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治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11 18:1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救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救治方案

篇1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落实国家、省有关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例和感染者的医疗救治措施,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重大传染病特困人群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二、救治(助)对象

(一)医疗救治对象:全县范围内确认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全县贫困的现症结核病患者;全县范围内经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病人以及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人。

(二)生活救助对象:全县范围内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因艾滋病导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

三、救治(助)原则

(一)适当减免、分级负担。对符合医疗救治或生活救助条件的对象,实行医疗费用或生活费用部分救助,所需经费除中央财政、省专项补助外,由市、县财政分别负担。

(二)注重实效、避免重复。对已经参加城镇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大传染病患者,专项救治与医保救治相互配合、互为补充,避免重复救治。本方案要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三)量力而行、不断提高。医疗救治及生活救助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随着财力的不断改善,逐步扩大救治(助)范围,提高救治(助)标准。

四、救治(助)对象确定

(一)医疗救治对象

医疗救治对象均需要提交:申请人申请、身份证(户口簿),不同的救治对象还需出具以下材料:

1.艾滋病医疗救治对象: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

2.结核病医疗救治对象:当地县级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诊断证明等相关临床资料以及证明其为贫困人口的证明材料(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五保户证、当地乡政府或街道居委会出具的特困证明材料);

3.其他重大传染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对象:有资质的、县级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确诊证明。

(二)生活救助对象

生活救助对象均需要提交:申请人申请、身份证(户口簿),不同的救助对象还需出具以下材料:

1.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2005年前未开展CD4检测的病例除外,下同)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以及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劳动能力丧失的证明材料;

2.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确认实验室出具的其父(母)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以及父(母)死亡证明;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

4.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确认实验室出具的其子女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子女死亡证明以及当地乡政府或街道居委会出具的无其他赡养人的证明材料。

五、救治(助)内容

(一)医疗救治

1.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对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及CD4检测(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解决);对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进行抗机会感染治疗,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额4800元标准给予补助(省财政负担)。

2.结核病病人:实行免费检查(痰检及一次胸片)、免费提供抗结核药(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解决);按照结核病诊疗规范,对现症贫困结核病患者给予辅助诊断、辅助治疗和并发症治疗,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额900元标准给予补助,以实际发生额由当地结核病定点收治机构予以减免(省财政负担)。

3.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病人;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病人的医疗救治、消毒隔离、专家会诊及省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费用进行补助,省和县财政各负担50%。

(二)生活补助

对因艾滋病造成的特困人群给予生活救助。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按照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按照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上生活补助经费,由省财政承担。

六、资金使用程序

(一)县卫生、民政部门根据本年度救治(助)人数,编制下年度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计划,商同级财政部门后,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

(二)救治(助)经费的支付实行报账制。医疗救治经费由相关实施医疗救治的单位在完成救治工作7个工作日内,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附上医疗救治对象的相关资料;同级卫生部门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同级财政部门收到有关材料后,符合条件的,1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至实施救治的医疗卫生机构。

(三)生活救助经费由被救助对象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报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工作后报县民政部门;同级民政部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复核。救助对象凭民政部门出具的书面通知到财政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领取救助资金。

(四)补助到实施救治的医疗卫生单位的,被补助单位必须提供以下资料:前述的医疗救治对象确定所需要的资料及其他必需的相关资料(如姓名、工作内容、补助金额、单位、住址、联系电话等);医疗文书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工作实施总结报告;同级财政、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提供的其他资料。

(五)补助到个人的,救助对象本人需提供以下材料:前述的生活救助对象确定资料及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七、资金使用与管理

(一)救治(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我县各级财政部门要对救治(助)经费要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

(二)救治(助)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要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三)必须严格按照省、市、县有关规定的救治(助)对象、救治(助)范围、救治(助)人数和救治(助)标准使用救治(助)经费。医疗救治经费必须按规定补助到实施医疗救治的单位,生活救助经费必须补助到患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四)县(乡、镇)各相关实施单位、组织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具体实施单位要将救治(助)范围、对象、标准等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布,接受广泛监督。

八、组织与实施

(一)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卫生、民政、财政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艾滋病人生活救助工作的组织、计划与安排,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县(乡、镇)成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工作技术指导,医疗质量抽查与评估等工作。

(三)实行重大传染病病人定点医疗诊治制度,加强防治能力建设和救治工作的业务技术培训,确保医疗救治工作安全。

(四)凡经确定的救治(助)对象,县级卫生、民政行政部门必须建立专门档案,并逐级填报汇总表报上级卫生、民政行政部门。

(五)县(乡、镇)要定期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及艾滋病生活救助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向县政府、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提交专题报告。

九、考核与评估

我县各级政府及卫生、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及艾滋病特困人群生活救助工作的督查,加强对定点诊治机构的监管,建立核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艾滋病生活救助、定点诊治机构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抽查。

我县将每半年抽查考核与评估一次,每次抽查数不少于医疗救治数和生活救助人数的20%。

十、附则

篇2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中医治疗;方案研究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质量以及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也在逐步增加,随之而来,各种各样的老年性疾病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在本次的实验研究中,我院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对5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期间,我国骨科应该收治有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在64--7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6±4.9岁。经诊断,50例患者全部符合“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

医生对患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进行治疗。具体的中药方子:熟地、枸杞子、甘草、菟丝子、骨碎补、狗脊、当归以及山萸肉。由护理人员统一进行水煎350ml,1剂/天,早晚服用,2次/天,30 剂/疗程,一共3个疗程。并且,在治疗期间医生对患者实施饮食辅助治疗,患者在保持合理饮食的情况下,多食含钙、磷较高的食物。例如,利用羊脊骨、肾以及肉等,对患者进行煲汤。

随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评价指标

在对患者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关于腰部以及股骨颈等部位的骨密度值。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中采集的所有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s表示。其中,当P

