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时间:2024-04-12 11:2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色彩基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

篇1

彩归纳写生是在写实色彩基础上,面对一组物象以归纳为表现手段,对色彩进行概括、提炼的实践过程,化繁琐为简约,化杂乱为条理,化立体为平面,强调结构化、平面化、秩序化、条理化的表现。色彩归纳写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色彩深层次的认知,同时加深学生对色彩装饰性的理解,使学生对画面色彩的处理由三维向二维的转化,由绘画表现方式向设计表现方式的转化,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平面设计专业的色彩归纳写生练习主要有客观平面归纳与主观平面归纳两种方式。前者要求在对画面和形象平面化处理的同时,构图上仍保持物象原有的空间状态,不做过多的变形、变色,达到较为写实的平面化效果;后者则采取移位、游动的观察方法,根据作者的主观需要改变客观物象的自然状态,形体处理上可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强调主观色,并强调人为秩序和形式构成的完整与新颖。

色彩的变调练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客观物象提供的视觉材料,根据主观需要对色调进行改变,以达到自我设定的画面色彩表现效果。色彩的变调练习带有色彩设计的理念,是更高层次的理性思维与表现形式。通过这一课题的练习,可改变学生对物象色彩的依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创造性,使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理解达到一个新的台阶,积累色彩的素养,启迪色彩的创造能力。色彩变调的常见练习形式主要有定形变调与定色变调等。定形变调是在保持形象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变化形象的色彩达到改变色调倾向的目的。定色变调则是在保持色彩不变的前提下,对色彩的面积、形态、位置、肌理等因素进行变化从而改变总体色调的倾向。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是在对自然形态色彩与人工形态色彩进行观察分析的前提下,进行分解、概括与重构,以求得理想化的、有形式美感和设计意图的色彩图形。色彩的采集与重构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练习,能使学生在整合色彩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剖色彩的能力,丰富和锤炼学生进行色彩设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是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的有效途径。色彩的采集主要包括对自然形态色彩的采集和对人工形态色彩的采集两个方面。自然形态色彩的采集对象是丰富多彩、变幻无穷的大自然色彩。而人工形态色彩的采集对象则主要包括传统艺术色彩、民间色彩以及现代图片色彩等。色彩重构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整体色重构、部分色重构和色彩情调的重构等。整体色重构,即在对物象的色彩完整采集基础上,将原物象的色彩关系运用到新的画面中;部分色重构是指从采集到的色彩中选择某个局部色调或抽取部分色彩进行重构;色彩情调的重构是根据原物象的色彩情感、色彩风格做“神似”的重构,尽量保持原色彩的意境。

色彩主题性创作色彩主题性创作,是在探索感彩的表现力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色彩练习,通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色彩的联想,去唤醒色彩的内在精神与意义,为将来进行创造性的色彩设计打下基础。色彩的主题性创作练习应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在联想的作用下,根据已学的色彩知识和掌握的色彩规律,运用恰当的色彩表现手段,去把握、运用色彩,强调色彩的象征性与抒情性,用色彩的音符组成动人的旋律,谱写感情的乐章。

课题设置的意义

篇2

1.培训目标

1.1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全面掌握高级美容知识、美容院管理、人员培训等知识和精湛技能;能运用新技术、新产品,且独立处理皮肤护理中的疑难问题的美容技师。

1.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美容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美容技师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中医美容基础理论知识、保健美容知识、非药物性剥脱疗法知识、光学美容知识、全身经穴美容按摩知识、人体彩绘知识、色彩咨询知识、美容院经营管理及培训指导知识。

1.3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美容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美容技师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面部疑难皮肤问题的处理、微晶磨削、果酸护肤、激光护肤、全身经穴美容按摩、人体彩绘、色彩咨询、美容院经营管理、技术培训和培训大纲的编写等技能,并能组织实施美容理论知识培训。

2.教学要求

2.1理论知识要求

2.1.1职业道德

2.1.2基础知识

2.1.3接待与咨询知识

2.1.4护理美容知识

2.1.5修饰美容知识

2.1.6培训与指导知识

2.1.7经营管理知识

2.2操作技能要求

2.2.1接待与咨询

2.2.2护理美容

2.2.3修饰美容

2.2.4培训与指导

3.教学计划安排

总课时数:120课时。

理论知识授课:80课时。

理论知识复习:11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5课时。

操作技能练习:14课时。

篇3

关键词:色彩;初学者;高效学习;色彩理论;小色稿

一、色彩高效学习第一步:认识色彩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理论知识很重要,色彩教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其色彩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脉络分明,在西方艺术世界中将色彩和光、影等自然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从公元前第六世纪直到十七世纪,经历了多位科学家。十七世纪末,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的白光分解成扇形的不同颜色的波长,“光谱”出现。[1]牛顿把光谱的颜色定义为紫、靛,蓝、绿、黄、橙、红。这七种颜色被利用在光谱普及教育中利用彩虹中颜色出现的顺序结合解析。这是我们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过的。然而对这样的色彩关系的了解在高中色彩教学中是远远不够用的。我们所描绘的真实世界和对物体写生时由于各种外在的因素相互影响而使色彩变得很复杂。初学色彩的学生在没有经过色彩理论指导和缺少色彩绘画实践经验的情况下,看到五颜六色的颜料盒时变得即激动又迷茫,他们在学习中往往不知如何处理色彩关系。如何把对色彩“白纸”般认识的学生快速领入门,色彩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就变的尤为重要。

