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11 18:1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包装企业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印刷企业;ERP;网络计划技术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5-0057-01
1 前 言
在当代印刷业的生产调度在理论上研究很多,但实际应用却很少,而且多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有关纸质包装印刷生产调度的几乎没有。实际上,纸质包装印刷企业的生产调度是非常繁杂的,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规范模式,都是以过往的经验为主,自然系统的科学方法也就没有形成。所以,探究创建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纸质包装印刷业的生产调度体系将是印刷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发展目标。所以,本论文就提出通过探究一个车间生产调度方式来有效推进整个纸质包装生产印刷企业调度系统的进一步优化。
2 纸质包装印刷企业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要求
2.1 要统一集中
综合管理是生产调度工作的组织保证。纸质包装印刷企业部门分类较多较细,工艺流程繁杂,生产状况常常变化,统一集中调度是必然的。通常由生产计划部门专职人员负责总调度,各部门(分厂、车间)由值班领导兼任分调度,各部门的分调度应依据总调度协调,根据作业计划和临时生产任务为要求,实行本部门的实际工序运行调度,下发调度命令。
2.2 要听从规划
规划执行是生产调度工作的根本原则。纸质包装生产调度工作的灵活性必须服从计划的原则性,要围绕完成计划任务来展开调度业务工作。
2.3 要准确迅速
效率是生产调度工作的行动规则。迅速就是要对生产前任务变化调整要快,对生产中发生的各种偏差发现要快,发生问题时使用处理策略要快,发生特殊情况时向领导汇报要快。而准确就是对情况判断要精确,对出现事故原因要查找精确,对问题采用的策略要精确。
2.4 要以防范为主
防患于未然是生产调度工作的根本方针。调度人员的根本任务是防范生产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脱节情况。实施以防范为主的原则,就是要搞好印刷前的各项原材料、设备与人员等预备工作,安置好各工艺链接的合作和连接,一同帮助防范和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保证工作圆满地完成。
3 纸质包装印刷企业生产调度的主要职责
纸质包装印刷企业生产调度员一定要把握好全厂生产工艺流程,了解材料、设备、生产任务、时间要求、人员等生产状况。对纸质包装印刷质量要有一定的识别和控制能力,要适时、准确地把握每天的生产规划和临时变化状况,提前下发当天生产作业的计划,并调整各业务、材料、工艺、质量等部门,监督和促进完成好工作计划。要适时发现对进度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尽快汇报并协助解决。无法解决的立刻向上级报告,发出警告,必定要熟知纸质包装制作印刷工艺的前端和后端部门状况,密切联系和加强沟通,积极收集和反馈情况,并适度调整计划,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要求,要定期召开企业生产调度会议,调查前期生产计划实行情况,安排布置下期生产规划,探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4 纸质包装印刷企业生产调度的主要模式
4.1 传统模式
使用生产作业单,人工调控指挥。几个活件配一个生产作业单,记录生产作业的所有内容,包含设备安排、生产时间等。每个车间、机台依据作业单配置资源和投入生产。
4.2 电子化模式
电子化调度也就是使用电子传票方式。调度将各个纸质包装以作业方式实行分时,将每个作业采用计算机下达到每个纸质包装生产部门能够及时地实行动态调度。印前车间可看到每张纸质包装具体版次的作业划分。当一纸质包装只等某个版次就可以开机印刷时,立即将此版胶片输出顺序整改到最前证印刷车间可以在第一时间开机印刷。纸质包装出版调度以通过控制机台掌握各机台的工作情况。在两个机台同纸质包装的同一版次时,可以依据各机台生产状况整分配印量,以确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印刷任务。机台出现故障时,报纸出版调度在短时间内就可出并依据故障情况决定是否把该机台的工作转移到其他机台。如果需要由其他机台进行印刷,可以将即将结束生产或者停机待命的机台进行印刷。毫无疑问,生产调度能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
5 纸质包装印刷企业生产调度的风险控制
有些约束条件是可以满足的,如交货期、生产能力。有些约束条件可以达到一定满意度即可,如生产成本。这些约束条件在调度时可以作为确定性因素考虑。而对于设备出现故障、原料供应变化、生产任务改变等非正常状况,是事先不可预料的,在调度时作为不确定因素考虑。生产调度中涉及的工厂资源包括:原料、设备(加工、存储、运输)、人力、资金、能源等。资源的分配受到产品工艺的控制。生产调度目的是在满足体系约束条件下,根据所反映客户和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各加工任务的实施时间及使用设备,为生产线上各台设备和各个工件成立可行的加工安排,并尽可能优化体系的性能指标,最佳地安置与集合生产,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
6 结 论
总之,纸质包装印刷的生产调度慢慢从传统人工指挥调度向电子调度、视频调度、ERP调度等现代化调度方式演变,调度模式也由单一的传统模式向现代化可适应性的电子模式发展。因此,纸质包装印刷这个产业被迫转向从信息化求得突破,实现节约成本空间、追求最大利益化。怎样充分利用科技和信息,更加快速和有效进行生产调度,减少纸质包装印刷时间成为很多纸质包装印刷企业着力改革的重心。
参考文献:
[1]周凯,刘成颖.现代制造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潘尔顺.生产计划和控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经营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环节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抛弃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完善企业职工的奖励制度,尽可能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准,使企业能够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高额的利润。
一、当前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不够规范。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适应变化的市场,将企业有限的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不断的更新企业管理的手段和理念,应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对企业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根据市场的要求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从而到达物尽其用和人尽其才的效果,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企业的营销管理策略有待改进。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上激烈的竞争,还要应对跨国企业对本国企业的在竞争中的冲击,形势非常的严峻,这要求企业要不断的提高战略目标和发展要求。目前,我国的企业在经营管理策略的制定和选择还缺乏科学性,营销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对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还不够重视,只顾眼前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金额,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待加强。我国的很多企业在经营中虽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是由于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面对国内外激励竞争的市场,企业只是将获得短期利益为目标,而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加强职工的培训并没有去过多的考虑,因此造成企业职工的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性人才和管理新人才严重缺乏,造成企业发展非常缓慢。此外,企业没有建立建立健全能够调动职工积极性的薪酬制度,也没有建立健全通过发挥能力和提升业绩来取得的激励机制,是大量的人才外流,无法留住人才。
4.缺乏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软环境,文化对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起到凝聚、约束、导向和激励思想的基本功能。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之间加强工作交流和思想互动,提高企业的团结协作和凝聚力精神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显得游刃有余。然而,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常常对自己所处的背景和环境不够重视,员工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企业没有建立起与企业发展相符合的特色企业文化,企业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信念严重缺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