2、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之后,50例患者之中,有46例患者出现治愈或者是好转显现,疼痛完全消失或者减轻,总有效率高达92%。另外,通过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的股骨颈以及腰椎2、腰椎3和腰椎4的骨密度检查发现,治疗之后,患者骨密度值出现明显上升,其中P

3、讨论

一直以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于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系统性骨病[1]。究其原因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以及免疫力下降,继而导致老年人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以及骨组织结构退变等情况,十分容易发生骨折[2]。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有很多种,基本上大致包含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的饮食营养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另外,当老年人机体的缺乏雌激素、钙以及维生素D等,同样也能够引起骨吸收增加,进而导致骨丢失[3]。近年来,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并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本次的实验中,医生主要对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46例患者出现治愈或者是好转显现现象,中医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2%,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且,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变化发现,治疗之后患者的骨密度出现了明显的提升,P

参考文献:

[1] 马爱霞,李洪超,金雪晶等. 阿法骨化醇与骨化三醇预防骨质疏松骨折药物经济学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11(20):45--47.

[2] 赵新兰,秦爱平,陈凯,李浪波等. 伊班膦酸钠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3(10)69--71.

篇3

    【关键词】 替莫唑胺;全脑放疗;脑转移瘤;远期生存;疗效

    脑转移瘤是临床颅内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随着近年来临床脑肿瘤发病率的提升, 这种疾病的发生率也持续走高, 脑转移瘤的发生说明患者病情已经进入晚期, 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如果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脑疝死亡发生率将会非常高[1]。临床中脑转移瘤的治疗目前仍旧以综合治疗的方式为主, 替莫唑胺作为临床常用的抗肿瘤活性烷化剂, 与放疗结合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较好。为分析替莫唑胺口服同步全脑放疗治疗颅内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入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一般材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入本院进行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纳入研究患者经过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确诊, 排除不良影响因素, 且同意参与研究。80例患者中男44例, 女36例, 年龄32~78岁, 平均年龄(48.6±4.1)岁, 原发性疾病主要为胃癌、肠癌、乳腺癌、肺癌等。根据入院时间前后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患者4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P>0.05)。

    1. 2 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放疗治疗, 研究组行替莫唑胺口服同步全脑放疗治疗。放疗方案:应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直线加速器6MV光子进行放射治疗, 使用热解塑料面罩进行固定, 对患者进行全脑对穿照射,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照射方案照射量分别为每次30 Gy、37.5 Gy、40 Gy, 分别为10次、15次、20次且分别于2周、3周和4周内完成[2]。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在放疗期间口服替莫唑胺, 每天100 mg, 周一至周五服用, 连续两周, 间隔一周之后继续服用。治疗期间, 对两组患者均使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等进行脱水治疗, 必要情况下进行止吐治疗和白细胞治疗等。

    1. 3 疗效评价 根据临床肿瘤治疗标准制定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R)三个标准, 以CR+PR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分为0~Ⅳ期。CR:肿瘤完全消失至少四周以上且无新病灶出现;PR:肿瘤消退超过50%且维持四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NR:肿瘤消退<50%或增大≤25%。

    1. 4 统计学方法 临床所得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均数标准差以( x-±s)表示,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对比情况见表1。从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对比情况来看, 治疗组总缓解率77.5%远远高于对照组4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以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白细胞降低为主, 其中对照组6例, 比率15%, 研究组8例, 比率20%,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 P>0.05)。

    3 讨论

    颅内转移瘤作为临床常见的肿瘤并发症之一, 发生脑转移的临床几率较高, 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典型性疾病之一。随着临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全身性综合治疗手段的出现, 面对发生率较高的颅内转移瘤, 临床中出现了许多应用于治疗的新药物和新手段。对于颅内转移瘤来说, 传统的治疗主要以放疗为主,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 许多化疗药物无法进入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 致使脑内药物浓度相对较低,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

    替莫唑胺作为一种典型的脂溶性、小分子烷化剂, 是目前临床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新一代抗肿瘤活性药物, 是含有咪唑四嗪环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3]。它属于前体药物, 在生理水平pH下经非酶途径转化为活性化合物后进一步水解成为活性代谢物发挥其抗肿瘤活性[4]。替莫唑胺通过甲基化来干扰肿瘤细胞复制实现抑制作用, 对于颅内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说是福音, 它对于血脑屏障良好的通透性和口服方式在临床中配合放疗同步进行辅治疗效果较好。放疗是脑转移瘤的临床主要治疗手段, 普通放疗受剂量限制, 作用有限, 全脑放疗虽然无法彻底杀灭肿瘤细胞, 但是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不过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无明显作用。

    替莫唑胺口服同步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方式, 临床实践显示, 其能够显着提升局部肿瘤控制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复发中位时间, 且口服替莫唑胺配合放疗有一定增敏作用[2]。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在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与临床研究中同类文献报道较为一致, 且同类研究文献显示, 应用替莫唑胺配合放疗不仅疗效显着, 安全性高, 且能够显着提升脑转移瘤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期, 这也是未来临床研究和实践的重点。作为治疗脑转移瘤的有效手段, 替莫唑胺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但是多以轻度为主, 患者均能耐受[5], 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大大促进了其在联合治疗中的应用。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以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白细胞降低为主, 对照组6例, 比率15%, 研究组8例, 比率20%,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对于积极改善脑转移瘤患者治疗现状有着重要作用, 值得进一步加强研究, 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现状。

    综上所述, 替莫唑胺口服同步全脑放疗治疗颅内转移瘤临床效果较好, 安全性高, 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远期生存率, 应用价值高。

