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课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11 18:1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课程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强化学生校园生活意识,促进学生校园生活规范化管理,学校分别制定出了“晨读”、“午餐”、“午休”、“候车”四项校园生活课程的基本措施要求。譬如,针对午休课课程化管理,学校制定出《午休质量评比工作细则》,对班级学生午休入睡的姿势、速度、纪律、质量等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以及评价操作办法,为学生午休效果提供了管理的基本保障。又如针对“候车课”课程化管理,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学生候车课行为规范》、《学生候车课指导与评价办法》、《乘车纪律评比细则》、《候车值日教师工作职责》、《校车接送学生安全管理制度》、《车管员工作规程与职责要求》等规章,有效地实施了校园生活相应课程规范要求管理监督机制。为校园“生活四课”拟定基本的制度常规,最终为孩子校园生活的课程化系统管理形成常规,能够强化师生们校园生活相应课程教育与受教育的意识,能够提高对孩子校园生活的管理效益。
二、实施校园“生活四课”课程评价管理,把孩子生活管理列入班级管理评比之中。
为真正落实学生校园生活课程化管理,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将学生的“晨读课”、“午餐课”、“午休课”、“候车课”四项管理,列入到了平时班级管理评价之中。下面就以“午餐课”管理为例吧,学校的大致做法是这样的:由于午餐学生有1900名之多,学校在安排好学生分批分点就餐的前提下,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午餐由各班值日生轮流跟班监管班级纪律,对学生排队分餐、按号入座、文明就餐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班级自主评价;二是各班值日师生负责分头组织、评价与报告;三是学校行政人员对各年级每天午餐的情况进行综合性集中评比,每天午餐各年级评定出一个“最优班”,对严重违规的班级给予“亮黄牌警告”。这样操作,能够明显有利于孩子良好用餐的行为习惯形成,也是有利促进了班级自主管理的。
三、“生活四课”课程管理全员化,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管理的实效。
对孩子校园生活实施课程化管理,不仅学校师生参加,凡与学生生活管理相关的人员都组织参与。譬如“候车课”,在接送学生整个过程的管理中,学校始终以安全为核心,除了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教师、生活服务人员参与管理外,学校还建立了接送人员工作档案,把车管员和司机的每月评比资料和司机与他“座驾”的合影资料存入工作档案,学校还每月通过召开司机、车管员、居委会相关人员联席会议,向他们了解并征求反馈孩子们乘车的纪律情况,在他们之间开展月考评工作,使校园生活的课程化管理延伸到校外,顺利地促进了学生相关校园生活管理课程化的实施,提高了学生校园生活管理的实效。
四、“生活四课”课程化管理以指导与监管为一体,促进孩子自律、自爱、自我发展。
在校园生活实现课程化的管理中,学校对孩子的管理十分注意以监督引导并重的办法来调控,如此做法能易于体现出了孩子校园生活的课程化管理效益。诸如,“晨读课”、“候车课”之前,由专任教师要组织孩子快速进教室,维持好纪律;“晨读课”、“候车课”进行时,则由轮值的专任教师指导朗读或书写练习,督导孩子在上学与放学前后学会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学会利用非正常课时间,为孩子提供创造养成自爱、自律、自我提高发展的空间,师生与学生家长对此举反映良好。
五、“生活四课”课程化以评价管理为手段,以规范管理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目的。
虽然学校开设的“生活四课”并非孩子的选修课程,但大体上是按照以教学的分工与教学的基本形式进行操作管理的,这点尤其类似于日常教学的分工与基本形式的评价管理的操作。就拿学校“午餐课”评价的做法吧,为了规范孩子用餐的行为习惯,增强孩子们用餐文明、节约、卫生的意识,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学校向孩子们规定用餐要“有序”、“节约”、“卫生”、“安静”四方面的基本要求。
几年来,正由于学校把学生的校园生活―――“生活四课”当做了课程化来管理,明显促进了学生校园生活管理规范化发展,丰富了孩子的校园课外生活,规范了孩子校园生活的秩序,活跃了孩子校园生活的氛围,提高了对孩子校园生活管理的操作效益,并明显促进了学校整体管理工作的提升。如今,学校的孩子们,坏习惯少了,好习惯明显多了;他们待人礼貌,文明卫生,自信、自尊、自强。家长由原来的担心,逐渐变成如今的放心、开心,家长们也逐渐将孩子家庭生活的管理重视起来了。这些年来,学校违法、犯罪、安全事故率,始终保持着“零”的记录,校园内恶性事件从未发生过,学校先后被评估为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市一级学校、市文明单位、市交通安全学校、市巾帼文明岗,市、区两级“办学行为办学效益评估”连续被评为优秀等次,学校还曾荣获教育部关工委誉为了小学生学习新规范活动优秀奖,还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篇2
《企业管理》课程是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但因为《企业管理》课程不像机电、汽修、计算机、烹饪、美容美发等传统技工专业的专业课程那样具有易于进行实践操作的特点,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概念性技能,以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的条理性等为目标,所以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一直都没有一套合适的方案适用于该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和当前技工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历层次相匹配。因此,在《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以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达成及满足社会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需要。笔者在总结多年《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和学生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当前技工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不一致
通常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中小企业基层管理者、自主创业者、家族企业继承者三项,目标特点就是注重基层管理技能的培养。但是在《企业管理》课程实际的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却更多的是管理理论或原理的讲授以及高级别管理概念性技能的培养,理论性、概念化的教学内容占主体。这些“高大上”的教学内容与技工院校注重实用性基层管理技能、日常工作事务处理能力的培养目标显然是不一致的,也和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层次不匹配。
(二)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方法单一
《企业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因其填鸭式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所以教学效果不好。而教学效果相对较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常用教学方法,因为有些案例比较陈旧或者片面或不够贴近学生生活,甚至有时各任课老师重复使用相同案例,老生常谈,导致学生对案例有距离感,无兴趣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甚至厌烦这种常规教学模式。随着“新三中心论”理念的兴起,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广泛被应用,初期因其教学模式新颖,教师课前准备充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应用的深入,此种教学方法也逐渐被形式化,每一个环节都流于形式,最后的教学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三)校企合作在教学层面应用不够广泛或深入,落不到实处
《企业管理》课程除了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技工院校普遍与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去企业实践实习。这种“学练合一”的一体化教学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因为企业要考虑到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正常化,学校受师资力量和日常教学安排等各种原因的限制,学生深入企业实践实习的机会其实并不多,或者实习的内容是毫无技术含量可言的简单重复性劳动,与学校课堂上学习的管理内容不能对应,达不到巩固拓展,加深理解校内知识的作用。
二、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特点
(一)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学习目标不明确
技工院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偏低,文化基础较弱,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而很多学生对于来技工院校学习的目的也不够明确,对所学工商管理专业更是一无所知。笔者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上都会问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选工商管理专业?对这个专业了解吗?”大部分学生不能明确回答,甚至有部分学生说是家长的安排。这说明,本来很多学生就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是被动的选择工商管理专业,所以他就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这就需要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要应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或方法来使教学内容或课堂活动吸引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结果。