1.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更新,各种管理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的涌现,企业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对管理理念不断的更新,积极应对市场的各种变化,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取得一定的发展空间。根据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现状,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管理上出现的混乱现象,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思想认识,因此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发展现状,更新企业的管理理念,严格规范企业的管理。同时,企业要将管理和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创新营销理念,提高企业营销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相当激烈,从事插传统行业经营的企业在完全市场的竞争中获得的利润逐渐减少,很多企业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对市场的竞争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不够重视。如果企业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使企业不能发展和壮大。因此,企业要树立绿色营销和低碳营销的现代化管理营销理念,在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原料以及生产程序进行选择时要按照绿色企业发展的要求进行,重视环境的保护;在对产品进行设计包装时,尽可能的降低产品的包装费用,将企业再生产中丢弃的废物材料二次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企业要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起来,企业的生产管理与营销手段要体现生态化,以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的教育机制,提高企业职工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同时,为了使企业的人才选拔更加的公平公正,必须要不断完善员工激励机制,企业应该根据员工对工作岗位的贡献程度和岗位要求的技能水平等因素,进行人才的选拔工作,对于非常优秀的员工应该给与跟多的晋升机会,以便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为员工提供实现职业理想和抱负的平台,吸引和留住人才。
4.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发展和理想的实现起着很大促进作用,成功的企业拥有一个为员工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特色文化。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体现和发挥文化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实施,优化企业人文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三、结语
总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此要加强企业的管理和规范,进一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进行创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和保证,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蔡友情.关于企业经营管理中若干问题之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2(14):34-35.
[2]张丽英.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9):77-78.
[3]杨晓燕,刘诗卉.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初探与分析[J].企业导报,2010(05):151-153.
篇3
1.用统一文化塑造人。
加油站员工绝大多数是市场化用工,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加油站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盈利能力。加油站的文化建设应注重团结人、凝聚人,用优秀文化塑造人,使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入耳入脑、深入人心,并逐步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同时,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成才环境,为立志成才的员工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营造“人适其事,事适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使每位员工都能发挥最大潜能,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材,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和谐发展。
2.用制度管理约束人。
加油站是个小企业,加油站管理规范是加油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油站的文化建设,应注重制度文化的建设。加强加油站文化建设,首先就要严格贯彻落实《规范》,按照“加油十三步曲”和“收银六步曲”的要求,规范经营行为,提高业务技能。其次,应强化“管理创造效益、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从细微处做起,从小事入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细中出精,小中见大。特别是站容站貌、前庭、便利店、厕所、生活区等直接与顾客接触的各个环节要重点关注,要细中求细,细致入微,细中出文化。
3.用真诚服务留住人。
加油站是服务窗口,尤其是在服务成为商品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建设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文化,应该成为加油站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经营工作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关注细节、用心去做”的服务理念,把客户满意视为永远的追求,坚持一切为客户着想,创造性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以自己的企业文化,引导消费,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做到一次服务留住顾客。
4、以良好形象吸引人。
加油站是企业的形象窗口,所以应该注重形象建设。站容站貌要整洁有序,统一包装,统一标识,各种商品定置摆放,站内设备整洁有序。员工的仪容仪表要整洁、精神、干练。应注意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反映企业和员工搏击市场、开拓领域、创新思维、打造品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成果,提升企业形象。也可根据自身市场的实际需要,开展大型推广活动、文化营销、专项促销、媒体广告和赞助公益活动等多种宣传和促销活动。
5、以本质安全保护人。
加油站一般处于闹市区、集镇和交通要道,人员比较密集,经营的油品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因此,加油站文化建设还应注重安全文化建设。关注员工健康从健康时开始,注重职业安全教育和管理;加强加油站建设,从设计到施工、运行,确保工艺科学,设备完好,没有隐患;引导员工树立“一切事故均可以控制和避免”的理念,教育员工严肃劳动纪律,严格操作规程,严守岗位纪律,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失误。
通过几年来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融入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工作。
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把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与文化理念的对接,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内化与固化相结合,文化与管理溶一体,隐性与显性相融合,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2、企业文化建设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该搞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离开了针对性,就可能无的放矢,影响效果;缺乏可操作性,就可能成为纸上谈兵,无法落实。只有同时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才能在解决问题中形成“文化竞争力”。