篇4

关键词 鼻咽癌 转移 化疗 吉西他滨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chemotherapy with DF orGP regimen for metastasi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Methods:54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fter first therapy failure from Feb,2007 to Jun,2009 were given into the trial.Group A:28 patients were administered with DF regimen (DDP 25mg/m2>/sup>D1-4,5-FU 0.75/m2>/sup> D1-5).Patients who were effective(CR or PR)were continued with the treatment for 3 to 4 cycles.Patients who were not effective after 2 chemotherapy cycleswere administered with GP regimen.Group B:26 patients were administered with GP regimen (Gemcitabine 1000mg/m2>/sup>,D1、8,DDP 25mg/m2>/sup> D1-4).Patients who were effective (CRor PR)were continued with the treatment for 3 to 4 cycles.Patientswho were not effective after 2 chemotherapy cycles were administered with other regimen.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chemotherapy after two cycles chemotherapies.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RR) of B Group was higher than A Group(69.2%vs32.1%),The difference were significant (P<0.05).The 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 of B Group and A group was 6.5 months,4.7 months,respectively.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B Group and A group was 14 months,7 months,respectively.B Group was longer than A group in survival.The2~3grade hrombocytopenia rate of B Group was higher than A group(34.6%vs3.6%),The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Bu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betwween two groups with leukopenia,leukopenia,and digestive tract toxicity.Conclusion: Gemcitabine plus cisplatin(GP regimen) was effective in treating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after first threapy failure,and patients can tolerate the toxicity of GP regimen.GP regimen was more advantage than PF regimen in RR and survival.GP regimen is effective regimen in treating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after first threapy failure.

Key Wordsnasopharyngeal carcinoma;metastasis;chemotherapy;Gemcitabine

放疗为鼻咽癌主要治疗方式,随着对该病生物学行为认识的深入、化疗的介入和放疗技术的改进,鼻咽癌的疗效逐渐提高,但局部晚期患者的疗效仍然较差,5年生存率徘徊在50%~60%[1,2]。鼻咽癌首次治疗后的失败模式是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既往转移性鼻咽癌的化疗主要采用的是PF方案,但该方案有效率较低,缓解期短。随着第三代化疗新药的应用,越来越多含新药的化疗方案临床治疗鼻咽癌。吉西他滨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应用会产生协同作用[3]。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设计了GP方案与PF方案对照治疗初治后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6月,经鼻咽活检,鼻咽CT或MRI确诊为鼻咽癌,病理为WHO Ⅲ型,首次治疗达完全缓解后未化疗,定期复查或有症状而随诊,CT、骨ECT、MRI证实转移,所有患者符合以下入组条件: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首次治疗后出现鼻咽及颈部以外的远处转移,至少有1个可测量病灶;功能状态:Karnofsky评分≥60分;WBC>4.0×109>/sup>/L,PLT>100×109>/sup>/L;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以往可接受过含铂或其他方案化疗,但未用过吉西他滨;转移距治疗结束时间>6个月;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签署书面同意书。A组(采用PF方案化疗组)28例,B组(采用GP方案化疗组)26例。两组患者转移均以单发转移为主,其中以骨、肺转移多见。两组临床资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治疗方法:A组给予PF方案(DDP 25mg/m2>/sup>,d1-4,5-FU 0.75/m2>/sup>,d1-5)化疗,有效者(CR+PR)共3~4个周期,化疗2周期未达PR者改用GP方案化疗;B组给予GP方案(Gemzar 1000mg/m2>/sup>,d1、8,DDP 25mg/m2>/sup>,d1~4)化疗,有效者(CR+PR)共3~4个周期,化疗2周期未达PR者改用其他方案化疗。

两组均采用每3周为1周期。所有病例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治疗开始前作胸腹部CT、鼻咽+颈部MRI、骨扫描等检查评估肿瘤大小及病灶分布范围。治疗期间每周记录KPS、体重及化疗急性毒副反应,毒副反应按NCICTC 3.0(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3.0)评定。每周复查肝肾功能、心电图1次及血常规1~2次。客观疗效评价在2个疗程后根据体格检查和(或)胸腹部CT、MRI及骨ECT结果进行。根据治疗前、后肿瘤灶的变化,并采用WHO(1981)制定的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估,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和进展(PD),CR+PR为客观有效(RR)。

统计方法:两组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分组。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sup>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定义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随访情况:54例无1例失访。A组中位进展时间4.7个月,中位生存期7月,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其中7例接受化疗后4、9、10、14、16、20、21个月死亡。B组中位进展时间6.5个月,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14个月,其中5例接受化疗后12、15、20、23、29个月死亡,1例化疗后引起粒细胞减少性感染死亡。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B组的客观有效(RR)病例18例,客观有效率(RR%)为69.2%,明显高于A组(RR病例11例, RR%:32.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不良反应:两组消化道及骨髓毒性的发生率比较:B组(GP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F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消化道不良反应及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等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讨 论

鼻咽癌首次治疗后的失败模式是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香港方面[4,5]发表了2篇关于鼻咽癌治疗后失败模式的报道显示所有入组患者的5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23%。有文献报道,已发生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治愈率极低,2年生存率

目前鼻咽癌最常用的化疗方案为DDP+5-FU,但其不足之处是缓解期短,故其姑息作用有限,而且对肝、骨、肺等远处转移的疗效也很差。对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临床随机试验证实,顺铂+5-氟脲嘧啶方案有效率为32%,中位生存期6个月[10,11]。另一大规模Ⅲ期临床试验证实,顺铂联合5-氟脲嘧啶治疗鼻咽癌有效率(33%)较单用氨甲蝶呤(10%)高,但未延长生存[12]。本研究显示PF方案的有效率为32.1%,中位进展时间4.7个月,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

