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范文
时间:2024-04-11 18:1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S6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070-02
黑皮冬瓜呈圆、扁圆或长圆形,瓜皮淡黑色,多有1层白色蜡质粉末。肉厚色白,疏松,营养元素丰富,富含VC,利尿止渴,可烹制冬瓜美食佳肴,是家庭靓汤的首选材料,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冬瓜的加工产品深受海内外消费者欢迎,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蕉岭县于2002年早造引种黑皮冬瓜,2003年后逐步扩大种植面积,2004年开始成为蕉岭县冬瓜种植的当家品种,目前在蕉岭县各镇都有种植,分春、秋季种植,以秋瓜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品质最好;收获期春瓜在6―7月,秋瓜在10―11月,常年旺季产地供应价600~700元/t。2012年,在蕉岭县长潭的新泉、白马、高陂、麻坑、长潭、长东等村种植32 hm2,根据调查平均单产112.5 t/hm2,田头收购价0.60元/kg,产值6.75万元/hm2,比种水稻可增收4.8万元/hm2,经济效益较好。
黑皮冬瓜具有4个方面的优势:一是高产。黑皮冬瓜是蕉岭县近年引种的高产优质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面积大,叶色深绿,主蔓13~18节着生第1个雌花,以后每隔3~5节着生1个雌花,少数隔1~2节着生1个。瓜长棒形,上下端一般较均匀,长60~90 cm,横径15~30 cm,老熟瓜色黑绿,无白色腊粉;肉厚5~11 cm,单瓜重一般9~28 kg,平均年单产112.5 t/hm2,产量最高可达150 t/hm2。二是适应性广。黑皮冬瓜早造全生育期160 d左右,晚造全生育期130 d左右,适应蕉岭县各地双季栽培;对土壤适应性广,不论平原还是山区,在土层深厚、基肥、追肥、光照充足田块种植均能获得高产。三是品质优。黑皮冬瓜组织致密,成熟瓜耐贮运,且富含维生素、淀粉及各种氨基酸,味浓、微甜、鲜嫩可口,质凉,解暑解热,有美容功效。冬瓜不含脂肪,含钠量极低,有利尿排汗之功效。因此,常吃冬瓜有明显地减肥轻身作用,也是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理想蔬菜,是保健长寿绿色食品。四是抗性强。黑皮冬瓜生物学产量高,需肥量大,蔓粗壮,叶柄长,叶面积大,叶色深绿,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病虫害较少,且耐旱、耐热能力强。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土壤选择
选择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前作稻田的地块,做畦的方向以南北走东西向为佳。忌连作,最好能实行水旱轮作。
2 播种育苗
春冬瓜要争取在芒种前后坐果,才能避过高温多雨的气候,因此播种期应安排在1―2月,且早播比迟播好。早播应采用塑料薄膜拱棚育苗[1]。播种前进行摧芽,使种子发芽快,出苗齐。播种后至子叶展开前不揭开薄膜。出苗后,晴天气温较高时应及时揭开薄膜,力争多照阳光,寒潮侵袭时要做好防寒保苗工作,除盖好薄膜外,可在薄膜上加盖稻草。移植前7~10 d要揭膜炼苗,晴天土壤干燥可在中午进行淋水。秋植冬瓜采用浸种催芽后直播,应在小暑前播种,以免生长后期被寒潮侵袭而受害[2]。当冬瓜苗长出2~3片真叶、苗龄20~25 d时即可移苗定植。
3 定植
畦宽130 cm包沟(畦面100 cm,沟30 cm),畦高40 cm左右,定植规格:春植株距为70~75 cm,栽植9 000株/hm2左右;秋植株距为60~65 cm,栽植10 500株/hm2。
4 田间管理
4.1 肥料管理
冬瓜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因此,整地起畦时,在畦中间开深沟施腐熟猪牛粪23 t/hm2、麸肥0.6 t/hm2、过磷酸钙0.6 t/hm2的基础上,定植后每隔7 d左右在晴天淋水肥1次,每株施10%~l5%人粪尿或5%~10%尿素溶液1~3 kg,前期苗小薄施,后期苗大浓施。发现植株徒长,应及时剪除侧蔓。冬瓜的重点追肥应从引蔓上棚到结瓜后,瓜仔重达5 kg左右时进行[3]。这段时间,除淋人粪尿外,可施腐熟麸肥1 t/hm2、复合肥0.75 t/hm2,全期共追肥6~8次,施肥总量约为尿素2.7 t/hm2、磷肥0.75 t/hm2、钾肥0.75 t/hm2,前期占总量的1/3,中后期占总量的2/3。
施肥应做到“三忌”:一忌把肥水淋在植株头部;二忌下雨时或雨后立即施肥;三忌偏施氮肥,特别是速效氮肥。施肥原则:勤施薄施,前轻后重,氮、磷、钾合理搭配。秋植冬瓜育期较短,施肥量可适当减少。
4.2 水分管理
冬瓜根系发达,叶面积大,水分蒸发多,因此冬瓜对水的要求比其他瓜类高。晴暖天气,土壤干旱时早晚淋水。瓜蔓上架后,需水量逐渐增多,开花结果期达到高峰,这段时间应经常淋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晴天每天至少要淋透水1次(切忌在午后淋水)。下雨期要注意排除渍水,以防引起病害。采取前10~15 d减少用水量,并把水沟渍水排干,提高冬瓜贮运性能。
4.3 植株管理
插竹引蔓及植株管理是冬瓜丰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冬瓜一般在主蔓结瓜,为了减少养分的消耗,应及时摘除侧蔓,培育健壮的主蔓,同时还要进行压蔓。在插竹后进行压蔓,方法是将瓜藤在株距范围内呈圆形或椭圆形盘旋,选晴天每3~6节用泥块压住节间,共压3~4处,待瓜藤压至16~18节后再引蔓上架。
冬瓜棚架的插竹引蔓,除考虑叶片分布均匀,提高光能利用率外,还要考虑把理想的坐果节位放在棚架的合适位置。因此,搭架引蔓可采用鼓架龙根法,即当植株蔓长100 cm左右时,用3支竹竿搭成鼓架,在离厢面1.2~1.3 m处横架1根较粗的竹竿,连贯各鼓架作龙根,使支架更加牢固。待瓜蔓长到16~20个节位时便可引蔓上架。引蔓时最好把所留的瓜吊在龙根竹下,并有计划地把瓜蔓引向坐果的西面,以减少阳光对果实的曝晒。至冬瓜长到4 kg左右时,用布条或绳套住瓜柄,系在篱竹顶部的龙根上。结瓜后,对于上部的瓜蔓,再任其继续生长,保留8~13片叶后即摘除项部(摘心),使养分集中供应果实,并利用这些叶片遮盖果实,确保瓜不受太阳灼伤,提高贮运性能和贮存时间[4]。
4.4 选留瓜
要使冬瓜提高单产,在植株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就要通过提高坐果率来实现。因此,坐果率高低和果实大小将决定冬瓜的产量。瓜蔓生长一般从细到粗,留瓜时应在瓜蔓生长最粗大的节间段选留。选择幼果要求呈圆筒形,上下部大小一致,肩宽而平、项圆钝,全身披茸毛且具有光泽,节位在23~33节最理想。选好幼瓜后,应及时摘除其余的瓜仔,并供应充足的肥水,进一步加强管理,以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
影响坐果的客观因素是气候。一般以20~25 ℃、南风、南雾的条件下最适宜。而东风、北风或东北风、大雨等则不利于坐果。如果遇到不良气候条件时,可采取补救措施,即在早上日出前后1 h内,给刚开放的雌花进行人工授粉(摘1朵新开放的雄花在雌花顶端轻擦几下即可)以提高坐果率,也可采用15~20 mg/kg 2,4-D处理瓜柄,或喷防落素等措施提高坐果率[5-6]。
5 病虫害防治
冬瓜的主要虫害是蓟马,可用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或10%金永安2 000倍液,或90%万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进行喷雾,各药剂交替使用,每隔5~7 d喷洒叶底面和蔓、瓜。
主要病害是疫病,防治方法:一是坚持轮作;二是加强田间管理;三是化防措施:化防在冬瓜10片叶时开始,每隔7~10 d喷药1次,可选用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600倍液,或0.6~0.8 °Bé波尔多液(即配即用),以上药方任选1种交替喷洒叶底、叶面、蔓、瓜、地面[7]。
6 采收
冬瓜一般坐果后60 d左右,表皮茸毛已脱落且坚硬发亮,植株的大部分叶片仍青绿便可采收。采收过早,不耐贮运;采收过迟,影响食用品质。
7 参考文献
[1] 张星.丹巴县黑皮冬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96.
[2] 傅启海.黑皮冬瓜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12):210-211.
[3] 张建祥,郭振升.北方大田直播支架栽培黑皮冬瓜技术[J].北方园艺,2012(19):39-40.
[4] 黎文之.黑皮冬瓜盘蔓矮化高产栽培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2(6):31.
[5] 袁文先.黑皮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12(6):28.
