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与指导范文

时间:2024-04-11 18:1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教育与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教育与指导

篇1

【关键词】职业高中;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素质教育

引言

对于职业高中的学前教育专业来说,舞蹈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和家长也更加关注幼儿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舞蹈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式和其他教学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同,如何更好地针对学生的舞蹈素质教育需求,更加科学地提升学前教师人才的专业素质,让他们在展开学前舞蹈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更好地让幼儿们对于舞蹈本身所蕴含的艺术美和乐趣进行体会,让学生艺术修养得到更好地提升,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

一、职业高中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现状

第一,教学理念方面的不足。当前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够重视。在课时的安排上,没有对理论课和练习课进行适当的平衡,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舞蹈教学中没有结合幼儿的特点,对于幼儿舞蹈教育方面的一些细节问题没有进行很好地把握。第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全面的摸底和评估,教学中没能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进行掌握,从而不能保证后续教学工作具有足够的针对性。在具体教学中,没有依据舞蹈教学的需求,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得到有效地提高。第三,教学中对于舞蹈文化没能进行有效地渗透。在实际舞蹈专业的教育活动中,对于舞蹈文化方面的渗透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学生不能对舞蹈艺术本身的魅力进行全面的体会,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效果。

二、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对策

第一,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学理念进行提升。针对以往舞蹈教学中体会和练习课时安排不充分的问题,我们要进行全面地改进,给予学生足够的体验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参与舞蹈练习和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得到提升。在对舞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时比例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且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进行适当指导,通过观察来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是对幼儿教育工作者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具体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心态,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舞蹈的排练,真正以师生同舞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学中,教师也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舞蹈编排的鼓励,让学生在编排中融入自身的艺术感悟、情感体验以及生活经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渗透多种幼儿心理学方面的内容,结合启发、游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如何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状态进行调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日后舞蹈教学的节奏。职业高中也可以与周边幼儿园进行联系合作,让学生提前到工作岗位中,通过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更好地对这份工作进行认知和明确。第二,丰富教学手段,保障学生全面成长。在学生进入职业高中后,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提前了解学生的舞蹈基础为前提,可以采取调查问卷、考察以及询问等方式,更加客观、具体地对学生的舞蹈学习情况进行了解。结合不同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安排,并且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节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真正将因材施教进行落实。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于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制定符合他们自身情况的学习方案,并且依据学习机会进行练习,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得到成长和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舞蹈学习情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同时对一些舞蹈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更好地掌握,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整体的学习活动当中,并且提升学习的信心。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是满足当前舞蹈教育需求的一个关键举措。第三,做好对舞蹈文化的渗透。对于舞蹈专业的教学来说,学生不仅要对舞蹈技巧和相关知识进行掌握,更要对舞蹈艺术和舞蹈文化进行体会,从内心情感的角度对舞蹈产生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提升整体舞蹈的感染力和表演效果。通过对舞蹈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身的舞蹈情感与知识进行丰富,更好地进行舞蹈创作。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重视对舞蹈文化的教学,并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帮助学生丰富内心情感。例如,在进行民族舞基本动作和芭蕾舞基本手位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指派一个组长,在小组内部进行舞蹈编排,并且指定时间进行展示和表演。教师要让学生在进行舞蹈编排与练习中,对自身的体会与感受进行记录。在正式表演时,教师要做好观察和记录,可进行实时拍摄,同时也可以联系学校进行展示。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会到舞蹈的艺术和文化,同时也能更好地带动学生,让学生乐于参与舞蹈学习,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提升艺术表现力。

三、结束语

对于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学前舞蹈教育工作是非常关键的。面临新时期学前教育的需求,我们应该在相关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入更加创新的思路和见解,培养更加符合当前学前教育需求的优秀人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实际特点,结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融入更多的教学元素,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舞蹈这门艺术的美感和深刻内涵,从心理的角度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得到更好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尧芝芳.浅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6(26).

[2]杨桃.以自身经验分析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与对策[J].戏剧之家,2016(20).