(一)认识色环学会调色

通过色环认识色彩关系

在复杂的色彩世界里,学生要想学习如何调色首先要学会色彩语言,“语言在色彩教学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若是你懂得使用色彩的词汇,单纯这一点,在观察、辨识和调配色彩上,便大有帮助。”[2]

很多初学者不单不会调颜色,就连颜色的名字都很难说明白,更不用说可以辨别颜色了。我们通过牛顿色环认识色彩、并记忆色彩的名字,再分辨颜色,从而达到把看到的色彩调配出来。(图略)

三原色:红、黄、蓝(三原色)

间色:橙、绿、紫(三原色任意两个颜色相加)

复色: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任意两个间色和原色相加)

补色关系:我们要求学生记住几对很明显的补色关系,红色对绿色;黄色对紫色;蓝色对橙色。从色环中看到相对的两个颜色是互补的颜色,两个互补颜色相加,颜色就会变灰,变浊。但如果两个颜色的比例用的好,就会出现饱和度很高的灰色。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绘画的颜料跟光是不一样的,光是多种颜色相加就成白的,而颜料多种颜色相加会变黑色。所以我们在运用补色来调色最好用可以直接调好的颜料,尽量避免四五种颜色混搭一起。不然颜色太脏太灰,就要重新调过。

同学们通过这样的练习很快知道色环外圈的所有的颜色都可以用三原色调配出来。

当然,我们绘画单纯了解色环还不够,一个立体的色彩关系里面,除了色相以外还包括明度和彩度。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关系调出所要的颜色。地球上的一切色彩都可以用这三项来辨识。

例:橄榄绿偏黄的反光布(图略)

我们要调出这种颜色,首先要判定它的基本来源(色环里中的一个)亦即它的色相。其次是判断它的明度,亦即颜色的明暗。最后是判断它的彩度(饱和度),亦即颜色的纯度高低。

这颜色来源色环中的黄绿,因为颜色偏黄(因为这颜色带有一些橄榄绿的感觉,所以黄色要用土黄色去调配),先加入白色,让它变浅,再加入红紫让它变浊,变灰,然后我们再加入些柠檬黄让色彩还原鲜活些。

(二)让色彩变浅,变浊的方法

对于明度、饱和度的认知,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如何把颜色变深变浅的过程来学习。变浅,初学者喜欢加白,让颜色的明度变浅,但颜料干透后色彩会变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这时候我们可以再次拿出色环配合老师示范讲解。

因为蓝绿里面有蓝+黄+蓝,所以让色彩恢复活力,加入黄色让色彩恢复鲜活度,看上去颜色也会变浅。另外,如果加入白色后感觉颜色不够活力,同样可以加入些黄色的方法,让颜色变色的明亮些,但颜色的用量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加量。同样的要让颜色变浊,变灰、浅灰,加入他的补色。我们常认为变浊变灰的方法加入补色比加黑的效果好。

(三)认识色调

色调指的是画幅给人总的色彩感觉,也就是大的色彩效果。我们通常可以从色相、明度、冷暖等几个方面来定义一幅作品的色调。还有一种定义方法是,如果一幅的明暗对比很强烈,就叫长调子,如果明暗对比较弱,就叫短调子。介于二者之间叫灰调子。色调还依赖其他诸如明度、色相等因素而形成。不同的色相,不同明度,不同的饱和度形成不同气氛,也是色调总体感觉。色调是一张画的灵魂,组织不同的色调透露出不同的画面效果和趣味。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创作的二十几幅《鲁昂大教堂》[3],(其中最有名一幅)是非常经典的例子。色调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光的变化引起色彩的改变,教堂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画家注意捕捉每一瞬间表面色彩之幻影与长久不变的形体结构的对比关系,画面几个色调之间有主有次,并和谐的统一于整体色调中。其亮面以暖黄色调为主调,暗面为天蓝色调及亮地暖色影响形成另种带暖的辅调。两个调子相互对比,又相互衬托,相互影响有相互渗透。

我们都说色彩是有情感性,那么一副作品不同的色调给我们又会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大部分认识色调的四个维度,色调变化可以伸展到八个维度。只要在练习中熟练把握这八个维度,画面的色彩氛围就能得心应手的表达。

二、色彩高效学习第二步:色调训练

(一)小色稿训练法

小色稿训练之初主要让学生区分小色稿跟长期练习的区别。小色稿因为画幅小、时间短,所以没办法面面俱到。舍弃细节、注重色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而强调用中号或大号的笔作画,这是小色稿基本原则。而长期作业除要照顾到大的色彩关系之外还要强调从素描关系到色彩关系,画面呈现一种井然有序的层次。而小色稿只集中精力色彩统一和大关系的完整性。

(二)变调练习

1.在原有静物的基础上改变布的冷暖让学生感受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大环境下色彩情感,也可以改变色光关系,要求学生更加主动的表现物像,调动我们潜在的色彩感悟力、想象力。

2.互补色对调练习法

因为色彩基础理论课学过一定的色彩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融会贯通于每个环节,我们在原有的静物,对照第一张小色稿写生练习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主观的进行画面色彩互补色对调练习。利用填色的技巧,把画面每一块色转换成相同明度相同彩度的互补色。同时把立体色彩关系中明度关系,彩度关系,也能更好的消化对互补色概念的理解。