3、建设企业文化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既要注意继承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学习借鉴社会发展和管理进步的新成果,才能形成富有文化底蕴、时代特征、企业特色的文化体系。
篇4
一、以创新经营模式彰显企业内生动力
第一,通过众筹,优化社会资金配制,提升和粮品牌效应。近几年,根据经营需要,我们在经营模式上进行创新,利用众筹,点对点营销,大客户营销等多种经营手段,拓展经营业务,收到了良好实效。
众筹是一种新兴的大众融资形式,对中小微企业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企业所需资金支持,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有着重要作用。2016年我公司利用互联网+众筹模式在京东、淘宝、苏宁、微商城4大平台同步推出了“我在龙江有一亩田的”众筹活动,组织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参与和粮品牌经营建设,在将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让利消费者,实现共赢。通过众筹模式,产品营销取得成效,有机稻花香大米年预订量36吨,有机杂粮8.5吨,稻米胚芽油705箱,东北特产山珍、蜂蜜,秋木耳等共计120箱。
2016年预计众筹销售额80万元,实际众筹销售额达到127.8万元;在品牌建设方面,溢田品牌作为黑龙江的本土品牌,就是要将龙江的绿色、有机产品带到每家每户的餐桌上,“让每家每户餐桌上都有溢田品牌的大米、杂粮”。在就业方面,通过众筹模式解决了龙江数十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更多的农民一起发展致富。
2016年是和粮农业面向互联网模式转型的关键之前,也是突破最大的一年。利用互联网+众筹的新形式,不仅做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完美转变,还做到了从产定销模式到现在的按需定制的模式转变。
第二,通过点对点营销,体现企业优势,实现产品保障,增加社会诚信。目前大米市场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信息不对称:我有好米你不知道,你想买好米却买不到。二是假五常米以假乱真,消费者无法判别大米的品质,花了高价钱买了假五常。三是没有专业的服务人员,想了解大米的相关知识问路无门。
针对以上情况,公司适时开展点对点营销模式。首先,通过互联网将产品迅速传递给更多的顾客。其次,用高品质的产品覆盖社区便利店,服务周边群众,以点带面扩大销售网络。其三,借助分销模式迅速占领市场,减少公司运营成本,提高推广效率。其四,打响品牌的知名度,通过客户的口碑传播增强对和粮品牌的认同感。
第三,通过集团销售、控股、联盟、OEM等模式扩大企业经营张力,优化经营运行质量。
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按照客户的要求来制作,通过私人定制的方式让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具有自己公司特点的产品。实现企业文化具体化,形象化的视觉传达形式,企业产品上体现自己公司的名称,标志,logo,能让客户一眼就了解该公司的企业文化,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宣传方式。
将客户群体区分为各大企业集团、银行、政府、企业、大客户,让和粮的经营价值观与大客户群体价值取向融合。
和粮农业的经营理念是生产最优质的东北大米,有机杂粮,采用最严格的检验,筛选标准,专业的设计团队,一对一的尊贵服务,进行完全按用户需求定制。和粮公司还将启用控股、投资建厂、联盟。OEM等模式,囊扩黑龙江各项主打产品,以自由渠道为出口,面向全国输送龙江产品,认筹模式来投资地方的和粮好客加盟店,以地方众筹的模式来开设和粮好客旗舰店。
二、以可靠质量成就企业“诚信”口碑
产品质量是企业信誉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的基石,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ISO9001、ISO22000、HACCP食品安全制度,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是根本,持续改进是永恒”的方针及“使用100%安全的原材料、出厂产品安全指标100%合格、食品安全事故为零”的质量目标,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制定了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食品添加剂管理和使用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关键过程控制制度、产品出厂检验和记录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等企业管理制度,确保产品从采购、生产、包装、检验、贮存到配送等各个环节实行严格质量管理,按照《食品安全法》等规范生产,并获得了ISO9001、ISO22000、HACCP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三、以优质服务打造企业“诚信”品质
为了推动公司服务水平的提升,公司本着“至诚、至善、至精、至美”的服务理念,从每一位员工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用贴心、专业的优质服务、留住每一位顾客。2015年和粮农业开辟线上的战场,入驻淘宝、天猫、苏宁、京东、1号店、微商城、阿里巴巴等8大电商的主力销售平台。由于电子商务不是面对面交易,在信用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为让线上用户切实感受到和粮农业的诚心,公司将绿色食品证书、有机产品销售证等经过相关部门认证的证书在电商销售平台公示。同时,注明不同地区的快递运输时限,在运送上要求必须在时限期内送到,且由售后客服及时让客户反馈意见。为确保在时限期内运送到客户手中,公司与多家快递公司合作,确保运送满意度达到99%以上。对于每一笔电商订单交易,无论客户是否需要,都开具并邮寄发票,有很多人觉得不能理解,但是客户的评价却非常高:“网购这么多次,这是第一个公司主动寄来发票”。
四、以回馈社会展现企业“诚信”价值
回报社会,奉献爱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统一,是和粮公司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之初,企业就明确提出,无论未来发展如何,都一定要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和粮公司是一个注重诚实守信的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公司始终没忘初心,目前为止已带动种植农户5000余户。同时,带动了物流,运输,相关行业的发展。不仅如此,我们还安置了本地富余人员就业,实现了社会稳定。公司还不遗余力的从事公益事业,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樵智捐款,2006年至今为多名困难大学提供学费资助,2010为云南贵州留守儿童生活学习资助,2012年至今每年为哈尔滨市香坊区白毛小区贫困居民捐款捐物。
篇5
定位绿色环保 注重品质管理
油墨是印刷中不可缺少的基材,也是与印刷品能否实现无化学危害、使用安全的关键。在行业大力推广绿色印刷的今天,生产和使用环保油墨正日益成为油墨制造业和印刷业的共识。德创精化也深谙此道,成立伊始就将产品定位于绿色环保,不仅致力于研发生产环保油墨,而且油墨的整个生产环节都遵循绿色环保的原则,注重品质管理,即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均遵循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以严密监管每一个生产环节。
正是这种对绿色环保和品质管理不懈追求的精神,使德创精化的主打产品—“艾尼克”环保油墨在中等价位的高品质环保油墨市场中极具竞争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日用品、烟草等包装的印刷领域,尤其适合高品质标签和包装印刷。随着国家对环保和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采用有害物质含量极低的水性油墨替代溶剂型油墨将成为大势所趋,这也将为德创精化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科技领先 做环保油墨先行者
科研能力是企业拥有强大而持续竞争力的保证。德创精化拥有一支20多人的专业研发团队,配有亚纳米级别和纳米级别的研磨设备和配套设施,先后研发出了水性柔印油墨、UV柔印油墨等环保油墨。针对印刷市场的快速发展,德创精化在LED固化油墨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研发精力,并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都为德创精化紧跟市场发展、开发高端产品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于公司今后的发展,德创精化总经理王学春充满信心:“虽然我们近两年才开始进入环保油墨市场,但我们的销售一直处于高增长阶段,客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完全达到国外同类环保油墨的品质,且更具价格优势,此外,良好、高效的售后服务也为我们赢得了更多客户。在2012年很多胶印油墨制造商都亏损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提前超额完成了本年度的销售计划。”
篇6