篇2

关键词: 学法 学法指导 职业高中英语

一、在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当前全国上下均在努力探索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必须提高教学效率,这就体现了科学学习的重要性,学法指导则显得更为重要。

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特别是进入职业高中,在外语学习方面,虽然有了三年初中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再加上基础差,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跟在老师后面跑的层面,外语学习的广阔天地还未真正对他们展开,他们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重复层面。因此,在职业高中开展学法指导非常重要。

二、如何在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使学法指导行之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订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因为有了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层面,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释,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重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专心听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教学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载体,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4)勤记笔记

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职业高中学生相对普高学生而言,基础差,许多科目不懂,听不懂就不愿意记笔记,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培养他们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5)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地、高效率地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复习要及时,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6)反复练习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在课堂上、在课后等各个方面多多练习英语、使用英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指导即教法。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归纳指导法

职业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语言认识形成系统化成为可能。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言现象,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

例如:在学过去将来时态时,教师可让学生接触这些句子:

He told me that he would meet her at the school gate that afternoon.

Tom said he was going to see the film that afternoon.

They were to discuss the problem at the next meeting.

I thought that he would be late for school.

然后让学生总结这些句子是什么类型的句子,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归纳,学生会总结出:它们都表示过去将来,是过去将来时态。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些句子所运用的时态是过去将来时态要好得多。

(2)对比指导法

在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对一些相似而又不同的语言点,也可引导学生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 以学“few”的用法为例:教师可让学生比较 “few”, “a few”, “little”, “a little”的用法,让学生比较下列句子:

I have little time for reading.

I would like to have a few words with you when you have got time.

I know a little French.

There are few mistakes in his composition.

通过比较这些句子,学生会明白“few”和“a few”可用在可数名词前,“little”和“a little”只可用在不可数名词前,“few”和“little”表示否定,而“a few”和“a little”则表示肯定。

(3)解答说理法

提出一种语言现象或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这种现象,寻求正确答案,并解释相应答案的理由,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

(4)启迪思维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只让学生打钩钩、画叉叉,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度思维的方法去训练。

(5)讨论活动法

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操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

例如:在学限制性的定语从句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句子中所含从句有什么共同点:

The engineer who is doing the test is from Shanghai.

The teacher whom you want to see is coming.

He is the patient whose right hand was hurt at work.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evening when they left.

然后,教师收集各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三、学法指导的效果

在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一段时间后,很多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前不重视记笔记的学生开始认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认真记好笔记。这些学生说:记笔记好处多,复习起来不再那么盲目,因为重点、难点都已记录下来;学生课前自学,在预习单词和课文的同时,能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及难以理解的句子,自己能用新词造句。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重点更加明确,课堂教学更顺畅,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课后复习中也能更严格要求自己,许多学生能做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许多学生能主动运用归纳法、对比法等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有关知识的总结及对相似知识点的比较,这样学习效果更明显。掌握学习方法以后,学生知道怎么学,学起来也更有目标、更轻松,部分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学习方法对头了,学习成绩进步了,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在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贾冠杰.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1.

[2]陈安福.漫谈教学的情感性[N].北京:光明日报,2000.7.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6.

篇3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制;法制意识;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施行,初中生法制意识建设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论老师和家长都开始关注对初中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在知识学科方面投入较大精力,但是针对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学仍旧停滞不前。根据新课标的道德与法制教材的编写内容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实现学生能够懂法、守法和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初中属于人生观与价值选择、道德意识等个人品质正在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如果不能对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加以很好的引导,则容易出现性格孤僻、自私、意志力薄弱,不能以法律来要求自己等问题,轻则影响初中生个人的学习生活,不加以控制可能会触发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律教育,培养出一批具有法律意识的有为青年。

