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设计范文
时间:2024-04-11 18:1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网络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习平台 设计模块 实现技术 数据库 开发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3-0032-01
计算机技术帮助当代高校教学实现了远程教学的突破,网络教育已成为目前高校教学的重要形式,而在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中应突出适应性,在平台设计中应突出高校教学的特点,设计的思路就是利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来实现网络平台的搭建。通常学习平台有三个大的模块功能,即管理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系统用户按照权限登录到学习平台中访问指定的模块就可完成对指定学习内容的学习,同时不同的系统中还会细化为更多的子模块,按照功能设计,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管理、课程选择、公告通知、问题解答、知识查询等。教师模块则包括档案管理、课程管理、问题解答、作业审批等;学生模块则包括信息更新、课程选择、日志功能、资料链接、测试评价等。系统设计中主要的设计内容还包括学习资料库设计、交互工具设计、协作学习设计、教师指导设计等,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平台,满足教师和学生在网络中进行学习、指导、测试、评价等。
二 高校网络学习平台的实现
1.开发平台的选择
在设计中要保证平台可以实现运行流畅,通常会选择通用性系统,如采用B/S客户端结构,服务器则是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系统的服务器控制系统,实时完成信息和事物处理等工作内容。选择通用的SQL数据库作为管理数据库,保证数据库的兼容性和安全性。应用程序则利用VS开发工具进行编程,客户端只要利用常规浏览器就可完成对数据库和网络平台的登录,进而实现远程网络化学习。
2.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NET技术:是一个完整而成熟的开发工具,支持NET Frame work框架所提供的简化ASP应用程序和XML开发的关键技术的访问功能,选择NET作为学习平台的开发工具其优势较为明显:可以实现快速的开发和部署相关Web服务程序。NET可以利用全方位的开发平台来降低开发的复杂程度,第三方生态系、团队沟通效果等特性,帮助其开发和部署相关Web应用服务程序,保证平台的兼容性。其次,支持多种程序语言的设计,包括VB、VC++、VC#等,常用的应用程序开发语言都可实现程序设计并兼容;还可实现可视化操作,降低了代码编写的工作量。最后,提供可操作系统的全面服务,其可满足与Windows的全面对接,成熟的对象模块和交易程序监控等都可以进行模块化,方便了设计与实现。
SQL数据库:教学的过程是相对复杂的,需要涉及多种数据资料形式,其中包括了音频、视频等,所以必须依靠数据库系统来支持平台实现,SQL数据库就可满足上述需求,利用存储管理程序的编制可以使系统对数据库的管理更自如,利用编写的存储过程可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单元,储存过程在数据库内部实现,应用程序调用其执行程序,而允许用户声明变量、有条件执行等,执行后存储过程会驻留,节省了重新分析的过程,为再次访问做好基础,这适应了高校学习的模式。
注意事项:网络学习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应设置不同的操作界面加以区分,实现空间的个性化。其次,针对个性化的设计应在网络平台中加以体现,因为网络学习中学生的需求不同,因此其需要一定的个性化模块设计与选择。最后,数据库的设计和安全保障。应利用,IIS和.NET Frame work和操作系统进行配合,利用底层安全服务进行身份的验证和权限管理等,以此保证数据库系统运行的安全。
三 结束语
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网络技术开发的教学和学习平台,在设计中应保证各项功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在设计中应确定适应高校学习特征的模块,组合实现教学功能,而在实现过程中应重视对核心技术的选择,利用通用而简单的技术来构建和实现网络平台的功能,并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安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核心机房;设计;装修;热通道;冷通道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2-0028-02
Abstract: Data center in universities is the center of the campus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data processing, switching, storage and managem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rapid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ata center are also more and mor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data center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ta center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Key words: data center; design; decoration; hot aisle; cold aisle
1 项目背景
我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为有效解决我校整体办学空间不足和学校的独立学院需独立校区的办学问题,并为创建大学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空间,学校实施了校本部迁建工程。新校区一期按8000学生办学规模规划,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共32幢建筑单体。为保证新校区网络系统可靠地运行,信息安全地存储,并畅通无阻地传递,一个良好的网络核心机房是必不可少的。
浙江海洋学院网络核心机房位于实验大楼四楼,建筑面积约90平米,分为主机房和UPS配电机房。主机房面积62 平米,主要放置机柜、交换机、服务器、精密空调、UPS精密配电柜等。 UPS配电机房面积28 平米,主要放置UPS主机、电池柜、市电配电柜等。
2 总体要求
浙江海洋学院网络中心机房建设的目标是满足当前的业务需要,并适当超前,建成一个具有一定的规模容量、技术先进、功能完备、运行高效、质量优良、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能够满足全方位、多层次需求的机房和数据中心。为此,机房的设计和建设需包含机房装修、供配电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空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机房监控系统、机房消防系统等七个部分,并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进行设计、施工。
3 详细设计
3.1 机房装修
机房装修工程主要包括吊顶天花工程,地面工程,墙面装饰工程、隔断工程、门窗工程等。为了确保机房的保温、防尘和消防需要,在机房原水泥天花板上刷2遍防尘防静电涂料,再采用轻钢龙骨进行吊顶,使机房净空达到2.6米,并采用规格为600×600×0.8mm的铝合金微孔天花板进行铺设,不仅美观、耐用,防火、防潮,同时与机房屏蔽网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屏蔽系统,具有抗静电、抗干扰的作用。机房地板采用600×600×35mm的架空抗静电地板铺设。为使水泥地面达到不产尘、不起尘、保证空调送风系统的空气洁净度,地面需要先涮2遍防尘抗静电漆,并在精密空调供气区地板下铺设20mm橡塑保温板和反光贴膜。活动地板高为400mm,下面敷设30mm×3mm紫铜排等电位网,安装强电桥架。为方便体积较大的重型设备进出机房,主机房大门入口处做成20度左右的坡道。房间原有窗户挂上窗帘或贴膜后同墙面一起用彩钢板进行整体封闭装饰,既美观、防尘,又起屏蔽作用。为了机房内设备的安全,所有的墙体缝隙、管线槽接口处均要堵实,以防止虫、鼠进入机房。主机房和UPS配电机房采用12mm厚防火玻璃隔断,并安装一扇1500×2100mm防火玻璃门。主机房和UPS配电机房出入口各安装一扇1460×2100mm钢制防火门。
3.2 供配电系统
供配电系统是机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网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最基本保障。浙江海洋学院网络核心机房配置了一台市电配电柜和一台UPS精密配电柜。引自低配房的两路市电经过ATS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接入市电配电柜,为两台精密空调、两组UPS系统、新风机、照明和维修插座等供电。同时,还需为两组UPS系统各引出一路维修旁路。当UPS出现故障或进行维护检修时,可将UPS负载无间断地切换到旁路电源上,这样就不会影响网络设备的正常使用了。两组UPS系统通过UPS精密配电柜各引出30路16A输出分路,并各分一路接入网络机柜或服务器机柜,通过16A工业连接器连接各类型PDU插座,为安装在网络机柜和服务器机柜中的双电源负载设备提供双电源供电。此外,UPS系统还需为应急照明、门禁系统、环境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和监控室工作位等提供电源。所有强电施工均采用下走线方式。
3.3 防雷及接地系统
由于网络核心机房内存放的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集成了大量的VLSI 芯片,从而造成了设备耐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不强。雷电特别是感应雷和操作过电压对设备的危害很大,所以网络机房必须部署防雷接地系统。浙江海洋学院网络核心机房的防雷接地系统除了利用大楼原有的避雷装置外,在市电配电柜和UPS配电柜输入端分别安装了32A/4P和25A/4P防浪涌保护器,并用30mm×3mm的紫铜排,在机房活动地板下交叉排成方格,其交叉点与活动地板支撑的位置交错排列,形成等电位联结网格。机柜工作地、安全地、抗静电地板支架、天花龙骨、墙身龙骨、彩钢板等均与等电位联结网格做等电位连接,与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和建筑物金属结构同各楼层接地汇流排连接后,再接至大楼总等点位联结箱。这样,能够快速有效地泄漏掉因雷击所产生的感应雷电流和各种静电, 保证了机房电子设备的安全。
3.4 空调系统
为了使机房的各种设备和管理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使设备能够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就要提供一个符合其运行标准的机房环境。这就对机房的制冷、制热、加湿、除湿、滤尘有严格的要求。如机房的运行环境温度保持在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在35%~50%之间,噪声声压级小于68分贝,主机房内要维持正压,与室外压差大于9.8帕,送风速度不小于3米/秒,在表态条件下,主机房内大于0.5微米的尘埃不大于18000粒/升等。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普通空调很难做到,一般需要采用精密空调。
根据机房面积、净空、设备可能达到的总负荷,我们选择安装两台制冷量各为41KW的精密空调。气流组织采用下送风、上回风的方式,即抗静电活动地板静压箱送风,吊顶天花微孔板回风。而机柜的摆放要按照交替模式排列成行,即机柜面对面、背对背排列以形成热通道和冷通道。精密空调产生的冷风在地板下流动,经机柜前面的风口地板孔洞吹出,被机柜前端的设备吸入,给设备降温后形成热空气,由机柜后端排出至热通道。热通道的热空气与新风系统产生的新风混合后,进入空调设备处理。这样能将冷热空气有效隔离,避免不必要的冷热交换,提高了空调系统效率,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机房运行费用。
3.5 综合布线系统
为了给网络核心机房的设备提供可靠的连接和合适的传输带宽,并保证网络7×24 小时不间断运行,对网络核心机房来说,建立一套先进、完善的综合配线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从机房的美观、实用、安全等方面考虑,浙江海洋学院网络核心机房的综合布线系统采用上走线的方式。主机房弱电水平桥架采用400×100网格式金属桥架,安装在机柜顶部,按“目”字型结构连接三排服务器机柜和一排网络机柜,并连接至入户垂直桥架。每个服务器机柜安装一个24口六类配线架,通过六类非屏蔽双绞线接至两个网络机柜,且这两个网络机柜之间也用配线架和双绞线连接。另两个网络机柜用于安装ODF配线箱,通过光缆连接至各楼宇。
3.6 机房监控系统