篇2
摘 要 :介绍了 广东省农科集团良种苗木中心选育的冬瓜一代杂种新品种——特黑杂交黑皮冬瓜的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植株生长旺盛,抗病,适应性广,瓜形炮弹形,单瓜重15 ~ 20kg,皮墨绿色,光滑,肉厚,优品,丰产。适合广东、广西、海南等华南地区春秋种植。
关键词 :冬瓜;一代杂种;品种特性;栽培技术
冬瓜原产我国南部和印度一带 , 适应性强,栽培容易,高产稳产,耐贮运,供应期长。冬瓜嫩瓜和成熟瓜 除 可供 鲜 食外,还可腌渍成蜜饯,制成冬瓜片,糖果,或脱水制干等。 另外,冬瓜 种子和果皮可作药用,有消暑解热功能,特别是夏秋季节,食之能利尿止渴,为南方各城乡夏秋淡季蔬菜供应最多的瓜菜 ,年播种面积80万亩以上。当前,我省黑皮冬瓜的主栽品种仍以农家种为主,由于市场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日趋提高,加之菜区病虫害发生严重,农家种已难以满足生产需要,迫切需要抗病、优质的品种更新换代。为此, 广东省农科集团良种苗木中心根据我省生产与市场的需要,于2006年培育出了特黑杂交黑皮冬瓜新品种,为充分发挥其优良种性,现将其品种特性及其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特性
特黑杂交黑皮冬瓜新品种是以选自东莞地方品种的自交系GD024与选自南海地方品种的自交系GN-157杂交而成的一代杂种。该品种经2年试验示范种植,表现为植株生长旺盛,整齐一致,坐果能力强,瓜形整齐,果实炮弹形,瓜长55 ~ 65cm,横径25cm,单瓜重15 ~20 kg,皮墨绿色,光滑,肉厚5.5 ~ 6.5cm,肉质致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商品性高,品质优良,且丰产,每亩平均产量可超过7000kg,比农家种增产15%左右。春播生育期约100 ~ 120天,夏播生育期约90 ~ 100天,抗枯萎病、疫病,适应性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春秋均可种植。
2 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
在广东地区, 特黑杂交黑皮冬瓜 春植适播期为1 ~ 3月,秋植播种宜在6月 ~ 小暑前。春植采用育苗移植方式,有利防寒,可提早种植;秋植用营养杯育苗移植或经浸种催芽后直接点播到大田。育苗移栽时,在3 ~ 5片真叶展开后选晴暖天气移至大田种植。
2.2 选地定植
选择前茬为水稻或甜玉米的地块为宜,土壤宜 选择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 起宽畦,畦宽2 ~ 2.5m包沟,畦高0.5m左右,采用高畦阔坜水坑栽培。 行距1.8m,春植株距0.8 ~ 1m,秋植株距0.5 ~0. 7m,亩植500株左右。
2.3 肥水管理
特黑杂交黑皮冬瓜吸肥能力强,整个生育期要求有充足的肥水条件。基肥以鸡牛粪等农家肥为主,要求亩施1000 ~1500 kg农家肥。促苗肥以复合肥为主,花谢后及时 追肥,以 补充植株对养分的需要,一般每7 ~ 10天追1次肥,每次复合肥40 ~ 50kg,另外可追加适当的腐熟人畜粪尿。 在追肥时,要注意“四不”:⑴不要在大雨前追肥;⑵不要在大雨后即施;⑶不要偏施氮肥,注意N、P、K结合;⑷不要每次追肥均淋于植株头部,以免导致根部吸肥力减弱,或浪费肥料及引发病害。 在坐果前中期,可喷施1 ~ 2次叶面肥,补充营养,促进开花坐果。在植株生长期间,注意保持土壤水分,干旱时要淋足水或进行沟灌。采收前10 ~ 15天减少用水量,以提高冬瓜贮运性能。
2.4 植株管理
特黑杂交黑皮 冬瓜的植株生长旺盛,对植株的管理是能否取得高产稳产的关键之一。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2.4.1 压蔓 冬瓜容易产生不定根吸收养分,故应重视压蔓。压蔓时,将每株瓜滕在本植株周围畦面打个圈,每隔3 ~ 4天选晴天用泥块压住节间,只压3 ~ 4处,使节间增生不定根,待瓜滕在畦面压15个节后,才引蔓上棚。
2.4.2 插竹引蔓 用3 ~ 4支竹竿搭成鼓架,上面横架一条较粗的竹竿,连贯各鼓架作龙根,以求稳固。当瓜蔓长有16 ~ 18个节时便可引蔓上架,引蔓时根据畦的方向进行,围绕鼓架反时针打圈引蔓上棚,有计划地把瓜蔓引向西面,利用本身的蔓叶遮挡果实,以减少冬瓜日灼病。
2.4.3 及时打岔及留瓜 摘除全部侧蔓,定瓜位置控制在23 ~ 35节,28节最佳。坐定瓜后,留10 ~ 15片健全叶打顶。
2.4.4 护瓜 冬瓜个体大,重量大。为确保冬瓜免被风吹而落瓜,当果重有5kg左右时,便要用绳套住瓜柄,然后再缚在篱竹顶部龙根上。
2.5 病虫害防治
2.5.1枯萎病 以预防为主,选择水旱轮作地块种植,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定植时灌800倍敌克松。发病前期可采用灌根防治,可选用枯萎立克600倍液、95%绿亨一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特效枯萎净200倍等。
2.5.2疫病 进行轮作换茬,苗床用25%甲霜灵粉剂(8g/m 2 ) 消毒。种植田块增施底肥,适当控制水。结瓜后,垫草或搭架吊瓜或垫高,雨季适当提前采收。药剂防治可使用安克1500倍液、77%可杀得粉剂400倍液、金雷多米尔1500倍液,喷洒和灌根同时进行效果更好。
2.5.3 缺锌 用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每个5 ~ 7天喷1次,连续喷施3 ~ 4次。
2.5.4 蓟马 使用高效大功臣1500倍液、海正灭虫灵1000倍液、好年冬600 ~ 800倍液、菜喜1000倍 液 、或杀灭威1000倍液喷雾。
2.5.5 白粉虱 选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对粉虱特效;或喷施25%甲基克杀蜗1000倍液,对成虫、卵、若虫均有效。
2.6 采收与贮藏
食用老熟冬瓜,不宜雨后马上采收,自采收至贮存过程中,须小心搬动;贮藏地方要阴凉,通风,干燥,贮藏期间应及时检查,挑出病、烂瓜,避免传染。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菜篮子工程办公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蔬菜新品种新技术 [M ]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
篇3
关键词:肉用南瓜;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2.1 文献标识码:C
黑龙江省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100~150d,10℃的积温在2000℃~2700℃,年平均降雨400~600mm。尤其是东部浅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偏漫岗地多,土壤富含有机质,生长季节温光资源优越,秋季温差大,十分有利于南瓜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无工业污染,且病虫害发生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可为开发绿色南瓜保健品提供优质原料。现代研究表明,南瓜果肉中,含有多种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多糖、矿物质等,果肉中维生素A的含量居瓜菜之首,营养丰富且全面。南瓜的保健和食疗效果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大力开发,肉用南瓜的订单种植经济效益也逐年提高,种植面积显著增加。
1 选地与选茬
肉用南瓜较耐旱、怕涝,喜欢偏酸性肥沃土壤,根据这一特性,应选择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的,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缓坡漫岗,交通相对方便地块。不能选在低洼易涝,遇雨积水的地块。土质方面,以松软的沙壤土、轻粘土为宜。重粘土,盐碱地,白浆土不宜种植肉用南瓜。茬口以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为最好,忌与同科、同属作物及茄科作物重茬迎茬,种植肉用南瓜的地块最好3~5a轮作一次。同时应注意前茬作物避免使用豆磺隆、莠去津,氟磺胺革醚,有机磷杀虫剂等残留高的农药,否则,影响肉用南瓜的生长及品质。
2 整地与施肥
提倡秋季深松整地,春整地要早,顶桨打垄,提高整地质量,起垄后镇压,防治水分散失。肉用南瓜苗期需肥量较少,进入果实膨大期对氮、钾的吸收量急剧增加,而对磷的吸收量增加较少。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以氮、磷、钾最多。经测算,每667m2生产2000kg肉用南瓜,需要吸收氮8.2kg、五氧化二磷2.8 kg、氧化钾10 kg。施肥的原则是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底肥与追肥相结合。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每667m2施有机肥3000~4000kg,并配合施入符合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南瓜专用复合肥25kg;或单施专用复合肥50kg,结合整地深施于播种行内。
3 选种与处理
根据当地积温及生育期,选择具有一定耐寒、抗病、高产、优质的肉用南瓜品种,要求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直接供给市场食用的可选用谢花面、龙早面、龙圆香栗、金香栗等适口性好、肉色美观、气味香甜的品种。若大面积种植,一般都是与南瓜粉加工企业订单种植,则需要根据要求选用出粉率高的品种,经试验可选用短蔓金太阳、红金2号、红栗四号等红栗类型杂交种为宜。种子一定要精选,做发芽试验,确保发芽率达到95%以上,播种前3~5d进行晒种消毒,选用含有杀菌剂、生物杀虫剂、生长调节剂成分的南瓜专用种衣剂包衣处理。为防止种子因包衣处理后发涩,机械播种出现缺苗现象,经包衣处理后的种子可按40:1比例加入剂混合,起到作用。
4 播种与方法
露地种植的播种期要求地温稳定在15℃以上,出苗期躲过终霜期。龙江省东部山区一般为5月10~15日。不宜过早,早播即使出苗能躲过终霜,在花分化期间,如遇早春低温,则出现雌花早于雄花,造成授粉结瓜拖后,影响结瓜数量。种植方式采用65~70cm垄宽,提倡隔垄种,种一垄、空一垄,株距45~50cm,将种子单粒点播于施肥行,亩保苗1100~1200株,每667m2用种量0.5~0.6kg,这种方式既利于通风透光,雨后又可及时降低田间湿度,防治疫病发生,还利于瓜授粉和田间管理。播种方法干籽机械直播;浸种或催芽后人工创埯播种。大面积订单种植一般采用机械干籽精量直播,播种时要勤检查播种质量、覆土情况,避免出现缺籽造成缺苗现象,同时在空垄上种植备用苗。
