23%, 5.01%)
X5=(-0.86%, -0.48%, -1.03%, -1.12% ,3.86%,-0.38%)
两序列变化的态势是表现在其对应点的间距上,如果各对应点间距均较小,则两序列变化态势的一致性强,否则,一致性弱。假设S1、S2、S3、S4、S5分别为成本结构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税费成本与资产净利率在对应期的间距(绝对差值),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S1= X1- X0=(0.055,0.029,0.014,0.002,0.001,0.013)
S2= X2- X0=(0.091,0.010,0.009,0.023,0.144,0.011)
S3= X3- X0=(0.057,0.012,0.011,0.004,0.000,0.031)
S4= X4- X0=(0.003,0.034,0.047,0.055,0.209,0.077)
S5= X5- X0=(0.062,0.010,0.003,0.006,0.032,0.023)
计算序列X0和序列Xi(i=1,2,3,4,5)在第t期的灰色关联系数。假设?驻(min)和?驻(max)分别表示对应间距绝对值的最小数和最大数,Si(t)表示第t期序列X0和序列Xi(i=1,2,3,4,5)之间的间距,则
i=1,2,3,4,5;t=2007,2008,2009,2010,2011
是分辨系数, 取值的大小可以控制?驻(max)对数据转化的影响, 取较小的值,可以提高关联系数间差异的显著性,取 =0.5,得出关联系数,如下所示:
=(0.655,0.786,0.886,0.986,0.988,0.889)
=(0.534,0.914,0.925,0.818,0.421,0.909)
=(0.647,0.898,0.907,0.966,1.000,0.774)
=(0.971,0.757,0.691,0.656,0.334,0.577)
=(0.627,0.913,0.975,0.951,0.764,0.823)
最后分别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税费成本与资产净利率的关联系数序列求算术平均。假设r1、r2、r3 、r4、r5分别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税费成本与资产净利率的关联系数,计算结果如下:
r1=0.865, r2=0.753, r3=0.866, r4=0.664, r5=0.842
根据以上关联系数可知,销售费用与资产净利率的关联系数为0.865,管理费用与资产净利率的关联系数为0.753,财务费用与资产净利率的关联系数为0.866,生产成本费用与资产净利率的关联系数为0.664,税费成本与资产净利率的关联系数为0.842。这表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成本结构各项因素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并且r3>r1>r5>r2>r4,说明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对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的作用更大一些,而管理费用和生产成本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不同规模的有色金属企业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有色金属行业为了实现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通常要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使长期平均费用下降,从而实现规模经济的效应。因此,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大规模企业。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资源、环境以及管理方面的差异,有色金属行业内部的企业规模大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笔者根据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把有色金属行业划分为大规模、中等规模、小规模企业,探讨不同规模企业间成本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差异。
根据计算得出,不同规模的有色金属上市公司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灰色关联系数,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大规模企业的r1=0.849,r2=0.685,r3=0.743,r4=0.607,r5=0.810;
中等规模企业的r1=0.841,r2=0.772,r3=0.834,r4=0.658,r5=0.836;
小规模企业的r1=0.815,r2=0.743,r3=0.826,r4=0.667,r5=0.889;
由上可知,有色金属行业大规模企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为:r1>r5>r3>r2>r4,这表明大规模企业的销售费用、税费成本、财务费用对资产净利率的提高有显著的影响,而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对资产净利率的影响相对较弱。有色金属行业中等规模企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灰色关联系数为:r1>r5>r3>r2>r4,由此可以得出中等规模企业的销售费用、税费成本、财务费用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较大,而管理费用与生产成本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作用相对较小,这与大规模企业的情况是相同的。但是,根据关联系数的大小可以看出,相比大规模企业,中等规模企业的税费成本、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的变化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影响更弱一些。有色金属行业小规模企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联系数为:r5>r3>r1>r2>r4,这与大规模和中等规模企业的情况稍有不同。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成本控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成本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成本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定量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2007年~2012年有色金属行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成本结构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总体表现出了不断增长的态势,与资产净利率成正相关。只有生产成本的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的,与资产净利率成反向关系。因此,企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的比重提高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而企业生产成本的比重增加反而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二,无论是整个有色金属行业,还是有色金属行业内部不同规模的企业,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的变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都是最大的。而管理费用、生产成本这两个因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却相对较弱。
第三,有色金属行业内部不同规模企业的成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略有不同。根据分析结果可知,有色金属行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联系数为:r3>r1>r5>r2>r4;有色金属行业大规模企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为:r1>r5>r3>r2>r4;有色金属行业中等规模企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灰色关联系数为:r1>r5>r3>r2>r4;有色金属行业小规模企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联系数为:r5>r3>r1>r2>r4。其中,大规模和中等规模企业的关联系数排序是一样的。
因此,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自身成本结构的优化,寻找适合自身的最优成本结构,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优化成本结构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更加注重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税费成本的管理,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人员,适当增加企业的债务融资,这些举措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企业应该降低生产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生产成本比重的增加会直接导致企业资产净利率的降低,因此,加强企业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的重要。
参考文献:
[1]孟贵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2]赵瑞、杨有振:《资本结构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3]潘三毛、张月友:《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盈利能力实证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第24期。
[4]宋忠宁、张建萍:《江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实证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7期。
[5]张红、林荫、刘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
[6]窦育民、李涛:《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年第3期。
[7]张俊瑞、贾宗武、孙玉梅:《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子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第6期。
[8]姜庆华、米传民:《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24期。
[9]陆文彬、倪羌莉、陈健:《灰色关联度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徐州市土地复垦项目为例》,《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第4期。