吉西他滨是一种新型抗代谢类抗癌药,属胞嘧啶类似物。顺铂耐药的主要机制是核苷切除和错配修复,吉西他滨是DNA修复的有效抑制剂。Foo等[13]报道单用吉西他滨(1250mg/m,dl,d8)治疗复发转移性NPC患者有效率为48%,中位TTP为5.1个月,中位生存期10.5个月,1年生存率46%。Ma等[14]报道复发或转移患者,单用吉西他滨有效率为34%,联合顺铂有效率为64%,中位缓解期分别为17周和24周。Ngan等[15]前瞻性Ⅱ期临床试验显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患者,有效率达78%,中位TTP10.6个月,中位生存期15个月。国内胡等报道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鼻咽癌有效率为70%[16]。本试验中GP方案RR69.2%,中位进展时间6.5个月,中位生存期14个月,与上述试验组结果相似。

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对化疗比较抗拒。近年来新型抗肿瘤药物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组试验显示,GP方案客观有效率优于PF方案,两组的RR(69.2%VS 32.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GP方案组的中位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5个月,14个月,优于PF方案组(4.7个月,7个月)。提示GP方案较PF方案有较好的客观有效率及生存趋势。本试验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两组均不同程度地出现Ⅰ~Ⅳ度不良反应。GP方案组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尤其是Ⅱ、Ⅲ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F方案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GP方案组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死亡发生。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GP方案组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76.9%、50%;其中Ⅲ-Ⅳ度白细胞减少、Ⅲ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3.1%、15.4%。与文献报道一致[16]。这提示GP方案治疗初次治疗后出现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不良反应可逆,能耐受。

综上所述,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初次治疗后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疗效确切,耐受性好,比经典PF方案显示有更好的缓解率和生存受益,是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有效化疗方案。但本试验样本含量小,随访时间短,有待于进一步系统性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

参考文献

1 Yeh S A,Tang Y,Lui C C,et al.Treatment outcomes and late complications of 849 patients with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reated with radiot herapy alone[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5,62(3):672-679.

2 Chua D T,Sham J S,Wei WI,et al.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1997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stage classification in determining failure pattern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Cancer,2001,92(11):2845-2855.

3 Peters GJ,Bergman AM,Ruiz van Hapren VW,et al. Interaction between cisplatin and gemcitabine in vitro and in vivo[J].Semin Oncol,1995,22(Suppl 11):72-79.

4 Lee.AW,Sze.WM,Joseph.SK,Treatment results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the modern era: the hong kong experience[J].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2005;61(4):1107-1116.

5 Leung TL,Tung SY,Sze WK,Treatment results of 1070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 analysis of survival and failure patterns [J].Head and Neck.2005;27(7):555-565.

6 Chan A T,Hsu M M,Goh B C,et al.Multicenter,phase Ⅱ study of cetuxi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arboplatin in patientswith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J Clin Oncol,2005,23(15):3568- 3576.

7 Chua D T,Sham J S,Au G K.A phase Ⅱ study of docetaxel and cisplatin as first-lin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J].Oral Oncol,2005,41(6):589-595.

8 Teo P M,Kwan W H,Lee W Y,et al.Prognosticators determining survival subsequent to distant metastasis from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J].Cancer,1996,77(12):2423-2431.

9 王成涛,曹卡加,李茵,等.鼻咽癌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分析[J].癌症,2007,26(2):212-215.

10 Lee AW,Poon YF,FooW,et al.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 037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reated during 1976-1985;overall survival and patterns of failure[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2,23(2):261-270.

11 Khuri FR,Shin DM,Glisson B,et al.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Semin Oncol,2000,27(8):25-33.

12 Forastiere AA,Metch B,Schuller DE,et al.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cisplatin plus fluorouracil versus methotrexate in advanc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a southeast oncology group study[J].J ClinOncol,1992,10(8):1245-1251.

13 Foo KF,Tan EH,Leong SS,et al.Gemcitabine in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of the undifferentiated type[J].AnnOncol,2002,13(1):150-156.

14 Ma BB,Tannock IF,pond GR,et al.Chemotherapy withgemcitabine containing regimens for locally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Cancer,2002,95(12):2516-2523.

15 Ngan PK,Yiu HH,lan WH,et bination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or 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report of a phase Ⅱ study [J] Ann Oncol,2002,13(8):1252-1258.

16 胡,刘汉锋.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20 例复发、转移鼻咽癌[J].肿瘤学杂志,2009,15(1):82-83.

表1 两组临床资料

篇5

关键词:中风病 康复 中西医结合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R743.3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5-0553-02

中风病又称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三大特点。本研究将传统中医的针灸推拿技术、药浴、言语治疗和心理疏导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规范化三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相结合,综合运用于脑卒中偏瘫,采用前瞻性分层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通过6个月评测与比较,探讨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综合功能、认知能力、抑郁程度、改善生存质量方面的影响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1993年全国脑病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及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纳入病例标准:均为首次发病,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30岁~80岁;符合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符合中医中风病的诊断;发病1周内入院者,有肢体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8分以上。

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偏瘫;有活动性肝病、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呼吸功能衰竭或四肢瘫患者;发病1周后入院者,曾患脑血管疾病且遗留功能障碍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8分以下;既往有精神病、痴呆病史者,聋、哑人;外省市无法随访者。

将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及伴发疾病、神经功能缺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1.2康复治疗方法将发病到发病后第一个月月末称为第一期,第二个月月初到第三个月月末称为第二期,第四个月月初至第六个月月末称为第三期。

1.2.1普通康复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诊疗(早期急救、脑梗死或是脑出血常规诊疗),并给予下列康复治疗。良肢位:仰卧位时注意肩关节外展,腕关节背伸位,手指及各关节稍屈曲;膝和髋关节保持伸直位,膝关节下垫以软枕,两足底放置足托,足趾朝上。侧卧时下侧手臂外旋并伸直,上侧手臂置于软枕上,掌心向下,肘、腕关节伸直位;背部垫软枕;上侧膝与髋关节屈曲,用软枕与下侧腿隔开。每日两、三次,每次30 min~45 min。