5 田间管理
5.1 土壤封闭除草
肉用南瓜播种后3~5d进行苗前土壤封闭除草。由于南瓜对除草剂敏感,多数除草剂会对它产生药害慎用。配方1:每公顷用96%异丙甲草胺2000mL或72%异丙甲草胺2500~3000mL加50%扑草净500g~750g;配方2:每公顷用96%异丙甲草胺1500mL或72%异丙甲草胺2500mL加48%异草松500mL加50%扑草净500g。以上2配方均兑水600L,在无风天,早晚均匀喷雾于地表,如果出现较多明草,每公顷加20%百草枯2000~3000mL。
5.2 及时定苗补苗
当苗出齐后,进行田间查看,发现缺苗及时补种(栽)。
5.3 苗后茎叶处理除草
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12.5%拿捕净1500mL或60%精稳杀得1000mL或15%精喹禾灵500ml兑水300L,当杂草2~3叶期,均匀喷雾于杂草茎叶;阔叶杂草或混生杂草每公顷用20%百草枯3000mL兑水加防护罩人工定向喷雾于杂草茎叶。苗后茎叶处理要求药剂用水量小,雾化好,尽量避免药液通过杂草叶片滴落于地表。
5.4 中耕作业
肉用南瓜苗期生长快,长出第一片真叶即可铲地,以提高地温,促进生长,做到二铲二,伸蔓前必须结束铲,田间作业时将出现的杂草彻底干净除掉,不要损伤幼苗。
5.5 整枝、去根瓜
小面积种植时必须进行此项作业。大面积种植也尽量进行,主要是单蔓整枝,保留一个主蔓,将其它侧枝全部去掉,越早越好。根瓜一般是在5~6节以内的第一个瓜都小、畸形,影响以后结瓜数量及重量,必须尽早去除,从第二个雌花开始留瓜。
5.6 人工授粉
为提高座果率、增加产量,进行人工授粉。以早晨5~8时最佳,方法是摘下雄花剥掉花冠,露出雄蕊,把雄蕊花粉向雌蕊柱头上涂抹,可供2~3朵雌花。大面积种植或几户连片种植时,可以引进蜂群,进行蜜蜂授粉,每公顷放蜂2~3箱,可提高产量20%左右。另外,在开花期与果实膨大期,选用磷酸二氢钾等白瓜专用叶面肥,进行叶面追肥2次,可促进授粉受精和果实发育。
5.7 病虫防治
东部山区病虫害发生轻,但也有发生,需经常田间观察。主要病害为疫病,发生初期可用18.7%凯特(烯酰吗啉,吡唑醚酯)水分散粒剂75~125g/667m2或60%百泰(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100g/667m2,兑水进行喷雾,隔7~10d1次,连续2~3次。后期发生虫害主要是以二十八星瓢虫为主,发生初期时可选用药效高,残留低的生物杀虫剂,如2.5%菊酯类农药15~20ml/667m2,兑水喷雾和生物碱类农药等。
6 成熟与收获
授粉后50d左右,整个肉用瓜呈现橘红色,表皮较硬,根据订单收购日期与进度确定摘瓜时间,随摘随卖,最好不隔日,肉用瓜出售结束后进行大田收获,不与秋收争时。
经试验,东部山区种植肉用瓜与种植其它作物相比,具有经济效益高,且省工、省时、提早出售,深受种植户欢迎。
参考文献
[1]刘洋,屈淑平,崔崇士.南瓜营养品质与功能成分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瓜菜,2006(2):27~29.
[2]张华,王静,王晰.南瓜中γ~氨基酸与18种氨基酸的测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37):108~109.
[3]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图解[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篇4
摘要:针对平利县冬春季低温寡照的气候条件和人多地少的自然条件,采取简易保护地栽培措施种植时令蔬菜,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效益。春黄瓜—夏秋莴笋—越冬芹菜一年三茬栽培就是平利县蔬菜栽培模式中的一种,三茬蔬菜667 m2产值能达到3万元左右,在同类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时令蔬菜;春黄瓜;夏秋莴笋;越冬芹菜
平利县地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是陕西省东南边关县,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该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3.9 ℃,降水量897.4 mm,日照时数1 668.2 h,无霜期245~250 d,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多川道坝子,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空气清新,适宜种植蔬菜,尤其是平利县城郊,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平较高。然而近年来随着市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郊蔬菜种植发展过程中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地农技部门和菜农通过积极探索,确定了以发展塑料大棚简易保护地时令蔬菜栽培为主的种植模式,通过精耕细作、合理倒茬提高单产,不但保证了蔬菜市场的供应,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667 m2产值达到3万元左右。现将当地春大棚黄瓜—夏秋莴笋—越冬大棚芹菜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及效益
第一茬春大棚黄瓜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3月上旬至中旬移栽,4月上中旬产品陆续上市,7月上旬拉秧;667 m2产量5 000~7 000 kg,产值1~1.5万元。第二茬夏秋莴笋于7月中旬至下旬播种,8月中旬至下旬移栽,9月下旬上市,10月中旬收获完毕;667 m2产量3 000~3 500 kg,产值0.6~0.7万元。第三茬越冬大棚芹菜于8月下旬播种育苗,10月中旬至下旬移栽,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收获;667 m2产量4 000~5 000 kg,产值0.8~1万元。三茬合计,667 m2产值为2.4~3.2万元。
2 春大棚黄瓜
2.1 育苗
2.1.1 品种选择
选择商品性好、前期耐低温弱光、生长势强、早熟的品种,当地首选津优二号。
2.1.2 育苗方式及播种期
采用营养钵育苗,适宜播种期为1月下旬至2月上旬,以阴尾晴初天气为好。
2.1.3 播种前的准备
2.1.3.1 苗床准备 选择光照充足的大棚做苗床,苗床宽1.2 m,位于棚中间,距离棚头2 m以上、棚侧边1 m以上。播种前1个月左右做苗床,将床土翻好后泼施人粪尿,沤制2周左右,然后将床土过筛备用。在制作苗床的同时烧制火粪,方法为:在柴草上压上园土烧,烧好后筛出细土泼人粪尿沤制。
2.1.3.2 营养土的配制 播种前10 d,将火粪和过筛床土按1∶4的比例混合,每100 kg混合好的营养土中再加入美国二铵0.5 kg和多菌灵100 g。
2.1.3.3 营养钵的摆放 播种前2 d,往8 cm×10 cm的黑色塑料营养钵中装营养土,边装边摆放,装土量应与营养钵口齐平。摆放完毕后,将苗床四周用土填实,以保证营养钵摆放稳定。
2.1.4 播种
2.1.4.1 浸种催芽 将种子放入55 ℃的温水中浸种,待水温自然冷却后再浸泡2~4 h,然后用纱布袋沥干水分,将种子放在30 ℃左右的条件下催芽。若没有催芽箱,可用厚棉纱袋将种子裹严放入陶瓷缸中,放在炉边(应注意变换方向)或温度合适的地方进行催芽。催芽过程中可用30 ℃左右的温水淘洗3~4次,以保温保湿。一般经过12 h左右,待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1.4.2 播种 将苗床内的营养钵浇透水后,用细筛在营养钵上轻筛一层细土,向每个营养钵中播1粒种子,播后用细土均匀覆盖,然后在营养钵上覆盖一层白色地膜,并搭建苗床小拱棚,拱棚上盖草帘保温(白天揭,晚上盖)。
2.1.5 苗床管理
播种后一般72 h内可出苗,苗基本出齐后,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小拱棚上的草帘尽量早揭晚盖。苗期水分管理要求见干见湿,尽量保持苗床干燥,在幼苗生长过程中不干旱则不浇水,但每次浇水必须浇足,并要选在晴好天气进行。当瓜苗长出2片真叶后随水施肥,追施10%的淡水粪,一般不使用化学肥料,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施肥2~3次。在苗床管理中后期,应通过通风等措施逐步使幼苗适应大田环境。苗床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是保持苗床干燥,同时配套使用药剂(常用药剂有百菌清、多菌灵、杀毒矾等),可有效防治猝倒病、沤根等病害的发生。
2.2 大田栽培
2.2.1 定植棚的选择
选择前1年未种过瓜类蔬菜,且前茬在春节前能结束收获的大棚。
2.2.2 整地
前茬收获后及时将大棚清理干净,然后犁地翻垡,667 m2撒施美国二铵20 kg,定植前用微耕机细耙两遍,将地整平待用。
2.2.3 定植
2.2.3.1 时间 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选择有利时机定植,保证定植后有5~7 d的晴好天气。
2.2.3.2 规格 小行距40 cm,大行距84 cm,株距33 cm,每667 m2栽植3 000株左右。
2.2.3.3 开厢 幼苗栽后开始开厢,使定植厢形成60 cm宽的凹槽形厢面。
2.2.3.4 铺设滴灌带 采用直径5 cm左右的滴灌带,在每厢黄瓜两行正中平铺1条,管的起始端与主管道用三通相连并分别设置开关,主管道一般与水泵相连。
2.2.3.5 铺膜 选用1.3 m宽的黑色地膜,进行棚内地膜全覆盖栽培。
2.2.4 管理
2.2.4.1 前期管理 定植后1周内扣棚增温缓苗,但如果天气过于晴朗,则需要适当通风降温,以防烧苗;覆盖的黑色地膜也可适当掀起露出土面,以利透气。1周左右黄瓜陆续长出新根后,可淋1次水并及时将缺苗补齐,之后进行正常的通风管理。定植10 d后黄瓜生长已步入正轨,可淋10%的淡水粪1次,施肥后逐步将地膜恢复全覆盖。随后10 d左右的时间内不要追施肥水,适当控苗,以促进黄瓜开花。
2.2.4.2 中期管理 黄瓜结瓜后至拉秧前应及时搭架或吊蔓,并及时绑头,采用绑头器绑头可使生产效率提高3~4倍。根瓜采收后黄瓜生长迅速,宜追施淡水粪1次;当瓜蔓长至1.5 m左右时要勤施肥水,每3 d施1次;进入采摘盛期后,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可用水泵抽水滴灌。用对症农药及时防治病虫害,主要是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枯萎病。此期还需注意防治灰霉病,以免造成黄瓜干花现象,防治方法是:傍晚在棚中央位置每隔10 m点燃百菌清烟雾剂50 g,闭棚熏杀,每5~7 d熏1次。
2.2.4.3 中后期管理 黄瓜