(二)参与性更强,更喜欢亲自去尝试
现在技工院校的学生都是九零后,具有鲜明的个性独特,比较自我的时代特点,不喜欢受约束或被动的接受某些事物,更喜欢参与性强的事物,喜欢亲自去体验去感受。相较于外界强加于他的思想、观念等他更容易接受自己实践所获得的认知。
(三)对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有高度依赖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对于新时代的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和Wi-Fi无线移动网络等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学生对这些事物已经产生了高度依赖性,无论课下课上一分钟不看手机,不上网都会让他们感觉不自在。所以说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等新技术已经对传统课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现在以及未来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三、《企业管理》课程“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应用
显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就需要我们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创新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方法,以应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微课为主体的翻转课堂完成课程主体内容的学习-借助微信、微博、论坛进行课堂的拓展-借助校园现有资源进行实践实习”是笔者在《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上作出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微课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主体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学习
网络学习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网络课堂是集网络教学、数字资源管理、在线视频课堂和学习社区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基于网络和电脑的普及化以及学生自主性发挥的需要,我们可以将《企业管理》课程传统课堂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以微课为主导的线上自主学习,后一部分是回到课堂内的展示、讨论、答疑、评价环节。
1.微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因为技工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基层管理者,技工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目标又不够明确,所以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点的选择,更要注重知识点在应用层面实操性的引导,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用”或是“做”。比如在讲到“人本原理”时除了要将原理的内容进行讲解外,更要详细讲解人本原理在“薪酬、福利、员工活动、员工培训、晋升渠道”等方面是如何体现应用性的;而在讲到“组织”一节时,除了让学生掌握什么是组织、组织产生的原因等基本概念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际运作过程中组织结构是如何进行部门化、如何设定各工作岗位的。
2.微课的自主学习
在微课学习部分,首先教师需要将制作好的或在互联网上下载的质量好的微课上传到网络课堂平台(如果学校不具备此环境,也可以上传到班级QQ群或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电子邮箱),安排学生自行下载观看学习。通过反复观摩微课自主的学习,掌握学习内容后,要完成相应的练习,以检测自主学习的效果,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对本次课程中不理解的部分或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自己的观点想法记录下来,留待回到课堂内讨论解决。在此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不明白的部分还可以反复观看揣摩,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学效果优于教师一人的课堂讲述。
3.回到课堂内的学习
在回到课堂内的部分时,教师可以出题检测微课自主学习效果,也可以要求每个小组或每名学生展示自己对微课学习内容的理解或观点,也可以订正作业,也可以就微课内容进行答疑或组织学生针对与课前微课学习内容相关的某一个题目展开讨论。最后,教师要根据检测结果及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做总结评价,给学生或学习小组打分。本教学环节虽然形式上是又回到了传统课堂中,但是教师只是“主持人”或“评委”身份,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是学生。因为之前学生们都已经自主学习了微课中的内容,有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本环节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课堂气氛会相当热烈。
(二)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新兴通讯平台的应用-课程主体内容的拓展和补充
以微课为主导的翻转课堂形式使学生对课程主体内容有了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和有兴趣的网络联络形式完成课程内容的拓展、补充和延伸。比如网络论坛、微博、微信朋友圈等。
1.网络上与课程相关的论坛、博客的使用
互联网上有很多与企业管理相关的网站、论坛或博客,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既有专业、全面又有时效性现实性的最新案例,又有很多企业管理界人士关于企业管理独到的见解和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优秀资源,为学生提前筛选推荐,引导学生经常访问这些站点,达到扩充课堂知识,开拓思维的作用。例如笔者在新生第一次课时都会要求每名学生在世界经理人网站(http://ceconline.com/)中的经理人论坛、百纳网的百纳企业管理论坛(http://bbs.ic98.com/forum10/)上进行注册,鼓励并要求学生在论坛上跟贴参与案例或话题的讨论,发贴或把微课中学习的内容到论坛中请网友一起探讨或给予指点。同时要求学生在论坛上至少结识一名企业管理从业人员为自己的课外导师,拜师学艺。要求每月汇报总结跟课外老师学习到了哪些管理知识或获得了哪些启示。教师要根据参与者发贴的质量、数量和案例分析报告的情况给予评分。
2.微信的应用
随着微信的流行,教师也可以建立学生的微信朋友圈,时不时穿插一些跟专业相关的案例、实事新闻、专家学者的观点言论,带动学生讨论,引出和引导课堂教学内容,并在此过程中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点赞,鼓励学生,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现有校园资源的利用-课堂外的实践活动
1.校园中的应用实践
《企业管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去企业实践或实习的机会很少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内的资源来完成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时可以去学校的人事部门进行实践或邀请人事部的工作人员作一些实践培训或讲座,学习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时可以去学校机电系或服装系的实训车间进行实践,学习市场营销的课程时可以和学校食堂或超市联合搞营销活动等。在学习“系统原理的应用”一节时,如果单凭微课的学习和课堂上的讨论,学生们很难对系统原理有个清晰直观的理解,那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本校的图书馆以参观访谈的形式对图书馆的图书、职工、管理者、设备、规章制度、文化建设、未来规划日常事务等系统要素进行全面的考查和调研。当然,在调研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作好调研前准备工作,比如学生划分小组、小组分工、预约访谈时间、准备采访文稿等,而调研后要指导学生完成调研报告并展示汇报,最后要评价总结。完成整个过程以后,学生们除了深化理解了系统原理并学习如何应用该原理进行管理外还锻炼了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等。
2.校园中的活动开展
篇3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经济生活越来越要求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更加要求懂得基础会计知识及财务管理知识,尤其是懂得财务管理的实践应用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点从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就业要求方面就能体现出来,一般经管类的毕业生无论是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还是到政府单位就业,都需要有一定的会计学基础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所以财务管理知识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从业人员至关重要。因此,在新建本科院校上好财务管理这门课,尽最大可能的发挥其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现在的财务管理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课程教学目标不是很明确,具体教学内容较为浅薄,针对性不足