肢体运动方法:专人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以Bobath疗法为主,包括正确卧位的保持、定时变换、Bobath握手训练、搭桥方法、床上起坐训练、坐位起立训练等方法,同时教会家属或陪护辅助训练,每日两三次,每次30 min~45 min。出院后随访。整个训练注意循序渐进,鼓励患者做被动运动,辅助利用健肢带动患肢训练,防止异常运动模式产生,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建立,使其更加适应日常生活的动作模式。

1.2.2规范化康复组参考胡永善等[1]方法给予三级综合康复治疗外,配合下列中医治疗、心理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针灸治疗:采用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2],根据病情辨证取穴,电针、头针、舌针、耳针均根据需要采用。

患侧肢体按摩治疗:按压穴位,上肢取内外关、曲池、肩; 下肢取足三里、三阴交、环跳、涌泉等穴,每穴按压5 min。滚法,从肢体上下端依次按摩,压力要均匀,协调有节奏,每次10 min~15 min。揉按法,采用掌根从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揉,每次10 min~15min,腕部动作要轻揉缓和的摆动。顺着双侧背部太阳经上下按摩,主要采用一指禅推法直至皮肤发红为度。

患侧肢体中药烫疗:采用本院制剂十一方药渣,每次30 min。

1)为广西科技攻关基金项目(桂科攻0632007-2A);广西科学研究开发项目(桂科攻0632007);广西教育厅面上项目(桂200510051);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200810600F01);广西中医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G2005018)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设计简单易行的动作进行训练如击球、拾豆子、拨算珠等,以及训练脱衣服、使用餐具等。第1,2期每天治疗2次,每次30 min。第3期开始隔天一次,每次30 min。

语言治疗:以口语表达及听理解训练为主。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编制的300 词300 图及造句训练册进行命名、复述、听辨别、听理解是否题训练。

心理康复:针对存在的心理特征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采用疏导疗法,对患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使抑郁情绪得以调整。

治疗均为第1、2期每天治疗2次,每次30 min,每周6 d,第3期开始隔天一次,每次30 min。

两组均可根据病情予常规西医内科治疗。予甘露醇、呋塞米(速尿)、地塞米松、白蛋白或复方甘油、甘油果糖降颅压;胞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等营养脑细胞;调控血压;抗生素;抗应激性溃疡等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高热患者可物理降温。

1.3评定指标及方法两组连续治疗半年后结束观察,分别于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 Barthel 指数,残障功能评价。采用牛津残障评分(OHS),汉语失语检查采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精神状态测定采用Hamilton教授编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智力测定采用龚耀光修订的Wechsler成人智力量表手册(WAIS RC)。生存质量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编制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q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相应统计处理。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致残率高,预后差,是现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存质量[3]。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为66%,全国每年新发患者约200 万人,每年死于该病的患者约150 万人,存活患者为600 万~700 万[4]。近年来,随着诊断及抢救水平的提高,中风患者的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存活患者中70%~80%遗留某些大脑功能障碍,包括认识与知觉功能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心理或情感障碍等,尤其以肢体运动障碍偏瘫所占比例最大。绝大多数患者都不同程度地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生活质量普遍低下,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费用和沉重的疾病负担,因此,积极开展有效的康复治疗,对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减轻疾病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经验显示,多种疗法配合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是肢体康复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其中包括运动疗法及作业治疗、针灸、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部分减重的步行运动等现代康复手段,以及中药汤剂、针灸疗法等祖国传统医药治疗措施。古代文献记载与近年临床研究都显示,祖国传统医学对脑卒中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康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风的有关其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中。古人对中风症状的观察有其局限性,往往只认识了偏瘫这一症状,及其两种表观方式弛缓和痉挛,不能像现代康复学那样认识到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祖国传统医学在中风病的综合康复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常用方法有针灸、中药汤剂、外洗药浴、推拿、精神调养等,尤其以针灸治疗的研究和应用最多。

本课题将传统中医的针灸推拿技术、言语治疗和心理疏导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综合地运用于脑卒中偏瘫,建立中风病的规范化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了传统中医在中风病康复方面的简,便,廉,验优势,疗效将优于目前的综合康复方法,减轻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负担,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另外,通过进一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实现患者的早日社会回归创造价值。

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综合能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充分发挥了传统中医在中风病康复方面的简,便,廉,验优势,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运用。

参考文献:

[1]胡永善,吴毅,朱玉连,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18-421.

[2]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J].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057.

[3]Nissan LW,Bravest JJ,Benelux L,et al.Stroke trends in an aging population[J].Stroke,1993,24:931-939.

[4]冯丽娜,冯振翼,纪爱兵.脑卒中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价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1):170-171.

篇6

河南省平顶山煤业集团一矿职工医院妇产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两种甲氨蝶呤应用方案与分别米非司酮联合用于异位妊娠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异位妊娠患者158例,随机分为I组和II组,各79例,两组均在服用米非司酮的基础上,另用甲氨蝶呤治疗,所用甲氨蝶呤剂量不同,观察两组异位妊娠症状与体征治疗情况。结果I组总有效率96.20%(76/79)、II组94.94%(75/79),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血细胞计数减少率18.99%(15/79),II组为5.63%(4/79),I组高于II组,P<0.05。I组发生胃肠道反应II度以上者34例,发生率43.04%,II组16例,发生率20.25%,I组发生率高于II组,P<0.05。结论临床医师选择1mg/(kg·次)的甲氨蝶呤用药方案和米非司酮联合,对异位妊娠患者施治,可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降低用药危害,值得进行推广。

[

关键词 ]异位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1(a)-0091-02

[作者简介]王健(1972.9-),女,本科,主要从事妇产科工作,开展阴道镜检查,LEEP刀,微波,宫颈癌筛查及妇科、产科住院病人,未开展腹腔镜及宫腔镜方面工作。