机房监控系统也是网络核心机房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监测机房内部的工作环境,以及机房内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且可以通过各种报警手段提醒机房管理人员,及时处理问题,把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阶段,从而提高机房管理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和应变速度,实现机房管理和维护的少人值守甚至无人值守。
我校网络核心机房监控系统由机房动力监控系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组成。机房动力监控系统主要对市电配电柜、UPS主机和UPS精密配电柜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主要对空调、温度、湿度、漏水等进行监测。门禁系统对机房出入通道进行管制,并对人员进出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对于视频监控系统,由于校园楼宇内外已部署较为严密的视频监控系统,所以,出于成本考虑,机房内未再部署视频监控系统。
3.7 机房消防系统
网络核心机房里存放着昂贵的电子设备和数据资源,传统的水、泡沫、干粉和烟雾灭火系统都不适用于网络核心机房,而是适宜采用气体灭火系统。我国目前常用的气体灭火系统主要有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三氟甲烷(HFC-23)气体灭火系统、七氟丙烷(HFC-227ea/FM200)灭火系统和混合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等。由于我校网络核心机房面积不大,没有设置单独的气瓶间,故采用的是七氟丙烷无管网自动灭火系统、全淹没灭火方式。该系统由箱式气体灭火装置、火灾探测器和气体灭火报警控制器等组成,具有自动、电气手动和机械应急手动三种控制方式,并与学校消控中心联动。其中箱式气体灭火装置由箱体、储存瓶组、连接管、喷嘴等组成。为了达到良好的灭火效果,在主机房东北角和西南角各放置一个箱式气体灭火装置,组成一个防区,在UPS配电机房东南角放置一个箱式气体灭火装置,组成另一个防区。每个防区各有一路感烟探测器和一路感温探测器。报警控制器采用双路确认模式。当单路探测器报警时,报警控制器发出预警信号,同时将信号传给该防区的声光报警器。只有当两个回路的探测器都报警时,控制器才同时输出声光火灾报警信号和火灾启动信号给该防区气体灭火控制盘,该控制盘发出延时启动信号,同时关闭空调等通风设备,延时30秒后,启动七氟丙烷灭火装置实施灭火,释放灯亮,提示人们切勿进入防区。
4 小结
高校网络核心机房的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系统之间需要相互配合、联动工作,才能为核心机房内的设备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才能保障机房内的设备安全、可 靠、高效的运行,才能提供满意的网络和信息服务。浙江海洋学院网络核心机房建成一年多来,运行稳定、状态良好,达到了设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峰,马艳萍. 网络核心机房设计与管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篇3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网课设计取向
1.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
1.1网络自主学习
上世纪六十年代,自主学习风潮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并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领域的深入思考与研究。国际上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有很多:语言学家Holec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是人们“控制自我学习的能力”;Dickinson从学习责任的角度切入,认为自主学习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所作出的一切决策和对实施这些决策要全权负责”;我国教育学者韩清林则从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自主学习是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等。从以上列举的国内外各专家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对于自主学习的概念和内涵,国际教育界存在的分歧不大,只是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角度与方向不尽相同。
本文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通过独立思考进行的自主选择、自主执行、自主理解、自主控制的创造性学习过程。由此可推及网络自主学习的定义:利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者在一定的规则与方法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的自主选择、自主执行、自主理解、自主控制的创造性学习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活跃的主体,可以在知识(而非信息)的中任意汲取提升自我所需的营养。在这里,强调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客体是知识而非信息,要将学习知识与获取信息二者区分开来。在各种信息急速膨胀的今天,人们在网络中要面对的可接收的信息尤为纷杂,学习者如何在巨量的网络信息库中科学高效地找到自己真正需求的知识,成为教育体系中所有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再者,强调自主学习是一个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意味着其并非只是知识的单线运动,学习者在接收外界知识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理解,对此知识进行创新再造,以反馈的形式赋予知识新的血液,丰富现有知识体系。
1.2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如果说网络自主学习限定了自主学习的渠道与途径,那么高校网络自主学习便限定了自主学习的主体,即自主学习者。高校是一个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等教育的发展事关整个国家的未来。自中国接入互联网尤其是近十年来,各高校为了变革教学模式和丰富教学资源,纷纷进行网络课程的建设,高校网络课程成为高等教育中向普通高校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机会的重要方式。然而,网络课程的建设进程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些高技术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发展的进度与水平。但这一短板很快被发现,各类专业的网络学习平台应运而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高校能够顺畅地建设网络课程,学习者能够便捷地获取所需知识,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及知识的无缝交流。
由于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服务对象是普遍具有较高独立思维能力与专业知识水平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加强烈,对于所获取知识的要求更高,因此,相关网络课程的设置也应更加的优化高效、科学合理。
2.高校网络课程设计取向
2.1高校网络课程设计现状
通过在网页中搜索“高校网络课程”等关键词,可以搜索到很多高校的网络自主学习课程开放平台(以下简称高校网课平台)。高校网课平台众多,不同的平台建设主体根据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将网课平台进行大体上的分类。本文主要提出两种网课平台分类方法:
(1)根据其面向的学习者的范围不同,可将网课平台分为封闭式网课平台、开放式网课平台与半开放式网课平台。封闭式网课平台是指只对本校教学人员开放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开放式网课平台是指所有课程完全向社会开放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半开放式网课平台是指课程只向特定社会群体开放或只向社会开放部分课程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网课平台都属于半开放式网课平台,在满足本校师生自主学习需求的同时,有选择地向社会提供自主学习服务。
(2)根据其课程设计的取向不同,可将网课平台分为通识网课平台与个性网课平台。通识网课平台主要以学科中心设计为设计取向,重视课程的分类教学与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度,它的实质是传统课堂教学在网络平台上的延伸;个性网课平台则主要以学习者中心设计为设计取向,重视学习者个人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关注学习者个性发展,它的实质是开辟一片严谨学科体系之外的网状知识交流空间。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开通的网课平台都属于通识网课平台,以学科教育为主,方便学生在传统课堂以外对于学科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补充巩固,这与中国高校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模式是相契合的。
2.2高校网络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对设计现状的分类,本文分析得出部分高校自主学习平台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而言,目前国内高校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成熟度不高。各高校网课平台的建设力度与建成水平不尽相同,许多高校的课程设计方案针对性不强,课程设置未能体现出本校的特点及优势,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网课平台条件下,无法使校外学习者迅速精准地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同时,网课平台建成后的维护与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许多网络课程不能根据该领域最新学术成果进行及时更新,由此丧失了网络自主学习的部分优势。
(2)就其面对的学习者的范围而言,部分高校网课平台的开放性与兼容度不够,不能满足社会广义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求。很多学校出于保护本校教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避免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外流等角度,不愿将核心研究成果到网课平台,不愿把网络课程向全社会自主学习者免费开放,设置知识壁垒,这必不利于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平衡,不利于国家高教行业的总体发展与进步。如何在有效保护本校教学工作者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网课平台的利用率,使知识在整个社会顺畅无阻地流动,是高校在构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时需要注意思考的问题。
(3)就其课程设计的取向而言,即使运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部分高校的网课也未能走出传统课堂教学的范式。这样的网络课程模式同传统课堂一样强调知识的传授,教师输出知识,学生输入知识,知识仍然呈现单线传播的特点。它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学习者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及知识体系,但在本质上并未实现根本性突破,只是将课堂上可以学到的知识简单地搬到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容易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与浪费。因此,要真正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自主选择、自主执行、自主理解、自主控制的创造性学习目标,未来网络课程的设计必须逐步走出传统理念的禁锢,逐步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取向,在一定规则与规范的基础之上,就学习者某个感兴趣的课题,为其创造与全国乃至全世界学者进行相关知识交流的渠道与空间,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逐渐模糊教者与学者之间的鸿沟,人们可以自由交换自己对于某领域或某课题的理解,真正实现网络式的自主学习。