定植后50 d左右,进行常规管理的一般都即将拉秧,如此期继续加强管理,可延长黄瓜生长期50 d以上。需要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加强通风管理,此时应在“五一”前后,温度已逐渐升高,但不要急于取掉棚膜,而是敞开大棚两端棚门,至后期逐渐掀起大棚两侧棚膜并固定;二是抓紧棚膜尚未去掉的时间,用烟雾剂防病两次;三是用淡水粪追肥3次以上;四是在6月上中旬掀去棚膜时再追肥1次,7月初可拉秧。
3 夏秋莴笋
3.1 品种选择
选用耐高温、圆叶、绿皮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如科兴二号、吉兴二号、种都40等。
3.2 播种育苗
3.2.1 播期
于7月中旬至下旬播种。
3.2.2 催芽
播种前必须进行催芽,方法是将种子在凉水中浸泡4~6 h后,用纱布包好放在电冰箱的保鲜层,24 h后取出,在常温下放置2~4 h,待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2.3 播种
按1.2 m宽开厢做苗床,先用刮板将苗床底部刮平并拍实,然后泼足底水,待水下渗后将过筛营养土填入苗床,厚度为5~8 cm。刮平苗床表面后开始撒种,每平方米播种5 g左右,播后覆盖细土,再用喷雾器向苗床上喷1遍清水接墒,最后搭起小拱棚,并用遮阳网覆盖,起到遮光、降温、避暴雨的作用。一般48 h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视具体情况间苗1次,注意遮阳网要白天盖、夜晚揭。15 d左右进行分苗,分苗7 d后不再覆盖遮阳网,进行炼苗。分苗后10~15 d,即苗龄25~30 d,幼苗具有5片左右真叶时即可定植。
3.3 整地定植
7月上旬黄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犁地翻垡。每667 m2撒施多菌灵2 kg,用旧农膜平铺在棚内地面,覆盖10 d左右进行高温杀菌及杀灭地下害虫。定植前1周用微耕机打垡,将地整平待用。栽植前按2 m宽开厢,厢面宽1.8 m,每厢栽植5行,株距30 cm,每667 m2栽植4 000株左右。定植时注意带土移栽。
3.4 田间管理
3.4.1 遮阴
为防止太阳暴晒,栽后将遮阳网平铺在栽培厢面,并喷水降温,一般48 h后即可撤掉遮阳网,此时莴笋苗已正常成活。
3.4.2 肥水管理
夏秋莴笋生育期短,必须加强肥水管理,定植成活后一般每7~10 d淋施1次淡水粪。定植25~30 d后莴笋已长至开盘,并将地面覆盖,再最后追施1次淡水粪。
3.4.3 病虫害防治
将10%吡虫啉、72%杜邦克露、磷酸二氢钾等混合在一起喷雾,既能防治蚜虫和霜霉病,还能促进莴笋健壮生长。
3.4.4 采收
莴笋定植38~40 d后,可根据市场行情陆续采收,不必等到心叶与最高外叶齐平。
4 越冬芹菜
4.1 品种选择
选择当地自留种实秆绿芹或天津实心芹菜。
4.2 整地开厢
10月中旬莴笋收获后及时翻耕整地,按2 m宽开厢,种植厢厢面宽1.6 m,路厢厢面宽0.4 m,厢开好后,再平整一次厢面。
4.3 育苗
当地种植芹菜有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方式,由于芹菜播种时莴笋还未收获,因此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另找一块空地做畦育苗,畦面宽2 m,畦埂宽0.4 m,畦开好后播种,栽植667 m2芹菜需育苗面积200 m2。在保证墒情的前提下,芹菜播种后12 d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追施1次淡水粪提苗;出苗半月后进行1次间苗,并及时清除杂草;出苗1个月左右,再追施1次淡水粪。10月中旬,当苗高5~7 cm时即可移栽。
4.4 移栽
移栽前1 d下午,将整好的厢面先镇压再用水泼湿。移栽时,在两边厢埂上搭一块2 m长的木板,人蹲在木板上一手拿小尖刀,一手拿苗进行移栽,方法是先用小尖刀插1个孔,将苗根部放入孔中,再用刀一摁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要掌握好土壤湿度,以刀上不沾泥为好。另外,由于所用品种和消费习惯的原因,移栽密度不宜过小,株行距以8 cm×8 cm为宜,每667 m2保苗2万株左右。
4.5 田间管理
移栽后1周左右,芹菜就会长出新根恢复生长,此时可追施淡水粪,每10 d左右追施1次,连施3次,同时勤除杂草。至11月中下旬,芹菜长至30 cm左右高时(按照节气接近小雪),开始给大棚覆膜,覆膜后要注意通风换气。芹菜属喜冷凉、半耐寒性蔬菜,切忌为了保温而一直闭棚增温,只需在有寒流时再闭棚保温,一般白天都要通风,晚上闭棚或留一个小通风口,以创造有利于芹菜生长的环境条件。
篇5
我国种植青皮冬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2002年建立26.7hm2无公害青皮冬瓜基地,2004年6月申报获无公害青皮冬瓜农产品标志认证。2010年全镇建立133.3hm2无公害青皮冬瓜基地,平均单果重15kg,平均单产11.25万kg/hm2,平均价格0.96%元/kg,平均产值10.8万元/hm2,是种植早稻产值(6750kg/hm2X1.6元/kg=1.08万元/hm2的10倍,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笔者将无公害青皮冬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1 青皮冬瓜特性
青皮冬瓜喜高温、耐旱、抗病,植株生长旺盛,具有瓜大、高产、果实长成长圆柱形、果肉厚、心腔小、果皮青绿色、蜡质层厚、耐储存、耐运输等优点。青皮冬瓜一般单果重15-25kg,最大果重达50kg,平均单产11.25万kg/hm2。青皮冬瓜品质优良,畅销泉州、厦门、福州、三明、杭州、上海等地。
冬瓜属于葫芦科冬瓜属的一年生蔓性植物,分为早熟、中熟、晚熟3大类品种,青皮冬瓜属于晚熟类型品种。青皮冬瓜根系强大,须根发达,生育期150-170d,青皮冬瓜喜温耐热,种子在13-15℃时可以发芽,但发芽较为缓慢,温度过低种子不能发芽,并造成烂种,在29-30℃的条件下发芽最好。在幼苗期,以20-25℃时生长最好,幼苗不耐低温,如在10℃以下低温几乎停止生长。蔓叶生长与开花结果期都以25℃左右为宜,15℃以下开花、授粉不良,影响坐果或果实的正常发育。
青皮冬瓜属短日照植物,幼苗期温度稍低和短日照可促进开花坐果。青皮冬瓜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适应性广,喜水、怕涝、耐旱,以肥沃蔬松、透水透气性良好的砂壤土生长最好,适宜pH值5.5-7.6。
2 无公害青皮冬瓜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
2.1直播种育苗青皮冬瓜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以育苗移栽为佳。一般于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开始播种,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苗,苗期应密切注意温、湿度的调控,避免温度过高引发烧苗,湿度过高引发幼苗徒长以及猝倒病、疫病等的发生。苗期可喷施50%多菌灵600-800倍液进行防治。
定植前7-10d炼苗,经炼苗,植株叶色深绿,叶片肥厚,抗寒抗逆能力大大提高,定植后缓苗快,生长健壮。
2.2整地作畦采用平畦、深沟、宽畦的整地方式,在整地时深翻土层,并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整地时在畦中开沟施入腐熟有机肥1.5万-2.25万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一般畦宽1.5-1.6m(含沟),沟深15-20cm。
2.3田间定植当青皮冬瓜苗长成3叶1心或4叶1心时,经炼苗后,即可定植,一般于3月下旬或4月上旬进行,采取单行植,株距80cm,植6750-7500株/hm2。
2.4中耕培土定植后7-10d及时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以保墒和提高地温,促进缓苗和新根发生,耕松土以不松动苗根部土壤为原则,并适当在苗基部培土,起固苗抗风害作用。
2.5搭架引蔓青皮冬瓜搭架均为搭高棚,棚高1.9-2.0m,一般为3株2柱,株间用横竹连贯固定,青皮冬瓜上架前,要做好引蔓上架工作,应注意勤绑蔓,在绑蔓的同时及时去掉多余的侧枝。
2.6植株调整青皮冬瓜植株调整包括留蔓、整枝、疏花蔬果、留果定果、摘心等。一般每株留1粒果,定果后,保留10-15片叶后摘心(打顶),减少养分消耗,满足果实发育膨大的需要,随着(瓜)果实的不断增大,应及时将果柄绑在横竹上,并用麻绳、塑料绳、布条等编成网套套住整个果实,吊瓜时应系扎牢固,防止断柄碎果,并随时调整松紧度。
2.7肥水管理
2.7.1合理追肥。青皮冬瓜是喜肥的作物,在施足基肥的同时,整个生育期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追肥,开花结果前期,一般每间隔10-15d追肥1次,每次用量为复合肥150-225kg/hm2,定瓜后,应及时追施“催瓜肥”,这次追肥是青皮冬瓜高产的关键,可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次,用量为225-300kg/hm2。
2.7.2合理浇水。青皮冬瓜具有繁茂宽阔的叶片,蒸腾面积大,发育快,消耗水分多,需要补充大量水分。尤其是开花结果期间要求充足的水分,但果实发育后期,应逐渐减少浇水,特别是采收前1周左右,应停止浇水,降低土壤湿度,利于增加青皮冬瓜的紧实度,提高耐贮和耐运输性能。
2.8病虫害防治青皮冬瓜的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中心,化学防治为辅助的措施。
2.8.1选好地块。选择地势高、土深厚、排水良好的田块,土壤以壤土或砂土壤为佳,土壤适宜pH值5.5-7.6。
2.8.2实行轮作。对种冬瓜的田地应采用瓜稻轮作,减少田间虫,改善土壤结构。
2.8.3加强田间管理。青皮冬瓜是喜肥的作物,要多施有机肥,多施P、K肥,少施N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灌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病株。
2.8.4枯萎病
篇6
关键词:棉花;抗逆栽培;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江苏沿海棉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四季异常,灾害频繁,病虫暴发,农业的自然灾害风险和生物危害风险日益加大。作为沿海地区大宗经济作物的棉花,其栽培环境逐渐逆化,宜棉气候年景难遇,逆境灾害年份多见,使棉花产业稳定发展面临挑战。推广应用异常气候条件下沿海棉区棉花抗逆栽培技术已显得十分重要。
1选用良种