异位妊娠症又被称作宫外孕,它所指的是孕卵在正常的着床位置之外的任何位置(比如,输卵管、卵巢、腹腔、宫颈、残角子宫等)发生妊娠的现象[1],在妇产科中极为常见,为急腹症的一种,病情较重,可危及孕妇生命[2],据报道,约有10%的孕产妇因为异位妊娠病症而死亡,严重危害孕产妇身心健康[3]。单就造成异位妊娠造成孕妇死亡的原因来讲,由于95%以上孕妇为输卵管异位妊娠,输卵管发生破裂以及内出血症状,为危及孕妇生命主要原因。目前,B超及β-HCG测定技术的临床应用,已经可使多数病患在破裂前得到诊断,为药物治疗争取时间[4],而选择高效、安全的药物便成为了研究重点。该院以2011年4月—2012年11月甲氨蝶呤以及米非司酮两种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158例孕妇,分为各79例的两组,两组所用甲氨蝶呤剂量不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所选158例孕妇在该院救治,年龄为22~36岁,平均年龄29.9岁,经临床表现判定、妇科超声检查、β-HCG检查,确诊为异位妊娠。临床表现:入院时,114例有明显停经表现,44例停经表现不明显,阴道发生不规则流血症状。超声检查结果:孕妇无孕囊,在附件周围区域有直径不足4cm的小型不均质包块,孕妇直肠子宫凹积液不足2cm。β-HCG检查结果:每L血液中含量为100~2000U。所有孕妇肝肾功能检查正常,未有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用药禁忌者。随机分组,I组79例,II组79例,两组的年龄、停经时间、临床表现、超声检查、β-HCG检查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58例患者均服用米非司酮治疗,用量与用法相同,在此基础上,I组与II组采用不同剂量的甲氨蝶呤治疗。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药业生产,口服用药):在空腹2h以上之后,25mg/次,2次/d,连续用药3d,为1个疗程。甲氨蝶呤(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注射用药):I组:肌肉注射,0.4mg/(kg·次),1次/d,连续用药5d,为1个疗程。II组:肌肉注射,1mg/(kg·次),1次/d,连续用药3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用药治疗3d时,开始复查β-HCG,若用药1个疗程后,β-HCG水平下降不足15%,则以II组的用药方案为标准,为两组中158例患者进行继续治疗,连续用药3d。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以及腹痛症状改善情况,询问患者有无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治疗期间,每间隔3d,为患者行β-HCG复查1次,每间隔7d,为患者行阴道B超复查1次,对患者的盆腔积液、附件包块变化状况加以分析记录;以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减少的数量,并加以记录。

1.3疗效评价

显效:症状消失,体征消失,β-HCG水平转归正常,或下降幅度>15%,尿-HCG为阴性;好转:症状有所改善,体征有所恢复,β-HCG水平有所下降,下降幅度<15%,尿-HCG尚未转阴;无效:症状、体征未发生明显变化,β-HCG水平未见明显下降,甚至升高,尿-HCG未转阴。

1.4统计方法

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该次治疗研究,I组79例患者显效70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0%(76/79),II组各为73例、2例、4例,总有效率94.94%(75/79),I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细胞计数减少以及发生胃肠道反应(II度以上)两种不良反应方面比较,I组的减少率以及发生率均高于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患者用药更为安全。见表1。

3讨论

异位妊娠这种高危妇科症状,是孕妇死亡主要原因,为广大妇女身心健康的重大威胁因素,临床医师在以往时期,普遍以侧输卵管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在当前妊娠诊治技术水平逐步改善的环境中,药物保守治疗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案,疗效颇为显著[5]。但是,据临床报道显示,作为常用药物的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应用,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极高,但甲氨蝶呤在临床应用中,有明显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皮肤症状、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当得到彻底解决。所以,研究者目前多致力于通过调整甲氨蝶呤的用量,来减轻其不良反应,以尽量地保护孕妇用药安全。

该院分别两种剂量的甲氨蝶呤注射药物为79例患者施治,治疗中配合使用米非司酮,结果发现1次/d、1mg/(kg·次)的甲氨蝶呤用药方案,和2次/d、0.4mg/(kg·次)的用药方案,在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研究显示,甲氨蝶呤这类药物,在机体吸收、生物转化方面,存在个体性差异,不同患者在用药时,可能由于用药浓度过高,或者作用时间过长,造成不良反应。该次研究发现,在上诉用药方案中,前一种用药方案中患者血细胞计数减少及II度之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地小于后一种用药发生率,且统计差异显著,这就说明前一种用药更为安全,可减轻用药对于患者健康的损害。

综上,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二者联合,用于对异位妊娠疾病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异位妊娠症状,促进患者β-HCG等指标转归。单从两种联合用药方案不良反应来讲,1次/d、1mg/(kg·次)的甲氨蝶呤用药方案对患者的危害明显更低,应当加以推广。

[

参考文献]

[1]李艳丽.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5):83-84.

[2]曾美玉,袁浩雄.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50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3(6):125-126.

[3]周坤.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34-35.

[4].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68例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143-144.