财务管理多在第二学年开设,虽有会计基础作铺垫,但学生对公司、证券、财务等专业内容理解还比较肤浅,还很少接触财务类专业课,所以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财务管理的教学无法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等同视之,新建本科院校中对于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偏重的是财务管理相关基础知识的普及。另外,新建本科院校中经济管理类不同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计划与教学任务安排是相同的,所用的教材也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雷同。甚至本科、专科也无太大区别。教师的同一教案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专业、不一层次的大学生。这就忽略了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具体知识需求和具体知识结构的差别,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是很明确。
财务管理课程是新建本科院校中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一般使用同一教材,且总课时较少。这就不可能象教授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那样,对财务管理课程所涉及到的所有的知识都做深入的学习,再加上财务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内容十分庞杂的学科,财务管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学科专业,其中包含着多门次相关课程,因此,财务管理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是不可避免会出现广而浅的局面,针对性不强。
(二)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老套
现在的大学生比较有主见和张扬个性,学习情绪化较重,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学习起来的就会比较积极。对于比较枯燥的专业知识就会积极性下降,学习效率也进而减小。但是现在新建本科院校中财务管理课程所采用的大班教学几乎是普遍现象,受此制约,授课中教学方法陈旧,仍主要沿用传统的以单向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讲授方法,并且大多是以理论上的传授为主,学生们一直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因此要想达到提高学生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学质量。
(三)教学考核方法有待进一步进行创新和完善
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成绩评定上,一般均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期末考试成绩占百分之七十。平时评定成绩和期末考试试卷成绩的所占比例虽然比较固定,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表现为失衡,也就是虽然老师也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或思考题,但是学生往往追求期末突击,临时抱着书本进行死记硬背,仅仅为了通过考试。这种单一的期末成绩评价方式,也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态度,相关财务管理知识并不能够真正在头脑中扎根,很难实现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财务管理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具体改革建议
(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财务管理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财务管理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知识需求和知识结构的差异性要求,可适当增设经济管理类方面的内容,比如,扩大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把握讲授的难易程度。这样更有针对性,既有助于学生们在职业上的发展,也能够满足其在今后工作上的需要。
(二) 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
要实现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目标,就一定要改革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首先,教师应重视财务管理的第一堂课,让学生首先了解财务管理这门课的作用和特点。比如通过通俗易懂的小实例让学生明白财务管理课程与其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在经管类学生的就业、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此调动其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积极性。 另外,在组织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进而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要介绍新知识新理论时,应该运用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先提出具有诱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开始,不断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想象,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气氛的活跃性;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还能够采用案例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每章重点内容的讲解都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比如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资金时间价值及其折算、股票和债券管理、期货和期权管理、风险与收益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考核与激励等内容都有大量鲜活经典的实例可借用。经典案例的分析,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相关理论概念的掌握,更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理论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探索精神;甚至可以允许学生们向老师提问,也可以质疑老师的观点。最后,应该由教师根据学生们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作一下关键问题概括的评述,并指出正确的观点,补充不足,纠正错误,完整准确地归纳概括知识要点。
最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但教师无论针对何种情况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有几点需要注意。即:首先教师要能够较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想,为他们营造一个能够自由讨论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对观点正确或者比较新颖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们进行创新思维,让学生们积极合理地发展个性,对于观点有误的学生要给予理解,要鼓励他们,正确引导他们,尤其是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或偏差要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知道他为什么会理解出现错误和偏差,下次如何找到案例分析的切入点等等。也要重视拓展提问的体现,即将一个问题拓展成几个有关联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以期穷本究源。最终能够做到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重点,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学习、学会发散思维,学到真正的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三)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兼顾平时期末,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所以考核方法的原则应平时期末兼顾,保证记忆的同时,更应重视知识的应用。所以教师除结合各章节的内容布置作业题外,也要组织学生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根据讨论的中心议题写作业或者撰写论文。成绩考核以综合考核的方式进行,课程总成绩由课堂出勤率、实际案例讨论、应用实践的参与程度、作业练习的正确度、小论文的完成状况、期末考试成绩等多个环节评定,这样可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存在的上课听听,考前背背,轻松过关的状况。通过具体的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方法应该能够使学生产生动力与压力,以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并且,培养他们相互之间合作的能力,改变学生们与教师对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过度重视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黄瑞玲.网络环境下财会类专业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析[J].商业会计,2011(24).