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棉花育种要在重视抗虫性选育的同时,加强对抗病种质的病圃选择,使育成品种不仅抗棉铃虫,而且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增强这些新品种在沿海棉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安全性。必须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引进新品种,而且要严格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确保因种栽培、良种配套良法。禁止不合法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抑制品种多乱杂,遏制枯萎病、黄萎病新菌系侵入和生理小种多样化。主推科棉、苏杂、南抗(南农)、盐抗、泗抗(泗杂)系统主导品种,优化品种布局,促进良种配套良法。
2轮作换茬
推进轮作换茬,降低棉田土壤菌原数量,减轻枯萎病、黄萎病发病程度,建设高产稳产优质棉田,提高棉花生产水平。尤其在沿海旱作棉区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重病田,轮茬种植玉米、大蒜、冬瓜、叶菜类蔬菜等[1]作物1~3年,在3年内轮茬1遍。
3培育壮苗
选择无病、肥沃、光照条件好、管理方便的地段作苗床,实施好冬翻冻土、春耖晒土熟化、增施腐熟有机肥等工序。
4 高垄栽培
培土壅根,能形成高质量的高垄,不仅利于棉花防风抗倒、防涝降渍,促进土壤散湿增温,而且有利于改善棉株根际土壤环境,提高供肥性能,促进棉苗根系发育,增强养分吸收能力。要将棉田高垄作为棉花抗逆栽培的重要措施加以应用,及时培土壅根,形成高垄,增强棉花抗逆能力。
5合理密植
不宜为追求种植大铃品种而大幅度降低密度。过低的密度难以保证合理的群体总量,不利于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更不利于抗逆栽培,灾年难以实现稳产。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因种栽培,良种配套良法,增强棉花抗逆能力,提高抗灾补偿效果。杂交棉移栽密度要从沿海棉区抗逆栽培实际出发,因品种类型、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栽培水平和栽培方式的不同而合理确定[2,3]。一般棉田栽2.7~3.0万株/hm2,高产田栽2.4~2.7万株/hm2。
6水肥管理
突出棉花抗逆栽培和安全生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搞好平田整地,配套排灌设施,改善棉田水利条件,提高防洪、防涝、防旱标准;按照“棉田一套沟、从种理到收”的要求,建设高标准棉田水系,配套好内外三沟,达到涝能排、渍能降、旱能灌,确保棉田遇暴雨不受淹、连阴雨不受渍、雨止田干,防棉苗水发水控;遇干旱灌得上,防棉花干旱死苗。增强棉花抗御涝渍旱灾的能力。重新认识增施有机肥对增强棉花抗病、抗涝、抗渍栽培的重要性,加大灰杂肥、人畜粪肥、菜籽饼粕等作基肥的施用比例,增加优质高浓度复合肥作追肥的用量,控制氮肥,稳定磷肥,增施钾肥,补施微肥,实行配方施肥,促进棉苗健壮生长,增强棉花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7全程化调
化调不仅是棉花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棉花抗逆栽培的关键技术。要改变化调的片面理解,把化调作为棉花夺高产的关键技术和抗逆栽培的重要措施,搞好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全程化学调节。要改变梅雨期间不化调的习惯,即使遇连阴雨天气,也不放松化调,要因天、因苗制宜,进行勤调、轻调、多次调、主动调[4],确保优化个体群体质量。
8病虫害防治
利用栽培措施改善棉田小气候,增加棉田通风透光性能,降低田间湿度,优化棉田环境,提高棉苗抗逆能力,抑制病菌侵染与繁殖,减轻发病程度,促进棉花稳发稳长。对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防治,必须在未发病前的苗期,及早使用药剂;蕾花期采取改善田间条件和药肥调控相结合的方法,减轻发病,即从6月初开始连续喷药保苗,可减轻蕾期的发病程度。对虫害,要密切注视虫情预测预报和发生程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用药,控制盲蝽蟓、烟粉虱、红蜘蛛等害虫危害。要防治3代、4代棉铃虫,防治次数根据发生量确定。
9参考文献
[1] 欧阳琼成.沿江棉花栽培技术的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222.
[2] 白艳红,刘瑞娟,邹积田.棉花栽培应用抗旱保水剂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50-51.
篇7
蔬菜地膜覆盖连续免耕高产栽培,是指夏菜覆膜栽培后不揭膜,继续种植一季秋冬菜和春菜。该技术具有第二、三季蔬菜出苗快、返青早、植株增高、单株质量增加、产量增加、省时、省工、省肥、省膜等优点,适宜在蔬菜区推广应用。该栽培方式能提高地温,促进植株生长,防除杂草,减轻病虫害发生,有效提高蔬菜产量,提早上市,明显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栽培方式着实解决了现在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如劳动力缺乏和趋向老龄化等,已成为现在蔬菜种植的重要栽培技术之一。
1 高产栽培模式
早熟黄瓜―早秋豇豆(菜豆)―冬菜模式,早熟黄瓜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育苗,6月中下旬采收完毕,7月上旬直播豇豆或四季豆,抢收一季秋淡蔬菜,9月中下旬可采收完,随后安排一季冬菜。
早熟番茄―早秋豇豆(黄瓜、菜豆)―冬菜模式,早熟番茄采取冬育春苗播种方式,一般在设施大棚(加小拱棚)提早育苗,育苗时间为11月上旬,定植时间为翌年3月上旬,早秋黄瓜可提前育苗,确保在7月上旬定植,早秋黄瓜采收后可安排冬菜生产。
迟熟夏菜―春菜模式,一般于4月播种育苗(辣椒、茄子),5月下旬至6月上旬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完成,随后种植春季蔬菜(结球甘蓝、洋葱、莴笋、花菜)。
还有中熟夏菜―冬菜―早熟春菜、极早熟夏菜(冬育春苗)―早秋菜、极早熟夏菜(冬育春苗)―秋冬菜等高产栽培模式,各地可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开展生产。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合理安排茬口
开展蔬菜地膜覆盖连续免耕高产栽培,要合理安排茬口,前茬要“早”,后茬要“抢”,尽量提高土地的复种面积和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夺取蔬菜高产高效。
蔬菜地连作最重要的是轮作换茬。由于蔬菜地土传病害日趋严重,加上免耕菜田前茬病株、病叶掉落田间,易使病害再侵染蔬菜。免耕栽培切不可重茬,如果重茬,则病害发生加重,严重影响蔬菜产量。一般茄果类、瓜类和豆类之间相互换茬,病害发生较轻。
2.2 选择良种、培育适龄壮苗
地膜覆盖连续免耕高产栽培应考虑到蔬菜的均衡供应和市场需求,还有地膜覆盖的经济效益。因此,应选择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早熟夏秋菜种植应考虑早熟品种,一般黄瓜、冬瓜、苦瓜、丝瓜、菜豆、豇豆、番茄和马铃薯等蔬菜的增产效果较为明显,在早春、早秋、晚秋及冬季增产效果尤为显著。选择好良种后,还要培育适龄壮苗,为高产栽培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做好苗床和种子消毒,减少病虫害侵染。冬育春苗或春育春苗都需要培育一定时期的壮苗,一般瓜类30~40天(春育春苗),茄子120天(冬育春苗)左右,番茄70~80天(冬育春苗),辣椒100天(冬育春苗)以上,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培育适龄壮苗。
2.3 冬春深耕、施足底肥
免耕菜田一般在冬前进行一次深耕,冬前深耕晒田可杀虫灭菌,减少杂草孳生,同时使土壤充分风化,在此前提下,要做好各茬口品种布局和衔接。为了保证夏秋免耕蔬菜生长时不缺底肥,深耕时要重施底肥,用量比一般菜田高30%~50%,沟施优质腐熟肥(人畜粪水、渣肥等)7 500~10 000 kg/667 m2,增施无机肥(化学肥料)30~50 kg/667 m2、优质饼肥100~150 kg/667 m2,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同时灌透底水,保证肥水充足,肥效持久,满足蔬菜生长发育需要,使地膜覆盖栽培发挥更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为了减少杂草孳生,一般在整地后播种前施用适当的除草剂,然后播种覆膜,十字花科蔬菜除草剂可选用48%甲草胺乳油、50%大惠利(萘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豆科蔬菜地可选用48%氟乐灵乳油、50%乙草胺乳油、33%施田补(二甲戊乐灵)乳油;茄科蔬菜地可选用25%草灵乳油、33%草铵膦乳油、24%果尔(乙氧氟草醚)乳油;葫芦科蔬菜地可用33%除草通(二甲戊乐灵)乳油、20%草灭平水剂、50%乙草胺乳油。以上药剂667 m2使用量为100~150 mL,对水40~50 kg,覆膜前喷于地表。
2.4 加强肥水管理,保护地膜
连续免耕第二、三茬蔬菜种植时无法增施底肥,如果后期肥水管理没有相应跟上,易造成肥水短缺,因此,一方面要施足底肥,浇足底水,另一方面要根据种植需要及时追肥浇水,可采取窝间打孔深施或根外追施叶面肥的方式,以满足植株生长需求。
蔬菜地覆盖地膜连续免耕高产栽培宜采用宽厢(厢宽1.0~1.2 m)高畦栽培,此方法增温效果好,利于雨季厢面排水,遇干旱时也便于追肥灌水等管理。夏秋雨季,要加深排水沟,做好雨后和雨中的排水防涝工作。要使覆盖的地膜在第二、三茬蔬菜种植时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抓好整地盖膜质量,定植前5~7天覆膜,随作厢随覆膜,以提高地温、利于定植后缓苗,铺膜时,使厢面土粒细碎、平整。厢面中央略高,呈龟背状,同时,地膜宽度应大于厢面宽度,地膜无褶皱,膜紧贴厢面,四周及孔穴用土压实。换茬时,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宜用剪刀齐膜面剪除茎秆,其他类蔬菜拔秆时,用脚踩住窝孔,以防撕裂地膜。若地膜因风、雨、田间操作等遭到破坏,出现漏洞或裂口,要及时用细泥土压严四周,避免土壤水分蒸发、土温下降、杂草丛生,失去地膜的作用。整个田间操作管理中应注意保护地膜,以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利用率。
2.5 及时清除杂草