2.3高校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强调自主学习者的自主性,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的过程强调高校设计网课的自主性,即高校在设置网络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时应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有选择有重点地提供网络自主学习服务。然而,自主性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由,各高校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知识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高校在设置网络课程时必须严谨甄别课程内容,向学习者提供知识而非不辨真假的信息。
(2)及时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高校提高对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重视,学科内各自安排专人及时跟进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网络课程内容,避免形式主义。
(3)学习者为中心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高校转变传统知识大纲教学模式,将网课设置的重点及目标由学科体系重现转向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上,以人本主义为宗旨,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作风。
(4)开放性原则。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它的开放度比传统课堂要高许多,因此,这一原则要求高校打破死板的闭门造车学术模式,将更多的目光转向社会,以优质教育资源帮助更多的社会学习者获得自我提升,同时积极接收来自社会的知识反馈,启发思维。
(5)个性化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高校尊重学习者的个性选择,满足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开发学习者的个性潜能,真正给予学习者自我选择、自我执行、自我理解、自我控制的思维空间。
3.结语
本文以国内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为切入点,界定了自主学习与网络自主学习的概念,并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校自主学习平台课程设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基本原则。我国高校自主学习平台建设事业方兴未艾,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多路径多方位多主体的现代创新型高等教育已成大势,高校师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将极大地影响高教行业的总体水平。本文希望通过对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课程设计取向的研究与探讨,为未来高校科学规划设计网络课程、助力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积极借鉴。
参考文献:
[1]汪杰.关于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的分析[J].电子商务,2012(12):90+92.
[2]刘玉丰,王乐为,鲁峰.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调查[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08(2):107-108.
[3]施莉莎.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自主学习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4]杨良治.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6-01(2):283-284.
[5]王奕标.构建新一代互联网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和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4(08):36-39+70.
篇4
关键词:知识服务;网络故障管理;知识库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47-03
一、引言
良好的网络环境是有效实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有力保障,如何高效解决用户工作中出现的网络故障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各高校网络故障解决主要靠网络故障系统诊断和网管员上门解决,各院系自我排查能力较低。有的高校网管系统中设置有案例库功能,试图帮助用户查找一些故障知识,但方式较随意,未实现从信息到知识的提炼,不能满足用户实际需要。本文提出以知识服务理论为指导,构建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网络故障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故障知识库的构建,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并给出了故障解决知识服务模型图。
二、高校网络故障管理系统设计
本系统用户角色分为两种:普通用户、管理员(网管员、网管专家)。系统功能架构图如图1所示,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网络故障知识库功能:分类搜集、整理、加工、提炼用户上网时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形成问题解答知识库。提供知识检索功能和知识管理功能。
(2)用户自服务功能:用户能进行知识学习、知识评价、知识分享、论坛交流,系统为用户提供网络故障知识导航机制。
(3)用户分类、权限管理功能:可根据用户角色分类进行权限分配。
(4)故障诊断功能:提供基本故障诊断功能,如通过网络拓扑图锁定故障点,对症下药。
(5)安全控制功能:通过对用户权限设置、数据库加密等措施保证知识库不被破坏,良好运行。
通过以上对系统功能的分析,提出网络故障解决知识服务模型如图2所示。普通网络用户和网管员通过网络故障知识库进行自助式学习,获得知识,形成故障排除知识地图,既丰富自己知识又解决了故障问题。知识库的丰富由所有用户共同努力,为保证知识有效性,系统设计两层审批,用户上传知识是否录入知识库的最终决定权在于网管专家。
三、网络故障知识库的构建
知识服务是以解决用户问题为直接目标,通过对用户知识需求和问题环境的分析,向用户提供经过筛选加工处理的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产品,实际上是一个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过程。[1]依据知识服务理论,网络故障知识库(以下简称知识库)构建由四个步骤组成,即用户需求调查、知识采集、知识组织、知识开发。其模型如图3所示。
(1)用户需求调查:抽取用户平常需求的网络故障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是知识服务的基础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本文首先利用“方便抽样”法从某大学960名专任教师中随机抽取600名对其电脑中所存书签进行统计,并分别以线路、路由、交换机、PC机、服务器等关键词对所获得资料进行搜索,发现普通用户所关心的问题大多集中在PC机客户端,如IP地址配置、校园VPN接入、本地连接故障等。因此,在知识库中对于普通用户主要提供PC机客户端相关故障问题。接着对近三年内网管员故障排查记录表进行相同关键词检索,发现高达60%的故障由路由器、交换机接触不良或其他类原因造成,由此笔者得出对于网管员知识库中应多增加路由交换等知识。这样通过用户调查,得出用户最想要的、也是对用户最有用的知识,为给用户提供优良知识服务奠定了基础。
(2)知识采集:根据分析所得结论,有针对性地对各高校网络服务系统、论坛博客、百度问问、网络故障管理书籍中相关信息进行收集。
(3)知识组织:是对收集到的网络故障知识的本质以及各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揭示,对知识分类、重组,使之有序。对于知识分类本文采用多重属性分类方法,即定义多种知识属性,并赋予每个知识点对应的属性内容,分类将作为文档的附加属性存在。本系统知识分类如表所示。
这样一个知识点可以从不用的方面来定义,对知识库的存储、检索和查询具有重要意义。网管专家可参照用户使用某些新关键词的频度来决定是否将其纳入知识库系统的正式分类。
(4)知识开发:利用.NET和SQLServer数据库技术构建知识库。知识库页面左侧以知识树型显示,右侧为用户检索界面。下文重点阐述知识库中知识录入、知识检索、知识查询、知识更新模块。
1)知识录入:普通用户、网管员可按照故障性质、故障对象、知识范畴属性将知识提交给网管专家,由网管专家审批后,勾选适用对象、安全级别并设定三个文件关键词后录入到知识库中。系统会自动生成符合统一的上传文件命名规则的文件名,命名规则为:用户角色_用户名_故障性质_故障对象_源文件名_时间戳.原有后缀。知识内容源格式以Office文档为主,同时兼顾通用的文档交换格式,如PDF,TXT格式。
2)知识检索:提供两种方式方便用户进行知识索引。一种是利用知识库首页右侧用户检索页面给出的关键词表来检索,关键词表由网管专家来制定。例如点击“路由器”这一关键词,将出现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分类检索如“路由配置”等,且知识路径中进入“网络故障知识库\路由器”。另一种检索方法是利用知识树。点击知识库左侧知识树型结构图可找到对应的检索关键词进行检索。同样找“路由配置”,可点击知识树中“网管员\路由器\配置”,即可找到。
3)知识查询:系统提供知识查询界面供用户进行条件查询,条件间关系为AND,不选择的条件可忽略,可选择的查询条件举例如下“故障对象:线路、路由、交换机、PC机、服务器(条件内进行=匹配)”,“文件名称(条件内进行LIKE匹配)”,“关键词(3个关键词之间用OR连接)”。通过多个条件的组合,可使用户快速定位,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4)知识更新:知识库中内容应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而更新和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系统设计用户可对知识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分“很有用”、“有一定帮助”、“没用”,网管专家周期性地对用户评价进行管理,删除多数用户认为没用的知识。并可通过论坛交流和用户意见反馈来搜集用户的一些最新想法,获取用户最想知道的知识,切实保障知识库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宗旨。
四、高校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实现
系统的设计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由一台服务器作为系统的服务器端,提供数据库服务和Web服务,用户在客户机端只需有一个可以解析HTML语言的浏览器即可,方便系统以后升级或进行二次开发。本系统中,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前台页面采用.NET开发,开发语言选用C#。
系统架构采用.NET三层架构进行设计,即用户界面表示层(USL)、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用户界面表示层是用户与系统内部的接口,采用以.aspx结尾的.NET网页与用户进行交互;业务逻辑层处理具体的业务功能,将用户层传来响应传给数据层,并将数据层处理结果返回用户表现层浏览器。采用C#语言编写类接口文件;数据访问层,通过调用实际数据源,采用C#语言编写的数据库访问操作类,如图4所示。
五、总结
本文将知识服务的理念应用于高校网络故障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提出了网络故障解决知识服务模型图,并对系统功能架构、网络故障知识库构建、系统实现进行了探讨。该系统功能齐全,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所需良好的网络环境奠定了基础,加强用户网络故障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减轻了网管中心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杜也力.知识服务模式与创新[M].北京:北京图书馆,2005.
[2]刘冬梅,董丽波.知识服务研究应避免的四大误区[J].情报科学,2007,25(10).
篇5
1 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走入到人们的视野,从而被人们关注并熟知。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是高校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其知识繁多、复杂。因此,为了避免学生们产生厌倦的情绪,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就要搭建一个实用、易学习、资源共享的网络实验平台。所以,加强网络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就对计算机教学有重要意义。网络技术实验室不仅能承担起正常的教学工作,也能成为任课教师的科研工作基地。