[2]李洁.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会计师,2010(07).
篇4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 反思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是如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且是最昂贵的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所需的热门专业之一。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运用适宜的课程教学方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将是该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和教学经验,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反思,以提高课程质量。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至今,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广泛,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体制未能够及时地与之同步变化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教学观念跟进脚步慢
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影响,在如今的教学中,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表现为记忆型和被动重复型,学生仅限于记忆和重复老师给他们的东西,而且课堂呈现出灌输型的特点,整堂课几乎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
2.未能很好的将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社会需求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特别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来说,对实践能力要求更高。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老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理论的应用;缺乏实践锻炼的学生,虽然能够说出满口的专业术语,但却不能加以灵活运用。
3.想法“丰满”,实际“骨干”
在教学改革中,呼应教师充实教学方法,而且很多教师也在不断的思考教学方法的问题,身边也经常听到“应该改变”、“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我想这样会更好”的想法,但在实际中却应用甚少。很多时候,采用的仍然是比较单一的方式,对于渴望获取更多、更新知识的学生来说,无法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学习积极性低,甚至出现厌恶的情况。
4.课堂缺乏感情交流
人是感情丰富并且敏感的动物,他们渴望得到心灵的满足,渴望得到肯定,渴望被人关注,学生同样如此。但在实际教学中,讲台离学生很近,可是老师却离学生很远,呈现出“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的现象。导致如此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习惯于照本宣科,甚至是照答案宣科,很少询问学生的需求,也很少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好与差态度一样,没能给予鼓励、肯定和支持,让学生倍感人情味的缺失。
二、创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式的构想
通过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认为课程必须发挥出其实践性、应用性、趣味性、真实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因此提出一些几点构想。
1.应用案例,折射出知识的真实性
能够让学生感受所学与实际有密切关系,并能够在实际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方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案例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从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里解放出来,它着眼于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性教学机制。 首先,教师要选择好案例,并设计好问题,案例要确保具有讨论性和实际性。一般选择教师自己能把握的、易为学生所接受的案例。在呈现给学生的同时,老师在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提供的情节内容和相关的背景资料,掌握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影响的,以调动学生用以往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此时的教师可对各组讨论进行查视,对于讨论不够积极的组给予启示和提示;对于因某种意见桎梏了大家思想的要进行点拨,开阔其思维;对于讨论激励的,教师不打扰。讨论完后,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发表对案例的看法,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最后老师对讨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学生的热情进行表扬,对有切实意义的处理方案和分析意见进行肯定,对存在偏差的进行指点,让学生在自我认识中成长。
2.通过情景模拟,带动课程进入实践
情景模拟法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所设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预先设定好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所需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课程自始自终有学生主导,充分调动其各自的能力,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比如招聘是人类资源管理最基础的工作,面试的问题、环节、所提问题应获取面试者什么信息、从简历中如何认识应聘者等都能够全方位的锻炼学生应用能力。在模拟中,让扮演招聘方的学生根据所招聘的职位撰写相应岗位的工作规范和岗位说明书,设计应聘申请表、招聘广告、设计有效面试的招聘测试的题目;而扮演应聘方的学生,要做好简历、做好应对面试时的心理准备、熟练相关专业知识等。无论是哪一方,均能够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锻炼,并能够让其提前感受社会。
3.通过体验,让趣味和实践注入课堂
有学者提出了素质的冰山模型,即素质存在于四个层次:知识与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和动机。位于冰上上的知识与技能可塑性强,而冰上下的比较稳定,改变较难。体验式教学法不仅关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更加关注学生社会角色的扮演、自我形象的树立、良好个性的塑造以及积极动机的形成等深层次潜能的开发。比如讲完工作分析后,让学生自己编写相关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有条件时,可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践,从实际中获取相关信息后进行编写;讲完面试技巧之后,要求学生策划自己的模拟面试工作,学生自己布置面试场地、设计基本题目、开展面试、作出初步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中离不开沟通能力,也是最具艺术、最难把握的一项技能。因此,可让学生进入校方合作企业,观察不同人的说法方式和特点、对同一问题不同级别人的沟通技巧,在企业的同意下,让学生分担不同的角色进行体验,感受语言的魅力。
总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兼备的效果,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广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11):67-69.