近年我国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44亿元,较XX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增幅达到24.77%,其中造纸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比XX年增长了23.22%.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行业利润总额也大幅度增长,XX年我国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共实现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20.42%.数据表明,XX年我国的造纸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80%的人对行业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三年我国的造纸行业将会快速发展或平稳发展。在各种纸品行业中,胶版纸和铜版纸的发展前景最被人们看好,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胶版纸和铜版纸的发展前景是最好的。此外,新闻纸和包装用纸行业也是被认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分别有28.7%和11.6%的受访者认为新闻纸和包装用纸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纸品行业。
近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既给我国造纸企业带来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良好机会,同时也面临着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严峻挑战。入世以后,我国的关税税率逐年下调,许多国外大型造纸企业瞄准了中国的巨大市场,参与到了国内市场的竞争。我国造纸企业和国外造纸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竞争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上。
国外大型造纸企业规模巨大,设备、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产品质量普遍高于中国本土企业。在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的今天,如果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是摆在中国造纸企业的重大课题。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44%的人认为,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竞争焦点将集中在产品的质量上。
产品价格是最为敏感的市场因素。不少国外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以低廉的价格迅速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致使许多本土企业因此而丧失大量市场,给我国造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虽然这些年我国赢得了一些反倾销案的胜诉,本土企业得到了片刻宁静,赢得了壮大企业实力和调整市场策略的时间,但是随着关税税率的下调,国外企业的大批涌入将不可避免,新一轮的价格竞争将会重现。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30%的人认为产品价格将是未来几年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的焦点所在。
第二,竞争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高档产品上。
高档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往往是大型造纸企业的不断努力争取的市场。赢得高档产品市场,不仅能够提高其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而且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调查数据显示,有70%以上的行业人士认为中高档纸品将成为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主要竞争市场。国内造纸行业不仅要面对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自身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加强环保意识,真正做好环保工作。党的xx大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展绿色产业,减少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环保的宣传力度也逐步加强,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各造纸企业必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禁止排放工业污水。34%的受访者认为环保处理将是国内造纸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其次,不断改革,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市场效率。我国造纸企业,尤其是大型造纸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一些弊病仍然存在。我国造纸企业,在不断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的同时,也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调整、改革现有的管理制度和人员机构的设置,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效率。
篇7
据最新统计在全世界100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企业中,我国的跨国经营企业就占了一半以上,分布在全世界近17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和对外投资活动已经从单一的进出口业务向着多渠道、多形式、多功能的跨国经营、全球化方向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我国企业刚从计划体制下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下,并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管理体系,组织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对进入到的新国家、新市场缺乏快速的反应能力,遭受了不少挫折。
(二)企业缺乏清晰的战略管理思想
清晰的跨国经营战略是跨国经营企业成功发展的首要条件。与经营多年的外国跨国公司相比,中国跨国经营企业起步晚,实力差。如何调整自己海外发展的节奏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跨国公司开展跨国经营往往采取渐进式发展思路,这些公司海外发展节奏相当稳健。不少跨国经营企业往往是贸易先行,所谓“先有市场,后有工厂”。在海外投资时往往先小项目,后大项目,逐步积累经验。当今是相互依存的世界,我国的跨国企业走向世界应本着互利共赢的思想和各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和合作关系,借助多股力量将自己做大做强。
二、中国企业与外国公司的比较优势分析
(一)中国企业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公司的比较
1、从劳动要素方面比较
长期以来,中国引人注目的低成本和高生产率始终是吸引外资和左右全球制造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但近两年已有征兆显示,中国原先的某些有利因素正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给一些原本担心本国制造业会被中国完全吞噬的国家带来了希望,特别是东南亚国家。
统计显示,我国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为每小时0.69美元,而东南亚一些新兴纺织品出口国的成本约为0.4美元,显然我国纺织业劳动力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因此,中国要到东南亚国家进行国际投资会面临着东南亚国家更低成本的竞争和挑战,我国在东南亚的国际投资已经不再具有优势。
2、从资本要素方面比较
长期以来,土地成本优势也是中国吸引国外企业和招商引资的重要的因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土地成本优势也在逐渐的消退。而目前东南亚国家成为了新兴的亚洲生产基地,更多的欧美发达国家开始把工厂从中国转移到了东南亚,如可口可乐选择在朝鲜建立工厂。同东南亚相比,中国不再具有很大的土地成本优势了,中国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在东南亚进行投资生产。这为中国的企业到东南亚国家投资提供了低土地成本的优势,同时中国技术领先于东南亚国家,就使中国较东南亚本部国家有了很大的竞争优势,更利于中国打开东南亚市场,但同时也面临欧美发达国家的挑战。
3、从技术要素方面比较
从技术要素方面相比,中国同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技术水平具有很大的领先优势,目前东南亚的国家由于技术比较落后,导致了本国的企业,基本是靠原材料加工,同中国相比走出国门的企业寥寥无几,但是同印度相比,中国的技术却明显缺乏竞争力,目前印度本国企业中高新产业多,科技含量高的软件加工企业领先于中国的软件产业,中国目前进行的跨国投资,集中在工业、建筑、手工、纺织品、家电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
4、从制度要素方面比较
从制度方面相比,目前东南亚和非洲很多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对于管理国内企业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但同印度相比,中国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待提高。