2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的建设有一定的前瞻性,主要是用来开展有关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实验,实验室的总体设计应该是在有限的资金情况下以满足各方面网络技术实验的需求为依据,建立教学、科研、培训、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还承担着教学任务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对当前大中型企业的网络主流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对该技术有所掌握,了解网络互联中的主要设备,也能熟练的使用网络设备。
2.1实验环境多样化
所有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学生要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对网络设备的结构、功能等有所了解和掌握,一边能动手进行必要的网络设计、网络组建、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及网络应用的实验,这样学生才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验技能有更好的掌握,也能强化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2.2支撑多方面实验室业务
主要是提供培训教学教材体系与技术交流服务;面向科研课题研究的中间件系统;中间件平台包含IMC、NBX中间件、IPS疫苗定制等二次开发接口等系列规范的接口;为行业技术应用与科研成果的转化需求提供行业网络应用咨询服务。
2.3满足专业教师学习网络,从事网络技术研究的需要
高校建立网络技术实验室,要确保将当前的主流网络技术和设备涵盖进去,并具有扩展性。目前,要求网络系统能对网络技术环境进行模拟示范,构建一个完备的网络工程;实验设备和内容就可以灵活的进行扩展,为专业教师提供一个完善的实验平台,以便开展对网络前沿技术动态和发展的研究,从而提高学校的网络科研水平及教学水平。
2.4符合实习基地建设的根本需求
高校网络技术实验室的建设是面向社会的,其目的是为培养更多IT人才。但是今天的IT市场更看重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所以,高校所建立的网络技术实验室必须要能够模拟宽带数据城域网及大型园区网的组网方式及业务思路,构建出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应该是多种类型的,不可单一化。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搭建网络,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亲自调试网络配置,通过实验室内的实验和操作来提高网络技能。同时,网络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还要考虑融合多种技术,操作多个平台,提供仿真的网络设备配置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更多设备,对更多个系统有全面的了解。
3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
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从此互联网在中国就得到了飞跃式发展,被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是推动社会运行的一个有效手段。其中,计算机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就是网络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二是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三是互联网的用户人数等。从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状况看,网络技术教育及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了一项战略性任务。网络课程被纷纷列入为各高校课程体系当中的重点课程,网络技术教育也逐步普及。建设网络技术实验室为培养信息化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是网络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检验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成功与否。
4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
4.1对实验室进行合理布局
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来说,要使其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就要合理的布局,科学规划。在建设过程中,也有几方面需求是必须满足的:第一,应确保实验室功能满足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教学中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第二,满足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第三,满足专业教师从事网络技术研究以及开发系统时的需求。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的环境组成结构主要有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以及计算机等,实验大多是由基本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配置到一些大型网络的设计等。所以,要满足上述实验的需要,就应该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合理布局,保持实验室内的各项设备齐全。
4.2高效的管理网络实验室
在大量研究中,我们发现可以将实验室的管理分为两部分:实验设备的管理和实验教学的管理。管理模式可以是专人专管,也就是实验室的负责人对实验室的使用以及实验器材的消耗进行科学登记、维护,并对实验课的授课时间进行合理调整。这就要求实验室的专职管理人员从多处着手,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正常运行。
4.3实验室对于自身的安全防范
与其他科学实验室不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一旦切断与外界网络的连接就无法工作。所以,不仅要在物理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进行安全防护,还要防止网络病毒、网络不良信息等一系列抽象的危害。为此,我们一般可以采用有效手段来避免危害的发生:一是利用高校中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对电脑的软件进行智能化的备份、监督;二是阻止学生阅读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三是通过保护卡保护计算机网络。
篇6
【关键词】高校 网络课程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29-02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网络已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国内外一些大学甚至一些信息技术公司纷纷设计网络课程来进行教学或培训,开发出各种网络课程数据库来管理教学,开发出各种工具来组织教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网络课程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发挥的作用是:师生之间可以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以多种形式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师生之间展开热烈的讨论;团队或者个人可以自主学习、探究型学习等[1];但是实际应用中的情况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天津市本地10所主要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的调研,从现有网络课程的实施准备情况、课程日常管理与维护、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等方面作一调查与分析,同时借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2]和国内外优秀网络课程经验及相关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展开调研,一是采用访问网络课程主页的方法对课程资源网络化建设的成果进行深入了解;二是通过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形式,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及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调研前期,研究者通过收集汇总大量国内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确定了调查网络课程主页的数据及调查问卷的内容。通过对网络平台访问数据及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分析,对本地高校课程资源网络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三、调查统计与分析
1.网络课程实施的准备情况
(1)可提供的学习资源。通过逐一访问课程主页的方式,对被调查的网络课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络课程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配套的课件、习题和自测题库,其中属于国家级精品课或天津市精品课的课程相关资料较普通课程齐备,这与精品课程的论证验收工作有着密切关系。但也有部分课程在个别模块设置上仍存在不足,部分网络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提供给学习者的资源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文字材料(Word文档、参考书)及PPT幻灯片为主,其他形式的资料,尤其是教学录像、专题资源网站较少。而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有88.1%的学生认为文字性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有75.3%的学生则认网络课程应加大对于其他媒体的组合应用,90%以上的学生认为提供教学录像、参考录像和学科专题资源网站是丰富网络课程内容的有效方法,能够吸引更多的学习者。
(2)师资配备。各网络课程都设有课程负责人,负责网络课程教学的实施,同时大部分课程都组建有相应的教师团队,在调查的22门公共基础课程中,100%的教师为承担该门课程的一线教师;在其他类课程中63%的教师为该门课程的一线教师,29%的教师为相近专业的教师,8%的教师为实验人员或其他教辅人员。但也存在一定缺点,所有网络课程的教师团队中接受过远程教育或网络教学相关培训的不足40%,这对网络课程的完善和推广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教师仍然用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开展网络教学,直接影响网络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要加大对教师网路教学的相关培训。
2.网络课程的管理和维护情况
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正常实施离不开良好的管理和维护。在校园网中建立统一的网络课程服务器是实现网络课程管理的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各高校都有统一的网络课程平台或课程中心,精品课通常以专题网站的形式出现在学校主页中比较醒目的位置上,普通课程则主要放置在所属学院的二级网站或学校的课程中心。网络课程的日常管理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技术维护,另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维护。学校组织熟悉信息技术的专职人员负责网站的技术维护;课程负责人则组织课程团队负责网络课程内容的更新与维护。建立统一的网络课程管理平台既方便网络课程的统一管理,也是推进网络课程在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网络课程的更新频率是网络课程建设及使用的一个重要指标[3]。在调查中,通过对5个月内所调查的网络课程的月平均更新频率的统计,发现就整体而言精品课程的更新次数明显多于一般课程,从侧面说明随着网络课程建设的成熟,网络课程的使用会更加频繁;具体到各门课程则仅有21.3%课程更新次数大于5次/月,说明网络课程的使用率比较低,还需要时间被更多的师生所接受。还有26.6%的课程月平均更新频率为0,包括一部分的精品课程,说明网络课程建设缺乏连续性,也说明对网络课程的宣传普及不到位,致使一部分课程没有真正地被学生使用。