篇8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能力;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28-02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综合能力之外,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重要的竞争力。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文件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中认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可见,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工商管理作为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更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竞赛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信息流通性以及竞争性,这些特点都是常规实践教学不能比拟的。而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对于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就是使用相关创新创业理论体系和方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以防灾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了以工商管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为主线的各项实习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人力资源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不仅仅只局限在实践能力方面,更强调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具备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求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发展规律具备一定的理性认知。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都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还没有形成。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失。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指的是具有针对性地讲授企业运营内容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课程。目前,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只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里涉及到部分有关创新创业的内容,并没有开设专门的由企业家为导师授课的创业课程,不利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欠缺。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决定着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双师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创新精神,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团队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不足50%。近三年来,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联合培养的人次也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维,也限制了教师从企业获取行业最新发展信息以及企业发展近况,不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影响到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
三、工商管理学科竞赛体系构建
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薄弱,提升师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在工商管理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中,主要可以包含三方面:实验教学平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及创新创业竞赛。其中实验教学平台包含在工商管理各项实习活动中,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主要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前两者的实践体系基本上已趋于成熟,而创新创业类竞赛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比较成熟而且赛事范围比较广的主要有: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本文简称为“挑战杯”),由主办,赛事流程为“初赛-复赛-总决赛”;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本文简称为“互联网+”),由教育部主办,赛事流程为“初赛-复赛-总决赛”;③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本文简称为“三创”),由教育部主办,赛事流程为“初赛-复赛-总决赛”;④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本文简称“商务创新”),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赛事流程为“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以上这些赛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都适合参加,基于此,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竞赛体系。
如图1所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竞赛体系中,不包含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的竞赛,只针对创新创业类竞赛,这些竞赛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创业类,一类是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进行的创新创业类竞赛。而创新创业竞赛保障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竞赛的主要支撑,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主导,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文化,培养学生的相关意识,并通过课程讲授,让学生对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和行业企业微观环境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涉及的课程学习应该贯穿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这些课程内容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密切相关,但又有区别,课程中更多地从企业实际运营出发,授课形式可以非常灵活,授课人员也可以聘请企业家,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可以更真实、直观地呈现创新创业的课程内容。
在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上,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前期培养的意识付诸实施,以最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竞赛体系运行保障
为了保证创新创业竞赛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有一系列运行保障,包括人力保障、制度保障、资源保障和经费保障等。
人力保障。学科竞赛的结果往往受到指导教师指导情况的影响,拥有指导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科竞赛活动质量的重要保障。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师生比例较低,教师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在现有专任教师的基础上,着力培养教师指导工作的熟练程度,以提高指导效率;同时,鼓励教师定期走进企业参加企业的培训,拓展其创新创业思维,鼓励教师定期走进其他高校,观摩学习其他高校的学科竞赛体系,拓宽创新创业教育视野。
篇9
关键词输尿管镜治疗DJ管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50
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急症病情紧急,需要急诊处理,尽快解除上尿路梗阻,挽救患者肾功能及生命,我院采用输尿管镜或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36例66侧,男21例,女15例。年龄27~65岁,平均43岁。患者均因突发无尿、少尿双侧腰腹部胀痛或绞痛而入院,36例经B超、KUB、CT、MRU等无创检查确立诊断。双侧输尿管结石梗阻16例,孤立肾输尿管结石1例,一侧肾功能不全另一侧输尿管结石3例。一侧输尿管狭窄、憩室息肉堵塞,对侧输尿管结石梗阻4例、一侧肾切除后对侧输尿管结石嵌顿3例,盆腔肿瘤2例。晚期膀胱肿瘤2例,尿路感染物堵塞输尿管3例。60侧有不同程度肾积水。其中13侧(13例)为重度肾积水,结石大小06~45cm,入院检查血Cr380~1820μmol/L,无尿1~4天,血尿素氮(BUN)155~1005mmol/L,其中11例患者出现血钾升高。
治疗方法:入院后均急诊泌尿系B超、KUB和CT、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对手术相对禁忌证[1]经皮肾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后行血液透析1~2次,全身情况及心、肺功能好转,Cr442μmol/L,血
钾
结果
本组42例77侧均成功解除上尿路梗阻,无一例死亡,无输尿管撕脱、断裂、穿孔、肾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即进入多尿期,持续4~11天,平均6天,在此期间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住院时间3~23天,平均75天。术后1个月肾功能恢复正常者36例,Cr
讨论
双侧输尿管同时梗阻,孤立肾输尿管梗阻,一侧肾功能严重受损,对侧又急性梗阻引起肾盂内压升高导致肾缺血或萎缩,代谢产物排出障碍,可迅速出现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导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需急诊治疗,肾功能损害与梗阻时间明显有关,梗阻在36小时内解除,肾功能可望完全恢复,梗阻>2周者约50%可恢复,>6周者则很难恢复[2],最理想的方法是一次解除所有梗阻病因,恢复上尿路通畅,以求肾功能最快最大程度的恢复。一般采取膀胱镜逆行插管、急诊开放手术、造瘘等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输尿管镜技术较开放性手术而言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并可同时处理双侧输尿管病变,是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首选治疗方案[3]
我们根据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全身状态、血K+、Cr、梗阻的部位和原因、肾积水及感染程度进行分类。对达到手术相对禁忌证者[4],经皮肾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降低肾盂内压力、治疗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并行血液透析,使全身情况及心、肺功能好转,Cr
输尿管镜术治疗上尿路梗阻性肾衰,创伤小,安全有效,不仅能明确上尿路梗阻的原因,且能同期治疗,解除梗阻,另外还可同时处理双侧病变,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需重视手术指征的选择和严重感染的预防控制,在操作轻柔、熟练、技术细节完善,达到安全、高效、微创、经济。
参考文献
1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838-1839
2郭应禄.腔内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96-198.
