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安全医疗应急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11 18:1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足球安全医疗应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学校因素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课程的安排大都以学生是否能够达到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锻炼标准为目的,很少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学之初会开设短期相关教育课程,但大部分内容比较简单,缺乏应有的急救知识,导致学生面对突发的伤害事故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救或互助。在多数高职校园中体育设施维修保养不及时,更新速度较慢,比如:室外的足球门、篮球架、排球网、双杠、单杠、运动场等运动设施,终日风吹、日晒、雨淋,会出现生锈、断裂、老化等损耗,如果不急时维修和更换学生在用它们进行活动时比较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医务监督是学校对学生运动安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运动安全事故发生的同时进行补救的是学校的医疗队伍,医疗队伍的完善可以尽可能的降低运动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
1.2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中的组织者,在课前应对相关体育设施进行全方位检查,此外还应在运动前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全面的了解,如果有学生的身体状况存在问题,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在课程进行中,教师也应时刻观察学生的运动情况,避免因为小小的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更不能因为学生的年龄相对成熟就存在侥幸与放松的心理。作为教师不仅仅要在学生运动的过程中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尽量防止意外发生,还要积极的开设有关的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运动安全知识的普及,以真实的案例为题材,让学生更加直观、有效地对运动伤害事故引起高度重视。
1.3学生个人因素
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文化课占用,使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这是造成学生健康体质不断下降的因素之一,也使学生失去了培养良好运动习惯的机会。到了大学的生活,虽然时间自由度较高,但是由于没有良好的运动习惯或沉迷网络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影响学生健康体质的提高,而体质的下降使运动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由于对体育运动的疏远使学生更加缺少关于体育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是爱好,具有一定的从众性和随意性,很多时候都是满腔热情的参加运动,但对如何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知之甚少。由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相对不够成熟,运动场上喜欢争强好胜,往往情绪比较激动,心情比较浮躁,在动作幅度加大的同时,言语也有可能出现偏激。此刻,情绪化的加重不仅会发生自身运动损伤的情况,也会对其他人产生严重的威胁或伴随着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导致隐患增加。
1.4家长因素
当今社会,工作压力比较大,很多的家长精力都被工作消耗掉,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另外,由于家长自身对体育运动接触的比较少,没有相关的运动知识,缺少对运动安全问题的重视,从而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自然也就忽略了。又有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过多的溺爱,害怕孩子磕磕碰碰,阻止孩子参加一切体育运动,家长过多的溺爱反而使教育进入了误区,这种错误的溺爱导致很多学生运动能力差体质低下,而在这种情况下突然进行一次体育运动就会更加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和事故。
1.5校外因素
近年来校外运动的覆盖范围变广,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比较大,接触的社会人群也比较复杂和广泛,但由于校外运动没有教师现场的监督和保护,所以校外运动的时间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保障高职校园运动安全的主要途径
2.1强化高职体育安全管理意识,形成有效应急方案
近年,体育运动安全越来越被重视,2002年教育部了第12号令,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此令对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要加强高职体育运动安全首先要有机的结合各自校园的实际情况,制订完整、有效的高职运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方案中要对指导思想、组织和领导、人员具体分工、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案等多方面内容加以明确,做到各部门协调配合,保证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避免严重后果的产生。学校安全管理机构要定期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加强对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的管理、监督和评议,建立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努力构建高职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体系。
2.2构建安全的校园基础设施环境,强化教师安全责任感
要加强对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和安全管理,周期性的更新体育器材和相关配套设施,定期对体育场地和器材进行维修和保养,做到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禁止购买与安全标准不符的体育设施。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中的主导者,要先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经常参加有利于自身能力提高的学习,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在进行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以及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时既要注重教授更要重视如何让学生在最安全的情况下学练,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结合社会实践和专业特色不断研发符合我国高职学生的学校体育新课程模式,最大程度的降低高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同时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当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用正确的方法与学生交流并引导。
2.3不断加强自我安全意识,普及体育安全知识
针对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要注重对其进行运动安全知识的教育,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学生组织、社团等丰富的资源,定期举办各种关于体育卫生安全知识的竞赛以及各种体育比赛,将专业知识和体育运动有效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逐渐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开设有关安全教育的专业课程,以此来普及医疗常识和自救本领,进行模拟训练,体验事故的真实性,强化心理接受能力,做到事故发生时能够冷静应对。还应让学生了解一些典型的风险事件,在不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的同时,使原有的心理承受水平获得提高。
2.4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完善专业化医疗队伍
如何加强医务监督,首先要做到以自我监督为主,学生应与医务人员和教师紧密配合,当身体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医务人员,必要时进行医学检查,防止损伤的出现。目前,高职院校均设有医务室,但规模较小、设备匮乏、工作经验相对比较缺乏,出现复杂的损伤状况时判断不够准确,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而每年新入学期间进行的体检也只是些常规的健康检查,一些身体疾病很难被发现,针对这种情况,可选择与规模较大的医院进行长期合作开展体检工作,并要求大学生主动定期到医务室进行身体状况的全方位体检,尽量减少运动损伤与医疗事故。
2.5完善体育伤害事故的相关法律,健全有利于学生体育运动保障的保险措施
基于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复杂多样性和事故处理的多重困难性的特点,急需政府立法部门制定针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法规,使学校体育伤害的责任和义务都有法可据。另外,我国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够完善,政府相关部门、社会保险机构和高校共同研究,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我国普通高校实际情况的学校体育伤害的保险制度,使高校体育事故的赔偿责任社会化,最大程度上减少因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给学生家庭和学校带来的负担。
3结语
- 上一篇:病案管理制度
- 下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