3.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本次调查主要从网路课程建设目的及应用范围、应用效果及师生交流情况这几方面来了解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1)网络课程的建设目的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调查结果显示, 本地各高校开发网络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教学。其中77%的网络课程主要是作为正常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用于学生自学;18.7%的网络课程用于课堂教学,主要以实验课、体育课为主,能够比较直观地向学生进行现场演示。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有87.3%的学生表示在校期间曾经使用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其中54%的学生表示曾使用公共基础课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学习。
(2)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在对学生有关网络课程应用效果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对网络课程这种教学形式持欢迎态度,被调查者中89.5%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45.9%的学生认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3.6%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这说明网络课程的优势已经在教学中逐渐显示出来了,但还有10.5%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没有促进作用,这需要引起网络课程建设者及教师的注意,深入思考如何提高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
(3)师生交流情况。教师在网络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计划、时间安排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学生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导航和方向[4]。在本次调查中学生回答“教师是否对网络课程的学习重点、学习时间安排,作业等有明确的要求”这一问题时, 32.1%的学生选择有;58.8%的学生表示教师对部分内容有要求;9.1%的学生选择没有明确要求。在对网络课程师生交流方式的调查中,有81.3%的课程设有课程论坛,接受并回答学生的留言或提问,但仅有40%左右能做到及时回复(3天),其余回复周期较长,有的甚至长达一月以上;48.7%的课程留有教师的联系方式或邮箱。学生问卷中72.3%的学生选择通过电子信箱、QQ、微博或微信跟教师交流,41.4%的学生通过BBS、课程论坛等方式跟老师进行交流;15.4%的学生只是偶尔或基本不跟教师交流。
四、课程资源网络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网络课程资源少,覆盖面不广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天津市高校网络课程资源以各级精品课程为主,普通课程的网络资源较少。网络课程建设初期目标多为申报各级精品课程,选择建设的课程虽具有代表性,也属于各高校的优秀课程,但课程门数、门类过少,覆盖面不广,与本地高校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2.课程内容形式单一滞后,教师缺乏网络教学相关知识
从对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料与教师配备中我们发现,网上学习资料形式单一,网上教学平台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主要是大量文字材料,教师往往是把课堂上讲课的课件、电子教材、题库全盘地往网络平台上充实,没有做到各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组合,课外知识内容严重匮乏,且缺少精细加工,不成体系。各门课程配备的教师缺乏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网络教学的相关培训,导致教师不能提供形式多样的网上资源与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师的能力还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也没有认识到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及其他渠道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身份发生了改变,已经从知识传授者变成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以及教育服务的提供者,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组织管理网络教学的技能,才能满足网络课程实施的要求与服务。
3.网络课程日常管理与维护不到位
资源丰富、学生访问便捷是网络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两大主要特点,但本地各网络课程的资料更新频率与学生访问率均较低,在被调查的课程中甚至有近三分之一课程月更新频率为零。相关调查数据能够很明确地反映出网络课程日常管理与维护不到位,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与维护措施,普遍处于无序、无组织状态。
4.网络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总体来说还不理想,仅有不到50%的学生认为对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多数人认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在运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仅是让学生自行观看学习。学生在使用网络课程时也仅侧重具体内容,没有系统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5.网络课程提供的师生交流沟通平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缺少监督检测环节,无法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网络课程教学中师生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学生普遍感到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自动答疑系统和协作学习平台的支持,从而限制了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学生迫切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却得不到满足也降低了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多数课程没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在线监控及检测措施,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学习,教师也无法及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验收,这严重影响了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五、对策研究
1.加快网络教学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网络教学基础设施是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加快这方面的建设,加大对高校网络、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先进的网络硬件环境。
2.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资源。对我市现有各级各类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普查,为了提高效率和提高资源共享率,同一课程建立课程组,共享资源,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可以互相探讨,促进交流,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也包括共享精品课程的优秀经验,在共享中创新,积极尝试适合本课程的网络课程模式。在做好现有精品课、优秀课网上课程资源日常管理与建设,将其发展为精品视频公开课,扩大受益学生面,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课程。各高校可根据学校特点制定网络课程建设的鼓励措施,扩大网络课程的建设范围,将网络课程建设作为课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建设力度。
3.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强网上课程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各高校可在教师中针对性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知识的运用能力,在网络课程设计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学习环境时要特别注意情景的设计,加强人文关怀,如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要生动活泼、色彩要和谐、页面布局要美观、视听内容要安排合理、重点内容要用多媒体表现等;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综合运用E?鄄mail 答疑、电子论坛、计算机视频会议系统等多种形式,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5]。
4.用制度规范网络课程日常管理及维护。各高校可根据本校特点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实施细则”,将网络课程建设中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明确日常管理与维护的责任,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与考评机制,以保证网络课程顺利有效的运行。
5.引进专业的技术团队,对网络课程进行升级开发。目前一些由专业企业制作完成的网络课程资源普遍比由学校组织建设的网络课程的访问率高,主要因为其制作水平更专业,课程资源更丰富,授课视频、模拟动画、参考资料图片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角,同时在线学习、测试、成绩评定等功能也比较完善,更符合学生学习习惯。所以校企合作是提高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六、结束语
网络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非常的广,网络课程的建设一方面要形成完善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依赖于远程教育环境而形成的独特网络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系统、各类教育资源和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总体的设计和开发,才能开发出达到最佳的预期教学目标的网络课程[6]。希望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引发人们对我市高校课程资源网络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有较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提高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从而加快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任为民.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要求与开发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4):39-42.