一、初中道德和法制教育研究现状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加大了对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的力度,但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加以重视和解决,会影响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成效。本次研究针对温州市某初中的学生与家长进行了调查,累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8份,主要调查内容为道德与法制课中法制教育研究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与接纳程度。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有86名同学对学校目前的道德与法制课不满意,112名同学表示道德与法制课的进行与否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有70名同学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表示满意并受益匪浅;只有89名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接受学校的道德教育课之后有不同以前表现,而另外的家长则认为自己的孩子进步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进步。根据进一步的调查,目前的道德与法制课中的教育研究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一)教师对法制意识教学停留在表面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们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尤其在法制意识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方面,有的老师仍然采用以往教学方式来进行法制教育。例如:放放视频,看看课件,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教育停留在表面。这就会导致学生对法律意识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高,没有很好摆正学习法律的态度;另一方面,有的老师只是单纯对法律知识进行简单介绍,没有深入去讲解拥有法制意识对学生自己的帮助。并且,这些教师讲解内容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对学习法律、培养自己的法制意识没有落到实处,影响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造成初中生法制意识得不到很好建立。

(二)法制意识教学素材缺乏没有很好切合实际

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的都是的《道德与法制》教材,作者在对初中的《道德与法制》教材进行梳理之后发现,教材所展示的内容都是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介绍,而没有结合具体的案例来体现法制意识的重要性。例如:在教材中,篇幅少,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对于什么时候用、怎样去运用缺乏讲解,因此,需要教师收集整理素材。在课本当中,教材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建立法制意识的步骤和对策,让学生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导致很多学生特别渴望树立法制意识,但是苦于没有正确指导,法制意识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建立。

二、加强法制意识培养的对策

(一)创新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法制意识的认识

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学生和社会淘汰,法制意识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上重要的一部分,必然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不能将教学禁锢在教室内、课本上。在实际的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展示自己的创新水平,给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机会,尽一切可能的为他们寻求实践的可能性。如在学习《与法同行》一单元时,就可以由学校负责联系当地的法律部门,为专业的法律人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深化培育法制意识,强化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在《在集体中成长》时,就可以利用诸如拔河比赛、运动会等活动,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

(二)丰富教材中法制意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道德与法制》的教材虽然内容和形式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但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情况来丰富法制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具体法制意识对学生的帮助,在生活中怎样去运用学到的法律。并能够采用学生喜欢的、可以接受的方式传达给他们。在课堂上,可以加入辩论会、情景剧、集体活动等等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传达正确的法制意识,鼓励学生按照法制教学内容来要求自己,促进他们成为一名具备法制意识的好学生。

(三)注重在生活中运用法制意识

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法制意识,懂得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所以,道德和法制教育最终落脚点,应该体现在社会行为而不是口头甚至是考试。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法制意识,把法律思维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要选择拿起法律来捍卫。切不可采用暴力行为,通过武力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当自己购买到伪劣产品,要及时跟工商局、消费者协会联系,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合法权利。同时,学生在享受到自己法律权益时,也要注意不去损害他人合法权益,避免给他人带来损失。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能否培养一个正确、健全的道德r值观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也是课程改革对《道德与法制》教学内容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初中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并最终教育学生将法律意识践行到社会中。

作者简介:曾晓(1985.5-),女,籍贯(精确到市):浙江省温州市,职称:中学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新初.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的情感教育[J].2016,12.

篇4

一、思想政治课的功能

(一)思想政治的导向性

中学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二)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的时期,也就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的时期。并且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并作出评价。同时必须看到,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三)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德育教育应做好的工作

(一)分层次,讲实效,注意可行性

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多功能的,除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外,还负有实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文明习惯的培养。以往的德育工作,要求过高、过急,超出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以致欲速则不达,出现了动机与效果的矛盾,愿望与实际的矛盾。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一定要把握好可行性,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德育目标,分清层次要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只能根据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从他们成长的实际出发进行。例如实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时,应该有个引导学生从尊重、接受一定的规范的约束开始,到逐步“自律”,才有可能达到“自觉”,真正做到以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支配自己的行为。教育者应从学生常见的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展开品德培养内容的几个方面和层次。作为教育的课题,讲述必需的知识,最后归结到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性和自我修养能力上来。

(二)把灌输与自主自律结合起来

现代中学生勤于思考而不善于思考,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的灌输,正面的东西不灌输,反面的东西就会侵蚀。“愚蠢来自无知”,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使实现德育功能有扎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要把“信”与“不信”的环节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相统一”。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摆事实、讲道理,有分析、有说服力、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要把正确思想的灌输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相结合,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有特殊性,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就是把道德教育的功能完全归结为量化管理,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思一想都纳入量化。但全部转化为量,也是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在德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和不同任务目标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养成教育,可以量化,而具体思想问题的解决,个性心理的指导,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就只能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办法,才有较好的效果。