篇10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内容涉及经济、国际贸易、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企业要从根本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离不开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人才的培养,落实和完善工商管理培训的方案,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是市场经济主导的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企业得以长足可持续的发展,要加强自身人力资源的管理,完善各项激励机制,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切实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才能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现状分析
1.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人才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企业加大对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十分必要。当前部分企业仍存在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淡薄的现象,未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相关的工商管理培训内容呈现盲目性、片面化的特点,中小型企业表现的更为明显,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经验不足、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未能真正地深入认识与了解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与之相对的,花费较多的精力催促和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这样只是短期内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难以在根本上满足企业管理的长足发展。
2.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基于企业的高层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不够,使得多数企业中未设有工商管理培训师的职位。当前企业中资历较深的工商管理培训师微乎其微,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现有的培训师存在经验不足、职能技能落后、专业性知识掌握不够等问题,根本不可能使得管理人员得到准确有效的管理培训,也不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培训热情和积极性。此外,企业未能认真落实工商管理培训的实施工作,为了缩减企业的开销,只是虚有其表地走形式,难以达到管理培训的理想效果,严重阻碍了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提升。
3.工商管理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过于单调乏味
在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与培训师之间未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培训师所讲授的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离,培训的内容呈单一化,未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内容的创新,培训的方式仍以讲解为主,不具有多样性。除此之外,对管理人员实施的培训考核形式较为单一,仍局限于笔试,且存在监督不够严格、考核题目简单等问题。
二、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有效策略
1.端正理念
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其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理念直接影响着工商管理培训所取得的成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科学的工商管理理念,切实保证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企业高层人员要改变管理的固有错误理念,鼓励管理人员参与培训,加强管理人员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把工商管理培训作为自我提高的难得机会,学习专业化的管理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从根本上改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的问题,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2.提升技能
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师不但需要担当知识传授者,还要扮演协调者,基于此,作为工商管理培训师有着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标准要求,企业要建设培养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企业严格地执行管理培训师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现有管理人员提升为培训师的认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定,并在合格之后,对其进行系统性的专业强化培训,鼓励其不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经验;对于现有的培训师定期开展再教育培训,完善培训师的知识体系,提高培训师的专业能力;定期工商管理培训师参加相关的国际交流会,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此外,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培训师考核制度,确保培训师的理论知识、授课经验等方面与企业的培训要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通过对企业工商管理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企业带来较高水平的工商管理效益。3.改进方式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有着长期性、复杂化的特点,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工商管理工作本身有着专业性较强、技能要求较高的特性,使得工商管理培训的难度系数加大。工商管理培训的方式要根据实际的培训需求,向灵活性、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培训师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授课的形式,摒弃以往单一乏味的讲授灌输式培训方式,将培训形式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发挥高新技术手段所带来的优势。培训师要改变传统的培训理念,实施层次化和多元化的工商管理培训,比如采取专家讲座、小组讨论、优秀案例培训等方式,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得以提升。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方式,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促使管理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培训学习和工作中,进而在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不断地加大工商管理培训的力度,激励管理人员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极大程度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本文对当前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现状进行分析,存在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培训内容和方式单一等问题,并从端正理念、提升技能、改进方式等方面提出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科学合理的可行性策略。企业定期对管理人员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是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期持续性发展的源动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工商管理培训,优化企业的管理结构,满足企业发展的时代需求。
作者:郭昊明 单位:新乡市一中东校区
参考文献:
[1]张晗.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4):66.
[2]崔亚飞.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企业管理水平[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101.
[3]杨威.试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和工商管理培训的加强[J].经营管理者,2016,(4):110.
- 上一篇:汉字文化概论
- 下一篇: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