因此,我国的企业到东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进行投资就有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同时还有一些国家,比如印度在某些方面就大大领先于我们,所以我国跨国经营企业进行国际投资,一定要弄清楚自身的优势,选择好投资的行业。
(二)中国对外投资公司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公司比较
1、从劳动要素方面比较
在劳动要素方面,同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就比较低廉,这也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一个重要的优势,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来华投资,而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明显的优势正在慢慢的消失。
所以,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应在这个优势消失之前尽快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从资本要素方面比较
从资本方面看,无论是资金的利用率还是对技术、设备的投入我们都要逊色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3、从技术要素方面比较
我国的对外投资多数为加工型,产品也大多进入低端市场。这说明,我国的企业目前的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仍很低,没有高端品牌,顶尖产品。
4、从制度要素方面比较
由于欧美国家从工业革命起就建立了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今天,发展的比较完善,领先于中国的管理制度体系。
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探讨
(一)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产品上,而产品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又落实到该产品的技术性、功能性等指标的综合反映。
(二)明确产品定位
从进入国的市场需求入手,准确定位产品,营销产品,包装产品。
(三)建立国际合作关系
我国跨国经营企业直接在发达国家投资,特别是采取与具有最新技术的企业合作或合资,雇佣当地管理和技术人才、购买当地或世界市场上的先进设备,取其精华。
(四)营销创新
现代市场竞争的瞬息万变,“以速度冲击规模”是企业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五)加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
通过有策略地与有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提高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市场意识和市场运作水平,培养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最终达到增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目的。
(六)发展民族品牌
利用已有的低成本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在充分了解国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优质廉价产品,建立自身的差异化优势。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实力日益提高,企业进行对外的直接投资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只有我们在分析了自身的优势、劣势,对手的优点、缺点之后,我们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和构建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篇8
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我们认识到:企业要不断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加强企业管理,而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一、成本领先战略的确立
1999年,新领导班子上任后,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国内轻客行业发展状况和竞争态势,针对企业的优劣利弊,用市场经济的新思维、新观念,制定并实施了企业二次创业的新战略:以低成本优势取得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公司认为,通过努力,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有效控制成本费用,争得总成本领先是可能做到的。金龙车身公司是合资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机制灵活、有效,员工素质较高,队伍稳定,有着强烈的求生存、谋发展的热情和强大的创造力,为实施这一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近5年的实践,公司的总成本领先战略日见清晰,运作方式也日趋规范、成熟。表明总成本领先战略作为金龙车身再造竞争优势,实现快速发展的经营战略是可行的现实的选择。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需要有能够满足市场用户需求的产品和可靠稳定的质量两个要素的强大支撑。为了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公司的金龙轻客车型在现有轻客市场的一席之地,公司从上到下,从技术人员到普通员工,群策群力,先后完成了多项重大技术改进。2004年,公司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投入近1000万元推出金龙轻客加长车、后螺旋弹簧等新款车身。这一系列的技术改造,丰富了金龙轻客的系列、品种、款式,扩大了与金杯轻客的差异化,满足了各种层次用户的需求,扩大了市场覆盖面,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公司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坚持全过程的持续改进,严格质量考核,有效运行ISO9000质量体系,创名牌求发展,稳定提高实物质量,确保用户满意。
二、强化成本管理,促进成本最优化
1.大力拓展市场,扩大销量,降低单位成本中的固定费用分摊
对主导产品实行以销定产,以批量定价的原则,有力促进销量的增长。1999―2003年,金龙轻客销售每年以平均70%的速度递增,单台车身成本中的固定费用分摊明显降低,规模产出效益明显,为公司拓展市场连续调低销售价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主要原材料钢材的价格暴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2.抓好材料成本,以钢材为中心搞好其成本核算
对占公司流动资金90%的钢板占用量进行工艺上的改进,从使用卷板料入手,合理调整规格、品种、型号,达到降低板材消耗、节约成本、减少占地、加速资金周转。从冲压的每一个零件剪切尺寸入手,反复计算,合理套裁,减少边角余料,提高钢板利用率,于此同时想方设法充分利用钢板余料生产小零件,注重节约每一公斤钢板。同时通过采用卷材,提高了采购钢材的利用率,根据近3年的材料统计分析,材料利用率提高了0.48%。
3.合理调整生产布局,提高工时利用率和设备运转率,降低直接生产成本
以严格的工时定额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工时定额考核制度,提高生产工效。在确保客户订单生产量的前提下,从严从紧地配备生产人员,根据不同时期的产量变化,适时调整增减生产人员数量。使生产人员始终处于紧张有序满负荷的状态,工时利用率稳定提高。
随着公司产量的不断提升,生产现场、仓储、设备工装、工艺线能力、物流等矛盾逐步显现出来,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问题,满足日愈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五次召开关于生产现场整治和工艺线改造专题会,成立整改小组,规定进度,责任到人,逐项落实,在疏通、理顺物流工作中突出为安全让路,在调整生产线工艺中,强调要改善作业环境,保护员工的健康,取得良好效果,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为扩大生产创造了条件。
4.外协件、包装成本核算
公司先后从两个外协配套厂家协商收回了部分冲压零件生产模具265套,减少了外协件加工量,由原545套模具减为280套模具。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多次调整了外协厂的外协件价格,解决了外协冲压件加工成本费用过高的问题。
每年重新核实包装费用,降低包装成本。公司从包装的材料成本、工时成本、外包管理成本入手,逐项核定,并根据市场变化以及销量快速增长情况,逐年降低包装成本。同时,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集装箱的运输形式,并根据运输方式变化设计裸装托盘的包装方式,可降低客户的运输、包装费用约30%。5.冲压废料处理实行公开招标
招标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从源头上堵住了漏洞。同时,公司采取措施,加大监控力度,设立地磅站,架设摄像监控系统,将整个外卖过程全程监控,杜绝了管理漏洞,收效显著。公司每月对材料消耗进行统计分析,确保投入生产的材料流向100%管理到位,做到不流失、不浪费,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6.调整机构、改革工资分配制度