【2】史宝玉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7,(3):67-69
篇5
销售团队是由致力于共同的销售宗旨和绩效目标、承担一定职责,,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并实现技能互补的异质销售人员所组成的群体。群体中的销售人员是具有多种技能的“多面手”,并享有高度的决策柔性。在这种多功能型的工作团队中,人性假设和人的基本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需要对组织中人的因素进行再思考。crm十分重视销售团队的作用,crm中的某些功能和经营理念可以加强对销售团队的管理和控制。
crm实现客户与企业“双赢”
为了创造更多的客户价值,近来有些企业提倡全员营销。这种营销有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但这种营销思路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因为整个营销管理过程绝不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任务,当一个机构与任何市场发生联系时,这个机构便产生了市场营销管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员营销的概念。全员营销包括营销手段的整体性和营销主体的整体性,营销手段的整体性是指企业对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可控因素进行相互配合,实现最佳组合,以满足客户的各项需求。
这种营销模式更加重视了市场、重视了客户,但要想真正实现这种营销模式确实很难。然后,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领先的管理软件,为这种模式的实现起着支撑作用。crm的建立,可以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库,并基于一定的平台让全体员工来共享客户信息,这样就可以让企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员工都能及时了解和把握客户的需求,并尽量让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而使得全员营销成为可能。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采用全员营销模式,我们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销售趋向多样化、自动化和知识化
篇6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落实这一教育理念的关键要素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如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新的机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如何改善教学环境或创造条件将这些设计付诸实践,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因此,需要我们在课程实践中,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机会和可能,与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在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动手环境中去完成课程的学习,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将来要从事酒店行业工作的新生来说,首先,要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从业特点,培养专业的学习兴趣,树立岗位工作的荣誉感和职业忠诚;此外,还需要明确一名优秀的酒店员工需要具备的良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找准如何成为酒店优秀员工的途径,为自己今后的学习设立目标;最后,要明确今后发展岗位的特点和要求,树立工作的自信心。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新生入门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酒店企业的岗位工作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特点,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探索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专业能力目标上,能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能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能了解酒店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以及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方法能力目标上,具有学习资料的获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以及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思考能力;在社会能力目标上,初步树立积极、诚实、自信的职业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以职业生涯发展为背景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我院酒店专业的《新生专业入门教育》课程设计,是以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背景,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强调“校企共建”,以讲座、座谈及实地见习为主要形式,在与丽笙酒店、柳州饭店、柳州宾馆、丽晶大酒店、南疆宾馆等本地四、五星级酒店共建过程中,多渠道、多途径开拓学生对酒店行业及专业的认识,主动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大学之路。通过多次调研走访,我们将该门课程整合为七个模块,具体如下:(一)专业介绍模块教学内容包括系部介绍、专业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参观校内酒店专业实训基地(包括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调酒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前厅及会议实训室、洗衣房等),目的是让学生增强对专业的认可度。(二)酒店行业认知模块教学内容包括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酒店的工作环境和特点、国内外著名酒店品牌介绍,并以一两家合作较紧密的校外酒店为例,介绍该酒店的员工待遇、发展空间、职业前景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职业发展前景,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职业愿景。(三)职业角色认知模块按照酒店工作的岗位类型划分,初步分为酒店职业经理人角色认知和酒店服务员角色认知等两项内容。其中,酒店服务员部分又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选取就业面向比较广的岗位进行介绍,比如中餐服务员、西餐服务员、前台接待、客房服务员、市场专员、酒店培训生等。目的是让学生能了解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及能力要求等,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一个目标。(四)体验现代酒店模块根据酒店的类型,我们选取两家在本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五星级酒店为参观对象,分别是政务型酒店代表“柳州饭店”以及商务型酒店代表“丽笙酒店”,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内最高等级现代酒店的魅力,重点感受餐饮工作环境、客房工作环境、会议工作环境、前厅工作环境以及员工活动环境。目的是让学生能获得对酒店行业的感性认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中建立起对专业的归属感,并培养专业的学习兴趣。(五)优秀毕业生座谈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转变心态适应大学生活、学会在校学习的方法、学会在酒店中学习的方法等内容,目的是让新生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为自己树立学习的目标,从容面对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六)职业经理人讲座通过邀请本地酒店的总经理做专题报告,由高管现身说法,通过自身的奋斗经历阐述酒店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以及社会能力要求,目的是让新生了解职业岗位的发展前景,为自己树立奋斗的目标。(七)“我的未来我做主”主题总结会本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对专业、行业和职业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因此,在这个模块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是主题发言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我眼中的酒店、我眼中的酒店职业人、我对未来职业的憧憬”等三个方面进行自我总结,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对专业、行业和职业的理解。
四、以学生需要为主体开展考核评价
篇7
本文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研究目标,探索目前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状,从而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探索一条新的路径。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
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能力培养
一、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现状
在管理学基础实际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沿用“原理+例子”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课堂效果的好坏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教师的演讲水平,因为管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懂,因此,只要找到合适的“例子”来讲课就可以了,而好坏对教师而言就只需要“嘴”了。显然,这种模式容易出现以下一些弊端:首先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其次教师实践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经常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在传统的重原理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影响下,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学生普遍缺乏动手的机会。再次从教学内容上看,过于注重教材,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此外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上存在着混淆不清的情况,容易出现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不明晰,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根据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性和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管理学课程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是他们在人才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大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属于基层管理者,也是第一线的管理人员,是一线从业人员与中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笔者认为,改进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相应实践能力:围绕这些能力的培养,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体系,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组织对基层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加强实训教学是社会发展、教学理念进步的一种表现,也是高职教育对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一般要求。高职教育是一种融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纯粹的技能型职业教育,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日常管理活动,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而高职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不满足被动地接受,愿意并能主动地探求相关的知识。理论学习是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的弱项,如果按精英教育的方法,则理论讲授过多,他们是很难接受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以培养生产技术的管理者、技术标准的执行者、创新力的思维者、凝聚力的实施者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三、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设计及相应能力的培养