(四)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打铁先得本身硬”,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篇5

古人还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学法指导问题也与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有着同样的重要.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新教学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会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校对、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下面就自己多年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总结的经验,谈谈教师如何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一、?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根本

1.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功能.数学教育就是数学观的教育,它是数学的存在和发展理论与应用的认识教育,是数学的个性与共性、具体与抽象认识的教育,包括数学意识、态度、观念、思想、方法等,在数学教学中,应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观的组成核心是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把哲学、逻辑学和其他科学的思想数学化,使得数学独具魅力,使之成为造就人才起着一种特殊的思想教育的功能作用.

2.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使用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的科学技术逐渐缩小.数学教育的实质是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原则指导下,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建立不同水平的数学观念、思想和方法,具有不同程度解决问题、逻辑思维和信息交流的能力,形成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和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3.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发展人的潜能,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数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的数学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形成、发展、变革的历史.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过程,还是学生参与认识的过程.

二、让学生指导贯穿与学习过程之中

1.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俗话说,习惯自然成,而绝大多数中学生存在审题不清、粗枝大叶、眼高手低等不良现象.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业务上下功夫,更要从学情出发,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达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预习可分为整章预习和分节预习,前者注重整章知识的疏理、归纳、整理,教师在一章的开头可布置预习提纲.后者是每课前的预习,可先完成基础训练题和大致说出本节的重点、在教材中的地位等.教师在课上检查预习情况并纠正认知偏差,可对基础题做适当的变形.

2.发挥引导作用,抓住学法指导的首要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做好育人工作愈显出其重要作用.重视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数学学科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本身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古人云:“学贵有方”,说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知识掌握的优劣,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做如下具体指导:学好数学语言、会读数学课本、掌握数学概念、用活数学公式、掌握数学解题基本技巧及如何进行复习等.

3.发挥主导作用,抓住学法指导的主要环节.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教师“善教”才能让学生“善学”.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思维过程的教学,“直截了当”则掩盖了“思维过程”,把知识和方法不是作为思维过程暴露在学生面前,而是作为结果抛给学生,这种“奉送法”、灌输式“,势必回避了数学思维的培养,断送了学生学法长进的基础,长久下去,学生的数学素质很难得到提高.

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形成比较有序、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在“轻松学习”的实践中发展意义识记能力.

4.发挥辅导作用,抓好学法指导的重要环节.课外工作是日常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和开设第二课堂.发挥课外辅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法指导的后继性重要环节.

教师对学生所做的作业应细致批阅、指点学法.通过布置、批改学生的作业,能得到课堂教学的反馈.从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并把批改作业作为检查、发现教与学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的重要调控手段.有针对性地指出错误所在,并提出合理性的方法指导.

篇6

教育是涉及一切能够增进人的知识的积累和影响人的素质发展的活动,放到小的范围就是学校教育,教师是最直接的实施者,也可以说是桥梁,沟通国家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便更好地培养祖国的下一代。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划分是12-14岁,高中生是14-18岁,相比较而言,初中生是萌芽阶段,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期,高中生则是相对比较成熟,有自己的独特思维,并且对一些事情很敏感。这都是学习的最佳阶段,在学习成长的路上显得有些迷茫,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教育。

二、心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1.对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上有很大的帮助。每个人的发展情况不同,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尊重他们的自身的发展,同时还要突显出他们自己的长处,让他们更加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对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课堂上,学生们的表情可以传达给教师,“学生这节课掌握的怎么样”。很多情况,当教师要提问某某学生,大家都会迅速低下头,一方面,说明学生不自信,生怕自己答不出来,另一方面,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听讲,或者是因为自己没有听懂。这都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课下对自己的讲课行为做进一步的反思,是自己的讲课方式不对,还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或者是对自己的学生疏于管制。现在更倡导一种快乐教学法,学习本身是一种快乐的事,不能限制学生或者逼迫学生考试取得高分,学习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教学上的一刀切,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地以学生为本,让他们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在教学方式中,尤其是一些历史知识,我比较倡导播放视频里面的专家讲解相比教师而言,更加深刻,反而容易吸引学生。