[2]教育部高教司.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10)[Z].北京,2010.
[3]张菲菲.高校网络课程应用调查分析和对策――以宁波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2):94-56.
[4]赵颜,蒋珍莲.广西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8 ) :55-58.
[5]刘伟.论网络课程的传播策略[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19-20.
[6]张强.网络课程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7):85-88.
篇7
关键词:高校网络;摄像机;监控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硬件价格的不断降低,以数字化为特征的高校信息化发展也更为迅速。各种信息化手段不断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办公自动化、复合型图书馆、园区管理等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么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管理方式。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网络摄像机技术在高校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为校园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硬件资源的合理应用、系统架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研究基础。
1 网络摄像机的现状
现代网络摄像机是数字摄像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摄像机拥有独立的音视频采集编码模块、存储模块、网络传输模块,通过网络接口直接连接到网络上,实现音视频的实时网络传输。其中的采集编码模块,针对不同应用需求,相继过多个图像和视频编码压缩标准,目前网络摄像机主要采用的标准有:MJPEG、MPEG4、H.264。
2 网络摄像机在高校中的应用分析
由于网络摄像机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校信息化的深入,使网络摄像机在高校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一)网络摄像机在校园安全中的应用
(1)高清视频监控平台
高清监控是网络摄像机在校园安全中最主要的应用。依据《上海市高校校园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沪教委保〔2012〕11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制订新一轮高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三年规划(2013―2016年)的通知》(沪教委保[2013]9号)中关于各高校组织实施技术防范系统,建成满足:实战平台(数字化)、高清图像(高清化)、完善布点(覆盖化)、联网共享(网络化)、高效管理(智能化)的校园技术防范系统的要。
其中“高清图像”指的就是建立一套基于高清网络监控摄像机,覆盖高校重点区域的高清监控平台,建立了实时可监控、事后可追溯的监控系统。
主流编码方式为:H.264。
(2)车牌识别
主要出入口的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中重要方面,除了对出入人员的管理,另一类主要管理对象就是出入车辆的管理。
随着出入高校的车辆逐年增加,除了对进出车辆进行记录,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记录车辆出入时间,自动计费;对于进出车辆根据车牌进行个性化管理;对车辆在校内的运动轨迹进行记录和统计等更细化的管理需求,这些需求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实现。
网络摄像机配上车牌识别服务器,实现对车牌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基于车牌的个性化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车牌识别摄像机有别于普通的网络摄像机;除了运用相同的H.264编码方式外,车牌识别摄像机的电路设计、抗反光设计比一般的网络摄像机要求更高,价格也较之一般的网络摄像机更高;一般在出入口,会在低位安装专用的车牌识别摄像机,识别率可以达到90%。通过车牌识别服务器,更具车牌识别算法,可以利用一般网络摄像机实现车牌抓拍和识别功能,但是识别率比较低。所以对于车辆运动轨迹的记录和统计,还需要提高车牌识别率。
(3)人流量统计
人流量统计也是网络摄像机在高校安全中的一个应用方向,通过对网络摄像机捕获的画面进行对比计算,从而得出画面内的人员流动数量。此项应用更多的起到预警作用,当某个区域人员数量短时间内增加或者人员数量大于某一限定值,系统发出预警信息,由管理人员查看判断后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由于人流量过大造成的意外事故或者人员聚集发生突发事件。
此项应用需要在高校的监控系统上增加一台人流量统计服务器,通过交换机转发的方式将监控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进行统计分析。
基于监控视频的人流量统计算法的核心是运动人体检测和跟踪技术。运动人体检测就是在视频图像中将运动人体目标提取出来,有3中常用的算法:光流法、背景减除法和帧间差分法。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天气、光照、噪声等)、人员之间的互相叠加、人员运动轨迹的不规则性以及对于运动人员目标的检测和跟踪算法的不同,使人流量统计的结果一般与实际情况存在误差;虽然存在误差,但是由于人流量本身是一个动态数据,而且一般预警之后会配合管理人员查看判断,因此误差只要不是太大、误报频率不要太高,大多情况下是可接受的。
(4)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系统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是一项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当今国际科技领域攻关的高精尖技术。它广泛采用区域特征分析算法,融合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生物统计学原理于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人脸检测虽然也是高校安全技防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但是由于受到人脸检测技术的发展,实现的成本以及识别精确度的影响,在高校中大面积应用尚需时日。
(二)网络摄像机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1)标准化考场
根据《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范(暂行)》,标准化考场建设的核心是建立符合《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可进行监控图像实时传送的网上巡考系统,并围绕网上巡考系统建立相应的指挥室、视频监考室。
网上巡考系统主要由网络摄像机(前段监控子系统)、基于TCP/IP的专用网络(传输子系统)、基于ip-san架构的存储器(存储子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及网上巡考的应用平台(应用子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
编码方式采用:H.264或MPEG-4
存储方式:集中存储
(2)教学质量管理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很多高校在传统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中尝试运用网上评教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化工具辅助质量监督体系。
但是相对于网上评教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由于对教师知识产权的保护、教师教学工作的尊重等因素的考虑,并未得到普及和认可。但是,在教学事故的事后追溯、学生投诉的认定以及教学数据库的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视频监控系统还是具有其一定的优势。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处理好相关敏感问题,也成为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的一个方面。
(三)网络摄像机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1)实训室管理
随着高校的实训基地、新型多功能实验室等也不断新建起来,对于管理人员的管理压力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网络摄像机组成的网络监控系统可以成为未来高校实训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已有的校园网络(有线或有线转无线),可以在不布线或者少布线的情况下,完成监控系统的部署;通过网络摄像机对实训室进行实时监控;将时候查证转向实时监控,预防发生;将维护工作由人工定期巡检变为主动提醒模式,实现无人或少人职守,大大减轻实训室维护量,降低维护人员的技术门槛,减少诊断设备故障的时间,提高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高校实训室的最大投入效益;通过网络监控系统来保证实训室的安全、稳定及高效运作,确保实训室设备的使用寿命、安全和良好的运行状态。
主要采用的编码方式:MPEG-4、H264。
(2)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室管理
利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基于TCP/IP技术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可以实现教室的网络集中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基于网络摄像机的数字监控系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监控系统通过多媒体教室端的一台嵌入式视音频压缩编码服务器进行现场画面采集及通过局域网实现高达25帧的动态远程视频图像传输。服务器完全脱离PC平台,采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特别针对多媒体处理而设计的可编程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高;不受到计算机病毒危害;系统采用先进的H.264音、视频压缩算法,使得图像传输更加流畅并且显示更加清晰细腻;内置WEB服务器,可以增强传统监视系统的性能和网络联通性。
3 总结与分析
网络摄像机在高校的校园安全、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都有着广泛应用。通过对相关应用的研究,相关应用具有许多共性和特殊性:
共性:(1)系统架构方面:基于网络摄像机的前段监控系统、基于TCP/IP的网络传输系统、基于集中存储的存储系统;(2)编码方面:主要以H.264和mpeg-4为主。
特殊性:(1)面对的用户不同,其分散于各个独立的智能部门;(2)各自应用平台不同。
基于以上共性及特殊性,设想是否可以建立统一的视频监控系统、传输系统、存储系统,而各自的应用平台可以考虑通过共享这3个子系统,以达到前段摄像机、存储、传输线路共享。
如果考虑到个平台之间存储需要分开,或者访问老系统的已有存储,就需要协调平台之间协议开放,实现前段摄像机、存储、传输线路共享。
参考文献:
篇8
网络社交:消费者掌握营销主动权