1.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完成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也要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网络等手段让学生实践管理的相关理论,同时辅以相关知识,开拓视野增进技能。对实务操作进行专题培训,注重实用性和可实施性,紧密结合企业市场和岗位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教学形式包括小组讨论法、案例学习法、模拟法、角色扮演法、专题讲座、亲身实践等。以企业实际实施要求为考核标准,模拟企业环境,实施市场行为。教学效果评估包括理论知识测试,演讲和发言踊跃性、创意和深度,论文、分析报告、企划书等文档写作水平。
2. 在实践教学全过程采用仿真实践教学方式
即学生通过组建的虚拟公司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模拟经营中学习营销,在模拟与现实的竞争中激发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在开展实践性教学中,为了提高效率,将全班学生按自愿组合成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4—6人。人数过多则会降低参与的广泛性。每个团队组建一个虚拟公司,并给虚拟公司命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均以虚拟公司员工的身份参与各项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了实践性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3.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鼓励教师实践
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营销教师专业团队是现代营销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然而目前我国管理学教学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高校专业教师没有企业实战经验,没有进入企业的的体验,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我校开办的企业,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也可以主动和地方企业联系,鼓励教师到企业任职或者兼职,通过亲身的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实践管理经验.其次聘请具有市场实践经验的营销人员来学校兼职指导学生的实践
4. 改变学生的评价体系
通过构建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实验操作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层推进,突出能力考核目标,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价:
方式一、体验性实训考核采取撰写调研分析报告、小论文、网上购物等方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以此锻炼、培养学生商情分析能力和实操技能。
方式二、操作性实训考核评价可以利用实验室软件自带评价功能,检测学生对各模块技能完成情况,通过撰写实训报告检测学生对实践技能掌握情况,锻炼学生商务写作能力,教师可结合职业资格考证的技能题目,进行综合测验,以评价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式三、创新性实训考核依据学生网上商店销售额、好评率、网站策划书等综合评价学生商务运营能力和客观关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只是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方法初探,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要紧紧围绕其人才培养定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学习能力、创新力的培养,促进高职高专管理学教学尽可能向应用型和技能型方向转化。
参考文献:
[1]乔忠.管理学[M].机械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2,01
[2]单凤儒.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3)
[3]曹伟明.高职管理学课程课内实训环节的设计与实施[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0(5)
篇8
【关键词】高职,公关礼仪,课程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要求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联系更加广泛,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应把教育的目标定在主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上,其中,公关礼仪能力就是一种现代人谋求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是现代人能力结构中重要的构成要素。
一、高职学生在公关礼仪方面的学情分析
1、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高职学生公关礼仪意识的逐渐淡化与缺失带来了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从来自就业面试现场与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反馈,有80%以上的学生在面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心理素质较差、基本社交礼仪比较缺乏等。
2、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个性过程中,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都被学生当作了“新潮”、“潇洒”,诸如此类不良行为已严重损害了高职学生的形象,成为学生们健康成长的障碍。
3、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表现出“依附别人、利用他人、以个人为中心”等倾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与其他同学形成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
4、学生的仪容和日常卫生观念淡漠、仪容仪表邋遢、着装不符合自己的气质个性;不能按照时间、地点、场合的不同准确着装。
5、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学生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同学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
究其原因,随着学生网络使用频率的提高,一方面网络会使一些学生受到不良观念的引导,逐渐逃避现实的人际交往和生活,从而在现实世界中呈现出与公关礼仪行为相违背的倾向;另一方面,大学生们在学校得不到完善的公关礼仪教育时,就利用网络上的信息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了层次不统一的对公关礼仪认知的程度。
二、高职院校公关礼仪课程理念的建构
1、公关礼仪课程理念必须体现建构性。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和社会交往中,通过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方式获得的。该理论以重新定位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为前提,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基于这一认识,公关礼仪课程不能单纯地局限于传统礼仪知识讲授,而应通过礼仪知识讲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然后结合某一公关活动情景让学生进行模仿,认真反思和实践各种礼仪规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公关礼仪课程理念必须体现多元性。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只一种,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受多元智力理论启发,公关礼仪课程的评价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并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公关礼仪课程的评价应以质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内容。
3、公关礼仪课程理念必须体现生成性。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理念,它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这种新理念认为课程内容并非事先预设完成,强调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新资源、新思想或新方法。公关礼仪课程不应该让课堂成为教师独享教学资源和信息的场所,而应该鼓励师生加强对话,促进课程发展。师生对话体现的是师生之间的真诚、平等和信任,是师生对知识的共同追求和相互分享。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三、加强高职院校公关礼仪课程建设的对策
1、优化公关礼仪课建设体系。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博采众长、优化组合,形成有特色、实践性强的教学体系。目前的大多数《公关礼仪》教材中,对仪态、言谈、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相对要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不自觉地对美的关注和追求,使他们对仪容、仪表等部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教材中有大量这方面的介绍,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仪态方面的内容,操作性强,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示范、训练和点评,这样才能达到实际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该加大仪态方面的课时,强化仪态、言语、行为规范方面的训练。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构生活化、情景化的教育模式。公关礼仪课程的教学,可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并注重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以强化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如仪式方面的教学内容,可采取讲授、讨论、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强化了理论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对仪表、仪容、礼节等教学内容,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电化教学、理论讲解、示范操作、现场讲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再如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公关礼仪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变化,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公关礼仪情境教学,凭借形象、生动、富有感隋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3、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改变单纯传输、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积极探求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方式方法就成为提高学生相关能力和素质的关键。为此,我们公关礼仪课程在教学中引用了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具体可选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
(1)案例教学法。即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礼仪课的教学中,常常可以在讲授完理论基础知识后,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与本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师针对筛选的案例设置几个思考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解放。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调动每个学生有效参与,导出已讲授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精神的同时,可以强化学生对礼仪问题的思考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应用礼仪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角色扮演法。公关礼仪课堂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模拟教学法,是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运用礼仪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公关专项活动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这种“情景体验,现场模拟”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提高了现场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同时也是对公关礼仪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
4、调整教学评价方式。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是在具体的操作训练中提高公关技能。鉴于此,公关礼仪课程教学应调整考核方式,压缩理论考核所占比例,提高操作训练所占分值。例如,考核内容可分为理论考核、操作训练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理论考核比例为40%,操作训练比例为40%,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和作业)比例为20%。
5、开辟公关礼仪教育第二课堂。礼仪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功效。这就需要学生在认识礼仪的本质,即“礼仪要表达的是对交往对象尊敬友好的意愿,而非简单、机械的外在形式”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学以致用。为此,有必要将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为学生创设所有可能的实践机会,组织学生担任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先生、礼仪小姐,锻炼他们参与社交活动的礼仪能力和自身的礼仪形象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军.教育基础知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3]霍瑞红.浅析工学结合背景下的公关礼仪.现代企业教育,2008(16)
[4]严月萍.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公关礼仪课中的运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5]周益群.浅谈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2008(28)
篇9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教学实践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及本科生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内容是最新的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相关的理论与方法。项目管理课程的内容与现有的面向日常运营的职能管理课程有很大区别,传统的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课程的主要侧重点在于企业日常运营的重复性事务管理,这些课程所教授的管理技能和方法,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项目管理的实践。
1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项目管理是一门需要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而从事项目管理教学的大部分教师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对项目管理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项目管理教学中缺乏相关实战经验,长此以往,课程教学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
1.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项目管理教学的内容局限于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模式局限于课堂上的“传递―接受”的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然而项目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掌握了多少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而在于是否具有项目管理的思维模式,再加上项目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和灵活性很强的学科,如果高校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很难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项目管理人员,其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1.3学生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项目管理课程合班授课的情况居多,在教师进行案例讨论时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学效果不佳。大多数授课过程中期末考核也对学生平时课程的参与程度没有涉及,也缺乏实际项目管理能力的考核,以上原因造成大多数学生在平时很少认真上课,都是在考试前进行理论内容的突击学习。这样的后果是学生的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实际的项目管理能力也不具备,难以适应以后的就业。
2课堂教学改进实例
2.1对学生进行分组,模拟实战教学
在项目管理的课程实践中,尤其是研究生项目管理这一类小班授课的课程,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小组授课的方法。在课程第一课时就以4―6人为一组对班级上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班组成4―5个项目团队。之后再由项目小组自行选出项目管理各个环节中的负责人以及课程作业的分工方案。
在每一章节开始前,可以轮流选定一两个学习小组作为汇报人,利用宣传板或ppt的方式向全班汇报本节学习的重点及对章节案例的思考,汇报结束后还需对其他小组或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汇报和答辩的情况将由老师记入平时成绩。
2.2 提升学生实操能力,把Project管理软件引入教学实践
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中集成了各类实用的项目管理工具,是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必须要掌握的软件工具。但在项目管理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Project软件的操作较为生疏,对软件中许多实用的工具不够了解。因此,为了达到对接市场、从实战出发的教学理念,必须要求学生掌握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在实际的教学中,一方面用总课时四分之一的课时来学习软件的使用,对于有些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需要通过操作软件来实现;另一方面,在期末的考核中,将项目管理软件的操作使用也纳入考核项,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
2.3紧扣实际、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项目管理是一门需要和企业管理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如果还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一方面无法准确反映出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也无法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际中,课程考核的重点在于测试学生利用项目管理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研究生项目管理的课程考核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课堂表现和团队作业占30%;案例展示与答辩成绩占40%;项目管理软件的操作与使用占30%。
3结语
在高等项目管理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与管理实际的不相符合,其根本原因是一方面授课教师对学生还采取传统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学校对授课教师也采取传统的绩效考核办法造成的。要以实践为引导,改革项目管理教学方式,一方面就需要授课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紧跟市场实际,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培养能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学生,为学生将来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在对授课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也应当研究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鼓励创新的授课方式和根植于实际的教学安排。
参考文献
[1] 刘祖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285-287.
[2] 孟曙艳.高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研究[J].成功(教育),2011(02):36-37.
[3] 董新平,蔡迎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03):57-60.
[4] 赵辉,李万龙,郑山红,张丽娟.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1(12):67-68.
[5] 宁丰荣.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06):73-77.