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适时调整了内部职能机构设置,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配置管理人员,充分发军每个人的工作效率。本着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和遵循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把全司员工的收入与产销量挂钩,同时增加分配的透明度,对工资分配形式进行改革,把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公司将单台车身成本中的工资总额作为控制目标,根据每年的市场变化及人员变动情况,逐年核算。在确保员工收入逐年增加前提下,单台车身成本中的工资总额逐年下降。
7.物资采购,推行合同价与市场指导价“双轨制”
对量多、常年使用频率高的物资一律实行合同价约束,对量少使用频率低的物资采用市场指导价约束。在公司价格小组统一审查核定后,逐一与定点供应商签订了年度供货协议,不仅节约了采购成本,也使物资采购更加透明、规范。
8.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非生产性开支
一是重新修订车辆管理规定,严格控制非生产性用车频率;二是处理部分闲置车辆;三是控制电话费开支。以降低企业管理费为中心,从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着手,从节约每一元钱的小事做起,群策群力,把工作落到实处。完善了基础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制度更趋于规范化、程序化,提高了透明度和相互约束力。
9.充分发挥机电维修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和修旧利废,开展双增双节活动。
三、信息技术助推成本领先
为取得总成本领先地位,公司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特别是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加速管理现代化步伐。
由于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产品品种、规格日益增加,生产计划和市场情况多变,生产管理信息量越来越大,生产组织调配日趋复杂,为了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挖掘生产经营各环节潜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决定通过引进先进的MRPⅡ/ERP管理思想和建立实用有效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为各级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信息,使企业领导能随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2002年,金龙车身公司投入222万元建设“计算机辅助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并列入了厦门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于2003年1月1日投入运行。该系统的成功开发与应用,提高了公司的科学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该系统除了一般ERP具有的进销存、计划及跟踪等模块外,产品的选装及成本核算模块具有鲜明的特色。特别是成本核算高度自动化,结果快、精、准,为成本分析、降低成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该系统成本核算的特点是:系统采用直接成本核算法。成本核算全程高度自动化。成本核算逐层结转,半成品核算的结果作为下级车间的“材料费用”,最终计算出产成品的成本。系统自动处理材料借用及选装件对成本核算的影响。系统自动处理废品对成本核算的影响。成本核算到每一个零件的单件成本,能及时明确公司的产品销售利润。
该系统成本核算功能精细、高度自动化、逐层结转,成本核算对选装件的处理具有国内创新水平,整个成本核算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通过该系统的成功应用,推进了公司的总成本领先战略。
篇9
关键词:会计基础;规范化;必要性
一、会计工作规范化重要性
对于我国来说,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的发展正在发生着质的飞跃,而会计工作作为各大企业发展的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在这样的发展现状之下,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影响着企业后期工作的进行,保证会计工作规范化,是保证企业良性运转最为重要的内容。
首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可以保证其工作健全,令其资源拥有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对于会计工作来说,其会计水平对于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保证会计本身业务水平,令其能够及时对于市场秩序以及企业管理进行宏观调控,能够保证企业自身可靠性提高,其业务水平也能得到认可。其次,对于会计基础工作来说,其规范化重要性还影响着企业整体工作秩序。在一个健全的工作管理体系中,任何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规范管理来保证有序发展,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企业重要工作岗位之一,必须遵守这样的市场发展规律,加强在会计工作中的规范化完善,是当前会计工作与基础性业务相适应的一大因素。
二、会计基础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我国会计工作发展中,相关企业越来越重视会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和管理。而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来说,职业道德以及技术培训是令其工作得到提升的方式。但是,在这样的管理下,虽然相关的规范性工作已经得到了提升,但是依然存在大量问题。通过对于其工作岗位进行相关了解以及对于文献资料的总结,我们从多个角度分析其问题所在。
(一)财会人员无证上岗
在当前会计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都需要考取有关的证件才能够持证上岗工作。但是,在我国当前的中小企业中,存在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较为松散、管理手段体系不完善等现象的发生。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财会人员无证上岗现象成为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企业出纳招聘的过程中,多数人员并没有进行正规的从业知识培训以及上岗证件,而是以厂长、经理等身份来进行应聘。这样的发展现状令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够快速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令公司整体的会计技术流程得到了拖延。
除了中小企业之外,一部分行政单位也有这类状况的发生。因为行政单位对于财会人员要求较高,其处理问题较为繁琐,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该项工作,导致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没有对于相关人员人员进行检验,放低了招聘要求,令一部分人无证上岗。
(二)会计监督不规范
对于会计工作来说,《会计法》中明确规定,每个单位会计机构都应设置会计复合岗位,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于记载不明确、不完整、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凭证,应该退回,要求补充、更正。这样的法律规定,是为了防止会计工作中因为个人疏忽而存在的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该法律没有起到较大约束性作用,相关的企业单位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对于会计工作进行检查,对于不合理的会计核算财务进行制止并要求更改。这样的监督力度,导致会计工作所受外界限制较少,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能严格要求自身进行核对工作,导致整体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
除了企业不重视监督人员设置之外,原有的会计监督人员不认真履行自身监督职责也是会计基础难以规范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审查人员需要根据会计报账结果对于使用费用、处理流程进行审查,保证支出金额正确,报账单上审核手续齐全。但是因为一些报账单费用较少,所以审核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核,导致其审核中出现漏洞。
(三)会计随意性强
作为保管资金、进行存款收付工作以及登记账目信息的工作,会计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严谨的手段来保证工作的高效性。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可以发现,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对于工作有着极强的随意性,不但对于相关账目信息没有进行反复的核对,还通过白条等行为方式来抵押现金,甚至私自调用资金。在现金日记账的等级过程中,会计人员的存款日记并没有按照一定的时期顺序进行登记,对于公司账目以及存款余额不能合理管理。
(四)会计操作不规范
某些会计人员自身从业水平较低,职业判断力不足,这导致了在进行财务分类中不能进行规范化核算,对于发票真假等问题难以有效区分,导致会计管理制度中出现疏漏,会计基础规范性工作难以实施。这样的会计从业基础薄弱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令公司的账目出现漏洞,管理者不能够从账目上看清公司的财政流动。