在数字媒体时代,人们往往热衷于通过QQ空间、微信、微博等平台以动态方式向好友们传递信息,分享、评价、讨论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际遇与感受,吸引关系链条上朋友的关注和参与。参与网络社交,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催生了广告营销模式的改变。
消费者成为商品信息的传播者。社交网络之所以迅速成为广告营销的“新宠”,在于它适应了人们对更广泛社会交往的心理需求,实现了网络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有机结合。相对稳固的网络社区以及较为频繁的信息交流,使每一个活跃于其中的个体都有可能成为商品信息的传播者,在体验与分享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商品价值与品牌的认知,又一次“营销革命”由此在新媒体时代开启。
受众选择决定商品信息的传播价值。在传统广告营销模式中,色彩、画面、场景等信息的传播价值往往由广告制作者决定,他们的权威性贯穿于整个传播过程,消费者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反观社交网络平台上,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甚至因其群体优势反过来影响广告制作者对商品信息的价值判断。2013年8月15日,欧莱雅奢侈品部门舍弃一线当红明星,邀请Michelle Phan担任其旗下品牌的代言化妆师。Michelle出身普通,却凭着每周更新社交网络平台YouTube上的彩妆视频,始终与网民保持互动,在全世界拥有“粉丝”将近700万,视频点击近10亿次,是一名典型的“自造明星”。与网络明星合作,正是看中了其背后稳定且消费目标明确的群体,旨在有效实现精准的“定向营销”。
群体意识影响广告商品的品牌认同。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消费者主动参与的营销行为并不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而是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尼尔森公司调查结果显示,91%的在线消费者不同程度地信任熟人所推荐的商品。很多时候,数字化时代消费行为的发生是由于网络空间中具有亲密关系的朋友的一句话甚至一个帖子,而并非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在“人以群分”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基于相似社会生活经历与网络媒体经验的群体认同,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商品信息接受的可能性;这一背景下的消费行为,不仅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自身在网络空间中“社交身份”的一种象征。
主动分享:在关系链中拓展口碑效应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意义上以地缘与血缘为基础的社会交往方式正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所谓的“信息关系”。这种与媒介环境高度契合的新型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物理时空的局限性,呈现出明显的虚拟化、多维度以及去中心化的特征,催生了所谓的“信息社会”――所有个体都拥有接受信息的可能性与便利性,也具有传播与分享信息的欲望,一种基于信息共享的新型人际关系正在形成。社交网络平台
的有效运行,取决于群体成员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共享,其在广告营销中的“口碑效应”基于以下几点。
分享的积极性与频繁度。在网络虚拟空间,信誉与口碑较之现实社会更具指标意义,成为保证网络社交行为顺利开展的基石。实际上,QQ空间等社交网络平台上,越来越强调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期构建更加具有可信度的交往氛围和更为稳固长久的关系链条,微信用户关系更是以熟人为主的强社会关系。作为带有一定目的性的社交网络广告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传播效果,有赖于参与者主动分享的积极性与频繁度。2014年暑期,国产电影《后会无期》《分手大师》《小时代3》纷纷利用社交网络媒体展开营销大战:《后会无期》与美团、大众点评、格瓦拉等专业网络平台合作,《分手大师》则平均每月制造一个新话题点,《小时代3》上映前一天已在微博上卖出了4万张票。网友的积极参与和频繁互动最终转化为消费行为,使得这些影片在《变形金刚4》的冲击下依然取得了不菲的票房。
热点话题的选择与讨论。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选择参与者感兴趣的话题以激发最大范围的讨论,是网络社交广告发挥其商品信息传播功能的基础。豆瓣网经常以书评、影评的形式,激发参与者的讨论,实际上起到了推荐图书与电影的作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腾讯公司通过对实时热词的抓取和预判,在足球比赛紧张进行的同时“制造”热议话题,同时根据用户关注热点的变化不断创造新的话题,搭建了一个快速、通畅的互动平台,鼓励参与者进行二次创作与传播,也在客观上提升了广告的传播效率。
对用户行为的精确掌握。近年来,Facebook、LinkedIn等一些主流社交网络推出一种所谓的“社交图谱”,以最大限度延伸网络社交的关系链,提升信息传播与分享的效率和范围。在这种能够表明“我认识你”的网络图谱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向自己认识的人发出邀请,包括家庭成员、同学、同事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关联者,以建构和拓展自己的社交网络。迄今为止,国内主流网络社交平台都在社交图谱的构建上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在技术上实现了对网民兴趣爱好的追踪与分析,描绘出了与“社交图谱”有着密切关联的“兴趣图谱”,大大提升了广告传播的精准化与口碑效应。
情感互动:推动广告话语形态的变迁
实践表明,接受者对产品广告中的情感因素认同度越高,情感互动的积极性越强,购买的欲望也就越强烈。社交网络广告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以更为“隐蔽”的手段将商品的功能、效果与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有机结合,在表达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传播商品信息。基于这一认知,社交网络广告在话语形态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倾向性。
更加关注参与者的情感诉求。基于人际关系链维持的需要,社交网络中的感情诉求显得更为直接,对广告传播的话语模式与效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14年7月,母婴电商的代表“红孩子”启动“爱妻月”活动,官方微博、手机微信、QQ空间均成为其营销手段。从整个过程来看,根据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设计营销环节并推出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广告话语,成为其最大的亮点和成功的基础:首先,“爱妻月”中的“妻”与“七”同音,不仅有利于记忆,更体现了世界杯期间关爱妻子的活动主题,人情味十足;在奶粉、美妆和纸尿裤比价时,制作了“吃进口奶粉,向荷兰看齐”等幽默生动的广告语。这一策略很快吸引了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潮父母们,在传统淡季创下了销售奇迹。
更加凸显参与者的主导作用。在社交网络的平台上,想要以“温和的方式”将营销对象转化为品牌的追随者,必须充分考虑参与者在整个营销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话题的选择与广告植入的方式上更多地考虑潜在消费者的主体地位,才能将口碑效应发挥到极致。2014年,在可口可乐新浪官方微博上经常可以看到“你会用哪种声音来形容夏天”这样的公众互动内容,可选择的答案包括“蝉鸣、海浪、喝完小可的‘AHH’”,还可以由参与者自己填写。对于一向崇尚自我个性的年轻一代而言,这种带有明显“我的消费我做主”的话语策略效果显著。此外,营销团队对于官方微博的留言都会尽量及时回复,以此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牢固的信任。
更加重视参与者的游戏体验。将商品信息有机融入互动游戏,使社交网络广告的话语形态呈现出独特魅力。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网易运用声控技术为桂林三金药业打造“世界杯大声吼”互动活动:用户按住手机屏幕上的按钮,大声喊出自己支持球队的名称,松开按键后虚拟足球就会应声而起,声音越大飞得越远,成功“进球”后还可参加抽奖活动。此外,网易还用“摇一摇”技术为中国移动公司打造“爆笑摇摇看世界杯”活动,与海尔合作开展“集球星卡换奖品”活动。借着世界杯的热潮,消费者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加深了对目标产品的认知程度与接受意愿。
篇9
所谓云计算,就是运用分布式处理的方式,来对网络资源进行相应计算和处理。而且,使用者可以在任何地点利用网络浏览器等方式,来实现对一些信息进行查看和存储,不仅给使用者提供更便利的存储方式,对分散信息资源的整合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服务,也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对提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效果有着极大的作用。通过对云计算技术的实践调查,云计算主要是将相关的信息在电脑上做好存储工作,将这些信息存储到相应的计算机中,并利用云计算技术来对信息进行远程的运算和处理,并保证数据中心与互联网之间产生有效的对接,不仅可以丰富计算机上的信息,同时对提高信息的处理和存储也有着极大的作用。
2高校网路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校网络建设是维持高校发展,确保师生教育和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也就是说,高校网络建设的质量直接对高校的教育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对高校网络建设工作必须重视起来。但是,就近些年高校网络建设的工作分析来看,整体建设效率并不高,尤其是在软件和硬件引入和运营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院校的网络运行效率,增加了软件和硬件引入量,而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却发现存在很多重复建设的现象,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问题,甚至还影响到高校网络的运行效率。另外,诸多的网络建设资源,在长期使用之下,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维护,而由于网络建设资源量过大,使得维护量也较大,维护人员所要面临的维护问题也极为繁琐,再加上维护和修理需要大量的费用,从而影响到高校网络的运营效率,网络资源缺乏实用性,无法满足当今高校师生的使用要求,因此,对高校网络建设的改进势在必行。
3基于云计算技术在高校网络建设中应用优势