地膜覆盖不需中耕,但要去除根际杂草。夏季蔬菜栽培正值雨量充沛季节,又是杂草生长旺期,如不彻底清除,极易造成杂草丛生。膜下若有杂草孳生,可人工及时除草,通过孔穴把杂草清除并拖出,然后重新用土覆盖孔穴;也可压土闷草,以防草害。
2.6 防治病虫害
地膜连续免耕栽培时,第二、三茬蔬菜极易发生病虫害,在田间管理中要注意防病治虫,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选用抗(耐)病虫的优良品种前提下,采取农业措施改善蔬菜地环境,确保丰收。应随时注意植株生长情况和叶色变化,及时发现病虫,及早进行中心病虫株的防治,既可省工省药减少污染,又可避免大的损失。
秋季豇豆(菜豆)要注意防治根腐病,可用6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灌根,或用70%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醚唑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连喷2~3次。秋豇豆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12.5%特普唑可湿性粉剂
2 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等防治,间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秋黄瓜疫病选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8%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等防治,每7~10天喷施1次。防治病毒病,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消灭蚜虫,用20%病毒A(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防治,7~10天喷施1次。防治青枯病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200 mg/L喷雾。
对螨类(20%甲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 000倍液等)、蚜虫(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3%吡虫清乳油2 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等)、小菜蛾(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800倍液、5%锐劲特乳油3 000倍液、10%溴虫腈乳油3 000倍液等)、菜螟(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等)等害虫,需连续交替用药防治,确保连续免耕栽培丰产增收。
地膜覆盖改变了田间环境,加快了蔬菜的生育进程,相应病虫害的消长规律也发生了变化,有些病虫害受到抑制,而有些则提早发生和蔓延,所以要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减少病虫为害的损失。另外,蔬菜地遗留大量旧膜积聚残存于土壤中,影响根系生长,妨碍耕作,对土壤与环境造成污染,蔬菜收获后应及时处理残留地膜,将旧膜捡收干净,于田外处理,以确保土壤通透性,为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继兰.免耕法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J].山西农业:农业科技版,2006(1):18-19.
[2] 刘云福,唐有万.蔬菜地膜连续免耕覆盖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1998(12):13-14.
[3] 丁桂英.蔬菜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36-37.
[4] 陈玉怀,苗环.淮阴区蔬菜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21-122.
篇8
春冬瓜―早秋莴苣―秋莴苣―越冬春莴苣是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菜农成功摸索的一种蔬菜高效栽培模式。武汉市新洲区龙丘春天蔬菜专业合作社连续多年推广应用该茬口模式,常年种植面积233.3 hm2以上,效益可观且稳定。一般情况下,春冬瓜667 m2产量 7 500~11 000 kg,收购价格0.8~2.0元/kg,收入6 000元以上;早秋莴苣667 m2产量2 750 kg,收购价格1.4~1.6元/kg,收入3 850元以上;秋莴苣667 m2产量4 000 kg,收购价格0.8元/kg,收入3 200元;越冬春莴苣667 m2产量3 500 kg,收购价格1.0~2.6元/kg,收入3 500元以上。全年四茬合计667 m2产量17 750 kg以上,667 m2收入16 550元以上,扣除成本,667 m2利润10 000元以上。
1 茬口安排
春冬瓜2月中旬至3月播种,3月下旬4月上旬定植,6月中旬开始采收上市,8月上旬收完。早秋莴苣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苗龄22天,8月中旬定植,定植后35天采收,于9月中旬至10月初采收。秋莴苣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苗龄25天,9月中旬至10月定植,定植后45天采收,于11月上中旬至12月上中旬采收。越冬春莴苣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苗龄40天,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定植,定植后100天以上采收,于翌年3~4月采收。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春冬瓜
①品种选择 春冬瓜应选用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可选用的品种有广东特选黑皮冬瓜、墨宝、黑先锋、金钢、广东炮弹头等。
②播种育苗 春冬瓜3月播种。先进行浸种催芽,用55℃温水浸种,搅拌至冷却后浸泡1天,然后置于30℃左右温度下催芽36~48 h至露根。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按1/3农家肥+1/3塘泥+1/3园土配制,再每1 m3加磷肥5 kg,提前1个月配成堆置,播前装钵,浇透水。营养钵宜采用上口直径8~10 cm、无污染、不带病虫菌源的黑色硬塑营养钵,每营养钵播种1粒。
采取大中棚套小拱棚育苗。冬瓜育苗和定植前期,特别是3~4月遇低温多雨寡照天气,采取小拱棚保护非常必要,注意保温保湿、防寒防冻。播种至幼苗出土前温度宜为30~35℃;幼苗出土后适当降温通风,昼温宜为22~28℃,夜温宜为15~20℃。适量浇水,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保持土壤疏松。湿度大时宜撒干草木灰吸湿,干旱时适量浇水。
苗3~4叶、苗龄35天左右即可定植,定植前炼苗7~10天,喷1次防病药,并混入0.2%磷酸二氢钾+0.1%尿素液补肥。
③定植 4月上旬,套种在前作莴苣地上,隔厢定植,连厢带沟宽3.0~3.3 m,667 m2栽100~120株。
④大田管理 a.冬瓜整枝压蔓、授粉。爬地栽培,每株留一个主蔓和1~2条强侧蔓。
花期遇连续阴雨天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宜于晴天6:00~8:00摘取当天早晨开放的雄花,将花粉涂在当天开放的雌花柱头上。
b.追肥。定植成活后,每667 m2宜施硝酸钙10~15 kg;6片真叶时追施尿素5 kg;瓜膨大时,追施尿素15 kg、磷酸二铵5 kg、硫酸钾5 kg。开沟条施或穴施。
c.排灌。大田定植后,注意防渍防旱,宜结合追肥进行灌水保湿,若叶萎蔫要及时浇灌,采用膜下沟灌和滴灌方式,小水勤浇,大水漫灌,不能阴天傍晚灌水。当冬瓜10 kg时停止灌水。雨水过大,致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干明水。
d.冬瓜盖草防日灼。瓜坐稳后盖草,防烂防灼。
⑤病虫害防治 猝倒病、立枯病可用64%霉灵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 800倍液喷雾2~3次,每7天1次。枯萎病可用20%强效抗枯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96%霉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灌根2~3次,每7天1次,每株用量200 mL。白粉病667 m2可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 g喷雾2~3次,7天1次。细菌性角斑病可用77%可杀得(氢氧化铜)500~7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或72%新植霉素 4 000倍液喷雾2~3次,7天1次。病毒病须防治蚜虫,并于发病初期用5%菌毒清25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2~3次,7天1次。
蚜虫宜用黄板诱杀。用100 cm×20 cm的黄色条板,每667 m2于行间或株间挂30~40块,高出植株顶部;发生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1次。地老虎、蓟马、瓜野螟、黄守瓜等可用1.8%阿维菌素1 500~2 000倍液、2%甲维盐1 500~2 000倍液、48%毒死蜱1 000~1 500倍液或5%锐劲特(氟虫腈)悬浮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交替使用。
⑥采收 一般花后35天,根据市场行情分批采收上市,头瓜可早摘,即5~8 kg时就采摘上市。6月中旬开始采收, 8月中旬采收完。果面茸毛消失,果皮暗绿时即可采收。早、中熟品种从开花至收获需30~40天,晚熟品种40~50天。收瓜最好是在连续数日晴天后的上午采收。采收时用剪刀剪瓜把,留把2 cm,轻拿轻放,不要碰伤。
2.2 早秋莴苣
①品种选择 早秋栽培品种选取耐热性好、不易抽薹、耐高温、抗病性强的品种,如夏王、太空三斤棒、青翠优迪、金箭、夏娃、尖叶先锋、夏抗38、夏胖青等。尖叶品种大多耐热性强,不易抽薹。
②播种育苗 早秋莴苣适宜播种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选择避西晒、水源方便、排水良好、通风的肥沃砂壤土作为苗床。翻耕后烤晒过白,增施有机肥,播前再次翻耕,整成1.3 m左右宽的高畦,将畦面整平整细,667 m2大田用种20 g。正值高温季节,播前要进行浸种低温催芽处理,浸泡4~5 h,用清水洗净,然后用湿毛巾包裹,外套扎孔的夹毡袋保湿15℃催芽,经过2~3天催芽即可播种,用水把厢面浇透后均匀播种,再盖一薄层细土,搭小拱棚,上面加盖遮阳网。床面现干则需浇清水促早发,一般每天早、晚各1次。发芽后及时间苗,子叶展开时间苗1次,苗距1.5 cm;2片真叶后再间苗1次,苗距4 cm,间苗后施稀粪肥1次,苗期水肥不宜过多,以防徒长。苗龄22天定植,定植前1周进行炼苗,减少浇水量和除去遮阳网。