篇7

[关键词] 脂肪肝/非酒精性; 治疗; 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阿托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 R32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028-01

Effect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Compound Diisopropylamine Dichloroacetate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reatment

Shi Zhendong

(VIP ward,The Tiefa Coal Group General Hospital of Tieling City,Liaoning,Tieling,112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compound diisopropylamine dichloroacetate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reatment. Methods In 52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June to 2011 to June outpatients and hospitalized patien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diagnostic standard of NAFLD, oral atorvastatin 10mg, 1 times per night, compound diisopropylamine dichloroacetate 2 tablets, 3 times/day, 3 months for 1 cycle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G, TC, ALT, AST and liver ultrasound changes. Results 3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TG, TC, ALT, AST and liver ultrasoun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P

[Key words] Fatty live/ nonalcoholic; Treatment; Diisopropylamine dichloroacetate; Atorvastatin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导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NAFLD患者可从单纯的肝脂肪变性演变成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细胞癌。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NAFLD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1]。我院近年来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与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NAFLD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生化(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的52例均为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NAFLD患者。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NAFLD诊断标准[2];②治疗前2周未服用过或已停用降血脂、降酶及保肝药物。2)排除标准:①过量饮酒、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②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疾病患者;③准备受孕、已妊娠或哺乳的妇女;④对治疗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治疗方案疗效观察的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21-62岁,平均(42±1.05)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5年。临床表现为腹胀、肝区隐痛或不适、乏力者34例,体重超重(体重指数BMI>24kg/m2)者22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均口服阿托伐他汀(商品名阿乐,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mg,1次/晚,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商品名甘乐,辽宁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片,3次/日,3个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TG、TC、ALT、AST及肝脏彩超变化。

1.2.2 监测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2周禁止高脂饮食。治疗前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TG、TC、ALT、AST及肝脏彩超检查,并于疗程结束后复查,治疗期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p

2 结果

2.1 阿乐联合甘乐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见表1。

表1 阿乐联合甘乐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比较, p

2.2 阿乐联合甘乐治疗前后肝脏彩超影像变化情况 见表2。

表2 阿乐联合甘乐治疗前后肝脏彩超影像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后肝脏彩超影像变化比较, p

2.3 不良反应情况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3 讨论 NAFL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NAFLD与肥胖、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以及高瘦素血症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可单独或联合存在,其中血脂异常尤为重要。NAFLD病理生理学改变可用“二次打击”学说来解释[3]。初次打击为肝内脂肪堆积,为脂质过氧化提供了反应基质。二次打击为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损伤,导致肝细胞酶活性和线粒体能量不足,肝星状细胞激活、增殖,从而引起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形成肝硬化,甚至癌变。因此,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伤在NAFL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临床治疗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外,还可通过药物治疗以减少摄入、抑制合成、或增加脂质降解速度达到治疗目的[1]。

阿乐是选择性、竞争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血中TC、TG、LDL-c和升高HDL-c,其良好的调脂作用已得到全球的广泛认可。甘乐的主要成分是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目前认为其作用机制有:1)阻碍合成胆固醇限速酶的活性,减少体内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合成;2)抑制丙酮酸―苹果酸循环中的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来抑制脂肪酸及胆固醇与肝脏中脂肪的合成;3)促进肝细胞内线粒体上的脂肪酸与葡萄糖的氧化,抑制糖异生,降低外周血甘油和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有效抑制肝脏甘油三酯的合成;4)促进胆碱、卵磷脂合成,促进肝脂肪分解;5)增强肝细胞膜流动性,提高Na+-K+-ATP酶活性,增强组织细胞呼吸功能及氧利用率[4]。本研究联合应用阿乐与甘乐治疗NAFLD,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脂、肝功指标及肝脏超声影像学均有显著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总之,阿乐联合甘乐通过调节血脂及拮抗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损伤等机制,提高对抗“二次打击”能力,减轻脂肪性肝炎的程度,从而有利于减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5-438.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NAFLD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S].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4.

篇8

为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应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及医疗救治工作,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医疗救治工作预案,采取有力措施,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建立行之有效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工作责任制,

成立临床专家组,负责指导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二、确定定点医院,积极进行医疗救治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传染病院或二级以上具有呼吸道传染病救治能力的综合医院,为本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例诊疗的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负责接收本辖区医疗机构转诊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定点医院要健全工作专班,成立医疗救治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检分诊、医疗救治和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在上级专家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进行医疗救治工作。

三、设立发热门诊,强化预检分诊制度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设立专门的感染性疾病科或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

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承担本地区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预检分诊工作。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利用发热门诊并设立流感样疾病的分诊点。

预检分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应配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师和护士担任预检分诊工作。医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除询问病史、症状和进行相关检查外,还要特别注意询问与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特别是要询问近期有无到过国外,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漏诊、误诊,做到“早发现、

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要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及必要的消毒隔离。

四、诊断程序

非定点医疗机构接诊的、经确认的不明原因肺炎或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患者,应立即转到定点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辖区内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报告后,应派出市级临床专家组进行判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各市州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报告后,应派出省级临床专家组进行判定。年度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需由省级临床专家组初步判定后报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由卫生部组织的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进行最终确认。后续发

生的病例,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诊断,并及时将病例的有关情况和专家组意见报卫生部备案。

各级医疗机构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鉴别诊断工作,既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也要防止假阳性病例出现,保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五、送检与报告程序

定点医院诊断的甲型H1N1流感的疑似病例应立即采集患者呼吸道样本(如咽拭子、口腔含漱水、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和血液样本,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年度首例及后续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原始标本送省疾控中心进行初步检测后,送中国疾控中心进行复核确认。

综合医院或定点医院等医疗机构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和确诊病例时,于2小时内通过电话报告给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属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于2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乙类传染病”下的“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疑似、确诊病例的病情进展、诊疗情况、病情转归及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定点医院应将上述信息每天向当地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在报告事件类别选择“乙类传染病”下的“甲型H1N1流感”进行报告。

六、病人转运与转诊

市、州级医疗急救中心统一负责不明原因肺炎、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转运工作。转运病人时,要严格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要求进行转运,防止甲型H1N1流感在转运过程中传播。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要按有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

七、控制医院感染,加强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要根据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必须正确穿戴好防护物品以减少职业暴露,离开病房时必须进行手消毒并脱出防护用品。隔离病区内,被病人污染的物品及医疗器具必须采取消毒措施,隔离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

构废物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八、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成立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专家组主要由临床相关专业(呼吸科、传染病科、儿科、医院感染科、重症监护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中医科)的专家组成,专家组根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第一版)》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开展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对疑难危重病