3.1提升信息存储的容量以及存储的安全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学的不断改革,高校网络建设也在不断进行着,以往学生以及教师在对高校网络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在数据传输以及存储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U盘等存储工具,数据信息存储容量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在数据存储的过程中,对数据的安全性也缺乏一定的保障。而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高校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利用分布式的存储方式来对用户的信息数据实施管理和存储,不仅为教师以及学生的使用提供了大的存储空间,同时在信息存储上也避免出现U盘存储数据发生丢失的现象,有效的提升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尤其是在病毒的防御上,更有效的防止了病毒的传播,避免病毒对信息数据的破坏,从而提高数据信息使用和存储的安全性。因此说,通过云计算技术在高校网络建设中的应用,不仅为师生提供了海量的存储空间,更有效的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为师生的安全使用打下夯实的基础。
3.2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在相应的办公地点以及办公电脑等了解相应的材料,而且,教师也只有在规定时间内才能对其数据进行访问和应用,教学效率一直不高,教师也会受到工作地点以及时间的约束,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而通过云计算技术在高校网络建设中的应用,教师在家里以及任何场所,只要通过互联网浏览的方式及能够实现数据的传输,而且,云服务器是24小时敞开的,这样教师在完成教育任务的过程就不会受到工作地点以及工作时间的限制,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师的办公效率,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丰富、更多的知识,从而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在云计算技术应用之下,教师的办公也得心应手,尤其是在当今智能手机被广泛使用之下,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来了解相关的教育资源,随时随地的去了解教育信息,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更有利于高校的长期发展。
3.3有效降低运作成本
众所周知,高校在运营的过程中,尤其是网络建设和发展时,需要大量的软件和硬件作为支持,而这些软件和硬件的引入会涉及到大量的投入资金,再加上后期的维护和更新换代等消耗的资金,使得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投入逐渐增大的问题,不利于高校的长期发展。而通过将云计算技术在高校网络建设中应用之后,充分降低的高校终端设备的配置要求,运用简化的设备来实现信息资源、软件资源的共享,减小软件和硬件的投入资金,另外,云服务器在后期维护多由商家来完成,这样就可以减少后期维护的费用,从而有效降低高校网络运作的成本,促进高校的长期发展。
4总结
篇10
网络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其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做到扬长避短,发挥网络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学风建设才能有明显的进步。
1.网络具有丰富性,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路径
。网络能够提供包涵书本知识在内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尤其是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学习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另外,网络还能够提供视、听、说等多种学习形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善了学习效果。网络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为学习提供了方便。
2.网络具有快捷性,学生可快速的获取知识。
网络促进了知识的更新速度,利用网络能够使学生与时俱进,获取最前沿的知识信息。网络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也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它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3.网络具有创造性,能够催生学生的时代观念。
网络使人们的主流意识变得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大学生群体在网民中占有较大比重,他们的学习观念、平等观念、效率概念、全球意识等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痕迹,这些都反映了网络对学生适应时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4.网络具有时空性,可扩大学生的交往面。
网络使人们的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为学生创造了独特的交流空间,可随心所欲的与外界交流,不再仅仅局限于所在地域范围内,通过网络交流,还可以获得不同的认知体验。5.网络具有平等性,为学生提供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在网络这一共用平台上,摒弃了年龄、财富、资历等因素,大家都是平等的。这种空间受到了青年学生的青睐,在网络平台上他们可以学习、求职、竞争、解决实际问题,网络显然已成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新空间。
二、网络对学风建设的消极影响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对学风建设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但若利用不当,可能会给大学生的学习和学风建设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网络具有开放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网络的开放性注定了其内容的多元性,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内容非常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受其影响他们会变得注重功利、失去自我、浮躁,逐渐形成侥幸取胜、爱慕虚荣等偏离传统观念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网络具有个体性,容易使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
青年学生是网络文化的推动者,他们时刻处在网络的大环境中,教室、宿舍、网吧等场所处处有网络,学习需要网络、生活需要网络、娱乐也需要网络,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网络的个体性,使大学生在网络中能畅所欲言、敞开心扉,不用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使他们更能陷入到网络环境中不能自拔。
3.网络的快捷性,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
由于网络提供了充足和便捷的学习资源,大学生可以轻松的学习到各种知识,课堂教学的知识更新速度就显得相形见拙,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如旷课、迟到和早退情况时有发生,使老师的教学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也助长了学生懒散、诚信不足等不良风气的滋生。
4.网络的虚拟性,影响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
有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天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中不能自拔,导致学业荒废,给整个学校的学习风气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虚拟的网络世界,使他们排斥与他人的交流,厌烦现实生活的规则。久而久之,他们渐渐变得自闭、自私、冷漠,对自身未来没有长远规划,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都带来的严重的损害。
5.网络的多元性,使传统校园文化受到强烈冲击。
在传统的校园文化教育中,如教风、学风和文体活动等,都离不开道德规范的范畴。当网络风靡全球时,一些非传统文化的信息覆盖了各大校园,西方的生活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在大学生中迅速传播,导致他们认为传统的校园文化陈旧、不跟潮流,盲目崇洋。大学生正处于各种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容易导致大学生观念的偏离。
三、利用网络推动学风建设的对策
为了克服网络对学风建设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网络对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对网络应用方面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引领优良学风。
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意识到网络对高校学风冲击的严重性,通过网络文明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对网络文化有一个客观和全面的认识,能够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辨别。另外,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划分不同的主体教育板块,也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打造主流校园文化,服务学生成长。
在网络环境下,推动“第二课堂”时要特别注重活动形式,注入“网络”这一新生活动载体,开展网上社团活动、网上心理健康活动或网上文化活动等,给活动赋予网络这一新的生命力,增强校园活动的吸引力,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活动的育人效果,更好的为大学生的成长服务。
3.加强网络舆情管控,消除不利因素。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利用网络积极的一面,必须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把事态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实时掌握校园网络舆情动态,才能及时消除存在于网络中的、影响学风建设的不利因素。尤其是微信在校园中的广泛应用,其信息传播的即时性、随意性、快速性和广泛性,往往会把一个小问题传播并演变成一个校园公共事件。
4.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数字校园。
大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网络,搭建网络学习平台,符合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心理,使学习资源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构建各种网络教学平台、模拟实战平台和网络学习资源信息库,建立一个以学习为主的数字校园,使大学教育适应网络发展要求,推动教育的网络化,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