③施肥、整地、定植 667 m2施猪粪、牛粪、鸡粪等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 kg、复合肥20~30 kg作基肥。可采用宽厢多行栽培和窄厢双行栽培,整地作厢,宽厢厢宽150 cm,沟宽40~50 cm;窄厢厢宽80 cm,沟宽30 cm。
8月中旬,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定植。定植前1天将苗床浇足水,喷施一遍杀菌、杀虫剂,以利起苗和做到不带病虫出圃。早秋莴苣株距25 cm,行距30 cm,667 m2定植6 000株左右。秧苗带土移栽,不宜栽得太深,栽好后浇足定根水。
④田间管理 定植后头3天每天浇缓苗水。田间定植成活后用10%~20%腐熟稀粪水加适量尿素浇施,莴苣膨大期追施复合肥20 kg/667 m2,中期中耕除草。由于气温仍偏高,为预防疯长,在莴笋30~40 cm时,看植株的长势和天气情况,喷500 mg/L的矮壮素溶液,7~10天1次,2次即可,使其矮化,抑制抽薹。茎膨大期打掉下部病老叶加强通风,减少病虫害,促进莴苣茎部快速膨大。采用矮壮素或黑杀喷可适当抑制顶部生长,促进茎粗大,可适当延迟莴苣先期抽薹,提高产量。
⑤病虫害防治 生长期间易发生的真菌性病害主要是霜霉病、灰霉病和菌核病等,细菌性病害为软腐病等,生理性病害为裂口、空洞、先期抽薹等。
霜霉病可用25%瑞毒霉800倍液、64%杀毒矾(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烯酰吗啉微乳剂2 000倍液等防治。灰霉病用50%速克灵2 000倍液、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 000倍液等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菌核病发病初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液500~800倍液喷雾防治。软腐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 3 000倍液或77%可杀得200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打药1次,连续2~3次。莴苣裂口和空洞影响商品外观和品质,采取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均匀灌溉等措施防治。补充硼肥,硼肥作基肥时,可与磷肥、有机肥等混合施用,用量以1.5 kg/667 m2为宜;作叶面肥时,一般用0.4%硼砂溶液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雾,隔7~10天1次。
蚜虫宜用黄板诱杀。用100 cm×20 cm的黄色条板,每667 m2于行间或株间挂30~40块,高出植株顶部;发生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0.36%苦参碱喷雾1次。
⑥适时采收 定植后35天采收,于9月中旬至10月初采收,莴苣平口时为采收适期。去掉中下部老叶,扎捆销售。收获太晚,花茎伸长,纤维增多,肉质茎变硬甚至中空,品质易变劣。
2.3 秋莴苣
①品种选择 秋莴苣选取高产、质优的品种,如太空三斤棒、金箭、雪里松等。
②播种、育苗 秋莴苣适宜的播种期为8月下旬9月上旬,苗龄25天。
③整地、施肥、定植 秋莴苣整地方式同早秋莴苣,定植时期为9月中旬至10月,株行距33 cm×30 cm较为适宜,667 m2栽植5 000株,定植后浇定根水。
④田间管理 加强水肥管理,田间定植成活后用10%~20%腐熟稀粪水加适量尿素浇施,莴苣膨大期追施复合肥20 kg/667 m2,中期中耕除草。茎膨大期打掉下部病叶、老叶,加强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莴苣茎部快速膨大,注意病虫害防治。
⑤采收 定植后45天采收,于11月上中旬至12月上中旬莴苣平口时采收。
2.4 越冬春莴苣
①品种选择 选取高产、质优、耐寒性好的品种,如种都三号、种都四号、雪里松、嫩香四季王、太空三斤棒等。
②播种、育苗 越冬春莴苣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可不进行催芽处理,采用小拱棚加盖薄膜保温措施,苗龄40天定植。
③整地、施肥、定植 整地后铺地膜,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定植,适宜株行距33 cm×30 cm,每667 m2定植5 000株左右,秧苗带土移栽,不宜栽得太深,栽好后浇足定根水。
④田间管理 同秋莴苣田间管理,并注意防止莴苣冻害,于12月下旬加盖小拱棚膜保温。
⑤适时采收 定植后100天以上,于翌年3~4月莴苣成熟时及时采收。
篇9
关健词绿色;蔬菜;技术;管理;栽培
1选择良种
蔬菜的不同品种之间,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绿色食品蔬菜栽培过程中,必须要选用优质、高产、早熟、抗耐病虫害的蔬菜良种,这样就可以避免或者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达到少用或不用农药的目的,降低成本,防止蔬菜污染。
2播前准备
1)确定适宜种植季节。种植原则是尽可能将蔬菜的整个生育期安排在它们能适应温度的季节里,将产品器官的生长期安排在温度最适宜的季节内以保证其优质高产,并增强抗性。同时要注意蔬菜的均衡上市,确保效益。
2)合理安排茬口。实行合理的轮作、间作、套作,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对光照、水分、肥料的不同要求,可采取高短立体种植。种植几茬蔬菜后,可安排一茬豆科作物,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提高地力。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信息科学合理安排茬口,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风险。
3)育苗场地和栽培场地的清理与消毒。在播种或定植前,应及早灭茬翻耕,暴晒土壤,除净残留根茬和枝叶,消灭土壤残存的菌源和虫源。温室、大棚要在高温歇茬季节,在棚内灌水后高温闷棚,利用太阳能消毒。也可在播种或定植前每666.7m2用硫横2.5kg、30%百菌清烟雾剂、10%速克灵烟雾剂、22%敌敌畏烟雾剂各300g,同2.5kg锯末混合均匀,分堆在密闭的棚内点燃杀菌灭虫。在蔬菜定植前15-20d,还要用1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土壤消毒,做法是喷淋后用薄膜覆盖畦面,5-7d后再翻倒土壤1-2次。
4)种子处理。①浸种催芽。根据浸种水温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温水浸种:针对种皮较薄的蔬菜,如白菜、萝卜。此方式没有消毒作用,一般水温20-30℃,浸4-5h。
温汤浸种:水温50-55℃,浸种15min,浸种期间要不停搅拌,温汤浸种后再用温水继续浸种。如番茄、西瓜、芹菜等。
热水烫种:浸种水温70-85℃,利用两个容器来回快速倾倒浸种的热水,水温降至50℃时,再温汤浸种,之后再进行温水浸种。如茄子、冬瓜。②药剂拌种。将种子重量的0.2%-0.3%的农药同干燥的种子混合,或用药液浸泡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3栽培管理
1)培育壮苗。采用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成果,如营养钵育苗、工厂化育苗、组织培养、嫁接、滴灌、地膜覆盖等,从培育壮苗入手,增加对病虫害的抗性。科学配制营养土,严格做好床土消毒,对一些根系再生能力弱的蔬菜,如黄瓜、豆类等,在育苗过程中要保护根系,采用容器育苗。
2)苗期管理。①播种-出苗前。做好床土保温保湿,可在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②出苗-移苗前。保持土温,适当降低气温,适度放风,充足光照,防止徒长,适时覆土,间苗。③幼苗移植。分苗宜早不宜晚,次数1-2次,移苗前一天浇透水,晴天进行,尽量少伤根。移苗后提高土温和气温,中午光强时,适当遮光。④成苗管理。保持昼夜温差10℃,土温15℃以上。适时通风,中午进行,背风向通风,定植前7-10d逐渐加大通风量,进行炼苗。保持土壤湿润,定植前2-3d,用百菌清或代森锌进行幼苗消毒。
3)适时定植。10cm土层温度不低于10-15℃时可进行定植,做到合理密植与精细田间管理相配合,及时间苗、补苗和定苗,对补种或补栽的秧苗,要加强灌水和施肥,达到苗全苗壮。
4)合理灌溉。冬春低温,少灌多锄;夏秋高温,早晚进行。沙土地,少浇勤浇;粘性土,减少次数,浇就浇透。根系浅,叶面积大的种类,保持畦面不干;根系浅,叶面积小或根系深,叶面积大的种类,保持“见干见湿”(浇水就要浇透);根深耐旱的种类,一般“先湿后干”。
5)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培土,对植株进行细致调整,如:整枝、摘心、打杈、支架、牵引、绑蔓、压蔓、摘叶、束叶、疏花疏果等。
4科学施肥
要根据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要求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参照绿色食品蔬菜施肥标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且要充分腐熟,以减少致病菌和虫卵的带入。追肥以腐熟粪尿为主,多元复合肥为辅,防止过多追施氮肥导致徒长。合理使用微量元素,严格按照标签说明使用浓度和剂量,防止过量引起药害。沙质土壤要轻施勤施,少量多次;粘质土壤可重施,多施厩肥、堆肥等粗肥作基肥,提高土壤的通
透性。
5综合防治病虫害
1)农业防治。采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翻耕整地、清洁田园、适期播种、肥水管理等多种农艺措施,提高蔬菜抗逆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
2)物理防治。应用黑光灯、黄板或糖、醋、酒混合少量药剂诱杀害虫;使用防虫网防虫;覆盖银灰色遮阳网避有翅蚜;保护地可采用“高温闷棚”控制棚室害虫;用温汤或干燥处理蔬菜种子,杀死种子内外附着的病菌;用蓝色膜防除草害。
3)生物防治。用农抗120防治黄瓜白粉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黄瓜细菌性 角斑病、大白菜软腐病;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棚室的白粉虱;利用毒力蚜霉菌剂防治棚室蚜虫;利用苏云金杆菌制剂防治菜青虫和甘蓝夜蛾等害虫。