(五)移交手续不完善 档案不规范
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会计离职问题,在这样的事件背景之下,会计需要将自身的工作全面交接到接替人员的手中,保证公司账目能够在全部交接清楚地情况下才能够离职。但是,在目前的会计工作中,一部分企业以及单位并没有按照应用的交接手续以及流程来对于会计人员进行规定,导致账目核对不清楚的问题发生。
除此之外,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在档案装订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统一装订以及目录管理和卷皮装订进行包装,就可能在档案移交和处理的过程中出现遗失等现象的发生。
三、会计基础规范化措施
通过上文对于会计基础规范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作为企业重要职位之一,会计工作必须通过不断的改革来完善自身的不足,从工作思想、工作水平等角度出发来全面贯彻规范化工作的内容,针对性的对于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下面,我们从几个角度进行措施
研究。
(一)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会计工作来说,公司整体的管理规章制度对于自身工作有着全面性的规范,想要改变当前会计工作中的不规范性,就需要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出发,对于会计工作者的职位、管理、审核问题进行严格标准化制度管理,保证其能够在企业运营规章制度中工作。这样的企业管理约束方式,能够保证会计工作走向标准化,对于会计工作者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在管理制度中增加奖罚,保证优秀的工作者能够得到奖励,而松懈的会计工作人员会受到惩罚。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但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化,还能够从企业内部调整各个阶层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企业在更为合理的情况下进行运转。
(二)完善审核制度
会计基础工作作为日常企业运转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加强其基本的运转,最为有效地方式就是规范其工作。一般来说,内部审计能够保证财务流动、经济运转等情况能够被审计者第一时间掌握,一旦在核对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能够及时改正,挽救公司可能因此所收到的损失。所以,在企业单位内部进行相关审计系统的制定,建立审计部门来审核会计工作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在审核制度上需要保证审核人员能够有权限对于财务支出进行核对,而也是因为核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所以相关审核部门需要上级领导来进行直接指示,保证制度能够在较为标准化的环境中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进行制约,令会计工作者能够完善自身的缺点以及不足,在工作中更为认真、用心的对待。
(三)提高会计工作者计算机应用水平
从目前来看,会计工作不规范的原因较大方面出现在会计工作者本身。作为会计基础工作顺利进行的主体,一旦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过关,很有可能影响会计工作的秩序,打乱会计工作的流程,所以在工作中提高会计工作者的水平是保证会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工作者还需要对于计算机应用水平进行提高。以便将自身的业务更好的与计算机管理相结合,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一般来说,公司需要定期组织会计工作者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进修,对于其会计工作道德思想进行合理建设,保证其能够直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及内心认识。在培训的过程中,公司需要根据会计人员的具体管理方向来制定培训内容,以便于按照不同要求进行不同培训分类。
参考文献:
[1]胡小峰.中小企业会计发展对策――一个概念框架的构建[J]. 北方经贸, 2004(10).
[2]陈巨涛.浅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导报.,2012(18).
篇10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 内部驱动机制 青岛啤酒
一、引言
近年,随着各种环境现象的日益严重,使得会计必须将环境问题纳入管理的视野,环境管理会计(EMA)是随着现实问题出现而诞生的一门会计学分支。美国环保局(USEPA,1995)依据管理会计性质将EMA界定为:为帮助组织决策而确认、收集和分析关于环境成本和环境业绩的信息过程。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1998)认为环境管理会计是“通过发展和实施恰当的与环境有关的会计系统和实务进行环境业绩和经济业绩的管理,涉及生命周期成本计算、完全成本会计、收益评价和环境管理的战略规划”。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署(UNDSD,2001)将其定义为:为了满足组织内部决策和环境决策需要,对实物流动信息(如材料、水和能源流)、环境成本信息和其他货币信息进行的识别、收集、估计、分析、内部呈报和使用。从上述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可以看出,环境管理会计是以环境管理为核心,包括企业环境成本分配与管理、产品流程设计与定价、投资决策评价、业绩评价、资本预算和价值链管理等诸多内容。
环境管理会计涉及到公司管理的诸多方面,如何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就成为十分现实的问题。环境管理会计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绿色消费主义等诸多外部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落实和推进,但外因仅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内部驱动机制是实现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的关键。本文试图对青岛啤酒案例进行剖析,拟从其管理实践中寻求答案。
二、青岛啤酒环境管理会计的企业内部驱动机制实践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啤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截至2012年底青岛啤酒在全国20个省市地区拥有59家啤酒生产厂。在环境管理方面,青岛啤酒荣获了“首届中国绿金奖”、“中国社会责任百榜”、“国际碳金奖”、“最佳企业公民”等奖励,且四度蝉联“中国绿公司百强”。在企业内部,青岛啤酒几年来一直推行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并将其贯穿在企业投资、融资、产品定价和采购等诸多环节。通过不断推行和优化环境管理会计体系,青岛啤酒环境绩效显著提高,公司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单位COD、二氧化硫排放量环比削减率分别为9.38%和42%。青岛啤酒环境管理和环境发展能力成为啤酒企业的风向标,数字和荣誉背后是与其内部环境管理机制密切相关的,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培育。近年来,青岛啤酒从组织价值观转向社会价值观,从为整个供应链转向为整个社会负责,把责任与担当渗透到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青岛啤酒提出企业发展力量来自于股东货币资本、员工智力资本、自然的资源资本和社会环境资本的组合,企业做大的过程,不仅仅是资本的做大更是责任的放大。在环境方面, 青岛啤酒信奉“好心有好报”的朴素环境观,呵护大自然,履行环保责任,让消费者享受绿色产品,并受益于绿色价值链,用大自然所赐予的大麦、水和酒花酿造好酒,并将“一切源于自然,也将回归自然”的环境伦理观渗透到公司价值链全过程,通过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全方位调整,提升企业的绿色发展能力。同时,也将环境伦理观渗透到公司每一个员工价值观念中,使得绿色环保成为员工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环境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的完善。良好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内化为企业决策和行动中,需要科学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一方面,青岛啤酒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企业以履行社会责任、防范环境风险、提升环保绩效为宗旨,持续推进精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环境管理机制,将水资源保护、能源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废物资源化利用等作为公司环境管理战略重点,构建了企业各个层次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如制定《能源资源控制程序》和《能源使用管理规定》等制度规范能源管理检查和考核体系。另一方面,青岛啤酒建立覆盖各层级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首先总经理为公司环保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分级管理和总经理约谈、红黄牌制度,实行环境事件一票否决制度。其次,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公司环保管理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例会,会议内容包括环境安全工作回顾、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分析、重点工作推进、环境管理案例分析等。再次,落实环保岗位责任制,推行环保岗位标准化配置,加强人才储备,如组织污水操作人员参加公司职业技能大赛,将环保纳入到技术工种竞赛范围。最后,将环保指标层层分解到现场管理各项工作中,细化环境管理考评体系,公司每年与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节能降耗指标,并将指标分解到班组,由部门组织班组进行能源消耗的数据分析,对每月目标进行评估考核。