3.中性色练习法

静物色彩组织主要以中性色(黑白灰)的色彩关系组合。布要靠近灰色系列或白色系列的,主物体色彩彩度、明度接近中级。对学生来说这组难度较大,主要困难在调色和色彩明度和彩度的分辨,如果运用不当就容易出现灰脏的效果。

(三)自由组合静物

霍林姆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是很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设计中,设法让学生活动起来,去结合已知的知识进一步去探究消化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设计法适合学生色彩学习的每个阶段的参与。学生在这环节学习中整个精神状态都表现很兴奋活跃。

三、色彩高效学习第三步:背临记忆训练

目前的有些地方院校美术高考试题出现半写生半默写的方向,这对学生的造型能力、记忆能力和全局控制能力要求更高。我认为学生在开始学习色彩就要有意识的训练这方面的能力。

背临:是一种临摹后再默写色彩关系的方法。这方法并不是很创新的方法,但如何做到精致,计划教学很重要。因为初学者对色彩关系的把握并没有胸有成竹,即使临摹了也不一定能够马上把完整的画面默写出来。所以,从重要的色调入手是关键。开始不能要求过多的细节,要注意大关系,大色感,大冷暖关系,基本的形体感。通过记忆储存色彩感觉,这种临摹后再默写的方式是能够快速提高学生色彩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高效的色彩学习,一定要牢牢把握理论知识的做基底,当下每年的美术高考时间提早,学生学习文化、专业压力大,能帮助学生找到一条好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视觉艺术思维能力,对初学色彩的同学提高色彩学习的效率至关重要,高效的色彩教学,做到主动,自主,探究等科学的学习过程,高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学之路很长,因为时代不断变迁,我们的研究之路还要继续。

参考文献:

[1] 牛顿《光学》,周岳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美]贝蒂.艾德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Ⅲ:贝蒂的色彩》,朱明译,北方文艺出版社2008.

篇4

受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的禁锢,色彩基础教学常被片面地认为[2,4]:色彩基本功等于训练色彩技法.然而,殊不知这样单纯地训练,使得美术专业学生的色彩感觉逐渐受到限制并逐渐消退,其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已被死板的教学模式所磨灭;学生也热衷于死记硬套一些色彩关系变化的公式,失去了对作品的鲜活感受与主观思考,正确认识绘画色彩的本质并汲取其中的精华更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色彩教学应该拥有两大任务[2,4]:一方面专业色彩技术技巧的训练,即需要掌握色彩的理论知识、观察方法、表现技巧、色彩造型等技能;另一方面是色彩审美能力的训练,即色彩的审美意识以及智能的培养.因此,如何在色彩基础教育中训练美术专业学生的色彩技能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个值得美术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色彩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思路

1树立正确的色彩观

教育的关键在于:重视基础,转变思维,强化素质[3].努力转变学生对色彩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首要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要对物象的固有思维发生转变:色彩通过对空间关系和对光的表现,塑造物体的明暗关系,是物象主题的升华[1,2].就美感而言,色彩最大的魅力在于:色彩是情感的共鸣,是直接的抽象审美;而审美本身就是超越现实的抽象过程.因此,色彩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握色彩的情感实质[4].教师应当把对物象的感触融入到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中,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为重点和突破口,转变学生的习惯思维定性,树立正确的色彩观.

2了解学生的审美欲望和趣味

一般而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随时随地地拥有对色彩的审美欲望;也并不是每一作品都符合每个人的审美能力和趣味.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古板落后的教科书,制约了学生的审美需要、能力和趣味,无法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审美状态;学生也只好一味地顺应现状,将自己的审美活动限制在教科书与教学进度中,创新思维能力也被锁在牢笼中不得施展[5,6].因此,如何选择适合不同学生审美欲望和审美趣味的美术作品呢?首先,上课的第一阶段先进行“热身”活动,尽可能诱发每一位学生对色彩的审美热情或欲望;然后,教师可以创造条件利用现代手段,让每位学生都有一个选择作品的机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审美能力和趣味的作品.例如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或创造其他条件,创建一个共同的作品“仓库”,让学生亲自在放映的过程中提取自己喜爱的作品,以此构建美术专业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7,8].

3养成学生随时随地观察色彩的习惯

色彩教育主要以颜色变化的规律性为基础,借助美术活动,提高学生认知颜色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大多数美术专业的学生缺乏色彩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固有色的观念又比较牢固,这是形成了色彩教学的一大障碍[9,10].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使学生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明确其产生的原因.这便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要感觉色彩的变化,养成随时随地观察色彩变化的习惯.色彩的认知源于生活[10],它使得美术专业学生的写生训练得到了情感的升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色彩的正确理解与恰当运用,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概念认识和情感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转换成不同的色彩,使作品富有情趣并展现生活之美.

色彩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众所周知,色与形构成了美术形象与物象表现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要使学生在比较有限的课堂内更好地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基本功,高效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美术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长期的训练与实践.

1色彩欣赏训练

欣赏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色彩的教学中也不例外.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各类艺术门派、艺术风格通过细腻逼真的色彩表现出的不仅是其对色彩的理解与表现技法的娴熟,更主要的是蕴含着不同意义的美,体现的是审美价值取向.所以,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开展美术名家作品欣赏活动,让学生在了解欣赏作品、绘画背景、画家经历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作品美的意义所在.比如,达•芬奇色调单纯又带有几分神秘,表现的艺术形象独树一帜,令人信服.莫奈的《睡莲》对大自然的光与色进行了敏锐的捕捉,让人们领略到色彩自然组合所带来的美[5].