篇10
关键词:医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制定;课程
由于医学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重要性,所以对学科制定和学生培养等问题皆较为严谨,其中公共卫生管理作为新兴学科之一,其课程建设便更加需要符合严谨和创新精神,因此对医学院校中公共管理课程建设进行研究,便显得很有必要。同时强化公共管理课程建设,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疗人才。
1公共管理课程建设的意义
教学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各个行业建设的基础,所以公共管理课程建设不仅关乎到医疗工作的创新,而且还能影响到管理事业的发展,因此公共管理课程的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除此之外,为确保教育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管理者应当将各个学科进行明确划分,构建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和标准,对学习者提供针对性的专业化培养,在强化其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我国医疗教育事业的发展。
2强化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建设的措施
2.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对强化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教学者应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迎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求,以学生为课程主体和中心,针对学生各项需求开展施教,将学生成长状况设定为考核结果,进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体现出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例如: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学者以自身为课程主体,实施“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使学习内容变得枯燥乏味,同时还使教学质量下降。而转变教学观念后,教学者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接受能力等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各项成长与发展,让教学活动更加有育人意义。除此之外,教学者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倾听学生心声,接受学生所提的建议,不断完善教学形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2强化师资团队专业实力
针对强化公共管理课程建设,校管理者应当对师资团队专业实力问题给予一定的重视,并通过强化教学者专业技术水平,实现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建设效果的提升。
2.2.1增强校内师资教育培训效果传统教学专业培训工作过于形式性,所以管理者应当以增强培训效果的方式,实现教学者专业技术水平的强化。在该问题中,管理者可积极邀请该项领域中的专家人士到校为广大教学者进行授课,实现“专业人才从事专业工作”。同时,管理者还要不断对传统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思考,对其实施针对性处理,确保校内教学者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的质量有所提高,以此实现强化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的建设。
2.2.2外派进修学习由于公共卫生管理是新兴学科的一种,所以管理者应积极将相关教学者派往专业高端院校中进行进修式学习,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对其实施系统性培养,以提升教学者专业技术水平的方式,实现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建设的强化。
2.2.3制定学习激励制度为有效强化师资团队,校领导应根据当前师资团队专业能力,并结合高校未来发展建设规划,制定出医学院公共管理教师学习激励制度,激发教学者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通过公布奖励内容,提升各教学者对自学活动的主动参与性,让各教学者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行学习的形式,实现医学院公共管理教学的强化。与此同时,针对各教学者自学成果,可通过公共管理师资能力考核机制进行检查,对专业能力有所提升的教学者,按照学习激励制度上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奖励,并对其实施表彰,为广大师生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各个教学者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强化自身技能,而对专业能力没有改善的教学者,需要对其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让其正确认识到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既没有提升能力,也没有悔改之心的教学者,可对其实施调岗处理,让其他教学者以此为戒。以某医学院校的《教师自学激励制度》为例,该制度中不仅对总体学习目标实施规定,而且还对各项奖励给予明确划分,以此体现出该制度所具有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为教学者自行提升专业能力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保障。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为学校发展建设着想;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教师施教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增强教师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教师的学习权和发展权,推进知识化进程,为医学院校实现更长远的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第二,为激励教育工作者自主学习积极性,医学院校为教师自学科目经考核合格后均对其实行1000-5000的奖励;对自主学习取得相关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均实行报销70%的学费;通过自主学习对教学改革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将对其进行1000-5000元的奖励。
2.3提升师资人员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教学者的工作质量,同时还能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未来成长,所以在思考如何强化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建设时,管理者应当对该问题给予重视,并通过提升师资人员职业素养的方式,实现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建设的强化。
2.3.1内部培训学习相关管理人员可通过开展企业内部职业素养培训教育工作,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党教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为教学者传达正确精神思想的同时,为其树立起良好的事业观和责任观。
2.3.2院校交流学习通过院校交流学习的机会,将教学者派往工作氛围良好的高校中进行交流学习,以此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
2.3.3实施岗位淘汰制实施岗位淘汰制度,将职业素养不高的员工给予调岗处理,为其增加一定的思想压力,让其对职业素养问题起到一定的重视,积极鼓励其自行提升职业素养[1]。除此之外,在制度内容中添加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具有良好工作态度和积极性的教学者,可按照制度对其实施相应的资金奖励或表彰奖励,使制度成为促进教学者强化职业素养的有效措施。以某高校的《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和考核办法》为例。该制度中不仅对指导思想给予说明,而且还对考核范围实施明确划分,体现出该制度所具有的合理性和整体性:一是为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客观地评价教师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整体办学水平,用本办法对教师日常工作表现实施规范;二是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考核范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思想政治表现不合格,每人次扣10分,设基本积分100分,低于30分者,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有违反宪法、法律行为,被司法机关拘留、收审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严重违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者;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在学生中擅自推销各种学习资料或私自收费办班补课者;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不能顾全大局,严重扰乱学校正常工作秩序者。
2.4革新传统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仅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学生朝错误方向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在革新传统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学者应注重学生全方位综合性培养的重要性,正确理解教育工作的使命和意义,将学生各项成长因素列入其中,使教学评价成为辅助学生或监督学生发展的重要教育措施,进而让教学评价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化[2]。例如:某高校教学评价方式中,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组织能力、探究能力、反思意识、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等因素列入考核范围中,用该项办法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综合性培养。并将传统的百分制转变为A、B、C、D四等级划分制,进而减轻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在评价过程中,教学者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其次,自我评价后将评价结果实施互换,开展匿名互相评价。最后,教学者对评价结果进行最终确认。使用该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评价环节中,同时还能很好地体现出该评价结果所具有的客观性。
2.5加强教学实践
为有效强化医学院公共管理教学建设,教学者应正确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而校管理者也应当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发挥积极作用,主动为学生营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公共管理教学建设,促进学生全方位综合性发展。但在此过程中,教学者需要注意到教学实践的秩序性,建议将学生划分出若干实践小组,每次实践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开展实践,保证实践教学过程中拥有良好秩序,以此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例如:以医学院公共管理教学中《医院管理学》学科实践为例。首先,校领导可与当地医疗机构开展积极沟通,为学生应营造出学习实践机会。其次,教学者将学生按照组别划分,逐一带领各小组到医院中进行实践学习,并在此过程中,以医院工作者为主体,学生起辅助作用,为其提供帮助,让学生通过实践逐渐对《医院管理学》的知识有深入了解和认识。最后,在教学实践完毕时,需要让学生对实践经历进行总结,并结合教学内容,叙述教学内容在实践应用中的感想,或延伸至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以此实现医学院公共管理学科的强化建设。
- 上一篇:高校教研室学期工作计划
- 下一篇:生物技术及应用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