人抢救进行技术指导,指导做好医院的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工作。

九、开展人员培训,充实物资储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要根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第一版)》及《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要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增强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意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督导和检查,要督促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积极开展全员培训,层层抓落实。

各医疗机构都要做好医疗设施、药品器械、防护用具等物资的储备工作,现有的负压病房和负压救护车要保证处于备用状态,积极应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篇9

按照关于《报送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相关情况的通知》(医政〔2020〕4号)文件精神,我们就我区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现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县级医院(中医院)建设工作,宜秀区人民医院(市八院)已于2014年被市第一人民医院托管,相关建设工作由一院统筹推进。

2.我区无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任务;

3.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开展情况,从2017年2月我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区稳步推进救治工作,印发了《宜秀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新增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的通知》,组建了20个大病专项救治服务团队,对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了全面摸排。建立健全以区级医院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联体为依托的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对需要治疗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加强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工作,对罹患大病的贫困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救治对象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患者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逐人建立大病救治台账,实行动态追踪管理。目前共确定156例集中救治对象,已全部安排救治,救治率100%,其中治愈38人、好转25人、死亡18人、正在治疗75人。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1.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服务水平提高难。目前,基层公立医疗机构还是沿用2009年的编制核定人数,与实际需求差距大。如我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编制46人(其中12个编制被原郊区二院医改三年过渡安置人员占用),实际在编在岗30人,随着安庆东部新城建设日新月异,外来人口大幅增加,辖区户籍人口3.6万,实际常住人口近10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多达40余项,医疗卫生工作量显著增加。卫技人员紧缺矛盾十分突出,现有的编制已经不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

高级人才匮乏。全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和本科学历人才比例明显偏低。普遍缺乏临床执业医师,3家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放射科无医生,群众不得不舍近求远,到上级医院就诊,分级诊疗制度难以落实。在专业分布上妇产科、儿科、影像、口腔等专业医生缺乏,随着二胎政策落实,人口出生率增长,妇儿科医生紧缺问题更加凸显。三是编外聘用人员多,队伍不稳定。聘用人员多数是护理人员,人员专业水平差异大,队伍稳定性差,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

3. 人才机制不活,专业水平难提升。一是由于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政策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人才引进门坎高,加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专业施展和业务提升空间不大,导致多数医学院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招聘指标往往不能足额落实到位,部分毕业生应聘后又辞职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基层医疗机构由于缺员严重,选派十分困难,特别是全科医生培训和业务骨干培训难以派出人员参加,医疗技术难以提高。

(二)基础设施薄弱,各级支持力度不够。2016年后中央财政不再有专项资金支持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建设,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皖政[2015]16号)文件要求,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及更新、周转房建设等经费由区级政府负责,因区级财力有限,此项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自2016年起,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收支结余计提39%用于医院事业发展,2016年全区6家医院共计提73万元,2017年计提189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三)信息化水平不高,分级诊疗难以实施。目前基层卫生信息化水平还不高,缺乏跨区域顶层设计谋划,“信息孤岛”、“信息碎片化”现象严重,信息集成化程度不高,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HIS、LIS)、健康档案系统未实于市级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远程心电会诊系统、远程影像系统、分级诊疗系统都是独立的系统,方便程度、使用率不高。

三、意见建议

篇10

一、工作原则

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按照“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和“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方针,加强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实施分级负责,依法、科学、规范做好全疫情防控工作。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未发生病毒感染的肺炎持续行政村(社区)传播时我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防控工作。

三、组织机构

(一)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县健康局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卫健局局长任组长,其他副局长任副组长,统一指挥、协调辖区内的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监督检查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督查组、隔离转运组8个工作组。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卫健局统一领导下,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本单位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处置专家组

卫生健康局分别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和疫情防控专家组。各医疗卫生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组建应急处置专家组。

四、职责分工

(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1.县卫健局负责指挥、协调、管理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各医疗卫生单位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和防控策略,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做好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专业人员培训,组建专家组,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开展防控处置工作的督导检查。

2.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辖区内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处置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培训,组织专家组排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督导检查和社会动员及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调查处置。

3.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县辖区内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及监测工作,负责制订全县疫情处置技术方案,评估和监测疫情发展趋势,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相关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及疫情处置,负责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和上报,指导全县做好生活环境、物品的卫生学处理和疫情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开展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并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三)医疗机构

1.定点医院负责病人的隔离、诊断和报告,开展临床救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配合疾控机构对疑似、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落实医院内的各项防控措施,并根据国家卫健委《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做好病例尤其是危重症例的救治工作,负责重症病例的转运工作。

2.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负责规范设置预检分诊,二级综合医院负责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开展疫情监测、报告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负责本机构内有关人员的培训,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3.乡镇卫生院(含村卫生室)在疾控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辖区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对中高风险地区返乡的需要居家隔离重点人员,配合当地政府开展体温和健康情况监测。

(四)卫生监督机构

主要协助卫生健康局对疫情发生地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

五、防控措施

(一)病例监测、发现和报告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定义的患者后,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应当立即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健局。县卫健局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市卫健委,同时报告县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县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疫情报告程序报告市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3.按照上级要求严格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二)流行病学调查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辖区内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报告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后,协调公安、交运等部门按照《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必要时根据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组织开展病例主动搜索。

(三)标本采集与检测

收治病例的医疗机构要及时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并通知尽快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关病原检测。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标本和血清标本等。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标本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暂按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管理,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四)病例救治和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病例需收治在定点医疗机构,我县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要积极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隔离治疗,并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药品、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保障工作。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完善预检分诊制度,完善预案及工作流程,规范设立发热门诊、隔离区,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好院内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控制院内感染。要积极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防护用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县卫健局组织各医院医护人员进驻隔离场所,对隔离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并询问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及病情发展,按照上级管理控措施进行隔离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