2.帮助教师重新整组教材。在现实教学中,没有聪明孩子也没有笨孩子,只是因为他们小时候的教育水平不一样,这样就会导致他们的基础不一样。尤其是一些农村的孩子,他们在自己的村里或者镇里上小学,根据教学经验来看,小学时在为中学打基础,小学总共是六年,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会比城市孩子落下很多,这对于他们更是一种挑战,直至中学,有的农村父母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孩子能上一所好的高中,而选择条件比较好的初中,那么孩子进入学校的第一件事,是适应城市里的生活,很多孩子会觉得城市的学习太讲究,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注意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坚决反对打压的方法,而是顺引。对于教材内容,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进行整合,尽可能将知识体系化,先化零为整,再化整为零,循序渐进。在课下及时辅导相对落后的学生,给他们以鼓励,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篇7

一、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我们都说教学相长,而教法与学法的区别在于教法是侧重于教师如何去教,学法则侧重于学生如何去学。作为体育工作者,我想大家都知道教师教的好并不等同于学生就一定学的好。

我们通过对金华市二十所中学的走访调查发现,有70%以上的体育教师认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改进教法,普遍体育教师认为只要采取了有效的教法以后,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随之提高。

而对于1000位学生的走访调查却发现,有62.3%的学生认为提高课堂效率根本性因素并非在于教师的教法,而是在于学生,学生认为,教师不能决定学生的学习,顶多只能是影响,只要他们想去学,那么他们才会认真去练习,要不然就是在走过场、等下课。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指导的实施策略

1.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满足于教过就好,不能再理解为教过就算是学生学会了。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用等号相连,有待我们教师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正是在此背景下,教师更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来制定方法、技巧。而不是立足与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来设计教学。试想一个十几岁的懵懂少年对于运动技术的理解能和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师相提并论吗?因此,教师势必要转变观念,什么是好的教学方法,那就必须是学生可以接受的,必须是适合学生的,而不是适合其他人的。

2.备好学生,做足学情分析。①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一定要认真备学生。教师认真备课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只备教案,而不去备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反馈对象,他们对于学习信息接收程度才是确定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指导时一定要尽可能的把教法转换成学法指导,只有实现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信息的有效接收,才能成为真正学会的技能。在做学法指导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段特征及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指导,学法的指导和安排应以促进学生全面锻炼为主,促进学生身体各项素质的发展。②在设计教学时,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设计教学,多问问自己: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而言会太难吗?或是会太简单吗?适合学生吗?等等。每次设计教案能考虑到这些问题,那么最终设计出来的教案基本上是适合学生的。同时,教师在设计学法指导的时候要做足学情分析,不仅要分析学生对于这次课所要学的技术的理解程度,还要分析学生对于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能力,每次课中所学到的知识能否产生量的积累从而形成质的飞跃。教学实际中才能避免学生学了那个以后过段时间又忘了这个,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可能。

3.制定分级的学习目标。①学法指导与教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学法更加侧重于学生如何学的好。因此,在课堂中实施学法指导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目标分级。毕竟,一个班的学生个体差异非常显著,如果用一种标准去要求学生,那可能就会使很多学生因为长期无法实现目标而逐渐丧失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多级、多层的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保持运动积极性与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而且,这个目标设置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不能简单的把所有项目都进行单一的分级,要根据运动项目的难易程度等灵活的进行设置。②分级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还应该是弹性的、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有些学生在初一的时候1000米能跑满分,到了初二的可能就不一定也能跑满分了。有些学生也努力了,可能因为身体发育速度、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因此,暂时在分数上看来退步了。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去评价呢?难道就真的评价退步吗?这样的评价很可能摧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多维度的、灵活的,还应该是有弹性的。这样的评价模式才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评价。