(三)全面环境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青岛啤酒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全方位调整,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第一,开展环保设计,青岛啤酒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优先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将环境影响作为最重要参量,除考虑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考虑到产品回收和处理。第二,进行环保经营,啤酒在生成过程中有来自电力消耗、化石燃料燃烧、酿造工艺过程等的排放温室气体,青岛啤酒采取节能降耗、二氧化碳回收、温室气体核查等构建环境运营模式。第三,选择环保物流,青岛啤酒首先选用易回收再生的包装材料,其次选择环保运输,实施共同配送,再次实现环保仓储,即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并加强维护和保养。第四,重视环保回收,啤酒在生成过程中实行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技术,将发酵过程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和处理,最终回用于啤酒灌装过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如2012年每千升的冷麦汁二氧化碳回收量比2011年提高16.89%,相当于种植了116万棵30年树龄的冷杉树。
(四)环保创新技术和节能技术的应用。一方面,青岛啤酒坚守和重视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工艺创新,1994年公司创设科研开发中心,2011年成立了“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啤酒的《啤酒风味物质图谱技术》和《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荣获了啤酒行业仅有的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技术为青岛啤酒节约近三分之一的能耗。同时,为鼓励全体员工环保创新积极性,在公司内部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方案活动和奖励制度,如2011年公司员工共提出技术革新方案375项,为公司降低电耗56 190千瓦时,节约用水97 460吨。另一方面,青岛啤酒重视节能技术的应用和高能源利用效率,公司通过工艺创新、技术改造、细化节能降耗等管理,能源绩效不断提升,能耗指标大幅降低,如公司废水处理系统采用USAB厌氧处理工艺,该工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沼气,公司将沼气进行回收处理,将其作为锅炉蒸汽生成的燃料,既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又降低了能耗成本。如2012年公司下属14家工厂陆续启动沼气回收装置,回收使用沼气量比2011年提高了26%。通过水资源保护、节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生物能源利用、降低废气排放、废物回收利用等多个环节全方位保护环境,提升公司绿色价值。
三、青岛啤酒环境管理会计内部驱动机制实践的启示
(一)环境伦理观是环境管理会计实践的价值基础。伦理学作为哲学的重要分支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价值观引领作用。传统企业管理更多地以人类为中心主义的管理思维,道德关怀对象被限制在保障股东价值、员工权益、客户权益等人的范围内,将人类之外的自然看作仅仅具有经济价值和工具价值的东西。随着伦理学现代环境向度的转向,伦理范围已由人与人之间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在强调人际平等的同时,把自然价值和代际平等也纳入伦理关怀范畴,强调用道德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来看,企业作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契约组合体,由于契约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客观存在,必然需要伦理等非正式制度的相应约束。青岛啤酒在发展过程中,环境伦理观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公司内形成了“人是资源的一员”的文化,科学的环境伦理观为青岛啤酒环境管理会计的践行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使得企业实现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环境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会计实践的制度基础。Johannes Fresner实证研究表明,引入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后,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与优化是环境绩效改善的主要原因。青岛啤酒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企业将环境管理纳入长期战略发展中,制定了详细的环境管理规划和明确的环境目标,并把环境目标和规划落实在全面环境管理制度中,体现于环保研发设计、环保采购、清洁生产直到环保物流。如采取绿色采购措施,青岛啤酒按照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IS014000系列要求,优先采购有利于减轻环境负荷的产品原材料和零部件。实行清洁生产,青岛啤酒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在企业生产中效仿自然系统内部运作的低耗高效循环性能,采用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运行机制。通过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使环境管理会计获得了制度的有力支撑。
(三)环境管理组织是环境管理会计实践的保障。公司管理组织的建立常常是各项制度落实的重要保障因素,随着企业发展,环境管理正由外部压力驱动下的“他组织”向内部可持续发展驱动下的“自组织”进行转变。企业环境组织机制的建立主导着企业环境管理的发展,互动有序的企业组织结构是培育企业环境管理组织能力的基础(范东阳,2009)。青岛啤酒的管理实践也表明,环境管理组织的建立不仅使环境伦理观得以植根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观念中,也成为环境管理会计制度落实的保障,尤其是作为高层管理者的理念和行动更是其主要保障因素。青岛啤酒遵循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写进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为贯彻“一切源于自然,也将回归自然”的环境伦理观,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结构及制定相关的岗位职责,同时,对环境管理组织的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按照管理层、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层次进行培训,使得环境管理会计实践获得了根本保障。
(四)环境管理技术是环境管理会计实践的手段。技术创新在企业解决环境问题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青岛啤酒通过环境管理技术创新来实施和驱动环境管理会计实践的落实,通过环境技术开发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且技术创新也减轻环境负荷并改善环境生态。近年来,青岛啤酒正是通过加大研究与开发的力度,健全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企业创新机制,推动企业不断效率大幅提高,使青岛啤酒不断创造“绿色红利”,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X
参考文献:
1.魏洵.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在化工企业的应用研究[J].化学工业,2007,(9).
2.许家林,孟凡利等编著.环境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史迪芬・肖特嘉,罗杰・布里特.现代环境会计问题、概念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国印,王动.波特假说、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软科学,2011,(1).
5.李瑞,范阳东.企业环境管理组织转换:对典型案例的讨论[J].生态经济,2012,(5).
作者简介: