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高中历史范文

时间:2024-04-11 18:14: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怎样提升高中历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怎样提升高中历史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分析;能力对策

如何提升高中生生物实验的分析能力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重视对实验的理解

分析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因此,要先注重对实验的理解。只有更好地了解实验内容才能有步骤地开展实验的各项工作,让学习更有目的性,而不是像只无头苍蝇一样,边翻书边操作。缺乏对实验的了解必将造成实验的失败,影响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在实验前就布置好预习任务。

二、增强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手脑并用,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学生由于受到好奇心驱使,往往迫不及待地希望操作仪器,但由于对实验仪器的不了解,在初次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不规范动作,并在以后实验过程中形成不良习惯,形成定势思维,不利于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这一实验来说,高中生由于不熟悉显微镜原理,在使用高倍镜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找不到物像等问题。在充分理解实验的基础上,发挥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善于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有的实验比较简单,只需观察;有的则很复杂,需要配置染色试剂,反复重复同一过程。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实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有些实验现象简单,但原理丰富,学生常常会产生走马观花的态度,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其中的原理。这时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引导学生思维、分析,揭示其内在的原理。有的实验比较复杂,但由于学生的粗心,造成结果不明显或失败。此时,就需要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并指导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实验过程中一些易出错的地方向学生提问,观察学生的回答,并不断引导其往正确的方向思考,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学生由于其知识的有限性,看待问题不如教师那样准

确、深刻。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端正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断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洪钢铁.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2).

篇2

关键词 农村 学生 物理 实验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17-0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还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怎样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呢?

一、提高教师的实验能力

教师作为实验的指导者,应组织开展好课堂教师演示实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做好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精湛的实验水平,做实验时操作要熟练,动作要大方准确,实验数据误差要降到最小,得出的结论要具有普遍性,有说服力,禁得住考验。在实验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能草率行事,要给学生作出表率。由于教师自身实验素质的差异和学生心理、生理、思想、认知能力等因素发展不平衡的影响,难免有些演示实验达不到预期效果,但不应该出现科学性、知识性的错误,例如,在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强弱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大小时,让电流从两表的负接线柱流进,从正接线柱流出,这不可否认的就是科学性错误。

二、让学生熟悉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

学生是实验的主体,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必须从基础抓起,让学生熟练地操作刻度尺、天平、停表,量筒、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酒精灯、烧杯等基本实验器材,并且了解各种实验器材的构造、工作原理、注意事项等。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熟能生巧,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为进行综合性实验的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循序渐进、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应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现有实验器材,同时结合实际自制一些实验器材,尽最大努力开齐实验课程,开足实验课时,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认真观察、记录、分析、研究,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做好失败的反思,以增强实际动手能力,避免”缺斤少两”,将实验课上成常规课,杜绝教师在黑板上“栽”实验,学生背实验结论的情况发生。为使学生获得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可在课堂上将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利用音叉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也可以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例如奥斯特实验、运动和力的实验、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等。还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实验器材,以增强学生与实验的亲切感。例如可指导学生准备和整理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又可以训练他们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实事求是、认真严谨,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

篇3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试测评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积极性难以调动。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

1.教学内容方面。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老师教学大部分是从书本到书本,缺乏鲜活的实际案例,特别是严重脱离社会与学生实际,必须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以能力本位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书本只能是老师教学的“纲与目”,实际教学中要紧扣学生职场就业要求、社会实际需要、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等来灵活安排。

2.教学方法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采用的是“课堂讲授法”,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一方面缺乏双向沟通与交流,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只能听什么,学生丧失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无法得到培养,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学习训练的机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学习消极被动是不争的事实。必须改变这种纯粹的“讲授教学法”,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例如,双向互动式教学法就是以教师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变被动为主动,变僵化的灌输为灵活的对话式、启发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但却配之以专题讲座,学生讨论、演讲,师生辩论、评析等多种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提供学生锻炼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项目)策划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因地制宜地采取幻灯片、录像片、网上教学、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形象性、直观性和感染性,提高教学效果的广度和深度也是非常必要的。“粉笔+黑板+嘴巴”为主要教学手段已完全不适应“知识社会”与科技飞速发展的要求。

3.考试测评方面。思想政治课长期沿用的是教师出一张试卷让学生考试,结合平时到堂上课的考勤情况给予学生一个分数。这种考试评定简单方便,学生也容易过关。但毫无疑问,一方面没有真正达到考试测评的目的。思想政治课关键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要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这个目的。学生一张试卷的分数,能真正反映与测定其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水平吗?另一方面也没有达到改善与促进教学的目标。测试考评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一环,不但要反映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促进“老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出试卷学生作答,方便省事,但对教学不能起到多少促进作用。应该采取符合思想政治课学科特殊性与实现教学目的要求的“考试测评”方法。例如:学生参加志愿者行动的情况,学生组织参加学院(系)政治活动的表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的情况,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等,都应纳入思想政治课的学生“考评与测试体系”。当然,思想政治课学习情况可以采取结合“到堂学习考勤”情况,上课讨论、演讲与辩论情况,写文章和完成作业(活动)情况等全面的学习过程记载进行考核。多样化的“全过程综合考评体系”是符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要求的,也是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

二、思想政治课学科建设,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

思想政治课是由一级学科中包含的几门具体学科构成,与其他学科建设要求一样,它包括了“学科保障、师资队伍、学科研究”等学科建设方面。

1.学科保障方面。近几年党和国家相当重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和学科建设,特别是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精品教材及精品课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学科保障方面许多院校做得比较好,但也有部分院校领导不够重视,学科建设基本资金投入不足,教学条件(设备)与教学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要保证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地位和学科长足发展,学院领导重视和学科保障方面是关键。

篇4

关键词:优化;模式;提高;成效

新课程实施以后,高中历史教学应摒弃严谨枯燥的陈旧教学方式,开创轻松快乐的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中历史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情感基础。

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生动性”

大部分历史教师认为,历史是固定不变的,是严谨的,所以,教师只需要让学生将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烂熟于心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别的辅助教学工具。我认为这种观点太过片面,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并不影响历史知识的严谨。而多媒体教学手段除了可以提升生动性,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对提升教学成效有着无可替代的辅助促进作用。多媒体的演示效果可以提高教学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习”。比如在开展“的”内容教学时,很多学生对于这一段的历史并不陌生,但是由于缺乏直观感知体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仍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如何战胜途中的艰难险阻,教师的口头描述很难让学生形成完整的感官意识。这时,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过草地、翻雪山、飞夺泸定桥”的画面,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战士的英勇精神,看到“挖树根,啃皮带”,学生意识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展现课堂教学生动性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教育。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强化课堂教学“互动性”

新课程强调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既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主要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发现只要自己认真分析、用心思考都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成绩,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在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循序渐进的探究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是分组探讨,由浅入深地展开学习活动:①产生在怎样的国际背景下?②爆发前中国国内是什么情况?③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④的经过、结果是怎样的?⑤我们从中得到了哪些历史教训?通过层次分明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始终朝着教学目标前进,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营造课堂教学“情境化”

历史教材除了具有严谨性,也蕴涵了丰富的情感,许多的历史内容都具备较强的情境性。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成效。例如开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革命老的先进事迹,当学生听到任思忠老14岁就参加了,有着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在途中三过草地,险象环生,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对于中国革命的艰巨性有了真实形象的了解。通过教师的讲述,不但引发了学生对战士的敬佩,也让学生对现今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更加珍惜,更加产生了要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的豪迈之情。

四、组织历史专题活动,促进课堂教学“多元化”

为了有效地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成效,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例如在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学习精神的专题演讲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畅所欲言,不但讲述了对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还表达出对新社会的幸福生活的珍惜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教学成效的提升。再如教学“”时,教师把“日本侵华”的影像资料、图片等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血淋淋的画面,学生意识到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才会有保障,为了家人的幸福,祖国的强大,一定要努力学习。围绕教材开展专题活动,不但优化了教学过程,还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感知经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的思想教育更加深刻。

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历史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情感教学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情感表述,并借助于一定的动作“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历史课堂渗透情感教育。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是教师具备情感教育意识

现在的历史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记住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要从历史事件或人物中体验感情,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更多的情感教育意识。对于历史中的人与事,由于时代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情感意识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判断其真、善、恶标准必然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人物、事件要有感情。比如,对历史上的英雄豪杰要充满尊敬仰慕之情;对列强、侵略者、卖国贼,要恨得刻骨。只有具备了这些情感,教师才能通过情绪的形式感染学生,引起感情的共鸣,并使学生感受到教师讲课过程中的激情,进而使学生产生情感。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重点在于教师选择合理的历史素材

历史教材本身具有很多情感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择,找到易于引起师生感情交流与共鸣的史实。它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如司马迁的活着有价值,他完成了一部史学巨著《史记》;屈原的死有价值,他体现了一个爱国爱民的诗人的伟大情怀。它还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史实,也可以是史实的某个侧面。如,戚继光抗倭的史实,让学生感受他们顽强抗敌、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同学们,如果时间倒退到明朝,你处于戚继光的位置,你将如何做?”学生交头接耳,眉飞色舞的相互讨论,课堂气氛顿时就会活跃起来。所以素材的选择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至关重要。

三、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环节在于教师找到历史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决定一节课的成败。历史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情感教育效果,教师在授课时,进行生动的描述,更易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通常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或利用录音、录像或利用多媒体下载一些电影片段辅助教学等。教师要合理运用,时常变换,不能永远使用一个模式教学,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找到情感教育的知识渗透点,抓中心,抓关键。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是利用历史教材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巧设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升华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分析问题的环节中进行情感体验。如,在讲文天祥抗元最终被俘,当他可以选择生或死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死;谭嗣同在失败后完全有条件出逃保命,而他却放弃了逃命的机会,这些都是为什么?这些问题一抛出去,就会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让学生树立高尚的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堂教学可由教师设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但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技巧。多表扬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多鼓励胆小不敢发言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简单或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教师应该认真解答,并引导学生怎样问才更有意义。对学生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根据情况因势利导,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情感上的变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以达到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情感教育的素材,提高情感教学的意识,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德才兼备、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燕明.论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4).

[2]由凤丹.思想性: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具张力[J].新课程导学,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