2色彩写生训练

长期课堂内的写生,影响了学生从自然物象获得色彩感受的能力,约束了学生对色彩的创造能力及个性化设计[9].因此,在平时的写生训练中,要加强学生自然色与环境色的认识与理解.最好的方法便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正所谓,登山者最能欣赏高山,涉水者最知河流深浅.真正地融入自然,是让学生主动感受大自然的色彩[7].受到一定背景、知识等一些理性信息的影响,学生便很容易进入审美状态.总之,大量的写生训练、强化训练有助于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可以较快有效地培养审美意识.

3色彩创作训练

篇5

一、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至关重要,因为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很多具体岗位,这些岗位突出表现出实践特性,需要员工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很多学科知识,既有成熟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多需要探索、积累的实践知识,无论是掌握理论知识还是积累感性认识,无论是塑造艺术形象还是掌握动手技能,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操作环节。如室内设计工作,设计师必须亲自到项目现场仔细观察了解,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各种复杂的建筑结构作出准确判断,并且要多次修改设计方案。实践教学是激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培养目标缺乏应用性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的艺术类专业,学校应该把应用性作为专业培养目标,应该在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和演练完成设计项目。培养目标要具有针对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理性思维。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前期设计项目策划、主题定位等实践,还可以安排学生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各项施工程序和要领。

2.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

目前,一些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依然以教材为核心展开专业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比较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教师讲授也几乎是纸上谈兵。一些学生缺乏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概念,也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经历,难以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久而久之,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素质都不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3.学生个体素质普遍下降

自高校扩招以来,一些新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素质令人担忧,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缺乏动手意识和动手能力。这些学生具有可塑性,教师要使他们具有积极上进的追求,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快的反应能力和接受能力,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迅速获取本行业的前沿资讯。教师要改革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技能。

4.实践教学环境不够优化

一些高校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环境不够优化,如,材料、结构、空间等设计课程都需要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学生难以形成具体的概念,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有些院校的教学实习采取“放羊”的做法,让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单位实习,使实习教学形同虚设,难以保证实习教学质量。

三、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1.改革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学校应构建符合专业特点的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使基础理论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在基础理论课程基础上逐步加入实践课程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理论学习,巩固理论知识,验证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以室内装潢设计为例,要科学调整课程内容,在色彩构成基础课程中,增加光和色彩关系、家居色彩和空间色彩表现等方面的内容,以适应社会、科技的发展;在平面构成基础课程内,可适当添加书架的构成表现、室内背景墙面的分割比例、居室平面图点线面的表现方式等内容。

2.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推行开放式实践教学,承接实际设计项目、开展设计比赛,请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素质扎实的设计师为学生进行指导和交流。教师也可把承接的社会业务项目作为实践教学课题,还可以和设计单位合作,现场指导学生的设计创作,真正体现实践课程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亲身参与到工程项目中。以包装设计课教学为例,让学生到包装材料市场了解包装材料,掌握各种包装材料的特性和适用对象。

3.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创新“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行业的职业要求,使学生的身份逐渐向准职业人过渡。以实习基地为依托,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由学生“实题实做”,亲自动手完成实际项目设计,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深化。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可以与广告设计公司签订挂牌实习基地协议,满足学生见习、实习、顶岗实践的需要。建立设计工作室,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设计,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有效提高学生的设计操作能力。如,在材料与构造的实践课程中,可以设置课题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单位,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类型、价格,学习施工工艺,参与施工过程。

4.改革实践教学师资结构

高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既具备专业教学的资格又具备相关专业从业资格。一方面,为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业务学习提供机会,组建科研团队,安排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教师对项目现场的应变能力和驾驭能力,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聘请大量行业一线的专业人才和行业专家担任实践指导教师、校内兼职教师,对高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进行专业指导,有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使其适应教学的需要。

四、结语

篇6

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为了直观的阐述模块化教学在艺术设计类教学中的应用,下面将以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为例,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处理,以便展现模块化教学的优点。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最主要的部分便是家居设计,而教学目的就是学生能独力地完整地做出一套室内家居设计,这也就是我们的主课题或者说最大的模块,接下来我们将对其进行拆分成几大块,而后拆分成更小的模块。我们通过一个个小模块的完成去组建更大的模块,最终形成最大的模块即完成整个课题。一个完整的室内设计流程如下:草图、手绘效果图、计算机建模制作效果图、完成设计施工方案,如果把完整的设计称之为主课题的话,那么这四个过程就是二级课题,是循序渐进的关系,接下来我们逐一加以剖析。

第一阶段,草图阶段。这一阶段是最为基础的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主要涉及学科为:素描、速写、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等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各学科与主课题相关的知识都提取出来,让学生明确图里有什么,涉及什么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是如何运用的,需要注意哪些。也就是说教师在讲授这些基础理论的同时要有目的的加强引导和训练,当理论结课时,学生能做出与之相应的作业,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第二阶段,手绘效果图阶段,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主要涉及学科为:透视学、制图、手绘效果图、建筑学、环境学、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等相关知识。在图中要体现透视学、制图的尺寸、比例以及空间感;建筑学、环境学、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等与设计相关的各种知识是否得以准确体现,能否达到理论要求;手绘效果图的美观性、准确性,色彩的合理性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手绘阶段与草图阶段相比有何改动,因何改动,涉及何种知识理论;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都一一加以解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必然会更进一步,也会掌握得更加牢固,且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

第三阶段,计算机建模制作效果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如何运用计算机软件准确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并能准确地合理地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在制作效果图阶段,建模、材质、灯光的运用同时也会将草图和效果图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此时教师加以指导,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一大优势所在,通过反复的修改、校正,各种理论知识也将随之深化。只要我们合理地利用好计算机这一工具,用理论去指导学生完成设计必将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

第四阶段,完成设计施工方案。这一阶段是与现实最贴近的阶段。这一阶段考虑的问题更加具体化,同时也是整个设计的一次检验,各种设计要求、各类设计规范、建筑学、材料学、环境学、价值学、相关法律法规、成本核算等一一存在其中,往往因为其中某一个环节产生变动,也会产生一连串的改动,而这时各种理论知识是与现实联系最为紧密地,对学生的要求是最高的也是最全面的,更是对整个设计的全面检验。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设计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各门各类的理论知识的身影,每一阶段又都有与之相应的成果,学生能从中切实地体会到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也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作用,通过各门各类知识之间的组合、融合学会如何去设计,如何做好设计,这样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更加容易达到。

模块化教学能在艺术设计类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正面效果,但这种教学模式也不是万能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注意:

第一,课题覆盖面的问题。也就是选题,这十分重要,必须要尽可能多地涉及各门各类理论知识,既要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又要能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第二,课题的限制性因素要适度,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发挥空间,改变以往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模式,尽可能地变为只要学生在限定的范围内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教师起到指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创新性,对于简单模仿甚至抄袭的现象要坚决予以杜绝。

第三,模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本学科、本专业知识的讲授。要做到了解甚至掌握部分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跨学科跨专业对于部分教师难度较大,但对于最后负责总体设计的指导教师这是必备的条件,这也是成为一名合格艺术设计类教师的起码要求。

第四,做好因材施教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较大,会存在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不能适应课题安排。此时应考虑分层次教学,对好的学生适当地增加难度,对于相对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不能一刀切,避免损害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在课题设置上亦可作出调整,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较大课题,组织学生以设计小组的形式加以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自主性得以更大发挥,同时锻炼其组织协调能力。

篇7

【关键词】After Effects(缩写为AE);教学;影视后期;合成;属性(property

0 引言

数字媒体行业是以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行业,它以数字化的影视、图像、声音和动画为媒介,包含了传播、广告、电子、通讯、动画、信息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采用数字媒体技术,企业对数字媒体应用的人才需求也开始逐步升温。AE作为数码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也是社会认可度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影视后期制作软件。

《After effects》是应用计算机进行影视、动画特效制作的一种技术性课程,综合性极强,在教学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摄影技术、色彩学、照明技术、非线性编辑(如premiere)、动画技术(如3DS MAX、MAYA、FLSH)、图形图像处理(如PS、AI)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影视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进行影视节目的创作与包装。

1 AE教学需巩固必要软件基础知识,注重知识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对知识的保持能力弱,迁移能力较差,尤其是软件课程,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尤为重要。在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部分教师过度加大教学实践力度,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这样一来,往往会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AE的学习必须在执行任务之前巩固基础知识。由于AE知识点多,参数(或称为属性property)设置复杂,笔者在进行影视后期的教学时,通常会对每个工具所涉及的知识点、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参数的意义,否则靠死记硬背很快就会忘记。如在讲特效时常涉及到数学知识、物理知识、自然现象等知识点要及时补上学生所忘记或没尝过的知识点,让学生从理论层面加以了解和掌握,之后再用特效中的的属性(property)加以描述。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遇到类似情况时能迎刃而解,进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对于知识的解析,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以及逻辑能力,当在做某项任务时,能够将涉及到的知识点详细准确地进行解析、归纳和总结,这也是学生有能力完成任务制作的重要保证。

2 After Effects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式教学

我校《AE》课程自实行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以来,通过在授课过程中的实践和课后的探索,该门课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基本成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有效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考虑一下几点:

(1)一定要把二维、三维软件和合成的软件结合起来,还要把素描、色彩、构成、分镜头、摄影等基础课程结合起来。例如:AE教学要与Adobe公司的PHOTOSHOP(也称PS)、Illustrator(也称AI)和flash等二维软件结合;还要与Autodesk公司的Maya或3DS MAX三维软件结合起来。二维软件是用来制作素材用的,而素材的来源可以是通过数码相机(视频素材要来源于数码摄像机)获得的。当然可以用PS、AI、FLASH软件来制作二维素材,After Effects在导入PS和AI文件时,保留层信息。Maya或3DS MAX是用来制作三维图形的,其中建模、材质、灯光、绑定、动画都要与AE结合起来讲。必要时还要复习PS、AI、3DS MAX,并用它们来制作素材。AE 是基于层的软件,设计的思路和PS、AI同出一辙,因为学生已经有了PS、AI的基础知识,教师要多利用学生熟悉的软件启发学生,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手绘是从事视觉形象设计、动漫设计、建筑、美术、园林、环艺、摄影等专业学习的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效果图的学习过程中,临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与环节。它是衡量学生手绘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对学生毕业,就业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与其相对应的是电脑效果图。手绘在影视后期的学习中也是是必须的,美术功底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很重要,手绘可以随时随地的表现人的创意,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意灵感。教师在给学生上影视后期课程的时候,必要时要让学生手绘一些效果,把创意通过手绘表达出来,最后可用PS、AI等软件设计出来用于后期合成中使用。

(3)注意讲解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把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平面构成:文字、图形、色彩同为构成平面设计的三大要素,以其各自的特点在平面设计中担当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立体构成: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色彩构成:你可以理解为我们首先看到的色彩,然后是色彩应用的平面招贴,最后才是空间内的立体构成,比如,你做一幅海报,首先是你应用的色彩,然后是画面的构成,最后是你做出来的这个东西在空间内所属于的位置。还有计算机图形学,必要的编程知识(如AE表达式是以Javascript语言[一种用于网站开发的高级通用标准程序语言]为基础,Javascript包括一套丰富的语言工具来创建更复杂的表达式。当然包括最基本的数学三角函数的运算,解析几何的相关知识)。影视理论、摄影基础,甚至一些动力学等一些较难的东西都要融入影视后期的教学当中。把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形成综合的知识体系网,为专业化的学习打基础。

(4)加强动手实践,侧重滤镜、插件等容易学、见效快的内容。目前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如果等待渲染很长时间也没有看到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他们容易转移兴趣。而AE的滤镜、插件功能极其强大,学生容易被这些五彩缤纷的特效所吸引,自然渴望尝试实现。同时,这些特效往往也是一个视频能否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因此,教师可以侧重演示滤镜等见效较快的内容,并不断下载专业的特效插件,不断开拓学生的眼光和想象力。再次,在版本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选择较高的中文版软件。中职高职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文版的软件比较排斥,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有些教师贪图新产品,一味追求最高版本,这样的版本既不够稳定,也容易受到硬件的限制。例如,目前AE的最高版本CS6.0最小要求4G内存、1280*900的分辨率屏幕,显示卡GTX级的。而中职高职机房中大多数计算机难以达到这样的配置,即使勉强安装上去,速度也跟不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当然,教师也不能裹足不前,一直停留在较老的版本,与社会实际应用脱节过大,耽误了学生。

【参考文献】

[1]彭超,等.Affter Effects CS4完全学习手册[S].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02.

[2]刘正旭.3DS MAX2009建筑模型制作实例精讲[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孙华.After Effects CS4影视特效与电视包装实例精讲[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王建辉.图形创意[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篇8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专业素质;核心技能;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职业类学校一直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广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职校生因为理论基础较差,缺乏接受和应用高难度技术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就业岗位的更新,是职业类学校和学生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因为学生将来不仅要走上社会,还要凭借技能在社会上立足。

1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解释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义可以描述成:“一个特定系统在规定目标和预设阶段内可以成功地将其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稳定地约束在可持续发展阈值内的概率”,即“一个特定的系统成功地延伸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具体到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是指学生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就业,而且还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成就自己的事业。通俗的说,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职业更新能力或者岗位更新能力。也可理解为对未来变化的适应能力、再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人一生中一般不可能在一个岗位、一个行业干一辈子,因此就业岗位“迁移”和“升级”能力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一生的生计,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发展空间。

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2 中职计算机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目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误区:

2.1 总是认为计算机职业教育就是熟练工的教育

熟练工的说法在职业学校之间一直流行,对于更新较慢的行业,熟练工教育确实可以满足。但是对于计算机而言,熟练工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当年的打字员,现在需要专门打字员的岗位几乎没有,打字员工种就业面越来越窄。

2.2 基础教学浮于表面

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都是从数学系脱离出来的,体现了数学与计算机专业紧密的关联,数学的思维、算法决定了计算机从业人员能力的高度,比如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的开发、网络系统的建设,等等方面。与此相似的,计算机与英语的关系更加精密,计算机中许多概念都是先有英语解释后才有中文的解释,丰富的英语知识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程序开发、三维设计、网络系统开发的种种方向,甚至可以借助查阅英文的资料解决现实的问题。但由于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很多数学和英语课的内容都是浮于表面,不能涉及深层次的算法,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知识都匮乏。

2.3 教学目标不合理

计算机专业中有许多方向,比如图像处理,平面动画,三维设计等,很多学校因为教材的原因,软件的版本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很多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这一款软件的掌握,但学生即使掌握了学校内的实践操作,走上社会还是会遇到新版本、新问题。有的科目停留在“为了教而教”的表面,教会学生使用Photoshop出图,使用Flash做动画,使用VISUALSTUDIO来编程序,但是只停留在软件操作的表面,不去挖掘深层次的东西,那教出来的学生也只能停留在软件农民工的层次。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职业学校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勇于创新和改革,勇于打破旧的格局,开创自己的路,办出自己的特色。

3 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

3.1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态度

职业教育并不是纯粹的就业,不同于理发店里、饭店里的学徒,不是一种短期的教育,而是为了终身就业、发展而设置的教育形式。学校、家庭、教师、学生都应转变这种观念,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观念,只有学生发挥了自身的能动性,才能拿住“学一技防身”的钥匙。

3.2 研究教学计划,分解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与能力

对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两个方面,在课程体系中体现为专业素质、职业能力。

(1)专业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包括基本素质和专业理论基础。基本素质是指一个人为了顺利从事某种具体的实践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特殊品质,也是我们常说的天赋。具体到某些课程也会有不同的解释,比如针对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专业素质也解释为“设计行为(手绘设计、电脑设计)、观察、审美和创造思维能力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素养”,专业素质决定了从业人员是“匠”,还是“师”。观察力、审美和创造思维有先天的因素,但后天的培养也很重要,多见、多练、多评、多思是训练的主要方式。专业理论基础的课程需要“深度、生动”,专业理论基础课都是比较枯燥的,需要教师给予生动的解释,后续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宽度、深度的把握。

(2)职业能力课程。主要包含“操作技能”和“职业核心技能”子模块。其中,操作技能强调“熟练”,后续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对这些技能的掌握的熟练程度。核心技能是另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如果熟练只是停留在软件的使用层次,那么专业的发展会受到限制。例如,图形图像处理的核心技能是使用Photoshop搭配色彩的能力、绘画绘图的能力,以及摄影成像的能力,也是光与影用Photoshop更改的技术;平面动画的核心技能是运用卡通人物的Flash绘制能力,绘图能力,声音素材制作的能力,是创意用Flash表现的技术;网络工程的核心技能是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的能力、调试测试的能力、纠错的能力,是数学、物理知识的逻辑能力,等等,计算机中的软件只是实现核心技能的工具而已。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由专业素质和职业核心技能构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这两项。

4 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4.1 计算机专业“项目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项目化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把核心技能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基础理论、核心技能、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与企业共同开发“教、学、做”一体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4.2 项目设置的基本原则

为培养“实用型”和“操作型”技术人才的需要,造就复合型计算机人才,设置项目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对计算机专业方向进行细分,如电脑组装维修方向、办公软件文字处理方向、图形图形处理方向等,凡是与该方向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内容的系统性。

(2)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为各方向设置教学内容时候,对于理论知识、核心技能与操作技能,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在为某方向确定了实践目标以后,除了操作层面上的任务完成,还需要结合专业素质与核心技能的教育。这是将来自主发展提高的基础。

(3)设置方向与教学模块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注重知识更新。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随着时展,要淘汰一些陈旧的知识和模块,创建新的模块。

4.3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在吃透技能培养目标前提下,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密切相关的核心技能的理论、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每一个模块的开始都要讲授该方向的基础理论,模块结束后都有案例分析,即综合训练。我们重点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即图像的分类、色彩知识、色彩的搭配、颜色的合成、饱和度是什么等等,此时再讲PHOTOSHOP软件如何去改变这些颜色、亮度、饱和度等信息,如何给某个对象添加色彩变成另外一种颜色。重点已不再是以往的讲解某个工具怎么用,而是借助工具如何去操作。又比如我们在矢量图的章节,可以先在纸上学习和练习如何绘制图形,绘制卡通图片,绘制门店标志,发挥创意做出需要的作品,这是专业素质,然后再借助工具来实现这些创作,这是核心技能,熟练掌握FLASH软件,是操作技能层面上的事。这是与以往专业课教学明显不同的。

5 结论与收获

专业素质与职业核心技能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计算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教学改进实验来看,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核心技能得到巩固,特别是后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充分证明了计算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操作过程和实验成果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刘增智.浅析如何加强职业教育教学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新疆教育,2013,5(5):164.

[2]于玉林.论会计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会计,2009,6(6):1-5.

[3]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1(1):124-128.

[4]方晓红.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J].现代企业教育,2006(08):1-3.

[5]龚海伟.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147.

[6]孙萍,贾建忠,依麻木・艾山.论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理论课、实训课建设[M].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24(04):43-46.

[7]杨可心,刘春生.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M].职教论坛,2005(05):10-13.

[8]喻永均,张光春,王莉.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探析[M].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8(02):11-13.

作者简介:孟轩(1980-),男,安徽省马鞍山人,马鞍山工业学校教师,中专讲师,2012年于安徽工业大学取得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计算机研究与教学工作。

篇9

关键词:服装色彩;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服装色彩对于服装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人们在远处观看一件服装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服装的色彩,继而才是服装的廓形、材质等相关因素,所以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色彩往往是优先考虑的因素,色彩对于服装的整体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服装色彩不同于单纯的绘画色彩,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色彩还需要和服装材质相联系,因为同样的色彩在不同的面料材质上也会显现出不同的特质,然而在以往的《服装色彩》课程的内容设置中只是单纯的从色彩本身的原理出发,很少联系到服装材质的相关内容,以至于学生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对于后续的课程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服装色彩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相联系的研究,探索《服装色彩》课程教学实践的新思路。

《服装色彩》课程的教学现状及行业需求分析

1.《服装色彩》课程的教学现状

《服装色彩》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其目的在于将色彩的科学基础理论和现代审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追求艺术美和技术美的高度统一的思维方式,继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设计能力。可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服装色彩》课程内容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内容设置中色彩理论化的学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作业内容大多是要求绘制色相环,练习邻近色、对比色、冷色调、暖色调等的色彩对比设计,作业大多是停留在纸面的练习上,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仅仅限于纸面的表述,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对于服装面料的色彩搭配缺乏整体性的把握。其次,课程的安排缺乏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学生在进行色彩练习的时候往往都是闭门造车,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以至于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都是天马行空,忽略了对服装风格、市场定位等因素的考虑,作品缺乏整体性的思维模式。

2.行业需求分析

服装行业在近几年可谓是蓬勃发展,对于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攀升。在如今消费者对于服装产品多元化需求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要学会以市场的眼光来衡量产品的设计,否则只会是理论脱离实际,设计出的产品也是无法经受住市场的考验的。服装的三要素是:色彩、廓形、面料,三者之中,色彩往往是设计作品带给人的第一视觉要点。服装色彩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体现在服装设计产品的本身,对于后续的如产品陈列等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服装配色,关注色彩流行趋势的走向,对于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内容及方法

1.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科技与艺术学院《服装色彩》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大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专业基础课,总课时为64学时,分8周完成教学内容,与之相配套的同步课程为《时装绘画》、《服装工艺》等课程,后续相关课程为《服饰图案》、《女装设计1》等课程。按照现有课程的规划,《服装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将作出以下调整:

第一周,色彩构成概述及色彩体系的讲解,主要是为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以及色彩的相关属性等原理;第二周,色彩的对比、调和与秩序构成的讲解,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了解了色彩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色彩的对比、调和的效果,熟悉配色的基本类型。第三周,色彩形式结构与重组的讲解,通过对色彩的提取与重组让学生掌握配色的基本技能;第四周,流行色与服装色彩的关系的讲解,介绍流行色的概念、流行色的研究与机构、流行色的变化与周期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流行色与服装设计的关系,同时在进行该内容讲解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流行色对于服装市场的影响,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逐步确立服装色彩的流行意识;第五周,服装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心理联想以及色彩表达的不同情感,能够在服装设计中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做到灵活运用;第六周,服装色彩与面料的讲解,通过大量的图例示范介绍面料的材质、组织、图案纹样等与服装色彩的关系以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色彩基础原理知识与实际服装面料设计的关联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服装色彩审美能力;第七周,学生通过系统全面的服装色彩知识的学习以及市场调研后,自主确立设计主题,通过灵感源资料的收集、色彩提取与流行色研究来完成一个主题的服装设计,同时在该系列设计中选取一款,以1/2小人成实物的制作;第八周,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设计与制作,在学生完成最后的设计成果后予以点评,最终将学生的设计作品加以整理并进行展示。

2.加强色彩流行趋势的市场调研

色彩是服装设计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个服装设计师,必须关注色彩的流行趋势及行业的发展动态,服装色彩流行趋势的调研工作对于服装设计工作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的课程设置中,第三周将会重点介绍流行色与服装色彩的关系,届时会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研,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当前国内与国际的面料及服装流行色的趋势与市场的结合,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进行市场调研的时候,教师会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收集不同色彩和材质的面料样品,并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对于服装色彩的理解完成服装设计与制作。

篇10

一、传统手绘动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作为动画制作的基础,传统手绘是动画制作的灵魂,如同一座大厦的基石,同时也是检验一名专业动画人基本功的最佳标准。然而现在的传统手绘动画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展现手段,没有打破以往理论课程的授课方式,依然是靠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和反复模仿练习。

(二)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

传统手绘动画课程的本质仍然是实践性课堂,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描绘、表现自己的情感。手绘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将多种元素综合起来,需要创作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释放想象力。其需要大量的美术、空间、工程等各种学科知识作为理论基础,扩充和完善课程的设置。

二、传统手绘动画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以往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作为教学的主体或者客体,学生、教师及学校起到不同的作用,三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这对于实现课堂的优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一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没有适时采用情感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迷茫、不理解时会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由于教师的教学技法有限,学生往往无法主动探究、吸收手绘的精华。

传统手绘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基础,动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动画专业学生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学习这门基础课程。同时,传统手绘也是动画教学质量的保证。动画专业人士手绘技术的高低会影响到动画质量的好坏。要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绘画人才,就要在动画教学中更加重视传统手绘动画课程的学习和改进。

三、传统手绘动画课程改革的实施举措

(一)保证基础,结合实践

学生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在每个阶段娴熟掌握相应的技巧,方能融会贯通。以此来看,基础实践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大量、细致、高标准的基础练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根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地保证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期的拓展学习夯实基础。

(二)创新内容,加强互动

传统手绘动画课程内容要突出互动性和实用性,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将互动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手绘训练并不是简单的一幅画的绘制,而是对一些动画场景的绘制。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素描功底。所以,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提问和抢答的方式,让学生跟着教师参与教学,把理论和实践糅合在一起。同时,还可以通过互相评价作品的方式,让学生彼此找出问题,增添学习激情,做好自评和互评,让课堂互动零距离,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

(三)洞悉市场,明确导向

传统手绘动画课程教授的是学生可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基础,在学习内容的选取上,应尽可能地与实际接轨,以市场为导向,在课程中尽量采取项目教学的方法。要进行真实的项目案例教学,可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利用公司丰富的实践项目和技术资源实现传统手绘动画设计课程的实训,让学生跟着项目流程操作,对项目和市场有更加真实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关于动画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一,在动画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手绘单独授课为了夯实学生的绘画基础, 有必要在动画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手绘中贯穿着艺术的基本原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线条和色彩方面的观察力,也可以提升其审美能力。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漫长过程的积累,所以,具备良好的传统手绘动画课程的学习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手绘进行单独的讲授,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动画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的手绘训练为了提升学生素描的水平, 在动画教学过程之中, 可以加强学生的手绘训练。然而, 手绘训练并不是简单的一幅画的绘制,而是一些对动画或者场景的绘制, 这种训练就是前期动画设计的一个准备。同时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素描功底, 加强学生的手绘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素描的速度, 从而减少手绘的时间。此外,通过一定的手绘训练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通过对场景的手绘训练, 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因此, 在动画教学过程之中, 加强学生的手绘训练具有实际的现实意义。总而言之, 传统手绘包含了一切艺术的基本原理, 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线条和色彩的观察力, 还能培养学生对动画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动画绘制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当前有必要研究传统手绘理论在动画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