4.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主动学习。在进行学法指导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去掌握新的技术,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学生学会了观察,才能尽可能多的接收到教师所要传达的教学信息,才能具备学会的可行性基础条件。让学生学会观察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形成互补,相互指出在练习时的不足。毕竟,一个班这么多的学生,教师在一堂课里不可能把每位学生都考虑的很全面,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具备主动去观察教师及同学的正确动作及科学的练习方法。

学法指导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先考虑的因素,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练习提出明确的指引。教师若想要学生能够会去练习就要指导他们怎样去练习,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接受学习信息。主动学习是学生积极练习的先决条件,只有学生想去学,主动去中学,那么他们才能去积极练习。

篇8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实训教学 职业道德教育 渗透

【作者简介】 邵鹏飞,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1-0036-0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能为非作恶越大”。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劳动后备军的摇篮,职业指向十分明确,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作为培养劳动后备军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可见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其毕业生以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令人称道的业绩,但不少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满意度并不高,据一些用人单位反映,部分毕业生不务实,对待遇、工作环境过于看重,不安心本职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等。这说明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职业道德教育过于理论化――没有内化为行为

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以职业道德课程的开设即通过德育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而职业道德课程则以教师讲授道德理论为主,关注的是职业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内容缺乏理解和内化,缺乏实践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更没有办法体验,因而,职业道德教育很难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2.职业道德教育过于空洞化――与行业实际脱节

有关调查显示:中职学校只有9.8%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或该专业将要从事的行业的,90.2%的职业道德教育只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的教育,对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很少涉及。具体的表现是,80.2%的学生不知道其专业有没有国家统一颁布的职业道德规范。这说明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企业发展的要求是脱节的。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对行业或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不了解,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将来所从事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具体要求,更谈不上职业道德的养成。

3.职业道德评价过于单一化――评价缺乏科学性

中职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育和训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从而成为遵章守纪的职业人。但由于现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依赖德育课来实现,而德育课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以试卷考试形式为主。因而,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标准也就演变成了学生职业道德笔试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行为的考核,忽略了对专业规范的考核,这就使得学校的评价结果与社会、企业的评价结果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道德的学习不同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不可能通过某一专门的教学和活动解决。它是通过长期实践获得的,职业道德更是如此。那么,中职学校如何才能有效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输送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呢?北京师范大学周之良教授在《学校德育热点探析》中指出:德育工作要按照“三贴近”的原则改进,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铸就良好品德。因此,笔者认为,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最真实”的职业生活环境莫过于参加实习实训,职业学校要善于利用实训这一载体,帮助学生铸就良好的职业道德。笔者结合多年来分管实训教学的经验,就我校(此处特指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下文同)在实习实训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二、中职学校实训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策略

1. 引入企业文化,培养职业情感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和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境界以及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学校引入企业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职业感情。实习车间是学生实习训练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施展技能才华的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情感的重要基地。因此,一直以来,我校十分重视实习车间的建设,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营造职业氛围,培养职业情感。如我校数控实训车间,首先,车间的设计参照了现代工厂的标准化要求进行了规划布局,其次,购置的数控车床的设备能够满足现代工厂的生产应用,同时,利用有限的车间空间,悬挂、张贴相关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进入数控车间,远远地就可以看到“安全高效,优质低耗,文明环保,合作勤劳”十六个红色的大字高高地挂在墙上,走进车间,“控制每一道工序,做好每一个项目。”“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等一些规范性的要求又会映入你的眼帘,可以说这种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进入车间,就如进入企业一样,领略到浓浓的企业文化,经过实训期间的不断熏陶,学生的职业情感油然而生。

2. 探索项目教学,培养团队精神

团结协作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各部门之间关系将会更加紧密,即使同一企业,各部门之间、工序之间、岗位之间的联系也是越来越紧密。因此,团结协作意识已经成为企业员工的必备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已被视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校非常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实习实训中有效探索了项目式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中专计算机专业实训为例,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本组骨干教师,开展了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依据中专计算机实习教学目标,按照实习内容,将每一学年的实习内容分解为不同的项目,在实习操作时,再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然后分发任务书,由学生自行组建团队,每个小组自主学习、研讨,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项目的目的、项目的原理分析、项目所需器材、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项目的注意事项等,最后,由小组推选发言人讲述团队合作过程,展示和诠释项目作品,各小组之间相互竞争。项目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3. 严格规范操作,培养职业纪律