4)化学防治。科学使用化学农药,认真执行《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安全间隔期限规定》,不使用DDT、甲胺磷、甲基异柳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
篇10
关键词:番茄;夏秋栽培;田间管理
越夏及秋大棚番茄栽培是北京地区设施栽培的主要茬口之一。2009年秋季北京地区秋大棚番茄暴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使番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发病严重的地块减产幅度超过50%,受此影响,近几年夏秋大棚番茄栽培面积大幅度减少,因此,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为害是夏秋大棚实现高产的关键。经过2010-2012年3年的试验、示范,笔者总结归纳出一套越夏及秋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为稳定恢复京郊越夏及秋大棚番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培育壮苗
夏秋茬大棚番茄壮苗的标准是: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株高10 cm左右;叶色深绿,叶片厚,叶片数4~5片;日历苗龄25 d,无虫、无病。培育壮苗是番茄栽培获得高产的基础,俗话说“苗好三分收”,对番茄来说则是“苗好五分收”,夏季培育番茄壮苗应把握好以下6个环节。
1.1 品种选择
目前北京地区销售的抗TY(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品种很多,大多为国外引进品种,国产粉果型品种较少。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笔者认为适合北京地区夏秋大棚栽培的番茄品种是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浙粉701和浙粉702两个品种,这两个品种抗TY,适宜于北京地区越夏及秋大棚栽培茬口,果实性状符合北京市场需求。
1.2 播种时间
北京地区夏秋大棚栽培番茄的播种时间为5月20日至6月30日,播种期为40 d。西瓜、西葫芦、生菜、白菜等春茬作物在6月中旬前结束收获后,越夏茬番茄可于6月20日左右定植,播种在5月20日至6月15日进行,品种选择浙粉701。黄瓜、番茄、冬瓜、茄子等春茬作物在7月初结束收获后,秋茬番茄可于7月中旬以后定植,播种在6月15-30日进行,品种选择浙粉702。
1.3 穴盘或营养钵育苗
夏季育苗温度高,幼苗生长速度快,为培育壮苗,定植时少伤根系,应采用穴盘或营养钵育苗技术。育苗基质或营养土要求养分全面且充足,育苗场地应选在灌水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育苗畦上要有棚膜和遮阳网双层覆盖,具备降温、防雨水、遮强光的功能。
1.4 种子处理
种子消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温汤浸种,方法是:用55 ℃的热水浸泡种子20~30 min,浸种时间内保持水温恒定。防止幼苗徒长可采用优比浸种剂浸泡种子5~6 h,每袋浸种剂(规格为20 mL)处理20 g种子。将处理过的种子清洗干净,阴干后即可直接播种,也可催芽2 d后播种。播种时每穴点籽1~2粒,覆盖土要细碎潮湿,覆土均匀一致,厚度0.6 cm。覆土后及时覆盖地膜进行保湿催芽,待幼芽出土后及时撤掉地膜。
1.5 苗期勤喷水
幼苗期水分管理最关键,在高温闷热的条件下水分蒸发很快,苗畦内要及时补充水分。补水最好选择喷雾的方式,雾滴越小越好。喷水在早上或傍晚进行,切忌中午高温时喷水,每天喷水1~2次。若没有喷水设备也可以直接往畦内灌水,注意灌水量不要过大,每2 d灌1次。
1.6 齐苗管理
待苗出齐、两片子叶展开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及时除去发育不好的畸形苗,每穴留1株苗,补齐空穴苗。幼苗期及时除杂草,并用药剂防治病虫害1~2次,定植前用百菌清1 000倍液灌根。
2 施肥、做畦、定植
2.1 施肥
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每667 m2施优质有机肥5 t以上,或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一特有机肥或环保有机肥)1 t以上。施肥方法可采用撒施或沟施,若有机肥数量小可沟施。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每667 m2再施45%复合肥50 kg,硫酸钾或硝酸钾15 kg。肥料施匀后及时旋耕两次。
2.2 做畦
双行定植小高畦,要求畦高15~20 cm,畦下底宽80 cm,上口宽50 cm,畦面为拱圆型,定植时大行距80 cm,小行距50 cm。单行定植可以做成一面坡式畦面,畦宽80 cm,畦埂高度20 cm。畦面做好后,先踩实再灌水。
2.3 定植
番茄栽培密度为每667 m2栽3 000株左右,双行定植株距在 30 cm左右,单行定植株距在25 cm左右。定植前先选苗,去掉小苗、弱苗、虫苗、病苗,先栽大苗、壮苗。定植后及时灌水。
3 开花结果期管理
夏秋大棚番茄生长前期、中期处在高温干旱或高温多雨的不利气候条件下,栽培难度大。栽培重点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创造适合番茄生长的有利环境条件。定植后应把握以下6个关键技术。
3.1 灌根
为保证定植后能全苗、少死苗,浇过定植水后要及时用药水灌根(或是点药水定植),采用的药剂为百菌清或多菌灵1 000倍液,重点防治茎基腐病和立枯病。夏秋茬番茄生长速度快,若死苗后再补苗,则植株生长差异大,不利于管理。
3.2 插架或吊线
定植1周后要及时插架或吊线。不管是采用双行定植还是单行定植,竹竿插架或吊线都应做成直立架,直立架比人字架通风透光性好,有利于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绑蔓时,注意茎秆不要绑得太紧;吊线时,系住茎秆的扣要大,不要影响茎秆增粗。采用竹竿插架的可使用番茄绑蔓器绑蔓,每棚只需6 h即可完成1次绑蔓。
3.3 保果技术
用激素处理花柄或萼片是番茄获得高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激素最好选用保果宁或丰产剂二号,每克对水2 kg左右使用。当1穗花序有2~3朵花已经开放时及时喷花,药液要喷在花柄或是萼片上,不要喷在花瓣上,每穗花处理1次。喷花要在上午7-9时、下午16-18时进行,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喷花时,注意不要让药液洒落到叶片上,否则会造成上部叶片卷曲,影响番茄正常生长。
3.4 水肥管理
灌水管理的原则是前中期少而勤。番茄生长前中期处在高温的环境条件下,灌水的目的一是满足番茄生长的需求,二是有利于降低地表温度,改善小气候,创造适宜番茄生长的有利条件。每次灌水量不要太大,每4~6 d灌1次水,灌水时间选在傍晚或早上。遇到连续降雨天气应适当减少浇水次数,并且不要让雨水进到棚内,否则雨水浇灌会造成番茄死苗、死秧现象。番茄生长后期(9月中旬以后)气温逐渐降低,灌水次数要减少,每10~15 d灌1次水,每次灌水量也不要过大,整个生长期间切忌大水漫灌。
施肥管理的原则是前轻后重,定植后、坐果前若底肥充足可以不追肥,若底肥不足可追施1次速效性复合肥,每667 m2用量为15 kg。结果期追肥原则是数量充足,养分全面,当每穗果长到核桃大小时追肥1次,以高钾复合肥为主,每次追施20 kg。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应配合进行叶面追肥,叶面肥选择镁、硼、钙、锌等多元素肥料,每7~10 d在叶片背面喷洒1次。
3.5 整枝打杈、闷尖、留果
夏秋大棚番茄生长迅速,为调节好地上秧果与地下根系的生长关系,要适时整枝打杈,以利于根系的发育。当侧枝长到4~6 cm长时要及时去掉。
闷尖就是去掉生长点,保留一定的叶片数和果穗数。一般每株留4~5穗果,若留4穗果,则应在第5穗花出现时再闷尖,在最顶部果穗的上边保留3~4片叶。保证一定数量的健壮叶片是番茄栽培获得高产的关键。
留果时,每穗果选留3~4个果形周正、发育正常的果实,及时去掉畸形果、多余的小果和花以及花序上出现的侧芽。
3.6 降温及保温管理
番茄生长前中期处在高温的条件下,应加强降温管理。除小水勤浇外,可在棚膜上加盖遮阳网,遮阳网做成移动式,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覆盖棚顶6~8 m宽,早晚及阴天卷起或撤掉。还可向棚顶定期扔撒杂草或泥沙,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风雨过后晴天时重新扔撒。越夏及秋大棚番茄生产必须在棚顶留顶风口,顶风口降温效果显著。
10月下旬后气温下降明显,为延长番茄生长期,可使用流滴地膜在棚内两侧加设围帘、二道幕,也可在棚外四周加盖草帘进行保温管理。若两项保温措施都采用,则秋大棚番茄生长期可延长15~20 d,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4 病虫害防治
4.1 虫害的防治
越夏及秋大棚番茄栽培过程中易出现的虫害有蚜虫、白粉虱、棉铃虫、蓟马等。蚜虫、白粉虱可在定植时使用一特牌一株一片进行防治。棉铃虫要尽早防治,刚发现幼虫就及时用药。蓟马的为害比较特殊,在果实上形成凸起的白色小斑点,影响果实品质,另外,蓟马还传播病毒。防治蓟马要在开花坐果期及时用药,喷药时间选在傍晚或早上,每5~7 d防治1次。9月下旬以后若有害虫为害,每棚可用两袋熏宝进行熏杀,质量较好的熏药对所有害虫都有效。熏杀方便、省工、效果好,但在高温条件下容易产生药害。
4.2 病害的防治
番茄定植后容易发生茎基腐病,采用灌根的方式防治效果较好。高温条件下栽培番茄,真菌性病害发生较少,病毒病和生理性病害发生比较普遍。防治病毒病,应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及时防治蚜虫、烟粉虱、蓟马,即可有效预防病毒病的发生。番茄生长前中期,通过降低棚内温度、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减少伤根等措施,可降低病毒病和生理性病害(卷叶、黄化叶、小叶丛生等)的发生几率。番茄生长后期气温低、湿度大,容易发生灰霉病、晚疫病等,后期病害的防治原则是以降低棚内湿度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4.3 畸形果、裂果的防治措施
- 上一篇: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
- 下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