职业纪律是劳动者在从业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从业规则和程序,它是保证劳动者执行职务、履行职责、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的行为规则,是劳动生产顺利有序进行的有效保证。因此,职业学校要把职业纪律教育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我校的做法是:既严格规定了实习指导老师的带班纪律要求,同时,又向学生明确了每个岗位的纪律要求。我们要求带班的实习老师,必须亲自到所带班级学生的教室门口,带领学生整队进入实习场所,天天如此,并由实习处组织人员检查;对于参加实习的学生,要求统一穿上实训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入实训车间上岗,实习过程中,教师要用工厂师傅指导徒弟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学生进入实习车间,就像工厂的员工一样,无论是产品的操作程序、还是工具的摆放,甚至于实习结束后,卫生工作要求都需执行严格规定,同时,我校实训中心还引入了“9S”管理方式,“9S”即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节约、安全、服务、满意、素养”,实现了用制度规范管理,用检查监控管理,用表单记录反映管理,这样,通过严格的职业行为训练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纪律观念。

篇9

关键词:中学生教育改革学生成长导师制

在20世纪末,在借鉴大学导师制的基础上,我国在中学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目前,这种尝试已经在全国的许多省市和一些重点中学展开。2005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印发《在全省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并要求结合各地、各校实际,认真组织实施;2006年1月,山东省实验中学举行了导师制启动仪式,在全校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2006年4月,教育部规划课题“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实验研究”在山东日照实验高级中学开题。这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给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中学“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必要性

1.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

中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秀品质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毕业论文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思想观念新颖,意识超前,性格鲜明,不墨守陈规,思想开放,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喜欢标新立异,有活力,好冲动,好表现等等,这些都是积极和主流的一面;但同时,由于中学生思想不成熟,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分辨是非美丑能力较弱。这些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要通过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化他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批评当时当地的各种错误观点和言行,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一个思想健康的人。

2.在学习方面

当学生从初中进人中学后,明显感觉到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也在加大,不适应性明显加强。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学学习,这是摆在中学学生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导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内容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小学那种完全依赖老师的习惯,帮助学生树立雄心壮志,为振兴中华而学习;鼓励中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3.在心理健康方面

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处在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对紧张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导致脑调节功能失调;还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考试成绩不及格及高考落榜等出现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孤独、空虚等心理障碍;另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心理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和矛盾,帮助和教育中学生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可行性

学生成长导师制与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与应试教育中重视知识方面也是辩证统一的,对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了促进作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有利于中学老师进一步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有利于老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使教学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规律;有利于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师生互动,把握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促进的规律和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形成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通过这些规律的认识,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深化知识教学。其运行机制的出发点就在于“因材施教”,医学论文 通过小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辅导、学习指导、能力培养等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从而充分发挥导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个别指导作用,弥补课堂大班教学的不足。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巩固教学成果。

3.有利于进一步营造积极健康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学生成长导师制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生导师的影响下,受到良好的知识熏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必将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受到学生学习热情的感染,从而产生师生之间对于学习的共鸣,实现学校教风的日益增长。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校风的良性发展。

三、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内涵

在中学学校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必须以“给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为原则,开始全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该制度是以学生班级为单位,配备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导师,指导、教育和帮助学生实现思想和学业进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制度,它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地思想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起到“导心”、“导学”的作用。

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内涵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全体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及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二是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体作用。学生们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地学习,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

四、导师的职责和要求

导师的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指导”等方面。学习辅导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职称论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潜能和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职业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为将来的正确选择职业打好基础,作好铺垫,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在中学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这是一个创举,很多学校已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比如:浙江省的龙湾区永强中学。但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在现实中,教师如何操作;对学生如何正确引导等等问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们忠心希望正在实践这一制度的中学领导、老师发扬团队精神,不屈不挠,把学生成长导师制办成素质教育的一个新亮点,同时,也呼吁更多中学能参与进来,为我国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郝进锋.论高等学校学生导师制[J],石油教育,2002(1).

篇10

舞蹈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舞蹈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舞蹈教学也从以前的简单教学演变成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和创编舞蹈的能力。而教师作为舞蹈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舞蹈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好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想将中职舞蹈教学工作做好,老师就要不断的对教学课堂进行创新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

中职院校;舞蹈教育;创新

引言

舞蹈教学工作有别于其他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舞蹈必然要从学习舞蹈的基本功、基本知识开始,只有将舞蹈的基本功的功底打好,学生在之后才能够逐渐的掌握相关舞蹈的技能与技巧。在学生掌握好舞蹈的基本功与技巧时,在进行舞蹈的创编会更加的容易。因此,中职舞蹈教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起学生舞蹈基本功的练习,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断的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中职舞蹈教学的作用

1、美学教育作用

一般而言,美学的内容相对艰涩难懂。但是,在中职舞蹈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不断的观看舞蹈教学视频或者听舞蹈老师讲解舞蹈美的艺术,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那么在学生日后的舞蹈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更加容易领悟舞蹈的美的艺术与舞蹈的灵魂所在。

2、创新思维的作用

如今,社会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地增大。舞蹈教学和其他学科有区别的同时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例如数学的时候只有将数学的基础知识学好才能够对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进行理解。那么,舞蹈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只有将舞蹈的基本功练好,在之后的舞蹈学习和舞蹈的创编才能够拥有更好的创新能力。因此,舞蹈老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夯实学生舞蹈基本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墙养团队精神的作用

很多的舞蹈都是需要多位舞伴进行合作完成,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要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在集体的生活学习中关心他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在舞蹈的教学中,老师便可以有意识的将这种团队协作的精神传达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还会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中职生舞蹈创新意识的培养

1、善于抓住机会,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中职舞蹈教学不仅仅是局限在对学生的舞蹈本身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舞蹈老师要想实现中职舞蹈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舞蹈教学任务,老师就要不断地从自身出发,利用一切的机会鼓舞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让学生能够将舞蹈教学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舞蹈之中,为学生之后的舞蹈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因为每位学生的性格都不一样,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尽量的做到因材施教,对于较为内敛的学生,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次,老师要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在表扬出色学生的同时还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同时也会让那些受到表扬的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长此以往,学生对舞蹈便会产生极大地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会被逐渐的培养起来。最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避免出现语言暴力,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回答错误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情况,老师不能够因为学生不会回答而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暴力。老师可以通过循循善诱较为委婉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老师耐心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转换思维,不断的开拓思维,从而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个时候,学生便会印象深刻,对舞蹈艺术也会领悟的更加透彻。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舞蹈技能自然而然的便会得到提升。

2、中职舞蹈教学应该改变理念,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先导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学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传统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延续一些不能适应时展的教学方式,比如学生上课要记笔记、课后要做大量的习题,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等等,这种填鸭式、陈旧的教学模式造成的教学成果是学生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差、对于学习兴趣不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中职舞蹈教学应该从改变自身教学理念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舞蹈训练中,老师应该注重言传身教,不论是从语言还是舞蹈技巧方面都要着重提高,舞蹈是一门艺术,光在技术的提升只会成为一个舞者,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必须引发学生对于舞蹈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开启创新性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练就高超的技艺。

3、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在中职舞蹈教学中,需要建立全面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有助于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情况、舞蹈教学内容等等多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学生非常注重老师的评价,鼓励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老师应该多角度客观评价学生,有些学生舞蹈功底非常好,但是个人性格非常骄傲,对于这样的学生过分鼓励只会让他更骄傲,不能逐步突破自我,有些学生也许天分不够,但是非常勤奋,在舞蹈技巧表达不是特别充分的时候,应该给予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建立他的学习热情,除了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会不断提高学习热情。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探究,为中职舞蹈教学的不断提升而作努力。

三、结语

现如今,我国的中职舞蹈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舞蹈教学老师在教学的活动中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法,不断的对传统舞蹈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中职舞蹈教学的价值会变得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李娉婷.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04:63.

[2]张静.试论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才智,2015,2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